《环境描写——一切景语皆情语》教案1
《一切景语皆情语-文学作品中环境描写》说课及教案
《一切景语皆情语-文学作品中环境描写》说课及教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一切景语皆情语──文学作品中的环境描写》说课及教案一、说教材:文学是时间的艺术,又是空间的艺术。
所谓空间主要是指环境。
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并驱使其活动的特定场所,也是一定历史时代、社会现实及其发展趋势的具体体现。
一篇文学作品,除了要展示五光十色的社会环境,还要描写千姿百态的自然环境。
弄清文学作品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对准确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此外,环境描写历来是中考的要点,也是难点,综观这几年的中考试题,无论是上海,还是全国其它地方的中考试卷,都经常涉及到环境描写的考查。
如上海01年中考试卷语段之《山村传圣火》中,直接考察第一段环境描写的作用;04年中考题《最完美的礼物》第24题,就环境描写、人物描写、语言表现力等写一段鉴赏性文字。
此外,在学生的作文写作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入环境描写,也势必会增加的文采,使的质量更上一层楼。
而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可以说,有不少的名家名篇都有这个知识点。
因此,这节课,我将环境描写作为一个知识点,针对环境描写做一些规律性的总结,进行专题学习,以期教给学生此类问题的解答思路和方法,从而能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
基于这样的认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设置如下:(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复习、归纳环境描写的作用。
(2)能力目标:初三复习课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进一步强化知识点的理解运用能力。
把握环境描写作用,并合理运用。
能具体分析环境描写作用,较好地提高阅读赏析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已学文学作品的复习,进一步引导学生吸取优秀的文化营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环境描写的规律性知识难点:环境描写的知识迁移和运用(三)教学设想:(1)、环境描写涉及的已学内容多,容量大,教师应课前做好归纳整理,宜采用多媒体教学。
(2)、要结合学生熟悉的文本,指导教学,能加深学生的理解。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一切景语皆情语》
《一切景语皆情语——自然环境描写》教学设计学校石碁第二中学授课教师林丽霞授课班级初二(5)班上课时间2017.5.08课时安排40分钟授课对象初二(5班)教材版本人教版初二语文授课方式作文指导课一、教学设想1、《初中语文新课标》对初中学生写作提出其中一点要求: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对于初二大部分学生来说,写一篇字数在650字以上的文章并不是难事,但能在650字中把事情讲得生动,情感表达真挚感人却为数不多,除了学生对生活历练少外,缺乏写作技巧也是学生写作少佳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自然环境描写是抒情、塑造人物形象一个重要的手法,希望通过这节课,学生掌握自然景物描写的方法,在日后的写作中能使文章的情感更加深远、感人。
2、本节作文指导课是本学期作文指导系列的第四节课,之前的作文指导主要是从大方向着眼——审题、立意、选材、开头与结尾,从这节课开始的作文指导课将从小处入手,教于学生具体的写作方法,在文章中进行局部升格来达到提升作文水平的目标。
3、作文指导的最终目的是学生能运用技巧,所以有必要压缩教师讲授知识的时间,保证学生堂上的练习时间与点拨时间。
本节课开始尝试加入微课元素,把一些知识性强的内容用微课的形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
堂上重点突破迷惑性较大的知识点,然后把重点放在练习与反馈上。
二、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作文考察的是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占据中考的半壁江山,却也是学生头疼的对象。
但是作文教学的成效甚微也让许多师生望而却步,把作文指导整体规划、序列训练很重要,所以作文指导不仅限于某一册某一单元的内容,它贯穿于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甚至更长。
本节作文指导课是本学期作文指导系列的第四节课,之前的作文指导主要是从大方向着眼——审题、立意、选材、开头与结尾,从这节课开始的作文指导课将从小处入手,教于学生具体的写作方法,在文章中进行局部升格来达到提升作文水平的目标。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文教案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文教案所有的景物语言都是情感语言-学习写景物描写1,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景物描写在叙述中的作用;2.指导学生如何使景物描写生动、吸引人;3.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写景能力2,教学时数:3,教学准备:制作PPT课件4,教学过程:(1)引言: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在叙事中穿插场景描述,并展示主题:所有的场景和语言都是情感语言“一切风景和语言都是情感”是晚清国学大师王国维创作经验的总结。
请找出这个句子中的两个关键词(“场景”和“情感”)我们评价一篇作文优劣的最重要的标准是:真情流露,感人肺腑“情感”是作文的最高评价标准,那么情感与风景的关系是什么呢?情感是写作的目的,风景是写作的方法,我们通过写风景来达到抒情的目的,所以风景为情感服务。
(2)理解什么是景物描写:1。
展示三个语言片段:(1)天气真好,阳光明媚,无风,干燥,寒冷,干燥这是一个没有月亮的夜晚,但是可以看到整个村庄——白色的屋顶,烟囱冒出的烟柱,覆盖着厚厚的霜和银白色积雪的树木。
天空布满了欢快闪烁的星星,天河看起来非常清澈,就像有人为了过节用雪擦亮了它??-Fanka(2)房子外面,寒风呼啸,汹涌的海浪拍打着海岸,溅起阵阵浪花海上有一场风暴。
外面又黑又冷,但这个渔人小屋温暖又舒适。
-穷人(3)一轮金色的满月挂在深蓝色的天空。
下面是海边的沙滩,种满了无尽的绿色西瓜。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三段,我相信大家都很熟悉,这三段都是景物描写2.风景描述的定义:风景描述,也称自然环境描述,是指对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人和事物的风景的描述,如太阳、月亮、山川、花草树木、雨、晴、雨雪等。
(3)叙述中穿插景物描写的作用思考:为什么叙述中穿插自然环境描写?让我们先来看看这篇文章:1“风和雨”大雨天空很暗。
地面是黑暗的。
199老人、年轻人和儿童涌向青青山坡,1941年10月21日,300名儿童在那里被纳粹屠杀。
”“忧郁的风大雨天空很暗。
地面是黑暗的。
“一个不仅写天气,而且试图渲染无限悲伤的气氛它在渲染气氛方面起着作用。
一切景语皆情语学案
一切景语皆情语----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学习目标1.正确理解诗歌中意象的内涵。
2.掌握鉴赏诗歌意境的方法。
一、考纲点击考纲对古诗鉴赏的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概念解析1、形象又称艺术形象,在诗歌中也称意象,就是指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
每一个人物是一个形象,每一个场面是一个形象,每一个自然风景或具体生活环境的描写是一个形象,作品中人物、事件、自然景物或具体生活环境的描写是一个形象,作品中人物、事件、自然景物、生活环境相互联系所构成的完整画面也是一个形象。
而对于古典诗歌而言,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和物。
诗歌的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只有真正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人思想感情。
2、分类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1)人物形象。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事物形象。
即指咏物诗的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
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
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3)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诗中的景象是诗人为抒发思想感情而精心裁剪、设计的。
一般有: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
“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人物(往往是诗人自己)感情的外在表现。
鉴赏此类形象,基本思路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
一切景语皆情语教案
《一草一木总关情——探讨诗歌中的情与景》教学设计【三维目标】一、知识和能力1、了解并掌握诗歌的情景关系。
2、学习并掌握分析情景关系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在分析中归纳总结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吟咏分析,提升审美能力。
【学情分析】诗歌鉴赏中对情景关系的考察是近几年高考常考题型,但学生对情景关系的掌握还不够深入系统,特别是在分析方面很薄弱。
【教学重点】掌握分析情景关系的方法。
【教学难点】1、掌握诗歌的情景关系。
2、掌握分析情景关系的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书》云:“诗言志,歌咏言。
”也就是说,无论是什么诗,最后都是用来抒发感情、表达志向的。
从表达的途径看,一是不借助外物,直接表达,即直抒胸臆;二是借助外物,间接地表达,即间接抒情。
诗人常常借物(景物)来传情达志的,写景是手段,抒情才是目的。
于是,这就有了诗歌中的景与情的关系。
二、学习目标1、了解并掌握诗歌的情景关系。
(这是让我们知道情景关系是什么)2、学习并掌握分析情景关系的方法。
(这一点则侧重怎样分析)三、梳理分析诗歌的情景关系说到情与景,清代的王夫子在《姜斋诗话》中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
”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更是简洁地概括为:“一切景语皆情语。
”可见诗歌中的情与景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那么,同学们来说一说你们知道的情景关系有哪些。
看来,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是总结积累了不少,不过还稍显零乱,不够准确。
那现在我们就一起梳理下诗歌的情景关系吧。
从情与景的组合方式上看,诗歌中的情景关系主要有一下几种:(一)先景后情,触景生情。
诗歌先有景后有情,由景及情,情因景生。
“景乃诗之媒。
”人物一开始心情是比较平静的,由于收到外界景物的刺激,激起感情。
如王昌龄《闺怨》中:“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就是因为目光所及处见到杨柳,才生发出悔恨思念之情。
(二)先情后景,缘情写景。
就是情在景先,先有情,后有景,由情及景,是“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一切景语皆情语学案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文课)——用自然环境描写打造作文亮点张辉翠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明确环境描写的概念及分类。
能力目标:1、了解环境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2、学会在作文中恰当运用环境描写,打造作文亮点。
情感目标:通过已学文学作品的复习,吸取优秀的文化营养。
学习重点: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并恰当运用环境描写。
学习难点:学会在作文中恰当运用环境描写,打造作文亮点。
学习时间:一课时学习过程:一.我欣赏,我描述请欣赏山水风光图(课件),口头描述画面内容。
二、我回顾,我明白。
理解自然环境的定义及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1、什么是自然环境?2、请从九上两个小说单元中的找出自然环境描写并分析其作用。
提示:自然环境描写常有以下的作用(1)渲染气氛(2)烘托人物心情(3)推动情节发展(4)表现人物性格(5)深化作品主题《故乡》自然环境:作用:《孤独之旅》:自然环境:作用:《我的叔叔于勒》自然环境:作用:3、请判断下列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1)圣诞节的下午,大雪纷飞,一位老妪在雪中踽踽独行。
体现出当时天气冷,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更加衬托老妇人的孤苦无依。
(渲染气氛)(2)姥姥家在农村,那里的新鲜事可多了。
就说看电影吧,那里放电影不在电影院,而是在晚上找个大空场,支个大白幕就开演了。
我很想去看,可姥姥、姥爷总说我还小,又人生地不熟的,不让我去。
去年暑假,我又去了姥姥家,正赶上邻村晚上有电影。
那天晚上,我趁着姥姥他们和街坊闲聊,对我放松警惕的时候,偷偷地与几个小孩儿去看电影了。
电影散场时,夜已经很深了,满天的繁星就像集镇小摊上卖的发光的银纽扣,一闪一闪,好看极了!柔柔的月光洒满了小路,一阵阵略带凉意的风,吹过树林“沙沙”地响,吹在脸上就像姥姥讲的故事中的仙女在用手抚摸我的脸蛋一样。
烘托了孩子看完电影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烘托人物心情)三、学习自然环境的描写方法(1)妙加修饰词在描写景物的前后加上一些表示颜色、性质、味道、形状、情态等的词语,把景物写活。
一切景语皆情语——鉴赏诗歌中的情与景教案 通用
一切景语皆情语——鉴赏诗歌中的情与景唐静教学目标重难点:(1)掌握写景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2)掌握常见的情与景的结合方式,学会规范答题教学方法:讨论、点拨、归纳、演练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二、习题链接、分析、讲解•浣溪沙①•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贵溪在信州城南,其水西流七百里入江②晁补之玉山东去不通州,万壑千岩隘上游。
应会逐臣西望意,故教溪水只西流。
注:.这首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兰芽指兰草的嫩芽。
.这首诗作于晁补之四十四岁时,诗人被贬信州(今江西上饶)。
问:苏词和晁诗所描绘的意境有何异同?请作比较分析。
参考答案:同:都用溪水西流这个意象来表达被贬谪后的情感。
异:苏词描绘了一幅“兰溪水向西流去,山脚下兰草嫩芽浸入小溪,松林间沙路干净没有泥土,傍晚细雨中传来杜鹃鸟阵阵啼叫声”的图景,和谐而静谧,看见“门前流水还能执着奔向西边”,不再自伤衰老,表现出一种对人生抱着乐观态度的积极思想。
晁诗写作者漫步在信州城南,看到万壑千岩阻隔玉山不与邻州相通,并且阻遏溪水西流的景象,触景伤情,给人以暗淡、冷寂、苍凉之感,含蓄表达了自己对朝廷的怨艾之情,以及对自己的悲怜之感。
、列举学生答案(一),分析习题答案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分析,小结:答非所问、回顾相关知识:何为“意象”、“意境”“意”,指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等。
“象”,是指物象、形象。
“境”,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
意象,是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是“意”与“象”的统一。
它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是诗人感情的载体。
“意境”: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成的一种在整体上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注意意象的共性和个性:一些物象由于自身某一特性,而成为人类情感或品格的载体,从而形成具有特定寓意的常见意象。
意象的形成,具有一定的约定俗成性,即意象的共性。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读写结合——《一切景语皆情语》教学设计
读写结合——《一切景语皆情语》教学设计孙敏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习作中具备“借景抒情”的作文意识,并尝试把这种意识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过程与方法:借助“读文、说话、练写”三步走的训练思路,将“借景抒情”的意识以及简单的运用方法渗透渗透给学生。
情感态度价值观:将“借景抒情”运用到写作中。
教学重难点:将“借景抒情”运用到写作中。
教学时间:25-30分钟教学过程:一、认知技能1、前不久,我们学习了老舍先生的《草原》一文,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其中描写草原美景的精彩片段。
(出示)谁来读读红色字体的句子?(指名读)2、这两句话并不是单纯的在写景。
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师:写出的景与当时的情绪相吻合,这既是写景,也是抒情。
(板书:借景抒情)《草原》是这样,大凡天下的文章,皆是如此。
3、(出示)细雨滴答嘀答地下着,我撑起一把雨伞,踩着与雨一样好听的韵律,走在细雨湿润过的小路上,脚很舒服,心很惬意。
淅淅沥沥的雨落在伞上,沿着伞面轻轻地滑落,一滴,两滴,三滴……雨滴像断了线的珍珠不断地落下来,跌到水坑里,绽放出一朵朵小花,泛起一道道美丽的水纹。
指名读。
师:这时的雨是怎样的?作者的心情呢?师:同样是雨,却不一样。
这时的雨呢?(出示)天的心情捉摸不透。
刚才还好好的。
一转眼,哗啦啦,闪电似的暴雨从天而降,无情地洒在人们的心上,没有一丝怜悯。
地上的小草早已黯然失色,把头都缩回去了,倾盆的大雨像冰雹一样,刺痛心口,仿佛是在伤口上洒盐。
师:是雨在哭在笑吗?对,是作者。
这样的表达方法,就是——借景抒情。
二、领悟方法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借景抒情,怎样借景抒情呢?接下来,见证奇迹的时候到了,看谁能化腐朽为神奇。
(出示)妈妈得病住院一个多星期了,今天终于可以出院。
一早,我跟着爸爸去医院接妈妈。
已经好多天没见到妈妈了,我真恨不得飞到医院。
一路上……师:假如一路上看到的是月季花,会是怎样的月季花?(出示)路边花坛里的月季开出鲜艳的花,花瓣上、叶片上都有晶莹闪烁的露珠。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一切景语皆情语 (六年级) 精品教案
六年级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一切景语皆情语一一探秘环境描写与人物的关系一、执教者:广西壮族自治区XX市XX路小学教育集团李XX二、执教时间:2018.11三、执教地点:大礼堂四、活动名称:第八届儿童阅读与语文创意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暨全国第六届小学群文阅读现场课大赛五、执教年级:六年级六、教学目标:1 .通过导读《草房子》中关于“杜小康”的选文,初步感知景物描写和人物心情变化的关系。
2 .通过阅读《草房子》中的四篇选文,掌握环境描写与人物的关系,发现景物描写与人物心灵相呼应的规律,激发学生阅读《草房子》整本书的兴趣。
3 .体会景物描写中的“有我之境”,教给学生“共振阅读法”阅读整本书。
七、教学重难点:1 .通过阅读《草房子》中的四篇选文,掌握环境描写与人物的关系,发现景物描写与人物心灵相呼应的规律,激发学生阅读《草房子》整本书的兴趣。
2 .体会景物描写中的“有我之境”,教给学生“共振阅读法”阅读整本书。
八、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 .通过王国维先生的话“一切景语皆情语”引入。
生了解环境描写是一种写作技法,知道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2 .生自由交流:什么是自然环境?二、片段引入.《〈草房子〉选文一》导入。
1 .生默读这段话,找出描写景物的句子和描写人物感受的句子。
(出示学习要求)2 .和同桌读一读。
生交流。
3 .思考:如果用一种颜色来表现文中人物桑桑的心情,该用什么颜色?为什么?4 .小结:景物描写往往能衬托人物的心情,正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揭示副标题,全班读)三、探秘环境描写与人物的关系1 .学习主文。
(1)生默读《〈草房子〉选文二》,边读边思考:①文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请大家用笔圈画出来。
②这些景物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③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景物?(2)出示表格。
(3)小结。
在特定的环境下对不同景物的描写,能衬托人物不一样的心情(出示:衬托心情),正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2 .生自主阅读。
《一切景语皆情语》教学设计1
《一切景语皆情语》教学设计碧庄陶春梅选文:《考试之后》、《草房子》〔节选〕、《小鹿斑比》〔节选〕教学目标:1.运用推测阅读策略,直观感受语段中的借景抒情,形成认知。
2.运用朗读、默读、浏览等阅读方法,通过比拟、整合等阅读策略,借助阅读单,探究作者借景抒情的方法:运用修辞、多角度写景。
3.尝试运用借景抒情的方法完成小练笔。
教学重点:初步学习探究借景来抒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尝试运用借景抒情的方法完成小练笔。
教学准备:阅读单整体思路:一、出示与学生生活实际相接近的语段《考试之后》,请学生猜想人物心情。
直观感受语段中的借景抒情,形成认知,揭示议题:一切景语皆情语二、探究作者借景抒情的方法:运用修辞、多角度写景。
(一)、方法引路:教师引导学生品读语句,初步发现探究借景抒情方法,以及示范填写阅读单。
〔二〕、群文共读。
自主阅读,自主探究,全班交流,完成阅读单,印证完善借景抒情方法。
〔三〕、统整表格,小组合作,观察比拟发现共同规律和个别差异。
三、迁移运用,尝试练笔。
四、总结课堂所学,激发学生后续学习中多关注多运用借景抒情。
教学过程:一、根据语段猜心情,揭示议题1.出示语段,请学生猜“我〞的心情拿着试卷,我走在回家的路上。
天灰蒙蒙的,柳条儿无精打采地低垂着,路边的鲜花也耷拉着头,小鸟不停地在耳边“叽叽喳喳〞“叽叽喳喳〞乱叫着。
2.学生自由读。
3.师生谈话,感受认知“作者借助景物描写来抒发感情〞①猜猜“我〞考得如何?心情怎样?学生答复并板书心情。
〔难过、灰心、丧气、沮丧,烦闷……〕②追问:你们确定吗?我很疑心,这里明明没有直接说心情呀,你怎么看出来的?让开始答复心情的那几个孩子来说一说,哪一句哪个词让你感到了难过、灰心、丧气、沮丧,烦闷。
〔预设:学生也许能说出,天灰蒙蒙,或者柳条儿无精打采,或者花儿耷拉着头,或者小鸟叽叽喳喳乱叫。
〕预设一:柳条儿无精打采师:柳条儿就是柳条儿,他说柳条儿无精打采,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他自己无精打采的样子。
深圳优质课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一切景语皆情语——认识环境描写》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内 容
教学目的
1、通过回顾学过课文中的环境描写,来认识环境描写的作用。
3、从这两个例子我们可以发现,当我们把人物放在一定的环境下,我们对人物的情感和特点又会有更深的理解了。
(二)豁然开朗,认识环境描写的概念
1、环境描写的分类。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概念。
自然环境就是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等自然景物的描写。
社会环境是指对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社会风尚、风土人情的描写。
再看例句:小说中描写小弗朗士在上学路上所见的景象,为以后小弗朗士思想感情的转变作了铺垫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更加突出小说一些练习,想想这些环境描写分别有什么作用。
1、课内相关句子。
2、课外文段。
今天的学习到此结束,欢迎大家的收听,希望大家能认识环境描写的妙用,提高阅读水平,谢谢观看!
3、当堂训练。我们来做一个练习,想一想这两题分别是什么环境描写.
(三)、趁热打铁,感悟环境描写的作用
作用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
例:“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少年闰土》)
例句中的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是晚上,地点在海边的沙地。
作用2、渲染气氛,衬托或烘托的作用。
例:“ 大家呆呆地在河沿上立着。还乡河静静的,河水打着漩涡哗哗地向下流去。虫子在草窝里叫着。”(《小英雄雨来》)
请看例句,这里的环境描写写出大家的心情无比的悲伤、愤怒、惋惜,他们多么希望雨来没有死。
[小初高学习]一切情语皆可用景语教学过程方案设计
一切情语皆可用景语教学设计第一节设计思想: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形成一种意识——人类的一切意识思想都可通过自然景观来传达。
我想只有学生形成了这种意识,才会在平常生活中自觉把自我的情与自然映照、类比、融合,才会在阅读中真正体悟“一切景语皆情语”,才会把“一切情语皆可用景语”运用于言语实践中。
要达成这一目标,就要让学生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自己的思想体系,形成总体观。
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主分两部分:一是让学生有个理性的认识——自然是人类的母亲,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二是把人类的情分为情、理、志三种,每种配以古诗文和现代文实例,以实例让学生相信“一切情语都可用景语”。
一、教学目标:、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2、举抒情、喻理、言志三种抒情方式,让学生形成一种意识:人类的一切意识思想都可通过自然景观来传达3、丰富学生自然文化底蕴二、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人类的一切意识思想都可通过自然景观来传达的意识三、教学难点:同上四、教学过程:(一)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导入。
图片猿人、现代人类社会)科学家表示,人类是从一种3亿多年前漫游在海洋中的史前鲨鱼进化而来的。
根据最新研究,这种名为棘鱼属的原始鱼类是地球上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颌类脊椎动物的共同祖先。
自然通过长期进化,孕育出各种各样的生物,人类只是其中的一个物种。
人类由自然孕育,自然是人类的母亲。
2、人类社会只是自然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人类始终同自然之间保持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
甚至可以说,人类一切合理的道德准则、法令制度都是自然规律的延伸。
所以,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一类学说。
因为人类来自于自然,所以会情不自禁地产生回归自然的渴望。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仕子处境困窘时,会有归隐泉林的意愿,这就有如落叶归根、游子思乡,痛极呼母般自然。
自然大地,是人类的母亲。
(二)文学中的自然历代文学作品都有大量自然景物的融入。
文学就是人学,既然人类以大地自然为母,在文学作品中当然会有大量自然场景的融入。
一切情语皆可用景语教学设计
一切情语皆可用景语教学设计第一节一切情语皆可用景语教学设计设计思想: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形成一种意识——人类的一切意识思想都可通过自然景观来传达。
我想只有学生形成了这种意识,才会在平常生活中自觉把自我的情与自然映照、类比、融合,才会在阅读中真正体悟“一切景语皆情语”,才会把“一切情语皆可用景语”运用于言语实践中。
要达成这一目标,就要让学生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自己的思想体系,形成总体观。
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主分两部分:一是让学生有个理性的认识——自然是人类的母亲,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二是把人类的情分为情、理、志三种,每种配以古诗文和现代文实例,以实例让学生相信“一切情语都可用景语”。
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2、举抒情、喻理、言志三种抒情方式,让学生形成一种意识:人类的一切意识思想都可通过自然景观来传达3、丰富学生自然文化底蕴二、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人类的一切意识思想都可通过自然景观来传达的意识三、教学难点:同上四、教学过程:(一)人与自然的关系1、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导入。
图片猿人、现代人类社会)科学家表示,人类是从一种3亿多年前漫游在海洋中的史前鲨鱼进化而来的。
根据最新研究,这种名为棘鱼属的原始鱼类是地球上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颌类脊椎动物的共同祖先。
自然通过长期进化,孕育出各种各样的生物,人类只是其中的一个物种。
人类由自然孕育,自然是人类的母亲。
2、人类社会只是自然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人类始终同自然之间保持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
甚至可以说,人类一切合理的道德准则、法令制度都是自然规律的延伸。
所以,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一类学说。
因为人类来自于自然,所以会情不自禁地产生回归自然的渴望。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仕子处境困窘时,会有归隐泉林的意愿,这就有如落叶归根、游子思乡,痛极呼母般自然。
自然大地,是人类的母亲。
(二)文学中的自然历代文学作品都有大量自然景物的融入。
古诗词鉴赏景物形象教案
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一切景语皆情语一、教学目标1、积累古诗词相关意象的内涵2、掌握景物形象分析题答题技巧二、学习重点掌握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方法【课前预习】知识储备:《导学P226———267常见诗歌意象》三、教学过程㈠理解概念1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2景物类型: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
㈡考点分析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
1、概括景象(意境)特点;2、描摹诗歌图景;3、剖析作者思想。
读诗文——找意象——析词语——悟情感——赏技巧㈢、试题类型1、诗中赏画:看画面形、色、动、静等概括意境描绘图景。
(1)借助意象,品味意境。
(2)把握画面,描摹图景。
2、画中品诗:由形象画面的色调,剖析作者情感思想。
㈣、理解探究1、诗中赏画:概括意境,描摹图景。
(1)借助意象,品味意境。
①意象与意境:意象是意与象的融合,是生活外在景象与诗人内在情思的统一,是主观心意与客观物象在语言文字的融合与表现;是一首诗的构成单位,是诗歌构思核心。
例如: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题型一:意象类提问方式: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②明确意象的作用:A营造氛围。
如《琵琶行》中的“枫叶荻花秋瑟瑟”句,就营造出与朋友离别时的萧瑟、落寞的氛围。
B借景抒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凡诗歌中有描写的景物,一般都具有这一作用.C塑造背景或环境。
这一作用与“营造氛围”有相似之处,但亦有不同,那就是通过多个意象组合--意象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背景或环境,这种作用在山水诗、边塞诗中运用较多,如王昌龄的《从军行》之“青海长云暗雪山”即是。
“一切景语皆情语”主题阅读教学设计
“一切景语皆情语”主题阅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第五单元是以写景为主,尤其刘湛秋的《雨的四季》课文比较短,内容比较浅显,但四季雨的情态在文章里表现得恰到好处,具有很强的画意美和抒情美,它优美的语言给人清新、深刻的印象,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典范。
作者在描绘雨景时不仅语言优美、生动,还借助四季的雨抒发情感,借景抒情是本文的主要写作方法。
设计理念:写景抒情散文单元的鉴赏重点,是在整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品味散文的语言,赏析散文的表现手法。
作者在描绘雨景时不仅语言优美、生动,还借助四季的雨抒发情感,借景抒情是本文的主要写作方法,不妨让学生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另外还可以通过品析他优美、生动的语言,学习从炼字、修辞角度品析语言的方法。
所以我以此篇文章为主,引用了著名学者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确立了阅读的主题。
围绕主题另选了两篇写景抒情的美文。
阅读《梦里开满泡桐花》、《绚烂冰窗花儿》。
让孩子们能够多读,从而提升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达到主题阅读的目的。
这三篇文章语言简洁明了,情感外露,在阅读上并无大碍。
在学习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生引导到学习中来,这是至关重要的。
美文就应是美读,通过读学会写作手法,通过读学会语言品析,通过读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通过读让学生的情感得到自然释放。
学习目标:1、赏析写景散文的语言特色。
2、学习写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3、感悟文章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方法朗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媒体导学案、阅读材料、自制教学课件【课前搜集】1、请课下搜集有关作者资料,把搜集到的内容写在下面。
课前要在组内交流,看谁搜集的全面。
刘湛秋(1935——),安徽芜湖人,当代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诗刊》前副主编,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会长,被誉为“抒情诗之王”。
兼创作散文、报告文学、小说及编辑诗歌。
著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生命的欢乐》。
近几年他写作散文颇丰。
一切景语皆情语 作文教案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文教案一切景语皆情语――学写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一、教学目标1、了解把握景物描写在记叙文中的作用;2、指导学生如何把景物描写写得生动引人;3、通过习作提高学生对景物描写的写作能力。
二、教学课时:一课时三、教学准备:制作PPT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如何在记叙文中穿插景物描写,出示课题:一切景语皆情语。
“一切景语皆情语”是清末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对写作经验的总结。
在这句话中请同学们找出两个关键字。
(“景”和”情”)我们评价一篇作文的优劣最重要的标准是:真情实感,以情动人。
“情”是作文的最高评价标准,那么情和景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情是写作的目的,景是写作的方法手段,我们通过写景来达到抒情的目的,所以景是为情服务的。
(二)了解什么是景物描写: 1、出示三个语言片段:(1)天气真好,晴朗,一丝风也没有,干冷干冷的。
那是没有月亮的夜晚,可是整个村子――白房顶啦,烟囱里冒出来的一缕缕的烟啦,披着浓霜一身银白的树木啦,雪堆啦,全看得见。
天空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睛的星星,天河显得很清楚,仿佛为了过节,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的??――《凡卡》(2)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
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
――《穷人》(3)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少年闰土》这三个语段都出自小学语文课本,相信我们都很熟悉了,这三段就是景物描写。
2、定义景物描写:景物描写又称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的描写,如日月山川、花草树木、阴晴雨雪等。
(三)在记叙文中穿插景物描写的作用思考:在记叙文中为什么要穿插自然环境描写?(1)先来看看这段文字:1“凄风。
苦雨。
天昏。
地暗。
老年、青年、孩子们,一群群涌向那青青山坡――那儿就是1941年10月21日300个孩子被纳粹集体残杀的地方。
二年级语文教案 一切景语皆情语 省赛
一切景语皆情语——赏《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结合文中插图了解古诗的大意。
3、体会“无穷碧”和“别样红”的丰富内涵,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理解重点词语“无穷碧”和“别样红”的意思。
2、理解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西湖的诗情画意。
教学过程:一、出示西湖美景图片,配乐导入。
出示西湖美景动图,配乐导入。
师开场白:西湖是一首诗,是一幅天然画卷,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古往今来,更是有很多的文人墨客用妙词佳句来赞美他。
今天我们来看看在诗人杨万里笔下的西湖,又有哪些别样的景致呢二、解释题,知诗人。
(课件出示题目: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1、引导学生朗读,注意指导“净慈寺”的读音及题目的停顿。
2、师提问:从题目中你读懂了什么预设:送别的时间是早晨,从“晓”字中可以看出。
送别的地点是净慈寺外。
送别的友人是林子方师总结:题目可以理解为,诗人早上从净慈寺出发,送别好朋友林子方。
3、谁送林子方(杨万里)。
你对诗人有哪些了解(课件介绍作者)。
南宋诗人,字廷秀,号诚斋,他一生写了两万多首诗,我们曾学过他写的《小池》,课件出示《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三、吟“诗情”,知“画意”。
1、给诗歌划分节奏,反复吟诵。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课件首先出示后两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①在这两句中,你看到了什么美景(出示荷叶和荷花的动图)碧绿的荷叶和红艳的荷花。
②荷叶绿得怎么样理解“无穷碧”:师小结:满湖碧绿的荷叶挨挨挤挤,一眼望不到边,仿佛与天相接。
远远望去让人心旷神怡,太壮观了!③在这一片绿之中,荷花又是怎样的师小结:在太阳的映照下,荷花格外红艳,红得透明,红得鲜亮,红得耀眼。
初中作文教学示范课《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描写的作用》教学设计
初中作文教学示范课《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描写的作用》教学设计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描写”写作课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解读】适当的景物描写往往能给文章的诗情增添一种画意,使文字如诗如画。
鲁迅的《社戏》和丰子恺的《竹影》主要是围绕文化艺术而写的文章,作者用细腻、生动的语言表达了对艺术的体验和感受及由此生发的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特别文中的景物描写更是生动无比,给人一种陶醉的感觉。
《社戏》的环境描写使读者往往能和作者一样陶醉和自失在文中优美的环境中,随着“迅哥”一起迷失在平桥村的社戏中,那晚的“好豆”和“好戏”成为作者终生的温暖回忆,孤独奋战时前行的力量。
《竹影》中丰子恺先生发挥自己美术家和艺术家的专长在环境描写中融入了美术和音乐的艺术美感,使文章如诗如画,恰切表现了儿童的心理,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好的作品任何景物的外化都是人物心情的折射,所以把景物描写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非常有价值,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学习重点】学习恰当地运用景物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流程】一、寻找写作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社戏》《竹影》《看戏》,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段落,仔细品读其语句之妙及在文中的作用?二、鉴赏写作点【突破点1】(一)体会《社戏》中景物描写的特点及作用?1、“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同学们,仔细阅读这段文字,作者调用了哪些感官描绘江南清新的风景美?请分别列出来。
文章综合运用了视觉(月色朦胧,连山起伏)、嗅觉(夹杂着水气的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散出来的清香)、听觉(横笛宛转、悠扬),穿插着新奇贴切的比喻(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几个动词的准确运用(“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的“跑”照应本段的“飞”,表现了船行之快,“踊跃的铁的兽脊”的“踊跃”给人以强烈的动态),再配合着人物心情的直接抒发(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更使这一段洋溢着浓郁的抒情气息,增添了文章的迷人色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描写——一切景语皆情语》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专题训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环境描写的作用。
2、学会分析文章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并且应用到学生的写作实践中。
教学难点:
解题方法和技巧在具体文章中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大家知道记叙文有哪些描写方法吗?
人物描写(语言,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活动)
环境描写(社会,自然。
细节)
场面描写(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具体,细腻地描写人物语言,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活动以及景物,事件发展,场面氛围等细小环节或情节的一种写作方法。
)
今天我们主要学会分析文章中环境描写的作用以及在写作实践中的体现。
什么是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通常指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自然界的景物,如,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而社会环境描写,一般指对特定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生活环境的描写。
它所描写的范围可大可小,大至整个社会,整个时代,小到一个家庭,一处住所,描写的内容可以是室内陈设,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时代氛围等。
社会环境的描写应具有浓郁的地域风土特色。
在文章中,环境描写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它主要是服务文章的主题和对人物刻画。
可我们在写的时候,往往只为写景而写景。
王国维早在《人间词话》中道出: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什么意思呢?诗词中所有景物都寄托有情思。
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唯有情景交融,方能成就佳作!下面我们就从几位文学大师的笔下支体会一下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阅读下面文章中有关环境的段落,试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这些环境描写的作用,并总结环境描写的作用。
例一: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
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
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餐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在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
——列夫.托尔斯泰《穷人》例二: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的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莫怀戚《散步》例三: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
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例四: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落雪《唯一的听众》例五:我在蒙眬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鲁迅《故乡》鸭们也长大了,长成了真正的鸭。
它们的羽毛开始变得鲜亮,并且变得稠密,一滴水也不能泼进了。
公鸭们变得更加漂亮,深浅不一
样的蓝羽、紫羽,在阳光下犹如软缎一样闪闪发光。
——曹文轩《孤独之旅》所以,根据我们刚才的学习,我们明白了,恰当的环境描写,不仅可以弥补文章表现手法的单调,记事简单的不足,还可以增添文章的色彩,丰富文章的内容。
总结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的作用小结:
1.交待背景: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的某种特点)2.渲染气氛:渲染了一个( )的气氛.
3.衬托人物:衬托人物此时( )的心情(心理);
衬托人物( )的性格特点
4.发展情节:为下文某一情节的发展作好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
5. 环境描写放在结尾,与文章主旨相关,一般具有点明主旨(中心)或升华(深化)主题(中心)的作用。
二、下面我们比较赏析:结合《孤独之旅》的相关内容,试比较下面两段材料,哪个更好。
为什么?
原文:
四周只是草滩或凹地,已无一户人家。
黄昏,船舱里的小泥炉,飘起第一缕炊烟,它是这里的惟一的炊烟。
它们在晚风中向水面飘去,然后又贴着水面,慢慢飘散。
当锅中的饭已经煮熟时,河水因晒了一天太阳而开始飘起炊烟一样的热气。
此时,热气与炊烟,就再也无法分得清楚了。
月亮从河的东头升上空中时,杜雍和父子俩已经开始吃饭。
改文:
四周只是草滩或凹地,已无一户人家。
黄昏,父子俩开始在船舱里做饭了,这里除了他们俩,再没有别的人家了。
这里很空旷。
当锅中的饭已经煮熟时,已经接近日落,在这里,父子俩只能孤独地与自然融为一体。
月亮从河的东头升上空中时,杜雍和父子俩已经开始吃饭。
三、练习
完成相应的作文片段。
情景1:我慢慢地走着。
要求:用一段环境描写来突出他此时“悲伤”或“快乐”的心情。
200字以内。
情景2:暴雨,狂风,闪电,雷鸣
要求:以上几个关键词可以直接出现,也可以间接出现,运用叙述和描写的表达方式来表现人物在特定情景下的性格特点。
20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