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即兴伴奏—《牧童之歌》
《牧童之歌》教案
《牧童之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音乐欣赏》第三单元“童声合唱”,详细内容为《牧童之歌》。
通过学习该曲目,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合唱的基本技巧,感受童声合唱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牧童之歌》的旋律、节奏、歌词,能准确演唱。
2. 培养学生对合唱艺术的兴趣,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 通过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合唱中的音准、节奏及声部配合。
2. 教学重点:掌握歌曲的旋律、歌词,以及合唱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合唱谱。
2. 学具:歌词单、合唱谱、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牧童放牧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牧童们在做什么?”让学生回答,然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牧童之歌》。
2. 歌曲学习(10分钟)(1)教唱歌曲:教师弹奏钢琴,引导学生跟唱,注意音准、节奏。
(2)分声部练习:将学生分为高、低两个声部,分别练习合唱。
(3)合唱练习:将两个声部合并,进行合唱练习。
3. 例题讲解(10分钟)(1)讲解合唱技巧:音准、节奏、声部配合等。
(2)分析歌曲结构:前奏、主歌、副歌、尾奏。
(3)讲解歌曲背景:介绍作曲家、创作背景等。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自主练习合唱,教师巡回指导。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牧童之歌》2. 合唱技巧:音准、节奏、声部配合3. 歌曲结构:前奏、主歌、副歌、尾奏4. 歌曲背景:作曲家、创作背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合唱《牧童之歌》,注意音准、节奏、声部配合。
答案:正确完成合唱。
2. 作业题目:分析《牧童之歌》的歌词,谈谈你对歌曲主题的理解。
答案:歌曲主题为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良好。
但在合唱技巧方面,部分学生仍需加强练习。
2023年《牧童》音乐教案
2023年《牧童》音乐教案2023年《牧童》音乐教案1一、设计意图:钢琴曲《牧童短笛》是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贺绿汀创作的,这是一首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可让大班幼儿在欣赏的过程中听辨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从而了解这种音乐结构的特点,提高对同类音乐作品的听辨能力。
二、活动目标:1、想象音乐作品中的意境和情节,懂得分辨乐曲的A-B-A三段体曲式。
2、通过简单的乐器伴奏来烘托音乐作品中此起彼伏的旋律特色,并通过不同音色的乐器来区别A、B段的不同情绪。
3、知道这是一首具有田园风味的中国音乐作品,激发对民族特色音乐作品的喜爱之情。
三、活动准备:1、牧童形象的木偶及田园风味的背景图。
2、各种打击乐器,录音机磁带。
四、活动重点:让幼儿听辨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并用合适的打击乐来表现各段的情绪。
五、活动难点:教幼儿听辨乐句,理解旋律中此起彼伏相呼应的特点。
六、活动过程:1、音乐游戏《什么乐器在唱歌》。
师:“什么乐器在唱歌?”幼儿则闭上眼睛,听老师选一种打击乐器,敲出×××的节奏型,幼儿马上睁开看,边拍手边说:“××乐器在唱歌。
”2、播放音乐《牧童短笛》,让幼儿听辨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出来的。
师:“请小朋友听听这首曲子,猜猜是什么乐器在唱歌?”3、向幼儿简单介绍钢琴曲《牧童短笛》的音乐背景。
师:“这首好听的钢琴曲名是《牧童短笛》,它描写的是我国美丽的江南地区,牧童倒骑在牛背上,悠扬地吹着短笛,在田间玩耍的情景”。
4、出示背景图,幼儿完整地欣赏音乐。
5、分段欣赏。
(1)听赏第一段音乐。
师:“我们先听这段音乐,想一想牧童这时在干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边操作木偶边进行小结:两位牧童倒骑在牛背上,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短笛,走在美丽的田间。
这段音乐是悠扬的,抒情的。
(2)听赏第二段音乐。
师:“下面,我们来听第二段音乐。
听听这段音乐和刚才的第一段有什么不同?听了感觉怎样?想想牧童这时又在干什么呢?”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操作木偶,小结:牧童这时从牛背上跳下来,高兴地在田间翻跟斗抓蝴蝶,这段音乐是欢快的,跳跃的。
音乐《牧童之歌》教学设计优质教案
音乐《牧童之歌》教学设计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教材第四章《民族音乐》,详细内容为《牧童之歌》。
歌曲描绘了牧童在草原上放牧的情景,展现了我国民族音乐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牧童之歌》的歌词和旋律,能正确、流畅地演唱歌曲。
2. 通过学习《牧童之歌》,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认识和兴趣。
3. 引导学生理解歌曲所描绘的情景,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歌曲《牧童之歌》的歌词、旋律及演唱技巧。
难点:歌曲中部分旋律的演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
2. 学具:音乐教材、歌词单、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一段草原风光的视频,让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
引导学生讲述自己了解到的草原生活,为新课的学习创设情境。
2. 新课导入:介绍《牧童之歌》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歌曲所描绘的情景。
3. 教唱歌曲:(1)教唱歌词:引导学生朗读歌词,理解歌词的含义,熟悉歌词的韵律。
(2)教唱旋律:用钢琴伴奏,引导学生学唱旋律,注意音准和节奏。
(3)教唱技巧:指导学生掌握歌曲中的演唱技巧,如气息控制、音色变化等。
4. 随堂练习:(1)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轮流演唱歌曲,其他同学给予评价。
(2)个人展示:挑选部分学生进行个人展示,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牧童之歌》2. 歌曲旋律:简谱及五线谱3. 歌词:歌词全文4. 演唱技巧:气息控制、音色变化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牧童之歌》,录制视频或音频。
2. 答案:正确、流畅地演唱歌曲,表现出歌曲的音乐风格和情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了解其他民族音乐,如藏族、维吾尔族等。
(2)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音乐活动,提高音乐素养。
(3)推荐学生观看音乐剧、音乐会等,拓宽音乐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音乐欣赏能力培养。
2. 教学难点中的歌曲演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音乐《牧童之歌》教学设计优质教案
音乐《牧童之歌》教学设计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教材第四章《民间歌曲》第三节《草原牧歌》,详细内容为《牧童之歌》的学习与赏析。
该曲为内蒙古短调民歌,以优美的旋律和富有画面感的歌词,描绘了牧童在草原上的快乐生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牧童之歌》的旋律、节奏及歌词,能够熟练演唱。
2. 通过学习《牧童之歌》,使学生了解内蒙古短调民歌的特点,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我国民间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特殊节奏和旋律的掌握。
教学重点:《牧童之歌》的旋律、节奏、歌词的学习及民间音乐特点的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草原风光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1)介绍内蒙古短调民歌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民间音乐的魅力。
(2)教唱《牧童之歌》,注意歌曲中节奏、旋律的掌握,分句教唱,逐句纠正。
(3)学生自主练习演唱,教师巡回指导。
3. 例题讲解:分析歌曲中的典型节奏和旋律,讲解其特点,并进行示范演唱。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练习,互相纠正,共同进步。
六、板书设计1. 课程《牧童之歌》2. 板书内容:(1)内蒙古短调民歌特点(2)歌曲旋律、节奏、歌词(3)课堂练习及作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牧童之歌》,并对其中的特殊节奏和旋律进行分析。
2. 答案:见教材课后练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了解其他地区的民间音乐,进行对比学习。
(2)组织学生参加民间音乐活动,亲身体验民间音乐的魅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歌曲中特殊节奏和旋律的掌握。
2. 教学重点:新课内容学习中的教唱《牧童之歌》环节。
3.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的具体要求和答案的准确性。
音乐《牧童之歌》教学设计优质教案
音乐《牧童之歌》教学设计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课程标准》小学五年级下册第四章《民族音乐》,详细内容为《牧童之歌》。
本节课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我国内蒙古草原牧民的生活,培养他们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牧童之歌》的旋律、节奏、歌词,能准确、流畅地演唱歌曲。
2. 了解内蒙古草原的风土人情,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准控制。
教学重点: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电子琴、音响设备、教学课件。
学具:歌词单、音乐课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内蒙古草原的美景,让学生感受草原的辽阔,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牧童之歌》。
2. 新课内容学习:a. 教师播放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节奏。
b. 分组讨论,让学生找出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旋律特点。
c. 教师讲解歌曲的节奏、音准、歌词,并进行示范演唱。
d. 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歌曲,注意节奏、音准的控制。
3. 随堂练习:a. 学生分组进行合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b. 学生进行个人演唱展示,教师点评、指导。
4. 实践情景引入:a. 让学生扮演牧童,进行歌曲表演。
b. 学生分组进行创作,将《牧童之歌》改编成其他形式,如舞蹈、朗诵等。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牧童之歌》2. 歌曲节奏、音准、歌词3. 内蒙古草原风土人情七、作业设计1. 准确、流畅地演唱《牧童之歌》。
2. 了解内蒙古草原的风土人情,写一篇短文。
作业答案:1. 演唱《牧童之歌》的视频或音频。
2. 短文:《我眼中的内蒙古草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歌曲的掌握程度如何?教学难点是否得到突破?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其他民族的音乐,比较各民族音乐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音乐《牧童之歌》教学设计优质教案
音乐《牧童之歌》教学设计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教材第四章《民族音乐》,详细内容为《牧童之歌》。
歌曲以我国草原牧童的生活为背景,歌词描绘了牧童放牧时的快乐心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牧童之歌》的歌词和旋律,能正确演唱歌曲。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和热爱,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 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歌曲中的一些特殊节奏和音高的把握。
重点: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草原风光视频,让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展示(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牧童之歌》的歌词和旋律,注意讲解难点和重点。
3.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选取歌曲中的典型乐句进行讲解,分析其节奏、音高和唱法。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歌曲,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5. 小组展示(10分钟):每组选取代表进行演唱展示,其他学生给予评价。
7.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强调课后练习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牧童之歌》2. 歌词(附旋律)3. 歌曲难点和重点分析4. 课堂小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牧童之歌》,并录制视频。
2. 答案:正确演唱歌曲,节奏、音高准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整体表现良好,但对歌曲难点的掌握仍有不足,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课后了解其他民族音乐,如藏族、维吾尔族等,提高音乐素养。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音乐社团,锻炼团队协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2.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3. 随堂练习的组织和指导;4. 作业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三年级音乐牧童之歌教学教案
三年级音乐《牧童之歌》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牧童之歌》,感受歌曲的美妙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 学会用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来演唱歌曲,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
4. 通过对歌曲的学习,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会歌曲《牧童之歌》的歌词与旋律,能够正确演唱。
难点:歌曲中的一些音高与节奏,以及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歌曲《牧童之歌》的旋律、歌词及相关图片。
2. 教学设备:音响、钢琴、歌谱。
3. 教学用具:三角铁、木鱼等打击乐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牧童之歌》的旋律,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
2. 学习歌词: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歌词,注意纠正发音与音准。
3. 学习旋律:教师弹奏钢琴,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音高与节奏的准确性。
4.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合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演唱姿势与呼吸方法:教师示范正确的演唱姿势与呼吸方法,学生跟随模仿。
6. 完整演唱:学生集体演唱《牧童之歌》,教师点评并指导。
7. 音乐活动:学生用三角铁、木鱼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五、教学反思: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牧童之歌》,歌词和旋律准确无误。
3. 学生能够通过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表现出对音乐的理解和创造力。
4.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对歌曲的感受和理解。
七、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牧童之歌》,并尝试用家里的物品(如碗、筷子等)制作简单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2. 家长协助孩子录制演唱视频,第二天在课堂上分享。
八、课程延伸:1.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一起欣赏学生的演唱和打击乐器表演。
2. 组织一次班级音乐会,让学生们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艺。
3. 开展音乐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和音乐家。
《牧童之歌》音乐教案
《牧童之歌》音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牧童之歌》,本课主要学习歌曲《牧童之歌》,通过欣赏、学唱、演奏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和体验草原牧童的生活,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用轻快的情绪,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牧童之歌》。
2. 了解并掌握歌曲中的节奏、音高、旋律等基本音乐要素。
3. 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歌曲《牧童之歌》的演唱、演奏及音乐要素的掌握。
2. 教学难点:歌曲中八分音符节奏的准确演唱,以及对歌曲情感的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卡片。
2. 学具:口琴、三角铁、铃鼓等乐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草原风光图片,让学生谈谈对草原的印象,引入本课主题。
教师活动:播放草原风光图片,引导学生谈论。
学生活动:欣赏草原风光,分享对草原的印象。
2. 新课导入:学习歌曲《牧童之歌》。
教师活动:教唱歌曲,讲解歌曲中的节奏、音高、旋律等。
学生活动:跟随教师学唱歌曲,注意节奏、音高、旋律的掌握。
3. 实践活动:分组演唱、演奏歌曲。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分组,指导演唱、演奏。
学生活动:分组合作,演唱、演奏歌曲。
4. 例题讲解:分析歌曲中的八分音符节奏。
教师活动:讲解八分音符节奏的特点,示范演唱。
学生活动:跟随教师学唱,掌握八分音符节奏。
5. 随堂练习:学生自主练习歌曲。
教师活动: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学生活动:自主练习,相互评价。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牧童之歌》2. 歌曲中的节奏、音高、旋律等音乐要素3. 八分音符节奏的示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练习演唱《牧童之歌》,注意八分音符节奏的准确演唱。
答案:正确、流畅地演唱歌曲《牧童之歌》。
2. 拓展延伸:了解草原牧民的生活,尝试创作一首关于草原的歌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歌曲《牧童之歌》,让学生了解了草原牧童的生活,掌握了歌曲的基本音乐要素。
(花城版)音乐小学三年级上册《牧童之歌》教学设计
(花城版)音乐小学三年级上册《牧童之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牧童之歌》是一首花城版音乐教材小学三年级上册的曲目,歌曲以生动描绘牧童放牧的情景,展现出祖国大自然的美好。
歌曲为2/4拍,结构简洁明了,旋律优美动听,词曲交融,富有诗意。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我国农村的生活环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和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学会了识谱、唱谱、简单的节奏练习等。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歌曲中的某些音高、节奏较难掌握,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个别指导。
此外,学生对农村生活和大自然有一定的好奇心,可以激发他们学习这首歌曲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演唱《牧童之歌》,理解歌曲的含义,感受歌曲的美感。
2.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对农村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增强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音高、节奏较难掌握,需要老师重点辅导。
2.歌曲的情感表达,让学生学会用恰当的声音演唱。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老师用正确的发音和表情演唱歌曲,让学生模仿。
2.分组练习法:让学生分组演唱,互相纠正、提高。
3.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感受农村生活和大自然的美。
4.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理解歌曲中的情感,学会用音乐表达情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牧童之歌》的乐谱、歌词。
2.准备教学视频、图片等资料。
3.准备录音机、音响等播放设备。
4.准备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初步了解农村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激发他们学习歌曲的兴趣。
2.呈现(5分钟)老师演唱歌曲《牧童之歌》,让学生感受歌曲的美感。
随后展示歌曲乐谱,让学生初步认识歌曲的结构。
3.操练(10分钟)老师分别教授歌曲的旋律和歌词,让学生跟着老师学唱。
针对歌曲中的音高、节奏难点,老师进行重点辅导。
(花城版) 音乐小学三年级上册《牧童之歌》教案
(花城版)音乐小学三年级上册《牧童之歌》教案一. 教材分析《牧童之歌》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民歌,选自花城版音乐小学三年级上册。
歌曲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牧童在田野上放牧的情景,表现了孩子们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歌曲旋律欢快,节奏轻快,富有弹性,适合三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熟练地识谱、唱歌。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节奏、音符的掌握还不够熟练,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练习。
此外,学生对民歌的了解相对较少,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此机会向他们介绍民歌的特点和魅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牧童之歌》的歌词和旋律。
2.使学生能够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唱歌。
3.培养学生对民歌的兴趣和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4.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中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节奏和音符,特别是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符的运用。
2.学生对民歌特点的理解和把握。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用示范唱的方式,让学生跟随学习。
2.互动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共同探讨歌曲中的音乐元素。
3.情景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歌曲意境。
4.小组合作法:分组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课件,展示歌曲《牧童之歌》的歌词和旋律。
2.准备音乐器材,如钢琴、吉他等,用于伴奏和示范。
3.准备相关民歌资料,让学生了解民歌的特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牧童之歌》,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意境。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歌曲的感受,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曲的歌词和旋律,让学生跟随老师学唱。
重点讲解歌曲中的节奏和音符,特别是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符的运用。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唱歌练习,注意纠正学生的姿势和呼吸方法。
分组进行练习,让学生在互动中提高唱歌技巧。
4.巩固(10分钟)教师挑选几名学生进行示范,其他学生观看并模仿。
通过反复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歌曲。
牧童之歌教案
牧童之歌教案牧童之歌教案1教学目标:1、学生能感受并表现新疆音乐典型的节奏以及骑马的动作,了解并交流新疆的特产风景等,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新疆的热爱之情。
2、学生能用愉悦的声音演唱新疆民歌《牧童之歌》,并能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
教学重点:1、体会歌曲《牧童之歌》中小牧童的快乐,学会并表演歌曲《牧童之歌》。
2、能明白不同的演唱形式,情绪速度和曲式可以给人带来不同的音乐感受、并进行大胆的尝试教学难点:《牧童之歌》中连续附点的演唱教材分析:《牧童之歌》是一首欢快活泼的新疆民歌,它生动逼真地表现了牧童放牧时的喜悦心情,刻画出天真可爱的人物形象。
全曲由四个乐句组成,自然小调式。
前两个乐句节奏平稳,和歌词紧密结合,描绘了大自然的景色。
第三乐句和第四乐句基本上是一气呵成,特别是第三乐句以连续的x xx、x| x x x、x节奏和旋律三度模进,行程紧缩型的短句,于前面有着鲜明的对比,生动地描绘出小主人公骑马奔驰的形象。
教学过程:一、兴趣导入1、谈话导入:(听《娃哈哈》音乐跳进教室)师:欢迎同学们进入愉快的音乐课堂。
谁知道现在播放的歌曲是由哪个地方的音乐改编而来的?能不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新疆呢?生畅所欲言:新疆风景如画,特产丰富,新疆人能歌善舞等(你的知识真丰富!你真是个小百科!瞧你的口水都快掉下来了!你能不能来表演一下?你真行!)师:百闻不如一见,让我们一起随着美妙的音乐走进新疆。
《牧童之歌》伴奏(多媒体展示新疆的风土人情)谁能用一句话来赞美你所看到的新疆?(生:天山真是个美丽的地方!)如果学生话题方向统一,老师及时说:是啊,真想亲眼去看一看啊!把学生话题转移。
二、节奏练习师: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到天山去走一走。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是谁从遥远的天山跑来迎接我们呢?老师用响板打击x x x、x| x x x、x |节奏模仿马蹄声(学生听完后回答)出示PPT师:原来是小牧童,他骑着一匹悠闲自在的小马,小马它跑起来可有节奏,你听出来了吗?你能用声音来模仿一下小马的跑步声吗?(2—3个学生模仿马蹄声节奏)x x x、x| x x x、x |情况预设:如果学生回答不完整或不准确,老师说:让我们再来仔细听一听。
苏少版音乐三上第六单元综合表演(牧童之歌)-教案
苏少版音乐三上第六单元综合表演(牧童之歌)-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少版音乐三上第六单元综合表演(牧童之歌)》这一教材,以歌曲《牧童之歌》为主线,通过歌曲的学习和表演,让学生感受和理解我国民族音乐的魅力。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歌曲学唱、音乐知识、音乐游戏、课堂表演等,旨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单元之前,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歌唱技巧。
他们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喜欢参与音乐活动。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音乐理论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歌曲《牧童之歌》,并能用正确的姿势和发声方法进行演唱。
2.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音乐的基本节奏和音高,提高音乐素养。
3.通过歌曲学习和表演,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音乐表现力。
4.引导学生感受我国民族音乐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牧童之歌》中的节奏和音高。
2.音乐理论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3.课堂表演的协调和配合。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用正确的方法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模仿。
2.互动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共同完成歌曲学习和表演。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和体验音乐。
4.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歌曲学习和表演,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歌曲《牧童之歌》的曲谱、歌词、图片等。
2.教学器材:钢琴、音响、话筒、乐器等。
3.教学场地:音乐教室或表演舞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牧童之歌》,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感。
引导学生谈论歌曲的主题和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歌曲《牧童之歌》的曲谱,让学生了解歌曲的结构和节奏。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唱歌曲,注意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3.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歌曲演唱。
其他组学生听后,对演唱者的发音和节奏进行评价和指导。
教师总结并给出改进意见。
大学钢琴即兴伴奏教案
大学钢琴即兴伴奏教案课程名称:《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任课教师:刘戈2013—2014学年第1学期粘贴教学日历第1次课第二次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7分钟)二、讲授新课;(58分钟)八度内有旋律伴奏(左手音型运动范围不超过一个八度)(一)用和弦式伴奏音型为抒情歌曲配弹伴奏:①主要用在比较安静、和谐乐曲中,陈述主题②和弦弹奏时要求柔和且在和弦连接上保持平稳③要求踩踏板,一个和弦换一次踏板例:《月亮代表我的心》《念故乡》(二)用和弦式伴奏音型为进行曲风格的歌曲配弹伴奏:①用在具有进行曲风格乐曲当中②在弹奏时一定要注意有弹性教学过程③弹奏时一般不踩踏板。
如要使用只在强拍上使用。
例:《少先队队歌》《打靶归来》(三)用和弦式伴奏音型为活泼欢快的歌曲配弹伴奏:①用在积极向上且感情很激触的乐曲中②弹奏时注意手腕甩动③一般不使用踏板(短促有力、积极向上)例:《卖报歌》(三)和弦式伴奏音型在歌曲中的综合运用:①用在很活泼的乐曲中,多半是儿歌②弹奏时注意弹性,手腕放松③一般不使用踏板例:《小松树》第三次课教学说明1、使用讲授法、训练法2、使用数码钢琴教学系统参考教材刘聪、韩冬主编《新编钢琴即兴伴奏教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7分钟)二、讲授新课;(58分钟)八度内半分解和弦(一)用半分解和弦式伴奏音型为活泼欢快的歌曲配弹伴奏:①适用于活泼、天真的儿歌②弹奏时多使用跳音的弹奏法,不踩踏板③低音使用就近原则,使整个跳跃不超过一个八度例:《蓝精灵》《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牧童之歌》(二)用半分解和弦式伴奏音型为抒情的歌曲配弹伴奏:教学过程①用于抒情性速度较均匀的乐曲中②用于活泼的乐曲中,双音弹奏要求有弹性③踏板延留长一点,两拍或三拍切换例:《友谊天长地久》(三)用半分解和弦式伴奏音型为舒缓的歌曲配弹伴奏:①用于节奏舒缓,略带摇摆性质的乐曲中②弹奏时触键轻柔,手腕随音型弹奏带动(双音不能弹重)例:《摇篮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四)用半分解和弦式伴奏音型为活泼的歌曲配弹伴奏:小切分、活泼、热情奔放例:《歌声与微笑》大切分第四次课教学说明1、使用讲授法、训练法2、使用数码钢琴教学系统参考教材刘聪、韩冬主编《新编钢琴即兴伴奏教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7分钟)二、讲授新课;(58分钟)八度内的分解和弦(一)用分解和弦式伴奏音型为活泼的歌曲配弹伴奏:①用在速度较快且比较活泼的儿童歌曲中②演奏时不踩踏板③注意和声声部的连贯例:《多年以来》(二)用分解和弦式伴奏音型为抒情的歌曲配弹伴奏:①用在慢速,抒情的乐曲中(很稳定情绪)教学过程②一般根据低音的变化来切换踏板③多注意低音的连贯,尽量避免大幅度跳进(超过4度)(三)用分解和弦式伴奏音型为抒情的歌曲配弹伴奏:流畅例:《茉莉花》多放在右手弹奏,适用于无旋律伴奏①用在节奏工整较抒情的乐曲中②弹奏时手腕带动,触键细腻③一般一组音为一个踏板④强调和声的连续,不得随意跳进⑤弹奏时音量要小,力度均匀三、总结上课内容,进行小结并提出练习钢琴即兴伴奏的基本方法(15分钟)第五次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7分钟)二、讲授新课;(58分钟)超过一个八度的有旋律伴奏音型(一)低音与和弦式伴奏音型的结合:A: ①用于进行曲或速度慢但较宽广的乐曲中,也用于3拍子圆舞曲中。
2024年《牧童之歌》音乐教案
2024年《牧童之歌》音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音乐教材第七章《童声乐园》第二节《牧童之歌》。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歌曲《牧童之歌》的歌词学习、旋律学唱、节奏练习以及音乐理论知识,如音高、音程、拍子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牧童之歌》的歌词、旋律和节奏,能独立演唱歌曲。
2. 学习并理解音乐理论知识,如音高、音程、拍子等,提高音乐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审美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部分旋律的演唱、节奏的掌握以及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
教学重点:歌曲的整体演唱、音乐知识的运用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电子琴、音响设备、教学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牧童放牧的场景,引导学生进入牧童的角色,激发学习兴趣。
2. 歌曲学习(1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歌词,熟悉歌词内容。
(2)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学唱。
(3)分句教唱,指导学生掌握旋律和节奏。
3. 音乐理论知识讲解(10分钟)(1)讲解音高、音程、拍子等概念。
(2)结合歌曲,分析音乐理论知识在实际演唱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演唱练习。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演唱中的错误。
5. 团队协作演唱(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名组长,组织团队演唱《牧童之歌》。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牧童之歌》2. 歌曲旋律简谱3. 歌词4. 音乐理论知识:音高、音程、拍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抄写《牧童之歌》的歌词,并独立演唱歌曲。
2. 答案:歌词正确无误,歌曲演唱流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自主搜集其他牧童题材的歌曲,了解不同地区的牧童文化,提高音乐素养。
《牧童之歌》教学设计优质教案
《牧童之歌》教学设计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音乐教材第七册第三单元《草原牧歌》,主要包括歌曲《牧童之歌》的学习。
教材内容涉及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以及相关的音乐文化背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牧童之歌》的旋律、节奏和歌词,能熟练演唱。
2. 培养学生对草原音乐风格的感知和鉴赏能力,了解草原音乐文化。
3. 激发学生的音乐创作热情,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特殊节奏和音高的把握,以及对草原音乐风格的感知。
2. 教学重点:熟练演唱歌曲《牧童之歌》,了解草原音乐文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音响设备、PPT课件。
2. 学具:音乐课本、笔、纸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草原风光图片和牧童放牧的视频,让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和牧童的生活,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牧童之歌》。
2. 新课内容展示:a. 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牧童之歌》,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旋律、节奏和歌词。
b. 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对草原音乐风格的感受。
c. 教师简要介绍草原音乐文化。
3. 例题讲解:a. 出示歌曲中的特殊节奏和音高,进行讲解和示范。
b.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直至熟练掌握。
4. 随堂练习:a. 学生独立演唱歌曲《牧童之歌》。
b. 学生分组演唱,互相评价。
a. 教师点评学生演唱,指出优点和不足。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牧童之歌》2. 旋律、节奏、歌词要点3. 草原音乐文化简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学习的《牧童之歌》,创作一首关于草原的小诗或绘画作品。
2. 答案示例:小诗——《草原牧歌》;绘画作品——草原风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草原音乐风格的感知和鉴赏能力有待提高,今后教学中需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课后欣赏其他草原音乐作品,如《天路》、《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等,进一步了解草原音乐文化。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歌曲中特殊节奏和音高的把握。
2024年欢乐的牧童钢琴教学教案
2024年欢乐的牧童钢琴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欢乐的牧童》钢琴教材,具体章节为第三章“旋律的流动性”。
详细内容包括牧童主题的旋律分析、指法练习、节奏训练以及情感表达。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牧童主题旋律的流动性和节奏感。
2. 培养学生运用恰当的指法演奏旋律,提高演奏技巧。
3. 引导学生体会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提高音乐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旋律的流动性和情感表达。
2. 教学重点:牧童主题的指法练习和节奏训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黑板、音乐教具。
2. 学具:钢琴、乐谱、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以故事形式介绍牧童在草原上欢快奔跑的场景,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流动性。
2. 例题讲解(10分钟)分析牧童主题旋律的构成和节奏特点,讲解指法要求。
3. 指法练习(10分钟)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牧童主题旋律,注意指法的正确运用。
4. 节奏训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节奏练习,提高节奏感和协作能力。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演奏牧童主题旋律,教师给予指导和评价。
6. 情感表达(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通过演奏展示情感变化。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欢乐的牧童2. 内容:牧童主题旋律指法要求节奏练习情感表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奏欢乐的牧童全曲,注意指法和节奏。
分析作品中的情感变化,并用自己的话描述。
2. 答案:作业题目1:见教材第三章。
作业题目2: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了解其他相关作品,提高音乐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旋律的流动性和情感表达。
2. 教学重点:牧童主题的指法练习和节奏训练。
3. 作业设计中的情感变化分析。
一、旋律的流动性和情感表达旋律的流动性是指旋律线的起伏、转折和连贯性。
在《欢乐的牧童》中,旋律的流动性尤为重要,它展现了牧童在草原上自由奔跑的场景。
教案:牧童之歌
教案:牧童之歌教材分析.钢琴曲《牧童短笛》这是一首短小精致形象鲜明风格清新富有田园风味的钢琴曲,为我国著名音乐家贺绿汀所作。
此曲作于年,参加由欧洲著名作曲家亚历山大·齐尔品举办的征求有中国风味的钢琴曲评选,荣获头奖。
从此,这首曲子蜚声国内外,更是我国近代钢琴音乐创作上一个具有创造性的范例。
全曲共分为三段。
第一段描绘了美丽的田园景色,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全段由六个乐句组成,每个乐句都从/拍的第三拍开始。
第二段以欢快的节奏快速的速度和跳跃的伴奏,在情绪上与第一段形成鲜明的对比,具有民间舞蹈的特点。
乐曲的第三段采用了我国民间音乐加花变奏的手法,再现了第一段的主题,旋律显得格外流畅。
乐曲的末尾渐慢渐弱,音区上升,结束在富有民族风味的和弦上,给人以余音袅袅回味无穷的感觉。
作曲家介绍贺绿汀(~)音乐教育家作曲家。
早年即投身于革命并进行音乐创作。
后入上海国立音专,攻读音乐。
年所作钢琴曲《牧童短笛》《摇篮曲》在征求中国风味的钢琴曲评选中分别获头奖和名誉二奖。
此后进入电影界,为进步电影《风云儿女》《十字街头》《马路天使》等创作音乐。
抗日战争期间创作了《游击队歌》《垦春泥》《嘉陵江上》等歌曲,广为流传。
解放战争期间,又创作了管弦乐小品《森吉德玛》《晚会》等佳作。
解放后,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和中国音协副主席,主要从事培养音乐人才,但仍坚持音乐创作园地上的耕耘。
.歌曲《孤独的牧羊人》《音乐之声》是一部美国好莱坞音乐剧,叙述了一个发生于年奥地利的真实故事。
一个退役的海军军官,家中有七个调皮的孩子,因丧偶而疏于教育。
为了调教好自己的孩子,他聘用了一名家庭女教师。
女教师能歌善舞,并喜爱这些孩子。
女教师通过音乐及生动的教育方法,对孩子们进行启发及熏陶,终于使七个孩子对她产生深厚的感情,同时也赢得男主人公的爱情。
此后,他们一家组成家庭合唱团,在被纳粹德国统治下的奥地利,以巡回演唱奥地利民歌和爱国歌曲的形式,与纳粹分子进行斗争和周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重点:
1、训练学生对歌曲调式调性的分析能力。
2、训练学生根据歌曲的旋律走向、音乐 风格选用恰当的伴奏织体。
3、训练学生双手弹奏歌曲《牧童之歌》 的协调性。
教学难点:
1、歌曲中的连续附点节奏。 3 4 5·6 ︱ 5 4 3·2 ︱ 1 2 3·4 ︱ 3 2 1·7 ︱
2、d 小调的调号以及双手弹奏的位置。
vi vii I
3、分析歌曲《牧童之歌》,给歌曲的每小结配上恰当的 级数。
4、教师给歌曲演奏三种不同的伴奏形式(如:柱式和弦、 分解和弦、半分解和弦),让学生去感受并选出最恰 当的伴奏织体。
5、教师演奏,并分解其中的重难点。
6、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对同学们针对性指导。
牧童之歌
ⅰ
小调常用的三种伴奏织体
• 柱式和弦
3
5
4
3
1
3
2
7
6
1
6
5
ⅰⅲⅳⅴ
• 分解和弦
63 13 ︱ 15 35 ︱ 64 24 ︱ 53 73 ︱
ⅰ
ⅲ
ⅳ
ⅴ
• 半分解和弦
• 3 33
5 55
4 44
• 61 1 1 ︱ 13 3 3 ︱ 62 2 2 ︱
•ⅰ
ⅲ
ⅳ
3 33
57 7 7 ⅴ
Hale Waihona Puke 1234 V VI VII I
d 小调: 固定调:6 7 1
23456
首 调:2 3 4 5 6 7 1 2
音 级:i ii iii iv v vi vii I
d 小调各级和弦: 三和弦:3 4 5 6 7
12 3 4 5 67 1 2 3
音 级: i ii iii iv v
123 671 456
琴法
钢琴即兴伴奏—《牧童之歌》 授课人:王成
• 教学时间:40分钟 • 教学地点:活动中心钢琴教室 • 教学对象:14艺术幼师(2)班
教学内容:
• 钢琴(电子琴)即兴伴奏《牧童之歌》。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钢琴曲《欢乐牧童》、歌曲 《牧童之歌》、《牧童》,了解哈萨 克族牧童与江南一带牧童的生活以及 音乐风格。
调的意思是无论一首乐曲是什么调的,均固定用C大调的唱名。 首调唱名法,以大调音阶的首音唱,小调音阶的首音唱。首调唱 名法中,音名虽然不变,但唱名却必须随着调性的不同而变化, 当确定某一固定音的唱名后,其他唱名则可依次类推。)如:
F大调:
固定调:1 2 3 4 5 6 7 1
首 调:4 5 6 7 音 级:I II III IV
2、选用恰当的伴奏织体给《牧童之歌》 配伴奏。
教学分析:
《牧童之歌》是一首欢快活泼的新疆民歌, 它生动逼真地表现了牧童放牧时的喜悦 心 情 ,刻 画 出 天 真 可 爱 的 人 物 形 象。 全 曲 由 四 个 乐 句 组 成 ,为d自 然 小 调 式 。前 两 个乐句节奏平稳,和歌词紧密 结合,描绘了一幅辽阔美丽的草原画卷 。第 三乐句和第四乐句基本上是一气呵成,特别是 第三乐句以连续的 x x x.x| x x x.x节奏和 旋律三度模进,形成紧缩型的短句,于前面有 着鲜明的对比,生动地描绘出小主人公骑马奔 驰的形象。
2、复习C大调及它的关系小调a 小调, 区分大小调的音级标记,大调写大 写,小调写小写。如:
C大调 : 1 2
34
音 级 : I II III IV
5 6 71 V VI VII I
a小调 : 6 7
123456
音 级 : i ii iii iv v vi vii I
• 复习F大调、学习它的关系小调d 小调及 各级和弦,区分首调和固定调。(注:固定
3、欢快而富有弹性的旋律,切勿弹得笨重、拖 泥带水。
教学方法:
• 以看视频和教师演奏为基础,通过观 看、听、比较等方法了解乐曲的民族特 色,选择恰当的伴奏织体配伴奏。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钢琴、电子琴、黑板、粉 笔
教学步骤:
1、欣赏钢琴曲《欢乐牧童》、歌曲 《牧童》引发学生们的想象力,提 问这两首曲子的风格,导入新课题 《牧童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