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临床辅导: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疗法
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中药治疗
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中药治疗一、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治疗中医对本病的认识第一节:病因中医认为本病大多是由于寒湿外袭,湿热浸淫,跌打损伤,淤血阻络,气血运行不畅,或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虚,骨脉失养所致。
l 风湿寒邪外袭:由于久居湿冷之地,或冒雨涉水,劳汗当风,衣着湿冷,或气候剧变,冷热交错而致风湿寒之邪侵袭人体,注于经络,留于关节,气血痹阻而致本病。
l 湿热浸淫:关节湿热行令,或长夏之际,湿热交蒸或寒湿蕴积日久,郁而化热,湿热之邪浸淫经脉,痹阻气血,筋骨失养而致本病。
l 淤血阻络:跌仆挫伤,损及腰背,淤血内停,阻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筋骨失养而致。
l 肾精亏虚: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劳累太过,或久病体虚,或年老体衰,或方式不节以致肾精亏损,筋骨失养而发本病。
综上所述,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虚,筋骨失养是本病的主要病理基础;湿热浸淫,淤血阻络,气血运行不畅,则是造成本病发生的基本病历因素。
或者说,体内原有的肾精亏虚是最主要的致病内因,而风、寒、湿、热、邪、老、伤等是致病外因。
内外交合,导致经脉阻滞、内毒沉积后可引发肿痛等症状;邪气内盛导致组织的异常增生症状;而经脉长期阻滞致使筋骨失养则导致软骨、滑膜等组织的坏死和脊柱、关节等器官强直,丧失正常的功能。
第二节:早期的发病过程2.1足太阳膀胱经与早期下行性 AS部分AS患者起初从眼部出现症状(大部分不是非常严重,可以忍受,没有就医,即使就医也不会怀疑到AS),然后依次出现颈部、胸椎、腰椎病变,再向骨盆、下肢发展,可一直到足部。
这种发展过程,与足太阳膀胱经脉主干的走向是一致的。
让我们先看看这条经脉的资料:足太阳膀胱经脉。
【循行】《灵枢·经脉》: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1)。
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
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2),循肩膊(3),挟脊(4)抵腰中,入循膂(5),络肾,属膀胱。
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腘中。
其支者:从膊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过髀枢( 6 ),循脾外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踹内,出外踝(7)之后,循京骨(8)至小指外侧。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治疗
清热祛风除湿、 佐以活血化痰、 通络止痛
生石膏
知母
生石膏 对正常体温无降温作用。退热是中枢性退热,不发汗 。作用强,效果快,但不持久。知母退热作用弱,效 果慢,但较持久。二药同用,取长补短,能产生协同 作用,起到退热快、作用强而持久的效果。 生石膏有时能一次性退热,有的每天减低1—2度, 3~5天后能使热度退净。常用剂量60—100g. 知母 减轻肾病患者服用地塞米松所致的 满月脸和兴奋失眠等不良作用。 知母+补肾药有助于长期服用皮质激 素病人撤减激素。常用剂量6—12g.
缓解早期
温肾强督,活 血通络
督脉亏损 气滞血瘀 腰部隐痛,部位不 固定、常累及骶髂 关节及下肢,伴四 肢不温,面色苍白 ,少气疲力,舌淡 ,脉沉细。
独活
独活
秦艽
• 对大鼠炎性足肿胀,抗炎作用明显而持久。独活挥发油 抗炎作用与水杨酸钠相当,作用时间4小时以上。独活 寄生汤水煎剂能明显减轻大鼠足肿胀炎症反应,并能抑 制毛细血管通透性。
能有,特别是男性生殖机能。 本经脉腧穴有长强 、腰 俞、腰阳关、命门、悬枢、脊 中、中枢、灵台、大椎、、风 府、脑户、强间、后顶、百会 等共28穴。
肾虚 督脉亏损,痰瘀交阻所致
中医是怎么认识AS的
天人相应 整体观 辨证论治
发作期: 风湿热邪入侵经络, 阻痹气血 缓解期:早期 督脉亏损气滞血瘀 缓解期:中晚期 肝脾虚衰 肾督亏 损 痰瘀交阻
另鳖甲胶250、鹿角胶100、阿胶50、红参50、黑芝麻 300、大核桃300、饴糖500g,收膏。
每日二次,每次15ml。如法服用2
年,患者腰背及双髋痛基本缓解,唯 夜略有隐痛不适,晨起僵硬消失,指 地距25公分,四肢转温,已能正常工 作。
《强直性脊柱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解读PPT课件
与家庭活动和社会交往。
05 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探讨
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分析
01 02
综合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充分发挥中医和西医各自的优势,通过综合运用中 药、针灸、推拿等中医手段和西医的药物、手术等方法,针对患者的具 体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副作用小
中医治疗注重整体调理和辨证论治,能够减少西医治疗带来的副作用和 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和生活质量。
案例二
患者李某,女,40岁,强直性脊柱炎病史多年。通过中西医 结合治疗,以中药为主调理身体,同时配合西医的生物制剂 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生活质量 显著提高。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个体化治疗
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未来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将更加注 重个体化,根据患者的基因、免疫状态、病情严重程度等 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四妙丸
由苍术、牛膝、黄柏、薏苡仁等药物组成,主治湿热痹阻型强直性脊 柱炎。
身痛逐瘀汤
由秦艽、川芎、桃仁、红花、甘草、羌活、没药、当归、灵脂、香附 、牛膝、地龙等药物组成,主治瘀血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
六味地黄丸
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等药物组成,主治肝肾 不足型强直性脊柱炎。
针灸、拔罐等非药物治疗方法
针灸疗法
通过刺激穴位,调和气血,达到 治疗目的。常用穴位如大椎、命
门、腰阳关等。
拔罐疗法
利用罐具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 充血或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 行气活血的目的。常用于治疗强 直性脊柱炎引起的腰背疼痛等症
状。
其他疗法
如推拿按摩、艾灸等,可根据患 者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04 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案
药物治疗选择及注意事项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治疗方法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治疗方法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累及脊柱和骶髂关节,患者常出现腰背部疼痛、僵硬和功能障碍等症状。
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注重整体调理,以温通络脉、祛风除湿、活血化瘀为主要治疗原则,结合针灸、推拿、中药熏洗等方法,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下面将介绍一些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常用方法。
首先,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重要手段。
针灸可以通过调理气血、活络通窍、祛风除湿来改善患者的症状。
常用的穴位包括风池、肾俞、大椎、肺俞等,针刺后结合艾灸或灸疗,可以起到温通经络、祛风除湿的作用,缓解腰背部的疼痛和僵硬感。
其次,推拿按摩也是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常用方法。
推拿按摩可以通过调理气血、活血化瘀、舒筋活络来改善患者的症状。
常用的手法包括拨、捏、按、揉等,结合适当的力度和频率进行推拿按摩,可以改善患者的腰背部疼痛和僵硬感,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有助于恢复脊柱和骶髂关节的功能。
另外,中药熏洗也是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常用方法。
中药熏洗可以通过温通络脉、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来改善患者的症状。
常用的中药包括川芎、当归、独活、细辛等,将其煎煮后,用于熏洗患者的腰背部和骶髂关节,可以渗透到皮肤和肌肉组织,起到温通经络、祛风除湿的作用,有助于缓解疼痛和僵硬感。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方法多样,包括针灸疗法、推拿按摩和中药熏洗等,这些方法均以温通络脉、祛风除湿、活血化瘀为主要治疗原则,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缓解腰背部的疼痛和僵硬感,恢复脊柱和骶髂关节的功能。
当然,在进行中医治疗时,患者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指导,遵循中医养生的原则,调整饮食和作息习惯,保持心情舒畅,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外治法+冬病夏治穴位贴膏药中药外治疗效好
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外治法+冬病夏治穴位贴膏药中药外治疗效好强直性脊柱炎是血清阴性关节病,多发于我国北方,男性发病率约占90%,好发于16~30岁的青壮年,治疗比较棘手。
目前多采用中药和西药内服治疗为主,由于胃长期受药物刺激而不能坚持治疗。
对体弱年老年少之人或不愿服药者,采用以下中药外治法亦会受到良好效果。
1、中药药汽浴疗法:取豨莶草30g,防己20g,鸡血藤20g,红花20g,丹参15g,麦冬20g,牡丹皮15g,秦艽15g,独活20g,五加皮20g,露蜂房10g,青风藤20g,黄芪30g,加水浸泡2小时,加热煎煮2次制成500毫升原液。
病人坐入蒸汽房中,先用蒸汽熏蒸15分钟,使全身汗毛孔开,然后开始进行药浴。
将中药液反复均匀地喷淋在皮肤上,重点在腰骶部位,时间20~30分钟。
在熏蒸过程中嘱患者不断活动关节,以使长期疼痛、僵硬的关节功能得到改善。
隔日进行1次,15次为1疗程。
药浴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神志、呼吸、面容、出汗多少等。
随时询问病人的自我感受,如头晕、恶心、乏力等,如有不适要及时终止治疗,药浴结束后嘱病人淋浴净体,出浴房后,协助病人穿上浴衣,慎防感冒。
有严重心血管疾病、肝炎、活动性肺结核等各类传染性疾病及各种疾病引起体虚者禁用。
2、药袋热敷法:方1:取山奈、羌活、独活、川芎、白芷、徐长卿、青木香、苏木、桂枝、当归、制乳香、制没药、细辛各等份、冰片少许,研为细末,与淘洗干净的细砂2份拌匀,装入布袋内,放锅内隔水蒸半小时取出,叠在另一个未蒸之药袋上,放于疼痛处,留置30分钟至1小时,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具有温经散寒,祛瘀止痛之功效,尤其适用于阳虚寒湿内阻型患者。
方2:取穿山甲20g,食盐20g,地鳖虫20g,白薇20g,生半夏15g,生南星15g,续断15g,细辛15g,生川乌10g,生草乌10g,白芥子5g,阿魏10g,用酒炒后研末,与陈醋及童便各半拌湿,再炒热装入布袋热熨患处,每次40分钟,每日1次,10次1疗程。
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小论文
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小论文导读: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骶髂关节和脊柱附着点慢性炎症的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常引发脊柱畸形和关节强直。
以下是“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小论文”,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AS的患病率高,约占我国总人口的0.32%,男女患病比约为3∶1,发病年龄多在20~40岁,其中女性发病缓慢且病情较轻。
AS患者约有30%的致残率,也会因此丧失劳动力,影响生活质量。
AS的现代病因目前还不明确,但流行病学资料显示,HLA-B27在AS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在我国普通人中HLA-B27阳性率为6%~8%,AS患者的阳性率在95%左右。
Chung等研究发现,HLA-B27阳性者患AS的风险是阴性者的200~300倍。
另外,本病还具有家族遗传性,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一级亲属是AS患者,HLA-B27阳性的个体患病风险是无家族史的HLA-B27阳性的6~16倍。
目前中西医根据不同的科学理论,运用不同的方法治疗AS,均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现将近几年中医、西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研究综述如下,以给予更多的思考和治疗方法。
1 中医对AS的认识及治疗AS是现代医学的病名,根据中医学理论应属“大偻”“龟背”“竹节风”等范畴。
现代医家大都认为本病的病机为素体禀赋不足,肝肾亏虚,精血亏少,受外来风寒湿侵袭或湿而化热,一般来说,AS 早期以实证或虚实夹杂证为多见,中后期则转为虚证。
焦树德认为,AS的病机主要是肾虚督空,阳气开阖失常,寒邪乘虚外侵致病。
冯兴华认为,肾虚是AS发病的主要病机,风、寒、湿、热、瘀血等邪侵袭人体,阻滞经络、筋脉、骨节是AS发病的诱因。
总体讲AS的病机不外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
1.1 辨证论治现代医家大都认为AS的病机是正虚邪实,虚实夹杂。
正虚辨证以肝肾督脉亏虚为主,邪实辨证以外感风寒湿,湿而化热为主,终致痰瘀阻络,腰背脊柱关节疼痛、僵硬及强直。
运用中医药辨证论治与同病异治理论相结合,临床上治疗AS取得良好疗效。
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六种方法
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六种方法慢性疾病,如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支气管哮喘、增生性脊柱炎等。
铺灸多在三伏天进行,以督脉大椎至腰俞穴为主要施术部位,敷以斑麝粉、蒜泥,再铺以三角形长条艾炷,点燃艾炷头、身、尾3点施灸。
铺灸具有穴面广、艾柱大、火力强、温通力强、取材便捷、操作简便、副作用小等特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等疑难杂症,常能收到满意果。
铺灸具有温补督脉、强化真元、调和阴阳、温通气血、消炎止痛、调节免疫功能和改善整体情况的功用,大部分病人铺灸后,关节肿痛逐渐消退,活动明显好转,血红蛋白、补体C3、血沉、类风湿因子、淋巴细胞转化率等多项实验室指标都有明显改善,因而得到国内外医务工作者的一致认同。
铺灸治疗中烧灼疼痛使部分患者难以忍受,施灸后会出现水泡,稍有不慎即会感染。
施用铺灸1次不能根治,需3个月后再次施治以巩固疗效。
但需注意孕妇及年幼老弱者或阴虚火旺体质者,不适宜用本法治疗4、小针刀治疗在小针刀疗法广泛进入临床以后,就有学者采用该疗法配合重力牵引等方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1-3个月即取得满意效果。
小针刀闭合性手术,可对病变部位的疤痕、挛缩组织,进行有效的切割、松解和分离,使强硬强直的脊柱恢复弹性,采用牵引法拉开椎间间隙和缩短的软组织,采用揉、点、按等手法,刺激相关肌肉组织和穴位,能松解肌肉痉挛,柔化强硬组织,具有疏通经络、活血止痛之功用5、穴位注射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穴位注射,具有针刺之机械性刺激和药物等化学性刺激的双重作用,可使药物直达病所,最大程度地发挥药物的疗效,调整机体的功能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临床上应用穴位注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取得较好的疗效,是目前治疗本病的较为有效的措施之—。
穴位注射药物主要有当归注射液、当归寄生注射液、丹参注射液、鹿瓜多肽注射液、香丹注射液、维生素B1、维生素B6、维生素B12等,选穴以背部挟脊穴、大椎、膈俞、肾俞、腰阳关等为主,可根据患者病情加减用药和取穴。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治疗的研究概况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治疗的研究概况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炎症性关节病,
主要累及脊柱、骶髂关节和外周关节,临床上表现为脊柱僵硬、疼痛,关节功能受限等症状。
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主要依据中医理论进行,通过调整患者的气血、痰湿、肝肾等
方面的不平衡,来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症状和预防疾病进展。
下面是该领域的研究
概况:
1.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主要手段之一。
研究发现,中药能够改善患者的
炎症反应指标、减轻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常用的中药包括当归、鸡血藤、白芍、枸杞子等,临床试验发现这些中药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3. 推拿治疗:
推拿也是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常用方法之一。
推拿可以通过调理患者的气血运行,放松肌肉,改善脊柱活动度和缓解疼痛。
研究发现,推拿治疗可以显著减轻患者的症状和
体征,提高生活质量。
推拿还可以调整患者的情绪状态,改善睡眠质量。
4. 其他治疗方法:
除了上述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治疗方法也被研究并应用于强直性
脊柱炎的治疗中。
艾灸、拔罐等疗法也有一定的疗效。
中医还注重调整患者的生活习惯和
饮食,避免寒冷刺激、注意保持适当的运动强度、不吃辛辣刺激食物等。
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方法多样,疗效也得到了一定的证实。
目前中医治疗强直性
脊柱炎的研究仍相对有限,大多数研究都是小规模的临床试验,还需要更多的大规模、多
中心的研究来验证中医治疗的疗效,并进一步完善治疗方案。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治疗的研究进展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治疗的研究进展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是一种以慢性炎症为特征的脊柱关节炎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脊柱和骨盆区域的炎症和强直。
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具有独特的优势,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等。
一、中药治疗:中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主要通过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理气行络等药物的应用来改善疾病的症状。
例如,可以使用半枝莲、地肤子、地黄等中药清热解毒;使用生鳖甲、龙血等活血化瘀;使用延胡索、川楝子等药物理气行络。
这些中药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能够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减轻患者的痛苦。
二、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常见方法之一。
通过针灸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运行,改善患者的症状。
常用的相关穴位有足三里、太冲、委中等。
针灸治疗可减轻疼痛、改善患者的活动度,促进关节的恢复。
近年来,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研究进展不断涌现。
一些临床研究表明,中医治疗可以缓解炎症,改善患者的相关症状和生活质量。
例如,一项对中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系统评价发现,中药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促进病情的稳定。
另外,一些研究也发现,针灸和推拿等非药物治疗方法在改善患者的症状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目前相关研究数量和质量仍有待提高,需要更多的高质量、多中心的研究来验证中医治疗的效果。
其次,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复杂的疾病,中医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针对性较强。
此外,中医治疗在长期控制病情和预防疾病进展方面的疗效仍待进一步研究。
总之,中医治疗对于强直性脊柱炎具有一定的疗效,在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然而,在推广和应用中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未来的研究应加强对中医治疗机制的探索,进一步明确其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依据。
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西医综合治疗
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西医综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病因不明而且缠绵难愈的慢性进行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并可伴发关节外表现。
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关节强直。
目前,AS尚无特殊治疗方法,单依靠西医或中医难取得最好疗效。
本文就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进行探讨,以求中西医结合治疗达到最大治疗效果,对减少患者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表现本病发病隐袭,患者逐渐出现腰背部或骶髂部疼痛和(或)发僵,半夜痛醒,翻身困难,晨起或久坐后起立时腰部发僵明显,但活动后减轻。
有的患者感臀部钝痛或骶髂部剧痛,偶尔向周边放射。
咳嗽.打喷嚏.突然扭动腰部疼痛可加重。
疾病早期疼痛多在一侧呈间断性,数月后疼痛多在双侧呈持续性。
随病情进展由腰椎向胸颈部脊椎发展,则出现相应部位疼痛.活动受限或脊柱畸形。
据报道,我国患者中大约45%的患者是从外周关节炎开始发病。
24%~75%的AS患者在病初或病程中出现外周关节病变,以膝.髋.踝和肩关节居多,肘及手和足小关节偶有受累。
非对称性.少数关节或单关节,及下肢大关节的关节炎为本病外周关节炎的特征。
我国患者除髋关节外,膝和其他关节的关节炎或关节痛多为暂时性,极少或几乎不引起关节破坏和残疾。
髋关节受累38%~66%,表现为局部疼痛,活动受限,屈曲孪缩及关节强直,其中大多数为双侧,而且94%的髋部症状起于发病后头5年内。
发病年龄小,及以外周关节起病者易发生髋关节病变。
本病的全身表现轻微,少数重症者有发热.疲倦.消瘦.贫血或其他器官受累。
跖底筋膜炎.跟腱炎和其他部位的肌腱末端病在本病常见。
1/4的患者在病程中发生眼色素膜炎,单侧或双侧交替,一般可自行缓解,反复发作可致视力障碍。
神经系统症状来自压迫性脊神经炎或坐骨神经痛.椎骨骨折或不全脱位以及马尾综合征,后者可引起阳萎.夜间尿失禁.膀胱和直肠感觉迟钝.踝反射消失。
极少数患者出现肺上叶纤维化。
有时伴有空洞形成而被认为结核,也可因并发霉菌感染而使病情加剧。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治疗如何进行整理
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治疗如何进行1、辨证论治:①肾虚督寒:主症:腰骶、脊背疼痛,痛连颈项,背冷恶寒,肢节游走性疼痛,酸楚重着,或晨起腰骶、项背僵痛,或僵硬弯曲,活动不利,得温痛减,舌苔薄或白,脉沉弦或细迟。
治法:补肾强督,温经散寒,活血化瘀。
方药:补肾强督治旭汤加减。
川续断15g,金狗脊40g,淫羊藿10g,炒杜仲15g,鹿角霜(或胶)10g,制附片12g,桂枝10g,骨碎补10~20g,生熟地各12g,赤白芍各10g,生薏苡仁30g,伸筋草30g,白僵蚕12g,地鳖虫10g,知母15g,麻黄3~9g,干姜6~9g,羌、独活各10g,草乌9g,防风 10g,牛膝18g。
临床体会:娄多峰认为此证病人素体肾气不足累及督脉。
督脉与足太阳经在风门交会,辅助太阳经起卫外作用。
督脉通,卫阳振,腠理致密,邪不能犯。
当肾气不足,风寒湿邪乘虚而入,郁而不化,影响督脉致气血凝滞,经脉痹阻,故发为腰背痛。
临床上除太阳经症状外,还有项背挛急、作冷作痛等督脉受累的特征。
正如《内经》所述“督脉为病脊强反折”。
此为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阶段,以肾虚为本,寒盛为标,属本虚标实之证。
寒邪入肾,内舍于督,故治以补肾强督、祛寒、化湿通络之法。
②肝肾两虚,筋骨失荣:主症:腰背疼痛,腰骶及项背强直畸形,活动功能障碍,胸廓不张,低热形赢,腰膝酸软,头晕目糊,耳呜耳聋,畏寒肢冷,阳痿,面色苍白,舌质略红、少苔或薄白,脉沉细数、尺脉弱。
治法:滋补肝肾,壮骨荣筋。
方药:健步虎潜丸合补肾强督治旭汤加减。
骨碎补20g,补骨脂10g,羌、独活各10g,生、熟地各12g,赤、白芍各10g,白蒺藜10g,山萸肉10g,乌蛇10g,蜈蚣3条,炙山甲 9g,威灵仙12g,桂枝12g,络石藤30g,鸡血藤30g,寻骨风10g,松节15g,川断18g,制附片10g,伸筋草30g,地鳖虫9g,炒黄柏 10g,红花10g。
③督脉邪壅,久郁化热:主症:背脊钝痛,腰、股、髋部酸着重滞,甚或掣痛欲裂,脊柱强直、畸形、活动严重障碍,形体消瘦,五心烦热,或有低热,口干,肌肉触之热感,肢体喜放被外,不久又怕冷,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舌苔黄厚而腻,脉象滑数或弦滑数。
『强直性脊柱炎』强直性脊柱炎中医中药治疗
『强直性脊柱炎』强直性脊柱炎中医中药治疗中草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有不少病例报告,但缺乏统一的中医症分型诊断标准和前瞻性研究,也少有长期随访的远期疗效资料,所以中草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以下介绍几种辩证治疗方案,可供参考:(1)有学者以补肾祛寒、强督助阳为主,辅以化湿疏风、散寒通络作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大法,并注意调护脾胃,以固后天之本。
若有瘀邪化热之证,则需先予以补肾清热法,待标热得解后,仍以补肾强督治本之法收功。
如补肾强督治汤临床疗效满意。
其方药组成如下:熟地黄15g,淫羊藿12g,狗脊30g,制附子9g,鹿角胶10g(烊化),川续断15g,骨碎补15g,羌活、独活各10g,桂枝12g,赤芍、白芍各12g,知母12g,土鳖虫6g,防风12g,麻黄3g,干姜6g,怀牛膝12g,炙穿山甲9g,炙草乌9g。
(2)有学者将本病分为两大类型,即肾督阳虚、寒湿瘀阻型和肾督阴虚、湿热瘀滞型。
前者治宜温肾壮督、散寒通络,药选鹿角霜、淫羊藿各10g,生黄芪30g,补骨脂、骨碎补各10g,生地黄、熟地黄各12g,露蜂房10g,制川乌、制草乌各10g,川桂枝、炙蜣螂各10g,炙蜈蚣3g(研末吞服),鹿衔草15g,甘草6g。
后者治宜滋养肝肾、清热化瘀,药选生地黄、熟地黄、龟板(先煎)各15g,枸杞子、肉苁蓉各10g,紫河车、全当归、赤芍、白芍各15g,鸡血藤30g,广地龙、炙僵蚕各3g,川桂枝8g,青风藤30g,炙全蝎3g(研末冲服),甘草6g。
二者均可加服益肾蠲痹丸。
(3)有学者采用补肝肾,益气血,疏风散寒,活血止痛为主治疗本病。
其方药组成:葛根15g,白芍15g,当归15g,黄芪20g,川芎9g,桂枝9g,姜黄9g,狗脊15g,川续断15g,补骨脂15g,独活9g,桑寄生15g,络石藤15g,千年健9g,老鹳草15g,党参15g,全蝎9g,地龙9g,延胡索9g,威灵仙15g,甘草6g。
偏湿热去桂枝、姜黄,加苍术、黄柏、生地黄;脊背僵硬强直、活动受限加鹿角胶、龟板胶冲服。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治疗方法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治疗方法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主要侵犯脊柱,并可不同程度的累及骶髂关节和周围关节的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
至于怎么治疗呢?下面店铺就和大家分享强直性脊柱炎中医治疗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强直性脊柱炎中医治疗方法:(1)辨证论治:①肾虚督寒:【主症】腰骶,脊背疼痛,痛连颈项,背冷恶寒,肢节游走性疼痛,酸楚重着,或晨起腰骶,项背僵痛,或僵硬弯曲,活动不利,得温痛减,舌苔薄或白,脉沉弦或细迟。
【治法】补肾强督,温经散寒,活血化瘀。
【方药】补肾强督治旭汤加减。
川续断,金狗脊,淫羊藿,炒杜仲,鹿角霜(或胶),制附片,桂枝,骨碎补,生熟地,赤白芍,生薏苡仁,伸筋草,白僵蚕,地鳖虫,知母,麻黄,干姜,羌,独活,草乌,防风,牛膝。
临床体会:娄多峰认为此证病人素体肾气不足累及督脉,督脉与足太阳经在风门交会,辅助太阳经起卫外作用,督脉通,卫阳振,腠理致密,邪不能犯,当肾气不足,风寒湿邪乘虚而入,郁而不化,影响督脉致气血凝滞,经脉痹阻,故发为腰背痛,临床上除太阳经症状外,还有项背挛急,作冷作痛等督脉受累的特征,正如《内经》所述“督脉为病脊强反折”,此为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阶段,以肾虚为本,寒盛为标,属本虚标实之证,寒邪入肾,内舍于督,故治以补肾强督,祛寒,化湿通络之法。
②肝肾两虚,筋骨失荣:【主症】腰背疼痛,腰骶及项背强直畸形,活动功能障碍,胸廓不张,低热形赢,腰膝酸软,头晕目糊,耳呜耳聋,畏寒肢冷,阳痿,面色苍白,舌质略红,少苔或薄白,脉沉细数,尺脉弱。
【治法】滋补肝肾,壮骨荣筋。
【方药】健步虎潜丸合补肾强督治旭汤加减。
骨碎补,补骨脂,羌,独活,生,熟地,赤,白芍,白蒺藜,山萸肉,乌蛇,蜈蚣,炙山甲,威灵仙,桂枝,络石藤,鸡血藤,寻骨风,松节,川断,制附片,伸筋草,地鳖虫,炒黄柏,红花。
③督脉邪壅,久郁化热:【主症】背脊钝痛,腰,股,髋部酸着重滞,甚或掣痛欲裂,脊柱强直,畸形,活动严重障碍,形体消瘦,五心烦热,或有低热,口干,肌肉触之热感,肢体喜放被外,不久又怕冷,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舌苔黄厚而腻,脉象滑数或弦滑数。
中西医诊治强直性脊柱炎良方
中西医诊治强直性脊柱炎良方【概述】强直性脊椎炎( ankylosingspondylites,AS)是一个累及脊的慢性炎症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部分患者同时伴有周围关节病变,更有部分患者出现脊柱关节外的症状。
本病病程冗长,造成人群残疾的原因之一。
据我国南、北各地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显示本病在我国的患病率为0.3%。
男性比女性多见,男女比例约为10:1。
【病因病理】一、西医病因病理(一)病因其病因可能与下述因素有关。
1.遗传基础(1)家族史据国内调查在AS先证者的一级亲族中48%~50%的患者的HLA-B27(+),患有A者为24%~33%,也就是说在B27(+)的一级亲属中AS的患病率为50%。
国外的材料亦然,在14%的AS和Reiter综合征的亲属中出现同样病变,在11%的银屑病关节炎中出现血清阴性的关节炎。
2)HLA-B27属MHC-1类,位于第6对染色体的短臂,由a链和B2微球蛋白组成。
它在1973年被发现与AS密切相关。
如表1。
表1HLA-B27在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的频率(%)人群HLA的频率与种族有关,如印地安人群中B27(+)者达50%,日本人1%,因此印地安人的发病率高而日本人中的发病率低。
根据DNA的分型法可将B27(+)者分为x 2701~*2707七个亚型。
人群中亚型的分布亦与种族有关,如中国人表达为* 2704占50.85%,*2705占40.68%,在新加坡的华人亦是以此两型为主。
而白人中主要为* 2705,小部分为*2702,在黑人中主要为*2703(60%~70%),其余为*2705,强直性脊柱炎的常见亚型为*2705、*2704、*2702,唯有仅在黑人中出现的* 2703尚未见有出现AS的报道。
在动物实验中,将B27基因转入某株大鼠后,鼠会自发的出现关节炎(脊柱及周围关节炎)、肠道炎、腹泻、银屑病的皮疹、雄性生殖器炎和心脏炎。
2.肠道感染肠道常见的革兰阴性杆菌被视为与本病密切相关的病原体,此通过以下事实来说明。
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观察
的情 况 选 择 体 位 熏蒸 , 天 1 , 次 3ri。两 组 每 次 每 0 n a
均 以4 为 1 程 , 周 疗 观察 3 疗 程 , 随访 1 , 行 个 并 年 进 疗 效评 定 。
3 疗效 标 准
活动 改 善 , 是休 息 不 减 轻 ;2 腰 椎 在 前后 和 侧 屈 但 () 方 向活动受 限 ;3 胸廓 扩展 范 罔小 于 同年龄 和性 别 () 的正 常值 ;4 双 侧骶 髂 关 节 炎 Ⅱ ~Ⅳ级 , 单 侧 骶 () 或 髂 关节 炎 Ⅲ ~Ⅳ级 , 具备 () 4 并分 别 附加 ( ) 3 条 1 ~() 中 的任 何 1 可 确 诊 为 A , 6 例 ( 条 S 共 8 已造 成 严 重 畸
4 结 果
年 。对 照 组 3 4例 , 2 男 9例 , 5 ; 龄 最 小 者 1 女 例 年 3
岁 , 大 者 5 岁 , 均年 龄 3 .2 ; 程 最 短 者 15 最 2 平 23 岁 病 .
个 月 , 长 者 1 年 , 均 病 程 43 年 。 两组 资料 临 最 3 平 .8 床统 计无 显著 性差 异 (> .5 , 有 可对 比性 。 P O0 )具
围韧 带钙 化 和脊柱 骨性 强直 。很 多 学者 从不 同角 度 对中医 、 中西 医结 合 治疗 A 进行 实 验 和 临 床研 究 。 S 针灸 和 中药 熏蒸对 AS 的疗效 早 已有 报道 , 文就 西 本
喋 呤每 周 75 g . 口服 。治疗 组 : 用 针 灸 ( a r 加 穴取 夹 脊
果: 与对 照组 比较 , 治疗组疗 效更 好 , 复发率 更低 ; 两组治疗 后均 能显著 降低 E R、 R , S C P 治疗组 更为 明显 。
中医治强直性脊柱炎的方法
中医治强直性脊柱炎的方法脊柱是我们身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位,而且很容易会出现疾病,特别是现在的上班族,长期坐在电脑前面,特别容易患上脊柱疾病。
所以对于这类疾病的病症我们是有必要了解的,我们可以在平时的生活中做好预防和护理的工作,有些人会患上强直性脊柱炎,那么中医治强直性脊柱炎的方法有哪些呢?强直性脊柱炎属于风湿病范畴,是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中的一种。
研究表明,该病原因尚不很明确,以脊柱为主要病变的慢性疾病在疾病早期阶段,应用中药通过辨证施治,以清热解毒、涤痰散结为主;在疾病后期,以扶正祛邪、补肾填精,活血化淤,实践证明,该类中药可以通过调节自身免疫功能,消除免疫复合物,消除韧带肌组织炎性病变,有良好治疗作用,早期可达到临床治愈,中晚期患者起到阻断肌纤维组织增生,阻断骨化,恢复部分骨关节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作用。
①肾督亏虚、寒湿痹阻证(多为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阶段):症见初起时多见游走性关节疼痛(以下肢关节常见),以后渐至腰骶、脊背疼痛,伴有腰背肢体酸楚重着,或晨起时腰背僵痛,活动不利,活动后痛减,阴雨天加剧。
治以补肾益督、散寒通络。
②肝肾亏虚、痰瘀痹阻证(多见于缓解期):证见腰骶及脊背部疼痛,颈项脊背强直畸形、俯仰转侧不利,活动受限,胸闷如束,伴有头晕耳鸣。
治以滋补肝肾,化痰祛瘀通络。
③肝肾阴虚、湿热痹阻证(多见于活动期):症见腰背疼痛,晨起时强直不适、活动受限,患处肌肤触之发热,夜间腰背疼痛加重。
治以补益肝肾、清热解毒、化湿通络。
以上就是关于中医治强直性脊柱炎的方法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于强直性脊柱炎这类疾病也有一定的认识,我们一定要引起重视,以免疾病恶化给我们的身体带来更大的损伤,同时也要做好日常的护理工作,特别是在饮食上,饮食的调节也是非常重要的。
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强直性脊柱炎属于中医的"肾痹"、“痿痹”“骨痹”、“督脉病”。
病因以“肾虚督空”“感受外邪”“淤血阻滞经络之----督脉”为主。
骨痹一名始见于《黄帝内经》,属于“五体痹”之一。
《素问-气穴论》曰:“积寒留舍,荣卫不居,卷肉缩筋,肋肘不得伸,内为骨痹,外为不仁,命曰不足------”。
简单说来是由于寒湿外袭,湿热浸淫,跌打损伤,瘀血阻络,气血运行不畅,或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虚,骨脉失养所致。
导致病因归结如下:(1)风湿寒邪外袭:由于久居湿冷之地,或冒雨涉水,劳汗当风,衣着湿冷,或气候剧变,冷热交错而致风湿寒之邪侵袭人体,注于经络,留于关节,气血痹阻而致本病。
(2)湿热浸淫:岁气湿热行令,或长夏之际,湿热交蒸或寒湿蕴积日久,郁而化热,湿热之邪浸淫经脉,痹阻气血,筋骨失养而致本病。
(3)瘀血阻络:跌仆挫伤,损及腰背,瘀血内停,阻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筋骨失养而致。
(4)肾精亏虚: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劳累太过,或久病体虚,或年老体衰,或房室不节以致肾精亏损,筋骨失养而发本病。
1.日常姿势训练(1)站立:头保持中位,下凳微收,肓下耸不垂自然放松;腹略内收、双脚与肓等宽,踝、膝、髋等关节保持自然位,重心居中不要偏移;(2)坐位:昼坐直角硬木椅,腰背挺直,劳累时可将臀部后靠,腰背紧巾在椅背上休息;(3)卧位:昼睡硬板床,宜仰卧,侧卧轮流交替,避免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枕头不宜过高或不秀枕,另外每月晨起或睡前可俯卧5分钟。
2.功法锻炼(1)功法1:仰卧双脚并扰,脚尖向上,双手自然放在身体两侧,调抱着呼吸约3分钟,然后先吸气,用意念将气送入下丹田,同时腰部、臀部向上拱起,将劲力集中在腰和肩背部,呼气时腰、臀部落下,如此反复数息10次;(2)功法2:双腿并步站立(脚尖脚跟内侧并齐),双手叉腰,以腰为运动点向左、向后、向右,向前转动50次,再反向转动50次;(3)功法3:双手叉腰,向后退走10分钟;以上功法,动作比较和缓,活动度不大。
葛根汤桂枝附子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葛根汤桂枝附子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葛根汤+桂枝附子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患者青年男性,因“腰臀部疼痛6年余,加重1周”入院。
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近1年长期服用“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塞来昔布胶囊”等控制病情,自诉疼痛减轻,但不能完全缓解,每天仍有腰部晨僵。
1周前停药,疼痛显著加重,表现为颈项部,腰背部,臀部疼痛,腰部活动受限。
入院后给予“依托考昔片”治疗,同时给予中药治疗,处方如下:
葛根,桂枝,白芍,生姜
大枣,炙甘草,麻黄,附片
熟地,独活,桑寄生,乌梢蛇
全蝎,透骨草。
×7剂
次日,患者诉疼痛明显好转,连续服药5天后,患者诉颈项部,腰背部,臀部疼痛完全缓解,晨僵症状亦缓解。
当时我很高兴,这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典型效果,明显比单纯西药治疗效果更佳,就是遗憾不能突出中药的效果。
然后,转折点来了。
服药第7天,我查房时,看到患者桌上的依托考昔没吃,问他怎么没吃药,然后打开了他的抽屉,看见里面稳稳放着6片依托考昔片,原来患者压根没吃,因为听说止痛药吃多了不好。
心情很复杂啊
一方面突显了中药的神奇效果。
一方面患者不遵医嘱。
但是也坚定了用纯中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信心。
关注我,一起领略经方的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辨证论治、分期制宜
强直性脊柱炎在发病过程中,先天肾精不足、督脉空虚是发病的关键,风寒湿热等因素起着诱发作用,正虚邪侵,邪恋损正,日久不愈,痰瘀内生,终致筋挛骨损,脊背强直废用。
就其病因病机、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转归上必有其规律性,但反映到每一位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身上,由于先天禀赋、后天的居住环境、饮食营养、发病诱因及体质类型之不同,又各有特点,因此临床治疗时既要针对每个病人的特点进行辨证论治,又要针对强直性脊柱炎这种病的发病机制及其疾病发展规律进行辨病治疗,分期制宜。
一般根据强直性脊柱炎的病程及骶髂关节的X线改变分为早期、中期及晚期,但又常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发展趋势及实验室指标分为活动期和缓解期。
我们认为根据临床实际把强直性脊柱炎分为早期、活动期、缓解期三期,更有利于临床辨证治疗。
强直性脊柱炎临床上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证候。
肾督亏虚、寒湿痹阻:多为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阶段。
初起时多见游走性关节疼痛,以后渐至腰骶、脊背疼痛,伴有腰背肢体酸楚重着,或晨起时腰背僵痛,活动不利,活动后痛减,阴雨天加剧。
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沉弦或濡缓。
治以补肾益督、散寒通络。
方药:狗脊、山萸肉、川续断、巴戟天、仙灵脾、杜仲、蜈蚣、青风藤、伸筋草、穿山龙。
肝肾阴虚、湿热痹阻:多见于活动期。
常见腰背疼痛,晨起时强直不适、活动受限,患处肌肤触之发热,夜间腰背疼痛加重,翻身困难,或伴有低热,夜间肢体喜放被外,口苦口渴不欲饮,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以补益肝肾、清热解毒、化湿通络。
方药:知母、黄柏、怀牛膝、萆薢、木瓜、秦艽、土茯苓、忍冬藤、苦参、青风藤、穿山龙、半枝莲。
肝肾亏虚、痰瘀痹阻:多见于缓解期。
常见腰骶及脊背部疼痛,颈项脊背强直畸形、俯仰转侧不利,活动受限,胸闷如束,伴有头晕耳鸣,低热形羸或畏寒肢冷,面色晦暗,唇舌紫暗、苔白腻或黄腻,脉脉细涩或细滑。
治以滋补肝肾,化痰祛瘀通络。
方药:狗脊、山萸肉、白芍、青风藤、白芥子、莪术、土贝母、蜈蚣、僵蚕、穿山甲。
疗效显著的对药
我们在临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时,强调在符合中医辨证论治原则的前提下,选用一些经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对强直性脊柱炎具有针对性治疗作用的药物,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出几组具有固定的配伍关系且疗效显著的对药,下面介绍一下临床常用的几组对药。
青风藤配穿山龙:青风藤辛苦温,入肝、脾,功能祛风除湿,通经活络,兼能行痰;穿山龙苦、微寒,入肝、肺经,功能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并有祛痰止咳、凉血消痈的作用。
两药配伍辛开苦泄温通相须为用,共同起到祛风除湿,化痰祛瘀通络的作用,临床常用于风寒湿热痹阻经络引起的腰背肢节疼痛,特别是对缓解晨僵有良效。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青风藤主要成分为青风藤碱,青风藤碱具有镇痛、抗炎和抗风湿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其释放组织胺、抑制组织胺酶活性、提高细胞内cAMP水平、兴奋垂体-肾上腺系统及吗啡样镇痛作用有关,与抗组织胺药合用,不仅可增强镇痛作用,并能减轻其副作用。
由于青风藤具有促进组织胺释放的作用,部分病人服药初期常出现皮肤发痒,面部潮红,发热,皮疹,头晕,恶心等副作用。
穿山龙主要成分为薯蓣皂甙等多种甾体皂甙,在体内有类似甾体激素样的作用,可有效抑制过敏介质释放,具有明显的抗炎、止咳、平喘、祛痰的作用,与青风藤配伍不仅能增强青风藤的镇痛、抗炎和抗风湿作用,而且还能减轻其副作用。
土茯苓配土贝母:土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肝、胃经,具有解毒、除湿、通利关节之功,《本草正义》:“土茯苓利湿去热,能入络,搜剔湿热之蕴毒。
”土贝母味苦、性微寒,归肺、脾经,既能清热解毒,又能消肿散结。
二者配伍功擅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散结、通利关节,是治疗风湿热痹的要药良对,适用于强直性脊柱炎早期或活动期,外周关节红肿热痛,屈伸
不利,风湿指标升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者,对于降低风湿指标,缓解外周关节肿胀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有良效。
狗脊配杜仲:狗脊苦、甘、温,归肝、肾经,具有补益肝肾、强壮腰膝、祛风胜湿之功。
《神农本草经》云其“主腰背强,关机缓急、周痹、寒湿膝痛。
”《别录》谓:“坚脊、利俛仰、女子伤中、关节重。
”杜仲甘、温;归肝、肾经。
具有补肝肾、强筋骨之功。
《神农本草经》云:“主腰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
”说明本药不仅有补肝肾强筋骨的作用,而且还有利湿的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该药有镇痛及抗炎作用。
二药配伍发挥协同作用,共奏补益肝肾、强腰膝、壮筋骨之功,因“督为肾之外垣”,肾气内充,则外垣得固,故二药配伍还有补肾益督之功用。
且因二药性质平和,随证配伍可应用于强直性脊柱炎各期。
山萸肉配白芍:山萸肉性温味甘酸,归肝、肾经,具有补益肝肾、收敛固涩之功,本品既能补肝肾之阴,又能温补肾阳,为一味平补阴阳的要药。
白芍苦、酸,微寒,归肝经,能平抑肝阳,养血敛阴,柔肝止痛。
二者配伍,山萸肉补益肝肾治其本,白芍柔肝缓急止痛治其标,相须为用,标本兼治,是治疗肝肾亏虚所致腰背强痛不可多得的良药效对。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山茱萸总甙具有免疫调节及抗炎作用,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有明显防治作用。
白芍提取物对大鼠蛋清性急性炎症有显著抑制作用,对棉球肉芽肿亦有抑制增生作用,白芍总甙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有明显防治作用,具有明显的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
二者配伍具有协同作用,可以增强其免疫调节及抗炎作用,从而对强直性脊柱炎及类风性关节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