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紧约束条件下产业区发展路径思考

合集下载

“十二五”期间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战略思考与路径选择

“十二五”期间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战略思考与路径选择

Ab t a t T e p r d o h wef ie—Ye rGu d l e i t e srt gc tr e o f te se l id sr fChn . sr c : h e o ft e T l h F v i t a i ei s h tae i u n p r d o h t e n u t o i a n i y B s d o h xsi g d v lp n t t ge f C i a a d t e sau u ft e p l i s t a h v e n i lme t d a e n t e e i n e eo me tsr e i s o h n n h tt s q o o h oi e h t a e b e mp e n e t a c
是相应的战略内容及引导措施缺乏周密和完善。 具体问题有 : 第一, 只是简单地依赖数据指标来体 现技术创新 战略意 图, 而在应采取 的技术适用程 度、 应遵循的技术创新规律 、 相应技术创新政策体
方阻力。但是, 战略规划的效力需要充分结合战略 内容本身及战略执行过程两个方面来进行考量。审
钢铁工业是 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 , 在国
却是更多的困惑和迷茫。近些年来 , 由于受人 民 币不断升值、 次贷危机扩大以及原材料价格 上涨 等综合 因素的影响 , 中国钢铁生产行业 已陷人 低
利润困局 , 行业销售收入利润率一直在 3 %上下徘
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 的战略地位。中国是世界 钢铁生产大 国, 钢产量 已连续 1 7年居世界第一。 2 1 年 , 国钢产量再创新高 , 01 我 达到了 68 .3亿吨, 又一次实现 了在大基数上 的高速增长。但是 , 这
(.Sho o u a ie a dL w, otes U i rt, hnag10 1 ,C i ; 1 colfH m n i n a N r at n e i Seyn 189 hn ts h v sy a 2 o hatn U i rt R s r et frh o o c nea e nl y Seyn 189 hn ) .N r es r n esy e ac C n ro e尸 f fSi c n Tc o g , hnag10 1 ,C i t e v i e h e t e d h o a

开放条件下我国传统产业发展路径的局限性

开放条件下我国传统产业发展路径的局限性

开放条件下我国传统产业发展路径的局限性我国传统产业在发展路径上固化并形成依赖性,在市场和资源约束下,传统产业发展也遭遇瓶颈,但随着国际贸易的频繁,有人认为在开放条件下可以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我国传统产业,但是现实并非如此,即使在开发条件下,我国传统产业发展路径的局限性也逐渐暴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规模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加。

开放条件下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市场规模会扩大,也会激励企业扩大规模,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但是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中规模经济的实现是建立在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之上,但是开放条件下完全竞争市场是难以达到的,进而带来规模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加,尤其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市场摩擦增加。

市场摩擦是交易成本的根源,若市场无摩擦交易成本就不存在,价格机制就会实现资源最优配置,任何企业都可以在无摩擦的市场中进行投资来获取套利交易,规模经济可以成为企业稳定的预期。

然而,现实中市场不仅存在摩擦而且开放条件还增加了市场摩擦,尤其在跨国交易中,由于法律、规章制度、文化等差异,传统产业的相关企业在交易中的谈判、履约、监督等一系列契约问题使得交易成本会随着交易次数和频率的增加而不断增加,最终可能导致开放条件下虽然企业规模增加,产品销量增加,但是利润确是下降的现象,加之传统产业沉淀成本的累积,规模经济不确定性反而会增加。

近年来,我国许多传统产业企业在跨国投资中规模扩大了,反而企业陷入利润下滑的困境,例如:TCL、中国五矿、万达集团等。

第二,信息不完全现象更复杂。

市场信息的完全真实是实现企业经营理性决策的保障,唯有此经营者才能正确判断企业的规模经济的边界,进而实现企业生产的动态调整,但是现实中信息不完全现象俯首皆是,而在开放条件下信息不完全现象会更复杂,这主要是因为:①信息的真实性难以保证。

开放条件下传统产业的国际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国际产业链分工也越发明显,但是各国为了保持本国产业的竞争优势,会在产业发展中存在机会主义,最为典型的就是在国际产业转移中把高耗能、高污染以及落后技术淘汰产品转向发展中国家。

生态约束条件下的一种可持续发展道路选择——以新时期三峡库区的挑战与机遇为例

生态约束条件下的一种可持续发展道路选择——以新时期三峡库区的挑战与机遇为例

关键 向: 生态约束 ; 三峡库 区; 产业 集群 ; 乡统筹 城
A a h o u t i a l v lp e tun e oo i a n ta n s P t fS s a n b e De eo m n d r Ec l g c lCo s r i t T e Ch l n e n h a e g sa d l
Ab ta t Th h e o g s Re e v i r a i h n q n s ad e l s r c : e T r e G r e s ro ra e n C o g i g i e p y—p p lt d a e n e e l gb o sr i t.W hl ti n t o u ae r a u d re oo ia c n t ns l a i i s o e f a il o te t h r a a u ey e oo i al o told a e ,i i mp ra tt h o e a p t r fe o o c g o t e sb e t r a e a e sa p r l c lg c l c n r l r a t si o t n o c o s a t n o c n mi r w h t y e e a d r go a i e e t t n srt g .W i aa c n r a n r l e eo me t t sr a o a l f r h e e o r e n e in ldf r n i i tae y f ao t b ln i g u b n a d r a v lp n ,i i e s n b e o e R s r i Ar a h u d t v t e k c h r n e wi h a e o e n w Ch n q n n cp l y o s e o e e c t t e p c ft e o g ig Mu ii a i .Ho v r h u d me t l y o c i vn ne - h h t we e ,t e fn a n a f h e i g i tn wa a

0317江宁区存量用地提质增效行动的实践和思考

0317江宁区存量用地提质增效行动的实践和思考

关于推动存量产业用地提质增效的思考与建议以江宁区存量用地更新为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土地资源是实体经济的基本要素保障,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离不开集约高效的空间支撑。

江宁区是我市经济的“压舱石”,也是推动产业用地提质增效的“先行军”。

根据市十五次党代会“有效盘活城乡存量用地和低效用地”的部署要求,江宁区在存量土地更新利用、低效用地再开发等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现向土地存量要发展增量。

本文以江宁为案例,梳理总结了存量产业用地更新的有效实践,并就全市层面创新产业用地供给管理、促进存量土地提质增效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一、现状产业空间转型的迫切需求自2000年撤县设区以来,江宁区经济总量从101.3亿元增长到3000.6亿元,土地一直是国民经济发展重要保障要素。

但随着国土空间管控、环境容量约束等要求不断加强,城镇建设用地增速从2010年的6.2%降至2019年的0.1%,过分依赖土地要素投入带动经济增长的弊端逐步显现,产业空间转型的压力和挑战持续加大。

(一)土地资源约束趋紧。

江宁区总面积1561平方公里,现状建设用地已经增长到470.24平方公里。

过去二十年江宁区的建设用地呈野蛮式增长,但城镇建设用地增速已从2010年的6.2降至2019年的0.1%,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增量发展模式逐渐向存量发展模式转变,未来的发展将长期面临土地资源约束的局面。

江宁区近20年建设用地(红色)增长图(二)工业用地产出偏低。

江宁区经济总量排在全市首位,但地均产出53778万元/平方公里,未达全市平均水平(25668万元/平方公里),与其他昆山19197万元/平方公里相比差距明显。

2013年起,江宁区要求新上工业用地税收不得低于30万元/亩,但目前达标的工业用地仅占全区工业用地总面积的11%,且集中分布于江宁开发区、江宁高新区等经济主战场,仍有近80%的工业企业用地税收低于10万元/亩,其中近一半低于1万元/亩。

出版强国建设中出版传媒集团跨越式发展的约束条件与路径选择

出版强国建设中出版传媒集团跨越式发展的约束条件与路径选择
品线 、 图书项 目、 获奖 项 目上 。这个 工作 无疑 是十 分 重要 的 , 这 不 是我 们 这里 所 说 的挺 拔 主业 的 但
媒行业管理 、 营水平普遍较低 , 经 正好 给 了那 些 有 事 业 心 、 胆 魄 、 管 理才 能 的领 导 者 展 示才 有 有 华 的充 分 空 间 。 同属传 媒 行 业 的湖 南 电广 传 媒 ,
出版强国建设
跨越式发
升 之路 。 当前 , 国 出版传 媒 集 团首先 要 在 战 略 我
上确定和打造 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并围绕核心竞
争 力进 行 有序 拓 展 , 能在 三 至五 年 内达 到 双 百 才 亿 的规 模 。“ ” 强 ” 战 略 中是相 互 依存 、 大 与“ 在 相
本企业的资源情况与经济发展 目标, 还要考虑 国 内外文化思想领域的形势变化 , 关注 国家的文化 政策 调整 , 还要 协调 与各 级政府 之 间 的关 系 。
因 此 ,在我 国进行 出版传 媒 行业 的经 营 , 既
有优 势 , 也有约 束条 件 。优势 是 国家重视 , 出版 对
管 理 的 体制 ,其 最大 的 问题 就 是制 约 了跨 行业 、 跨 媒 体 、 地 区发 展 的动 力 和潜 力 。尽 管 国家 现 跨
在 力 推 出版 企 业 上市 , 望 以此打 破 行 业 发展 的 希 僵 局 , 确 实 有 了一 些 破 冰 之 举 , 根 本 改变 这 也 但
互 作用 的两个 方 面 , 过企 业 集 团动态 平 衡 的宏 通
观发展战略 , 可以将二者有机结合 , 实现 出版传
媒集 团的跨越 式 发展 。本文 拟从 我 国出版 传媒集
团跨 越 式 发 展 的 约 束 条 件 与 路径 选 择 两 个 方 面 谈一 些 不成熟 的看 法 , 以就 正于各 方专 家 。

(4篇)《战略与路径》的读书心得

(4篇)《战略与路径》的读书心得
1、我们目前所处的特殊的历史时期
很多人都听过“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句话,但至于为何这是百年未有之变局,很多人可能并未深入思考。我个 人的理解是,目前这个时间阶段,于国内,是属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真正的上台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 键
时间,于国际,是中美两个大国冲突对抗,如果美国赢了,那么世界格局依然延续,如果中国赢了,那么这是 近两百年来前所未有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对于这个时间节点的中国和世界,都尤为重要和关键。如 果让我总结2035远景目标的话,我觉得这个目标的实现,就标志着中美对抗我们赢得胜利,就标志着世界格局发生 重大变化,就标志着我们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标志着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将掌握这个世界最重要 的话语权。所以,从现在开始的十多年时间里,我们处在一个尤为重要,特别重要的时间节点。要真正的胆大心细 ,要真正的搀起袖子加油干。那么这个时间节点,哪些问题是特别突出的,我们接着讨论。
那么中国城市化的终局会如何?按“全球城市的发展趋势看,大体上每1亿人的国家或地区会产生1个上千万人口 的超级或特大级的城市。比如美国有3.4亿人,有纽约、洛杉矶、芝加哥3个超、特大城市;日本近2亿人,有东京、 大阪2个超、特大城市;德国8000多万人,英国、法国都是6000多万人,各有1个特大城市柏林、伦敦、巴黎。”那 么中国14亿人,大概也会产生十多个超、特大城市。大家都往大城市扎堆,在于好的资源(教育、医疗、就业、商 业、娱乐)也都在大城市集中。以我所在的四川来看,现在不到一亿人,成都会是这边唯一的
3、国内国际双循环和中美脱钩之间的关联
这两个问题需要连在一起思考。先说中美问题,目前中美脱钩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脱钩:贸易脱钩、投资脱 钩、科技脱钩、教育脱钩、互联网脱钩、资本市场脱钩、金融机构脱钩、SWIFT网络脱钩、外汇市场脱钩、国际规 则脱钩。有些脱钩影响较大,比如科技脱钩,有些脱钩很小,比如教育脱钩。根据黄市长的讲解,中美之间很难脱 钩的原因在于我们有超大规模的市场,这是“王牌”;我们有世界上配套最为齐全的产业链,这是“王牌中的王牌

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制约因素与应对之策——基于系统科学理论的若干思考

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制约因素与应对之策——基于系统科学理论的若干思考

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制约因素与应对之策——基于系统科学理论的若干思考郝全洪(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进修二部,北京100091)摘要: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的提出,突破了传统产业理论的简化还原论、一般均衡分析的思维方式,更加重视系统论观点和系统分析方法论。

构建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需要强化系统科学的思维方式,充分运用系统科学理论成果。

基于系统科学理论的观点和方法,分别从系统初始条件与演化路径关系、系统结构与功能关系、系统演化与环境约束关系、系统内环境与演化动力关系、系统自组织与他组织关系等视角,研究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建设中的若干制约因素,提出实现我国产业体系转型演进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现代产业体系;系统科学;协同发展;创新引领中图分类号:F40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862X(2021)01-0037-007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以下简称为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实现了从三次产业构成角度到生产要素投入角度、从遵循传统理论逻辑到体现系统思维方法的重要转变,是一项重大创新。

其中,理论思维逻辑的转变表现为,突破传统产业理论的简化还原论、一般均衡分析的思维方式,更加重视系统论观点和系统分析方法论。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坚持系统观念”原则和“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必然要求坚持以系统思想和系统方法,加速推进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自从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直到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提出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我们对现代产业体系的认识和理解经历了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过程。

与此相应,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付出了很多努力,产业和产业体系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但是也要看到,我国实体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科技创新对实体经济支撑作用仍然不强、现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仍存不足、人力资源保障实体经济不到位、军民融合发展关键性改革尚未突破,成为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建设中的关键制约因素。

资源约束条件下的创新路径

资源约束条件下的创新路径

球的最大生产 商 ,成为名副其实 的隐形
冠军 ,产生 了一群 具有创新活力 的小 巨
人企 、 。 I
从 主要 工业 企 业 的 自主 创 新 实 践 看 ,浙江企业 突破 资源约束 的 自主创 新
开发成本和技术转换成 本 ,缩短 了开发 周期 , 有利 于浙江企业抓住市 场先 机 , 加
路 径 主要 有 以 下 七 条 :工 贸联 动 下 的 市
业 的体制创新先发优 势和低 成本制造优 势等 原有支撑 增长 的条件 正逐 渐弱化 , 如何在新 的发展 阶段 中再度 “ 活” 激 自身 的发展潜力 ,已经 成为 日益迫切 的重大 挑战。在从投资拉动型 、 资源消耗 型发展 模式 向创新型经济转 变过程 中,浙江企 业不仅 受到资 源 、 能源 、 境 、 口的压 环 人 力, 而且还 日益严 峻地面对高端人才 、 知 识创造能力等高端创新 要素的制约 。创 新的制约要素 已经 由最初 的政策 、技术 与资金决定的浅层 , 进入 了由制度 、 知识 和文化决定 的深层 。突破约束“ 颈”确 瓶 , 立新阶段 中的创新路径 ,是 浙江经济实
维普资讯
资源约束条件 下的创新路径
作 为 经 济 细胞 的 企业 如 何 快 速 地 通 过 创 新 而 成 长 ,是 浙 江 创 新 型 经 济 形 成 的 关键 和 基 础 。 而 无论 是 企 业 的 成 长 , 是 区域 经 济 的 发 展 , 新 方 式 和路 径 的 还 创
源 ,浙 江 企 业 一 直 坚 持 开 放 式 自主 创 新
径之一 。浙江省科 学研究和高等教育并
不发达 ,经济发 展所 需的技术不可能仅 仅局限于省 内 ,而是 要在更广 的范 围内 寻找技术 、 开发和利用技术 。与内部技术

试议海岛地区发展现状及对策

试议海岛地区发展现状及对策

试议海岛地区开呈现状及对策一、海岛地区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限制因素(一)海岛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海岛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对滞后极大限制了海岛产业构造的优化升级。

在海岛经济环境方面,海岛与周边陆域县市区在发展环境、区位、政策等方面不在一条起跑线上,经济发展差距越拉越大。

首先,海岛资源单一,生态环境脆弱,难以支撑大规模经济的发展。

大多数海岛是小而分散的地理单元,普通隐藏的资源比较单一,在单一资源支撑下的经济构造也比较单一,开辟形式与开辟规模具有很大局限性。

其次,自然灾难频繁妨碍了海岛经济的发展。

我国沿海地区海洋自然灾难严峻,尤其是每年台风及台风风暴潮灾难频繁,造成损失巨大。

再次,国家限制性的投资政策减弱了海岛经济发展的动力。

国家对外商投资开辟经营岛屿有明确限定,对海岛地区的招商引资造成极大限制。

同时,海岛地区了海岛经济与接近大陆地区的差距。

在海岛社会环境方面,海岛人材资源缺乏,人口构造不合理,对海岛产业经济发展的支撑力缺乏。

人才缺乏已成为海岛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

对于海岛来说,形势更加严峻,一方面,由于海岛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各种条件和环境相对艰辛,对人材的吸引力明显小于陆地地区;另一方面,海岛地区自己哺育的人材,由于工作条件、待遇以及生活等方面的原由,也泯灭了向大城市转移的趋势。

(二)海岛根抵设施建立薄弱完善的根抵设施是海岛地区产业经济发展的根抵,而由于自然条件限制,我国海岛经济相对脆弱,海岛城镇化水平不高,根抵设施落后,大多数岛屿开辟面临着缺水、缺电、交通不便等三大难题。

第一,海岛淡水供应问题,海岛淡水资源缺乏,淡水资源开辟利用程度低、设备力量低及不配套是中国海岛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其次,海岛电是事故多、铺张大,不少设施和设备无法使用,在利用太阳能、海洋能等再生能源发电方面相对匮乏;第三,海岛交通不便使海岛与外界相对隔绝,海岛经济发展呈现封闭性特征,大多数海岛维持着自给自足和低水力供应缺乏,从目前海岛的电网和发电设施状况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抵设施建立落后,投资环境差,难以吸引社会资金投人,进一步加剧平发展状态;第四,海岛建立资金短缺,海岛根抵设施建立需要投人大量资金,但目前海岛投资环境和投资短期效益不佳,导致资金来源不畅,供需冲突比较突出。

结构优化促进宁夏沿黄区域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思考

结构优化促进宁夏沿黄区域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思考

宁夏农林科技,Ningxia Journal of Agri.and Fores.Sci.&Tech.2023,64(07):47-50基金项目:宁夏农林科学院科技创新引导资金项目“宁夏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优化调整对策研究”(NKYJ-21-01)、“宁夏沿黄区域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与结构优化研究”。

作者简介:黄亚玲(1964—),女,陕西榆林人,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业软科学研究。

收稿日期:2023-02-02结构优化是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

研究结构优化路径也是宁夏沿黄区域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文在分析结构优化对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影响的基础上,探究结构优化的路径选择及具体思路。

1结构优化对宁夏沿黄区域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构优化是产业由低层次向高层次演变,产业的资源利用效率、生产效率提高,生产环境得以保护的发展状态。

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也是结构优化的过程。

现代农业已由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等基础产业扩展延伸到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制造、流通、营销、服务,以及农业观光旅游、生态休闲等产业。

结构优化促使各产业之间协调发展,农结构优化促进宁夏沿黄区域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思考黄亚玲,李晓瑞,达海莉,周慧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宁夏银川750002摘要:分析了结构优化对宁夏沿黄区域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提出培优壮大产业链、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宁夏沿黄区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结构优化的路径选择,从特色产业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做精做强绿色食品工业、多种形式培育特色产业链经营组织、优化特色农产品营销渠道、建立健全特色食品质量监管和溯源体系、打造特色产业与休闲旅游融合新业态方面探究了具体思路。

关键词:结构优化;高质量发展;宁夏沿黄区域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04X (2023)07-0047-04doi:10.3969/j.issn.1002-204x.2023.07.012Thinking on the Path of Promot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Characteristic Advantage Industries in the Ningxia Yellow River Regionthrough Structural OptimizationHuang Yaling,Li Xiaorui,Da Haili,Zhou Hui(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Ningxia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Sciences,Yinchuan,Ningxia 750002)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act of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on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characteristic advantage industries in the Ningxia Yellow River region,and proposes that optimizing and strengthening the industrial chain and building a modern industrial system are the chosen paths for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in the Ningxia Yellow River region.Furthermore,specific approaches are explored in terms of promoting green and low-carbon production methods in characteristic industries,enhancing the green food industry,fostering various forms of characteristic industry chain management organizations,optimizing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product marketing channels,establishing a sound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traceability system for characteristic food,and creating new forms of integration between characteristic industries and leisure tourism.Key words Structural optimization;High-quality development;Ningxia Yellow River region·农林经济与信息技术·47业资源配置达到最优,产业链延伸和产业功能拓展,还可引导居民食物消费结构的升级。

资源约束条件下推进生态城市建设的路径选择

资源约束条件下推进生态城市建设的路径选择

城市污染的主要原 因。 以河北省为例 , 能源结构长 期过分依靠煤炭 、 钢铁等高耗能行业 , 2 0 1 2 年河北 省 钢铁 产 量 超 过 日本 全 年 的钢 产 量 , 粗 钢 生 产 严 重过剩 , 产业结构亟需升级却困难重重 。
( 二) 城 市建设 缺 乏综合 规划 。 治理 手段 单一 根据住 建部 2 0 1 0年 对 全 国 3 5 1个 城 市 的调
第 1 5 卷第 4期
2 0 1 3年 1 2月
河 北 软 件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He b e i S o f t wa r e I n s t i t u t e
Vo 1 . 1 5 No . 4 De C . 2 01 3
研, 在2 0 0 8 年至 2 0 1 0年问, 中国 6 2 %的城市都 曾
关键 词 : 生态城 市; 能源结构 ; 资源约束
中图分类号 : X 2 2 文献 标 志 码 : A
发生过内涝事件 , 发生 3次以上较 大内涝事件 的
城市 有 1 3 7个 。 [ 1 1 对 极 端 的降雨 事 件 ,许 多 城市 缺 乏科 学 的 预警 机制 、 应 对 技术 和治 理手 段 。 这 暴 露 出我 国城 市 建 设 中存 在 的诸 多 问题 , 包 括 对 排 水
近年来 ,推进生态城市建设成为许 多地方转 变经济发展方式 的重要途径 , 生态城市建设非常 踊跃。 然而许 多城市从整体看虽然 已经走在全 国 前列 , 但空气质量 、 水质等重点单项指标仍然不达 标。 中国气象局统计显示 , 2 0 1 3 年 3月全国雾霾天
数创 5 2年 来 新 高 , 西 安 市 3月 份 的蓝 天 数 量 为

基于资源约束的上海都市产业发展思考

基于资源约束的上海都市产业发展思考

于 自然资源 匮乏的上海市来说 .资
源 短 缺 问题 严 重 影 响 着都 市 产 业 的
健 康 发展 .都 市 产 业 要想 在 上 海市
的经 济 发展 中发 挥 更 大 的作 用 .就
必 须 认 真对 待 该 问 题 .本 文就 相 关 问题 及对 策进 行 探讨 。
0 0
维普资讯
文章编号 :0 9 6 0 (0 7 1 - 0 8 0 10 - 0 0 20 }1 05 - 7 中图分 类号 :2 0 F9 文献标 识码 A 基 金项 目: 国家 自然科学基 金” 基于资源约 束与 自主创 新的 中国制造业发展路径研 究” 7 5 3 4 } (0 7 0 5 。
4 9 1 5 .2 4 4 1 5 .9 1 3 1 .9 8 31 7 2 5 185 8 2 240 9 5 292 6 .6 2 0 5 199 1 4 % 3.
1 2 3 7 1 3 7 4 1 7 1 5 1 3 4 2 8 3 .9 95 0 1 8 6 4 9 2 0 4
就 业 岗位 .满 足 都 市 居 民消 费和 特
有 的市 场 需求 ,并 与 城市 环境 相协 调 的 制 造 业 .它 主 要 包 括 食 品 饮 料 服 装 纺织 .包 装 印 刷 洗 涤 化 妆 .工艺美术 文体 用品 塑料制品 和 家具 制 造 8个行 业_。 2 _
FO ,
1 0 1 9 1 .8 4 8 1 3 1 7 1 .9 2 9 66 .4 1 0 1 3 2 3 5 4 1 1 9 .7 1 1 .% 9 1
7 3 9 1 8 7 8 60 6 4 3 .1 93 6 4 1 7 4 0 .1 5 9 4 0
特 色 。市政府 奉行 一 业特 强 .多业 发展 ”的 区县 发展方针 .为各 区形 成 经 济 的 错位 竞争 和 协 调 发 展 .结 合

资源型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基于生态学产业集群“S”型增长模型的思考

资源型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基于生态学产业集群“S”型增长模型的思考
第 2 卷 第 1期 9 9
2 1年 1 月 02 0
科 技 进
步 与 对 策
v0 . I29N 0. 9 1 oc. t2O1 2
Sce e& Te h inc c nol yPr g e sa lc og o r s ndPo iy
资 源 型 产 业 集 群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路 径 选 择
赵 海 东 (0 6 认 为 资 源 型 集 群 是 依 托 独 占 性 自然 资 20 )
源 , 自然 资 源 的 开 采 、 工 和 消 耗 实 现 成 长 的 企 业 在 以 加
内 的 自然 资 源 禀 赋 状 况 。在 资 源 型 产 业 集 群 生 产 要 素 构成 中, 自然 资 源 占据 核 心 主 体 地 位 , 有 很 强 的 资 源 具 型 色 彩 。从 资 源 型 产 业 的 成 长 来 看 , 源 的 初 级 开 发 资 在 资 源 型 产 业 集 群 形 成 中 具 有 重 要 地 位 , 于 资 源 开 由 发 而形 成 的 初 级 加 工 企 业 的 集 中 和 数 量 上 的 不 断 增
然 条 件 , 的生 产 方 式 与 发 展 路 径 通 常 会 取 决 于 地 域 它
集 群 是 基 于 某 一 自然 资 源 而 形 成 、 展 和 成 长 的 产 业 , 发 并 依 托 资 源 的 生 产 、 工 而 在 地 域 上 集 中 的 产 业 成 长 加 现 象 ; 兆 逸 ( 0 6 认 为 资 源 型 集 群 是 依 托 自然 要 素 丘 20) 禀赋 , 以成 本 优 势 为 核 心 竞 争 力 发 展 起 来 的 产 业 集 群 ;
业 集群 “’ 增 长 模 型 , J型 , 以及 资 源 和 环 境 约 束 下 的 资 源 型 产 业 集 群 “ ” 增 长 模 型 。 从 生 态 学 的 角 度 具 体 阐 S型 述 自然 资 源 、 态 环 境 、 术 阻 滞 和 公 共 产 品 对 于 资 源 型 产 业 集 群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约 束 , 从 延 伸 产 业 链 条 、 生 技 并

资源约束条件下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路径

资源约束条件下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路径

点, 主要耗能产品的单位产品能耗 比发达国家约高 2 ~9%, 5 O 加 权平均后要高出 4 左右 。中国应 当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将资源 0
环境质量。


促进工业结构 的转换
中国_ t z ̄t术的弱原创性和强模仿性是经济增长面临资源环
关键 词 : 源 约束 ; 济 增 长 质 量 ; 策 体 系 资 经 政 D :0 36 /.sn 10 -4 5 .0 0 0 . 3 OI1. 9 9ji .0 9 4 8 2 1 . 4 0 6 s
中图分类号 :0 5 F 1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9 4 5 (0 0 O 一O 9 —0 1 0 - 4 8 2 1 )4 O4 3
境强约束的根源。中国工业发展模仿了西方 国家的技术路线 , 但是 资源禀赋结构与这样的路线不适应 西方技术能够有效地利用 的
是中国不很丰富的资源( 例如石油)而不是 中国比较丰富的资源。 ,
能源始终保持在 7 左右 , 0 消耗的原材料占更大的比重。而在一些 发达国家 , 由于产业结构的变化, 第二产业所 占比重持续下降, 其能
目 , 前 中国能源利用效率约为 3 , O 比发达国家低近 1 O个百分
就可能保持稳定甚至下降。
Z提升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中国的产业结构与相同发展水平国家相 比存在着较大偏差 , 在 G P中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的 比重过高, D 而第三产业的比重偏低。 与第一 、 三产业相比, 第二产业的发展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原材料。 长期以来, 第二产业一直是中国能源和原材料消耗的主体, 其消耗的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J nl fne IA n Un t( : l : ̄eE io) ao nr肌 I 吼 研 i ySdaSi Ⅷ e 't n di

资源环境约束下苏州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研究

资源环境约束下苏州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研究
.宵 ・ 踅 经济探讨/01 3 21 ・
资 环 约 下 州 展 碳 济 对 研 源境束 苏发低 经的策究
王 涛
( 中共 苏 州 市 委 党校 经 济 管 理 教研 部 , 苏 苏州 2 5 1 ) 江 10 1
摘 要 : 碳 经济的 实质是提 高能源 效率和 清洁 能源结 构 , 心是 能源技 术创新 和制度 创 低 核
消耗 、 环境 质量和人 民福利相关 的综 合评 价指标 体 系, 以反 映苏州全 面小康社会 的建设进 程 。
二 、 力开发 使 用可再 生 能源 , 大
源价格 体制 的建立 不可能通过市场 自发 调节获得 , 需要政 府有 规划地 组织对资源价值 ( 包括生 态功能
等) 进行货 币化评估 , 算出各种资 源 的生 态费用 。 计 这些 费用 可 以以税 收 的形式 计入 某种 产 品或某 项 服务 的市场 价格 , 而促使 相关产业对 自身不 环保 从 行 为 即不经 济行 为做 出调整 。三是 加强 垃 圾 的 回
定规模 的低碳 产业 集群 ; 快 网络游 戏 、 漫等 加 动
创意产业 的发展 , 发展 壮 大低碳 科 技服 务业 、 碳 低
旅游业等 服务 业 , 提高 绿色 农业 的 比重 ; 正培 育 真

粪 便的沼气 化利用 、 秸秆 综合利用 以及农 业 薄膜综
合 利用步伐 ; 加快 成 立低 碳经 济 研究 中心 , 做好 先 进 适用技术 的推 广 、 选 、 筛 信息 传 播 和技 术 服务 工 作 。三是研究 建立 绿 色 经济 核 算体 系。改 革 现行
批科技含量 高 、 经济效益好 、 资源消耗 低 、 环境 污
染 少 的 新 型 产 业 。 苏 州 市 委 市 政 府 已经 出 台 了 加

资源与环境约束下欠发达地区的工业发展

资源与环境约束下欠发达地区的工业发展
20 年第 1 期 08 1 总第 3 期 0
经济 研究导 刊
E N0MI S ARCH GUI E CO C RE E D
N0. 12 0 I ,0 8 S r l o3 e i -0 aN
资 环黝 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欠 地区的 源与 发达 工业发 展
赵 西 三
(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 河南 郑州 4 0 0 ) 50 3

要: 欠发达地区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 阶段 , 工业发展 面临的资源与环境约束更为显著 , 有效缓 解资源与
环 境 约 束 的 主要 手段 是 通 过 产 业 结 构 升级 与技 术提 升 , 进 工业 发展 模 式的 转 变 , 源 与环 境 约 束 的增 强 在 某种 程 推 资 度上会推进这一转变过程 , 实现工业发展的两个转型 , 增强 区域 工业竞争力。 关 键词 : 源 与环 境 ; 资 欠发 达 地 区; 业 发展 工 中图分 类号 :2 92 文 献 标 志码 : 文 章 编 号 :6 3 2 1 20 )1 — 14 0 F9 . 7 A 17 — 9 X(0 80 1 0 3— 2
展 规律 , 离 资 源禀赋 的“ 超 型 ” 业 发展 是没有 脱 赶 工 竞 争 力 的 。欠 发 达 地 区 的 工 业 发 展 要 把 重 点 放 在 两 个 方 面 ,一 是 构 建 符 合 资 源 禀 赋 条 件 的 产 业 结 构 , 重 点 是 提 升 产业 内部 结 构 。在 一 些 有 资 源 优 势 的 产 业 中 要 加 快 发 展 步 伐 ,推 动 企 业 延 伸 产 业 链 条 , 优
在 未 来 相 当 长 一 段 时 期 内 仍 然 会 处 于 加 速 发 展 阶 段 , 观上 仍然 需要 依靠 资 源 的消耗 来维 持工业 竞 客 争 力 ,工 业 污 染 短 期 内 也 不 会 降 到 一 个 较 低 水 平 , 既 要 依 托 资 源 优 势 大 力 发 展 传 统 工 业 以 获 取 比较 优 势 , 产 业 升 级积 累 资 本 , 要 在一 些 高 技术 产 为 又 业部 门加快 发展 步伐 , 以免 与 发 达 地 区 的 差 距 继 续 拉 大 , 业发 展面临 的压力 更大 。 工

资源环境约束下产业结构问题与优化路径研究

资源环境约束下产业结构问题与优化路径研究

资源环境约束下产业结构问题与优化路径研究在资源环境约束下,产业结构问题与优化路径的研究是指在资源有限和环境承载能力有限的条件下,如何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个产业部门在总产出中所占比重和相互关系的总和。

优化路径则是指在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时所应采取的具体措施和方向。

资源环境约束下的产业结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资源分配不均。

由于资源有限,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资源分配会出现不均衡的情况。

一些资源密集型产业可能会占用大量资源,而其他产业则可能因为资源短缺而受到限制。

2.环境污染严重。

一些传统产业的生产过程会产生大量污染物,严重影响环境质量。

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可能会导致资源衰竭和生态破坏。

3.产业结构单一。

一些地区的产业结构可能过于单一,依赖于某个特定的产业。

一旦该产业遇到问题或衰退,整个地区的发展将会受到很大影响。

针对以上问题,研究者提出了一些优化路径和措施:1.调整产业结构。

通过引导和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从资源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人力密集型产业的转变。

具体措施包括优化传统产业,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加大技术研发和人力资源培养等。

2.促进资源节约利用。

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和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加强对资源的管理和监控,确保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3.发展绿色经济。

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具体包括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推广低碳生产方式,建设生态城市等。

4.加强环境保护。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质量。

加强对环境的监测和治理,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5.合理利用外部资源。

通过促进国际贸易和外资引进,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实现资源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在资源环境约束下,优化产业结构的路径包括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资源节约利用、发展绿色经济、加强环境保护和合理利用外部资源等。

这些路径的实施将有效解决资源分配不均、环境污染和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并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资源约束视角下大都市村镇混杂区土地连片整备路径——以广州市种业小镇为例

资源约束视角下大都市村镇混杂区土地连片整备路径——以广州市种业小镇为例

水平较高的大型都市区在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必然面临新增用地资源紧缺的局面。

我国将逐步调减东部地区新增建设用地供应,要求特大城市从“增量规划”时代进入“存量规划”时代,大都市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面临土地资源的双重约束。

作为大型都市,广州市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及新增建设用地资源的约束,使其面临土地资源紧缺的局面,土地资源已逼近规模上限,开发模式由增量开发转向存量开发,以缓解地区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空间的需求。

在相关项目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零散土地资源的整合是落地过程中的最大瓶颈。

由于“三来一补”政策的实施等历史原因,珠三角地区,尤其是广州市存在大量低效村级工业园、国有旧厂用地及村居用地等混杂的建设用地,权属分散、功能不一是零散用地的主要特征。

广州市基于现实情况及上位政策法规的要求,积极探索土地连片整备,促进片区高质量发展和社会经济转型。

综上所述,随着国土空间治理的进一步推进,为促进零散土地资源节约集约使用,连片整备是未来片区发展的重点,零散用地资源的连片整合是实现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需求。

2趋势:大都市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受到土地资源的强力约束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市通过“三来一补”的发展模式吸引大量外资建厂,呈现出“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粗放型工业空间格局,外围地区星罗棋布的村级工业园,与周边的村居、农田、城镇等各类用地错综混杂,形成“半城半乡”的大都市村镇混杂型地区。

面对错综复杂的用地及历史环境,连片整备是促进产业项目落地和片区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

摘要 珠三角地区存在大量低效村级工业园、国有旧厂用地及村居用地等混杂的建设用地。

权属分散、功能不一是零散用地资源的主要特征。

零散用地资源的整合是实现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需求,土地连片整备是整合零散用地资源的主要手段。

本文以广州市种业小镇为例,探索连片整备路径,通过多主体协商机制的构建,促进土地权属、功能和边界的统一,实现土地连片,满足社会、经济转型的空间需求,推动社会、经济、产业、生态修复的转型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源紧约束条件下产业区发展路径思考摘要: 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产业区规模不断扩大,我国越来越多的大城市面临空间资源受到约束的问题。

如何突破产业区发展面临的空间资源紧约束困境,寻求产业区发展转型的有效路径是推动我国产业区未来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保障产业区在科学发展大形势背景下得以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

本文针对我国产业区的发展特点和存在问题进行简析,并就解决问题提出相关意见,以期有助于探索破解产业区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条件的相关途径。

关键词:资源紧约束;产业区;发展1引言过去建立在土地大量供给基础上的城市快速发展和扩张,以及以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和人口规模获取城市发展动力的城市发展思路,在带来城市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当今城市及产业区的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紧约束困境,使各大中城市的产业区发展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

如何在资源紧约束的条件下谋求发展,是我国产业园区亟待解决的问题。

所谓“资源紧约束”[1],是指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某些重要条件特别是资源条件的紧缺而受到严格的限制和约束。

这种“资源紧约束”,是对城市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实现更大发展的一次重大考验。

2产业区发展的趋势与特点从产业区发展趋势及总体规划建设的角度来看,我国的产业区可分为两大类:一是老(旧)工业区,这些工业区大多建设时间较早,内部功能与城市发展冲突较大,布局散乱、条件落后,一般属于城市清退或是更新改造的重点对象,而对这些老工业区所采用的对策主要有技术更新、结构调整、空间整合、功能优化或者改变、拆除重建等几个方面;二是以各类新型专业园区为代表的产业空间,这些产业区是功能复合型的产业区,工业功能在其中起着最为主导作用,其功能和发展模式与城市发展基本相适应,是我国产业区发展的趋势之一也是本文主要研究的对象。

产业区的发展具备区位选择多元化、功能综合化、产业发展集中化等特点[2]。

对于各大中城市来说,在资源紧约束条件下,并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研究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更大的发展效益。

产业园区如何破解资源紧约束困境,走出发展经济的新路子,不仅可以实现产业区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可以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先机。

3产业区发展现状存在问题3.1空间布局问题[4]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开发区、产业区以及其他专业园区种类多,数量大,且分属不同的行政主体,缺乏统一的产业管理和规划。

由于历史原因、经济问题、选址问题以及建设时间不同等复杂的原因,给城市造成布局混乱、空间无序等非协调性问题。

而空间功能布局的无序往往会造成居住、工业功能混杂,人口管理混乱从而引发一定的社会问题。

3.2土地利用效率问题由于我们国家人多地少,尤其是深圳、广东等沿海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载体的土地资源显得尤为宝贵。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工业生产用地也随之急速扩展,各产业园区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部分土地的流失,且许多产业园区的发展还处于粗放阶段,土地的利用率很低,造成十分严重的土地浪费。

据数据显示,深圳市郊区各区县工业园区的人均产值为82.92 亿元/ 平方公里,而江苏省省级以上开发区用地面积平均产出效益仅为13.22 亿元/ 平方公里,浙江省各类工业园区地均产值仅为7.86 亿元/ 平方公里[5]。

3.3 基础设施与环保问题基础设施问题是园区的发展重要基础和支撑,随着产业园区的快速扩展,产业园区原有基础设施却未得到相应提升,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无法满足产业园区的生产及生活需求,从而导致产业园区的工作环境和投资环境逐渐恶劣。

另,科学发展的大形势对各产业园区的环境保护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各园区却面临着“内忧外患”的重大压力,对产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

内忧是指产业园区自身的基础设备、功能条件等与环境保护要求自身存在的矛盾问题,而外患指的是由于城市生态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遭受到的严重破坏,使得“城市荒漠”、“城市热岛”等问题变得愈加突出,城市边缘化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显现。

越来越多的城市周边地区开始承担着来自中心城区生活、生产所排放的污水、垃圾以及工业废气等各种污染,而产业园区大多布置在城市边缘地带,这就加剧了产业园区发展和资源环境供给者之间的矛盾[6]。

3.4管理体制问题国家规定各个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要把开发区、园区发展纳入到城市规划部门进行统一管理,但是实际操作时往往很多地方做不到位,园区发展与城市基础设施不对接,基础设施重复建设严重[7]。

4解决问题的相关举措和建议4.1 建立行之有效的产业园调整协调机制结合当前的形势,产业园区在整合后应采取政府引导下的多元经济主体运作模式。

其中,政府的作用主要在于引导、管理、培育和服务等,包括制定产业发展中需要的法规、政策、产业发展导向以及完善的产业园区规划,必要时给予适当资金用于产业园区周边城市市政设施和公共场所配套设施的升级及各种信息平台的搭建工作等,以建立行之有效的产业园区规划管理机制,有效引导产业集聚和优化产业用地布局,促进产业由“规模”向“效益”转型;多元经济主体主要体现在园区内各开发管理主体仍然是独立的业主,这些多元化的主体既可以吸纳个人、企业及外商等社会资金,或以多种方式参与到产业区的开发或经营,从中分享开发利润。

在空间组织上采取的形式为一园多区模式。

产业园区外部层面的管理主要由政府相关机构来负责和实施;内部层面的运营由各产业园区法人代表在政府的指导下负责实施。

政府与产业园区多元经济主体之间相互配合,合理分工,共同参与产业园区的开发、建设、管理和运营,建立行之有效的政、企合作管理机制,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多赢”局面。

4.2推动旧产业区的升级改造工作,实现“增量发展”到“存量发展”的转变在资源紧约束条件下,“以土地换资本”、“以空间求发展”的发展模式已难以适应和推动城市持续快速发展要求。

面对这一困境,城市产业园区的发展方向应由“增量发展”转向“存量发展”,以推进老(旧)产业区更新改造为载体,促进存量建设用地的“二次开发”,为城市产业区的功能升级及结构优化提供发展空间。

产业存量用地的挖掘和利用,应在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的指导下,依据城市产业用地功能布局,判断适合进行升级改造的旧产业区,并对其地理位置、建筑质量、用地规模、土地产出效益、产业类型、环境影响、权属状况、使用年限等众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各旧产业区的更新途径。

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通过增加和完善公共配套及市政设施、局部或全面改造破旧厂房以满足现代工业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需求,从而实现城市产业的“二次腾飞”。

4.3促进产业园区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1)在新建产业园区和对产园区进行更新时适度提高开发强度。

坚持土地与交通联合开发建设,特别是结合轨道站点的设置挖掘土地开发价值;适度提高开发强度;强化土地资源、资产、资本“三位一体”管理,实现土地利用效益的最大化。

(2)积极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走土地集约化利用道路,积极拓展地下空间,地下空间可以开发成商业空间或公共活动空间以更好的为产园区提供日常服务,构建功能齐全、安全方便、环境宜人的地下空间体系。

(3)积极发展混合型用地。

以精明增长为理念,加强土地的混合利用,在追求产业园区经济利益的同时为完善城市功能作出有效贡献。

4.4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园区,推行生态产业园区试点建设产业区要在资源紧约束条件下谋发展同时必须要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集约化道路,坚持节流、开源、保护并重的原则,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

依靠科技进步,积极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切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

坚持经济建设、产业园区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严格按照规划提出的各类环保标准限期达标。

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发展,强化工业、交通和建筑节能。

目前建设产业园区的首要目的就是保证园区成为一个环境友好并且能满足现代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的一个场所,因此就必须对产业园区推行生态园区建设试点工程。

推行生态园区建设,不仅可以改变原先的生产模式,促进企业进行生产技术的革新,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各个单位的产值资源耗费量,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通过能源集成、技术集成、物质集成、水系统集成、设施共享和信息共享等措施,建立和促进园区自身以及园区内外产业之间的紧密关系,形成产业生态系统的理念。

5 结束语产业园区建设作为一种规划、促进、管理工业发展的空间经济载体和手段,对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在资源紧约束以及城市发展将会面临的各种新问题条件下,寻求产业园区发展的突破口,以有效促进产业空间优化,推动产业用地适度密集发展,提高城市资源的高效集约利用,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最终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这一道路漫长而艰巨,任重而道远。

本文仅从有限的角度进行分析论述,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1] 杨芳. 产业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 海峡科学 , 2007 (06)[2] 吴新纪. 工业区规划之思考,江苏省城市规划. , 2007 (02)[3] 代巍, 刘翠霞, 王梦园. 环境承载力理论在产业区规划方案比选中的应用[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 2007 (02)[4] 李江,陆佳,王芬芳等, 宝安区工业布局研究与规划,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7.[5]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诚聘[j]. 城市规划学刊 , 2007 (02)[6] 李江,贺传皎.深圳工业空间集聚的动力机制分析[j],珠江经济,2006 (12)[7] 达婷,刘博敏,胡汉辉. 城市化背景下城市规划与产业规划的互动关系[j],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2004 .作者简介:李丹,女,出生于1979年11月,注册城市规划师,城市规划硕士,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