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章 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

合集下载

焊接接头的组成

焊接接头的组成

1、焊接接头的组成,影响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因素。

(1)接头组成:包括焊缝、熔合区和热影响区。

(2)组织1)焊缝区接头金属及填充金属熔化后,又以较快的速度冷却凝固后形成。

焊缝组织是从液体金属结晶的铸态组织,晶粒粗大,成分偏析,组织不致密。

但是,由于焊接熔池小,冷却快,化学成分控制严格,碳、硫、磷都较低,还通过渗合金调整焊缝化学成分,使其含有一定的合金元素,因此,焊缝金属的性能问题不大,可以满足性能要求,特别是强度容易达到。

2)熔合区熔化区和非熔化区之间的过渡部分。

熔合区化学成分不均匀,组织粗大,往往是粗大的过热组织或粗大的淬硬组织。

其性能常常是焊接接头中最差的。

熔合区和热影响区中的过热区(或淬火区)是焊接接头中机械性能最差的薄弱部位,会严重影响焊接接头的质量。

3)热影响区被焊缝区的高温加热造成组织和性能改变的区域。

低碳钢的热影响区可分为过热区、正火区和部分相变区。

(1)过热区最高加热温度1100℃以上的区域,晶粒粗大,甚至产生过热组织,叫过热区。

过热区的塑性和韧性明显下降,是热影响区中机械性能最差的部位。

(2)正火区最高加热温度从Ac3至1100℃的区域,焊后空冷得到晶粒较细小的正火组织,叫正火区。

正火区的机械性能较好。

(3)部分相变区最高加热温度从Ac1至Ac3的区域,只有部分组织发生相变,叫部分相变区。

此区晶粒不均匀,性能也较差。

在安装焊接中,熔焊焊接方法应用较多。

焊接接头是高温热源对基体金属进行局部加热同时与熔融的填充金属熔化凝固而形成的不均匀体。

根据各部分的组织与性能的不同,焊接接头可分为三部分。

,在焊接发生熔化凝固的区域称为焊缝,它由熔化的母材和填充金属组成。

而焊接时基体金属受热的影响(但未熔化)而发生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变化的区域称为热影响区。

熔合区是焊接接头中焊缝金属与热影响区的交界处,熔合区一彀很窄,宽度为0.1~0.4mm。

(3)影响焊接接头性能的因素焊接材料焊接方法焊接工艺2、减少焊接应力常采用的措施有哪些?(1)选择合理的焊接顺序(2)焊前预热(3)加热“减应区”(4)焊后热处理3焊接变形的基本形式有哪些?消除焊接变形常用的措施有哪些?(1)焊接变形1)收缩变形2)角变形3)弯曲变形4)波浪形变形5)扭曲变形(2)措施1)合理设计焊接构件2)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①反变形法②加裕量法③刚性夹持法④选择合理的焊接顺序⑤采用合理的焊接方法4、为什么要对焊接冶金过程进行保护?采用的保护技术措施有哪些?焊接冶金过程特点:电弧焊时,被熔化的金属、熔渣、气体三者之间进行着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如金属的氧化与还原,气体的溶解与析出,杂质的去除等。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Ⅱ级人员考核大纲(磁粉部分)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Ⅱ级人员考核大纲(磁粉部分)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Ⅱ级人员考核大纲(磁粉检测部分)第一章通用知识中的无损检测专业基础知识1 绪论1.1 磁粉检测的发展简史和现状(A)1.2 漏磁场检测分类(磁粉检测定义、原理、适用范围、程序、优点及局限性)(B)1.3 表面无损检测方法(MT.PT.ET)的比较1.3.1 方法原理及适用范围(C)1.3.2 能检测出的缺陷及表现形式(B)1.3.3 优点及局限性(B)2 磁粉检测物理基础2.1 磁现象和磁场2.1.1 磁的基本现象(B)2.1.2 磁场与磁感应线(定义、特性)(C)(1)圆周磁场(B)(2)纵向磁化(B)2.1.3 真空中的恒定磁场(1)磁感应强度、磁通量(定义、单位)(B)(2)安培环路定理(B)2.1.4 磁介质中的磁场(1)磁介质(C)(2)磁场强度(B)2.2 铁磁性材料2.2.1 磁畴:定义、特性及其应用(B)2.2.2 磁化过程:特性及其应用(B)2.2.3 磁特性曲线:定义、表征特性及其应用(C)2.2.4 磁滞回线(1)定义、应用(B)(2)铁磁性材料磁滞回线的特性(A)(3)软磁材料、硬磁材料磁滞回线的特征(A)2.3 电流与磁场2.3.1 通电圆柱导体的磁场(1)磁场特征及方向(右手定则)(C)(2)磁场强度计算a.计算公式、各符号的表征物理意义及单位(C)b.计算应用(C)(3)钢棒通电法磁化(C)(4)钢管中心导体法磁化(C)2.3.2 通电钢管的磁场(C)2.3.3 通电线圈的磁场(1)磁场特征及方向(右手定则)(C)(2)磁场强度计算(C)a.计算公式、各符号的表征物理意义及单位(C)b.计算应用(C)(3)线圈分类a.按通电线圈的结构分类(B)b.按线圈横截面积与被检工件横截面积的比值分类(B)c.按通电线圈的长度L和内径D的比分类(B)d.各种线圈的计算应用实例(C)2.3.4 感应电流和感应磁场(B)2.4 磁场的合成2.4.1 交叉磁轭的磁场合成(1)旋转磁场的形成(B)(2)旋转磁场分布特点(C)(3)交叉磁轭的提升力(C)2.4.2 摆动磁场的合成(B)2.5 退磁场2.5.1退磁场概念(1)定义、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B)(2)计算公式及各符号的表征物理意义(B)(3)退磁因子及应用(B)2.5.2 有效磁场定义及表达式(B)2.5.3 影响退磁场大小的因素(B)2.5.4 退磁场计算(B)2.6 磁路与磁感应线的折射(A)2.7 漏磁场2.7.1 漏磁场的形成:定义及形成原因(B)2.7.2 缺陷的漏磁场分布(1)分布特征:水平分量、垂直分量和分量合成(A)(2)缺陷漏磁场对磁粉吸附的原理(B)(3)缺陷漏磁场与缺陷实际尺寸大小的关系(A)2.7.3 影响漏磁场的因素(1)外加磁场强度的影响(C)(2)缺陷位置及形状的影响(C)(3)工件表面覆盖层的影响(B)(4)工件材料及状态的影响(B)2.8 磁粉检测的光学基础2.8.1 光度量术语及单位(A)2.8.2 发光(A)2.8.3 紫外线(A)2.8.4 人眼对光的响应(A)2.8.5 黑光灯(A)3 磁化电流、磁化方法和磁化规范3.1 磁化电流(1)交流电、整流电、直流电、冲击电流:定义、表示符号及单位(B)(2)峰值电流和有效电流物理意义及换算关系(B)(3)优点和局限性(B)(4)交流电的集肤效应(B)(5)如何选用磁化电流(C)3.2 磁化方法3.2.1 磁场方向与发现缺陷的关系(1)磁粉检测的能力(C)(2)选择磁化方法应考虑的因素(C)3.2.2 磁化方法的分类(B)3.2.3 各种磁化方法的特点、应用范围和优缺点(B)3.3 磁化规范3.3.1 磁化规范及其制定(1)制定磁化规范应考虑的因素(B)(2)制定磁化规范的方法a.用经验公式计算(A)b.利用钢材的磁特性曲线(A)c.用仪器测量工件表面的磁场强度(A)d.用标准试片确定(A)3.3.2 轴向通电法和中心导体法磁化规范:计算公式和标准规定(C)3.3.3 偏置芯棒法磁化规范:计算公式和标准规定(C)3.3.4 触头法磁化规范:计算公式和标准规定(C)3.3.5 线圈法磁化规范:计算公式和标准规定(C)3.3.6 磁轭法磁化规范:磁轭法的提升力、检测灵敏度和标准规定(C)4 磁粉检测器材4.1 磁粉4.1.1 荧光磁粉和非荧光磁粉(特性、要求和应用)(C)4.1.2 磁粉的性能:磁特性、粒度、形状、流动性、密度和识别度(B)4.1.3 磁粉的验收试验:污染、颜色、粒度、灵敏度、悬浮性和耐用性(B)4.2 载液4.2.1 油基载液(特性及要求)(C)4.2.2 水载液(特性及要求)(C)4.3 磁悬液4.3.1 磁悬液浓度(定义、要求和应用)(C)4.3.2 磁悬液配制(配制方法和要求)(B)4.4 反差增强剂:应用、配方、施加及清除(B)4.5 标准试片和标准试块4.5.1 标准试片用途、分类及使用(B)4.5.2 标准试块(1)用途、类型及使用(B)(2)磁场指示器:用途、类型及使用(B)4.5.3 自然缺陷试块:用途、类型及使用(B)5 磁粉检测设备5.1 磁粉检测设备的命名方法(B)5.2 磁粉检测设备的分类5.2.1 固定式探伤机(结构特征及应用范围)(B)5.2.2 移动式探伤机(结构特征及应用范围)(B)5.2.3 便携式探伤机(结构特征及应用范围)(B)5.3 磁粉检测设备的组成部分5.3.1 磁化电源(主要结构及几种调压装置)(B)5.3.2 工件夹持装置(装置特点及要求)(B)5.3.3 指示和控制装置(电流表、电压表的精度和量程)(B)5.2.4 磁粉和磁悬液喷洒装置(装置组成和技术要求)(B)5.3.5 照明装置(B)5.3.6 退磁装置(B)5.4 常用典型设备(A)5.5 测量仪器(A)6 磁粉检测工艺(工艺内容、工艺程序、检测时机及要求)(C)6.1 预处理:方法和要求(C)6.2 磁化、施加磁粉或磁悬液6.2.1 连续法:磁化方法、应用范围、操作程序和要点、优点和局限性(C)6.2.2 剩磁法:磁化方法、应用范围、操作程序和要点、优点和局限性(C)6.2.3 湿法:磁化方法、应用范围、操作程序和要点、优点和局限性(C)6.2.4 干法:磁化方法、应用范围、操作程序和要点、优点和局限性(C)6.3 磁痕观察、记录与缺陷评定6.3.1 磁痕观察:观察时机、观察照明亮度及其他要求(C)6.3.2 磁痕显示记录:方法及要求(C)6.3.3 缺陷评级(C)6.4 退磁6.4.1剩磁的产生与影响(B)6.4.2 退磁原理(B)6.4.3 退磁方法和退磁设备(B)6.4.4 退磁注意事项(A)6.4.5 剩磁测量(A)6.5 后处理与合格工件的标记6.5.1 后处理:方法和要求(B)6.5.2 合格工件的标记:标记方法、标记注意事项(B)6.6 超标缺陷磁痕显示的处理和复验6.6.1 超标缺陷磁痕显示的处理(B)6.6.2 复验(C)6.7 检测记录和检测报告:内容、格式及填写规定(B)6.8 影响检测灵敏度的主要因素(A)7 磁痕分析与质量分级7.1 磁痕分析的意义(B)7.2 伪显示:产生原因、磁痕特征和鉴别方法(C)7.3 非相关显示:产生原因、磁痕特征和鉴别方法(C)7.4 相关显示7.4.1 原材料缺陷磁痕显示:产生原因、磁痕特征和鉴别方法(C)7.4.2 热加工产生的缺陷磁痕显示:产生原因、磁痕特征和鉴别方法(C)7.4.3 冷加工产生的缺陷磁痕显示:产生原因、磁痕特征和鉴别方法(C)7.4.4 使用后产生的缺陷磁痕显示:产生原因、磁痕特征和鉴别方法(C)7.4.5 电镀产生的缺陷磁痕显示:产生原因、磁痕特征和鉴别方法(C)7.4.6 常见缺陷磁痕显示的比较(C)7.5 JB/T4730.4—2005磁粉检测质量分级7.5.1 磁痕分类(B)7.5.2 磁粉检测质量分级(B)8 磁粉检测应用8.1 焊接件磁粉检测8.1.1 焊接件磁粉检测的内容与范围(C)8.1.2 检测方法选择(C)8.1.3 焊接件检测实例(1)坡口检测(B)(2)电弧气刨面的检测(B)(3)对接焊缝的检测(C)(4)T型焊接接头的的检测(C)(5)角接接头的检测(C)8.2 锻钢件磁粉检测8.2.1 锻钢件检测的特点(C)8.2.2 锻钢件检测方法选择(C)8.2.3 锻钢件检测实例(1)曲轴磁粉检测(C)(2)塔形试棒样件检测(C)(3)万向接头磁粉检测(C)8.3 铸钢件磁粉检测8.3.1铸钢件检测的特点(C)8.3.2 铸钢件检测实例(1)空心十字铸钢件检测(C)(2)高压厚壁三通管件检测(C)(3)凸轮件检测(C)(4)铸钢阀体检测(C)8.4 特种设备在用与维修件磁粉检测8.4.1特种设备在用与维修件磁粉检测的要求(C)8.4.2特种设备在用与维修件磁粉检测的特点(C)8.4.3特种设备在用与维修件检测实例(C)(1)球形压力容器的开罐检测(C)(2)高压螺栓和石油钻管的钻铤磁粉检测(C)(3)起重机械吊钩检测(C)(4)镀硬铬钢管检测(C)8.5 特殊工件磁粉检测(A)8.6 磁粉探伤—橡胶铸型法及其应用(A)9 质量控制与安全防护9.1 磁粉检测质量控制(内容和要求)9.1.1 人员资格的控制(C)9.1.2 设备的质量控制(C)9.1.3 材料的质量控制(C)9.1.4 检测工艺的控制(C)9.1.5 检测环境的控制(C)9.2 磁粉检测安全防护(1)紫外线的危害和防护(B)(2)电气与机械的危害和防护(B)(3)材料的潜在危险和防护(B)(4)磁粉检测系统的潜在危险和防护(B)(5)检测场所的潜在危险和防护(B)(6)磁粉检测系统和检测环境相互作用的潜在危险和防护(B)10 特种设备磁粉检测通用工艺规程和工艺卡10.1 特种设备磁粉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编制要求、内容(B)10.2 特种设备磁粉检测工艺卡:编制要求、内容(B)10.3 特种设备磁粉检测工艺卡编制举例(B)11 国内、外磁粉检测标准对比分析(1)JB4730《承压设备无损检测》(C)(2)其他相关磁粉检测标准(A)(3)国外标准(A)12 实验(A)第二章通用知识中的无损检测相关知识1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基本知识1.1 材料力学基本知识1.1.1 应力与应变、强度、塑性、硬度、冲击韧性(B)1.1.2 有关材料的进一步知识(A)1.2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基本知识1.2.1 金属的晶体结构、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B)1.2.2 热处理的一般过程(A)1.2.3 承压特种设备用钢常见金相组织和性能(B)1.2.4 承压特种设备常用热处理工艺(B)1.3 承压特种设备常用的材料1.3.1 钢的分类和命名方法(B)1.3.2 低碳钢、低合金钢、奥氏体不锈钢(B)2 焊接基本知识2.1 承压特种设备常用的焊接方法:(手工电孤焊、埋孤自动焊、氩弧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等离子孤焊及电渣焊)(B)2.2 焊接接头2.2.1 焊接接头形式(B)2.2.2 焊接接头的组成(B)2.2.3 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1)不易淬火钢热影响区的组织和性能(B)(2)易淬火钢热影响区的组织和性能(A)2.3 焊接应力与变形2.3.1 焊接应力及变形的概念(B)2.3.2 焊接变形与应力的形成(B)2.3.3 焊接应力的控制措施(B)2.3.4 消除焊接应力的方法(B)2.4 承压类特种设备常用钢材的焊接2.4.1 钢材的焊接性定义(B)2.4.2 控制焊接质量的工艺措施(B)2.4.3 低碳钢、低合金钢、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B)2.5 缺陷的种类及产生原因2.5.1 外观缺陷(形状缺陷)(1)分类(C)(2)形成原因(B)2.5.2 气孔、夹渣、未焊透、未熔合、裂纹(1)分类(C)(2)形成原因(B)2.5.3 其他缺陷(1)分类(C)(2)形成原因(B)3 非磁粉检测专业的无损检测基础知识3.1 无损检测概论3.1.1 无损检测的定义与分类(B)3.1.2 无损检测的目的(B)3.1.3 无损检测的应用特点(B)3.2 非磁粉检测的无损检测基本知识3.2.1 RT检测(1)RT检测的原理(B)(2)RT检测设备器材(B)(3)RT检测工艺要点(B)(4)RT检测的特点(A)3.2.2 UT检测(1)超声波的发生及其性质(B)(2)UT检测的原理(B)(3)UT检测工艺要点(B)(4)UT检测的特点(A)3.2.3 PT检测(1)PT检测的原理(B)(2)PT检测的分类(B)(3)PT检测工艺要点(B)(4)PT检测的安全管理(B)(5)PT检测的特点(A)3.2.4 ET检测(1)ET检测的原理(B)(2)ET检测仪器和探头(A)(3)ET检测工艺要点(A)(4)ET检测的特点(A)3.2.5 AE检测(1)AE检测的原理(B)(2)AE检测仪器和探头(A)(3)AE检测的特点(A)(4)承压特种设备的的AE检测(A)3.3 无损检测方法的应用选择3.3.1 承压特种设备制造过程中无损检测方法的选择(A)3.3.2 检测方法和检测对象的适应性(B)第三章特种设备专门知识1 锅炉基础知识1.1 锅炉概述1.1.1 定义、用途、特点及主要参数(B)1.1.2 饱和水和水蒸气性质(A)1.2 锅炉的分类及型号1.2.1 锅炉的分类(B)1.2.2 锅炉的型号(A)1.3 锅炉结构1.3.1 锅炉结构的基本要求(A)1.3.2 锅炉主要受压部件、安全附件、几种典型锅炉结构(A)1.4 锅炉的工作过程1.4.1 锅炉汽水流程系统(A)1.4.2 锅炉水循环(A)1.4.3 锅炉的工作过程(A)1.5 锅炉的无损检测要求1.5.1 应遵循的原则(B)1.5.2 《规程》对锅炉焊缝无损检测的主要要求(C)2 压力容器基础知识2.1 压力容器概述2.1.1 定义和用途(B)2.1.2 压力容器的主要工艺参数(B)2.1.3 压力容器的分类(B)2.1.4 我国的压力容器法规和标准体系(B)2.2 压力容器的典型结构和特点2.2.1 中、低压压力容器的筒体结构(A)2.2.2 高压容器的筒体结构(A)2.2.3 压力容器的封头(A)2.2.4 压力容器的开孔与接管(A)2.2.5 压力容器的焊接接头分类及设计的一般原则(B)2.3 压力容器制造的无损检测2.3.1 压力容器用钢板无损检测要求(C)2.3.2 压力容器用锻件和无缝钢管的无损检测要求(C)2.3.3 压力容器的焊接接头的无损检测要求(C)2.4 在用压力容器的无损检测要求2.4.1 在用压力容器检验的一般要求(A)2.4.2 在用压力容器的无损检测要求(C)3 压力管道的基本知识3.1 压力管道的定义及其分类(按用途、安全管理)(B)3.2 压力管道的用途及特点(A)3.3 压力管道的组成及结构(A)3.4 压力管道检验与无损检测3.4.1 压力管道检验分类和检验项目(A)3.4.2 压力管道检验标准(B)3.4.3 压力管道无损检测的基本要求(GB50235,GB50236)(C)4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B)第三章特种设备专门知识1 锅炉基础知识1.1 锅炉概述1.1.1 定义、用途、特点及主要参数(B)1.1.2 饱和水和水蒸气性质(A)1.2 锅炉的分类及型号1.2.1 锅炉的分类(B)1.2.2 锅炉的型号(A)1.3 锅炉结构1.3.1 锅炉结构的基本要求(A)1.3.2 锅炉主要受压部件、安全附件、几种典型锅炉结构(A)1.4 锅炉的工作过程1.4.1 锅炉汽水流程系统(A)1.4.2 锅炉水循环(A)1.4.3 锅炉的工作过程(A)1.5 锅炉的无损检测要求1.5.1 应遵循的原则(B)1.5.2 《规程》对锅炉焊缝无损检测的主要要求(C)2 压力容器基础知识2.1 压力容器概述2.1.1 定义和用途(B)2.1.2 压力容器的主要工艺参数(B)2.1.3 压力容器的分类(B)2.1.4 我国的压力容器法规和标准体系(B)2.2 压力容器的典型结构和特点2.2.1 中、低压压力容器的简体结构(A)2.2.2 高压容器的简体结构(A)2.2.3 压力容器的封头(A)2.2.4 压力容器的开孔与接管(A)2.2.5 压力容器的焊接接头分类及设计的一般原则(B)2.3 压力容器制造的无损检测2.3.1 压力容器用钢板无损检测要求(C)2.3.2 压力容器用锻件和无缝钢管的无损检测要求(C)2.3.3 压力容器的焊接接头的无损检测要求(C)2.4 在用压力容器的无损检测要求2.4.1 在用压力容器检验的一般要求(A)2.4.2 在用压力容器的无损检测要求(C)3 压力管道的基本知识3.1 压力管道的定义及其分类(按用途、安全管理)(B)3.2 压力管道的用途及特点(A)3.3 压力管道的组成及结构(A)3.4 压力管道检验与无损检测3.4.1 压力管道检验分类和检验项目的(A)3.4.2 压力管道检验标准(B)3.4.3 压力管道无损检测的基本要求(GB50235,GB50236)(C)4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B)第四章无损检测知识在特种设备检测中的应用1 特种设备法规标准相关无损检测的有关规定1.1 我国特种设备法规标准体系的关系(是一种开放性的标准体系)1.1.1 “法规”与“基础标准”的关系(“容规”与“GBl50”关系)(A)1.1.2 “基础标准”与“相关标准”、“附属标准”、“产品标准”关系(A)1.2 与检测相关的法规标准1.2.1 相关法规对表面检测的规定(1)《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对表面检测的规定(B)(2)《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对表面检测的规定(B)(3)《有机热载体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对表面检测的检定(B)(4)《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对表面检测的规定(B)(5)《液化气体汽车罐车安全监察规程》对表面检测的规定(B)(6)《气瓶安全监察规程》对表面检测的规定(B)(7)《在用压力容器检验规程》对表面检测的规定(B)(8)《超高压容器安全监察规程》对表面检测的规定(B)(9)《在用工业管道定期检验规程》对表面检测的规定(B)(10)《液化气体铁路罐车安全管理规定》对表面检测的规定(B)(11)《锅炉定期检验规则》对表面检测的规定(B)(12)《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对表面检测的规定(B)1.2.2 相关标准对表面检测的规定(1)《钢制压力容器》(GBl50)(A)(2)《管壳式换热器》(GBl51)(A)(3)《火力发电厂焊技术规程》(DL/T869)(A)(4)《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DL612)(A)(5)《钢制球形贮罐》(GBl2337)(A)(6)《球形贮罐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4)(A)(7)《钢制压力容器—分析设计标准》(JB4732)(A)(8)《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5)(A)(9)《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A)(10)《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28)(A)(11)《城镇燃气输配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33)(A)(12)《石油化工剧毒、可燃介质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H3501)(A)(13)《油气长输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369(A)1.2.3相关法规对无损检测的具体规定(1)检测人员资格及技术等级的规定(C)(2)无损检测质量等级的规定(C)(3)无损检测方法的选择及检测时机的规定(C)(4)检测方法、质量验收应遵循的标准和合格级别的规定(B)(5)局部检测的检测部位和比例的规定(C)(6)局部检测发现不合格缺陷应做补充(扩大)抽查的规定(C)(7)全部(100%)检测条件的规定(B)(8)有延迟裂纹和再热裂纹倾向材料的无损检测的规定(B)(9)现场组装焊接的压力容器无损检测的规定(B)(10)检测记录检测报告的有关规定(B)2 JB4730中磁粉检测内容的理解与应用2.1 JB4730第一部分:通用要求(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的规定(B)(2)检测方法主要使用原则的规定(B)(3)有关术语的规定(B)(4)新的无损检测方法和新的无损检测设备的规定(B)(5)检测单位及检测人员的职责,无损检测人员的资格、视力的规定(B)(6)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的规定(B)(7)检测验收标记的规定(B)2.2 JB4730第四部分:磁粉检测(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的规定(B)(2)磁粉检测人员的规定(B)(3)检测程序的规定(B)(4)磁粉检测设备的规定(B)(5)磁粉、载液、磁悬液的规定(B)(6)标准试件的规定(B)(7)磁化电流类型及其选用的规定(B)(8)磁化方向的规定(C)(9)磁化规范的规定(C)(10)磁粉检测质量控制(B)(11)磁粉检测安全防护(B)(12)被检工件表面的准备(B)(16)检测时机(B)(14)磁粉检测方法(C)(15)磁痕显示的分类和记录(C)(16)退磁(B)(17)缺陷磁痕显示的分级(C)(18)复验(B)(19)磁粉检测报告和验收标记(B)3 磁粉检测工艺设计(编制)能力3.1 磁粉检测工艺的基本知识(1)磁粉检测工艺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形式a.磁粉检测工艺的定义和基本内容、格式的要求(B)b.磁粉检测工艺文件与“标准”之间的关系和根本区别内容(B)c.通用工艺与专用工艺(或工艺卡)之间的关系和根本区别内容(B)(2)磁粉检测工艺文件和目的a.磁粉检测工艺(通用、专用)文件的属性(B)b.通用工艺文件建立的目的(B)c.专用工艺文件建立的目的(B)3.2磁粉检测工艺设计(编制)基本要求(1)工艺编制依据的理解和应用能力a.了解国家“规程”、“标准”与单位检测工艺文件之间的关系(B)b.单位资源条件与检测工艺之间的关系(B)c.受检产品结构特征与检测工艺文件之间关系(B)d.顾主要求与检测工艺文件之间的关系(B)e.市场条件与检测工艺文件之间的关系(B)(2)检测工艺文件编写和审批程序a.《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管理规则》对工艺编写人员资格要求(B)b.本单位质量管理体系对文件编写审批的控制程序规定内容(B)(3)检测工艺文件内容编写的基本要求a.确保单位检测工艺文件具有针对性的基本要求内容(B)b.确保单位检测工艺文件具有可操作性的基本要求内容(B)3.3针对具体工件编制磁粉检测工艺能力3.3.1检测方法的选择和应用能力(1)磁粉种类的选择和应用能力a.磁粉种类的选择与检测灵敏度之间相关性的分析能力(B)b.磁粉种类的选择与工件可能出现的缺陷类型之间相关性的分析能力(B)c.磁粉种类的选择与工件材料特性之间相关性的分析能力(B)d.磁化种类的选择与表面状态的相关性分析能力(B)e.磁化种类的选择与现场检测环境的相关性分析能力(B)(2)磁粉分散剂的选择和应用能力a.磁粉分散剂的选择与检测灵敏度之间相关性的分析能力(B)b.磁粉分散剂的选择与工件出现的缺陷类型之间相关性的分析能力(B)c.磁粉分散剂的选择与工件表面状态的相关性分析能力(B)d.磁粉分散剂的选择与检测速度的相关性分析能力(B)e.磁粉分散剂的选择与磁粉检测安全防护的相关性分析能力(B)f.磁粉分散剂的选择与施加磁粉的磁化时期的相关性分析能力(B)(3)施加磁粉的磁化时机选择和应用能力a.施加磁粉的磁化时机选择与检测灵敏度之间相关性的分析能力(B)b.施加磁粉的磁化时机选择与工件出现的缺陷类型之间相关性的分析能力(B)c.施加磁粉的磁化时机选择与工件磁特性的相关性分析能力(B)d.施加磁粉的磁化时机选择与工件几何形状的相关性分析能力(B)e.施加磁粉的磁化时机选择与工件表面状态的相关性分析能力(B)f.施加磁粉的磁化时机选择与磁粉分散剂的相关性分析能力(B)g.施加磁粉的磁化时机选择与磁化电流的种类相关性分析能力(B)(4)磁化电流的种类选择和应用能力a.磁化电流的种类选择与检测灵敏度之间相关性的分析能力(B)b.磁化电流的种类选择与工件可能出现的缺陷类型之间相关性的分析能力(B)c.与工件磁特性的相关性分析能力(B)(5)磁化方法的选择和应用能力a.磁化方法的选择与工件几何形状之间相关性的分析能力(B)b.磁化方向的选择与工件可能出现的缺陷方向之间相关性的分析能力(B)c.磁化方法的选择与磁粉检测速度的相关性分析能力(B)d.磁化方法的选择与工件规格尺寸的相关性分析能力(B)e.磁化方法的选择与磁粉检测速度的相关性分析能力(B)f.磁化方法的选择与磁粉检测安全防护的相关性分析能力(B)g.磁化方法的选择与现场检测环境的相关性分析能力(B)(6)磁化方向的选择和应用能力a.磁化方向的选择与工件几何形状之间相关性的分析能力(B)b.磁化方向的选择与工件可能出现的缺陷方向之间相关性的分析能力(B)c.磁化方向的选择与磁化方法的相关性分析能力(B)d.磁化方向的选择与磁化电流的种类相关性分析能力(B)e.磁化方向的选择与工件表面状态的相关性分析能力(B)3.3.2磁化规范的选择和应用能力(1)用经验公式选择的应用能力a.通电法磁化规范选择和应用能力(B)b.中心导体法磁化规范选择和应用能力(B)c.触头法磁化规范选择和应用能力(B)d.磁轭法磁化规范选择和应用能力(B)e.线圈法磁化规范选择和应用能力(B)f.经验公式中磁化电流有效值和峰值之间相关性分析能力(B)g.通电法和线圈法磁化规范当量直径的分析和计算能力(B)(2)根据材料的磁特性曲线确定磁化规范的应用能力a.磁特性曲线和磁化规范之间相关性分析能力(B)b.磁特性曲线和施加磁粉的磁化时期之间相关性分析能力(B)c.根据磁特性曲线确定剩磁法和连续法标准磁化规范的应用能力(B)d.根据磁特性曲线确定剩磁法和连续法严格磁化规范的应用能力(B)(3)根据工件表面的实测磁场强度确定磁化规范的应用能力a.工件表面的磁场强度和磁化规范之间相关性分析能力(B)b.工件表面的磁场强度和磁粉检测灵敏度之间相关性分析能力(B)c.根据工件表面的实测磁场强度确定连续法磁化规范的应用能力(B)d.根据工件表面的实测磁场强度确定剩磁法磁化规范的应用能力(B)(4)根据标准试片确定磁化规范的应用能力a.标准试片选择与检测灵敏度之间相关性的分析能力(B)b.标准试片选择与施加磁粉的磁化时期之间相关性的分析能力(B)c.标准试片选择与工件几何形状的相关性分析能力(B)d.标准试片选择与工件规格尺寸的相关性分析能力(B)e.标准试片选择与与工件表面有效磁场的相关性分析能力(B)f.标准试片与标准试块的相关性分析能力(B)3.3.3磁粉检测程序设计能力(1)预处理程序a.根据工件表面状态确定预处理方法的应用能力(B)b.预处理程序与检测灵敏度之间相关性的分析能力(B)c.预处理程序与磁痕观察和评定之间相关性的分析能力(B)(2)磁粉检测时机设计能力a.磁粉检测时机与工件加工工序之间相关性的分析能力(B)b.磁粉检测时机与工件材料特性之间相关性的分析能力(B)c.磁粉检测时机与工件表面状态之间相关性的分析能力(B)(3)磁化a.根据磁粉检测方法确定磁化顺序的能力(B)b.根据磁粉规范大小确定磁化顺序的能力(B)c.根据工件几何形状确定磁化顺序的能力(B)(4)施加磁粉或磁悬液。

高强钢焊接工艺及接头组织与性能研究

高强钢焊接工艺及接头组织与性能研究

高强钢焊接工艺及接头组织与性能研究摘要高强钢具有高强度、高韧性的优点,被广泛用在液压支架、汽车车壳上。

本文从焊接工艺、焊接接头组织、力学性能等特点对国内外高强钢焊接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得出高强钢焊接接头各个区域的组织与性能不同,在不同焊接规范下相同区域的金相组织基本相似,熔合区因组织不均匀为最薄弱环节,指出防止高强钢热影响区的脆性破坏以及提高钢的韧性是今后高强钢焊接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高强钢,焊接工艺,组织,力学性能Study on Welding Process and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yof High Strength SteelAbstractHigh strength steel with high strength, high toughness advantages, are widely used in hydraulic support, car shell. From aspects of welding process, joint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high strength steel welding,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e high strength steel welding at home and abroad were summarized. It indicates that th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high strength steel weld joints are different in different regions, while the metallographic structures of the same region are basically similar under different welding parameters, the fusion zone is the weakest area due to the inhomogeneous microstructure.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o prevent the heat affected zone ( HAZ ) from brittle failure and to improve the toughness of the HAZ are the focus of future research on high strength steel welding.Key words:High strength steel, Welding process, organization, Mechanical properties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前言 (1)1. 高强钢的发展状况 (2)1.1 高强钢的生产与发展 (2)1.2 高强钢的性能与分类 (2)1.3 高强钢的应用前景 (5)2. 高强钢焊接研究现状 (6)2.1 激光焊接 (6)2.2 气体保护焊 (7)2.3 电阻点焊 (7)3. 高强钢焊接工艺 (8)4. 高强钢焊接接头组织与性能研究 (9)4.1 焊接接头组织分析 (9)4.2 焊接接头力学性能分析 (10)5. 结语 (10)参考文献 (11)前言高强钢作为21世纪新一代钢铁材料,具有高强度和良好的塑韧性等力学性能,为现代制造业开启了新的发展空间。

第3章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

第3章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
第3章焊接接头的组织与性能 控制
第3章焊接接头的组织与性能控制
• 焊接接头由焊缝、熔合区和热影响区三部分组成、熔池金属在经历了一系列化学冶金反应后,随着热源远离温 度迅速下降,凝固后成为牢固的焊缝,并在继续冷却中发生固态相变。熔合区和热影响区在焊接热源的作用下,也将 发生不同的组织变化,很多焊接缺陷,如气孔、夹杂物、裂纹等都是在上述这些过程中产生,因此,了解接头组织与 性能变化的规律,对于控制焊接质量、防止焊接缺陷有重要的意义。 • •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 • •
• • • • • • • •
3.1.3焊缝金属的固态相变 1、熔池结晶组织与焊缝固相转变组织的关系 (1)焊缝结晶的一次组织和二次组织 熔池凝固后得到的组织通常叫做一次组织,大多数钢高温奥氏体.在凝固后的继续冷却 过程中,高温奥氏体还要发生固态相变,又称为二次结晶,得到的组织称为二次组织。 焊缝经过固态相变得到的二次组织即为室温组织。二次组织是在一次组织的基础上转 变而成,对焊缝金属的性能都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2)焊缝一次组织对二次组织的影响 焊缝金属经历了从液态冷到室温的全过程,其二次组织是在快冷的条件下所形成的逸 出结晶组织的基础上在连续冷却的条件下形成的。因此,焊缝的最终组织不仅与γ→α 转变有关,而且与凝固过程有关。焊缝在不平衡条件下得到的一次组织,直接影响继 续冷却时过冷奥氏体的分解过程及分解产物。 1)焊缝一次组织组织粗大,影响焊缝对二次组织的晶粒度的大小,同时为产生魏氏 体创造了前提。 2)焊缝的偏析在熔池一次结晶时产生,对二次组织和性能产生影响。 2、焊缝金属固相转变 焊缝金属的固态相变遵循一般钢铁固态相变的基本规律。一般情况下,相变形式 取决于焊缝金属的化学成分与连续冷却过程的冷却速度。 1低碳钢焊缝的固态相变 材料极缓慢的冷却条件下,由铁碳合金状态图可知,在平衡状态下低碳钢的低碳钢其 中铁索体约占82%,珠光体约占18% ,其硬度约为83 HB。 (1)焊缝的固态相变过程 熔池凝固后,全部变成A,继续冷却,冷至Ac3线A→A+F至Ac1线,剩余的A→P低碳钢 焊缝金属二次结晶结束时,其组织为F+ P。

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课件

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课件
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课件
目 录
• 焊接基本原理 • 焊接接头的组织 • 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 • 焊接接头的耐腐蚀性能 • 焊接工艺对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 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的测试与评估方法 • 工程应用实例及分析
01
焊接基本原理
焊接的定义和分类
焊接定义
焊接是一种通过加热或加压,或两者 并用,使两个分离的金属表面达到原 子间的结合形成牢固的接头的过程。
的形成和凝固过程,从而影响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
02
焊接速度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焊接速度会影响热输入和熔池的大小,进而影响熔池的凝固速度和组织
转变,从而影响焊接接头的强度、韧性和耐腐蚀性。
03
预热和后热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预热和后热可以改变焊接接头的冷却速度和组织转变,从而提高焊接接
头的性能。
焊接接头的缺陷和质量控制
焊接接头由母材、焊缝和热影响区组成,各区域的相组成可能存在差异。例如,低碳钢的焊接接头可 能包括铁素体、珠光体、马氏体等相。
显微组织对焊接接头性能的影响
显微组织对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耐腐蚀性、疲劳性能等均有重要影响。例如,粗大的晶粒可能导致 焊接接头的韧性下降,而细小的晶粒则可以提高接头的强度和韧性。
常见焊接缺陷
包括气孔、夹渣、未熔合、未焊透、裂纹等 ,这些缺陷会影响焊接接头的强度、韧性和 耐腐蚀性。
焊接质量控制
通过选择合适的焊接工艺参数、焊材和焊接 设备,以及进行焊前准备和焊后处理等措施 ,可以控制焊接质量,提高焊接接头的性能

新技术、新工艺对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激光焊接
激光焊接具有高能量密度、高速 度和低热输入等优点,可以改善 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提高生

刘会杰 焊接接头的组织与性能-焊接冶金-重点

刘会杰 焊接接头的组织与性能-焊接冶金-重点

3 焊接热影响区的性能 (1)HAZ性能分布
*力学性能
易淬火钢 --HAZ
3 焊接接头的组织与性能
3 焊接热影响区的性能 (2)HAZ的脆化 易淬火钢
--韧性分布
HAZ脆化:HAZ脆性升高或韧 性降低的现象。 低合金高强钢的脆化现象: 粗晶脆化 组织脆化(片状马氏体脆化、 M-A组元脆化) 时效脆化(热应变时效脆化/蓝 脆、相析出时效脆化)
3 焊接接头的组织与性能
二、焊接热影响区 1、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转变特点 (1)焊接加热过程的组织转变特点 *组织转变向高温推移; *奥氏体均质化程度降低、部分晶粒严重长大。 (2)焊接冷却过程的组织转变特点 *组织转变向低温推移、可形成非平衡组织 ; *马氏体转变临界冷速发生变化。
3 焊接接头的组织与性能
3 焊接接头的组织与性能
胞状结晶:晶粒内部形 成了相互平行的胞状亚晶 的结晶方式。 温度梯度较大
3 焊接接头的组织与性能
胞状树枝结晶:胞状 亚晶主干上长出短小的 二次分枝的结晶方式。 温度梯度稍大
3 焊接接头的组织与性能
树枝状结晶:树枝亚晶主 干上长出很多二次横枝, 或三次横枝的结晶方式。 温度梯度较小
3 焊接接头的组织与性能
*低碳钢焊缝: 魏氏组织:过热低碳钢焊缝, 铁素体在原奥氏体晶界呈网 状析出,或从原奥氏体晶粒 内部沿一定方向呈长短不一 的针状或片条状析出,锲入 珠光体晶粒。 塑性和韧性很差,易在粗晶 奥氏体内形成。
3 焊接接头的组织与性能
*低合金钢焊缝: 可形成铁素体F、 珠光体P、贝氏 体B及马氏体M
3 焊接接头的组织与性能
四、 熔合区 熔合区:介于焊缝与热影响 区间窄小的过渡区,由部分 熔化的母材和部分未熔化的 母材所组成。 主要特征:几何尺寸小、成 分不均匀、空位密度高、残 余应力大、晶界液化严重 性能:热裂纹、冷裂纹及脆 性相的发源地,焊接接头的 最薄弱环节。

焊接接头的组织

焊接接头的组织

焊接接头的组织一、实验目的1.掌握焊接接头各区域典型的金相组织。

2.熟悉焊接接头各区域的性能变化。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1.金相显微镜。

2.焊接试样。

3.预磨机4.抛光机 三、实验原理熔化焊是局部加热的过程,焊缝及其附近的母材都经历一个加热和冷却的过程。

焊接热过程将引起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变化,从而影响焊接质量。

焊接接头组织由焊缝金属和热影响区两部分组成。

现以低碳钢为例,根据焊缝横截面的温度分布曲线,结合铁碳合金相图,对焊接接头各部分的组织和性能变化加以说明,见图13-1。

1.焊缝金属焊缝区的金属在焊接时处于完全熔化状态,它的结晶是从熔池底壁上许多未熔化的晶粒开始的。

因结晶时各个方向冷却速度不同,垂直于熔合线方向冷却速度最大,所以晶粒由垂直于熔合线向焙池中心生长,最终呈柱状晶,如图13-2所示。

熔池中心最后结晶,聚集了等轴状低熔点合金和夹杂物,并可能在此处形成裂纹。

焊缝金属结晶后,其成分是填充材料与熔化母材混合后的平均成分。

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若发生相变,则上述组织均要发生不同程度的转变。

对低碳钢来说,焊缝组织大部分是柱状的铁素体加少量的珠光体。

2.热影响区热影响区是指焊缝两侧因焊接热作用而发生组织和性能变化的区域。

按受热影响的大小,热影响区可分为熔合区、过热区、正火区和部分相变区。

1)熔合区熔合区是焊缝和基体金属的交界区,相当于加热到固相线和液相线之间的区域。

由于该区域温度高,基体金属部分熔化,所以也称为“半熔化区”。

熔化的金属凝固成铸态组织,未熔化金属因温度过高而长大成粗晶粒。

此区域在显微镜下一般为2~3个晶粒图13-1 低碳钢焊接接头组织变化示意图 1-熔合区;2-过热区;3-正火区;4-部分相变区的宽度,有时难以辩认。

该区城虽然很窄,但强度、塑性和韧性都下降;同时此处接头断面变化.将引起应力集中,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焊接接头的性能。

2)过热区过热区是热影响区中最高加热温度在1100℃以上至固相线温度区间的区域.该区域在焊接时.由于加热温度高,奥氏体晶粒急剧长大,形成过热组织,所以也称为“粗晶区”。

焊接工程学(第三章)

焊接工程学(第三章)

图3 试件形状 试件尺寸
试件名称 长L/mm 宽B/mm 焊缝长l/mm 1号试件 2号试件 200 200 75 150 125±10 125±10
焊接前先去除试件表面上的水分、铁 锈、油污及氧化皮等杂质。所用焊条 原则上应适合于所焊的试件,直径为4 mm。1号试件在室温下、2号试件在预 热温度下进行焊接。焊接参数为:焊 接电流:170±10A,焊接速度为150± 10mm/min。试件焊后在静止的空气中 自然冷却,不进行任何热处理。 不同强度等级和不同含碳量的钢种, 有不同的最高硬度值。
高碳钢
≥0.60
40HRC
弹簧、模具、钢轨
二、低碳钢的焊接
1、低碳钢的焊接特点: a、可装配成各种不同的接头,适合各种不 同位臵的施焊,且焊接工艺和技术简单,容 易掌握; b、焊前一般不需预热; c、塑性好,焊接接头产生裂纹的倾向小, 适合制造各类大型结构件和受压容器; d、不需使用特殊和复杂设备,对焊接电源 (交流直流)和焊接材料(酸性碱性)无特 殊要求。
三、金属焊接性的评定方法
1、工艺焊接性评定:主要评定对焊接缺陷的 敏感性,尤其是裂纹形成倾向。 A、直接模拟实验:按照实际焊接条件,通过 焊接过程观察焊接缺陷及其程度。主要有:冷 裂纹实验、热裂纹实验、应力腐蚀实验、脆性 断裂实验等。 B、间接推算法:根据材料的化学成分、金相 组织、力学性能的关系,并联系焊接热循环过 程对焊接进行评定。主要有:抗裂纹判据、焊 接应力模拟等。
4、未熔合和未焊透:在焊缝金属和 母材之间或焊道金属与焊道之间未完 全熔化的部分称为未熔合。未熔合常 出现在坡口的侧壁、多层焊的层间及 焊缝的根部。 未焊透是指母材金属之间应该熔合而 未焊上的部分。该缺陷一般出现在单 面焊的坡口根部及双面焊的坡口钝边。 未焊透易造成较大的应力集中,往往 从其末端产生裂纹。

第三章 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

第三章 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

1.1 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转变特点
由于热影响区受热的瞬时性,即升温速度快、高温停留时 间短及冷却速度很快,使得扩散有关的过程都难以进行,进而 影响到组织庄边的过程及其进行的程度,由此出现了与等温过 程和热处理过程的组织转变明显不同的特点。
• 1.焊接加热过程的组织转变特点
(1) 组织转变向高温推移 由于焊接加热速度快,导致钢铁材料的相变温度Ac1和Ac3升高。 这就是说,焊接过程中的组织转变不同于平衡状态的组织转变,转 变过程已向高温推移。 焊接加热过程中组织转变向高温推移是由奥氏体化过程的性质 决定的。由铁素体或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的过程是扩散重结晶过程, 需要有孕育期。在快速加热的条件下,来不及完成扩散过程所需的 孕育期,势必造成相变温度的提高。当钢中含有了碳化物形成元素 时,由于它们的扩散速度慢,而且本身还阻止碳的扩散,因而明显 减慢了奥氏体化的过程,促使转变温度升的更高。
硬度 HV
(1)最高硬度
图 3-33 所出了易淬 火和不易淬火两类钢 种焊接热影响区的硬 度分布情况。从右图 可以看出,无论是易 淬火钢和不易淬火钢, 其焊接热影响区的硬 度分布都是不均匀的, 而且在熔合线附近的 过热区中出现了比母 材还高的最高硬度 Hmax ,这正是过热区 发生淬硬及晶粒严重 粗化造成的结果。
一般而言,对组织其主要作用的冷
却时间是从某一特定温度冷却到另一种 特定温度所经历的时间。对于低合金钢 来说,这个特定的冷却时间往往选定相 变温度范围内的冷却时间,即从800 ℃ 冷却到500 ℃所经历的时间t8/5。采用解 析和作图方法可确定t8/5 与焊接参数的 关系。
图3-27给出了焊条电弧焊是t8/5 与工 艺参数关系的线算图, 可以确定给定的 焊接工艺参数下的t8/5 ,也可以按照t8/5 的要求来确定所需的焊接工艺参数。 例

Q620钢药芯焊丝气体保护焊接头组织与性能的研究

Q620钢药芯焊丝气体保护焊接头组织与性能的研究

Q620 钢药芯焊丝气体保护焊接头组织与性能的研究随着现代化生产的迅速发展,焊接技术在工业生产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钢药芯焊丝气体保护焊接是目前工业广泛采用的焊接方式之一。

Q620 钢药芯焊丝是一种高强度、低合金、低温韧性焊接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钢结构、机械制造等领域。

本文主要研究Q620钢药芯焊丝气体保护焊接头的组织与性能。

一、Q620 钢药芯焊丝介绍Q620 钢是一种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常用于重要的强度部件。

其化学成分包括碳(C)、硅(Si)、锰(Mn)、磷(P)、硫(S)、铬(Cr)、镍(Ni)、铜(Cu)、钼(Mo)等成分。

与其他钢材相比,Q620 钢材的低温韧性和耐蚀性较强。

优良的高强度性能和良好的可焊性能使得Q620 钢成为航空航天、汽车、机械制造等重点领域中的重要材料。

Q620 钢药芯焊丝是一种专门用于焊接Q620 钢材的焊接材料。

其主要特点是热变形温度低,热塑性好,焊接接头强度高、韧性好、腐蚀性能好。

在Q620 钢材焊接中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二、Q620 钢药芯焊丝气体保护焊接工艺1.焊接设备焊接设备包括气体保护焊接机、气体管道、焊枪等部分。

气体保护焊接机应根据焊接班次进行选择,选用合适的气体管道和焊枪,保证气体流量稳定、均匀。

2.气体介绍Q620 钢药芯焊丝使用气体保护焊,通常使用的气体是纯氩气、氩气和二氧化碳混合气体。

其中,纯氩气保护焊是最常用的。

3.焊接工艺参数焊接工艺参数包括焊接电压、焊接电流、电极间距、线速度、气体流量等。

这些参数的设定直接影响到焊接接头的质量。

在Q620 钢药芯焊丝的气体保护焊接工艺中,应严格按照规定的参数进行设置和调整,以保证焊接接头的质量和稳定性。

三、Q620 钢药芯焊丝气体保护焊接头的组织与性能钢材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是衡量焊接质量的重要指标。

在Q620钢药芯焊丝的气体保护焊接过程中,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1.热影响区(HAZ)在Q620 钢药芯焊丝的气体保护焊接过程中,由于焊接热的作用,会导致焊接热影响区(HAZ)出现。

第3章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

第3章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

第3章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焊接熔池和焊缝焊接熔池的结晶特点、结晶形态,焊缝的相变组织及焊缝组织和性能的控制。

★焊接热影响区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转变特点、组织特性及性能。

★熔合区熔合区的边界,熔合区的形成机理,熔合区的特征焊接熔池:由熔化的局部母材和填加材料所组成的具有一定几何形状的液态区域。

焊缝:熔池凝固后所形成的固态区域。

焊缝组织性能不仅取决于焊缝的相变行为,而且受到焊接熔池结晶行为的直接影响。

一. 焊接熔池的结晶特点(1) 熔池体积小、冷却速度大局部加热,熔池体积小;熔池被很大体积的母材包围,界面导热很好,熔池冷速很快。

碳当量高的钢种焊接时,易产生淬硬组织,甚至产生冷裂纹。

(2) 熔池过热、温度梯度大焊接加热速度快,熔池金属处于过热状态;熔池体积小,温度高,熔池边界的温度梯度很大。

非自发晶核质点显著减少,柱状晶得到显著发展。

(3) 熔池在动态下结晶熔池结晶和母材熔化同时进行,焊接区内各种力交互作用,使正在结晶中的熔池受到激烈的搅拌。

有利于气体的排除、夹杂物的浮出以及焊缝的致密化。

2. 联生结晶和竞争成长(1) 联生结晶焊接熔池结晶一般是从熔池边界开始,即在半熔化的母材晶粒表面上开始并长大。

结晶取向与焊缝边界母材晶粒的取向相同,初始晶粒尺寸等于焊缝边界母材晶粒的尺寸。

结晶取向与焊缝边界母材晶粒的取向相同,初始晶粒尺寸等于焊缝边界母材晶粒的尺寸。

(2) 竞争成长晶粒在不同方向上的成长趋势不同,只有最优结晶取向与温度梯度最大的方向(即散热最快的方向,亦即熔池边界的垂直方向)相一致的晶粒才有可能持续成长,并一直长到熔池中心;反之,只能长到一定尺寸而中止每个晶粒都是在不断的竞争中成长的,只有竞争优势明显的晶粒才能得到不断的成长,而竞争优势较弱的晶粒将在成长的中途夭折。

3. 结晶速度和方向动态变化(1) 结晶速度的表达式设任意晶粒主轴、任意点的结晶等温面法线方向与焊接方向的夹角为a,晶粒成长方向与焊接方向之间的夹角为在dt时间内熔池边界的结晶等温面从t时刻的位臵移到t+dt时刻的位臵。

第三章 焊接熔池和焊缝

第三章 焊接熔池和焊缝

焊接熔池和焊缝
主要内容 焊接熔池的结晶特点 焊接熔池的结晶形态
焊 接 冶 金
焊缝相变组织
焊缝组织和性能的控制
焊接熔池和焊缝 —— 焊缝相变组织
低碳钢焊缝的相变组织
铁素体和珠光体
焊缝具有较低的含碳量,相变后由铁素体和少量的珠光体组成,铁素 体在原奥氏体边界析出,其晶粒十分粗大,不同冷速晶粒尺寸不同。冷速 越快,珠光体越多,组织细化,显微硬度增高。多层焊或焊后热处理可破 坏柱状晶,得到细小的铁素体和少量容 焊接熔池的结晶特点 焊接熔池的结晶形态
焊 接 冶 金
焊缝相变组织
焊缝组织和性能的控制
焊接熔池和焊缝 —— 焊接熔池的结晶特点
同铸造凝固一样,熔池的结晶过程也是晶核的形成和长大过程, 由于凝固条件的巨大差异,使焊接熔池的结晶过程表现出非平衡结 晶、联生结晶和竞争成长以及成长速度动态变化的特征
的周期性波动。
焊接熔池和焊缝
主要内容 焊接熔池的结晶特点 焊接熔池的结晶形态
焊 接 冶 金
焊缝相变组织
焊缝组织和性能的控制
焊接熔池和焊缝 —— 焊接熔池的结晶形态
熔池结晶形成的固态焊缝中主要存在两种晶粒,柱状晶粒和少量 的等轴晶粒。柱状晶粒是通过平面结晶,胞状结晶,胞状树枝结晶 或树状结晶所形成。等轴晶粒是通过树枝状结晶形成的。
焊接熔池和焊缝 —— 焊接熔池的结晶特点
速度和方向动态变化
结晶速度的表达式
设任意晶粒主轴、任意点的结晶等温面 法线方向与焊接方向的夹角为a, 晶粒成长 方向与焊接方向直接的夹角为b, 在dt时间内, 熔池边界的结晶等温面从t时刻的位置一段 到t+dt时刻的位置,晶粒成长速度为R,焊 接速度为v,

第三章压力容器焊接

第三章压力容器焊接
22
第三章 焊接接头
(5)焊接热影响区的范围 从焊接热影响区的定义出发,凡焊缝两侧受到 焊接热源的影响,发生组织性能变化的区域均属热 影响区。这可能会涉及离熔合线较远、加热温度较 低(300~500℃)的部位,那里也可能产生脆化现象 和层状撕裂。但一般影响区范围常以加热到相变温 度的区域来确定。 焊接热影响区的大小受到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不同的焊接方法、焊件板厚、线能量及不同的施焊 条件,都会使热影响区尺寸发生变化。
9
温度变化如4-3图
10
11
第三章 焊接接头
(1)不易淬火钢热影响区的组织与性能 Q235B、 Q245R(20R)、Q345R(16MnR)等 强度和碳当量较低的钢,在通常 焊接条件下热影响区通常有四个 区域,如图3-3所示。 ①过热区(粗晶粒区) 过热 区的温度范围是处在固相线以下 至1100℃左右。当加热到1100 ℃以上时,奥氏体晶粒即开始剧 烈长大,尤其在1300 ℃以上, 晶粒十分粗大,冷却后即获得晶 粒粗大的过热组织。晶粒度都在 12 l~2级左右。
6
第三章 焊接接头
3.1.2 熔合区 (1)熔合区的构成 熔合区 即焊接接头 中焊缝向母 材热影响区 过渡的区域。
是一个熔化不 均匀的区域。 熔合区如 图3-2所示。
7
第三章 焊接接头
(2)熔合区的特点 温度处于固相线和液相线之间。这个区域的金属处
于局部熔化状态,因此,晶粒十分粗大,化学成分和组织都 极不均匀。此区靠近母材一侧的金属组织属于过热组织,塑 性很差。对于低碳钢,固相线和液相线之间的温度区间很小, 在各种熔化焊条件下,这段区域很窄,金相观察实际上很难 区分出来,但对焊接接头的强度、塑性却有很大影响。由于 化学成分和物理化学性能不同,故该区焊接残余应力也大。

焊接接头的组成

焊接接头的组成

图 焊缝的柱状树枝晶
熔合区和热影响区
• 熔合区:化学成分不均匀,组织粗大,往往是粗大的过热 组织或粗大的淬硬组织,使强度下降,塑性、韧性极差, 产生裂纹和脆性破坏,其性能是焊接接头中最差的。
• 热影响区:各点的最高加热温度不同,其组织变化也不相 同。如上二页图所示。热影响区可分为过热区、正火区、 部分相变区和再结晶区。
4)焊后热处理:如正火,能细化接头组织,改善性能。 5)接头形式、工件厚度、施焊环境温度和预热等均会影响
焊后冷却速度,从而影响接头的组织和性能。
焊接接头的组成
1
2
3
4
图 1. 由 焊 缝 、 熔 合 区 和 热 影 响 区 三 部 分 组 成 的 焊 接 接 头 1、 母 材 ; 2、 热 影 响 区 ; 3、 焊 缝 ; 4、 熔 合 区
焊接接头组织与性能
以低碳钢为例,说明焊接过 程造成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变化。
如图所示。受焊接热循环的 影响,焊缝附近的母材组织或性 能发生变化的区域,叫焊接热影 响区。熔焊焊缝和母材的交界线 叫熔合线。熔合线两侧有一个很 窄的焊缝与热影响区的过渡区, 叫熔合区。焊接接头由焊缝区、 熔合区和热影响区组成。
低碳钢焊接接头的组织变化
焊缝区
焊接热源向前移去后,熔池 液体金属迅速冷却、结晶,结 晶从熔池底部未熔化的半个晶 粒开始,垂直熔合线向熔池中 心生长,呈柱状树枝晶,如图 所示。
结晶过程中将在最后结晶 部位产生成分偏析。焊缝组织 是从液体金属结晶的铸态组织, 晶粒粗大,成分偏析,组织不 致密。但由于熔池小,冷却快, 通过化学成分的控制严格可使 碳、硫、磷含量都较低并含有 一定合金元素,故可使焊缝金 属的力学性能不低于母材。
焊缝性能及影响因素

焊接接头的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焊接接头的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3.氢的影响
氢侵入焊缝的主要原因各种形态的水分: 焊接材料潮湿、坡口表面附近有油锈水 分,或焊接环境介质的湿度太大,氢在 高温条件下是以原子状态溶解到熔化的 金属中。
氢的存在危害极大,它使焊缝金属变脆, 塑性和韧性显著降低,导致氢致裂纹、 氢白点和氢气孔缺陷。
控制氢的措施:烘干焊条、焊剂,清除 锈、水、油污。选用低氢型焊条,采用 后热、消氢处理等。
4.不锈钢焊缝组织
奥氏体不锈钢一般为奥氏体加少量 (2%~6%)铁素体
铁素体不锈钢组织与采用的焊接材料有 关,焊接材料与母材金属化学成分相近 时,其焊缝组织为铁素体,焊接材料为 铬镍奥氏体时其焊缝组织为奥氏体。
马氏体不锈钢焊缝组织与焊接材料和热 处理状态有关,焊接材料与母材金属化 学成分相近时,焊态组织为马氏体,回 火后为回火马氏体,焊接材料为铬镍奥 氏体时,焊缝组织为奥氏体。
2.热影响区
受焊接热循环作用,组织和性能 发生变化的基本金属部分。 热影响区的宽度主要取决于焊接 线能量的大小。
3.熔合区
熔合区是焊缝区和热影响区的交 界处,在焊接过程中,处于固、 液状态的半熔化区。
熔合区一般很窄,约有 0.1~0.4mm宽,常称熔合线,在 合金钢焊接接头中很难区分出熔 合区。
第八章
焊接接头的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焊 接 接头
第二节
焊 接 热循环
第三节 焊缝的金属组织和性能
第四节 熔合区和热影响区的组织和性

第 五节 影响焊接接头性能的因素及其
处理方法
第一节 焊 接 接 头
焊接接头是基本金属或基本金属和填充 金属在高温热源的作用下,经过加热和冷 却过程而形成不同组织和性能的不均匀体。

焊接接头的金相组织

焊接接头的金相组织

焊接接头的金相组织(metallurgical structure of the weld joint )1.焊接接头的组成及区域特征典型的对接焊接接头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1)焊缝( weld )焊缝金属的结晶凝固冷却方式主要依靠母材金属热传导,所以液态金属结晶很自然呈柱状晶成长,且成长方向垂直于焊接熔池壁,最终汇交于熔池中部形成八字形柱状树枝晶结晶形式。

(2)熔合区( fusion zone )指焊缝与母材交接的过渡区,即熔合线处微观显示的母材半熔化区。

在焊接时,液态的焊缝金属与固态母材金属的交界面,便形成了熔合线(fusion line),即接头横截面上宏观腐蚀所显示的焊缝轮廓线。

以大多数(低碳)碳素钢和低合金钢为例:熔合区的温度处于固相线和液相线之间。

焊缝与母材产生不规则结合,形成了参差不齐的分界面。

该区晶粒十分粗大,化学成分和组织极不均匀,冷却后为过热组织。

区域很窄,金相观察难以区分,但对接头强度和韧性却有很大影响,常是产生裂纹和脆性破坏的发源地。

(3)热影响区(heat affected zone)在焊接和切割过程中,材料因受热的影响(但未熔化)而发生金相组织和机械性能变化的区域。

焊接是一个不均匀加热和冷却的过程,距焊缝不同距离的点上经历着不同的焊接热循环,这些点实质上都受到一次特殊的热处理。

和一般金属热处理一样,每个点都引起不同的组织转变,于是就形成了在组织和性能上不均匀的焊接热影响区。

在这个区中,有些部位的组织和性能可能是优于也可能劣于母材焊前的组织性能。

显然,劣于母材的部位便成为焊接接头中最薄弱环节。

决定热影响区的分区及特征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1母材的冶金特征母材金属在焊接热循环作用下是否存在固相转变;有固相转变的材料是纯金属、单相合金或多相合金;是否是同素异构转变;是否是扩散型的相变。

例如,焊接无固相转变的金属,在热影响区上主要出现的是晶粒粗大现象,有时也有再结晶现象。

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

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

G/R
30
2.焊缝中的结晶组织
(1)结晶组织的分布 熔池中成分过冷的分布在 焊缝的不同部位是不同的,将会出现不同的结 晶形态。Y↑, G↓、R ↑,过冷度↑
31
32
33
(2)焊接条件对结晶组织的影响
1) 溶质浓度影响 纯AL 99 .99%焊缝熔合线附近为平面晶, 中心为胞状晶。若纯AL99.6%,焊缝出现胞 状晶,中心为等轴晶 2) 焊接规范的影响 焊接速度过大时,焊缝中心出现等轴晶, 低速时,焊缝中心有胞状树枝晶。焊接电流 大时,出现粗大的树枝晶。
60
2)、片状M
C≥0.4% 马氏体片不相互平行,初始形成的M 片较大,往往贯穿A晶粒。 透射电镜观察,片M存在许多细小平 行的带纹-孪晶带,硬度高、脆,容 易产生冷裂纹。
61
62
20μ
15μ
(a)
(b)
马氏体的显微组织 (a)板条状马氏体; (b)片状马氏体
63
3)、马氏体的强化和韧性
固溶强化,相变强化,时效强化 片状马氏体晶格畸变大,高密 度的显微裂纹,韧性差。
42
43
3)针状铁素体(AF)
生于500℃附近,出现于原奥氏体晶内的有方 向性的细小铁素体.宽约2μm左右,长宽比多 在3:1以至10:1的范围内。针状铁素体可能是 以氧化物或氮化物(如TiO或TiN)为基点,呈放 射状生长,相邻AF间的方位差为大倾角,其 间隙存在有渗碳体或马氏体,多半是M-A组 元,决定于合金化程度。针状铁素体晶内位 错密度较高,为先共析铁素体的2倍左右。位 错之间也互相缠结,分布也不均匀,但又不 同于经受剧烈塑性形变后出现的位错形态。
58
粒状贝氏体
59
(4) 马氏体转变

不同焊接材料的接头组织及力学性能研究

不同焊接材料的接头组织及力学性能研究

不同焊接材料的接头组织及力学性能研究摘要:搅拌摩擦焊接依靠高速旋转的非消耗搅拌头与被焊工件摩擦产生热量,使金属达到塑性状态,随着搅拌头的运动,塑性材料从前进侧迁移到后退侧,同时搅拌头会在塑性金属上作用一定的顶锻力,使金属实现紧密可靠的连接。

搅拌摩擦焊接过程中,轴肩产热占据了焊接过程总产热的85%左右,足够的热输入可以有效保证充分的材料流动。

然而,在工件厚度方向上,轴肩的影响范围有限,搅拌针就成了决定工件下方材料流动好坏的关键。

因此,轴肩对焊接过程的主要贡献是产热,而搅拌针对焊接过程的主要贡献是促进材料流动。

从材料塑性流态决定最终焊缝成形角度来看,搅拌针是决定最终焊缝成形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熔化极气体保护焊;接头组织;力学性能;工艺试验引言高强度低合金(HSLA)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首次将碳含量在0.64%~0.90%的低合金钢用于桥梁建造,在随后的1个多世纪里,研究人员持续对材料的化学成分和性能进行改进,降低碳含量,增加Cr、Mn、Nb、Ce等合金以提升强度、增加抗腐蚀性等,以更好地适应工业应用。

硫化氢腐蚀主要存在于深海生态系统、油气田环境和污水环境中,金属材料均易在湿硫化氢环境下发生不同类型的腐蚀。

由于硫化氢在金属表面的解离能垒通常很小,解离的S快速沉积在表面,从而引起H2S“中毒”。

此外,金属焊接接头处往往具有复杂的组织,存在应力和缺陷,更容易产生疲劳裂纹,而成为硫化氢腐蚀的重点区域。

统计数据表明,尽管焊接接头只占压力容器总体积的1%左右,却有约70%的腐蚀断裂是由它们引起的。

焊接接头在焊接过程中要经历高温、熔化、再冷却凝结的过程,其中的显微组织会发生很大变化。

焊接接头主要由焊缝区、熔合区、热影响区及其邻近的母材组成,是整个设备中质量最不容易控制的地方。

焊缝处强度增大,韧性降低,是整个容器受力情况最恶劣的地方,也是腐蚀情况最严重的部分,其应力腐蚀敏感性明显大于其他部位。

影响应力腐蚀开裂的因素有很多,诸如温度、pH值、材料本身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章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
☞焊接熔池的结晶特点:非平衡结晶、联生结晶和竞争成长以及成长速度动态变化。

联生结晶:一般情况下,以柱状晶的形式由半熔化的母材晶粒向焊缝中心成长,而且成长的取向与母材晶粒相同,从而形成所谓的联生结晶。

(焊缝的柱状晶是从半熔化的母材晶粒开始成长的,其初始尺寸等于焊缝边界母材晶粒的尺寸,因而可以预料,在焊接热循环的作用下,晶粒易过热粗化的母材,其焊缝柱状晶也会发生粗化。


竞争成长:只有最优结晶取向与温度梯度最大的方向(即散热最快的方向,亦即熔池边界的垂直方向)相一致的晶粒才有可能持续成长,并一直长到熔池中心。

☞焊接熔池的结晶形态:主要存在两种晶粒,柱状晶粒(有明显方向性)和少量的等轴晶粒。

其中,柱状晶粒是通过平面结晶、胞状结晶、胞状树枝结晶或树枝状结晶所形成。

等轴晶粒一般是通过树枝状结晶形成的。

具体呈何种形态,完全取决于结晶期间固-液界面前沿成分过冷的程度。

熔池结晶的典型形态:(1)平面结晶:固-液界面前方液相中的温度梯度G很大,液相温度曲线T不与结晶温度曲线T
相交,因而液相中不存在成分过冷(实际温度低于结晶温度)
L
区。

在短距离内相交,形成较小的成分过冷(2)胞状结晶:液相温度曲线T与结晶温度曲线T
L
区。

断面呈六角形胞状形态。

(3)胞状树枝结晶:随固-液界面前方液相中的温度梯度G的减小,液相温度曲线T与结晶温
相交的距离增大,所形成的成分过冷区增大。

度曲线T
L
(4)树枝状结晶:当固-液界面前方液相中的温度梯度G进一步减小时,液相温度曲线T 与结晶温度曲线T
相交的距离进一步增大,从而形成较大的成分过冷区。

L
(5)等轴结晶:自由成长,几何形状几乎对称。

随着成分过冷程度的增加,依次出现平面晶(形成较缓慢)、胞状晶、胞状树枝晶、树枝晶、等轴晶形态。

影响成分过冷的主要因素:熔池金属中溶质含量W、熔池结晶速度R、液相温度梯度G。

溶质含量W增加,成分过冷程度增大;结晶速度R越快,成分过冷程度越大;温度梯度G越大,成分过冷程度越小。

随晶体逐渐远离焊缝边界而向焊缝中心生长,温度梯度G逐渐减小,结晶速度R逐渐增大,溶质含量逐渐增加,成分过冷区液逐渐加大,因而结晶形态将依次向胞状晶、胞状树枝晶及树枝晶发展。

熔池中心附近可能导致等轴晶粒的形成。

☞焊缝的相变组织:
1、低碳钢焊缝的相变组织。

(1)铁素体和珠光体。

冷却速度越快,焊缝金属中珠光体越多,而且组织细化,
显微硬度增高。

采用多层焊或对焊缝进行焊后热处理,也可破坏焊缝的柱状晶,得
到细小的铁素体和少量珠光体,从而起到改善焊缝组织的性能。

(2)魏氏组织。

由过热导致。

焊缝含碳量和冷却速度处在一定范围内时产生,更易在粗晶奥氏体内形成。

2、低合金钢焊缝的相变组织。

低合金钢焊缝中可能形成铁素体F、珠光体P、贝氏体
B、马氏体M。

(1)铁素体F:先共析铁素体GBF、侧板条铁素体FSP、针状铁素体AF、细晶铁素体FGF。

先共析铁素体GBF :沿晶界分布,低屈服点的脆性相,使焊缝金属韧性降低。

侧板条铁素体FSP :从先共析铁素体侧面以板条状向原奥氏体晶内生长。

形如镐牙,内部位错密度高,使焊缝金属的韧性显著降低。

针状铁素体AF :在原奥氏体内以针状生长,可显著改善焊缝金属的韧性。

细晶铁素体FGF :在原奥氏体晶内形成,介于铁素体与贝氏体之间的转变产物。

(2)珠光体:层状珠光体P L 、粒状珠光体P r (托氏体)、细珠光体P S (索氏体)。

(3)贝氏体B :上贝氏体B U 、下贝氏体B L 、粒状贝氏体B G 或条状贝氏体B P 。

粒状贝氏体或条状贝氏体:块状铁素体上分布M-A 组元,韧性下降。

上贝氏体B U :呈羽毛状,沿原奥氏体晶界析出,韧性最差。

下贝氏体B L :针状铁素体与针状渗碳体机械混合,针与针之间呈一定的角度。

具有良好的强度和韧性。

(4)马氏体:切变型相变产物。

板条马氏体M D 、片状马氏体M T 。

板条马氏体M D (位错型):低碳马氏体或位错马氏体,具有较高的强度及韧性,综合性能好。

片状马氏体M T (孪晶型):高碳马氏体,硬度高,脆,容易产生冷裂纹。

☞焊接CCT 图是焊接条件下连续冷却组织转变图的简称,它给出了一定成分的焊缝或热影响区组织(有时还有硬度)与冷却时间(或冷却速度)的关系。

除了钴之外,所有固溶于奥氏体的合金元素都使CCT 曲线右移并使M S 点降低(M S 点下降即在较长冷却时间下亦能得到M ),即增加淬硬倾向。

☞焊缝组织和性能的控制
1、 冶金方面的控制:通过向焊缝中填加合金化元素来改善焊缝金属的组织和性能。

(1) 锰和硅的作用:脱氧、提高韧性。

(2) 钛和硼的作用:细化焊缝组织,改善韧性。

(3) 钼的作用:降低奥氏体分解温度,抑制先共析铁素体的形成,提高强度与
韧性。

(4) 稀土元素的作用:改善焊缝的组织以及夹杂物的形态和分布,提高韧性。

2、 工艺方面的控制
(1) 焊接工艺优化
1) 工艺参数调整:工艺参数调整是控制焊缝组织和性能唯一可行的方法。

2) 采用多层焊接:减小了熔池过热,改善了结晶条件,细化了晶粒;同时
每个后一层焊缝对前一层焊缝具有附加的热处理作用,改善了焊缝的相
变组织。

(2) 振动结晶与锤击处理。

(3) 焊后热处理。

☞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特征:焊接结构钢根据热处理特性不同可分为两类:淬火钢、不易淬火钢。

1、 不易淬火钢热影响区的组织分布:主要由过热区、完全重结晶区、不完全重结
晶区及再结晶区组成。

当母材为热轧态时,热影响区中没有再结晶区。

1).过热区 ,(1100-1490℃)
γ→ F 粗+P 粗,脆
2).相变(完全)重结晶区(正火区),(900-1100℃)
γ→ F细+P细,韧
3).不完全重结晶区(不完全正火区), (750-900℃)
F粗,γ→ F细+P细,(铁素体大小不一,铁素体与
珠光体分布不均)力学性能不均匀
4).再结晶区, (500-750℃) 软化区
晶粒拉长→晶粒等轴,强度↓韧性↑
5).蓝脆区, (250-750℃)热应变时效脆化
塑性↓ ,韧性↓
2、易淬火钢热影响区的组织分布:其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分布与母材焊前的热处理状态有关,当母材为调质状态时,热影响区由完全淬火区、不完全淬火区、回火区组成;当母材为退火或正火状态时,热影响区只由完全淬火区和不完全淬火区组成。

1).完全淬火区
A3-1490℃γ→M粗(相当于过热区)+M细(相当于正火区)硬脆
完全淬火区的组织特征是粗细不同的马氏体与少量贝氏体的混合组织,同属马氏体类型。

2).不完全淬火区(相当于不完全重结晶区)
A1 -A3 F, γ→M(高碳)硬脆
该区组织特征是马氏体、铁素体以及中间体构成的混合组织。

3). 回火区
软化区
回火区内组织和性能的变化程度取决于焊前调质状态的回火温度,该回火温度越低,热影响区中的回火区越大,组织和性能变化越大。

☞焊接热影响区的脆化:粗晶脆化、组织脆化、时效脆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