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荷载下混凝土强度变形特性及其试验方法的研究

合集下载

混凝土多轴强度和本构特性实验研究钢筋混凝土结构精品课程首页

混凝土多轴强度和本构特性实验研究钢筋混凝土结构精品课程首页

• 基于准静态本构模型的修正

动态、冲击载荷作用下,影响混凝土材料力学特性
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材料的应变率敏感效应和静水压力相
关性,这两个影响因素相互耦合很难在实验中完全别离。
其中混凝土材料应变率敏感效应的研究一直都得到了研究
者们的重视和关注,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5],[6],[7] 。由
此,我们可以通过对一些已有混凝土材料准静态本构模型
等缺陷的演化开展而引起的。内部拉伸应力作用下,混凝
土材料表现出一种脆性特性,其损伤演化标志就是微裂纹
的开裂开展。随着微裂纹的扩展,混凝土材料强度和刚度
逐渐损伤弱化,并表现为一种各向异性响应,同时伴随有
裂纹之间的摩擦和滑移效应。压缩载荷作用下,混凝土材
• ε2----表示双轴受压时 σ2方向的压应变,
• ε0----表示单轴受压时的 压应变。
• ε1/ε0为横坐标,
• ε2/ε0为纵坐标,将双轴 受压碾压混凝土的变形 绘于图3中。
• 图3 碾压混凝土双轴受压变形 曲线
• 结论:
• 从图3可以看出,双轴受压时碾压混凝土的极限应 变值大大高于单轴受压时的极限应变值,并随着应 力比α的增大而增大。
纹的损伤演化开展会诱导材料的各向异性。随后,人们又 开展了细观统计型模型,其认为,随机裂纹的演化开展不
会诱导材料的各向异性。不管是细观还是唯象的,这些模
型都包含了一些相同的根本组成元素,所采用的根本方法 也有类似之处。
• 基于塑性与损伤耦合的本构模型[28],[29],[30],[31]

混凝土材料非弹性应变是由材料内部微裂纹和微空洞

• 基于粘弹性理论的本构模型[15],[16],[17]

混凝土单轴、双轴动态强度和变形试验研究共3篇

混凝土单轴、双轴动态强度和变形试验研究共3篇

混凝土单轴、双轴动态强度和变形试验研究共3篇混凝土单轴、双轴动态强度和变形试验研究1混凝土单轴、双轴动态强度和变形试验研究一、单轴动态强度试验单轴动态强度试验是一种常见的混凝土动态强度测试方法。

通过在混凝土试样上施加单轴动态载荷,可以研究混凝土在不同载荷频率下的破坏特性,以及混凝土的动态强度。

单轴动态强度试验的测试流程如下:首先选择合适的混凝土试样,并进行预处理,如养护、保湿等。

之后在试样两端安装载荷传感器,将试样放置在试验机上,施加单轴动态载荷,同时记录载荷和变形数据。

根据试验数据可以得到混凝土在不同载荷频率下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等力学参数。

同时还可以研究混凝土的动态力学响应和破坏模式,进一步揭示混凝土的内部结构和力学特性。

二、双轴动态强度试验双轴动态强度试验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混凝土动态强度测试方法。

通过在混凝土试样上施加双轴动态载荷,可以研究混凝土在不同载荷频率下的破坏特性,以及混凝土的动态强度。

双轴动态强度试验的测试流程如下:首先选择合适的混凝土试样,并进行预处理,如养护、保湿等。

之后通过调整试验机的双轴载荷控制系统,同时施加两个垂直方向的动态载荷,记录试样的应力和应变数据。

根据试验数据可以得到混凝土在不同载荷频率下的破坏特性和双轴强度。

同时还可以研究混凝土的动态力学响应和破坏模式,进一步揭示混凝土的内部结构和力学特性。

三、变形试验变形试验是研究混凝土变形特性的重要试验方法。

通过在混凝土试样上施加不同的变形载荷,可以研究混凝土的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极限变形等特性。

变形试验的测试流程如下:首先选择合适的混凝土试样,并进行预处理,如养护、保湿等。

之后将试样放置在试验机上,通过控制试验机的变形载荷控制系统,施加不同的变形载荷,同时记录试样的应变数据。

根据试验数据可以得到混凝土的应变-应力关系曲线,以及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泊松比等力学参数。

同时还可以研究混凝土的变形特性,揭示混凝土的力学特性和内部结构。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及尺寸效应试验研究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及尺寸效应试验研究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及尺寸效应试验研究目录一、内容描述 (2)1. 研究背景和意义 (3)1.1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重要性 (3)1.2 抗震性能研究的必要性 (5)1.3 尺寸效应研究的意义 (6)2. 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7)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8)2.2 发展趋势与挑战 (10)二、试验方案与装置 (11)1. 试验目的与方案制定 (12)1.1 试验目的明确 (13)1.2 方案制定流程 (14)2. 试验装置与材料性能 (14)2.1 试验装置介绍 (15)2.2 材料性能参数 (16)三、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 (17)1. 试验过程与实施步骤 (18)1.1 试件制作与安装 (20)1.2 加载制度与数据收集 (20)1.3 试验现象记录与分析 (21)2. 抗震性能分析 (22)2.1 破坏形态分析 (23)2.2 承载能力分析 (25)2.3 变形性能分析 (25)四、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尺寸效应试验 (27)一、内容描述本研究旨在探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抗震性能及其尺寸效应,通过对现有国内外相关规范和标准的研究,分析了剪力墙的设计原则、构造要求和技术措施。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设计方法,以提高其抗震性能。

通过对比试验研究,验证了新型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剪力墙的抗震性能,本研究还从尺寸效应的角度对其进行了深入探讨。

通过对比不同尺寸的剪力墙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性能,揭示了尺寸效应对剪力墙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

还对剪力墙的抗震性能与尺寸效应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为优化剪力墙结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对新型设计方法和尺寸效应的影响进行了实证验证。

通过对实际工程中剪力墙的抗震性能测试,验证了新型设计方法的有效性和尺寸效应对剪力墙抗震性能的影响程度。

本研究从多个角度对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抗震性能及其尺寸效应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探讨,为提高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用方法。

混凝土在动态双向压力作用下的强度和变形特性

混凝土在动态双向压力作用下的强度和变形特性
摘 要:在大型液压伺服混凝土静动三轴试验系统上对立方体试件进行不同应变速率下的压缩试验,系统研究了混凝土在双 向压应力状态下的动态强度和变形性能,两轴向加载的比例为 1 : 0,1: 0.25,1: 0.5,1: 0.75,1 : 1 五个级别,加载速率分别 为 10-5,10-4,10-3,10-2/s 四个量级。试验表明:随着应变速率提高,任一应力比例下混凝土的极限强度均有提高,应变速 率每增加一个量级,混凝土剪切破坏面相对低应变速率下的破坏面提高 2 %~10 %;弹性模量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也有增加 的趋势;应力-应变曲线的线性段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明显扩展,非线性段的弯曲程度减弱;应变速率对双向应力状态下的 双向破坏模式影响不大。 关 键 词:双向受力状态;应变速率;应力-应变关系;破坏准则;混凝土;破坏模式 中图分类号:TU 502 文献标识码:A
混凝土抗压强度影响的研究成果,对比分析了加载 速率对混凝土断裂特性的影响,以及对强度、弹性 模量、临界应变、泊松比、吸能能力的影响等。Malvar 与 Ross[2]总结了荷载速率对混凝土单轴动态抗拉强 度影响的研究成果。Bicanic 等[3]和 Tedesco 等[4]在 单轴试验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动态本构模型。Gran 等 [5]对高强混凝土在较高速率下进行了三轴动态 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应变速率 1.3~5 /s-1 之间建立 的动态剪切破坏面比静态条件下的破坏面高 30 % ~ 40 %。Takeda 等[6]试验研究了在恒定围压下混凝土的
收稿日期:2005-09-22
修改稿收到日期:2006-03-0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重点项目(No.50139010;No.90510018)。
作者简介:闫东明,男,1978 年生,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凝土材料动力性能方法的理论与试验研究。E-mail: dmyag@

早龄期混凝土强度和变形特性的试验分析

早龄期混凝土强度和变形特性的试验分析

1 9
早 龄 期 混 凝 土 强度 和 变 形 特 性 的试 验 分 析
谢 军
10 5 0 0 5) ( 中铁天 车建筑工程有 限公 司. 北京
【 摘
要 】 通过 回归分析 了 C 0 2 混凝土棱柱体立 方体抗压 强度 和单轴 抗压强 度 的试 验数据 , 获得 了各 强度
指标值 与养护 条件的数学关 系 ; , 比分析 了早龄期 ( 0 同时 对 2 混凝 土实测应力 一 2 应变全 曲线和混 凝土结 构设 计规
线上升 和下降 的过渡平 润很多 , 二者 的 区别 只是极 限
很低 。图2为早 龄期 C0混凝土立方 体抗压 强度与养 2
护条件 的关 系。从 图 中可 以看 到养护 天数 和混 凝 土
【 中图分类号】 T 580 U 2.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1 1 66 (01 0 — 0 9 0 0 — 84 21 )6 0 1 — 3 0
随着我 国房建 水平 的提高 , 房屋建 设 的速度越 来
越 快 , 凝土早 龄 期 的特 性对 于模 板 的拆 除、 工 速 混 施 度等都有 着直 接 的影 响 。本 文通过 试 验研 究 了早 龄 期混凝 土的强度与 变形 特性 , 通过这 些试验 数据 分 并 析 了早 龄期混凝 土材料 的相关 特性 , 到 了相 关 的 回 得 归 曲线 ( 强度与养护 时间 和早 龄期 混凝土应 力应 变全
对于标注养护5d的c20和c35混凝土其前期应力应变增长期的曲线是基本重合的即最大应力应变基本相同都在1个标准应变单位左右但是对于强度下降段c35的曲线要比c20的曲线下降得快相比c20的全曲线比较平缓这里面的原因可能源自配合比的不同造成了内部硬化过程的不同

混凝土动态受压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

混凝土动态受压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
果差 异很 大甚 至得 到结果相反 的结论 , 所以至今 没有 一种理论 和方法被研究界所采纳。 单轴压缩条件 下的强度与变形 特性是混凝 土的最基本 力
1 . 设备 改进 2
众多材料试验 机上进行 的混凝 土动态压 缩试验往 往得不 到具有下降段 的应力一 应变曲线 , 分析知 由于混凝 土试件是脆性
混凝土动态受压 力学性能 的试验研 究
窦远明,张华伟 ,孙吉书
( 河北工业大学 土木工程学 院,天津 3 0 0) 0 4 1

要 : 混凝土作 为建筑上应用范围最为广泛 的材料 , 动态力学性 能的研究对其充分发挥其抗压性能 、 提高其安全的性 能和降低建筑成
本变得至关重要。 采用改进 的美 国 MT 液压伺候加载系统对 7 m 7 m x 0 mm的标准棱柱体混凝土试件进行单轴加载试验 , S 0 mx 0 i 2 0 n 客观 的完成 了从 l l 4 到 l l■s 个 不同数量级 范围内的混凝 土受压试 验 , x O/ s xO 4 成功得到不同的应变速率下典型的应力一 变全曲线 , 应 从而使 基本受压性能得 到综合 的宏观反应。
c nc eec m p e sv e f r n e S t e o ec t a t mpr v a eya dr d c h ec ns u t nc s. et ei r v dHy r u i i itrl a — o r t o r s i ep ro ma c , Oib c m i c r i l oi o es f t n e u et o t c i r o ot Us h mp o e dal cm n se o d
的松紧度使其相 同; 此时可 以正常加荷 载( 原理如图 2 。 ) 按 照一般经验公式 :

三向应力状态下混凝土强度和变形特性研究

三向应力状态下混凝土强度和变形特性研究

水泥采 用 大连水 泥 厂 同炉 出产 的 “ 鸥牌 ” 3 . R 海 25
够 系统 深入 ,表 现为理 论分 析多 ,试 验研 究少 ,强
度 试验 多 ,变形 试验 少 。
[ 稿 日期 ] 20 收 05—1 0—0 ; 修 回 日期 8 [ 金项 目] 基 [ 者简介 ] 作
20 06—0 —1 1 4
国 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资助 重 点 项 目 (0 108和 5 19 1) 950 1 0300 闫 东 明 (98一) 17 ,男 .河 南 南 阳市 人 . 大连 理 工 大 学 博 士 ,从 事 混 凝 土 材 料 动 力性 能 方 法 的理 论 与 试 验 研 究 林 皋 (99一) 12 .男 .江 西南 昌市 人 . 中 国科 学 院 院 士 .大 连理 工 大 学 教 授 .博 士生 导 师 .从 事 大 坝 抗 震 等 方 面 研 究
维普资讯
20 07年 6月 第 9卷第 6 期
中国工程 科 学
En ie rn ce c zn e iz S in e Vo . 1 9 No. 6
研 究 报 告
三 向应 力 状 态 下 混 凝 土 强 度 和变 形 特 性研 究
闫 东明 ,林 皋 。
依据 。
[ 键词 ] 三向受力状态;不等围压;极限强度;变形;混凝土 关 [ 中图分 类号 ] T 52 U0 [ 文献标 识码 ] A [ 文章 编号 ] 1 9 1 2( 0 )0 — 04 0 0 — 7 2 7 6 06 — 7 0 4 0 近2 0年来 ,随 着 高 速 度 、大 容 量 计 算 机 的 出 现 以及有 限元 等计 算技 术 的迅 速发 展 ,传统 的试验
到试验 设 备及试 验手 段 的限制 ,以往 的混凝 土材料

2010年建筑业新春联谊会在京召开

2010年建筑业新春联谊会在京召开
[0E F H M, RA T MME , HN e 1 i f c o 5 ]L A AL M K U HA R T O O T,ta. z e et r Se f n r a s e g o ce y n e ujc dt xa i at ]nen- om l t n hcnrt cl d r sbet ai r t e i s e o lmpc[. t a JI r
t n o ra o at n ier g 20 ( 1 :6 - 8 . i a Jun l fmpc E gne n ,0 5 3 ) 4 1 4 1 ol I i
[1 5] 田和金 , 王飚 , 张新 , . 力学动态试 验系统研S[. 等 岩石 U] J西安石油学
院学报 ,9 8 1 () 1 — 1. 19 ,3 1 :9 2 1
学 。0 2 1 () 2 — 7 . 20 , 1 :3 2 1 7
[6 ̄ 剑飞 , 3J l J 胡时胜 , 王道荣用 于脆性材料的 Hokno p isn压杆动态试验
『1 4 黄承逵 , 国藩 , 8 赵 尚仁杰 , 动荷载下混凝土强度变形 特性 及其试 等.
验方法研究 水 电站设计 , 9 () 1— 2 . 1 7 1 :7 2 1 9
19 () 2 0 24 9 4 2 :6 ~ 6 .
f1 R D G R P TR C A IL YB hvo fq aib tem — 3 ] AR A Y, A I E B L .e air us- rt a GE o il tr l t ihsanrt ep r n admoeigJ.u.. c , 6o ei g t i ae xe met n dl [ E r Meh A s aa h r i n ] J

混凝土受扭实验报告

混凝土受扭实验报告

混凝土受扭实验报告研究背景混凝土结构在实际工程中广泛应用,承受各种力学载荷。

除了受拉、受压、受弯外,混凝土结构还需要考虑受扭的力学特性。

因此,研究混凝土受扭性能对于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方法研究混凝土在受扭力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和破坏机制,为混凝土结构设计和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实验装置与试件实验装置主要包括电动机、扭矩传感器、加载系统、数据采集仪等。

试件为圆柱形混凝土试样,直径200mm,高度400mm。

实验步骤1. 准备试件:将混凝土浇筑于模具中,用振动器进行振捣,保证混凝土充分密实。

待混凝土充分凝固后,取下模具并养护试件。

2. 安装试件:将试件安装在实验装置上,保证试件与装置之间的配合紧密。

3. 施加扭力:通过电动机的旋转转动,施加扭矩力到试件上。

同时通过扭矩传感器实时监测和记录扭矩力的变化。

4. 数据采集与分析:通过数据采集仪采集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包括测量扭矩力大小、试件变形情况等。

5. 破坏分析:观察试件在受扭力作用下的破坏情况,分析破坏过程中试件的变形特点和破坏机制。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获得了混凝土试件在受扭力作用下的扭矩力大小和试件变形情况的数据,并进行了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混凝土在受扭力作用下会出现扭矩力的变化,这是因为混凝土结构内部的材料不均匀性导致的。

扭矩力的大小和试件的尺寸、材料性能等因素有关。

在扭矩力作用下,混凝土试件会产生扭转变形。

试件的变形特点主要表现为扭转角度的增加和试件的长度的变化。

同时,还可以观察到试件表面的开裂情况。

在破坏过程中,试件会经历弹性阶段、塑性阶段和破坏阶段。

试件破坏时主要表现为试件的大面积开裂和微裂纹的扩展。

试件的破坏是由于材料的强度不足而引起的。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混凝土在受扭力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和破坏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验结果表明混凝土受扭时会出现扭矩力的变化和试件的变形,破坏过程中试件会出现开裂和破坏。

荷载试验技术方案

荷载试验技术方案

荷载试验技术方案荷载试验技术方案是一种强度测试方案,常用于钢结构、混凝土结构、建筑杆件、机械部件等领域,用于检验设计荷载与实际荷载之间的偏差情况。

以下是一份针对荷载试验技术方案的详细介绍,供参考。

一、试验目的1.检验设计荷载与实际荷载之间的偏差情况,为结构设计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支撑。

2.检验材料和构件的承载能力,控制结构的安全性、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3.发现结构中可能存在的隐患,分析结构舒适度和刚度,确保结构满足工程技术要求。

二、试验对象1.钢结构及其构件2.混凝土结构及其构件3.建筑杆件及其构件4.机械部件及其构件三、试验方法1.静荷试验法:在试验过程中,在荷载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观察构件的变形、损伤情况,并测得各个荷载点处的变形量和荷载值,以确定构件的承载能力。

2.动荷试验法:通过施加冲击荷载或振动荷载,测量荷载作用后结构的响应,以得到结构的振动特性或强度参数。

四、试验步骤1.试验前准备1)检查试验设备,确保设备安全、可靠。

2)检验试验样品,取得试验样品的相关资料,确定试验的具体方案。

3)制定实施方案,安排人员并开展背景调研。

2.试验设计1)根据试验目的,设计合适的试验方案,确保试验过程的可控性和可靠性。

2)根据结构的特性,选择合适的试验方法和测试手段。

3)确定试验条件,如试验参数、测试范围、试验荷载等。

3.试验实施1)实施事先的对准和定位,保证试验时构件与设备间的无间隙公差,以确保试验的精度。

2)按照试验方案进行荷载设定,记录试验数据,观察构件的变形和损伤情况。

3)在荷载至触及构件极限强度时,停止试验,作为该结构构件的极限承载能力指标。

4.试验分析根据试验数据和观测结果,得出单个构件或整个结构体系的强度特性和变形特性。

通过分析试验数据,得出结论,为结构改进、修优、维修和设计等提供依据。

五、试验注意事项1.在试验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安全程序进行,并派出专门的安保人员负责安全保障。

2.进行荷载试验时,必须使用专用仪器设备,确保其可靠性、精度和准确性。

学习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1-白绍良

学习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1-白绍良
23
■ 基本思想
结构构件必须具备足够的整体连续 性、冗余承载力和耗能能力(包括延 性),能够将初始局部破坏区域的荷载 有效地传递到能够承担这些冗余荷载的 周边结构上,从而提高整体结构系统的 稳定性。
24
(2) 结构抵抗连续性倒塌的主要设计方法
事件控制:要求突发事件在发生前即予以阻止, 或通过设置防栅 栏将爆炸等危险源隔离在建筑之外, 是结构设计以外的一类措施
两者差别:
地震作用主要是水平向的, 而连续性倒塌时结构主要承受竖向的恒载和部
分活载; 结构抗震时抗侧力构件是主要的, 楼板通常按刚性楼板假定考虑, 而倒塌分
析中应考虑楼板的准确建模和薄膜效应机制;
地震作用下构件反复受力而出现严重的强度与刚度退化, 延性较差, 倒塌设 计时不必对这类参数作过多的折减。 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的有益作用并不能使它可以取代抗倒塌设计, 而应立足于 结构连续性倒塌控制的自身特点, 建立合适的评价方法和设计体系。
◆ 2010年5月 形成《报批稿》
7
1~3 总则;术语、符号;基本计算规定 4 材料 5 结构分析 6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7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8 构造规定 9 结构构件的基本规定 10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一般规定,损失值计算, 构造规定) 11 混凝土结构构件抗震设计 附录A~K(10个)
渗、保温隔声等)、结构传力(如结构布置、构件传力)、构
造做法和施工可行性等造成的影响。应遵循“一缝多能”的设 计原
则,采取有效的构造措施。
16
3.2.3 结构构件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连接部位的承载力应保证被连接构件之间的传力性能; 2 当混凝土构件与其他材料构件连接时,应采取可靠的连接 措施; 3 应考虑构件变形对连接节点及相邻结构或构件造成的影 响。

循环加卸载下塑性混凝土强度及变形特性

循环加卸载下塑性混凝土强度及变形特性

循环加卸载下塑性混凝土强度及变形特性*王四巍1,2高丹盈1 刘汉东2(1.郑州大学,郑州 450002; 2.华北水利水电学院,郑州 450011)摘 要:通过塑性混凝土在单调和循环加卸载下的试验,对不同加卸载作用下塑性混凝土的强度和变形性能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经过循环加载后塑性混凝土的强度与单调直接加载相比有所降低,变化幅度均在10%以内;当循环加卸载最大荷载为单轴强度的60%时,塑性混凝土峰值应力大于其余循环水平下的峰值应力。

塑性混凝土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加载曲线与卸载曲线不重合,卸载曲线总是滞后于加载曲线,加载曲线和卸载曲线形成了封闭的塑性滞回环。

滞回环面积的大小与循环加载最大荷载密切相关,与循环加卸载的次数无关,随着循环加卸载最大荷载的增大,滞回环面积相应增大,但滞回环的斜率保持不变,即变形模量保持不变。

循环加卸载影响了塑性混凝土峰值应变,单调直接加载峰值应变大于循环加卸载作用后峰值应变。

关键词:循环加卸载;塑性混凝土;应力-应变;强度;变形STUDY ON STRENGTH A ND DEFORMATION OF PLASTIC CONCRETE UNDERCYC LIC LOADING AND UNLOADINGWang Si wei 1,2 Gao Danying 1 Liu Handong 2(11Zhengzhou Universi ty,Zhengzhou 45002,Chi na;21North China Insti tut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electric Power,Zhengzhou 450011,China)Abstract :Strength and deformati on were studied on plastic concrete in different loading ways through direct and cyclic loading and unloading testing.Conclusions have been drawn:Peak strength reduces generally through cyclic loading,and the degree of change is less than 10%,and the peak s trength of cyclic loading and unloading of the maximum value of 60%uniaxial one is more than the others,stress -strain in loading condition does not conform with that in unloading.The area between curve of loading and one of unloading does not change with ti mes of cyclic loading,and increases with increment of the maximum cyclic loading.The slope of the curve of loadi ng is about the same as the one of unloading.The strain of peak strength increase through cyclic loading.Keywords :cyclic loading and unloading;plastic concrete;stress -strai n;strength;deformation*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支持。

混凝土的强度与变形特性测试方法

混凝土的强度与变形特性测试方法

混凝土的强度与变形特性测试方法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其强度和变形特性是评价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指标。

因此,混凝土的强度与变形特性测试方法也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强度与变形特性测试的原理和方法。

一、混凝土强度测试方法混凝土的强度指的是它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弯强度等。

常用的混凝土强度测试方法包括:压力试验、拉力试验、弯曲试验、钻孔试验等。

1.压力试验压力试验是最常用的混凝土强度测试方法之一。

该方法是通过施加一定压力,测量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将混凝土样品放置在压力试验机的工作平台上,并调整试验机的压力头。

(2)通过液压系统施加一定的压力,控制压力的速度和大小。

(3)当混凝土样品发生破坏时,记录下施加的最大压力值,根据公式计算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2.拉力试验拉力试验是测量混凝土抗拉强度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是通过施加一定拉力,测量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将混凝土样品放置在拉力试验机上,并调整试验机的拉力头。

(2)通过液压系统施加一定的拉力,控制拉力的速度和大小。

(3)当混凝土样品发生破坏时,记录下施加的最大拉力值,根据公式计算出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3.弯曲试验弯曲试验是测量混凝土抗弯强度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是通过施加一定的力矩,测量混凝土的抗弯强度。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将混凝土样品放置在弯曲试验机上,并调整试验机的力矩头。

(2)通过液压系统施加一定的力矩,控制力矩的速度和大小。

(3)当混凝土样品发生破坏时,记录下施加的最大力矩值,根据公式计算出混凝土的抗弯强度。

4.钻孔试验钻孔试验是测量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是通过在混凝土中钻取样品,测量样品的抗压强度。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在混凝土中钻取标准尺寸的样品。

(2)将样品放置在压力试验机上,并施加一定压力。

(3)当混凝土样品发生破坏时,记录下施加的最大压力值,根据公式计算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二、混凝土变形特性测试方法混凝土的变形特性包括弹性模量、泊松比、收缩率等。

混凝土的变形特性及影响因素

混凝土的变形特性及影响因素

混凝土的变形特性及影响因素一、引言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道路、桥梁等工程领域的重要材料。

在使用过程中,混凝土会发生一定的变形,影响其使用效果和寿命。

因此,混凝土的变形特性及其影响因素是研究混凝土性能的重要方面。

二、混凝土的变形特性1. 弹性变形弹性变形是指混凝土在承受外力时,产生的瞬时变形。

当外力消失时,混凝土能够恢复原来的形状。

弹性变形是混凝土最常见的变形类型。

2. 塑性变形塑性变形是指混凝土在承受外力时,产生的持久性的变形。

当外力消失时,混凝土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

塑性变形是混凝土长期使用过程中的主要变形类型。

3. 蠕变变形蠕变变形是指混凝土在长时间受压的情况下,由于混凝土内部微观结构的变化而产生的持久性的变形。

蠕变变形是混凝土长期使用过程中的主要变形类型之一。

4. 疲劳变形疲劳变形是指混凝土在反复受到荷载作用时,产生的逐渐积累的变形。

疲劳变形是混凝土长期使用过程中的主要变形类型之一。

三、影响混凝土变形的因素1. 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配合比的不同会对混凝土的变形特性产生重要影响。

配合比中水灰比对混凝土的强度、抗裂性和变形特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2. 外部环境条件外部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等会对混凝土的变形特性产生影响。

高温会导致混凝土的强度和刚度下降,从而影响其变形特性。

3. 荷载类型混凝土承受的荷载类型不同,其变形特性也会受到不同的影响。

静荷载和动荷载对混凝土的变形特性的影响不同。

4. 混凝土龄期混凝土的龄期对其变形特性有着重要影响。

当混凝土的龄期较小时,其变形特性会比较大。

5. 混凝土强度混凝土强度的大小对其变形特性也会产生影响。

强度大的混凝土更加抗变形。

6. 混凝土中添加剂的使用混凝土中添加剂的使用,如膨胀剂、缩微剂等,会对混凝土的变形特性产生影响。

7. 混凝土的质量混凝土的质量对其变形特性的影响非常重要。

混凝土的质量差,变形特性也会受到明显的影响。

四、结论综上所述,混凝土的变形特性及其影响因素是研究混凝土性能的重要方面。

混凝土强度测试原理及方法

混凝土强度测试原理及方法

混凝土强度测试原理及方法一、概述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其强度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混凝土强度测试在建筑工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混凝土强度测试可以通过直接测量混凝土的强度来判断其质量和可靠性。

本文将对混凝土强度测试的原理和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二、混凝土强度测试的原理混凝土强度测试的原理是基于混凝土材料的弹性和塑性变形特性,通过测量混凝土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程度来反推出其强度。

混凝土强度测试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压力法压力法是最常用的混凝土强度测试方法之一。

它的原理是在规定的压力下,通过对混凝土的变形情况进行测量,来计算出混凝土的强度值。

在测试中,首先需要将混凝土样品放置在试验机的压力板上,并施加一定的压力。

然后,通过试验机上的应变计来测量混凝土的变形情况,最终计算出混凝土的强度值。

2. 拉力法拉力法是另一种常用的混凝土强度测试方法。

与压力法不同,拉力法是通过对混凝土材料的拉伸变形情况进行测量,来计算出其强度值。

在测试中,需要将混凝土样品放置在试验机的拉力板上,并施加一定的拉力。

然后,通过试验机上的应变计来测量混凝土的变形情况,最终计算出混凝土的强度值。

3. 钻孔法钻孔法是一种通过钻孔取样的方法来测试混凝土强度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在混凝土中钻取一个样品,并通过测量样品中的应力来计算出混凝土的强度值。

在测试中,需要使用钻孔机来在混凝土中钻取一个样品,然后通过应力计来测量样品中的应力情况,最终计算出混凝土的强度值。

4. 声波法声波法是一种通过测量混凝土中声波传播速度的方法来测试混凝土强度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原理是混凝土中的声波传播速度与其强度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可以通过测量声波传播速度来计算出混凝土的强度值。

在测试中,需要使用超声波仪器来测量混凝土中声波的传播速度,并通过一定的公式来计算出混凝土的强度值。

三、混凝土强度测试的方法1. 样品制备混凝土强度测试的第一步是样品制备。

混凝土抗剪强度和剪切变形的多尺度分析

混凝土抗剪强度和剪切变形的多尺度分析

混凝土抗剪强度和剪切变形的多尺度分析一、研究背景混凝土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使用广泛,其抗剪强度和剪切变形的性能一直是研究的重点。

随着科技的进步,研究者们开始关注混凝土的多尺度特性,即不同尺度下混凝土的抗剪强度和剪切变形性能的变化规律。

二、研究内容1. 混凝土抗剪强度的多尺度分析混凝土的抗剪强度是指在剪切力作用下,混凝土产生破坏的最大剪应力。

在不同尺度下,混凝土的抗剪强度会发生变化,因此需要进行多尺度分析。

(1)微观尺度下的混凝土抗剪强度混凝土的微观结构是由水泥石、骨料和孔隙组成的复杂结构。

在微观尺度下,混凝土的抗剪强度受到水泥石中水化产物的形成、骨料与水泥石之间的相互作用、孔隙的形状和分布等因素的影响。

(2)中观尺度下的混凝土抗剪强度在中观尺度下,混凝土的抗剪强度受到混凝土的孔隙率、骨料形状、骨料直径、骨料配合比等因素的影响。

(3)宏观尺度下的混凝土抗剪强度在宏观尺度下,混凝土的抗剪强度受到混凝土的荷载类型、荷载大小、试件尺寸等因素的影响。

2. 混凝土剪切变形的多尺度分析混凝土的剪切变形是指在剪切力作用下,混凝土产生的剪应变。

在不同尺度下,混凝土的剪切变形会发生变化,因此需要进行多尺度分析。

(1)微观尺度下的混凝土剪切变形混凝土的微观结构是由水泥石、骨料和孔隙组成的复杂结构。

在微观尺度下,混凝土的剪切变形受到水泥石中水化产物的形成、骨料与水泥石之间的相互作用、孔隙的形状和分布等因素的影响。

(2)中观尺度下的混凝土剪切变形在中观尺度下,混凝土的剪切变形受到混凝土的孔隙率、骨料形状、骨料直径、骨料配合比等因素的影响。

(3)宏观尺度下的混凝土剪切变形在宏观尺度下,混凝土的剪切变形受到混凝土的荷载类型、荷载大小、试件尺寸等因素的影响。

三、研究方法1. 数值模拟方法数值模拟方法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混凝土多尺度特性的方法。

通过建立混凝土的数学模型,模拟混凝土在不同尺度下的抗剪强度和剪切变形性能。

混凝土路面车辆荷载试验及设计规程

混凝土路面车辆荷载试验及设计规程

混凝土路面车辆荷载试验及设计规程混凝土路面车辆荷载试验及设计规程一、引言混凝土路面作为一种常见的道路建设材料,其质量和稳定性直接影响着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在混凝土路面设计中,车辆荷载试验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通过对路面的荷载试验可以获取路面的承载能力和变形特性等数据,从而为混凝土路面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二、车辆荷载试验方法1. 车辆荷载试验装置车辆荷载试验装置主要包括静力荷载试验装置和动力荷载试验装置两种。

其中,静力荷载试验装置一般适用于低速公路等低速公路,而动力荷载试验装置则适用于高速公路等高速公路。

静力荷载试验装置主要由荷载车、荷载板和荷载传感器等组成,而动力荷载试验装置主要由振动台、荷载板和振动传感器等组成。

2. 车辆荷载试验方法车辆荷载试验方法一般分为静荷载试验和动荷载试验两种。

(1)静荷载试验静荷载试验主要通过在荷载板上施加静态荷载来测试路面的承载能力和变形特性等数据。

试验时,荷载车在荷载板上停留一段时间,然后记录荷载板上的变形和应力等数据,从而计算出路面的承载能力和变形特性等参数。

(2)动荷载试验动荷载试验主要通过在荷载板上施加动态荷载来测试路面的承载能力和变形特性等数据。

试验时,振动台在荷载板上施加一定的振动荷载,然后记录荷载板上的振动响应和应力等数据,从而计算出路面的承载能力和变形特性等参数。

三、设计规程1. 车辆荷载设计标准车辆荷载设计标准主要包括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等。

其中,国家标准是最为重要的标准之一,其规定了混凝土路面的设计荷载等参数。

2. 路面设计参数路面设计参数主要包括混凝土强度、路面厚度、路面结构等。

其中,混凝土强度是影响路面承载能力的重要因素,路面厚度则是保证路面稳定性和耐久性的关键参数。

3. 路面设计流程路面设计流程主要包括路面设计方案确定、荷载试验和路面设计优化等步骤。

其中,荷载试验是路面设计的重要环节,通过荷载试验可以获取路面的承载能力和变形特性等数据,从而为路面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超高性能混凝土轴拉性能试验

超高性能混凝土轴拉性能试验

超高性能混凝土轴拉性能试验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具有高强度、高韧性、防爆、耐久性强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桥梁、高速公路、隧道、地铁等建筑领域。

在承受轴向拉伸荷载的情况下,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破坏模式与其在压缩、弯曲等工况下的表现有所不同。

因此,开展超高性能混凝土轴拉性能试验,对于深入了解其拉伸性能、优化结构设计、提高结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试验采用了某公司生产的超高性能混凝土,其原材料主要包括水泥、砂、石、减水剂、活性掺合料等。

通过采用高压力机进行轴拉性能试验,模拟超高性能混凝土在真实工程中的应用情况。

试验过程中,采用了应变控制方式,将试件安装在试验机上,并对其施加一定的预压。

在达到预定应变值后,对试件进行破坏测试,记录其轴拉力、应变等数据。

通过试验,得到了超高性能混凝土的轴拉性能曲线(如图1所示),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超高性能混凝土在轴拉作用下,其力学行为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特征。

在弹性阶段,轴拉力与应变成正比;进入塑性阶段后,轴拉力与应变的增长速度逐渐放缓,最终在达到最大轴拉力后发生破坏。

从试验结果来看,超高性能混凝土的轴拉强度可达100MPa以上,具有较高的拉伸承载能力。

然而,其拉伸变形能力相对较低,容易导致脆性破坏。

因此,在结构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拉伸性能特点,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以提高其韧性。

超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较高的轴拉强度,表现出良好的拉伸承载能力;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拉伸变形能力相对较低,脆性破坏是其主要的破坏模式;在结构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拉伸性能特点,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以提高其韧性。

展望未来,建议进一步开展超高性能混凝土在不同环境下的轴拉性能研究,以丰富和完善其应用理论。

同时,针对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拉伸性能特点,研发新型的加固方法与技术,以提高其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加强超高性能混凝土与其他绿色建筑材料之间的组合与协同工作研究,为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动态三轴压荷载历史对大骨料混凝土动态单轴抗压强度影响

动态三轴压荷载历史对大骨料混凝土动态单轴抗压强度影响

第54卷第5期2014年9月大连理工大学学报Journal of Dalian Universit y of Technolo gyVol.54,No.5Se p t.2014文章编号:1000-8608(2014)05-0543-08动态三轴压荷载历史对大骨料混凝土动态单轴抗压强度影响施林林, 宋玉普*, 沈 璐, 王立成(大连理工大学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辽宁大连 116024)摘要:利用静㊁动三轴试验机对大骨料混凝土预先施加三轴压荷载历史,之后对经历荷载历史的试件进行同应变率的单轴受压试验,研究了大骨料混凝土的动态受压性能与所经历的加载速率(应变率为10-5~10-2s -1)和应力比荷载历史的关系.所有试验的三轴压荷载历史中σ3均加载至2.8f c ,且未达到材料的极限强度,但是大部分试件已产生了微裂缝和不可恢复的变形.试验表明:在单轴受压试验中,大骨料混凝土破坏会沿着已有的裂缝继续发展,破坏形态不同于单轴抗压的柱状破坏,而与三轴压荷载下的斜剪破坏极为相似.经历三轴压荷载历史后的大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随着侧压力的增加而降低,随着应变率的提高而提高.强度损失随着应变率的增加而减小,随着侧压力的增加而增加.关键词:大骨料混凝土;三轴压荷载历史;应变率;破坏形态;强度损伤中图分类号:TU528.36文献标识码:Adoi :10.7511/dll g xb201405010收稿日期:2014-01-09; 修回日期:2014-07-2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079019).作者简介:施林林(1982-),男,博士生,E -mail :shilinlin1997@ ;宋玉普*(1944-),男,教授,博士生导师,E -mail :s y u p u @.0 引 言混凝土大坝㊁海上石油平台等混凝土结构,在服役期内,不仅受到静荷载的作用,还要受到风㊁浪㊁水流和强烈地震等动荷载的作用.在这些动荷载作用下,混凝土会产生裂缝,给结构带来一定的损伤.因此,对结构分析和设计而言,混凝土材料动态力学性能的研究很重要;对于坝体结构使用㊁保养和修理而言,经历偶尔较大的动荷载历史,如罕遇地震后的混凝土材料力学性能研究则显得更加重要.混凝土材料具有率敏感性,自1917年以来,很多国内外学者[1-2]对混凝土材料进行了各种力学性能的动载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包括混凝土动态单轴拉㊁压试验,多轴动态强度试验.Bischoff等[3]总结了荷载速率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影响的研究成果.对于大坝混凝土,美国垦务局[4]在Roosevelt 坝㊁Warm S p rin g 坝上钻孔取样进行大量试验,Hao 等[5]㊁Wu 等[6]对大骨料混凝土的动态力学性能进行了一些试验.根据这些试验结果,人们总结了影响混凝土率效应的各种因素,包括混凝土的静强度㊁含水量㊁温度㊁初始应力㊁骨料大小及含量㊁养护条件和龄期㊁试件几何尺寸㊁加载形式和加载速率等.Bazant 等[7]认为混凝土的率效应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动荷载的惯性,另一个是混凝土内在黏性.另一些学者认为从裂纹的发展路径来看,混凝土的率效应主要是因为在动荷载下微裂缝发展路径改变,通过试件内部强度较高区域机会增加,所消耗的能量减少,使混凝土的宏观强度有所提高.关于荷载历史的影响,Liniers [8]对混凝土试件施加单轴受压荷载历史,再测量荷载历史对劈拉强度的影响.肖诗云等[9]㊁Cook 等[10-11]研究了混凝土试件分别经历受压和受拉荷载历史后,对抗拉㊁抗压特性的影响.Meier 等[12]用立方体试件施加多轴荷载历史,再从中切取圆柱体核心做劈裂试验,研究在给定荷载情况下混凝土的损伤各向异性问题.吕培印等[13]进行了混凝土从单轴到多轴疲劳试验研究,研究混凝土在拉压㊁拉压压荷载下等幅和变幅疲劳破坏.逯静洲等[14]研究了混凝土材料经历三向受压荷载历史后抗压强度的劣化特性和损伤特性.混凝土在单调三轴压荷载下,由于试验机能力的限制,很多试验很难出现下降段.不同于单轴的卸载再加载试验,混凝土在三轴压荷载下卸载,即使处在上升段,只要荷载大到一定水平,再加载其单轴抗压强度明显降低,有的试验甚至发现材料解体现象[15].现有资料未发现针对经历多轴动态荷载后的大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的试验报道.在混凝土三轴受压试验中,应力比σ3ʒσ1=0.1时的极限强度试验较多,试验结果表明极限强度随中间应变的变化而变化,但一般为单轴抗压强度的3倍左右[16].本文针对大骨料混凝土受到动态荷载如罕遇地震,在三向受压下受力接近极限强度后的材料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对经历三轴动态荷载历史后的大骨料混凝土进行动态单轴抗压试验,研究不同应变率和应力状态下多轴荷载历史对大骨料混凝土强度和破坏形态的影响.将材料经历荷载后的损伤与强度和应变能等指标联系起来,使损伤的物理意义更加明确,便于实际工程中应用.1 试验过程1.1 试验设备本试验采用大连理工大学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大型静㊁动三轴电液伺服试验机(见图1).该系统由电液伺服阀㊁全数字化的电子控制系统㊁三向独立的加力架㊁每向两个液压缸共6个作动器㊁12台加载泵㊁荷载传感器㊁高精度位移传感器(LVDT )及加载板等设备组成.其可以进行应变率为10-6~10-1s -1的不同加载速率等级的单向㊁双向和三向加载试验.设备数据采集处理最小采集周期为2ms ,作动器加载频率可达12.0Hz ,比例加载控制精度为1.5%,可以实现较为精确的位移控制和荷载控制,并能确保试验数据计入的完整性和精确性.每个方向的相对两侧上安放两个LVDT ,来测量试件变形.(a )大型静㊁动三轴电液伺服试验机(b )试件安装图1 试验设备及试件安装Fi g .1 The test e q ui p ment and set u p of s p ecimens1.2 试件制备试验采用大连小野田水泥有限公司的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吉林双辽市的一级粉煤灰;细骨料为中砂且细度模数大于2.7;粗骨料为表面粗糙㊁有棱角的石灰石;减水剂为大连建筑科学研究院的DK -6型萘系高效减水剂.本次试验大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见表1.由于最大骨料粒径为80mm ,混凝土试件采用250mm ˑ250mm ˑ250mm 的立方体,浇筑时混凝土按规定分层置入试验室自制钢模中,用高频插入式振捣棒均匀振捣成型.48h 后拆模,在15~20ħ的水中养护至90d ,放置在自然环境中超过360d.试验前,对试件进行尺寸和外观检查,放弃有严重尺寸和外观表1 每m 3大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Tab.1 Mix p ro p ortion of dam concrete p er m 3水质量/k g水泥质量/k g粉煤灰质量/k g砂子质量/k g石子质量/k g 5~20mm 20~40mm 40~80mmDK -6减水剂质量/g12021453549442.5442.5590214445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第54卷缺陷的试件.为减低试件表面水泥砂浆薄弱层对测量精度的影响,试验前对所有混凝土试件表面进行机械打磨.大骨料混凝土在不同应变率下的单轴抗压强度见表2.表2大骨料混凝土的动态单轴抗压强度Tab.2 The stren g th of dam concrete underd y namic uniaxial com p ression应变率/s-1抗压强度/MPa10-519.2910-421.8810-324.1710-225.99为减少试件表面与加载板之间的摩擦力对试验的影响,并注意负摩阻力的影响,选用塑料薄膜和甘油作为减摩措施.具体做法为在3层聚乙烯塑料薄膜间夹2层甘油,在塑料布与试件受压面之间再涂1层甘油,总共3层塑料布3层甘油.1.3试验过程每个试件按两次加载完成.第一次加载:对试件施加动态三轴压荷载,最大应力方向即σ3方向按给定控制应变率加载;σ1和σ2方向的荷载与σ3方向的荷载成一定比例,为被动的荷载控制加载,即保证加载过程三个方向的应力比恒定.设定的三轴应力比σ3ʒσ2ʒσ1分别为1ʒ0.25ʒ0.1㊁1ʒ0.50ʒ0.1㊁1ʒ0.75ʒ0.1㊁1ʒ1.00ʒ0.1,σ3方向位移控制应变率分别为10-5㊁10-4㊁10-3和10-2s-1,共16种工况.试件在三轴试验机上的安装见图1.当σ3方向加载至3000kN,即达到材料静载单轴抗压强度的2.8倍后停止加载并立刻卸载.此时,所有试验均在应力-应变曲线上升阶段,即未达到材料三向应力状态下的极限荷载.第二次加载:对试件施加相同应变率的动态单轴压荷载直至试件完全破坏.单轴压荷载施加在原三轴压荷载历史中的σ3方向.每种试验状态保证3个试件,当发现离散性较大时增加试件数目,确保试验数据的可靠性.2试验结果2.1破坏形态混凝土的破坏是微裂缝群的扩展㊁延伸㊁连接和贯通最后形成宏观裂纹而导致材料的脆性破坏过程.在减摩方法的单轴压荷载下,裂缝平行于压应力开展延伸,并贯穿立方体试件,构成分离的短柱群而使试件破坏;而三向压荷载下,立方体试件会出现V形斜裂缝的斜剪破坏[15].如图2所示,在施加动态三轴压荷载后,试件在σ2作用面上出现一至两条宏观的斜裂缝;图3为动态单轴受压后的试件破坏形态,不同于未经受荷载历史的单轴压荷载下的柱状破坏,其与三轴压荷载下的斜剪破坏极为相似.图3表明在单轴加载过程中裂缝会继续扩展并成为最终破坏的控制裂缝.图2施加动态三轴压荷载后试件的裂缝Fi g.2 The crack after d y namic triaxial com p ression loading图3动态单轴受压试件的破坏形态Fi g.3 The failure modes under d y namic uniaxialcom p ression混凝土在施加动态三轴压荷载后卸载,虽然没有达到三轴的极限强度,但是大部分已产生了较大不可恢复的变形,并且宏观上可见一至多条贯通裂缝和部分非贯通裂缝.卸载后混凝土的裂缝会部分闭合,但不会完全愈合.再次施加单轴压荷载时,混凝土的破坏沿着既有的裂缝发展.在低于10-1s-1的应变率作用下,随着应变率的提高,545第5期施林林等:动态三轴压荷载历史对大骨料混凝土动态单轴抗压强度影响混凝土裂缝产生和发展的时间变短,裂缝在遇到粗骨料阻挡时更多地穿过骨料,而不是粗骨料与水泥砂浆结合部位,从而提高了混凝土的强度.逯静洲等[14]对普通混凝土的试验结果表明第一次加载产生的裂缝在第二次加载时有一部分是主动的,有一部分则是被动的.侧压力约束了混凝土内部微裂缝数量和宽度的发展,抑制一些裂缝的主动性,使其暂时成为被动裂缝.对于多轴应力状态下的试件,吕培印等[13]㊁Fu j ikake等[16]的试验结果表明,应变率不会改变混凝土试件的破坏形态.2.2经历荷载历史后的动态单轴抗压强度经历动态三轴压荷载历史后大骨料混凝土的动态单轴抗压强度见表3.表3经历动态三轴压荷载历史后的大骨料混凝土的动态单轴抗压强度Tab.3The stren g th of dam concrete under d y namic uniaxial com p ression after d y namic triaxialcom p ression loadin g histor y应变率/s-1试件编号抗压强度/MPa1ʒ0.25ʒ0.11ʒ0.50ʒ0.11ʒ0.75ʒ0.11ʒ1.00ʒ0.110-5115.9713.4414.2414.03 216.4514.2413.4113.71 315.5815.3115.0413.92平均16.0014.3314.2313.8910-4118.5418.7716.5414.62 216.3017.4216.0615.95 318.4016.8017.8114.56平均17.7517.6616.8115.0410-3119.5021.2018.9418.00 221.9418.4317.5417.41 318.0518.1616.8216.58平均19.8319.2617.7717.3310-2122.2120.5320.4320.29 221.4921.2819.7917.95 320.9120.9920.1020.29平均21.3920.9320.1119.51图4为相同的三轴应力状态荷载历史条件下,应变率对大骨料混凝土在单轴压荷载下极限强度的影响规律.荷载比例为0的是无荷载历史的动态单轴抗压强度.从图4中可以看出,混凝土的平均动态单轴抗压强度随着应变率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和应变率的对数之间近似呈线性关系.应变率对大骨料混凝土在单轴压荷载下极限强度的影响,可采用如下方程模拟:f df s=1+ωl gε㊃dε㊃s(1)式中:f s㊁f d分别为静态(应变率为10-5s-1)和动态单轴抗压强度;ε㊃s㊁ε㊃d分别为静㊁动态应变率;ω为回归参数,具体可见表4.图4 应变率对动态单轴抗压强度的影响Fi g.4 The influence of the strain rate on the stren g th under d y namic uniaxial com p ression表4 回归参数和相关系数Tab.4 Value of re g ressive p arameters andcorrelative coefficientσ1ʒσ2ʒσ3ωR21ʒ0.25ʒ0.11ʒ0.50ʒ0.11ʒ0.75ʒ0.11ʒ1.00ʒ0.10.0900.1170.1440.1280.1410.7120.7930.8330.8710.876一般文献中,ω可定义为混凝土的动态强度增加系数.和无荷载历史的试验相比,有荷载历史的ω明显增大.以应变率10-5s-1时的准静态单轴强度为例,随着应变率的增加,无荷载历史的动态强度平均值分别提高了12%㊁20%㊁29%,三轴荷载历史中应力比为1ʒ0.25ʒ0.1时的单轴抗压强度平均值分别提高了11%㊁24%㊁34%.可见,经历过动态三轴荷载历史的试件对应变率更加敏感,强度增加也会更多.肖诗云等[17]对普通混凝土经历单轴动态受压荷载历史后的动态抗压强度试验表明:混凝土动态抗压强度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而增加,荷载历史超过某一槛值后,混凝土抗压极限强度明显降低.645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第54卷应变率相同,荷载历史中不同的应力比σ2/σ3对混凝土材料动态单轴抗压强度的影响见图5.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同应变率条件下,单轴抗压强度随着σ2的增加而降低,表明三轴荷载历史中的侧压力对单轴抗压强度影响明显.和三轴荷载历史中应力比为1ʒ0.25ʒ0.1时的相比,应力比为1ʒ0.50ʒ0.1㊁1ʒ0.75ʒ0.1和1ʒ1.00ʒ0.1时的单轴抗压强度随着侧压力σ2的增加而减小,在应变率为10-5s -1时,分别降低了10.44%㊁11.06%和13.19%,但在应变率为10-2s -1时,则分别降低了2.15%㊁5.98%和8.79%.说明当应变率增加时,大骨料混凝土的强度降低量减少.混凝土材料经历动态三轴荷载的过程,也是裂缝的生成和扩展的过程,这些内部的孔洞或裂缝的增加进一步破坏了混凝土的整体性,严重降低了混凝土的强度.应力比σ2/σ3对混凝土材料动态单轴抗压强度的影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不同的侧压力对大骨料混凝土的受力影响.逯静洲等[14]对普通混凝土经历三向受压荷载历史后抗压强度试验表明:单轴荷载损伤随三向受压荷载历史中的最大荷载增加而降低,并随最大竖向应变成指数规律演化.图5 三轴荷载历史中的应力比σ2/σ3对动态单轴抗压强度的影响Fi g .5 The influence of the stress ratio σ2/σ3in thetriaxial loadin g histor y on the stren g th under d y namic uniaxial com p ression侧压力对大骨料混凝土强度损伤影响明显,对静态荷载(应变率为10-5s -1)历史,假设f s 与α可采用如下方程模拟其关系:f s =f 0s -ηα(2)将式(2)代入式(1)可得不同应变率下的动态抗压强度:f dd=(f 0s-ηα)1+ωl g ε㊃d ε ㊃s æèçöø÷(3)式中:α为荷载历史中的应力比σ2/σ3;f 0s 为无损材料的静态单轴抗压强度,f d d 为损伤材料的动态单轴抗压强度;η为应变率为10-5s -1时,与荷载历史中应力状态相关的强度损伤参数,通过回归拟合得到η=3.5787;相关系数R 2=0.9349.3 混凝土损伤分析3.1 损伤定义假设以没有荷载历史的混凝土试件为无损材料,经历了各种三轴动态荷载历史的大骨料混凝土看成一种新的材料,其内部已产生各种裂缝,定义为损伤材料.混凝土损伤后其宏观力学性能参数(弹性模量㊁强度㊁密度等)会发生变化,一般对于损伤变量的定义均基于这些可测的物理参数.很多文献采用混凝土受压切线模量的退化来定义损伤,但基于应变等效假设的弹性模量法具有一些无法避免的缺陷[18].本文采用动态抗压强度的劣化表示损伤.强度损伤定义为D f =f 0d -f ddf 0d(4)式中:f 0d ㊁f d d 分别为无损和损伤材料的动态单轴抗压强度.D f 为0时表示材料无损,D f 为1时表示材料完全破坏.将式(3)代入式(4),可得动态损伤演化D f =ηαf dd(5)图6为相同的三轴应力比荷载历史条件下,应变率对大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损伤的影响.从图6中可以看出,一般情况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损伤随着应变率的增加而降低,并且和应变率的对数之间可假设为近似线性关系.不同应力比σ2/σ3对混凝土材料动态抗压强度损伤的影响见图7.从图7可以看出,在同应变率条件下,抗压强度损伤随着σ2/σ3的增加而增加,表明三轴荷载历史中的侧压力对单轴抗压强度损伤影响明745 第5期施林林等:动态三轴压荷载历史对大骨料混凝土动态单轴抗压强度影响显.D f 降低程度在三轴荷载历史中应力比为1ʒ0.50ʒ0.1时最大,如在应变率为10-5s -1与10-2s -1时分别为25.71%㊁19.47%.但在应力比为1ʒ0.25ʒ0.1时D f 随着应变率变化基本不变.虽然在高应变率下,混凝土的强度降低明显,但不同三轴荷载历史下强度损伤D f 对应变率的敏感程度并不相同,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分析侧向荷载对D f 的影响.图6 应变率对强度损伤的影响Fi g .6 The influence of strain rate on dama g eof stren gth图7 三轴荷载历史中应力比对强度损伤的影响Fi g .7 The influence of stress ratio in the triaxialloadin g histor y on dama g e of stren g th3.2 多轴损伤分析在三轴荷载作用下,即使在应力-应变曲线的上升段,大骨料混凝土也会产生较大的损伤,并且,裂缝的形成和扩展与侧压力密切相关.因此,对多轴荷载历史,宜考虑泊松比㊁侧压力等因素对混凝土材料损伤的影响,损伤后的混凝土表现为各向异性.但现在的研究基本基于各向同性损伤模型.如应变等价原理的Loland 和Mazars 各向同性损伤模型等.文献[19]将应变进行正负分解,并在此基础上定义等效单轴应变εe q :εe q =<ε1>2++<ε2>2++<ε3>2+(6)式中:<㊃>为McAule y 函数.在三轴应变硬化试验中,为了简单清楚地定义加卸载,便于和单轴损伤变量做相互比较,根据等效单轴应变,可以建立与等效单轴应变对偶的等效单轴应力σe q :σe q =σ21+σ22+σ23(7)本文研究为三轴压荷载历史所形成的损伤,不考虑拉应力.图8为三轴荷载历史中等效单轴应力对强度损伤的影响.和图7的结论相似,强度损伤随着σe q 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应变率的增加而减小.将式(5)中的应力比用等效单轴应力代替,可得动态损伤演化D f =βσeq f d d=μσe q(8)式中:μ为拟合系数,在应变率为10-5㊁10-4㊁10-3㊁10-2s -1时分别为0.0042㊁0.0040㊁0.0040和0.0035,相关系数R 2为0.449㊁0.489㊁0.361和0.417.此公式反映了三轴荷载历史中的等效单轴应力对大骨料混凝土强度损伤的影响,综合考虑了多轴荷载历史对混凝土强度损伤,但损伤变量依然是单一的标量形式,方便对实际工程的损伤度量.图8 三轴荷载历史中等效单轴应力对强度损伤的影响Fi g .8 The influence of e q uivalent uniaxial stress inthe triaxial loadin g histor y on dama g e ofstren g th845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第54卷4结论(1)经历动态三轴压荷载的大骨料混凝土,虽然没有达到极限荷载,但已有宏观上可见的裂缝.再加载动态单轴荷载时,混凝土的破坏沿着既有的裂缝发展,既有的裂缝成为破坏的控制裂缝,使其破坏形式不同于简单的单轴试验. (2)经历动态三轴压荷载历史后,大骨料混凝土的单轴抗压强度随侧压力的增加而降低,且随应变率的增加而增加.(3)经历动态三轴压荷载历史后,大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损伤随等效单轴应力的增加而增加,且随应变率的增加而降低.参考文献:[1]Abrams D A.Effect of rate of a pp lication of load onthe com p ressive stren g th of concrete[J].ASTMJournals,1917,17(PartⅡ):364-377. [2]Watstein D.Effect of strainin g rate on thecom p ressive stren g th and elastic p ro p erties ofconcrete[J].ACI Material Journal,1953,49(4):729-744.[3]Bischoff P H,Perr y S p ressive behavior ofconcrete at hi g h strain rates[J].Materials andStructures,1991,24(6):425-450.[4]Harris D W,Mohorovic C E.D y namic p ro p erties ofmass concrete obtained from dam cores[J].ACIMaterial Journal,2000,97(3):290-296. [5]HAO Yi-fei,HAO Hon g.Numerical evaluation ofthe influence of a gg re g ates on concrete com p ressivestren g th at hi g h strain rate[J].InternationalJournal of Protective Structures,2011,2(2):177-206.[6]WU Shen g-xin g,CHEN Xu-don g,ZHOU Ji-kai.Influence of strain rate and water content onmechanical behavior of dam concrete[J].Construction and Buildin g Materials,2012,36:448-457.[7]Bazant Z P,Li Y N.Cohesive crack with rate-de p endent o p enin g and viscoelasticit y:IMathematical model and scalin g[J].InternationalJournal of Fracture,1997,86:247-265. [8]Liniers A D.Microcrackin g of concrete com p ressionand its influence on tensile stren g th[J].Materialsand Structures,1987,20(2):111-116. [9]肖诗云,王丽娜,刘刚刚.加载速率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损伤的影响[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9(4):628-634.XIAO Shi-y un,WANG Li-na,LIU Gan g-g an g.Loadin g rate effect on the dama g e of reinforcedconcrete structures[J].Journal of Shen y an g JianzhuUniversit y:Natural Science,2013,29(4):628-634.(in Chinese)[10]Cook D J,Chinda p rasirt P.Influence of loadin ghistor y u p on the com p ressive p ro p erties of concrete[J].Ma g azine of Concrete Research,1980,32:56-80.[11]Cook D J,Chinda p rasirt P.Influence of loadin ghistor y u p on the tensile p ro p erties of concrete[J].Ma g azine of Concrete Research,1981,33:56-80.[12]Meier R W,Gerstle K H.Effects of MultiaxialCom p ressive Loadin g on the Residual Tensile Stren g thof Plain Concrete[R].Albu q uer q ue N M:NewMexico En g ineerin g Research Institute,Universit yof New Mexico,1981.[13]吕培印,宋玉普,吴智敏.变速率加载下有侧压混凝土强度和变形特性[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1, 41(6):716-720.LYU Pei-y in,SONG Yu-p u,WU Zhi-min.Stren g th and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ncretesub j ected to different loadin g rates combined withconfined stress[J].Journal of Dalian Universit y ofTechnolo gy,2001,41(6):716-720.(in Chinese) [14]逯静洲,林皋,肖诗云.混凝土材料经历三向受压荷载历史后抗压强度劣化的研究[J].水利学报,2001(11):8-14.LU Jin g-zhou,LIN Gao,XIAO Shi-y un.Stud y onthe reduction of concrete com p ressive stren g th dueto triaxial com p ressive loadin g histor y[J].Journalof H y draulic En g ineerin g,2001(11):8-14.(inChinese)[15]宋玉普.赵国藩.三轴受压状态下轻骨料混凝土的强度特性[J].水利学报,1993(6):10-16.945第5期施林林等:动态三轴压荷载历史对大骨料混凝土动态单轴抗压强度影响SONG Yu-p u,ZHAO Guo-fan.Behavior ofstren g th of li g htwei g ht concrete under triaxialcom p ressive stress[J].Journal of H y draulicEn g ineerin g,1993(6):10-16.(in Chinese) [16]Fu j ikake K,Mori K,Ueba y ashi K.D y namicp ro p erties of concrete materials with hi g h rates oftri-axial com p ressive loads[J].Structures andMaterials,2000,8:511-522.[17]肖诗云,张剑.荷载历史对混凝土动态受压损伤特性影响试验研究[J].水利学报,2010,41(8):943-952.XIAO Shi-y un,ZHANG Jian.Ex p eriment stud y oneffect of load histories on d y namic com p ressivedama g e behaviors of concrete[J].Journal ofH y draulic En g ineerin g,2010,41(8):943-952.(inChinese)[18]鞠杨,谢和平.基于应变等效性假说的损伤定义的适用条件[J].应用力学学报,1998,15(1):43-49.JU Yan g,XIE He-p in g.A variable condition of thedama g e descri p tion based on h yp othesis of straine q uivalence[J].Chinese Journal of A pp liedMechanics,1998,15(1):43-49.(in Chinese) [19]Koh C G,Liu Z J,Quek S T.Numerical andex p erimental studies of concrete dama g e underim p act[J].Ma g azine of Concrete Research,2001, 53(6):56-80.Effect of d y namic triaxial com p ressive loadin g histor y on stren g th of dam concrete under d y namic uniaxial com p ressionSH I L in-l in,SONG Yu-p u*,SHEN Lu,WANG L i-chen g(State Ke y Laborator y of Coastal and Offshore En g ineerin g,Dal ian Universit y of Technolo gy,Dal ian116024,China)Abstract:The ex p eriments of dam concrete under the d y namic uniaxial com p ression are carried out after the triaxial com p ression loadin g histor y with the same strain rate b y static and d y namic triaxial test e q ui p ment.The influence of loadin g histor y of strain rate(ran g in g from10-5to10-2s-1)and stress ratio on the d y namic stren g th of dam concrete is anal y zed.Theσ3in the triaxial com p ression loadin g histor y is u p to2.8f c,and does not achieve the ultimate stren g th,but there are sli g ht cracks and the unrecoverable deformation on the s p ecimens.The ex p 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failure mode of dam concrete continues to develo p alon g the existin g cracks under d y namic uniaxial com p ression,and it is different from the column failure under uniaxial com p ression,but similar to the skew shear failure under triaxial com p ression.After triaxial com p ression loadin g histor y,the stren g th of dam concrete under uniaxial com p ression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confined com p ressive stress,and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strain rate;the stren g th dama g e of dam concrete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strain rate,and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confined com p ressive stress. Ke y words:dam concrete;triaxial com p ression loadin g histor y;strain rate;failure mode;stren g th dama g e055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第54卷动态三轴压荷载历史对大骨料混凝土动态单轴抗压强度影响作者:施林林, 宋玉普, 沈璐, 王立成, SHI Lin-lin, SONG Yu-pu, SHEN Lu, WANG Li-cheng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辽宁 大连,116024刊名:大连理工大学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年,卷(期):2014(5)引用本文格式:施林林.宋玉普.沈璐.王立成.SHI Lin-lin.SONG Yu-pu.SHEN Lu.WANG Li-cheng动态三轴压荷载历史对大骨料混凝土动态单轴抗压强度影响[期刊论文]-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2014(5)。

混凝土本构(新)

混凝土本构(新)

混凝土本构(新)混凝土本构是指材料在受力状态下的变形和破坏机理,也就是一个材料的力学特性和变形特性。

混凝土作为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在建筑设计和工程施工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就混凝土本构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简要介绍。

一、混凝土本构的发展历程混凝土作为一种造型材料,最早被用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建筑工程中,但直到近代的20世纪,混凝土本构研究才得以逐渐发展起来。

19世纪末,人们开始对混凝土的应力和应变特性进行实验研究。

20世纪初,混凝土本构的研究重点转向了材料弹性和变形,同时开始尝试进行混凝土强度方面的实验研究。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期间,混凝土本构研究进入了一个成熟的阶段,开始系统地研究混凝土受力等方面的机理和变形特性。

随着施工技术和建筑设计的发展,混凝土本构研究不断推进,这对于建筑工程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二、新型混凝土本构材料的研究混凝土本构材料是指一些改良的混凝土,它们在性质和组成上与传统混凝土不同。

近年来,新型混凝土本构材料逐渐受到关注。

其中,高性能混凝土(HPC)、自密实混凝土自重剪切钢束复合混凝土(RC&C)、碳纤维增强混凝土(CFRP)、纳米粉末混凝土(NPC)等被认为是目前较为先进的混凝土本构材料。

1.高性能混凝土(HPC)高性能混凝土(HPC)在强度和耐久性等方面有很显著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桥梁、大型建筑、水坝、隧道等工程中。

HPC需要具备高的强度、高的耐久性、较小的收缩、较好的抗渗性、不易龟裂和腐蚀等特点,这就要求混凝土材料的配合比和材料的选用都要比传统混凝土更加科学。

同时,HPC还需要进行其它技术处理,如高温淬火、利用现代材料加工技术、阻滞渗透、增加材料上表面的化学成分以及采用特殊的技术等。

2.自密实混凝土自重剪切钢束复合混凝土(RC&C)自密实混凝土自重剪切钢束复合混凝土(RC&C)是一种新型混凝土,具有较强的抗震能力。

RC&C的制作采用特种混凝土和高性能结构钢,制作process中,在混凝土中加入硬质颗粒材料和密封剂,以提高混凝土密实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电站设计D H P S 第13卷第1期1997年3月动荷载下混凝土强度变形特性及其试验方法的研究Ξ黄承逵 赵国藩 尚仁杰 宋玉普(大连理工大学,大连,116024)摘 要 根据大量的试验数据,提出了不同加载速率对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受拉弹性模量、泊松比、峰值应变和应力—应变全曲线的影响规律,探讨了强度的尺寸效应和骨料粒径效应的速率敏感性。

同时进行了受拉的周期循环荷载试验,给出了滞回曲线表达式。

最后对动荷载下混凝土受拉试验方法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 砼 动荷载 反复荷载 力学性质 试验方法1 前 言混凝土坝在地震作用下,往往承受动荷载和循环荷载的作用。

在地震作用下,坝体的应变速率通常为(10-4~10-2) s。

例如,溪同河拱坝第一振型的对称与反对称自振周期分别为01153s和01147s,以1 4周期达应力峰值、混凝土极限拉应变110×10-4计,则相应应变速率约为216×10-3 s。

根据已有地震观测资料,在一次强震中,建(构)筑物要经过几次至几十次周期振动。

因此,为给大坝抗震设计和地震反应分析提供依据,有必要着重研究混凝土在不同加载速率和周期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材料特性。

对于混凝土受压的速率敏感性和在周期反复荷载下的强度变形特性已有若干研究,其中CEB模式规范给出了统计表达式〔1〕。

关于加载速率对受拉时的强度和变形特性研究还很少,特别是在动荷载和周期荷载下混凝土受拉应力—应变关系的研究,尚未见文献报导。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做些探讨。

2 试验简介试验共分三个系列,试件总数约200个。

混凝土强度为90d龄期40M Pa左右。

第一系列着重研究加载速率的影响,应变速度的变化范围为110×10-5~210×10-2。

试件为两端带倒锥形的棱柱体试件,中间截面尺寸为70mm×70mm,两端截面尺寸为100mm×100mm,试件总长200mm,中间段长100mm。

第二系列为受拉循环荷载全曲线研究,试件形状同第一系列。

第三系列为研究尺寸效应和骨料粒径效应对速率的敏感性,采用抗折试验,试件尺寸分别为100mm×100mm×400mm和150mm×150mm×550mm两种,骨料最大粒径分别为20mm和Ξ本文为“八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208-01-03-04课题研究报告部分内容的缩写。

40mm 两种,加载时间范围为0101~60s 。

试验是在电液伺服疲劳试验机上进行。

为控制受拉破坏为稳定破坏从而获得全曲线,在试验机上附加四根辅助拉杆,提高卸载刚度。

试验的加载速率由试验机模控系统中的数字函数发生器控制,采集系统由四迹线记忆示波器和计算机动态采集系统共同完成。

在高应变速率,由于计算机采集速度跟不上试件反应速度,则由记忆示波器完成。

试验中采集的数据包括荷载、试件四边的伸长和应变,以及横向应变,其中100mm 范围内的伸长采用双臂夹式引伸计量测。

在试验开始阶段,试件的安装和对中很重要,每个轴拉试件,都要预加40%左右的预估破坏荷载,通过调整四边辅助螺栓,反复对中,直到四边应变相差不到平均值的10%为止。

第三系列抗折试件的支座和三分点加载的支点均采用滚轴,以确保无位移和转角约束。

3 不同加载速率下混凝土的强度、变形特性3.1 加载速率对强度影响中等强度的混凝土受拉破坏一般都绕过骨料,沿骨料与砂浆界面断裂。

而在这次试验中,随着加载速率的提高,穿过骨料本身的断裂面越来越多,受拉强度也随之明显提高。

试验表明,在应变速率Ε・=1×10-5 s 时,抗拉强度f t =2151M Pa ;而Ε・=2×10-2 s 时,f t =3194M Pa 。

此图1 轴拉强度与加载速率关系规律符合对数函数形式(图1),经回归得:f td =〔1+01173lg (Ε d Ε s )〕f ts 式中 f td 、f ts ——混凝土的动态、静态抗拉强度;Ε・d 、Ε・s ——混凝土的动态、静态应变速率,本文取Ε・s =1×10-5 s 。

试验所得的速率敏感性较抗压强度的敏感性为高,大约加载速率提高10倍,抗拉强度提高17◊,这与本文进行的弯拉动态试验和文献〔2〕的试验结果基本吻合,而比CEB 模式规范所推荐的抗压强度动态经验公式计算结果高出一倍多。

3.2 加载速率对变形特性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弹性模量、泊松比和峰值应变均受加载速率的影响,从静载(Ε・s =1×10-5s )到动载(Ε・d =2×10-2 s )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大约提高30◊,而峰值应变则提高约19◊(见图2、3、4)。

上述关系经线性回归后得:E td =〔1+010939lg (Ε d Εs )〕E s Μtd =〔1+01098lg (Ε d Εs )〕ΜsΕtud =〔1+01057lg (Ε d Ε s )〕Εtus图5 典型的轴拉试验曲线3.3 不同加载速率的应力—变形曲线图5为4个不同应变速率的有代表性的应力—变形全曲线。

由图可见,随着加载速率(应变速率)的提高,应力—变形曲线的变化趋势:曲线上升段的形态前已述及,曲线下降段的斜率随应变速率的提高而提高,到变形达013mm 时,残余应力已接近相同。

根据实验曲线的拟合结果,得到全曲线的表达式为(见图6):上升段Ρ=f t 1-1-∆∆t A A =k t ∆tf t 式中 k t ——应力变形曲线初始斜率;其余符号见图6。

图6 轴拉曲线的分解下降段Ρ=f t e -B (w w 0)Κ式中 w ——开裂区变形;w 0——开裂区最大变形,根据试验结果,w o ≈0140mm 。

而下降段变形∆则为弹性变形∆e 、上升段的塑性变形∆p 和开裂区变形w 的叠加: ∆=∆e +∆p +w=Ρk t +∆t -f t k t +-1B lg Ρf t 1 Κ・w 0式中 B 、Κ——待定系数,由试验曲线拟合得B =5189,Κ=01947;l ——试件的长度,计算分析时可采用破坏区段的长度。

4 周期循环荷载下的轴拉曲线周期循环荷载下轴拉曲线的获得是非常困难的。

其困难不仅在于下降段的稳定变形过程难于控制,还在于循环荷载的加载、卸载点很难用函数发生器或计算机程序控制。

因为整个试验过程是由作动器(加载器)的位移控制的,而加载、卸载点必须根据试验的p ~∆曲线上的荷载和位移坐标点控制,每个试件的试验曲线数学表达式无法事先准确给出,因而其加载、卸载点也就无法用程序控制。

试验中,采用函数发生器和模控中的手动调节钮,根据记忆示波器上显示的p ~∆曲线人为调节。

曾进行了多个试件的试验,共获得了7条全曲线。

由于轴拉曲线上升段接近线弹性,受循环荷载的影响较小,故着重研究曲线下降段循环荷载的影响。

图7为在相同加载速率(Ε・=1×10-5 s )下,单调加载试验曲线与循环加载试验曲线的比较。

其它的几条曲线与此类似。

由图可见,周期循环荷载下全曲线的包络线与同条件下试件的单轴静载全曲线很接近,可以近似采用单调荷载下的曲线代替循环荷载下全曲线的包络线。

图7 循环加载与单调加载过程的对比每个循环的卸载和重新加载曲线的斜率明显不同。

由于开裂截面的损伤,重新加载时刚度降低,曲线斜率变小,各个循环曲线均表现出明显的滞回特性。

根据对试验曲线的分析,提出如下滞回曲线方程:卸载曲线Ρ=Ρu l -(112Ρu l +0109f t )〔lg (∆u l∆)〕1 2式中 Ρu l 、∆u l ——卸载控制点的应力和变形值;Ρ、∆——卸载过程中的应力和变形值。

重新加载曲线Ρ=Ρrl +〔y 1(∆)+y 2(∆)〕 〔1+Χ(∆)〕y 1(∆)=k 0(∆-∆rl )y 2(∆)=〔(k 0-k s )k c (∆-∆rl )〕2 〔(k s -k c )(∆u l -∆rl )〕Χ(∆)=〔(k 0-k s )(∆-∆rl )〕 〔(k s -k c )(∆u l -∆rl )〕式中 ∆rl 、Ρrl ——重新加载控制点的变形和应力值;k 0、k s 、k c ——一个循环中的常数,其值按下式计算: k 0=(3f t +Ρrl ) (∆rl +3Ρrl k t ) k s =(0185Ρu l -Ρrl )(∆u l -∆rl ) k c =0185Ρu l ∆u l5 尺寸效应和骨料粒径效应的速率敏感性将同一次搅拌的混凝土分别制作100mm ×100mm ×400mm 和150mm ×150mm ×550mm 试件各20个,同龄期、同条件养护,然后进行抗折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两种尺寸试件的速率敏感性几乎一致(见图8)。

图8 两种尺寸试件试验结果对比回归曲线方程采用:f td f ts =(t d t s )Α式中 t d 、t s ——动载、静载加载时间;Α——回归系数。

根据两大组的试验,第一组两种尺寸试件的Α分别为-010470和-010491,第二组分别为-010522和-010527。

可以看出,加载速率对于混凝土抗拉强度尺寸效应几乎没有影响。

曾对一组两种骨料粒径(D m ax =20、40mm )的试件(每种20个试件)进行对比试验。

仍采用上述回归模式,对于D m ax =20mm 试件,Α=-010527;对于D m ax =40mm 试件,Α=-010562。

可以看出,随着骨料粒径增大,混凝土强度随加载速度提高略有增加,但不明显。

前已述及,随着加载速率提高,混凝土破坏时骨料断裂越来越多,因而强度提高。

如果骨料粒径加大就意味着混凝土中粒骨料所占比例略有增加,这可能造成速率敏感性增大。

但由于试件数量较少,骨料粒径变化范围较小,这个结论还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6 关于动荷载下混凝土强度、变形特性试验方法的讨论6.1 三种拉伸试验方法的讨论目前,混凝土抗拉强度的静载试验通用三种方法:轴拉、劈拉和弯拉。

按三种试验方法进行动载试验,所获得的试验结果的速率敏感性不尽相同。

图9系根据本文试验结果和文献〔2〕试验结果绘制的,从图可以看出轴拉试验结果和弯拉试验结果的速率敏感性比较接近,而劈拉试验结果的速率敏感性远远高于弯拉试验结果的速率敏感性。

在劈拉试验中,试件上下表面采用直径150mm 的圆弧形劈条,并垫有三合板垫条,在试件劈裂时,由于摩擦及垫条两侧的桥架作用,荷载不立即下降,有明显的滞后作用,随着加载速率的提高,滞后作用愈明显,因而劈拉试验结果随加载速率提高而提高的幅度很大。

这是一种因试验方法所造成的误差,并不代表混凝土抗拉强度的速率敏感性。

轴拉强度则没有这一误差。

对于弯拉强度,当加载点和支撑点处于理想铰时,也无这一误差。

图9 三种抗拉试验结果对比综上所述,在三种试验方法中,劈拉法不适合动态试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