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 第12课时—反函数教案

合集下载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学案反函数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学案反函数

反函数一、知识回顾:1、反函数的定义设函数))((A x x f y ∈=的值域是C ,根据这个函数中x,y 的关系,用y把x 表示出,得到x=ϕ(y). 若对于y 在C 中的任何一个值,通过x=ϕ(y),x 在A 中都有唯一的值和它对应,那么,x=ϕ(y)就表示y 是自变量,x 是自变量y的函数,这样的函数x=ϕ(y) (y ∈C)叫做函数))((A x x f y ∈=的反函数,记作)(1y f x -=,习惯上改写成)(1x f y -=2、 函数y=f (x )有反函数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求反函数的步骤:① . ② . ③ .4、互为反函数间的关系:①从函数角度看:②从函数图象看:○3单调性的关系: 二、基本训练:1、给出下列几个函数:①)21(12>-=x x y ;② ⎩⎨⎧≥==)2(2)1(4x x x y ③)(23R x x y ∈+= ④)1(3)1lg(2>+-=x x y ⑤)0()2(≥-=x x x y其中不存在反函数的函数序号是变题:函数223y x ax =--在区间[1, 2]上存在反函数的充要条件是 ( )A 、(],1a ∈-∞B 、[)2,a ∈+∞C 、[1,2]a ∈D 、(],1a ∈-∞ [)2,+∞2、函数)1(12<+=x y x 的反函数是( )A .)3,1(),1(log 2∈-=x x yB .)3,1(,log 12∈+-=x x yC .]3,1(),1(log 2∈-=x x yD .]3,1(,log 12∈+-=x x y 3.(05江苏卷)函数123()x y x R -=+∈的反函数的解析表达式为( )(A )22log 3y x =- (B )23log 2x y -= (C )23log 2x y -= (D )22log 3y x =- 4. (05全国卷Ⅰ))21( 22≤≤-=x x x y 反函数是( )(A ))11( 112≤≤--+=x x y(B ))10( 112≤≤-+=x x y (C ))11( 112≤≤---=x x y(D ))10( 112≤≤--=x x y 5. (05天津卷)设)(1x f -是函数)1( )(21)(>-=-a a a x f x x 的反函数,则使1)(1>-x f 成立的x 的取值范围为( ) A .),21(2+∞-a a B . )21,(2a a --∞ C . ),21(2a aa - D . ),[+∞a 6. (05湖南卷)设函数f (x )的图象关于点(1,2)对称,且存在反函数f -1(x ),f (4)=0,则f-1(4)= .7、已知函数b a x f x +=)(的图象过点(1,7),又其反函数的图象经过点(4,0),则)(x f 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三、例题分析:1、①若函数)(x f 是函数()10222≤≤--=x x y 的反函数,则)(x f 的图象为 ( )A B C D②已知函数)(x f 的图象过点(0,1),则函数)4(-x f 的反函数的图象必过定点( )A 、(1,-4)B 、(1,4)C 、(1,0)D 、(4,1)③ 若函数f (x )的图象与xy )21(=的图象关于直线y=x 对称,则函数)2(2x x f -的单调x x x y y yy减区间是 ( )A 、(1,+∞)B 、(-∞,1]C 、(0,1]D 、[1,2)2、①函数⎪⎩⎪⎨⎧<<-≤≤-=)01()10(122x xx x y 的反函数是 ②、已知R x x f x x∈+=,212)(,则=-)31(1f ___ . ③、已知函数x x f 3)(=的反函数是)(1x f -,且2)18(1+=-a f ,则函数])1,0[(3∈=x y ax 的值域为______________.3、已知函数132)(-+=x x x f ,若函数y=g (x )与)1(1+=-x f y 的图象关于直线x y =对称,求g (3)的值.4、给定实数a ,a ≠0且a ≠1,设函数)1(11a x R x ax x y ≠∈--=且,证明这个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y=x 对称。

高中数学反函数教案人教版

高中数学反函数教案人教版

高中数学反函数教案人教版1. 知识与技能:理解反函数的概念,掌握求反函数的方法,并能够应用反函数解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方式,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反函数概念及求解方法。

3. 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反函数的概念,掌握求反函数的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反函数与原函数之间的关系,正确求解反函数。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设备等。

2. 教学内容:反函数的概念、求反函数的方法、反函数与原函数的关系等。

3. 教学步骤:引入、概念讲解、示范演练、练习等。

四、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例引入反函数的概念,如f(x) = 2x + 3,问学生如何求出反函数。

2. 概念讲解:解释反函数的概念及原函数与反函数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反函数的定义和特点。

3. 示范演练:通过几个具体的例题,向学生展示求反函数的方法,并让学生跟随演示过程,逐步掌握反函数的求解技巧。

4. 练习: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检验理解程度。

可以设置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反函数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鼓励学生多加练习,提高解题能力。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堂练习,并对错题进行复习和订正。

2. 自主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反函数的概念和求解方法展开,通过引入、讲解、演示和练习等环节,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反函数概念,掌握反函数的求解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反函数知识点总结讲义教案

反函数知识点总结讲义教案

反函数知识点总结讲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反函数的概念,掌握反函数的性质和运算法则。

2. 学会求解反函数,并能应用反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反函数的概念:什么是反函数,反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 反函数的求解方法:如何求解一个函数的反函数。

3. 反函数的应用:反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举例。

4. 反函数的运算法则:反函数的组合和复合。

5. 反函数的局限性:反函数存在的条件和不存在的条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反函数的概念、性质、求解方法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反函数的求解方法和反函数的运算法则。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问题驱动法。

2. 教学手段:黑板、PPT、数学软件。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反函数的概念。

2. 讲解:讲解反函数的定义、性质和求解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反函数的应用。

4. 练习: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巩固反函数的知识。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反函数概念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布置一些有关反函数的练习题,检查学生掌握反函数性质和求解方法的情况。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反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评估学生对反函数应用的理解。

七、教学拓展1. 反函数与其他数学概念的联系:例如,反函数与对数函数、反三角函数等的关系。

2. 反函数在科学研究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反函数在优化问题、信号处理等方面的应用。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检查教学内容是否全面、透彻,是否涵盖了反函数的所有重要知识点。

2. 反思教学方法:评估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反函数知识。

3. 反思学生反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练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九、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反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求解方法。

高中数学 第二章第12课时反函数(1)教师专用教案 新人教A版

高中数学 第二章第12课时反函数(1)教师专用教案 新人教A版

第十二教时 反函数(1)目的:要求学生掌握反函数的概念,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

过程:一、复习:映射、一一映射及函数的近代定义。

二、反函数的引入及其定义:1. 映射的例子:①这个映射所决定的函数是: y = 3x - 1②这个映射是有方向的:f ::A B ( f :x y = 3x - 1)③如果把方向“倒过来”呢?(写成) f -1: A B ( f -1:y 31+=y x )④观察一下函数 y = 3x - 1与函数 31+=y x 的联系我们发现:它们之间自变量与函数对调了;定义域与值域也对调了,后者的解析是前者解析中解出来的(x )。

2. 得出结论:函数 31+=y x 称作函数 y = 3x - 1的反函数。

定义:P66 (略)注意:(再反复强调):①用 y 表示 x , x = ϕ (y )②满足函数的(近代)定义 ③自变量与函数对调 ④定义域与值域对调 ⑤写法:x = f -1(y )考虑到“用 y 表示自变量 x 的函数”的习惯,将 x = f -1(y ) 写成 y = f -1(x )如上例 f -1:31+=x y3.几个必须清楚的问题:1︒ 如果 y = f (x ) 有反函数 y = f -1(x ),那么 y = f -1(x ) 的反函数是 y = f (x ),它们互为反函数。

2︒ 并不是所有的函数都有反函数。

如 y = x 2(可作映射说明) 因此,只有决定函数的映射是一一映射,这个函数才有反函数。

3︒ 两个函数互为反函数,必须:原函数的定义域是它的反函数的值域原函数的值域是它的反函数的定义域 如:)(2Z y yx ∈=不是函数 y = 2 x ( x ∈ Z ) 的反函数。

4︒ 指导阅读课本,包括“举例”“定义”“说明”“表格”以加深印象。

三、求反函数:1.例题:(见P66—67 例一)注意:1︒ 强调:求反函数前先判断一下决定这个函数的映射是否是一一映射。

反函数的教案设计

反函数的教案设计

反函数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反函数的概念、性质及其与原函数之间的关系。

2.能够掌握反函数的求法及其应用。

3.能够灵活运用反函数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知识导入1.通过示例,介绍什么是函数的反函数。

2.通过一定的问题和分析,引导学生研究反函数的性质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1.理解反函数的概念基本概念:定义域上的函数 f 和值域上的函数 g,若对于所有x∈D(f)都有 f (x) =y,则对于所有y∈R,f 中恰好存在一个唯一的 x 满足 f (x) =y.则称 g(x)=y 为 f(x)=y 的反函数,记作 g=f^-1。

2.反函数的求法(1)对于 y=f (x),如果 y=f(x)是严格单调递增函数,先把f(x)对y求导,然后解出dx/dy,最后再把dy换成dx即可。

(2)对于 y=f (x),如果 y=f(x)是严格单调递减函数,先把f(x)对y求导,然后解出dx/dy,然后把dx取相反数即可得到反函数的导数。

3.反函数的性质(1)反函数与原函数的图像关于一条直线相互对称。

(2)反函数的导数等于原函数导数的倒数。

(3)反函数与原函数之间的对应关系是一一对应的。

4.反函数的应用(1)求解反函数使得它们可以互相转化;(2)使用反函数的定义特性进行不等式求解;(3)应用反函数解决函数复合问题;(4)使用反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法2.启发式探究法3.案例教学法五、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反函数与原函数的关系,反函数的求法及应用。

2.教学难点反函数的理解及应用。

六、教学反思1.课时的安排比较紧张;2.应用案例多讲练习。

3.加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帮助学生提高数学素养、掌握思维方法。

七、教学评估1.小测验2.课后作业3.学生参与度4.课程效果参考文献1.李瑞兰.数学分析(修订版) [M].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1.2.程志之.高等数学(第五版)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3.张慕智.数学分析 [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教案设计高中数学《反函数》

教案设计高中数学《反函数》

教案设计高中数学《反函数》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本节教材内容涉及反函数的概念,反函数的求法。

函数从本质上讲是函数,原函数与反函数互为反函数,它们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

2.本节教材地位与重要性“反函数”一节课是《高中数学》第一册的重要内容。

这一节课与函数的基本概念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对这一节课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接受、理解反函数的概念并学会反函数的求法,又可使学生加深对函数基本概念的理解,还为日后反三角函数的教学做好准备,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3.重点与难点重点:反函数的概念及反函数的求法。

理解反函数概念并求出函数的反函数是高一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这建立在对函数概念的真正理解的基础上,必须使学生对于函数的基本概念有清醒的认识。

难点:反函数概念的接受与理解。

学生对于反函数的来历、反函数与原函数间的关系都容易产生错误的认识,必须使学生认清反函数的实质就是函数这一本质问题,才能使学生接受概念并对反函数的存在有正确的认识。

教学中复习函数概念,进而引出反函数概念,就是为突破难点做准备。

4.课时安排本节内容将安排1课时时间完成教学。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反函数的概念,并能判定一个函数是否存在反函数;○2掌握反函数的求法,并能理解原函数和反函数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分析、抽象、推理得出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通过作图,加强学生对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的理解,训练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树立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的观点。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1.教法分析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将采取引导发现式教学方法并充分发挥电脑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作用。

引导发现法作为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体现了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点拨的方法,启发学生通过主动思考、动手操作来达到对知识的“发现”和接受,进而完成知识的内化,使书本的知识成为自己的知识。

高中数学反函数教案

高中数学反函数教案

高中数学反函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函数与反函数的概念,能够求解反函数;2. 掌握反函数的性质和求解方法;3. 能够应用反函数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1. 函数与反函数的概念;2. 反函数的求解方法;3. 反函数的性质。

三、教学内容1. 函数与反函数的概念- 函数的定义和表示:定义域、值域、映射关系;- 反函数的定义:对任意的y,存在唯一的x,使得f(x)=y,则称y关于x的函数为f的反函数,记为$f^{-1}$(y)。

2. 反函数的求解方法- 交换x和y的位置,并解出y,得到反函数表达式;- 注意判断反函数的存在性和唯一性。

3. 反函数的性质- 函数与反函数互为反函数;- 函数与反函数的图像关于y=x对称;- 反函数的定义域与原函数的值域相同,反函数的值域与原函数的定义域相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例引入函数与反函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反函数的概念。

2. 讲解:介绍函数与反函数的定义、求解方法和性质,引导学生掌握。

3. 练习:设计反函数的求解问题,让学生灵活运用反函数的概念来解决问题。

4. 总结:归纳反函数的概念和性质,让学生总结学习内容。

五、教学案例已知函数$f(x)=2x+1$,求其反函数。

解:设反函数为$y=f^{-1}(x)$,则有$y=2x+1$,交换x和y的位置可得$x=2y+1$,解出y 得$y=\frac{x-1}{2}$,因此,函数的反函数为$f^{-1}(x)=\frac{x-1}{2}$。

六、课堂练习1. 已知函数$f(x)=3x-2$,求其反函数;2. 若函数$g(x)$的反函数为$h(x)$,求$f(x)=\frac{1}{g(x)}$的反函数。

七、作业布置1. 完成课堂练习;2. 预习下节课内容,复习反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重点介绍了函数与反函数的概念、求解方法和性质,通过实例讲解和课堂练习,学生基本掌握了反函数的相关知识。

下节课将继续深入探讨反函数的应用和拓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反函数教案

反函数教案

反函数的概念授课人:陈永康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反函数的概念,(2)会求简单函数的反函数;2.能力目标:(1)通过对反函数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在反函数的求解过程中,把握函数与方程的思想;3.德育、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

教学重点:反函数概念的形成及理解,求函数的反函数。

教学难点:反函数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 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内容:一、复习函数的概念,引入问题:1.函数的定义:(略)2.提出问题: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1)如果已知物体运动的时间t ,求物体运动的位移s ?(2)如果知道了物体运动的位移s ,问需要多少时间t ? 在问题(1)中,物体运动的位移s 是随着时间t 的变化而变化的,位移s 是时间t 的函数,且vt s =;在问题(2)中,物体运动的位移s 是自变量,时间t 是位移s 的函数,且s v t =, 这时我们就说函数sv t =是函数vt s =的反函数。

二、讲解新课:1.反函数的概念:一般地,设函数)(x f y =(A x ∈)的值域是C ,根据这个函数中x ,y 的关系,用y 把x 表示出,得到)(y g x =,若对于y 在C 中的任何一个值,通过)(y g x =,x 在A 中都有唯一的值和它对应,那么)(y g x =就表示y 是自变量,x 是因变量y 的函数,这样的函数)(y g x =(C y ∈)叫做函数)(x f y =(A x ∈)的反函数,习惯上用x 表示自变量,y 表示因变量,因此,)(y g x =就变为)(x g y =。

若函数)(x f y =(A x ∈)有反函数,它的反函数记作:)(1x f y -=(C x ∈)。

2.探讨:互为反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的关系:用映射的方式表函数与反函数:函数)(x f y =(A x ∈)是从定义域A 到值域C 的一个映射,即:f :C A →。

《反函数》教案.doc

《反函数》教案.doc

《反函数》教案【课题】反函数【教学目的】了解反函数的概念,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

【教学重点】反函数的概念以及反函数的求法。

【教学难点】反函数的求法中反函数的定义域的确定。

【教学过程】一、复习:1.什么叫映射?什么叫一一映射?(学生回答,然后用幻灯打出)映射的定义:设A、B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 ,对于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B以及A到B的对应法则f )叫做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记作f: A9 B.一一映射的定义:设A、B是两个集合,/: A9B是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如果在这个映射下,对于集合A中的不同元素,在集合B中有不同的象,而且 B 中每一个元素都有原象,那么这个映射叫做A到B上的映射。

2.什么叫函数?函数的三要素是什么?(学生回答,然后用幻灯打出) 函数的定义:如果A, B都是非空数集,那么A到B的映射f: A9B就叫做A到B的函数。

记作y =f(x),其中x£A, y£Bo原象的集合A叫做函数y = f (%)的定义域,象的集合C (CGB)叫做函数y=f(x)的值域。

函数符号y=f(x)表示“y是x的函数”,有时简记作函f(X)。

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

其中定义域和对应法则是最基本的要素。

3.已知汽车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匀速前进,汽车行驶的路程s与行走的时间的关系为,如果把s看作t的函数,则其定义域为, 值域为。

如果用s来表示t为, t是不是路程s的函数?为什么?( 口答)4,已知函数y = 2% + 6 (xeR)中。

我们从函数y = 2% + 6解出x,就可以得到式子x = 3 (yeR)o判断x是不是y的函数?为什么?(学生练习,老师讲评)二、新课1.分析复习中的过程3,过程4中的两个函数的关系,指出:我们说函数,=上60 是函数s = 60t的反函数,函数x = -|-3 (yeR)是y = 2x +6的反函数。

高中图像数学反函数教案

高中图像数学反函数教案

高中图像数学反函数教案
主题:高中图像数学-反函数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反函数的概念,并能够通过图像表示反函数的特点和性质。

教学步骤:
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引入反函数的概念,例如:f(x)=2x,问学生如何求出f的反函数。

2. 概念解释:解释反函数是指如果一个函数f对应一个数x得到y,那么它的反函数就是将y作为自变量,求出x。

表示为f^-1(y)=x。

3. 图像表示:让学生通过绘制图像来理解反函数的特点,例如:对于函数f(x)=x^2,它的反函数是f^-1(y)=√y,让学生画出这两个函数的图像,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关系。

4. 性质分析:让学生探讨反函数的性质,例如:反函数的图像关于y=x对称,反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互换等。

5. 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练习,例如:求出函数的反函数、画出反函数的图像等。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学生对反函数的理解和运用。

延伸活动:让学生自己选择一个函数,求出它的反函数并画出图像,讨论它们之间的关系和特点。

评估方法:通过学生的表现和练习情况来评估他们对反函数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白板、彩色笔、课本等。

反函数可能是一些学生比较难以理解的概念,需要通过图像来帮助他们理解,同时通过练习来巩固他们的知识。

希望这份教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反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高中数学《反函数》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反函数》教学设计

《反函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弄清原函数与反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的关系.
2.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
3.在尝试、探索求反函数的过程中,深化对概念的认识,总结出求反函数的一般步骤,加深对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以及由特殊到一般等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
4.进一步完善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求反函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反函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说明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一个概念的形成是螺旋式上升的,一般要经过具体到抽象,感性到理性的过程.本节教案通过一个物理学中的具体实例引入反函数,进而又通过若干函数的图象进一步加以诱导剖析,最终形成概念.
反函数的概念是教学中的难点,原因是其本身较为抽象,经过两次代换,又采用了抽象的符号.由于没有一一映射,逆映射等概念的支撑,使学生难以从本质上去把握反函数的概念.为此,我们大胆地使用教材,把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图象关系预先揭示,进而探究原因,寻找规律,程序是从问题出发,研究性质,进而得出概念,这正是数学研究的顺序,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助于概念的建立与形成.另外,对概念的剖析以及习题的配备也很精当,通过不同层次的问题,满足学生多层次需要,起到评价反馈的作用.通过对函数与方程的分析,互逆探索,动画演示,表格对照、学生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探求欲,在探究与剖析的过程中,完善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使学生自然成为学习的主人.。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教案第12课时—反函数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教案第12课时—反函数

第二章 函数——第12课时,反函数一.课题:反函数二.教学目标:理解反函数的意义,会求一些函数的反函数;掌握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会利用)(x f y =与)(1x fy -=的性质解决一些问题. 三.教学重点:反函数的求法,反函数与原函数的关系.四.教学过程:(一)主要知识:1.反函数存在的条件:从定义域到值域上的一一映射确定的函数才有反函数;2.反函数的定义域、值域上分别是原函数的值域、定义域,若()y f x =与1()y f x -=互为反函数, 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A 、值域为B ,则1[()]()f f x x x B -=∈,1[()]()f f x x x A -=∈;3.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具有相同的单调性,它们的图象关于y x =对称.(二)主要方法:1.求反函数的一般方法:(1)由()y f x =解出1()x f y -=,(2)将1()x f y -=中的,x y 互换位置,得1()y f x -=,(3)求()y f x =的值域得1()y f x -=的定义域. (三)例题分析:例1.求下列函数的反函数:(1)()1)f x x =≤-;(2)221(01)(){(10)x x f x x x -≤≤=-≤<;(3)32331y x x x =-++. 解:(1)由1)y x =≤-得2211()(1)24y x x =+-≤-,∴10)2x y +=≥,∴所求函数的反函数为10)2y x =-≥. (2)当01x ≤≤时,得10)x y -≤≤,当10x -≤<时,得1)x y =<≤,∴所求函数的反函数为10)1)x y x -≤≤=<≤.(3)由32331y x x x =-++得3(1)2y x =-+,∴1)x y R =∈,∴所求反函数为1()1)f x x R -=∈.例2.函数11(,)1ax y x x R ax a-=≠-∈+的图象关于y x =对称,求a 的值. 解:由11(,)1ax y x x R ax a -=≠-∈+得1(1)(1)y x y a y -=≠-+,∴11()(1)(1)x f x x a x --=≠-+, 由题知:1()()f x f x -=,11(1)1x ax a x ax --=++,∴1a =. 例3.若(2,1)既在()f x =,m n 的值.解:∵(2,1)既在()f x =∴(1)2(2)1f f =⎧⎨=⎩,∴21==,∴37m n =-⎧⎨=⎩. 例4.(《高考A 计划》考点12“智能训练第5题”)设函数xx x f +-=121)(,又函数)(x g 与1(1)y f x -=+的图象关于y x =对称,求)2(g 的值. 解法一:由121x y x -=+得12y x y -=+,∴11()2x f x x --=+,1(1)3x f x x --+=+, ∴)(x g 与3x y x -=+互为反函数,由23x x -=+,得(2)2g =-. 解法二:由1(1)y f x -=+得()1x f y =-,∴()()1g x f x =-,∴(2)(2)12g f =-=-.例5.已知函数()y f x =(定义域为A 、值域为B )有反函数1()y f x -=,则方程()0f x =有解 x a =,且()()f x x x A >∈的充要条件是1()y f x -=满足11()()(0)f x x x B f a --<∈=且.例6.(《高考A 计划》考点12“智能训练第15题”)已知21()()21x x a f x a R -=∈+,是R 上的奇函数.(1)求a 的值,(2)求()f x 的反函数,(3)对任意的(0,)k ∈+∞解不等式121()log x f x k-+>. 解:(1)由题知(0)0f =,得1a =,此时21212112()()021212112x x x xx x x x f x f x ------+-=+=+=++++, 即()f x 为奇函数.(2)∵21212121x x x y -==-++,得12(11)1x y y y +=-<<-,∴121()log (11)1x f x x x -+=-<<-. (3)∵121()log x f x k -+>,∴11111x x x k x ++⎧>⎪-⎨⎪-<<⎩,∴111x k x >-⎧⎨-<<⎩, ①当02k <<时,原不等式的解集{|11}x k x -<<,②当2k ≥时,原不等式的解集{|11}x x -<<.(四)巩固练习:1.设21(01)(){2(10)x x x f x x +≤≤=-≤<,则15()4f -= . 2.设0,1a a >≠,函数log a y x =的反函数和1log ay x =的反函数的图象关于 ( )()A x 轴对称 ()B y 轴对称 ()C y x =轴对称 ()D 原点对称3.已知函数1()()12x f x =+,则1()f x --的图象只可能是 ( )第二章 函数——第12课时,反函数()A ()B ()C ()D4.若6y ax =-与13y x b =+的图象关于直线y x =对称,且点(,)b a 在指数函数()f x 的图象上,则()f x = .五.课后作业:《高考A 计划》考点12,智能训练1,2,3,6,10,12,14. 经典语录1、最疼的疼是原谅,最黑的黑是背叛。

2019-2020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2.12 函数的综合问题教案

2019-2020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2.12 函数的综合问题教案

2019-2020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2.12 函数的综合问题教案●知识梳理函数的综合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函数内容本身的相互综合,如函数概念、性质、图象等方面知识的综合.2.函数与其他数学知识点的综合,如方程、不等式、数列、解析几何等方面的内容与函数的综合.这是高考主要考查的内容.3.函数与实际应用问题的综合.●点击双基1.已知函数f(x)=lg(2x-b)(b为常数),若x∈[1,+∞)时,f(x)≥0恒成立,则A.b≤1B.b<1C.b≥1D.b=1解析:当x∈[1,+∞)时,f(x)≥0,从而2x-b≥1,即b≤2x-1.而x∈[1,+∞)时,2x-1单调增加,∴b≤2-1=1.答案:A2.(xx年郑州市质检题)若f(x)是R上的减函数,且f(x)的图象经过点A(0,3)和B(3,-1),则不等式|f(x+1)-1|<2的解集是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由|f(x+1)-1|<2得-2<f(x+1)-1<2,即-1<f(x+1)<3.又f(x)是R上的减函数,且f(x)的图象过点A(0,3),B(3,-1),∴f(3)<f(x+1)<f(0).∴0<x+1<3,-1<x<2.答案:(-1,2)●典例剖析【例1】取第一象限内的点P1(x1,y1),P2(x2,y2),使1,x1,x2,2依次成等差数列,1,y1,y2,2依次成等比数列,则点P1、P2与射线l:y=x(x>0)的关系为A.点P1、P2都在l的上方B.点P1、P2都在l上C.点P1在l的下方,P2在l的上方D.点P1、P2都在l的下方剖析:x1=+1=,x2=1+=,y1=1×=,y2=,∵y1<x1,y2<x2,∴P1、P2都在l的下方.答案:D【例2】已知f(x)是R上的偶函数,且f(2)=0,g(x)是R上的奇函数,且对于x∈R,都有g(x)=f(x-1),求f(xx)的值.解:由g(x)=f(x-1),x∈R,得f(x)=g(x+1).又f(-x)=f(x),g(-x)=-g(x),故有f(x)=f(-x)=g(-x+1)=-g(x-1)=-f(x-2)=-f(2-x)=-g(3-x)= g(x-3)=f(x-4),也即f(x+4)=f(x),x∈R.∴f(x)为周期函数,其周期T=4.∴f(xx)=f(4×500+2)=f(2)=0.评述:应灵活掌握和运用函数的奇偶性、周期性等性质.【例3】函数f(x)=(m>0),x1、x2∈R,当x1+x2=1时,f(x1)+f(x2)=.(1)求m的值;(2)数列{a n},已知a n=f(0)+f()+f()+…+f()+f(1),求a n.解:(1)由f(x1)+f(x2)=,得+=,∴4+4+2m=[4+m(4+4)+m2].∵x1+x2=1,∴(2-m)(4+4)=(m-2)2.∴4+4=2-m或2-m=0.∵4+4≥2=2=4,而m>0时2-m<2,∴4+4≠2-m.∴m=2.(2)∵a n=f(0)+f()+f()+…+f()+f(1),∴a n=f(1)+f()+ f()+…+f ()+f(0).∴2a n=[f(0)+f(1)]+[f()+f()]+…+[f(1)+f(0)]=++…+=.∴a n=.深化拓展用函数的思想处理方程、不等式、数列等问题是一重要的思想方法.【例4】函数f(x)的定义域为R,且对任意x、y∈R,有f(x+y)=f(x)+f(y),且当x>0时,f(x)<0,f(1)=-2.(1)证明f(x)是奇函数;(2)证明f(x)在R上是减函数;(3)求f(x)在区间[-3,3]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1)证明:由f(x+y)=f(x)+f(y),得f[x+(-x)]=f(x)+f(-x),∴f(x)+ f(-x)=f(0).又f(0+0)=f(0)+f(0),∴f(0)=0.从而有f(x)+f(-x)=0.∴f(-x)=-f(x).∴f(x)是奇函数.(2)证明:任取x1、x2∈R,且x1<x2,则f(x1)-f(x2)=f(x1)-f[x1+(x2-x1)]=f(x1)-[f(x1)+f(x2-x1)]=-f(x2-x1).由x1<x2,∴x2-x1>0.∴f(x2-x1)<0.∴-f(x2-x1)>0,即f(x1)>f(x2),从而f(x)在R上是减函数.(3)解:由于f(x)在R上是减函数,故f(x)在[-3,3]上的最大值是f(-3),最小值是f(3).由f(1)=-2,得f(3)=f(1+2)=f(1)+f(2)=f(1)+f(1+1)=f (1)+f(1)+f(1)=3f(1)=3×(-2)=-6,f(-3)=-f(3)=6.从而最大值是6,最小值是-6.深化拓展对于任意实数x、y,定义运算x*y=ax+by+cxy,其中a、b、c是常数,等式右边的运算是通常的加法和乘法运算.现已知1*2=3,2*3=4,并且有一个非零实数m,使得对于任意实数x,都有x*m=x,试求m的值.提示:由1*2=3,2*3=4,得∴b=2+2c,a=-1-6c.又由x*m=ax+bm+cmx=x对于任意实数x恒成立,∴∴b=0=2+2c.∴c=-1.∴(-1-6c)+cm=1.∴-1+6-m=1.∴m=4.答案:4.●闯关训练夯实基础1.已知y=f(x)在定义域[1,3]上为单调减函数,值域为[4,7],若它存在反函数,则反函数在其定义域上A.单调递减且最大值为7B.单调递增且最大值为7C.单调递减且最大值为3D.单调递增且最大值为3解析: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在各自定义区间上有相同的增减性,f-1(x)的值域是[1,3].答案:C2.(xx年郑州市质检题)关于x的方程|x2-4x+3|-a=0有三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实数a的值是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作函数y=|x2-4x+3|的图象,如下图.由图象知直线y=1与y=|x2-4x+3|的图象有三个交点,即方程|x2-4x+3|=1也就是方程|x2-4x+3|-1=0有三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因此a=1.答案:13.(xx年春季北京)若存在常数p>0,使得函数f(x)满足f(px)=f(px-)(x ∈R),则f(x)的一个正周期为__________.解析:由f(px)=f(px-),令px=u,f(u)=f(u-)=f[(u+)-],∴T=或的整数倍.答案:(或的整数倍)4.已知关于x的方程sin2x-2sin x-a=0有实数解,求a的取值范围.解:a=sin2x-2sin x=(sin x-1)2-1.∵-1≤sin x≤1,∴0≤(sin x-1)2≤4.∴a的范围是[-1,3].5.(xx年上海,19)记函数f(x)=的定义域为A,g(x)=lg[(x-a-1)(2a-x)](a <1)的定义域为B.(1)求A;(2)若BA,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解:(1)由2-≥0,得≥0,∴x<-1或x≥1,即A=(-∞,-1)∪[1,+∞).(2)由(x-a-1)(2a-x)>0,得(x-a-1)(x-2a)<0.∵a<1,∴a+1>2a.∴B=(2a,a+1).∵BA,∴2a≥1或a+1≤-1,即a≥或a≤-2.而a<1,∴≤a<1或a≤-2.故当BA时,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2]∪[,1).培养能力6.(理)已知二次函数f(x)=x2+bx+c(b≥0,c∈R).若f(x)的定义域为[-1,0]时,值域也是[-1,0],符合上述条件的函数f(x)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出f(x)的表达式;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设符合条件的f(x)存在,∵函数图象的对称轴是x=-,又b≥0,∴-≤0.①当-<-≤0,即0≤b<1时,函数x=-有最小值-1,则⎩⎨⎧-==⇒⎪⎩⎪⎨⎧=+--=+-⇒⎪⎩⎪⎨⎧=--=-1,0011240)1(1)2(22c b c b c b b f b f 或(舍去). ②当-1<-≤-,即1≤b <2时,则⎩⎨⎧==⇒⎪⎩⎪⎨⎧=-=-0,20)0(1)2(c b f b f (舍去)或(舍去). ③当-≤-1,即b ≥2时,函数在[-1,0]上单调递增,则解得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函数有两个,f (x )=x 2-1或f (x )=x 2+2x .(文)已知二次函数f (x )=x 2+(b +1)x +c (b ≥0,c ∈R ).若f (x )的定义域为[-1,0]时,值域也是[-1,0],符合上述条件的函数f (x )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出f (x )的表达式;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函数图象的对称轴是x =-,又b ≥0,∴-≤-.设符合条件的f (x )存在,①当-≤-1时,即b ≥1时,函数f (x )在[-1,0]上单调递增,则⎩⎨⎧==⇒⎩⎨⎧=-=++-⇒⎩⎨⎧=-=-.0,101)1(10)0(1)1(c b c c b f f ②当-1<-≤-,即0≤b <1时,则⎪⎩⎪⎨⎧=-=+-0)0(1)21(f b f ⎩⎨⎧==⇒⎪⎩⎪⎨⎧=-=++-+0,1012)1()21(22c b c c b b (舍去). 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函数为f (x )=x 2+2x .7.(xx 年春季上海,21)已知函数f (x )=x +的定义域为(0,+∞),且f (2)=2+.设点P 是函数图象上的任意一点,过点P 分别作直线y =x 和y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 、N. (1)求a 的值.(2)问:|PM |·|PN |是否为定值?若是,则求出该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3)设O 为坐标原点,求四边形OMPN 面积的最小值.解:(1)∵f (2)=2+=2+,∴a =.(2)设点P 的坐标为(x 0,y 0),则有y 0=x 0+,x 0>0,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可知,|PM |==,|PN |=x 0,∴有|PM |·|PN |=1,即|PM |·|PN |为定值,这个值为1.(3)由题意可设M(t,t),可知N(0,y0).∵PM与直线y=x垂直,∴k PM·1=-1,即=-1.解得t=(x0+y0).又y0=x0+,∴t=x0+.∴S△OPM=+,S△OPN=x02+.∴S四边形OMPN=S△OPM+S△OPN=(x02+)+≥1+.当且仅当x0=1时,等号成立.此时四边形OMPN的面积有最小值1+.探究创新8.有一块边长为4的正方形钢板,现对其进行切割、焊接成一个长方体形无盖容器(切、焊损耗忽略不计).有人应用数学知识作了如下设计:如图(a),在钢板的四个角处各切去一个小正方形,剩余部分围成一个长方体,该长方体的高为小正方形边长,如图(b).(1)请你求出这种切割、焊接而成的长方体的最大容积V1;(2)由于上述设计存在缺陷(材料有所浪费),请你重新设计切、焊方法,使材料浪费减少,而且所得长方体容器的容积V2>V1.解:(1)设切去正方形边长为x,则焊接成的长方体的底面边长为4-2x,高为x,∴V1=(4-2x)2·x=4(x3-4x2+4x)(0<x<2).∴V1′=4(3x2-8x+4).令V1′=0,得x1=,x2=2(舍去).而V1′=12(x-)(x-2),又当x<时,V1′>0;当<x<2时,V1′<0,∴当x=时,V1取最大值.(2)重新设计方案如下:如图①,在正方形的两个角处各切下一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如图②,将切下的小正方形焊在未切口的正方形一边的中间;如图③,将图②焊成长方体容器.新焊长方体容器底面是一长方形,长为3,宽为2,此长方体容积V2=3×2×1=6,显然V2>V1.故第二种方案符合要求.●思悟小结1.函数知识可深可浅,复习时应掌握好分寸,如二次函数问题应高度重视,其他如分类讨论、探索性问题属热点内容,应适当加强.2.数形结合思想贯穿于函数研究的各个领域的全部过程中,掌握了这一点,将会体会到函数问题既千姿百态,又有章可循.●教师下载中心教学点睛数形结合和数形转化是解决本章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应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用函数的图象及方程的曲线去处理函数、方程、不等式等问题.拓展题例【例1】设f(x)是定义在[-1,1]上的奇函数,且对任意a、b∈[-1,1],当a+b ≠0时,都有>0.(1)若a >b ,比较f (a )与f (b )的大小;(2)解不等式f (x -)<f (x -);(3)记P ={x |y =f (x -c )},Q ={x |y =f (x -c 2)},且P ∩Q =,求c 的取值范围.解:设-1≤x 1<x 2≤1,则x 1-x 2≠0,∴>0.∵x 1-x 2<0,∴f (x 1)+f (-x 2)<0.∴f (x 1)<-f (-x 2).又f (x )是奇函数,∴f (-x 2)=-f (x 2).∴f (x 1)<f (x 2).∴f (x )是增函数.(1)∵a >b ,∴f (a )>f (b ).(2)由f (x -)<f (x -),得⎪⎪⎪⎩⎪⎪⎪⎨⎧-<-≤-≤-≤-≤-,4121,1411,1211x x x x ∴-≤x ≤. ∴不等式的解集为{x |-≤x ≤}.(3)由-1≤x -c ≤1,得-1+c ≤x ≤1+c ,∴P ={x |-1+c ≤x ≤1+c }.由-1≤x -c 2≤1,得-1+c 2≤x ≤1+c 2,∴Q ={x |-1+c 2≤x ≤1+c 2}.∵P ∩Q =,∴1+c <-1+c 2或-1+c >1+c 2,解得c >2或c <-1.【例2】 (xx 年南昌市高三第一次质量调研测试题)已知函数f (x )的图象与函数h (x )=x ++2的图象关于点A (0,1)对称.(1)求f (x )的解析式;(2)(文)若g (x )=f (x )·x +ax ,且g (x )在区间(0,2]上为减函数,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理)若g (x )=f (x )+,且g (x )在区间(0,2]上为减函数,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解:(1)设f (x )图象上任一点坐标为(x ,y ),点(x ,y )关于点A (0,1)的对称点(-x ,2-y )在h (x )的图象上.∴2-y =-x ++2.∴y =x +,即f (x )=x +.(2)(文)g (x )=(x +)·x +ax ,即g (x )=x 2+ax +1.g (x )在(0,2]上递减-≥2,∴a ≤-4.(理)g (x )=x +.∵g ′(x )=1-,g (x )在(0,2]上递减,∴1-≤0在x ∈(0,2]时恒成立,即a ≥x 2-1在x ∈(0,2]时恒成立.∵x ∈(0,2]时,(x 2-1)max =3,∴a ≥3.【例3】 (xx 年山东潍坊市第二次模拟考试题)在4月份(共30天),有一新款服装投放某专卖店销售,日销售量(单位:件)f (n )关于时间n (1≤n ≤30,n ∈N *)的函数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函数f (n )图象中的点位于斜率为5和-3的两条直线上,两直线的交点的横坐标为m ,且第m 天日销售量最大.(1)求f(n)的表达式,及前m天的销售总数;(2)按规律,当该专卖店销售总数超过400件时,社会上流行该服装,而日销售量连续下降并低于30件时,该服装的流行会消失.试问该服装在社会上流行的天数是否会超过10天?并说明理由.解:(1)由图形知,当1≤n≤m且n∈N*时,f(n)=5n-3.由f(m)=57,得m=12.∴f(n)=前12天的销售总量为5(1+2+3+…+12)-3×12=354件.(2)第13天的销售量为f(13)=-3×13+93=54件,而354+54>400,∴从第14天开始销售总量超过400件,即开始流行.设第n天的日销售量开始低于30件(12<n≤30),即f(n)=-3n+93<30,解得n>21.∴从第22天开始日销售量低于30件,即流行时间为14号至21号.∴该服装流行时间不超过10天.。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教案:第12课时—反函数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教案:第12课时—反函数

第二章 函数——第12课时,反函数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教案一.课题:反函数二.教学目标:理解反函数的意义,会求一些函数的反函数;掌握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会利用)(x f y =与)(1x f y -=的性质解决一些问题.三.教学重点:反函数的求法,反函数与原函数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一)主要知识:1.反函数存在的条件:从定义域到值域上的一一映射确定的函数才有反函数; 2.反函数的定义域、值域上分别是原函数的值域、定义域,若()y f x =与1()y fx -=互为反函数,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A 、值域为B ,则1[()]()f f x x x B -=∈,1[()]()f f x x x A -=∈;3.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具有相同的单调性,它们的图象关于y x =对称. (二)主要方法:1.求反函数的一般方法:(1)由()y f x =解出1()x f y -=,(2)将1()x f y -=中的,x y 互换位置,得1()y f x -=,(3)求()y f x =的值域得1()y f x -=的定义域.(三)例题分析:例1.求下列函数的反函数: (1)()1)f x x =≤-;(2)221(01)(){(10)x x f x x x -≤≤=-≤<;(3)32331y x x x =-++.解:(1)由1)y x ≤-得2211()(1)24y x x =+-≤-,∴10)2x y +=≥,∴所求函数的反函数为10)2y x =-≥.(2)当01x ≤≤时,得10)x y =-≤≤,当10x -≤<时,得1)x y =<≤,∴所求函数的反函数为10)1)x y x -≤≤=<≤.(3)由32331y x x x =-++得3(1)2y x =-+,∴1)x y R =∈,∴所求反函数为1()1)f x x R -=+∈.例2.函数11(,)1ax y x x R ax a-=≠-∈+的图象关于y x =对称,求a 的值. 解:由11(,)1ax y x x R ax a-=≠-∈+得1(1)(1)y x y a y -=≠-+,∴11()(1)(1)x f x x a x --=≠-+, 由题知:1()()f x f x -=,11(1)1x ax a x ax--=++,∴1a =.例3.若(2,1)既在()f x =,m n 的值. 解:∵(2,1)既在()f x =的图象上,又在它反函数图象上,∴(1)2(2)1f f =⎧⎨=⎩,∴21==,∴37m n =-⎧⎨=⎩.第二章 函数——第12课时,反函数例4.(《高考A 计划》考点12“智能训练第5题”)设函数xxx f +-=121)(,又函数)(x g 与1(1)y f x -=+的图象关于y x =对称,求)2(g 的值.解法一:由121x y x -=+得12y x y -=+,∴11()2x f x x --=+,1(1)3x f x x --+=+,∴)(x g 与3x y x -=+互为反函数,由23xx -=+,得(2)2g =-.解法二:由1(1)y f x -=+得()1x f y =-,∴()()1g x f x =-,∴(2)(2)12g f =-=-.例5.已知函数()y f x =(定义域为A 、值域为B )有反函数1()y f x -=,则方程()0f x =有解x a =,且()()f x x x A >∈的充要条件是1()y f x -=满足11()()(0)f x x x B f a --<∈=且.例6.(《高考A 计划》考点12“智能训练第15题”)已知21()()21x xa f x a R -=∈+,是R 上的奇函数.(1)求a 的值,(2)求()f x 的反函数,(3)对任意的(0,)k ∈+∞解不等式121()log x f x k-+>.解:(1)由题知(0)0f =,得1a =,此时21212112()()021212112x x x xxx x xf x f x ------+-=+=+=++++, 即()f x 为奇函数.(2)∵21212121x x x y -==-++,得12(11)1xy y y +=-<<-,∴121()log (11)1x f x x x-+=-<<-. (3)∵121()log x f x k -+>,∴11111x x x k x ++⎧>⎪-⎨⎪-<<⎩,∴111x k x >-⎧⎨-<<⎩, ①当02k <<时,原不等式的解集{|11}x k x -<<, ②当2k ≥时,原不等式的解集{|11}x x -<<.(四)巩固练习:1.设21(01)(){2(10)xx x f x x +≤≤=-≤<,则15()4f-= . 2.设0,1a a >≠,函数log a y x =的反函数和1log ay x =的反函数的图象关于 ( )()A x 轴对称 ()B y 轴对称 ()C y x =轴对称 ()D 原点对称3.已知函数1()()12x f x =+,则1()f x --的图象只可能是 ( )()A ()B ()C ()D4.若6y ax =-与13y x b =+的图象关于直线y x =对称,且点(,)b a 在指数函数()f x 的图象上,f x .则()五.课后作业:《高考A计划》考点12,智能训练1,2,3,6,10,12,14.第二章函数——第12课时,反函数。

(新人教)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教案2.4.1反函数(1)

(新人教)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教案2.4.1反函数(1)

一.课题:反函数(1)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反函数的;2.弄清原函数与反函数之间的三要素的关系,特别是它们的定义域与值域的关系; 3.会求一些函数的反函数,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灵活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1.使学生在了解反函数的概念的基础上,理解互为反函数的对应法则的互逆性; 2.弄清原函数与反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的关系;3.通过求一些函数的反函数,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灵活性。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1.特殊的对应构成映射,特殊的映射得到函数,映射与函数的联系与区别,函数的三要素。

2A B A B:()2f A Bx f x x →→= 2:()g A B x g x x→→= 对于,f g 这两个对应,它们是不是映射?是不是一一映射?是不是函数?那么这两个映射能不能构成B 到A 的映射吗?如果能(显然,只有一一映射才能),那么B 到A 的映射所确定的函数与原函数又有何关系呢?3.引例:在物理上,学过匀速运动的位移和时间的函数关系,即s vt =与st v=(其中速度v 是常量)在s vt =中,位移s 是时间t 的函数。

在st v=中,时间t 是位移s 的函数。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说函数st v=是函数s vt =的反函数。

在函数2y x =()R x ∈中,x 是自变量,y 是x 的函数。

从函数2y x =中解出x ,就可以得到式子=x 21y )(R y ∈。

这样,对于y 在R 中任何一个值,通过式子=x 21y ,x 都有唯一的值和它对应。

这就说明了,可以把y 作为自变量,x 作为y 的函数。

这时,我们就说=x 21y )(R y ∈是函数2y x =()R x ∈的反函数。

由此,我们可给出反函数的定义。

(二)新课讲解 1.反函数定义:一般的,函数()()y f x x A =∈中,设它的值域为C 。

我们根据这个函数中,x y 的关系,用y 把x 表示出来,得到()x y ϕ=。

反函数教案

反函数教案

反函数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1()y f x -=的概念,并且了解()y f x =与1()y f x -=的性质与图像关系,即定义域、值域间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通过指数函数以及对数函数,归纳总结反函数的定义,体会反函数的变化,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反函数概念与它的性质,反函数的图像。

2.难点:原函数与反函数之间的转换及灵活应用。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引入1. 对数函数的定义2. 对数函数图像及性质 二、 讲解新课1. 问题思考: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以及图像之间的关系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关系2、反函数定义:一般地,对于函数()x f y =,设它的定义域为D ,值域为A ,如果对A 中任意一个值y ,在D 中总有唯一确定的x 值与它对应,且满足()x f y =,这样得到的x 关于y 的函数,叫做()x f y =的反函数,记作:()A y y fx ∈=-,1.习惯上,自变量常用x 表示,而函数用y 表示,所以改写为()A x x f y ∈=-,1思考交流:一个函数存在反函数的前提条件是什么?例如2y x =的反函数为2y x =(x R ∈);函数56y x =-的反函数为6y x =+(x R ∈)。

概念分析:1)反函数也是函数;2)对应法则为互逆运算(类比加减运算);3)定义中的“如果”意味着对于一个任意的函数y=f(x)来说不一定有反函数; 4)函数y=f(x)的定义域、值域分别是函数x=f 1-(y)的值域、定义域; 5)函数y=f(x)与x=f 1-(y)互为反函数;6)要理解好符号f 1-;7)交换变量x 、y 的原因. 函数与其反函数的关系⑵反函数的性质:①互为反函数两个函数的图像关于直线y x =对称;②函数存在反函数的充要条件是,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是一一对应的;③一个函数与它的反函数在相应的区间上单调性一致;④反函数具有唯一性,原函数与反函数之间是相互的,即若函数()y f x =有反函数1()y f x -=,那么函数1()y fx -=的反函数也就是()y f x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 第12课时—反函数教案
二.教学目标:理解反函数的意义,会求一些函数的反函数;掌握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
的关系,会利用与的性质解决一些问题.
三.教学重点:反函数的求法,反函数与原函数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一)主要知识:
1.反函数存在的条件:从定义域到值域上的一一映射确定的函数才有反函数;
2.反函数的定义域、值域上分别是原函数的值域、定义域,若与互为反函数, 函数的定义域为、值域为,则,;
3.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具有相同的单调性,它们的图象关于对称.
(二)主要方法:
1.求反函数的一般方法:(1)由解出,(2)将中的互换位置,得,(3)求的值域得的定义域.
(三)例题分析:
例1.求下列函数的反函数:
(1);(2);(3).
解:(1)由得,∴,
∴所求函数的反函数为.
(2)当时,得,当时,得,
∴所求函数的反函数为.
(3)由得,∴,
∴所求反函数为1()1)f x x R -=+∈.
例2.函数11(,)1ax y x x R ax a
-=≠-∈+的图象关于对称,求的值. 解:由11(,)1ax y x x R ax a -=≠-∈+得,∴, 由题知:,,∴.
例3.若既在的图象上,又在它反函数图象上,求的值.
解:∵既在的图象上,又在它反函数图象上,
∴,∴,∴.
例4.(《高考计划》考点12“智能训练第5题”)设函数,又函数与的图象关于对称,求的值.
解法一:由得,∴,,
∴与互为反函数,由,得.
解法二:由得,∴,∴.
例5.已知函数(定义域为、值域为)有反函数,则方程有解
,且的充要条件是满足11()()(0)f x x x B f a --<∈=且.
例6.(《高考计划》考点12“智能训练第15题”)已知,是上的奇函数.(1)求的值,
(2)求的反函数,(3)对任意的解不等式.
解:(1)由题知,得,此时21212112()()021212112
x x x x
x x x x f x f x ------+-=+=+=++++, 即为奇函数.
(2)∵,得,∴121()log (11)1x f x x x
-+=-<<-. (3)∵,∴11111
x x x k x ++⎧>⎪-⎨⎪-<<⎩,∴,
①当时,原不等式的解集,
②当时,原不等式的解集.
(四)巩固练习:
1.设,则 .
2.设,函数的反函数和的反函数的图象关于 ( )
轴对称 轴对称 轴对称 原点对称
3.已知函数,则的图象只可能是 ( )
4.若与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且点在指数函数的图象上,则 .
五.课后作业:《高考计划》考点12,智能训练1
,2,3,6,10,12,14.
2019-2020年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 第13课时—二次函数教案
二.教学目标:掌握二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及性质;能利用二次函数研究一元二次方程的实
根分布条件;能求二次函数的区间最值.
三.教学重点: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及一元二次不等式之间的灵活转化.
四.教学过程:
(一)主要知识:
1.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一般式,顶点式,两根式.
2.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3.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及一元二次不等式之间的关系.
(二)主要方法:
1.讨论二次函数的区间最值问题:①注意对称轴与区间的相对位置;②函数在此区间上的单调性;
2.讨论二次函数的区间根的分布情况一般需从三方面考虑:①判别式;②区间端点的函数值的符号;③对称轴与区间的相对位置.
(三)例题分析:
例1.函数2
([0,))y x bx c x =++∈+∞是单调函数的充要条件是 ( )
分析:对称轴,∵函数2([0,)y x bx c x =++∈+∞是单调函数,∴对称轴在区间
的左边,即,得.
例2.已知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为,截轴上的弦长为,且过点,求函数的解析式.
解:∵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为,设所求函数为,又∵截轴上的弦长为,∴过点,又过点, ∴, 122
a b ⎧=⎪⎨⎪=-⎩,
∴.
例3.已知函数21sin sin 42
a y x a x =-+-+的最大值为,求的值 . 分析:令,问题就转二次函数的区间最值问题.
解:令,, ∴221()(2)24
a
y t a a =--+-+,对称轴为, (1)当,即时,,得或(舍去). (2)当,即时,函数221()(2)24a
y t a a =--+
-+在单调递增, 由max 111242
y a a =-+-+=,得. (3)当,即时,函数221()(2)24
a y t a a =--+-+在单调递减, 由max 111242
y a a =---+=,得(舍去). 综上可得:的值为或.
例4. 已知函数22
()(21)2f x x a x a =--+-与非负轴至少有一个交点,求的取值范围. 解法一:由题知关于的方程至少有一个非负实根,设根为 则或1212
000x x x x ∆≥⎧⎪>⎨⎪+>⎩,得. 解法二:由题知或(0)0(21)020
f a >⎧⎪--⎪->⎨⎪∆≥⎪⎩,得.
例5.对于函数,若存在,使,则称是的一个不动点,已知函数
2()(1)(1)(0)f x ax b x b a =+++-≠,
(1)当时,求函数的不动点;
(2)对任意实数,函数恒有两个相异的不动点,求的取值范围;
(3)在(2)的条件下,若的图象上两点的横坐标是的不动点,且两点关于直线对称,求的最小值.
解:(1),是的不动点,则,得或,函数的不动点为和.
(2)∵函数恒有两个相异的不动点,∴2
()(1)0f x x ax bx b -=++-=恒有两个不等的实根,224(1)440b a b b ab a ∆=--=-+>对恒成立,
∴,得的取值范围为.
(3)由得,由题知,,
设中点为,则的横坐标为,∴,
∴21
1
212a
b a a a =-=-≥++ ∴的最小值为.
(四)巩固练习:
1.若函数2
(2)3([,]y x a x x a b =+++∈的图象关于对称则 6 .
2.二次函数的二次项系数为负值,且(2)(2)()f x f x x R +=-∈,问与
满足什么关系时,有.
3.取何值时,方程227(13)20x m x m m -++--=的一根大于,一根小于.
五.课后作业:《高考计划》考点13,智能训练3,5,6,9,10,12,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