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与圆、直线与圆以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

合集下载

圆与点、直线、圆的位置关系分课时教案设计

圆与点、直线、圆的位置关系分课时教案设计

24.2.1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目标:1、掌握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及数量间的关系,探求过点画圆的过程,理解“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掌握过不在同一直线上三点画圆方法,并掌握它的运用;2、了解运用“反证法”证明命题的思想方法;3. 了解三角形的外接圆和三角形外心的概念.教学重点:⑴圆的三种位置关系;⑵三点的圆;⑶证法;教学难点: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及数量间的关系;⑵反证法;教学过程:一、回顾已知、引入课题1、点确定一条直线.2、圆的定义是3、爱好运动的小华、小强、小兵三人相邀搞一次掷飞镖比赛。

他们把靶子钉在一面土墙上,规则是谁掷出落点离红心越近,谁就胜。

如下图中A、B、C三点分别是他们三人某一轮掷镖的落点,你认为这一轮中谁的成绩好?二、自主学习、边学边导1.阅读教材P90,思考:由上面的画图以及所学知识,我们可以得到:设⊙O的半径为r,点P到圆的距离为d,则点与圆有三种位置关系:①、d>r点P在________;②、d=r点P在______ ;③、d<r点P在_________2、阅读教材p91“探究”内容,(小组合作)画一画:(1)过一个已知点可以作个圆,圆心在哪里?(2)过两个已知点可以作个圆,它们的圆心分布的特点是.(3)(小组合作、也可师生共同探究)经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作圆,并思考如何确定这个圆的圆心和半径,你能作出几个这样的圆?作圆,使该圆经过已知点A、B、C三点(其中A、B、C三点不在同一直线上).结论:确定一个圆.3、阅读教材P92至P93,掌握概念:(1)经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可以做一个圆,并且只能画一个圆,这个圆叫做三角形的___________(2)外接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叫做这个三角形的____________.(3)三角形的外心就是三角形三条边的__________的交点,它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4)反证法:。

三、精讲点拨,精练提升1、(小组合作探究)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外心各在三角形的什么位置?2、反证法的步骤是什么?。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掌握其定义及判定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与重难点教学重点: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及其定义。

教学难点:如何判定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探究发现、归纳总结的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使用PPT课件、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可提出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如:“怎样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我们能否说一个点在圆内或者圆外?”引导学生思考,进而引出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探究新知: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了解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并掌握其定义。

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比如在一张纸上画一个圆,将不同距离的点与圆比较,观察这些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同时,教师可以借助PPT课件,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归纳总结: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总结出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定义及判定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如:“在上述操作中,我们可以发现哪些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这些位置关系的定义是什么?”等等。

巩固练习:通过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练习题,如:“在下列各点中,哪些点在圆内?哪些点在圆外?哪些点在圆上?”等等。

课堂小结:通过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再次明确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如:“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是什么?”等等。

五、评价与反馈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包括课堂表现、作业情况、测试成绩等。

反馈方式:通过口头反馈和书面反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反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反馈方式和内容。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数学教案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数学教案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2. 让学生掌握判断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方法,提高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相离、相切、相交。

2. 判断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方法。

3.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判断方法及实际应用。

2. 教学难点: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判断,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2. 知识讲解:讲解直线和圆的相离、相切、相交三种位置关系,及判断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运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解决问题。

4.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探讨直线和圆位置关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7.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题目的完成情况,以检验学生对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小组讨论的参与度,观察学生是否能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3. 课后作业的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4. 学生对拓展问题的回答,了解学生的思维拓展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学生是否能够清晰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2. 学生是否能够熟练运用判断方法解决实际问题?3. 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水平?4. 如何改进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八、教学资源:1. 多媒体教学课件,用于展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2. 实际问题案例库,用于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3. 练习题库,包括不同难度的题目,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设计:如何轻松掌握判断两圆位置关系方法?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设计:如何轻松掌握判断两圆位置关系方法?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设计:如何轻松掌握判断两圆位置关系方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理解圆心距与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2. 圆心距与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圆心距与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

难点: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2. 利用直观教具,如圆规、直尺等,帮助学生理解圆心距与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

3. 创设实际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硬币、圆桌等,引导学生关注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2. 新课导入:讲解点和圆的位置关系,介绍圆心距与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

3. 实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问题,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判断两个圆的位置关系。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判断两个圆位置关系的方法。

5. 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判断两个圆位置关系的方法,以及圆心距与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

6.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8.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9.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提问、练习解答等方式,评价学生对点和圆位置关系的掌握程度。

2. 通过课后作业、小测验等形式,评估学生对圆心距与半径之间数量关系的理解。

3. 关注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几何画板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点、直线、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复习课教案

点、直线、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复习课教案

点、直线、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点、直线、圆的基本概念及其性质;(2)掌握点与直线、直线与圆、圆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及判定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巩固点、直线、圆的基本性质;(2)运用位置关系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2)激发学生对几何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点、直线、圆的基本性质;(2)点与直线、直线与圆、圆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及判定方法。

2. 教学难点:(1)点与直线、直线与圆、圆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判定;(2)运用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1)回顾点、直线、圆的基本概念及其性质;(2)引导学生通过图形直观理解点与直线、直线与圆、圆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

2. 知识梳理:(1)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点在直线上、点在直线外;(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相切、直线与圆相交、直线与圆相离;(3)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圆与圆相切、圆与圆相交、圆与圆相离。

3. 典例分析:(1)分析点与直线、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2)运用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堂练习1. 判断题:(1)点A在直线BC上。

(对/错)(2)直线AB与圆O相切。

(对/错)(3)圆O1与圆O2相交。

(对/错)2. 选择题:(1)点P在直线AB上,点Q在直线CD上,则点P与点Q的位置关系是(A. 相交B. 平行C. 异面D. 无法确定)。

(2)直线EF与圆O相交,则直线EF与圆O的位置关系是(A. 相切B. 相离C. 相交D. 平行)。

五、课后作业1. 请总结点、直线、圆的基本性质及其位置关系;(1)已知点A在直线BC上,点D在直线BC外,求证:直线AD与直线BC 的位置关系;(2)已知圆O的半径为r,点P在圆O上,求证:点P到圆心O的距离等于r。

六、教学拓展1. 利用多媒体展示点、直线、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交通导航、建筑设计等;2. 探讨点、直线、圆的位置关系在其他学科领域的应用,如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等。

《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

《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

《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
一、设计理念
鼓励学生从事观察、测量、折叠、平移、旋转、推理证明等活动,帮助学生有意识地积累活动经验,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和交流,充分展示“观察、操作——猜想、探索——说理(有条理地表达)”的过程,使学生能在直观的基础上学习说
理,体现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融合,促进学生形成科学地、能动地认识世界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亲自探索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2)通过实践让学生理解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相交、相切、相离的含义。

(3)探索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和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之间的内在联系。

(4)让学生们自主讨论通过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哪些收获?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体现?
三、教学重点
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相交、相切、相离
从设置情景提出问题,到动手操作、交流,直至归纳得出结论,整个过程学生不仅得到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更重要的是经历了知识过程,体会了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这将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应用数学。

五、教学难点
探索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和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之间的内在联系。

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

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

数学个性化教学教案授课时间:年月日备课时间年月日年级九学科数学课时 2 h学生姓名授课主题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授课教师教学目标1、理解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由点到圆心的距离决定.2、理解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会画三角形的外接圆.3、知道直线和圆相交、相切、相离的定义,会根据定义来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难点1、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过三点的圆.2、根据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圆的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揭示直线和圆的位置.教学难点1、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及数量关系.2、引导学生发现隐含在图形中的两个数量d和r并加以比较.教学过程一、【历次错题讲解】二、【基础知识梳理】知识点1点和圆的位置关系:设圆的半径为r,点到圆心的距离为d,则:(1)⇔<rd点在;(2)⇔点在圆上;(3)⇔>rd点在 .知识点2 确定圆的条件(1)经过一点可以作个圆;(2)经过两点可以作个圆,圆心在两个已知点所连线段的上;(3)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经过同一直线上三点的圆不存在.知识点3 三角形的外接圆(1)经过三角形三个顶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这个三角形叫做这个圆的内接三角形;(2)锐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的,直角三角形的外心是,钝角三角形的外心在 .知识点4 反证法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正确,由此经过推理得出矛盾,由矛盾断定所作假设不正确,从而得到原命题成立,这种方法叫做反证法.步骤:(1)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2)推理得出矛盾;(3)结论成立.知识点5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设⊙O的半径为r,圆心O到直线的距离为d,则:(1)⇔<rd直线和圆;(2)⇔=rd直线和圆;(3)⇔>rd直线和圆 .学习札记三、【典型例题剖析】例1 如图所示,在△ABC 中,AB=AC=5,D 是BC 的中点,以D 为圆心,DC 的长为半径作⊙D ,求当(1)BC=8;(2)BC=6;(3)BC=25时,点A 与⊙D 的位置关系.举一反三:在Rt △ABC 中,∠C=90°,AC=2,BC=4,如果以点A 为圆心,AC 为半径作⊙A ,求斜边中点D 与⊙A 的位置关系.例2 用反证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底角都是锐角.解析 已知:在△ABC 中,AB=AC .求证:∠B 、∠C 都是锐角. 证明:∵AB=AC ,∴∠B=∠C ; 若∠B 和∠C 都是直角和钝角, 则∠B+∠C ≥90°+90°=180° ∴∠A+∠B+∠C >180°这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矛盾, ∴等腰三角形的底角都是锐角.举一反三:用反证法证明:在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内角小于或等于60°.例3 如图,在Rt △ABC 中,AC=3,AB=5,∠ACB=90°,以点C 为圆心,半径分别为2和3画两个圆,AB 与这两个圆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当⊙C 的半径r 为多长时,AB 与⊙C 相切?解析:作CE ⊥AB 于点E .在Rt △ABC 中,AC=3,AB=5, ∴4352222=-=-=AC AB BC ;4.2543=⨯=⨯=AB BC AC CE当r=2时,CE>r ,AB 与⊙C 相离;当r=3时,CE<r ,AB 与⊙C 相交; 当r=2.4时,CE=r ,AB 与⊙C 相切.举一反三:设⊙O 的半径为r ,圆心O 到直线l 的距离为d ,并使02-2=+r d x ,试根据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讨论l 与⊙O 的位置关系.课堂练习10.用反证法证明:圆内不是直径的两条弦不能互相平分.13.已知直线l:y=x-3和点A(0,-3)、B(3,0),设点P为l上一点,试判断P、A、B是否在同一圆上.14.已知⊙P的半径为2,圆心P在直线y=2x-1上运动.(1)当⊙P和x轴相切时,写出点P的坐标;(2)当⊙P和y轴相切时,写出点P的坐标;(3)⊙P是否能同时与x轴、y轴相切?若能,写出点P的坐标;若不能,说明理由.本课小结课后作业布置课后反馈本节课教学计划完成情况:□照常完成□提前完成□延后完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的接受程度:□完全能接受□基本能接受□不能接受,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的课堂表现:□很积极□比较积极□一般□不积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上次作业完成情况:完成数量____% 已完成部分的质量____分(5分制)存在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配合需求:家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管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交时间教研组长签名学管师签收。

圆与圆位置关系的教案5篇

圆与圆位置关系的教案5篇

圆与圆位置关系的教案5篇圆与圆位置关系的教案1教学目标:1.掌握圆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的定义、性质及判定方法;两圆连心线的性质;2.通过两圆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和数形结合能力;3.通过演示两圆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来分析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两圆的五种位置与两圆的半径、圆心距的数量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两圆位置关系及判定.(一)复习、引出问题1.复习:直线和圆有几种位置关系?各是怎样定义的?(教师主导,学生回忆、回答)直线和圆有三种位置关系,即直线和圆相离、相切、相交.各种位置关系是通过直线与圆的公共点的个数来定义的2.引出问题:平面内两个圆,它们作相对运动,将会产生什么样的位置关系呢?(二)观察、分类,得出概念1、让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分别得出两圆: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包括同心圆)这五种位置关系,准确给出描述性定义:(1)外离:两个圆没有公共点,并且每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外部时,叫做这两个圆外离.(图(1))(2)外切:两个圆有唯一的公共点,并且除了这个公共点以外,每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外部时,叫做这两个圆外切.这个唯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图(2))(3)相交:两个圆有两个公共点,此时叫做这两个圆相交.(图(3))(4)内切:两个圆有唯一的公共点,并且除了这个公共点以外,一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内部时,叫做这两个圆内切.这个唯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图(4))(5)内含:两个圆没有公共点,并且一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内部时,叫做这两个圆内含(图(5)).两圆同心是两圆内含的一个特例. (图(6))2、归纳:(1)两圆外离与内含时,两圆都无公共点.(2)两圆外切和内切统称两圆相切,即外切和内切的共性是公共点的个数唯一(3)两圆位置关系的五种情况也可归纳为三类:相离(外离和内含);相交;相切(外切和内切).教师组织学生归纳,并进一步考虑:从两圆的公共点的个数考虑,无公共点则相离;有一个公共点则相切;有两个公共点则相交.除以上关系外,还有其它关系吗?可能不可能有三个公共点?结论:在同一平面内任意两圆只存在以上五种位置关系.(三)分析、研究1、相切两圆的性质.让学生观察连心线与切点的关系,分析、研究,得到相切两圆的连心线的性质: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这个性质由圆的轴对称性得到,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考虑如何对这一性质进行证明2、两圆位置关系的数量特征.设两圆半径分别为R和r.圆心距为d,组织学生研究两圆的五种位置关系,r和d之间有何数量关系.(图形略)两圆外切 d=R+r;两圆相交 R-r两圆内切两圆外离两圆内含d=R-r (R>r); d>R+r; dr);说明:注重“数形结合”思想的教学.(四)应用、练习例1:如图,⊙O的半径为5厘米,点P是⊙O外一点,OP=8厘米求:(1)以P为圆心作⊙P与⊙O外切,小圆⊙P的半径是多少?(2)以P为圆心作⊙P与⊙O内切,大圆⊙P的半径是多少?解:(1)设⊙P与⊙O外切与点A,则PA=PO-OA∴PA=3cm.(2)设⊙P与⊙O内切与点B,则PB=PO+OB∴PB=1 3cm.例2:已知:如图,△ABC中,∠C=90°,AC=12,BC=8,以AC为直径作⊙O,以B为圆心,4为半径作.求证:⊙O与⊙B相外切.证明:连结BO,∵AC为⊙O的直径,AC=12,∴⊙O的半径,且O是AC的中点∴,∵∠C=90°且BC=8,∴,∵⊙O的半径,⊙B的半径,∴BO= ,∴⊙O与⊙B相外切.练习(P138)(五)小结知识:①两圆的五种位置关系: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②以及这五种位置关系下圆心距和两圆半径的数量关系;③两圆相切时切点在连心线上的性质.能力:观察、分析、分类、数形结合等能力.思想方法:分类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六)作业教材P151中习题A组2,3,4题.圆与圆位置关系的教案2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了解圆与圆之间的几种位置关系.2.了解两圆外切、内切与两圆圆心距d、半径R和r的数量关系的联系.(二) 能力训练要求1.经历探索两个圆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训练学生的探索能力.2.通过平移实验直观地探索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发展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通过探索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2.经历探究图形的位置关系,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发展形象思维.教学重点探索圆与圆之间的几种位置关系,了解两圆外切、内切与两圆圆心距d、半径R和r的数量关系的联系.教学难点探索两个圆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外切、内切时两圆圆心距d、半径R和r的数量关系的过程.教学方法教师讲解与学生合作交流探索法教具准备投影片三张第一张:(记作3. 6A)第二张:(记作3.6B)第三张:(记作3.6C)教学过程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师]我们已经研究过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分别为点在圆内、点在圆上、点在圆外三种;还探究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分别为相离、相切、相交.它们的位置关系都有三种.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圆和圆的位置关系,那么结果是不是也是三种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下面我们就来进行有关探讨.Ⅱ.新课讲解一、想一想[师]大家思考一下,在现实生活中你见过两个圆的哪些位置关系呢?[生]如自行车的两个车轮间的位置关系;车轮轮胎的两个边界圆间的位置关系;用一只手拿住大小两个圆环时两个圆环间的位置关系等.[师]很好,现实生活中我们见过的有关两个圆的位置很多.下面我们就来讨论这些位置关系分别是什么.二、探索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在一张透明纸上作一个⊙O.再在另一张透明纸上作一个与⊙O1半径不等的⊙O2.把两张透明纸叠在一起,固定⊙O1,平移⊙O2,⊙O1与⊙O2有几种位置关系?[师]请大家先自己动手操作,总结出不同的位置关系,然后互相交流.[生]我总结出共有五种位置关系,如下图:[师]大家的归纳、总结能力很强,能说出五种位置关系中各自有什么特点吗?从公共点的个数和一个圆上的点在另一个圆的内部还是外部来考虑.[生]如图:(1)外离:两个圆没有公共点,并且每一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外部;(2)外切:两个圆有唯一公共点,除公共点外一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外部;(3)相交:两个圆有两个公共点,一个圆上的点有的在另一个圆的外部,有的在另一个圆的内部;(4)内切:两个圆有一个公共点,除公共点外,⊙O2上的点在⊙O1的内部;(5)内含:两个圆没有公共点,⊙O2上的点都在⊙O1的内部.[师]总结得很出色,如果只从公共点的个数来考虑,上面的五种位置关系中有相同类型吗?[生]外离和内含都没有公共点;外切和内切都有一个公共点;相交有两个公共点.[师]因此只从公共点的个数来考虑,可分为相离、相切、相交三种.经过大家的讨论我们可知:投影片(24.3A)(1)如果从公共点的个数,和一个圆上的点在另一个圆的外部还是内部来考虑,两个圆的位置关系有五种: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2)如果只从公共点的个数来考虑分三种:相离、相切、相交,并且相离,相切三、例题讲解投影片(24.3B)两个同样大小的肥皂泡黏在一起,其剖面如图所示(点O,O’是圆心),分隔两个肥皂泡的肥皂膜PQ成一条直线,TP、NP分别为两圆的切线,求TPN的大小.分析:因为两个圆大小相同,所以半径OP=O’P=OO’,又TP、NP分别为两圆的切线,所以PTOP,PNO’P,即OPT=O’PN=90,所以TPN等于36 0减去OPT+O’PN+OPO’即可.解:∵OP=OO’=PO’,△PO’O是一个等边三角形.OPO’=60.又∵TP与NP分别为两圆的切线,TPO =NPO’=90.TPN=360-290-60=120.四、想一想如图(1),⊙O1与⊙O2外切,这个图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它的对称轴是什么?切点与对称轴有什么位置关系?如果⊙O1与⊙O2内切呢?〔如图(2)〕[师]我们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任一直径所在的直线,两个圆是否也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呢?这就要看切点T是否在连接两个圆心的直线上,下面我们用反证法来证明.反证法的步骤有三步:第一步是假设结论不成立;第二步是根据假设推出和已知条件或定理相矛盾的结论;第三步是证明假设错误,则原来的结论成立.证明:假设切点T不在O1O2上.因为圆是轴对称图形,所以T关于O1O2的对称点T’也是两圆的公共点,这与已知条件⊙O1和⊙O2相切矛盾,因此假设不成立.则T在O1O2上.由此可知图(1)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两圆的连心线,切点与对称轴的位置关系是切点在对称轴上.在图(2)中应有同样的结论.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两圆相内切或外切时,两圆的连心线一定经过切点,图(1)和图(2)都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它们的连心线.五、议一议投影片(24.3C)设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和r.(1)当两圆外切时,两圆圆心之间的距离(简称圆心距)d与R和r具有怎样的关系?反之当d与R和r 满足这一关系时,这两个圆一定外切吗?(2)当两圆内切时(R>r),圆心距d与R和r具有怎样的关系?反之,当d与R和r满足这一关系时,这两个圆一定内切吗?[师]如图,请大家互相交流.[生]在图(1)中,两圆相外切,切点是A.因为切点A在连心线O1O2上,所以O1O2=O1A+O2A=R+r,即d=R+r;反之,当d=R+r时,说明圆心距等于两圆半径之和,O1、A、O2在一条直线上,所以⊙O1与⊙O2只有一个交点A,即⊙O1与⊙O2外切.在图(2)中,⊙O1与⊙O2相内切,切点是 B.因为切点B在连心线O1O2上,所以O1O2=O1B-O2B,即d=R-r;反之,当d=R-r时,圆心距等于两半径之差,即O1O2=O1B-O2B,说明O1、O2、B在一条直线上,B既在⊙O1上,又在⊙O2上,所以⊙O1与⊙O2内切.[师]由此可知,当两圆相外切时,有d=R+r,反过来,当d=R+r时,两圆相外切,即两圆相外切 d=R+r.当两圆相内切时,有d=R-r,反过来,当d=R-r时,两圆相内切,即两圆相内切 d=R-r.Ⅲ.课堂练习随堂练习Ⅳ.课时小结本节课学习了如下内容:1.探索圆和圆的五种位置关系;2.讨论在两圆外切或内切情况下,图形的轴对称性及对称轴,以及切点和对称轴的位置关系;3. 探讨在两圆外切或内切时,圆心距d与R和r之间的关系.Ⅴ.课后作业习题24.3Ⅵ.活动与探究已知图中各圆两两相切,⊙O的半径为2R,⊙O1、⊙O2的半径为R,求⊙O3的半径.分析:根据两圆相外切连心线的长为两半径之和,如果设⊙O3的半径为r,则O1O3=O2O3=R+r,连接OO3就有OO3O1O2,所以OO2O3构成了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得⊙O3的半径r.解:连接O2O3、OO3,O2OO3=90,OO3=2R-r,O2O3=R+r,OO2=R.(R+r)2=(2R-r)2+R2.r= R.板书设计24.3 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一、1.想一想2.探索圆和圆的位置关系3.例题讲解4.想一想5.议一议二、课堂练习三、课时小结四、课后作业圆与圆位置关系的教案3教学目标:探索圆与圆几种位置及两圆相切时两圆圆心距.半径的数量关系的过程.教学重点及教学难点:了解圆与圆的几种位置关系及两圆相切时圆心距d、半径R和r的数量关系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我们已经研究过点和圆的位置关系,还探究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它们的位置关系都有三种.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圆和圆的位置关系,那么结果是不是也是三种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下面我们就来进行有关探讨.二.新课讲解(一). 探索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在一张透明纸上作一个⊙O.在另一张透明纸上作一个与⊙O1半径不等的⊙O2.两张透明纸叠在一起,固定⊙O1,平移⊙O2,⊙O1与⊙O2有几种位置关系?相互交流,总结出不同的位置关系. 投影片(§3.6.1)(1)如果从公共点的个数,和一个圆上的点在另一个圆的外部还是内部来考虑,两个圆的位置关系有五种: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外离?外切(2)如果只从公共点的个数来考虑分三种:相离、相切、相交,并且相离?,相切??内切.?内含(二)、例题讲解教师出示投影片(§3.6.2)(本节练习2)然后做好引导。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全册第24章 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第1课时)教案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全册第24章 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第1课时)教案

24.2 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24.2.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及其数量间的关系,掌握运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的数量关系或用直线与圆的交点个数来确定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探求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并提炼出相关的数学知识,从而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第1课时,共3课时。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及其数量关系.【教学难点】通过数量关系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五、课前准备课件、图片、圆规、直尺等.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如图,在太阳升起的过程中,太阳和地平线会有几种位置关系?我们把太阳看作一个圆,地平线看作一条直线,由此你能得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吗?(出示课件2)解决这个问题要研究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板书课题)(二)探索新知探究一用公共点个数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师问:如果我们把太阳看成一个圆,地平线看成一条直线,那你能根据直线和圆的公共点个数想象一下,直线和圆有几种位置关系吗?(出示课件4)学生交流,回答问题:有三种位置关系.教师问:如图,在纸上画一条直线l,把钥匙环看作一个圆,在纸上移动钥匙环,你能发现在钥匙环移动的过程中,它与直线l的公共点的个数吗?(出示课件5)学生交流,回答问题:0个,1个,2个.教师问:请同学在纸上画一条直线l,把硬币的边缘看作圆,在纸上移动硬币,你能发现直线和圆的公共点个数的变化情况吗?公共点个数最少时有几个?最多时有几个?(出示课件6)学生交流,回答问题:公共点个数最少时0个,公共点个数最多时2个.出示课件7:教师展示切割钢管过程,学生观察并填表.出示课件8:填一填:(教师引导学生构建并填写表格,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教师归纳:(出示课件9)直线和圆有唯一的公共点(即直线和圆相切)时,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切线(如图直线l),这个唯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如图点A).练一练:判断正误.(出示课件10)(1)直线与圆最多有两个公共点.(2)若直线与圆相交,则直线上的点都在圆上.(3)若A是⊙O上一点,则直线AB与⊙O相切.(4)若C为⊙O外一点,则过点C的直线与⊙O相交或相离.(5)直线a和⊙O有公共点,则直线a与⊙O相交.学生独立思考后口答:⑴√⑵×⑶×⑷×⑸×探究二用数量关系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师问:同学们用直尺在圆上移动的过程中,除了发现公共点的个数发生了变化外,还发现有什么量也在改变?它与圆的半径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呢?(出示课件11)学生讨论,归纳总结答案,并由学生代表回答问题.教师问:怎样用d(圆心与直线的距离)来判别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呢?(出示课件12)学生讨论,归纳总结答案后教师归纳:根据直线和圆相交、相切、相离的定义:直线和⊙O d<r;直线和⊙O d>r;直线和⊙O d = r.教师演示:根据直线和圆相切的定义,经过点A用直尺近似地画出⊙O的切线.(出示课件13)学生根据教师演示进行操作.教师归纳:(出示课件14)直线和⊙O d<r 两个直线和⊙O d>r 0个直线和⊙O d=r 1个位置关系公共点个数出示课件15-17:例1 在Rt△ABC中,∠C=90°,AC=3cm,BC=4cm,以C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与AB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为什么?(1)r=2cm;(2)r=2.4cm;(3)r=3cm.教师分析:要了解AB 与⊙C 的位置关系,只要知道圆心C 到AB 的距离d 与r 的关系.已知r ,只需求出C 到AB 的距离d.师生共同解决如下:解:过C 作CD ⊥AB ,垂足为D.在△ABC 中,==5(cm ).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有1122CD AB AC BC ⨯=⨯.∴342.4(cm),5AC BC CD AB ⨯⨯===即圆心C 到AB 的距离d=2.4cm.所以(1)当r=2cm 时,有d>r,因此⊙C 和AB 相离.(1) (2) (3) (2)当r=2.4cm 时,有d=r ,因此⊙C 和AB 相切. (3)当r=3cm 时,有d<r ,因此⊙C 和AB 相交. 巩固练习:(出示课件18-20)1.Rt △ABC,∠C=90°AC=3cm ,BC=4cm ,以C 为圆心画圆,当半径r 为何值时,圆C 与直线AB 没有公共点?学生独立思考后独立解答.解:当0cm<r<2.4cm或r>4cm时,⊙C与线段AB没有公共点.2.Rt△ABC,∠C=90,AC=3cm,BC=4cm,以C为圆心画圆,当半径r为何值时,圆C与线段AB有一个公共点?当半径r为何值时,圆C与线段AB有两个公共点?学生独立思考后独立解答.解:当r=2.4cm或3cm<r≤4cm时,⊙C与线段AB有一个公共点.当2.4cm<r≤3cm时,⊙C与线段AB有两公共点.3.圆的直径是13cm,如果直线与圆心的距离分别是(1)4.5cm ;(2)6.5cm;(3)8cm;那么直线与圆分别是什么位置关系?有几个公共点?学生独立思考后一生板演.解:如图所示.(1)圆心距d=4.5cm<r=6.5cm时,直线与圆相交,有两个公共点;(2)圆心距d=6.5cm=r=6.5cm时,直线与圆相切,有一个公共点;(3)圆心距d=8cm>r=6.5cm时,直线与圆相离,没有公共点.出示课件21:例2 如图,Rt △ABC 的斜边AB=10cm,∠A=30°.学生独立思考后师生共同解答. 解:过点C 作边AB 上的高CD. ∵∠A=30°,AB=10cm,15cm.2BC AB ==在Rt △BCD 中,有1 2.5cm,2BD BC CD ====时,AB 与☉C 相切. 巩固练习:(出示课件22)如图,已知∠AOB=30°,M 为OB 上一点,且 OM=5cm ,以M 为圆心、r 为半径的圆与直线OA 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为什么?(1)r=2cm ;(2)r=4cm ;(3)r=2.5cm.学生思考后自主解答.解:(1)相离;(2)相交;(3)相切. (三)课堂练习(出示课件23-29)1.已知⊙O的半径为5cm,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5cm,则直线l与⊙O 的位置关系为()A.相交B.相切C.相离D.无法确定2.已知直线y=kx(k≠0)经过点(12,﹣5),将直线向上平移m(m>0)个单位,若平移后得到的直线与半径为6的⊙O相交(点O为坐标原点),则m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3.看图判断直线l与☉O的位置关系?4.直线和圆相交,圆的半径为r,且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5,则有()A.r<5B.r>5C.r=5D.r≥55.☉O的最大弦长为8,若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d=5,则直线l与☉O______.6.☉O的半径为5,直线l上的一点到圆心O的距离是5,则直线l与☉O的位置关系是()A.相交或相切B.相交或相离C.相切或相离D.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与y轴相切于原点O,平行于x轴的直线交⊙A于M、N两点.若点M的坐标是(-4,-2),则点N的坐标为( )A.(-1,-2) B.(1,2)C.(-1.5,-2) D.(1.5,-2)8.已知☉O的半径r=7cm,直线l1//l2,且l1与☉O相切,圆心O到l2的距离为9cm.求l1与l2的距离.参考答案:1.B2.13m0<<23.解:⑴相离;⑵相交;⑶相切;⑷相交;⑸相交.4.B5.相离6.A7.A8.解:(1)l2与l1在圆的同一侧:m=9-7=2cm;(2)l2与l1在圆的两侧:m=9+7=16cm.(四)课堂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请与同伴交流.(五)课前预习预习下节课(24.2.2第2课时)的相关内容.七、课后作业配套练习册内容八、板书设计:九、教学反思:本节课从生活中的常见情况引出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并且从两个不同方面去判定直线与圆的三种关系,让学生讨论并归纳总结常用的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让学生领会该判定方法的实质是看直线到圆心的距离与半径的大小.对于该判定方法,学生一般能够熟记图形,以数形结合的方法理解并记忆.。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同步教案(含答案)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同步教案(含答案)

第三章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章节概述: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是初中几何类题型中较难的部分,许多同学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较容易忽略最基本的定义、性质,拿到题目仍感无从下手。

本节课,老师将带领同学们一起系统地全面地梳理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内容,使同学们能够清晰地理解知识要点、掌握解题思路与步骤,全面突破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3.1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目标:1.理解相交、相切、相离的概念并掌握判断方法2.掌握切线的判定、性质与定理3.理解并掌握弦切角、切割线定理与割线定理例1:已知⊙O的半径为3cm,点P是直线l上一点,OP长为5cm,则直线l与⊙O的位置关系为()A.相交B.相切C.相离D.相交、相切、相离都有可能解析: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必须明确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与数量之间的联系:若d<r,则直线与圆相交;若d=r,则直线于圆相切;若d>r,则直线与圆相离.特别注意:这里的5不一定是圆心到直线的距离.解:因为垂线段最短,所以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小于等于5.此时和半径3的大小不确定,则直线和圆相交、相切、相离都有可能.故选D.例2:△ABC中,∠C=90°,AC=3,BC=4.给出下列三个结论:①以点C为圆心,2.3 cm 长为半径的圆与AB相离;②以点C为圆心,2.4 cm长为半径的圆与AB相切;③以点C为圆心,2.5 cm长为半径的圆与AB相交;则上述结论中正确的个数是()A.0个B.1个C.2个D.3个解析:此题是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需要求得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先过C作CD⊥AB 于D,根据勾股定理得AB=5,再根据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得CD=2.4.①,即d>r,直线和圆相离,正确;②,即d=r,直线和圆相切,正确;③,d<r,直线和圆相交,正确.共有3个正确解:①,d>r,直线和圆相离,正确;②,d=r,直线和圆相切,正确;③,d<r,直线和圆相交,正确.故选D.即时练习:1、已知在直角坐标系中,以点A (0,3)为圆心,以3为半径作⊙A ,则直线y =kx +2(k ≠0)与⊙A 的位置关系是( )A .相切B .相交C .相离D .与K 值有关2、请用尺规作图:过圆上一点作已知圆的切线3、已知:直线y =kx (k ≠0)经过点(3,4).(1)k =(2)将该直线向上平移m (m >0)个单位,若平移后得到的直线与半径为6的⊙O 相离(点O 为坐标原点),则m 的取值范围为例3:如图,以△ABC 的直角边AB 为直径的半圆O 与斜边AC 交于点D ,E 是BC 边的中点.若AD 、AB 的长是方程x 2-6x +8=0的两个根,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扇形的面积计算,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切线的性质,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根据方程的解判断出△AOD 是等边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先利用因式分解法解方程求出AD 、AB 的长,然后连接OD 、BD 、OE ,并判定△AOD 是等边三角形,根据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可得BD ⊥AC ,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BE BC DE ==21,再根据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可得OE 垂直平分BD ,然后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D 的长,再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列式求出BC 的长,从而得到BE 的长度,最后根据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四边形OBED 的面积减去扇形BOD 的面积,列式进行计算即可求解.解:x 2-6x +8=0,(x -2)(x -4)=0,解得x 1=2,x 2=4,∴AD =2,AB =4,∵AB 是直径,∴AO =BO =21AB =2,连接OD ,则AO =OD =AD =2, ∴△AOD 是等边三角形,连接BD ,则BD ⊥AC ,∵E 是BC 边的中点,∴DE =BE =21BC ,连接OE ,则OE 是线段BD 的垂直平分线, 在Rt △AOD 中,3222=+=AD AB BD ,∵∠A =∠A ,∠ADB =∠ABC =90°,∴△ABC ∽△ADB ,∴AD AB BD BC =,即2432=BC , 解得:34=BC ,BE =21BC =32,∴S 四边形OBED =2S △OBE =2×21×2×32=34,又∠BOD =180°-∠AOD =180°-60°=120°,∴S 扇形BOD =ππ343602120020=•• ∴S 阴影部分的面积=S 四边形OBED -S 扇形BOD =π3434-故答案为:π3434- 例4: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O 的直径为AD ,将正方形沿EC 折叠,点B 落在圆上的F 点,则BE 的长为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切线的判定与性质,根据三角形全等判定CF 是圆的切线,然后由翻折变换,得到对应的角与对应的边分别相等,利用切线的性质结合直角三角形,运用勾股定理求出线段的长.解:如图:连接OF ,OC .在△OCF 和△OCD 中,∵OF =OD ,OC =OC ,CF =CD ,∴△OCF ≌△OCD ,∴∠OFC =∠ODC =90°,∴CF 是⊙O 的切线.∵∠CFE =∠B =90°,∴E ,F ,O 三点共线.∵EF =EB ,∴在△AEO 中,AO =1,AE =2-BE ,EO =1+BE ,∴()()22211BE BE -+=+,解得: 32=BE ;故答案是:32. 例5:在正方形ABCD 中,E 为AD 中点,AF 丄BE 交BE 于G ,交CD 于F ,连CG 延长交AD 于H .下列结论:①CB CG =;②41=BC HE ;③31=GF EG ;④以AB 为直径的圆与CH 相切于点G ,其中正确的是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切线的性质与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性质等知识点.解答③选项时,也可以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连接OG 、OC .∵AF 丄BE ,∴∠ABE =∠DAF ;在Rt △ABE 和Rt △DAF 中,∵⎪⎩⎪⎨⎧=∠=∠=∠=∠090ADF BAE DA AB DAF ABE ,∴Rt △ABE ≌Rt △DAF (ASA ),∴AE =DF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又∵E 为AD 中点,∴F 为DC 的中点;∵O 为AB 的中点,∴OC ∥AF ,∴OC ⊥BE ,∴∠BOC =∠GOC ;在△BOC 和△GOC 中,∵()⎪⎩⎪⎨⎧=∠=∠=公共边CO OC GOC BOC OG OB ,∴△BOC ≌△GOC ,∴∠OBC =∠OGC =90°,即OG ⊥CH ,∴以AB 为直径的圆与CH 相切于点G ;故④正确;∵以AB 为直径的圆与CH 相切于点G ,AB ⊥BC ,∴CG =CB ;故①正确;∵AD ∥BC ,∴CGHG BG EG BC HE ==;∵CG =CB ,∴HG =HE ;又∵E 为AD 中点, ∴AH =HE =HG ,即点H 为AE 的中点,∴4141==AD AD BC HE ;故②正确; ∵点F 是CD 的中点,∴AD DF 21=;∴AD AF 25=(勾股定理); ∵21tan ===∠AD DF AG EG DAF ,∴AG =2EG ,∴AD EG AE 215== ∴AD EG 105=∴AD AG 55= ∴AD AG AG AF FG 1053==-=∴31=GF EG ;故③正确; 综上所述,正确的说法有:①②③④.故答案是:①②③④.即时练习:1、如图,D 为⊙O 上一点,点C 在直径BA 的延长线上,且∠CDA =∠CBD .(1)求证:CD 是⊙O 的切线;(2)过点B 作⊙O 的切线交CD 的延长线于点E ,若BC =6,tan ∠CDA =32,求BE 的长. 2、已知:Rt △ABC 中,AC ⊥BC ,CD 为AB 边上的中线,AC =6cm ,BC =8cm ;点O 是线段CD 边上的动点(不与点C 、D 重合);以点O 为圆心、OC 为半径的⊙O 交AC 于点E ,EF ⊥AB 于F .(1)求证:EF 是⊙O 的切线.(如图1)(2)请分析⊙O 与直线AB 可能出现的不同位置关系,分别指出线段EF 的取值范围.3、三等分角仪--把材料制成如图所示的阴影部分的形状,使AB 与半圆的半径CB 、CD 相等,PB 垂直于AD .这便做成了“三等分角仪”.如果要把∠MPN 三等分时,可将三等分角仪放在∠MPN 上,适当调整它的位置,使PB 通过角的顶点P ,使A 点落在角的PM 边上,使角的另一边与半圆相切于E 点,最后通过B 、C 两点分别作两条射线PB 、PC ,则∠MPB =∠BPC =∠CPN .请用推理的方法加以证明.4、(2012•扬州)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 的顶点O 在坐标原点,顶点A 、C 分别在x 轴、y 轴的正半轴上,且OA =2,OC =1,矩形对角线AC 、OB 相交于E ,过点E 的直线与边OA 、BC 分别相交于点G 、H .(1)①直接写出点E 的坐标:②求证:AG =CH .(2)如图2,以O 为圆心,OC 为半径的圆弧交OA 与D ,若直线GH 与弧CD 所在的圆相切于矩形内一点F ,求直线GH 的函数关系式.(3)在(2)的结论下,梯形ABHG 的内部有一点P ,当⊙P 与HG 、GA 、AB 都相切时,求⊙P 的半径.例6:已知:如图,在⊙O 中,AB 是直径,四边形ABCD 内接于⊙O ,∠BCD =130°,过D 点的切线PD 与直线AB 交于点P ,则∠ADP 的度数为解析:考查圆与切线的位置关系及其切线角之间的关系.解:连接BD ,则∠ADB =90°,又∠BCD =130°,故∠DAB =50°,所以∠DBA =40°;又因为PD 为切线,故∠PDA =∠ABD =40°,即∠PDA =40°.例7:如图,四边形ABED 内接于⊙O ,E 是AD 延长线上的一点,若∠AOC =122°,则∠B = 度,∠EDC = 度.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和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解:由圆周角定理得,∠B =21∠AOC =61°,∵四边形ADCB 内接于⊙O ,∴∠EDC =∠B =61°. 即时练习:1、如图,P A 、PB 切⊙O 于点A 、B ,AC 是⊙O 的直径,且∠BAC =35°,则∠P = 度.2、如图,P A 切⊙O 于A 点,C 是弧AB 上任意一点,∠P AB =58°,则∠C 的度数是 度 例8:如图,P A 、PB 分别切⊙O 于点A 、B ,C 为弧AB 上任意一点,过点C 作⊙O 切线交P A 于点D ,交PB 于点E ,若P A =6,则△PDE 的周长为 .解析:本题考查了切线长定理的应用能力.解:根据切线长定理得:CD =AD ,CE =BE ,P A =PB ,则△PDE 的周长=2P A =6×2=12.例9:如图等腰梯形ABCD 是⊙O 的外切四边形,O 是圆心,腰长4cm ,则∠BOC = 度,梯形中位线长 cm .解析:本题考查了切线长定理、等腰梯形的性质和梯形的中位线定理,是基础知识要熟练掌握.即时练习:1、如图,AB 为半⊙O 的直径,C 为半圆弧的三等分点,过B ,C 两点的半⊙O 的切线交于点P ,若AB 的长是2a ,则P A 的长是2、(2012•岳阳)如图,AB 为半圆O 的直径,AD 、BC 分别切⊙O 于A 、B 两点,CD 切⊙O 于点E ,AD 与CD 相交于D ,BC 与CD 相交于C ,连接OD 、OC ,对于下列结论:①OD 2=DE •CD ;②AD +BC =CD ;③OD =OC ;④S 梯形ABCD =21CD •OA ;⑤∠DOC =90°,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⑤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④⑤例10:已知如图,P 为⊙O 外一点,过点P 作⊙O 的切线,切点为C ,过P ,O 两点作⊙O 的割线交⊙O 于A 、B 两点,且PC =4cm ,P A =3cm ,则⊙O 的半径R = cm 解析:此题主要运用了切割线定理的有关知识来解决问题.解:∵PC 是切线,∴PC 2=P A •PB ;又∵PC =4,P A =3,∴16=3(3+AB ),∴AB =37,∴半径R =67. 即时练习:1、如图,已知Rt △ABC 的两条直角边AC ,BC 的长分别为3,4,以AC 为直径作圆与斜边AB 交于点D ,则AD =2、已知:如图,P A 是圆的切线,A 为切点,PBC 是圆的割线,且BC =2PB ,求PB PA = . A 组1、如图,时钟的钟面上标有1,2,3,…,12共12个数,一条直线把钟面分成了两部分.请你再用一条直线分割钟面,使钟面被分成三个不同的部分且各部分所包含的几个数的和都相等,则其中的两个部分所包含的几个数分别是 和 .2、如图,PA 为O 的切线,A 为切点,4=PA 半径3=OB 则APO ∠cos = .3、如图,AB 是O 的直径,AD 是O 的切线,点C 在O 上,3,2,//==OD AB OD BC ,则BC 的长为 .4、如图,P 是O 外一点,PB PA ,分别和O 切于C B A ,、是AB 上任意一点,过C 作O 的切线分别交PB PA 、于E D 、,若PDE ∆的周长为12,则PA 长为多少?5、如图,若正111C B A ∆内接于正ABC ∆的内切圆,则111C B A ∆与ABC ∆的面积之比. 6.如图,已知点E 是矩形ABCD 的边AB 上一点,15,3:5:==EC EA BE ,把BEC ∆沿折痕EC 向上翻折,若点B 恰好在AD 上,设这个点为F .(1)求BC AB ,的长度各是多少?(2)若O 内切于以C B E F ,,,为顶点的四边形,求O 的面积.B 组7.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2,CD =4,圆D 的半径为1.现将一个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与矩形的对称中心O 重合,绕着O 点转动三角板,使它的一条直角边与圆D 切于点H ,此时两直角边与AD 交于F E ,两点,则EFO ∠tan 的值为.8、已知AB 是O 的直径,PB 切O 于点B ,APB ∠的平分线分别交AB BC ,于点E D ,,交O 于点PA F ,交O 于点︒=∠60,A C ,线段BD AE ,的长是一元二次方程0322=+-kx x (k 为常数)的两个根.(1)求证:AE PB BD PA ⋅=⋅;(2)求证:O 的直径为k ;(3)求FPA ∠tan .9、如图,从O 外一点A 作O 的切线AC AB ,,切点分别为C B ,,且O 直径6=BD ,连接AO CD ,.(1)求证:AO CD //;(2)设y AO x CD ==,,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3)若11=+CD AO ,求AB 的长.10、(1)已知,如图①,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F E ,是对角线BD 上的两点,且DE BF =.求证:CF AE =;(2)已知,如图②,AB 是O 的直径,CA 与O 相切于点A .连接CO 交O 于点D ,CO 的延长线交O 于点E .连接︒=∠30,,ABD BD BE ,求EBO ∠和C ∠的度数. §3.2 内切圆教学目标:1. 掌握内切圆的定义与作图2. 掌握内切圆的性质例1:如图,直线a 、b 、c 表示三条互相交叉的公路,现要建一个货物中转站.要求它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则可供选择的地址有 处.解析:此题考查了角平分线与内心的关系解:∵△ABC 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ABC 内角平分线的交点满足条件;如图:点P 是△ABC 两条外角平分线的交点,过点P 作PE ⊥AB ,PD ⊥BC ,PF ⊥AC ,∴PE =PF ,PF =PD ,∴PE =PF =PD ,∴点P 到△ABC 的三边的距离相等,∴△ABC 两条外角平分线的交点到其三边的距离也相等,满足这条件的点有3个;综上,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的点有4个,∴可供选择的地址有4个.故填4.例2:如图,△ABC 中,∠C =90°,AB =c ,BC =a ,AC =b ,I 是内心,圆I 与AB 、BC 、AC 分别相切于D 、E 、F 点。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绝对经典)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绝对经典)

第4节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最新考纲】 1.能根据给定直线、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能根据给定两个圆的方程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2.能用直线和圆的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3.初步了解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思想.【高考会这样考】 1.考查直线与圆的相交、相切问题,判断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2.计算弦长、面积,考查与圆有关的最值;根据条件求圆的方程.要 点 梳 理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设圆C :(x -a )2+(y -b )2=r 2,直线l :Ax +By +C =0,圆心C (a ,b )到直线l 的距离为d ,由⎩⎨⎧(x -a )2+(y -b )2=r 2,Ax +By +C =0消去y (或x ),得到关于x (或y )的一元二次方程,其判别式为Δ.2.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设两个圆的半径分别为R ,r ,R >r ,圆心距为d ,则两圆的位置关系可用下表来表示:[友情提示]1.圆的切线方程常用结论(1)过圆x 2+y 2=r 2上一点P (x 0,y 0)的圆的切线方程为x 0x +y 0y =r 2.(2)过圆(x-a)2+(y-b)2=r2上一点P(x0,y0)的圆的切线方程为(x0-a)(x-a)+(y0-b)(y-b)=r2.(3)过圆x2+y2=r2外一点M(x0,y0)作圆的两条切线,则两切点所在直线方程为x0x+y0y =r2.2.过圆上一点作圆的切线有且只有一条;过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有且只有两条,若仅求得一条,除了考虑运算过程是否正确外,还要考虑斜率不存在的情况,以防漏解.基础自测1.思考辨析(在括号内打“√”或“×”)(1)“k=1”是“直线x-y+k=0与圆x2+y2=1相交”的必要不充分条件.()(2)如果两个圆的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只有一组实数解,则两圆外切.()(3)如果两圆的圆心距小于两圆的半径之和,则两圆相交.()(4)过圆O:x2+y2=r2外一点P(x0,y0)作圆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A,B,则O,P,A,B四点共圆且直线AB的方程是x0x+y0y=r2.()解析(1)“k=1”是“直线x-y+k=0与圆x2+y2=1相交”的充分不必要条件;(2)除外切外,还有可能内切;(3)两圆还可能内切或内含.答案(1)×(2)×(3)×(4)√2.圆(x+2)2+y2=4与圆(x-2)2+(y-1)2=9的位置关系为()A.内切B.相交C.外切D.相离解析两圆圆心分别为(-2,0),(2,1),半径分别为2和3,圆心距d=42+12=17.∵3-2<d<3+2,∴两圆相交.答案 B3.已知直线y=mx与圆x2+y2-4x+2=0相切,则m值为()A.±3B.±33 C.±32 D.±1解析将y=mx代入x2+y2-4x+2=0,得(1+m2)x2-4x+2=0,因为直线与圆相切,所以Δ=(-4)2-4(1+m2)×2=8(1-m2)=0,解得m=±1.答案 D4.已知圆的方程为x2+y2=1,则在y轴上截距为2的切线方程为________.解析在y轴上截距为2且斜率不存在的直线显然不是切线,故设切线方程为y=kx+2,则|2|k 2+1=1,所以k =±1,故所求切线方程为y =x +2或y =-x + 2. 答案 x -y +2=0或x +y -2=05.圆x 2+y 2-4=0与圆x 2+y 2-4x +4y -12=0的公共弦长为________.解析 由⎩⎨⎧x 2+y 2-4=0,x 2+y 2-4x +4y -12=0,得x -y +2=0.又圆x 2+y 2=4的圆心到直线x -y +2=0的距离为22= 2.由勾股定理得弦长的一半为4-2=2,所以,所求弦长为2 2. 答案 22题型分类 深度解析考点一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考点一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例1】 (1)已知点M (a ,b )在圆O :x 2+y 2=1外,则直线ax +by =1与圆O 的位置关系是( ) A.相切B.相交C.相离D.不确定(2)(一题多解)圆x 2+y 2=1与直线y =kx +2没有公共点的充要条件是________. 解析 (1)因为M (a ,b )在圆O :x 2+y 2=1外,所以a 2+b 2>1,而圆心O 到直线ax +by =1的距离d =|a ·0+b ·0-1|a 2+b 2=1a 2+b 2<1,故直线与圆O 相交.(2)法一 将直线方程代入圆方程,得(k 2+1)x 2+4kx +3=0,直线与圆没有公共点的充要条件是Δ=16k 2-12(k 2+1)<0,解得-3<k < 3. 法二 圆心(0,0)到直线y =kx +2的距离d =2k 2+1,直线与圆没有公共点的充要条件是d >1, 即2k 2+1>1,解得-3<k < 3. 答案 (1)B (2)-3<k < 3规律方法 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常见方法 (1)几何法:利用d 与r 的关系. (2)代数法:联立方程之后利用Δ判断.(3)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法:若直线恒过定点且定点在圆内,可判断直线与圆相交. 上述方法中最常用的是几何法,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法适用于动直线问题.【变式练习1】 (1)圆(x -1)2+(y +2)2=6与直线2x +y -5=0的位置关系是( )A.相切B.相交但直线不过圆心C.相交过圆心D.相离(2)已知圆C :(x -1)2+y 2=r 2(r >0),设条件p :0<r <3,条件q :圆C 上至多有2个点到直线x -3y +3=0的距离为1,则p 是q 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 (1)由题意知 圆心(1,-2)到直线2x +y -5=0的距离d =|2×1-2-5|22+12=5<6且2×1+(-2)-5≠0,所以直线与圆相交但不过圆心.(2)由题意知,圆心C (1,0)到直线x -3y +3=0的距离d =|1+3|2=2,至多有2点到直线的距离为1时,0<r <3;反之也成立,故选C. 答案 (1)B (2)C考点二 圆的切线、弦长问题【例2】 (1)设直线y =x +2a 与圆C :x 2+y 2-2ay -2=0相交于A ,B 两点,若|AB |=23,则圆C 的面积为________.(2)过点P (2,4)引圆(x -1)2+(y -1)2=1的切线,则切线方程为________.解析 (1)圆C :x 2+y 2-2ay -2=0,即C :x 2+(y -a )2=a 2+2,圆心为C (0,a ),C 到直线y =x +2a 的距离为d =|0-a +2a |2=|a |2.又由|AB |=23,得⎝ ⎛⎭⎪⎫2322+⎝ ⎛⎭⎪⎫|a |22=a 2+2,解得a 2=2,所以圆的面积为π(a 2+2)=4π.(2)当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时,直线方程为x =2,此时,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直线与圆相切,符合题意;当直线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方程为y -4=k (x -2),即kx -y +4-2k =0,∵直线与圆相切,∴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即d =|k -1+4-2k |k 2+(-1)2=|3-k |k 2+1=1,解得k =43,∴所求切线方程为43x -y +4-2×43=0,即4x -3y +4=0. 综上,切线方程为x =2或4x -3y +4=0. 答案 (1)4π (2)x =2或4x -3y +4=0 规律方法 1.弦长的两种求法(1)代数方法:将直线和圆的方程联立方程组,消元后得到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在判别式Δ>0的前提下,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根据弦长公式求弦长. (2)几何方法:若弦心距为d ,圆的半径长为r ,则弦长l =2r 2-d 2. 2.圆的切线方程的两种求法(1)代数法:设切线方程为y -y 0=k (x -x 0),与圆的方程组成方程组,消元后得到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然后令判别式Δ=0进而求得k .(2)几何法:设切线方程为y -y 0=k (x -x 0),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表示出圆心到切线的距离d ,然后令d =r ,进而求出k .【变式练习2】 (1)过点(3,1)作圆(x -2)2+(y -2)2=4的弦,其中最短弦的长为________. (2)过原点O 作圆x 2+y 2-6x -8y +20=0的两条切线,设切点分别为P ,Q ,则线段PQ 的长为________.解析 (1)设P (3,1),圆心C (2,2),则|PC |=2,半径r =2,由题意知最短的弦过P (3,1)且与PC 垂直,所以最短弦长为222-(2)2=2 2.(2)将圆的方程化为标准方程为(x -3)2+(y -4)2=5,则圆心为(3,4),半径长为 5. 由题意可设切线的方程为y =kx ,则圆心(3,4)到直线y =kx 的距离等于半径长5,即|3k -4|k 2+1=5,解得k =12或k =112,则切线的方程为y =12x 或y =112x .联立切线方程与圆的方程,解得两切点坐标分别为(4,2),⎝⎛⎭⎫45,225,此即为P ,Q 的坐标,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PQ |=4. 答案 (1)22 (2)4 考点三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例3】 已知两圆x 2+y 2-2x -6y -1=0,x 2+y 2-10x -12y +m =0. (1)m 取何值时两圆外切? (2)m 取何值时两圆内切?(3)当m =45时,求两圆的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方程和公共弦的长. 解 因为两圆的标准方程分别为(x -1)2+(y -3)2=11, (x -5)2+(y -6)2=61-m ,所以两圆的圆心分别为(1,3),(5,6),半径分别为11,61-m ,(1)当两圆外切时,由(5-1)2+(6-3)2=11+61-m ,得m =25+1011. (2)当两圆内切时,因为定圆半径11小于两圆圆心之间的距离5, 所以61-m -11=5,解得m =25-1011.(3)由(x 2+y 2-2x -6y -1)-(x 2+y 2-10x -12y +45)=0,得两圆的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方程为4x +3y -23=0. 故两圆的公共弦的长为2(11)2-⎝⎛⎭⎪⎫|4+3×3-23|42+322=27.规律方法 1.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时常用几何法,即利用两圆圆心之间的距离与两圆半径之间的关系,一般不采用代数法.2.若两圆相交,则两圆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方程可由两圆的方程作差消去x 2,y 2项得到. 【变式练习3】 (1)已知圆M :x 2+y 2-2ay =0(a >0)截直线x +y =0所得线段的长度是22,则圆M 与圆N :(x -1)2+(y -1)2=1的位置关系是( ) A.内切B.相交C.外切D.相离(2)已知圆C 1:(x -a )2+(y +2)2=4与圆C 2:(x +b )2+(y +2)2=1 相外切,则ab 的最大值为( ) A.62B.32C.94D.2 3解析 (1)∵圆M :x 2+(y -a )2=a 2,∴圆心坐标为M (0,a ),半径r 1为a ,圆心M 到直线x +y =0的距离d =|a |2,由几何知识得⎝ ⎛⎭⎪⎫|a |22+(2)2=a 2,解得a =2.∴M (0,2),r 1=2.又圆N 的圆心坐标N (1,1),半径r 2=1,∴|MN |=(1-0)2+(1-2)2=2,r 1+r 2=3,r 1-r 2=1. ∴r 1-r 2<|MN |<r 1+r 2,∴两圆相交,故选B.(2)由圆C 1与圆C 2相外切,可得(a +b )2+(-2+2)2=2+1=3,即(a +b )2=9,根据基本不等式可知ab ≤⎝ ⎛⎭⎪⎫a +b 22=94,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 答案 (1)B (2)C课后练习A 组(时间:40分钟)一、选择题1.圆x 2+y 2-2x -8y +13=0的圆心到直线ax +y -1=0的距离为1,则a =( ) A.-43B.-34C. 3D.2解析 由圆的方程x 2+y 2-2x -8y +13=0得圆心坐标为(1,4),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d =|1×a +4-1|1+a 2=1,解之得a =-43. 答案 A2.过点(3,1)作圆(x -1)2+y 2=r 2的切线有且只有一条,则该切线的方程为( ) A.2x +y -5=0 B.2x +y -7=0 C.x -2y -5=0D.x -2y -7=0解析 ∵过点(3,1)作圆(x -1)2+y 2=r 2的切线有且只有一条, ∴点(3,1)在圆(x -1)2+y 2=r 2上, ∵圆心与切点连线的斜率k =1-03-1=12,∴切线的斜率为-2,则圆的切线方程为y -1=-2(x -3),即2x +y -7=0. 答案 B3.(2018·洛阳一模)直线l :y =kx +1与圆O :x 2+y 2=1相交于A ,B 两点,则“k =1”是“|AB |=2”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 依题意,因|AB |=2,则圆心O 到直线l 的距离等于12-⎝ ⎛⎭⎪⎫222=22,即有1k 2+1=22,k =±1.因此,“k =1”是“|AB |=2”的充分不必要条件,选A. 答案 A4.圆x 2+2x +y 2+4y -3=0上到直线x +y +1=0的距离为2的点共有( ) A.1个B.2个C.3个D.4个解析 圆的方程化为(x +1)2+(y +2)2=8,圆心(-1,-2)到直线距离d =|-1-2+1|2=2,半径是22,结合图形可知有3个符合条件的点. 答案 C5.过点P (1,-2)作圆C :(x -1)2+y 2=1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A ,B ,则AB 所在直线的方程为( ) A.y =-34 B.y =-12 C.y =-32D.y =-14解析 圆(x -1)2+y 2=1的圆心为(1,0),半径为1,以|PC |=(1-1)2+(-2-0)2=2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x -1)2+(y +1)2=1,将两圆的方程相减得AB 所在直线的方程为2y +1=0,即y =-12. 答案 B 二、填空题6.已知直线l :x -3y +6=0与圆x 2+y 2=12交于A ,B 两点,过A ,B 分别作l 的垂线与x 轴交于C ,D 两点,则|CD |=________.解析 由圆x 2+y 2=12知圆心O (0,0),半径r =23, ∴圆心(0,0)到直线x -3y +6=0的距离d =61+3=3,|AB |=212-32=2 3.过C 作CE ⊥BD 于E .如图所示,则|CE |=|AB |=2 3. ∵直线l 的方程为x -3y +6=0,∴直线l 的倾斜角∠BPD =30°,从而∠BDP =60°, 因此|CD |=|CE |sin 60°=23sin 60°=4. 答案 47.已知直线l :x +ay -1=0(a ∈R )是圆C :x 2+y 2-4x -2y +1=0的对称轴.过点A (-4,a )作圆C 的一条切线,切点为B ,则|AB |=________.解析 由于直线x +ay -1=0是圆C :x 2+y 2-4x -2y +1=0的对称轴, 则圆心C (2,1)满足直线方程x +ay -1=0, 所以2+a -1=0,解得a =-1,所以A 点坐标为(-4,-1). 从而|AC |2=36+4=40.又r =2,所以|AB |2=40-4=36.即|AB |=6. 答案 68.点P 在圆C 1:x 2+y 2-8x -4y +11=0上,点Q 在圆C 2:x 2+y 2+4x +2y +1=0上,则|PQ |的最小值是________.解析 把圆C 1、圆C 2的方程都化成标准形式,得 (x -4)2+(y -2)2=9,(x +2)2+(y +1)2=4.圆C 1的圆心坐标是(4,2),半径长是3;圆C 2的圆心坐标是(-2,-1),半径是2.圆心距d =(4+2)2+(2+1)2=35>5.故圆C 1与圆C 2相离,所以,|PQ |的最小值是35-5.答案 35-5 三、解答题9.已知圆C 经过点A (2,-1),和直线x +y =1相切,且圆心在直线y =-2x 上. (1)求圆C 的方程;(2)已知直线l 经过原点,并且被圆C 截得的弦长为2,求直线l 的方程. 解 (1)设圆心的坐标为C (a ,-2a ), 则(a -2)2+(-2a +1)2=|a -2a -1|2.化简,得a 2-2a +1=0,解得a =1. 所以C 点坐标为(1,-2),半径r =|AC |=(1-2)2+(-2+1)2= 2. 故圆C 的方程为(x -1)2+(y +2)2=2.(2)①当直线l 的斜率不存在时,直线l 的方程为x =0,此时直线l 被圆C 截得的弦长为2,满足条件.②当直线l 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kx , 由题意得|k +2|1+k2=1,解得k =-34,则直线l 的方程为y =-34x .综上所述,直线l 的方程为x =0或3x +4y =0.10.已知过点A (0,1)且斜率为k 的直线l 与圆C :(x -2)2+(y -3)2=1交于M ,N 两点. (1)求k 的取值范围;(2)若OM →·ON →=12,其中O 为坐标原点,求|MN |. 解 (1)易知圆心坐标为(2,3),半径r =1, 由题设,可知直线l 的方程为y =kx +1, 因为l 与C 交于两点,所以|2k -3+1|1+k 2<1. 解得4-73<k <4+73. 所以k 的取值范围为⎝⎛⎭⎪⎫4-73,4+73.(2)设M (x 1,y 1),N (x 2,y 2).将y =kx +1代入方程(x -2)2+(y -3)2=1,整理得 (1+k 2)x 2-4(1+k )x +7=0.所以x 1+x 2=4(1+k )1+k 2,x 1x 2=71+k 2. OM →·ON →=x 1x 2+y 1y 2=(1+k 2)x 1x 2+k (x 1+x 2)+1=4k (1+k )1+k 2+8.由题设可得4k (1+k )1+k 2+8=12,解得k =1,所以l 的方程为y =x +1. 故圆心C 在l 上,所以|MN |=2.B 组(时间:20分钟)11.已知圆C :(x -1)2+y 2=25,则过点P (2,-1)的圆C 的所有弦中,以最长弦和最短弦为对角线的四边形的面积是( ) A.1031B.921C.1023D.911解析 易知P 在圆C 内部,最长弦为圆的直径10, 又最短弦所在直线与最长弦垂直,且|PC |=2, ∴最短弦的长为2r 2-|PC |2=225-2=223, 故所求四边形的面积S =12×10×223=1023.答案 C12.过点A (1,2)的直线l 将圆C :(x -2)2+y 2=4分成两段弧,当劣弧所对的圆心角最小时,直线l 的斜率k =________.解析 易知点A (1,2)在圆(x -2)2+y 2=4的内部,圆心C 的坐标为(2,0),当直线l 被圆截得的弦的弦心距最长时,劣弧所对的圆心角最小,此时l ⊥CA ,如图所示,所以k =-1k CA =-1-2=22. 答案 2213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曲线y =x 2+mx -2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C 的坐标为(0,1).当m 变化时,解答下列问题:(1)能否出现AC ⊥BC 的情况?说明理由;(2)证明过A ,B ,C 三点的圆在y 轴上截得的弦长为定值.(1)解 不能出现AC ⊥BC 的情况,理由如下:设A (x 1,0),B (x 2,0),则x 1,x 2满足方程x 2+mx -2=0,所以x 1x 2=-2.又C 的坐标为(0,1),故AC 的斜率与BC 的斜率之积为-1x 1·-1x 2=-12, 所以不能出现AC ⊥BC 的情况.(2)证明 BC 的中点坐标为⎝⎛⎭⎫x 22,12,可得BC 的中垂线方程为y -12=x 2⎝⎛⎭⎫x -x 22. 由(1)可得x 1+x 2=-m ,所以AB 的中垂线方程为x =-m 2.联立⎩⎨⎧x =-m 2,①y -12=x 2⎝⎛⎭⎫x -x 22,② 又x 22+mx 2-2=0,③由①②③解得x =-m 2,y =-12.所以过A ,B ,C 三点的圆的圆心坐标为⎝⎛⎭⎫-m 2,-12,半径r =m 2+92. 故圆在y 轴上截得的弦长为2r 2-⎝⎛⎭⎫m22=3,即过A ,B ,C 三点的圆在y 轴上截得的弦长为定值.。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设计:如何轻松掌握判断两圆位置关系方法?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设计:如何轻松掌握判断两圆位置关系方法?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设计:如何轻松掌握判断两圆位置关系方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概念,掌握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概念。

2. 判断两圆位置关系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概念,判断两圆位置关系的方法。

难点:理解和运用判断两圆位置关系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2. 利用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和技能。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点和圆位置关系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概念,并尝试判断两圆位置关系的方法。

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判断两圆位置关系的方法,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总结,明确判断两圆位置关系的方法。

5. 巩固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判断两圆位置关系。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和技能。

7.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作业,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8. 课后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点和圆位置关系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判断两圆位置关系的操作能力。

3.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

4. 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六、教学策略:1. 利用数学软件或实物教具,展示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通过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判断两圆位置关系的方法。

3.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绝对经典)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绝对经典)

第4节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最新考纲】 1.能根据给定直线、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能根据给定两个圆的方程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2.能用直线和圆的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3.初步了解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思想.【高考会这样考】 1.考查直线与圆的相交、相切问题,判断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2.计算弦长、面积,考查与圆有关的最值;根据条件求圆的方程.要 点 梳 理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设圆C :(x -a )2+(y -b )2=r 2,直线l :Ax +By +C =0,圆心C (a ,b )到直线l 的距离为d ,由⎩⎨⎧(x -a )2+(y -b )2=r 2,Ax +By +C =0消去y (或x ),得到关于x (或y )的一元二次方程,其判别式为Δ.2.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设两个圆的半径分别为R ,r ,R >r ,圆心距为d ,则两圆的位置关系可用下表来表示:[友情提示]1.圆的切线方程常用结论(1)过圆x 2+y 2=r 2上一点P (x 0,y 0)的圆的切线方程为x 0x +y 0y =r 2.(2)过圆(x-a)2+(y-b)2=r2上一点P(x0,y0)的圆的切线方程为(x0-a)(x-a)+(y0-b)(y-b)=r2.(3)过圆x2+y2=r2外一点M(x0,y0)作圆的两条切线,则两切点所在直线方程为x0x+y0y =r2.2.过圆上一点作圆的切线有且只有一条;过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有且只有两条,若仅求得一条,除了考虑运算过程是否正确外,还要考虑斜率不存在的情况,以防漏解.基础自测1.思考辨析(在括号内打“√”或“×”)(1)“k=1”是“直线x-y+k=0与圆x2+y2=1相交”的必要不充分条件.()(2)如果两个圆的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只有一组实数解,则两圆外切.()(3)如果两圆的圆心距小于两圆的半径之和,则两圆相交.()(4)过圆O:x2+y2=r2外一点P(x0,y0)作圆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A,B,则O,P,A,B四点共圆且直线AB的方程是x0x+y0y=r2.()解析(1)“k=1”是“直线x-y+k=0与圆x2+y2=1相交”的充分不必要条件;(2)除外切外,还有可能内切;(3)两圆还可能内切或内含.答案(1)×(2)×(3)×(4)√2.圆(x+2)2+y2=4与圆(x-2)2+(y-1)2=9的位置关系为()A.内切B.相交C.外切D.相离解析两圆圆心分别为(-2,0),(2,1),半径分别为2和3,圆心距d=42+12=17.∵3-2<d<3+2,∴两圆相交.答案 B3.已知直线y=mx与圆x2+y2-4x+2=0相切,则m值为()A.±3B.±33 C.±32 D.±1解析将y=mx代入x2+y2-4x+2=0,得(1+m2)x2-4x+2=0,因为直线与圆相切,所以Δ=(-4)2-4(1+m2)×2=8(1-m2)=0,解得m=±1.答案 D4.已知圆的方程为x2+y2=1,则在y轴上截距为2的切线方程为________.解析在y轴上截距为2且斜率不存在的直线显然不是切线,故设切线方程为y=kx+2,则|2|k 2+1=1,所以k =±1,故所求切线方程为y =x +2或y =-x + 2. 答案 x -y +2=0或x +y -2=05.圆x 2+y 2-4=0与圆x 2+y 2-4x +4y -12=0的公共弦长为________.解析 由⎩⎨⎧x 2+y 2-4=0,x 2+y 2-4x +4y -12=0,得x -y +2=0.又圆x 2+y 2=4的圆心到直线x -y +2=0的距离为22= 2.由勾股定理得弦长的一半为4-2=2,所以,所求弦长为2 2. 答案 22题型分类 深度解析考点一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考点一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例1】 (1)已知点M (a ,b )在圆O :x 2+y 2=1外,则直线ax +by =1与圆O 的位置关系是( ) A.相切B.相交C.相离D.不确定(2)(一题多解)圆x 2+y 2=1与直线y =kx +2没有公共点的充要条件是________. 解析 (1)因为M (a ,b )在圆O :x 2+y 2=1外,所以a 2+b 2>1,而圆心O 到直线ax +by =1的距离d =|a ·0+b ·0-1|a 2+b 2=1a 2+b 2<1,故直线与圆O 相交.(2)法一 将直线方程代入圆方程,得(k 2+1)x 2+4kx +3=0,直线与圆没有公共点的充要条件是Δ=16k 2-12(k 2+1)<0,解得-3<k < 3. 法二 圆心(0,0)到直线y =kx +2的距离d =2k 2+1,直线与圆没有公共点的充要条件是d >1, 即2k 2+1>1,解得-3<k < 3. 答案 (1)B (2)-3<k < 3规律方法 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常见方法 (1)几何法:利用d 与r 的关系. (2)代数法:联立方程之后利用Δ判断.(3)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法:若直线恒过定点且定点在圆内,可判断直线与圆相交. 上述方法中最常用的是几何法,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法适用于动直线问题.【变式练习1】 (1)圆(x -1)2+(y +2)2=6与直线2x +y -5=0的位置关系是( )A.相切B.相交但直线不过圆心C.相交过圆心D.相离(2)已知圆C :(x -1)2+y 2=r 2(r >0),设条件p :0<r <3,条件q :圆C 上至多有2个点到直线x -3y +3=0的距离为1,则p 是q 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 (1)由题意知 圆心(1,-2)到直线2x +y -5=0的距离d =|2×1-2-5|22+12=5<6且2×1+(-2)-5≠0,所以直线与圆相交但不过圆心.(2)由题意知,圆心C (1,0)到直线x -3y +3=0的距离d =|1+3|2=2,至多有2点到直线的距离为1时,0<r <3;反之也成立,故选C. 答案 (1)B (2)C考点二 圆的切线、弦长问题【例2】 (1)设直线y =x +2a 与圆C :x 2+y 2-2ay -2=0相交于A ,B 两点,若|AB |=23,则圆C 的面积为________.(2)过点P (2,4)引圆(x -1)2+(y -1)2=1的切线,则切线方程为________.解析 (1)圆C :x 2+y 2-2ay -2=0,即C :x 2+(y -a )2=a 2+2,圆心为C (0,a ),C 到直线y =x +2a 的距离为d =|0-a +2a |2=|a |2.又由|AB |=23,得⎝ ⎛⎭⎪⎫2322+⎝ ⎛⎭⎪⎫|a |22=a 2+2,解得a 2=2,所以圆的面积为π(a 2+2)=4π.(2)当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时,直线方程为x =2,此时,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直线与圆相切,符合题意;当直线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方程为y -4=k (x -2),即kx -y +4-2k =0,∵直线与圆相切,∴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即d =|k -1+4-2k |k 2+(-1)2=|3-k |k 2+1=1,解得k =43,∴所求切线方程为43x -y +4-2×43=0,即4x -3y +4=0. 综上,切线方程为x =2或4x -3y +4=0. 答案 (1)4π (2)x =2或4x -3y +4=0 规律方法 1.弦长的两种求法(1)代数方法:将直线和圆的方程联立方程组,消元后得到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在判别式Δ>0的前提下,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根据弦长公式求弦长. (2)几何方法:若弦心距为d ,圆的半径长为r ,则弦长l =2r 2-d 2. 2.圆的切线方程的两种求法(1)代数法:设切线方程为y -y 0=k (x -x 0),与圆的方程组成方程组,消元后得到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然后令判别式Δ=0进而求得k .(2)几何法:设切线方程为y -y 0=k (x -x 0),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表示出圆心到切线的距离d ,然后令d =r ,进而求出k .【变式练习2】 (1)过点(3,1)作圆(x -2)2+(y -2)2=4的弦,其中最短弦的长为________. (2)过原点O 作圆x 2+y 2-6x -8y +20=0的两条切线,设切点分别为P ,Q ,则线段PQ 的长为________.解析 (1)设P (3,1),圆心C (2,2),则|PC |=2,半径r =2,由题意知最短的弦过P (3,1)且与PC 垂直,所以最短弦长为222-(2)2=2 2.(2)将圆的方程化为标准方程为(x -3)2+(y -4)2=5,则圆心为(3,4),半径长为 5. 由题意可设切线的方程为y =kx ,则圆心(3,4)到直线y =kx 的距离等于半径长5,即|3k -4|k 2+1=5,解得k =12或k =112,则切线的方程为y =12x 或y =112x .联立切线方程与圆的方程,解得两切点坐标分别为(4,2),⎝⎛⎭⎫45,225,此即为P ,Q 的坐标,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PQ |=4. 答案 (1)22 (2)4 考点三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例3】 已知两圆x 2+y 2-2x -6y -1=0,x 2+y 2-10x -12y +m =0. (1)m 取何值时两圆外切? (2)m 取何值时两圆内切?(3)当m =45时,求两圆的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方程和公共弦的长. 解 因为两圆的标准方程分别为(x -1)2+(y -3)2=11, (x -5)2+(y -6)2=61-m ,所以两圆的圆心分别为(1,3),(5,6),半径分别为11,61-m ,(1)当两圆外切时,由(5-1)2+(6-3)2=11+61-m ,得m =25+1011. (2)当两圆内切时,因为定圆半径11小于两圆圆心之间的距离5, 所以61-m -11=5,解得m =25-1011.(3)由(x 2+y 2-2x -6y -1)-(x 2+y 2-10x -12y +45)=0,得两圆的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方程为4x +3y -23=0. 故两圆的公共弦的长为2(11)2-⎝⎛⎭⎪⎫|4+3×3-23|42+322=27.规律方法 1.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时常用几何法,即利用两圆圆心之间的距离与两圆半径之间的关系,一般不采用代数法.2.若两圆相交,则两圆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方程可由两圆的方程作差消去x 2,y 2项得到. 【变式练习3】 (1)已知圆M :x 2+y 2-2ay =0(a >0)截直线x +y =0所得线段的长度是22,则圆M 与圆N :(x -1)2+(y -1)2=1的位置关系是( ) A.内切B.相交C.外切D.相离(2)已知圆C 1:(x -a )2+(y +2)2=4与圆C 2:(x +b )2+(y +2)2=1 相外切,则ab 的最大值为( ) A.62B.32C.94D.2 3解析 (1)∵圆M :x 2+(y -a )2=a 2,∴圆心坐标为M (0,a ),半径r 1为a ,圆心M 到直线x +y =0的距离d =|a |2,由几何知识得⎝ ⎛⎭⎪⎫|a |22+(2)2=a 2,解得a =2.∴M (0,2),r 1=2.又圆N 的圆心坐标N (1,1),半径r 2=1,∴|MN |=(1-0)2+(1-2)2=2,r 1+r 2=3,r 1-r 2=1. ∴r 1-r 2<|MN |<r 1+r 2,∴两圆相交,故选B.(2)由圆C 1与圆C 2相外切,可得(a +b )2+(-2+2)2=2+1=3,即(a +b )2=9,根据基本不等式可知ab ≤⎝ ⎛⎭⎪⎫a +b 22=94,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 答案 (1)B (2)C课后练习A 组(时间:40分钟)一、选择题1.圆x 2+y 2-2x -8y +13=0的圆心到直线ax +y -1=0的距离为1,则a =( ) A.-43B.-34C. 3D.2解析 由圆的方程x 2+y 2-2x -8y +13=0得圆心坐标为(1,4),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d =|1×a +4-1|1+a 2=1,解之得a =-43. 答案 A2.过点(3,1)作圆(x -1)2+y 2=r 2的切线有且只有一条,则该切线的方程为( ) A.2x +y -5=0 B.2x +y -7=0 C.x -2y -5=0D.x -2y -7=0解析 ∵过点(3,1)作圆(x -1)2+y 2=r 2的切线有且只有一条, ∴点(3,1)在圆(x -1)2+y 2=r 2上, ∵圆心与切点连线的斜率k =1-03-1=12,∴切线的斜率为-2,则圆的切线方程为y -1=-2(x -3),即2x +y -7=0. 答案 B3.(2018·洛阳一模)直线l :y =kx +1与圆O :x 2+y 2=1相交于A ,B 两点,则“k =1”是“|AB |=2”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 依题意,因|AB |=2,则圆心O 到直线l 的距离等于12-⎝ ⎛⎭⎪⎫222=22,即有1k 2+1=22,k =±1.因此,“k =1”是“|AB |=2”的充分不必要条件,选A. 答案 A4.圆x 2+2x +y 2+4y -3=0上到直线x +y +1=0的距离为2的点共有( ) A.1个B.2个C.3个D.4个解析 圆的方程化为(x +1)2+(y +2)2=8,圆心(-1,-2)到直线距离d =|-1-2+1|2=2,半径是22,结合图形可知有3个符合条件的点. 答案 C5.过点P (1,-2)作圆C :(x -1)2+y 2=1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A ,B ,则AB 所在直线的方程为( ) A.y =-34 B.y =-12 C.y =-32D.y =-14解析 圆(x -1)2+y 2=1的圆心为(1,0),半径为1,以|PC |=(1-1)2+(-2-0)2=2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x -1)2+(y +1)2=1,将两圆的方程相减得AB 所在直线的方程为2y +1=0,即y =-12. 答案 B 二、填空题6.已知直线l :x -3y +6=0与圆x 2+y 2=12交于A ,B 两点,过A ,B 分别作l 的垂线与x 轴交于C ,D 两点,则|CD |=________.解析 由圆x 2+y 2=12知圆心O (0,0),半径r =23, ∴圆心(0,0)到直线x -3y +6=0的距离d =61+3=3,|AB |=212-32=2 3.过C 作CE ⊥BD 于E .如图所示,则|CE |=|AB |=2 3. ∵直线l 的方程为x -3y +6=0,∴直线l 的倾斜角∠BPD =30°,从而∠BDP =60°, 因此|CD |=|CE |sin 60°=23sin 60°=4. 答案 47.已知直线l :x +ay -1=0(a ∈R )是圆C :x 2+y 2-4x -2y +1=0的对称轴.过点A (-4,a )作圆C 的一条切线,切点为B ,则|AB |=________.解析 由于直线x +ay -1=0是圆C :x 2+y 2-4x -2y +1=0的对称轴, 则圆心C (2,1)满足直线方程x +ay -1=0, 所以2+a -1=0,解得a =-1,所以A 点坐标为(-4,-1). 从而|AC |2=36+4=40.又r =2,所以|AB |2=40-4=36.即|AB |=6. 答案 68.点P 在圆C 1:x 2+y 2-8x -4y +11=0上,点Q 在圆C 2:x 2+y 2+4x +2y +1=0上,则|PQ |的最小值是________.解析 把圆C 1、圆C 2的方程都化成标准形式,得 (x -4)2+(y -2)2=9,(x +2)2+(y +1)2=4.圆C 1的圆心坐标是(4,2),半径长是3;圆C 2的圆心坐标是(-2,-1),半径是2.圆心距d =(4+2)2+(2+1)2=35>5.故圆C 1与圆C 2相离,所以,|PQ |的最小值是35-5.答案 35-5 三、解答题9.已知圆C 经过点A (2,-1),和直线x +y =1相切,且圆心在直线y =-2x 上. (1)求圆C 的方程;(2)已知直线l 经过原点,并且被圆C 截得的弦长为2,求直线l 的方程. 解 (1)设圆心的坐标为C (a ,-2a ), 则(a -2)2+(-2a +1)2=|a -2a -1|2.化简,得a 2-2a +1=0,解得a =1. 所以C 点坐标为(1,-2),半径r =|AC |=(1-2)2+(-2+1)2= 2. 故圆C 的方程为(x -1)2+(y +2)2=2.(2)①当直线l 的斜率不存在时,直线l 的方程为x =0,此时直线l 被圆C 截得的弦长为2,满足条件.②当直线l 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kx , 由题意得|k +2|1+k2=1,解得k =-34,则直线l 的方程为y =-34x .综上所述,直线l 的方程为x =0或3x +4y =0.10.已知过点A (0,1)且斜率为k 的直线l 与圆C :(x -2)2+(y -3)2=1交于M ,N 两点. (1)求k 的取值范围;(2)若OM →·ON →=12,其中O 为坐标原点,求|MN |. 解 (1)易知圆心坐标为(2,3),半径r =1, 由题设,可知直线l 的方程为y =kx +1, 因为l 与C 交于两点,所以|2k -3+1|1+k 2<1. 解得4-73<k <4+73. 所以k 的取值范围为⎝⎛⎭⎪⎫4-73,4+73.(2)设M (x 1,y 1),N (x 2,y 2).将y =kx +1代入方程(x -2)2+(y -3)2=1,整理得 (1+k 2)x 2-4(1+k )x +7=0.所以x 1+x 2=4(1+k )1+k 2,x 1x 2=71+k 2. OM →·ON →=x 1x 2+y 1y 2=(1+k 2)x 1x 2+k (x 1+x 2)+1=4k (1+k )1+k 2+8.由题设可得4k (1+k )1+k 2+8=12,解得k =1,所以l 的方程为y =x +1. 故圆心C 在l 上,所以|MN |=2.B 组(时间:20分钟)11.已知圆C :(x -1)2+y 2=25,则过点P (2,-1)的圆C 的所有弦中,以最长弦和最短弦为对角线的四边形的面积是( ) A.1031B.921C.1023D.911解析 易知P 在圆C 内部,最长弦为圆的直径10, 又最短弦所在直线与最长弦垂直,且|PC |=2, ∴最短弦的长为2r 2-|PC |2=225-2=223, 故所求四边形的面积S =12×10×223=1023.答案 C12.过点A (1,2)的直线l 将圆C :(x -2)2+y 2=4分成两段弧,当劣弧所对的圆心角最小时,直线l 的斜率k =________.解析 易知点A (1,2)在圆(x -2)2+y 2=4的内部,圆心C 的坐标为(2,0),当直线l 被圆截得的弦的弦心距最长时,劣弧所对的圆心角最小,此时l ⊥CA ,如图所示,所以k =-1k CA =-1-2=22. 答案 2213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曲线y =x 2+mx -2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C 的坐标为(0,1).当m 变化时,解答下列问题:(1)能否出现AC ⊥BC 的情况?说明理由;(2)证明过A ,B ,C 三点的圆在y 轴上截得的弦长为定值.(1)解 不能出现AC ⊥BC 的情况,理由如下:设A (x 1,0),B (x 2,0),则x 1,x 2满足方程x 2+mx -2=0,所以x 1x 2=-2.又C 的坐标为(0,1),故AC 的斜率与BC 的斜率之积为-1x 1·-1x 2=-12, 所以不能出现AC ⊥BC 的情况.(2)证明 BC 的中点坐标为⎝⎛⎭⎫x 22,12,可得BC 的中垂线方程为y -12=x 2⎝⎛⎭⎫x -x 22. 由(1)可得x 1+x 2=-m ,所以AB 的中垂线方程为x =-m 2.联立⎩⎨⎧x =-m 2,①y -12=x 2⎝⎛⎭⎫x -x 22,② 又x 22+mx 2-2=0,③由①②③解得x =-m 2,y =-12.所以过A ,B ,C 三点的圆的圆心坐标为⎝⎛⎭⎫-m 2,-12,半径r =m 2+92. 故圆在y 轴上截得的弦长为2r 2-⎝⎛⎭⎫m22=3,即过A ,B ,C 三点的圆在y 轴上截得的弦长为定值.。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精选5篇)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今天应届毕业生店铺为大家编辑整理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篇1一、素质教育目标㈠知识教学点⒈使学生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⒉初步掌握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数量关系定理及其运用。

㈡能力训练点⒈通过对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直观演示,培养学生能从直观演示中归纳出几何性质的能力。

⒉在7.1节我们曾学习了“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⑴点P在⊙O上OP=r⑵点P在⊙O内OP<r⑶点P在⊙O外OP>r初步培养学生能将这个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和点到圆心的距离的数量关系互相对应的理论迁移到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上来。

㈢德育渗透点在用运动的观点揭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着的,并且在变化的过程中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⒈重点:使学生正确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特别是直线和圆相切的关系,是以后学习中经常用到的一种关系。

⒉难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与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和圆的关径大小关系的对应,它既可做为各种位置关系的判定,又可作为性质,学生不太容易理解。

⒊疑点:为什么能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九圆的关径大小关系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为解决这一疑点,必须通过图形的演示,使学生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必转化成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和圆的关径的大小关系来实现的。

三、教学过程㈠情境感知⒈欣赏网页flash动画,《海上日出》提问:动画给你形成了怎样的几何图形的印象?⒉演示z+z超级画板制作《日出》的简易动画,给学生形成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印象,像这样平面上给定一条定直线和一个运动着的圆,它们之间虽然存在着若干种不同的位置关系,如果从数学角度,它的若干位置关系能分为几大类?请同学们打开练习本,画一画互相研究一下。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5.已知⊙O 的半径为3,点 A 在直线 l 上,点 A 到⊙O 的圆心 O 的距离为3,则 l 与⊙O 的位置关 系为 。 A.相离 B.相切 C.相交 D.相交或相切 6.如图:AB=8是大圆⊙O 的弦,大圆半径为 R=5,则 以 O 为圆心,半径为3的小圆与 AB 所在直线的位 置关系是( ) A 相离 B 相切 C 相交 D 都有可能
通过上面问题我们我们容易得到: 直线 l 和⊙O 相交 d<r 直线 l 和⊙O 相切 d=r 直线 l 和⊙O 相离 d>r 总结: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两种方法: 1. 直线与圆公共点的个数; 2. 直线与圆心的距离 d 与半径的大小关系 填表:略 四.随堂练习: 1.圆的直径是13cm ,如果直线与圆心的距离分别 是, (1) 4.5cm ;(2) 6.5cm ; (3) 8cm. 那么直线和圆分别是什么位置关系?有几个公共 点? 2.如图,直线 l 与⊙O 相交与 A,B 两点,点 O 到 直线 l 距离为3,AB=8。 (1)求⊙O 的直径; (2) ⊙O 的半径满足什么条件时,它与直线 l 相离?
此时学生已经 到了疲劳期, 学习情趣减 弱,为了再次 提起学生兴奋 点采用游戏的 形式来巩固检 测知识
3.已知直线 l 与⊙O 相切,若圆心 O 到直线的距 离是5,则⊙O 的半径是_________ 4. 如图:∠AOB = 30°,M 是 OB 上的一点,且 OM =5 cm 以 M 为圆心,以 2.5 cm 为半径的圆与 直线 OA 有怎样的关系?
探究(类比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当公共点个数不 好判断怎么办?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能否像点与 圆的位置关系一样进行数量分析? 如果圆的半径为 r,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 d 二者 满足怎么样关系的时,分别有直线与圆的三种关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情况:相离、相切、相交。

2.掌握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方法。

3.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问题。

教学重点: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

2.解决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一条直线与一个圆相交,并让学生观察并回答: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哪些可能的情况?二、讲授(15分钟)1.老师引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概念,并给出三种可能的情况:相离、相切、相交。

2.介绍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方法:a.直线与圆相离的情况下,直线与圆的最短距离大于圆的半径。

b.直线与圆相切的情况下,直线与圆的最短距离等于圆的半径。

c.直线与圆相交的情况下,直线与圆的最短距离小于圆的半径。

3.通过示例讲解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方法。

三、练习(20分钟)1.团队合作练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给出不同的直线与圆的示例,让学生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并在白板上写出自己的判断结果。

2.小组讨论与展示:每个小组轮流讲解和展示自己的判断结果,并给出相应的理由。

3.整体讨论与总结:老师引导学生就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总结判断方法和解决问题的关键。

四、拓展(15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更复杂的问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何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给出示例并指导解决问题:通过求直线与圆的方程,将问题转化成代数方程求解。

五、讲评(10分钟)1.对学生在练习环节中的表现给予评价和点评。

2.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六、小结(5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指导学生合理复习巩固相关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问题、讲解相关概念、示例分析和练习等环节,使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设计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设计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点和圆的位置关系,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使学生感受点在圆内、圆上和圆外的不同位置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1.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点和圆的位置关系,能判断一个点在圆内、圆上还是圆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第二章:点和圆的位置关系2.1 点在圆内(1)定义:一个点在圆内,意味着这个点到圆心的距离小于圆的半径。

(2)特点:点到圆心的连线与圆相交。

2.2 点在圆上(1)定义:一个点在圆上,意味着这个点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

(2)特点:点到圆心的连线与圆相切。

2.3 点在圆外(1)定义:一个点在圆外,意味着这个点到圆心的距离大于圆的半径。

(2)特点:点到圆心的连线与圆相离。

第三章:实践活动3.1 观察活动(1)观察不同位置的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总结规律。

(2)利用实物模型或画图软件,演示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3.2 操作活动(1)在圆内、圆上、圆外放置不同位置的点,判断其位置关系。

(2)利用圆规、直尺等工具,画出不同位置的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第四章:课堂小结4.1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包括点在圆内、圆上和圆外。

4.2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可以通过观察、操作和画图等方式进行验证。

4.3 课后请同学们思考: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第五章:课后作业5.1 判断题(1)一个点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这个点一定在圆上。

()(2)一个点到圆心的距离小于圆的半径,这个点一定在圆内。

()(3)一个点到圆心的距离大于圆的半径,这个点一定在圆外。

()5.2 应用题(1)已知一个圆的半径为5cm,求圆内、圆上和圆外的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2)一个长方形内有一个圆,长方形的长为10cm,宽为6cm,求圆内、圆上和圆外的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高二数学点与圆、直线与圆以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超详细)

高二数学点与圆、直线与圆以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超详细)

高二数学点与圆、直线与圆以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1.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设圆C∶(x-a)2+(y-b)2=r2,点M(x0,y0)到圆心的距离为d,则有:(1)d>r 点M在圆外;(2)d=r 点M在圆上;(3)d<r 点M在圆内.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设圆 C∶(x-a)2+(y-b)=r2,直线l的方程为Ax+By+C=0,圆心(a,判别式为△,则有:(1)d<r 直线与圆相交;(2)d=r 直线与圆相切;(3)d<r 直线与圆相离,即几何特征;或(1)△>0 直线与圆相交;(2)△=0 直线与圆相切;(3)△<0 直线与圆相离,即代数特征,3.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设圆C1:(x-a)2+(y-b)2=r2和圆C2:(x-m)2+(y-n)2=k2(k≥r),且设两圆圆心距为d,则有:(1)d=k+r 两圆外切;(2)d=k-r 两圆内切;(3)d>k+r 两圆外离;(4)d<k+r 两圆内含;(5)k-r<d<k+r 两圆相交.4.其他(1)过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①圆x2+y2=r2,圆上一点为(x0,y0),则此点的切线方程为x0x+y0y=r2(课本命题).②圆(x-a)2+(y-b)2=r2,圆上一点为(x0,y0),则过此点的切线方程为(x0-a)(x-a)+(y0-b)(y-b)=r2(课本命题的推广).(2)相交两圆的公共弦所在直线方程:设圆C1∶x2+y2+D1x+E1y+F1=0和圆C2∶x2+y2+D2x+E2y+F2=0,若两圆相交,则过两圆交点的直线方程为(D1-D2)x+(E1-E2)y+(F1-F2)=0.(3)圆系方程:①设圆C1∶x2+y2+D1x+E1y+F1=0和圆C2∶x2+y2+D2x+E2y+F2=0.若两圆相交,则过交点的圆系方程为x2+y2+D1x+E1y+F1+λ(x2+y2+D2x+E2y+F2)=0(λ为参数,圆系中不包括圆C2,λ=-1为两圆的公共弦所在直线方程).②设圆C∶x2+y2+Dx+Ey+F=0与直线l:Ax+By+C=0,若直线与圆相交,则过交点的圆系方程为x2+y2+Dx+Ey+F+λ(Ax+By+C)=0(λ为参数).例2已知实数A、B、C满足A2+B2=2C2≠0,求证直线Ax+By+C=0与圆x2+y2=1交于不同的两点P、Q,并求弦PQ的长.分析:证明直线与圆相交既可以用代数方法列方程组、消元、证明△>0,又可以用几何方法证明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小于圆半径,由教师完成.证:设圆心O(0,0)到直线Ax+By+C=0的距离为d,则d=∴直线Ax+By+C=0与圆x2+y1=1相交于两个不同点P、Q.例3求以圆C1∶x2+y2-12x-2y-13=0和圆C2:x2+y2+12x+16y-25=0的公共弦为直径的圆的方程.解法一:相减得公共弦所在直线方程为4x+3y-2=0.∵所求圆以AB为直径,于是圆的方程为(x-2)2+(y+2)2=25.解法二:设所求圆的方程为:x2+y2-12x-2y-13+λ(x2+y2+12x+16y-25)=0(λ为参数)∵圆心C应在公共弦AB所在直线上,∴ 所求圆的方程为x2+y2-4x+4y-17=0.小结:解法一体现了求圆的相交弦所在直线方程的方法;解法二采取了圆系方程求待定系数,解法比较简练.(三)巩固练习1.已知圆的方程是x2+y2=1,求:(1)斜率为1的切线方程;2.(1)圆(x-1)2+(y+2)2=4上的点到直线2x-y+1=0的最短距离是(2)两圆C1∶x2+y2-4x+2y+4=0与C2∶x2+y2+2x-6y-26=0的位置关系是______.(内切)由学生口答.3.未经过原点,且过圆x2+y2+8x-6y+21=0和直线x-y+5=0的两个交点的圆的方程.分析:若要先求出直线和圆的交点,根据圆的一般方程,由三点可求得圆的方程;若没过交点的圆系方程,由此圆系过原点可确定参数λ,从而求得圆的方程.由两个同学演板给出两种解法:解法一:设所求圆的方程为x2+y2+Dx+Ey+F=0.∵(0,0),(-2,3),(-4,1)三点在圆上,解法二:设过交点的圆系方程为:x2+y2+8x-6y+21+λ(x-y+5)=0.五、布置作业2.求证:两圆x2+y2-4x-6y+9=0和x2+y2+12x+6y-19=0相外切.3.求经过两圆x2+y2+6x-4=0和x2+y2+6y-28=0的交点,并且圆心在直线x-y-4=0上的圆的方程.4.由圆外一点Q(a,b)向圆x2+y2=r2作割线交圆于A、 B两点,向圆x2+y2=r2作切线QC、QD,求:(1)切线长;(2)AB中点P的轨迹方程.作业答案:2.证明两圆连心线的长等于两圆半径之和3.x2+y2-x+7y-32=0。

九年级下册3.2.1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1教案

九年级下册3.2.1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1教案

3.2.1 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教学目标:1. 掌握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2. 过不在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与画圆的方法。

3. 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分类、转化。

教学重、难点:有关经过已知点作圆的问题的分析。

教学过程:一、引入:根据射击击中靶子的位置不同,体现平面 A 内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即 点A 在圆内d<r点B 在圆上 OB=r 点C 在圆外 OC>r r (d表示点到圆心的距离)二、有A 、B 、C 三点,试画一下过点B 的圆有几个?点A 或C 呢?试画出过二个点A 、B 的圆有几个?圆心有何特征?试画出过三个点A 、B 、C 的圆有几个?圆心有何特征?半径呢? (分清一直线上与不在一直线上)得出结论: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方法:作AB 、BC 、AC 的垂直平分线,找到圆心。

⊙O 叫做△ABC 的外接圆,O 叫做外接圆的圆心——外心。

△ABC 叫做⊙O 的内接三角形。

思考:1. 作一个钝角三角形,并且作出它的外接圆。

2. 作一个直角三角形,并且作出它的外接圆。

3. 4. 任何一个四边形都有外接圆吗?你认为哪一类四边形必有外接圆?答案:不一定,但矩形、正方形有外接圆,因为它们的对角线的交点和它们的四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C .A知识巩固:例1、如图已知矩形ABCD的边AB=3㎝、AC=4㎝⑴以点A为圆心,4cm为半径作⊙A,则点B、C、D与⊙A的位置关系⑵若以A点为圆心作⊙A,使B、C、D三点中至少有一点在圆内,且至少有一点在圆外,则⊙A的半径r的取值范围是什么?例2、已知线段AB=3㎝,⑴试以2㎝长为半径作一个圆,使这个圆经过点A和B。

⑵过A、B两点的所有圆中,是否存在最大、最小圆?例3、已知⊙O的半径为1,点P到O的距离为d,若方程x2─2x+d=0有实数根,试判定P与⊙O的位置关系?例4、⑴已知AB,画出AB所在圆的圆心。

⑵用不同的方法找出圆心,简单说明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与圆、直线与圆以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掌握点与圆、直线与圆以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过圆上一点的圆的切线方程,判断直线与圆相交、相切、相离的代数方法与几何方法;两圆位置关系的几何特征和代数特征.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点与圆、直线与圆以及圆与圆位置关系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圆有关方面知识的能力.
(三)学科渗透点
点与圆、直线与圆以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在初中平面几何已进行了分析,现在是用代数方法来分析几何问题,是平面几何问题的深化.
二、教材分析
1.重点:(1)直线和圆的相切(圆的切线方程)、相交(弦长问题);(2)圆系方程应用.
(解决办法:(1)使学生掌握相切的几何特征和代数特征,过圆上一点的圆的代线方程,弦长计算问题;(2)给学生介绍圆与圆相交的圆系方程以及直线与圆相交的圆系方程.)
2.难点:圆(x-a)2+(y-b)2=r2上一点(x0,y0)的切线方程的证明.
(解决办法:仿照课本上圆x2+y2=r2上一点(x0,y0)切线方程的证明.)
三、活动设计
归纳讲授、学生演板、重点讲解、巩固练习.
四、教学过程
(一)知识准备
我们今天研究的课题是“点与圆、直线与圆以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为了更好地讲解这个课题,我们先复习归纳一下点与圆、直线与圆以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中的一些知识.
1.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设圆C∶(x-a)2+(y-b)2=r2,点M(x0,y0)到圆心的距离为d,则有:
(1)d>r 点M在圆外;
(2)d=r 点M在圆上;
(3)d<r 点M在圆内.
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设圆 C∶(x-a)2+(y-b)=r2,直线l的方程为Ax+By+C=0,圆心(a,
判别式为△,则有:
(1)d<r 直线与圆相交;
(2)d=r 直线与圆相切;
(3)d<r 直线与圆相离,即几何特征;
或(1)△>0 直线与圆相交;
(2)△=0 直线与圆相切;
(3)△<0 直线与圆相离,即代数特征,
3.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设圆C1:(x-a)2+(y-b)2=r2和圆C2:(x-m)2+(y-n)2=k2(k≥r),且设两圆圆心距为d,则有:
(1)d=k+r 两圆外切;
(2)d=k-r 两圆内切;
(3)d>k+r 两圆外离;
(4)d<k+r 两圆内含;
(5)k-r<d<k+r 两圆相交.
4.其他
(1)过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
①圆x2+y2=r2,圆上一点为(x0,y0),则此点的切线方程为x0x+y0y=r2(课本命题).
②圆(x-a)2+(y-b)2=r2,圆上一点为(x0,y0),则过此点的切线方程为
(x0-a)(x-a)+(y0-b)(y-b)=r2(课本命题的推广).
(2)相交两圆的公共弦所在直线方程:
设圆C1∶x2+y2+D1x+E1y+F1=0和圆C2∶x2+y2+D2x+E2y+F2=0,若两圆相交,则过两圆交点的直线方程为(D1-D2)x+(E1-E2)y+(F1-F2)=0.
(3)圆系方程:
①设圆C1∶x2+y2+D1x+E1y+F1=0和圆C2∶x2+y2+D2x+E2y+F2=0.若两圆相交,则过交点的圆系方程为x2+y2+D1x+E1y+F1+λ(x2+y2+D2x+E2y+F2)=0(λ为参数,圆系中不包括圆C2,λ=-1为两圆的公共弦所在直线方程).
②设圆C∶x2+y2+Dx+Ey+F=0与直线l:Ax+By+C=0,若直线与圆相交,则过交点的圆系方程为x2+y2+Dx+Ey+F+λ(Ax+By+C)=0(λ为参数).
(二)应用举例
和切点坐标.
分析:求已知圆的切线问题,基本思路一般有两个方面:(1)从代数特征分析;(2)从几何特征分析.一般来说,从几何特征分析计算量要小些.该例题由学生演板完成.
∵圆心O(0,0)到切线的距离为4,
把这两个切线方程写成
注意到过圆x2+y2=r2上的一点P(x0,y0)的切线的方程为x0x+y0y=r2,
例2已知实数A、B、C满足A2+B2=2C2≠0,求证直线Ax+By+C=0与圆x2+y2=1交于不同的两点P、Q,并求弦PQ的长.
分析:证明直线与圆相交既可以用代数方法列方程组、消元、证明△>0,又可以用几何方法证明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小于圆半径,由教师完成.
证:设圆心O(0,0)到直线Ax+By+C=0的距离为d,则d=
∴直线Ax+By+C=0与圆x2+y1=1相交于两个不同点P、Q.
例3求以圆C1∶x2+y2-12x-2y-13=0和圆C2:x2+y2+12x+16y-25=0的公共弦为直径的圆的方程.
解法一:
相减得公共弦所在直线方程为4x+3y-2=0.
∵所求圆以AB为直径,
于是圆的方程为(x-2)2+(y+2)2=25.
解法二:
设所求圆的方程为:
x2+y2-12x-2y-13+λ(x2+y2+12x+16y-25)=0(λ为参数)
∵圆心C应在公共弦AB所在直线上,
∴所求圆的方程为x2+y2-4x+4y-17=0.
小结:
解法一体现了求圆的相交弦所在直线方程的方法;解法二采取了圆系方程求待定系数,解法比较简练.
(三)巩固练习
1.已知圆的方程是x2+y2=1,求:
(1)斜率为1的切线方程;
2.(1)圆(x-1)2+(y+2)2=4上的点到直线2x-y+1=0的最短距离是
(2)两圆C1∶x2+y2-4x+2y+4=0与C2∶x2+y2+2x-6y-26=0的位置关系是
______.(内切)
由学生口答.
3.未经过原点,且过圆x2+y2+8x-6y+21=0和直线x-y+5=0的两个交点的圆的方程.
分析:若要先求出直线和圆的交点,根据圆的一般方程,由三点可求得圆的方程;若没过交点的圆系方程,由此圆系过原点可确定参数λ,从而求得圆的方程.由两个同学演板给出两种解法:
解法一:
设所求圆的方程为x2+y2+Dx+Ey+F=0.
∵(0,0),(-2,3),(-4,1)三点在圆上,
解法二:
设过交点的圆系方程为:
x2+y2+8x-6y+21+λ(x-y+5)=0.
五、布置作业
2.求证:两圆x2+y2-4x-6y+9=0和x2+y2+12x+6y-19=0相外切.
3.求经过两圆x2+y2+6x-4=0和x2+y2+6y-28=0的交点,并且圆心在直线x-y-4=0上的圆的方程.
4.由圆外一点Q(a,b)向圆x2+y2=r2作割线交圆于A、 B两点,向圆x2+y2=r2作切线QC、QD,求:
(1)切线长;
(2)AB中点P的轨迹方程.
作业答案:
2.证明两圆连心线的长等于两圆半径之和
3.x2+y2-x+7y-32=0
六、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