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地方财政支出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研究硕士论文

合集下载

地方财政支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地方财政支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经济 的协调发展 , 笔者在模型( ) 础上 加入控制稳态的变 1的基
量, 在条件收敛分析基础上 , 根据地 方财政 的职能分类有选择 性地选取财政支出的五项支 出内容 ,将支 出项 目占财政总支
度 。该模 型中, 仅有两个时点卜T 上的观测值 ,是时段 的长 和t T
度, 这一 时 问 区间 上 的平 均 增 长 率 即为 :
本文分析 的原始数据主要来 自《 中国统计年鉴》国家统计 (
局 ,94 20 ) 19 — 0 6。考虑到不 同年份可 比价格G V 数的差异 , D-  ̄ 凡 牵涉到不同年份可 比价 格问题的数据 ,均采用基年法进行 了 换算和调整 , 以消 除物价 因素的影响 , 增强不 同时间数据 间的

财政支出变量作为控制变量 的加入 , 加速 了经济 的发散 ,
定 程度上确 实影响 了中国省 际间 的经 济增长 的收敛程度 , 虽不 能成为影 响经济增长 收敛 的条件 ,但很明显财政支 出已 经成 为了影响经济增长 的一个重 要因素。财政支出与经济增
经济增 长速 度之 间存在 负相关 关系 ,即落后地 区比发达地 区 有更高 的经济增长率。
( /) g / 1 l 0 ,[ 一( 1 / 7l 7。 g o 以 ( ) 一 1

出的 比重 作 条 件 变 量 对 模 型进 行 回归 , 择 的 变 量 如 下 : 选
,和 , 为 区 域 一 £ 间 的 人 均 G P ,/ 为 误 差 , , 在 册 时 D 值 / tt  ̄,-r
可 比性。比如 , 本文分析中提 到的人均G P D 均为真实人均G P D, 即对人均G P D:  ̄行平减指数 的修正 。 考虑到各省的G P D 名义指

硕士论文--地方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基于福建省1978-2009年的数据硕士论文

硕士论文--地方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基于福建省1978-2009年的数据硕士论文

云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地方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基于福建省1978-2009年的数据姓名:张志宏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财政学专业指导教师:李妍老师2011-05摘要一直以来,经济增长都是作为国家实行各项政策措施的重要目标,理所当然,也包括了财政政策在内的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因此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政府除了采取合理的财政支出规模政策措施外,还必须合理协调好财政支出结构的不同经济效益。

党的十六大以来,财政部门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持续增加对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党的十七大召开以后,财政部门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加强对民生等重点支出的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的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经济增长总量以及财政支出总量在全国都占有比较大的优势。

因此,研究福建省的财政支出总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财政支出的各个部分对经济增长所起的作用对福建省乃至全国各地的经济增长以及制定政策措施有着重要的意义。

随着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召开以及福建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的召开,为了迎接“十二五”的挑战,地方政府通过各种政策措施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逐步关注到构建和谐社会以及民生工程的领域,政府大部分的政策措施都是通过财政支出手段来影响的。

因此,我们应当在关注财政支出规模绝对数额的同时,也要关注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的影响。

就当前情况来看,虽然地方财政支出中已经清除很多低效益或者没有经济效益的支出,但是地方财政支出绝对规模仍然日益扩大,而且相当数额的支出并没有在预算中体现,这些支出缺乏群众的监督,使得地方政府举债现象越来越频繁,增加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

目前对于地方财政支出,地方政府面临着更为艰难的选择:财政支出应该如何提高效率?财政支出结构应该如何调整才能够适应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财政支出中哪一部分支出结构应当削减?哪一部分支出结构应当增加?因此,本文通过研究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对于我国当前的财政体制改革也有着重大的实践意义。

地方财政支出对区域经济的影响r——以四川省各市为例

地方财政支出对区域经济的影响r——以四川省各市为例

地方财政支出对区域经济的影响r——以四川省各市为例李冬雪【期刊名称】《西部皮革》【年(卷),期】2016(038)004【总页数】1页(P64)【作者】李冬雪【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四川成都6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12.7我国各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持续扩大,即使在同一省范围内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但是,这不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也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众所周知,地方财政支出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本文以四川省为例实证检验财政支出对不同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大小,论证国家财政支出对欠发达地区的倾斜,从而解决区域不均衡发展问题。

通过构建各市(州)财政支出与各自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模型,来探析财政支出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2.1 模型的建立本文所用数据取自1999-2013年四川省所辖13市的GDP和财政支出数据,数据来源于四川省2000-2014年统计年鉴,在此基础上选用的模型为:其中,Yt为各市第t年的生产总值,Xt为各市第t年的财政支出。

2.2 回归方程的建立根据上述模型,利用Eviews建立各个地区的财政支出与生产总值的关系式。

建立的关系式如表1所列。

2.3 经济分析从表1的回归结果中可以看出,模型的拟合度大部分都为0.9以上,只有德阳、绵阳、居于0.7一下,模型拟合度较好。

从t统计量来看,解释变量对生产总值有显著影响,F统计量亦是如此。

然而DW个别数值较小,可能存在一阶自相关。

本文通过上述的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地方财政支出与生产总值呈正相关关系在以上各市的回归方程中,斜率系数都为正,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地方财政支出与生产总值呈正相关关系。

自1999—2013年的15年间,四川省13市(州)的财政支出都对生产总值起到了促进作用,财政支出能够有力推进区域经济发展。

(2)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在不同的区域作用程度不同由上表可知,较发达地区的斜率系数较大,这说明每增加一千万的财政支出该市生产总值的增加额更高,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更明显。

中国财政支农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效应研究

中国财政支农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效应研究

中国财政支农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效应研究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城乡差距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政府长期以来一直在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地区的财政支出。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财政支农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

中国的财政支出主要包括直接投入农业和农村地区、农业补贴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

这些支出的目的是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水平。

通过提供补贴和资金支持,政府鼓励农民增加农业投入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从而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并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财政支出对农业和农村地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财政支出可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如农田灌溉系统和农村公路等。

这些基础设施的改善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从而促进农民增加农业投入并增加农产品产量。

财政支出可以提供农业补贴和资金支持,帮助农民购买农业生产资料和改善生产条件。

这些补贴和支持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产品销售收入,并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财政支出还可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通过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引导,政府可以鼓励农民转变生产方式,发展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并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财政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并非完全正面。

一方面,财政支出对农业的投入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财政支出也可能导致资源分配不均,造成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

一些地方政府倾向于将财政支出用于城市建设和发展,而忽视农村地区的发展需求,导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一些农村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市场不发达等原因,农产品销售困难,财政支出难以有效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财政政策对区域差距的影响分析

财政政策对区域差距的影响分析

财政政策对区域差距的影响分析财政政策对区域差距的影响分析区域差距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中,不同地区之间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

财政政策作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对区域差距的影响是显著的。

一、财政政策对区域差距的影响1. 财政收入分配财政政策可以通过税收、转移支付等方式调节财政收入的分配,从而影响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

例如,国家可以通过税收政策,对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税收进行差别化调节,以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

另外,国家还可以通过向欠发达地区提供转移支付等方式,增加其收入来源,从而减少地区之间的差距。

2. 财政支出调节财政支出是国家在宏观经济调控中使用的主要手段之一。

通过调节财政支出的规模和结构,可以促进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

例如,国家可以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投入,提高欠发达地区的生产力和人力资本水平,从而促进其经济发展。

3. 财政政策对投资环境的影响财政政策还可以通过改善投资环境,促进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

例如,国家可以通过减免税收、提供优惠政策等方式,吸引外来投资进入欠发达地区,从而促进其经济发展。

二、财政政策对区域差距的影响实证分析1. 财政支出对区域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财政支出对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显著的。

以中国为例,2016年全国财政支出中,中央与地方支出比例为50:50。

研究表明,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比例越高的地区,其经济增长率也相应越高。

2. 转移支付对区域差距的影响转移支付是国家向欠发达地区提供的一种财政支出形式。

研究表明,转移支付对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以中国为例,2000年至2010年期间,国家向西部地区提供的转移支付总额为2.5万亿元人民币。

研究表明,这些转移支付资金对于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结论财政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调节财政收入分配、财政支出和投资环境等方面,可以促进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

有关于财政的硕士毕业论文

有关于财政的硕士毕业论文

有关于财政的硕士毕业论文财政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的产物。

在国家产生以前,原始公社末期已经存在着从有限的剩余产品中分出一部分用于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经济现象。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有关于财政的硕士毕业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有关于财政的硕士毕业论文篇1试论地方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一、财政支农支出中存在的问题(一)地方财政支农支出中资金投入的比例不合理一是用于建设性的支出比重不高。

政府地方财政农业支出用于行政支出和人员供养的比例总体偏高,占总共比例的三分之二。

二是农业部门中,水气部门事业费支出呈持续增长态势,居高不下。

三是在地方农业建设性资金中,农民可以直接受益的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比重过小。

四是在政府农业投入中,一些关系农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战略性、公益性的项目,如农业品质改良、重大病害控制、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地方财政缺乏立项支持和投入保障,五是财政支农支出中用于农业科技的投入数量小、比重低,对农村社会发展方面的投入远远不够,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

(二)地方政府对支农支出资金投入量缩减一是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投入的增长速度低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速度,从而影响到地方财政支农支出的增长速度。

二是中国财政支农支出的比重呈下滑趋势,周期性波动较强,反映了财政对农业支出的力度缺乏持续性。

三是地方工业资金投入的比重在地方财政总支出中的加重,这就从整体上缩减了地方财政支农支出的份额,进一步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

(三)地方财政支农支出缺乏监督地方财政一直占据着财政支农支出的主体地位,市一级到县一级层层审批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疏漏问题,缺乏专门的监管部门,使支农支出资金不能得到充分地利用,反而会一定程度上削弱支农支出的总体力度。

例如,生活中常见到一个项目有政府多部门的参与,导致最后管理混乱、互不统属,出现问题时相互推卸责任。

二、地方财政支农支出政策的建议(一)加强地方支农支出在区域总支出中的比例在实际工作中改变以往的支出比例,健全支农支出资金的增长机制。

地方政府支出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分析

地方政府支出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分析

现代商贸工业2019年第6期29㊀基金项目:安徽财经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地方政府投资与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基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视角»,项目编号:A C Y C 2017006.作者简介:李悦(1995-),女,汉族,山东济南人,经济学硕士,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财政学专业,研究方向:财税理论与政策.地方政府支出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分析李㊀悦(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安徽蚌埠233000)摘㊀要:以财政收支分类改革后的2007-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为依据建立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实证分析地方政府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支出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显著.对东部地区而言,地方政府的科教文卫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经济建设支出反而为负效应;对于中部地区而言,社会保障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最大,科教文卫支出为负效应;对于西部地区而言,政府在科教文卫㊁社会保障及经济建设方面的支出均为正效应,其中经济建设支出对西部地区经济拉动作用最大.最后在此结论基础上为政府支出结构的调整提出合理化建议.关键词:地方政府支出规模;地方政府支出结构;区域经济增长中图分类号:F 2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 o i :10.19311/j.c n k i .1672G3198.2019.06.0121㊀引言公共财政在我国起步较晚,支出结构的发展趋势及合理的支出规模虽有待探索,但值得肯定的一点是,公共财政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起到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离不开政府的财政支持,并且政府财政的公共性对提高社会福利产生了重要影响(高培勇,2008).政府的财政支出,牵动着经济的发展状况,政府支出结构应怎样调整,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本文试图探究我国地方政府支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以期提出政府支出结构调整的优化方案.对于地方政府支出会对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目前尚无定论.K o r m e n d i (1986)将政府财政支出规模表示为政府总支出与私人总消费之比的增长率,通过分析政府财政支出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发现政府财政支出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正相关,扩大政府支出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贾俊雪(2011)在研究1985-2009年我国省级地方政府支出规模对区域经济收敛性影响时发现,地区政府支出规模对区域经济增长不具有显著作用,但可以促进区域经济收敛,尤其是政府在农业方面的支出,科教文卫支出占比提高同样有助于区域经济增长.然而也有不少学者认为政府支出增加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政府支出会挤出民间资本,打击生产积极性,人均G D P 反而会随政府支出增加而减少(L a n d o u ,1983),在对104个国家1960-1977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人均G D P 增长率与政府消费性支出成反向变动规律,即政府消费性支出占G D P比重增加会减少人均G D P 增长率.关于政府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基本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且我国在2007年对财政收支项目进行了重新划分.所以为了避免争议,大多数的研究都集中于2007年以前的财政支出,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政策的改变等多方面变化,之前的结论或许在今日已不合适.因此,本文将探究2007年以来的地方政府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从东部㊁中部㊁西部三个区域分别进行分析.2㊀理论模型20世纪70年代初期,A r r o w 与K u r z (1970)初次将政府公共支出纳入生产函数中,试图研究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但在他的框架中政府支出为外生变量.沿着他们的思路,A s c h a u e r (1989)发现政府的生产性支出增长1%,会带来0.39%的G D P 增长.后来B a r r o (1990)构建了包含政府支出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并将政府支出划分为生产性支出与非生产性支出,且将生产性政府支出纳入生产函数,成为经济增长的因素之一.本文借鉴B a r r o 的框架,将政府支出引入柯布 道格拉斯生产函数:Y =A K αL βG γ其中,Y 为总产出;A 为技术进步率;L 为投入的劳动量,β为劳动产出弹性;K 为投入的资本量,α为资本产出弹性;G 为政府支出,γ为政府支出的产出弹性.假定时间是连续的,即模型中的变量在每一个时间点都是有定义的.同时,资本㊁劳动㊁知识及政府支出的初始值都是给定的,并且假定严格大于零.有下式成立:l n Y =l n A +αl n K +βl n L +γl n G对时间t 求导,得到:̇Y Y =̇A A +α̇K K +β̇L L +γ̇GG 由此可看出,经济增长率与技术进步㊁资本㊁劳动及政府支出均有关,每个因素对经济的作用大小取决于系数的大小.区域发展现代商贸工业2019年第6期30㊀㊀3㊀模型设立及计量分析3.1㊀模型设立及数据说明因财政支出划分项目在2007年发生变化且西藏自治区有些年份数据缺失,因此我们只选取2007-2016年共10年全国30个省㊁自治区㊁直辖市的相关数据.同时,部分省份缺失2016年私人投资的相关数据,在此用该省私人投资三年的移动平均值进行处理,所有变量均与2007年的不变价格水平进行平减.原始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㊁«中国财政年鉴»㊁«省级统计资料»及«中经网统计数据库».3.2㊀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应用固定效用模型在总体上对全国30个省份的数据进行估计,从整体上把握各省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接着,以东部㊁西部㊁中部三个区域的政府支出与经济增长分别进行回归.为了优化政府支出结构,我们分别研究政府在科教文卫㊁社会保障及经济建设三方面的支出,以区分不同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构建以下形式的计量模型:l n y =α1l n g 1+α2l n g 2+α3l n g 3+βl n k +γl n l +ε其中,g 1㊁g 2㊁g 3分别为科教文卫支出㊁社会保障支出与经济建设支出.α1㊁α2㊁α3分别为g 1㊁g 2㊁g 3的产出弹性.β为私人投资的产出弹性,γ为劳动力投入的产出弹性.表1㊀回归分析被解释变量l n y解释变量全国东部中部西部l n g 1-0.005∗∗∗0.174∗-0.033∗0.073∗l n g 20.084∗∗0.065∗∗0.318∗∗0.026∗l n g 30.067∗-0.091∗0.069∗0.116∗l n k 0.409∗∗∗0.331∗∗∗0.336∗∗∗0.461∗∗∗l n l 0.561∗∗∗0.446∗∗∗0.297∗∗∗0.462∗∗∗_c o n s1.019∗∗∗1.422∗∗∗2.015∗∗∗1.461∗∗∗R20.96920.97220.94940.9904㊀㊀对于东部地区来说,政府支出中效用最大的为科教文卫支出,不难发现,东部地区高校数量众多,众多高校加紧 创一流 步伐,国家㊁地方政府不遗余力支持其建设,政府在高校改革方面预算支出年年增长,以北京市为例,在教育方面的预算支出10年中上涨了3.25倍,可见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同时,政府加大医疗卫生的改革力度,2006年以后,各地方政府致力于城乡居民基本卫生保健全覆盖,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支出责任不断强化,居民个人医药费负担降低.例如,天津市政府在医疗卫生方面的支出由2007年的33.1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195.02亿元,十年间增长5.91倍,天津市的实际G D P 增长3.3倍.该结果与祁毓㊁卢洪友(2015)等的研究结论一致,健康部门生产效率越高,经济效率越高.中部地区政府的社会保障支出效用最大,科教文卫支出反而为负效用,社会保障与财政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二者间为库兹涅茨倒U 形曲线关系,说明中部地区的社会保障支出还未达到其在政府支出中占比的门限值,即中部省份可以通过适当加大社会保障支出来提升经济水平.而西部地区经济建设支出的拉动作用最强,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落后,提升空间大,后发优势强,政府应着力完善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的良好发展提供良好硬件设施.另外,模型中的私人资本投入与劳动投入系数皆为正,且相差不大,说明整体上仍为资本与劳动双动力拉动经济上涨.4㊀结论与政策建议(1)东部地区科教文卫支出发挥作用最显著,并且呈现出一定的规模效应,较好发挥了财政支出带动经济增长作用,东部地区可适当减少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支出,转而加大科教文卫与社会保障支出,致力于提升最底层人民的生活水平,注重社会公平,提升人民幸福感,共享经济发展成果.(2)中部地区社会保障支出影响显著,而科教文卫支出效应为负,其在科教文卫方面的支出结构有待改进,中部地区在今后的政府支出结构调整中,尤其是经济落后省份的地方政府,可适当增加科教文卫支出,消减各地区因人力资本差异导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以教育带动经济,进而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以此为社会保障支出提供储备金,形成 优化科教文卫和社会保障支出结构 提升人力资本扶持力度 经济发展增速 财政增收 支出规模与结构优化 拉动经济增长 的良性循环.逐步加大公共卫生保健㊁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政府支出比例,优先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㊁基本医疗保障的财政支出,加大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㊁城镇职工医保等方面的支出力度,提升居民福利.(3)对于西部地区,政府在科教文卫㊁社会保障与经济建设方面的支出均可对经济发展产生正向影响,其中在经济建设上的支出对经济的拉动效应最大.地方政府可通过扩大支出规模,尤其是经济建设支出,拉动区域经济增长.这间接说明西部地区政府支出规模小,发展落后,后发优势足.继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虽有所改善,但较中东部的省份来说,总体上仍很薄弱,加大基础设施㊁交通运输等方面的支出,缩小与中东部差距.对于教育支出结构的调整,可适度压缩高等教育支出,着重扶持义务教育与中等教育,同时应拓宽教育资金来源,鼓励社会投资西部地区,提高教育的产出效率.在民生方面,要保证贫困人口基本生活,强化医疗卫生财政投入力度,短期内加强对农村医疗卫生设施和条件的改进,完善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制度,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医疗卫生保障机制.参考文献[1]高培勇.公共财政:概念界说与演变脉络 兼论中国财政改革30年的基本轨迹[J ].经济研究,2008,(12):4G16.[2]K o r m e n d i ,R.M e g u i r e .G o v e r n m e n tD e b t ,G o v e r n m e n tS p e n d i n ga n dP r i v a t eS e c t o rB e h a v i o r :R e p l y [J ].A m e r i c a nE c o n o m i cR e Gv i e w ,1986,5(76):1180G1187.[3]L a n d a u .G o v e r n m e n t e x p e n d i t u r ea n de c o n o m i c g r o w t h :Ac r o s s -c o u n t r y s t u d y [J ].S o u t h e r n E c o n o m i cJ o u r n a l ,1983,49(3):783G792.[4]贾俊雪,余牙芳,刘静.地方政府支出规模㊁支出结构与区域经济收敛[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3):104G112.。

财政支出空间差异性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研究

财政支出空间差异性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研究

财政支出空间差异性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研究内容摘要:我国财政支出在东中西三大区域间存在着规模和结构差异,财政支出的差异性是区域经济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文运用主成分法分析了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财政支出差异,通过回归方法探讨了财政支出差异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提出为有效推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采取针对性措施规范。

关键词:财政支出空间差异性区域经济协调主成分分析我国财政支出的空间差异及其现状(一)支出规模的空间差异东中西部划分指我国大陆三大经济地带,即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区。

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划为东部地区,将山西、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划为中部地区,将重庆、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广西划为西部地区。

本文以人均财政支出为例分析财政支出在三大区域间的差异(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由于自然条件,经济基础,技术水平等多种原因,东中西三大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各异,财政支出规模存在很大差异。

东部地区财政支出总量远远超过中西部,东部地区中,北京、上海、天津明显高于其他省市;西部地区中青海和西藏人均财政支出达到较高水平,因为该两地人口密度低,基数小,但总量低于东部地区。

东部地区的北京和上海人均财政支出已经达到12120元和13889元,是西部地区(除了西藏自治区)人均财政支出的两倍。

我国财政支出总量从东到西依次递减,存在明显的规模差异性。

而目前西部各省财政支出规模偏小,严重制约了该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使得投资环境迟迟得不到改善,直接影响到了私人资本和外资进入西部地区的积极性。

这种财政支出在区域间的失衡是造成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加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支出结构的空间差异从横向分析(见图1),东部地区科学技术、城乡社区事务、文化体育与传媒、公共安全、医疗卫生等项目的支出大于农林水事务、环境保护、交通运输、教育、社会保障与就业等项目的支出。

区域公平背景下我国财政支出的差异分析

区域公平背景下我国财政支出的差异分析

区域公平背景下我国财政支出的差异分析【摘要】我国财政支出差异是一个影响区域公平发展的重要问题。

本文从不同地区财政支出差异的原因分析、政府财政支出在不同地区的分配情况、以及在区域公平背景下我国财政支出的政策调整等方面展开讨论。

文章也探讨了我国财政支出差异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财政支出差异如何影响区域公平发展。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文章得出了一些结论,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通过本文的深入探讨,读者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我国财政支出差异的问题,探讨如何实现区域公平发展。

【关键词】区域公平,差异分析,财政支出,政策调整,经济社会发展,区域发展,政府支出,研究意义,结论总结,展望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可以为您提供参考的内容,关于的部分,以下是200字的内容: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区域间的发展差距逐渐显现,财政支出差异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东部地区的财政支出普遍高于中西部地区,这引发了人们对财政支出差异背后的原因和影响的探讨。

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政策支持等因素可能是造成财政支出差异的根本原因。

而在区域公平的背景下,如何实现财政支出的公平分配,成为政府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财政支出差异不仅影响着地区间的发展平衡,也直接影响着经济社会的整体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研究区域公平背景下我国财政支出的差异,对于促进地区间平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是指本研究对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实践有何启示和指导作用。

在当前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深入研究财政支出差异的原因及其影响对于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分析不同地区之间财政支出的差异,可以揭示财政支出体系中的不合理性和不平等现象,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政府财政支出在不同地区的分配情况,可以为优化财政政策、加强财政监管提供参考,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和公共服务均等化。

研究区域公平背景下我国财政支出的政策调整,有利于完善财政体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增强国家整体经济实力。

地方财政支出对地方经济发展影响分析

地方财政支出对地方经济发展影响分析

地方财政支出对地方经济发展影响分析作者:陈昊来源:《大经贸》2018年第10期【摘要】近年来,受国际国内多重因素影响,党中央作出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经济发展总体结构正在不断转型,。

相应而言,在我国金融领域总体研究工作中,研究侧重方向逐渐转为地方财政支出与地方经济发展指数之间的影响与内在联系关系。

而随着社会经济学领域对于地方财政支出与地方经济发展内在关联整体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从而得出一个普遍结论,地方财政支出对于地方企业综合生产率的增幅影响较大。

因此,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地方财政支出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具体影响因素,从而阐述地方财政支出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地方财政支出地方经济发展增幅影响近年来,随着我国总体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综合国力稳步提高,在世界范围内已从区域性大国转变为世界范围内大国之一,并在各领域、各行业中取得诸多显著成果。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显示,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2.71万亿元,已达到2004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数据,稳定保持为世界第二经济体。

但在不断取得各喜人成绩同时,我国经济结构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总体能源消耗量较高、人均收入较之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等,因此,我国总体经济转型工作是国家现阶段首要工作问题之一,只有将经济主体结构逐渐转变为高新技术领域等发展潜力巨大的新兴领域结构,才能实现我国总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地方财政支出对地方经济发展重要性本文上述提及,我国总体经济结构正在面临转型问题,而在经济总体结构转型过程中,地方政府财政体系的具体经济行为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较于中央而言,地方政府的主要职责划分范围以及管理作用为四个方面,分别是监管社会公共资源、维持地区治安稳定、一定程度上调控地方经济结构以及发展方向、合理分配社会资源。

而上述四个方面的地方政府主要职责中,除却维护地区治安稳定外,其他三方面地方政府职责主要管理与实现途径为依靠地方政府财政体系的各具体经济行为、制定相关经济政策。

地方政府财政和区域经济发展

地方政府财政和区域经济发展

地方政府财政和区域经济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也在逐年增长。

然而,在财政支出的同时,地方政府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地方政府财政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当前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地方税收。

在税制改革和财政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逐渐独立,成为一个自主的财政主体。

然而,由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通常会快于经济增长速度,因此政府的财政收入和支出之间存在不平衡的情况。

一旦财政收入减少,政府以往的财政支出就会面临困难。

其次,政府的财政支出往往会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发展。

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对于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方面。

然而,政府的财政支出是否合理和有效,也会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发展。

如果政府的财政支出高于经济增长水平,将会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优化,反之亦然。

此外,地方政府还需要考虑如何防范财政风险,保证财政的可持续发展。

在西部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福利方面的需求往往很大,但是财源有限,因此地方政府必须通过合理的财政手段优化财政支出,提高政府的财政效率。

而在东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政府更应注重如何防范财政风险,避免财政收支失衡、财政风险等问题。

最后,当前地方政府财政和区域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还有很多。

其中,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负债率不断攀升、财政收入结构不尽合理等情况不容忽视。

因此,地方政府需要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强化财政管理和风险防范,同时注重提高政府的财政效率,确保财政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经济的稳定发展。

综上所述,地方政府财政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政府的财政支出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但是,政府也需要注重防范财政风险和提高财政效率,同时注重财政收入和支出之间的平衡。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地方政府财政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

财政支出结构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

财政支出结构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

财政支出结构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作者:李兰魏红颜魏占坤来源:《会计之友》2017年第24期【摘要】综合运用传统总体差异分析及空间自相关指数对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水平进行测度,引入核心-边缘模型对各区域不同财政收支结构对区域经济关系的影响进行逻辑推理与演绎,并利用VAR模型就财政支出结构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

研究表明:东部地区保障性财政支出的经济效应要大于生产性财政支出的经济效应,而且东部地区的财政支出规模越大,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差距会越大;中部地区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发展无显著影响;西部和东北地区生产性财政支出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相对较强,政府应根据本辖区的自身情况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关键词】财政支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核心-边缘理论; VAR模型【中图分类号】 F81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7)24-0074-07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都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俨然成为了我国经济整体长效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但与此同时,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问题也日益凸显,初步形成了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相对发达的中部地区、广大的西部贫困地区以及生产结构单一的东北地区的空间格局,这与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的设想大相径庭。

根据联合国《人文发展报告》所列数据表明,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四大区域差距较大的国家之一[1]。

东部地区人均GDP总量均值从2005年的27 379.4亿元上升到2015年的764 60.2亿元,而西部地区2015年的人均GDP总量仅为37 863.2亿元,是东部地区的49.5%,由此可见我国各区域间的发展差距仍然严峻。

面对经济不协调所带来的经济发展问题,“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要积极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基础,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为引领,在协调中促发展,在发展中促协调,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财政支出对地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财政支出对地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财政支出对地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财政支出在改善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财政支出是政府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而采取的一种手段和措施。

然而,财政支出的效果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与地方经济的特点、政府决策能力以及财政投入的合理性等方面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财政支出对地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首先,财政支出可以刺激地方经济增长。

当地政府通过加大投资、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财政支出,不仅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还可以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

例如,政府在城市规划中增加公园和绿地的建设投入,将为居民提供更好的休闲环境和改善生活质量的机会,进而促进了旅游业和家庭消费的发展。

此外,财政支出也可以带动地方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加快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进而提高地方经济整体竞争力和创造力。

然而,财政支出也存在潜在的问题和风险。

过度的财政支出可能导致财政赤字和债务问题,进而给地方经济增长带来不稳定因素。

此外,财政支出的效果也受到政府决策能力和资金使用效率的影响。

如果政府对财政投入的管控不力,资金流失或被浪费,就会削弱财政支出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因此,政府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财政政策和预算计划,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监督和管理,确保财政支出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对于地方经济增长,财政支出可以发挥积极作用的前提是其合理分配和使用。

政府应该根据地方经济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科学的财政支出计划。

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对教育和科技领域的投入,培养更多的人才和促进技术进步,推动地方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另一方面,政府还可以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的财政支出,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此外,财政支出对地方经济增长的影响还与地方政府的政策配套和市场环境有关。

政府应该加强政策协调和整合,形成政策和财政支出的良性循环。

同时,政府还应在加大财政支出的同时,提供更好的市场环境和营商环境,引导和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增强地方经济的韧性和竞争力。

地方政府财政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地方政府财政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地方政府财政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在现代社会中,地方政府财政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地方政府财政的运作决定了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和潜力。

本文将探讨地方政府财政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深层次影响因素。

一、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地方政府财政的投资决策对地区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地方政府财政有足够的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并且能够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那么地区的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将得到改善,有利于吸引外资、促进产业发展和就业增长。

然而,如果地方政府财政短期内遭遇较大的压力,可能会限制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这将对地区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限制了企业的发展空间,降低了地区吸引外资和产业升级的能力。

二、税收政策和区域竞争力地方政府财政的税收政策对地区经济的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

税收政策的合理性和透明度影响着企业的投资意愿和地区的竞争力。

如果地方政府财政实行优惠的税收政策,例如减免企业税费,鼓励创业和投资,那么将吸引更多企业入驻该地区,促进地区产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

然而,如果地方政府财政税收政策不合理或者执行不力,企业将面临更大的负担,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竞争力。

这将限制了地区吸引外资和培育新兴产业的能力,影响地区经济的长期发展。

三、财政支出和社会福利地方政府财政的支出决策直接关系到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经济发展。

如果地方政府财政能够合理分配资金用于社会福利建设,例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将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如果地方政府财政过度依赖债务,财政支出不合理,将可能降低地区的经济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此外,如果财政支出不具备明确的方向和监管机制,也容易导致资源浪费和腐败现象,进一步损害了地区经济的发展潜力。

结论综上所述,地方政府财政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税收政策和区域竞争力以及财政支出和社会福利,都是地方政府财政对地区经济的影响因素。

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地方政府财政支出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本文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分析。

首先,从宏观层面来看,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在经济增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方面,地方政府财政支出能够促进投资,提升固定资产投资比重。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逐年提升,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增加,也能够扩大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促进消费,从而进一步拉动经济增长。

研究表明,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拉动效应比国家政府财政支出更为显著,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容忽视。

其次,从微观层面来看,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加深入。

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多个领域,这些支出不仅能够提高生产要素的供给,也能够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人力资本的积累。

例如,地方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用于道路、桥梁、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改善了交通运输条件,提高了产业和贸易的规模和效率,同时也吸引了更多外来投资和人才流入,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增长。

此外,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也对教育和医疗等社会公共服务的提供起到了积极作用。

优质教育和医疗资源能够提高居民素质和健康水平,进而提高社会的生产效率和创新力,为经济增长提供持续动力。

然而,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和问题。

首先,过度依赖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可能导致财政风险的积累。

由于地方政府存在债务融资的需求,过度依赖债务融资会增加财政风险,对经济增长带来不利影响。

其次,地方政府财政支出难以精确地确定经济增长的回报效益。

一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回报周期相对较长,需要考虑到未来多年的使用效益,而一些社会公共服务项目如教育、医疗等则难以量化。

因此,地方政府在决策财政支出时需要更加理性和科学,进行综合评估和规划,避免资金浪费和带来的经济负担。

地方政府支出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地方政府支出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地方政府支出对区域经济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方政府的支出逐渐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地方政府支出的合理规划和有效应用,对区域经济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地方政府支出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首先,地方政府支出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直接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

基础设施是一个区域是否能够吸引更多投资和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地方政府可以改善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水平,提高区域的整体竞争力和吸引力。

例如,修建高速公路、铁路以及建设机场、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可以加速物资流通和人员交流,促进区域的经济互联互通,激发区域内企业的发展活力。

其次,地方政府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调动了民间投资的积极性,进一步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地方政府作为政府的代表,可以为民间投资提供一种稳定、公平的营商环境。

通过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激励民间资本投资,可以加大区域内的企业投资力度,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例如,地方政府可以通过给予企业税收减免和财政资金补贴的方式,吸引更多高科技企业落户,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再次,地方政府支出直接影响了区域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进而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地方政府的支出可以带动就业机会的增加,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进而激发居民的消费需求。

当地居民的消费需求增加,就会带动当地的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

例如,地方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职业培训和创业扶持等措施,促进居民就业增长,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进而引导居民增加对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需求,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最后,地方政府支出对区域经济的影响还体现在公共服务领域的改善上。

地方政府在教育、医疗、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能提高区域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源的质量,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

例如,地方政府可以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力度,提升当地教育质量,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政府支出结构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政府支出结构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政府支出结构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近年来,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不仅关系到经济的长期发展,还会对不同地区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本文将探讨政府支出结构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首先,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直接关系到区域经济的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而政府支出结构中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将直接决定不同地区的发展速度和潜力。

一些经济相对欠发达或者落后的地区,如果政府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将能够带动经济的快速增长。

然而,如果政府对基础设施的投资不够,那么这些地区的发展将面临困境。

因此,政府必须合理调配财政资源,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其次,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也对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产生着重要影响。

政府支出的重点领域往往会引导不同地区的产业的发展。

如果政府支出结构过于依赖于某一行业或者某一地区,那么将可能导致区域经济严重失衡,产业结构不合理。

因此,政府应该注重产业的多样化发展,避免对某一行业过度依赖。

同时,政府还应该通过相应政策的制定,鼓励和扶持新兴产业的发展,以推动区域经济的转型与升级。

此外,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也会对不同地区的人才流动产生影响。

政府对教育、科技等领域的支出将直接影响到人才的培养和吸引。

如果政府加大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将能够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数量,从而吸引更多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来到该地区发展。

而如果政府对教育和科技的投资不够,将可能导致人才流失,造成该地区人才储备不足。

因此,政府在确定财政支出结构时,应优先考虑教育和科技领域的投资,以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人才。

最后,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还会对区域经济的公平发展产生影响。

政府支出的不同结构往往会使不同地区享受到不同程度的经济福利。

如果政府过于偏向投资于经济发达地区,那么将可能导致地区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削弱整个国家的社会和谐。

因此,政府应该注重财政支出的公正性和平衡性,在满足经济发达地区需求的同时,也要关注贫困地区的发展,确保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和基本权益的保障。

现有财政体制下地方政府行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现有财政体制下地方政府行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现有财政体制下地方政府行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摘要: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地方政府作为区域经济的调节主体,为保证自身利益而采取的一些措施会导致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发展,本文试分析在现有财政体制下地方政府的行为对区域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

关键词:财政体制;地方政府;区域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问题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共同课题。

如果这种不平衡过大,将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民族团结和政治稳定产生严重的危害。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问题由来已久,究其原因,具体来讲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因素、思想观念因素、政策因素、布局与结构因素、资金问题、人力资本因素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应该以市场为基础手段,区域经济发展也应该遵循着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但市场并不是万能的,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些领域,市场是无效的或是缺乏效率的。

这时地方政府作为区域经济的调节主体就需要发挥自己的作用,引导区域经济和谐发展。

1区域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作用的空间性1.1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资源配置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达不到帕累托最优的各种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公共产品不能实现完全、公平的供给。

因此, 需要地方政府的干预来避免克服市场失灵。

但是,地方政府对市场活动的介入和干预,只能是辅助性的、补助性的,而不能过度的进行强权干预,违背市场经济规律。

1.2政府利益地方化在地区差距日渐扩大的背景下,受地方利益的驱使,各地方政府或以公开的形式,或以隐蔽的形式实行地方保护主义。

产生了一系列阻碍区域经济发展的行为,各地区进一步扩张面临的共同障碍,是行政体制分割,各自为政,行政性区际关系替代了市场性区际关系,难以做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1.3公共服务缺乏政府的公共服务是指以政府为主的公共部门生产的、供全社会共同消费、平等享受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长期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在公共产品的提供上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对经济建设和公共事业的投人不平衡,偏重生产性和盈利性的经济类基础设施(交通、水电、通讯等) ,而对社会保障、文化教育、环境保护等公共事业的投入不足,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浅论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论文.doc

浅论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论文.doc

浅论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论文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支出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财政支出的不同组成部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越来越大。

本文在对财政支出进行科学分类的基础上,按照功能性质将其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社会文教支出、国防支出、行政管理支出。

并以evie=log(x3),n=log(x4),p=log(x5)。

财政支出对GDP带动作用模型的葛兰杰因果检验结果为表2。

表二葛兰杰因果检验结果表2是模型的格兰杰双向因果检验,原假设均为:A不是B的格兰杰理由。

由于格兰杰检验的结果太多,且大多数在统计上不显著,本文只列出统计上显著的结果,并加以分析,从上表可以看出GDP与经济建设支出、社会文教支出、国防支出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且GDP是统计作用上经济建设支出、社会文教支出、国防支出的主要影响变量。

同时经济建设支出对GDP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及经济建设支出也是GDP的影响因素。

以上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说明,政府投资的经济建设支出、社会文教支出、国防支出是经济增长的结果,而经济建设支出也是经济增长的理由。

五、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从上述结果可知,GDP只与经济建设支出、社会文教支出、国防支出(即x1、x2、x3)有显著关系,所以实证过程中可以假设回归模型如下形式:lnGDP =a0+a1lnx1+a2lnx2+a3lnx3根据表1的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对上式进行估计,回归方程如下:lnGDP =1.7733+1.2677lnx1-0.5118lnx2+0.4391lnx3R2=0.98从结果来看,有关解释变量可以解释真实GDP增长约98%,拟合的效果较好,其中(1)经济建设支出和国防支出与经济增长正相关,可以推动经济增长(2)社会文教支出属于非生产性支出,与经济增长负相关,政府增加相关投入将降低经济增长。

研究生毕业论文四川省财政支出结构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研究生毕业论文四川省财政支出结构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研究生毕业论文四川省财政支出结构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一、研究背景城乡收入差距一直是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不仅影响着社会稳定和和谐,也制约着中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而政府财政支出在促进社会发展和优化收入分配结构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四川省财政支出结构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意义1. 沉淀学术研究,推动学科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收入分配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论文探讨的四川省财政支出结构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将对城乡收入分配问题的解决提供一定的思路和方向,并丰富了收入分配学术研究的领域,推动了学科发展。

2. 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依据政府财政支出是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之一,本研究探究四川省财政支出结构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为政府部门提供了决策参考依据,为实现收入均衡分配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统计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等方法对四川省财政支出结构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行研究。

四、研究内容和步骤1. 四川省财政支出结构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概述2. 分析四川省财政支出结构的现状与问题3. 探究四川省财政支出结构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4. 研究四川省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策略五、预期成果1. 研究四川省财政支出结构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揭示财政支出在调节收入分配结构中的作用机制。

2. 提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策略,为政府部门提供有效的决策参考依据,为实现收入均衡分配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3. 为相关学科提供一篇以四川省为例的经验研究,丰富和推动学科研究的发展。

六、论文创新点1. 本文探究了四川省财政支出结构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丰富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的研究,同时突破了以往收入差距问题的研究框架。

2. 本文提出了优化四川省财政支出结构的策略,对调节经济社会的收入分配结构提出了新思路,并且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