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ppt86).pptx
合集下载
收入与分配PPT教学课件

• 二、非选择题 • 6.(2011·北京东城模拟)“十二五”规划为中国勾画出
未来五年发展蓝图,受到各界关注。阅读材料,回答下 列问题。
• “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坚持扩大内需战略,把扩大消 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
• 材料一 中国居民消费率与OECD平均消费率对比情况
• 注:①居民消费率是指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
• (1)材料一反映什么经济问题?
• (2)材料一和材料二有什么内在经济联系? 并说明如何利用财政、税收来解决材料二 中出现的问题。
• [答案] (1)我国居民消费率低于发达国家 平均水平,自2000年以来持续下降。
• (2)收入差距和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有着密切 关系。我国居民收入存在城乡、行业和区 域等差距,并有扩大趋势,使得我国居民 消费率偏低。
• [解析] 政府鼓励增加新能源乘用车的供 给量,就要加大对生产企业的扶持力度, ①④都会降低企业生产新能源乘用车的成 本,有利于生产企业扩大生产提高产量。
• 4.以京沪高铁全线铺通为标志,2010年 被媒体称为中国的“高铁年”,中国高铁 迈入发展快车道,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如 果请你围绕“财政在高铁建设中的作用” 写一篇时政小论文,合适的标题是(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④ D.③④
• [解析] 本题考查税收,回答本题关键要明确税 收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国家 的税收政策要合理,既能保证国家税收收入的 增加,又能调动企业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税率过低,不利于税收收入的增加,过高则不 能调动企业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由此可知, ①④说法正确。税率是国家根据宏观调控的需 要制定的,不是固定不变的,故②说法错误; 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而取得收入,只要发 生了应税行为和收入就应纳税,故③说法错误。
收入分配和使用核算

1期. 收即她收入收在入分入周是配必和末须一使是的个用生处人核产境在算活和一的动范周产星围生初期是的一当由价样中生值好所产。核。能算消的费范的围最确定高的价. 值,并且预
自给性的家务劳动
野生—动植—物J生.理长 查德.希克斯
股票价格上涨 生产者为自己生产中间产品
最大可能的消费价值
资产负债存量不变
股票价格上涨
2.
1.
让红渡利了使用权而没有改变所有权。
23.. 只外发国生直了接资投产资租的赁活再动投,资而收不益是资产买卖活动。
34.. 只投包资括收某入些特定类型资产:金融资产(如存款和证券)和
5. 自地然租资源(如土地和矿藏),不包括生产资产。
你分到的蛋糕!
——初始收入分配
❖ 初始收入分营配业盈:余立劳足动者于报 收生入产税接受财产者收核算各部门在核 算期内获得的生产酬性收入净。额 入
❖ 实物社会转移主要是消费 支出以实物的形式由政府 部门向住户部门转移
❖ 政府消费支出中一部分由 全社会共同享受的货物或 者服务属于公共服务,如 立法,司法,行政,国防 和治安;另一部分是提供 给特定住户享受的货物或 者服务,就是实物社会转 移,如实物社会福利保障 和救济。
最终消 实物转 实际消
费
住户部门 0
-
-
社会救济 福利
-
+
可支配收 入
不确定
< 不确定
吃蛋糕
❖ 收入使用核算
当期可支配收入实际用于消费支出以及
教育,医疗,体
把消费后节余收入作为储蓄 育和娱乐以
❖ 收入=消费+储蓄
及文化服务 等
❖ 可支配收•入实=物最社终会消转费移+储蓄
可❖最支调终配消整收费后入可支配收入=实调际实整最际后最终可终支消消配费费收+入储蓄 ❖ 储蓄,一个平衡项
自给性的家务劳动
野生—动植—物J生.理长 查德.希克斯
股票价格上涨 生产者为自己生产中间产品
最大可能的消费价值
资产负债存量不变
股票价格上涨
2.
1.
让红渡利了使用权而没有改变所有权。
23.. 只外发国生直了接资投产资租的赁活再动投,资而收不益是资产买卖活动。
34.. 只投包资括收某入些特定类型资产:金融资产(如存款和证券)和
5. 自地然租资源(如土地和矿藏),不包括生产资产。
你分到的蛋糕!
——初始收入分配
❖ 初始收入分营配业盈:余立劳足动者于报 收生入产税接受财产者收核算各部门在核 算期内获得的生产酬性收入净。额 入
❖ 实物社会转移主要是消费 支出以实物的形式由政府 部门向住户部门转移
❖ 政府消费支出中一部分由 全社会共同享受的货物或 者服务属于公共服务,如 立法,司法,行政,国防 和治安;另一部分是提供 给特定住户享受的货物或 者服务,就是实物社会转 移,如实物社会福利保障 和救济。
最终消 实物转 实际消
费
住户部门 0
-
-
社会救济 福利
-
+
可支配收 入
不确定
< 不确定
吃蛋糕
❖ 收入使用核算
当期可支配收入实际用于消费支出以及
教育,医疗,体
把消费后节余收入作为储蓄 育和娱乐以
❖ 收入=消费+储蓄
及文化服务 等
❖ 可支配收•入实=物最社终会消转费移+储蓄
可❖最支调终配消整收费后入可支配收入=实调际实整最际后最终可终支消消配费费收+入储蓄 ❖ 储蓄,一个平衡项
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pptx

促进社会公正、稳定和可持续发 展。
个人收入分配的合理化途径
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 种分配方式…
建立健全的工资增长机制,提高劳动报酬在 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同时鼓励资本、技术、 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强化税收调节作用
通过税收政策调节过高收入,缩小收入差距,促进 社会公平。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为低收入群体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 的分配pptx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个人收入概述 • 个人收入的分配 • 个人所得税 • 个人收入的保障 • 个人收入的规划 • 个人收入的未来趋势
01
个人收入概述
个人收入的概念
个人收入是指个人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各种来源获得的 货币收入总和。
劳动收入是指个人通过就业、兼职、创业等劳动方式 获得的收入。
指个人从政府、社会组织、家庭等获得的离 退休金、社会救济金、保险赔款等收入。
个人收入的增长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个人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收入 来源日益多样化。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的发展为个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农村 居民的收入水平逐渐提高。
•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是根据应纳税所得额和适用的税率 计算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个人取得的各项收入减 去税法规定的允许扣除项目后的余额。允许扣除项目包括 基本扣除、专项扣除和专项附加扣除等。税率根据个人所 得的不同类型和数额分为不同的档次,从3%到45%不等 。
04
个人收入的保障
社会保障制度
未来个人收入的结构变化
劳动收入占比下降
个人收入分配的合理化途径
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 种分配方式…
建立健全的工资增长机制,提高劳动报酬在 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同时鼓励资本、技术、 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强化税收调节作用
通过税收政策调节过高收入,缩小收入差距,促进 社会公平。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为低收入群体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 的分配pptx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个人收入概述 • 个人收入的分配 • 个人所得税 • 个人收入的保障 • 个人收入的规划 • 个人收入的未来趋势
01
个人收入概述
个人收入的概念
个人收入是指个人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各种来源获得的 货币收入总和。
劳动收入是指个人通过就业、兼职、创业等劳动方式 获得的收入。
指个人从政府、社会组织、家庭等获得的离 退休金、社会救济金、保险赔款等收入。
个人收入的增长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个人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收入 来源日益多样化。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的发展为个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农村 居民的收入水平逐渐提高。
•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是根据应纳税所得额和适用的税率 计算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个人取得的各项收入减 去税法规定的允许扣除项目后的余额。允许扣除项目包括 基本扣除、专项扣除和专项附加扣除等。税率根据个人所 得的不同类型和数额分为不同的档次,从3%到45%不等 。
04
个人收入的保障
社会保障制度
未来个人收入的结构变化
劳动收入占比下降
第四章 收入分配及使用核算

1、按支出与获得的原则分: 最终消费支出 和 实际最终消费
以购买者为主体计算 以消费者为主体计算
两者在总量上相同,但在不同的部门之间分配比 例不同。国民经济核算以最终消费支出为基准。
2、按消费主体不同分:
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
(1)居民消费:指核算期内由居民个人直接购 买消费性货物和服务所花费的支出。 中国将个人消费可按用途划分为8大类: 衣、食、住、医疗、通讯、教育及文化服务、 杂项用品和服务。
(2)收入使用结构分析:
年份 使用结构分 析是分析消 费率和储蓄 率的比重及 其变化趋势 1978 1995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最终消费率% 62.1 57.5 61.1 59.8 58.6 55.5 53 52.1 51.0 36.0 储蓄率% 37.5 42.5 38.5 40.2 ……
2、消费结构分析
消费结构是指各种不同内容的消费在消费整体 中所占的比重。
包括消费的主体结构、用途结构等等。
分析消费总量中居民消费 和政府消费各占的比重。 分析居民消费支出在吃穿 住用行等方面所占的比重
第4章 完
返回本章首
三、初次分配核算的层次:
有两个层次:
称为收入形成核算, 由收入形成账户反映
首先把生产的收入转化成分配的收入,即 原始收入。 再把原始收入分配给生产的参与者。
称为原始收入核算,由 原始收入分配账户反映
1、收入形成核算
收入形成核算记录三种流量:
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支付给政府的生产税 各部门做为生产单位所占有的营业盈余 收入形成核算由收入形成账户反映
三、收入再分配的结果 —— 可支配收入
以购买者为主体计算 以消费者为主体计算
两者在总量上相同,但在不同的部门之间分配比 例不同。国民经济核算以最终消费支出为基准。
2、按消费主体不同分:
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
(1)居民消费:指核算期内由居民个人直接购 买消费性货物和服务所花费的支出。 中国将个人消费可按用途划分为8大类: 衣、食、住、医疗、通讯、教育及文化服务、 杂项用品和服务。
(2)收入使用结构分析:
年份 使用结构分 析是分析消 费率和储蓄 率的比重及 其变化趋势 1978 1995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最终消费率% 62.1 57.5 61.1 59.8 58.6 55.5 53 52.1 51.0 36.0 储蓄率% 37.5 42.5 38.5 40.2 ……
2、消费结构分析
消费结构是指各种不同内容的消费在消费整体 中所占的比重。
包括消费的主体结构、用途结构等等。
分析消费总量中居民消费 和政府消费各占的比重。 分析居民消费支出在吃穿 住用行等方面所占的比重
第4章 完
返回本章首
三、初次分配核算的层次:
有两个层次:
称为收入形成核算, 由收入形成账户反映
首先把生产的收入转化成分配的收入,即 原始收入。 再把原始收入分配给生产的参与者。
称为原始收入核算,由 原始收入分配账户反映
1、收入形成核算
收入形成核算记录三种流量:
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支付给政府的生产税 各部门做为生产单位所占有的营业盈余 收入形成核算由收入形成账户反映
三、收入再分配的结果 —— 可支配收入
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

PPT文档演模板
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
第一节 收入分配核算的基本理论
• 一、收入分配和收入分配核算
• (一)收入分配的概念。 • 收入分配是指以当期生产成果的价值分配给社会各方面所形成的所 有收支活动。通常是指生产过程所创造的总价值 (一般用国内生产总值, 总增加值表示)在参与生产活动过程的要素之间进行的第一次分配以及要 素收入在不同的部门、单位和个人之间的收支转移产生的二次分配,前 者称为收入初次分配,后者称为收入再分配。
做为业主投资报酬的收入,可理解为准红利;
• (6)直接投资企业的留存盈余;是针对外国投资者直接投资企业的财 产收入虚拟流量,它末形成当期外商实际财产收入,但仍视为已分配 给外国投资者,又由外商再投资到企业中。
PPT文档演模板
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
• 收入初次分配核算是以收入初次分配过程为依据所进行的核算,要 计算各机构部门的收入形成、原始总收入等统计指标,编制收入形成账 户和原始收入分配账户,以此反映生产成果在初次分配过程中的数量表 现及其构成。
方的实际收入,引起一部分收入额在各部门、各企业以及居民之 间进行再分配。
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
• 收入再分配核算是以收入再分配过程为依据所进行的核算,要计算 各机构部门的经常转移收入、经常转移支出以及可支配收入等统计指标, 编制收入再分配账户,以此反映通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后各机构部门可 以实际支配使用收入的数量表现及其构成。
• (3)设立社会保证基金。对于丧失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的赡养,对生 活困难的劳动者及其家属的救济,以及举办各种社会集体福利事业的 费用,要通过再分配,设立社会保证基金来解决。
• (4)建立社会后备基金。为了应付各种突然事故和自然灾害,要通过 再分配,建立社会后备基金,来满足这方面的需要。
《收入分配核算》课件

03 收入分配核算的方法与流 程
收入分配核算的方法
市场价值法
根据市场价值来评估资 产和负债,以此为基础
计算收入和分配。
历史成本法
以资产和负债的历史成 本为基础进行收入分配
。
现值法
使用资产和负债的现值 进行收入分配,考虑了
货币的时间价值。
收益法
通过预测未来收益来评 估资产和负债,并以此 为基础进行收入分配。
中得到广泛应用。
02 收入分配核算的指标体系
收入分配核算的指标
01
02
03
总收入指标
衡量一定时期内居民或家 庭所获得的全部收入。
可支配收入指标
居民或家庭在一定时期内 所获得的收入在扣除税费 后,可用于最终消费和储 蓄的余额。
收入来源指标
反映居民或家庭收入的来 源,如工资性收入、经营 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 移净收入等。
做法,为我国收入分配改革提供参考。
政策建议
针对当前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未来应制 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政策措施,以促进公平 和可持续发展。
学术交流与合作
鼓励学术界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收 入分配核算领域的研究进展,为解决实际 问题提供更多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收入分配的意义
收入分配是社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环 节,关系到社会公平、经济发展和人 民生活水平。合理的收入分配有助于 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收入分配核算的目的与作用
目的
通过对社会成员的收入进行统计、核算和分析,了解收入分 配状况,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促进社会公平和经 济发展。
作用
收入分配核算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 政府制定税收、社会保障等政策提供数据支持,有助于政府 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概述(ppt86).pptx

(一)收入分配核算的框架——两层次两阶段 • 1、收入初次分配核算——第一层次第一阶段 • 作为生产最终成果价值表现的增加值,要在生产领
域里按照各生产要素对生产所做贡献的大小,在提 供生产要素的各所有者之间进行分配。 • 这一层次的收入分配收支都是与生产有关的,并且 建立在交换的基础上,即只有提供了有关的生产要 素、对生产做出了贡献的经济单位才能取得有关的 生产性收入。 • 第一阶段称为收入初次分配核算,专门反映各机构 部门通过参与生产领域里的收入分配所形成的原始 收入余额及其构成。
• 2、收入初次分配的特点 • (1)收入初次分配是对生产成果——增加值的分
配;
• (2)收入初次分配是在生产领域进行的; • (3)各项初次分配收支都与生产有关; • (4)收入初次分配是建立在有偿性或者相互交换
的基础上的,即只有参与了生产过程和对生产做出 了贡献的要素所有者及政府,才能参与增加值的直 接分配;
原始收入分配账户的基本表式:
使用
财产收入
总原始收入余额 固定资本消耗(-) 净原始收入余额 合计
资源
391 营业盈余总额/混合收入总额 901
固定资本消耗(-)
222
营业盈余净额/混合收入净额 679
1883 财产收入
416
222 雇员报酬(住户部门)
766
1661 生产税净额(政府部门)
• 所谓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就是要对生产的最终成 果(其价值形态从各生产部门来看就是增加值,从 整个国民经济来看就是国内生产总值)在国民经济 各部门之间的分配过程、分配结果、以及国民经济 各部门对生产成果的最终使用情况进行系统的核算。
第一节 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概述
Section 1 The summary of distributionThe and use of income account
域里按照各生产要素对生产所做贡献的大小,在提 供生产要素的各所有者之间进行分配。 • 这一层次的收入分配收支都是与生产有关的,并且 建立在交换的基础上,即只有提供了有关的生产要 素、对生产做出了贡献的经济单位才能取得有关的 生产性收入。 • 第一阶段称为收入初次分配核算,专门反映各机构 部门通过参与生产领域里的收入分配所形成的原始 收入余额及其构成。
• 2、收入初次分配的特点 • (1)收入初次分配是对生产成果——增加值的分
配;
• (2)收入初次分配是在生产领域进行的; • (3)各项初次分配收支都与生产有关; • (4)收入初次分配是建立在有偿性或者相互交换
的基础上的,即只有参与了生产过程和对生产做出 了贡献的要素所有者及政府,才能参与增加值的直 接分配;
原始收入分配账户的基本表式:
使用
财产收入
总原始收入余额 固定资本消耗(-) 净原始收入余额 合计
资源
391 营业盈余总额/混合收入总额 901
固定资本消耗(-)
222
营业盈余净额/混合收入净额 679
1883 财产收入
416
222 雇员报酬(住户部门)
766
1661 生产税净额(政府部门)
• 所谓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就是要对生产的最终成 果(其价值形态从各生产部门来看就是增加值,从 整个国民经济来看就是国内生产总值)在国民经济 各部门之间的分配过程、分配结果、以及国民经济 各部门对生产成果的最终使用情况进行系统的核算。
第一节 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概述
Section 1 The summary of distributionThe and use of income account
收入分配和使用核算

初始收入
收入再分配阶段主要是转移活动。
细分蛋糕—再次分配
1.
转移:非交换性交易手段
无偿 初始收入 经常税 社会保障 经常转移 不对等或没有严格的数量交换关系 缴款和 社会救济 福利 可支配收 入
• 2.
1. 所得税等经常税,或收入税 + 2. 社会保障缴款和社会保险福利 1. 对象是不是资产 3. 企业部门 0 社会救济福利 2. 规模,频率,发生规律 4. 其他经常转移
/news/mainland/201310/01
e7a603-2866-4f3b-9e99fc65a934d2ca.shtml
政府部门 经常转移VS资产转移 0 +
-
不确定 <
住户部门
0
-
-
+
不确定
吃蛋糕
收入使用核算
当期可支配收入实际用于消费支出以及 教育,医疗,体 把消费后节余收入作为储蓄 育和娱乐以
收入=消费+储蓄 • 实物社会转移 可支配收入=最终消费+储蓄 调整后可支配收入=实际最终消费+储蓄 实际最终消费 可支配收入 最终消费 调整后可支配收入 储蓄,一个平衡项
你分到的蛋糕!
——初始收入分配
营业盈余 劳动者报 生产税 财产收 初始收入分配:立足于收入接受者核算各部门在核 酬 净额 入 算期内获得的生产性收入。 住户部门 0 + +/ 初始收入分配的起点是营业盈余 政府部门 在营业盈余基础上,经过劳动者报酬, 0 + 以生产者身份出现的机构部门并不 +/能全部占有自己所创造的增加值,一部 企业部门 生产税净额以及财产收入的分配, 0 +/分要付给劳动者,一部分要给政府,只 即形成初始收入。 有营业盈余这个余值可以视为生产者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收入使用核算则是在收入分配核算的基础上,以收入分配 的最终结果——各部门占有的、可自由支配的收入(可支 配收入)为起点,进一步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最终消费情 况加以全面的考察。
• (二)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与生产核算的关系
• 1、联系
• 生产核算范围决定了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的范围, 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则使生产核算的内容得以延 伸和扩展。
• 2、收入再次分配核算——第二层次第二阶段 • 分配过程还要在生产领域之外展开,亦即从生产
领域中取得了各种生产性收入的机构单位或机构 部门,还要在整个国民经济范围内发生一些现金 的或实物的转移性收入和支出 (确切地说,这里仅 涉及经常转移)。 • 这一层次的收入分配收支都不是建立在交换基础 上的,支出一方并未取得任何对等的货物或服务 作为回报或补偿,完全是一种单方向的收入转移。 如上缴所得税、支付保险费、接受捐赠、支付罚 金等 。 • 第二个阶段称为收入再分配核算,用于进一步反 映各机构部门之间发生的各种经常转移收支、以 及最终形成的可支配收入总量及其分布。
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
Chapter 4 The distributionThe and use of income account
• 第一节 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概述 • Section 1 The summary of distributionThe and use of
income account • 第二节 收入初次分配核算 • Section 2 The primary distribution of income account • 第三节 收入再分配核算 • Section 3 The secondary distribution of income account • 第四节 收入使用核算
• 所谓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就是要对生产的最终成 果(其价值形态从各生产部门来看就是增加值,从 整个国民经济来看就是国内生产总值)在国民经济 各部门之间的分配过程、分配结果、以及国民经济 各部门对生产成果的最终使用情况进行系统的核算。
第一节 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概述
Section 1 The summary of distributionThe and use of income account
• Section 4 The use of income account
• 本章重点:
• 1、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的基本框架
• 2、收入形成账户和原始收入分配帐户的编 制
• 3、收入二次分配帐户和实物收入再分配帐 户的编制
• 4、可支配收入使用帐户和调整的可支配收 入使用帐户的编制
• 本章难点: • 1、各种帐户平衡项的计算 • 2、帐户间衔接项的确定 • 3、最终消费支出与实际最终消费支出的关系 • 4、实物社会转移的处理 • 5、各种综合帐户的编制 • 本章教学方法:
(一)收入分配核算的框架——两层次两阶段 • 1、收入初次分配核算——第一层次第一阶段 • 作为生产最终成果价值表现的增加值,要在生产领
域里按照各生产要素对生产所做贡献的大小,在提 供生产要素的各所有者之间进行分配。 • 这一层次的收入分配收支都是与生产有关的,并且 建立在交换的基础上,即只有提供了有关的生产要 素、对生产做出了贡献的经济单位才能取得有关的 生产性收入。 • 第一阶段称为收入初次分配核算,专门反映各机构 部门通过参与生产领域里的收入分配所形成的原始 收入余额及其构成。
• 注意,在整个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正是这些及 其他类似的平衡项充当了连接各个账户的纽带, 使得各个账户形成为一个前后连贯的账户体系, 也使得国民经济核算的各个组成部分相互连接成 一个严密的整体。
• 2、特点
• 由于参与收入分配和使用全过程的国民经济各部 门必须是机构部门,因此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只 能按机构部门进行。
• 总之,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是对国民经济各机构 部门之间发生的各种收入分配交易、以及国民经 济各机构部门将可支配收入用于最终消费情况的 系统核算。
二、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的基本框架 P109-111
• 一、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的对象 P108-109 • (一)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的内容 • 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具体包括收入分配核算和收入使用核
算两个方面。
• 收入分配核算要以生产的最终成果(增加值或国内生产总 值)为起始收入总量,反映其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以各 种收支形式被分配的全过程、以及最终形成的国民经济各 部门对收入的占有关系。
• (二)收入使用核算的框架
• 收入使用核算是收入分配核算的进一步延 伸,其着重点放在核算各机构部门如何将 可支配收入用于当期消费上。
• 各部门可支配收入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后可 能还有结余,SNA把这部分结余收入称为 储蓄。
(三)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的基本框架表
收
Hale Waihona Puke 入初次分配收
入
再分配
收
入
使
用
使用方 初次分配支出 原始收入余额 经常转移支出 可支配收入 最终消费 储蓄
• 在这里,原始收入余额、可支配收入既是各阶段 收入分配的结果,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和分析价 值,同时它们又是连接各账户的纽带,使得收入 分配与使用核算前后一致,相互连贯。
• 作为初始流量的增加值和作为收入结余的储蓄, 其作用是类似的,它们既是重要的经济分析指标, 同时又是把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同前述的生产核 算和下一章即将介绍的积累核算连为一体的纽带。
• 讲述法、示例法、案例法、启发式教导法、自学提 问法、网上查阅法等。
• 本章学时:12学时。
• 从国民经济循环全过程来看,生产并不是最终目的。 各部门从事生产活动,是为了对生产的最终成果进 行消费或使用,满足人们在物质、文化生活各方面 的需要。然而,在现代社会中,生产的成果并不是 都由生产者自己来消费。绝大部分的生产成果都要 通过多层次的分配与交换过程,才能进入最终消费 和使用领域。
资源方 增加值 初次分配收入 原始收入余额 经常转移收入 可支配收入
• 在上表中:
• 增加值是生产的最终成果,也是收入分配 的初始流量。其总量平衡关系式有:
• 1、增加值+初次分配收入—初次分配支出= 原始收入余额
• 2、原始收入余额+经常转移收入—经常转 移支出=可支配收入
• 3、可支配收入—最终消费=储蓄
• (二)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与生产核算的关系
• 1、联系
• 生产核算范围决定了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的范围, 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则使生产核算的内容得以延 伸和扩展。
• 2、收入再次分配核算——第二层次第二阶段 • 分配过程还要在生产领域之外展开,亦即从生产
领域中取得了各种生产性收入的机构单位或机构 部门,还要在整个国民经济范围内发生一些现金 的或实物的转移性收入和支出 (确切地说,这里仅 涉及经常转移)。 • 这一层次的收入分配收支都不是建立在交换基础 上的,支出一方并未取得任何对等的货物或服务 作为回报或补偿,完全是一种单方向的收入转移。 如上缴所得税、支付保险费、接受捐赠、支付罚 金等 。 • 第二个阶段称为收入再分配核算,用于进一步反 映各机构部门之间发生的各种经常转移收支、以 及最终形成的可支配收入总量及其分布。
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
Chapter 4 The distributionThe and use of income account
• 第一节 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概述 • Section 1 The summary of distributionThe and use of
income account • 第二节 收入初次分配核算 • Section 2 The primary distribution of income account • 第三节 收入再分配核算 • Section 3 The secondary distribution of income account • 第四节 收入使用核算
• 所谓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就是要对生产的最终成 果(其价值形态从各生产部门来看就是增加值,从 整个国民经济来看就是国内生产总值)在国民经济 各部门之间的分配过程、分配结果、以及国民经济 各部门对生产成果的最终使用情况进行系统的核算。
第一节 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概述
Section 1 The summary of distributionThe and use of income account
• Section 4 The use of income account
• 本章重点:
• 1、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的基本框架
• 2、收入形成账户和原始收入分配帐户的编 制
• 3、收入二次分配帐户和实物收入再分配帐 户的编制
• 4、可支配收入使用帐户和调整的可支配收 入使用帐户的编制
• 本章难点: • 1、各种帐户平衡项的计算 • 2、帐户间衔接项的确定 • 3、最终消费支出与实际最终消费支出的关系 • 4、实物社会转移的处理 • 5、各种综合帐户的编制 • 本章教学方法:
(一)收入分配核算的框架——两层次两阶段 • 1、收入初次分配核算——第一层次第一阶段 • 作为生产最终成果价值表现的增加值,要在生产领
域里按照各生产要素对生产所做贡献的大小,在提 供生产要素的各所有者之间进行分配。 • 这一层次的收入分配收支都是与生产有关的,并且 建立在交换的基础上,即只有提供了有关的生产要 素、对生产做出了贡献的经济单位才能取得有关的 生产性收入。 • 第一阶段称为收入初次分配核算,专门反映各机构 部门通过参与生产领域里的收入分配所形成的原始 收入余额及其构成。
• 注意,在整个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正是这些及 其他类似的平衡项充当了连接各个账户的纽带, 使得各个账户形成为一个前后连贯的账户体系, 也使得国民经济核算的各个组成部分相互连接成 一个严密的整体。
• 2、特点
• 由于参与收入分配和使用全过程的国民经济各部 门必须是机构部门,因此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只 能按机构部门进行。
• 总之,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是对国民经济各机构 部门之间发生的各种收入分配交易、以及国民经 济各机构部门将可支配收入用于最终消费情况的 系统核算。
二、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的基本框架 P109-111
• 一、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的对象 P108-109 • (一)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的内容 • 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具体包括收入分配核算和收入使用核
算两个方面。
• 收入分配核算要以生产的最终成果(增加值或国内生产总 值)为起始收入总量,反映其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以各 种收支形式被分配的全过程、以及最终形成的国民经济各 部门对收入的占有关系。
• (二)收入使用核算的框架
• 收入使用核算是收入分配核算的进一步延 伸,其着重点放在核算各机构部门如何将 可支配收入用于当期消费上。
• 各部门可支配收入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后可 能还有结余,SNA把这部分结余收入称为 储蓄。
(三)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的基本框架表
收
Hale Waihona Puke 入初次分配收
入
再分配
收
入
使
用
使用方 初次分配支出 原始收入余额 经常转移支出 可支配收入 最终消费 储蓄
• 在这里,原始收入余额、可支配收入既是各阶段 收入分配的结果,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和分析价 值,同时它们又是连接各账户的纽带,使得收入 分配与使用核算前后一致,相互连贯。
• 作为初始流量的增加值和作为收入结余的储蓄, 其作用是类似的,它们既是重要的经济分析指标, 同时又是把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同前述的生产核 算和下一章即将介绍的积累核算连为一体的纽带。
• 讲述法、示例法、案例法、启发式教导法、自学提 问法、网上查阅法等。
• 本章学时:12学时。
• 从国民经济循环全过程来看,生产并不是最终目的。 各部门从事生产活动,是为了对生产的最终成果进 行消费或使用,满足人们在物质、文化生活各方面 的需要。然而,在现代社会中,生产的成果并不是 都由生产者自己来消费。绝大部分的生产成果都要 通过多层次的分配与交换过程,才能进入最终消费 和使用领域。
资源方 增加值 初次分配收入 原始收入余额 经常转移收入 可支配收入
• 在上表中:
• 增加值是生产的最终成果,也是收入分配 的初始流量。其总量平衡关系式有:
• 1、增加值+初次分配收入—初次分配支出= 原始收入余额
• 2、原始收入余额+经常转移收入—经常转 移支出=可支配收入
• 3、可支配收入—最终消费=储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