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钟鼓楼博物馆》记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钟鼓楼博物馆》记录
钟鼓楼博物馆是西安钟楼鼓楼的专门管理机构,属于古建筑类博物馆,身为西安鼓楼陈列馆。博物馆总面积为6113平方米,收藏有字画、瓷器、明清其前家具、景泰蓝、漆器等都种类型的收藏品共计500多件。
博物馆第二层收录了各个时期的各种鼓,并附有详细介绍。收录的有腰鼓、羯鼓、狼张鼓、渔鼓、同鼓、花盆鼓、大堂鼓、书鼓、点战鼓、板鼓、排鼓、琴鼓等。
羯鼓原流行于西域地区,南北朝时传入中原,大约于公元四世纪时开始流行。在唐朝时成为主要演奏乐器,演奏时一般横放在木坐上,用两根鼓杖敲击,在名手手中速度可以达到很快。是当时龟兹乐队的主要乐器之一。相传唐玄宗李隆基十分善击羯鼓,联习是敲坏的羯鼓就可以收满四大柜。
腰鼓相传是由羯鼓演变而来,在公元四世纪时开始流行。唐代时腰鼓因演奏时的作用不同别分为“正鼓”和“和鼓”两种.自明代以来,“凤阳花鼓”“淮北花鼓戏”中多用到腰鼓进而演变为现在的形式。腰鼓形似圆筒,两端略细,中间稍粗两端蒙皮,鼓声有两只铁环,有带子悬挂在腰间,两手各执一木槌敲打,腰骨无固定音高。音响清凉,既可作伴舞乐器,也可做舞蹈道具,表现欢快热闹的情景。是腰鼓队的主要乐器。
狼涨有名“狼鼓”。流行于福建地区。狼涨有古代细腰鼓类乐器发展而来形制与朝鲜族长鼓,壮族蜂股相似。鼓声有由木制成,全长
约七70厘米左右,中间细小两边粗大中间是空的。两面蒙牛皮,鼓面直径30厘米左右鼓皮装于金属圆环上,由绳索穿系绑紧。用木槌敲击或用手拍节发音。用于福建地区“笼吹”“福建十番”合奏给闽剧伴奏。
渔鼓又称“竹琴”和“道筒”,这种乐器在南宋时便有。现代使用的渔鼓是在长60~100厘米。直径13厘米左右的竹筒上,一端蒙以猪皮或羊皮而成。演奏时左手抱渔鼓,右手拍击,是民间曲艺“道情”“渔鼓”“竹琴”的主要伴奏乐器
同鼓是民间流行的较大型的鼓类乐器。是堂鼓的一种,广泛流行与苏南一带,同鼓的鼓身成桶形,鼓高约60厘米多用椿木色木、桦木或杨木制作,两面蒙以牛皮,鼓面直径约50厘米。鼓身中部装有3个鼓环,用以穿系鼓带或作悬挂之用。演奏时,将同鼓悬空挂于木制三脚架上,以红木或其他应知木料制作的双锤敲击。用于民间器乐合奏,舞蹈、戏曲伴奏和喜庆节日里群众性的锣鼓队。在锣鼓队行进时可系带悬挂在身上演奏。奏法有单打、双打、滚击、闷击等技巧。敲击鼓芯、鼓边、鼓框,由鼓芯逐渐向鼓边去奏。
大堂鼓是鼓类乐器中体型较大的一种,大鼓发音低沉而雄厚,主要用于乐器合奏、舞蹈伴奏和戏曲伴奏。在古代,大鼓多用于报时、祭祀、仪仗或军事。作为报时的大鼓又称“戒晨鼓”,常放置在城池的鼓楼上,在博物馆第二层的展览橱窗内就有一仿明的大堂鼓。每日下午三点左右开始的仿古合奏表演也都有用到大堂鼓。其实在古装电视上常看到的衙门前放的大鼓也属于大堂鼓。
主要鼓种介绍如上。博物馆内每天定期有话剧表演。有“晨钟暮鼓大型仿古仪仗表演”、“仿奏乐府编钟表演”、“中国古文化表演”、“馆藏文物精品展”、“清式家具精品展”、“中国古文化站”等以钟鼓文化为特色。的基本陈列和展演活动,同时相继举行“西汉美酒展”、“于右任书画精品展”、“柴窑文化研究展”、“中国鼓钟精品展”。表演古风古色,表演人员身著古装,表演引人注目,十分精彩。
钟鼓发展是一个时期娱乐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一个时代的人民的精神生活水平主要从居民娱乐活动种类多少表现。人民在满足了衣、食、住、行的基本生活要求后才会要求发展精神生活,尤以宋朝的瓦当为首。各朝也有类似舞馆的娱乐场所如茶馆、说书馆等。诸如此类的娱乐场所都免不了使用乐器,而中国古代人民在乐器上最大的成就莫过于各类鼓的应用。早在商朝时便有大型鼓类乐器:编钟。可以说鼓是中国古代人民合奏乐不可缺少的乐器,就连现在各类鼓不也没有被历史淹没吗?现在的初中课本还保留有有关安塞腰鼓的课文,期望能通过腰鼓这一极具代表的乐器,向人们展示当地人的热情豪迈和永不沉寂的希望。
由此可见,对鼓的研究可以很大程度上还原当时人民的生活水平,比如唐代时国力比较强盛,在唐代,填词赋曲便很常见,且发展的极为旺盛。从玄宗对鼓很精通这件史实中对当时人民的富足生活可见一斑。皇帝对鼓尚且如此喜爱,足以见当时在社会生活中鼓受喜爱的程度。而在博物馆的第二层收录的唐朝时的鼓的种类也是颇多的。
在博物馆的三层是明清的家具展,三层还原了一为富贵人家的房
屋构造。又会客厅、书房、茶室、卧室内附带的小书房等。家具全为木质,且为上等木头材料。仿古式的家具内有我们熟知的贵妃榻、八仙桌、老爷椅等,也有我们并不常见的卧榻、跪垫等。比较奇怪的是,三层虽是明清的家具还原,可是在卧室内附带的小书房中,书桌前的落脚处却是一个跪垫。这也就说明房子的主人在当时还在沿用跪坐式这种比较古老坐的姿势。可据我所知,跪坐式的应用在汉朝前才比较常见。明清时还在沿用跪坐式倒是比较奇怪的现像了。
其实明清的家具种类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见。如见很多人追求复古,对古文化有种非同一般的热情。于是,明清时的饰物变成了首选。镂空家具,楠木椅、八仙桌等在一些高级会所也被人钟爱。博物馆三层上的家具除了比我们常见的更全更精致外,倒是没什么特别的。不过在摆放艺术上却是极为考究的。中国古代人对对称有极大的热情。在三层的家具摆放方式中,对对称这一点体现的极为突出。还有就是对文化的突出表现,在会客室、卧室、书房皆有文字画卷等画轴。还有各种装饰也很大程度上体现着明清的特色,在卧室内有官窑陶瓷大花瓶放在八仙桌两边,很对称。因为陶瓷是官窑,陶瓷上的绘制是相当精致讲究的,无论是清风明月还是花好月圆,无论是表现家庭和睦还是期待太平盛世,所有花式都是极为考究的。
无论是二楼的各类钟鼓还是三楼的明清家具,参观它们对我们理解历史,还原当时人民生活有很大的益处。我们如今虽说对那些古代所用的乐器,家具应用已经很少了,可对于它们的了解是我们的一种姿态,是对历史尊重,对中国古代人民生活智慧的尊重。对历史的思
考有助于我们思考如今。尽管那些东西已不再合适这个灯红酒绿的新世界,可在那些古老的物品参观中可以让我们寻到心灵最初的安静。看着那些钟鼓静静矗立在橱窗内,你难道没有听到那些悠扬遥远古调从那静立的鼓面上传出吗?看着那些色调严肃,用手轻轻的触摸一下那手感顺滑的木头,用心感受那木头的纹理,那是树木对一生沧桑的最后悼念,是命运的纶理。坐在那些经历了风雨经历了阳光经历了人生种种沧桑楠木椅上,我们是否也能感叹出一句白云苍狗,也免不了感慨人生沧海桑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