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d_Program_Complete_Packet_for_Website_07-09

合集下载

neuralcoref的使用

neuralcoref的使用

【概述】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指代消解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NeuralCoref是一个流行的Python库,它提供了一个端到端的指代消解解决方案。

本文将介绍NeuralCoref的基本原理、使用方法以及一些实际应用场景。

【NeuralCoref的基本原理】1. NeuralCoref采用了最新的神经网络模型来解决指代消解问题。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训练一个深度学习模型,使其能够理解上下文信息,从而准确地识别出文本中的代词和它们所指代的实体。

2. 该模型使用了大量的语料库来进行训练,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自然语言表达的含义和语境。

【NeuralCoref的使用方法】1. 我们需要安装NeuralCoref库,并下载预训练的模型。

我们可以使用Python代码来加载模型并对文本进行指代消解。

2. 对于一个给定的文本,我们可以直接调用NeuralCoref的API来获得指代消解的结果。

我们可以将一段文章作为输入,然后NeuralCoref会返回每个代词所指代的实体,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含义。

3. NeuralCoref还提供了一些高级功能,如对特定关键词进行指代消解、自定义模型参数等,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需求。

【NeuralCoref的实际应用】1. 在信息抽取和文本理解中,指代消解是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

NeuralCoref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文本中的实体关系,从而提高信息抽取的准确性和效率。

2. 在问答系统中,NeuralCoref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用户提出的问题,并从中找到正确的答案。

这对于智能助手或上线掌柜系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3. 另外,NeuralCoref还可以应用于文本生成和自然语言生成领域,帮助机器更好地理解上下文并生成更连贯和准确的文章或对话。

【结论】NeuralCoref作为一个强大的指代消解工具,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了解其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NeuralCoref 来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取得更好的效果。

Digi ESP for Python 用户指南说明书

Digi ESP for Python 用户指南说明书

Quick Note 059Use Digi ESP for Python on a TransPort router to upload PPP Stats to Digi Remote Manager as DataPoints.19 September 20171 Introduction (3)1.1Outline (3)1.2Assumptions (4)1.3Corrections (4)1.4Version (4)2 Digi ESP For Python Installation (5)3 Digi ESP Configuration (6)3.1 Device Manager Configuration (6)3.2 Create a new Project (8)3.3 Download and Copy the PPP Stats device (10)4 Configure Digi ESP Project (13)4.1 Add the new PPP stats device in the project (13)5 Run DIA Project on the TransPort Router (15)6 Verify DATA STREAMS on Remote Manager (18)7 Notes (19)1.1OutlineThis document will describe how to push mobile statistics (ppp stats) as Data Points to Remote Manager using Digi ESP for Python. The example will use the PPP statistics but most other values can be used by modifying the driver. This will be described in the document.The PPP statistics consist of the cellular mobile data IN and OUT combined. This is useful to show the amount of cellular data used by a device.Please note: The document will assume that a Remote Manager account has previously been created and a Digi TransPort router has been added to this account.To create a developer test account on Remote Manager, please use the following URL:/For help on configuring a Digi TransPort router for Remote Manager, please visit the following page: /articles/Knowledge_Base_Article/Configuring-a-Digi-TransPort-router-for-Remote-Manager-connectivity-Web-User-Interface-WebUI-method1.2AssumptionsThis guide has been written for use by technically competent personnel with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ies used in the product and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ir specific application.This quick note applies only to:Model: Digi TransPort WR11, WR21, WR31, WR441.3CorrectionsRequests for corrections or amendments to this documentation are welcome and should be addressed to: *********************Requests for new quick notes can be sent to the same address.1.4VersionDownload Digi ESP for Python from the Digi Support Web site:https:///support/productdetail?pid=3632&type=driversStart the installation and follow the instructions on the screen.When requested to select the “workspace” make sure to note the location as it will be required to navigate to that directory in the next steps.3.1Device Manager ConfigurationStart Digi ESP for PythonOn the top toolbar, click on Device Options and click Device ManagerClick on New Remote ConfigurationEnter a name for this configuration, in this example, a TransPort WR21 will be used so “WR21” is used for Name.Chose TransPort WR21 for the device type and Local Area Network for the Connection ModeUnder LAN Connection, enter the IP Address of the TransPort router.Under Authentication, enter the username and password for this device. By default, “username/password”Please note: It is possible to do the above steps via Remote Manager by selecting “Connect to device using Device Cloud by Etherios” under the General tab.Click on Set Current3.2Create a new ProjectClick on File > New > DIA ProjectGive the project a name, in this example: PPPstatsSelect the location where this project will be saved (typically the default workspace, please note this path as it will be needed in the next step)Make sure to check the box “Include DIA source code in project”Click NextIn the next screen, select “Use Current Remote Device”Click Finish3.3Download and Copy the PPP Stats devicePlease note: Make sure to c lose Digi ESP for Python before proceeding below.Download the following python file (or copy the content shown below) and paste it into the “devices” folder on the previously created project. In this example: C:\Temp\PPPstats\src\devices\/support/documentation/ppp_stats.zipContent of the python file below to create it manually:############################################################################ # # # Copyright (c)2008, 2009, Digi International (Digi). All Rights Reserved. # # # # Permission to use, copy, modify, and distribute this software and its # # documentation, without fee and without a signed licensing agreement, is # # hereby granted, provided that the software is used on Digi products only # # and that the software contain this copyright notice, and the following # # two paragraphs appear in all copies, modifications, and distributions as # # well. Contact Product Management, Digi International, Inc., 11001 Bren # # Road East, Minnetonka, MN, +1 952-912-3444, for commercial licensing # # opportunities for non-Digi products. # # # # DIGI SPECIFICALLY DISCLAIMS ANY WARRANTIES,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 # TO, THE IMPLIED WARRANTIES OF MERCHANTABILITY AND FITNESS FOR A # # PARTICULAR PURPOSE. THE SOFTWARE AND ACCOMPANYING DOCUMENTATION, IF ANY, # # PROVIDED HEREUNDER IS PROVIDED "AS IS" AND WITHOUT WARRANTY OF ANY KIND. # # DIGI HAS NO OBLIGATION TO PROVIDE MAINTENANCE, SUPPORT, UPDATES, # # ENHANCEMENTS, OR MODIFICATIONS. # # # # IN NO EVENT SHALL DIGI BE LIABLE TO ANY PARTY FOR DIRECT, INDIRECT, # # SPECIAL, INCIDENTAL, OR CONSEQUENTIAL DAMAGES, INCLUDING LOST PROFITS, # # ARISING OUT OF THE USE OF THIS SOFTWARE AND ITS DOCUMENTATION, EVEN IF ## DIGI HAS BEEN ADVISED OF THE POSSIBILITY OF SUCH DAMAGES. # # # ############################################################################ # importsfrom devices.device_base import DeviceBasefrom settings.settings_base import SettingsBase, Settingfrom channels.channel_source_device_property import *from common.shutdown import SHUTDOWN_WAITimport threadingimport timeimport sarcli# constants# exception classes# interface functions# classesclass PPPStatsDevice(DeviceBase, threading.Thread):"""This class extends one of our base classes and is intended as anexample of a concrete, example implementation, but it is not itselfmeant to be included as part of our developer API. Please consult thebase class documentation for the API and the source code for this filefor an example implementation."""def __init__(self, name, core_services):self.__name = nameself.__core = core_services## Settings Table Definition:settings_list = [Setting(name='update_rate', type=float, required=False,default_value=1.0,verify_function=lambda x: x > 0.0),]## Channel Properties Definition:property_list = [# gettable propertiesChannelSourceDeviceProperty(name="pppdata", type=str,initial=Sample(timestamp=0, value=""),perms_mask=DPROP_PERM_GET, options=DPROP_OPT_AUTOTIMESTAMP,), ]## Initialize the DeviceBase interface:DeviceBase.__init__(self, self.__name, self.__core,settings_list, property_list)## Thread initialization:self.__stopevent = threading.Event()threading.Thread.__init__(self, name=name)threading.Thread.setDaemon(self, True)## Functions which must be implemented to conform to the DeviceBase## interface:def start(self):threading.Thread.start(self)return Truedef stop(self):self.__stopevent.set()self.join(SHUTDOWN_WAIT)if self.isAlive():raise RuntimeError("Could not stop %s" % self.__name)return True## Locally defined functions:# Property callback functions:# Threading related functions:def run(self):while 1:if self.__stopevent.isSet():self.__stopevent.clear()break# increment counter property:pppStats = getpppStats()self.property_set("pppdata", Sample(0,pppStats))time.sleep(SettingsBase.get_setting(self,"update_rate"))# internal functions & classesdef getpppStats():cli = sarcli.open()cli.write("at\mibs=ppp.1.dlim.totdata")ppp1totalstr = cli.read()beginningofppp1total = ppp1totalstr.find(".totdata = ")endofppp1total = ppp1totalstr.find("\n", (beginningofppp1total))ppp1total = ppp1totalstr[(beginningofppp1total+11):(endofppp1total-1)] cli.close()return ppp1totalRe-Open Digi ESP for Python4.1Add the new PPP stats device in the projectIn the Smart Project Editor, click on the Xbee Device Manager and Delete as this will not be needed.By default, the copied device will not be available.Now, click on Source to manually add the PPP stats device.In the “devices:” section, add the following:- name: pppstatsdriver: devices.ppp_stats:PPPStatsDevicesettings:update_rate: 60.0Make sure to keep the same indenting.Switch back to the “Graphic Editor”. A device named “PPPStatsDevice” should now be shown under “Devices”Please note: If Digi ESP shows an error message when switching back to the Graphic Editor, this is because the indenting has not been kept properly. Make sure to use only spaces and not tabs.Click on Run > Run As > Remote DIAThe left panel will show a progress barOnce the router has rebooted, the following will be displayed:In the URL bar on the center page, change the url to point to:/idigi_dia.htmlIn this example, http://192.168.1.22/idigi_dia.htmlThis will show the DIA Web presentation which is a simple web page showing the ppp stats value.The Right panel shows a Telnet Command Line interface allowing the user to see the CLI output of the same information shown on the web page. This is done by issuing a “channel_dump” command:Welcome to the Device Integration Application CLI.=>> channel_dumpDevice instance: edp_upload0Channel ValueUnit Timestamp------------------------ -------------------------- -------------------upload_samples (N/A)upload_snapshot (N/A)Device instance: pppstatsChannel ValueUnit Timestamp------------------------ -------------------------- -------------------pppdata 02017-06-21 09:20:40=>>Please note: For the value to increase and new data to be uploaded, the router must have a SIM card inserted and be configured to establish a cellular connection.The PPPstats Console is a debugging console showing the python’s script activity. Every 60sec (default value) it will show a message that data has been uploaded to Remote Manager:DEBUG:edp_upload0:Output List (1): {'pppstats.pppdata': (<type 'str'>, [<Sample: 0 at 2017-06-21T09:23:40Z>])}DEBUG:edp_upload0:<?xml version="1.0"?><idigi_data compact="True" version="1.1"><sample name="pppstats.pppdata" value="0" unit="" type="str"timestamp="2017-06-21T09:23:40Z" /></idigi_data>DEBUG:edp_upload0:Starting upload to Device CloudDEBUG:edp_upload0:Attempting to upload file_name19.xml to Device CloudDEBUG:edp_upload0:Successfully uploaded file_name19.xml to Device CloudLogin to: https:///login.do using the credentials from the created account. Navigate to Data Services > Data StreamsData Streams starting with “dia” show be shown:The “current value” field is the pppdata from the router sent by the python script.Clicking on one of the stream also allows showing this in a charts format:While this example shows the cellular data used, it is possible to modify it to use various other information.The key part of the script that actually pulls the data from the Command Line interface of the router is found at the bottom of ppp_stats.py:def getpppStats():cli = sarcli.open()cli.write("at\mibs=ppp.1.dlim.totdata")ppp1totalstr = cli.read()beginningofppp1total = ppp1totalstr.find(".totdata = ")endofppp1total = ppp1totalstr.find("\n", (beginningofppp1total))ppp1total = ppp1totalstr[(beginningofppp1total+11):(endofppp1total-1)]cli.close()return ppp1totalThis line is the CLI command sent to the router:cli.write("at\mibs=ppp.1.dlim.totdata")You can get the list of available commands on the router by issuing at\mibsThe number of character calculation as well as the characters to search for will need to be modified to suit the CLI command used.Once modified, run the project as a Remote DIA like in section 5 and the new values will be available on the DIA page as well as on Remote Manager.。

计算机专业英语教程(第四版)习题答案

计算机专业英语教程(第四版)习题答案

计算机专业英语教程(第四版)习题答案计算机专业英语教程(第四版)习题答案计算机专业英语(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Unit 1 [Ex 1] Fb5E2RGbCAP [Ex 2] 1. input, storage, processing, and output 2. power; speed; 1. F 2. T 3. T 4. F 5. T 6. T 7. T 8. T 9. T 10.memoryp1EanqFDPw 3.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memoryDXDiTa9E3d 5. keyboard; [Ex 3] B. A.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1. F 2. D 2. monitor 3. G 4. C 5. B main memory; 6. A 7. E monitorRTCrpUDGiT 8. H5PCzVD7HxA 4. internal; primary;1. user3. data4. keyboard5. data processingjLBHrnAILg6. information [Ex 4] instructions7. computer8. memory 3. manipulates 4.1. input device2. screen, screen 5. retrievexHAQX74J0X 8. Function6. code7. hard copy[Ex. 5] 新处理器开始IT 技术的新时代New Processors Open New Era of IT Technologies Last week, Intel introduced to the public in Russia and other CIS countries a family of processors Intel Xeon E5-2600. They are more powerful and reliable and, importantly, are very economical in terms of energy consumption. Their1 / 30presence opens a new era in the field of IT technologies and means that the cloud technology is getting closer.LDAYtRyKfEThese processors are primarily designed for servers, data centers (DPC) and supercomputers. The emergence of this class of devices is not accidental. According to the regional director of Intel in Russia and other CIS states Dmitri Konash who spoke at the event, the market of IT-technology is developing so rapidly that, according to forecasts, by 2015 there will be 15 billion devices connected to the Internet, and over 3 billion of active users.Zzz6ZB2Ltk 上周,英特尔公司向俄罗斯和其它独联体国家的公众推出了英特尔Xeon E5-2600 系列处理器,它们更加强大可靠,尤其是在能量消耗方面更加经济实惠。

gold-yolo代码解析

gold-yolo代码解析

gold-yolo代码解析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Gold-Yolo是一种用于目标检测的深度学习算法,它是对传统Yolo算法的改进和优化。

Gold-Yolo算法在目标检测任务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在许多竞赛和实际应用中获得了广泛认可。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Gold-Yolo的代码进行详细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优秀的算法。

Gold-Yolo算法的最大特点是引入了金字塔结构以提高检测精度和准确率。

金字塔结构在深度学习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它可以通过多个尺度的特征图对目标进行更准确的检测和定位。

在Gold-Yolo算法中,金字塔结构被用来提取不同层级的特征,并在不同尺度下进行目标检测,使得算法在处理多尺度目标时表现更好。

Gold-Yolo算法的代码实现是基于深度学习框架PyTorch,PyTorch是一个开源的深度学习框架,提供了丰富的工具和接口,方便开发者进行深度学习的研究和实验。

Gold-Yolo的代码主要包括三部分:模型定义、数据处理和训练过程。

我们将分别对这三个部分进行详细解析。

让我们来看一下Gold-Yolo算法的模型定义部分。

在这部分代码中,主要包括网络结构的定义、损失函数的定义以及一些辅助函数的定义。

Gold-Yolo算法的网络结构主要由卷积层、池化层和全连接层组成,其中卷积层用于提取图像特征,池化层用于下采样,全连接层用于目标分类和定位。

损失函数的定义主要包括目标检测和目标定位的损失计算,这些损失函数是训练深度学习模型的重要指标。

在辅助函数的定义中,会包括一些数据预处理和后处理的函数,用于数据的加载和结果的解析。

让我们来看一下Gold-Yolo算法的训练过程部分。

在这部分代码中,主要包括模型的初始化、数据的加载、前向传播、反向传播和参数更新等步骤。

在训练过程中,我们需要持续地对模型进行优化,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数据集。

通过反向传播算法和梯度下降算法,我们可以不断地调整模型的参数,使其在训练集上的损失函数不断减小,从而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

pcl 拟合平面的方法 -回复

pcl 拟合平面的方法 -回复

pcl 拟合平面的方法-回复PCL(Point Cloud Library)是一个开源的点云处理库,提供了丰富的函数和算法来处理、分析和可视化点云数据。

其中一个重要的功能是拟合平面,即通过点云数据找到最佳拟合的平面模型。

拟合平面在很多应用中都是非常有用的,比如地面分割、物体识别以及机器人导航等。

本文将一步一步介绍PCL库中拟合平面的方法,详细解释每个步骤的原理和实现方式。

1. 导入PCL库首先,我们需要在我们的项目中导入PCL库。

PCL库可以在官方网站(apt-get install libpcl-dev。

在项目中包含PCL库的头文件,并链接相应的库文件,这样我们就可以使用PCL库中的函数和算法了。

2. 加载点云数据在进行拟合平面之前,我们需要先加载点云数据。

PCL库提供了多种方式来加载点云数据,比如从文件中读取、从ROS中获取等。

这里我们假设我们已经有了一个PointCloud对象cloud,它包含了我们要处理的点云数据。

3. 预处理点云在进行拟合平面之前,通常需要对点云数据进行一些预处理,以去除噪声和离群点,并进行一些滤波操作。

PCL库提供了各种滤波器和处理函数来实现这些操作。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StatisticalOutlierRemoval滤波器来去除离群点:cpppcl::StatisticalOutlierRemoval<pcl::PointXYZ> sor;sor.setInputCloud(cloud);sor.setMeanK(50);sor.setStddevMulThresh(1.0);sor.filter(*cloud_filtered);这里,我们设置了平均值窗口的大小为50,标准差乘数的阈值为1.0,将去除点云中的离群点,并将结果存储在cloud_filtered中。

4. 创建平面模型接下来,我们需要创建一个平面模型对象,以存储我们拟合得到的平面参数。

在PCL库中,平面模型使用pcl::ModelCoefficients类来表示,它包含了平面的法向量和偏移量。

UVM1.1应用指南及源代码分析_20111211版

UVM1.1应用指南及源代码分析_20111211版
I
而后半部分(第 10 到第 19 章)则介绍 UVM 背后的工作原理,用户群相对稀少。 通常来说,一般的用户只要看懂前半部分就可以了。但是我想,世上总有像我一样 有好奇心的人,不满足知其然再不知其所以然,会有人像我一样,会因为一个技术 问题而彻夜难眠,如果你是这样的人,那么恭喜,这本书的后半部分就是为你准备 的。
UVM1.1 应用指南及 源代码分析
UVM1.1 Application Guide and Source Code Analysis
张强 著
在这里,读懂 UVM

写这本书的难度超出了我的预料。从 8 月初开始写,一直到现在,4 个多月的 时间,从刚开始的满含激情,到现在的精疲力尽。现在写出来的东西,距离我心目 中的作品差距十万八千里,有太多的地方没有讲述清楚,有太多的地方需要仔细斟 酌,有太多的语句需要换一种表述方式。
8. register model的使用 ..............................................................................................125
8.1. register model简介...................................................................................125
写这本书,只是想把自己会的一点东西完全的落于纸上。在努力学习 UVM 的 过程中,自己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我只想把学习的心得记录下来,希望能够给 后来的人以启发。如果这本书能够给一个人带来一点点的帮助,那么我的努力就不 算是白费。
这本书的前半部分(第 1 到第 9 章)介绍了 UVM 的使用,其用户群较为广泛;

CCS教程(DSP开发软件)

CCS教程(DSP开发软件)

CCS教程(DSP开发软件)第一章 CCS概述 (1)1.1CCS概述 (1)1.2代码生成工具 (3)1.3CCS集成开发环境 (5)1.3.1 编辑源程序 (5)1.3.2创建应用程序 (6)1.3.3 调试应用程序 (6)1.4DSP/BIOS插件 (7)1.4.1 DSP/BIOS 配置 (7)1.4.2 DSP/BIOS API 模块 (8)1.5硬件仿真和实时数据交换 (10)1.6第三方插件 (13)1.7CCS文件和变量 (14)1.7.1安装文件夹 (14)1.7.2文件扩展名 (14)1.7.3环境变量 (15)1.7.4增加DOS环境空间 (16)第二章开发一个简单的应用程序 (17)2.1创建工程文件 (17)2.2向工程添加文件 (19)2.3查看源代码 (21)2.4编译和运行程序 (23)2.5修改程序选项和纠正语法错误 (24)2.6使用断点和观察窗口 (26)2.7使用观察窗口观察STRUCTURE变量 (28)2.8测算源代码执行时间 (29)2.9进一步探索 (31)2.10进一步学习 (31)第三章开发DSP/BIOS程序 (32)3.1创建配置文件 (32)3.2向工程添加DSP/BIOS文件 (34)3.3用CCS测试 (36)3.4测算DSP/BIOS代码执行时间 (38)3.5进一步探索 (40)3.6进一步学习 (40)第四章算法和数据测试 (41)4.1打开和查看工程 (41)4.2查看源程序 (43)4.3为I/O文件增加探针断点 (45)4.4显示图形 (47)4.5执行程序和绘制图形 (48)4.6调节增益 (50)4.7观察范围外变量 (51)4.8使用GEL文件 (53)4.9调节和测试PROCESSING函数 (54)4.10进一步探索 (56)4.11进一步学习 (57)第五章程序调试 (58)5.1打开和查看工程 (58)5.2查看源程序 (60)5.3修改配置文件 (63)5.4用E XECUTION G RAPH查看任务执行情况 (66)5.5修改和查看LOAD值 (67)5.6分析任务的统计数据 (70)5.7增加STS显式测试 (72)5.8观察显式测试统计数据 (73)5.9进一步探索 (75)5.10进一步学习 (75)第六章实时分析 (76)6.1打开和查看工程 (76)6.2修改配置文件 (77)6.3查看源程序 (79)6.4使用RTDX控制修改运行时的LOAD值 (81)6.5修改软中断优先级 (84)6.6进一步探索 (85)6.7进一步学习 (85)第七章 I/O (86)7.1打开和查看工程 (86)7.2查看源程序 (87)7.3S IGNALPROG应用程序 (90)7.4运行应用程序 (91)7.5使用HST和PIP模块修改源程序 (93)7.6HST和PIP资料 (96)7.7在配置文件中增加通道和SWI (97)7.8运行修改后的程序 (100)7.9进一步学习 (100)第一章 CCS概述本章概述CCS(Code Composer Studio)软件开发过程、CCS组件及CCS使用的文件和变量。CCS提供了配置、建立、调试、跟踪和分析程序的工具,它便于实时、嵌入式信号处理程序的编制和测试,它能够加速开发进程,提高工作效率。1.1 CCS概述CCS提供了基本的代码生成工具,它们具有一系列的调试、分析能力。CCS支持如下所示的开发周期的所有阶段。在使用本教程之前,必须完成下述工作:安装目标板和驱动软件。按照随目标板所提供的说明书安装。如果你正在用仿真器或目标板,其驱动软件已随目标板提供,你可以按产品的安装指南逐步安装。安装CCS.遵循安装说明书安装。如果你已有CCS仿真器和TMS320c54X代码生成工具,但没有完整的CCS,你可以按第二章和第四章所述的步骤进行安装。运行CCS安装程序SETUP.你可以按步骤执行第二章和第四章的实验。SETUP程序允许CCS使用为目标板所安装的驱动程序。CCS包括如下各部分:CCS代码生成工具:参见1.2节CCS集成开发环境(IDE):参见1.3节DSP/BIOS插件程序和API:参见1.4节RTDX插件、主机接口和API:参见1.5节CCS构成及接口见图1-1。图1-1 CCS构成及接口1.2 代码生成工具代码生成工具奠定了CCS所提供的开发环境的基础。图1-2是一个典型的软件开发流程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通常的C语言开发途径,其它部分是为了强化开发过程而设置的附加功能。图1-2 软件开发流程图1-2描述的工具如下:C编译器(C compiler) 产生汇编语言源代码,其细节参见TMS320C54x最优化C 编译器用户指南。汇编器(assembler) 把汇编语言源文件翻译成机器语言目标文件,机器语言格式为公用目标格式(COFF),其细节参见TMS320C54x汇编语言工具用户指南。连接器(linker) 把多个目标文件组合成单个可执行目标模块。它一边创建可执行模块,一边完成重定位以及决定外部参考。连接器的输入是可重定位的目标文件和目标库文件,有关连接器的细节参见TMS320C54x最优化C编译器用户指南和汇编语言工具用户指南。归档器(archiver)允许你把一组文件收集到一个归档文件中。归档器也允许你通过删除、替换、提取或添加文件来调整库,其细节参见TMS320C54x汇编语言工具用户指南。助记符到代数汇编语言转换公用程序(mnimonic_to_algebric assembly translator utility)把含有助记符指令的汇编语言源文件转换成含有代数指令的汇编语言源文件,其细节参见TMS320C54x汇编语言工具用户指南。你可以利用建库程序(library_build utility)建立满足你自己要求的“运行支持库”,其细节参见TMS320C54x最优化C编译器用户指南。运行支持库(run_time_support libraries) 它包括C编译器所支持的ANSI标准运行支持函数、编译器公用程序函数、浮点运算函数和C编译器支持的I/O函数,其细节参见TMS320C54x最优化C编译器用户指南。十六进制转换公用程序(hex conversion utility) 它把COFF目标文件转换成TI-Tagged、ASCII-hex、 Intel、 Motorola-S、或 Tektronix 等目标格式,可以把转换好的文件下载到EPROM编程器中,其细节参见TMS320C54x汇编语言工具用户指南。交叉引用列表器(cross_reference lister)它用目标文件产生参照列表文件,可显示符号及其定义,以及符号所在的源文件,其细节参见TMS320C54x汇编语言工具用户指南。绝对列表器(absolute lister)它输入目标文件,输出.abs文件,通过汇编.abs文件可产生含有绝对地址的列表文件。如果没有绝对列表器,这些操作将需要冗长乏味的手工操作才能完成。1.3 CCS集成开发环境CCS集成开发环境(IDE)允许编辑、编译和调试DSP目标程序。1.3.1 编辑源程序CCS允许编辑C源程序和汇编语言源程序,你还可以在C语句后面显示汇编指令的方式来查看C源程序。集成编辑环境支持下述功能:用彩色加亮关键字、注释和字符串。以圆括弧或大括弧标记C程序块,查找匹配块或下一个圆括弧或大括弧。在一个或多个文件中查找和替代字符串,能够实现快速搜索。取消和重复多个动作。获得“上下文相关”的帮助。用户定制的键盘命令分配。1.3.2创建应用程序应用程序通过工程文件来创建。工程文件中包括C源程序、汇编源程序、目标文件、库文件、连接命令文件和包含文件。编译、汇编和连接文件时,可以分别指定它们的选项。在CCS中,可以选择完全编译或增量编译,可以编译单个文件,也可以扫描出工程文件的全部包含文件从属树,也可以利用传统的makefiles文件编译。1.3.3 调试应用程序CCS提供下列调试功能:设置可选择步数的断点在断点处自动更新窗口查看变量观察和编辑存储器和寄存器观察调用堆栈对流向目标系统或从目标系统流出的数据采用探针工具观察,并收集存储器映象 绘制选定对象的信号曲线估算执行统计数据观察反汇编指令和C指令CCS提供GEL语言,它允许开发者向CCS菜单中添加功能。1.4 DSP/BIOS 插件在软件开发周期的分析阶段,调试依赖于时间的例程时,传统调试方法效率低下。DSP/BIOS插件支持实时分析,它们可用于探测、跟踪和监视具有实时性要求的应用例程,下图显示了一个执行了多个线程的应用例程时序。图1-3 应用例程中各线程时序DSP/BIOS API 具有下列实时分析功能:程序跟踪(Program tracing)显示写入目标系统日志(target log)的事件,反映程序执行过程中的动态控制流。性能监视(Performance monitoring)跟踪反映目标系统资源利用情况的统计表,诸如处理器负荷和线程时序。文件流(File streaming)把常驻目标系统的I/O对象捆绑成主机文档。DSP/BIOS 也提供基于优先权的调度函数,它支持函数和多优先权线程的周期性执行。1.4.1 DSP/BIOS 配置在CCS环境中,可以利用DSP/BIOS API定义的对象创建配置文件,这类文件简化了存储器映象和硬件ISR矢量映象,所以,即使不使用DSP/BIOS API 时,也可以使用配置文件。配置文件有两个任务:设置全局运行参数。可视化创建和设置运行对象属性,这些运行对象由目标系统应用程序的DSP/BIOS API函数调用,它们包括软中断,I/O管道和事件日志。在CCS中打开一个配置文件时,其显示窗口如下:DSP/BIOS对象是静态配置的,并限制在可执行程序空间范围内,而运行时创建对象的API调用需要目标系统额外的开销(尤其是代码空间)。静态配置策略通过去除运行代码能够使目标程序存储空间最小化,能够优化内部数据结构,在程序执行之前能够通过确认对象所有权来及早地检测出错误。保存配置文件时将产生若干个与应用程序联系在一起的文件,这些文件的细节参见1.7.2。1.4.2 DSP/BIOS API 模块传统调试(debuging)相对于正在执行的程序而言是外部的,而DSP/BIOS API要求将目标系统程序和特定的DSP/BIOS API模块连接在一起。通过在配置文件中定义DSP/BIOS 对象,一个应用程序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DSP/BIOS模块。在源代码中,这些对象声明为外部的,并调用DSP/BIOS API功能。每个DSP/BIOS模块都有一个单独的C头文件或汇编宏文件,它们可以包含在应用程序源文件中,这样能够使应用程序代码最小化。为了尽量少地占用目标系统资源,必须优化(C和汇编源程序)DSP/BIOS API调用。DSP/BIOS API划分为下列模块,模块内的任何API调用均以下述代码开头。CLK。片内定时器模块控制片内定时器并提供高精度的32位实时逻辑时钟,它能够控制中断的速度,使之快则可达单指令周期时间,慢则需若干毫秒或更长时间。HST。主机输入/输出模块管理主机通道对象,它允许应用程序在目标系统和主机之间交流数据。主机通道通过静态配置为输入或输出。HWI。硬件中断模块提供对硬件中断服务例程的支持,可在配置文件中指定当硬件中断发生时需要运行的函数。IDL。休眠功能模块管理休眠函数,休眠函数在目标系统程序没有更高优先权的函数运行时启动。LOG。日志模块管理LOG对象,LOG对象在目标系统程序执行时实时捕捉事件。开发者可以使用系统日志或定义自己的日志,并在CCS中利用它实时浏览讯息。MEM。存储器模块允许指定存放目标程序的代码和数据所需的存储器段。PIP。数据通道模块管理数据通道,它被用来缓存输入和输出数据流。这些数据通道提供一致的软件数据结构,可以使用它们驱动DSP和其它实时外围设备之间的I/O通道。PRD。周期函数模块管理周期对象,它触发应用程序的周期性执行。周期对象的执行速率可由时钟模块控制或PRD_tick的规则调用来管理,而这些函数的周期性执行通常是为了响应发送或接收数据流的外围设备的硬件中断。RTDX。实时数据交换允许数据在主机和目标系统之间实时交换,在主机上使用自动OLE的客户都可对数据进行实时显示和分析,详细资料参见1.5。STS。统计模块管理统计累积器,在程序运行时,它存储关键统计数据并能通过CCS 浏览这些统计数据。SWI。软件中断模块管理软件中断。软件中断与硬件中断服务例程(ISRs)相似。当目标程序通过API调用发送SWI对象时,SWI模块安排相应函数的执行。软件中断可以有高达15级的优先级,但这些优先级都低于硬件中断的优先级。TRC。跟踪模块管理一套跟踪控制比特,它们通过事件日志和统计累积器控制程序信息的实时捕捉。如果不存在TRC对象,则在配置文件中就无跟踪模块。有关各模块的详细资料,可参见CCS中的在线帮助,或TMS320C54 DSP/BIOS 用户指南。1.5 硬件仿真和实时数据交换TI DSPs提供在片仿真支持,它使得CCS能够控制程序的执行,实时监视程序运行。增强型JTAG连接提供了对在片仿真的支持,它是一种可与任意DSP系统相连的低侵扰式的连接。仿真接口提供主机一侧的JTAG连接,如TI XSD510。为方便起见,评估板提供在板JTAG仿真接口。在片仿真硬件提供多种功能:DSP的启动、停止或复位功能向DSP下载代码或数据检查DSP的寄存器或存储器硬件指令或依赖于数据的断点包括周期的精确计算在内的多种记数能力主机和DSP之间的实时数据交换(RTDX)图1-4 RTDX系统组成CCS提供在片能力的嵌入式支持;另外,RTDX通过主机和DSP APIs提供主机和DSP之间的双向实时数据交换,它能够使开发者实时连续地观察到DSP应用的实际工作方式。在目标系统应用程序运行时,RTDX也允许开发者在主机和DSP设备之间传送数据,而且这些数据可以在使用自动OLE的客户机上实时显示和分析,从而缩短研发时间。RTDX由目标系统和主机两部分组成。小的RTDX库函数在目标系统DSP上运行。开发者通过调用RTDX软件库的API函数将数据输入或输出目标系统的DSP,库函数通过在片仿真硬件和增强型JTAG接口将数据输入或输出主机平台,数据在DSP应用程序运行时实时传送给主机。在主机平台上,RTDX库函数与CCS一道协同工作。显示和分析工具可以通过COM API与RTDX通信,从而获取目标系统数据,或将数据发送给DSP应用例程。开发者可以使用标准的显示软件包,诸如National Instruments’LabVIEW,Quinn-Curtis’ Real-Time Graphics Tools,或Microsoft Excel。同时,开发者也可研制他们自己的Visual Basic或Visual C++应用程序。图1-5 RTDX实例RTDX能够记录实时数据,并可将其回放用于非实时分析。下述样本由National Instruments’LabVIEW 软件产生。在目标系统上,一个原始信号通过FIR滤波器,然后与原始信号一起通过RTDX发送给主机。在主机上,LabVIEW显示屏通过RTDX COM API获取数据,并将它们显示在显示屏的左边。利用信号的功率谱可以检验目标系统中FIR滤波器是否正常工作。处理后的信号通过LabVIEW,将其功率谱显示在右上部分;目标系统的原始信号通过LabVIEW的FIR滤波器,再将其功率谱显示在右下部分。比较这两个功率谱便可确认目标系统的滤波器是否正常工作。RTDX适合于各种控制、伺服和音频应用。例如,无线电通信产品可以通过RTDX捕捉语音合成算法的输出以检验语音应用程序的执行情况;嵌入式系统也可从RTDX获益;硬磁盘驱动设计者可以利用RTDX测试他们的应用软件,不会因不正确的信号加到伺服马达上而与驱动发生冲突;引擎控制器设计者可以利用RTDX在控制程序运行的同时分析随环境条件而变化的系数。对于这些应用,用户都可以使用可视化工具,而且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信息显示方式。未来的 TI DSPs 将增加RTDX的带宽,为更多的应用提供更强的系统可视性。关于RTDX的详细资料,请参见CCS中RTDX在线帮助。1.6 第三方插件第三方软件提供者可创建AxtiveX插件扩展CCS功能,目前已有若干第三方插件用于多种用途。1.7 CCS文件和变量本节简述CCS文件夹、CCS的文件类型及CCS环境变量。1.7.1安装文件夹安装进程将在安装CCS的文件夹(典型情况为:c:\ti)中建立子文件夹。此外,子文件夹又建立在Windows目录下(c:\windows or c:\winnt)。C:\ti包含以下目录:bin.各种应用程序c5400\bios。DSP/BIOS API的程序编译时使用的文件c5400\cgtools.Texas instruments源代码生成工具c5400\examples.源程序实例c5400\rtdx. RTDX文件c5400\tutorial.本手册中使用的实例文件cc\bin.关于CCS环境的文件cc\gel.与CCS一起使用的GEL文件docs.PDS格式的文件和指南myprojects.用户文件夹1.7.2文件扩展名以下目录结构被添加到Windows目录:ti\drivers.各种DSP板驱动文件ti\plugins.和CCS一起使用的插件程序ti\uninstall.支持卸载CCS软件的文件当使用CCS时,你将经常遇见下述扩展名文件:S使用的工程文件program.c.C程序源文件program.asm.汇编程序源文件filename.h.C程序的头文件,包含DSP/BIOS API模块的头文件filename.lib.库文件project.cmd.连接命令文件program.obj.由源文件编译或汇编而得的目标文件program.out.(经完整的编译、汇编以及连接的)可执行文件project.wks.存储环境设置信息的工作区文件,program.cdb.配置数据库文件。采用DSP/BIOS API的应用程序需要这类文件,对于其它应用程序则是可选的。保存配置文件时将产生下列文件:◆programcfg.cmd.连接器命令文件◆programcfg.h54.头文件◆programcfg.s54.汇编源文件1.7.3环境变量安装程序在autoexec.bat文件中定义以下变量(对Windows 95和98)或环境变量(对于Windows NT):表1-1 环境变量1.7.4增加DOS环境空间如果使用的是Windows 95,你可能需要增加DOS界面的环境空间,以便支持建立一个CCS 应用所需的环境变量。把下一行添加到config.sys文件中,然后重新启动计算机:shell=c:\windows\ /e:4096 /p第二章开发一个简单的应用程序本章使用hello world实例介绍在CCS中创建、调试和测试应用程序的基本步骤;介绍CCS的主要特点,为在CCS中深入开发DSP软件奠定基础。在使用本实例之前,你应该已经根据安装说明书完成了CCS安装。建议在使用CCS时利用目标板而不是仿真器。如果没有CCS而只有代码生成工具和Code Composer或者是利用仿真器在进行开发,你只要按第二章和第四章中的步骤执行即可。2.1 创建工程文件在本章中,将建立一个新的应用程序,它采用标准库函数来显示一条hello world 消息。1.如果CCS安装在c:\ti中,则可在c:\ti\myprojects建立文件夹hello1。(若将CCS安装在其它位置,则在相应位置创建文件夹hello1。)2.将c:\ti\c5400\tutorial\hello1中的所有文件拷贝到上述新文件夹。3.从Windows Start菜单中选择Programs→Code Composer Studio ‘C5400→CCStudio。(或者在桌面上双击Code Composer Studio图标。)注:CCS设置如果第一次启动CCS时出现错误信息,首先确认是否已经安装了CCS。如果利用目标板进行开发,而不是带有CD-ROM的仿真器,则可参看与目标板一起提供的文档以设置正确的I/O端口地址。4.选择菜单项Project→New。5.在Save New Project As窗口中选择你所建立的工作文件夹并点击Open。键入myhello作为文件名并点击Save,CCS就创建了myhello.mak的工程文件,它存储你的工程设置,并且提供对工程所使用的各种文件的引用。2.2 向工程添加文件1.选择Project→Add Files to Project,选择hello.c并点击Open。2.选择Project→Add Files to Project,在文件类型框中选择*.asm。选择vector.asm并点击Open。该文件包含了设置跳转到该程序的C入口点的RESET中断(c_int00)所需的汇编指令。(对于更复杂的程序,可在vector.asm定义附加的中断矢量,或者,可用3.1节上所说明的DSP/BIOS来自动定义所有的中断矢量)3.选择Project→Add Files to Project,在文件类型框中选择*.cmd。选择hello.cmd并点击Open,hello.cmd包含程序段到存储器的映射。4.选择Project→Add Files to Project,进入编译库文件夹(C:\ti\c5400\cgtools\lib)。在文件类型框中选择*.o*,*.lib。选择rts.lib并点击Open,该库文件对目标系统DSP提供运行支持。5.点击紧挨着Project、Myhello.mak、Library和Source旁边的符号+展开Project表,它称之为Project View。注:打开Project View如果看不到Project View,则选择View→Project。如果这时选择过Bookmarks图标,仍看不到Project View,则只须再点击Project View底部的文件图标即可。6.注意包含文件还没有在Project View中出现。在工程的创建过程中,CCS扫描文件间的依赖关系时将自动找出包含文件,因此不必人工地向工程中添加包含文件。在工程建立之后,包含文件自动出现在Project View中。如果需要从工程中删除文件,则只需在Project View中的相应文件上点击鼠标右键,并从弹出菜单中选择Remove from project即可。在编译工程文件时,CCS按下述路径顺序搜索文件:包含源文件的目录编译器和汇编器选项的Include Search Path中列出的目录(从左到右)列在C54X_C_DIR(编译器)和C54X_A_DIR(汇编器)环境变量定义中的目录(从左到右)。2.3 查看源代码1.双击Project View中的文件hello.c,可在窗口的右半部看到源代码。2.如想使窗口更大一些,以便能够即时地看到更多的源代码,你可以选择Option→Font使窗口具有更小的字型。/* ======== hello.c ======== */#include <stdio.h>#include "hello.h"#define BUFSIZE 30struct PARMS str ={2934,9432,213,9432,&str};/** ======== main ========**/void main(){#ifdef FILEIOint i;char scanStr[BUFSIZE];char fileStr[BUFSIZE];size_t readSize;FILE *fptr;#endif/* write a string to stdout */puts("hello world!\n");#ifdef FILEIO/* clear char arrays */for (i = 0; i < BUFSIZE; i++) {scanStr[i] = 0 /* deliberate syntax error */fileStr[i] = 0;}/* read a string from stdin */scanf("%s", scanStr);/* open a file on the host and write char array */fptr = fopen("file.txt", "w");fprintf(fptr, "%s", scanStr);fclose(fptr);/* open a file on the host and read char array */fptr = fopen("file.txt", "r");fseek(fptr, 0L, SEEK_SET);readSize = fread(fileStr, sizeof(char), BUFSIZE, fptr);printf("Read a %d byte char array: %s \n", readSize, fileStr);fclose(fptr);#endif}当没有定义FILEIO时,采用标准puts()函数显示一条hello world消息,它只是一个简单程序。当定义了FILEIO后(见2.5节),该程序给出一个输入提示,并将输入字符串存放到一个文件中,然后从文件中读出该字符串,并把它输出到标准输出设备上。2.4 编译和运行程序CCS会自动将你所作的改变保存到工程设置中。在完成上节之后,如果你退出了CCS,则通过重新启动CCS和点击Project→Open,即可返回到你刚才停止工作处。注:重新设置目标系统DSP如果第一次能够启动CCS,但接下来得到CCS不能初始化目标系统DSP的出错信息则可选择Debug→Reset DSP菜单项。若还不能解决上述问题,你可能需要运行你的目标板所提供的复位程序。为了编译和运行程序,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1.点击工具栏按钮或选择Project→Rebuild All ,CCS重新编译、汇编和连接工程中的所有文件,有关此过程的信息显示在窗口底部的信息框中。2.选择File→Load Program,选择刚重新编译过的程序myhello.out(它应该在c:\ti\myprojects\hello1文件夹中,除非你把CCS安装在别的地方)并点击Open。CCS把程序加载到目标系统DSP上,并打开Dis_Assembly窗口,该窗口显示反汇编指令。(注意,CCS还会自动打开窗口底部一个标有Stdout的区域,该区域用以显示程序送往Stdout的输出。)3.点击Dis_Assembly窗口中一条汇编指令(点击指令,而不是点击指令的地址或空白键。CCS将搜索有关那条指令的帮助信息。这是一种获得关于不熟悉的区域)。按F1汇编指令的帮助信息的好方法。4.点击工具栏按钮或选择Debug→Run。注:屏幕尺寸和设置工具栏有些部分可能被Build窗口隐藏起来,这取决于屏幕尺寸和设置。为了看到整个工具栏,请在Build窗口中点击右键并取消Allow Docking选择。当运行程序时,可在Stdout窗口中看到hello world消息。2.5 修改程序选项和纠正语法错误在前一节中,由于没有定义FILEIO,预处理器命令(#ifdef 和#endif)之间的程序没有运行。在本节中,使用CCS设置一个预处理器选项,并找出和纠正语法错误。1.选择Project→Options。2.从Build Option窗口的Compiler栏的Category列表中选择Symbles。在DefineSymbles框中键入FILEIO并按Tab键。注意,现在窗口顶部的编译命令包含-d选项,当你重新编译该程序时,程序中#ifdef FILEIO语句后的源代码就包含在内了。(其它选项可以是变化的,这取决于正在使用的DSP板。)3.点击OK保存新的选项设置。4.点击(Rebuild All)工具栏按钮或选择Project→Rebuild All。无论何时,只要工程选项改变,就必须重新编译所有文件。5.出现一条说明程序含有编译错误的消息,点击Cancel。在Build tab 区域移动滚动条,就可看到一条语法出错信息。6.双击描述语法错误位置的红色文字。注意到hello.c源文件是打开的,光标会落在该行上: fileStr[i] = 07.修改语法错误(缺少分号)。注意,紧挨着编辑窗口题目栏的文件名旁出现一个星号(*),表明源代码已被修改过。当文件被保存时,星号随之消失。8.选择File→Save 或按Ctrl+S可将所作的改变存入hello.c。9.点击(Incremental Build)工具栏按钮或选择Project→Build,CCS重新编译已被更新的文件。2.6 使用断点和观察窗口当开发和测试程序时,常常需要在程序执行过程中检查变量的值。在本节中,可用断点和观察窗口来观察这些值。程序执行到断点后,还可以使用单步执行命令。1.选择File→Reload Program.2.双击Project View中的文件hello.c。可以加大窗口,以便能看到更多的源代码。3.把光标放到以下行上:fprintf(fptr, “%S”, scacStr);4.点击工具栏按钮或按F9,该行显示为高亮紫红色。(如果愿意的话,可通过Option→Color改变颜色。)5.选择View→Watch Window。CCS窗口的右下角会出现一个独立区域,在程序运行时,该区域将显示被观察变量的值。6.在Watch Window区域中点击鼠标右键,从弹出的表中选择Insert New Expression。7.键入表达式*scanStr并点击OK。8.注意局部变量*scanStr被列在Watch window中,但由于程序当前并未执行到该变量的main()函数,因此没有定义。9.选择Debug→Run或按F5。10.在相应提示下,键入goodbye并点击OK。注意,Stdout框以蓝色显示输入的文字。还应注意,Watch Window中显示出*scanStr的值。在键入一个输入字符串之后,程序运行并在断点处停止。程序中将要执行的下一行以黄色加亮。11.点击(Step Over)工具栏按钮或按F10以便执行到所调用的函数fprintf()之后。12.用CCS提供的step命令试验:■ Step Into (F2)■ Step over (F10)■ Step Out (Shift F7)■Run to Cursor (Ctrl F10)13.点击工具栏按钮或按F5运行程序到结束。2.7 使用观察窗口观察structure变量观察窗除了观察简单变量的值以外,还可观察结构中各元素元素的值。1.在watch Window区域中点击鼠标右键,并从弹出表中选择Insert New Expression。2.键入str 作为表达式并点击OK。显示着+str={…}的一行出现在Watch Window中。

强化学习代码之4×4网格问题

强化学习代码之4×4网格问题

强化学习代码之4×4⽹格问题前⾔问题描述该问题主要是进⾏策略评估,得出等概率随机选择的策略下的状态值函数问题描述:某⼀智能体在4×4的⽹格中⾏⾛,⾮终点状态为{1,2,..,14},终点状态为左上⾓和右下⾓的两个格⼦。

在任意⾮终点状态下,可能动作为上下左右。

⾛出⽹格,则待在原地不动;到达终点状态后,游戏结束。

在某⼀时间步骤,所有可能转移得到的⽴即奖赏为-1。

**123 4567 891011 121314**问题假设:游戏模型简洁明了,⽆其它假设。

问题分析:状态(16个⽅格,有两个状态是终点状态,值函数不更新其余变负即可)、动作(上下左右,注意边际地区的位置不变其余⾏加⼀列加⼀)、转移规则代码实现策略迭代⼀般分为“双矩阵”迭代策略评估、“原位更新”迭代策略评估。

重点依然是贝尔曼⽅程的应⽤,主要区别在于“双矩阵”迭代策略评估先利⽤之前的值把所有的都更新⼀次再进⾏下⼀步的计算,“原位更新”迭代策略评估直接将上⼀次更新的值应⽤在之后的估计中(直接原位覆盖)。

就是\(Q\)矩阵存⼀个还是两个的区别。

原位更新收敛速度⽐双矩阵的更新⽅式快。

代码和之前那个Gridworld很相似,甚⾄更加简单了⼀点。

######################################################################## Copyright (C) ## 2016 Shangtong Zhang(zhangshangtong.cpp@) ## 2016 Kenta Shimada(hyperkentakun@) ## Permission given to modify the code as long as you keep this ## declaration at the top ########################################################################from __future__ import print_functionimport numpy as np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from matplotlib.table import TableWORLD_SIZE = 4 #⽹格尺⼨REWARD = -1.0 #奖励ACTION_PROB = 0.25 #选择各动作的概率world = np.zeros((WORLD_SIZE, WORLD_SIZE))# left, up, right, down 动作集actions = ['L', 'U', 'R', 'D']#定义状态转换nextState = []for i in range(0, WORLD_SIZE):nextState.append([])for j in range(0, WORLD_SIZE):next = dict()if i == 0:next['U'] = [i, j]else:next['U'] = [i - 1, j]if i == WORLD_SIZE - 1:next['D'] = [i, j]else:next['D'] = [i + 1, j]if j == 0:next['L'] = [i, j]else:next['L'] = [i, j - 1]if j == WORLD_SIZE - 1:next['R'] = [i, j]else:next['R'] = [i, j + 1]nextState[i].append(next)#状态空间states = []for i in range(0, WORLD_SIZE):for j in range(0, WORLD_SIZE):if (i == 0 and j == 0) or (i == WORLD_SIZE - 1 and j == WORLD_SIZE - 1):continueelse:states.append([i, j])#画表格函数def draw_image(image):fig, ax = plt.subplots()ax.set_axis_off()tb = Table(ax, bbox=[0,0,1,1])nrows, ncols = image.shapewidth, height = 1.0 / ncols, 1.0 / nrows# Add cellsfor (i,j), val in np.ndenumerate(image):# Index either the first or second item of bkg_colors based on# a checker board patternidx = [j % 2, (j + 1) % 2][i % 2]color = 'white'tb.add_cell(i, j, width, height, text=val,loc='center', facecolor=color)# Row Labels...for i, label in enumerate(range(len(image))):tb.add_cell(i, -1, width, height, text=label+1, loc='right',edgecolor='none', facecolor='none')# Column Labels...for j, label in enumerate(range(len(image))):tb.add_cell(-1, j, width, height/2, text=label+1, loc='center',edgecolor='none', facecolor='none')ax.add_table(tb)plt.show()# for figure 4.1while True:# keep iteration until convergencenewWorld = np.zeros((WORLD_SIZE, WORLD_SIZE))for i, j in states:for action in actions:newPosition = nextState[i][j][action]# bellman equationnewWorld[i, j] += ACTION_PROB * (REWARD + world[newPosition[0], newPosition[1]]) if np.sum(np.abs(world - newWorld)) < 1e-4:print('Random Policy')draw_image(np.round(newWorld, decimals=1))print(newWorld)breakprint(newWorld)world = newWorld。

llama-factory 训练参数 解释

llama-factory 训练参数 解释

Llama-Factory训练参数解释如下:
--quantization_bit4/8:启用QLoRA训练。

--lora_target:LoRA作用模块,默认模块应作为该参数的默认值,可使用--lora_targetall 参数指定全部模块。

--model_name_or_path:模型地址。

--do_train:表示进行训练。

--dataset:使用的数据集。

--finetuning_type:微调的方法。

--output_dir:断点保存,保存模型断点的位置。

--overwrite_cache:表示是否覆盖缓存文件。

--per_device_train_batch_size:批处理大小,每块GPU上处理的样本数量。

--gradient_accumulation_steps:梯度累积,梯度累积的步数(节省显存的方法)。

--lr_scheduler_type:学习率调节器,采用的学习率调节器名称。

--logging_steps:日志间隔,每两次日志输出间的更新步数。

--save_steps:保存间隔,每两次断点保存间的更新步数。

--learning_rate:学习率,AdamW优化器的初始学习率。

--num_train_epochs:训练轮数,需要执行的训练总轮数。

--plot_loss:绘制损失函数图。

--fp16:计算类型,是否启用fp16或bf16混合精度训练。

BP算法程序实现

BP算法程序实现

BP算法程序实现BP算法(Back Propagation Algorithm,即反向传播算法)是一种用于训练神经网络的常用算法。

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不断地调整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权值,使得网络的输出接近于期望的输出。

在实现BP算法时,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步骤:1.初始化参数:首先,需要初始化神经网络的权值和偏置,通常可以使用随机的小数来初始化。

同时,需要设置好网络的学习率和最大迭代次数。

2.前向传播:通过前向传播过程,将输入数据输入到神经网络中,并计算出每个神经元的输出。

具体来说,对于第一层的神经元,它们的输出即为输入数据。

对于后续的层,可以使用如下公式计算输出:a[i] = sigmoid(z[i])其中,a[i]表示第i层的输出,z[i]为第i层的输入加权和,sigmoid为激活函数。

3.计算误差:根据网络的输出和期望的输出,可以计算出网络的误差。

一般来说,可以使用均方差作为误差的度量指标。

loss = 1/(2 * n) * Σ(y - a)^2其中,n为训练样本的数量,y为期望输出,a为网络的实际输出。

4.反向传播:通过反向传播算法,将误差从输出层向输入层逐层传播,更新权值和偏置。

具体来说,需要计算每一层神经元的误差,并使用如下公式更新权值和偏置:delta[i] = delta[i+1] * W[i+1]' * sigmoid_derivative(z[i])W[i] = W[i] + learning_rate * delta[i] * a[i-1]'b[i] = b[i] + learning_rate * delta[i]其中,delta[i]为第i层的误差,W[i]为第i层与i+1层之间的权值,b[i]为第i层的偏置,learning_rate为学习率,sigmoid_derivative为sigmoid函数的导数。

5.迭代更新:根据步骤4中的更新公式,不断迭代调整权值和偏置,直到达到最大迭代次数或误差小于一些阈值。

Tassel5UserGuide中文版

Tassel5UserGuide中文版

Contributors: Ed Buckler, Terry Casstevens, Peter Bradbury, Zhiwu Zhang, Dallas Kroon, Jeff Glaubitz, Kelly Swarts, Jason Wallace, Fei Lu, Alberto Romero, Cinta Romay, Eli Rodgers-Melnick, Alexander Lipka, Sara Miller, James Harriman, Yogesh Ramdoss, Michael Oak, Karin Holmberg, Natalie Stevens, and Yang Zhang.
3
目录
引言 .................................................................................................................................................. 6 1 入门指南....................................................................................................................................... 7 1.1 执行 TASSEL .................................................................................................................... 8 1.2 开源代码............................................................................................................................ 8 1.3 软件开发工具.................................................................................................................... 8 1.4 图形界面............................................................................................................................ 9 1.5 管道(命令行界面) ...................................................................................................... 10 1.6 GBS 管道 .......................................................................................................................... 10 2 File(文件)菜单 ....................................................................................................................... 10 2.1.1 Save Data Tree(保存数据树) ............................................................................ 10 2.1.2 Open Data Tree(打开数据树)............................................................................ 10 2.1.3 Save Data Tree As…(数据树另存为…) ........................................................... 10 2.1.4 Open Data Tree…(打开数据树…).................................................................... 11 2.1.5 Set Preferences(设置首选项) ............................................................................ 11 3 Data(数据)菜单 ................................................................................................................. 11 3.1 Load(加载) .................................................................................................................. 12 3.1.1 Hapmap ........................................................................................................... 14 3.1.2 3.1.3 3.1.4 HDF5(层次数据格式,版本5) ............................................................... 14 VCF(Variant Call Format 变异体召唤格式) ............................................ 15 Plink ................................................................................................................ 15

5G+pci冲突自优化提升切换成功率研究

5G+pci冲突自优化提升切换成功率研究

THANK YOU
PCI冲突自优化的启动方式与配置
立即启动
用户需在MAE-Access侧启动PCI自优化任务。确保已导出所有小区的PCI和下行频点信 息,并检测PCI冲突。在相关配置中,将“优化任务启动方式”设为“立即”,并手动
启பைடு நூலகம்任务。
周期启动
用户希望定期自动启动任务时,将“优化任务启动方式”设为“周期”。在配置中设置 每天自动启动的时间,适用于定期检测和调整PCI分配的场景。
3
推广PCI冲突自优化功能有助于提高网络性能和 服务质量,是5G网络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需要进一步研究更高效、准确的PCI冲突检测方法,提高PCI冲突检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在5G网络中引入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实现PCI冲突的自动发现和自优化,提高网络智能化程 度。
需要加强对5G网络规划、设计、部署等环节的研究,制定合理的网络规划方案,从根本上 避免PCI冲突问题的出现。
5g pci冲突自优化提升切换 成功率研究
汇报人:XXX 2024-03-15
目录
• 引言 • PCI冲突问题分析 • PCI冲突检测与自优化功能介绍 • PCI冲突自优化试点实施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5G PCI冲突自优化的重要性
5G网络需要支持大量的设备连接和数据传 输,因此需要对小区进行合理的规划和优 化,以避免PCI冲突导致的网络问题。
PCI冲突检测与自优化的工作流程
PCI冲突检测流程
导出系统中所有小区的PCI和下行频点信息,然后逐个比较小区间的PCI和下行频点是否相同,若相同则判定为存 在PCI冲突。
PCI自优化流程
检测到PCI冲突后,根据特定的优化算法(如基于规则的方法、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等)进行PCI自优化。优化算 法根据小区间的地理位置、信号覆盖等因素调整PCI分配,确保每个小区拥有独特的PCI。

generalized procrustes analysis

generalized procrustes analysis

generalized procrustes analysis
广义对齐算法(Generalized Procrustes Analysis,GPA)是一种数学工具,用于分析多个形状或模式的数据,特别是在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领域。

广义对齐算法通过优化一组形状的质心、旋转和平移等参数,以实现对多个形状的统一表示。

这种算法能够消除不同形状之间的差异,例如大小、方向和位置等,以便更好地比较和分析它们的共同特征。

在计算机视觉中,广义对齐算法常用于人脸识别、手势识别和物体识别等领域。

通过将不同的人脸或手势图像进行对齐,可以提取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并进行分类或识别。

在物体识别中,广义对齐算法可以用于将不同视角或不同姿态下的物体图像进行对齐,以便更好地进行特征提取和识别。

总之,广义对齐算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工具,能够消除不同形状之间的差异,以便更好地进行比较和分析。

在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领域,广义对齐算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qpoases mpc c语言例程 -回复

qpoases mpc c语言例程 -回复

qpoases mpc c语言例程-回复Qpoases mpc C语言例程本文将带你一步一步了解qpoases mpc C语言例程。

首先,我们将介绍什么是qpoases以及在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中的作用。

然后,我们将从安装qpoases开始,逐步解释如何在C语言中编写MPC代码。

1. qpoases简介Qpoases(Quadratic Programming Optimized Software)是一个用于凸二次规划(Quadratic Programming,QP)问题求解的库。

在MPC 中,QP问题经常出现,因此qpoases提供了一种高效的解决方案。

它在速度和准确性上都有出色的表现,并且可以与多种控制平台和编程语言一起使用。

2. 安装qpoases首先,你需要从qpoases官方网站(在完成配置之后,你可以使用Makefile来编译qpoases库。

在命令行中输入“make”,然后根据你的系统配置进行编译。

编译完成后,你将得到一个名为“libqpoases.a”的静态库文件。

3. 编写MPC代码接下来,我们将展示如何在C语言中编写一个简单的MPC例程,并使用qpoases求解QP问题。

我们首先需要包含qpoases库的头文件,并为MPC模型定义一些必要的参数。

#include "qpoases.h"#define N 10 控制步长#define NX 3 状态变量个数#define NU 2 控制变量个数void main(){MPC模型参数double Ad[NX*NX] = {...}; 系统动力学矩阵double Bd[NX*NU] = {...}; 输入矩阵double Q[NX] = {...}; 状态变量权重double R[NU] = {...}; 控制变量权重double x0[NX] = {...}; 初始状态double lb[NU] = {...}; 控制变量下界double ub[NU] = {...}; 控制变量上界构建qpOASES对象qpOASES::real_t Hessian[N*NU*N*NU] = {...}; Hessian矩阵qpOASES::real_t Gradient[N*NU] = {...}; 梯度矩阵qpOASES::real_t LB[NU] = {...}; 变量下界qpOASES::real_t UB[NU] = {...}; 变量上界qpOASES::real_t F[N*NU] = {...}; 限制矩阵qpOASES::real_t lbA[N*NU] = {...}; 限制下界qpOASES::real_t ubA[N*NU] = {...}; 限制上界qpOASES::Options qpOptions; 优化选项qpOptions.printLevel = qpOASES::PL_LOW; 输出等级qpOASES::QProblem example( N*NU ); 创建优化问题对象example.setOptions( qpOptions ); 设置优化选项定义MPC步骤qpOASES::real_t xOpt[NX]; 优化变量:状态变量qpOASES::real_t uOpt[NU]; 优化变量:控制变量for( int i=0;i<N;i++ ){设置QP问题的Hessian矩阵和梯度example.setHessianMatrix( Hessian );example.setGradient( Gradient );设置输入约束example.setBounds( LB, UB );设置状态变量约束example.setLowerBound( qpOASES::BOUNDS_LOWER, lbA );example.setUpperBound( qpOASES::BOUNDS_UPPER, ubA );设置初始状态example.setPrimalInitialGuess( xOpt, qpOASES::NX );求解QP问题example.init( Hessian, Gradient, F, lb, ub, lbA, ubA, NULL );example.getPrimalSolution( uOpt );更新状态updateState( x0, uOpt );打印结果printSolution( uOpt );}}在这个例程中,我们首先定义了MPC模型的一些参数,如系统动力学矩阵、输入矩阵、权重和约束。

yolov7 计数 -回复

yolov7 计数 -回复

yolov7 计数-回复如何使用yolov7来进行目标计数目标计数是计算图像或视频中出现某种物体的数量。

它在许多实际问题中非常有用,例如人流量统计、车辆计数等。

yolov7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目标检测算法,可以用于目标计数任务。

在本文中,我们将一步一步介绍如何使用yolov7进行目标计数,并提供一个示例来演示该过程。

第一步是安装yolov7。

要使用yolov7,您需要在计算机上安装Python 和相关的深度学习库。

yolov7依赖于PyTorch和OpenCV库,因此请确保您已正确安装这些库。

安装完成后,您可以从GitHub上的yolov7存储库中获取源代码,并将其下载到本地计算机。

第二步是准备训练数据。

训练数据是用于训练yolov7模型的图像集合。

对于目标计数任务,您需要收集一组带有目标物体的图像,并使用边界框标记每个目标的位置。

边界框是一个矩形框,将目标物体的位置标记出来。

您可以使用标注工具,例如LabelImg,手动标记每个目标的边界框。

确保您的训练数据集是多样化和平衡的,其中包含各种物体和各种位置的目标。

此外,还要准备一个用于验证的数据集,以衡量训练过程中模型的性能。

第三步是训练yolov7模型。

使用准备好的训练数据集,您可以开始训练yolov7模型。

在训练之前,您需要创建一个配置文件,以定义模型的参数和超参数设置。

配置文件指定模型的网络结构、数据集路径、类别数量、输入图像大小等。

根据您的任务需求,您可以根据需要调整这些参数。

一旦配置文件准备好,您可以使用yolov7的训练脚本开始训练过程。

训练过程需要一些时间,具体时间取决于您的数据集大小和计算资源。

第四步是测试和评估模型。

在训练完成后,您可以使用验证数据集对训练好的模型进行测试和评估。

测试过程涉及将验证图像输入到模型中,并从模型的输出中提取边界框和类别信息。

提取的边界框可以用于计数目标物体。

评估过程涉及计算模型的精确度、召回率和F1分数等指标,以评估模型的性能。

yolov5算法过程 -回复

yolov5算法过程 -回复

yolov5算法过程-回复Yolov5算法过程Yolov5是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算法,由Yolov4算法改进而来。

它使用了一种名为"one-stage"的目标检测方法,具有高速和高精度的特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Yolov5算法的每个步骤,并探讨其性能和应用。

1. 数据准备Yolov5算法需要大量标记好的图片作为训练数据。

通常,通过手工标记图片中的目标边界框,并为每个边界框分配一个类别标签。

同时,还需将数据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

2. 模型构建Yolov5的模型架构使用了一种轻量级的卷积神经网络,称为CSPDarknet。

这个网络结构是Yolov4中Darknet53的变种,通过一系列的卷积操作提取图像特征。

此外,为了提高模型的精度,Yolov5还在模型中引入了一些额外的扩展卷积层。

3. 数据增强技术为了增加数据的多样性和模型的泛化能力,Yolov5使用了一系列的数据增强技术。

这些技术包括随机缩放、随机裁剪、随机翻转、颜色抖动等。

通过这些操作,可以生成更多不同角度、大小和光照条件下的训练样本。

4. 训练过程在Yolov5的训练过程中,采用了一种称为"自适应的训练策略"。

训练策略中的关键步骤是学习率调整和数据加载。

学习率调整是通过动态地调整学习率来提高模型的性能,而数据加载则通过优化数据加载过程来提高训练的效率。

在训练过程中,Yolov5将输入图片分为多个网格,每个网格预测一些边界框和类别。

通过计算预测边界框和真实边界框之间的IoU(Intersection over Union)来评估预测的准确性。

然后,使用损失函数来最小化预测边界框和真实边界框之间的差异。

损失函数包括分类损失、定位损失和置信度损失。

5. 模型优化为了提高模型的性能,Yolov5进行了一些模型优化的操作。

其中之一是模型蒸馏,该操作用于转移已训练好的较大模型的知识到较小的模型。

这样做可以减少模型的参数数量,提高模型的推理速度,并保持较高的检测准确率。

AI训练中的深度学习网络调试技巧

AI训练中的深度学习网络调试技巧

AI训练中的深度学习网络调试技巧深度学习网络的训练是人工智能(AI)领域中的重要任务,而网络调试则是确保网络正常运行的关键。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深度学习网络调试技巧,帮助您顺利进行AI训练。

1. 数据预处理和数据标准化在深度学习中,数据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您可以通过对数据进行清洗、归一化和标准化来提高网络的性能和稳定性。

清洗数据可去除异常值和噪音,归一化可以将数据缩放到特定的范围内,而标准化则可使数据的均值为0,方差为1。

2. 使用合适的损失函数和评估指标选择合适的损失函数是确保网络训练顺利的重要步骤。

根据您的任务需求,可以使用不同的损失函数,如交叉熵、均方误差等。

此外,选择适当的评估指标可以帮助您对网络性能进行有效评估。

3. 尝试不同的激活函数和优化器激活函数和优化器对深度学习网络的性能和收敛速度有着重要影响。

您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激活函数,如ReLU、Sigmoid和Tanh,并与各自的优化器进行搭配。

通过尝试不同的组合,您可以找到最适合您网络的激活函数和优化器。

4. 调整学习率和批大小学习率和批大小是深度学习中的两个重要超参数。

学习率控制每次参数更新的步长,而批大小定义了每次迭代使用的样本数量。

合理调整学习率和批大小可以提高网络的收敛性能和训练速度。

5. 添加正则化和防止过拟合过拟合是深度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可以通过添加正则化项和使用dropout等技术来解决。

正则化可以限制网络的复杂性,防止过拟合;而dropout可以在每次训练迭代中随机丢弃一部分神经元,降低网络的过拟合风险。

6. 可视化损失和准确率曲线深度学习网络的训练过程通常会持续较长时间,为了更好地了解网络的表现,可以将每个迭代周期的损失和准确率绘制成曲线图进行可视化。

通过观察这些曲线,您可以判断网络是否正常收敛或者是否存在过拟合等问题。

7. 使用预训练模型进行迁移学习迁移学习是利用已经在大规模数据上训练好的模型来加速新任务的学习过程。

基于YOLOv5s的深度学习在自然场景苹果花朵检测中的应用

基于YOLOv5s的深度学习在自然场景苹果花朵检测中的应用

基于YOLOv5s的深度学习在自然场景苹果花朵检测中的应用基于YOLOv5s的深度学习在自然场景苹果花朵检测中的应用摘要: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开始越来越关注如何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

本文将探讨基于YOLOv5s 的深度学习在自然场景苹果花朵检测中的应用。

首先介绍YOLOv5s模型的基本原理和训练流程,然后详细分析在自然场景下苹果花朵检测的挑战,并介绍如何进行数据预处理和训练集构建。

接着对比不同版本的YOLO模型在苹果花朵检测中的表现,并通过实验结果验证YOLOv5s模型的性能优势。

最后,讨论该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和局限性,并探讨未来改进和扩展的可能性。

引言近年来,深度学习技术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其中,目标检测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目标检测的任务是在给定图像中找到并标记出感兴趣的目标物体的位置和类别。

对于自然场景下的目标检测任务,如苹果花朵检测,由于图像中目标物体的种类和形状多样,背景复杂,光照条件不一致等因素,使得该任务更加具有挑战性。

为了提高检测的准确度和鲁棒性,研究人员提出了很多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算法。

YOLOv5s模型的基本原理YOLOv5s是YOLO系列模型的新版本,其核心思想是将目标检测任务转化为回归问题,通过卷积神经网络学习从图像中直接预测目标的边界框和类别信息。

YOLOv5s模型采用了一种基于anchor的框架,通过预先定义一组anchor来对目标物体的边界框进行建议。

同时,YOLOv5s模型通过引入多尺度特征融合的方式,能够在不同尺度下对目标物体进行检测,提高了检测的准确度。

数据预处理和训练集构建自然场景下苹果花朵的检测任务中,数据的种类和数量较为有限。

为了保证训练集的多样性和充分性,我们首先对原始图像进行数据增强操作,包括随机旋转、裁剪、缩放等。

然后,根据图像中苹果花朵的位置和类别信息,生成对应的标签。

为了避免标签的冗余和不均衡问题,我们采用了一种基于IOU (Intersection Over Union)的策略,将标签与anchor进行匹配。

ku5p的例程 -回复

ku5p的例程 -回复

ku5p的例程-回复如何使用ku5p的例程。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ku5p是什么。

ku5p是一款功能强大的编程语言,被广泛应用于软件开发和数据分析领域。

它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和扩展性,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开发复杂的程序和解决实际问题。

在开始编写ku5p的例程之前,我们需要准备一些必要的工具和环境。

首先,我们需要下载和安装ku5p的开发环境,包括编译器和相关的开发工具。

可以在ku5p的官方网站上找到最新版本的开发环境,并按照指示进行安装。

安装完成后,我们可以开始编写第一个ku5p的例程。

为了示范的方便,我们选择了一个简单的主题作为例程,即计算两个数字的和。

首先,我们需要创建一个新的ku5p项目。

可以通过在终端或命令提示符中使用ku5p命令来创建一个新的项目文件夹。

shellku5p create myproject这将创建一个名为myproject的文件夹,用于存放我们的ku5p源文件。

接下来,我们需要在myproject文件夹中创建一个名为main.ku5p的源文件。

可以使用任何文本编辑器来创建源文件。

在main.ku5p中,我们可以开始编写我们的例程代码。

首先,我们需要声明两个变量来存储我们要相加的两个数字。

ku5pvar num1 = 10var num2 = 5然后,我们可以使用一个特殊的运算符来计算这两个数字的和。

ku5pvar sum = num1 + num2最后,我们可以输出结果来验证我们的计算是否正确。

ku5pprint("The sum of", num1, "and", num2, "is", sum)现在,我们已经完成了我们的ku5p例程的编写。

接下来,我们需要将代码保存并运行。

可以使用ku5p命令来编译和运行我们的例程。

shellku5p run main.ku5p这将编译并运行我们的例程,并输出计算结果。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成功地使用了ku5p的例程来计算两个数字的和。

yolov5 ap计算代码

yolov5 ap计算代码

yolov5 ap计算代码
YOLOv5是一种常用的目标检测算法,它以人类的视角进行设计,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图像中的物体。

本文将介绍YOLOv5 AP计算代码的相关内容。

为了评估目标检测算法的性能,我们通常使用AP(Average Precision)作为指标。

AP可以评估模型在不同类别上的检测精度,是衡量目标检测算法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YOLOv5 AP计算代码的实现相对简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首先,我们需要加载训练好的模型,该模型包含了预训练的权重参数和网络结构。

2. 接下来,我们需要加载测试数据集,该数据集包含了测试图像和对应的标签。

3. 对于每张测试图像,我们使用模型进行目标检测,得到检测框和对应的类别。

4. 然后,我们需要根据检测框和标签之间的IoU(Intersection over Union)值来计算每个检测框的置信度。

5. 根据置信度对检测框进行排序,从高到低排列。

6. 接着,我们计算不同置信度下的精确率和召回率,并绘制PR曲
线。

7. 最后,我们可以计算不同类别的AP,并计算平均AP作为最终的评估结果。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得到YOLOv5模型在测试数据集上的AP 值,从而评估算法的性能。

总的来说,YOLOv5 AP计算代码是一种评估目标检测算法性能的重要工具。

它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模型在不同类别上的检测精度,并为后续的模型优化提供指导。

使用YOLOv5 AP计算代码,我们可以更加客观地评估模型的性能,提高目标检测算法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