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历年真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1. 台阁体:(1)是明代前期出现的一个文学派别。
(2)代表作家是“三杨”:杨士奇、杨溥和杨荣,他们都是台阁重臣。
(3)他们的创作内容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旨,风格雍容华贵,典雅工丽。
4)所用文体以诗为主,兼及散文,其中除朝廷诏令奏议外,多属应酬、题赠或应制、颂圣之作。
2. 公安派:(1)指明代后期出现的一个文学派别。
(2)代表人物是“三袁”:以袁宏道为首,包括袁宗道、袁中道。
(3)因他们三兄弟是湖北公安人,故称“公安派”。
(4)他们以李贽的“童心说”为指导,提出了“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主张。
(5)主张创新,在诗歌的抒情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3 竟陵派:(1)晚明时期出现的又一个诗歌流派。
(2)代表人物是钟惺和谭元春。
(3)因为他们都是湖北竟陵人,文学主张又相近而得名。
(4)他们继承了公安派关于“独抒性灵”的文学主张,更倡导用诗文表现自己超离尘俗的“幽独情思”。
4.清雅词派:(1)指南宋中后期词坛崛起的一个词派。
(2)此词派的开山大师是姜夔。
风格特色是“清空”、“骚雅”。
(3)在遣辞和音律上追求清丽工整,重咏物,多用典,追求人工之巧,使词由共赏变为纯粹的文人吟唱。
5.苏辛词派:(1)北宋词中的豪放词派。
(2)南宋伟大爱国词人辛弃疾,其稼轩词充分表现了他的英雄抱负。
(3)与南渡初期的张元幹、颖孝祥诸家的词风相翕合,又有陈亮、刘过等词人追步唱和,遂形成气势磅礴、悲凉感愤的苏、辛词派。
6 江西诗派:(1)是宋代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
(2)有一祖三宗之说:一祖为杜甫,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
(3)江西诗派的特色有三:一是诗派为观念性的社集;二是以风格和师承为判断的根据,非地域之划分;三是江西诗派是作为政治的对立物而发展起来的,其盛衰与政局有密切的联系。
7.江湖诗派:1)南宋后期兴起的一个诗派。
(2)其成员大都是一些落第的布衣文士或不得志的末宦。
由于功名上不得意,进退无据,只得流转江湖,靠献诗卖艺维生,或游走公卿权贵之门,或结友招群于市井乡间,在相互唱和酬咏中消磨岁月,形成一种彼此相近的作诗习气。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江左三大家:指的是清初的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
他们由明入清,特殊的境遇使得他们一方面留恋旧朝(明),一方面又不得不侍奉新朝(清),内心深处充满矛盾,经常陷入进退失据的境地。
三人在诗风上有较大差别,其中钱谦益和吴伟业的成就较高,影响较大。
梅村体:指吴伟业的七言歌行。
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
有《梅村集》。
吴伟业诗中最具特色的是那些描写明末清初重大历史事件的七言歌行,深情婉转,韵味悠扬,颇得初唐四杰集白居易诗的神韵,号梅村体。
代表作有《圆圆曲》、《永和宫词》、《琵琶行》、《松山哀》、《雁门尚书行》等,久为世人传诵。
神韵说:1、清初入世诗人从“南施北宋”开始,民族意识所造成的沉重心态,已经逐渐淡化,他们的诗歌已经开始以新的面貌来与现政权取得和谐的相处。
王士禛的神韵说,则是这种转变的根本完成。
2、所谓“神韵说”就是力图摆脱政治等社会因素对诗歌艺术的干扰,注重诗歌本身淡远清新的境界和含蓄蕴藉的语言,从而加强诗歌的消遣娱乐功能。
格调说:1、清代随着王士禛的去世,诗歌领域相对统一的时代结束了,各种诗歌流派纷争由此热闹起来。
以沈德潜为代表的宗法唐人的“格调说”便是其中的重要角色。
2、所谓“格调说”就是用唐诗的格调去表现封建政治和伦理思想,实际上是让诗歌为封建政治和伦理道德服务。
为达此目的,沈德潜认为在表现上要恢复儒家“温柔敦厚”、“中正和平”的诗教传统,并用唐诗的格调将这种意图落到实处。
肌理说:1、清代作家翁方纲认为王士禛的“神韵说”的问题在于空泛,沈德潜的“格调说”毛病在于食古不化,所以他提出“肌理说”。
2、所谓肌理说包括以儒学经典为基础的“义理”和结构辞章方面的“文理”。
翁方纲的肌理说实际上就是要求以学问为根底,以考证来充实诗歌内容,使义理和文理统一。
性灵说:1、清乾隆年间以袁枚为代表的性灵诗派,接过公安派“独抒性灵”的口号,认为写诗要抒发人的真性情。
他对清代以来的各种诗歌理论观点予以全面排斥。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2011年改版新整理的)
第五编宋代文学1.诗文革新运动:北宋中叶兴起的古文运动,不仅确立了古文在散文领域的正宗地位,而且影响到诗歌创作,作诗也讲究“气格”,产生“以文为诗”的现象,所以人们又习惯于将发生于北宋中叶的这场文学变革称为“诗文革新运动”。
2.三体诗:宋初诗坛诗派林立,主要有三派:一是白乐天体[白体],代表人物是李昉、姚铉和王禹偁,他们倡导学习白居易后期的闲适唱和诗;二是西昆体,代表人物是杨亿、钱惟演和刘筠,他们倡导学习李商隐的近体律诗;三是晚唐体,代表人物是林逋等,他们推崇贾岛、姚合,多写闲情逸趣。
宋初“三体”诗,即指三个诗派。
3.西昆体:是北宋初期影响极大的诗歌流派。
有广狭二义,狭义单指其近体律诗,广义兼指其四六文。
西昆之名,因创始诸人在秘阁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取玉山、册府之意。
共收诗人十七位,皆西昆健将,而以杨忆、钱惟演、刘筠为魁首。
杨、刘齐名,当时影响很大。
4.半山诗:半山,王安石晚年的诗,化奇崛于寻常之中,既有清新闲适,又有沉郁悲壮,他这个时期的诗歌被编订为《半山集》,称为“半山诗”,亦称“王荆公体”,主要体裁是绝句。
5.王荆公体:王安石曾封荆国公,故世称王荆公。
王安石号半山,写诗主要用七绝体。
这一时期的诗歌被编定为《半山集》,诗风由早年的奇险劲峭而变为闲淡沉郁,人称“半山诗”或“半山绝句”。
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中,在宋代诗体中列有“王荆公体”,实则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
亦即“半山诗”或“半山绝句”。
6.三苏: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合称“三苏”,诗文皆有盛誉。
7东坡体:即指宋代苏轼的诗歌。
其诗于情无所不畅,于景无所不取,各体兼备,风格多样。
其基本风格有二:一是刚健中含婀娜的清丽雄健;二是豪放中加平淡的清旷闲逸。
而最能体现其“坡仙”的旷达品格的主导倾向,是其高风绝尘的诗风,即一种超越世俗尘虑羁绊的风神韵致和审美境界,“东坡体”是宋诗的一种风格范式,对宋诗能于唐诗之后别开生面起了关键性作用。
8.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江西诗派有一祖三宗之说,一祖为杜甫,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
古代文学史(二) 名词解释汇总
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白体:即白乐天体,是北宋初年的一个诗歌流派。
代表人物李昉、姚铉和王禹偁,他们倡导学习白居易后期的闲适唱和诗。
西昆体:是北宋初年的一个诗歌流派。
特点是模拟李商隐追求词藻、堆砌典故。
代表作家有杨亿、刘筠、钱惟演。
代表作《西昆酬唱集》收录“更迭唱和”的诗作。
晚唐体:这是指宋初诗人们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种诗体,代表人物潘阆、魏野、林逋、寇准。
内容大多为描绘清邃幽静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形式上特别重视五律。
六一风神:欧阳修晚年号六一居士,所谓六一风神即指欧阳修散文的美学风格。
欧文措辞平易,语言精炼而有变化,亲切自然,条达疏畅,让读者从寻常的叙说和描写之中体悟出深邃的思想和高远的意境,于一波三折、吞吐反复之中领略特有的情致韵味。
这种偏于阴柔之美,纡余委备而婉曲有致,诗味醇浓而情韵绵邈,含蓄蕴藉而平易自然的风格,标志着欧阳修的散文创作倾心于风神姿态,故称之为六一风神。
东坡体:即指宋代苏轼的诗歌。
其诗于情无所不畅,于景无所不取,各体兼备,风格多样。
其基本风格有二:一是刚健中含婀娜的清丽雄健;二是豪放中加平淡的清旷闲逸。
而最能体现其“坡仙”的旷达品格的主导倾向,是其高风绝尘的诗风,即一种超越世俗尘虑羁绊的风神韵致和审美境界,“东坡体”是宋诗的一种风格范式,对宋诗能于唐诗之后别开生面起了关键性作用。
半山体: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退居江宁后,诗风发生了重大变化,远离了政治、社会,多写山水自然。
形式上以绝句为主,很少长篇古体;艺术上讲究炼字、对仗,意境优美含蓄,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后人将他这一时期的诗风称为“半山体”。
山谷体:黄庭坚自号山谷道人,他写诗提倡以学问为诗,为主学习杜诗、韩文的“无一字无来处”,提倡以故为新,变俗为雅,有“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之说,工于炼字和用典,造语好奇尚硬,力求出人意表。
创制拗句和拗律,讲究语意老重和规模宏远,笔势奇纵,风格生新瘦硬。
杨万里在《诚斋诗话》中称黄庭坚诗为“山谷诗体”,严羽《沧浪诗话》将其列为“山谷体”。
【VIP专享】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 西昆体——北宋初期以杨亿﹑刘筠看来这种类型的人是你喜欢的对象钱惟演为主要代表人物的诗歌,其重要标志是《西昆酬唱集》,他们主要学习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近体律诗,夸大了李诗的形式美,注重对偶,喜欢用典,堆砌辞藻,崇尚纤巧,追求华艳,在内容上歌功颂德,粉饰太平,总体来说,西昆体形式精美,内容空洞 2 易安体——因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故其词称为“易安体”,其特点有三,其一,用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和明白流畅的音律声调作词其二,“易安体”融入了国家兴亡的深悲巨痛,又不失婉约词的本色,具有凄婉悲怆的格调其三,“易安体”有倜傥丈夫气。
3 山谷体——是指北宋诗人黄庭坚的诗,黄庭坚字山谷他的诗的特征是:生奇瘦硬,其艺术特色是:1以学杜诗为宗旨,重视句法发展了拗句﹑拗律的体制2强调“无一字无来处”,用典以故为新,变俗为雅,点铁成金,夺胎换骨3好奇尚硬,造语洗净铅华,独标隽旨,风格生新瘦峭峻,但兼有浏亮芊绵的一面。
4 一祖三宗——是指江西派标榜和效法的诗歌作家,一祖指杜甫,江西诗派标榜要向杜甫学习,特别是杜诗高度的艺术技巧,学习杜诗的句法﹑字法甚至模仿杜诗的七律形式,但却忽略杜诗的情感特征。
三宗指的是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其中以黄庭坚的诗歌理论和创作理论作为学习和模仿的关键,在作诗时强调“无一字无来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
5 江西诗派——指北宋以黄庭坚为主,以他的诗歌风格为特点形成的一个诗歌流派,因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而得名,图中首列黄庭坚,次列陈师道,共二十五人,江西诗派远学杜甫,以黄庭坚的诗歌为典范。
在黄庭坚影响下北宋后期形成的一个诗派,南宋初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首列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等二十余人,后方回《瀛奎律髓》增杜甫为一祖。
江西诗派因黄庭坚是江西人而得名,都主张宗法杜甫,讲究诗法技巧,影响直至明清近代。
6 骚雅词派——指的是姜夔词的艺术特征概括出来的,即“清空”与“优雅”。
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1.宋初“三体”诗宋初诗坛诗派林立,主要有“白体”、“西昆体”、“晚唐体”,合称宋初“三体”诗。
2.西昆体是北宋初期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
其特点是专从形式上模拟李商隐的近体律诗,追求词藻,堆砌典故。
代表作者有杨亿、刘筠、钱惟演等人。
因他们曾相互唱和《西昆酬唱集》,故名。
欧阳修《六一诗话》谓:“盖自杨、刘唱和,《西昆集》行,后进学者争效之,风雅一变,谓之昆体。
”3.六一风神是欧阳修散文的荚学风格,他的散文措辞平易,不用古奥的文字,用词造句精炼而有变化,条达疏畅、切近自然。
自然地叙事、自然地抒怀,在看似漫不经心的行丈中,使读者慢慢地从寻常的叙说中体悟出难以言传的高远境界。
标志着他的散文从崇尚骨力到倾心于风神姿态,从阳刚到阴柔的转变。
其本质是散文的诗化和情感上的外显。
另外,丈章结构层次上极吞吐往复、参差离合之致,语言层次上平易自然,都是“六一风神”的要素。
4.江西诗派派是北宋末期的一个文学流派。
据吕本中的《江南诗社宗派图》,自黄庭坚以下,列陈师道、潘大临、谢逸、洪刍等二十五人,“以为法嗣”。
因黄庭坚及二十五人中有不少人都是江西人,诗歌创作风格基本一致,故称江西诗派。
江西派诗人论诗,崇尚瘦硬风格,要求字字有来历,提倡“夺胎换骨”,“点铁成全”之法。
5.王荆公体体即“半山诗”或“半山绝句”,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
其特点是重炼意又重修辞,在用事、造语、炼字等方面煞费苦心,既新奇工巧又含蓄深婉,主要载体是其晚期雅丽精绝的绝句。
6.一祖三宗元人方回撰《瀛奎律髓》崇奉江西诗派,提倡一祖三宗之说,以杜甫为一祖,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三宗。
7.《西昆酬唱集》为北宋杨亿、刘筠、钱惟演和李宗谔等十七人在宋真宗景德年间编者的唱和诗集,以五言、七言律诗为主。
8.“诚斋体”杨万里创作的诗歌,被称为“诚斋体”,在当时影响很大,成为南宋诗风转变的一个关键。
其特点是以日常生活中的小情趣为题,写得活泼自然、风趣诙谐,改变了以往宋诗瘦硬生涩的旧路,开辟了新的诗风。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是指在中国历史上的古代时期所创作、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
中国古代文学分为多个时期,其中最为重要的有两个名词需要解释,分别是“古文”和“古乐”。
一、古文:古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指先秦时期的文学作品。
古文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古代的史书、典籍,如《史记》、《楚辞》等;另一种是鲜明的个体风格的作品,如《论语》、《庄子》等。
古文在语言表达上注重意境的营造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它以含蓄、写景、抒情为主要特点,形式上以古文体为主,常运用象征、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使人能够充分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古文作品在体裁上丰富多样,有诗歌、散文、训诂、碑铭等,内容涉及政治、哲学、文化、历史等多个方面。
二、古乐:古乐是中国古代音乐的一种形式,是指在古代社会中广泛流传的音乐作品。
古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先秦时期,当时乐器主要是以吹奏类为主,后来逐渐发展为各种种类的乐器。
古代乐曲中经常伴奏有歌唱,因此古乐通常是以歌曲为主要表现形式。
古乐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一种艺术表达形式,还在宗教、礼仪、庆典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古乐在文化传承中起到承载历史、记录情感与价值观念的作用,它反映了古代人们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古乐的形式多样,包括宫廷音乐、民间音乐、祭祀音乐等,体现了古代社会各个
层面的需求和审美观念。
总体而言,古文和古乐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它们通过不同的形式和方式,传承了古代文化的精髓和智慧,对后世的文化发展和人们的精神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 西昆体——北宋初期以杨亿﹑刘筠看来这种类型的人是你喜欢的对象钱惟演为主要代表人物的诗歌,其重要标志是《西昆酬唱集》,他们主要学习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近体律诗,夸大了李诗的形式美,注重对偶,喜欢用典,堆砌辞藻,崇尚纤巧,追求华艳,在内容上歌功颂德,粉饰太平,总体来说,西昆体形式精美,内容空洞2 易安体——因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故其词称为“易安体”,其特点有三,其一,用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和明白流畅的音律声调作词其二,“易安体”融入了国家兴亡的深悲巨痛,又不失婉约词的本色,具有凄婉悲怆的格调其三,“易安体”有倜傥丈夫气。
3 山谷体——是指北宋诗人黄庭坚的诗,黄庭坚字山谷他的诗的特征是:生奇瘦硬,其艺术特色是:1以学杜诗为宗旨,重视句法发展了拗句﹑拗律的体制2强调“无一字无来处”,用典以故为新,变俗为雅,点铁成金,夺胎换骨3好奇尚硬,造语洗净铅华,独标隽旨,风格生新瘦峭峻,但兼有浏亮芊绵的一面。
4 一祖三宗——是指江西派标榜和效法的诗歌作家,一祖指杜甫,江西诗派标榜要向杜甫学习,特别是杜诗高度的艺术技巧,学习杜诗的句法﹑字法甚至模仿杜诗的七律形式,但却忽略杜诗的情感特征。
三宗指的是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其中以黄庭坚的诗歌理论和创作理论作为学习和模仿的关键,在作诗时强调“无一字无来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
5 江西诗派——指北宋以黄庭坚为主,以他的诗歌风格为特点形成的一个诗歌流派,因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而得名,图中首列黄庭坚,次列陈师道,共二十五人,江西诗派远学杜甫,以黄庭坚的诗歌为典范。
在黄庭坚影响下北宋后期形成的一个诗派,南宋初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首列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等二十余人,后方回《瀛奎律髓》增杜甫为一祖。
江西诗派因黄庭坚是江西人而得名,都主张宗法杜甫,讲究诗法技巧,影响直至明清近代。
6 骚雅词派——指的是姜夔词的艺术特征概括出来的,即“清空”与“优雅”。
7 诚斋体——杨万里创作的诗歌,被称为“诚斋体”,由江西入,不由江西出,是“诚斋体”得以成立的前提,以日常生活中的小情趣为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2名词解释
建安风骨建安风骨是对建安文学风格的形象概括。
代表人物有曹操、曹植等“三曹”“七子”,他们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以五言形式,形成了梗概多气的诗风,多表现为功业意识,抒发理想抱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生命意识,感叹时光流逝,壮志难酬,具有悲凉古直的特点。
总体风格清峻、通脱、骋词、华靡,语言刚健爽朗,意境宏达开阔,是文学自觉时代的突出标志。
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其现存的诗都是乐府诗,其内容和写作方法都继承了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
其诗内容分为四类,纪事、述志、游仙、咏史,代表作有《蒿里行》、《短歌行》;其诗风格苍凉朴拙,如钟嵘说:“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体裁上四言、五言均有,且皆成就不凡。
曹操是建安文坛的领袖,他不仅以自己的创作开风气之先,而且还以其对文学的倡导,为建安文学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曹植字子建,三国时的诗人,文学家。
其诗歌分前后期,前期诗歌抒写其理想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如《白马篇》;后期诗歌表达其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如《野田黄雀行》。
曹植是建安文学之集大成者,对后世影响很大,表现在两方面,一、其文采富艳,将风骨与文采完美结合;二、其五言诗影响深远,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三、曹植注重诗歌技巧,集抒情、结构、炼字于一体。
代表作有《洛神赋》、《七步诗》等。
正始之音正始之音是对正始时期整体诗风的概括,代表诗人有阮籍、嵇康,正始之音抒发了诗人政治理想的幻灭和普遍存在的危机感,多为抒发个人忧愤的诗,表现了诗人苦闷、孤独的心情和鄙弃世俗,高蹈隐逸的性情。
如阮籍“颇多慷慨之词”,嵇康“多抒感愤”。
并且由于老庄哲学盛行,诗歌与玄理相结合,词理遥寄深远、意味深长。
代表作有《咏怀诗》《幽愤诗》。
太康诗风太康诗风是对西晋时期整体诗风的概括,代表诗人有潘岳、陆机等,诗歌以繁缛著称,主要体现在三方面:(1)语言由朴素古直趋向华丽藻饰,如陆机的《西北望高楼》;(2)描写由简单趋向繁复,如陆机拟古诗《猛虎行》(3)句式由散行趋向骈偶。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1.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江西诗派有一祖三宗之说,一祖为杜甫,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
得名于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
领袖是黄庭坚,其它主要人物有: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韩驹等。
江西诗派的特色有三:一是诗派为观念性的社集;二是以风格和师承为判断的根据,非地域之划分,入诗派的并非都是江西人;三江西诗派是元佑学术的一部分,是作为“绍述”政治的对立物而发展起来的,其盛衰与政局有密切的联系。
2.江湖诗派:南宋后期继永嘉四灵而兴起的一个诗派。
大都是一些落弟的布衣文士或不得志的末宦。
由于功名上不得意,进退无据,只得流转江湖,靠献诗卖艺维生,或游走干谒公卿权贵之门,或结友招群于市井乡间,在相互唱和酬咏中消磨岁月,形成一种彼此相近的作诗习气。
当时有书商陈起与江湖诗人相友善,刊刻《江湖诗集》,后以江湖集内诗气味相似,故称之曰江湖诗派。
3.国朝文派:金世宗大定和金章宗明昌年间,金与南宋议和,偃武修文,建学养士,于是涌现出一批在金朝领土上成长起来的作家,如蔡珪、党怀英、王庭筠以及王寂等,他们的创作风格不同于由宋入金的文人,属于真正的金代作家,使金代文学的发展进入了自具风格的新时期。
元好问在其所编的《中州集》中将他们归为“国朝文派”。
4.唐宋派:是出现在明代中期嘉靖年间,以反驳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的复古理论为主要目标的文学流派。
要代表人物是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
其基本观点是反对以文采取代道统,主张恢复唐宋时的散文传统,倡导文道统一。
5.阳羡派:清初陈维崧的词师法苏、辛,尤其接近辛弃疾的豪放苍凉词风。
因陈维崧是江苏宜兴人,宜兴古地名称“阳羡”,所以以陈维崧为代表的词派被称为“阳羡派”。
属于这一词派的还有曹贞吉、蒋士铨等。
6.浙西派:清初朱彝尊推举南宋姜夔、张炎一类婉约词人之作,认为张炎所说“清空”境界为作词的最高标准。
在实际创作中,比较注重词的格律和技巧,而对词的意境和内容有所忽略。
自学考试 古代文学史(二) 名词解释
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汇总:1、西昆诗派(西昆体):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
它有广狭二义,狭义的西昆体单指其近体诗,广义的西昆体兼指其四立文。
“西昆”之名是因创始诸人在秘阁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取玉山、册府之意。
此集共收诗人十七人,而以杨亿、钱惟演、刘筠为魁首。
2、半山诗(王荆公体)(05年1月):“王荆公体”,即“半山诗”或“半山绝句”,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
半山,是王安石晚年在江宁居住的地方。
他晚年的诗风化奇崛于寻常之中,即寓悲壮于闲淡,既有清新闲适,又有沉郁悲壮。
他的这种诗被称为“半山诗”。
严羽在《沧浪诗话·诗体》中列宋诗诗体时有“王荆公体”。
3、苏门四学士:元祐诗人以苏轼享名最盛,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均出其门下,时称苏门四学士。
4、江西诗派:江西诗派因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而得名。
在此图中,首列黄庭坚,次列陈师道等,共二十五人。
《宗派图》显示的江西诗派的性质特色有三:(1)此诗派为观念性的社集,而非实际之聚会;(2)以风格和师承为判断的根据,而非地域之划分,入诗派者并非都是江西人;(3)江西诗派是元佑学术的一部分,是作为“绍述”政治的对立物而发展起来的,其盛衰与政局有密切关系。
有一祖三宗之说,“一祖”指杜甫,“三宗”指黄庭坚、陈师道与陈与义。
5、山谷体:严羽在《沧浪诗话》中列黄庭坚的诗为“山谷体”。
6、简斋体: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有《简斋集》。
他的诗被称“简斋体”。
7、“一祖三宗”:江西诗派的鼓吹者方回在《瀛奎律髓》中倡导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
“一祖”指杜甫,“三宗”指黄庭坚、陈师道与陈与义。
8、六一风神:六一风神是欧阳修散文的美学风格。
其特点是:(1)偏于阴柔之美。
(2)纡徐委备而婉曲有致。
(3)诗味醇浓而情韵绵邈。
(4)含蓄蕴藉而平易自然。
9、东坡体:苏轼的诗歌世称东坡体,基本风格有二:一是刚健含婀娜的清丽雄健,二是豪放加平淡的清旷闲逸。
中国古代文学史2-名词解释知识讲解
中国古代文学史2-名词解释建安风骨建安风骨是对建安文学风格的形象概括。
代表人物有曹操、曹植等“三曹”“七子”,他们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以五言形式,形成了梗概多气的诗风,多表现为功业意识,抒发理想抱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生命意识,感叹时光流逝,壮志难酬,具有悲凉古直的特点。
总体风格清峻、通脱、骋词、华靡,语言刚健爽朗,意境宏达开阔,是文学自觉时代的突出标志。
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其现存的诗都是乐府诗,其内容和写作方法都继承了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
其诗内容分为四类,纪事、述志、游仙、咏史,代表作有《蒿里行》、《短歌行》;其诗风格苍凉朴拙,如钟嵘说:“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体裁上四言、五言均有,且皆成就不凡。
曹操是建安文坛的领袖,他不仅以自己的创作开风气之先,而且还以其对文学的倡导,为建安文学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曹植字子建,三国时的诗人,文学家。
其诗歌分前后期,前期诗歌抒写其理想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如《白马篇》;后期诗歌表达其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如《野田黄雀行》。
曹植是建安文学之集大成者,对后世影响很大,表现在两方面,一、其文采富艳,将风骨与文采完美结合;二、其五言诗影响深远,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三、曹植注重诗歌技巧,集抒情、结构、炼字于一体。
代表作有《洛神赋》、《七步诗》等。
正始之音正始之音是对正始时期整体诗风的概括,代表诗人有阮籍、嵇康,正始之音抒发了诗人政治理想的幻灭和普遍存在的危机感,多为抒发个人忧愤的诗,表现了诗人苦闷、孤独的心情和鄙弃世俗,高蹈隐逸的性情。
如阮籍“颇多慷慨之词”,嵇康“多抒感愤”。
并且由于老庄哲学盛行,诗歌与玄理相结合,词理遥寄深远、意味深长。
代表作有《咏怀诗》《幽愤诗》。
太康诗风太康诗风是对西晋时期整体诗风的概括,代表诗人有潘岳、陆机等,诗歌以繁缛著称,主要体现在三方面:(1)语言由朴素古直趋向华丽藻饰,如陆机的《西北望高楼》;(2)描写由简单趋向繁复,如陆机拟古诗《猛虎行》(3)句式由散行趋向骈偶。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中国古代史二名词解释1.白体1指宋初诗坛流行的学白居易的诗。
2宋初一些作家如王禹称等先后学习白居易平易晓畅的闲适唱和诗和关心民生疾苦的讽喻诗由此而形成的诗风就叫“白体”。
3其特征是“顺熟”“容易”“浅切”。
2.西昆体1这是北宋初期影响极大的诗歌流派。
2有广狭二义狭义单指其近体律诗广义兼指其四六文。
3西昆之名因创始诸人在秘阁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取玉山、册府之意。
西昆指玉山。
3.晚唐体1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的诗风的诗作。
2以清逸隐幽为旨趣以锤炼字句为能事。
3代表作家林逋。
4.东坡体1即指苏轼的诗在宋代的一种风格范式2其诗各体兼备风格多样。
他的七绝清丽精美七古雄健豪放。
3其基本风格有二一是刚健中含婀娜的清丽雄健二是豪放中加平淡的清旷闲逸。
4他的诗体对宋诗能于唐诗之后别开生面起了关键性作用。
5.王荆公体1这是王安石的诗歌风格特征。
2他在表现形式上尽力打破常规语意求新诗句求工。
3“廋劲刚健”是其显著特征。
6. 半山诗1半山是王安石晚年在江宁居住的地方。
2他这个时期的诗歌被编订为《半山集》亦称为“半山诗”。
3主要体裁是绝句。
7. 山谷体1这是黄庭坚的诗歌风格特征。
2提倡学韩杜要以学问为诗。
落实于诗歌创作就是以故为新变俗为雅。
3他作诗造语好奇尚硬洗净铅华风格生新瘦硬峭拔。
4他重视句法发展拗句、拗律体制工于炼字用典讲究语意老重。
5他的诗于苏诗外独树一帜自成一家。
8. 后山体1这是陈师道的诗歌风格特征。
2作诗学黄庭坚学力专精讲苦吟求奇拙。
3他标举“宁拙勿巧宁朴勿华”力求简省字句。
4其诗均为呕心沥血之作其锤炼辛苦处与黄庭坚无异。
9. 简斋体1即指陈与义的诗歌特征。
2陈与义先后学习黄庭坚、陈师道及杜甫的诗歌自创以直致、浅语入诗。
3其创作风格重意境、重白描形成了雄浑沉郁的独特诗风。
10. 诚斋体1这是杨万里的诗歌特征。
2以日常生活中的小情趣为题材采用白描手法写诗。
3具有想象新奇风趣语言通俗明快风格流转圆活的特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与简答
1 西昆体——北宋初期以杨亿﹑刘筠看来这种类型的人是你喜欢的对象钱惟演为主要代表人物的诗歌,其重要标志是《西昆酬唱集》,他们主要学习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近体律诗,夸大了李诗的形式美,注重对偶,喜欢用典,堆砌辞藻,崇尚纤巧,追求华艳,在内容上歌功颂德,粉饰太平,总体来说,西昆体形式精美,内容空洞2 易安体——因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故其词称为“易安体”,其特点有三,其一,用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和明白流畅的音律声调作词其二,“易安体”融入了国家兴亡的深悲巨痛,又不失婉约词的本色,具有凄婉悲怆的格调其三,“易安体”有倜傥丈夫气。
3 山谷体——是指北宋诗人黄庭坚的诗,黄庭坚字山谷他的诗的特征是:生奇瘦硬,其艺术特色是:1以学杜诗为宗旨,重视句法发展了拗句﹑拗律的体制2强调“无一字无来处”,用典以故为新,变俗为雅,点铁成金,夺胎换骨3好奇尚硬,造语洗净铅华,独标隽旨,风格生新瘦峭峻,但兼有浏亮芊绵的一面。
4 一祖三宗——是指江西派标榜和效法的诗歌作家,一祖指杜甫,江西诗派标榜要向杜甫学习,特别是杜诗高度的艺术技巧,学习杜诗的句法﹑字法甚至模仿杜诗的七律形式,但却忽略杜诗的情感特征。
三宗指的是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其中以黄庭坚的诗歌理论和创作理论作为学习和模仿的关键,在作诗时强调“无一字无来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
5 江西诗派——指北宋以黄庭坚为主,以他的诗歌风格为特点形成的一个诗歌流派,因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而得名,图中首列黄庭坚,次列陈师道,共二十五人,江西诗派远学杜甫,以黄庭坚的诗歌为典范。
6 骚雅词派——指的是姜夔词的艺术特征概括出来的,即“清空”与“优雅”。
7 诚斋体——杨万里创作的诗歌,被称为“诚斋体”,由江西入,不由江西出,是“诚斋体”得以成立的前提,以日常生活中的小情趣为题。
写得活泼自然,风趣淡谐,以新奇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一切,捕捉那稍纵即逝的景象,用敏捷灵巧的手法,描绘充满生活小情趣的特定场景,有想象新奇风趣,语言通俗明快,风格流转圆活的特点,“诚斋体”以绝句最为出色,主要学习借鉴了王安石的“半山体”和唐人的“晚唐体”。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1.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江西诗派有一祖三宗之说,一祖为杜甫,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
得名于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
领袖是黄庭坚,其它主要人物有: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韩驹等。
江西诗派的特色有三:一是诗派为观念性的社集;二是以风格和师承为判断的根据,非地域之划分,入诗派的并非都是江西人;三江西诗派是元佑学术的一部分,是作为“绍述”政治的对立物而发展起来的,其盛衰与政局有密切的联系。
2.江湖诗派:南宋后期继永嘉四灵而兴起的一个诗派。
大都是一些落弟的布衣文士或不得志的末宦。
由于功名上不得意,进退无据,只得流转江湖,靠献诗卖艺维生,或游走干谒公卿权贵之门,或结友招群于市井乡间,在相互唱和酬咏中消磨岁月,形成一种彼此相近的作诗习气。
当时有书商陈起与江湖诗人相友善,刊刻《江湖诗集》,后以江湖集内诗气味相似,故称之曰江湖诗派。
3.国朝文派:金世宗大定和金章宗明昌年间,金与南宋议和,偃武修文,建学养士,于是涌现出一批在金朝领土上成长起来的作家,如蔡珪、党怀英、王庭筠以及王寂等,他们的创作风格不同于由宋入金的文人,属于真正的金代作家,使金代文学的发展进入了自具风格的新时期。
元好问在其所编的《中州集》中将他们归为“国朝文派”。
4.唐宋派:是出现在明代中期嘉靖年间,以反驳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的复古理论为主要目标的文学流派。
要代表人物是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
其基本观点是反对以文采取代道统,主张恢复唐宋时的散文传统,倡导文道统一。
5.阳羡派:清初陈维崧的词师法苏、辛,尤其接近辛弃疾的豪放苍凉词风。
因陈维崧是江苏宜兴人,宜兴古地名称“阳羡”,所以以陈维崧为代表的词派被称为“阳羡派”。
属于这一词派的还有曹贞吉、蒋士铨等。
6.浙西派:清初朱彝尊推举南宋姜夔、张炎一类婉约词人之作,认为张炎所说“清空”境界为作词的最高标准。
在实际创作中,比较注重词的格律和技巧,而对词的意境和内容有所忽略。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汇总:1、西昆诗派(西昆体):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
它有广狭二义,狭义的西昆体单指其近体诗,广义的西昆体兼指其四立文。
“西昆”之名是因创始诸人在秘阁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取玉山、册府之意。
此集共收诗人十七人,而以杨亿、钱惟演、刘筠为魁首。
2、半山诗(王荆公体):“王荆公体”,即“半山诗”或“半山绝句”,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
半山,是王安石晚年在江宁居住的地方。
他晚年的诗风化奇崛于寻常之中,即寓悲壮于闲淡,既有清新闲适,又有沉郁悲壮。
他的这种诗被称为“半山诗”。
严羽在《沧浪诗话·诗体》中列宋诗诗体时有“王荆公体”。
3、苏门四学士:元祐诗人以苏轼享名最盛,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均出其门下,时称苏门四学士。
4、江西诗派:江西诗派因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而得名。
在此图中,首列黄庭坚,次列陈师道等,共二十五人。
《宗派图》显示的江西诗派的性质特色有三:(1)此诗派为观念性的社集,而非实际之聚会;(2)以风格和师承为判断的根据,而非地域之划分,入诗派者并非都是江西人;(3)江西诗派是元佑学术的一部分,是作为“绍述”政治的对立物而发展起来的,其盛衰与政局有密切关系。
有一祖三宗之说,“一祖”指杜甫,“三宗”指黄庭坚、陈师道与陈与义。
5、山谷体:严羽在《沧浪诗话》中列黄庭坚的诗为“山谷体”。
6、简斋体: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有《简斋集》。
他的诗被称“简斋体”。
7、“一祖三宗”:江西诗派的鼓吹者方回在《瀛奎律髓》中倡导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
“一祖”指杜甫,“三宗”指黄庭坚、陈师道与陈与义。
8、六一风神:六一风神是欧阳修散文的美学风格。
其特点是:(1)偏于阴柔之美。
(2)纡徐委备而婉曲有致。
(3)诗味醇浓而情韵绵邈。
(4)含蓄蕴藉而平易自然。
9、东坡体:苏轼的诗歌世称东坡体,基本风格有二:一是刚健含婀娜的清丽雄健,二是豪放加平淡的清旷闲逸。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一、名词解释1.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江西诗派有一祖三宗之说,一祖为杜甫,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
得名于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
领袖是黄庭坚,其它主要人物有: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韩驹等。
江西诗派的特色有三:一是诗派为观念性的社集;二是以风格和师承为判断的根据,非地域之划分,入诗派的并非都是江西人;三江西诗派是元佑学术的一部分,是作为‚绍述‛政治的对立物而发展起来的,其盛衰与政局有密切的联系。
2.江湖诗派:南宋后期继永嘉四灵而兴起的一个诗派。
大都是一些落弟的布衣文士或不得志的末宦。
由于功名上不得意,进退无据,只得流转江湖,靠献诗卖艺维生,或游走干谒公卿权贵之门,或结友招群于市井乡间,在相互唱和酬咏中消磨岁月,形成一种彼此相近的作诗习气。
当时有书商陈起与江湖诗人相友善,刊刻《江湖诗集》,后以江湖集内诗气味相似,故称之曰江湖诗派。
3.国朝文派:金世宗大定和金章宗明昌年间,金与南宋议和,偃武修文,建学养士,于是涌现出一批在金朝领土上成长起来的作家,如蔡珪、党怀英、王庭筠以及王寂等,他们的创作风格不同于由宋入金的文人,属于真正的金代作家,使金代文学的发展进入了自具风格的新时期。
元好问在其所编的《中州集》中将他们归为‚国朝文派‛。
4.唐宋派:是出现在明代中期嘉靖年间,以反驳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的复古理论为主要目标的文学流派。
要代表人物是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
其基本观点是反对以文采取代道统,主张恢复唐宋时的散文传统,倡导文道统一。
5.阳羡派:清初陈维崧的词师法苏、辛,尤其接近辛弃疾的豪放苍凉词风。
因陈维崧是江苏宜兴人,宜兴古地名称‚阳羡‛,所以以陈维崧为代表的词派被称为‚阳羡派‛。
属于这一词派的还有曹贞吉、蒋士铨等。
6.浙西派:清初朱彝尊推举南宋姜夔、张炎一类婉约词人之作,认为张炎所说‚清空‛境界为作词的最高标准。
在实际创作中,比较注重词的格律和技巧,而对词的意境和内容有所忽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1.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江西诗派有一祖三宗之说,一祖为杜甫,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
得名于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
领袖是黄庭坚,其它主要人物有: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韩驹等。
江西诗派的特色有三:一是诗派为观念性的社集;二是以风格和师承为判断的根据,非地域之划分,入诗派的并非都是江西人;三江西诗派是元佑学术的一部分,是作为“绍述”政治的对立物而发展起来的,其盛衰与政局有密切的联系。
2.江湖诗派:南宋后期继永嘉四灵而兴起的一个诗派。
大都是一些落弟的布衣文士或不得志的末宦。
由于功名上不得意,进退无据,只得流转江湖,靠献诗卖艺维生,或游走干谒公卿权贵之门,或结友招群于市井乡间,在相互唱和酬咏中消磨岁月,形成一种彼此相近的作诗习气。
当时有书商陈起与江湖诗人相友善,刊刻《江湖诗集》,后以江湖集内诗气味相似,故称之曰江湖诗派。
3.国朝文派:金世宗大定和金章宗明昌年间,金与南宋议和,偃武修文,建学养士,于是涌现出一批在金朝领土上成长起来的作家,如蔡珪、党怀英、王庭筠以及王寂等,他们的创作风格不同于由宋入金的文人,属于真正的金代作家,使金代文学的发展进入了自具风格的新时期。
元好问在其所编的《中州集》中将他们归为“国朝文派”。
4.唐宋派:是出现在明代中期嘉靖年间,以反驳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的复古理论为主要目标的文学流派。
要代表人物是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
其基本观点是反对以文采取代道统,主张恢复唐宋时的散文传统,倡导文道统一。
5.阳羡派:清初陈维崧的词师法苏、辛,尤其接近辛弃疾的豪放苍凉词风。
因陈维崧是江苏宜兴人,宜兴古地名称“阳羡”,所以以陈维崧为代表的词派被称为“阳羡派”。
属于这一词派的还有曹贞吉、蒋士铨等。
6.浙西派:清初朱彝尊推举南宋姜夔、张炎一类婉约词人之作,认为张炎所说“清空”境界为作词的最高标准。
在实际创作中,比较注重词的格律和技巧,而对词的意境和内容有所忽略。
他的词论主张和词作受到许多浙西词家的认同,许多人都以朱彝尊所标榜的姜夔和张炎为楷模,一时此风大盛,其影响波及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百年词坛。
后来龚翔麟选朱彝尊、李良年、李符、沈嗥日、沈岸登及其本人的词为《浙西六家词》,遂有“浙西词派”之名。
7.桐城派:清中叶最重要的散文流派,因其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被称为“桐城派”。
其散文理论的基本特征是:以程朱理学为思想基础,以为清王朝政权服务为目的,以先秦两汉和唐宋八大家的古文为楷模,在文章体制和作法上有细致规则的系统散文理论。
方苞是桐城派的创始人,其散文理论的核心是“义法”二字;姚鼐使桐城派理论更加完整和系统化,提出了义理、考证、文章三者兼备的理论,并在自己周围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作家队伍。
8.阳湖派:嘉庆年间,当桐城派极盛之际,恽敬和张惠言接受桐城派理论影响,对桐城派的理论作了一些修正,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他们二人及其大部分追随者都是阳湖人,故被称为“阳湖派”。
9.宋诗派:道光、咸丰之际,诗歌在题材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诗体、作诗之法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其方向是“宗宋”或“学宋”。
故民国后论者以宋诗派或宋诗运动称之。
所谓“宋”与“宋诗”,概指以苏轼、黄庭坚为主的宋人诗风,上溯开启宋代诗风的杜甫及韩愈。
“学宋”大体上是提倡以学问补充性情之不足,以文法入诗,同时以宋诗的开拓精神去扩大表现范围。
10.汉魏六朝诗派:清道光咸丰时期,湘人王闿运别树一帜推尊汉魏六朝诗歌,史称汉魏六朝诗派,亦称湘湖诗派。
王闿运论诗自尊八代,明言复古,其所作,亦刻意模仿,各种拟作层出不穷。
但后世论者一致指认其诗墨守古法。
这表明拟古之倡在时代巨变中已无出路,故随着此派另外两位作者邓辅纶、高心夔的下世,湘湖诗派亦告式微。
11.湘乡派:桐城派中兴之主曾国藩为湖南湘乡人,由于曾对桐城派的承续和改造,既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时代变迁和文风转换对散文的需求,又为桐城派所讲求的身心义理之学培土固基。
曾的散文学识宏通,持论坚劲,入情切理,骈散杂厕,声采炳焕,为其弟子服膺,故形成并兴盛于同治年间的曾氏及其门生弟子被人称为湘乡派。
12.常州词派:嘉庆时期,常州人张惠言与其弟张琦及周济等崛起于词坛。
张惠言从内容质实的角度主张恢复风骚传统,强调比兴寄托。
为了矫正阳羡派的粗犷和浙西派的轻弱,他提倡“以国风、离骚之情趣,铸温、韦、周、辛之面目”,要求词要通过比兴手法达到“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低徊要眇以喻其致”,并要求文辞之“深美闳约”的体式。
由于张惠言的重大影响,这种理论在当时相当流行,张琦、周济、董士锡、周之琦等积极追随,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常州词派。
13.茶陵诗派:成化至弘治年间,李东阳以内阁大臣的身份主持诗坛,追随者趋之若骛,形成了一个以李东阳籍贯命名的茶陵诗派。
诗风仍属台阁体余波,但李不满于台阁体的无病呻吟、千篇一律的纤弱文风,主张以杜甫的诗风来加以匡正,并且注重诗歌语言的艺术,具有脱离台阁体公式形式的意义,成为从台阁体向前七子之间的过渡人物。
14.公安派:指明代后期以袁宏道为首,包括袁宗道、袁中道在内的文学派别,因他们三兄弟是湖北公安人,故称“公安派”。
他们以李贽的“童心说”为指导,提出了“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主张,用“独抒性灵”来反击文学领域中理学的束缚,找到了以独创的精神来表现个人真情实感这一文学的最高境界,主张创新,比较重视文学的时候精神,在诗歌的抒情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15.竟陵派:由于仿效公安派的诗歌日益显露出“陋”、“俚”的弊病,所以有竟陵派出来加以匡救。
竟陵派因其首领钟惺和谭元春都是湖广竟陵人而得名。
他们继承了公安派关于抒发“性灵”的文学主张,但他们认为“性灵”不来自诗人的胸臆,而来自古人的篇什,所以他们主张“引古人之精神,以接后人之心目”,追求一种孤僻的情怀。
在艺术上,他们不满于公安末流的浅易风格,力倡所谓“幽深孤峭”的风格,不惜用怪字,押险韵,有意破坏语言的自然之美。
使其作品佶屈聱牙,刁钻古怪,走向了极端。
16.清雅词派:指南宋中后期词坛崛起的一个词派。
此词派的开山大师是姜夔。
他在题材内容方面主要承袭周邦彦词写恋情和咏物的传统,在词的格调、意境方面有新的开拓,格调高雅,词境疏朗开阔,以其“清空”、“骚雅”的风格特色,成为南宋雅词的典范。
此后,自吴文英、史达祖至王沂孙、张炎、周密等均沿此路作词。
在遣辞和音律上益求清丽工整,重咏物,多用典,追求人工之巧,使词由共赏变为纯粹的文人吟唱。
他们的作词途径和特色虽各有不同,但追清趋雅却是共同的。
7.苏辛词派:北宋词中的豪放词派。
南宋伟大爱国词人辛弃疾,一生以英雄自诩,其稼轩词充分表现了他的英雄抱负,补襟怀磊落,慷慨淋漓,将气高天下的东坡词风在南宋发扬光大,加之与当时渴望恢复的国势民情相推移磨荡,又与南渡初期的张元幹、颖孝祥诸家的词风相翕合,又有陈亮、刘过等词人追步唱和,遂形成气势磅礴、悲凉感愤的苏、辛词派。
18.西昆体:是北宋初期影响极大的诗歌流派。
有广狭二义,狭义单指其近体律诗,广义兼指其四六文。
西昆之名,因创始诸人在秘阁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取玉山、册府之意。
共收诗人十七位,皆西昆健将,而以杨忆、钱惟演、刘筠为魁首。
杨、刘齐名,当时影响很大。
19.山谷体:黄庭坚自号山谷道人,杨万里在《诚斋诗话》中称黄庭坚诗为“山谷诗体”,严羽《沧浪诗话》将其列为“山谷体”。
其基本特征是求生避熟和求雅脱俗。
艺术特点有三:1.以学杜为宗旨,重视句法,发展拗句、拗律体制;2.强调无一字无来处,用典以故为新,变俗为雅,长于点化铸造,富有思致和机趣;3.好奇尚硬,造语洗净铅华,独树隽旨,风格生新瘦硬峭拔,但兼有浏亮芊绵的一面。
20.后山体:陈师道号后山居士,著有《后山集》。
作诗学黄庭坚,学力专精,讲苦吟,求奇拙,标举“宁拙勿巧,宁朴勿华”,力求简省字句以摈弃华丽辞藻。
其诗均为呕心沥血之作,其锤炼辛苦处与黄庭坚无异,但因其缺乏华采而唯余瘦硬。
他的诗被称为“后山体”。
21.半山诗:半山,是王安石晚年在江宁居住的地方,他这个时期的诗歌被编订为《半山集》,亦称为“半山诗”,主要体裁是绝句。
22.简斋体:即指陈与义的诗。
陈与义号简斋,著有《简斋集》。
其诗学杜甫,又深受苏轼、黄庭坚、陈师道的影响。
他虽也重视句法,造语凝炼,但并不株守江西诗派成规,能突破黄、陈瘦硬诗风的局限,主张“不可有意于用事”,以直致、浅语入诗,去繁缛,尚简洁,注重白描和诗歌的恢弘圆融,形成了雄浑沉郁的独特诗风,为当时诗坛新添一格。
他的诗歌被称为“简斋体”,对宋诗发展作出了贡献。
23.稼轩体:辛弃疾号稼轩。
是一位具有英雄气慨的词人,才气纵横,笔力超拔。
他的词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有极大的开拓和创新。
他以散文句法入词,以经子诗赋之语入词,以词说理,带来了词体的大解放。
无论作长调或小令,都充分表现了自己的才情和体现了自己的人格。
他继苏轼之后极大地开拓了词境,使词在与乐分离之后,仍能够作为一种内容充实,、形式多样化的新体格健诗独立存在。
他的词不仅“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而且“包罗万象”。
这种在宋代词坛别开生面、既慷慨豪放又温婉妩媚,而以豪放悲壮为主导风格的词,人们称之为“稼轩体”。
24.易安体: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其词艺术成就很高,在当时就广为流传,被称为“易安体”。
特点有三:1.用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和明白流畅的音律声调作词,以寻常语度入音律是其最突出特点;2.既融入家国兴亡的深悲巨痛,又不失婉约词的本色,具有凄婉悲怆的格调;3.倜傥的丈夫气,其作词既有女性的温柔和明慧,又有一般女子缺乏的俊爽开朗,能把婉约的情思与超脱的襟怀融合在一起,婉约而不绮靡,柔中有刚,蕴含着激昂豪迈之气。
25.诚斋体:杨万里号诚斋。
以日常生活中的小情趣为题材,以师法自然的白描手法写诗,具有想象新奇风趣,语言通俗明快,风格流转圆活的特点,一改宋诗瘦硬生涩的旧格,成为南宋诗风转变的一个关键。
其所创诗歌,被称为“诚斋体”。
26.铁崖体:元代后期著名诗人杨维桢号铁崖,他所作宫词、竹枝词和古乐府在当时极为流行,世称“铁崖体”或“铁体”。
风格香艳绮靡。
27.台阁体:明永乐至天顺年间,以宰辅权臣杨士奇、杨溥和杨荣为代表的一批文人垄断了文坛。
他们的创作内容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旨。
所用文体以诗为主,兼及散文,其中除朝廷诏令奏议外,多属应酬、题赠或应制、颂圣之作,风格雍容华贵,典雅工丽。
由于他们均为台阁重臣,地位特殊,故使这种文风在社会上风靡一时,以致沿为流派,称台阁体。
28.同光体:晚清宋诗运动之第三期。
他们不明言宗宋而称“不墨守盛唐”,即以学宋为主,而不以此自限。
称“同光”乃出于标榜,以上承道光、咸丰以来的宋诗传统自居,其实“同”字所指同治并无着落,改称“光宣”更切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