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虞美人》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虞美人》 (5)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问君能 有几多愁?恰似一江 春水向东流。
知识迁移,能力提升
品读了李煜的《虞美人 》,请同学 们拿起笔,用《虞美人》的形式,写下兰 州的春、夏、秋、冬或自己成长中的难忘 经历。 《虞美人》苦水春
永登一中 王胜德
玫瑰梨花枝头闹,青苗逗春早。车 到小镇抚香风,田园万物复苏煦日中。
猪驮李佛依然在,笑迎香客来。门前 老柳凝望谁?愿作庄浪春燕衔梦回。
虞
美
李 煜
人
意读诗歌 整体感知
1、识作者,知背景 2、初步感知词作内容 3、因声求气,诵读诗歌
合作探究,品味诗歌
1、你认为全词的词眼是什么?找出词中 直接写愁的句子并赏析。 2、前六句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表现愁情 ?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 3、“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 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 4、“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 的是什么?
《虞美人》优质课决赛获奖课件
乌夜啼 ——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 相留醉, 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忆江南 ——李煜
多少恨, 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忆江南 ——李煜
多少恨, 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 向——东——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 水流无限似侬愁。 刘禹锡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秦观
1.抒发了词人既深且重,难以遏止的愁绪。
2 .以春水来比喻愁绪,既巧妙地呼应了“春 花”“东风”等点明季节的词语,又把抽象的愁 绪形象化了。
一乱 梧楼
般, 桐,
滋是剪深月无
味 在 心
离 愁 ,
不 断 ,
院 锁 清
如 钩 。
言 独
相 见 欢
头别理秋寂上
。 是还。 寞西
1.把握节奏 根据情感的需要来进行节奏的把握
2.读出感情 感情基调:低沉、凄哀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 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 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 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 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 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 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他 嗣位的时候,南唐苟安于江南一隅。 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 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同 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 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 汴京,封违命侯。
1.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 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 2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 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3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4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唯李后 主降宋后之作及永叔、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虞美人》 (1)
把握手 法
春花秋月—多少往事
对 小楼东风—故国月明 比
雕栏玉砌—人面朱颜
自然与人事
宇 宙 永 恒人
事 无 常
现在与过去
比喻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①把“ 愁 ”比喻为“ 一江春水 ,把抽象的愁绪形象化。 ②写出 了愁绪的汹涌奔腾、 连绵不绝、 无休无尽 的特点。 ③抒发了词人 难以遏制 的愁苦 之情。
(规范答题:分三层表达)
再读文本
虞 美 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 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 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 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比较鉴赏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 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 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 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 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 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表现手法:衬托
《虞美人》:反衬 《声声慢》:正衬
以愉悦的景反衬内心的愁苦之情。 以凄苦的景衬托内心的愁苦之情。
扩展巩固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这首诗运用了乐景衬哀情的手法,请 简要分析。
法国作家缪塞尔说:“最 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 ,有些不朽的篇章是最纯粹 的眼泪。”
课后作业
1、背诵《虞美人》 2、整理比喻、对比、以乐景衬哀 情的艺术手法。
中学语文
虞 美 人
李 煜
背景介绍
可 怜 薄 命 作 君 王 。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虞美人》 (1)
试问闲愁都几许,诗风词韵细品愁——《虞美人》《一剪梅》比较阅读导学案【教学内容】1、了解李煜、李清照生平及作品风格,感受其词作的艺术魅力及其艺术价值。
2、诵读词作,赏析重点词句,把握艺术技巧,提高词的鉴赏能力。
3、鉴赏李煜、李清照该篇词作抒发愁情的异同。
4、学习诗词比较阅读的方法。
【学习目标】1、鉴赏李煜、李清照该篇词作抒发愁情的异同。
2、学习诗词比较阅读的方法。
【学习方法】诵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交流法【学时安排】一课时【知识链接】一、回顾有关词的知识: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而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1、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2、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阙”,分两片的最为常见。
3、词按字数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二、词牌来源:《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取名于项羽身边的美人虞姬。
因李煜填此词的名句,又名“一江春水”,此外又名“玉壶冰”等。
楚汉之战,项羽知道自己的灭亡已经无法避免,他的事业就要烟消云散,他没有留恋,没有悔恨,没有叹息。
他惟一忧虑的是他所挚爱的、经常陪伴他东征西讨的虞姬的命运和前途。
毫无疑问,在他死后,虞姬的命运将会十分悲惨,于是无限哀伤地唱出了“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千古悲歌。
虞姬在旁听了,泣不成声,若断若续地吟道:“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那些未曾散去的亲信和侍臣,在旁见了,个个情不自禁,大放悲声。
这时,营中更鼓敲了五下,项羽回头对虞美人说:“天将明了,我当冒死冲出重围,你将怎么样!”这时的项羽,竟然说不出让虞美人一起突围的话。
虞姬虽然得到项羽宠爱,与项羽难舍难分,但她也是最理解项羽的。
为了不使项羽为难,便对项羽说:“贱妾生随大王,死亦随大王,愿大王前途保重!”她一转身,突然从项羽腰间拔出佩剑,向自己项上一横,就这样香消玉殒。
虞美人全国一等奖教案
虞美人全国一等奖教案【篇一:虞美人全国一等奖教案】《虞美人》李煜【教学目标】1、吟咏诗韵,通过诵读体会诗人感情。
2、感受词中复杂的愁绪,体会诗人愁之深远。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体会诗人愁情。
【教学难点】品析诗人愁绪,感受愁之深远。
【教学过程】一、导入有这么一位昏庸无能的君王,年轻时沉迷酒色,面对形势紧迫的国家却只会每天与臣下设宴酣饮,整日忧愁悲歌。
他又是一位多愁善感、满腹愁情的词人,曾写下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后人称他为薄命君王、绝代词人。
他就是南唐李后主李煜。
我们曾于《相见欢》中感受到这位帝王充满哀怨的浅唱低吟,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位南唐末代帝王的内心世界,去感受这位亡国之君声声血泪写成的作品《虞美人》。
二、走近作者1、李煜(937—978),原名从嘉,字重光,五代时南唐的最后一个君主,世称李后主,著名词人。
工书善画,洞晓音律,诗、词、文皆通,以词的成就最为突出。
2、作品风格:(1)前期,作为南唐的国君,他生活豪华奢侈,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描写宫廷享乐及男欢女爱,词风绮丽。
(2)后期,亡国后的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格调衰婉凄楚。
3、写作背景: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押送到汴京,封“违命侯”,实际上如囚徒一般,过着“北中日夕,只以泪水洗面”的日子。
三年后,李煜四十二岁生日时,作《虞美人》词,并令歌伎演唱,此曲触怒宋太宗,不久便赐酒将他毒死。
这首《虞美人》也便成了李煜的绝笔之作。
三、咏诗韵1、全班齐读。
2、听录音范读。
13、作诵读指导,学生自由朗读。
(1)划分节拍。
(2)找出诗眼:愁(3)把握基调:无限愁情。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的整体情感基调是无限悲哀伤感,词中有不堪回首的回忆,有痛苦难耐的现实,诵读时语调要低沉,语速应缓慢,要以一种长叹的语气表现出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整首词情绪的高潮。
“向东流”是指愁绪的绵长无尽,声音要延长,要把这无尽的哀愁表现出来。
虞美人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虞美人优质课一等奖教案一、教案背景虞美人(学名:Viola yedoensis Makino)是我国传统园林中非常重要的花卉之一,以其美丽而娇媚的花朵广受喜爱。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需要针对虞美人这个话题,设计一节优质的课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并欣赏虞美人的美丽与价值。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认识虞美人的基本特征、分类和生长环境;- 了解虞美人在园艺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和团队合作能力;- 培养学生对美的敏感性和欣赏能力。
3. 情感目标:- 提高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欣赏花卉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虞美人的基本特征及其在园艺和文化中的地位。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虞美人的美丽与价值,进行情感的交流和表达。
四、教学过程【导入】1. 创设情境:通过展示虞美人的照片或实物,引发学生对虞美人的兴趣和好奇心,并与学生展开互动对话。
【呈现】2. 基础知识讲解:a) 介绍虞美人的基本特征和生长环境,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b) 介绍虞美人在园艺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如传统园林中的应用、诗词和文学作品中的描写等。
3. 学习活动设计:a) 观察与描绘:组织学生进行虞美人的实物观察,并让学生用适当的形容词描述虞美人的外貌和花朵的颜色。
b) 探究与思考: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探究虞美人在园艺中的价值和在文化中的意义,并以小组报告的形式分享自己的发现。
c) 情感的交流与表达:让学生以虞美人为题材,创作诗歌、绘画、曲艺等作品,并在班级内进行展示和欣赏。
【巩固】4. 总结回顾: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简单的提问和复习。
b)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对课堂内容的总结,并向全班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
【拓展】5. 虞美人的种植与养护:a) 引导有兴趣的学生进一步了解虞美人的种植和养护方法,鼓励他们在家庭中尝试种植虞美人,并分享种植心得。
《虞美人》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虞美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文学中的名篇《虞美人》。
2.理解并分析《虞美人》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3.学习赏析古代诗歌,培养学生对文学的欣赏能力。
4.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学习《虞美人》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2.难点:理解和分析古代诗歌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课件、黑板、多媒体设备。
2.学生准备:学习笔记、课堂笔记。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唱歌、朗诵或其他形式,唤起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为学习《虞美人》做准备。
2.学习:a.教师向学生介绍《虞美人》的背景和作者李煜的生平。
简要介绍唐代的社会背景,扩宽学生对古代文学的了解。
b.教师朗读《虞美人》,并解析诗中的意象和意义。
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诗中的美丽形象和深刻感悟,建立对古代诗歌的审美意识。
c.教师分析诗中的主题和思想,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理解和解读诗歌。
提醒学生注意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美的追求,思考诗中的启示和反思。
d.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虞美人》在当代有何意义,引导学生成为有思想、有独立见解的读者。
3.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就《虞美人》和古代文学中美丽女性形象的表达方式、被赋予的意义等展开讨论。
要求学生运用课本知识,引用相关文学材料,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4.总结: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收获。
鼓励学生认真完成学习笔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课后作业:1.自选一首古代诗歌,写一篇读后感,表示对古代文学的理解和喜爱。
2.预习下一课时的内容。
六、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并理解《虞美人》这一经典诗歌作品,能够对古代文学有初步的认识,能够提升自己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并且能够独立展开思考和讨论。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培养对古代文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为以后学习更多的古代文学作品打下基础。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虞美人》(1)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虞美人》(1)试问闲愁都几许,诗风词韵细品愁——《虞美人》《一剪梅》比较阅读导学案【教学内容】1、了解李煜、李清照生平及作品风格,感受其词作的艺术魅力及其艺术价值。
2、诵读词作,赏析重点词句,把握艺术技巧,提高词的鉴赏能力。
3、鉴赏李煜、李清照该篇词作抒发愁情的异同。
4、学习诗词比较阅读的方法。
【学习目标】1、鉴赏李煜、李清照该篇词作抒发愁情的异同。
2、学习诗词比较阅读的方法。
【学习方法】诵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交流法【学时安排】一课时【知识链接】一、回顾有关词的知识: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而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1、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2、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阙”,分两片的最为常见。
3、词按字数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二、词牌来源:《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取名于项羽身边的美人虞姬。
因李煜填此词的名句,又名“一江春水”,此外又名“玉壶冰”等。
楚汉之战,项羽知道自己的灭亡已经无法避免,他的事业就要烟消云散,他没有留恋,没有悔恨,没有叹息。
他惟一忧虑的是他所挚爱的、经常陪伴他东征西讨的虞姬的命运和前途。
毫无疑问,在他死后,虞姬的命运将会十分悲惨,于是无限哀伤地唱出了“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千古悲歌。
虞姬在旁听了,泣不成声,若断若续地吟道:“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那些未曾散去的亲信和侍臣,在旁见了,个个情不自禁,大放悲声。
这时,营中更鼓敲了五下,项羽回头对虞美人说:“天将明了,我当冒死冲出重围,你将怎么样!”这时的项羽,竟然说不出让虞美人一起突围的话。
虞姬虽然得到项羽宠爱,与项羽难舍难分,但她也是最理解项羽的。
为了不使项羽为难,便对项羽说:“贱妾生随大王,死亦随大王,愿大王前途保重!”她一转身,突然从项羽腰间拔出佩剑,向自己项上一横,就这样香消玉殒。
虞美人优质课一等奖课件ppt.ppt
从 使 用 情 况 来看, 闭胸式 的使用 比较广 泛。敞 开式盾 构之中 有挤压 式盾构 、全部 敞开式 盾构, 但在近 些年的 城市地 下工程 施工中 已很少 使用, 在此不 再说明 。
作为文人的李煜——绝代词人
前期词多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和 离愁别绪。
后期词则多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 风格沉郁苍凉。语言自然精练,境界开阔, 词风疏朗。
往日宫中那些雕花的栏杆和玉石
的台阶,应该依旧在那里,只是如今 人事已变,面目全非。我真不知道往 后还有多少悲愁?多少悲愁,如满江 的春水,永远不断地向东流,向东 流……
从 使 用 情 况 来看, 闭胸式 的使用 比较广 泛。敞 开式盾 构之中 有挤压 式盾构 、全部 敞开式 盾构, 但在近 些年的 城市地 下工程 施工中 已很少 使用, 在此不 再说明 。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从 使 用 情 况 来看, 闭胸式 的使用 比较广 泛。敞 开式盾 构之中 有挤压 式盾构 、全部 敞开式 盾构, 但在近 些年的 城市地 下工程 施工中 已很少 使用, 在此不 再说明 。
5、“朱颜”的含义是什么?
❖ 后宫佳丽的容颜, ❖ 词人的容颜, ❖ 国家的容颜。
从 使 用 情 况 来看, 闭胸式 的使用 比较广 泛。敞 开式盾 构之中 有挤压 式盾构 、全部 敞开式 盾构, 但在近 些年的 城市地 下工程 施工中 已很少 使用, 在此不 再说明 。
作为后主的李煜——薄命君王
被送往汴京后,李煜过着“ 日夕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活 。两年后,他41岁生日时( 七夕之夜)作《虞美人》词 ,并令歌伎演唱,此曲触怒 了宋太宗,不久,李煜饮所 赐牵机药酒被毒死,该词便 成了后主的绝笔之作。
从 使 用 情 况 来看, 闭胸式 的使用 比较广 泛。敞 开式盾 构之中 有挤压 式盾构 、全部 敞开式 盾构, 但在近 些年的 城市地 下工程 施工中 已很少 使用, 在此不 再说明 。
虞美人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如何深入理解虞美人的文化内涵 ,以及如何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种 植与养护的技巧。
课程安排与时间表
课程安排
本课程共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分别是虞美人的基本介绍、文化内涵探讨以及种 植与养护技巧讲解。每个部分都将通过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式 进行。
时间表
本课程计划用时45分钟,其中前15分钟用于介绍虞美人的基本知识和文化内涵 ,中间15分钟用于深入探讨虞美人的文化意义和艺术价值,最后15分钟用于讲 解种植与养护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诗词鉴赏
02
选取与虞美人相关的经典诗词,进行深入的鉴赏和解析,帮助
学生更好地理解虞美人的文化内涵。
美学理念
03
探讨虞美人所体现的美学理念,如自然美、意境美等,引导学
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类似课程推荐与比较
《中国花卉文化》
介绍中国花卉文化的起源、发展及特点,与《虞美人优质课》相 互补充,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答、讨论、小组活动等,以激发
03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视觉效果好
04 课件的视觉设计应美观大方,色
彩搭配合理,字体大小和排版易
于阅读。
学生作品展示
作品质量高
互动评价
学生的作品应体现出对课程内容的深 入理解和扎实掌握,表现出较高的创 意和水平。
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评价作品,提出改 进意见和建议,促进彼此的成长和进 步。
《园林艺术赏析》
通过赏析中外经典园林艺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与《虞美人优质助学生更好地领略虞美人的诗 词魅力。
学生自主学习建议
阅读相关书籍
推荐学生阅读有关花卉文化、诗词鉴赏等方面的书籍,加深对虞美 人的了解。
参观实地景点
2024虞美人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教案•课程介绍与目标•文本解读与赏析•知识拓展与延伸•互动环节与课堂实践•课程总结与反思课程介绍与目标虞美人背景及作者简介虞美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种,起源于唐代,兴盛于宋代。
以其婉约柔美的风格和丰富细腻的情感表达而著称。
作者李煜南唐后主,一位杰出的诗人和词人。
他的词作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被誉为“词中之帝”。
了解虞美人的起源、发展和特点;掌握李煜及其词作的相关知识。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能够鉴赏和分析虞美人词作的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学创作和评论。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热爱和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030201课程目标与要求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虞美人和李煜的相关知识。
讲授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虞美人词作的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
讨论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虞美人的魅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教学方法与手段文本解读与赏析《虞美人》原文解读文本背景介绍01《虞美人》是唐朝诗人李煜的一首代表作,以其婉约柔美的诗风和深沉的情感内涵而著称。
通过对诗歌背景的介绍,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其他作品及时代背景等元素。
诗句逐句解读02从诗歌的开头到结尾,对每一句诗句进行详细的解读,包括字词的含义、修辞手法的运用等,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诗歌的内涵。
主题思想阐述03通过对诗歌的整体把握,阐述诗歌的主题思想,即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和对生命的感慨。
情感表达探讨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包括对逝去时光的留恋、对生命的感慨、对故国的思念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
意象描绘分析诗歌中出现的意象,如“春花秋月”、“往事”、“流水”等,通过具体的描绘和解读,帮助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情感共鸣引导学生将自身的情感经历与诗歌中的情感表达相结合,产生共鸣,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意象分析与情感表达艺术特色及文学价值艺术特色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包括语言的优美、修辞的巧妙、结构的紧凑等,帮助学生领略诗歌的艺术魅力。
(2024年)虞美人优秀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精品)x
《长恨歌》
同为描写唐朝宫廷生活的作品,《长恨歌》以唐玄宗和杨 玉环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展现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进程 ,可以与《虞美人》进行对比欣赏。
《琵琶行》
白居易的《琵琶行》描写了琵琶女的不幸遭遇和身世之悲 ,其中对于音乐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与《虞美人》有异曲 同工之妙。
《桃花扇》
孔尚任的《桃花扇》以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主线 ,展现了南明王朝的兴亡历史,其中对于忠贞与爱情的探 讨与《虞美人》有相似之处。
02 讨论法
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 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03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背景资料和图片,帮助
学生更好地理解词的内容和情感。
2024/3/26
6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2024/3/26
7
《虞美人》文本解读
《虞美人》的背景介 绍 简要介绍作者李煜及时代
背景等元素,为学生理解 词意做铺垫。
2024/3/26
审美价值分析
分析《虞美人》的审美价值,如对 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在文学史上 的地位等。
美学意义探讨
探讨《虞美人》中所体现的美学意 义,如悲剧美、意境美等,以及这 些美学意义对读者审美体验的影响 。
10
03
知识拓展与延伸
2024/3/26
11
相关历史文化背景介绍
唐代文化背景
唐朝是虞美人故事发生的时代背 景,唐朝盛世的文化氛围、诗词 歌赋的繁荣以及对外政策的开放 都为虞美人故事提供了丰富的土
虞美人优秀公开课一 等奖教案(精品)x
2024/3/26
1
目录
2024/3/26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知识拓展与延伸 • 互动环节与课堂实践 • 课程总结与反思
2024版年度虞美人优秀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拓展延伸教材资源
02
通过引入相关文学作品、历史背景、社会现象等,丰富教学内
容,拓宽学生视野。
探讨教材资源的创新应用
03
鼓励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改编、续写、评论等,培养学生的创
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16
多媒体资源运用技巧展示
2024/2/3
精选多媒体资源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适合的音频、视频、图片等多媒 体资源。
10
03 学生特点分析及 应对策略
2024/2/3
11
学生年龄段和认知水平分析
学生年龄段
本课程面向的是初中生,年龄在 12-15岁之间。
认知水平分析
此年龄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 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能够进行 较为复杂的思维活动,但对于抽
象概念的理解仍有一定困难。
学习风格差异
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存在差异, 有的学生善于逻辑思维,有的学
注意事项
在分层分类指导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避免给学生带来过大的压力和负面情绪; 同时,要加强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4
04 资源整合与利用 方案
2024/2/315教材资源挖掘及拓展延伸途径探讨
2024/2/3
深入挖掘教材内容
01
分析教材编写意图,梳理知识点和重难点,明确教学目标。
课堂氛围活跃
注重师生互动,鼓励学生发表见 解,课堂氛围轻松愉悦。
24
存在问题分析及改进建议提
部分内容难度偏大
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学生 来说,部分内容理解起 来有一定困难。建议针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 差异化教学。
2024/2/3
学生参与度不均
部分学生表现积极,但 仍有部分学生参与度不 高。建议通过小组合作、 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全 体学生的参与度。
虞美人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虞美人优质课一等奖课件虞美人,一种美丽绝伦的百花,也是一个传奇的名称。
虞美人优质课一等奖课件,就是一份充满魅力、引人入胜的学习材料。
本篇文章将向您介绍该优质课件的特点、内容以及所达到的教学效果。
一、课件特点及设计思路虞美人优质课一等奖课件在设计上体现了三个特点:视觉吸引、信息清晰、用户友好。
1. 视觉吸引:该课件采用了精心挑选的高清图片,以及优雅的配色和排版设计。
文字与图像相辅相成,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能享受美的享受。
2. 信息清晰:课件内容精简明了,重点突出。
通过合理布局和适当分段,每一部分的信息都能够清晰传达给学生,让他们能够迅速掌握知识要点。
3. 用户友好:虞美人优质课一等奖课件采用了简洁的操作界面,使学生能够轻松地操作和导航。
同时,技术手段的运用也使得课件在不同设备上都能良好展示,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学习方式。
二、课件内容及教学效果虞美人优质课一等奖课件内容涵盖了虞美人的起源、特点、栽培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多媒体的手段,结合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元素,课件展现了生动有趣的课堂形象。
1. 虞美人的起源:通过课件的介绍,学生们能够了解到虞美人是一种原产于欧洲的花卉,其美丽的外表和深邃的花香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
2. 虞美人的特点:课件详细介绍了虞美人的特点,包括花色丰富多样、花瓣柔美如丝等。
同时,通过图片展示和文字描述,让学生们在视觉和听觉上都得到了满足。
3. 虞美人的栽培技术:针对想要种植虞美人的学生群体,课件提供了详细的栽培技术指导。
包括土壤要求、温度控制、光照要求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们能够在家中或者学校中进行虞美人的种植,亲身体验植物的成长过程。
通过这一系列有趣而且富有实用价值的内容,虞美人优质课一等奖课件在教学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三、应用与发展前景虞美人优质课一等奖课件的应用范围广泛,适用于中小学各个年级的生物学、植物学等相关课程。
它可以作为教师的辅助教学工具,也可以作为自学的学习资料。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虞美人》讲课用课件
四、展示广阔情怀。
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关于愁的诗句
1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李清照)
2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பைடு நூலகம்
(李白)
3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秦观)
合作探究
这首词能够传诵千古而不衰, 你认为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要求:小组讨论,做好评注。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 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流。
这首词能够传诵千古而不衰,你认为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 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 粹的眼泪。”
——(法) 缪塞
玉楼春 李煜
晚妆初了明肌雪, 春殿嫔娥鱼贯列。 笙箫吹断水云间, 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 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 待踏马蹄清夜月。
阅读写作素材——《遥寄李煜》,尝试写 下你对李煜的感悟与评价,字数不少于300 字。
物质层面上的 锦衣玉食、 后宫佳丽、 帝王尊荣等.
李煜相关档案
姓名:李煜 别名:重光 生辰:937年七月初七 祭日:978年七月初七 籍贯:徐州 国家:南唐 职业:国主、词人 信仰:佛教
朗读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 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 东流。
4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虞美人》公开课一等奖
D.这首小词语言清新、情调哀怨、意味深 长。词人把自己的主观感情灌注于自然景物之 中,情景交融,物我一体。
这首词主要写什么?
明确:这首词主要是写愁怨的。. 词的上片着重抒写囚居生活的痛苦和 对故国往事的思念。下片表达了一种 失落的愁苦之情。这种思想情感在词 的最后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 一江春水向东流”中可以看出。
人生之短暂无常。如此
回环往复,一唱三
叹,唱出词人心灵上的
波涛起伏和忧思
难平,唱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
赏析
恰问 似君 一能 江有 春几 水多 向愁 东 流
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
恣肆,一泻千里;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 断,无穷无尽。这9个字,确实把感情在升腾流 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并赋予无形的愁 以质感和具象。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着无穷无 尽的愁苦吗?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 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这 两句充满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 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 势。诗人这种纯真深挚感情的全心倾注,让他为 此付出了生命,但也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这样 的不朽篇章。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 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这首词是怎样表达词人的思想和情感的?
这首词抒通过对故国的思恋和对现实 的思考(今昔对比)及以乐写哀的手法, 表达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限愁怨。
乐景:春花、秋月、小楼、雕栏、 玉砌、江水等
哀情:何时了,知多少,又东风, 不堪回首,向东流
比较阅读一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 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虞美人》李煜省优质课一等奖
江城子 [宋]秦 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①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做②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 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便做:纵使。 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
以乐景写哀情
“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什么?
锦衣玉食,后宫佳丽 欢乐、自由,风花雪月 至尊的地位
对比
春花秋月 景
永恒不变
实(现实)
往事知多少 情
短暂无常
虚(过去)
往事之叹,感慨万千
故 “又东风”表现了
国 小 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不 堪 回
楼 昨 夜
情?
“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 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
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 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 章是纯粹的眼泪。
-----缪塞
【教学目标】 1、积累词中重要
的词语典型的意象等 基础知识。
2、了解诗人的身 世及背景。
3、掌握词作的表 现技法和体会作者的 情感。
课文导入:
看到《虞美人》这三 个字,你首先想到了 什么?
虞美人
1、在四面楚歌时,虞姬在垓 下拔剑自刎。 2、后来虞姬血染之地,长出 一种鲜红的花,后人为了纪 念她,便把这种花叫做“虞 美人”。 3、虞美人在古代寓意着生离 死别、悲歌 。
来进行节奏的把握 2.找出韵脚:
了、少、风、中 在、改、愁、流 押韵特点:
两句一换韵 3.读出感情:
感情基调: 低沉、凄哀
春花秋月何时 了?往事知多 少。小楼昨夜又 东风,故国不堪 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 在,只是朱颜 改。问君能有几 多愁?恰似一江 春水向东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虞美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作者的相关情况; 能力目标: 1、理解词的基本意义和词的思想内涵; 2、体会词的艺术特点,对李煜的词风有一定的了解。
情感目标:体会诗歌深刻地表达了李煜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班级为文科班,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普遍较好,喜欢讨论,愿意展示自己,并能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适用于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分析诗词的意象及意境,从而把握诗人的感情;教学难点: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一、导入:创设情景
他是金阶华殿上吟风弄月的词人,他是晓风残月下黯然神伤的帝王,当词人与帝王的轨迹重合在一起,便是历史长河里的一段萎靡岁月,文学天空中的一片璀璨记忆。
他被称为“词中之帝”,他就是李煜,今天我们就通过《虞美人》一起走近他,了解他的悲喜人生。
二、学生展示活动: 《后主访谈》
三、反复诵读,体会情感
1、老师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
3、评点诵读
4、学生范读
5、以评促读,再次诵读
6、齐读
四、合作探究
不朽的魅力体现在哪里,其中的原因是什么,每个人都对词有自己的理解,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小组讨论。
预设问题
⑴、“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⑵、“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言之,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
⑶、“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⑷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
⑸“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两句好在哪里?
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⑺你认为全词的词眼是什么?
总结: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有一点是共同的,用情真切!正如法国诗人缪塞所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这句话用在《虞美人》身上再贴切不过了,它凭借着字字血泪这个特点打动了古往今来的读者。
而且我们读到的不仅仅是一行行美丽的诗句,更是词人愁苦绝望的心情,孤寂悲凉的处境,那么词人的一生都是在忧愁孤寂中度过的吗?同学们知道,他曾经做过十几年的国君,十几年里他又过着怎样的生活?有着怎样的体验,我们不可能回到过去,但我们可以通过文字去感受他的情感变化。
四、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玉楼春》
六作业设计:写作训练
你心中的李煜是什么形象,你有什么看法, 结合材料《遥寄李煜》把人物运用到写作中,完成一篇800字随笔。
结语:
很多时候伟大的艺术,伟大的文学产生于苦难之中,有了亡国之痛,才铸就了他词的辉煌!昔人已去佳作犹存,让我们再次欣赏这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