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物理实验研究性报告

合集下载

【2018-2019】北航实验研究报告word版本 (11页)

【2018-2019】北航实验研究报告word版本 (11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北航实验研究报告篇一:北航物理实验研究性报告北航物理实验研究性报告专题: 拉伸法测钢丝弹性模型扭摆法测定转动惯量第一作者:唐秋雨学号:第二作者:张文学号:第三作者:卢浩文学号:班级:目录···································· 2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实验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原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研究性报告--钠光双线波长差的测定

研究性报告--钠光双线波长差的测定

北航物理实验研究性报告专题:钠光双线波长差的测量第一作者:学号:班级:120111第二作者:学号:班级:目录一、摘要: (1)二、关键词 (1)三、实验原理 (1)㈠测定钠光双线波长差 (1)㈡F-P干涉 (2)四、实验仪器 (3)五、实验步骤 (3)㈠迈克逊干涉测波长差 (3)㈡F-P干涉 (4)六、数据处理 (4)㈠原始数据记录表格 (4)⑴迈克尔逊干涉 (4)⑵法布里-玻罗干涉 (5)㈡数据处理 (5)七、结果误差分析 (10)㈠迈克尔逊测钠光双线波长差: (10)㈡法布里—玻罗干涉仪测钠光双线波长差: (10)八、实验改进建议: (10)㈠迈克尔逊测钠光双线波长差: (10)㈡法布里—玻罗干涉仪测钠光双线波长差: (11)九、实验经验总结 (11)㈠迈克尔逊测钠光双线波长差: (11)㈡法布里—玻罗干涉仪测钠光双线波长差: (12)十、感想与体会 (12)十一、参考文献 (12)十二、图片记录(及原始数据记录) (12)一、摘要:钠光光源不是理想的单色光,由两条靠的很近的双线λ1和λ2组成。

本实验根据视见度原理和多光束干涉原理,分别用迈克尔逊干涉仪和法布里-玻罗干涉仪,对钠光双线的波长差进行测定,并与理论值比较,进行误差分析,判断两种方法的精确度。

二、关键词:钠光波长差迈克尔逊干涉仪F-P干涉仪三、实验原理㈠测定钠光双线波长差当M1与M2‘互相平行时,得到明暗相见的圆形干涉条纹。

如果光源是绝对单色的,则当M1镜缓慢的移动时,虽然视场中条纹不断涌出或陷入,但条纹的视见度应当不变。

设亮条纹光强为I1,相邻暗条纹光强为I2,则视见度V可表示为:视见度描述的是条纹清晰的程度。

如果光源中包含有波长λ1和λ2相近的两种光波,而每一列光波均不是绝对单色光,钠光是由中心波长λ1=589.0nm和λ2=589.6nm 的双线组成,波长差为0.6nm。

每一条谱线又有一定的宽度。

由于双线波长差△λ与中心波长相比甚小,故称之为准单色光。

北航物理实验—弗兰克赫兹研究性实验报告

北航物理实验—弗兰克赫兹研究性实验报告

基础物理研究性实验报告弗兰克赫兹实验第一作者:第二作者:所在院系:目录摘要: (3)Abstract (3)一、实验目的 (4)二、实验原理 (4)1)激发电位 (4)2)夫兰克-赫兹实验的原理 (5)三、实验仪器 (7)四、实验内容 (7)1)准备工作 (7)2)氩元素的第一激发电位手动测量 (7)3)氩元素的第一激发电位自动测量 (8)五、数据处理(手动测量) (8)1)灯丝电压3.0V,第一栅极电压1.5V,拒斥电压9.0V (8)2)灯丝电压3.2V,第一栅极电压1.5V,拒斥电压9.0V (10)3)灯丝电压3.0V,第一栅极电压1.0V,拒斥电压9.0V (11)4)灯丝电压3.0V,第一栅极电压1.5V,拒斥电压8.0V (12)六、实验结果探究 (13)1)实验结果分析探究 (13)2)误差来源分析探究 (13)七、实验感想 (14)参考文献: (14)附: (15)摘要:本研究性报告以“弗兰克赫兹实验”实验为深入研究探讨的课题,简单介绍弗兰克赫兹实验的基本原理以及操作步骤等,重点进行改变某个实验步骤后实验的误差分析,从而进一步了解在实验过程中严格控制实验步骤的正确性对实验结果的重要性,对今后误差分析有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弗兰克赫兹实验步骤误差AbstractThis research report "Frank Hertz experiment" experimentsin-depth study of the themes,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Frank Hertz experiment and procedure, focusing steps to change an experiment experimental error analysis, and learn more about the experimental procedure strict control of the correctness of the experimental procedure of the importance of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error analysis for the future have a certain role.Keywords: Frank Hertz experiment step error一、实验目的1、了解弗兰克--赫兹试验的原理和方法;2、学习测定氩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的方法;3、证明原子能级的存在,加强对能级概念的理解。

北航物理实验研究性报告对劳埃镜的白光干涉实验的误差分析和试验方法的改进

北航物理实验研究性报告对劳埃镜的白光干涉实验的误差分析和试验方法的改进
2.利用望远镜(已调焦至无穷远),调节透镜与单缝之间的距离,使透镜后出射的是关于单缝的平行光,平行光的检测利用的是白屏,调整好此步之后需固定透镜与单缝。
3、
1.依次将衍射光栅、会聚透镜和光阑放在平行光透镜后面,仔细调整光阑与会聚透镜之间的距离和位置关系;
2.依据实验原理,显然的选择靠近实验者一侧的1级衍射光作为产生白光干涉的干涉源,试验中可在光阑上看见一对对不同颜色的光,调整光阑使得1级衍射光透过滤波孔。
4、
1.将劳埃镜放到导轨上,用眼睛直接观察对镜面进行粗调,应使劳埃镜尽量与导轨平行。
2.用眼睛从目镜方向直接观察并调整双光源。首先左右微移白炽灯使实光源达到最亮,其次调整劳埃镜使双光源等亮等色,尔后调整狭缝的垂直度使得双光源间距合适且平行(此乃关键)
3.放上测微目镜,一边观察镜内视野,一边慢慢左右移测微目镜,从暗区到明暗交界处再到彩色亮区,找到蓝色区域,找出黑白条纹,然后再调整狭缝宽度使得干涉条纹更明显(调好后不可再动导轨上元件)。
2黄光
理论黄光波长
黄光双光源间距:
计算不确定度:
=0.01006mm
所以,黄光双光源间距最终表示为
黄光波长
所以,黄光波长最终表示为
相对误差
3绿光
理论绿光波长
绿光双光源间距:
计算不确定度:
=0.00536mm
所以,绿光双光源间距最终表示为
北航物理实验研究性报告
对劳埃镜的白光干涉实验的误差分析和实验方法改进
目录
摘要3
一、实验原理3
1.劳埃镜干涉原理:3
二、实验仪器4
三、实验内容5
1、光学元件的等高共轴5
2、平行光部分的调整5
3、干涉光源的调整5
4、白光干涉条纹的调整6

北航基础物理实验研究性报告 多光束干涉和F-P干涉仪数据处理方法与多光束规律的推导

北航基础物理实验研究性报告 多光束干涉和F-P干涉仪数据处理方法与多光束规律的推导

基础物理实验研究性报告多光束干涉和法布里—珀罗干涉仪Multi-beam interference and Fabry-Perot interferometer目录摘要 (3)Abstract (3)一、实验目的 (4)二、实验原理 (4)2.1多光束干涉原理 (4)2.2多光束干涉条纹的光强分布 (5)2.3 F-P干涉仪的主要参数 (6)三、实验仪器 (7)四、实验主要步骤 (8)4.1操作内容 (8)4.2操作提示 (8)4.3操作注意事项 (10)五、数据处理 (10)5.1钠光波长差的测定 (10)5.1.1原始数据 (10)5.1.2数据处理 (10)5.2验证,测定P1、P2的间距d (11)5.2.1原始数据 (11)5.2.2 验证分析 (12)六、误差分析 (12)七、实验技巧的总结 (13)7.1钠光波长差的测定 (13)7.2验证,测定P1、P2的间距d (13)八、实验探究 (14)8.1对数据处理方法的改进 (14)8.1.1波长的计算公式 (14)8.1.2光波波长不确定度 (15)8.2多光束的干涉规律的推导与讨论 (16)8.2.1多光束的干涉规律的推导 (16)8.2.2结果与讨论 (18)九、实验思考题 (19)十、实验感想与总结 (22)10.1动手能力的提高 (22)10.2自学能力以及预习能力的提高 (22)10.3对物理理论知识认识的升华 (23)参考文献: (23)摘要法布里—珀罗干涉仪简称F-P干涉仪,是利用多光束干涉原理设计的一种干涉仪,本文以“多光束干涉”为内容,先介绍了实验的基本原理、方法与过程,仪器构造和使用方法,而后进行了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

提出了一种新的处理数据的方法,并且对多光束干涉规律进行了推导与讨论。

关键词:F-P干涉仪;多光束干涉;基本原理;干涉规律;AbstractFabry–Pérot interferometer is short for F-P interferometer. It is designed with the theory of Multi-beam interference.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Multi-beam interference , and introduces the basis theory, methods , process, and the configuration and the usage of the apparatus. Then, it gives one method on data handling. Based on the data in the experiment, it also analyzes the origin of some errors and offers some proposals and comes up with a new method of data handling.At last ,it talks about the theory of Multi-beam interference.Key words:F-P interferometer. Multi-beam interference.basis theory. Law of interference.一、实验目的1.1 了解F-P干涉仪的特点和调节;1.2 F-P干涉仪观察多光束等倾干涉并测定钠双线的波长差和膜厚;1.3巩固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在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础物理实验 研究性试验报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础物理实验 研究性试验报告

探究测定冰的熔解热实验冰水质量比以及实验过程和数据处理的改进方法周晓城,巨建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北京 100191)摘要:本文通过计算得到混合量热法中的最佳冰水质量比并在实验中对此进行比较讨论,验证计算值,得出结论;验证牛顿冷却定律,同时得到实验参照值;并就本人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出实验操作以及数据处理方面的一些改进意见和建议;以及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发现的水量、温差与冷却常数和实验误差之间的大致关系。

关键词:冰水质量比;牛顿冷却定律;数据处理;改进意见;误差规律中图分类号:0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实验背景测量冰的熔解热的实验方法有很多,在大学物理实验中使用最多的是混合量热法,而作为大学物理少数几个热学实验中的一员,其重要性显而易见。

然而在实验的操作过程中很多同学反映实验不好操作,具体的问题有:1.依据《基础物理实验》[1],实验中需要保证加冰前与加冰后的稳定温度与室温的温差大约在10-15℃能较好地依据牛顿冷却定律绘制温度补偿修正曲线,而对于没有经验的实验者来说实验中的水量和冰量添加不好把握,加冰太少,可能造成冰块溶解后水温高于室温而无法温度修正,或者加冰太多,造成温度稳定后冰块无法溶解完全,在实验中往往需要经过多次尝试才能取得较好的实验数据,费时费力费水;2.取冰时,所有同学都是徒手取冰的,而对于较低温度(-21℃)的冰块,手的温度较高(30℃左右),即使在取冰和透冰过程中接触的时间很短(亲测至少15s),参照实验过程中冰块溶解降温曲线,吸热也会很明显,从而使得实验结果偏低,而在没有同伴的情况下,为了协调记录时间、记录温度,同时还要投冰动作迅速而使水不外溅,观察到通常同学会找特殊时刻投冰,在这种情况下不是冰块在外界的时间过长甚至开始融化了,就是手忙脚乱实验数据很难记录,实验效果不是很好;3.同时,由于投冰之后冰融化的最初几分钟铂电阻温度计示数变化非常快,而且需记录的数据比较多,同时还要不断搅拌,使得这段数据点很容易记录不全或者记录偏差,而这段数据是数据处理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直接影响到温度的修正,所以很容易造成实验误差;4.还有数据处理中绘制温度修正曲线时,要求室温线上方的温度修正线与室温线所围面积与下方的面积相等,使用的方法是在坐标纸中绘图,然后通过数格子找到使面积大概相等的时刻t=t0,由于坐标纸大小有限、比例有限,数格子非常麻烦而且这样做是十分不准确的,使得T2′,T3′有了误差,影响实验效果。

北航物理研究性实验报告——各向异性磁阻传感器(AMR)与地磁场测量

北航物理研究性实验报告——各向异性磁阻传感器(AMR)与地磁场测量
R = Rmin+(Rmax-Rmin)cos2θ 在磁阻传感器中,为了消除温度等外界因素对输出的影响,由 4 个相同的磁 阻元件构成惠斯通电桥,结构如图 1 所示。图 1 中,易磁化轴方向与电流方向的 夹角为 45 度。理论分析与实验表明,采用 45 度偏置磁场,当沿与易磁化轴垂直的方向施加 外磁场,且外磁场强度不太大时,电桥输出与 外加磁场强度成线性关系。 无外加磁场或外加磁场方向与易磁化轴 方向平行时,磁化方向即易磁化轴方向,电桥 的 4 个桥臂电阻阻值相同,输出为零。当在磁 敏感方向施加如图 1 所示方向的磁场时,合成 磁化方向将在易磁化方向的基础上逆时针旋 转。结果使左上和右下桥臂电流与磁化方向的
a.测量磁阻传感器的磁电转换特性 .......................................................... 5 b.测量磁阻传感器的各向异性特性.......................................................... 6 3、赫姆霍兹线圈的磁场分布测量.................................................................. 6 a. 赫姆霍兹线圈轴线上的磁场分布测量..................................................6 b.赫姆霍兹线圈空间磁场分布测量.......................................................... 7 4.地磁场测量.................................................................................................. 8 五、实验数据及数据处理 ................................................................................... 9 1.磁阻传感器特性测量..................................................................................... 9 a.测量磁阻传感器的磁电转换特性 ............................................................. 9 b.测量磁阻传感器的各向异性特性........................................................ 10 2.赫姆霍兹线圈的磁场分布测量................................................................ 12 a.赫姆霍兹线圈轴线上的磁场分布测量 ................................................ 12 b.赫姆霍兹线圈空间磁场分布测量........................................................ 12 3.地磁场测量................................................................................................ 13 六、实验误差分析及注意事项: .....................................................................13 1.我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现象................................................................ 13 a.携带的电子仪器对实验的干扰 ............................................................ 13 b.实验仪间磁场的相互干扰.................................................................... 13 c.复位(R/S)的使用 .............................................................................. 14 d.操作要细心............................................................................................ 14 2.其它注意事项............................................................................................ 15 七、思考题 .........................................................................................................15 八、磁阻传感器的应用 ..................................................................................... 15 1.磁阻传感器在车辆检测中的应用............................................................ 15 a.车辆的分类 ............................................................................................ 16 b.车辆的方向............................................................................................ 17 c.车辆的存在 ............................................................................................ 17 2.罗盘定向与导航........................................................................................ 18 九、实验感想 .....................................................................................................19 参考文献 .............................................................................................................2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研究性实验报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研究性实验报告

S=
为电桥(绝对)灵敏度。电桥灵敏度的大小与工作电压有关,为使电桥灵敏度足 够,电源电压不能过低;当然也不能过高,否则可能损坏电桥。显然,若 RX 改 变,很大范围内尚不足引起检流计指针的反应,则此电桥系统的灵敏度很低,它 将对测量的精确度产生很大影响。电桥灵敏度与检流计的灵敏度、电源电压及桥 臂电阻配置等因素有关, 选用较高灵敏度的检流计,适当提高电源电压都可提高 电桥灵敏度。如果电阻 RX 不可改变,这时可使标准电阻改变△ RN ,其效果相当 于 RX 改变△ RX 。由 RX

B、判断内外接法: 采用试触法判断内外接法,若 则采用电流表内接法;否则采用 电流表外接法。 经测得: 内接: , 外接:, ,故采用电流表内接法。 C、测量中电阻:
电路图
测量原始数据
电流表选择 15mA 量程,电压表选择 1.5V 量程 1 U/V 2 3 4 5 6 7 8
0.925 0.951 0.986 1.005 1.037 1.065 1.102 1.139 9.80 10.09 10.29 10.65 10.95 11.28 11.53
Rg ug (799.3 0.6)

(2)电压表 7.5V 量程:
3000 0.1% 900 0.2% 90 0.5% 4 5% 0.02 4.12 ;
u 2.38 ; 3
Rg ug (3994 2)

(3)电流表 15mA 量程:
二、实验原理及主要步骤
方法 1 伏安法测电阻
伏安法是同时测量电阻两端电压及其流过电阻的电流,由欧姆定律 U
R I
求得阻值 R。 亦可用作图法, 画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 从曲线上求出电阻的阻值。 图 2.1.1 为伏安法测电阻的两种原理电路,显然由于电表内阻( RV 、 RA ) 的影响,无论采用电流表内接或电流表外接,都不能严格满足欧姆定律: I、 II、 若采用内接法,则电压表所测电压为

北航基础物理实验研究性实验报告密立根油滴

北航基础物理实验研究性实验报告密立根油滴

北航基础物理实验研究性实验报告密立根油滴1.实验目的和原理1.1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密立根油滴实验,研究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规律,验证电荷的电量、电荷的量子化,并测量电子电量的数值。

1.2实验原理密立根油滴实验利用了油滴在电场中做匀速下降运动的性质。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在两个平行金属板之间建立一个均匀电场,可通过高压电源及电容器组成。

经过适当处理的油滴,通过喷雾器喷入观察舱中,被电荷所带起,当油滴进入电场时,由于电力的作用,油滴会开始向上加速或减速,直到达到的稳定运动的速度为止。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此时电力与油滴重力平衡,即:eE=m×g其中,e为油滴所带电荷,E为电场强度,m为油滴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

考虑到油滴的存在电子荷负度的事实,我们可以写出油滴电量的表达式为:e=n×e其中,e为油滴带的电荷,e为电子电量,n为一个整数。

由此可得,油滴的表达式可以改写为:(mg−eE) = 0在实验中,我们将通过测量油滴在不同电压下的稳定下降速度,来计算电量的数值。

2.实验装置和步骤2.1实验装置本实验的主要装置有:高压电源、电容器、喷雾器、驱动装置、显微镜及摄像设备等。

2.2实验步骤2.2.1准备工作a.接通电源,使电荷采集装置工作。

b.调整显微镜使得目标所在位置清晰可见。

c.调节电容器中的电压,使之为一定的数值。

2.2.2实验操作a.先通过射灯预热机器,预热时间约为15分钟。

b.打开电流调节开关,调整到合适的数值。

c.打开电压调节开关,缓慢增加电压,使带电滴油进入视野。

d.若带电滴油向上运动,则减小电压,反之则增大电压。

e.再次观察带电滴油的上升或下降方向,调整电压大小,直至带电滴油保持匀速下降。

f.记录下匀速下降的电压。

2.2.3数据处理a.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带电滴油的质量,并计算电量。

b.对多次测量的结果求平均值,以提高数据准确性。

3.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多组测量数据,并利用公式计算出带电滴油的质量,进而计算出电子的电量。

北航基础学习知识物理实验研究性实验报告分光仪的调整及其应用

北航基础学习知识物理实验研究性实验报告分光仪的调整及其应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研究性实验报告分光仪的调整及其应用第一作者:所在院系:就读专业:第二作者:所在院系:就读专业:目录目录一.报告简介 (1)二.实验原理 (1)实验一.分光仪的调整 (1)实验二.三棱镜顶角的测量 (3)实验三.最小偏向角法测棱镜折射率 (1)二.实验仪器 (1)三.实验主要步骤 (2)实验1.分光仪的调整 (2)1.调整方法 (2)2.要求 (4)实验2.三棱镜顶角的测量 (4)1.调整要求 (4)2.实验操作 (5)实验3.棱镜折射率的测定(最小偏向角法) (6)四.实验数据记录 (6)五.数据处理 (7)实验2.反射法测三棱镜顶角 (7)实验3.最小偏向角法测棱镜折射率 (7)六.误差分析 (8)七.分析总结 (8)八.实验改进 (9)九.实验感想 (10)十.参考文献及图片附件: (11)一.报告简介本报告以分光仪的调整、三棱镜顶角和其折射率的测量为主要内容,先介绍了实验的基本原理与过程,而后进行了数据处理与不确定度计算。

并以实验数据对误差的来源进行了分析。

同时还给出了调节分光仪的经验总结与方法,并对现有实验仪器和试验方法提出了改进的意见。

二.实验原理实验一.分光仪的调整分光仪的结构因型号不同各有差别,但基本原理是相同的,一般都由底座、刻度读数盘、自准直望远镜、平行光管、载物平台5部分组成。

1-狭缝套筒;2-狭缝套筒紧固螺钉;3-平行光管;4-制动架;5-载物台;6-载物台调平螺钉;7-载物台锁紧螺钉;8-望远镜;9-望远镜锁紧螺钉;10-阿贝式自准直目镜;11-目镜;12-仰角螺钉;13-望远镜光轴水平螺钉;14-支臂;15-望远镜转角微调螺钉;16-读数刻度盘止动螺钉;17-制动架;18-望远镜止动螺钉;19底座;20-转座;21-读数刻度盘;22-游标盘;23-立柱;24-游标盘微调螺钉;25-游标盘止动螺钉;26-平行光管光轴水平螺钉;27-仰角螺钉;28-狭缝宽度调节螺钉;1.三角底座在三角底座中心,装有一个垂直的固定轴,望远镜、主刻度圆盘、游标刻度盘都可绕它旋转。

北航物理实验研究性报告拉伸法测钢丝弹性模量及扭摆法测量转动惯量探究

北航物理实验研究性报告拉伸法测钢丝弹性模量及扭摆法测量转动惯量探究
理论分析证明,若质量为m的物体绕过质心轴的转动惯量为 ,当转轴平行移动距离x时,则此物体对新轴线的转动惯量变为 。这称为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
2
2Hale Waihona Puke 1.弹性模量测定仪(包括:细钢丝、光杠杆、望远镜、标尺及拉力测量装置);钢卷尺、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计。
2.2.
扭摆、塑料圆柱体、金属空心圆筒、实心塑料(或木)球、金属细长杆(两个滑块可在上面自由移动)、数字式计时器、电子天平、气泡水平仪。
开始时光杠杆反射镜与标尺在同一平面,在望远镜上读到的标尺读数为 ,当光杠杆反射镜的后足尖下降δL时,产生一个微小偏转角θ,在望远镜上读到的标尺读数为 ,则放大后的钢丝伸长量 (常称作视伸长)。由左图可知
(3)
式中,b为光杠杆前后足尖的垂直距离,称光杠杆常数。
由于经光杠杆反射而进入望远镜的光线方向不变,故当平面镜旋转一角度θ后,入射到光杠杆的光线的方向就要偏转4θ,因θ甚小,OO’也甚小,故可认为平面镜到标尺的距离H≈O’ ,并有
基础物理实验研究性报告
拉伸法测钢丝弹性模量及
扭摆法测量转动惯量探究
第一作者
曹尼美
学号
100311xx
第二作者
王尼玛
学号
100311xx
2011年11月20日
摘要
本文基于作者完成本次实验,对内容进行思考后,对于该组实验的原理,过程,实验数据处理,误差分析进行的认真分析。
本文首先介绍了本实验的原理内容,包括拉伸法测量钢丝弹性模量与扭摆法测量转动惯量。第二部分为对于实验过程的表述。第三部分为数据处理部分,包括实验原始数据,数据处理以及误差分析。第四部分为在实验后对实验可改进之处,对实验的深入分析,以及实验感想。最后为参考文献。

北航物理研究性实验报告——对测量棱镜折射率新方法的探究

北航物理研究性实验报告——对测量棱镜折射率新方法的探究

注:当αk>βk 时,θi=360°+βk-αk
- 3 -
4.1.2 数据处理 望远镜转过角度的平均值:
1 i 119 58’ 48” 119 .98 5 i 1
则由式①,三棱镜顶角
5
A 180 60 .02
4.1.3 误差分析及不确定度计算 望远镜转过角度θ(视为直接测量量)的 A 类不确定度分量
分光仪是非常重要的光学实验仪器, 在高校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占有重要地位。 在利用分 光仪进行的测量三棱镜折射率的实验中, 教科书中多推荐利用最小偏向角法和掠入射法进行 测量,我们暂且称上述两种方法为传统方法。在实验中,我们发现,传统方法存在着一些缺 点,如临界条件不易确定、掠入射法中明暗现象不明显,这些缺点会不可避免地带来更大的 实验误差。 根据几何推理, 我们产生了利用光线垂直底边入射的办法来改进实验的初步想法, 通过查阅资料, 这种方法作为一种较新的测量方法已在近期的一些文献中被提到。 这种方法 拥有传统方法所不具备的优越性, 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 接下来我们将就这种垂直底边入射 的方法(垂直底边入射法)进行讨论。 1.实验原理 1.1 自准直法测量三棱镜顶角 垂直底边入射法测量三棱镜折射率实验中需要用到三棱镜光学面顶角的数值, 在本实验 1 中,我们选用自准直法进行顶角测量。
实验组数 i 1 2 3 4 5
入射光线 左游标α1 21330’ 27354’ 34849’ 3933’ 10338’ 右游标α2 3330’ 9349’ 15846’ 21935’ 28341’
出射光线 左游标β1 26456’ 32518’ 3007’ 9054’ 11501’ 右游标β2 8455’ 14513’ 21008’ 27056’ 33502’

北航物理研究性实验报告

北航物理研究性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电磁场与电磁波的研究实验日期:2023年3月15日实验地点:北航物理实验室实验目的:1. 理解电磁场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2. 掌握电磁波的传播规律。

3. 通过实验验证电磁波的理论。

4.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实验原理:电磁场是电荷和电流在空间中产生的场,它由电场和磁场两部分组成。

当电荷静止时,周围存在电场;当电荷运动时,会产生磁场。

电磁波是电磁场在空间中的传播形式,其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根据麦克斯韦方程组,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光速c,且满足以下关系:\[ c = \frac{1}{\sqrt{\mu_0 \epsilon_0}} \]其中,\(\mu_0\)为真空磁导率,\(\epsilon_0\)为真空电容率。

实验器材:1. 电磁场发生器2. 电磁场探测器3. 光电传感器4. 信号发生器5. 示波器6. 信号线7. 电源实验步骤:1. 将电磁场发生器连接到信号发生器,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

2. 将电磁场探测器放置在电磁场发生器的正前方,确保探测器与发生器之间的距离固定。

3. 打开信号发生器和电磁场发生器,记录探测器的输出信号。

4. 改变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重复步骤3,记录数据。

5. 将光电传感器放置在电磁场探测器的正前方,记录光电传感器的输出信号。

6. 改变电磁场发生器的位置,重复步骤5,记录数据。

7. 使用示波器观察和记录电磁波信号的波形。

实验结果与分析:1. 当信号发生器的频率为10MHz时,电磁场探测器的输出信号稳定,说明电磁场发生器产生的电磁波能够被探测器接收。

2. 随着信号发生器频率的增加,电磁场探测器的输出信号幅度逐渐减小,说明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与频率有关。

3. 当电磁场发生器与探测器的距离增加时,光电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幅度逐渐减小,说明电磁波的传播距离与距离有关。

4. 通过示波器观察,电磁波信号的波形为正弦波,符合电磁波的理论。

实验结论:1. 电磁场是电荷和电流在空间中产生的场,由电场和磁场两部分组成。

研究型报告

研究型报告
b.由以上分析摆角过大或者过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摆角在90°附近时,根据不同的待测物可以使实验的相对误差缩小40%以内。
c.由于滑块的不对称,使得长杆俩力臂所受的力矩不平衡,进而造成了长杆的倾斜,也就是说转动平面不是在水平面内,进而造成了实验中的误差。而转动轴不再垂直线上,使得仪器本身加大了系统误差。
1.两个滑块的位置相对与转动轴越对称,那么误差就越小.
2.滑块相对于转动轴越远,那么误差就越小.
(2)摆角不同对结果的影响
由于弹簧的扭转系数K值不是固定常数,它与摆动角度略有关系,所以得到的转动惯量略有不同,由公式:
J= +m (9)
可以得到金属杆的转动惯量的理论值,由公式(8)、(9)可以得到它们转动惯量的实验值的公式:
一、
1.学习两种物理实验方法——比值测量法和转换测量法
2.熟悉扭摆的构造及使用方法,掌握数字式计时器的正确使用
3.用扭摆测定几种不同形状物体的转动惯量,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4.验证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
二、实验原理
安装在扭摆垂直轴上的物体,在水平面内转过一角度θ后释放,在弹簧的恢复力矩作用下,物体就开始绕垂直轴作往返扭转运动。根据虎克定律,弹簧受扭转而产生的恢复力矩M与所转过的角度θ成正比,即
25.59
25.32
24.81
可以看出摆角在接近90°时相对误差较小,更接近理论值。为了降低实验时由于摆动角度变化过大带来的系统误差,因此,在测定各种物体的摆动周期时,摆角不宜过小。

(1)实验误差来源
a.蜗簧转动过程中其轴所受到的摩擦阻尼,通常能维持20个周期,由于阻尼的存在,转动受到衰减,导致所测周期大于理论周期。
以下是摆角不同时得到的理论与实测转动惯量的比较结果:

北航物理研究性实验报告

北航物理研究性实验报告

北航物理研究性实验报告北航物理研究性实验报告导言:物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通过实验研究能够验证理论,提供实际应用的科学依据。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某一物理现象的研究,探索其背后的原理和规律。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物理学的实践意义,培养实验观察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光的折射现象,通过测量折射角和入射角之间的关系,验证折射定律,并计算出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率。

实验原理:光的折射是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介质的密度不同而改变方向的现象。

根据折射定律,入射角i、折射角r和两个介质的折射率之间存在着如下关系:n1sin(i) = n2sin(r)。

其中,n1和n2分别是两个介质的折射率。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所需材料,包括光源、凸透镜、直尺、半反射镜等。

2. 将光源放置在一定距离处,使其成为平行光。

3. 将凸透镜放置在光源和半反射镜之间,调整凸透镜的位置和方向,使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成为平行光。

4. 在半反射镜上方放置一块透明介质,如水,调整其位置和倾斜角度,使光线从空气中射入水中。

5. 使用直尺测量入射角和折射角,并记录下来。

6. 重复上述步骤,将透明介质更换为其他材料,如玻璃、油等,测量不同介质中的入射角和折射角。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入射角和折射角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不同介质的折射率。

根据折射定律,我们可以得到n1sin(i) = n2sin(r),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推导出不同介质的折射率。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当光线从空气射入水中时,入射角较大时,折射角也较大,光线弯曲的程度较大。

而当光线从水射入空气中时,入射角较小时,折射角也较小,光线弯曲的程度较小。

这与折射定律中的sin函数的性质相符合。

在不同介质中,光的速度会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光线的折射。

根据光的速度和波长的关系,我们可以计算出不同介质的折射率。

折射率越大,介质对光的阻碍越大,光线的弯曲程度也越大。

北航_基础物理实验_研究性报告_双电桥测低电阻

北航_基础物理实验_研究性报告_双电桥测低电阻

基础物理实验研究性报告——双电桥测低电阻实验专题双电桥测低电阻整理刘永超学号11241058院(系)名称中法工程师学院2012年11月29日目录一、实验原理 (1)二、实验仪器 (3)三、主要步骤 (4)3.1准备工作 (4)3.2实验操作与记录 (4)3.3实验仪器整理 (4)四、数据记录与处理 (5)五、讨论 (6)5.1 误差分析 (7)5.1.1对实验误差的定性分析 (7)5.1.2对双电桥测低电阻的实验误差的定量分析 (7)5.2 实验改进建议 (8)5.2.1对实验原理的改进 (8)5.2.2 对实验器材的改进 (10)5.3 实验总结 (11)5.3.1实验经验教训: (11)5.3.2实验感想与收获: (11)六、参考文献 (12)摘要本文以“双电桥测低电阻”的实验报告为主要内容,通过与惠斯通电桥的对比,详细介绍了了开尔文双电桥测量低电阻的原理以及具体的实验过程,而后通过已取得的实验数据进行了严格的数据处理与不确定度的计算。

并以实验数据对误差的进行了更为深入的分析,并根据自己实际操作实验的经历对本实验的实验仪器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及本次试验给自己的感受。

关键词:开尔文双电桥、低电阻、误差、实验改进。

一、实验原理惠斯通电桥(单电桥)测量的电阻,其数值一般在10~106之间,为中电阻。

对于10以下的电阻,例如变压器绕组的电阻、金属材料的电阻等,测量线路的附加电阻(导线电阻和端钮处的接触电阻的总和为10-4~10-2)不能忽略,普通惠斯通电桥难以胜任。

如图1. 1所示,用单电桥测低电阻时,附加电阻与和是直接串联的,当和的大小与被测电阻大小相比不能被忽略时,用单电桥测电阻的公式就不能准确地得出的值;再则,由于很小,如≈,电阻也应是小电阻,其附加电阻(图中未画出)的影响也不能忽略,这也是得不出准确值的原因。

开尔文电桥是惠斯通电桥的变形,在测量小阻值电阻时能给出相当高的准确度。

它的电路原理见图1.2。

北航物理实验研究性报告热学系列实验1021

北航物理实验研究性报告热学系列实验1021

北航物理实验研究性报告热学系列实验1021目录摘要 (4)一、实验目的 (4)二、实验原理 (4)实验1. 测量冰的溶解热 (4)(1)一般概念 (4)(2)装置简介 (5)(3)实验原理 (5)(4)牛顿冷却定律法 (6)实验2.电热法测量焦耳热功当量实验: (9)(1)一般说明 (10)(2)一元线性回归法散热修正 (11)三、实验仪器 (11)四、实验步骤 (12)实验1.测量冰的熔解热实验: (12)(1)记录有关常数 (12)(2)测定实验过程中系统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13)(3)数据处理 (13)实验2.电热法测量焦耳热功当量实验: (13)(1)称量各种质量 (13)(2)测量时间—温度关系 (14)(3)测量加热器的电功率 (14)(4)数据处理 (14)五、数据记录与处理 (14)实验1.测量冰的熔解热实验: (15)(1)相关常数 (15)(2)数据列表 (15)(3)坐标纸作图 (17)(4)计算冰的溶解热 (18)实验2.电热法测量焦耳热功当量实验: (18)(1)测量各种质量、电压 (18)(2)数据列表 (19)(3)数据处理 (19)六、误差分析 (20)实验1.测量冰的熔解热实验: (20)实验2.电热法测量焦耳热功当量实验: (20)七、实验改进 (20)八、收获与体会 (21)九、参考资料 (21)十、原始数据 (22)图 1 量热器示意图 (5)图 2 系统散热修正 (7)图 3 另一种散热修正方法 (8)图 4 热功当量实验装置 (10)摘要本次实验内容包括两个实验:测量冰的溶解热和电热法测量焦耳热功当量。

利用两种散热修正方法减小误差,但数据处理过程较为繁琐。

本报告对实验误差做了详细分析,并给出改善建议。

关键词:溶解热、散热修正、能量守恒一、实验目的1.熟悉热学实验中基本仪器的使用;2.研究电热法中作功与传热的关系;3.学习两种进行散热修正的方法——牛顿冷却定律法和一元线性回归法;4.了解热学实验中合理安排实验和选择参量的重要性;5.熟悉热学实验中基本仪器的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0页本人声明我声明,本论文为本人独立完成的,在完成论文时所利用的一切资料均已在参考文献中列出。

3903·2415高等工程学院李柏第1页晶体的电光效应的深入剖析第一作者:李柏(自主独立完成)摘要本文基于作者在认真做过实验并对内容的深刻理解,旨在对该实验从原理到操作流程以及实验数据处理进行更加深入的剖析。

在正文的第一部分,本文从一名大二本科生的角度对实验原理进行了系统地重新表述,查阅资料并补充了部分《大学物理·光学》的必要知识(例如1/4玻片、单轴晶体的定义)力求让下一届的学生们能彻底理解原理部分,部分素材也可适当补充进新版的《物理实验》课本中。

在第二部分,本文细致地描述了实验操作的各个流程,从等高共轴的调节方法开始,给出了有理有据的调节方法,可以作为今后教师指导学生的基本判据。

在第三部分,本文重新安排了数据处理,采用了更加翔实的原始数据,但必须指出本文的缺陷:依然未能定量地得出产生误差的原因。

在第四部分,包含作者对试验中一些现象的理论层面的深入剖析,以及实验感想、建议等等。

最后的最后,是完成本文参阅资料的声明。

关键词:晶体电光效应电光调制大学物理实验论文测量半波电压第2页第一章:实验原理的重新表述1.1电光效应与一次电光效应晶体在外电场作用下折射率会产生变化,这种现象称为电光效应。

这种效应由于n 随电场变化而变化时间极短,甚至能跟得上1010Hz的电场变化频率,故可制成响应迅速的各种光电设备(例如斩波器、激光测距仪)。

仅仅在同一教室内的光纤陀螺寻北的陀螺仪中就有电光效应制成的元件,可见电光效应的广泛应用。

电场引起折射率变化可表示为n - n0 = aE0 + bE02+……由一次项aE0 引起的变化称为一次电光效应,也称泡耳克斯效应。

一次效应又区分纵横方向,以加载电场的取向决定。

本实验研究铌酸锂晶体的一次纵向电光效应。

光在晶体中传播时,在不平行于光轴方向上,由于e光和o光传播速度不同,而出现两个不同折射率的光的像,这种现象叫做双折射现象(图1-1)。

只有一个光轴的晶体就叫单轴晶体,铌酸锂原本是单轴晶体,但晶体外加电场后,将变成双轴晶体,导致与双折射类似的结果,出射光可能为椭圆偏振光。

图1-1 双折射原理示意图1.2电光调制在无线电通信中,为了传递信息,总是通过表征电磁波特性的正弦波性质受传递信号控制来实现,这种控制过程被称作调制。

接收时,逆过程则称为解调。

本实验采用强第 3 页度调制,即输出激光的辐射强度按照调制信号的规律变化。

试验中采用的LN 晶体横向电光调制器的结构如图1-2所示。

图1-2 横向电光调制原理调制过程如图1-3所示,图1-3 横向电光调制过程当光经过起偏器P 后变成振动方向为OP 的线偏振光,进入晶体 (z = 0) 后被分解为沿x ′和y ′轴的两个分量,因为OP 与x ’轴、y ’轴的夹角都是45º,所以位相和振幅都相等。

即AO E O E y x =='')()( 于是入射光的强度为:222*2)()(A O E O E E E I y x =+=⋅∝''当光经过长为L 的LN 晶体后,x ′和y ′分量之间就产生位相差ϕ,即:第 4 页⎪⎩⎪⎨⎧==-ϕi y x Ae l E A l E )()(''从检偏器A (它只允许OA 方向上振动的光通过)出射的光为 )('l E x )('l E y在OA 轴上的投影之和()(/2)(1)i y o E A e ϕ-=-于是对应的输出光强为: 2*22()()()[(1)(1)]2sin /22i i o y oy o A I E E e e A ϕϕϕ-∝=--= 将输出光强与输入光强比较,得到:22sin sin ()22o i I V I V πϕπ==图1-4 透过率与电压的关系曲线i I I /0为透射率,它与外加电压V 之间的关系曲线就是光强调制特性曲线,见图1-4。

本实验就是通过测量透过光强随加在晶体上电压的变化得到半波电压V π。

由图1-3可知,透过率与V 的关系是非线性的,若不选择合适的工作点会使调制光强发生畸变,但在V = V π/2附近有一直线部分(即光强与电压成线性关系),这就是线第 5 页性调制部分。

在此有必要补充λ/4波片的基本常识,λ/4波片实为一定厚度的双折射单晶薄片,当光法向入射透过时, 寻常光(o 光)和非常光(e 光)之间的位相差等于 半波长 或其奇数倍。

当线偏振光垂直入射1/4波片,并且光的偏振和云母的轴面(垂直自然裂开面)成45度角,出射后成椭圆偏振光。

我们在调制光路中插入一个λ/4波片,其光轴与OP 成45º角,它可以使x ′和y ′两个分量间的位相有一个固定的π/2位相延迟,这时若外加电场是一个幅度变化不太大的周期变化电压,则输出光波的光强变化与调制信号成线性关系,即211sin [()][1sin()]222o i I V V I V V πππππ=+=+其中V 是外加电压,可以写成sin m m V V t ω=,但是如果V m太大,就会发生畸变,输出光强中将包含奇次高次谐波成份。

当1/<<πV V m 时第二章:实验内容及操作详细流程2.1 光路调节与锥光干涉的观察2.1.1 光源准直的细调在粗调等高共轴之前,先要确保激光源的准确出射方向是平行于导轨的,这是实验得以顺利进展的基础。

先用激光束打在白屏上,前后移动白屏,观察光点在白屏上的位置,调整激光器方位,使白屏上的光点在摆平前后移动中位置不变:至此,光源的细调完成。

2.1.2 消光调节记录下白屏上光点的位置。

在光源与白屏之间放入起偏器与检偏器、扩束镜、LN 晶体,粗调等高共轴:每放入一个元件,尽量确保入射光点打在通光孔的中心,反射光1[1sin ]2o m m i I V t I V ππω=+第6页返回上一器件的孔径中心。

之后,进行消光调整:保留中间的起偏器,旋转使透光最强,再加上检偏器继续旋转,使得出射光最弱,此时白屏上光点消失,此状态称为消光。

2.1.3锥光干涉的观察在起偏器与检偏器之间添加紧贴晶体表面的扩束镜,适当细调,如果各元件真正达到等高共轴,光路准直,白屏上会得到均匀、清晰的四叶花瓣形状的锥光干涉图样,此时继续细致地调节晶体的两颗方位螺丝,尽量使花瓣的几何中心与白屏标记点吻合。

本人实验中拍摄真实图样如图2-1,可见几何中心与标记点(将手机现场拍摄图像反色处理后的白色划线交点)契合得很好。

图2-1 晶体的锥光干涉图样图2-2晶体双轴干涉图样此时若开启晶体电压,并加大激光器的驱动电压,则可以看到白屏上图样由一个中心“分裂”成两个(参见图2-2)这正是电光效应的完美诠释。

此外,该光路还具备课本未提及的以下特性:(1)两个偏振片正交时和平行时干涉图样是互补的(2)改变直流偏压的极性时,干涉图样旋转90°(3)只改变直流偏压的大小时,干涉图样不旋转,只是双曲线分开的距离发生变化.这一现象说明,外加电场只改变感应主轴方向的主折射率的大小,折射率椭球旋转的角度与电场大小无关第7页2.2 测量T-V工作曲线(极值法)用光电池取代白屏的位置,并将输出线连入测量功率的电子仪器中。

依然需要注意大致调整等高共轴,否则光点未进入光电池中,导致测量没有任何意义。

此时缓慢地调高激光器的直流驱动电压,记录对应的电压读数。

课本明确要求在理论极值(0,700V)附近每隔20 V做一次测量。

然而,实际操作中,为了验证100V以下的非线性失真,在0 ~ 150V以及650 V ~ 750 V之间,建议今后做实验的同学们一律每10V一测,以便得到更加真实的变化描述。

当驱动电压到达1000V左右时,即可结束测量。

在此,回答课本思考题,也是现实操作中可能出现的情况的解决办法,即输出光功率随驱动电压的增大不甚明显时的操作。

本人认为,在功率计量程选取没有问题的前提下,首要任务是检查光路是否等高共轴,但不要破坏电路,简略目测反射光点是不是都回到了各个光具的几何中心,以及光点是不是完全进入了光电池;如果光路准值无虞,本人认为此时需要旋转晶体的偏振方向以增大透射光强。

2.3调制法测晶体的透过率曲线晶体上直流电压和交流信号同时加上,与直流电压调到输出光强出现极小值或极大值对应的电压值时,输出的交流信号出现倍频失真,出现相邻倍频失真对应的直流电压之差就是半波电压。

具体做法是:按下电源面板上“正弦”键,把电源前面板上的调制信号“输出”接到二踪示波器的CH2上,把光电管的调制信号接到示波器的CH1上,把CH1,CH2上的信号做比较,调节直流电压,当晶体上加的直流电压到某一值U1时,输出信号出现倍频失真,再调节直流电压,当晶体上加的直流电压到另一值U2时,输出信号又出现倍频失真,相继两次出现倍频失真时对应的直流电压之差(U2-U1)就是半波电压。

(参见图2-3、图2-4、图2-5)第8页图2-3 第一次倍频失真图2-4 线性调制图2-5 第二次倍频失真这种方法比极值法更精确,因为用极值法测半波电压时,很难准确的确定T~U曲线上的极大值或极小值,因而其误差也较大。

但是这种方法对调节的要求很高,很难调到最佳状态.如果观察不到两次倍频失真,则需要重新调节暗十字形干涉图样,调整好以后再做本内容。

2.4 旋转1/4波片观察输出特性在上述实验中,去掉晶体上所加的直流偏压,把1/4波片置入晶体和偏振片之间,绕光轴缓慢旋转时,可以看到输出信号随着发生变化.当波片的快慢轴平行于晶体的感应轴方向时,输出信号线性调制;当波片的快慢轴分别平行于晶体的x,y轴时,输出光失真,出现"倍频"失真.因此,把波片旋转一周时,出现四次线性调制和四次"倍频"失真.在此,可以总结出,不仅通过晶体上加直流偏压可以改变调制器的工作点,也可以用1/4波片选择工作点,其效果是一样的。

当然,这两种方法的机理是不同的。

2.5注意事项1.开机、关机前及更换LN晶体所加电压时,均应将电压调节旋纽逆时针旋到底,使读数指示为零,避免触电。

2.连接晶体的电缆线两夹头不允许短接,避免造成仪器短路。

3. 220V,50Hz电源应稳定,如果有较大的波动,需配置交流稳压器及房间内不能有强空气对流,否则会引起氦氖激光器输出功率的波动,对测量半波电压不利。

第9页第三章:数据的重新处理与深入思索3.1 极值法测量T – V 工作曲线在此特别指出的是,由于本人的实验中,从0到100V只有50V的测量间隔分度值,这一原始数据不足以支持各种深入的分析。

在本人的事先请求下,第九周做实验的某同学按照我的要求额外进行了测量,在此援引原始数据如下(表3-1)表3-1表格对应的总体曲线如下(图3-1)第10页图 3-1具体细化的局部曲线走势如下图3-2与图3-3 所示:图3-2第 11 页图 3-3观察图像,极小值大致出现在V 1 = 110 V ,极大值大致出现在V 2 = 800 V ,由此可得V π = V 2 -V 1 =690 V由核心公式:3022()2dV n l πλγ=可得:3.2 动态法求解半波电压与电光系数当V 1=135V 时,出现第一次倍频失真,当V 2=477V 时,信号波形失真最小,振幅最大,当V 3=822V 时,出现第二次倍频失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