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地方教案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的基本内容和知识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地方课程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了解家乡的情感,增强他们的地域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家乡的自然环境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
教学难点:家乡气候特点的讲解。
2. 第二节:家乡的人文环境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名胜古迹等。
教学难点:家乡历史文化背景的讲解。
3. 第三节:家乡的经济发展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产业结构、特色产业、经济发展状况等。
教学难点:家乡特色产业的讲解。
4. 第四节:家乡的社会事业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家乡社会事业发展的讲解。
5. 第五节:家乡的风土人情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饮食习惯、民间艺术、传统节日等。
教学难点:家乡民间艺术的讲解。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家乡的相关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实例讲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等。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材》2. 参考资料:相关地方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书籍和资料。
3. 多媒体资源:图片、视频、音频等。
4. 网络资源:相关地方网站、论坛、新闻等。
六、第六节:家乡的知名人物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著名历史人物、文化名人、杰出校友等。
教学难点:家乡名人的生平事迹和贡献的讲解。
一年级上地方教案
地方教案主题:我身边的地方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并了解自己身边的地方特征和环境,培养学生对身边地方的热爱,增强学生的地域意识和归属感。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2.图片、地图等教学素材教学过程:一、导入(15分钟)1.师生互动:老师与学生打招呼,询问学生是否喜欢自己的家乡,并为什么喜欢。
2.激发学习热情:通过图片和地图展示学生所在区域的特点,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的地方。
二、探索与发现(35分钟)1.学生观察:给学生发放图片或地方的小物件,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图片或物件代表了他们家乡的哪些特点。
2.学生交流:学生分组,依次展示自己的图片或物件,并描述它们代表的家乡特色。
其他组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3.教师点拨: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进行评价和点拨,引导学生关注自己所在地方的环境、人文等方面的特点,并突出地方的独特之处。
三、学习总结(20分钟)1.教师引导:以地方的名称为线索,让学生回忆和总结所学到的家乡特点,并归纳总结到黑板上。
2.学生表达: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用自己的话回答以下问题:你家乡有哪些特点?你喜欢你家乡的哪些地方?3.分享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总结汇报,并选取一名学生代表进行全班分享。
四、拓展延伸(10分钟)1.学生实地调查:鼓励学生进行家乡特色的调查和收集,可以通过问卷调查、采访等形式进行。
2.学生作业:要求学生用画图、写作或制作展板等形式,展示自己家乡的特色,可以包括地理环境、民俗风情、名胜古迹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交流和表达,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兴趣,并帮助学生更深入了解和认识家乡的特点和环境。
通过学生的实地调查和作业,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发现和了解家乡的特色,增强学生的地域意识和归属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更多地注重学生的互动和参与,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当地的文化、历史、地理、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地方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4.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家乡的自然环境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水资源、动植物资源等。
2. 教学内容:a. 地理位置:家乡所在的省份、城市、乡镇。
b. 气候特点:家乡的四季变化、温度、降水等。
c. 水资源:家乡的河流、湖泊、水库等。
d. 动植物资源:家乡的常见动植物种类及其特点。
第二单元:家乡的人文环境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名人故事等。
2. 教学内容:a. 历史文化:家乡的历史演变、古建筑、历史事件等。
b. 民俗风情:家乡的传统节日、习俗、民间艺术等。
c. 名人故事:家乡的著名历史人物、事迹、传说等。
第三单元:家乡的自然资源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
2. 教学内容:a. 自然资源:家乡的矿产资源、农业资源、旅游资源等。
b. 环境保护:家乡的环境问题、保护措施、环保意识等。
c. 可持续发展:家乡的发展战略、绿色产业、生态文明建设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自然、人文、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深入了解家乡的特点和问题。
3.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利用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走进自然、感受家乡的美妙。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讨论等情况。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作业质量、创意、表达能力等。
3. 学生实践能力:考察学生在实地考察、小组合作等环节的表现。
4. 学生综合素质:综合评估学生在课程中的知识掌握、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教案一:认识家乡教案概述:本节课是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的教学内容,主题为“认识家乡”。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以及地方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并培养学生对家乡的归属感和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a. 能够描述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b. 能够简单描述家乡的地貌特征;c. 能够介绍家乡的特色文化。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a.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b. 培养学生对家乡地方文化的欣赏与尊重。
教学重点:1. 掌握并准确描述家乡地理位置。
2. 掌握并准确描述家乡地貌特征。
3. 掌握并准确描述家乡的特色文化。
教学准备:1. 大屏幕或投影仪。
2. 照片或图片展示工具。
3. 学生课桌上的地方地图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呈现一幅描绘家乡的图片。
2.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问:“你看到了哪些东西?你认识这些东西吗?这些东西是你家乡的特色吗?”激发学生对家乡的思考。
二、探究(25分钟)1. 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
a. 展示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图,提问:“你的家乡在哪个省份?在哪个城市?在哪个方位?”b. 引导学生使用地球仪或地图找到家乡的位置,让他们找出家乡的特点。
2. 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地貌特征。
a. 准备照片或图片展示工具,呈现家乡的山川、河流等地貌特征。
b. 引导学生观察照片或图片,描述家乡的地貌特征。
3. 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特色文化。
a. 准备图片或照片展示家乡的传统节日、民俗活动等。
b.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或照片,描述家乡的特色文化。
三、实践(15分钟)1. 按照小组规模分组,每组由一名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以及特色文化。
其他小组成员进行倾听和提问。
四、归纳(5分钟)1.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重点包括家乡地理位置、地貌特征以及特色文化。
五、小结(5分钟)1. 引导学生发表感想: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了解家乡的地理、地貌和文化对我们来说很重要?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家乡探索活动,例如在周末带家长到家乡的重要地标参观。
一年级(上)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上)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特色,培养学生的地域文化意识。
2. 通过学习地方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家乡的自然环境1. 地理特点: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2. 自然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
第二单元:家乡的人文环境1. 历史文化:悠久的历史、传统文化、历史名人等。
2. 民俗风情:传统节日、民间艺术、风俗习惯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运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和认识家乡。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 设置实践作业,让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社区,亲身体验家乡的特色文化。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在小组讨论、分享中的表现,以及实践作业的完成情况。
3. 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以及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单元:家乡的自然环境(2课时)1. 第1课时:介绍家乡的地理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
2. 第2课时:介绍家乡的自然资源,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资源的意识。
第二单元:家乡的人文环境(3课时)1. 第1课时:介绍家乡的历史文化,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的底蕴。
2. 第2课时:介绍家乡的民俗风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3. 第3课时:总结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强化学生的地域文化意识。
六、教学内容第三单元:家乡的经济与社会发展1. 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特色产业、经济发展趋势等。
2. 社会发展: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
第四单元:家乡的生态文明建设1. 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现状、环保政策与措施等。
2. 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绿色生活方式等。
七、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特色,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2. 通过学习地方文化、历史、地理等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家乡的地理1. 学习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2. 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让学生熟悉家乡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
第二单元:家乡的历史与文化1. 了解家乡的历史发展脉络,认识家乡的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
2. 学习家乡的传统习俗、民间艺术等,感受家乡文化的独特魅力。
第三单元:家乡的自然与资源1. 认识家乡的动植物资源、矿产资源等,了解自然资源的多样性和保护的重要性。
2. 学习家乡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四单元:家乡的人民与生活1. 了解家乡人民的生活习惯、民俗风情,感受家乡人民的热情与友善。
2. 学习家乡的发展变化,展望未来的美好生活。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情景教学、小组讨论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图片、地图、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3. 组织实地考察、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家乡的特色。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学习态度、合作意识等。
2. 学生对家乡地理、历史、文化、资源等方面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环保意识以及热爱家乡的情感表现。
五、教学计划第一单元:家乡的地理(2课时)1. 第1课时: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2. 第2课时: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让学生熟悉家乡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
第二单元:家乡的历史与文化(3课时)1. 第1课时:了解家乡的历史发展脉络,认识家乡的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
2. 第2课时:学习家乡的传统习俗、民间艺术等,感受家乡文化的独特魅力。
3. 第3课时: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文化传承与发展。
第三单元:家乡的自然与资源(2课时)1. 第1课时:认识家乡的动植物资源、矿产资源等,了解自然资源的多样性和保护的重要性。
部编版小学地理一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部编版小学地理一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第一课:熟悉教材
目标:
- 让学生熟悉地理一年级上册教材的内容和章节安排。
- 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活动安排:
1. 学生在课前预教材,并准备笔记本和铅笔。
2. 教师介绍教材的目录和每个章节的主题。
3. 学生跟随教师口头伴读教材,同时将关键内容记录在笔记本上。
4. 教师引导学生针对每个章节回答一些问题,以检查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程度。
5. 教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地理学科的想法和感受。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活动,学生对地理一年级上册教材的内容有了初步了解,并且对地理学科产生了一定的兴趣。
下节课将进一步深入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
第二课:了解身边的事物
目标:
- 通过观察身边的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地理意识。
- 让学生了解身边的事物与地理知识的联系。
活动安排:
1. 教师带领学生到校园内进行观察活动。
2. 学生观察校园内的地貌、气候、植物等现象,并尝试将其与
地理知识联系起来。
3. 学生将观察到的事物记录在笔记本上,并用简短的语言描述。
4. 教师组织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并讨论其中的地理意义。
5.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资源。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观察活动,学生对身边的事物产生了更深的认识,并且能够将其与地理知识联系起来。
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并培养他们的地理意识。
(以下省略剩余课程内容)。
小学一年级地方课教案
小学一年级地方课教案【篇一: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1、认识新同学[学习目标]鼓励一年级学生进行相互交往的活动,促进同学之间的熟悉和了解。
帮助学生学会几种与别人交往时自我介绍的方法。
帮助学生认识并简单描述自己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小朋友们,你们照过镜子吗?说说你照镜子看到你自己是怎么样的?二、新课1.观察自己的特点,想一想,我给大家介绍自己的哪些方面?2.介绍自己。
在小组里介绍3.各组代表上台介绍。
4.认识更多的同学。
如:你好!我是***。
大家好!我叫***。
我和你们一起玩,好吗?我叫***。
我叫***8。
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老师,我叫***。
三、小结你学到了什么?2、我们做游戏[学习目标]石头剪刀布活动的目标是在游戏中增进同学之间的互相亲近与了解,并在活动中增强四肢的灵活性和思维灵敏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小朋友,你们有没有玩过游戏?玩过什么游戏?二、新课1.玩游戏有很多好处,我们来玩游戏吧。
石头剪子、布石头胜过剪子,剪子胜过布,布胜过石头。
2.点将我俩是点将人。
用“石头、剪子、布”选出先后。
我选小明。
3.踢脚绊伴1)找根竹条,几个人一起玩。
石头、剪子、布,谁赢谁当点金人。
2)踢脚绊绊游戏规则踢脚绊绊:四五人坐于一排,各伸双脚。
推一人边数同伴脚尖,边念儿歌。
歌曰:“踢脚绊绊,绊过南山,南山北斗,鲤鱼开口。
新伴上任,旧伴请进。
”凡数至“进”字,被数者即将脚伸进。
谁双脚最早伸进为胜,反之为负。
4.游戏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按游戏规则玩。
三、小结你学会了什么?3、玩小棒[学习目标]玩小棒是一个有较强的竞争性的活动,同时又是一个需要仔细观察判断,静心才能进行的活动。
有助于培养发展学生的观察判断能力和竞争意识,也有助于锻炼发展学生的手的小肌肉群。
另外,对游戏结果的小棒计数与计分则具有数学的意义。
[活动建议]一、这是一个学生个人依次参加的游戏,教师指导比较困难,也比较费时间。
所以建议先把每小组的小棒分成几份,每人一份进行教学与尝试活动。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完成版朱国财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完成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特色文化、地理、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观察、实践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地方发展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家乡的地理位置与特色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地域特色。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地理位置的理解和运用。
2. 第二课时:家乡的历史与文化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演变和文化传统。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第三课时:家乡的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经济发展的认识和关注。
4. 第四课时:家乡的风土人情与民俗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和民俗习惯。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民俗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5. 第五课时:家乡的保护与发展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保护与发展的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认识家乡的特色与优势。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利用实地考察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的自然环境和文化氛围。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所展现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地方课程教材》2. 辅助材料:家乡地图、历史与文化资料、经济发展数据等。
3. 实地考察基地:家乡的名胜古迹、自然保护区等。
4. 网络资源:家乡政府网站、地方新闻媒体等。
六、教学进程第1周第1课时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美丽风光。
2. 探究家乡的地理位置与特色:让学生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地域特色。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家乡的特点和地理位置。
2. 学习掌握地方的名称,如:学校、家、公园、超市等。
3. 能够用英语描述自己的家乡,并能找到自己所在的位置。
二、教学重点:1. 学习掌握地方的名称,如:学校、家、公园、超市等。
2. 能够用英语描述自己的家乡,并能找到自己所在的位置。
三、教学准备:图片、地图、笔、纸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出示一张地图,引导学生找到自己所在的位置,询问学生家乡的名称,并用英语介绍自己家乡的特点。
如:My hometown is Beijing. It's the capital city of China. It's very big and beautiful.2. 学习地方名称:出示图片,教授学生英文地点名称,并让学生重复跟读,同时请学生用纸和笔记下这些地方的英文名称。
3. 练习活动:(1)听录音判断:播放录音,听到哪个地方的名称,就在相应的图片下打勾。
(2)配对练习:把地方的名称和图片进行配对。
把地点的名称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将正确的名称贴到对应的图片上。
4. 游戏:指认地方。
老师说出一个地方的名称,学生根据老师的描述指认出对应的图片,并用英语说出所指地方的名称。
5. 制作小册子:要求学生用所学的地点名称及描述,制作一本小册子或海报,用于介绍自己家乡的情况。
6. 温习总结:复习所学的地点名称和描述,并围绕家乡的特点进行讨论和交流。
五、拓展练习:1. 带着学生到实地去寻找地图上所学的地方名称,学生用英语描述所找到的地方,并写下它的名称。
2. 练习探讨其他城市的特点和名胜古迹,并用英语进行介绍和描述。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到自己家乡的特点,并能用英语描述自己的家乡。
同时,通过游戏和练习,学生能够掌握地方的名称,为日后的英语学习奠定基础。
但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增加一些拓展活动,如带着学生到实地进行考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到自己家乡的特点。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地方特色文化、历史和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讨论、展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尊重不同地域文化的态度,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家乡的风土人情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和历史底蕴。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第二课:家乡的美食教学重点:认识家乡的特色美食,了解其制作方法和背后的文化。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美食的喜爱和传承意识。
3. 第三课:家乡的民间艺术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民间艺术形式,如剪纸、土陶、戏曲等。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欣赏能力和传承责任感。
4. 第四课:家乡的历史名人教学重点:认识家乡的历史名人,了解其生平事迹和贡献。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崇敬先贤的品质。
5. 第五课:家乡的自然地理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特点和魅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4. 利用实地考察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成果。
3. 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热爱之情。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地方课程教材》2. 辅助材料:家乡的图片、视频、报纸文章等。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遗迹、民间艺术等。
4.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家乡的相关信息,拓宽学生的视野。
六、教学计划与安排1. 第一周:家乡的风土人情教学内容: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历史底蕴实践活动:介绍自己的家乡2. 第二周:家乡的美食教学内容:特色美食、制作方法、文化背景实践活动:制作家乡特色美食3. 第三周:家乡的民间艺术教学内容:民间艺术形式、制作技巧、文化内涵实践活动:学习民间艺术制作4. 第四周:家乡的历史名人教学内容:历史名人、生平事迹、贡献实践活动:讲述家乡历史名人故事5. 第五周:家乡的自然地理教学内容: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实践活动:调查家乡的自然环境七、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所在的地方,包括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文化传统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3. 提高学生的地方文化素养,传承和弘扬地方优秀传统。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2. 家乡的文化传统和优秀民俗3. 家乡的名胜古迹和特色美食4. 家乡的历史人物和典故传说5. 家乡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基本情况和特色,培养学生的爱乡之情。
2. 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和体验家乡的文化内涵,提高地方文化素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文化传统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讲解家乡的名胜古迹、特色美食、历史人物等,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
3.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风景名胜,感受家乡的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
4.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文化传统和优秀民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家乡的文化传统:讲解家乡的特色美食、历史人物、典故传说等,让学生感受家乡的文化魅力。
3. 分析家乡的自然景观: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家乡的自然风光,让学生领略家乡的美丽。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文化传统和优秀民俗,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制作家乡特色美食的手工制品,如剪纸、土布等,以增强学生对手工艺的兴趣和理解。
2. 举办家乡历史人物故事分享会,鼓励学生讲述自己家乡的历史人物和传说。
3. 组织一次家乡自然景观的摄影比赛,让学生通过摄影记录和分享家乡的美景。
4. 开展一次家乡文化知识竞赛,测试学生对家乡文化的了解程度。
5. 策划一次家乡民俗体验活动,如传统节日庆典、民间艺术表演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家乡的民俗文化。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和小组活动的积极性。
一年级(上)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上)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所在的地方,包括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文化传统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
3. 提高学生的地方文化素养,拓宽视野,培养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地理位置与气候: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位置,如省份、城市、乡镇等,以及家乡的气候特点,如温度、降水、季节变化等。
2. 家乡的文化传统:介绍家乡的历史、民间传说、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等,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文化底蕴。
3. 家乡的特色产业:讲解家乡的主要经济作物、农业产品、手工艺品等,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经济发展。
4. 家乡的自然景观:介绍家乡的名山、河流、湖泊、公园等自然景观,让学生感受家乡的自然之美。
5. 家乡的人物故事:讲述家乡的历史名人、英雄人物、杰出贡献者等,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向他们学习的精神。
三、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家乡的美丽景色和特色文化。
2. 故事讲解: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形式,讲述家乡的历史、文化和人物事迹,激发学生的兴趣。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家乡的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调查、制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的文化和自然风光。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文化传统等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热爱之情以及地方文化素养的提升。
3.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五、教学资源1. 家乡的图片、视频等视觉资源。
2. 家乡的历史、文化、人物故事等文字资源。
3. 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和场地等资源。
六、教学活动1. 开展“我眼中的家乡”图片展览,让学生展示自己拍摄或收集的家乡图片,并分享图片背后的故事。
2. 举办“家乡特色美食节”,让学生品尝家乡的特色美食,了解美食背后的文化寓意。
3. 组织“家乡文化之旅”,参观家乡的历史建筑、文化遗址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的文化底蕴。
一年级(上)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上)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所在的地方,包括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3. 引导学生关注地方特色,提高学生对家乡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认识我们的家乡1. 家乡的地理位置2. 家乡的气候特点3. 家乡的自然资源第二课时:家乡的风土人情1. 家乡的传统节日2. 家乡的民间习俗3. 家乡的特色美食第三课时:家乡的文化遗产1. 家乡的历史名人2. 家乡的传统艺术3. 家乡的重要历史事件第四课时:家乡的现代发展1. 家乡的经济发展2. 家乡的社会事业3. 家乡的未来规划第五课时:我为家乡骄傲1. 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乡的了解和感受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为家乡的发展做出贡献3.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基本情况。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特色文化。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互相分享对家乡的认识和感受。
4. 采用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为家乡的发展做出贡献。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基本情况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家乡特色文化的了解和认同程度。
3. 学生对家乡发展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五、教学资源:1. 地图、图片等教学素材。
2. 相关书籍、文章等参考资料。
3. 网络资源,如地方新闻、报道等。
六、家乡的自然资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水资源、动植物资源等。
2. 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内容:1. 家乡的土地资源2. 家乡的水资源3. 家乡的动植物资源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自然资源的特点和价值。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互相分享对家乡自然资源的认识和感受。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自然资源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程度。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以下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供您参考: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在地的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2.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家乡自豪感。
3.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
1. 家乡的历史变迁。
2. 家乡的文化传统。
3. 家乡的地理环境。
4. 家乡的特色美食。
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
重点:家乡的文化传统和地理环境。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1. 投影仪
2. 家乡风光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 地图
4. 黑板
5. 教学软件
教学方法
1. 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于家乡的已有认知。
2.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
3.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活动。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家乡的风光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进入课程主题。
2. 讲授新课:按照教学目标逐一讲解各个内容板块,穿插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3. 巩固练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于家乡的了解和感受,进一步加深对家乡的认识。
4. 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家乡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家乡观念。
评价与反馈
1. 设计评价策略:通过小组报告、观察、口头反馈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 为学生提供反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热爱我们的生活环境,培养学生的地域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地方认同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我们所在地区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知识,激发他们探索家乡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家乡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访问、观察等方法,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提高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和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家乡的自然地理1. 第一课时:家乡的地理位置2. 第二课时:家乡的地形地貌3. 第三课时:家乡的气候特点第二单元:家乡的历史文化1. 第一课时:家乡的历史沿革2. 第二课时:家乡的文化传统3. 第三课时:家乡的名人故事四、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互动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态度、能力和成果。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材2. 课件:与教学内容相关的PPT课件3. 图片:家乡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等相关的图片4. 视频:家乡的风土人情、著名景点等相关的视频素材5. 实地考察:安排学生参观家乡的风景名胜、历史遗迹等场所6. 访谈:邀请家乡的专家学者、民间艺人等进行访谈七、教学安排本课程共计15课时,每周一课时,教学安排如下:第一单元:家乡的自然地理(3课时)第二单元:家乡的历史文化(3课时)第三单元:家乡的社会经济(3课时)第四单元:家乡的风土人情(3课时)第五单元:家乡的保护与发展(3课时)八、教学活动1. 观看家乡风光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的美丽。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们生活的地方,培养学生的地域自豪感。
2. 通过学习地方特色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爱国情怀。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自然风光:介绍家乡的山水、植被、气候等自然特点。
2. 家乡的人文景观:介绍家乡的历史、建筑、文化等人文特色。
3. 家乡的物产资源:介绍家乡的农作物、特产、矿产等资源情况。
4. 家乡的风俗习惯:介绍家乡的节日习俗、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等。
5. 家乡的保护与发展:讨论家乡的环境保护、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问题。
三、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2. 故事讲解:通过讲述家乡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传说,激发学生的兴趣。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保护与发展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家乡实地考察,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地介绍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2. 学生了解家乡的物产资源和风俗习惯。
3. 学生对家乡的保护与发展有初步的认识和看法。
五、教学资源:1. 家乡的图片资料:自然风光、人文景观、节日习俗等。
2. 家乡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传说:的文字资料。
3. 家乡的物产资源和矿产资料: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4. 家乡的保护与发展相关资料: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六、教学活动及课时安排:第1课时:家乡的自然风光第2课时:家乡的人文景观第3课时:家乡的物产资源第4课时:家乡的风俗习惯第5课时:家乡的保护与发展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2. 讲授新课:分别讲解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物产资源、风俗习惯等内容。
3.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家乡的了解和感受。
4. 实例分析:通过讲述家乡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传说,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家乡的人文底蕴。
一年级地方与校本教案
一年级地方与校本教案第一章:认识我们的地方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生活的地区,包括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内容:1. 地理位置:介绍学生所在地区的地理位置,如省份、城市、乡镇等。
2. 气候特点:讲解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如温带、亚热带等,并简要介绍气候特点。
3. 自然资源:介绍所在地区的自然资源,如水资源、矿产资源等。
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所在地区的图片,让学生们直观地了解家乡的美景。
2. 故事分享:讲述一个关于家乡的有趣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家乡的特点,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第二章:探索我们的学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学校的的历史、规模、设施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
教学内容:1. 学校历史:介绍学校的历史背景,如创建时间、发展历程等。
2. 规模与设施:讲解学校的规模,如占地面积、建筑面积等,并介绍学校的设施,如图书馆、实验室等。
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学校的图片,让学生们直观地了解学校的面貌。
2. 校园导览:组织学生进行校园导览,让学生亲自体验学校的环境。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己对学校的看法,并分享自己的体验。
第三章:了解我们的社区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区的组成、功能、特点等。
2. 培养学生关心社区、服务社区的意识。
教学内容:1. 社区组成:介绍社区的组成部分,如居民、商家、公共场所等。
2. 社区功能:讲解社区的功能,如提供生活服务、增进邻里关系等。
3. 社区特点:介绍社区的特点,如文化氛围、环境状况等。
教学活动:1. 视频观看:播放一个关于社区的短片,让学生们直观地了解社区的生活。
2. 故事分享:讲述一个关于社区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己对社区的认识,并分享自己的观察。
第四章:探索我们的文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文化传统,如民俗、艺术等。
一年级地方课教案
一年级地方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地方课的定义和作用;2. 掌握一些与地方相关的基本知识;3. 培养学生对地方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分析和理解地方课的重要性;2. 学习地方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准备:课件、教材、地图、图片、卡片等。
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1. 引导学生回忆上次学习的内容,询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学生回答后给予肯定。
2. 通过观察一张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一个什么地方?”学生根据图片和地图的特征回答,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Step 2: 学习1. 教师出示地方课教材,让学生仔细观察封面并讨论上面的内容与地方的关系。
2. 教师带领学生快速浏览教材,并指导学生找出其中与地方相关的内容,并绘制地图。
3. 学生分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地方进行深入研究,并填写研究报告。
4. 学生轮流介绍自己小组的研究报告,并向其他同学讲解自己研究的地方的特点。
Step 3: 拓展1. 教师出示一些地方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相关问题,加深对地方的理解。
2. 教师出示地图,让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和个人经验标出自己所在的地方。
3.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保护地方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并由教师引导总结出保护环境、热爱家乡的重要性。
Step 4: 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成果,强调对地方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2.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画一幅与自己家乡或梦想中的地方有关的画。
五、课后延伸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可以组织一个小型展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相欣赏和交流。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对地方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了解了地方课的定义和作用,掌握了一些与地方相关的基本知识。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思考,培养了学生对地方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通过展览活动,更好地展现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对家乡的热爱。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兴趣,进行差异化的教学安排,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小学一年级社会地理教案
教案一:探索家乡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的位置和周围环境。
2.学习家乡的特点和人文景观。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教学重点:1.学习家乡的位置和周围环境。
2.了解家乡的特点和人文景观。
教学难点:1.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
2.描述家乡的特点和人文景观。
教学准备:地理教具、地方地图、图片、录音机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老师通过简单问答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家乡是什么意思。
2.老师播放一段家乡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美好。
二、呈现(10分钟)1.老师给学生播放一个有关家乡的视频,了解家乡的位置和周围环境。
2.提问学生:你的家乡在哪里?你家乡有哪些地方?三、探索(20分钟)1.学生分成小组,根据老师提供的地图,找出自己的家乡。
2.学生用手指着地图,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家乡的位置和周围环境。
3.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家乡的特点和人文景观,并通过图片或者故事来展示。
四、总结归纳(15分钟)1.老师带领学生总结归纳家乡的特点和人文景观,记录在黑板上。
2.学生根据归纳的内容,分组互相交流并展示自己家乡的特点和人文景观。
五、拓展延伸(15分钟)1.学生通过互动游戏的方式,进一步了解家乡的特点和人文景观。
2.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日常生活中在家乡旅行的情景。
六、作业布置(5分钟)1.绘制一幅自己家乡地图,并在上面标注一些明显的地标和景点。
2.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家乡的特点和人文景观。
3.收集一些与家乡相关的图片或者物品,下次课带来与大家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学计划一、班级情况分析:一年级有学生人。
因为地处农村,学生知识面较狭窄,课外知识储备及少。
而且又是一年级新生,有很多知识几乎是空白,而且学生缺少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探究的能力,对于这类课程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但是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重,求知欲强,有较强的探索科学,探索奥妙的精神。
为了尽量发挥每个孩子的聪明才智,尽量让每个学生有所发展,有所特长,上课时想方设法给每个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
用新理念、新思想去适应现在的学生,侧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观察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精神和学习。
从而让他们走出社会时学会一点用武的本领。
二、学期教学目标:1、鼓励一年级学生进行相互交往的活动,促进同学之间的熟悉和了解,乐意和同学一起学习,一起玩,从中体会其友情和乐趣。
2、让每个学生发现自己是个很聪明的人,培养发现孩子们的自信心。
3、逐步养成经常洗手、讲究卫生的习惯。
4、让学生知道我们的身体需要水,我们每天都要喝水,提醒学生注意喝水的卫生与安全。
5、初步懂得爱护自己的学习环境,学习简单的清扫环境的方法。
6、懂得垃圾应仍到垃圾箱内,初步了解垃圾与环境卫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养成不乱扔垃圾的良好卫生习惯。
7、初步懂得空气应该保持新鲜、不应受污染,逐步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初步懂得在不同才,场合要注意说话声音,学会轻声说话,逐步养成文明的说话习惯。
8、尝试解决学习生活中碰到的问题,通过交流、讨论,养成不说谎的习惯。
9、培养与同学合作的精神,以及练习身体的反映能力。
平时能注意交通安全。
三、学期教学措施:1、自身要努力学习,更新观念,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
2、加强思想教育,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如课前预备,课后复习,学习时专心致志,平时善于收集家乡的资料等。
4、拓展课程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探索地方课程,与班队活动、户外活动、体育比赛、文艺演出等学校开展的综合性活动有机整合。
第1课我是谁[学习目标]鼓励一年级学生进行相互交往的活动,促进同学之间的熟悉和了解。
帮助学生学会几种与别人交往时自我介绍的方法。
帮助学生认识并简单描述自己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1、打电话。
2、看到同学在玩,想参加进去。
3、相互之间的介绍。
4、向老师介绍自己。
教学准备:粉笔一、教学过程:活动一我们来打电话。
1、会打电话吗?谁来试试看?2、和老师打电话。
(1)“铃――”,老师的电话来了。
(2)“铃――”,给老师打电话。
3、说说接听电话时怎么介绍自己。
4、说说给别人打电话时怎么介绍自己。
5、我们来做打电话的游戏(分小组活动)。
活动二我们来演节目。
1、第一个节目:我也想玩。
(1)三人表演玩游戏,再请另一人表演想跟他们一起玩。
(2)大家想一想,他跑过去怎么说好?(3)谁来试试?(4)一个一个地尝试,边试边评议。
2、第二个节目:两个不认识名字的同学。
(1)请两个人表演两个想互相认识姓名的同学。
(2)大家猜一猜,他们跑过去会怎么说?(3)谁想来表演一次?(4)一个一个地尝试,边试边评议。
3、第三个节目:老师问我叫什么名字。
(1)路上碰到一位老师,老师问我叫什么名字,我们怎么回答?(2)我们来选择:①我不认识这位老师,不敢回答。
②我很快跑掉,不回答。
③我停下来,看着老师回答。
(3)谁来试试?活动三除了姓名,我还可以介绍自己的什么特点?(1)说说自己有什么特点。
(2)希望知道同学的什么特点?(3)我来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特点。
二、小结:这节课让学生学会几种与别人交往时自我介绍的方法。
三、课后作业:回家后向家人介绍自己四、板书设计:五、教学后记第2课我的身体[学习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自己身体的几个主要部位,能说出一些身体部位的名称。
2、指导学生认识自己的上肢和手,能说出一些上肢和手上的部位名称。
3、鼓励学生想办法认识自己身体的更多部位。
教学重、难点在前一课“我是谁”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开始留意观察自己身体的特点,在观察描述的过程中,会碰到一些身体部位名称的认识问题,产生学习的需求。
这是本课学习的一个重要基础。
需要注意的是,对一年级的孩子的要求不要太高了。
人的身体分为头、颈、躯干、上肢和下肢。
教材不出现上肢、下肢,而选择表述为手、脚,主要考虑的就是要求不能太高。
教学准备:身体部位图教学过程:一、本课认识身体的活动需要观察自己的身体。
有一些不容易观察到的身体部位,如背部、腰部等,需要同学之间合作,相互观察完成。
所以,本课的活动适宜四人或两人一组进行。
二、活动指导。
活动一看看我们的身体。
1、动动我的头,说说头上有什么。
2、摸摸我的身子,找到我的胸部、腹部、背部和腰。
3、除了头和身子,我们的身体还有什么?——我们的身体还有头颈、还有两只手和两只脚。
活动二摸摸肩,摸摸手。
1、手和身子相连的地方叫什么?2、摸摸我的上臂,摸摸我的下臂。
3、动动我的手腕。
4、我的左手从上到下可以分为肩、上臂、肘、下臂、手腕和手。
活动三手的各部位的名称。
1、看看我的手背。
2、看看我的手掌。
3、我有五个手指。
①最大的手指——大拇指②最长的手指——中指③最小的手指——小拇指④还有两个手指——食指和无名指活动四我们来从头说到脚。
1、我们来从头说到脚。
2、我们来从肩说到手指。
3、我还知道身体什么部位的名称。
二、小结:这节课让学生认识自己的上肢和手,能说出一些上肢和手上的部位名称。
三、课后作业:回家后向家人介绍自己的身体部位四、板书设计:五、教学后记第3课我们一样吗[学习目标]在观察认识我们的身体的活动中,孩子们会发现,每个人的身体都是相同的。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现自己与别人不同的地方,发现自己独一无二的特点。
这是一节发现差异、发现自我的课。
教学重、难点1、在前一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发现每个人的手都有手指、手掌、手背等许多相同的地方,身体的其他部分也基本相同。
指导学生进一步比较,发现粗看起来一样的手,仔细比较可以发现许多不同之处,身体的其他部分也是各不相同的,甚至每个人说话的声音也各不相同。
2、一年级小学生观察两个人的不同处时,还会涉及服饰方面的不同。
也不妨让注意到这方面不同的孩子说完,然后再问还有什么不同。
教学准备粉笔一、教学过程:活动一我的手和你的手一样吗?1、我们的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2、我们的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1)我们来比较手的大小。
①手掌和手掌贴着比较。
②把自己的手描在纸上,与同学描下的手比较。
(2)我们来猜猜哪只手是哪个同学的。
①看看小组里其他三个同学的手,猜猜是谁的手?②摸摸小组里其他三个同学的手,猜猜是谁的手?3、说说我们的手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活动二我们的头发一样吗?活动三我们说话的声音一样吗?1、我们来听听四个同学说话的声音。
2、他们说话的声音一样吗?3、我们来做游戏:猜猜这是谁的说话声音?活动四说说两个人不同的地方。
1、我们请两位同学上来,大家一起找找两个人不同的地方。
2、我们两人一组,找找自己和同学不同的地方。
二、小结:这节课观察认识我们的身体,孩子们发现,每个人的身体都是相同的。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现自己与别人不同的地方,发现自己独一无二的特点。
三、课后作业:回家后向家人介绍自己的独特之处四、板书设计:五、教学后记第4课男孩和女孩[学习目标]这是一节认识性别的课。
自己是个男孩还是女孩,一年级小学生是知道的。
但对性别的认识还停留在知道自己是男孩或女孩的水平上。
本课的活动目标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初步的教学,通过观察了解男孩与女孩的不同,包括可以观察到的上的厕所也是不同的等。
教学重、难点了解男孩与女孩的不同教学准备男生、女生的图片一、教学过程:活动一我是个男孩还是女孩?1、说说我是个男孩还是女孩。
2、我是怎么知道自己是男孩或女孩的?3、我们来一起说:我们是女孩!我们来一起说:我们是男孩!活动二数数我们班有几个男孩,有几个女孩。
1、数数我们班有几个男孩,有几个女孩。
2、男孩在一起,我们来数一数。
女孩在一起,我们来数一数。
活动三我们来画一个男孩。
1、我们来画一个男孩。
2、画的是男孩吗?3、男孩是怎样的呢?活动四我来画一个女孩。
1、我们来画一个女孩。
2、画的是女孩吗?3、女孩是怎样的呢?活动五男孩、女孩的更多的不同的地方。
1、出示男、女厕所的标志。
问:这是什么标志?2、男孩、女孩还有哪些不同的地方?二、小结:这节课让学生观察了解男孩与女孩的不同,包括可以观察到的上的厕所也是不同的等。
三、课后作业:回家后向家人介绍男孩与女孩的不同四、板书设计:五、教学后记第5课我很聪明[学习目标]让每个学生发现自己是个很聪明的人,培养发展孩子们的自信心。
与此同时,在活动中进一步了解自己。
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活动是从眼睛看、耳朵听来获取信息开始的,进而发现自己的手、自己的鼻子等也能获取许多信息,再向前发展,就是应用自己的各个感觉器官,就是能动各种脑筋,想各种办法了。
教学准备教学插图、粉笔一、教学过程:活动一我的聪明的眼。
1、出示一束鲜花或塑料花——我的眼睛能分辨说出许多花的颜色。
2、出示一组颜色卡片——我的眼睛能分辨出不同的红色、黄色、蓝色等颜色。
3、出示两张同一自然环境不同季节的画——我的眼睛能分辨出两张画的差异。
4、我的眼睛能看清黑板上的字吗?5、我的眼睛能看到更远的东西吗?活动二我的聪明的耳朵。
1、出示几个能发出声音的物体,问:能分辨出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音吗?2、请一位学生蒙上眼睛试试。
3、我们的耳朵真能分辨出各种声音吗?4、分小组活动,每人试试。
活动三我的聪明的手。
1、出示一个里面装有几个物体(例如一个苹果和一个橘子,或一个乒乓球、一块橡皮之类)的布袋。
问:不许打开袋口,能知道里面有什么吗?用什么方法?2、请一位学生试试。
3、小组活动。
每个人试试。
活动四这里面是什么?1、出示一个里面粘着一个浸有花露水的棉球的纸盒。
问:看不见,听不出,也摸不着,这里面是什么呢?2、每小组一个盒子进行观察研究。
3、有什么发现吗?是一种有气味的东西吗?4、打开盒子看看是什么。
我们是怎么知道的?5、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两个人商量往盒里放一个东西,请小组里的另两个人不打开纸盒,想办法猜猜里面是什么东西。
6、小组活动。
二、小结:这节课让每个学生发现自己是个很聪明的人,培养发展孩子们的自信心。
与此同时,在活动中进一步了解自己。
三、课后作业:回家后向家人介绍自己的聪明之处。
四、板书设计:五、教学后记第6课把手洗干净[学习目标]学习洗手的方法,初步学会洗手,养成讲究卫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1、要养成经常洗手的习惯。
2、养成经常洗手的习惯的同时,还要学会正确洗手的方法。
教学准备肥皂、一盆清水一、教学过程:活动一谁的手干净,谁的手脏?1、看看自己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