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核、丘脑脑出血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人:36.4% 日本人:25.8%-29.0% 中北欧国家:10%左右
性别
男性>女性
年龄
随年龄增长,发病率亦逐渐增加 较脑梗塞者年轻 华人发病年龄较西方人年轻10岁
脑出血的原因
1.高血压脑内细小动脉硬化
最主要原因,占80%以上 其中主要是:动脉硬化变性性改变、微动脉瘤。
2. 脑淀粉样血管病(CAA) 占脑出血的2%~9.3%,且随年龄增长其发病率直线上 升;是70岁以上脑出血(特别是脑叶出血)的主要原因 之一 特点: 再出血率和多灶性脑出血率均较高
❖ 内囊前肢:中间为丘脑前 辐射,两侧为额桥束。
❖ 内囊膝:皮质核束,从中 央前回下1/3(躯体运动区 头面部代表区)发出的纤维 到脑干一般躯体运动核和 特殊内脏运动核。
❖ 内囊后肢:两侧为丘脑中 央辐射和顶枕颞桥束,中 间有皮质脊髓束与皮质红 核束及听辐射(颞横回皮 质听觉中枢)、视辐射、 丘脑后辐射。
❖ 另一方面,高血压病的长期慢性血压增高, 可导致脑动脉产生一些特殊的病理变化,如 形成微小动脉瘤、小动脉的脂肪玻璃样变、 小动脉壁形成夹层动脉瘤等,可在血压骤然 升高时破裂出血。
脑出血的病理改变
1. 出血部位 基底节区最常见:壳核出血占 全部脑出血的50-70%左右;丘 脑出血约占20% 左右 其他部位(脑叶、脑干、 小脑、 脑室) :约占15-25%
2.出血方式
血管破裂: 高血压病、脑淀粉样血管病、AVM和动脉瘤等 点状、环状出血: 栓塞、血液病、感染等 瀑布或雪崩式出血: 附近血管因机械压迫扭曲而破裂 因缺血、缺氧而坏死所致
病理生理学改变
1.血肿周围组织(PHT)缺血 2.血管周围组织水肿 3.白细胞浸润 4.血肿周围神经元损害 血肿周围神经元及其它脑组织的损害常为可逆性
壳核及丘脑区出血
鸣谢
❖本课件大量资料及图片来源于 王院长主编《脑血管病学》, 特此表示感谢!
脑出血定义:
❖ 脑出血又称脑溢血,是 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 自发性出血,病因多样, 绝大多数是高血压小动 脉硬化的血管破裂引起, 故有人也称高血压性脑 出血。
➢流行病学资料
脑出血构成比: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
一、一般症状
1. 起病形式
起病急:数分钟或数小时内达高峰 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病,睡眠时占15%
2. 意识障碍
50%以上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3. 血压增高:约90%患者增高至较高水平
一般症状
4. 头痛 最重要的症状之一 约40%的脑出血患者出现 5. 呕吐 最重要的体征之一 49%的幕上脑出血病人呕吐 6. 痫性发作 10%的患者,部分性发作多见
❖ 壳核:壳核前 部由大脑中动 脉的纹状体动 脉供血;壳核 中部由大脑中 动脉的豆纹动 脉供血;壳核 后部,由颈内 动脉的脉络膜 前动脉供血。
壳核、丘脑血供
丘脑主要由四组动脉供血: ❖ 1.结节丘脑动脉:又名丘脑极动
脉。发自后交通动脉,但约3040%人先天缺失(此时该区域由旁 中央动脉供血),供应丘脑前部。 ❖ 2.丘脑旁中央动脉(旁正中动 脉):又名丘脑穿通动脉。主要 供应双侧丘脑旁中央区域即中脑 上部和丘脑旁中央部分,包括内 板核群和大部分背内侧核。病变 时主要表现为神经心理学异常。 ❖ 3.丘脑膝状体动脉:又名下外侧 动脉。起自大脑后动脉P2段,主 要供应丘脑下外侧。病变时表现 主要为运动、感觉症状,特别是 感觉症状突出。 ❖ 4.脉络膜后动脉:起自大脑后动 脉P2段,主要供应丘脑后部。闭塞 时临床表现比较复杂,主要包括 以下几点:视野缺损,可以为偏 盲或象限盲,对侧肢体无力、感 觉障碍,肌张力障碍,失语、记 忆障碍等神经心理学异常。
一般症状
7.发热 脑出血患者可出现发热,主要有以下四种情 况: (1)感染性发热: 主要由肺部感染或尿路感染引起。其他还有 二重感染以及长时间住院引发的交叉感染等。
一般症状
(2)中枢热: 系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受损所致,常见于严重的 脑出血破入脑室、原发性脑室出血、脑干出血等。 临床表现为持续性高热,体温多在39℃以上,患者 无汗,躯干皮温高而肢端发凉,不伴寒战,没有与 体温改变相应的心率改变,用解热药无效。退热的 处理以物理降温为主,包括酒精擦浴、温水擦浴、 冰垫冰帽降温和冰水灌肠等。
8.其他
⑴非高血压患者的急性血压增高 ⑵脑过度灌注:颈部血管手术引发脑出血 ⑶持续紧张状态:如麻将桌脑出血等 ⑷脑动脉炎:特异性或非特异性脑动脉炎如钩体感染等
9.原因不明
发病机制
高血压
小动脉管壁玻璃样变
微动脉瘤、动脉壁纤维素样坏死 血压骤然升高
破裂出血
脑出血的病理基础
❖ 一方面,高血压既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之 一,又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硬化的 血管壁变脆弱,易于破裂。
一般症状
(3)脱水热: 系由于脱水过度,水分补充不足,导致血液浓缩, 颅内体温调节中枢受累而引起的发热。此外,脱水 过度还可导致患者因体液不足致排痰困难,也增加 了感染性发热的危险。对于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不 明原因的发热、皮肤干燥、尿量减少而红细胞压积 增大,应考虑到脱水热的可能。处理方法首先应调 整脱水剂量,其次也可进行物理降温。
壳核、丘脑解剖位置
丘脑
丘脑
壳核
壳核
内囊
内囊
❖ 背侧丘脑呈三角形, 后端为丘脑枕。内 囊呈向外开放的 “八”字形,其前 肢位于尾状核和豆 状核之间,后肢位 于豆状核和背侧丘 脑之间,前、后肢 交会处称作内囊膝 部。脑血管意外常 累及内囊。
豆状核:位于岛叶深部, 在水平切面和额状切 面均呈尖向内侧的楔 形,并被两层白质分 成3部分,外侧部分最 大,称壳核,内侧两 部分,颜色较淡,合 称苍白球。
脑出血的临床表现
脑出血的诱因
❖ 不按规律服用抗高血压药物 ,是导致高血压患者脑 出血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 疲劳如工作时间过长、睡眠不足或不规律 ,情绪激 动如与人争执、生气、酗酒后过度兴奋等 ,都可使 其血压升高 ,尤其是患者情绪过于激动时 ,可使血 压在短时间内骤然上升 ,同样可诱发脑出血
❖ 慢性呼吸道感染及慢性便秘患者 ,由于咳嗽、用力 排便等,可致使脑压一过性增高 ,也可能诱发脑出血。
3. 动静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形或动脉瘤
是年轻人脑出血(特别是脑叶出血)的重要原因 动静脉畸形(AVM) 动脉瘤 脑底异常血管网(Moyamoya病)
4.药物性
抗凝剂、溶栓剂、抗血小板治疗、毒品滥用等
5.瘤卒中
颅外肿瘤脑转移或颅内肿瘤
6.血液病
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症、血友病、再障等
7.梗死性出血
脑栓塞、大面积脑梗死、抗凝或溶栓过度
性别
男性>女性
年龄
随年龄增长,发病率亦逐渐增加 较脑梗塞者年轻 华人发病年龄较西方人年轻10岁
脑出血的原因
1.高血压脑内细小动脉硬化
最主要原因,占80%以上 其中主要是:动脉硬化变性性改变、微动脉瘤。
2. 脑淀粉样血管病(CAA) 占脑出血的2%~9.3%,且随年龄增长其发病率直线上 升;是70岁以上脑出血(特别是脑叶出血)的主要原因 之一 特点: 再出血率和多灶性脑出血率均较高
❖ 内囊前肢:中间为丘脑前 辐射,两侧为额桥束。
❖ 内囊膝:皮质核束,从中 央前回下1/3(躯体运动区 头面部代表区)发出的纤维 到脑干一般躯体运动核和 特殊内脏运动核。
❖ 内囊后肢:两侧为丘脑中 央辐射和顶枕颞桥束,中 间有皮质脊髓束与皮质红 核束及听辐射(颞横回皮 质听觉中枢)、视辐射、 丘脑后辐射。
❖ 另一方面,高血压病的长期慢性血压增高, 可导致脑动脉产生一些特殊的病理变化,如 形成微小动脉瘤、小动脉的脂肪玻璃样变、 小动脉壁形成夹层动脉瘤等,可在血压骤然 升高时破裂出血。
脑出血的病理改变
1. 出血部位 基底节区最常见:壳核出血占 全部脑出血的50-70%左右;丘 脑出血约占20% 左右 其他部位(脑叶、脑干、 小脑、 脑室) :约占15-25%
2.出血方式
血管破裂: 高血压病、脑淀粉样血管病、AVM和动脉瘤等 点状、环状出血: 栓塞、血液病、感染等 瀑布或雪崩式出血: 附近血管因机械压迫扭曲而破裂 因缺血、缺氧而坏死所致
病理生理学改变
1.血肿周围组织(PHT)缺血 2.血管周围组织水肿 3.白细胞浸润 4.血肿周围神经元损害 血肿周围神经元及其它脑组织的损害常为可逆性
壳核及丘脑区出血
鸣谢
❖本课件大量资料及图片来源于 王院长主编《脑血管病学》, 特此表示感谢!
脑出血定义:
❖ 脑出血又称脑溢血,是 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 自发性出血,病因多样, 绝大多数是高血压小动 脉硬化的血管破裂引起, 故有人也称高血压性脑 出血。
➢流行病学资料
脑出血构成比: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
一、一般症状
1. 起病形式
起病急:数分钟或数小时内达高峰 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病,睡眠时占15%
2. 意识障碍
50%以上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3. 血压增高:约90%患者增高至较高水平
一般症状
4. 头痛 最重要的症状之一 约40%的脑出血患者出现 5. 呕吐 最重要的体征之一 49%的幕上脑出血病人呕吐 6. 痫性发作 10%的患者,部分性发作多见
❖ 壳核:壳核前 部由大脑中动 脉的纹状体动 脉供血;壳核 中部由大脑中 动脉的豆纹动 脉供血;壳核 后部,由颈内 动脉的脉络膜 前动脉供血。
壳核、丘脑血供
丘脑主要由四组动脉供血: ❖ 1.结节丘脑动脉:又名丘脑极动
脉。发自后交通动脉,但约3040%人先天缺失(此时该区域由旁 中央动脉供血),供应丘脑前部。 ❖ 2.丘脑旁中央动脉(旁正中动 脉):又名丘脑穿通动脉。主要 供应双侧丘脑旁中央区域即中脑 上部和丘脑旁中央部分,包括内 板核群和大部分背内侧核。病变 时主要表现为神经心理学异常。 ❖ 3.丘脑膝状体动脉:又名下外侧 动脉。起自大脑后动脉P2段,主 要供应丘脑下外侧。病变时表现 主要为运动、感觉症状,特别是 感觉症状突出。 ❖ 4.脉络膜后动脉:起自大脑后动 脉P2段,主要供应丘脑后部。闭塞 时临床表现比较复杂,主要包括 以下几点:视野缺损,可以为偏 盲或象限盲,对侧肢体无力、感 觉障碍,肌张力障碍,失语、记 忆障碍等神经心理学异常。
一般症状
7.发热 脑出血患者可出现发热,主要有以下四种情 况: (1)感染性发热: 主要由肺部感染或尿路感染引起。其他还有 二重感染以及长时间住院引发的交叉感染等。
一般症状
(2)中枢热: 系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受损所致,常见于严重的 脑出血破入脑室、原发性脑室出血、脑干出血等。 临床表现为持续性高热,体温多在39℃以上,患者 无汗,躯干皮温高而肢端发凉,不伴寒战,没有与 体温改变相应的心率改变,用解热药无效。退热的 处理以物理降温为主,包括酒精擦浴、温水擦浴、 冰垫冰帽降温和冰水灌肠等。
8.其他
⑴非高血压患者的急性血压增高 ⑵脑过度灌注:颈部血管手术引发脑出血 ⑶持续紧张状态:如麻将桌脑出血等 ⑷脑动脉炎:特异性或非特异性脑动脉炎如钩体感染等
9.原因不明
发病机制
高血压
小动脉管壁玻璃样变
微动脉瘤、动脉壁纤维素样坏死 血压骤然升高
破裂出血
脑出血的病理基础
❖ 一方面,高血压既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之 一,又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硬化的 血管壁变脆弱,易于破裂。
一般症状
(3)脱水热: 系由于脱水过度,水分补充不足,导致血液浓缩, 颅内体温调节中枢受累而引起的发热。此外,脱水 过度还可导致患者因体液不足致排痰困难,也增加 了感染性发热的危险。对于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不 明原因的发热、皮肤干燥、尿量减少而红细胞压积 增大,应考虑到脱水热的可能。处理方法首先应调 整脱水剂量,其次也可进行物理降温。
壳核、丘脑解剖位置
丘脑
丘脑
壳核
壳核
内囊
内囊
❖ 背侧丘脑呈三角形, 后端为丘脑枕。内 囊呈向外开放的 “八”字形,其前 肢位于尾状核和豆 状核之间,后肢位 于豆状核和背侧丘 脑之间,前、后肢 交会处称作内囊膝 部。脑血管意外常 累及内囊。
豆状核:位于岛叶深部, 在水平切面和额状切 面均呈尖向内侧的楔 形,并被两层白质分 成3部分,外侧部分最 大,称壳核,内侧两 部分,颜色较淡,合 称苍白球。
脑出血的临床表现
脑出血的诱因
❖ 不按规律服用抗高血压药物 ,是导致高血压患者脑 出血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 疲劳如工作时间过长、睡眠不足或不规律 ,情绪激 动如与人争执、生气、酗酒后过度兴奋等 ,都可使 其血压升高 ,尤其是患者情绪过于激动时 ,可使血 压在短时间内骤然上升 ,同样可诱发脑出血
❖ 慢性呼吸道感染及慢性便秘患者 ,由于咳嗽、用力 排便等,可致使脑压一过性增高 ,也可能诱发脑出血。
3. 动静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形或动脉瘤
是年轻人脑出血(特别是脑叶出血)的重要原因 动静脉畸形(AVM) 动脉瘤 脑底异常血管网(Moyamoya病)
4.药物性
抗凝剂、溶栓剂、抗血小板治疗、毒品滥用等
5.瘤卒中
颅外肿瘤脑转移或颅内肿瘤
6.血液病
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症、血友病、再障等
7.梗死性出血
脑栓塞、大面积脑梗死、抗凝或溶栓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