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高考数学二轮复习 专题1.4 数列、不等式教学案 文
2024届高三数学二轮专题复习教案数列
2024届高三数学二轮专题复习教案——数列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数列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分类。
熟练运用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和公式。
能够解决数列的综合应用题。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数列的基本概念数列的定义数列的项、项数、通项公式数列的分类2.数列的性质单调性周期性界限性3.数列的求和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分段求和4.数列的综合应用数列与函数数列与方程数列与不等式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数列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数列的求和数列的综合应用2.教学难点数列求和的技巧数列与函数、方程、不等式的综合应用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讲解一道数列的典型例题,引导学生回顾数列的基本概念、性质和求和公式,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数列的基本概念(1)数列的定义: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
(2)数列的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数列的项。
(3)数列的项数:数列中项的个数。
(4)数列的通项公式:表示数列中任意一项的公式。
(5)数列的分类: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斐波那契数列等。
3.数列的性质(1)单调性:数列的项随序号增大而增大或减小。
(2)周期性:数列中某些项的值呈周期性变化。
(3)界限性:数列的项有最大值或最小值。
4.数列的求和(1)等差数列求和公式:S_n=n/2(a_1+a_n)(2)等比数列求和公式:S_n=a_1(1q^n)/(1q)(3)分段求和:根据数列的特点,将数列分为若干段,分别求和。
5.数列的综合应用(1)数列与函数:利用数列的通项公式研究函数的性质。
(2)数列与方程:利用数列的性质解决方程问题。
(3)数列与不等式:利用数列的性质解决不等式问题。
6.课堂练习(2)已知数列{a_n}的通项公式为a_n=n^2+n,求证数列{a_n}为单调递增数列。
(3)已知数列{a_n}的前n项和为S_n=n^2n+1,求证数列{a_n}为等差数列。
高中数学《数列》二轮复习教学设计
必修 5 第 2 章教学内容分析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编写人:周亚新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能灵活运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性质,通项公式,求和公式解题。
2、能熟练的求一些简单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的和。
3、是学生系统掌握等差,等比数列综合题的解题规律。
(二)能力目标深化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实践中的指导作用,灵活地应用数列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通过解决探索性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善于分析问题,富于联想,综合应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科学理性的思维方法。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课前自学+课堂点拨”的教学方法,一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学习过程。
以学生发现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手段本节课选择电子白板辅助教学,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直观感知让学生直观感知15高考18. 已知数列满足(为实数,且),,,,且,,成等差数列.(1)求的值和的通项公式;(2)设,,求数列的前项和.学生观察,思考考察的知识及解题策略从实际出发,让学生感受高考的题目,引出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典例分析例1:已知数列{na}中,首项是1,求满足下列条件的通项公式(1)13n na a+=-(2)12n na a+=(3)1n na a n+=-(4)11nna na n++=学生完成各题辨析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及递推公式,并能掌握其通项公式的求解方法例2:已知数列中,ns是na的前n项和,且142n ns a+=+,1a=1(1)设数列112n n nb a a++=-,且b1=32证明{nb}是等比数列。
(2)设数列2nn nac=,证明{nc}是等差数列。
(3)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学生分析问题,并合作解决问题,教师适时点拨第(1)问,注意2n≥第(2)问,可利用第一问结论,亦可用题设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证明数列,并求通项公式和前n项的和;解题时要总览全局,注意上一问的结论可作为下面问题的条件。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 第3部分 考前增分策略 专题1 考前教材重温 4 数列与不等式教学案 理-人教版
4. 数列与不等式■要点重温…………………………………………………………………………· 1.等差数列及其性质(1){a n }等差数列⇔a n +1-a n =d (d 为常数)或a n +1-a n =a n -a n -1 (n ≥2) ⇔2a n =a n +1+a n -1(n ≥2,n ∈N *)⇔a n =an +b ⇔S n =An 2+Bn .(2)等差数列的性质 ①a n =a m +(n -m )d ;②当m +n =p +q 时,那么有a m +a n =a p +a q ,特别地,当m +n =2p 时,那么有a m +a n =2a p .③S n =na 1+n n -12d =d 2n 2+⎝ ⎛⎭⎪⎫a 1-d 2n 是关于n 的二次函数且常数项为0.④S n ,S 2n -S n ,S 3n -S 2n 成等差数列.[应用1] 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S 10=12,S 20=17,那么S 30为( ) A .15 B .20 C .25 D .30[答案] A 2.等比数列及其性质(1){a n }等比数列⇔⎩⎪⎨⎪⎧a 2n =a n -1·a n +1n ≥2,n ∈Na n ≠0⇔a na n -1=q (q 为常数,q ≠0)(a 1≠0)⇔a n =a 1·q n -1.[应用2] x =ab 是a 、x 、b 成等比数列的( )[导学号:07804176]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解析] 假设x =a =0,x =ab 成立,但a 、x 、b 不成等比数列, 所以充分性不成立;反之,假设a 、x 、b 成等比数列,那么x 2=ab ⇔x =±ab ,所以x =ab 不一定成立,必要性不成立.所以选D. [答案] D (2)等比数列的性质当m +n =p +q 时,那么有a m ·a n =a p ·a q ,特别地,当m +n =2p 时,那么有a m ·a n=a 2p .[应用3] (1)在等比数列{a n }中,a 3+a 8=124,a 4a 7=-512,公比q 是整数,那么a 10=________.(2)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 n }中,假设a 5·a 6=9,那么log 3a 1+log 3a 2+…+log 3a 10=________.[答案] (1)512 (2)10(3)求等比数列前n 项和时,首先要判断公比q 是否为1,再由q 的情况选择求和公式的形式,当不能判断公比q 是否为1时,要对q 分q =1和q ≠1两种情形讨论求解. [应用4] 设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假设S 3+S 6=S 9,那么数列的公比q 是________.[解析] ①当q =1时,S 3+S 6=9a 1,S 9=9a 1, ∴S 3+S 6=S 9成立. ②当q ≠1时,由S 3+S 6=S 9得a 11-q 31-q +a 11-q 61-q =a 11-q 91-q∴q 9-q 6-q 3+1=0,即(q 3-1)(q 6-1)=0. ∵q ≠1,∴q 3-1≠0,∴q 6=1,∴q =-1. [答案] 1或-13.求数列通项的常见类型及方法(1)数列的前几项,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可采用归纳、猜想法.[应用5] 如图10(1),将一个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的每条边三等分,以中间一段为边向外作正三角形,并擦去中间一段,得到图10(2),如此继续下去,得图10(3)……,试探求第n 个图形的边长a n 和周长.图10(1) 图10(2) 图10(3)[答案]a n =⎝ ⎛⎭⎪⎫13,=⎝ ⎛⎭⎪⎫13×(3×4n -1)(2)如果给出的递推关系式符合等差或等比数列的定义,可直接利用等差或等比数列的公式写出通项公式.(3)叠加法(迭加法):a n =(a n -a n -1)+(a n -1-a n -2)+…+(a 2-a 1)+a 1;叠乘法(迭乘法):a n a 1=a n a n -1·a n -1a n -2·a n -2a n -3……a 3a 2·a 2a 1. [应用6]a 1=1,a n +1=2na n ,求a n .[答案]a n =2n n -12(4)S n 与a n 的关系,利用关系式a n =⎩⎪⎨⎪⎧S 1n =1,S n -S n -1n ≥2,求a n .[应用7] 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2n+1,那么a n =________. [解析] 当n =1时,a 1=S 1=3.n ≥2时,a n =S n -S n -1=(2n +1)-(2n -1+1)=2n -2n -1=2n -1.所以a n =⎩⎪⎨⎪⎧3n =12n -1n ≥2.[答案]⎩⎪⎨⎪⎧3 n =12n -1n ≥2(5)构造转化法:转化为等差或等比数列求通项公式.[应用8] f (x )是定义在R 上不恒为零的函数,对于任意的x ,y ∈R ,都有f (xy )=xf (y )+yf (x )成立.数列{a n }满足a n =f (2n )(n ∈N *),且a 1=2,那么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________. [解析] 令x =2,y =2n -1,那么f (xy )=f (2n )=2f (2n -1)+2n -1f (2),即a n =2a n -1+2n,a n 2n =a n -12n -1+1,所以数列⎩⎨⎧⎭⎬⎫a n 2n 是首项为1,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由此可得a n2n =1+(n -1)×1=n , 即a n =n ·2n. [答案]n ·2n 4.数列求和的方法(1)公式法: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2)分组求和法; (3)倒序相加法; (4)错位相减法;(5)裂项法. 如:1nn +1=1n -1n +1;1nn +k =1k ⎝ ⎛⎭⎪⎫1n -1n +k . [应用9] 求和:S n =1+2x +3x 2+…+nxn -1.[答案]S n=⎩⎪⎨⎪⎧n n +12,x =11, x =01-x n1-x 2-nxn1-x ,x ≠1,x ≠0.(6)并项法数列求和时要明确:项数、通项,并注意根据通项的特点选取合适的方法. [应用10] 数列{a n }满足a n +a n +1=12(n ∈N ,n ≥1),假设a 2=1,S n 是{a n }的前n 项和,那么S 21的值为________.[导学号:07804177][答案]925.研究数列{a n }的单调性的方法:(1)a n +1-a n ⎩⎪⎨⎪⎧ >0=0<0 ,如a n =2n-4n -5;(2)a n +1a n⎩⎪⎨⎪⎧>1=1<1,a n =9nn +110n;(3)a n =f (n )增减性,转化为研究函数f (x )的增减性,如a n =nn 2+156.[应用11] 假设a n =n 22n ,求数列{a n }中的最大项.[答案]a 3=986.两个不等式相乘时,必须注意同向同正时才能相乘,同时要注意“同号可倒〞,即a >b >0⇒1a <1b ;a <b <0⇒1a >1b.[应用12] 假设实数a ,b ∈R 且a >b ,那么以下不等式恒成立的是( )A .a 2>b 2B .a b>1 C .2a>2bD .lg(a -b )>0[解析] 根据函数的图象(图略)与不等式可知:当a >b 时,2a>2b,应选C. [答案] C 7.用基本不等式“a +b2≥ab (a ,b >0)〞求最值(或值域)时,要注意到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在解答题,遇到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问题,要交待清楚取等号的条件.常用技巧:(1)对不能出现定值的式子进行适当配凑. (2)对条件的最值可代入(常数代换法)或消元.(3)当题中等号条件不成立,可考虑从函数的单调性入手求最值.[应用13] (1)假设log 4(3a +4b )=log 2ab ,那么a +b 的最小值是( ) A .6+2 3 B .7+2 3 C .6+4 3D .7+4 3[解析] 由题意得⎩⎨⎧ab >03a +4b >0所以⎩⎪⎨⎪⎧a >0b >0.又log 4(3a +4b )=log 2ab , 所以log 4(3a +4b )=log 4(ab ), 所以3a +4b =ab ,故4a +3b=1.所以a +b =(a +b )⎝ ⎛⎭⎪⎫4a +3b =7+4b a +3a b≥7+24b a ·3ab=7+43,当且仅当4b a =3ab时取等号.[答案] D(2)0<x <1<y ,那么log x y +log y x 的值域是________.[导学号:07804178][答案] (-∞,-2](3)函数f (x )=x 2+3x 2+2的值域是________.[答案]⎣⎢⎡⎭⎪⎫322,+∞8.求解线性规划问题时,不能准确把握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导致错解,如y -2x +2是指区域内的点与点(-2,2)连线的斜率,而(x -1)2+(y -1)2是指区域内的点到点(1,1)的距离的平方等.同时解线性规划问题,要注意边界的虚实;注意目标函数中y 的系数的正负. [应用14] 假设实数x ,y 满足⎩⎪⎨⎪⎧2x +y -2≥0y ≤3ax -y -a ≤0,且x 2+y 2的最大值等于34,那么正实数a 的值等于( ) A .12 B .34 C .43D .3[解析] 做出可行域,如下图,x 2+y 2表示点(x ,y )与(0,0)距离的平方,由图知,可行域中的点B ⎝ ⎛⎭⎪⎫3+a a ,3离(0,0)最远,故x 2+y 2的最大值为⎝ ⎛⎭⎪⎫3+a a +32=34⇒a =34,应选B.[答案] B9.解答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常用方法(1)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用判别式法,当x 的取值为全体实数时,一般应用此法.(2)从函数的最值入手考虑,如大于零恒成立可转化最小值大于零. (3)能分离变量的,尽量把参变量和变量分离出来. (4)数形结合,结合图形进行分析,从整体上把握图形.[应用15] 如果kx 2+2kx -(k +2)<0恒成立,那么实数k 的取值X 围是________.[导学号:07804179]A .-1≤k ≤0B .-1≤k <0C .-1<k ≤0D .-1<k <0[解析] 当k =0时,原不等式等价于-2<0,显然恒成立,所以k =0符合题意.当k ≠0时,由题意得,⎩⎪⎨⎪⎧k <02k 2-4k ·[-k +2]<0,解得-1<k <0.所以-1<k ≤0. [答案] C10.不等式有解问题:a ≥f (x )有解⇔a ≥[f (x )]min ;a ≤f (x )有解⇔a ≤[f (x )]max .[应用16] 函数f (x )=⎩⎪⎨⎪⎧kx +k 1-a2,x ≥0x 2+a 2-4ax +3-a2,x <0,其中a ∈R ,假设对任意非零实数x 1,存在唯一实数x 2(x 1≠x 2),使得f (x 1)=f (x 2)成立,那么实数k 的最小值为( ) A .-8 B .-6 C .6D .8[解析] 由数形结合讨论知f (x )在(-∞,0)递减,在(0,+∞)递增,∴⎩⎪⎨⎪⎧k >0-a 2-4a2≥0k 1-a 2=3-a2⇔⎩⎪⎨⎪⎧0≤a ≤4k =3-a 21-a 2>0⇔⎩⎪⎨⎪⎧0≤a <1k =3-a 21-a 2 ,令g (a )=3-a21-a2,那么g (a )=10-6a1-a2-1(0≤a <1)且g ′(a )=-23a -1a -31-a22(0≤a <1), ∴g (a )在⎝ ⎛⎭⎪⎫0,13上递减,在⎣⎢⎡⎭⎪⎫13,1上递增, 即k min =g ⎝ ⎛⎭⎪⎫13=8. [答案] D■查缺补漏…………………………………………………………………………· 1.实数x ,y 满足a x <a y(0<a <1),那么以下关系式恒成立的是( )A.1x 2+1>1y 2+1B .ln(x 2+1)>ln(y 2+1) C .sin x >sin yD .x 3>y 3D [因为0<a <1,a x <a y,所以x >y .采用赋值法判断,A 中,当x =1,y =0时,12<1,A 不成立.B 中,当x =0,y =-1时,ln 1<ln 2,B 不成立.C 中,当x =0,y =-π时,sin x =sin y =0,C 不成立.D 中,因为函数y =x 3在R 上是增函数,应选D]2.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a 1=1,S n =2a n +1,那么S n =( )A .2n -1B .⎝ ⎛⎭⎪⎫32 C .⎝ ⎛⎭⎪⎫23 D .12n -1 B [由题可知,当n ≥2时,a n =S n -S n -1=2a n +1-2a n ,于是有a n +1a n =32,a n =⎩⎪⎨⎪⎧1n =112·⎝ ⎛⎭⎪⎫32n -2n >1,故S n =a 1+a 2+…+a n =1+12⎣⎢⎡⎦⎥⎤1-⎝ ⎛⎭⎪⎫32n -11-32=⎝ ⎛⎭⎪⎫32.] 3.x ,y 满足约束条件⎩⎪⎨⎪⎧x ≥1x +y ≤3ay ≥x -3,假设z =2x +y 的最小值为1,那么实数a 的值是( )[导学号:07804180]A .4B .12 C .1D .2D [做出可行域及直线2x +y =0,如下图.平移直线2x +y =0,当其经过点A 时,z=2x +y 取得最小值;解⎩⎪⎨⎪⎧x =1ay =x -3 得⎩⎪⎨⎪⎧x =1y =-2a ;因为z =2x +y 的最小值为1,所以z min =2×1+⎝ ⎛⎭⎪⎫-2a =1,a =2,应选D.]4.在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 n }中,假设a m +1·a m -1=2a m (m ≥2),数列{a n }的前n 项积为T n ,假设T 2m -1=512,那么m 的值为( ) A .4B .5C .6D .7B [因为{a n }是正项等比数列, 所以a m +1·a m -1=2a m =a 2m ,a m =2, 又T 2m -1=a 1a 2…a 2m -1=a 2m -1m ,所以22m -1=512=29,m =5.]5.在等差数列{a n }中,a 5<0,a 6>0且a 6>|a 5|,S n 是数列的前n 项的和,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S 1,S 2,S 3均小于0,S 4,S 5,S 6…均大于0B .S 1,S 2,…S 5均小于0,S 6,S 7,…均大于0C .S 1,S 2,…S 9均小于0,S 10,S 11…均大于0D .S 1,S 2,…S 11均小于0,S 12,S 13…均大于0 C [由题意可知a 6+a 5>0,故S 10=a 1+a 10×102=a 5+a 6×102>0,而S 9=a 1+a 9×92=2a 5×92=9a 5<0,应选C.]6.数列{a n }满足a n +1+(-1)na n =2n -1,那么{a n }的前60项和为( )[导学号:07804181]A .3 690B .3 660C .1 845D .1 830D [当n =2k 时,a 2k +1+a 2k =4k -1; 当n =2k -1时,a 2k -a 2k -1=4k -3. 所以a 2k +1+a 2k -1=2,所以a 2k +1+a 2k +3=2, 所以a 2k -1=a 2k +3,所以a 1=a 5=…=a 61. 所以a 1+a 2+a 3+…+a 60=(a 2+a 3)+(a 4+a 5)+…+(a 60+a 61) =3+7+11+…+(2×60-1) =30×3+1192=30×61=1 830.]7.a ,b 都是负实数,那么aa +2b +ba +b的最小值是( )A .56B .2(2-1)C .22-1D .2(2+1)B [aa +2b +ba +b =a 2+2ab +2b 2a 2+3ab +2b 2=1-aba 2+3ab +2b 2=1-1a b +2b a+3≥1-122+3=2(2-1).]8.定义域为R 的偶函数f (x ),其导函数为f ′(x ),对任意x ∈[0,+∞),均满足:xf ′(x )>-2f (x ).假设g (x )=x 2f (x ),那么不等式g (2x )<g (1-x )的解集是( ) A .(-∞,-1) B .⎝⎛⎭⎪⎫-∞,13C .⎝⎛⎭⎪⎫-1,13D .(-∞,-1)∪⎝ ⎛⎭⎪⎫13,+∞C [x ∈[0,+∞)时g ′(x )=2xf (x )+x 2f ′(x )=x (2f (x )+xf ′(x ))>0,而g (x )=x 2f (x )也为偶函数,所以g (2x )<g (1-x )⇔g (|2x |)<g (|1-x |)⇔|2x |<|1-x |⇔3x 2+2x -1<0⇔-1<x <13.]9.假设关于x 的不等式4x-2x +1-a ≥0在[1,2]上恒成立,那么实数a 的取值X 围为________. (-∞,0] [∵4x -2x +1-a ≥0在[1,2]上恒成立,∴4x-2x +1≥a 在[1,2]上恒成立.令y =4x-2x +1=(2x )2-2×2x+1-1=(2x-1)2-1.∵1≤x ≤2,∴2≤2x≤4. 由二次函数的性质可知:当2x=2,即x =1时,y 有最小值0. ∴a 的取值X 围为(-∞,0].]10.函数f (x )为定义在[2-a,3]上的偶函数,在[0,3]上单调递减,并且f ⎝⎛⎭⎪⎫-m 2-a 5>f (-m 2+2m -2),那么m 的取值X 围是________.1-2≤m <12[由题设可得2-a +3=0,即a =5,故f (-m 2-1)>f (-m 2+2m -2)可化为f (m 2+1)>f (m 2-2m +2),又1≤m 2+1≤3,1≤m 2-2m +2≤3,故m 2+1<m 2-2m +2⇒m <12,且m ≥1- 2.]11.当-1≤a ≤1时,x 2+(a -4)x +4-2a >0恒成立,那么实数x 的取值X 围是________.(-∞,1)∪(3,+∞) [设f (a )=(x -2)a +(x 2-4x +4),那么f (a )>0对∀a ∈[-1,1]成立等价于⎩⎪⎨⎪⎧f-1>0f 1>0,即⎩⎪⎨⎪⎧x 2-5x +6>0x 2-3x +2>0 ,解之得x <1或x >3,即实数x 的取值X 围是(-∞,1)∪(3,+∞).]12.函数f (x )=e x -1,g (x )=-x 2+4x -3,假设有f (a )=g (b ),那么b 的取值X 围为________.[导学号:07804182](2-2,2+2) [由指数函数图象可得f (a )>-1,所以g (b )>-1,即-b 2+4b -3>-1,解得2-2<b <2+ 2.] 13.设x ,y 满足约束条件⎩⎪⎨⎪⎧3x -y -6≤0x -y +2≥0x ≥0,y ≥0,假设目标函数z =ax +by (a >0,b >0)的最大值为6,那么1a +2b的最小值为________.8+433 [根据题意,画出可行域(图略).将z =ax +by 变形为:y =-a b x +zb(a >0,b >0)进行平移,当⎩⎪⎨⎪⎧x -y +2=03x -y -6=0,即⎩⎪⎨⎪⎧x =4y =6时,z =ax +by (a >0,b >0)取最大值6,所以4a +6b =6(a >0,b >0),所以1a +2b =16⎝ ⎛⎭⎪⎫1a +2b (4a +6b )=16⎝⎛⎭⎪⎫16+6b a +8a b ≥16⎝ ⎛⎭⎪⎫16+26b a ×8a b =16+836=8+433(当且仅当⎩⎪⎨⎪⎧a =33-34b =3-32时取“=〞),所以最小值为8+433.]14.数列{a n }是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 3=4,{a n }的前3项和为7.(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假设a 1b 1+a 2b 2+…+a n b n =(2n -3)2n+3,设数列{b n }的前n 项和为S n ,求证:1S 1+1S 2+…+1S n ≤2-1n.[解] (1)设数列{a n }的公比为q ,由得q >0,且⎩⎪⎨⎪⎧a 1q 2=4,a 1+a 1q +4=7,∴⎩⎪⎨⎪⎧a 1=1,q =2.∴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2n -1.(2)证明:当n =1时,a 1b 1=1,且a 1=1,解得b 1=1. 当n ≥2时,a n b n =(2n -3)2n+3-(2n -2-3)2n -1-3=(2n -1)·2n -1.∵a n =2n -1,∴当n ≥2时,b n =2n -1.∵b 1=1=2×1-1满足b n =2n -1, ∴数列{b n }的通项公式为b n =2n -1(n ∈N *). ∴数列{b n }是首项为1,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S n =n 2.∴当n =1时,1S 1=1=2-11.当n ≥2时,1S n =1n 2<1nn -1=1n -1-1n. ∴1S 1+1S 2+…+1S n ≤2-11+11-12+…+1n -1-1n =2-1n.15.数列{a n }满足:a 1=14,a 2=34,2a n =a n +1+a n -1(n ≥2,n ∈N *),数列{b n }满足:b 1<0,3b n-b n -1=n (n ≥2,n ∈N *),数列{b n }的前n 项和为S n . (1)求证:数列{b n -a n }为等比数列; (2)求证:数列{b n }为递增数列;(3)假设当且仅当n =3时,S n 取得最小值,求b 1的取值X 围.[导学号:07804183][解] (1)证明:∵2a n =a n +1+a n -1(n ≥2,n ∈N *). ∴{a n }是等差数列. 又∵a 1=14,a 2=34,∴a n =14+(n -1)·12=2n -14,∵b n =13b n -1+n 3(n ≥2,n ∈N *)∴b n +1-a n +1=13b n +n +13-2n +14=13b n -2n -112=13⎝ ⎛⎭⎪⎫b n -2n -14=13(b n -a n ). 又∵b 1-a 1=b 1-14≠0,∴{b n -a n }是b 1-14为首项,以13为公比的等比数列.(2)证明:∵b n -a n =⎝ ⎛⎭⎪⎫b 1-14·⎝ ⎛⎭⎪⎫13,a n =2n -14.∴b n =⎝ ⎛⎭⎪⎫b 1-14·⎝ ⎛⎭⎪⎫13+2n -14.当n ≥2时,b n -b n -1=12-23⎝ ⎛⎭⎪⎫b 1-14⎝ ⎛⎭⎪⎫13.又b 1<0,∴b n -b n -1>0. ∴{b n }是单调递增数列.(3)∵当且仅当n =3时,S n 取最小值.∴⎩⎪⎨⎪⎧b 3<0b 4>0,即⎩⎪⎨⎪⎧54+⎝⎛⎭⎪⎫b 1-14⎝ ⎛⎭⎪⎫132<074+⎝ ⎛⎭⎪⎫b 1-14⎝ ⎛⎭⎪⎫132>0,∴b 1∈(-47,-11).。
高中数学高考二轮复习专题教案不等式
2013年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教案 不等式【考纲考情分析】一、不等式(1)不等关系了解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
(2)一元二次不等式①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
②通过函数图像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的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
③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对给定的一元二次不等式,会设计求解的程序。
(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①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②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能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③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能加以解决。
(4)基本不等式:)0(2≥≥+b a ab b a , ①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
②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
【专题知识网络】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二次不等式(求解问题)基本不等式线性规划(最值问题)【剖析高考真题】(2012年高考湖南卷)设 a >b >1,0c < ,给出下列三个结论:[www.z#zste&*p~.c@om] ① c a >c b;② c a <c b ; ③ log ()log ()b a a c b c ->-, 其中所有的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中*国教育@^出A .①B.① ②C.② ③D.① ②③(2011年高考广东卷)不等式2210x x -->的解集是( ).A .1(,1)2- B .(1,)+∞C .(,1)(2,)-∞+∞D .1(,)(1,)2-∞-+∞【答案】D .【解析】21210(1)(21)02x x x x x -->⇒-+>⇒<-或1x >,则不等式的解集为1(,)(1,)2-∞-+∞ .(2012年高考浙江卷)若正数x ,y 满足x+3y=5xy ,则3x+4y 的最小值是A.245B. 285C.5D.6【答案】C【解析】 x+3y=5xy , 135y x+=, 113131213(34)()()555x y x y y x y x +⋅+=++≥1132555⨯=.(2012年高考陕西卷)小王从甲地到乙地的时速分别为a 和b (a<b ),其全程的平均时速为v ,则 ( )C.2a b + D.v=2a b + 【答案】A.【解析】设甲乙两地相距s ,则小王用时为b s a s +,所以b a ab bs a s s v +=+=22,b a <<0 ,2b a ab +<∴、a b ab b a ab =>+222.abb a 12<+∴,ab v a <<∴.故选A.(2012年高考广东卷)已知变量x ,y 满足约束条件1110 x y x y x +≤⎧⎪-≤⎨⎪+≥⎩,则2z x y =+的最小值为A. 3B. 1C. 5-D. 6-(2012年高考安徽卷)若x ,y 满足约束条件 02323x x y x y ≥⎧⎪+≥⎨⎪+≤⎩,则y x z -=的最小值是A .-3B .0C .32D .3【答案】A【解析】约束条件对应ABC ∆边际及内的区域:3(0,3),(0,),(1,1)2A B C 则[3,0]t x y =-∈-。
高中数学备课教案不等式与数列
高中数学备课教案不等式与数列高中数学备课教案:不等式与数列一、引言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不等式与数列是重要的内容之一。
不等式是数学中用于表示大小关系的工具,而数列则是一系列有规律的数字的排列。
本教案旨在帮助教师充分了解不等式与数列的相关知识,并提供备课思路和教学方法,以提升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不等式的基础知识1. 不等式的定义和性质不等式是指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包括大于等于、小于等于、大于、小于等四种形式。
教师应当对不等式的定义和常见的性质进行介绍,例如不等式的传递性、加减乘除法则等。
2. 不等式的解法a. 直接法:对于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可以直接通过变量的加减乘除运算得到解。
b. 图像法:通过将不等式转化为图像,利用图像上的区域来得到解,特别适用于复杂的二次不等式。
c. 区间法:将不等式转化为区间表示,通过判断变量所在的区间来得到解。
三、不等式的应用1. 不等式的图像表示及应用a. 了解不等式的图像表示方式,例如用数轴来表示不等式中变量的取值范围。
b. 掌握利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如利用不等式求解范围、判断条件等。
2. 不等式的证明a. 了解和掌握不等式的比较原理和证明方法,如数学归纳法、反证法等。
b. 引导学生从不等式的定义和性质出发,运用合适的证明方法来证明不等式的成立。
四、数列的基础知识1. 数列的定义和表示方法a. 数列由一系列有规律的数字所组成,通常用数学表达式表示。
b. 掌握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定义和常见特点。
2. 数列的通项公式a.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 = a1 + (n-1)d。
b.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n = a1 * r^(n-1)。
3. 数列的求和公式a. 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Sn = n/2 * (a1 + an)。
b.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Sn = a1 * (1-r^n) / (1-r)。
五、数列的应用1. 数列的图像表示及应用a. 掌握数列的图像表示方法,如坐标表示、直方图表示等。
备战高考数学二轮复习 专题1.4 数列与数学归纳法教学案
专题1.4 数列与数学归纳法【考情动态】7.数学归纳法 了解数学归纳原理,会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简单的数学命题.2017浙江22【热点重温】热点一 确定数列的通项公式【典例1】【2018届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已知正项数列{}n a 的首项11a =,前n 项和为n S ,若以(),n n a S 为坐标的点在曲线()112y x x =+上,则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为________. 【答案】n a n =【对点训练】【2018届辽宁省丹东市五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联考】设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若13a = 且1112n n S a +=+ 则{}n a 的通项公式n a =_______. 【答案】23,1{43,2n n n -=⋅≥. 【解析】∵1112n n S a +=+, ∴()11122n n S a n -=+≥, ∴111122n n n n n S S a a a -+-==-,即13n n a a +=。
又11121312a S a a ===+,,解得24a =。
故213a a ≠。
∴数列{}n a 从第二项起是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故当2n ≥时, 22243n n n a a q--==⋅。
∴23,1{43,2n n n a n -==⋅≥。
答案: 23,1{43,2n n n -=⋅≥点睛:已知n S 求n a 的三个步骤 (1)先利用11a S =求出1a ;(2)用n -1替换n S 中的n 得到一个新的关系,利用1n n n a S S -=- (n≥2)便可求出当n≥2时n a 的表达式; (3)对n =1时的结果进行检验,看是否符合n≥2时n a 的表达式,如果符合,则可以把数列的通项公式合写;如果不符合,则应该分n =1与n≥2两段来写.【典例2】【2018届衡水金卷高三大联考理】已知数列{}n a 与{}n b 的前n 项和分别为n S , n T ,且0n a >,2*63,n nn S a a n N =+∈, ()()122121nnn a n a a b +=--,若*,n n N k T ∀∈>恒成立,则k 的最小值是( )A.17 B. 149 C. 49 D. 8441【答案】B即数列{}n a 是以3为首项,3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所以()3313n a n n =+-=. 所以()()()()111281117818181812121nnn a n n n n n n a a b +++⎛⎫===- ⎪------⎝⎭. 所以22311111111111117818181818181778149n n n n T ++⎛⎫⎛⎫=-+-++-=-< ⎪ ⎪-------⎝⎭⎝⎭. 要使*,n n N k T ∀∈>恒成立,只需149k ≥. 故选B.【对点训练】已知数列{}n a 满足()1122122n n a a na n +++⋯+=-+, *n N ∈.(Ⅰ)求数列{}na 的通项公式; (Ⅱ)若2211log log n n nb a a +=⋅, 12n n T b b b =++⋯+,求证:对任意的*n N ∈, 34n T <.【答案】(1)2nn a =(2)见解析(Ⅱ)因为2nn a =, ()22211111log log 222n n n b a a n n n n +⎛⎫===- ⎪⋅++⎝⎭.因此1111111111111112322423521122n T n n n n ⎛⎫⎛⎫⎛⎫⎛⎫⎛⎫=-+-+-++-+- ⎪ ⎪ ⎪ ⎪ ⎪-++⎝⎭⎝⎭⎝⎭⎝⎭⎝⎭. 111112212n n ⎛⎫=+-- ⎪++⎝⎭ 3111342124n n ⎛⎫=-+< ⎪++⎝⎭ 所以,对任意*n N ∈, 34n T <. 【考向预测】关于数列的概念问题,虽然在高考中很少独立命题,但数列的通项公式、猜想、归纳、递推意识却融入数列的试题之中,往往将数列的前n 项和与通项综合考查. 热点二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计算问题【典例3】【2017课标1,理4】记n S 为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若4524a a +=,648S =,则{}n a 的公差为 A .1B .2C .4D .8【答案】C【对点训练】【2017课标3,理9】等差数列{}n a 的首项为1,公差不为0.若a 2,a 3,a 6成等比数列,则{}n a 前6项的和为( ) A .24-B .3-C .3D .8【答案】A 【解析】【典例4】【2017江苏,9】等比数列{}n a 的各项均为实数,其前n 项的和为n S ,已知3676344S S ==,,则8a = .【答案】32【解析】当1q =时,显然不符合题意;当1q ≠时,3161(1)714(1)6314a q q a q q ⎧-=⎪-⎪⎨-⎪=⎪-⎩,解得1142a q ⎧=⎪⎨⎪=⎩,则7812324a =⨯=. 【对点训练】【2017课标3,理14】设等比数列{}n a 满足a 1 + a 2 = –1, a 1 – a 3 = –3,则a 4 = ___________. 【答案】8- 【解析】试题分析: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q ,很明显1q ≠- ,结合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题意可得方程组:()()12121311113a a a q a a a q ⎧+=+=-⎪⎨-=-=-⎪⎩,①,②,由 ②① 可得:2q =- ,代入①可得11a =, 由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可得:3418a a q ==- .【典例5】【2017浙江卷6】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前n 项和为S n ,则“d >0”是“S 4 + S 6>2S 5”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C【解析】由d d a d a S S S =+-+=-+)105(22110211564,可知当0>d ,则02564>-+S S S ,即5642S S S >+,反之,02564>⇒>+d S S S ,所以为充要条件,选C .【对点训练】已知n S 是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且675S S S >>,给出下列五个命题:①0d <;②110S >;③120S <;④数列{}n S 中的最大项为11S ;⑤67a a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 A. 2 B. 3 C. 4 D. 5 【答案】B【考向预测】1.等差数列的性质、通项公式和前n 项和公式构成等差数列的重要内容,在历届高考中必考,既有独立考查的情况,也有与等比数列等其它知识内容综合考查的情况.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多种题型加以考查. 2.等比数列也是高考的常考内容,以等比数列的基本公式及基本运算为基础,可考查单一的等比数列问题,但更倾向于与等差数列或其他内容相结合的问题,其中涉及到方程的思想、等价转化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等.从思维品质上看更讲究思维的灵活性及深刻性. 3. 等差(比)数列基本运算的解题思路 (1)设基本量a 1和公差d(公比q).(2)列、解方程组:把条件转化为关于a 1和d(q)的方程(组),然后求解,注意整体计算,以减少运算量. (3)注意应用分类讨论思想:在应用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时,必须分类求和,当1q =时,1na S n =;当1≠q 时,qq a S n n --=1)1(1;在判断等比数列单调性时,也必须对1a 与q 分类讨论.热点三 数列的求和【典例6】【2017课标II ,理15】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33a =,410S =,则11nk kS ==∑ 。
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教案《数列》
数列(第二轮复习)1.等差(比)数列的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比)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叫做等差(比)数列.2.通项公式等差 a n =a 1+(n-1)d ,等比a n =a 1q n -13.等差(比)中项如果在a 、b 中间插入一个数A ,使a 、A 、b 成等差(比)数列,则A 叫a 、b 的等差(比)中项.A =(a+b)/2或A =±ab4.重要性质:m+n=p+q ⇔ a m ·a n =a p ·a q (等比数列)a m +a n =a p +a q (等差数列) (m 、n 、p 、q ∈N*) 特别地 m+n=2p ⇔ a m +a n =2a p (等差数列) a m ·a n =a p 2 (等比数列)5.等差数列前n 项和等比数列前n 项和6.如果某个数列前n 项和为Sn ,则7.差数列前n 项和的最值(1)若a1>0,d <0,则S n 有最大值,n 可由 ⎩⎨⎧≥≥+0a 0a 1n n (2)若a1<0,d >0,则S n 有最小值,n 可由 ⎩⎨⎧≤≤+0a 0a 1n n 8.求数列的前n 项和S n ,重点应掌握以下几种方法:(1).倒序相加法:如果一个数列{a n },与首末两项等距的两项之和等于首末两项之和,可采用把正着写和与倒着写和的两个和式相加,就得到一个常数列的和,这一求和的方法称为倒序相加法.(2).错位相减法:如果一个数列的各项是由一个等差数列与一个等比数列对应项乘积组成,此时求和可采用错位相减法.(3).分组转化法:把数列的每一项分成两项,或把数列的项“集”在一块重新组合,或把整个数列分成两部分,使其转化为等差或等比数列,这一求和方法称为分组转化法.(4).裂项相消法:把数列的通项拆成两项之差,即数列的每一项都可按此法拆成两项之差,()()⎩⎨⎧≥-==-2111n S S n S a n n n ()()d n n na n a a S n n 21211-+=+=()()()⎪⎩⎪⎨⎧≠--==111111q qq a q na S n n在求和时一些正负项相互抵消,于是前n项的和变成首尾若干少数项之和,这一求和方法称为裂项相消法.9. 三个模型:(1)复利公式按复利计算利息的一种储蓄,本金为a元,每期利率为r,存期为x,则本利和y=a(1+r)x(2).单利公式利息按单利计算,本金为a元,每期利率为r,存期为x,则本利和y=a(1+xr) (3).产值模型原来产值的基础数为N,平均增长率为p,对于时间x的总产值y=N(1+p) x10.例、习题:1.若关于x的方程x2-x+a=0和x2-x+b=0(a,b∈R且a≠b)的四个根组成首项为1/4的等差数列,则a+b的值为( )A. 3/8B. 11/24C. 13/24D. 31/722.在等差数列{a n}中,a2+a4=p,a3+a5=q.则其前6项的和S6为( )(A) 5 (p+q)/4 (B) 3(p+q)/2 (C) p+q (D) 2(p+q)3.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数列{a n}的前n项和是S n=n2+2n-1,则{a n}为等差数列B.数列{a n}的前n项和是S n=3n-c,则c=1是{a n}为等比数列的充要条件C.数列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D.等比数列{a n}是递增数列,则公比q大于14.等差数列{a n}中,a1>0,且3a8=5a13,则S n中最大的是( )(A)S10(B)S11(C)S20(D)S215.等差数列{a n}中,S n为数列前n项和,且S n/S m=n2/m2 (n≠m),则a n / a m值为( )(A)m/n (B)(2m-1)/n (C)2n/(2n-1) (D)(2n-1)/(2m-1)6.已知{a n}的前n项和S n=n2-4n+1,则|a1|+|a2|+…|a10|=( )(A)67 (B)65 (C)61 (D)567.一个项数是偶数的等比数列,它的偶数项的和是奇数项和的2倍,又它的首项为1,且中间两项的和为24,则此等比数列的项数为()(A)12 (B)10 (C)8 (D)68.计算机是将信息转换成二进制进行处理的,二进制即“逢2进1”,如(1101)2表示二进制数,将它转换成十进制形式是1×23+1×22+0×21+1×20=13,那么将二进制数(111…11)2 (16个1)位转换成十进制形式是( )(A) 217-2 (B) 216-2 (C) 216-1 (D)215-19.{a n}为等比数列,{b n}为等差数列,且b1=0,C n=a n+b n,若数列{C n}是1,1,5,…则{C n}的前10项和为___________.10.如果b是a,c的等差中项,y是x与z的等比中项,且x,y,z都是正数,则(b-c)log m x+(c-a)log m y+(a-b)log m z=_______.11.数列{a n}的前n项和S n=n2+1,则a n=_________________.12.四个正数成等差数列,若顺次加上2,4,8,15后成等比数列,求原数列的四个数.13.已知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为q ,前n 项的和为S n ,且S 3,S 9,S 6成等差数列.(1)求q 3的值;(2)求证a 2,a 8,a 5成等差数列.14.一个等差数列的前12项和为354,前12项中偶数项和与奇数项和之比为32∶27,求公差d.15.数列{a n }是由正数组成的等比数列,S n 为前n 项的和,是否存在正常数c ,使得 对任意的n ∈N +成立?并证明你的结论.16.一个首项为正数的等差数列中,前3项和等于前11项和,问此数列前多少项的和最大?17.已知等比数列{a n }的首项a1>0,公比q >0.设数列{b n }的通项b n =a n+1+a n+2(n ∈N*),数列{a n }与{b n }的前n 项和分别记为A n 与B n ,试比较A n 与B n 的大小.()()()c S c S c S n n n -=-+-++12lg 2lg lg18.设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S 10=100,S 100=10,试求S 110.19.已知数列{a n }和{b n }满足(n ∈N +),试证明:{a n }成等差数列的充分条件是{b n }成等差数列.20.已知数列{a n }中的a 1=1/2,前n 项和为S n .若S n =n 2a n ,求S n 与a n 的表达式.21.在数列{a n }中,a n >0, 2Sn = a n +1(n ∈N) ①求S n 和a n 的表达式;②求证: n a n a a b n n +++⋅++⋅+⋅= 21212121111321<+++nS S S S。
二轮复习不等式教案
(2):今有一台坏天平,两臂长不等,其余均精确,有人说要用它称物体的重量只需将物体放在左右托盘各称一次,则两次称量结果的和的一半就是物体的真实重量,这种说法对吗?并说明你的结论
(2)作商(常用于分数指数幂的代数式);
(3)分析法;(4)平方法;(5)分子(或分母)有理化;
(6)利用函数的单调性;(7)寻找中间量或放缩法;
(8)图象法。其中比较法(作差、作商)是最基本的方法。
如(1)设 ,比较 的大小(答:当 时, ( 时取等号);当 时, ( 时取等号));
(2)设 , , ,试比较 的大小( );
解:(1)M [1,4]有两种情况:其一是M= ,此时Δ<0;其二是M≠ ,此时Δ=0或Δ>0,分三种情况计算a的取值范围。
设f(x)=x2-2ax+a+2,有Δ=(-2a)2-4(a+2)=4(a2-a-2)
当Δ<0时,-1<a<2,M= [1,4];
当Δ=0时,a=-1或2;当a=-1时M={-1} [1,4];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不等式,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的证明,不等式的解法,含绝对值不等式
2、教学难点:能较灵活的应用不等式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解决有关不等式的问题.
授课类型:复习课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不等式的性质:
(1)同向不等式可以相加;异向不等式可以相减:若 ,则 (若 ,则 ),但异向不等式不可以相加;同向不等式不可以相减;
教案内容
集备记录
高考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数列教案
高考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数列教案二、高考要求1.理解数列的有关概念,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并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n项. 2.理解等差〔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的公式. 并能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了解数学归纳法原理,掌握数学归纳法这一证题方法,掌握“归纳—猜想—证明〞这一思想方法.三、热点分析1.数列在历年高考中都占有较重要的地位,一般情况下都是一个客观性试题加一个解答题,分值占整个试卷的10%左右.客观性试题主要考查等差、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极限的四那么运算法那么、无穷递缩等比数列所有项和等内容,对基本的计算技能要求比较高,解答题大多以考查数列内容为主,并涉及到函数、方程、不等式知识的综合性试题,在解题过程中通常用到等价转化,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是属于中高档难度的题目.2.有关数列题的命题趋势〔1〕数列是特殊的函数,而不等式那么是深刻认识函数和数列的重要工具,三者的综合求解题是对基础和能力的双重检验,而三者的求证题所显现出的代数推理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新热点〔2〕数列推理题是新出现的命题热点.以往高考常使用主体几何题来考查逻辑推理能力,近两年在数列题中也加强了推理能力的考查。
〔3〕加强了数列与极限的综合考查题3.熟练掌握、灵活运用等差、等比数列的性质。
等差、等比数列的有关性质在解决数列问题时应用非常广泛,且十分灵活,主动发现题目中隐含的相关性质,往往使运算简洁优美.如a2a4+2a3a5+a4a6=25,可以利用等比数列的性质进行转化:a2a4=a32,a4a6=a52,从而有a32+2aa53+a52=25,即〔a3+a5〕2=25.4.对客观题,应注意寻求简捷方法解答历年有关数列的客观题,就会发现,除了常规方法外,还可以用更简捷的方法求解.现介绍如下:①借助特殊数列. ②灵活运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有关性质,可更加准确、快速地解题,这种思路在解客观题时表现得更为突出,很多数列客观题都有灵活、简捷的解法5.在数列的学习中加强能力训练数列问题对能力要求较高,特别是运算能力、归纳猜想能力、转化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更为突出.一般来说,考题中选择、填空题解法灵活多变,而解答题更是考查能力的集中表达,尤其近几年高考加强了数列推理能力的考查,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因此,在平时要加强对能力的培养。
最新高三教案-高三数学二轮复习《不等式》专题 精品
《不等式》专题一、考纲要求(1)理解不等式的性质及其证明。
(2)掌握两个(不扩展到三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的定理,并会简单的应用。
(3)掌握分析法、综合法、比较法证明简单的不等式。
(4)掌握简单不等式的解法。
(5)理解不等式 |a|-|b|≤|a+b|≤|a|+|b|。
二、再现性题组 1、选择①不等式4122--x x ≥0的解集是 ( )A .{x| x <-2或x >2}B .{x| x <-2或-1≤x ≤1或x >2}C .{x| x <-2或x ≥1}D .{x| x ≤-1或x >2}②若log a 32<1,则 ( )A .0<a <32B .32<a <1C .0<a <32或a >1D .a >32③若a >0,b >0,则不等式a >x1>-b 的解集为 ( )A .}1001|{a x x b x <<<<-或B .}1001|{bx x a x <<<<-或C .}11|{a x b x x >-<或D .}11|{b x a x <<-④已知:M={x|3-x ≥1-x },N={x|x 2-(a+1)x+a ≤0},当M N 时a 的取值范围是( ) A .a ≥1 B .1<a <2 C .a >2 D .a ≥2⑤若x y x 4422=+,则S=x2+y2有 ( )A. 最小值0,最大值16 B. 最小值31-,最大值4C. 最小值0,最大值1D. 最小值1,最大值16⑥若不等式k x x x x >++++122322,对x ∈R 恒成立,则正整数k 的值为 ( )A .1B .2C .3D .42、填空① 若不等式(a -2)x 2+2(a -2)x -4<0对一切实数x 都成立,则a 的取值范围是② 若不等式(m 2+4m -5)x 2-4(m -1)x+3>0对一切实数x 恒成立, 则m 的取值范围是③ 函数y=2x 2-mx+3,当x ∈[)+∞-,2时是增函数,则m 的取值范围是④ 若x ,y ∈R +且xy -(x+y )=1,则x+y 的最小值是⑤不等式x a x -->4)21(2的解集是(-2,4),则实数a 的值为⑥若213<<-x的解集是 ,|x -1|+|x -2|>3的解集是2<|x+1|≤5 的解集是⑦若不等式|x -2|+ |x+1|<a 的解集不是空集,则a ∈|x -2|-|x+1|>a 的解集是空集,则a ∈⑧若x 1,x 2是关于x 的方程7x 2-(k+13)x+k 2-k -2=0的两根,且0<x 1<1<x 2<2,求k 的范围⑨f (x )是关于x 的一次函数,若1≤f (1)≤2,3≤f (2)≤4,则f (3)的取值范围是⑩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ax 2+bx+c <0的解集为{x|x <α或x >β}其中α<β<0, 那么不等式cx 2-bx +a >0的解集是 ⑾不等式11<-x ax 的解集为{}21|><x x x 或,那么a 的值等于___ 答案21=a3、 解不等式①x 4-4x 3+x 2+6x <0 ②1272+-x x x≥1③825421+⋅-+x x ≥0 ④)1(log )2(log 313+>-x x ⑤2680321{x x x x -+>+>-三.示范性题组1、解关于x 的不等式 ①).1(12)1(<>--a x x a ②).(02R a ax ax ∈<-- ③)0(11)1(2>>+-+a x ax x a ④x a x x ->, 其中14a > 备课说明:本小题主要考查分式不等式的解法,考查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解:(1)原不等式可化为,02)2()1(>--+-x a x a 即.0)2)](2()1[(>--+-x a x a∵a <1,∵(x -2).0)12(<---a a x 当212>--a a 时,即0<a <1时,解集为};122|{--<<a a x x 当212=--a a 时,即a =0时,解集为φ; 当212<--a a 时,即a <0时,解集为.212|⎭⎬⎫⎩⎨⎧<<--x a a x (2)原不等式的解集是下面不等式组(Ⅰ)、(Ⅱ)的解集的并集: (Ⅰ)⎪⎩⎪⎨⎧<-=-;0,02a x a x (Ⅱ)⎪⎩⎪⎨⎧>-<-;0,02a x a x分情况讨论(i )当a <0或a >1时,有a <a 2,此时不等式组(I )的解集为},|{2a x a x <<不等式组(II )的解集为空集φ;(ii )当10<<a 时,有a 2<a ,此时,不等式组(I )的解集为空集φ,不等式组(II )的解集为 };|{2a x a x <<(iii )当a=0或a=1时,原不等式无解.综上,当a <0或a >1时时,原不等式的解集为},|{2a x a x <<当10<<a 时,原不等式的解集为};|{2a x a x <<当a=0或a=1时,原不等式的解集为φ (3).①若)251()2511(2150∞++--+<<,,,则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a a ; ②若)251(215∞+++=,,则原不等式的解集为a ; ③若)251()1251(215∞++--+>,,,则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a a 。
高考数学第二轮复习 数列教学案
2011年高考第二轮专题复习(教学案):数列考纲指要:数列综合及实际问题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常以数列为工具,综合运用函数、方程、不等式等知识,通过运用逆推思想、函数与方程、归纳与猜想、等价转化、分类讨论等各种数学思想方法,这些题目都考察考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点扫描:1.等差数列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
2.等比数列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
3.数列求通项的常用方法如:①作新数列法;②累差叠加法;③归纳、猜想法;而对于递归数列,则常用①归纳、猜想、数学归纳法证明;②迭代法;③代换法。
包括代数代换,对数代数,三角代数。
4.数列求和常用方法如:①公式法;②裂项求和;③错项相消法;④并项求和。
考题先知:例1. 已知,①求函数的表达式;②定义数列,求数列的通项;③求证:对任意的有解:①由,所以②③不等式等价于因为例2.如图,已知一类椭圆:Array,若椭圆C n上有一点P n到右准线的距离是与的等差中项,其中F n、G n分别是椭圆的左、右焦点。
(1)试证:;(2)取,并用S n表示的面积,试证:且。
证明:(1)由题设与椭圆的几何性质得:2=+=2,故=1,设,则右准线的方程为:,从而由得,即,有;(2)设点,则由=1得,从而,所以=,因函数中,由得所以S n在区间上是增函数,在区间()上是减函数,由,可得,知是递增数列,而,故可证且。
评注:这是一道较为综合的数列与解析几何结合的题目,涉及到的知识较多,有椭圆的相关知识,列不等式与解不等式,构造函数,利用导数证明其单调性等,这也表明数列只是一个特殊函数的本原问题,提示了数列问题的函数思想方法。
复习智略:例3 已知二次函数y=f(x)在x=处取得最小值- (t>0),f(1)=0(1)求y=f(x)的表达式;(2)若任意实数x都满足等式f(x)·g(x)+a n x+b n=x n+1[g(x)]为多项式,n∈N*),试用t表示a n 和b n ;(3)设圆C n 的方程为(x -a n )2+(y -b n )2=r n 2,圆C n 与C n +1外切(n =1,2,3,…);{r n }是各项都是正数的等比数列,记S n 为前n 个圆的面积之和,求r n 、S n解 (1)设f (x )=a (x -)2-,由f (1)=0得a =1∴f (x )=x 2-(t +2)x +t +1(2)将f (x )=(x -1)[x -(t +1)]代入已知得(x -1)[x -(t +1)]g (x )+a n x +b n =x n +1,上式对任意的x ∈R 都成立,取x =1和x =t +1分别代入上式得且t ≠0,解得a n =[(t +1)n +1-1],b n =[1-(t +1n )(3)由于圆的方程为(x -a n )2+(y -b n )2=r n 2,又由(2)知a n +b n =1,故圆C n 的圆心O n 在直线x +y =1上,又圆C n 与圆C n +1相切,故有r n +r n +1=|a n +1-a n |=(t +1)n +1设{r n }的公比为q ,则②÷①得q ==t +1,代入①得r n =∴S n =π(r 12+r 22+…+r n 2)=[(t +1)2n -1]检测评估:1. 动点的横坐标、纵坐标使、、成等差数列,则点的轨迹图形是( )1.解:由条件得,即,又,所以化为,故选C 。
年高考数学第二轮复习 不等式教学案
2011年高考第二轮专题复习(教学案):不等式考纲指要:利用基本不等式解决像函数)0(,)(>+=a xax x f 的单调性或解决有关最值问题是考察的重点和热点,解答题以含参数的不等式的证明、求解为主.考点扫描:1.不等关系 通过具体情境,感受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2.基本不等式:(a ,b ≥0)①探索并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②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问题。
3.常用的证明不等式的方法:(1)比较法;(2)综合法;(3)分析法。
4.不等式及它的解法:(1)一元一次不等式; (2)一元二次不等式; (3)分式不等式;(4)简单的绝对值不等式; (5)指数不等式;(6)对数不等式;(7)二元一次不等式(线性规划)。
考题先知:例1. 设函数ax a x x f --=)(,其中0>a 。
(1)解不等式0)(<x f ; (2)当10≤<a 时,求函数)(x f 的最小值。
分析:(1)所解不等式即为ax a x <-,从0>a 知0>x ,实施等价变形后对a 分类讨论可得解;(2)求函数)(x f 的最小值,可从单调性入手,因此,细化函数表达(即去绝对值符号)成为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解:(1)由0)(<x f 得ax a x <-,0>a 0>∴x ,原不等式可化为ax a x ax <-<-,当1>a 时,有⎪⎪⎪⎩⎪⎪⎪⎨⎧+>->>a a x a a x x 110,而a a a a +<-11,故a a x +>1;当1=a 时,有21>x ; 当10<<a 时,有⎪⎪⎪⎩⎪⎪⎪⎨⎧+>-<>a a x a a x x 110,而a a a a +>-11,故a a x a a -<<+11; 综上所述,当1≥a 时,解集为),1(+∞+a a ;当10<<a 时,解集为)1,1(aaa a -+。
2021-2022年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1.4数列、不等式教学案文
2021年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1.4数列、不等式教学案文一.考场传真1. 【xx课标1,文7】设x,y满足约束条件33,1,0,x yx yy+≤⎧⎪-≥⎨⎪≥⎩则z=x+y的最大值为A.0 B.1 C.2 D.3【答案】D2.【xx课标II,文7】设满足约束条件2+330233030x yx yy-≤⎧⎪-+≥⎨⎪+≥⎩,则的最小值是A. B. C. D【答案】A【解析】绘制不等式组表示的可行域,结合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可得函数在点处取得最小值 .故选A.3.【xx课标3,文5】设x,y满足约束条件3260x yxy+-≤⎧⎪≥⎨⎪≥⎩,则的取值范围是()A.[–3,0] B.[–3,2] C.[0,2] D.[0,3]【答案】B【解析】绘制不等式组表示的可行域,结合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可得函数在点处取得最小值 . 在点处取得最大值 .所以选B.4.【xx天津,文13】若a,,,则的最小值为 .【答案】5【xx 山东,文】若直线 过点(1,2),则2a +b 的最小值为 . 【答案】 【解析】由直线 过点(1,2)可得,所以12442(2)()4428b a b a a b a b a b a b a b+=++=++≥+⋅=. 6.【xx 课标3,文17】设数列满足123(21)2n a a n a n +++-=.(1)求的通项公式;(2)求数列 的前项和.7.【xx 课标II ,文17】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为,(1)若 ,求的通项公式;(2)若,求.【解析】(1)设的公差为d ,的公比为q ,则,.由得,d+q=3. ①(1) 由得 ②联立①和②解得(舍去),因此的通项公式(2) 由得.解得,当时,由①得,则.当时,由①得,则.8.【xx 课标1,文17】记S n 为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已知S 2=2,S 3=-6.(1)求的通项公式;(2)求S n ,并判断S n +1,S n ,S n +2是否成等差数列.二.高考研究【考纲解读】1.考纲要求(1)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象、通项公式).(2)理解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概念.(3)掌握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4)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在实际情形中运用数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5)了解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以及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6)掌握非等差、等比数列求和的几种常见方法.(7)认识数列的函数特性,能结合方程、不等式和解析几何等知识解决一些数列综合题.不等式(1)不等关系:了解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2)一元二次不等式①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②通过函数图像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的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③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对给定的一元二次不等式,会设计求解的程序框图.(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①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②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能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③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能加以解决.(4)基本不等式:掌握两个(不扩展到三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的定理,并会简单的应用.①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②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命题规律】对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基本量的考查是重点内容,主要考查利用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建立方程组求解,属于低档题,主要是以选择、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对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性质的考查是热点,具有“新、巧、活”的特点,考查利用性质解决有关的计算问题.数列的通项公式及递推公式的应用也是命题的热点,根据与的关系求通项公式以及利用构造或转化的方法求通项公式也是常考的热点.数列的求和问题,多以考查等差、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错位相减法和裂项相消法为主,且考查频率较高,是高考命题的热点.选择、填空、解答题都有出现.数列与函数、不等式的综合问题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主要考查利用函数的观点解决数列问题以及用不等式的方法研究数列的性质,多为中档题,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不等式是中学数学的主体内容之一, 是进一步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知识和重要工具, 因而是数学高考命制能力题的重要版块. 在近年来的高考数学中,有关不等式的试题都占有较大的比重. 不仅考查有关不等式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而且注重考查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题型上, 选择题、填空题主要考查不等式的性质、解简单不等式、简单线性规划的应用、绝对值不等式、简单转化求参数范围、比较大小等;解答题主要考查基本不等式的应用、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求恒成立中的参数范围、证明不等式、最值型综合题以及实际应用题等. 试题常常是不等式的证明、解不等式、求参数范围.常和函数、数列、复数、三角、解析几何、立体几何、实际应用等问题结合, 知识覆盖面广、综合性强、思维力度大、能力要求高, 是高考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考能力、考素质的主阵地.3.学法导航1. 在进行等差(比)数列项与和的运算时,若条件和结论间的联系不明显,则均可化成关于a1和d(q)的方程组求解,但要注意消元法及整体计算,以减少计算量.2. 解决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综合问题,要从两个数列的特征入手,理清它们的关系;数列与不等式、函数、方程的交汇问题,可以结合数列的单调性、最值求解.(1)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交汇的问题,常用“基本量法”求解,但有时灵活地运用性质,可使运算简便.(2)数列的项或前n项和可以看作关于n的函数,然后利用函数的性质求解数列问题.(3)数列中的恒成立问题可以通过分离参数,通过求数列的值域求解.3. 在处理一般数列求和时,一定要注意使用转化思想.把一般的数列求和转化为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进行求和,在求和时要分析清楚哪些项构成等差数列,哪些项构成等比数列,清晰正确地求解.在利用分组求和法求和时,由于数列的各项是正负交替的,所以一般需要对项数n进行讨论,最后再验证是否可以合并为一个公式.4. 给出S n与a n的递推关系,求a n,常用思路:一是利用S n-S n-1=a n(n≥2)转化为a n的递推关系,再求其通项公式;二是转化为S n的递推关系,先求出S n与n之间的关系,再求a n.5.数列与函数的综合问题一般是利用函数作为背景,给出数列所满足的条件,通常利用点在曲线上给出S n 的表达式,还有以曲线上的切点为背景的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利用数列与函数的对应关系,将条件进行准确的转化.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问题一般以数列为载体,考查最值问题,不等关系或恒成立问题.6.解决线性规划问题首先要找到可行域,再注意目标函数表示的几何意义,数形结合找到目标函数达到最值时可行域的顶点(或边界上的点),但要注意作图一定要准确,整点问题要验证解决.线性规划问题一般有三种题型:一是求最值;二是求区域面积;三是确定目标函数中的字母系数的取值范围.一般情况下,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会在可行域的端点或边界上取得.7.在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要特别注意“拆、拼、凑”等技巧,使其满足基本不等式中“正”(即条件要求字母为正数)、“定”(不等式的另一边必须为定值)、“等”(等号成立的条件)的条件,否则会出现错误.8.对于和函数有关的不等式,可先利用函数的单调性进行转化.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步骤:第一步,二次项系数化为正数;第二步,解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第三步,若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则利用“大于在两边,小于夹中间”得不等式的解集.含参数的不等式的求解,要对参数进行分类讨论.一.基础知识整合基础知识:一.基础知识整合1.等差数列知识要点:(1)通项公式要点:1(1)()nn mn ma a n da a n m da adn m⎧⎪=+-⎪=+-⎨⎪-⎪=-⎩.(2)前项和公式要点:S n=n a1+a n2=na1+n n-12d.(3)通项公式的函数特征:是关于的一次函数形式(A、B为常数),其中;前项和公式的函数特征:是关于的常数项为0的二次函数形式S n=An2+Bn (A、B为常数),其中.(4)判断方法:①定义法:;(证明方法);②等差中项法:;(证明方法);③通项公式法:;④前项和公式法:S n=An2+Bn (A、B为常数).(5)常用性质:①如果数列是等差数列m n p q m n p q a a a a +=+⇒+=+(),特别地,当为奇数时,121=2n n a a a a a -+=+=中…….②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则S m ,S 2m -S m ,S 3m -S 2m ,…成等差数列.③等差数列{a n },{b n }的前n 项和为A n ,B n ,则.④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则数列仍是等差数列.(6)等差数列的单调性: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当时,数列为递增数列;当时,数列为递减数列;若,则数列为常数数列.(7)等差数列的最值:若是等差数列,求前项和的最值时,①若,,且满足,则前项和最大;②若,,且满足,则前项和最小.2.等比数列知识要点:(1)通项公式要点:11n n n m n m n m nm a a q a a q a q a ---⎧⎪=⋅⎪⎪=⋅⎨⎪⎪=⎪⎩.(2)前项和公式要点:111(1)(1)(1)11n n n na q S a a q a q q q q =⎧⎪=--⎨≠⎪--⎩或. (3)通项公式的函数特征:是关于的函数(,都是不为0的常数,);前项和公式的函数特征:前项和是关于的函数(为常数且,).(4)判断方法:①定义法:();(证明方法);②等比中项法:21111(1,0)n n n n n n a a a n n a a a *-+-+⋅=>∈⋅⋅≠N 且;(证明方法);③通项公式法:;④前项和公式法:(0,0,1)n n S A B A A B =⋅-≠≠或.(5)常用性质:①如果数列是等比数列m n p q m n p q a a a a +=+⇒⋅=⋅(),特别地,当为奇数时,2121=n n a a a a a -⋅=⋅=中…….②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为,满足23243,,,,n n n n n n n S S S S S S S ---成等比数列(其中均不为0).(6)等比数列的单调性:设等比数列的公差为,当或时,为递增数列;当或. (7)等差与等比数列的转化:①若为正项等比数列,则为等差数列;②若为等差数列,则为等比数列;③若为等差数列又等比数列是非零常数列.3.数列常见通项公式的求法:(1)累加法:;(2)累乘法:;(3)(其中均为常数,)解法:把原递推公式转化为:,其中,再利用换元法转化为等比数列求解.(4)(其中均为常数,). (或,其中均为常数).解法:在原递推公式两边同除以,得:,令,得:,再按第(3)种情况求解.(5)解法:一般利用待定系数法构造等比数列,即令,与已知递推式比较,解出,从而转化为是公比为的等比数列.(6)21(0,1,0)n n a pa an bn c p a +=+++≠≠解法:一般利用待定系数法构造等比数列,即令221(1)(1)()n n a x n y n z p a xn yn z ++++++=+++,与已知递推式比较,解出,从而转化为是公比为的等比数列.(7)(其中均为常数).解法:先把原递推公式转化为)(112n n n n sa a t sa a -=-+++其中满足,再按第(4)种情况求解. (8)取倒数法:解法:这种类型一般是等式两边取倒数后换元转化为,按第(3)种情况求解.(11()()()0n n n n g n a t n a f n a a +++-=,解法: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后换元转化为,按第(3)种情况求解.).(9)取对数解法:这种类型一般是等式两边取以为底的对数,后转化为,按第(3)种情况求解.(10)已知求(或)解法:这种类型一般利用⎩⎨⎧≥⋅⋅⋅⋅⋅⋅⋅-=⋅⋅⋅⋅⋅⋅⋅⋅⋅⋅⋅⋅⋅⋅⋅⋅=-)2()1(11n S S n S a n nn 与)()(11---=-=n n n n n a f a f S S a 消去 或与消去进行求解.(11) 解法:如果数列满足下列条件:已知的值且对于,都有(其中 均为常数,且),那么,可作特征方程,当特征方程有且仅有一根时,则是等差数列;当特征方程有两个相异的根、时,则是等比数列.4.数列求和的主要方法:(1)公式法:如果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则求和时直接利用等差、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注意等比数列公比q 的取值情况要分或.(2)倒序相加法:如果一个数列,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两项的和相等或等于同一常数,那么求这个数列的前n 项和即可用倒序相加法,如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即是用此法推导的.(3)分组转化求和法:若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是由若干个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或可求和的数列组成,则求和时可用分组转化法,分别求和而后相加减.(4)错位相减法:如果一个数列的各项是由一个等差数列和一个等比数列的对应项之积构成的,那么这个数列的前n 项和即可用此法来求,如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就是用此法推导的.(5)裂项相消法:把数列的通项拆成两项之差,在求和时中间的一些项可以相互抵消,从而求得其和.常见的拆项公式如下:①分式型1111111()(1)1(21)(21)22121n n n n n n n n =-=-++-+-+,;11111111()(2)22(1)(2)2(1)(1)(2)n n n n n n n n n n n ⎡⎤=-=-⎢⎥+++++++⎣⎦,, ②乘式型()()()()1(1)1112,3n n n n n n n n +=--+-++⎡⎤⎣⎦()()()()()()()1(1)21121234n n n n n n n n n n n ++=--++-+++⎡⎤⎣⎦;阶乘型()()()()111111111,,1!1!!1!n n n k k m m m n n n n C C C kC nC n n n n -----+-==-=-=+++,;④三角函数型()111tan tan tan tan 1tan n n n n n n a a a a a a +++-⋅=--, ()111cot cot 1,sin sin sin n n n n n n a a a a a a +++-=⋅-()()21sin 1sin cos ,22sin 2k n k n kn k ++-⎡⎤=⎢⎥⎣⎦()()21cos 1cos sin 22sin 2k n k n kn k ++-⎡⎤=⎢⎥⎣⎦-=(6)并项求和法:在一个数列的前n 项和中,可两两结合求解,则称之为并项求和.5.不等式的常用变形如下(1)根式形式:a +b ≥2ab (a ≥0,b ≥0)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2)整式形式:ab ≤⎝⎛⎭⎪⎫a +b 22(a ,b ∈R ),a 2+b 2≥2ab (a ,b ∈R ),(a +b )2≥4ab (a ,b ∈R ),⎝ ⎛⎭⎪⎫a +b 22≤a 2+b 22(a ,b ∈R ),以上不等式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3)分式形式:b a +a b≥2(ab >0),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4)倒数形式:a +1a ≥2(a >0),当且仅当a =1时,等号成立;a +1a≤-2(a <0),当且仅当a =-1时,等号成立. 6.基本不等式求最大值、最小值,其基本法则是:(1)如果x >0,y >0,xy =p (定值),当x =y 时,x +y 有最小值2p (简记为:积定,和有最小值);(2)如果x >0,y >0,x +y =s (定值),当x =y 时,xy 有最大值14s 2(简记为:和定,积有最大值). 7. 不等式恒成立问题:若不等式f (x )>A 在区间D 上恒成立,则等价于在区间D 上f (x )min >A ;若不等式f (x )<B 在区间D 上恒成立,则等价于在区间D 上f (x )max <B .8.确定方法是“直线定界、特殊点定域”,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是各个不等式所表示的半平面的交集.线性目标函数z =ax +by 中的z 不是直线ax +by =z 在y 轴上的截距,把目标函数化为y =-a b x +z b ,可知z b是直线ax +by =z 在y 轴上的截距,要根据b 的符号确定目标函数在什么情况下取得最大值、什么情况下取得最小值.二.高频考点突破考点1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及基本量的求解【例1】【xx 河北衡水中学二调】设正项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为,且,若, ,则( )A. 63或120B. 256C. 120D. 63【答案】C【规律方法】等差(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和公式中一共包含a 1、d (或q )、n 、a n 与S n 这五个量,如果已知其中的三个,就可以求其余的两个.其中a 1和d (或q )是两个基本量,所以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基本运算问题一般先设出这两个基本量,然后根据通项公式、求和公式构建这两者的方程组,通过解方程组求其值,这也是方程思想在数列问题中的体现.【举一反三】【西藏拉萨市xx 届第一次模拟】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若, ,则数列的公差为( )A. 2B. 3C. 4D.【答案】A【解析】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公差为, , ,解方程组得: ,选A .考点2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性质【例2】已知各项均不为0的等差数列满足,数列为等比数列,且,则( )A .25B .16C .8D .4【答案】B【规律方法】条件或结论中涉及等差或等比数列中的两项或多项的关系时,先观察分析下标之间的关系,再考虑能否应用性质解决,要特别注意等差、等比数列性质的区别.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中若出现的是通项与数列和的关系,则优先考虑等差数列性质m n p q m n p q a a a a +=+⇒+=+()(m n p q m n p q a a a a +=+⇒⋅=⋅()),以及.【举一反三】在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中,,且为和的等比中项,则 .【答案】13【解析】22242911111(3)()(8)3,03a a a a d a d a d d a d d d a =⇒+=++⇒=≠⇒=,而,所以151,3,14313.a d a ===+⨯=考点3 判断和证明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例3】【xx 河南漯河中学三模】数列的前项和为,且对任意正整数都有. (1)求证: 为等比数列; (2)若,且,求数列的前项和.试题分析:(1)公式在常规数列题型中的应用,解得递推关系;(2)通过整理,得到,则求和为裂项相消求和,解得1111144122311n n T n n n ⎛⎫=-+-++-=⎪++⎝⎭. 【规律方法】(1)定义法:a n +1-a n =d (常数)(n ∈N *)⇒{a n }是等差数列;a n +1a n=q (q 是非零常数)⇒{a n }是等比数列;(2)等差(比)中项法:2a n +1=a n +a n +2(n ∈N *)⇒{a n }是等差数列;a 2n +1=a n ·a n +2(n ∈N *,a n ≠0)⇒{a n }是等比数列;(3)通项公式法:a n =pn +q (p ,q 为常数)⇒{a n }是等差数列;a n =a 1·qn -1(其中a 1,q 为非零常数,n ∈N *)⇒{a n }是等比数列.(4)前n 项和公式法:S n =An 2+Bn (A ,B 为常数)⇒{a n }是等差数列;S n =Aq n-A (A 为非零常数,q ≠0,1)⇒{a n }是等比数列.【举一反三】【江苏省兴化市xx 届12月联考】已知数列的满足,前项的和为,且()*11241n n n n n a a n N a a S ++-=∈-.(1)求的值;(2)设,证明:数列是等差数列;(3)设,若,求对所有的正整数都有成立的的取值范围.(3)由(2)知,因为,所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因为,所以,所以,所以数列是常数列. 由,所以.所以()()1222221221nn b nn n c a n n -=⋅=⋅-=⋅-.因为()()()1122221221223022n n n n n c c n n n ++⎡⎤-=⋅+-⋅-=⋅⋅+>⎣⎦,所以数列为单调递增数列 当时, ,即的最小值为 ,由22232222n k k λλλλ-+⇒+ 在递减, 递增,所以,当且仅当或时取得,故. 考点4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综合应用【例4】【xx 陕西西安五中联考】已知等差数列的公差,且成等比数列,若, 为数列的前项和,则 的最小值为( )A. 3B. 4C.D.分析:求解数列中的最大项或最小项的一般方法,先研究数列的单调性,可以用或也可以转化为函数最值问题或利用数形结合求解.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利用分离常数法化简式子,凑出积为定值. 【答案】B【规律方法】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综合问题的解题关键仍然是“基本量”方法,其通过方程或者方程组求出数列的基本量,然后再解决后续问题.【举一反三】【山东省枣庄市xx 届一调】已知数列分别是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满足,公差,且. (1)求数列和的通项公式;(2)设数列对任意正整数 均有成立,设的前项和为, 求证: 是自然对数的底数)【解析】(1)由题意可知()()()2232415112b b b d d d =∴+=++,,结合,解得,所以. (2)证明:因为,所以()1121212n n n c c c a n b b b --+++=≥,两式作差可得: ,所以,当时, ,所以,于是()()20172201712201720182018201841443434344344443414S e -=+⋅+⋅++⋅=++++=+⨯=≥-.考点5 一般数列的性质【例5】设△A n B n C n 的三边长分别为a n ,b n ,c n ,△A n B n C n 的面积为S n ,n =1,2,3,…若b 1>c 1,b 1+c 1=2a 1,a n +1=a n ,b n +1=c n +a n 2,c n +1=b n +a n2,则( )A.{S n }为递减数列B.{S n }为递增数列C.{S 2n -1}为递增数列,{S 2n }为递减数列D.{S 2n -1}为递减数列,{S 2n }为递增数列分析:根据b 1+c 1=2a 1,b 1>c 1,可以设,再利用海伦秦九韶公式表示出,比较它们之间的大小,即可判断出{S n }为递增数列.【规律方法】(1)在处理数列单调性问题时应利用数列的单调性定义,即“若数列是递增数列恒成立”;(2)数列的单调性与的单调性不完全一致;(3)当数列对应的连续函数是单调函数,则可以借助其单调性来求解数列的单调性问题.【举一反三】已知数列是递增数列,且对,都有,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7A.(,)B.[0,)C.[2,)D.(3,)2-+∞+∞-+∞-+∞【答案】D考点6 一般数列的通项及求和【例6】对于数列,定义1122...2n na a a Hn n-+++=为的“优值”,现在已知某数列的“优值”,记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对任意的恒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分析:本题考查数列的通项公式、数列的前项和,涉及特殊与一般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和转化化归思想,考查逻辑思维能力、等价转化能力、运算求解能力,综合性较强,属于较难题型.先由1111112222222(1)222n n n n n n n n n Hn a a a n a n n a n +-+-+=⇒+++=⇒=--⇒=+⇒,再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和特殊与一般思想将对任意的恒成立转化为:. 【答案】 【解析】由1111112222222(1)222n n n n n n n n n Hn a a a n a n n a n +-+-+=⇒+++=⇒=--⇒=+⇒,又对任意的恒成立5(2)206(2)20k k k -+≥⎧⇒⇒∈⎨-+≤⎩.考点:1、数列的通项公式;2、数列的前项和.【规律方法】(1)通常情况下数列的第(1)题是需要求数列的通项公式,而且其中也设出一个新的数列,我们在做的过程中,要把这个条件作为一种提示,配凑成这种新的数列,即可解决;若题中没有设出这样的新数列,可以看知识整合中11种求通项的方法;(2)对于数列求和,需要先判断用那种求和的方法,然后进行求解.【举一反三】在数列及中,22221111,,1,1n n n n n n n n n n a a b a b b a b a b a b ++=+++=+-+==.设,则数列的前项和为_____________. 【答案】考点7 存在探索与证明性问题【例7】已知数列满足,,且对任意,都有()221211324m n m n a a a m n --+-+=+-. (1)求,;(2)设().①求数列的通项公式;②设数列的前项和,是否存在正整数,,且,使得,,成等比数列?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分析:(Ⅰ)赋值法求项:由令,,则,解得.由令,,则,解得.(Ⅱ)①由于()()()()()121212121211211211211[]n n n n n n n n n n b b a a a a a a a a ++--++++-+++-⎡⎤⎡⎤-=---=+-+⎣⎦⎣⎦,所以利用赋值法构造递推关系:令,得,即得 ,再根据等差数列定义得通项公式②因为1111133231n n b b n n +⎛⎫=- ⎪-+⎝⎭,所以先根据裂项相消法求和:11133131nnSn n⎛⎫=-=⎪++⎝⎭,再根据,,成等比数列,得,取倒数分离得,再由为大于1的正整数得,代入解得【规律方法】解决探索性问题的一般解题思路:先假设结论存在,若推理无矛盾,则结论确定存在;若推理有矛盾,则结论不存在.解决探索性问题应具备较高的数学思维能力,即观察、分析、归纳、猜想问题的能力,这正是“以能力立意”的生动体现.【举一反三】【江苏省常熟市xx届期中】已知数列各项均为正数,,,且对任意恒成立,记的前项和为. (1)若,求的值;(2)证明:对任意正实数,成等比数列;(3)是否存在正实数,使得数列为等比数列.若存在,求出此时和的表达式;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在(2)中令,则数列是首项为3,公比为的等比数列,∴()()22212223k k k k k S a a a a ---=+++++ ()()213,1{ 31,11k k q a a q q q=+=-≠-()12122132,1{ 312,11k kk k k k k q q S S a q qq q----==-=--≠-,且, , , ,∵数列为等比数列,∴()()()()()()22132324,{ ,S t S t S t S t S t S t +=+++=++即()()()()()()22313,{ 3333,t t q t q t t q t +=+++++=+++即解得(舍去),∴, ,从而对任意有,此时, 为常数,满足成等比数列,当时, 111222n n n n n n a S S ---=-=-=,又,∴,综上,存在使数列为等比数列,此时, . 考点8 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应用【例8】已知各项都是正数的数列的前项和为,,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2)设数列满足:,,数列的前项和,求证:; (3)若对任意恒成立,求的取值范围.分析:(Ⅰ)由和项求数列通项,注意分类讨论:当,得,当时,,得数列递推关系式,因式分解可得,根据等差数列定义得数列通项公式(Ⅱ)因为,所以利用叠加法求通项公式:,因此,从而利用裂项相消法求和得,即证得;(Ⅲ)不等式恒成立问题,一般先变量分离,转化为求对应函数最值问题:由得,而有最大值,所以(3)由得,当且仅当时,有最大值,【规律方法】证明数列中的不等式常转化为求数列的前n项和,一般把数列前n项和分两部分:一部分是要证明的常数;一部分是关于n的表达式.注意放缩法、基本不等式、裂项、累加法的运用.【举一反三】【xx河南林州一中调研】已知数列{a n}是等比数列,首项a1=1,公比q>0,其前n项和为S n,且S1+a1,S3+a3,S2+a2成等差数列.(Ⅰ)求数列{a n}的通项公式;(Ⅱ)若数列{b n}满足,T n为数列{b n}的前n项和,若T n≥m恒成立,求m的最大值.考点9数列与函数的交汇问题 【例9】已知数列中,函数.(1)若正项数列满足,试求出,,,由此归纳出通项,并加以证明; (2)若正项数列满足(n ∈N *),数列的前项和为T n ,且,求证:.分析:(1)由递推公式依次可求得,用数学归纳法的要求证明即可;也可把递推公式变形为,则数列是等比数列;(2)要与(1)进行联系,首选函数,因此在上是增函数,可妨(1)进行归纳,,,,…,也可把变形为1111121n n a a +-≥-,由累乘法得:11111121n n a a --≥-,从而得,即,最终有 ,这样可用裂项相消法求出(放缩后),证得结论.(2)∵(n ∈N *),∴,∴1111121n n a a +-≥-,累乘得:11111121n n a a --≥-,∴,即,∴,∵111112211121212(12)(12)1212n n n n n n n n n n na b -----+=≤==-++++++, ∴01121111111121212121212n n nT -≤-+-++-++++++. 【规律方法】数列与函数的综合问题一般是利用函数作为背景给出数列所满足的条件,通常利用点在曲线上满足某种关系,或是给出S n 的表达式,S n 与a n 的关系,还有以曲线上的切点为背景的问题,求解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利用数列与函数的对应,将条件进行准确的转化即可.【举一反三】【江西省莲塘一中等xx 届第一次联考】二次函数的图象过原点,对,恒有()222162x f x x x --≤≤++成立,设数列满足 .(1)求证:对,恒有成立; (2)求函数的表达式; (3)设数列前项和为,求的值.所以()()()20181234201720182222018S a a a a a a =++++++=+++=,即.考点10 基本不等式及应用【例15】【山东省济宁市xx 届期末】已知函数,若,且,则的最小值为( ) A. B. C. 18 D. 36 【答案】A【例16】若函数144)(234+-++=x ax x x x f 的图象恒在轴上方,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 B . C . D .【分析】对于求不等式成立时的参数范围问题,在可能的情况下把参数分离出来,使不等式一端是含有参数的不等式,另一端是一个区间上具体的函数,这样就把问题转化为一端是函数,另一端是参数的不等式,便于问题的解决.但要注意分离参数法不是万能的,如果分离参数后,得出的函数解析式较为复杂,性质很难研究,就不要使用分离参数法. 【答案】A【解析】恒成立,当时,,当时, 432222244141(4)(t 42)(2)2x x x a x x t t x x x+-+>-=-+-+=-++=-++ ,其中,因为,从而,因此实数的取值范围是,选A.【规律方法】1.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函数或代数式的最大值、最小值时,注意观察其是否具有“和为定值”“积为定值”的结构特点.在具体题目中,一般很少直接考查基本不等式的应用,而是需要将式子进行变形,寻求其中的内在关系,然后利用基本不等式得出最值.即应用基本不等式,应注意“一正、二定、三相等”,缺一不可.灵活的通过“拆、凑、代(换)”,创造应用不等式的条件,是解答此类问题的技巧;忽视等号成立的条件,是常见错误之一.2.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关键是过好双关:第一关是转化关,即通过分离参数,先转化为f (a )≥g (x )(或f (a )≤g (x ))对∀x ∈D 恒成立,再转化为f (a )≥g (x )max (或f (a )≤g (x )min );第二关是求最值关,即求函数g (x )在区间D 上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3.应用导数证明不等式,解题格式明确、规范,基本思路清晰,能使问题解决的领域更宽广.解题过程中,注意处处应用转化与化归思想,化生为熟、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举一反三】1.如图,矩形中,,,是对角线上一点,,过点的直线分别交的延长线,,于.若,,则的最小值是( )A .B .C .D .【答案】C2.【四川省成都市xx 届一诊】设函数()()21,,x x xf xg x x e+==对任意不等式恒成立,则正数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答案】。
2022高考数学(理)二轮复习教案二:数列与不等式
2022高考数学(理)二轮复习教案二:数列与不等式一、高考动向:1、数列在高考中所占比例约为10%左右. 一样情形下差不多上一个客观性试题加一个解答题,客观性试题要紧考查等差、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通项公式、前n 项和公式,对差不多的运算技能要求比较高,解答题大多以考查数列内容为主,并涉及到函数、方程、不等式知识的综合性试题,在解题过程中通常用到等价转化,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是属于中高档难度的题目.2、不等式在高考中所占比例约为10—15%,内容要紧有不等式的性质、解不等式以及不等式的应用。
不等式常与集合、函数、导数、数列、解几等知识综合考查。
不等式的性质、重要不等式常结合其它知识以小题的形式显现。
全面把握各种类型的不等式(包括指数、对数不等式)的解法,解不等式与证明不等式注意单调性法的应用,注意数列不等式的证明和不等式的恒成立问题。
二、主干知识整合:1.S n 与a n 的关系在数列{a n }中,S n =a 1+a 2+…+a n ,从而a n =⎩⎪⎨⎪⎧S 1,n =1,S n -S n -1,n ≥2. 2.等差数列性质假如数列{a n }是公差为d 的等差数列,则(1)a n =a 1+(n -1)d ,S n =na 1+n (n -1)2d =n (a 1+a n )2. (2)对正整数m ,n ,p ,q ,a m +a n =a p +a q ⇔m +n =p +q ,a m +a n =2a p ⇔m +n =2p . 3.等比数列性质假如数列{a n }是公比为q 的等比数列,则(1)a n =a 1q n -1,S n =⎩⎪⎨⎪⎧a 1(1-q n)1-q =a 1-a n q 1-q ,q ≠1,na 1,q =1.(2)对正整数m ,n ,p ,q ,a m a n =a p a q ⇔m +n =p +q ,a m a n =a 2p ⇔m +n =2p .4.等差、等比数列S n 的性质若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为S n ,则S m ,S 2m -S m ,S 3m -S 2m ,…为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为S n ,则在公比不等于-1时,S m ,S 2m -S m ,S 3m -S 2m ,…成等比数列.5.等差、等比数列单调性等差数列的单调性由公差d 的范畴确定,等比数列的单调性由首项和公比的范畴确定.6.常用公式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 1+2+3+…+n =n (n +1)2,12+22+32+…+n 2=n (n +1)(2n +1)6, 13+23+…+n 3=⎣⎡⎦⎤n (n +1)22.7.常用裂项方法 (1)1n (n +1)=1n -1n +1; (2)1n (n +k )=1k ⎝⎛⎭⎫1n -1n +k ; (3)1n 2-1=12⎝⎛⎭⎫1n -1-1n +1; (4)14n 2-1=12⎝⎛⎭⎫12n -1-12n +1;(5)n +1n (n -1)·2n =2n -(n -1)n (n -1)·2n =1(n -1)2n -1-1n ·2n 等. 8.数学求和的差不多方法公式法、分组法、裂项相消法、错位相减法、倒序相加法. 9.数列的应用等差数列模型、等比数列模型、递推数列模型. 10.不等式的差不多性质 11.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实际上确实是求出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数根(假如有实数根),再结合对应的函数的图象确定其大于零或者小于零的区间,在含有字母参数的不等式中还要依照参数的不同取值确定方程根的大小以及函数图象的开口方向,从而确定不等式的解集. 12.差不多不等式不等式ab ≤a +b2(a >0,b >0)称为差不多不等式,常见的与那个不等式有关的其他不等式有:a +b ≥2ab (a ,b >0);ab ≤⎝⎛⎭⎫a +b 22(a ,b ∈R);21a +1b≤ab ≤a +b 2≤a 2+b 22(a ,b >0);x +1x ≥2(x >0);b a +ab ≥2(ab >0)等.13.绝对值不等式:123123(0)a a a a a a ab a b a b ab ++≤++-≤-≤+≥时,取等14.二元一次不等式(组)和简单的线性规划(1)线性规划问题的有关概念:线性约束条件、线性目标函数、可行域、最优解等; (2)解不含实际背景的线性规划问题的一样步骤:①画出可行域;②依照线性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确定其取得最优解的点;③求出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或者最小值.三、课前热身:1.(江西理5) 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满足:n m n m S S S ++=,且1a =1.那么10a =A .1B .9C .10D .55【答案】A2.(天津理4)已知{}n a 为等差数列,其公差为-2,且7a 是3a 与9a 的等比中项,n S 为{}n a 的前n 项和,*n N ∈,则10S 的值为A .-110B .-90C .90D .110【答案】D3.(1)已知数列{a n }满足log 3a n +1=log 3a n +1(n ∈N *)且a 2+a 4+a 6=9,则log 13(a 5+a 7+a 9)的值是( )A .-5B .-15 C .5 D.15(2)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 n },a 1a 2a 3=5,a 7a 8a 9=10,则a 1·a 2·…·a 9=________.【分析】(1)依照数列满足log 3a n +1=log 3a n +1(n ∈N *)且a 2+a 4+a 6=9能够确定数列{a n }是公比等于3的等比数列,再依照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即可通过a 2+a 4+a 6=9求出a 5+a 7+a 9的值.(2)依照等比中项求解.(1)A (2)2502 【解析】 由log 3a n +1=log 3a n +1(n ∈N *),得a n +1=3a n ,因此数列{a n }是公比等于3的等比数列,a 5+a 7+a 9=(a 2+a 4+a 6)×33=35,因此log 13(a 5+a 7+a 9)=-log 335=-5.(2)由等比数列的性质知a 1a 2a 3=(a 1a 3)·a 2=a 32=5,a 7a 8a 9=(a 7a 9)·a 8=a 38=10,因此a 2a 8=5013,因此a 1·a 2·…·a 9=a 95=(a 2a 8)9=250 2. 4.(上海理4)不等式13x x+<的解为 。
2021-2022年高考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不等式教案
2021年高考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不等式教案一、本章知识结构:实数的性质二、高考要求(1)理解不等式的性质及其证明。
(2)掌握两个(不扩展到三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定理,并会简单应用。
(3)分析法、综合法、比较法证明简单的不等式。
(4)掌握某些简单不等式的解法。
(5)理解不等式|a|﹣|b| ≤|a+b|≤|a| +|b|。
三、热点分析1.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设问方式不断创新.重点考查四种题型:解不等式,证明不等式,涉及不等式应用题,涉及不等式的综合题,所占比例远远高于在课时和知识点中的比例.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常考常新,创意不断,设问方式不断创新,图表信息题,多选型填空题等情景新颖的题型受到的青眯,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2.突出重点,综合考查,在知识与方法的交汇点处设计命题,在不等式问题中蕴含着丰富的函数思想,不等式又为研究函数提供了重要的工具,不等式与函数既是知识的结合点,又是数学知识与数学方法的交汇点,因而在历年高考题中始终是重中之重.在全面考查函数与不等式基础知识的同时,将不等式的重点知识以及其他知识有机结合,进行综合考查,强调知识的综合和知识的内在联系,加大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力度,是高考对不等式考查的又一新特点.3.加大推理、论证能力的考查力度,充分体现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的命题方向.由于代数推理没有几何图形作依托,因而更能检测出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层次.这类代数推理问题常以高中代数的主体内容——函数、方程、不等式、数列及其交叉综合部分为知识背景,并与高等数学知识及思想方法相衔接,立意新颖,抽象程度高,有利于高考选拔功能的充分发挥.对不等式的考查更能体现出高观点、低设问、深入浅出的特点,考查容量之大、功能之多、能力要求之高,一直是高考的热点.4.突出不等式的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借助不等式来考查学生的应用意识.不等式部分的内容是高考较为稳定的一个热点,考查的重点是不等式的性质、证明、解法及最值方面的应用。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一第四讲不等式教案(2021学年)
2018年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一第四讲不等式教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一第四讲不等式教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一第四讲不等式教案的全部内容。
第四讲不等式[考情分析]1.选择、填空题中的考查以简单的线性规划与不等式性质为主,重点求目标函数的最值,有时也与其他知识交汇考查;2。
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及应用在课标卷考试中是低频点,很少考查;3。
不等式的解法多与集合、函数、解析几何、导数交汇考查.年份卷别考查角度及命题位置2017Ⅰ卷线性规划求最值·T7Ⅱ卷线性规划求最值·T7Ⅲ卷线性规划求范围·T52016Ⅰ卷不等式比较大小、函数的单调性·T8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T16Ⅱ卷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集合的交集运算·T1线性规划求最值·T14Ⅲ卷不等式比较大小、函数的单调性·T7线性规划求最值·T132015Ⅰ卷线性规划求最值·T15Ⅱ卷线性规划求最值·T14[真题自检]1.(2017·高考全国卷Ⅰ)设x,y满足约束条件错误!则z=x+y的最大值为( )A.0 B.1C.2ﻩ D.3解析: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中阴影部分所示,平移直线y=-x,当直线经过点A(3,0)时,z=x+y取得最大值,此时zmax=3+0=3。
故选D。
答案:D2.(2017·高考全国卷Ⅱ)设x,y满足约束条件错误!则z=2x+y的最小值是()A.-15B.-9C.1 D.9解析:依题意,在坐标平面内画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及直线2x+y=0(图略),平移直线y=-2x,当直线经过点(-6,-3)时,z=2x+y取得最小值,z=2×(-6)+(-3)=-15,选minA.答案:A3.(2017·高考全国卷Ⅲ)设x,y满足约束条件错误!则z=x-y的取值范围是( )A.[-3,0] B.[-3,2]C.[0,2]ﻩD.[0,3]解析:不等式组错误!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中阴影部分所示,作出直线l0:y=x,平移直线l0,当直线z=x-y过点A(2,0)时,z取得最大值2,当直线z=x-y过点B(0,3)时,z取得最小值-3,所以z=x-y的取值范围是[-3,2],故选B.答案:B4.(2016·高考全国卷Ⅱ)若x,y满足约束条件错误!则z=x-2y的最小值为________.解析:不等式组错误!表示的可行域如图阴影部分所示.由z=x-2y得y=错误!x-错误!z.平移直线y=错误!x,易知经过点A(3,4)时,z有最小值,最小值为z=3-2×4=-5。
2020届高三数学二轮复习 专题一 第4讲不等式教案
第4讲 不等式真题感悟1.(2020·浙江)若正数x 、y 满足x +3y =5xy ,则3x +4y 的最小值是 A.245B.285C .5D .6解析 将已知条件进行转化,利用基本不等式求解. ∵x >0,y >0,由x +3y =5xy 得15⎝ ⎛⎭⎪⎫1y +3x =1.∴3x +4y =15(3x +4y )⎝ ⎛⎭⎪⎫1y +3x =15⎝ ⎛⎭⎪⎫3xy +4+9+12y x =135+15⎝ ⎛⎭⎪⎫3x y +12y x≥135+15×23xy·12yx=5(当且仅当x =2y 时取等号),∴3x +4y 的最小值为5.答案 C2.(2020·江西)某农户计划种植黄瓜和韭菜,种植面积不超过50亩,投入资金不超过54万元,假设种植黄瓜和韭菜的产量、成本和售价如下表:为使一年的种植总利润(总利润=总销售收入-总种植成本)最大,那么黄瓜和韭菜的种植面积(单位:亩)分别为A .50,0B .30,20C .20,30D .0,50解析 线性规划问题利用可行域求最优解.设种植黄瓜x 亩,韭菜y 亩,则由题意可知⎩⎪⎨⎪⎧x +y ≤50,1.2x +0.9y ≤54,x ,y ∈N +求目标函数z =x +0.9y 的最大值,根据题意画可行域如图阴影所示.当目标函数线l 向右平移,移至点E (30,20)处时,目标取得最大值,即当黄瓜30亩,韭菜20亩时,种植总利润最大. 答案 B 考题分析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可单独命题,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也可以是解答题的一部分.解答这部分题目有时需要一定的技巧,线性规划的题目一般不难,单独命题,只要掌握基本方法即可. 网络构建高频考点突破考点一:不等式的解法【例1】 (1)(2020·扬州模拟)函数f (x )=⎩⎪⎨⎪⎧x 2+4x ,x ≥0,4x -x 2, x <0,则不等式f (2-x 2)>f (x )的解集是________.(2)在R 上定义运算⊗:x ⊗y =x (1-y ).若不等式(x -a )⊗(x -b )>0的解集是(2,3),则a +b 的值是A .1B .2C .4D .8[审题导引] (1)利用函数f (x )的单调性,脱掉“f ”,转化为二次不等式求解;(2)根据新定义的运算,求出不等式,由不等式解集的端点与对应方程的根的关系可求a +b . [规范解答] (1)作出函数y =f (x )的图象可知函数y =f (x )在(-∞,+∞)上单调递增, ∵f (2-x 2)>f (x ),∴2-x 2>x , 解得-2<x <1,故不等式f (2-x 2)>f (x )的解集为(-2,1). (2)不等式(x -a )⊗(x -b )>0, 即不等式(x -a )[1-(x -b )]>0,即不等式(x -a )[x -(b +1)]<0.因为该不等式的解集为(2,3),说明方程(x -a )[x -(b +1)]=0的两根之和等于5,即a +b +1=5,即a +b =4.故选C. [答案] (1)(-2,1) (2)C 【规律总结】不等式的解法 (1)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基本思路是:先化为一般形式ax 2+bx +c >0(a >0)或ax 2+bx +c <0(a >0),即保证不等式的二次项系数为正值,在这种情况下写出的解集不易出错.再求相应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的根,写出不等式的解集.(2)分式不等式、对数或指数不等式一般利用相关的性质转化为一元二次不等式求解. 【变式训练】1.(2020·威海模拟)f (x )=⎩⎨⎧2-x-1,x ≤0,x , x >0,若f (x 0)>1,则x 0的取值范围________.解析 原不等式等价于⎩⎪⎨⎪⎧x 0≤0,2-x 0-1>1或⎩⎨⎧x 0>0,x 0>1,解之得x 0<-1,或x 0>1.答案 (-∞,-1)∪(1,+∞)2.(2020·宿州模拟)若函数f (x )=⎩⎪⎨⎪⎧x 2-2x , x ≥0,-x 2+ax , x <0是奇函数,则满足f (x )>a 的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 ∵f (x )是奇函数,∴f (-1)=-f (1), 即-1-a =-(1-2),∴a =-2,则不等式f (x )>-2等价于⎩⎪⎨⎪⎧x ≥0,x 2-2x >-2或⎩⎪⎨⎪⎧x <0-x 2-2x >-2解得x ≥0或-1-3<x <0, 即x ∈(-1-3,+∞). 答案 (-1-3,+∞) 考点二:线性规划【例2】已知变量x 、y 满足条件⎩⎪⎨⎪⎧x +2y -3≤0,x +3y -3≥0,y -1≤0,若目标函数ax +y (其中a >0)仅在点(3,0)处取得最大值,则a 的取值范围是A.⎝⎛⎭⎪⎫-∞,-12B.⎝ ⎛⎭⎪⎫-12,0 C.⎝ ⎛⎭⎪⎫0,12D.⎝ ⎛⎭⎪⎫12,+∞[审题导引] 根据目标函数中参数a 的几何意义,结合可行域,可求a 的范围.[规范解答] 画出x 、y 满足条件的可行域如图所示,要使目标函数z =ax +y 仅在点(3,0)处取得最大值,则直线y =-ax +z 的斜率应小于直线x +2y -3=0的斜率,即-a <-12,所以a >12.故选D.[答案] D 【规律总结】线性规划问题中参变量的特点与求解方法含参变量的线性规划问题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热点,由于参数的引入,提高了思维的技巧,增加了解题的难度.参变量的设置形式通常有如下两种:(1)条件不等式组中含有参变量,由于不能明确可行域的形状,因此增加了解题时画图分析的难度,求解这类问题时要有全局观念,结合目标函数逆向分析题意,整体把握解题的方向; (2)目标函数中设置参变量,旨在增加探索问题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从目标函数的结论入手,对图形的动态分析,对变化过程中的相关量的准确定位,是求解这类问题的主要思维方法. 【变式训练】3.铁矿石A 和B 的含铁率a ,冶炼每万吨铁矿石的CO 2排放量b 及购买每万吨铁矿石的价格c 如下表:ab (万吨)c (百万元)A 50% 1 3 B70%0.56某冶炼厂至少要生产1.9(万吨)铁,若要求CO 2的排放量不超过2(万吨),则购买铁矿石的费用最少为A .14百万元B .15百万元C .20百万元D .以上答案都不对解析 设购买A 种铁矿石x 万吨,B 种铁矿石y 万吨.则由题意,可知x 、y 所满足的条件为⎩⎪⎨⎪⎧x ≥0,y ≥0,0.5x +0.7y ≥1.9,x +0.5y ≤2,整理,得⎩⎪⎨⎪⎧x ≥0,y ≥0,5x +7y ≥19,2x +y ≤4.则购买费用z =3x +6y (百万元).如图,作出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可行域,目标函数z 的几何意义是直线z =3x +6y 在y 轴上的截距的6倍,故当直线z =3x +6y 在y 轴上的截距最小时,目标函数取得最小值,显然直线经过点B (1,2)时,目标函数取得最小值,最小值为z =3×1+2×6=15(百万元).故选B.答案 B考点三:基本不等式及应用【例3】 (1)(2020·梧州模拟)a ,b ∈R ,a >b 且ab =1,则a 2+b 2a -b的最小值等于________.(2)(2020·郴州模拟)若正实数x 、y 满足:11+x +11+y =12,则x 、y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审题导引] (1)解题的关键是把原式变形,使两项的积为定值,然后利用基本不等式求解; (2)把条件中的等式利用基本不等式转化为含x 、y 的不等式并求解.[规范解答] (1)a 2+b 2a -b =a 2+b 2-2ab +2a -b=a -b +2a -b, ∵a >b ,∴a -b >0,则a -b +2a -b≥22, 当且仅当a -b =2a -b,即a -b =2时等号成立. (2)由11+x +11+y =12,得xy -3=x +y ,又x +y ≥2xy ,∴xy -3≥2xy ,即(xy )2-2xy -3≥0,(xy -3)(xy +1)≥0, ∴xy -3≥0,∴xy ≥9. [答案] (1)2 2 (2)xy ≥9 【规律总结】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技巧在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要特别注意“拆、拼、凑”等技巧,使其满足基本不等式中“正”(即条件要求中字母为正数)、“定”(不等式的另一边必须为定值)、“等”(等号取得的条件)的条件才能应用,否则会出现错误.而“定”条件往往是整个求解过程中的一个难点和关键.解题时应根据已知条件适当进行添(拆)项,创造应用基本不等式的条件. 【变式训练】4.(2020·海淀模拟)已知函数f (x )=m x -1+1(其中m >0,且m ≠1)的图象恒过定点A ,而点A 恰好在直线2ax +by -2=0上(其中ab >0),则1a +4b的最小值为________.解析 已知点A 的坐标为(1,2), 据题意知2a +2b -2=0,即a +b =1,∴1a +4b=(a +b )⎝ ⎛⎭⎪⎫1a +4b =5+b a +4a b≥5+2b a ×4a b =9,当且仅当b a =4ab,即a =13,b =23时等号成立.5.(2020·兰州模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点P 在曲线xy =1(x >0)上,点P在x 轴上的射影为M .若点P 在直线x -y =0的下方,当OP 2OM -MP取得最小值时,点P 的坐标为________.解析 设P ⎝⎛⎭⎪⎫x ,1x ,M (x,0),∵点P 在直线x -y =0的下方,∴x >1x,即x >1.∴OP2OM -MP=x 2+1x 2x -1x=⎝ ⎛⎭⎪⎫x 2+1x 2-2+2x -1x=x -1x +2x -1x≥2⎝ ⎛⎭⎪⎫x -1x ·2x -1x=22, 当且仅当x -1x =2x -1x,即x =6+22⎝ ⎛⎭⎪⎫x =2-62舍去时,等号成立, 故P ⎝⎛⎭⎪⎫6+22,6-22.答案 ⎝⎛⎭⎪⎫6+22,6-22名师押题高考【押题1】若关于x 的不等式|x -m |≤|2x +1|在R 上恒成立,则实数m 的取值为________.解析 由不等式|x -m |≤|2x +1|恒成立得,(x -m )2≤(2x +1)2恒成立,即3x 2+(2m +4)x +1-m 2≥0,于是应有Δ=(2m +4)2-12(1-m 2)≤0, 即(2m +1)2≤0,因此必有m =-12.答案 -12[押题依据] 不等式的解法是高考的必考内容之一,要求不高,但需熟练掌握.本题涉及绝对值不等式、二次不等式的恒成立问题,同时考查了转化与化归的数学思想,综合性较强,但难度较小,故押此题.【押题2】 (2020·湘西模拟)已知向量a =(x ,-2),b =(y,1),其中x ,y 都是正实数,若a ⊥b ,则t =x +2y 的最小值是________.解析∵a⊥b,∴a·b=xy-2=0,即xy=2.∴t=x+2y≥22xy=4,当且仅当x=2,即x=2,y=1时等号成立.答案 4[押题依据]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是高考的热点之一.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条件,将问题转化为能用基本不等式求解的形式,突出了转化与化归思想的考查,故押此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4 数列、不等式一.考场传真1. 【2017课标1,文7】设x ,y 满足约束条件33,1,0,x y x y y +≤⎧⎪-≥⎨⎪≥⎩则z =x +y 的最大值为A .0B .1C .2D .3【答案】D2.【2017课标II ,文7】设,x y 满足约束条件2+330233030x y x y y -≤⎧⎪-+≥⎨⎪+≥⎩,则2z x y =+的最小值是A.15-B.9-C.1 D 9 【答案】A【解析】绘制不等式组表示的可行域,结合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可得函数在点()6,3B -- 处取得最小值12315z =--=- .故选A.3.【2017课标3,文5】设x ,y 满足约束条件326000x y x y +-≤⎧⎪≥⎨⎪≥⎩,则z x y =-的取值范围是( ) A .[–3,0]B .[–3,2]C .[0,2]D .[0,3]【答案】B【解析】绘制不等式组表示的可行域,结合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可得函数在点()0,3A 处取得最小值033z =-=- . 在点()2,0B 处取得最大值202z =-= .所以选B.4.【2017天津,文13】若a ,b ∈R ,0ab >,则4441a b ab++的最小值为 .【答案】45【2017山东,文】若直线1(00)x ya b a b+=>,> 过点(1,2),则2a +b 的最小值为 . 【答案】8 【解析】由直线1(00)x ya b a b+=>,> 过点(1,2)可得121a b +=,所以1242(2)()448b a a b a b a b a b +=++=++≥+=.6.【2017课标3,文17】设数列{}n a 满足123(21)2n a a n a n +++-=.(1)求{}n a 的通项公式;(2)求数列21n a n ⎧⎫⎨⎬+⎩⎭的前n 项和.7.【2017课标II ,文17】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S ,等比数列{}n b 的前n 项和为nT ,11221,1,2a b a b =-=+=(1)若335a b += ,求{}n b 的通项公式; (2)若321T =,求3S . 【解析】(1)设的公差为d ,的公比为q ,则,.由得,d+q=3.① (1) 由得 ②联立①和②解得(舍去),因此的通项公式(2) 由得.解得,当时,由①得,则.当时,由①得,则. 8.【2017课标1,文17】记S n 为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已知S 2=2,S 3=-6. (1)求{}n a 的通项公式;(2)求S n ,并判断S n +1,S n ,S n +2是否成等差数列.二.高考研究 【考纲解读】 1.考纲要求(1)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象、通项公式). (2)理解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概念.(3)掌握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4)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在实际情形中运用数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了解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以及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 (6)掌握非等差、等比数列求和的几种常见方法.(7)认识数列的函数特性,能结合方程、不等式和解析几何等知识解决一些数列综合题. 不等式(1)不等关系:了解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 (2)一元二次不等式①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②通过函数图像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的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 ③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对给定的一元二次不等式,会设计求解的程序框图. (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 ①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②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能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③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能加以解决.(4)基本不等式:2a b+≥,0a b ≥掌握两个(不扩展到三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的定理,并会简单的应用.①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②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 【命题规律】对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基本量的考查是重点内容,主要考查利用通项公式、前n 项和公式建立方程组求解,属于低档题,主要是以选择、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对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性质的考查是热点,具有“新、巧、活”的特点,考查利用性质解决有关的计算问题.数列的通项公式及递推公式的应用也是命题的热点,根据n a 与n S 的关系求通项公式以及利用构造或转化的方法求通项公式也是常考的热点.数列的求和问题,多以考查等差、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错位相减法和裂项相消法为主,且考查频率较高,是高考命题的热点.选择、填空、解答题都有出现.数列与函数、不等式的综合问题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主要考查利用函数的观点解决数列问题以及用不等式的方法研究数列的性质,多为中档题,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 不等式是中学数学的主体内容之一, 是进一步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知识和重要工具, 因而是数学高考命制能力题的重要版块. 在近年来的高考数学中,有关不等式的试题都占有较大的比重. 不仅考查有关不等式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而且注重考查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题型上, 选择题、填空题主要考查不等式的性质、解简单不等式、简单线性规划的应用、绝对值不等式、简单转化求参数范围、比较大小等;解答题主要考查基本不等式的应用、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求恒成立中的参数范围、证明不等式、最值型综合题以及实际应用题等. 试题常常是不等式的证明、解不等式、求参数范围.常和函数、数列、复数、三角、解析几何、立体几何、实际应用等问题结合, 知识覆盖面广、综合性强、思维力度大、能力要求高, 是高考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考能力、考素质的主阵地. 3.学法导航1. 在进行等差(比)数列项与和的运算时,若条件和结论间的联系不明显,则均可化成关于a 1和d (q )的方程组求解,但要注意消元法及整体计算,以减少计算量.2. 解决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综合问题,要从两个数列的特征入手,理清它们的关系;数列与不等式、函数、方程的交汇问题,可以结合数列的单调性、最值求解.(1)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交汇的问题,常用“基本量法”求解,但有时灵活地运用性质,可使运算简便.(2)数列的项或前n 项和可以看作关于n 的函数,然后利用函数的性质求解数列问题. (3)数列中的恒成立问题可以通过分离参数,通过求数列的值域求解.3. 在处理一般数列求和时,一定要注意使用转化思想.把一般的数列求和转化为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进行求和,在求和时要分析清楚哪些项构成等差数列,哪些项构成等比数列,清晰正确地求解.在利用分组求和法求和时,由于数列的各项是正负交替的,所以一般需要对项数n 进行讨论,最后再验证是否可以合并为一个公式.4. 给出S n 与a n 的递推关系,求a n ,常用思路:一是利用S n -S n -1=a n (n ≥2)转化为a n 的递推关系,再求其通项公式;二是转化为S n 的递推关系,先求出S n 与n 之间的关系,再求a n .5.数列与函数的综合问题一般是利用函数作为背景,给出数列所满足的条件,通常利用点在曲线上给出S n 的表达式,还有以曲线上的切点为背景的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利用数列与函数的对应关系,将条件进行准确的转化.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问题一般以数列为载体,考查最值问题,不等关系或恒成立问题.6.解决线性规划问题首先要找到可行域,再注意目标函数表示的几何意义,数形结合找到目标函数达到最值时可行域的顶点(或边界上的点),但要注意作图一定要准确,整点问题要验证解决.线性规划问题一般有三种题型:一是求最值;二是求区域面积;三是确定目标函数中的字母系数的取值范围.一般情况下,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会在可行域的端点或边界上取得.7.在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要特别注意“拆、拼、凑”等技巧,使其满足基本不等式中“正”(即条件要求字母为正数)、“定”(不等式的另一边必须为定值)、“等”(等号成立的条件)的条件,否则会出现错误.8.对于和函数有关的不等式,可先利用函数的单调性进行转化.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步骤:第一步,二次项系数化为正数;第二步,解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第三步,若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则利用“大于在两边,小于夹中间”得不等式的解集.含参数的不等式的求解,要对参数进行分类讨论.一.基础知识整合 基础知识: 一.基础知识整合 1.等差数列知识要点:(1)通项公式要点:1(1)()n n m n ma a n d a a n m d a a d n m ⎧⎪=+-⎪=+-⎨⎪-⎪=-⎩*(,,)m n N m n ∈≤.(2)前n 项和公式要点:S n =n a 1+a n2=na 1+n n -2d.(3)通项公式的函数特征:n a 是关于n 的一次函数形式n a An B =+(A 、B 为常数),其中1d Aa A B =⎧⎨=+⎩;前n 项和公式的函数特征:n S 是关于n 的常数项为0的二次函数形式S n =An 2+Bn (A 、B 为常数),其中12d Aa A B=⎧⎨=+⎩. (4)判断方法:①定义法:1(*)n n a a d n N +-=∈;(证明方法);②等差中项法:112(2)n n n a a a n -++=≥;(证明方法);③通项公式法:n a An B =+;④前n 项和公式法:S n =An 2+Bn (A 、B 为常数).(5)常用性质:①如果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m n p q m n p q a a a a +=+⇒+=+(,,,m n p q *∈N ),特别地,当n 为奇数时,121=2n n a a a a a -+=+=中…….②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则S m ,S 2m -S m ,S 3m -S 2m ,…成等差数列.③等差数列{a n },{b n }的前n 项和为A n ,B n ,则2121n n n n a A b B --=.④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则数列{}n S n 仍是等差数列.(6)等差数列的单调性:设等差数列{}n a 的公差为d ,当0d >时,数列{}n a 为递增数列;当0d <时,数列{}n a 为递减数列;若0d =,则数列{}n a 为常数数列.(7)等差数列的最值:若{}n a 是等差数列,求前n 项和的最值时,①若10a >,0d <,且满足100n n a a +≥⎧⎨≤⎩,则前n 项和n S 最大;②若10a <,0d >,且满足10n n a a +≤⎧⎨≥⎩,则前n 项和n S 最小.2.等比数列知识要点:(1)通项公式要点:11n n n mn m n m nm a a q a a qa q a ---⎧⎪=⋅⎪⎪=⋅⎨⎪⎪=⎪⎩*(,,)m n N m n ∈<. (2)前n 项和公式要点:111(1)(1)(1)11n n n na q S a a qa q q q q =⎧⎪=--⎨≠⎪--⎩或. (3)通项公式的函数特征:n a 是关于n 的函数nn a c q =⋅(c ,q 都是不为0的常数n *∈N ,); 前n 项和公式的函数特征:前n 项和n S 是关于n 的函数nn S kq k =-(k 为常数且0k ≠,0,1q ≠). (4)判断方法:①定义法:1n na q a +=(n *∈N );(证明方法);②等比中项法:21111(1,0)n n n n n n a a a n n a a a *-+-+⋅=>∈⋅⋅≠N 且;(证明方法);③通项公式法:(0,0)n n a A B A B =⋅≠≠;④前n 项和公式法:(0,0,1)nn S A B A A B =⋅-≠≠或(0)n S An A =≠.(5)常用性质:①如果数列{}n a 是等比数列m n p q m n p q a a a a +=+⇒⋅=⋅(,,,m n p q *∈N ),特别地,当n 为奇数时,2121=n n a a a a a -⋅=⋅=中…….②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满足23243,,,,n n n n n n n S S S S S S S ---成等比数列(其中232,,,n n n n n S S S S S --均不为0).(6)等比数列的单调性:设等比数列{}n a 的公差为d ,当101a q >⎧⎨>⎩或1001a q <⎧⎨<<⎩时,{}n a 为递增数列;当1001a q >⎧⎨<<⎩或101a q <⎧⎨>⎩. (7)等差与等比数列的转化:①若{}n a 为正项等比数列,则{log }(0,1)c n a c c >≠为等差数列;②若{}n a 为等差数列,则{}(0,0)n ac c c >≠为等比数列;③若{}n a 为等差数列又等比数列{}n a ⇔是非零常数列. 3.数列常见通项公式的求法:(1)累加法:1()n n a a f n +-=;(2)累乘法:1()n na f n a +=;(3)1n n a pa q +=+(其中,p q 均为常数,)0)1((≠-p pq )解法:把原递推公式转化为:)(1t a p t a n n -=-+,其中pqt -=1,再利用换元法转化为等比数列求解.(4)n n n q pa a +=+1(其中,p q 均为常数,)0)1)(1((≠--q p pq ). (或1n n n a pa rq +=+,其中,,p q r 均为常数).解法:在原递推公式两边同除以1+n q ,得:111n n n n a a p q q q q++=⋅+,令nn n q a b =,得:qb q p b n n 11+=+,再按第(3)种情况求解.(5)b an pa a n n ++=+1(100)p a ≠≠,,解法:一般利用待定系数法构造等比数列,即令1(1)n a x n y ++++()n p a xn y =++,与已知递推式比较,解出y x ,,从而转化为{}y xn a n ++是公比为p 的等比数列.(6)21(0,1,0)n n a pa an bn c p a +=+++≠≠解法:一般利用待定系数法构造等比数列,即令221(1)(1)()n n a x n y n z p a xn yn z ++++++=+++,与已知递推式比较,解出y x ,,从而转化为{}2n a xn yn z +++是公比为p 的等比数列.(7)n n n qa pa a +=++12(其中,p q 均为常数).解法:先把原递推公式转化为)(112n n n n sa a t sa a -=-+++其中,s t 满足s t pst q+=⎧⎨=-⎩,再按第(4)种情况求解. (8)取倒数法:1()()()nn n g n a a f n a t n +=+解法:这种类型一般是等式两边取倒数后换元转化为q pa a n n +=+1,按第(3)种情况求解.(11()()()0n n n n g n a t n a f n a a +++-=,解法:等式两边同时除以1n n a a +⋅后换元转化为q pa a n n +=+1,按第(3)种情况求解.).(9)取对数rnn pa a =+1)0,0(>>n a p 解法:这种类型一般是等式两边取以p 为底的对数,后转化为q pa a n n +=+1,按第(3)种情况求解.(10)已知n S 求n a (或()n n S f a =)解法:这种类型一般利用⎩⎨⎧≥⋅⋅⋅⋅⋅⋅⋅-=⋅⋅⋅⋅⋅⋅⋅⋅⋅⋅⋅⋅⋅⋅⋅⋅=-)2()1(11n S S n S a n nn 与)()(11---=-=n n n n n a f a f S S a 消去n S )2(≥n 或与)(1--=n n n S S f S )2(≥n 消去n a 进行求解.(11) hra qpa a n n n ++=+1解法:如果数列}{n a 满足下列条件:已知1a 的值且对于N ∈n ,都有hra q pa a n n n ++=+1(其中,,,p q r h 均为常数,且r ha r qr ph -≠≠≠1,0,),那么,可作特征方程h rx qpx x ++=,当特征方程有且仅有一根0x 时,则01n a x ⎧⎫⎨⎬-⎩⎭是等差数列;当特征方程有两个相异的根1x 、2x 时,则12n n a x a x ⎧⎫-⎨⎬-⎩⎭是等比数列.4.数列求和的主要方法:(1)公式法:如果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则求和时直接利用等差、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注意等比数列公比q 的取值情况要分1q =或1q ≠.(2)倒序相加法:如果一个数列{}n a ,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两项的和相等或等于同一常数,那么求这个数列的前n 项和即可用倒序相加法,如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即是用此法推导的.(3)分组转化求和法:若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是由若干个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或可求和的数列组成,则求和时可用分组转化法,分别求和而后相加减.(4)错位相减法:如果一个数列的各项是由一个等差数列和一个等比数列的对应项之积构成的,那么这个数列的前n 项和即可用此法来求,如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就是用此法推导的.(5)裂项相消法:把数列的通项拆成两项之差,在求和时中间的一些项可以相互抵消,从而求得其和.常见的拆项公式如下:①分式型1111111()(1)1(21)(21)22121n n n n n n n n =-=-++-+-+,;11111111()(2)22(1)(2)2(1)(1)(2)n n n n n n n n n n n ⎡⎤=-=-⎢⎥+++++++⎣⎦,, ②乘式型()()()()1(1)1112,3n n n n n n n n +=--+-++⎡⎤⎣⎦()()()()()()()1(1)21121234n n n n n n n n n n n ++=--++-+++⎡⎤⎣⎦;阶乘型 ()()()()111111111,,1!1!!1!n n n k k m m m n n n nC C C kC nC n n n n -----+-==-=-=+++,;④三角函数型()111tan tan tan tan 1tan n nn n n n a a a a a a +++-⋅=--,()111cot cot 1,sin sin sin n n n n n n a a a a a a +++-=⋅-()()21sin 1sin cos ,22sin2k n k n kn k ++-⎡⎤=⎢⎥⎣⎦()()21cos 1cos sin 22sin 2k n k n kn k ++-⎡⎤=⎢⎥⎣⎦-=(6)并项求和法:在一个数列的前n 项和中,可两两结合求解,则称之为并项求和. 5.不等式的常用变形如下(1)根式形式:a +b ≥2ab (a ≥0,b ≥0)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2)整式形式:ab ≤⎝⎛⎭⎪⎫a +b 22(a ,b ∈R ),a 2+b 2≥2ab (a ,b ∈R ),(a +b )2≥4ab (a ,b ∈R ),⎝ ⎛⎭⎪⎫a +b 22≤a 2+b 22(a ,b ∈R ),以上不等式当且仅当a=b 时,等号成立;(3)分式形式:b a +a b≥2(ab >0),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4)倒数形式:a +1a≥2(a>0),当且仅当a =1时,等号成立;a +1a≤-2(a <0),当且仅当a =-1时,等号成立.6.基本不等式求最大值、最小值,其基本法则是:(1)如果x >0,y >0,xy =p (定值),当x =y 时,x +y 有最小值2p (简记为:积定,和有最小值);(2)如果x >0,y >0,x +y =s (定值),当x =y 时,xy 有最大值14s 2(简记为:和定,积有最大值).7. 不等式恒成立问题:若不等式f (x )>A 在区间D 上恒成立,则等价于在区间D 上f (x )min >A ;若不等式f (x )<B 在区间D 上恒成立,则等价于在区间D 上f (x )max <B .8.确定方法是“直线定界、特殊点定域”,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是各个不等式所表示的半平面的交集.线性目标函数z =ax +by 中的z 不是直线ax +by =z 在y 轴上的截距,把目标函数化为y =-a b x +z b ,可知zb是直线ax +by =z 在y 轴上的截距,要根据b 的符号确定目标函数在什么情况下取得最大值、什么情况下取得最小值. 二.高频考点突破考点1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及基本量的求解【例1】【2018河北衡水中学二调】设正项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且11n na a +<,若3520a a +=, 3564a a =,则4S =( )A. 63或120B. 256C. 120D. 63 【答案】C【规律方法】等差(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和公式中一共包含a 1、d (或q )、n 、a n 与S n 这五个量,如果已知其中的三个,就可以求其余的两个.其中a 1和d (或q )是两个基本量,所以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基本运算问题一般先设出这两个基本量,然后根据通项公式、求和公式构建这两者的方程组,通过解方程组求其值,这也是方程思想在数列问题中的体现.【举一反三】【西藏拉萨市2018届第一次模拟】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若38a =, 654S =,则数列{}n a 的公差为( ) A. 2 B. 3 C. 4 D. 92【答案】A【解析】设等差数列{}n a 的首项为1a ,公差为d , 3128a a d =+=, 6161554S a d =+=,解方程组得:14,2a d ==,选A .考点2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性质【例2】已知各项均不为0的等差数列{}n a 满足2731102a a a -+=,数列{}nb 为等比数列,且77b a =,则113b b =( )A .25B .16C .8D .4 【答案】B【规律方法】条件或结论中涉及等差或等比数列中的两项或多项的关系时,先观察分析下标之间的关系,再考虑能否应用性质解决,要特别注意等差、等比数列性质的区别.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中若出现的是通项与数列和的关系,则优先考虑等差数列性质m n p q m n p q a a a a +=+⇒+=+(,,,m n p q *∈N )(m n p q m n p q a a a a +=+⇒⋅=⋅(,,,m n p q *∈N )),以及1()2n n n a a S +=. 【举一反三】在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n a 中,831=+a a ,且4a 为2a 和9a 的等比中项,则=5a .【答案】13【解析】22242911111(3)()(8)3,03a a a a d a d a d d a d d d a =⇒+=++⇒=≠⇒=,而1318228a a a d +=⇒+=,所以151,3,14313.a d a ===+⨯=考点3 判断和证明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例3】【2018河南漯河中学三模】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且对任意正整数都有()10,1n n a S λλ-=≠.(1)求证: {}n a 为等比数列; (2)若12λ=,且4411log log n n n b a a +=⋅,求数列{}n b 的前n 项和n T .试题分析:(1)1n n n a S S -=-公式在常规数列题型中的应用,解得递推关系;(2)通过整理,得到11141n b n n ⎛⎫=- ⎪+⎝⎭,则求和为裂项相消求和,解得1111144122311n nT n n n ⎛⎫=-+-++-=⎪++⎝⎭.【规律方法】(1)定义法:a n +1-a n =d (常数)(n ∈N *)⇒{a n }是等差数列;a n +1a n=q (q 是非零常数)⇒{a n }是等比数列;(2)等差(比)中项法:2a n +1=a n +a n +2(n ∈N *)⇒{a n }是等差数列;a 2n +1=a n ·a n +2(n ∈N *,a n ≠0)⇒{a n }是等比数列;(3)通项公式法:a n =pn +q (p ,q 为常数)⇒{a n }是等差数列;a n =a 1·qn -1(其中a 1,q 为非零常数,n ∈N *)⇒{a n }是等比数列.(4)前n 项和公式法:S n =An 2+Bn (A ,B 为常数)⇒{a n }是等差数列;S n =Aq n-A (A 为非零常数,q ≠0,1)⇒{a n }是等比数列.【举一反三】【江苏省兴化市2018届12月联考】已知数列{}n a 的满足11a =,前n 项的和为n S ,且()*11241n n n n n a a n N a a S ++-=∈-.(1)求2a 的值; (2)设1nn n na b a a +=-,证明:数列{}n b 是等差数列;(3)设2n bn n c a =⋅,若1λ≤≤,求对所有的正整数n都有22n k c λλ-+<成立的k 的取值范围.(3)由(2)知,因为112112a b a a ==-,所以数列{}n b 的通项公式为12n b n =-.因为112n n n a a a +=-,所以122112121n n a n a n n ++=+=--,所以()121121n n a a n n +=+--,所以数列21n a n ⎧⎫⎨⎬-⎩⎭是常数列. 由11211a =⨯-,所以21n a n =-.所以()()122221221nn b nn n c a n n -=⋅=⋅-=⋅-.因为()()()11221221223022n n n n n c c n n n ++⎡⎤-=⋅+-⋅-=⋅⋅+>⎣⎦,所以数列{}n c 为单调递增数列 当1n ≥时,1n c c ≥=n c,由2222n k k λλλλ-+⇒+max2k λλ⎛>+ ⎝⎭,而当1λ≤≤时,λλ+在⎡⎣递减,递增,所以max1λλ⎛+= ⎝⎭1λ=()2k ∈++∞. 考点4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综合应用【例4】【2018陕西西安五中联考】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公差0d ≠,且1313,,a a a 成等比数列,若11a =,n S 为数列{}n a 的前n 项和,则2163n n S a ++ 的最小值为( )A. 3B. 4C. 2D.92分析:求解数列中的最大项或最小项的一般方法,先研究数列的单调性,可以用11n n n n a a a a +-≥⎧⎨≥⎩或11n n n n a a a a +-≤⎧⎨≤⎩也可以转化为函数最值问题或利用数形结合求解.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利用分离常数法化简式子,凑出积为定值. 【答案】B【规律方法】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综合问题的解题关键仍然是“基本量”方法,其通过方程或者方程组求出数列的基本量,然后再解决后续问题.【举一反三】【山东省枣庄市2018届一调】已知数列{}{},n n a b 分别是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满足11a =,公差0d >,且2263224,,a b a b a b ===. (1)求数列{}n a 和{}n b 的通项公式; (2)设数列{}n c 对任意正整数n 均有12112nn nc c c a b b b ++++=成立,设{}n c 的前n 项和为n S , 求证: 20182018(S ee ≥是自然对数的底数) 【解析】(1)由题意可知()()()2232415112b b b d d d =∴+=++,,结合0d >,解得3d =,所以132,4n n n a n b -=-=.(2)证明:因为12112n n n c c c a b b b ++++=,所以()1121212n n n c c c a n b b b --+++=≥,两式作差可得: 13n n n nc a a b +=-=,所以()13342n n n c b n -==⋅≥,当1n =时, 1124c b a ==,所以14,1{ 34,2n n n c n -==⋅≥,于是()()20172201712201720182018201841443434344344443414S e -=+⋅+⋅++⋅=++++=+⨯=≥-.考点5 一般数列的性质【例5】设△A n B n C n 的三边长分别为a n ,b n ,c n ,△A n B n C n 的面积为S n ,n =1,2,3,…若b 1>c 1,b 1+c 1=2a 1,a n +1=a n ,b n +1=c n +a n 2,c n +1=b n +a n2,则( )A.{S n }为递减数列B.{S n }为递增数列C.{S 2n -1}为递增数列,{S 2n }为递减数列D.{S 2n -1}为递减数列,{S 2n }为递增数列 分析:根据b 1+c 1=2a 1,b 1>c 1,可以设111142,33a ab c ==,再利用海伦秦九韶公式表示出123S S S ,,,比较它们之间的大小,即可判断出{S n }为递增数列.【规律方法】(1)在处理数列单调性问题时应利用数列的单调性定义,即“若数列{}n a 是递增数列⇔11,n n n a a +∀≥≥恒成立”;(2)数列()n a f n =的单调性与(),[1,)y f x x =∈+∞的单调性不完全一致;(3)当数列对应的连续函数是单调函数,则可以借助其单调性来求解数列的单调性问题.【举一反三】已知数列{}n a 是递增数列,且对*n N ∈,都有2=+n a n n λ,则实数λ的取值范围是( ) 7A.(,)B.[0,)C.[2,)D.(3,)2-+∞+∞-+∞-+∞【答案】D考点6 一般数列的通项及求和【例6】对于数列{}n a ,定义1122...2n na a a Hn n-+++=为{}n a 的“优值”,现在已知某数列{}n a 的“优值”12n Hn +=,记数列{}n a kn -的前n 项和为n S ,若5n S S ≤对任意的n 恒成立,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分析:本题考查数列的通项公式、数列的前n 项和,涉及特殊与一般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和转化化归思想,考查逻辑思维能力、等价转化能力、运算求解能力,综合性较强,属于较难题型.先由1111112222222(1)222n n n n n n n n n Hn a a a n a n n a n +-+-+=⇒+++=⇒=--⇒=+⇒(2)2n a kn k -=-+,再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和特殊与一般思想将5n S S ≤对任意的n 恒成立转化为:5(2)206(2)20k k k -+≥⎧⇒∈⎨-+≤⎩712,35⎡⎤⎢⎥⎣⎦. 【答案】712,35⎡⎤⎢⎥⎣⎦【解析】由1111112222222(1)222n n n n n n n n n Hn a a a n a n n a n +-+-+=⇒+++=⇒=--⇒=+⇒(2)2n a kn k -=-+,又5n S S ≤对任意的n 恒成立5(2)206(2)20k k k -+≥⎧⇒⇒∈⎨-+≤⎩712,35⎡⎤⎢⎥⎣⎦.考点:1、数列的通项公式;2、数列的前n 项和.【规律方法】(1)通常情况下数列的第(1)题是需要求数列的通项公式,而且其中也设出一个新的数列,我们在做的过程中,要把这个条件作为一种提示,配凑成这种新的数列,即可解决;若题中没有设出这样的新数列,可以看知识整合中11种求通项的方法;(2)对于数列求和,需要先判断用那种求和的方法,然后进行求解.【举一反三】在数列{}n a 及{}n b 中,11111,1n n n n n n a a b b a b a b ++=+=+==.设112n n n n c a b ⎛⎫=+ ⎪⎝⎭,则数列{}n c 的前n 项和为_____________.【答案】224n +-考点7 存在探索与证明性问题 【例7】已知数列{}n a 满足10a =,218a =,且对任意m ,*n ∈N 都有()221211324m n m n a a a m n --+-+=+-. (1)求3a ,5a ;(2)设2121n n n b a a +-=-(*n ∈N ).①求数列{}n b 的通项公式;②设数列11n n b b +⎧⎫⎨⎬⎩⎭的前n 项和n S ,是否存在正整数p ,q ,且1p q <<,使得1S ,p S ,q S 成等比数列?若存在,求出p ,q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分析:(Ⅰ)赋值法求项:由213m -=令2m =,1n =,则()231232214a a a +=+-,解得31a =.由215m -=令3m =,1n =,则()251332314a a a +=+-,解得55a =.(Ⅱ)①由于()()()()()121212121211211211211[]n n n n n n n n n n b b a a a a a a a a ++--++++-+++-⎡⎤⎡⎤-=---=+-+⎣⎦⎣⎦,所以利用赋值法构造递推关系:令2m n =+,得23212123n n n a a a +-++=+,即得 13n n b b +-=,再根据等差数列定义得通项公式②因为1111133231n n b b n n +⎛⎫=- ⎪-+⎝⎭,所以先根据裂项相消法求和:11133131n nS n n ⎛⎫=-= ⎪++⎝⎭,再根据1S ,p S ,q S 成等比数列,得2131431p q p q ⎛⎫= ⎪++⎝⎭,取倒数分离得261433p p q +=+>⇒ 3333p -+<<,再由p 为大于1的正整数得2p =,代入解得16q =【规律方法】解决探索性问题的一般解题思路:先假设结论存在,若推理无矛盾,则结论确定存在;若推理有矛盾,则结论不存在.解决探索性问题应具备较高的数学思维能力,即观察、分析、归纳、猜想问题的能力,这正是“以能力立意”的生动体现.【举一反三】【江苏省常熟市2018届期中】已知数列{}n a 各项均为正数, 11a =, 22a =,且312n n n n a a a a +++=对任意*N n ∈恒成立,记{}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1)若33a =,求5a 的值;(2)证明:对任意正实数p , {}221n n a pa -+成等比数列;(3)是否存在正实数t ,使得数列{}n S t +为等比数列.若存在,求出此时n a 和n S 的表达式;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在(2)中令1p =,则数列{}221n n a a -+是首项为3,公比为q 的等比数列,∴()()22212223k k k k k S a a a a ---=+++++ ()()213,1{ 31,11k k q a a q q q=+=-≠-()12122132,1{ 312,11k kk k k k k q q S S a q qq q----==-=--≠-,且11S =, 23S =, 33S q =+, 433S q =+,∵数列{}n S t +为等比数列,∴()()()()()()22132324,{ ,S t S t S t S t S t S t +=+++=++即()()()()()()22313,{ 3333,t t q t q t t q t +=+++++=+++即()261,{3,t q t t q +=+=-解得1{4t q ==(3t =-舍去),∴224121k k k S =-=-, 212121k k S --=-, 从而对任意*N n ∈有21n n S =-,此时2nn S t +=,12n n S tS t-+=+为常数,满足{}n S t +成等比数列,当2n ≥时, 111222n n n n n n a S S ---=-=-=,又11a =,∴()1*2N n n a n -=∈, 综上,存在1t =使数列{}n S t +为等比数列,此时12n n a -=, ()*21N n n S n =-∈.考点8 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应用【例8】已知各项都是正数的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212n n n S a a =+,n N *∈ (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2)设数列{}n b 满足:11b =,12(2)n n n b b a n --=≥,数列1n b ⎧⎫⎨⎬⎩⎭的前n 项和n T ,求证:2n T <; (3)若(4)n T n λ≤+对任意n N *∈恒成立,求λ的取值范围. 分析:(Ⅰ)由和项求数列通项,注意分类讨论:当,得,当时,1n n n a S S -=-,得数列递推关系式,因式分解可得112n n a a --=,根据等差数列定义得数列通项公式12n a n =(Ⅱ)因为,所以利用叠加法求通项公式:(1)2n n n b +=,因此,从而利用裂项相消法求和得,即证得2n T <;(Ⅲ)不等式恒成立问题,一般先变量分离,转化为求对应函数最值问题:由得,而有最大值,所以29λ≥(3)由得, 当且仅当时,有最大值,【规律方法】证明数列中的不等式常转化为求数列的前n 项和,一般把数列前n 项和分两部分:一部分是要证明的常数;一部分是关于n 的表达式.注意放缩法、基本不等式、裂项、累加法的运用.【举一反三】【2018河南林州一中调研】已知数列{a n }是等比数列,首项a 1=1,公比q >0,其前n 项和为S n ,且S 1+a 1,S 3+a 3,S 2+a 2成等差数列. (Ⅰ)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Ⅱ)若数列{b n }满足112n na b n a +⎛⎫= ⎪⎝⎭,T n 为数列{b n }的前n 项和,若T n ≥m 恒成立,求m 的最大值.考点9数列与函数的交汇问题 【例9】已知数列{}n a 中112a =,函数2()1x f x x=+. (1)若正项数列{}n a 满足1()n n a f a +=,试求出2a ,3a ,4a ,由此归纳出通项n a ,并加以证明;(2)若正项数列{}n a 满足1()n n a f a +≤(n ∈N *),数列{}n b 的前项和为T n ,且21n n na b =+,求证:12n T <. 分析:(1)由递推公式依次可求得234,,a a a ,用数学归纳法的要求证明即可;也可把递推公式121nn na a a +=+变形为11111(1)2n n a a +-=-,则数列1{1}na -是等比数列;(2)要与(1)进行联系,首选函数22()211x f x x x ==-++,因此()f x 在(0,)+∞上是增函数,可妨(1)进行归纳,212()3a f a ≤=,3224()()35a f a f ≤≤=,4348()()59a f a f ≤≤=,…,也可把1()n n a f a +≤变形为1111121n n a a +-≥-,由累乘法得:11111121n n a a --≥-,从而得11112n n a --≥,即11212n n n a --≤+,最终有112121212n n n n n n a b --+=≤++ 112(12)(12)n n n --=++1111212n n-=-++,这样n T 可用裂项相消法求出(放缩后),证得结论.(2)∵12()1n n n na a f a a +≤=+(n ∈N *),∴11111(1)2n n a a +-≥-,∴1111121n n a a +-≥-,累乘得:11111121n n a a --≥-,∴11112n n a --≥,即11112n n a -≤+,∴11212n n n a --≤+,∵111112211121212(12)(12)1212n n n n n n n n n n na b -----+=≤==-++++++,∴01121111111121212121212n n n T -≤-+-++-++++++11212n=-+12<. 【规律方法】数列与函数的综合问题一般是利用函数作为背景给出数列所满足的条件,通常利用点在曲线上满足某种关系,或是给出S n 的表达式,S n 与a n 的关系,还有以曲线上的切点为背景的问题,求解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利用数列与函数的对应,将条件进行准确的转化即可.【举一反三】【江西省莲塘一中等2018届第一次联考】二次函数()f x 的图象过原点,对x R ∀∈,恒有()222162x f x x x --≤≤++成立,设数列{}n a 满足()()1,0n n n n a a f a a +=≠ .(1)求证:对x R ∀∈,恒有222162x x x --≤++成立; (2)求函数()f x 的表达式;(3)设数列{}n a 前n 项和为n S ,求2018S 的值.所以()()()20181234201720182222018S a a a a a a =++++++=+++=,即20182018S =.考点10 基本不等式及应用【例15】【山东省济宁市2018届期末】已知函数()()cos 02f x x x π=<<,若a b ≠,且()()f a f b =,则14a b +的最小值为( ) A. 92B. 9C. 18D. 36【答案】A【例16】若函数144)(234+-++=x ax x x x f 的图象恒在x 轴上方,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 .)(2,+∞B .)(1,+∞C .),213(+∞- D .),212(+∞- 【分析】对于求不等式成立时的参数范围问题,在可能的情况下把参数分离出来,使不等式一端是含有参数的不等式,另一端是一个区间上具体的函数,这样就把问题转化为一端是函数,另一端是参数的不等式,便于问题的解决.但要注意分离参数法不是万能的,如果分离参数后,得出的函数解析式较为复杂,性质很难研究,就不要使用分离参数法. 【答案】A【解析】4324410x x ax x ++-+>恒成立,当0x =时,a R ∈,当0x ≠时,432222244141(4)(t 42)(2)2x x x a x x t t x x x +-+>-=-+-+=-++=-++ ,其中1t x R x =-∈,因为2(2)22t -++≤,从而2a >,因此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2,+∞,选A.【规律方法】1.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函数或代数式的最大值、最小值时,注意观察其是否具有“和为定值”“积为定值”的结构特点.在具体题目中,一般很少直接考查基本不等式的应用,而是需要将式子进行变形,寻求其中的内在关系,然后利用基本不等式得出最值.即应用基本不等式,应注意“一正、二定、三相等”,缺一不可.灵活的通过“拆、凑、代(换)”,创造应用不等式的条件,是解答此类问题的技巧;忽视等号成立的条件,是常见错误之一.2.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关键是过好双关:第一关是转化关,即通过分离参数,先转化为f (a )≥g (x )(或f (a )≤g (x ))对∀x ∈D 恒成立,再转化为f (a )≥g (x )max (或f (a )≤g (x )min );第二关是求最值关,即求函数g (x )在区间D 上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3.应用导数证明不等式,解题格式明确、规范,基本思路清晰,能使问题解决的领域更宽广.解题过程中,注意处处应用转化与化归思想,化生为熟、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举一反三】1.如图,矩形ABCD 中,2=AB ,1=AD ,P 是对角线AC 上一点,25AP AC =,过点P 的直线分别交DA 的延长线,AB ,DC 于N E M ,,.若DA m DM =,DC n DN =)0,0(>>n m ,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