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混合波束成形技术综述
《2024年毫米波大规模MIMO低复杂度波束赋形和混合预编码技术研究》范文
《毫米波大规模MIMO低复杂度波束赋形和混合预编码技术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5G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毫米波大规模MIMO(多输入多输出)技术已成为提升无线通信系统性能的关键技术之一。
在毫米波频段,由于波长较短,天线尺寸小,可以布置更多的天线单元,从而实现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和频谱效率。
然而,大规模MIMO系统面临着波束赋形和预编码技术的复杂度高、计算量大等问题。
因此,研究低复杂度的波束赋形和混合预编码技术对于提高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概述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利用毫米波频段的宽带资源,通过大量的天线单元和信号处理技术,实现高数据速率的无线传输。
其核心优势在于能够提供更高的频谱效率和更好的空间分辨率。
然而,由于毫米波信号的传播特性和大规模天线的复杂度,系统在波束赋形和预编码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
三、低复杂度波束赋形技术研究针对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的波束赋形问题,低复杂度技术成为研究的重点。
首先,我们需要对传播环境进行准确的信道估计,以便确定每个天线的最佳权重。
在此基础上,可以采用基于码本的波束赋形方法,通过预先定义的码本选择合适的波束方向,以降低计算复杂度。
此外,还可以利用机器学习算法进行波束赋形的优化,通过训练模型来预测最佳的波束方向和权重。
这些方法可以在保证系统性能的同时,降低波束赋形的复杂度。
四、混合预编码技术研究预编码技术是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中的另一个关键技术。
传统的全数字预编码方法虽然性能较好,但计算复杂度高、功耗大。
因此,混合预编码技术成为研究的热点。
混合预编码技术结合了数字和模拟预编码的优势,通过部分连接的天线阵列和数字/模拟混合处理单元来实现预编码功能。
这种方法可以在保证性能的同时,降低系统的复杂度和功耗。
五、技术研究挑战与展望尽管低复杂度波束赋形和混合预编码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信道估计的准确性对于波束赋形和预编码的性能至关重要。
《2024年毫米波大规模MIMO低复杂度波束赋形和混合预编码技术研究》范文
《毫米波大规模MIMO低复杂度波束赋形和混合预编码技术研究》篇一毫米波大规模MIMO低复杂度波束赋形与混合预编码技术研究一、引言随着5G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商业化的逐步推进,毫米波大规模MIMO(多输入多输出)技术成为了当前无线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
在高频段中,毫米波具有频谱资源丰富、传输速率高等优势,而大规模MIMO技术则能显著提高系统的空间分辨率和频谱效率。
然而,毫米波信号的传播特性以及大规模MIMO系统的复杂性,使得波束赋形和混合预编码技术成为了实现高效无线通信的关键技术。
本文将重点研究毫米波大规模MIMO低复杂度波束赋形和混合预编码技术,为提升系统性能提供理论支持。
二、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概述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是利用高频段的毫米波信号,结合大量天线单元,以实现空间多维度的信号处理。
该系统能够显著提高系统的空间分辨率和频谱效率,从而提高无线通信的传输速率和可靠性。
然而,由于毫米波信号的传播特性,如较高的路径损耗和较强的散射效应,使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发生严重的衰落和干扰。
因此,波束赋形和预编码技术成为了提高系统性能的关键技术。
三、低复杂度波束赋形技术研究波束赋形技术是利用多天线系统的空间维度信息,通过调整各个天线的权值,使信号在特定的方向上形成较窄的波束,以提高信号的传输效率和抗干扰能力。
在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中,低复杂度波束赋形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低复杂度波束赋形技术,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压缩感知的波束赋形算法。
该算法利用压缩感知理论,通过优化算法的迭代次数和权值更新策略,降低了算法的复杂度。
同时,该算法能够根据系统的实际需求,灵活地调整波束的指向和宽度,以适应不同的传播环境和应用场景。
四、混合预编码技术研究预编码技术是利用信道状态信息,对发送信号进行预处理,以减小信道间的干扰和提高系统的性能。
在毫米波大规模MIMO 系统中,由于信道的高维度和复杂性,传统的预编码技术难以满足系统的需求。
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混合预编码技术研究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作为第五代无线通信(5G)的关键技术之一,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技术有望逐步取代传统的MIMO技术。
毫米波因其大量未被开发的频谱资源而受到5G技术的青睐。
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能够大幅度提升频谱效率和信道容量,然而其大量增加的天线数目给系统设计带来了一些挑战,如射频链增多,成本过高,功耗过大。
由于传统的全数字预编码要求射频链等于基站端的天线数,实现成本过高,因此能有效降低射频链数目并改善系统性能的混合预编码技术,成为了大规模天线系统的关键技术。
此外,传统的正交多址技术(OMA)无法满足日渐增长的用户和设备接入需求,非正交多址技术(NOMA)与其他5G技术的结合也是当前的研究热点。
本文围绕毫米波大规模MIMO的混合预编码技术从两个不同的场景进行分析研究。
A.基站端大规模天线,用户端单用户多天线;B.基站端结合NOMA的大规模天线,用户端多用户单天线的场景。
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基于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从两种性能指标上分析了混合预编码对于系统性能的影响。
首先分析了基于矩阵分解的数字预编码技术对于误码率的影响。
其次,研究分析了结合多种模拟预编码方案的混合预编码技术对于系统频谱效率的影响。
2.针对毫米波多用户NOMA系统,提出基于距离差值的用户分组方案,结合基于交替极小化的混合预编码方案,考虑迭代优化的功率分配方法,以提升系统的频谱效率。
仿真表明,所提方案优于其他混合预编码方案,迭代优化方法明显优于随机分配的方法。
3.在毫米波多用户NOMA系统中,提出强弱用户结合的同组双用户分组方案,采用结合正则化迫零和模拟量化器的混合预编码,并利用基于粒子群的功率分配方案,优化系统的频谱效率。
仿真表明此系统的全连接结构在频谱效率上优于部分连接结构,系统的频谱效率也同样优于传统OMA的方案,此外对系统的能量效率进行了分析,并且比较了不同功率优化算法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混合预编码研究
提高频谱效率、增强系统容量、改善信号质量等。
混合预编码技术的作用
降低复杂度、提高系统性能、优化信号传输等。
研究现状与挑战
毫米波大规模MIMO混合预编码技术的研究现状
各种算法和编码方案的研究,如基于信道统计信息的预编码、基于最大比合并的预编码等。
面临的挑战
如何降低混合预编码的复杂度、如何优化信号传输以获得更好的系统性能等。
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混 合预编码研究
2023-11-03
目录
• 引言 • 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概述 • 混合预编码技术原理 • 混合预编码在毫米波大规模
MIMO系统中的应用
目录
• 混合预编码技术的优化研究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毫米波通信技术的优势
高带宽、高速传输、抗干扰能力强等。
自动调整
基于人工智能的优化方法能够自动调整混合预 编码的参数,以适应不同的信道条件和传输需 求。
高性能
基于人工智能的优化方法通常能够获得更高的 性能,因为它们能够自动学习和适应复杂的无 线通信环境。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成果总结
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预编码的 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架构 ,该架构能够有效提高系统容
系统模型建立与仿真
01
02
03
04
05
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 统模型:该模型基于实 际毫米波频段和大规模 MIMO技术,通过数学 建模和仿真,能够真实 地模拟毫米波大规模 MIMO系统的各种特性 和性能。
信道模型:该模型基于 毫米波信道的实际特性 ,包括传播损耗、多径 效应等,能够准确地模 拟毫米波信道的传输特 性。
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混合波束成形技术综述
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混合波束成形技术综述徐华正;朱诗兵;席有猷【摘要】毫米波通信和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技术是5G的关键候选技术,在提高5 G系统各项性能指标上潜力巨大.混合波束成形作为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中的关键点,能在系统性能和实现复杂度上取得较好平衡,受到业界和学术界广泛关注.首先给出了混合波束成形经典系统模型和常用信道模型,根据信道状态信息获取方式的不同,从基于理想信道条件和基于波束配对两个方面分析和归纳了现有的混合波束成形方案,最后指出了混合波束成形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尚未解决的难点.【期刊名称】《电讯技术》【年(卷),期】2019(059)002【总页数】8页(P241-248)【关键词】毫米波;大规模MIMO;混合波束成形;码本设计;波束配对【作者】徐华正;朱诗兵;席有猷【作者单位】航天工程大学研究生院,北京101416;航天工程大学航天信息学院,北京101416;解放军95894部队,北京1022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111 引言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面临着爆炸性数据流量增长和海量设备连接。
与前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强调峰值速率不同,5G时代用户体验速率、连接数密度、端到端时延和移动性等都将成为其关键性能指标,故需要在网络架构、组网协议以及无线传输技术取得巨大创新[1]。
毫米波通信和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技术就在是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
作为未来5G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它们将紧密结合在一起,共同构建起大容量、高速率的数据传输。
毫米波频段有上GHz的免授权带宽资源,辅以频谱复用技术,可以实现高通量通信。
而且由于其波长仅为数毫米,使得天线阵列的大规模部署和终端体积的小型化成为可能[2]。
再加上毫米波通信直射性强、方向性好,相同天线尺寸下毫米波波束要比微波波束窄得多,使得干扰和窃听的难度增大。
《2024年毫米波大规模MIMO低复杂度波束赋形和混合预编码技术研究》范文
《毫米波大规模MIMO低复杂度波束赋形和混合预编码技术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毫米波(mmWave)大规模MIMO技术已成为5G及未来通信网络的关键技术之一。
该技术能够显著提升频谱效率和数据传输速率,实现大规模数据的实时处理和传输。
在如此环境下,波束赋形和混合预编码技术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它们对于提升系统性能、降低复杂度以及优化无线传输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将重点研究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中的低复杂度波束赋形和混合预编码技术。
二、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概述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以其高频谱效率和强大的数据传输能力成为现代无线通信的核心。
其核心思想是利用大量的天线单元和射频链,通过波束赋形技术实现高定向性、高增益的信号传输。
在这样系统中,如何进行低复杂度的波束赋形以及设计高效的混合预编码算法,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三、低复杂度波束赋形技术研究1. 算法研究:针对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的特点,研究低复杂度的波束赋形算法。
如基于压缩感知的波束赋形算法,通过降低搜索空间,实现快速收敛和低复杂度。
2. 优化策略:通过优化算法参数,如迭代次数、步长等,实现波束赋形的性能与复杂度的平衡。
同时,针对不同场景和需求,设计多种波束赋形策略。
四、混合预编码技术研究1. 混合预编码算法设计:结合毫米波信道的特性,设计混合预编码算法。
该算法能够在保证系统性能的同时,降低复杂度,提高实时性。
2. 预编码与解码协同设计:考虑收发端的协同设计,实现预编码和解码的联合优化。
通过优化预编码矩阵,提高信号的传输效率和接收质量。
五、技术研究挑战与展望1. 技术挑战:当前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的波束赋形和混合预编码技术仍面临诸多挑战,如高复杂度、信道估计误差等。
未来研究需关注如何进一步降低复杂度、提高系统性能。
2. 展望: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未来可考虑将智能算法引入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的波束赋形和混合预编码中,实现更高效的资源分配和优化。
毫米波大规模MIMO混合波束赋形与信道估计技术研究
算法优化
混合波束赋形算法需要结合具体的系统模型进行优化,常见的优化算法包括遗传算法、粒子群优化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等。
研究意义
02
相关工作与文献综述
相关工作
概述了毫米波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包括高速数据传输、抗干扰等优点。
毫米波通信技术
MIMO技术
混合波束赋形技术
信道估计技术
介绍了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包括空间复用、空间分集等。
介绍了混合波束赋形的概念和原理,以及在提高系统性能方面的作用。
性能评估指标
通过比较不同信道估计方法在不同场景和系统模型下的性能表现,评估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信道估计性能评估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进一步研究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的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MIMO)场景,以提高系统容量和频谱效率。
研究展望
探索更优的混合波束赋形算法和信道估计方法,以提高系统性能和降低复杂度。
概述了信道估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基于导频、基于信号统计特性的估计方法等。
研究趋势
展望了毫米波大规模MIMO混合波束赋形与信道估计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研究方向。
文献综述
研究现状
分析了当前毫米波大规模MIMO混合波束赋形与信道估计技术的研究现状和热点问题。
研究难点
讨论了毫米波大规模MIMO混合波束赋形与信道估计技术的研究难点和挑战,包括信道建模、波束赋形优化、高维度信号处理等。
2023-10-27
《毫米波大规模mimo混合波束赋形与信道估计技术研究》
《2024年毫米波大规模MIMO低复杂度波束赋形和混合预编码技术研究》范文
《毫米波大规模MIMO低复杂度波束赋形和混合预编码技术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毫米波大规模MIMO(多输入多输出)技术已成为5G及未来通信网络的关键技术之一。
其通过利用大量的天线阵列和毫米波频段,能够显著提高频谱效率和系统容量。
然而,大规模MIMO系统的复杂性较高,尤其是在波束赋形和预编码技术方面。
因此,本文旨在研究毫米波大规模MIMO的低复杂度波束赋形和混合预编码技术,以提升系统性能并降低系统复杂度。
二、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概述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利用毫米波频段的信号,通过大量的天线阵列进行数据传输。
其优点在于能够提供更高的频谱效率和系统容量,同时具备更好的空间复用性和干扰抑制能力。
然而,由于毫米波信号的传播特性和大规模MIMO系统的复杂性,使得波束赋形和预编码技术在实现上存在较大挑战。
三、低复杂度波束赋形技术研究波束赋形是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其目的是通过调整天线阵列的权重,使得信号在特定方向上形成主瓣,从而提高信号的传输效率和接收性能。
然而,传统的波束赋形算法复杂度较高,难以满足实时性要求。
因此,本文研究低复杂度波束赋形技术,通过优化算法和降低计算复杂度,实现快速、准确的波束赋形。
具体而言,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压缩感知的波束赋形算法。
该算法通过利用信号的稀疏性,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降低计算复杂度。
此外,本文还研究了基于深度学习的波束赋形算法,通过训练神经网络模型,实现快速、准确的波束赋形。
四、混合预编码技术研究预编码技术是提高MIMO系统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中,由于信道特性的变化和硬件限制,传统的全数字预编码方案难以满足实时性和能耗要求。
因此,本文研究混合预编码技术,通过结合数字和射频链路的优点,实现低复杂度和高性能的预编码方案。
具体而言,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分块的混合预编码算法。
该算法将预编码矩阵分解为数字和射频链路的组合,从而降低硬件复杂度和能耗。
毫米波大规模天线系统中的混合波束成型技术
毫米波大规模天线系统中的混合波束成型技术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引言毫米波技术近年来在5G、卫星通信、医疗成像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中大规模天线阵列系统是关键技术之一。
《基于深度学习的毫米波大规模MIMO天线选择与混合波束成形研究》范文
《基于深度学习的毫米波大规模MIMO天线选择与混合波束成形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毫米波大规模MIMO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技术已成为5G及未来6G网络的关键技术之一。
在毫米波频段,由于频谱资源丰富,可以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大的系统容量。
然而,毫米波信号的传播特性使得其面临着严重的路径损耗和干扰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深度学习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毫米波大规模MIMO天线的选择和混合波束成形的研究中。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深度学习的毫米波大规模MIMO天线选择与混合波束成形技术的研究。
二、毫米波大规模MIMO天线选择在毫米波频段,由于信号的路径损耗大,因此需要大量的天线单元来补偿这种损耗。
然而,由于硬件限制和成本考虑,无法同时激活所有天线。
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天线单元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深度学习技术可以通过训练模型来学习天线的选择策略。
通过收集大量的历史数据和训练样本,深度学习模型可以自动学习和推断出最佳的天线选择策略。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深度学习模型输出的结果来选择合适的天线单元,从而提高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三、混合波束成形技术研究混合波束成形技术是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通过组合多个天线的信号来形成一个强的波束,可以提高信号的传输距离和接收质量。
然而,由于毫米波信号的传播特性,传统的波束成形技术难以适应复杂的无线环境。
因此,需要采用更加智能的混合波束成形技术。
深度学习技术可以用于优化混合波束成形的参数和策略。
通过建立深度学习模型,可以学习和推断出最佳的波束成形参数和策略,以适应不同的无线环境和信道条件。
此外,深度学习模型还可以根据实时的系统状态和用户需求来动态调整波束成形的参数和策略,从而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用户体验。
四、基于深度学习的毫米波大规模MIMO天线选择与混合波束成形的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的毫米波大规模MIMO天线选择与混合波束成形技术的研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毫米波大规模MIMO低复杂度波束赋形和混合预编码技术研究》范文
《毫米波大规模MIMO低复杂度波束赋形和混合预编码技术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毫米波(mmWave)大规模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技术已成为5G及未来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由于毫米波频段拥有丰富的频谱资源,其应用于大规模MIMO系统可以实现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广泛的覆盖范围。
然而,其应用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是信号处理复杂度高,这直接关系到系统的功耗、成本和实时性能。
因此,针对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的低复杂度波束赋形和混合预编码技术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二、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概述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利用大量的天线单元在毫米波频段进行数据传输。
其核心优势在于能够通过波束赋形技术实现高方向性增益,从而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
然而,随着天线数量的增加,信号处理的复杂度也急剧上升,这给系统的实现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三、低复杂度波束赋形技术研究针对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的波束赋形技术,本文着重研究低复杂度的实现方法。
首先,通过对信道特性的精确估计,利用先进的信号处理算法(如基于压缩感知的稀疏信道估计方法)来减少计算复杂度。
其次,采用数字和模拟混合的波束赋形结构,通过优化硬件设计来降低功耗和成本。
此外,通过采用高效的码本设计算法,实现快速收敛和低复杂度的波束对准。
四、混合预编码技术研究混合预编码技术是解决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中预编码复杂度问题的重要手段。
本文通过深入研究混合预编码算法,提出了基于块对角化的预编码策略。
该策略通过将预编码矩阵分解为低复杂度的块对角矩阵,从而降低计算复杂度。
同时,结合信道状态信息(CSI),实现更精确的预编码操作。
此外,本文还研究了基于深度学习的混合预编码技术,通过训练神经网络来优化预编码性能,进一步降低复杂度。
五、实验与分析通过仿真实验和实际测试,本文验证了所提出的低复杂度波束赋形和混合预编码技术的有效性。
《2024年基于深度学习的毫米波大规模MIMO天线选择与混合波束成形研究》范文
《基于深度学习的毫米波大规模MIMO天线选择与混合波束成形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毫米波大规模MIMO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技术已成为5G及未来6G网络的关键技术之一。
该技术利用大量天线同时传输和接收信号,能够极大地提高系统的频谱效率和数据传输速率。
然而,毫米波信号的传输存在诸多挑战,如路径损耗、天线选择及波束成形等问题。
为此,本文将深入探讨基于深度学习的毫米波大规模MIMO 天线选择与混合波束成形技术的研究。
二、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概述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是一种在毫米波频段上运行的无线通信系统,其利用大量天线阵列和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实现高数据速率、低延迟的无线通信。
该系统具有高带宽、高分辨率和高方向性等特点,为未来的无线通信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三、深度学习在天线选择中的应用在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中,天线选择是一个关键问题。
由于系统中的天线数量众多,如何选择合适的天线以实现最佳的通信性能成为一个挑战。
深度学习作为一种强大的机器学习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通过训练深度学习模型,我们可以根据信道状态信息和用户需求,自动选择最合适的天线组合。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天线选择算法。
该算法利用深度神经网络对毫米波信道进行建模,并基于模型的输出结果选择最佳的天线组合。
通过在实际系统中的测试,该算法能够显著提高系统的频谱效率和数据传输速率。
四、混合波束成形技术研究波束成形是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中的另一个关键技术。
传统的波束成形方法通常采用全数字或全模拟的方式,但这些方法在实现高增益的同时,也会带来高复杂度和高功耗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混合波束成形技术应运而生。
混合波束成形技术结合了数字和模拟波束成形的优点,通过在天线阵列中引入少量的射频链,实现部分数字和部分模拟的波束成形。
这种方法能够在保证高增益的同时,降低系统的复杂度和功耗。
《2024年基于深度学习的毫米波大规模MIMO天线选择与混合波束成形研究》范文
《基于深度学习的毫米波大规模MIMO天线选择与混合波束成形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毫米波大规模MIMO(多输入多输出)技术已成为5G及未来6G网络的关键技术之一。
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有效地选择天线并实现混合波束成形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深度学习作为一种强大的机器学习方法,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文将就基于深度学习的毫米波大规模MIMO天线选择与混合波束成形技术展开深入研究。
二、毫米波大规模MIMO技术与天线选择毫米波大规模MIMO技术以其高频谱利用率和强大的系统容量,成为了无线通信领域的研究重点。
然而,随着天线数量的增加,如何有效地选择天线成为了一个挑战。
传统的天线选择方法往往依赖于人工调整和经验规则,这种方法不仅效率低下,而且难以应对复杂的无线环境。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对毫米波信道进行建模和预测,从而实现对天线的智能选择。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训练深度神经网络来学习信道特性和天线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而预测不同天线组合下的系统性能。
这样,我们就可以在保证系统性能的同时,减少所需的天线数量,降低系统复杂度和成本。
三、混合波束成形技术研究混合波束成形是毫米波大规模MIMO技术中的另一个关键技术。
传统的波束成形方法往往只能针对特定的场景和信道条件进行优化,难以适应复杂的无线环境。
而混合波束成形技术则可以通过结合数字和模拟波束成形技术,实现对信号的灵活处理和优化。
在混合波束成形技术中,我们可以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对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训练深度神经网络来学习信号的特征和传输规律,从而实现对信号的智能处理和优化。
这样,我们就可以在保证信号质量的同时,降低系统的功耗和复杂度。
四、基于深度学习的毫米波大规模MIMO天线选择与混合波束成形方案针对毫米波大规模MIMO天线的选择和混合波束成形问题,我们可以设计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案。
具体而言,我们可以先利用深度神经网络对毫米波信道进行建模和预测,从而实现对天线的智能选择。
毫米波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波束成形技术研究
毫米波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波束成形技术研究毫米波无线通信技术是通信领域的一大热点,在5G时代的到来之后也越来越受到了广泛关注。
而波束成形技术则是毫米波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重要技术之一。
本文将分析波束成形技术的原理、应用和研究现状,并探讨波束成形技术在毫米波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发展和应用。
一、波束成形技术原理波束成形技术是指通过对天线辐射的信号进行加权处理,使得天线的辐射能量更集中、更精确地投射到指定方向。
波束成形技术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方向性天线和信号处理算法。
方向性天线一般采用带有阵列结构的天线,其单元天线的信号发射和接收可以相互叠加,形成一个大的天线面,能够实现对波束方向的精确控制。
在信号处理算法方面,一般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和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使得信号能够被更好地加权和配置,从而实现波束方向的控制和调整。
二、波束成形技术应用波束成形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能够用于多种领域中的无线通信,包括雷达信号处理、无线通信系统、广播领域等。
在毫米波无线通信领域中,波束成形技术也被广泛应用。
毫米波无线通信系统的频段通常在30GHz到300GHz之间,比传统的无线通信技术频率更高,能够提供更大的带宽和更快的数据传输速率。
但是,由于毫米波信号的传输距离较短,会有更强的穿透和传播损耗,因此,波束成形技术便可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并提高毫米波无线通信的传输效率和可靠性。
三、波束成形技术研究进展波束成形技术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
首先,一些新型的波束成形技术被提出,包括基于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算法的波束成形技术。
这些算法可以更准确地预测信号传输路径,从而提高通信中的效率和可靠性。
其次,一些新型的天线结构也被提出,包括基于民生的MEMS天线和基于铁氧体的天线。
这些天线可以做到更小、更轻、更节能,同时带来更高的性能和更好的可靠性。
第三,一些新型的测试和评估方法也被提出,使得波束成形技术能够更好地评估和比较,同时也有利于未来的开发和应用。
《基于深度学习的毫米波大规模MIMO天线选择与混合波束成形研究》范文
《基于深度学习的毫米波大规模MIMO天线选择与混合波束成形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毫米波大规模MIMO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技术已成为5G及未来6G网络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其能够提供更高的频谱效率和更强的数据传输能力,从而满足日益增长的无线通信需求。
然而,在毫米波频段,由于信号传播的特殊性质,如路径损耗大、散射严重等,使得天线选择和波束成形技术面临更大的挑战。
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毫米波大规模MIMO天线选择与混合波束成形方法,以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
二、研究背景在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中,天线选择和波束成形技术是两个关键的研究方向。
天线选择旨在从大量可用天线中选择出最佳的天线子集,以最大化系统性能。
而波束成形则是通过调整天线阵列的权重,使信号在特定方向上形成较强的波束,从而提高信号的接收质量和传输效率。
传统的天线选择和波束成形方法通常依赖于人工设计的算法和规则,但在毫米波频段,由于信号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这些方法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性能。
因此,需要一种更加智能和自适应的方法来应对这一挑战。
三、基于深度学习的天线选择与混合波束成形方法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毫米波大规模MIMO天线选择与混合波束成形方法。
该方法利用深度学习技术,通过训练神经网络模型来学习和预测最佳的天线选择和波束成形策略。
具体而言,我们采用了卷积神经网络(CNN)和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的组合模型,以充分利用其特征提取和时序依赖性的优势。
首先,我们使用CNN模型对输入的毫米波信号进行特征提取。
CNN模型能够自动学习和提取信号中的有用特征,如信噪比、多径效应等。
然后,我们将提取的特征输入到LSTM模型中,LSTM模型能够捕捉到信号的时序依赖性,从而更好地预测最佳的天线选择和波束成形策略。
在天线选择方面,我们利用神经网络模型来评估每个天线的性能,并选择出最佳的天线子集。
《2024年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波束选择和功率分配技术研究》范文
《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波束选择和功率分配技术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毫米波大规模MIMO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因其高带宽、高数据传输速率等优势,已成为5G及未来通信网络的重要技术之一。
在该系统中,波束选择和功率分配技术是实现高效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
本文将针对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的波束选择和功率分配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为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二、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概述毫米波是指频率在30GHz到300GHz之间的电磁波。
大规模MIMO技术则是通过在基站和移动设备上安装大量天线,以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和数据传输速率。
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结合了毫米波的高频谱效率和大规模MIMO的高增益,为无线通信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三、波束选择技术研究在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中,波束选择是关键技术之一。
由于毫米波的传播特性,其信号衰减较快,需要通过波束赋形技术来提高信号的传输质量和可靠性。
而波束选择则是根据信道状态信息(CSI)和用户需求,选择最优的波束进行数据传输。
首先,要准确获取CSI信息。
可以通过导频信号的传输和接收来估计信道状态信息,进而确定最佳的波束方向。
其次,要结合用户需求进行波束选择。
如根据用户的移动速度、信号质量等因素,动态调整波束的宽度和方向,以实现更好的通信效果。
此外,还可以采用基于机器学习的波束选择算法,通过训练模型来预测最佳的波束选择方案。
四、功率分配技术研究功率分配是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中的另一个关键技术。
由于系统中的天线数量较多,需要对各天线上的功率进行合理分配,以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
功率分配的主要目标是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干扰的最小化。
可以通过采用动态资源分配算法来实现功率分配的优化。
具体而言,可以根据用户的QoS需求、信道状态信息和系统的负载情况等因素,动态调整各天线的发射功率。
《2024年基于深度学习的毫米波大规模MIMO天线选择与混合波束成形研究》范文
《基于深度学习的毫米波大规模MIMO天线选择与混合波束成形研究》篇一一、引言在5G和未来的无线通信网络中,毫米波大规模MIMO技术因其能提供的高频谱效率和强大的系统容量而备受关注。
为了实现高效的数据传输和接收,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需要精确的天线选择和波束成形技术。
近年来,深度学习作为一种新兴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在无线通信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研究毫米波大规模MIMO天线的选择和混合波束成形技术,旨在提升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
二、毫米波大规模MIMO概述毫米波大规模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是一种在毫米波频段利用大量天线单元进行数据传输的技术。
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增加天线数量来提高系统的频谱效率和系统容量。
然而,由于毫米波信号的传播特性和硬件限制,如何有效地选择天线并进行波束成形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
三、深度学习在天线选择中的应用深度学习可以通过学习大量的训练数据来优化天线选择。
在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中,天线的选择对于提高系统的性能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利用深度学习模型对每个天线的信号质量进行预测,从而选择出最佳的天线组合。
具体而言,我们可以使用深度神经网络(DNN)或卷积神经网络(CNN)等模型来对信号进行学习和预测,从而实现天线的有效选择。
四、混合波束成形技术混合波束成形是一种将数字波束成形和模拟波束成形相结合的技术。
通过使用大量的天线和高效的混合波束成形算法,可以实现更精细的波束控制和高效率的数据传输。
在混合波束成形中,我们可以利用深度学习算法来优化波束成形的权重和相位调整,从而提高系统的性能。
具体而言,我们可以使用循环神经网络(RNN)或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等模型来学习并优化波束成形的参数。
五、基于深度学习的毫米波大规模MIMO天线选择与混合波束成形研究针对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的天线选择和混合波束成形问题,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基于深度学习的联合优化算法。
智能反射面辅助的毫米波大规模MIMO技术综述
智能反射面辅助的毫米波大规模MIMO技术综述
信科;金思年;陈艺灵;岳殿武;鞠默然
【期刊名称】《移动通信》
【年(卷),期】2022(46)12
【摘要】毫米波大规模MIMO能够在用户吞吐量和频谱效率等方面发挥巨大的优势,但高能耗和高硬件成本的问题阻碍了系统的实用化进程。
智能反射面作为一种低能耗、易部署、可编程的新兴技术,可以有效改善上述问题。
IRS与毫米波大规模MIMO的结合在满足6G的绿色通信理念的同时,又有助于实现高速率通信和低功耗通信的愿望。
因此结合国内外的最新发展趋势,讨论了毫米波大规模MIMO以及IRS辅助的毫米波大规模MIMO的发展历程、关键技术的特点,并进一步讨论了未来的研究热点以及有待解决的问题。
【总页数】7页(P12-18)
【作者】信科;金思年;陈艺灵;岳殿武;鞠默然
【作者单位】大连海事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智能与电子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28
【相关文献】
1.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混合波束成形技术综述
2.毫米波大规模MIMO技术与海上雨衰模型综述
3.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混合波束赋形技术综述
4.有源智
能反射面辅助大规模MIMO波束成形方案5.智能反射面辅助的毫米波MIMO系统波束成形设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毫米波无线通信系统混合波束成形综述
毫米波无线通信系统混合波束成形综述束锋;杨淑萍;许正文;秦耀璐;王进;周小波;刘婷婷【期刊名称】《数据采集与处理》【年(卷),期】2017(32)3【摘要】毫米波频段拥有大量未充分使用的频谱资源,能有效缓解低频段频谱拥塞,并且由于毫米波波长较短,能极大地减小大规模天线系统的物理尺寸,使得毫米波通信成为5G无线通信系统潜在的关键技术之一.考虑到毫米波传播路径损耗严重,毫米波系统需采用波束成形技术改善传输质量.在毫米波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MIMO)系统中,由于数字波束成形高功耗、高成本问题,混合数模波束成形成为重要的替代方案.本文首先阐述了毫米波混合波束成形的研究现状,而后给出了系统模型,最后介绍了信道估计、码本设计和低复杂度设计等混合波束成形的关键技术.%The large underutilized spectrum of Millimeter wave (mmWave) can efficiently alleviate the spectrum shortage at lower frequency bands,and the physical size of large-scale antennas systems can be greatly reduced due to the shorter wavelength at mmWave frequencies,which enables mmWave communication to be one of the potentially crucial techniques for 5 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Considering the severe path loss of mmWavefrequencies,beamforming needs to be utilized in an mmWave system for improving the transmission quality.Due to the high power consumption and high cost of fully digital beamforming methods in mmWave massive MIMO systems,hybrid digital and analog beamforming become animportant alternative scheme.Here,we first introduce 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e of hybrid beamforming schemes for mmWave MIMO systems.Then the system model is built.Finally,the crucial technologies of hybrid beamforming,i,e.,channel estimation,codebook design and low-complexity design are described.【总页数】9页(P454-462)【作者】束锋;杨淑萍;许正文;秦耀璐;王进;周小波;刘婷婷【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南京,210094;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电波环境特性及模块化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青岛,266107;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6;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南京,210094;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电波环境特性及模块化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青岛,266107;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南京,210094;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南京,210094;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南京,210094;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南京,21009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29.5【相关文献】1.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混合波束成形技术综述 [J], 徐华正;朱诗兵;席有猷2.毫米波下行多用户系统安全混合波束成形算法 [J], 黄开枝;王少禹;许晓明;陈亚军3.5G无线通信系统中毫米波MIMO天线技术研究综述 [J], 崔娟娟; 刘文琦; 何潘金; 傅洁4.理想毫米波信道条件下低复杂度的混合波束成形 [J], 林振;李莉;魏爽;吴静芳5.多用户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中收发端联合的混合波束成形设计 [J], 殷锋;邱玲;梁晓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规模MIMO关键技术综述
大规模MIMO关键技术综述引言大规模MIMO(Massive MIMO)技术是5G移动通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本文将围绕大规模MIMO技术的概念、原理以及它所涵盖的关键技术进行综述和探讨。
大规模MIMO技术的概念大规模MIMO技术是在传统MIMO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通信技术。
传统的MIMO技术是指在多个天线的基础上,通过使用多路信道传输技术,从而提高无线通信的性能。
而大规模MIMO技术则利用了大量天线,实现了海量天线和用户之间的数据传输。
与传统的MIMO技术相比,大规模MIMO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 在相同的频带宽度下,可以提高系统的传输速率; - 可以增加网络的覆盖范围和容量; - 可以降低系统的能量消耗,提高通信的效率。
因此,大规模MIMO技术将成为未来无线通信发展的重要方向。
大规模MIMO技术的原理大规模MIMO技术的原理在于,通过使用大量的天线,可以有效地消除所谓的“信道影响”(Channel Effects)和干扰。
使用大量的天线可以对信道进行更精确的估计,因此可以更好地控制干扰和噪声,并且可以显著地提高信号的强度。
具体而言,大规模MIMO技术使用了一种类似于波束成形的技术,以最小化信号的干扰和噪声。
这种技术可以同时传输多路数据,同时保持低功耗和高带宽,从而实现更高效的无线通信。
大规模MIMO技术的关键技术大规模MIMO技术还涉及到一系列关键技术,使得整个系统能够进行高效的数据传输。
其中最关键的技术包括: ### 天线的布局和选择在大规模MIMO系统中,天线的数量非常大,因此,合理的天线布局和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一般来说,天线应该分布在整个通信范围内,但并不需要每个位置都安装天线。
因此,选择合适的天线位置和数量是设计大规模MIMO系统的一个重要问题。
空时自适应处理在大规模MIMO中,发射和接收过程中,室内反射、衰落和干扰的复杂度是非常高的。
因此,空时自适应处理是一个重要的技术,以便对信号进行理解和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i:10.3969/j.issn.1001-893x.2019.02.020引用格式:徐华正,朱诗兵,席有猷.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混合波束成形技术综述[J].电讯技术,2019,59(2):241-248.[XU Huazheng, ZHU Shibing,XI Youyou.A review of hybrid beamforming technology for millimeter-wave massive MIMO systems[J].Tele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2019,59(2):241-248.]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混合波束成形技术综述*徐华正**1a,朱诗兵1b,席有猷2(1.航天工程大学a.研究生院;b.航天信息学院,北京101416;2.解放军95894部队,北京102211)摘 要:毫米波通信和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技术是5G的关键候选技术,在提高5G系统各项性能指标上潜力巨大㊂混合波束成形作为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中的关键点,能在系统性能和实现复杂度上取得较好平衡,受到业界和学术界广泛关注㊂首先给出了混合波束成形经典系统模型和常用信道模型,根据信道状态信息获取方式的不同,从基于理想信道条件和基于波束配对两个方面分析和归纳了现有的混合波束成形方案,最后指出了混合波束成形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尚未解决的难点㊂关键词:毫米波;大规模MIMO;混合波束成形;码本设计;波束配对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微信扫描二维码听独家语音释文与作者在线交流中图分类号:TN9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93X(2019)02-0241-08A Review of Hybrid Beamforming Technologyfor Millimeter-wave Massive MIMO SystemsXU Huazheng1a,ZHU Shibing1b,XI Youyou2(a.Graduate School;b.Space Information Institute,1.Space Engineering University,Beijing101416,China;2.Unit95894of PLA,Beijing102211,China)Abstract:Millimeter-wave communication and mass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are key candidate technologies for5G,and they have great potential for improving various performance indicators of 5G systems.Hybrid beamforming,as a key point in millimeter-wave massive MIMO system,gets better trade off between system performance and implementation complexity and has received widespread attention by industry and academia.Firstly,the classical system model and common channel model of hybrid beam⁃forming are presented.Secondly,based on the difference of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method, the existing hybrid beamforming schemes a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from two aspects according to ideal channel conditions and beam-pairing method.Finally,the future trend and difficulty of hybrid beamforming are pointed out.Key words:millimeter-wave;massive MIMO;hybrid beamforming;codebook design;beam-pairing1 引 言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面临着爆炸性数据流量增长和海量设备连接㊂与前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强调峰值速率不同,5G时代用户体验速率㊁连㊃142㊃第59卷第2期2019年2月电讯技术Tele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Vol.59,No.2 February,2019***收稿日期:2018-03-29;修回日期:2018-07-12通信作者:twt_paper@接数密度㊁端到端时延和移动性等都将成为其关键性能指标,故需要在网络架构㊁组网协议以及无线传输技术取得巨大创新[1]㊂毫米波通信和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技术就在是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㊂作为未来5G 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它们将紧密结合在一起,共同构建起大容量㊁高速率的数据传输㊂毫米波频段有上GHz 的免授权带宽资源,辅以频谱复用技术,可以实现高通量通信㊂而且由于其波长仅为数毫米,使得天线阵列的大规模部署和终端体积的小型化成为可能[2]㊂再加上毫米波通信直射性强㊁方向性好,相同天线尺寸下毫米波波束要比微波波束窄得多,使得干扰和窃听的难度增大㊂大规模MIMO 技术是贝尔实验室Marzetta 在2010年提出来的,将传统MIMO 天线数量提高到成百上千甚至无穷大㊂理论分析表明,随着天线数量趋向于无穷大,多用户信道间将趋于正交,噪声和干扰将趋向于零,利用多用户空间独立性使得基站可以在三维空间内形成高空间分辨能力高增益窄波束,改善接收端接收信号并更好地抑制用户间的干扰,从而实现更高的系统容量和频谱利用效率;同时由于干扰的消失,各天线单元的发射功率理论上可以无限小[3]㊂毫米波通信和大规模MIMO 技术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毫米波通信波长短㊁路径损耗大,对其覆盖范围产生了较大影响,需要利用大规模MI⁃MO 技术产生的波束成形增益来弥补其路径损耗[4];另一方面,毫米波的使用对天线阵列的大规模部署和终端的小型化都非常有利㊂毫米波通信和大规模MIMO 结合的关键点是波束成形技术㊂波束成形技术可分为模拟波束成形和数字波束成形㊂混合波束成形即数字模拟混合波束成形,其最初设想是在2005年由美国南加州大学Molisch 团队[5]提出,2014年Heath [6]团队将混合波束成形引入大规模MIMO 系统使其重新进入业界和学术界视线,在5G 时代得到了高度关注和广泛研究㊂在毫米波大规模MIMO 系统中,仅仅使用模拟波束成形或数字波束成形都是不可取的方案[7]㊂因为模拟波束成形仅有一条射频链路与所有天线阵元连接,仅支持单流传输,实现简单但是系统速率太低㊂而如果在大规模MIMO 上采用纯数字波束成形,每根天线后面连接一条独立的射频链路,虽然理论上可以实现最优的性能,但是将面临着实现复杂度高㊁功耗大的问题㊂所以射频链路数量远小于天线数量的混合波束成形架构实现了复杂度和性能的良好平衡,更适合在大规模MIMO 系统中使用㊂混合波束成形需要综合考虑数字波束成形的预编码算法和模拟波束成形的码本设计以及波束配对,目前尚未有文献对此展开综述㊂本文介绍了毫米波大规模MIMO 系统的实现模型和信道模型,从基于理想信道条件和基于波束配对两个方面分析了现有混合波束成形方案,最后总结了混合波束成形尚未解决的难点,预测了其未来发展方向㊂2摇系统模型和信道模型单用户全连接架构的混合波束成形的系统实现模型如图1所示[7]㊂图1 混合波束成形系统实现框图 发送端有N t 根天线和L t 条射频链路,接收端有N r 根天线和L r 条射频链路,支持N s 流数据传输㊂经过接收端解码后,检测信号为[8]~y =ρW H BB W H RF HF RF F BB s +W H BB W H RF n ㊂(1)式中:ρ表示发送功率,s 表示发送信号,F RF 表示发送模拟预编码矩阵,F BB 表示发送数字预编码矩阵,W RF 表示接收模拟合并矩阵,W BB 表示接收数字合并矩阵,H 表示信道矩阵,n 表示复高斯白噪声矢量㊂为了进一步降低混合波束成形实现复杂度,可以考虑在射频天线连接方式上采用固定子阵方案[9],其㊃242㊃ 电讯技术 2019年实现架构如图2所示㊂图2 混合波束成形固定子阵架构实现框图与固定子阵(部分连接)相对的连接方式是自适应子阵(全连接),自适应子阵是每一条射频链路与所有天线相连接,如图1所示㊂而固定子阵是一条射频链路与一组天线相连接,固定子阵结构占用更少的资源,实现复杂度低,但是性能低于自适应子阵结构㊂由于毫米波多径信道在角度域的稀疏性(即主要的传输路径很少,但是聚集了大部分的信道能量),毫米波信道传播环境通常被描述为簇聚信道模型,信道中含有多个散射簇,每个簇又包含多条子径㊂常用的簇聚信道模型是基于统计信道建模下的Saleh-Valenzuela(SV)信道模型,它是一种窄带多径MIMO 信道模型,被广泛用于毫米波相关研究中㊂假设有效散射体簇为N c ,每个散射簇形成的簇内传播路径为N p ,SV 模型信道矩阵表示为H =N t N r N c N p ∑N c i =1∑N pl =1αil a r (θr il ,ϕr il )a t (θt il ,ϕt il )㊂(2)式中:αil 表示第i 个散射簇中第l 条传播路径的增益,a r (㊃)和a t (㊃)分别表示接收端和发送端的阵列响应矢量,θ(㊃)为离去角,ϕ(㊃)为到达角㊂单用户所能到达的传输速率可以表示为[7]R =lb I N s +ρσ2n W H BB W H RF HF RF F BB F H BB F H RF H HW RF W BB W H BB W HRF W RF W æèçöø÷BB㊂(3)混合波束成形研究的目标在于联合设计收发两端预编码和合并矩阵(F RF ,F BB ,W RF ,W BB )使得上式用户可达速率最大化㊂模拟波束成形㊁数字波束成形和混合波束成形的频谱效率和误码性能如图3所示(仿真场景:单小区单用户下行链路;仿真参数:频点28GHz,阵元间距半波长,发送64天线,接收16天线),其中数字波束成形采用最优的SVD 分解算法,混合波束成形采用文献[12]稀疏混合预编码方案,模拟波束成形通过波束控制(beam steering)寻找使得收发两端等效信道能量最大化的波束对㊂可以看出,混合波束成形能够以较低的实现复杂度达到接近纯数字波束成形性能,单流传输时两者频谱效率和误码性能非常接近,随着数据流数增大,两者之间的性能差距增大;即使采用计算量很大的波束控制算法,模拟波束成形仍然与数字波束成形有较大的性能差距;提高传输数据流数可以提高频谱效率,但同时引起误码率的提升㊂(a)频谱效率(b)误码率图3 不同波束成形方案的性能比较3摇基于理想信道条件的混合波束成形进行混合波束成形预编码矩阵设计的前提是获得毫米波传输信道的状态信息参数,但是在大规模MIMO 场景下面临着高维信道矩阵,获取完整的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变得不切实际,需要付出巨大的计算复杂度和导频开销㊂而且导频数量受限于信道相干时间,随着天线规模的增大,将面临无导频可用的问题㊂目前对混合波束成形的研究主要有两种思路:第一种基于理想信道条件,从理论分析角度出发,假设已经获得完整CSI,然后开展后续工作,这对研究混合波束成形的㊃342㊃第59卷徐华正,朱诗兵,席有猷:毫米波大规模MIMO 系统混合波束成形技术综述第2期理论性能以及最优方案是有意义的;另外一种基于波束配对,从实用化的角度出发,通过设计合适的码本以及低复杂度波束配对算法,寻找收发两端最优通信波束对㊂本节综述基于理想信道条件的混合波束成形,下一节将对基于波束配对的混合波束成形展开综述㊂3.1 经典数字波束成形算法基于理想信道条件的数字波束成形(数字预编码)主要原理是在发送端利用已知CSI 对发送信号进行预处理,达到抑制信道噪声和用户间乃至小区间干扰的目的[10]㊂主要的线性预编码算法有匹配滤波(Matched Filtering,MF)㊁迫零(Zero Forcing,ZF)㊁最小均方误差(Minimum Mean Squared Error,MMSE)㊁块对角化(Block Diagonalization,BD)等,各预编码算法及其性能对比如表1所示㊂表1中,BD 算法预编码矩阵中,~V (0)k 是信道矩阵零奇异值对应的奇异值向量,A k 为非零酉矩阵用来做并行化处理和功率分配㊂表1 主要线性预编码算法及性能对比算法预编码矩阵主要思想优点缺点条件MF H H信噪比最大化实现简单未考虑用户间干扰 ZF H H (HH H )-1完全对角化将干扰信号逼迫到零完全消除用户间干扰用户较少㊁信道秩亏表现差天线数:发送>接收MMSE H H(HH H+σ2PI )-1最小化收发信号之间的均方误差兼顾噪声和干扰噪声和干扰都未彻底解决天线数:发送>接收BD~V (0)k A k分块对角化,形成多个并行的单用户MIMO 信道消除用户间干扰和用户流间干扰需要SVD 分解复杂度高维数条件㊁信道独立性条件 ZF㊁MF 和MMSE 三种线性预编码的性能对比如图4所示(仿真场景:单小区多用户下行链路;仿真参数:频点28GHz,阵元间隔半波长,发送256天线,接收16天线),当信噪比较低时,MF 和MMSE 比ZF 性能优,此时噪声是主要影响因素;随着信噪比的提高,MF 趋于定值,ZF 性能趋向于MMSE,此时用户间干扰是主要影响因素㊂图4 线性预编码性能对比3.2 基于完整CSI 的混合波束成形混合波束成形的目标在于联合优化预编码矩阵和合并矩阵,使得式(3)传输速率最大化㊂但是直接优化式(3)依然面临巨大的困难[11]:数字预编码矩阵和模拟波束成形矩阵耦合在一起,导致最优预编码矩阵的目标函数非凸;模拟波束成形一般使用固定幅度的相移器实现,有限量化精度的相移器将会使优化问题成为NP -hard 整数规划问题㊂针对上述问题,在单用户全连接场景下,Heath 团队[12]利用毫米波大规模MIMO 信道的稀疏性采用压缩感知算法提出了一种近似最优方案:(1)假设接收端能够实现完美解码,即已知W 求解F ,那么可以将上述问题转化成以下优化问题:(F opt RF ,F optBB )=arg min F BB ,F RF‖F opt -F BB F RF ‖F s.t.‖F RF F BB ‖2F =N s ㊂(4)求解上式可以采用正交匹配追踪算法(Orthog⁃onal Matching Pursuit,OMP),该算法是拟合稀疏模型的一种贪婪分步最小二乘法,基本思想是不求整体最优解,而是试图尽快找到在某种意义上的局部最优解㊂(2)设计W 使得接收信号和期望信道之间的均方差最小,即(W opt RF ,W opt BB )=arg min W BB ,W RFE[‖s -W H BB W H RF y ‖22]㊂(5)上式MMSE 估计问题等同于多个测量向量的稀疏信号恢复问题,依然可以使用OMP 算法求解㊂该方案除了上述稀疏预编码方案外,Kim [13]提出了一种基于等效信道求解最大信道容量算法㊂(3)已知发送端F RF 和接收端W RF ,基于等效信道H ef =W RF HF RF 求解最大信道容量,即arg max F RF ,W RF ,P lb det(I +ρN s σ2H ef PP H H Hef )㊂(6)㊃442㊃ 电讯技术 2019年以上三种方案要求完整CSI,至少是要求接收端拥有完整CSI,这在理论分析上研究最佳混合波束成形方案是有意义的,但是实际操作中难度很大,后续的研究进一步放宽了对CSI的要求㊂文献[14]在仅知晓收发两端离去角/到达角的时候,提出了一种基于部分CSI的混合波束成形方案,性能与数字波束成形接近㊂文献[15]在已知发送端CSI 的前提下,采用了SOMP和并行计算的方案,降低了计算复杂度㊂上述工作[12-15]都是在全连接下开展的㊂文献[16-19]研究了固定子阵下的混合波束成形方案:文献[16]假设已知收发CSI,采用了串行干扰消除的方案,将全局最优问题转发为若干个局部次优问题;文献[17]基于发送端CSI提出一种多模式波束成形方案,根据信道条件动态调整模拟波束成形矩阵的秩;文献[18-19]分别基于接收端和发送端CSI 研究固定子阵下的最优混合波束成形方案㊂不可否认,现有的方案虽然能够取得与数字波束成形相近的性能,但是计算复杂度都偏高㊂很多混合波束成形方案利用信道稀疏性采用OMP算法,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计算量,但是OMP算法的复杂度仍然过高,如何进一步降低OMP算法的搜索复杂度值得研究㊂而且目前针对自适应子阵的研究较多,基于固定子阵架构下的研究还偏少,值得进一步深入挖掘㊂混合波束成形能够取得的频谱效率与天线部署方式㊁阵元数量以及射频链路数有关,特定场景下的最优射频链路数尚不明确㊂4 基于波束配对的混合波束成形波束配对包含两部分,即码本设计和波束搜索,码本设计是波束搜索的基础㊂在得到产生特定方向图的码本矩阵后,收发两端基于一定的规则寻找能取得最大信道能量的波束对,即码本矩阵的列向量对㊂基于波束配对的混合波束成形方案的思路在于设法降低原信道矩阵(H)的维度,产生一个更低维度的等效信道(H eff),后续数字波束成形部分就与传统MIMO没多大差异,可以直接利用已有的传统MIMO预编码算法㊂该方案优势在于不要求完整CSI,而是通过码本设计和波束搜索寻找最优通信波束对,然后基于等效信道进行数字波束成形消除用户间干扰,是一种更加实用的方法㊂基于波束配对的混合波束成形关键点在于设计高性能的码本矩阵以及低复杂度波束搜索算法㊂4.1 码本设计码本即预先设定的矩阵,每一列表示一个特定的权值向量,对应一个特定指向的波束㊂文献[20]提出了一种低复杂度低功耗的毫米波模拟波束成形算法,并被IEEE802.15.3c标准[21](以下简称3c)采纳㊂3c码本为了满足低功耗的需求,在码本设计时保持恒定幅度,只进行相位调整,但是存在以下问题:波束旁瓣增益较高以及部分波束达不到最大增益;2比特量化精度意味着相位可选值只有4个,精度不够㊂针对3c码本旁瓣增益过高和量化精度不够的问题,后续提出了码本元素基于离散傅里叶变换产生的DFT码本[22]㊂DFT码本各个波束有相同的最大增益值,而且波束旁瓣值较低,3c码本和DFT码本的波束方向图如图5所示㊂量化码本[23]因采用有限精度量化位数来表征毫米波信道的离去角和到达角而得名,量化位数越高,波束指向越精确性能越好,但是相应的计算量也就越高㊂为了解决量化精度和复杂度之间的矛盾,文献[23]提出了分层码本的思想,初始层波束少而宽,往下波束多且窄,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层数㊂分层码本每层码本覆盖的范围内波束增益近似为常数,配合分阶段波束搜索算法能减少波束搜索所需的时间㊂需要说明的是,基于码本的波束成形存在一个无法克服的缺陷,即信号从两个波束之间入射时,会带来一定的性能损失㊂(a)3c码本(4天线8波束)(b)DFT码本(8天线8波束)图5 半波长间隔均匀线阵码本波束方向图㊃542㊃第59卷徐华正,朱诗兵,席有猷: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混合波束成形技术综述第2期4.2 波束搜索算法常用的波束搜索算法包括穷举法㊁3c协议推荐算法㊁IEEE802.11ad标准协议[25](以下简称ad)推荐算法㊂穷举法是最简单的寻找最优波束对的方法,通过依次比较收发端每对波束从而挑选出最优波束对㊂穷举法毫无疑问会找到最优的通信波束对,算法思路简单,但是会消耗掉大量时间资源,属于复杂度最高的一类算法㊂3c协议采用一种两级双边波束搜索模式,通过逐级细化波束搜索宽度(包含准全向级㊁扇区级㊁精细波束级以及高精度波束级)来减小搜索开销,但是存在波束训练的设置时间较长的问题㊂ad协议在3c协议的基础上,采用基于有限反馈的单边搜索模式,降低了搜索复杂度㊂针对3c搜索和ad搜索存在的问题,后续有很多新的波束搜索算法被提出来㊂在全连接和固定子阵两种架构下,有学者提出基于贪心搜索的算法和基于分支定界的波束搜索算法,在复杂度和性能上折中[26]㊂基于位置辅助的波束搜索,利用长期空间信息将波束搜索集中在特定区域,从而减小开销[27]㊂特别地,针对固定子阵结构导致的多波束搜索问题,研究人员也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三星公司的子集波束搜索算法[28]以及索尼公司提出的k-best搜索算法[29]㊂子集搜索算法核心思路通过划定 子集”来降低搜索复杂度,通过迭代搜索最大化系统容量来提高性能㊂k-best搜索算法基于ad协议和帧结构,可以看成是ad波束搜索方案的延伸,核心思想是通过收发端天线子阵配对和单边搜索来降低复杂度㊂波束搜索算法是混合波束成形技术的核心,虽然学术界提出了很多算法,但波束搜索面临的波束对齐困难㊁搜索复杂度高等诸多困难还未得到很好解决㊂4.3 现有混合波束成形方案文献[30]利用毫米波信道的稀疏性设计了一种不需要接收端反馈的开环估计波束成形算法,并提出多网格OMP算法降低了原有OMP算法计算复杂度过高的问题㊂文献[31]基于量化码本设计了一种两阶段混合波束成形算法:在第一阶段,F RF和W RF被联合设计以使每个用户的期望信号功率最大化,而忽略用户之间产生的干扰;在第二阶段,基站数字预编码器被设计为管理多用户干扰㊂文献[32-34]基于固定子阵架构对混合波束成形方案进行了研究㊂基于波束配对的混合波束成形是一种更加实用的解决思路,但是实用并不意味着简单,无论是全连接架构还是固定子阵架构搜索复杂度都不小㊂而且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的大带宽带来的噪声会导致波束成形前收发双方的信噪比处于很低的水平,如何解决信噪比条件下的波束对准问题值得研究㊂表2从全连接和固定子阵两个方面,总结了现有代表性的基于理想信道条件和基于波束配对的混合波束成形方案㊂表2 现有代表性混合波束成形方案总结架构场景方案信道估计文献全连接单用户固定一端去耦合+OMP算法收发CSI[12]单用户稀疏预编码+OMP算法收发AoA/AoD[14]单用户多级多精度量化码本无须CSI[24]单用户不需要反馈+多网格OMP开环估计[30]单用户SOMP+并行计算发端CSI[15]单用户基于等效信道求解最大信道容量收发CSI[13]多用户两阶段波束搜索+消除用户间干扰波束搜索[31]固定子阵单用户自适应波束成形CQI测量与反馈[32]单用户动态调整模拟成形矩阵发端CSI[17]单用户串行干扰消除收发CSI[16]单用户正交匹配+本地搜索收端CSI[18]单用户全面搜索+多级顺序搜索收端有限反馈信道估计[33]单用户基于容量最大化迭代波束搜索[34]多用户双极化面阵天线发端CSI[19] 5 未来研究方向作为5G时代的新兴技术,混合波束成形还存在一些开放性研究课题,主要有:(1)宽带信道研究模型目前的研究都是基于窄带平坦衰落信道模型讨论的,对于宽带信道模型,如何解决波束偏移问题,如何选取合适的宽带统计信道模型值得研究㊂可以考虑将宽带分解为若干窄子带,也可考虑采用动态子阵方案㊂(2)波束对准和波束切换毫米波通信对遮挡敏感,信道环境的剧烈变化㊁㊃642㊃电讯技术 2019年通信终端的旋转㊁移动都会造成通信质量的下降,如何快速进行波束切换是一个需要解决和值得研究的问题㊂要解决此问题,波束成形必须做到精准指向㊁实时跟踪和快速切换㊂可以考虑采取卡尔曼滤波提高跟踪精度,或者借助于移动终端的速度计和加速度计来解决波束对准的问题㊂(3)实用化低复杂度方案为了进一步降低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的复杂度,可以考虑在射频连接方式上采用固定子阵结构和低精度ADC,也可采用转换器或者镜面天线来降低复杂度㊂复杂度的降低带来性能的下降,需要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进行平衡㊂另1比特ADC会引起较大的性能损失,2~3比特ADC是目前的研究重点㊂6摇结束语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因其巨大的发展潜力而受到业界和学术界垂青,混合波束成形可以较好平衡性能和复杂度,是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走向应用的关键技术之一㊂本文给出了混合波束成形经典实现架构和毫米波通信常用信道模型,从两个方面综述了现有的混合波束成形方案,并展望了其未来研究方向㊂虽然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但是大规模MIMO和毫米波通信结合带来频谱效率的巨大提升依然值得期待㊂参考文献:[1] 张平,陶运铮,张治.5G若干关键技术评述[J].通信学报,2016,37(7):15-29.[2] 刘兴,张浩,徐凌伟.基于波束成形的60GHz无线局域网络定位算法[J].计算机应用,2016,36(8):2170-2174. [3] NGO H Q,ASHIKHMIN A,YANG H,et al.Cell-freemassive MIMO versus small cells[J].IEEE Transactions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2017,16(3):1834-1850.[4] 黄天宇,马林华,胡星,等.一种实用的毫米波大规模MIMO混合预编码算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7,9(8):1788-1795.[5] ZHANG X,MOLISCH F,KUNG Y.Variable-phase-shift-based RF-baseband codesign for MIMO antenna se⁃lection[J].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2005,53(11):4091-4103.[6] ALKHATEEB A,MO J,GONZALEZ-PRELCIC N,et al.MIMO precoding and combining solutions for millimeter-wave systems[J].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2014,52(12):122-131.[7] HEATH W,GONZALEZ-PRELCIC N,RANGAN S,et al.An overview of signal processing techniques for mil⁃limeter wave MIMO systems[J].IEEE Journal of SelectedTopics in Signal Processing,2016,10(3):436-453.[8] CHENG X,LOU N,LI S.Spatially sparse beamformingtraining for millimeter wave MIMO systems[J].IEEE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2017,16(5):3385-3400.[9] LIU P,LI Y,ZHANG Z.Multiple fan-beam antenna arrayfor massive MIMO applications[J].Journal of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Networks,2018,3(1):38-42.[10] 高明,孙成越,林少兴,等.一种改进的块对角化预编码算法[J].工程科学与技术,2018,50(2):112-117.[11] MOLISCH F,RATNAM V,HAN S,et al.Hybrid beam⁃forming for massive MIMO:a survey[J].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2017,55(9):134-141. [12] EL O,RAJAGOPAL S,ABU-SURRA S,et al.Spatiallysparse precoding in millimeter wave MIMO systems[J].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2014,13(3):1499-1513.[13] GAO X,DAI L,HAN S,et al.Energy-efficient hybridanalog and digital precoding for mmWave MIMO systemswith large antenna arrays[J].IEEE Journal on SelectedAreas in Communications,2016,34(4):998-1009.[14] ALKHATEEB A,LEUS G,HEATH R W.Limited feed⁃back hybrid precoding for multi-user millimeter wavesystems[J].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2015,14(11):6481-6494.[15] LEE Y,WANG H,HUANG H.A hybrid RF/basebandprecoding processor based on parallel-index-selectionmatrix-inversion-bypass simultaneous orthogonal matc⁃hing pursuit for millimeter wave MIMO systems[J].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2015,63(2):305-317.[16] DAI L,GAO X,QUAN J,et al.Near-optimal hybrid an⁃alog and digital precoding for downlink mmWave massiveMIMO systems[C]//Proceedings of2015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s(ICC).London:IEEE,2015:1334-1339.[17] MENDEZ-RIAL R,RUSU C,GONZALEZ-PRELCICN,et al.Hybrid MIMO architectures for millimeter wavecommunications:phase shifters or switches?[J].IEEEAccess,2016(4):247-267.[18] RUSU C,MENDEZ-RIAL R,GONZALEZ-PRELCICYN,et al.Low complexity hybrid sparse precoding andcombining in millimeter wave MIMO systems[C]//Pro⁃ceedings of2015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s(ICC).London:IEEE,2015:1340-1345.[19] CHIU K,WU H.Hybrid radio frequency beamformingand baseband precoding for downlink MU-MIMO mm⁃Wave channels[C]//Proceedings of2015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s(ICC).London:㊃742㊃第59卷徐华正,朱诗兵,席有猷: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混合波束成形技术综述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