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上文言文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下文言词解(全)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下文言词解(全)](https://img.taocdn.com/s3/m/8a542f2accbff121dc368304.png)
九年级上下两册的文言文词解九年级上文言词解一.陈涉世家1.陈涉少时 2.尝与人佣耕 3.辍耕之垄上4.怅恨久之5.苟富贵6.无相忘7若为佣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9.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10屯大泽乡11.陈胜﹑吴广皆次当行12.为屯长13.会天大雨14度已失期15.法皆斩16.今亡亦死1 17举大计亦死18.等死19死国可乎20天下苦秦久矣2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22.扶苏以数谏故23上使外将兵24.今或闻无罪25.楚人怜之26.今诚以吾众诈自称27.为天下唱28.宜多应者29.吴广以为然30.卜者知其指意31.然足下卜之鬼乎32.念鬼33.此教我先威众耳34.乃丹书帛曰35.陈胜王36.置人所罾鱼腹中37.得鱼腹中书38.固以怪之矣39.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40.夜篝火41.狐鸣呼曰42.陈胜王43皆指目陈胜44吴广素爱人45士卒多为用者46.广故数言欲亡47.忿恚尉48.尉果笞广49陈胜佐之50.并杀两尉51.借第令毋斩52而戍死者固十六七53王侯将相宁nìng有种乎!54.为坛而盟55祭以尉首56徇蕲以东56.比至陈57乃入据陈58.皆来会计事59.将军身被坚执锐60.伐无道,诛暴秦61.功宜为王62.诸郡县苦秦吏者63.皆刑其长吏二.桃花源记1.缘溪行2.忘路之远近3.芳草鲜美4.落英缤纷5.渔人甚异之6.复前行7.欲穷其林8.林尽水源9.仿佛若有光10.便舍船11.初极狭12.才通人13.豁然开朗14.土地平旷15屋舍俨然16.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17.阡陌交通18.鸡犬相闻19其中往来种作20.悉如外人21.黄发垂髫22.并怡然自乐。
23.乃大惊24.问所从来25.具答之26.便要还家27咸来问讯28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29不复出焉30.遂与外人间隔31乃不知有汉32.无论魏晋3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3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35辞去36.此中人语云37.不足为外人道也38既出39.便扶向路40处处志之41及郡下42诣太守43.寻向所志44遂迷45.欣然规往46.未果47.寻病终48后遂无问津者三.与朱元思书1.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苏教版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全部课文
![苏教版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全部课文](https://img.taocdn.com/s3/m/d37ba45714791711cc7917af.png)
苏教版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全部课文苏教版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全部课文七年级上册⑴《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他先在家里拿根绳子量好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座位上。
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带那尺码。
他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
”又转回家去取。
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终於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⑵《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宝剑从船上掉到水里,就急忙用刀在船上刻个记号,说:“这里是宝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了,他就从他刻着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打捞宝剑。
船已经走了,但剑没有动,这样寻找宝剑,不也是很糊涂吗?⑶《幼时记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回想我童年的时候,能够对着太阳张开眼睛,明察秋毫,见到极小的东西,必定细细去观察它的纹路,所以常常得到事物之外的趣味。
夏日的蚊子声音象雷鸣,我心里把它比作成群的仙鹤在天空飞翔。
苏教版九年级文言文课文
![苏教版九年级文言文课文](https://img.taocdn.com/s3/m/5d590849be1e650e52ea9961.png)
九年级(上)【6篇】1、陈涉世家司马迁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袒右,称大楚。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攻大泽乡,收而攻蕲。
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
行收兵。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
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
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译文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f70bfb16227916888486d7e7.png)
塞下曲六首(其一)——李白(唐)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译文五月的祁连山仍有积雪,看不见鲜花开放只有刺骨的严寒。
笛子吹着折杨柳的曲调,又何处寻觅杨柳青青的春天。
白天随金鼓之声作战,晚上靠着马鞍入眠。
只愿挥起腰下的宝剑,过关斩将,打败敌人。
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塞下曲——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译文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单于趁黑夜悄悄地逃窜。
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大雪纷飞落满了身上的弓刀。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诗经》二首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
长长的思念哟,教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古诗文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古诗文](https://img.taocdn.com/s3/m/9fb6dc749b6648d7c1c74673.png)
1. 蒹葭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2. 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3. 相见欢南唐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4. 浣溪沙北宋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5. 龟虽寿三国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6.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7. 与朱元思书南朝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8. 得道多勤,失道寡助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江苏省镇江市九年级语文上册 文言文课文 翻译及课文简析素材 苏教版(通用)
![江苏省镇江市九年级语文上册 文言文课文 翻译及课文简析素材 苏教版(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4e682d585022aaea988f0f59.png)
文言文课文翻译及课文简析《陈涉世家》作者:司马迁《史记》鲁迅:“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原文: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jiǎ)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chuò)耕之垄(lǒng)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hóng h ú)之志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lǘ)左谪(zhé)戍(shù)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duó)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shuò jiàn)故,上使外将(jiàng)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bó)曰:“陈胜王(wàng)”,置人所罾(zēng)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jiàn)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cí)中,夜篝(gōu)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fèn)恙(huì)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chī)广。
尉剑起,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下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候将相宁(nìng)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苏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打印版_绝对完整_精心编辑)
![苏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打印版_绝对完整_精心编辑)](https://img.taocdn.com/s3/m/dfc0bae15022aaea998f0fa8.png)
苏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打印版,绝对完整,精心编辑)七年级上册81《郑人买履》2《刻舟求剑》3《幼时记趣》4《三峡》5《以虫治虫》6《梵天寺木塔》7《论语八则》8《狼》七年级下册69《赵普》10《黄鹤楼》11《于园》12《黔之驴》13《爱莲说》14《两小儿辩日》八年级上册515《晏子使楚》16《人琴俱亡》17《小石潭记》18《记承天寺夜游》19《治水必躬亲》八年级下册720《马说》21《陋室铭》22《活板》23《核舟记》24《口技》25《送东阳马生序》26《山市》九年级上册727《陈涉世家》28《桃花源记》29《与朱元思书》30《捕蛇者说》31《岳阳楼记》32《醉翁亭记》3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九年级下册834《曹刿论战》35《邹忌讽齐王纳谏》36《鱼我所欲也》3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8《愚公移山》39《出师表》40《茅屋为秋风所破歌》41《田忌赛马》七年级上册课文1《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有个郑国人,想去买鞋子,他事先量了自己的脚,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尺码。
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忘了带尺码)就对卖鞋子的人说:“我忘了带尺码。
”就返回家去拿尺码。
等到他又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2《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有个楚国人渡江,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急忙在船边上刻下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止了,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
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落在江底)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3《幼时记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九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课文翻译及课文解析(苏教版)
![九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课文翻译及课文解析(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bdfd4ff0c22590103029d19.png)
九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课文翻译及课文解析(苏教版)Section targeting 初三上学期文言文译文一、《陈涉世家》作者:司马迁第一部分(1-----1)写陈胜的出身和青年时期的远大抱负。
陈胜是阳城人,表字叫涉,吴广是阳夏人,表字叫叔。
陈胜年轻时,曾同别人一道被人家雇佣耕地。
(有一次)他停止耕作走在田埂上心中愤愤不平了好久,说:“假如有一天谁富贵了,彼此不要忘记。
”雇工们笑着回答说:“你是给人家当雇工的,哪能富贵呢?”陈胜长叹了一声说:“燕雀怎么知道天鹅的志向呢!”第二部分(2--2)写陈涉起义的原因和策划的经过。
秦始皇二帝元年七月,朝廷派遣九百名贫苦百姓去驻守渔阳,临时停驻在大泽乡。
陈胜、吴广都被编进戍边的队伍里,并担任领队。
正巧碰上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耽误了期限。
误了期限,按照(秦朝)的法律都要被砍头。
(第一层:写起义的原因)陈胜、吴广就商量说:“现在逃跑(被抓回来)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而死好吗?”陈胜说:“全国百姓苦于秦朝的统治已经好久了。
我听说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应当继位做皇帝,应当继位做皇帝的是公子扶苏。
扶苏因为多次劝说(秦始皇)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现在有人听说扶苏没有罪,二世却把他杀死了。
百姓们大多听说他很贤明,但不知道他已经死了。
项燕是楚国大将,多次立下战功,有爱护士兵,楚国人很爱怜他。
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已经逃走了。
现在果真把我们的人假称是公子扶苏和大将项燕的队伍,倡导天下人反秦,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
”吴广认为他讲得很对。
(以上是第二层:突出一个“谋”字,重点写陈胜对形势的分析。
)于是就去占卜。
占卜的人知道他们的意图,说:“你们要做的事都能成功,并且能建立功业。
然而你们还是把事情向鬼神问一下吧!陈胜、吴广听了很高兴,考虑(占卜人所说的)卜鬼(这件事的用意)”,说:“这是叫我们利用鬼神来威服众人罢了。
”就用丹砂在绸子上写“陈胜王”三个字,放在别人网的鱼的肚子里。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梳理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75cec028c281e53a5802ffd0.png)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梳理《陈涉世家》------史记(司马迁)一、翻译句子:1、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陈涉年轻年轻时,曾经同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有一次他)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好久。
2、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3、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现在逃走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4、天下苦秦久矣。
天下老百姓苦于秦(的统治)很久了。
5、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6、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假托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部下,向天下人倡导,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7、此教我先威众耳这是教我们先威服众人罢了。
8、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第二天,戍卒中到处谈论,都在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9、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即使仅能免于斩刑,可是守卫边境而死的人一定也占十分之六七。
10、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况且大丈夫不死便罢,死就要干出大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11、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几天后,(陈胜)下令召集三老、豪杰一起来集会商议大事。
12、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将军亲自披着坚固的盔甲,手拿着锐利的武器,讨伐无道的昏君,消灭暴虐的秦王关键问题1、本文选自哪部名著?作者是谁?《史记》;司马迁2、陈涉起义的直接原因及根本原因分别是?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天下苦秦久矣3、陈涉为起所作的两方面舆论阀准备是?丹书鱼腹;篝火狐鸣4、陈涉是怎样一个人?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卓越的组织和领导才能,有超人的才略和胆识5、文中能体现陈涉少时就有远大志向的一句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6、既表明陈涉对统治阶级无比愤恨又表明其伟大抱负的动员群众的名言是?王候将相宁有种乎!四、分析:分析第一段1.既然是写陈涉,为何开头并举吴广的籍贯、表字?体现吴广在起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苏教版九年级(上)语文总复习:课内文言文、文言文比较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
![苏教版九年级(上)语文总复习:课内文言文、文言文比较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424a2668783e0912a2162a6a.png)
课内文言文1.(2012·贵州省六盘水市)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③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百废具.兴( ) (2)连月不开.(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文章第⑤段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是什么?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4)岳阳楼风景管理处拟在门票上印制“岳阳楼简介”。
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代写一段介绍性的文字,使游客对岳阳楼有大体的了解。
2.(2012·成都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九上文言文————————————————————————————————作者:————————————————————————————————日期:2012年中考总复习·九(上)文言文练习一.《陈涉世家》1.找出下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A.发闾左適戍渔阳B.为天下唱C.固以怪之矣D.被坚执锐2.写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今异义:A.今亡.亦死古义:今义:B.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古义:今义:C.卒中往往..语。
古义:今义:D.等.死,死国可乎古义:今义:E.比.至陈古义:今义:F.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古义: ;今义:3.词类活用A.天下苦.秦久矣( )B.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C.忿恚..尉。
( )D.陈胜王()E.置人所罾鱼腹中()F.夜篝火(“篝”,笼,名词用作动词,“用笼罩着”)4.一词多义:会会天大雨:将项燕为楚将:与皆来会计事:上使外将兵:次皆次当行:之次所旁丛祠中:书乃丹书帛:乃陈胜、吴广乃谋曰:得鱼腹中书: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应佣者笑而应曰:故广故数言欲王:杀之以应陈涉:扶苏以数谏故:令乃令符离人葛婴:数以数谏故:陈守令皆不在:卒数万人:道道不通:为为屯长:伐无道:为天下唱:之辍耕之垄上:为坛而盟:怅恨久之:项燕为楚将: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士卒多为佣者:5.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直接原因(导火线)是什么?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陈胜为起义制定的策略是什么?(3)“燕雀”、“鸿鹄”各比喻什么?文中哪句话表现了陈涉强烈要求改变自己地位的愿望呢?(4)陈胜在动员起义时,最具有鼓舞性,气魄雄伟、扣人心弦的一句话是?6、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陈胜等人绝不只是逞匹夫之勇,陈胜等人对朝廷、庶民的情形、庶卒的心理都有比较全面、清醒的认识和了解。
他采用了哪些正确的策略?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陈胜为起义作舆论准备的办法是①_______②______ (用文中语句概括)四字短语。
8、本段可分为三个层次,请用“‖”标出并概括层意: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桃花源记》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⑴豁.然()⑵俨.然()⑶垂髫.()⑷阡陌..()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⑴渔人甚异.之:⑵欲穷.其林:⑶仿佛..若有光:⑷才.通人:⑸俨然..:⑹桑竹之属.:⑺悉.如外人:⑻便要.还家:⑼咸.来问讯:⑽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⑾皆叹惋..:⑿余人各复延.至其家:⒀此中人语.云:⒁诣.太守:⒂寻向所志.:⒃欣然规.往:⒄寻.病终:⒅后遂无问津..者:3.下列词古今意义的不同交通妻子绝境无论4.写出本文中出现的四个成语:5.将下列句中省略的主语补充完整①()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6.翻译下面的句子(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7)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7.选出加点字的读音和意义有错的一项。
A.便要还.家 (yao邀请) B.鸡犬相闻. (wen听见)C.土地平旷. (kuang空阔宽阔)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shu 属于)8.选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
(3分)A.阡陌交通.... D.落英缤纷.. B.无论..魏晋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9.桃花源中人“与外人间隔”的原因是“”10.翻译: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11.《醉翁亭记》中的“”与文中的“黄发垂髫”意思一样,都采用了修辞。
12.文中哪些语句描绘了桃花源中优美的环境?哪些反映人们安居乐业的生活?(文中原话)答:。
13.渔人离开桃源后“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后来寻找桃源的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说明了什么?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出“世外桃源”这样一个地方?答:。
14.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反复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答:1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
(3分)(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悉.如外人(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16、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仿佛..,鸡犬相闻..若有光 B.阡陌交通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魏、晋.. D.乃不知有汉,无论17、“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特点。
(2分)18、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4分)答:三.《与朱元思书》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水皆缥.碧 ( ) 急湍.甚箭( ) 泠泠..成韵( )..作响( ) 嘤嘤千转.不穷( ) 鸢.飞戾.天者( ) ( ) 经纶.世务( )2.指出下列各组中的加点词的不同用法。
①蝉则千转不穷.。
( ) 欲穷.其林。
( )②猿则百叫无绝.( )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 )③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 果如鹤唳.云端。
( )3.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1)天下独绝.. (2)猛浪若奔.(3)皆生寒树.. (4)争高直指..4.下列加点字不是虚指的是()A.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C.争高直指,千百..成峰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5.下列加点的词不能解释为“全”或“都”的一项是()。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C.夹岸高山,皆.生寒树D.此人----为具.言所闻6、文中从侧面表现水清澈的句子是:;写水之急的句子是:7.本文有从视觉方面描写景物的,也有从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请分别找出两方面的对偶句各一组,并说说他们的表达效果。
(1),视觉上的对偶句(2),听觉上的对偶句(3),表达效果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9.作者即景抒情,表达远离名利场的句子是:。
10.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A.窥谷忘反.(通“返”) B.在昼犹昏(夜晚)........C.负势竞上.(向上) D.从.流飘荡(随着)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2分)11.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12.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13.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3分)四.《捕蛇者说》1.解释加点部分字词。
①貌若.甚戚者()若.毒之乎()②安敢毒.耶()孰知赋敛之毒.()③哀而生之乎.()叫嚣乎.东西()④则已.后矣()可以已.大风()⑤呼.嘘毒疠()号呼.而转徙()⑥触草木,尽.死()以尽.吾齿()⑦谨食.之()退而甘食.其土之有()⑧君将哀而生.之乎()乡邻之生.日蹙()2.指出加点词用法。
①哀而生之.乎( ) 殚其地之.出( )②向吾不为.斯役()其印为.子群从所得()③汪然.出涕曰()然.得而腊之以为饵()④吾父死于是.()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3.指出加点词在文中词性的变化。
①乡邻之生日.蹙( ) ②竭其庐之入.( )③殚其地之出.( )④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⑤岁赋.其二()⑥腊.之以为饵()4.写出下列“而”字用法。
①黑质而白章()②然得而腊之以为饵()③君将哀而生之乎()④吾恂恂而起()⑤而吾蛇尚存()⑥而吾以捕蛇独存()⑦人不知而不愠()⑧面山而居()5.写出下列“于”字的意义或用法。
①苛政猛于虎()②积于今六十岁矣()③余将告于莅事者()④吾祖死于是()6.写出“以”字的意义。
①可以已大风()②今以蒋氏观之()③以捕蛇独存()④以啮人无御之者()⑤太医以王命聚之()⑥以尽吾齿()7.写出“其”字意义和用法。
①当其租入()②视其缶()③今其室()④其真不知马也()⑤专其利()⑥竭其庐之入()8.写出“焉”字意义和用法。
①时而献焉()②虽鸡狗不得宁焉()③争奔走焉()④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9.译句。
①君将哀而生之乎?②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③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④苛政猛于虎也。
⑤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⑥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10、这段文字选自课文《》,作者_______。
11、解释加点的词:(1)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2)时.()而献焉。
(3)又安敢毒.()耶?12、与“悍吏之.来吾乡”的“之”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A、君将哀而生之.乎?B、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C、后天下之.乐而乐D、古仁人之.心13、下列句中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而/乡邻/之生日蹙B、今其/室十无一焉C、非死/则徙尔D、自吾氏/三世/居是乡14、理解:(1)蒋氏为何不愿恢复赋税的语句是:。
(2)文中描写官吏催讨赋税的语句是:。
(3)描写乡邻悲惨遭遇的语句是:。
15、翻译:(1)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岳阳楼记》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谪()守朝晖()夕阴霏霏()薄暮冥冥()霪()雨心旷神怡()皓()月宠辱偕()忘潜行()浩浩汤汤()潇()湘属()2.写出下列多义词在各句中的意义。
⑴和:政通人和()至若春和景明()言和而色夷()⑵通:政通人和()北通巫峡()⑶观:予观夫巴陵胜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⑷空:浊浪排空()长烟一空()⑸一:一碧万顷()长烟一空()⑹极:南极潇湘()感极而悲者矣()此乐何极()⑺以:属予作文以记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⑻或:而或长烟一空()或异二者之为()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⑼开:连月不开()开我东阁门()3.通假字。
⑴百废具.兴()⑵属.予作文以记之()4.词类活用。
⑴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