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分析人物形象(物象)的作用
高考专题复习:小说中物象的作用

物象本身涵义就是物象往往是某种精神和思想情感外化物,在解答其作 用前,一定要先闸明其本身特点、内涵和审美价值。如《老人与海》中 鲨鱼象征困难,象征与人作对的社会与自然力量。
物象的环境作用指的是对时代特点氛围作了怎样的提示或暗示,对人物 活动的具体环境的作用。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风雪”既是实 写,又是虚写,用“风雪”这一恶劣的自然环境喻黑暗的社会政治,写 出了人物所遭受的险恶境遇。
“麦子”也象征守护边疆的这对夫妇旺盛顽强的 生命力。文中这样描写他们,“老婆婆走到浓密 的树林里,老头儿发现她竟然一身金黄,飘动着 团团芳香,就像一头金色的豹子”,“老头儿端 着簸箕,把金黄的麦种大把大把撒出去。那正是 落日时分,泥土波涛汹涌就像沸腾的金属。老头 儿的手臂跟鹰一样伸向苍穹,把落日给遮住了, 手臂粗壮的黑影头落到地上,随即发出一阵粗重 的刷刷声”。他们就像文中所写的“麦子”一样, 无论环境多么恶劣,一样能够扎根在这片土地上, 顽强地生存下去。
总之,物象是高考小说阅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考查题型。只要我们 能够认清它的概念和作用,进而知道它的解答思路,并且能够结合文本 规范答题,避免一律套语作答,那么在高考中对付它就游刃有余了。
必修三《老人与海》
依据小说相关内容,分析小说中多次写到鲨鱼的作用。 答:①鲨鱼象征困难,象征与人作对的社会。、与自然力量→ ②鲨鱼的凶猛,反衬出老人的坚强旁敢→物象与人的联系 物象本身的意义 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使情节跌宕起伏,吸引读者→物象与情节的关系 ④强化小说主题“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物象艺术表达效果指的是有些物象作用在标题或开头或线索或结尾,能 够起到怎样相应的艺术表达效果。2021新高考Ⅰ卷中“门”这个物象主 要出现在文本开头、中间、结尾。2020年新高考Ⅱ卷中“板凳”这个物 象主要出现在开头和中间。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人物心理、形象和作用+课件

方法指导:找——定——删——写
找:锁定相关情节; 定:/联系自身、共情/仔细揣摩,精确定义;
显性:找出相关情节中直接描写人物心理变化的标志性 词语;抓住或者能显示心理的关键词句;
隐性:抓住文中的语言表现、动作暗示、神态表现、环 境烘托、梦境描绘
删:合并同类心理; 写:把心理活动或发展变化过程按照要求写下来;
2022高考新课标1卷真题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体共3小题,15分) 《江上》冯至(有删改) 考查点:艺术特点、人物心理、人物形象作用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7 .关于江边人们谈论季礼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8 .舟行江上,子胥的思绪随着他在江上的所见所感而逐步生发展开。 请结合相关部分简要分析。(6分) 9.渔夫拒剑是一段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渔夫是一位义士,明知伍子 胥身份而冒死救他渡江,拒剑之后,更为了消除伍子胥的疑虑而自尽。 本文将渔夫改写为一个普通渔人,这一改写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 谈谈你的理解。(6分)
塑造人物的手法
正面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细节描写
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交代人物,突出特点,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 格
特征。
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描写手法
具体分析
肖像描写
肖像描写不仅指对五官、面容的描写,还包括对身材、体型、衣着、姿态、精 神状态、风度等较明显的外部特征的描写。可以分为整体描绘和局部雕琢。
他再看那渔夫有时抬起头望望远方,有时低下头看看江水,心境是多么平坦。子胥在他眼里是 怎样一个人呢?一个不知从何处来,又不知向哪里去的远方的行人罢了。但是子胥,却觉得这渔夫是 他流亡以来所遇到的唯一的恩人,这引渡的恩惠有多么博大,尤其是那两首歌,是如何正恰中子胥的 运命,怕只有最亲密的朋友才唱得出这样深切感人的歌词,而这歌词却又吐自一个异乡的、素不相识 的人的口里。
小说中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小说中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一、什么是人物形象(物象)的作用[理在书中]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
小说的人物可分为主要人物、次要人物,高考中还经常考查物象,高考在形象作用方面的设题常涉及这三方面。
三、怎样答人物形象(物象)的作用[学考贯通]复习过程中,考生应当明确小说是一个艺术整体,人物各司其职、各有作用,这是解答人物角色作用题时得分的关键。
我们可以结合鲁迅的小说《祝福》来归纳人物,如下:人物关系主要人物的陪衬者与主人公有相同或不同之处,可正衬可反衬柳妈、祥林嫂婆婆对众多人物穿针引线的联系者联系人物,使各方因她而“相遇”卫老婆子情感(主题)情感抒发者、觉悟者表现主旨“我”由此可知,小说阅读“人物角色作用”题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问的是人物的地位作用,作答时却需要学生由此向小说其他要素扩展,要将人物和“情节安排”“结构设计”“主旨表达”“人物关系”等方面相勾连。
因为小说是一个整体,“人物”“情节”“环境”“结构”“主旨”等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考法一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解答小说主要人物作用题“3思考”1.思考对情节的作用分析主要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应首先考虑与小说的情节关联,因为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性格的完成,都与情节密切相关,人物的一言一行,都在对情节产生推进作用。
2.思考对主题的作用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必须考虑小说的主题,因为小说的目的就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尤其是主要人物形象)表现主题,这是作者塑造人物的最根本用意。
3.思考对社会的作用也就是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结合社会现实深切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对当代社会的思想产生的影响或作用,体会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这是作品的真正写作意图。
[例四](2015·浙江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捡烂纸的老头汪曾祺烤肉刘早就不卖烤肉了,不过虎坊桥一带的人都还叫它烤肉刘。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中物象的作用课件

04
小说阅读中物象的赏析方 法
观察与描述物象特征
仔细阅读文本,找出小说中出 现的物象,注意其形态、色彩 、声音等特征。
分析物象在小说中的位置、出 现频率以及作者对其的描写方 式,理解其在小说中的作用。
通过对物象特征的把握,进一 步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情感。
分析物象的象征意义
探究物象在小说中的象征意义, 理解作者通过物象所要表达的思
解题技巧
解答物象类题目,首先要找到小说中描写物象的语句,分析物象的特点和作用; 其次要联系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探究物象与人物或情节的关系;最后要结合 小说的主题和作者的创作意图,深入理解物象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备考策略与建议
备考策略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要熟悉小说阅读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掌握物象类题目的解题思路和技巧;同时, 要广泛阅读各类小说,积累阅读经验和语感;此外,还可以适当做一些模拟试题,提高自己的应试能 力。
《百年孤独》中的“黄蝴蝶”
课件内容与结构
学生自选小说中的物象分析 练习与反馈 小说阅读练习
课件内容与结构
物象分析练习
02
01
学生互评与讨论
02
小说阅读中物象的概念及 分类
物象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物象,即客观事物,它不依赖于人的存在而存在,但有大小 、形状、颜色等属性,是具体可感的。在小说中,物象常常 被赋予特定的象征意义,成为作者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载 体。
种意义。
02
社会物象
包括人类社会中的各种物品、 建筑、设施等。这些物象在小 说中往往与人物的身份、地位 、生活环境等密切相关,反映
社会现实和时代特征。
03
文化物象
包括历史文化遗产、民族习俗 、宗教信仰等。这些物象在小 说中常常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 涵,体现作者对历史文化的思
09 小说中物象的作用-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学类文本阅读(全国通用)

第二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09 概括分析小说物象的作用一物象含义和作用小说中的物象,是倾注了作者的思想和主观情感的生动鲜明的形象,它是作者抒怀言志的凭借与依据。
所以分析物象含义时需要既考虑到物象的表层含义,即物象本身的含义、语境义,同时还要考虑到深层含义,即分析物象背后的主旨义和情感义。
物象作用类题目,在高考试题中也屡有出现,考生主要从人物的塑造、情节的安排、环境的描写、主题的象征或衬托方面去思考。
二分析物象的三种思考路径(1)由外到内由物象的外在特征到其内在精神气质。
(2)由实及虚由物象的自身意思到附着其上的虚指意思,如象征义、比喻义、情感义。
(3)多方挖掘有时,小说中的物象对于小说中不同的人物有着不同的含义,所以应依据不同人物挖掘其丰富含义。
三、小说中的物象分析方法小说中的物象是小说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同人物形象一同构成了小说的艺术世界。
虽说物象在小说中处于从属地位,但其意蕴和作用绝不可小觑。
小说中的物象种类很多,就其内容而言,有事物、景物、动物,个别的还有体现大环境的村镇等地域;就其地位而言,有主体物象(贯串全文的)和次要物象(只出现在文中某处的)。
(1)把握小说中物象的基本作用①对人物的作用:交代人物背景,烘托人物情感,衬托人物性格,暗示人物命运。
②对情节的作用:预示情节走势,推动情节发展;显示线索,做铺垫,构成对比;(开头)引起下文,(结尾)总结上文,前后呼应。
③对环境的作用:营造氛围,创造美感,创造意境,衬托环境,暗示社会环境。
④对主题的作用:暗示主题,揭示主题,深化主题,触发情思,寄托情感,象征意义。
(2)精准答题注意事项:①根据物象种类与特征判断其作用。
像“太阳”“雪”“竹”“梅”等物象属自然环境中的一部分,本身就具有环境描写的作用,应特别注意它在渲染气氛、铺设背景中的作用。
像与人物密切相关的物象,如人使用的器物、伴随于身的动物等,要特别注意它在表现人物方面的作用。
人教版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语文考点《【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赏析小说形象》

文学类文本阅读(一)小说赏析小说形象小说形象是小说艺术的表现中心,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更确切地说是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
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问题,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
所以说,正确把握人物(事物)的品格品行是解答形象类题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对小说形象的理解与分析是高考小说阅读考查中命题的热点。
这部分常设考点有3个:概括分析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物象)的作用、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
题型一概括分析人物形象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是小说阅读中的必考题,这部分常常有两种命题形式:①指定语段分析人物的心理或性格特点;②整体概括与分析人物的形象特点。
在具体命题时,有些考题是只概括,不分析;有些考题是概括之后再分析。
考法(一) 指定语段人物心理或形象概括分析题型二人物形象(物象)的作用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作用,要挖掘其典型性,把握人物性格特征所折射出来的社会历史的内涵,明确其对现实生活中人们思想的引导作用。
小说中的形象可分为主要人物形象、次要人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而高考对形象作用的考查重点一般是次要人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一、掌握必备知识小说人物角色小说阅读“人物角色作用”题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问的是人物角色的作用,作答时却需要由此向小说其他要素扩展,要将人物和“情节安排”“结构设计”“主旨表达”“人物关系”等方面相勾连。
因为小说是一个整体,“人物”“情节”“环境”“结构”“主旨”等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考法(一) 人物形象的作用文章通过对×××形象的塑造,表现……;对……(主题),或……(情节)等起到了……作用。
如下图示意:考法(二) 物象的作用题型三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是多方位的,它凭借各种艺术手段既对人物形象进行直接描写(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又对人物进行间接描写(如侧面衬托)。
一、掌握必备知识塑造人物的常见手法1.正面描写(1)肖像描写: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透露人物的内心活动,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显示人物性格变化等。
人物形象题三:分析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作用-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全复习(全国通用)教师版

小说阅读之人物形象题【教学内容】高考命题点——人物形象类题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
文学即人学,小说一般是通过人物形象或故事揭示人生哲理、社会问题、价值观念等的。
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问题,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
人物形象类题常考三点:①概括人物形象特点;②鉴赏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③分析形象(人物及其他物象)的作用。
★考点三:分析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作用★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
而小说中的人物又可分为主要人物、次要人物、物象,高考在人物形象作用方面的设题也体现在这三方面。
分析小说人物的作用,要挖掘其典型性,把握人物性格特征所折射出来的社会历史的内涵,明确其对现实生活中人们思想的引导作用。
角度1:主要人物的作用【常见题型】【解题指导】主要人物——主人公是文学作品的主要人物,即作者所着力刻画的一个或几个在作品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心人物。
作品的矛盾冲突和故事情节紧紧围绕主人公展开,其他次要人物的出现及其活动,也以主人公及其活动为中心,并对主人公起一定的映衬作用。
1.《祝福》中的“祥林嫂”:(1)祥林嫂是中国旧社会劳动妇女的典型,善良刚烈,勤劳能干,却在封建礼教和思想的压制下走向毁灭。
(人物形象)(2)作者通过对祥林嫂形象的塑造,控诉了封建思想和礼教对人的戕害。
(主题)2.《边城》中翠翠的形象:(1)翠翠是一个天真纯朴、情窦初开、坚贞守望的少女。
是作者笔下美的代表,是作者理想的化身。
(人物形象)(2)作者通过这一人物形象,表现出对这种人性美人情美的赞美,对这种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主题) 【例题讲练】【北京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想起母亲鲍山宏七月的一天,天公作美,太阳好像也歇双休日去了,轻风拂来,垂钓者更是心旷神怡。
专题 分析小说物象的作用-高考语文知识点专项复习

老太太不说,没人敢问,也没人敢议论。可是从此,不知不觉对老太太的感觉就变了,她 怎么能偷自己儿媳妇的东西呢?想都不敢想。素来对老太太的敬意,自然少了几分。这一切, 老太太嘴里不说,心里有数。虽然她把事情的真相撩开,彼此的猜疑和别扭没了,可是从此她 在这家里老老少少眼中,脸上没光,说话差劲,身子矮了半截。人就一下子老了许多。往后很 少出屋了,吃饭都是叫老三把饭菜端到里屋,不愿别人看到她。她是不是没脸见人?
天天打牌,这戒指天天放在她右手一边。可是一天,她抽空去灌暖瓶回来时,忽然 “哟”一声,戒指没了。她找,别人帮她找,桌上地下找,一遍遍找,居然就找不着了。 老太太说:“甭急,自己家还会丢东西?仔细找找。”
二儿媳就这一件宝贝,丢了自然心急,还有火,忍不住冒出一句:“就出去灌水这一 眨眼的工夫,光天化日的怎么会没,除非闹鬼了。”
齐老太太的两房媳妇人都不错。平时,丈夫出去干活,她们都在家中料理杂事,哄 孩子玩,一人一天轮流做全家的饭菜,还一起伺候婆婆,陪着玩牌。玩牌对谁都是乐事, 一边玩,一边说闲话、吃零嘴、喝茶;玩牌不玩钱没劲,可这家人的钱都不多,赢输也 不过三五个铜子儿,大半都“输”给了老太太。玩牌时老太太爱在身边放一把痒痒挠子, 她只要等牌赢,后背就痒痒;闺女老三有个小圆镜,时不时照一下自己;大儿媳爱放一 盒洋烟,烟瘾上来憋急了,抽几口;二儿媳特别,总把手上一个金戒箍摘下来,放在一 块手帕上,她怕洗牌时总磨这戒指。她是穷人家的闺女,这金戒指是她当年最金贵的陪 嫁。虽然只是一个圆箍,没做工,但够粗,颜色很正。
阅读指导
本文节选自冯骥才的短篇小说集《俗世奇人》, 刻画了以齐老太太为代表的世俗的平凡之人, 表现了市井生活中的人情、人性,实实在在, 有笑有泪。小说围绕戒指展开情节,戒指丢失 使原本其乐融融的齐家笼上了一层荫翳,齐老 太太心中“家和万事兴”的蓝图也在家人不断 的猜忌与争吵中被逐渐撕毁。为了重铸家庭的 和谐,齐老太太不惜“自供”,忍辱负重,独 自揽下“罪过”。结尾戒指的“重见天日”, 使家人解开了这尘封许久的误会,也令读者感 受到齐老太太的明智、仁义。小说文字精短, 不事铺陈,不加渲染,三言两语间人物便已栩 栩如生,体现出作者精妙的写作技巧。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之形象

桃园 废名
这时月亮才真个亮起来,就在桃树之上,屋子里也铺了一地。王老大坐下板凳脱 草鞋,
——阿毛伏在桌上睡哩。 “阿毛,到床上去睡。” “我睡不着。” “阿毛,你手也是热的哩!” 阿毛心里晓得爸爸摸她的脑壳,又捏一捏手,枕着眼睛真在哭。 王老大一门闩把月光都闩出去了。闩了门再去点灯。 “阿毛,今天十二,明天,后天,十五我领你上庙去烧香,去问一问菩萨。” “好的。” 阿毛想起一个尼姑,什么庙的尼姑她不知道,记得面孔。那正是桃园茂盛时候的 事,阿毛一个人站在篱墙门口,一个尼姑放了化施来的东西,坐在路旁草上,望阿 毛笑,叫阿毛叫小姑娘。尼姑的脸上尽是汗哩。阿毛开言道: “师父,你吃桃子吗?” “小姑娘,你要把桃子给我吃吗?——阿弥陀佛!”
【2023湖丽衢二模】8. 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桃子”这一 意象的丰富意蕴。
二 人物形象常见考题
What(分析人 物形象)
人物外在形象 人物内在性格
正面描写
动作、神态、肖像、细节、心理描写等
形象
人物形象
How(如何塑 造人物形象)
why(人物的 作用)
侧面描写
主要人物 次要人物 “我”
用其他人物来衬托 用环境来烘托 借用物来象征
语文老师把那本诗集送给了我。 我开始阅读那本诗集。诗人有很多首诗是描写麦子的,他说,他的麦子是长在天 上的麦子,月亮是麦子的家,嫦娥是麦娘,玉兔是麦童……我为诗人那独特的语言所 倾倒所疯狂。不知为何,父亲出走时的情形,开始频繁地出现在我读诗的时候。但我 似乎忘了那个拎着皮箱,消失在油菜花里的男人是我的父亲,我痴迷的只是他那种奇 妙的诗意的消失方式。 升入高三时,我的学习成绩(除了语文)下滑得厉害,班主任找上门来。母亲脸色 铁青,嘴唇哆嗦着吼出一句,报应!然后撕碎了我书包里的所有的诗稿。 班主任老师走了以后,母亲的态度缓和了一些,她说,你要么好好读书,考上大 学光宗耀祖,要么跟我下地侍弄麦子,没有第三条路可走。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第三课小说的人物形象+课件

分析形象(物象)作用——次要人物的作用
(2)在人物形象上的衬托作用
衬托有正衬和反衬两种,都是通过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来 突出主要人物。通过次要人物的活动和形象来衬托主要人物的活动和形象, 这样使主要人物更加鲜明突出。如《变色龙》一文中,火红色头发的巡警叶 尔德林就起到了很好的衬托作用。从端着一个“盛满了没收来的醋栗”的筛 子到报告“好像出乱子了”,从给警官脱穿大衣到两次对狗的来历进行判断, 既表现出他忠实而驯服,又从侧面衬托了警官的专横多变、媚上欺下、见风 使舵的性格。这样,通过次要人物的衬托来表现主要人物性格特点,使文章 更含蓄、更客观、更有力。
《麦子》红柯
12.小说用多种风格的人物语言塑造了主人公多方面的品格,试 作分析。 ①质朴的语言,塑造主人公长期守土的坚毅品格,如作品第一自 然段中的人物语言。 ②诗化的语言,塑造主人公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乐观品格,如“我 们种的是太阳”。 ③含蓄的语言,塑造主人公大美不言的奉献品格,如“我们是簸 箕命”。
分析形象(物象)作用——“我”的作用
4.主题表达上:通过“我”的言行表现及内心感触等能揭示主旨, 深化作品主题。 5.叙事人称角度: ①故事叙述者:故事由“我”叙述出来的,更真实可信,使叙事 (人物事迹/人物形象)更真实感人; ②便于抒情:直接表达“我”的内心感受,抒情更真切感人; ③增强文章真实感与可信度。
分析形象(物象)作用——次要人物的作用
(3)在主题上的揭示或深化作用 小说中的次要人物不只为塑造主要人物服务,更为揭示小说
主题服务。次要人物与主要人物一起或丰富或揭示或深化了小说 主题。如《祝福》中的“我”就揭示了当时社会中具有现代意识 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新旧历史交替时期种种精神上的矛盾。
分析形象(物象)作用——次要人物的作用
高考小说阅读--分析形象的作用

高考小说阅读••分析形象的作用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作用,要挖掘其典型性,把握人物性格特征所折射出来的社会历史的内涵,明确其对现实生活中人们思想的引导作用。
小说中的形象可分为主要人物形象、次要人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而高考对形象作用的考查重点一般是次要人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1.主要人物作用2 .次要人物作用3 •物象作用4.〃我〃的作用准答形象作用题步走〃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踏莎行寇俊杰春风萧瑟,乍暖还寒,阴雨蒙蒙,芳草萋萋。
开封通往陕州的官道更加泥泞,两辆驴车在湿滑的道路上艰难前行。
突然,前面的驴车陷进泥坑,车夫挥鞭抽打毛驴,可任凭怎样使劲儿,木轮车像是被泥水吸住一样,就是出不来。
寇准挑起轿帘说,寇安,别打了,还是我下来推吧!寇安没法,只好也下来和寇准及两个随从一起推车。
无奈车重人少,力量不够。
寇准说,不行就先把车上的书卸下。
寇安说,大人,那是你的心头肉啊!怎么舍得弄脏?大家正一筹莫展,路过的几个村民走过来,有人施礼问,是宰相寇准寇大人吗?正是,但我现在已不是宰相了。
我们听说大人没有因为演渊之盟受到封赏,反而被贬陕州,故有此一问。
他对其他村民说,我们帮帮寇大人吧!大家一起用力,终于把寇准的驴车推出了泥坑。
寇准再三相谢。
村民说,寇大人淀渊之功,让中原百姓免受战乱之苦,我们老百姓还不知怎样感谢寇大人呢。
寇准重新上车,已是满身泥水。
车内的宋夫人用毛巾给寇准擦着脸上的汗水和雨水,心疼地说,原来在京师哪有这样的路?看你现在头发都开始白了,还要出来受这样的罪,你要是能把自己的性子收敛一些,何来被贬呢?寇准说,社稷为重,君为轻。
只要对得起天下百姓就行了。
宋夫人说,可你分不清君子和小人,把小人得罪了,他们就会为私怨而报复。
我听女婿王曙说,这次就是王钦若在皇上面前说你是拿皇上的性命做赌注,潼渊一仗胜是侥幸,如若败了,他的命就没了,皇上这才把你贬出京师的。
寇准微微一笑说,王曙是怎么知道的?他和皇上的内侍周怀政关系很好,是周怀政亲耳听到王钦若对皇上说的,还说你居功自傲,到处宣扬说没有你寇准,就没有大宋的江山---------------- 他这是诬告啊!再泥泞的路,太阳一出来就晒干了,寇准说,你看刚才村民为我推车,多好啊!若是奸臣,他们会这样做吗?不过你也别锋芒太露,出头的椽子先烂,想当年,你和太宗意见不合,太宗说不过你,生气地要拂袖而去,你竟然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拽住他的衣服不让走,直到把他说服才罢休!俗话说,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你这是往死路上走哇!得亏太宗英明,不但没杀你,还把你比作魏征!寇准只是得意地嘿嘿笑着,并不说话。
分析小说物象的作用

分析小说物象的作用
小说中的物象是一个重要的元素,它可以通过具体的事物形象,激发
读者的情感和联想,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思考。
下面将分析一下小说物象
的作用。
再次,小说中的物象可以创造氛围和描述环境。
物象可以通过形容细
节来渲染小说的氛围和环境。
比如,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小说通过
描绘盖茨比家上方的绿灯和浮动的雾气来创造一种神秘而不确定的氛围,
表达了主人公无法实现的梦想和追求。
在《乌合之众》中,物象可以通过
描述人群的方便面包装纸和一次性餐具来描绘大众社会的浮躁和消费文化。
通过这些物象的刻画,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小说所处的时代背景和
情景,增强阅读的参与感。
总之,小说中的物象在塑造角色、承载主题、创造氛围和传递意图等
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物象这个具体的形象,读者可以更好地理
解和体验故事,增加对作品的共鸣和思考。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之赏析形象描写的作用

小说:赏析形象描写的作用一、课程标准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关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学习目标与内容(1)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
(2)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3)结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写作的一般规律。
捕捉创作灵感,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
尝试续写或改写文学作品。
(4)养成写读书提要和笔记的习惯。
根据需要,可选用杂感、随笔、评论、研究论文等方式,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与他人分享,积累、丰富、提升文学鉴赏经验。
二、赏析形象描写的作用(一)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有主要、次要之分。
此外,小说中还经常出现“我”及为人物和主题服务的物象。
1.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1)对情节的作用。
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性格的呈现,都与情节密切相关,人物的一言一行,都对情节的展开产生推进作用。
(2)对主题的作用。
小说塑造人物形象(尤其是主要人物形象)的目的,就是为了表现主题。
(3)审美作用。
读者阅读小说获得的种种认识、感悟,大多和人物形象密切相关。
2.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牵线搭桥,推动情节发展;侧面衬托主要人物,使人物各自的个性更鲜明;调节或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揭示主题;等等。
3.“我”在小说中的作用“我”是小说中经常出现的人物,其作用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从情节结构看“我”是一个线索式的人物,通过“我”串联起了小说的所有情节,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分析人物形象(物象)的作用分析人物形象作用一、分析主要人物的作用“2考虑”1.从结构方面,考虑对情节的作用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考虑其对情节的推进作用。
人物性格发生了变化,情节是否发生了变化?有的主要人物还起到线索作用。
2.从内容方面,考虑对主题及社会的作用(1)考虑对主题的作用考虑主要人物对文章主题的作用,也就是作者塑造人物的用意:反映社会现实和寄托情感。
(2)考虑对社会的作用考虑主要人物对社会的作用,也就是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要结合社会现实深切理解人物对当代社会的思想指导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分析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这也是作品的真正写作意图。
二、分析次要人物的作用“4角度”1.牵线搭桥,推动情节在一些小说中,主要人物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往往是从次要人物的眼睛里看出来的;对人物的感受、评论,往往是从次要人物的嘴里说出来的。
通过次要人物的见闻,能够把与故事相关的情节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推动情节发展。
他们的出现主要担当特定的角色,完成一定的叙事功用,常常起到线索的作用。
2.侧面衬托,个性鲜明次要人物可以将原本单调的故事情节衬托得活灵活现,凸现主要人物品质,表达思想感情,使主要人物更加鲜明清晰。
3.揭示主题,增添魅力次要人物的设置是为塑造主要人物服务的,更是为揭示小说主题服务的。
小说对次要人物的刻画貌似平淡轻松,实则蕴含着厚重的力量,既揭示了小说的主题,又增添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
如《祝福》中的“我”就揭示了当时社会中具有现代意识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新旧历史交替时期种种精神上的矛盾。
4.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有的次要人物的出现为主要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具体环境,起到了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的作用。
渲染气氛的次要人物多是群体人物。
特别提示:,小说中的“我”是个特殊人物,它不同于散文中的“我”,它是小说中的人物,不是作者自己。
而且“我”是第一人称,也有作为见证人,增强小说真实性的作用。
真题示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玻璃贾平凹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去了却没看到他。
我决意再等一阵,踅进一家小茶馆里一边吃茶一边盯着电杆。
旁边新盖了一家酒店,玻璃装嵌,还未完工,正有人用白粉写“注意玻璃”的字样。
吃过一壶茶后,我回到了家。
妻子说王有福来电话了,反复解释他是病了,不能赴约,能否明日上午在德巴街后边的德比街再见,仍是路南第十个电杆下。
第二天我赶到德比街,电杆下果然坐着一个老头,额头上包着一块纱布,我说你是王得贵的爹吗,他立即弯下腰,说:我叫王有福。
我把得贵捎的钱交给他,让给娘好好治病。
他看四周没人,就解开裤带将钱装进裤衩上的兜里,说:“我请你去喝烧酒!”我谢绝了。
他转身往街的西头走去,又回过头来给我鞠了个躬。
我问他家离这儿远吗,他说不远,就在德巴街紧南的胡同里。
我说从这里过去不是更近吗,老头笑了一下,说:“我不走德巴街。
”他不去德巴街,我却要去,昨日那家茶馆不错。
走过那家酒店,玻璃墙上却贴出了一张布告——昨天因装修的玻璃上未作标志,致使一过路人误撞受伤。
敬请受伤者速来我店接受我们的歉意并领取赔偿费。
我被酒店此举感动,很快想到王有福是不是撞了玻璃受的伤呢,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既然肯赔偿,那就是他们理屈,何不去法院上告,趁机索赔更大一笔钱呢?我为我的聪明得意,第二天便给王有福打电话,约他下午到红星饭店边吃边谈。
红星饭店也是玻璃装修。
我选择这家饭店,是要证实他是不是真的在酒店撞伤的。
他见了我,肿胀的脸上泛了笑容,步履却小心翼翼,到了门口还用手摸,证实是门口了,一倾一倾地摇晃着小脑袋走进来。
“我没请你,你倒请我了!”他说。
“一顿饭算什么!”我给他倒了一杯酒,他赶忙说:“我不敢喝的,我有伤。
”“大伯,你是在德巴街酒店撞伤的吗?”“你……那酒店怎么啦?”“这么说,你真的在那儿撞的!”“这……”老头瓷在那里,似乎要抵赖,但脸色立即赤红,压低了声音说:“是在那儿撞的。
”一下子人蔫了许多,可怜得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这就好。
”我说。
“我不是故意的。
”老头急起来。
“我那日感冒,头晕晕的,接到你的电话出来,经过那里,明明看着没有什么,走过去,咚,便撞上了。
”“你撞伤了,怎么就走了?”“哗啦一声,我才知道是撞上玻璃了。
三个姑娘出来扶我,血流了一脸,把她们倒吓坏了,要给我包扎伤口,我爬起来跑了。
我赔不起那玻璃呀!”“他们到处找你哩。
”“是吗?我已经几天没敢去德巴街了,他们是在街口认人吗?”“他们贴了布告……”老头哭丧下脸来,在腰里掏钱,问我一块玻璃多少钱。
我嘿嘿笑起来。
“不是你给他们赔,是他们要给你赔!”“赔我?”“是赔你。
”我说,“但你不要接受他们的赔偿,他们能赔多少钱?上法院告他们,索赔的就不是几百元几千元了!”老头愣在那里,一条线的眼里极力努出那黑珠来盯我,说:“你大伯是有私心,害怕赔偿才溜掉的,可我也经了一辈子世事,再也不受骗了!”“没骗你,你去看布告嘛!”“你不骗我,那酒店也骗我哩,我一去那不是投案自首了吗?”“大伯,你听我说……”老头从怀里掏出一卷软沓沓的钱来,放在桌上:“你要肯认我是大伯,那我求你把这些钱交给人家。
不够的话,让得贵补齐。
我不是有意的,真是看着什么也没有的,谁知道就有玻璃。
你能答应我,这事不要再给外人说,你答应吗?”“答应。
”老头眼泪花花的,给我又鞠了下躬,扭身离开了饭桌。
我怎么叫他,他也不回头。
他走到玻璃墙边,看着玻璃上有个门,伸手摸了摸,没有玻璃,走了出去。
我坐在那里喝完了一壶酒,一口菜也没吃,从饭馆出来往德巴街去。
趁无人理会,我揭下了那张布告:布告继续贴着,只能使他活得不安生。
顺街往东走,照相馆的橱窗下又是一堆碎玻璃,经理在大声骂:谁撞的,眼睛瞎了吗?!我走出了狭窄的德巴街。
(有删改)“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6分)【解题思维】第一步:审题干,明题型。
结合原文,审视题干中“我”“作用”两个关键词,可知本题考查的是“次要人物的作用”。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
思考角度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牵线搭桥,推动情节“我”给王有福捎钱约好见面不得,在此后的见面中,发现王有福正是受伤的路人,“我”劝他到法院上告酒店,寻求更多赔偿等一系列情节,“我”都是见证者、参与者,可见“我”是小说中的线索人物,是整个故事的讲述者,从情节上起到推动了整个故事的发展的作用。
同时,小说故事由“我”讲述,显得更加真实可信。
侧面烘托,个性鲜明“我”见证了王有福的胆小怕事,见证了他的谦卑,“我”好心的提议,衬托了他的善良,所以“我”的存在使主人公性格更加鲜明。
揭示主题,增添魅力“我”看待玻璃墙伤人事件,其实背后交织着伦理观念、法治观念、诚信意识等不同理念的矛盾、困惑与冲突,所以文章通过“我”,便于揭示主旨。
(此点非本题要求的“主要作用”,可不答。
)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渲染气氛多为群体人物,文中没有体现;不过,“我”这个次要人物出面来叙述故事,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让读者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此点非“主要作用”,可不答。
)【答案】①讲述故事:小说故事是由“我”叙述出来的,真实可信。
②推动情节发展:“我”是事件的参与者,由于“我”的提议,情节得以发展变化。
③衬托人物:小说主人公王有福的性格,由于“我”的存在而更加鲜明。
(每点2分)分析物象的作用小说中的物象,也是倾注了作者的思想与主观情感的生动鲜明的形象,它是作者抒怀言志的凭借与依据。
分析小说中物象作用类题目,在高考试题中也屡有出现。
一、准确把握物象作用“4角度”1.从人物塑造方面思考物象衬托了人物品格,突出了人物形象。
应格外注意物象本身的特点从哪些方面对主要人物作了映衬,如从心理、行为、语言方面等。
2.从情节安排方面思考物象往往是组织和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物件。
物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3.从环境方面思考指的是它对时代特色氛围作了怎样的揭示或暗示以及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的作用。
4.从主题方面思考“物象”往往具有衬托或象征意义,有揭示和深化主题的作用。
答题模板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的作用……(衬托人物性格、揭示主题、渲染环境)。
真题示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战争[美]迈尔尼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住进了医院。
我的军旅生涯就此黯然结束。
我对自己很失望,对这场战争也很失望。
一天深夜,我想给一位朋友打电话。
接线生把我的电话接到了一位妇女的电话线上,她当时也正准备跟别人通话。
“我是格罗斯文诺8829,”我听见她对接线生说,“我要的是汉姆普斯特的号码,你接错了,那个倒霉蛋并不想跟我通话。
”“哦,我想是。
”我忙插嘴。
她的声音很柔和,也很清晰,我立刻喜欢上了它。
我们相互致歉后,挂上了话筒。
可是两分钟后,我又拨通了她的号码,也许是命中注定我们要通话,我们在电话中交谈了20多分钟。
“你干吗三更半夜找人说话呢?”她问。
我跟她说了原因,然后反问:“那么你呢?”她说她老母亲睡不好觉,她常常深夜打电话与她聊聊天。
之后我们又谈了谈彼此正在读的几本书,还有这场战争。
最后我说:“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
”“是吗?好了,就到这里吧,晚安。
祝你做个好梦。
”她说。
第二天整整一天,我老在想昨晚的对话情形,想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
当然还有那悦耳的口音,那么富有魅力,像乐曲一样老在我的脑海里回旋。
到了晚上,我简直什么也看不进。
午夜时,格罗斯文诺8829老在我脑海里闪现。
我实在难以忍受,颤抖着拨了那个号码。
电话线彼端的铃声刚响,就马上被人接起来。
“哈罗?”“是我,”我说,“真对不起,打扰你了,我们继续谈昨晚的话题,行吗?”没说行还是不行,她立即谈起了巴尔扎克的小说《贝姨》。
不到两分钟,我们就相互开起玩笑,好像是多年的至交。
这次我们谈了45分钟。
午夜时光和相互的不认识,打破了两人初交时的拘谨。
我提议彼此介绍一下各自的身份,可是她婉言谢绝了。
她说这会把事情全弄糟,不过她留下了我的电话号码。
我一再许诺为她保密,直到战争结束。
于是她说了一些她的情况,17岁时她嫁给一个自己不喜欢的男人,以后一直分居。
她今年36岁,唯一的儿子在前不久的一次空袭中被炸死了,年仅18岁。
他是她的一切。
她常常跟他说话,好像他还活着。
她形容他像朝霞一样美,就跟她自己一样。
于是她给我留下了一幅美丽的肖像。
我说她一定很美,她笑了,问道:“你怎么知道的?”我们越来越相互依赖,什么都谈。
我们在大部分话题上看法相似,包括对战争的看法。
我们开始读同样的书,以增加谈话的情趣。
每天夜晚,不管多晚,我们都要通一次话。
如果哪天我因事出城,没能通话,她就会埋怨说她那天晚上寂寞得辗转难眠。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愈来愈渴望见到她。
我有时吓唬她说我要找辆出租车立刻奔到她跟前。
可是她不允许。
她说如果我们相见后发现彼此并不相爱,她会死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