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第三章PPT课件
合集下载
离散数学(chapter3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运算)PPT课件
离散数学
主讲教师
13.11.2020
1
第三章 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运算
§3.1 集合的基本概念 §3.2 集合的基本运算 §3.3 集合中元素的计数
13.11.2020
离散数学
2
集合论 集合论是研究集合一般性质的数学分支,它的创 始人康托尔(G.Cantor ,1845-1918)。在现代数学中, 每个对象(如数,函数等)本质上都是集合,都可以用 某种集合来定义,数学的各个分支,本质上都是在研 究某一种对象集合的性质。集合论的特点是研究对象 的广泛性,它也是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和表 达工具,而且在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形式语言,关 系数据库,操作系统等都有重要应用。本课程在第三, 四章中介绍集合论的内容。
如:
A∪B
E
A∩B
E
AB
E
~A
E
AB
E
13.11.2020
离散数学
15
二、文氏图 (Jahn Venn)
例4:用文氏图表示下面集合
13.11.2020
离散数学
16
二、文氏图 (Jahn Venn)
例5:用集合公式表示下面文氏图中的阴影部分
(1)A ∩ B ∩ C,
(2) (A∩B )∪(B∩C)∪(C∩A)
或A = B x(x A x B)
x(x A x B) x(x B x A)
13.11.2020
离散数学
8
四、集合之间的关系
3、真子集: B A。 BABABA BABA B=A
4、幂 集:集合A的全体子集构成的集合,记作P (A)。 符号化为 P (A) = { x | x A}
n 元集A的幂集P (A)含有2n个元素。
主讲教师
13.11.2020
1
第三章 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运算
§3.1 集合的基本概念 §3.2 集合的基本运算 §3.3 集合中元素的计数
13.11.2020
离散数学
2
集合论 集合论是研究集合一般性质的数学分支,它的创 始人康托尔(G.Cantor ,1845-1918)。在现代数学中, 每个对象(如数,函数等)本质上都是集合,都可以用 某种集合来定义,数学的各个分支,本质上都是在研 究某一种对象集合的性质。集合论的特点是研究对象 的广泛性,它也是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和表 达工具,而且在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形式语言,关 系数据库,操作系统等都有重要应用。本课程在第三, 四章中介绍集合论的内容。
如:
A∪B
E
A∩B
E
AB
E
~A
E
AB
E
13.11.2020
离散数学
15
二、文氏图 (Jahn Venn)
例4:用文氏图表示下面集合
13.11.2020
离散数学
16
二、文氏图 (Jahn Venn)
例5:用集合公式表示下面文氏图中的阴影部分
(1)A ∩ B ∩ C,
(2) (A∩B )∪(B∩C)∪(C∩A)
或A = B x(x A x B)
x(x A x B) x(x B x A)
13.11.2020
离散数学
8
四、集合之间的关系
3、真子集: B A。 BABABA BABA B=A
4、幂 集:集合A的全体子集构成的集合,记作P (A)。 符号化为 P (A) = { x | x A}
n 元集A的幂集P (A)含有2n个元素。
离散数学第3章 集合
命题演算证明法的书写规范 (以下的X和Y代表集合公式) (1) 证XY
任取x, xX … xY (2) 证X=Y
方法一 分别证明 XY 和 YX 方法二 任取x,xX … xY
注意:在使用方法二的格式时,必须保证每步推理都是充分 必要的
27
第三章 集合
命题演算法
例3-3.2 证明A(AB) = A (吸收律)
元素a属于A,记作aA; 或者a不属于A,记作aA,也可以记作┓(aA)。
(4)任意性:集合的元素也可以是集合。 例:A={1,{2},2,{3,4},{6}} A=5,2A,{2}A,6A,{6}A
6
第三章 集合 例如:A={{a,b},d,{{b}}}。可以用一种树形图来表示这种
隶属关系,该图分层构成,每一层上的结点都表示一个集 合,它的儿子就是它的元素。 集合的树型层次结构
32
第三章 集合
§3-3-3 笛卡儿积
定义3-3.2 两个元素a,b组成二元组,若它们有次序 之别,称为二元有序组,或称为有序对或序偶,记为<a, b>,称a为第一分量,b为第二分量;若它们无次序区分, 称为二元无序组,或称为无序对,记为(a,b)。
有序对具有如下性质。 (1)有序性:当x≠y时<x,y>≠<y,x>。 (2)<x,y>与<u,v>相等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A
B
11
第三章 集合
§3-2 集合之间的关系
§3-2-1 集合之间的关系 (1)相等关系: • 两集合A和B相等,当且仅当它们有相同的元素。 • 若A与B相等,记为A=B;否则,记为A≠B。 • 可形式化为:A=B(x)(xAxB)。
12
第三章 集合
任取x, xX … xY (2) 证X=Y
方法一 分别证明 XY 和 YX 方法二 任取x,xX … xY
注意:在使用方法二的格式时,必须保证每步推理都是充分 必要的
27
第三章 集合
命题演算法
例3-3.2 证明A(AB) = A (吸收律)
元素a属于A,记作aA; 或者a不属于A,记作aA,也可以记作┓(aA)。
(4)任意性:集合的元素也可以是集合。 例:A={1,{2},2,{3,4},{6}} A=5,2A,{2}A,6A,{6}A
6
第三章 集合 例如:A={{a,b},d,{{b}}}。可以用一种树形图来表示这种
隶属关系,该图分层构成,每一层上的结点都表示一个集 合,它的儿子就是它的元素。 集合的树型层次结构
32
第三章 集合
§3-3-3 笛卡儿积
定义3-3.2 两个元素a,b组成二元组,若它们有次序 之别,称为二元有序组,或称为有序对或序偶,记为<a, b>,称a为第一分量,b为第二分量;若它们无次序区分, 称为二元无序组,或称为无序对,记为(a,b)。
有序对具有如下性质。 (1)有序性:当x≠y时<x,y>≠<y,x>。 (2)<x,y>与<u,v>相等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A
B
11
第三章 集合
§3-2 集合之间的关系
§3-2-1 集合之间的关系 (1)相等关系: • 两集合A和B相等,当且仅当它们有相同的元素。 • 若A与B相等,记为A=B;否则,记为A≠B。 • 可形式化为:A=B(x)(xAxB)。
12
第三章 集合
《离散数学》课件-第3章集合的基本概念
17
例题
计算以下幂集:
,{};{,{}}
解:
P()={} P({})={,{}} P({,{}})= {, {},{{}},{,{}}}
18
3.3 集合的运算
集合的运算 并,交,补(绝对补),差(相对补-),和对称差等。
19
集合的并运算
• 定义3.3.1 设A,B为集合,由A和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 合称为A与B的并集, 可表示为: AB={x|xAxB} 其文氏图:
其文氏图如下:
~E = , ~ = E, ~(~A)= A A ~A = , A ~A = E
27
德.摩根定律
• 定理3.3.5 设A,B为任意二个集合,则有: • (1) (AB)= A B • (2) (A B)= A B • 证明 设E为全集,显然有AE=A,AE=E成立。 • (1) (AB)= {x | xEx(AB)}= {x |
据的增加、删除、修改、排序,以及数据间关系的描述。
集合论在计算机语言、数据结构、编译原理、数据库与
知识库、形式语言及人工智能等许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
用。
2
3.1 集合及其表示
• 集合是由一些对象聚集在一起构成的。 例如,全体整数 全体中国人 26个英文字母
• 构成集合的对象可以是各种类型的事物。 • 定义3.1.1 集合中的对象叫集合的元素,或成员。
• 集合中的元素可以具有共同性质,也可以表面上看起来不相干。
• 如{2,Tom,计算机,广州}
• 在集合论中,规定元素之间是彼此相异的,并且是没有次序关 系的。
例如,{3,4,5},{3,4,4,5,5},{5,3,4}都是同一个集合。
• 例如,A={3,4,5},
例题
计算以下幂集:
,{};{,{}}
解:
P()={} P({})={,{}} P({,{}})= {, {},{{}},{,{}}}
18
3.3 集合的运算
集合的运算 并,交,补(绝对补),差(相对补-),和对称差等。
19
集合的并运算
• 定义3.3.1 设A,B为集合,由A和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 合称为A与B的并集, 可表示为: AB={x|xAxB} 其文氏图:
其文氏图如下:
~E = , ~ = E, ~(~A)= A A ~A = , A ~A = E
27
德.摩根定律
• 定理3.3.5 设A,B为任意二个集合,则有: • (1) (AB)= A B • (2) (A B)= A B • 证明 设E为全集,显然有AE=A,AE=E成立。 • (1) (AB)= {x | xEx(AB)}= {x |
据的增加、删除、修改、排序,以及数据间关系的描述。
集合论在计算机语言、数据结构、编译原理、数据库与
知识库、形式语言及人工智能等许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
用。
2
3.1 集合及其表示
• 集合是由一些对象聚集在一起构成的。 例如,全体整数 全体中国人 26个英文字母
• 构成集合的对象可以是各种类型的事物。 • 定义3.1.1 集合中的对象叫集合的元素,或成员。
• 集合中的元素可以具有共同性质,也可以表面上看起来不相干。
• 如{2,Tom,计算机,广州}
• 在集合论中,规定元素之间是彼此相异的,并且是没有次序关 系的。
例如,{3,4,5},{3,4,4,5,5},{5,3,4}都是同一个集合。
• 例如,A={3,4,5},
离散数学课件-第3章-3
个男士和n个女士 【Example】一个组有 个男士和 个女士。如果把他们男 】一个组有n个男士和 个女士。 女相间地排成一排,有多少种方式? 女相间地排成一排,有多少种方式? Solution:
我们假设这一排列可以有不同性别的排头。 我们假设这一排列可以有不同性别的排头。 首先我们先考虑n个男士的排列, 首先我们先考虑 个男士的排列,所有的排列数 个男士的排列 P (n, n)=n! 同样的我们也可以得到n个女士的排列数也为 同样的我们也可以得到 个女士的排列数也为n!. 个女士的排列数也为 现在将n个男士与 个女士相间的排列 现在将 个男士与n个女士相间的排列,我们可以采取先将女士排 个男士与 个女士相间的排列, 列好,然后往其中进行男士的排列, 列好,然后往其中进行男士的排列,并存在男士作为排头或女士作 为排头的两种情况。 为排头的两种情况。 由乘积法则可以知道总的排列方式数为
单位有7位代表 单位有3位代表 【example】 A单位有 位代表,B单位有 位代表,排成一列 】 单位有 位代表, 单位有 位代表, 合影,要求B单位 人排在一起。 单位3人排在一起 合影,要求 单位 人排在一起。 a) 问有多少种不同的排列方案? 问有多少种不同的排列方案? b) 若B单位的 人不能相邻,且A单位的 人排在两端,问 单位的3人不能相邻 单位的2人排在两端 单位的 人不能相邻, 单位的 人排在两端, 有多少种不同的排列方案。 有多少种不同的排列方案。 Solution: a) 将B单位 个人的某一排列作为一个元素,参加 单位进行排列。 单位3 单位进行排列。 单位 个人的某一排列作为一个元素,参加A单位进行排列
Example 5 字母 字母ABCDEFGH有多少种排列包含串 有多少种排列包含串ABC? 有多少种排列包含串 ? Solution: 由于字母ABC必须成组出线,我们可以通过找6个对 必须成组出线,我们可以通过找 个对 由于字母 必须成组出线 和单个字母D、 、 、 和 的排列数得 象,即组ABC和单个字母 、E、F、G和H的排列数得 即组 和单个字母 到答案。 到答案。 由于这6个对象可以按任何次序出线, 由于这 个对象可以按任何次序出线,存在 个对象可以按任何次序出线 6!=6*5*4*3*2*1=720种ABCDEFGHZ字母的排列,其 ! 字母的排列, 种 字母的排列 成组出现。 中ABC成组出现。 成组出现
离散数学课件第3章
rij=
1,如果aiRbj
0,如aiRbj
则称MR=[rij]矩阵是R的关系矩阵.
第3章 二元关系
例3.1-4
设A={a1,a2},B={b1,b2,b3},R={〈a1,b1〉,
〈a2,b1〉,〈a1,b3〉,〈a2,b2〉},则其关系矩阵为
第3章 二元关系
图 3.1―4
第3章 二元关系
(2)如果对A中每一x,xRx,那么R是反自反的.即 A上的关系R是反自反的 x(x∈A→xRx)
例 如 ,A={1,2,3},R2={〈2,1〉,〈1,3〉,〈3,2〉} 是 反
第3章 二元关系
关系也可归纳地定义.自然数上的小于关系可定义
如下: (1) (基础)〈0,1〉∈<
(2) (归纳)如果〈x,y〉∈<,那么
(i)〈x,y+1〉∈< (ii)〈x+1,y+1〉∈< (3)(极小性)对一切x,y∈N,x<y当且仅当〈x,y〉是 由有限次应用条款(1)和(2)构成。
1(真),当〈x1,x2,…,xn〉∈R时 0(假),当〈x1,x2,…,xn>∈R时
第3章 二元关系
当n=1时,R={〈x〉|P(x)}称为一元关系.它是一重组
集合,表示论述域上具有性质P的元素集合,其意义与 R={x|P(x)}相同,仅记法不同而已。 例如,设P(x)表示“x是质数”,论述域是N,则质数集 合可表示为 {〈x〉|P(x)} 或 {x|P(x)}
b1 b2
b3
a1 1
a2 1
0
1
1
0
即
1 0 1 MR 1 1 0
第3章 二元关系
第三章 离散数学全文-大学课件-
⑵设f是满函数,要证f有右逆函数,即构造一个g:B A 使f·g=IB,则g为f的右逆函数。
证明:因为f是A B的满射,所以对 b∈B, a∈A使得f(a)=b。
构造g,对b∈B=f(A)定义g(b)=a,其中a是满足f(a)=b的任意 一个确定的a。
这样g给B中每一个元素定义了唯一的象。
所以g:B A的 函数 对 b"∈B,记a " =g(b "),则f·g(b ")=f(g(b "))=f(a ")=b" =IB(b " 所以f·g=IB,g是f的右逆 函数。
∴说这个小组有5个同学。
定义3-10:如果从集合Nm到A存在一个双射,则称集合A是
有限集,#A=m。#Φ=0,Φ也是有限集。不是有限集的 集
合称为无限集
有限集中最简单的一种是可数集。
定义3-11:如果从集合N到A存在一个双射,则称A是可 数集。记#A=§。“§ ”读作“阿列夫零”。有限集和可 数集总称为可计数集。如果集合A是无限的但不是可数的, 则称A是不可数集。
⒈n=8时,可由一张3分和一张5分的邮票组合而成。则p(8)真。
⒉设n=k时,p(k)真,即我们可以用3分和5分的邮票恰好组成k分 的邮费。那么n=k+1时:
①若我们组成的k分邮费中至少有一张5分的邮票,那么 用2张三分的邮票去代替这张5分的邮票,我们就得到 k+1分的邮费。即p(k+1) 真。
②若k分的邮费全用3分的邮票组成,因此用两张5分的邮 票去代替三张3分的邮票就得到k+1的邮费。即p(k+1)真 。
例1:Z(非负整数)是可数集
f:N Z f(x)=x-1 显然f是双射。
命题1:一个集合是可数集合的充要条件是它可以排成一个 无序列的形式。
离散数学]PPT课件
《定义》 设A是集合,A的所有子集(作为元素)的集合 称为A的幂集。
(c)同一集合可以用多种不同的形式表示。 (d)集合也可作为某一集合的元素。
例:S={a,{1,2},p,{q}}
§1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法
(3)三个特殊集合:空集、全集合、集合族 《定义》如果一个集合包含了所要讨论的每一个集合,
则称该集合为全集合,简称全集,用E表示。 E={x | p(x) ∨ p(x)} p(x)为任何谓词公式
§1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法
注意:区分“”和“”的关系: “”关系是指集合和该集合中元素之间的关系。
例:S={a,{b},c} 则a S,{b}S,c S 而“”关系是指二个集合之间的关系。
例:S1={a, b} S2={a,b,1,2} 则S1 S2 若A不包含于B,则也可表示成AB 《定理》设E是全集,A是一个集合,则一定有
《定义》不拥有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或称零集), 用表示 ={x | p(x) ∧ p(x) }={ }
注意: ≠ {} 前者是空集,是没有元素的集合;后 者是以作为元素的集合。
§1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法
《定义》集合中的元素均为集合,称这样的集合为集合 族。 例A={{a},{b},{c、d}}
2、集合之间的关系 《公理》给定二个集合A和B,当且仅当A和B具有同样
§1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法
例:大于10的整数的集合:S1={x | x I ∧ x>10} 偶整数集合:S2={x | y (y I ∧ x=2y)} 有限个元素集合: S3={1,2,3,4,5}={x | x I ∧ (1 ≤ x ≤ 5) } S4={F,T}={x | x=T ∨ x=F} S5={1,4}={ x | (x²-5x+4=0) }
(c)同一集合可以用多种不同的形式表示。 (d)集合也可作为某一集合的元素。
例:S={a,{1,2},p,{q}}
§1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法
(3)三个特殊集合:空集、全集合、集合族 《定义》如果一个集合包含了所要讨论的每一个集合,
则称该集合为全集合,简称全集,用E表示。 E={x | p(x) ∨ p(x)} p(x)为任何谓词公式
§1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法
注意:区分“”和“”的关系: “”关系是指集合和该集合中元素之间的关系。
例:S={a,{b},c} 则a S,{b}S,c S 而“”关系是指二个集合之间的关系。
例:S1={a, b} S2={a,b,1,2} 则S1 S2 若A不包含于B,则也可表示成AB 《定理》设E是全集,A是一个集合,则一定有
《定义》不拥有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或称零集), 用表示 ={x | p(x) ∧ p(x) }={ }
注意: ≠ {} 前者是空集,是没有元素的集合;后 者是以作为元素的集合。
§1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法
《定义》集合中的元素均为集合,称这样的集合为集合 族。 例A={{a},{b},{c、d}}
2、集合之间的关系 《公理》给定二个集合A和B,当且仅当A和B具有同样
§1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法
例:大于10的整数的集合:S1={x | x I ∧ x>10} 偶整数集合:S2={x | y (y I ∧ x=2y)} 有限个元素集合: S3={1,2,3,4,5}={x | x I ∧ (1 ≤ x ≤ 5) } S4={F,T}={x | x=T ∨ x=F} S5={1,4}={ x | (x²-5x+4=0) }
《离散数学》课件-第3章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
判断方法一:真值表法
真值表的最后一列全为1,所以((p∨q)∧┐p) →q为重言式。因而推理正确。
判断方法二:等值演算法
((p∨q)∧┐p)→q ⇔ ((p∧┐p)∨(q∧┐p))→q ⇔ ( q∧┐p )→q ⇔ ┐q∨p∨q ⇔1
因为((p∨q)∧┐p)→q为重言式,所 以推理正确。
判断方法三:主析取范式法
★ ★★
可见,如果能证明★★是重言式,则★也是重言式。 在★★中,原来的结论中的前件A已经变成前提了,称A为 附加前提。称这种将结论中的前件作为前提的证明方法为 附加前提法。
例:在自然推理系统P中构造下面推理的证明 如果小张和小王去看电影,则小李也去看电影。小
赵不去看电影或小张去看电影。小王去看电影。所 以,当小赵去看电影时,小李也去。
前提引入
② ┐s
前提引入
③ ┐p
①②拒取式(A→B)∧┐B⇒┐A
④ p∨q
B)∧┐B⇒A
⑥ q→r
前提引入
⑦r
⑤⑥假言推理(A→B)∧A⇒B
⑧ r∧(p∨q) ⑦④合取引入
(2)前提:┐p∨q,r∨┐q,r→s 结论:p→s
证明:
① ┐p∨q 前提引入
② p→q
①置换
(A→B)∧(C→D)∧(┐B∨┐D) ⇒(┐A∨┐C)
(12)合取引入规则:若证明的公式序列中出现过 A和B,则A∧B是A和B的有效结论。
推理规则(12个)
(1)前提引入规则 (2)结论引入规则(隐规则) (3)置换规则:等值置换 (4)假言推理规则:(A→B)∧A⇒B (5)附加规则:A⇒(A∨B) (6)化简规则:A∧B ⇒A (7)拒取式规则:(A→B)∧┐B⇒┐A (8)假言三段论规则:(A→B)∧(B→C)⇒(A→C) (9)析取三段论规则:(A∨B)∧┐B⇒A (10)构造性二难推理规则 (11)破坏性二难推理规则 (12)合取引入规则
离散数学第三章课件ppt
以|P(A)|=Cn0+Cn1+…+Cnn=2n。
定理3.6 设A和B是两个集合,则: (1)B∈P(A)BA。 (2)ABP(A)P(B)。 (3)P(A)=P(B)A=B。 (4)P(A)∈P(B)A∈B。 (5)P(A)∩P(B)=P(A∩B)。 (6)P(A)∪P(B)P(A∪B)。
A∪B=B。
反之,若A∪B=B,因AA∪B,所以AB。 同理可证ABA∩B=A。
定义3.7
设A和B为两个集合,所有属于A而不
属于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B对于A的补集
(Complement) , 或 相 对 补 。 记 作 A - B =
{x|x∈A∧xB} 。 A - B 也 称 为 A 和 B 的 差 集
A的真子集,但A不是A的真子集。 注:∈与表示元素和集合的关系,而、与=
表示集合和集合的关系。 例如,若A={0,1},B={0,1,{0,1}},则 AB且AB。
定理3.3 设A、B和C是三个集合,则
(1)(AA)。 (2)AB(BA)。 (3)AB∧BCAC。
证 仅证(2)和(3) 明 (2)AB x(x∈A→x∈B)∧x(x∈B∧xA)
例如,若A={0,{0}},则P(A)A=(P(A)-A)∪(A- P(A))={,0,{{0}},{0,{0}}}。
定理3.9 设A、B和C为三个集合,则: (1)AB=BA。 (2)(AB)C=A(BC)。 (3)A∩(BC)=(A∩B)(A∩C)。
例1 设A和B为两个集合,且AB,则A∩CB∩C。
证 对任意的 x∈A∩C ,则有 x∈A 且 x∈C 。而 AB , 明 由 x∈A 得 x∈B ,则 x∈B 且 x∈C ,从而 x∈B∩C 。所
以,A∩CB∩C。 例2 设A和B为两个集合,则ABA∪B=BA∩B=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任意可数集都有一个与其等势的真子集; 2.任意一个无限集都包含一个可数子集; 3.可数集的任意无限子集是可数集; 4.可数集与有限集的并集是可数集; 5.两个(因而有限个)可数集的并集仍是可数
集; 6.可数个可数集的并集是可数集; 7.两个(因而有限个)可数集合的笛卡尔积仍
然是可数集.
返回本章首页
3 2020/10/13
第三节 集合的基数简介
前二节我们初步认识了集合的三种基数;即
有限集合的基数、自然数集的基数及实数集
的基数,本节定义了基数之间的大小关系,结论
有:
1.设A,B是两个集合,则|A|=|B|,|A|>|B|及 |A|<|B|三条中有且仅有一条成立;
2.Bernstein定理:设A,B是两个集合,若|A|≥|B| 且|A| ≤ |B|,则集合A,B等势;
3.设A是任意集合,P(A)为A的幂集,则P(A)的基 数大于A的基数.
返本章首页
4 2020/10/13
谢谢您的指导
THANK YOU FOR YOUR GUIDANCE.
感谢阅读!为了方便学习和使用,本文档的内容可以在下载后随意修改,调整和打印。欢迎下载!
汇报人:XXXX 日期:20XX年XX月XX日
种与该集合等势的集合所构成的集合族 的共同性质,即任何两个集合,如果它 们等势,它们便有相同的基数 (Von.Neumann的观点); 3.利用等势的概念来定义有限集与无限集.
返回本章首页
2 2020/10/13
第二节 可数集与不可数集
可数集是无限集中最简单的一种,本节把无 限集区分为可数集与不可数集,主要结论有:
第三章 集合的基数
本章讨论集合论中较为困难的问题—集 合的基数问题;但只限于对基数作一简 单介绍;如学时较少可不讲本章或对本 章作恰当的删减.
本章主要概念为:集合的等势、有限集与 无限集、可数集与不可数集及较为常见 的集合的基数.
返回首页
1 2020/10/13
第一节 无穷集的概念
本节主要内容: 1.两个集合等势的定义; 2.基数的概念:基数是集合的一种性质,一
集; 6.可数个可数集的并集是可数集; 7.两个(因而有限个)可数集合的笛卡尔积仍
然是可数集.
返回本章首页
3 2020/10/13
第三节 集合的基数简介
前二节我们初步认识了集合的三种基数;即
有限集合的基数、自然数集的基数及实数集
的基数,本节定义了基数之间的大小关系,结论
有:
1.设A,B是两个集合,则|A|=|B|,|A|>|B|及 |A|<|B|三条中有且仅有一条成立;
2.Bernstein定理:设A,B是两个集合,若|A|≥|B| 且|A| ≤ |B|,则集合A,B等势;
3.设A是任意集合,P(A)为A的幂集,则P(A)的基 数大于A的基数.
返本章首页
4 2020/10/13
谢谢您的指导
THANK YOU FOR YOUR GUIDANCE.
感谢阅读!为了方便学习和使用,本文档的内容可以在下载后随意修改,调整和打印。欢迎下载!
汇报人:XXXX 日期:20XX年XX月XX日
种与该集合等势的集合所构成的集合族 的共同性质,即任何两个集合,如果它 们等势,它们便有相同的基数 (Von.Neumann的观点); 3.利用等势的概念来定义有限集与无限集.
返回本章首页
2 2020/10/13
第二节 可数集与不可数集
可数集是无限集中最简单的一种,本节把无 限集区分为可数集与不可数集,主要结论有:
第三章 集合的基数
本章讨论集合论中较为困难的问题—集 合的基数问题;但只限于对基数作一简 单介绍;如学时较少可不讲本章或对本 章作恰当的删减.
本章主要概念为:集合的等势、有限集与 无限集、可数集与不可数集及较为常见 的集合的基数.
返回首页
1 2020/10/13
第一节 无穷集的概念
本节主要内容: 1.两个集合等势的定义; 2.基数的概念:基数是集合的一种性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