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全集.ppt

合集下载

苏轼-生平介绍精品PPT课件

苏轼-生平介绍精品PPT课件

著作汇总
❖ 文学著作:2700多首诗,300多首词,大量散文。 ❖ 成名作:《刑赏忠厚之至论》 ❖ 诗集《南行集》 ❖ 诗文《东坡七集》《东坡集》《东坡词》等 ❖ 书迹《答谢民师论文帖》《祭黄几道文》
《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题西林壁》 《饮湖上初晴后雨》等 ❖ 画迹《枯木怪石图》《潇湘竹石图》等 ❖ 今传《苏沈良方》是在沈括《良方》基础上,增益苏 轼的医药杂说而成。
❖ 词注
近人朱祖谋的编年本《东坡乐府》 今人龙榆生的《东坡乐府笺》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16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 词风: ❖ 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 ❖ 扩大了词的题材 ❖ 丰富了词的意境 ❖ 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 ❖ 《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书风 ❖ 早期:笔触精到,字态妩媚 ❖ 中年:沉郁苍凉,不失旷达,跌宕起伏
气势不凡,一气呵成,心手相畅 ❖ 晚年:结体短肥
❖ 画风 ❖ 能画竹,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 ❖ 论画主张:“神似” ❖ 《枯木怪石图卷》《潇湘竹石图》
兴趣爱好
❖ 苏轼生性放达。 ❖ 好交友:结交了众多文坛、政坛好友。 ❖ 好美食:创造许多饮食精品,如东坡肉。 ❖ 好品茗。 ❖ 好游山林:黄庭坚称他“真神仙中人” 。
诗书造诣
❖ 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 古文:有“韩潮苏海”之称,与韩愈齐名。 ❖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 诗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陆游并称苏陆; ❖ 词 :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开创豪放词派。 ❖ 书法:“宋四家”(苏、黄、米、蔡 )之一。 ❖ 绘画:开创湖州画派。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秀课件(共127张PPT)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秀课件(共127张PPT)

诵读古诗,找出不认识的字词多读几遍。

题西林壁
shì
[宋] 苏 轼
cè fēnɡ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yuán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侧峰庐缘
左右结构: 侧 峰 缘 半包围结构: 题 庐
再读诗歌,划分节奏。
题西林壁
[宋] 苏 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只能看到庐山的局部,而非庐山的全貌。 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应该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俯瞰。
从这四句诗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也不相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想要全面地看问题,就要跳出局部,从整体 上进行观察。
横看成岭,侧看成峰
题 西
想象“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示例: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柔和地 铺在江面上,晚霞斜映下的江水一半是碧 绿的,一半是鲜红的。
说说你对下列诗句的理解。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之所以认不清庐 山的全貌,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这 两句诗借景说理,当人没有跳出局部从整体 观察时,就很难认清事物的真相与全貌。
“峰”和“岭”有什么不同?
峰:高耸入云
岭:连绵不断
作者从远、近、高、低看到的景象 有什么不同?
远眺 重峦叠嶂
近观 危崖险岩
仰望 遮天蔽日
俯瞰 深沟幽壑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如果用关联词联结这两句诗,你能 想到哪组词?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的全貌,是因为我 身在庐山之中。

苏轼

苏轼

有生孰不在岛者?覆盆水于地,芥浮于水,
蚁附于芥,茫然不知所济。少焉水涸,蚁即 径去,见其类,出涕曰:‚几不复与子相见!
岂知俯仰之间,有方轨八达之路乎!‛念此
可为一笑。戊寅九月十二日,与客饮薄酒小 醉,信笔书此纸。
——《东坡志林》
苏轼注重生活的品味

在黄州制‚东坡羹‛(《萍洲可谈》)制‚东坡肉‛, 《猪肉颂》:‚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
——《王定国诗集叙》
苏轼的人生哲学
东坡居士酒醉饭饱,倚于几上, 白云左绕,清江右洄,重门洞开, 林峦岔入。当是时,若有思而无所 思,以受万物之备,惭愧惭愧!
——《书临皋亭》
苏轼的人生哲学
吾兄弟俱老矣,当以时自娱, 世事万端,皆不足介意。所谓自娱 者,亦非世俗之乐,但胸中廓然无 一物,即天壤之间,山川草木虫鱼 之类,皆是供吾家乐事也。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 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 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 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俯仰古今,慷慨豪迈, 人间如梦,一尊还酬江月。
风格雄浑苍劲。
苏轼的人生态度
• 贬儋耳后,第一件事做棺材,饥饿时也以蛤蟆充 饥。
‚生不挈家,死不扶柩,此亦 东坡之家风也‛
——《与王敏仲十八首》其十六
苏轼的人生态度
• 苏轼在超旷之外,尚有坚韧、理智、幽默
《答秦太虚书》
轼寓居粗遣,但舍弟初到筠州,即丧一
女子,而轼亦丧一老乳母,悼念未衰,又 得乡信,堂兄中舍九月中逝去。异乡衰病, 触目凄感,念人命脆弱如此。
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 好猪肉,价钱如泥土。贵

水调歌头苏轼ppt课件

水调歌头苏轼ppt课件
苏轼的性格特点
苏轼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自我调节。他的人生经历和性格 特点,使他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从而创作出具有独 特风格的作品。
《水调歌头》的创作过程
创作动机
苏轼在政治上失意,被贬黄州,心情苦闷。为了抒发自己的情感,他写下了《 水调歌头》这首词。
创作过程
据传,《水调歌头》是苏轼在游览黄州附近的西山时写成的。当时他喝醉了酒 ,在醉意中写下了这首词。这首词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成为千古传 颂的名篇。
清代评论家
清代评论家对《水调歌头》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该词情感深沉,意境高远,是苏轼词中的精品。
现代学者
现代学者对《水调歌头》的研究也十分深入,对其主题、意境、艺术手法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 解读,进一步肯定了该词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现代研究与解读
主题研究
现代学者对《水调歌头》的主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其表达的人生态度和思想观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进一步 揭示了该词的内在含义。
02
同时也受到佛教、道教 思想的影响,追求内心 平静与自然。
03
艺术上主张“以意为主 ”,强调表现自我情感 和思想,注重意境的创 造。
04
其书法作品笔法自然流 畅,结构独特,被誉为 “苏派”书法。
02 《水调歌头》的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01 02
北宋政治危机
北宋时期,政治上积弊已深,社会矛盾尖锐,改革派与守旧派斗争激烈 。苏轼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主张维持现状,反对变法,因此受到守旧派 的排挤和打压。
党争之祸
北宋时期的党争非常激烈,苏轼因为与当权者政见不合,被视为旧党领 袖,遭到新党的攻击和打压。
03
乌台诗案
苏轼因诗文得罪,被贬黄州,成为“乌台诗案”的受害者。这一事件对

《念奴娇-赤壁怀古》ppt课件

《念奴娇-赤壁怀古》ppt课件

解题
“念奴娇”:词牌名。
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妓,“善歌唱……声出 于朝霞之上,虽钟鼓笙竽,嘈杂而莫能遏”。传说唐玄宗 曾亲自作曲填词,命念奴歌唱,果然如夜莺啼鸣,婉转似 百灵放歌。玄宗龙颜大悦,遂将此曲定名为“念奴娇”。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流传千古,首句为“大江 东去”,末句为“一尊还酹江月”,故“ 念奴娇 ”又名 “大江东去”或“酹江月”。
作者穿越幽幽的岁月,为什么唯独对周瑜无限仰慕,周瑜身上到底 寄托了作者的什么情感呢?
周瑜:情场、官场、战场、场场得意 苏轼:黄州、惠州、儋州、州州失意
情感:借周瑜年少有为的形象,表达对英雄的赞颂 和仰慕,渴望建功立业却壮志难酬之情。
抒一己之怀
展 · 思古人
周瑜 • 年龄:34 • 生活:幸福美满 • 外表:英俊儒雅 • 职位:东吴都督 • 际遇世 奇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歌:与江西诗派的开创者 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绘画:善画枯木怪石,主张神似。
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fú) 并称“宋四家”。 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 张耒(lĕi)、晁(cáo)补之。
上片赏析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起句写长江给人以雄奇壮丽之感,“大江东去” 是眼前江景,用以起兴。日夜江声,滚滚滔滔, 使人感到历史的流逝,对往昔英雄人物 无限怀念,引发读者对历史和人生的思索。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此句点明题意,指明怀古的特定时代、 人物和地点,引入对 古战场 的凭吊。 这样写是通过联想自然而然巧妙地把 读者引到这段历史的回顾中。
作者对周瑜的塑造有什么作用、周瑜身上到底寄托了作者的什么情 感呢?(15分钟)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课件PPT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课件PPT

学习字词

yín
我 会
暮吟读

“暮”的中间 一横要长一些。
yín
暮吟
我 会 写“吟”ຫໍສະໝຸດ 最后 一笔没有一点。理解古诗
到底诗人吟了什么诗,我们来听听看。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残阳: 夕阳,快要落山的太阳。 铺: 展开,铺展。这里是斜照的意思。 瑟瑟: 碧绿的颜色。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
关键
通过对模型的观察及手动操作,加深对投影的理解
0 7
di
er zhang jie
第二章 节
教学分析
2.1 教法分析 三段式教学法=尝试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
















0 9
di sa zhang jie
第 三n 章 节
学法分析
从读书中来学到 探索发现
从动手中来学到 更多能力
《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xuán)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qiào)。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màn)时,她在丛中笑。
教师说课模板
【教师试讲】【课堂演讲】【教学课件】【说课比


CONTENTS
01 教学背景 02 教学分析 03 学法分析 04 教学过程 05 版式设计 06 教学效果
布置作业 (2分钟)
1 234567
出示目标 (2分钟)
合作探究 (15分钟)
课堂总结 (2分钟)
1 3
4.2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
为了激发学生探究的 好奇心和兴趣,让学 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 习。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苏轼词两首》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苏轼词两首》课件

4.识记字音
(1)单音字
故垒.( ) 公瑾.( ) 萧瑟.( ) (2)多音字
还酹.( 料峭.(
纶((
)纶巾 )垂纶
任((
)任凭 )姓任
)
樯.橹( )
)
一蓑.( )
觉( (
)觉悟 )午觉
答案:(1)lěi lèi qiánɡ jǐn qiào suō sè (2)ɡuān/lún jué/jiào rèn/Rén
【注解】 ①亟(jí):急切。 【译文】 强大而骄傲的,就会损害他的强大;弱小却 骄傲的,只会快速灭亡。
【评说】 骄傲与膨胀好比人的高血压,若不加以控制 就会脑出血、颅内压骤然升高而导致死亡。
夯基础
1.作者名片
词坛巨人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 属四川)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书画家、诗 人,豪放词派的代表,“唐宋八大家”之一。出身于一
问题1 有人说《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诗句“人 生如梦”表现了作者消极颓废的处世态度,你是怎样认 识的呢?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点二)并非消极颓废。 结合上下阕词句可以看出,“人生如梦”是词人在 遭受压抑情况下的自慰之词,但他并未想到及时行乐,
他的“一尊还酹江月”不过是要向“江月”倾诉壮 志难酬的苦闷。综观全词,可以说是意境壮阔,风格豪 放,豪放中略见苍凉,但“苍凉”掩盖不了其豪放旷达 的精神。
问题2 作为豪放派的开创者,苏轼唱出了当时时 代的最强音,他的奔放热情,他的豪迈旷达,感染了后 人。但是有人评论说苏轼在《定风波》中的“回首向来 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有些消极,与全词的 感情基调不合,你是怎样认识的?

《前赤壁赋》(苏轼)80张PPT完整课件

《前赤壁赋》(苏轼)80张PPT完整课件
❖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 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
苏轼
苏门三学士:苏洵、苏轼、苏辙 散文“欧苏”:欧阳修、苏轼 宋诗“苏黄”:苏轼、黄庭坚 宋词“苏辛”:苏轼、辛弃疾 宋书法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 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画作:开创了湖州画派
苏轼洞庭秋色赋 苏轼笔迹
苏轼赤壁赋
古木怪石图 苏轼
竹石图
苏轼
画像为李公麟所画
黄问身心 自
州余如似 题
惠平不已 金
州生系灰 儋功之之 州业舟木 。,。,
山 画 像
东坡帽东坡巾
东坡肉
写作背景
元丰三年(1079年),苏轼因作诗讽刺王 安石新法(“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出 狱后,被贬黄州团练副使。 被贬黄州之后 ,苏轼生活贫困,行动不得自由,过着半囚 徒的日子。为排遣内心郁闷,他泛舟赤壁, 先后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
3.余音袅袅( niǎo ) 12.渔樵( qiáo )
4.幽壑( hè )
13.扁舟( piān )
5.嫠妇( lí )
14.匏樽( páo )
6.愀然( qiǎo )
15.蜉蝣( fúyóu )
7.山川相缪( liáo ) 16.无尽藏( zàng )
8.舳舻千里(zhúlú ) 17.狼藉( jí )
❖ 主要成就:诗、词、赋、散文、 书法、绘画
❖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 乐府》等。
❖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 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 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 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 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 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 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 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 “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擅长 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 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为 “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 墨竹、怪石、枯木等。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复习PPT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复习PPT

6.本诗哪两句富含哲理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7.写出一首与庐山有关的诗提示:白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Standard template
Apply to courseware production
游山西村
Standard template
Apply to courseware production
Standard template
第二单元复习
Apply to courseware production
题西林壁
Standard template
1.作者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今四川眉山县人,北宋著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
其弟苏辙合称为三苏,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
有很高造诣,做作品大都挥洒自如,明快豪放,著有东
Apply to courseware production
• 步骤 • 1、 • 2、 • 3、
陈述句变反问句
Standard template
Apply to courseware production
练习
Standard template
• 1、不好好学习,自然不能取得好成绩, • 2、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
Apply to courseware production
Standard template
Apply to courseware production
Standard template
• 6、爬山虎长大的叶子有三个特点:一是,二 是叶子的方向是,三是叶子在墙上铺得,既没 有,也没有,2.5分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 课件(共64张PPT)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 课件(共64张PPT)
01 暮江吟 02 题西林壁 03 雪梅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总结
目录
题西林壁
01 暮江吟 02 题西林壁 03 雪梅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总结
目录
题西林壁
题西林壁
01 暮江吟 02 题西林壁 03 雪梅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总结
目录
苏轼(1037—1101年),字子 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 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与其父 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 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 ,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为“唐 宋八大家”之一。著有《苏东坡全集 》和《东坡乐府》等。
目录
暮江吟
01 暮江吟 02 题西林壁 03 雪梅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总结
目录
暮江吟
暮江吟
01 暮江吟 02 题西林壁 03 雪梅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总结
目录
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 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 炭翁》《琵琶行》等。
暮江吟
01 暮江吟 02 题西林壁 03 雪梅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总结
目录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暮江吟
01 暮江吟 02 题西林壁 03 雪梅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总结
目录
课堂练习
01 暮江吟 02 题西林壁 03 雪梅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总结
目录
一、将古诗补充完整。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 红 )。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ppt课件29张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ppt课件29张
苏轼的多情造就了他的豪放;他的豪放造就了他的豁达;他的豁达造就了他风雨无阻。他的“一蓑烟雨任平生” 道尽了千古真理,让人懂得用开朗、宽容、豁达的心态去面对一切;让人知道用感激、豁达的心境去挑战人生。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道路难免坎坷曲折。汪国真有诗曰:“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 晴也是雨。”环境可以影响心境,心境也同样也可以影响环境。当我们身处逆境时,我们应该像苏轼那样做到洒脱,且行 且歌。
这三句是此篇的画龙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 悟和启示,请谈谈是怎样的一种顿悟和启示?
1.“风雨”比喻人生中的逆境,如各种政治打击和人生险途。 “晴” 比喻春风得意的顺境。
2.人生有顺逆,有成败,有荣辱,有福祸,变幻莫测,但无论处于何种境地, 我们都要人应该具有宠辱偕忘、超然物外的旷达心态去对待, 风雨改变不了苏东坡,也改变不了我们。
定 波 风苏 轼
苏轼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文
新课导入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 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听的这首歌是哪位诗人写的词吗?对了,就是苏轼。苏轼,我想大家 都不陌生,他是宋朝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他有着怎样的伟大胸襟 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定风波》去寻找答案吧。
课堂结构
CONTENTS















《苏东坡全集 全八册 》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模板下载

《苏东坡全集 全八册 》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模板下载
文集卷八 十三
02
文集卷八 十四
03
文集卷八 十五
04
文集卷八 十六
06
文集卷八 十八
05
文集卷八 十七
01
文集卷八 十九
02
文集卷九 十
03
文集卷九 十一
04
文集卷九 十二
06
文集卷九 十四
05
文集卷九 十三
01
文集卷九 十五
02
文集卷九 十六
03
文集卷九 十七
04
文集卷九 十八
06
文集卷一 百
2.《物类相感志》;3.《调谑编》;4.《格物初谈》;5.《杂纂二续》;6.《渔樵闲话录》; 7.《问答 录》。
本书是在四川大学著名学者曾枣庄、舒大刚主编,四川大学古籍所研究人员负责点校的《三苏全书》(语文 出版社2001年)的基础上修订汇编而成,出版后将成为市面上收录苏东坡作品最为全面丰富的苏东坡全集。
02
东坡书传 卷十三
03
东坡书传 卷十四
04
东坡书传 卷十五
06
东坡书传 卷十七
05
东坡书传 卷十六
论语说卷一
论语说叙录
论语说卷二
苏东坡全集(第八册)
东坡志林 仇池笔记
东坡手泽 附编
01
东坡志林 叙录
02
东坡志林 卷一
03
东坡志林 卷二
04
东坡志林 卷三
06
东坡志林 卷五
05
东坡志林 卷四
01
苏氏易传卷之六 苏氏易传卷之七
苏氏易传卷之八 苏氏易传卷之九
01
东坡书传 叙录
02
东坡书传 卷一
03
东坡书传 卷二

第14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共38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4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共38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题目解说
水调歌头——词牌名 词调来源于隋炀帝所制的《水调》曲
疏通文意
1.疏通诗歌意思。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
苏轼的弟弟苏辙, 字子由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这一时期,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 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 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
天上暗指“朝廷”,词人想要回到朝廷中去,但是又怕党争激烈, 难以容身。
水调歌头
“何似”是指哪里比得 上,既然天上回不去, 还不如在人间,这里的 “人间”指做地方官, 词人想到做地方官同样 可以为国家出力,词 人 想通了,积极乐观的态 度战胜了消极的思想。
将人世的聚合离散看作明月的阴晴圆缺, 表明人生不会完美无憾,有欢聚,也必然有离
水调歌头
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两句为何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表现出词人面对时间、空间以及人生一些重大问题时所持的态 度,充分展现出其精神境界的丰富博大,同时还表达了词人对天下 离人的美好祝愿,表现出词人的乐观旷达的胸襟。
明朗、豁达。
小结
这首词的借月抒怀,其中既有 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也有对人们的 美好祝愿,更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表现了词人豁达洒脱、积极乐观的 人生态度。
3.“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两句说明词人最终做出怎样的决定?
朱红色的楼阁
怨恨 为什么
转朱 阁, 低绮 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
雕绘着花纹的门窗
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周全,齐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性质:冤案。宋代最大的一次文字狱。 3、材料:今存《乌台诗案》,完整的狱中审理档案记录两宋之际
人朋九万编,今有《四库全书》本。 4、虽然此案是王安石门人所为,然与其无关,其时王已退居金陵。
元丰八年三月,神宗死,哲宗立,高太后垂帘听政,起
用旧党,苏轼得到重用。此期有几件重要的事:
1、与司马光的矛盾。
分 析
又有以诗为词、议论化的特征,
抒情怀古如行云流水,一气贯注, 淋漓尽致。
《卜算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上片写景,渲染环境,引出幽 人、孤鸿。幽人的独自徘徊, 表现人物惆怅寂寞的心情, 孤鸿的若隐若现,则在表现 表现人物之外,还有写景的 功能。同时引起下片。
面对历史,
发出对人生
的感慨。
主题
通过对赤壁壮
丽河山的描
写、对周瑜
的缅怀和颂

扬,表达自
壁 风
己的政治理

想,同时流
露出事业无
成、年华虚
度的感伤。
1、将写景、咏史、怀古、抒情融 为一体,尤其将景物的特色和任
务特征描写得相当形象而深刻。 艺

2、语言特点:写景处以白描见长, 用字精炼准确、表现力强;通篇
苏 轼 手 迹
苏词发展的三个阶பைடு நூலகம்:

杭州时期开始写词

密州时期颇多名篇;徐州时 的
期有农村词五首

黄州时期渐入化境
玉我 年不 明 宇欲 ?知 月 ,乘 天几 高风 上时 处归 宫有 不去 阙, 胜, ,把 寒又 今酒 。恐 夕问
琼 是晴 楼 何天
苏词在宋代词史中的贡献和地位
1、扩大词境,开拓题材。 2、改变词风,开创豪放派之风气。
1、家世及少年时期 2、仁宗、英宗时期 3、神宗时期 4、元祐更化时期 5、哲宗亲政时期
家 祖父名序,序有三子:澹、涣、洵,
世 澹涣皆进士,洵即轼父。洵有三子 及 三女,大儿及二大女早逝。轼有一 少 姐名八娘,嫁后二年亡。故此后其 年 家仅存轼、辙兄弟二人。无世传所 时 谓苏小妹其人。 期 轼八岁于眉山从道士张易简学,十三
苏轼的生平
他是欧阳修的学生,是继欧阳修之后,北宋中 后期的文坛领袖。虽然他的官职没有欧阳修 高,且一生十分坎坷,但他的文学成就更高 更全面,对当时及后来的文学,影响也更大。 苏轼在诗、词、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 显示出其非凡的才能。其作品是宋代诗文革 新运动进一步发展的结果,表现了宋代文学 的最高成就。在中国古代,才华横溢而命途 多蹇者屡见不鲜,但象苏轼这样,在人生路 途中坎坷曲折,还不甚多见。按时间顺序, 其生平大致可分为五个时期:
苏轼
主讲人:汪俊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 居士,眉州 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嘉佑进士。神 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 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 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 诗“谤讪朝廷”罪贬 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 官至礼 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 。 南宋 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2、苏门四学士、苏门六君子皆于此期产生,与门下多
唱和。
3、“洛蜀党争”的出现。又一次文字之灾。 栾 城 县 苏 轼 祖 籍 纪 念 馆
元祐更化时期
哲宗亲政时期
天祐九年,高太后死,哲宗亲政,罢黜旧党,起用新党。 苏轼被视为“元祐党人”贬惠州,复贬儋州。
元符三年,哲宗丝,徽宗即位,大赦天下,苏轼北归, 第二年到常州,病逝,年六十六岁。
华书局
国 画 藏 品
苏 轼 赤 壁 游
解题
念奴本为歌女名,
后为词调。本

词又名《百字

令》。本词为

宋神宗元丰五

年(1082),
苏轼在黄州任
团练副使时夜
游赤壁所作。
上片写赤壁山
水之胜,描
绘古战场遗
迹。先片承
“多少豪杰”


而来,追忆 历史,着重
壁 周
容 写人,引起

对周瑜的描

写和议论。

最后归结到
元丰二年,“乌台诗案”发生。轼到黄州,始号东坡。元 丰八年,神宗死,方得任用。黄州时期,轼多与僧道往 来,对佛老渐感兴趣。
此期的文学成就以词为代表。黄州时期所作《念奴娇·赤壁 怀古》,进入化境。
乌台诗案
古木怪石图 苏轼
1、始末:御使中丞李定等四次上书,从《苏子瞻学士钱塘集》中 断章取义,称苏轼“指斥乘舆”“愚弄朝廷”。
1、议论文:政论和史论。说理透彻,雄辩滔滔。受《孟 子》《战国策》影响。
2、记叙文:多有佳篇,写法上叙述、描写、议论交错互 用,结构随内容而有丰富变化。
3、小品文:各类皆有独到之处,或叙友情,或写景物, 或论文弹艺,信手拈来,妙趣横生。
苏轼以自己横溢的才华和奔放的气势,为宋散文开辟了 新天地。其作品文思开阔,笔力奔放雄健,行文收纵 自如,变化多姿。
此时诗似陶潜,胸襟颇同。
三苏祠
苏轼画像
出入儒道

浸染佛禅

兼容并收

灵活通脱

有为有守

率真任情
旷达幽默
苏轼的诗文
苏 轼 手 迹
今《东坡全集》一百多卷,诗二千七百多 首,还有大量散文。
内容:政治诗、写景抒情诗、理
趣诗、和陶诗。
艺术:取材广泛,立意新颖,想

象丰富,富于趣味。



东坡书院塑像
苏轼的文
此期初步表现出苏轼的政治主张和艺术才华。制科考试前后,他 接连上书要求改革。其观点遭重臣韩琦、王安石反对。
此一时期的《南行集》代表了他五言古诗的成就;《凤翔八观》, 代表了当时七言古诗的成就;《和子由渑池怀旧》则是其七言 近体的主要成就。
杭州西湖
神 宗 时 期
熙宁二年轼守孝期满还朝,值王安石变法,轼表示反对, 由此产生矛盾。熙宁四年起,轼先后任杭州通判、密州、 徐州、湖州知州,皆有政绩。
杭州西湖苏堤
有关苏词的基本参考资料
东坡书院的苏轼塑像
《东坡选集》,徐无闻、曹慕樊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7年
《三苏文艺思想》,曾枣庄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 《东坡诗论丛》,苏轼研究会编,齐鲁书社,1983年 《东坡文论丛》,苏轼研究会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
年 《苏轼研究资料汇编》三册,四川大学中文系主编,中
岁进学堂,从乡贤刘微之学。在家
从父学,父游从母学。
仁宗、英宗时期
仁宗嘉祐元年苏轼与父洵弟辙赴京应举。轼辙并取,三苏文章动 天下。值程氏病丧,父子回川。嘉祐四年父子再度赴京。三人 沿途所作后结为《南行集》。这是苏轼现存最早的一批作品。
三人抵京后,经欧阳修荐,轼、辙参加制科考试皆取。轼于嘉祐 六年赴凤翔签判。治平元年英宗即位。轼还朝以殿中丞差判登 院,后经学士院考试,授直史馆。此期妻、父先后逝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