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道路模拟激励的汽车下摆臂多轴疲劳分析

合集下载

实验分析(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工程研究院)

实验分析(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工程研究院)

图 1 进气歧管长度对于某发动机扭矩的影响图 2 发动机排放系统控制单元图 3 柴油机台架标定试验车身结构耐撞性优化流程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悬架K&C试验台是由英国ABD公司生产的标准双轴悬架参数测量试验台,如图1所示。

设计目的主要用于测量车辆在准静态下的悬架运动性和柔性(K&C)特性,另外该设备还能够精确测量整车的质心位置和转动惯量。

试验室工作人员通过自制工装还能够对于类似重卡驾驶室、发动机和变速箱等总成进行质心位置和转动惯量的测量,如图2所示。

该设备所采用的固定地面平面的方法更如实的模拟了车辆在道路上弹跳、侧倾和俯仰运动,这也使在精确测量质心和转动惯量上具有很大的优势。

图1 中汽中心悬架KC试验台图2 重卡驾驶室质心位置和转动惯量测量如图3所示,该设备主要由中心平台,4个车轮平台,测量系统,惯性测量系统组成。

图3 悬架K&C试验台组成四立柱试验室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四立柱道路模拟试验台是由德国IST公司生产的,并配有高低温湿热环境仓,如图1所示,主要用来考核不同路面激励下整车的疲劳、噪音、振动和舒适性,此外还可以校验底盘参数。

图1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四立柱试验台四立柱试验台主要由悬浮地基、液压系统、轴轮距调节系统和8800数控系统组成,如图2所示,其中液压系统是试验台的核心,包括液压泵站、起停阀、分油器、蓄能器、作动器、硬管和软管等,液压泵站压力可达到280 bar,并仅需要较少的功率和较少的液压油,运行稳定,性能优越。

Labtronic 8800是IST 为仿真与部件测试提供的新型数字控制器,它与特有的基于PC机的Windows NT环境的应用软件完美结合,是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测试控制系统之一。

图2 四立柱试验台组成试验时,试验车车轮直接由托盘托住,车身无任何约束,可以自由进行俯仰、侧倾和扭转,对车身结构产生损伤的80%的路面载荷可以重现出来,输入信号可以是:a路面的垂向不平度;b路面测试数据的统计量;c通过车辆轴头或其它部位的路面响应信号迭代得到的车轮驱动信号。

悬架下摆臂的疲劳寿命分析_史建鹏

悬架下摆臂的疲劳寿命分析_史建鹏

2013年(第35卷)第3期汽车工程Automotive Engineering2013(Vol.35)No.32013050悬架下摆臂的疲劳寿命分析**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8AA11A123)和吉林省科技厅科技发展计划重点项目(20086006)资助。

原稿收到日期为2011年9月21日,修改稿收到日期为2011年11月8日。

史建鹏1,管欣2(1.东风汽车公司技术中心,武汉430058 2.吉林大学,汽车动态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春130025)[摘要]根据汽车悬架下摆臂所受的极限静载工况下的结构应力分析、道路载荷作用下的疲劳损伤分析和常用行驶工况下的疲劳寿命等分析,采用CAE 与台架和道路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从多体动力学得到载荷值,应用“惯性释放法”获得不同工况下,下摆臂的应力分布特征;据此确定易出现疲劳损伤的部位,为下摆臂探索出一种一体化疲劳寿命分析方法;采用该方法对某型汽车下摆臂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受到的应力下降10MPa 时,疲劳寿命约能提高1倍。

关键词:悬架下摆臂;载荷;应力;疲劳寿命Fatigue Life Analysis of Lower Suspension ArmShi Jianpeng 1&Guan Xin 21.Dongfeng Motor Corporation Technical Center ,Wuhan 430058;2.Jilin University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Automobile Dynamic Simulation ,Changchun 130025[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es on the structural stress of static loads in extreme condition ,the fatigue damage under road loads and the fatigue life in normal driving conditions for lower suspension arm and combining CAE technique with road test ,the load values are obtained with multi-body dynamics ,and by applying inertia relief method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features of lower suspension arm are acquired ,and based on which the locations are i-dentified where fatigue damages are easy to occur.Thus an integrated fatigue life analysis technique for lower sus-pension arm is explored ,using which the analysis on the lower suspension arm of a real vehicle is conducted with a result showing that for this specific situation a reduction of stress by 10MPa can lead to nearly a doubling in fatigue life.Keywords :lower suspension arm ;load ;stress ;fatigue life前言关于下摆臂疲劳寿命的研究主要包括:应用结构有限元方法提升部件疲劳寿命和以台架试验为基础的多轴向疲劳寿命加载模式的分析方法。

基于虚拟试验场的扭力梁疲劳分析及研究

基于虚拟试验场的扭力梁疲劳分析及研究

摘要随着人们对汽车安全性能认知度的提高,汽车零部件的疲劳耐久性能越来越受到汽车制造商和消费者的关注。

传统的疲劳测试方法不仅消耗巨大的人力、物力,而且也大大延长了整车的开发时间。

随着科学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学者和工程师利用有限元、多体动力学和疲劳耐久理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疲劳寿命分析,这不仅大大缩短了整车开发时间,而且节省了整车疲劳试验的费用。

悬架作为汽车上的重要子系统,其性能决定了车辆行驶的平顺性和车辆的安全性等,而扭力梁悬架由于其结构简单,成本低而且比较方便维护和安装,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型汽车的后悬架当中。

汽车在实际行驶过程中,悬架受到的路面冲击载荷对疲劳损伤影响很大,寿命较短不仅会影响汽车的整体使用性能,降低用户的体验,还会影响汽车的品牌形象等,因此,有效预测以及如何改善悬架的疲劳寿命成为了汽车生产商研究的热点。

本文以某车型试验样车在路试过程中出现了扭力梁疲劳开裂为工程背景,具体研究工作如下:首先完成了扭力梁的有限元建模,校核了其在四种典型危险工况下是否会发生静力破坏,并且计算得到了自由模态下扭力梁的各阶模态频率和模态中性文件;在ADAMS/Car软件中根据采集到的前后悬架等关键硬点坐标,建立了车辆动力学模型,然后将模态分析输出的扭力梁柔性体文件导入后悬架子系统中对部分刚体模型进行更换,选择Ftire轮胎建立刚柔耦合整车动力学模型,并从ADAMS/Car软件的路面模型中选取由扭曲路和比利时路组成的综合耐久路面作为边界,对模型进行整车耐久试验仿真,输出疲劳分析所需的扭力梁连接点的载荷谱;在nCode软件中结合材料S-N曲线以及疲劳累积损伤理论计算得到了扭力梁的疲劳寿命,并与试验样车比较发现开裂位置基本相符;最后,借助虚拟试验仿真技术定量分析了扭力梁悬架衬套刚度、弹簧刚度、减震器阻尼系数对提高扭力梁疲劳寿命的贡献率,结果发现,改进衬套刚度可以提升15%的寿命值,改进弹簧刚度可以提升9%的寿命值,改进减震器阻尼系数可以提升30%的寿命值,并且依据上述分析结果组合改进悬架参数,发现同时改进减震器阻尼和衬套刚度效果最好,可以使扭力梁寿命提升43%,有效改善了扭力梁的疲劳耐久性能。

基于道路载荷谱的车身疲劳寿命改进研究

基于道路载荷谱的车身疲劳寿命改进研究

整 车室 内道 路 模 拟试 验 分 为轮 耦 合 型道路 模 拟 试验 和轴 耦 合型 道 路模 拟 试 验 两种 类 型 。失 效
位 置 的损 伤 贡献 分 析 结 果 表 明 , 身 失 效 位 置 处 车 占比 9 % 以上 的损 伤 发生在 以垂 向激励 为 主 的各 8 种 粗糙 路 面上 , 因此 本 课 题 中采 用 轮 耦 合 方 式 的


架试 验加 载信 号 驱 动 台架 , 各 监 测 点 处 采 集 应 在 变响 应信 号 , 后 与 实 际道 路 上 采 集 的 信 号进 行 然 比较 , 图 3所 示 , 算 出误 差 信 号 , 此 修 正 驱 如 计 据
动信 号并 再 次 完 成 加 载 , 此 循 环 下 去 。当迭 代 如 点 响应 与 目标 之 间 的 误 差 达 到 允 许 范 围之 内 时 ,
9 % 以 上 的粗 糙 路 面 采 集 的 信 号 进 行 迭 代 , 流 8 其
程 图见 图 2 。
1 代1 r嘉 模 _ 嚣 拟I . 迭- 1 - ' 膝 等
图 1 车 身 开 裂 研 究 技 术 路 线
2 1 典型 路面 道路 谱 采集 .
研 究 过 程 中采 用 虚拟 试 验 台 的形 式来 建 立 目 标 车辆 的耐 久 性 虚 拟 分 析 模 型 , 虚 拟 模 型 的边 该
界输 入 条件 为轮 轴 六 分 力 信 号 和轮 轴 位 移 信 号 , 而 此信 号必 须 通 过 实 车 的道 路 载 荷 谱 采 集 得 到 。
此外 , 虑 到后期 室 内道 路 模 拟 试 验 和 C E耐久 考 A
分 析 的需要 , 车 场 道 路 试 验 采 集 的 信 号 包 括 车 试

基于整车虚拟道路行驶试验的车辆零部件疲劳分析

基于整车虚拟道路行驶试验的车辆零部件疲劳分析

1 整车虚 拟道路行驶试验
Ab ta t B s d o h e il i u lpooy e s lt n e me o ra t at ft u n ls sp e e t v i i sr c : a e n t e v hce v t a rttp i a o ,a n w t d f u o p r ai e a a i i rs ne t a o te r mu i h o s g ys d o d l
ra vh l t t.ncnie t no t oa se cvr M R ,t ehdcnacrtys v efx l m l—oyss m el e c s I s r o h m dl ts r e i ees o da i f e rse o y( S ) h m t a cu e l t eie u bd t e o a l o eh l b t i ye
d n misu d rte n d l o r iae yu i gMS hela i p 2 ao a t p r a ea q i atr h i u l r tt e Sra y a c n e h l a od n t .B sn o c R,t o dn s o t f u o a t c n b c ur f te vr a o oy ’ d g r s  ̄ e t p p o
t t .T e eft e ts fte p r a o d ce i el a ig s e t . hst s me o s a pi o alw rc nr lar s es h n t a g e t h at c n b c n u t w t t o dn p cr T i et t d wa p l t o e t r h i u o s e d hh a h d e o o n

基于多体动力学模型的车身载荷谱获取及疲劳寿命评估

基于多体动力学模型的车身载荷谱获取及疲劳寿命评估
structure was ultimately passed the durability validation of proving groundꎬ which has shown that the engineering practicability of
this methodology. The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virtual iteration and fatigue life analysis can effectively support
Six ̄component force / N
采集通道
Acquired channel
28
轮心六向力
Six ̄component force
轴头 Hub
2 刚柔耦合整车模型建立
此轻客车辆为承载式车身结构ꎬ前悬架类型为麦
弗逊悬架ꎬ结构组成如图 5 所示ꎬ后悬架类型为钢板弹
簧非独立悬架ꎬ结构组成如图 6 所示ꎮ 副车架与摆臂、
转向机和车身通过衬套连接ꎬ运用模态综合法 [4] ꎬ通
图 5 前悬架结构组成
Fig.5 Front suspension structural composition
受限于衬套刚度测试设备的限制ꎬ衬套的实测变
形量无法达到其在通过试验场坏路时的工作范围ꎬ因
此衬套的刚度曲线还需进行相应的拟合及延伸处理ꎬ
能够实现一定程度的加速ꎬ但如若在试验过程中出现
疲劳耐久失效ꎬ无法有效地提取失效零部件的载荷以
∗20210225 收到初稿ꎬ 20210510 收到修改稿ꎮ
∗∗丁文敏ꎬ 男ꎬ 1972 年 11 月生ꎬ 江西万载人ꎬ 汉族ꎬ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研发总院高级工程师ꎬ 主要从事整车研发工作ꎮ

基于实测载荷谱的双叉臂悬架下摆臂疲劳寿命预测

基于实测载荷谱的双叉臂悬架下摆臂疲劳寿命预测

基于实测载荷谱的双叉臂悬架下摆臂疲劳寿命预测作者:马良灿纪浩符琳李小珊覃宝海来源:《时代汽车》2020年第16期摘要:本文通过实测某双叉臂后独悬车在试验场随机载荷谱,使用Femfat LAB 与 Adams Car联合仿真,迭代分解出双叉臂下摆臂各连接点处的载荷谱,并通过时域、伪损伤等指标对迭代结果进行收敛性评价。

同时用分解的载荷谱对下摆臂的疲劳寿命进行了预测,下摆臂减振器支架的焊缝疲劳寿命为0.63,与实车表现误差为11.3%,很好的预测了双叉臂悬架下摆臂的疲劳寿命。

关键词:疲劳寿命载荷谱迭代分解下摆臂1 前言双叉臂独立悬架因优越的操控性和乘坐舒适性被许多车型开发使用[1,2],但因悬架的特殊结构形式,下摆臂的受载大,易出现疲劳开裂失效等问题[3],汽车结构件的疲劳失效已是各大整车厂关注的重点。

汽车结构件疲劳耐久寿命评估的传统方法是整车试验场道路耐久试验,该方法最直接且最有效的方法,但因试验周期长、需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经费,且若试验中出现疲劳失效问题,不易实施新方案的验证[4]。

实测路谱载荷激励结合CAE疲劳寿命仿真技术已成为汽车结构疲劳寿命预测的主要途径[5]。

藤瑞品[6]等提出一种采用二维随机载荷的当量载荷概率密度函数进行数值积分的疲劳寿命计算方法,研究了汽车弹簧疲劳耐久寿命的评估.Kim等[7]提出了一种计算车辆动载荷的CAE仿真方法,使用刚柔混合模型对车体结构进行了耐久分析。

获取正确的边界载荷已成为准确预测零部件疲劳寿命的关键技术指标。

本文通过实测某双叉臂后独悬车在试验场各典型工况路面的随机载荷谱,通过虚拟迭代的方法,使用Femfat LAB 与 Adams Car联合仿真,获取双叉臂下摆臂各连接点处的载荷谱,并通过时域、伪损伤等指标对迭代结果进行可靠性评价,同时用分解的路谱载荷对下摆臂的疲劳寿命进行了预测。

本文旨在为汽车悬挂零部件疲劳分析提供可行的虚拟数值仿真分析方法。

2 路谱的采集与处理2.1 试验车路谱的采集采用LMS SCADAS Mobile72通道数采、MSCLW12.8六分力传感器、拉线位移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应变片等设备对某双叉臂车型在某试验场的路谱数据进行了采集,采集通道数据、采集信号类型及通道分配数据统计见表1所示。

基于雨流法的汽车底盘件疲劳耐久试验方法研究报告

基于雨流法的汽车底盘件疲劳耐久试验方法研究报告

基于雨流法的汽车底盘件疲劳耐久试验方法研究报告本研究针对汽车底盘件的疲劳耐久试验方法进行了探究,采用了基于雨流法的试验方案。

本文重点介绍实验设计、试验步骤和结果分析。

实验设计本实验选用了一款自主研发的汽车底盘件,该零部件为悬置于车轮上的重要结构,主要负责承受汽车车身的荷载和振动。

在设计试验方案时,我们参考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于疲劳耐久试验的相关规范,主要包括:1. 施加载荷:在试验中采用恒定幅值载荷,通过控制分别施加正向和反向的垂向载荷来模拟道路行驶的实际工况,使试验更加接近实际使用环境,同时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2. 试验频率:根据实际使用环境和试件的疲劳特性进行确定,不同的试验频率对疲劳应力的作用不同,应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施加。

3. 疲劳断口分析:通过对试件的疲劳寿命进行推定、试验断口的观察和分析,来确定试件的疲劳性能。

试验步骤1. 准备工作检查试件是否符合设计条件和实验要求,明确试验参数并进行记录,准备好试验设备。

2. 载荷施加将试件安装在试验机上,施加恒定幅值垂向载荷,记录下载荷时间序列数据。

3. 疲劳断口观察和分析在试验过程中,定期观察并记录试件的表面和断口状况,通过断口形貌、裂纹特征和疲劳寿命进行分析和推定。

结果分析在进行了数个疲劳寿命试验后,我们得到了汽车底盘件的疲劳寿命分布曲线和疲劳断口形貌。

结果显示,试件疲劳寿命随着应力水平的增加而减小,疲劳断口主要表现为韧性断裂型态。

通过对断口形貌进行分析,我们发现试件的疲劳裂纹起始位置与应力集中区域的位置重合,存在较强的相关性。

综上所述,本研究采用基于雨流法的试验方案,可以较为准确地模拟出汽车底盘件在实际使用环境中所承受的载荷,并可研究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疲劳行为,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但同时也需要加强对试验方法的优化和改进,不断提高其可靠性和试验成本的可承受性。

在进行汽车底盘件疲劳耐久试验中,需要对试件的载荷数据、试验时间和断口形貌等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

基于HyperWorks软件平台的悬架下摆臂疲劳寿命计算

基于HyperWorks软件平台的悬架下摆臂疲劳寿命计算

基于HyperWorks软件平台的悬架下摆臂疲劳寿命计算滕飞张雪峰门永新彭鸿赵福全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310023摘要:利用多体动力学和有限元法结合的方法对汽车前悬架下摆臂结构可靠性进行仿真研究。

首先建立前悬架虚拟试验台架的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在轮心位置加载六分力传感器采集信号,计算下摆臂连接点载荷时间历程;其次根据有限元准静态应力分析法,基于危险应力分布的动载荷历程,结合车体材料的S-N 曲线以及Miner线性累计损伤理论,进行下摆臂结构疲劳寿命预测。

关键词: 多体动力学,MotionView,有限元,疲劳寿命预测1 概述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在轻量化设计的同时,对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对汽车零部件的疲劳寿命分析预测是汽车设计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汽车质量的重要保障。

传统分析方法是基于实车,通过道路测试或者台架试验来完成。

缺点是周期长、耗费大、安全性低。

这就需要一种快速的有效疲劳分析和设计方法缩短产品的设计周期,进而降低研发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随着虚拟样机和虚拟仿真技术的飞速发展,疲劳寿命分析虚拟仿真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汽车的开发过程中。

本文以某车麦弗逊独立悬架的下摆臂为分析对象,通过综合运用多体动力学仿真、有限元和疲劳分析等手段,应用疲劳累积损伤等理论,在基于HyperWorks的虚拟仿真平台中完成了对结构的疲劳寿命预测,疲劳分析流程图如图1所示。

图1疲劳耐久分析流程2 前悬架虚拟试验台架多体模型的建立与仿真2.1 多体动力学模型与激励某车前悬架虚拟试验台架多体模型如图1所示,模型在MotionView中搭建,左轮和右轮轮心处加载垂向位移激励、纵向载荷激励、横向载荷激励和垂向扭矩激励,激励信号为六分力车轮力传感器实车试验测得,左右轮轮心激励如图3~图6所示。

图2前悬架虚拟试验台架多体动力学模型图3左轮和右轮轮心处垂向位移信号图4左轮和右轮轮心处纵向力信号图5左轮和右轮轮心处横向力信号图6左轮和右轮轮心处垂向扭矩信号2.2 多体动力学仿真结果虚拟试验台架模型仿真分析输出下摆臂三个连接点(下摆臂外点、下摆臂前点和下摆臂后点)的十五个载荷时间历程,下摆臂三个连接点的载荷时间历程如图7~图9所示。

基于道路模拟激励的汽车下摆臂多轴疲劳分析

基于道路模拟激励的汽车下摆臂多轴疲劳分析

e ct t n s n l a e o t i e s b u d r o d t n o y a c n l ss A rgd f xb e c u l g mo e r x i i i a s r b an d a o n a y c n i o s f r d n mis a ay i. i — e il o p i d lf ao g i i l n o
[ btat A vhc uait aa s e o o bn ods uai s wt A ehiu spo A s c] eied r ly nl i m t dcm igra i ltnt t i C Etcnqei r- r l b i y s h m o e h




21 ( 3 0 2年 第 4卷) 3期 第
Autmo ie Engne rn o tv i eig
2 2 5 01 0 0
基 于 道 路 模 拟 激 励 的汽 车下 摆 臂 多轴 疲 劳 分 析 术
钱 立军, 吴道俊 , 年炯 , 安定 , 杨 祝 王
( 合肥工业大学机械 与汽车工程 学院, 合肥
nt l me ta a y i. Ba e n t i he b a i iy o t o d n s a a y e n hix a a iu n l ssi o i ee n n lss e s d o h s t ix a t fisl a i g i n lz d a d a mu a i ftg e a ay i sc n- l l
关键词 : 车 ; 汽 道路模 拟 ; 下摆 臂 ; 多轴 疲劳 Mu a ilFaiu ay i fVe il o rCo to hixa t e An lsso h ce L we nr l g

某车型前悬架下摆臂的疲劳分析与优化

某车型前悬架下摆臂的疲劳分析与优化

qiyekejiyufazhan2014年第24期(总第388期)企业科技与发展某车型前悬架下摆臂的疲劳分析与优化张瑞俊,尹业平(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广西柳州545000)随着汽车从高端消费品逐渐变为人们日常生活离不开的消费品之后,人们对汽车产品可靠性以及安全性的认识也在加深[1],这种安全性一种是汽车碰撞[2-4]方面的内容,它是发生在短时间内的剧烈接触,但这种现象多数都是人为的,通过约束驾驶行为,这种情况是可以有效降低的。

而另一种无形的安全范畴则主要指零件的疲劳失效,这是一种不受人支配而又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5],因此自从人们意识到了疲劳失效的危害之后,人们对疲劳现象的研究也就开始了。

某车型的前悬架下摆臂在路面试验时出现了细微裂纹[6],而疲劳断裂通常也都是从零件的表面裂纹开始的,这为汽车的安全行驶埋下了重大的安全隐患。

因此本文以CAE 分析为手段对该摆臂机构的静强度和疲劳寿命进行分析和预测,然后根据计算结果以及零件的应力和寿命云图对其结构进行优化设计[7],以使摆臂的疲劳寿命最终符合使用要求。

1模型描述汽车悬架的下摆臂是底盘上的关键部件之一,它一方面与车轮相连,另一方面通过其他部件与车身相连。

车辆在正常行驶时由于路面的不平整等因素,车轮会经常受到来自地面的冲击,而车轮只能吸收其中的一部分能量,其余的则会通过摆臂把能量继续传递给底盘和车身。

因此,摆臂在悬架系统中是一个要满足一定自由度要求的运动件,如图1所示。

摆臂实际工作中要绕着过CD 的轴线做一定角度的转动,位置B 处一般通过螺旋弹簧与车身相连,而位置A 则再通过其他零件与车轮相连。

2有限元模型的建立2.1零件的网格划分摆臂实际中是通过A 、B 、C 、D 四个位置与其他构件连接起来的,所以这四个位置的具体受力情况就不会完全相同,而且为了便于分析和管理此处我们应该先把这四个局部区域放置在一个component 中,而其余部分放置在另一个component 中。

基于整车室内道路模拟的汽车零部件疲劳试验研究

基于整车室内道路模拟的汽车零部件疲劳试验研究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automotive industry, the demand of design and development vehicle is increa -sing. How to shorten the development cycle and reduce costs has become a necessary topic. Indoor road simulation test is helpful to find product defects synthetically and optimize the design, then improve product quality. Large quantities of components and parts caused to difficult to predict the specific failure, so that the testing cycle is long and the cost is high. Therefore,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art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that affects the development cycle and cost. Starting from the research of axle-coupled road test, this paper changes the traditional experience-based approach and carries out fatigue test of parts. This change reduces a lot of preparatory work, save costs effectively and shortens the test cycle. Keywords: Auto parts; Durability testing; Road simulation; Reliability; Failure CLC NO.: V416.3 Document Code: B Article ID: 1671-7988(2019)24-97-04

路谱采集与疲劳分析在当今汽车研发中的应用

路谱采集与疲劳分析在当今汽车研发中的应用

路谱采集与疲劳分析在当今汽车研发中的应用随着汽车的不断普及,人们对汽车的安全性、舒适度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这就要求汽车制造商和相关研发机构在汽车设计和制造中,充分考虑驾驶员的体验和安全性。

在这一过程中,路谱采集和疲劳分析技术正逐渐成为研发中的必需品。

路谱采集是指收集不同道路场景下的驾驶行为数据,通过模拟和测试将这些数据整理成“路谱”,以便更好地研究车辆的行驶特性和进行驾驶员疲劳分析。

根据收集的数据,可以分析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所遭受到的振动、加速度等信息,以便进行舒适性和安全性的优化。

在实际应用中,路谱采集可通过车载精密仪器和软件完成,同时也可以结合现场扫描和摄像等技术手段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数据。

收集的数据可通过数据分析和处理工具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将分析结果反馈给车辆的制造商和设计师,以便更好地制定优化措施。

疲劳分析是指在长时间驾驶行驶过程中分析驾驶员的身体反应、血液流量、血氧含量、心率等指标,判断驾驶员是否出现疲劳或疾病,从而降低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

现在,一些汽车制造商已经开始将各种传感器和测量设备集成到车内,以便实时监测驾驶员的健康状况。

同时,在疲劳分析中,还可以通过路谱采集所得到的数据进行更全面的分析和研究,识别并纠正行驶过程中所产生的不适,改善驾驶员舒适性和安全性。

这种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帮助降低事故率,减少交通事故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能提升车辆的竞争力,增加其市场需求。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路谱采集和疲劳分析技术在汽车制造和研发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但这些技术需要对数据进行隐私保护和安全性控制。

保障驾驶员的隐私和数据安全,是研发者和制造商应该考虑的一项重要问题。

总而言之,路谱采集和疲劳分析技术在当今汽车研发中的应用,可以帮助提升车辆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优化驾驶体验、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提升车辆市场竞争力,具有很大的前景和潜力。

在未来的汽车发展中,这些技术肯定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汽车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浅谈汽车底盘零件的疲劳试验分析

浅谈汽车底盘零件的疲劳试验分析

浅谈汽车底盘零件的疲劳试验分析底盘是车辆结构中负责承受路面和车身负荷的关键部件之一、为了保证底盘的强度和耐久性,需要进行疲劳试验分析,来评估底盘零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疲劳寿命。

本文将从试验方法、试验结果分析和改进措施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试验方法底盘零件的疲劳试验一般采用低周疲劳试验和高周疲劳试验两种方式。

低周疲劳试验通常采用恒幅加载方式,通过在一定的载荷下施加一定次数的循环载荷进行试验。

高周疲劳试验则采用应变幅变加载方式,即通过在一定应变幅范围内施加高频循环载荷来进行试验。

试验结果以应力-寿命曲线和应变-寿命曲线的形式展示。

试验结果分析通过对底盘零件的疲劳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得到零件的疲劳寿命,以及零件的疲劳强度和耐久性等信息。

在低周疲劳试验中,随着载荷幅值的增加,零件的寿命明显缩短。

在高周疲劳试验中,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零件的应变幅值和内部应力都会不断积累,导致裂纹的扩展和零件失效。

因此,疲劳寿命是评估底盘零件强度和耐久性的重要指标。

改进措施针对底盘疲劳试验分析结果,需要从设计和材料两个方面进行改进。

针对设计方面,可以根据试验结果提高零件的刚度和强度,减少零件的应力集中。

针对材料方面,可以采用高强度,高韧性的材料来替代原有的材料。

同时,优化零件的表面处理方法,通过表面改性来提高零件的耐久性和抗疲劳性能。

综上所述,底盘零件的疲劳试验分析是评估底盘强度和耐久性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试验得到的结果,可以指导设计、材料选择和工艺改进。

未来,随着材料和制造工艺的发展,底盘零件的疲劳试验分析将会更加精准和可靠。

基于最优控制的半主动悬架下摆臂疲劳寿命预测

基于最优控制的半主动悬架下摆臂疲劳寿命预测

基于最优控制的半主动悬架下摆臂疲劳寿命预测引言半主动悬架系统已成为现代汽车悬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系统可以在保证车辆稳定性和舒适性的前提下,大大提升汽车的操控性和行驶性能。

在半主动悬架系统中,摆臂作为一个关键部件,其可靠性和疲劳寿命的预测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本文将以最优控制理论为基础,探讨半主动悬架下摆臂的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最优控制理论及其应用最优控制是一种优化方法,它的目标是通过调整系统的控制输入,以最优化某个性能指标。

最优控制适用于一系列领域,如控制工程、材料科学以及生物学等。

在机械系统中,最优控制通常被用于预测材料疲劳寿命和执行最优控制策略,以确保系统的高效性和安全性。

半主动悬架下摆臂疲劳寿命预测半主动悬架系统中的摆臂由金属或复合材料制成,通常处于高应力和变形状态,容易发生疲劳裂纹。

预测摆臂疲劳寿命的方法通常基于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和经典的疲劳寿命理论。

然而,这些方法没有考虑到半主动悬架系统“工况-寿命”之间的关系,即车辆行驶模式和路况的变化对摆臂疲劳寿命的影响。

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最优控制理论的半主动悬架下摆臂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首先,根据系统的工况和摆臂的应力-应变曲线,建立半主动悬架下摆臂的力学方程和状态空间模型。

其次,基于最优控制理论,将摆臂的疲劳寿命视为最优控制问题,其中控制变量是半主动悬架系统的控制输入,目标是最小化摆臂疲劳寿命的损失函数。

最后,利用数值优化算法求解最优控制问题,得到半主动悬架下摆臂的最优控制输入和疲劳寿命预测结果。

结论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最优控制理论的半主动悬架下摆臂疲劳寿命预测方法,该方法考虑了车辆行驶模式和路况对摆臂疲劳寿命的影响,可以提供更准确的疲劳寿命预测结果。

由于最优控制方法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该方法可以应用于不同类型的半主动悬架系统和摆臂材料预测。

此外,最优控制方法还可以应用于半主动悬架系统的控制策略设计。

在摆臂疲劳寿命预测过程中,得到的最优控制输入可以作为悬架系统的控制策略,以确保摆臂的长期可靠性和安全性。

汽车底盘悬挂系统的疲劳分析

汽车底盘悬挂系统的疲劳分析

汽车底盘悬挂系统的疲劳分析汽车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其性能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而底盘悬挂系统作为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车辆的操控性、舒适性以及行驶的稳定性。

然而,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悬挂系统会承受各种复杂的载荷和应力,容易出现疲劳损伤,从而影响车辆的性能和安全。

因此,对汽车底盘悬挂系统进行疲劳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要理解悬挂系统的疲劳问题,首先需要了解悬挂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

汽车底盘悬挂系统通常由弹簧、减震器、控制臂、连杆等部件组成。

其主要作用是支撑车身重量,减少路面颠簸对车身的冲击,并保持车轮与路面的良好接触,从而确保车辆的行驶稳定性和操控性。

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悬挂系统会不断地受到来自路面的激励,如凹凸不平的路面、减速带、坑洼等。

这些激励会导致悬挂系统部件产生周期性的变形和应力。

当这种周期性的应力和变形反复作用的次数达到一定程度时,悬挂系统部件就可能会出现疲劳裂纹,甚至断裂。

那么,如何对汽车底盘悬挂系统进行疲劳分析呢?一般来说,这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是材料的特性。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疲劳性能,因此在设计悬挂系统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以确保其能够承受预期的载荷和应力。

其次是载荷的情况。

需要准确地测量和分析悬挂系统在实际行驶中所承受的各种载荷,包括静态载荷(如车身重量)和动态载荷(如路面激励)。

此外,还需要考虑悬挂系统的几何形状和结构。

复杂的结构和不合理的几何形状可能会导致应力集中,从而增加疲劳损伤的风险。

在进行疲劳分析时,通常会采用一些专业的方法和工具。

有限元分析(FEA)是一种常用的手段。

通过建立悬挂系统的有限元模型,可以模拟其在不同载荷条件下的应力和变形分布。

然后,结合材料的疲劳性能曲线,可以预测悬挂系统部件的疲劳寿命。

此外,试验测试也是不可或缺的。

在实际的试验中,可以对悬挂系统部件进行加载试验,直接观察其疲劳损伤的发展过程,并验证理论分析的结果。

实际中,一些常见的悬挂系统疲劳失效形式包括弹簧的断裂、减震器的漏油、控制臂和连杆的裂纹等。

基于道路载荷谱的汽车下横臂疲劳试验

基于道路载荷谱的汽车下横臂疲劳试验

基于道路载荷谱的汽车下横臂疲劳试验曹宏伟【摘要】基于道路载荷谱的室内台架耐久试验不仅能消除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而且能有效缩短试验周期,其精度高且可控性好,是汽车可靠性试验今后发展的趋势.以汽车前悬架下横臂为例,阐述道路载荷谱的采集以及远程参数控制(RPC)试验系统在汽车零部件疲劳耐久性试验评价中的应用.提出基于道路载荷谱的室内台架模拟是零部件疲劳耐久性试验方案的一种思路,可供在其他零部件疲劳试验评价中参考.【期刊名称】《汽车工程师》【年(卷),期】2016(000)008【总页数】3页(P48-50)【关键词】道路载荷谱;下横臂;RPC;疲劳试验【作者】曹宏伟【作者单位】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天津技术开发分公司【正文语种】中文随着用户对汽车安全性和可靠性需求的日益增加,汽车零部件的疲劳强度已成为汽车产品品质的重要因素,因而台架试验在车辆设计和开发过程中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得益于现代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试验方法也从以前的程序加载发展到目前广泛应用的实时模拟加载[1]。

文章采用道路模拟和台架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双通道加载,基于实车道路载荷谱完成对汽车前悬架下横臂疲劳强度的考核。

该方法对研究汽车下横臂在麦弗逊等类型悬架的载荷传递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在对其疲劳强度的评价上更加客观真实。

1 道路载荷谱的获得文章主要研究对象为某国产车型前悬架下横臂,如图1所示。

按照试验流程首先要进行应变片的安装调试及获得实际道路的载荷谱。

图1 某国产车型前悬架下横臂1.1 应变片布置对于汽车用麦弗逊式悬架,下横臂连接副车架、转向节及减振机构。

路面对车轮的垂直载荷依次通过转向节、下球头销、下横臂及减振机构传递到车身和车架上;而纵向力、侧向力与力矩均由转向节和导向机构及下横臂和球头销传递。

由于文章中双通道加载只涉及到纵向力和侧向力,因而经过分析以及考虑贴应变片的可行性和方便性,选择在下横臂工艺孔及翻边处布置应变片。

如图2所示,下横臂上应变测量位置共7处,其中1和2处位置为全桥连接;3,4,6,7处位置为半桥连接;5处为1/4桥单片连接测量。

基于最优控制的半主动悬架下摆臂疲劳寿命预测

基于最优控制的半主动悬架下摆臂疲劳寿命预测

基于最优控制的半主动悬架下摆臂疲劳寿命预测王其东;梅雪晴;王金波【摘要】运用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和Matlab进行的整车联合仿真结果表明,半主动悬架系统能有效提高车辆的平顺性。

通过获取下摆臂的载荷时间历程,结合有限元应力分析结果,在MSC.Fatigue软件中进行下摆臂疲劳寿命计算,得到了其疲劳寿命分布和危险点的寿命值。

实车台架试验表明,试验结果与仿真计算结果基本一致。

%The co-simulation of complete vehicle is performed with software ADAMS and Matlab, which shows that the semi-active suspension improves ride comfort of the vehicle. By obtaining load-time history of lower suspension arm, and in combination of results of FE stress analysis, we calculate the fatigue life of lower suspension arm in MSC.Fatigue software, and obtain the fatigue life distribution and fatigue life value ofthe dangerous locations. The results of real vehicle tests an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re coincident.【期刊名称】《汽车技术》【年(卷),期】2014(000)005【总页数】5页(P15-19)【关键词】半主动悬架;下摆臂;疲劳寿命;最优控制【作者】王其东;梅雪晴;王金波【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63.33采用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和Matlab进行整车联合仿真,得到了半主动悬架下摆臂的载荷时间历程,结合有限元应力分析结果,在MSC.Fatigue软件中进行下摆臂疲劳寿命的计算。

基于道路模拟激励的汽车下摆臂多轴疲劳分析

基于道路模拟激励的汽车下摆臂多轴疲劳分析

1. 2
道路模拟试验结果及迭代精度 为使迭代顺利进行, 一般将路谱分段后分别进
最后将各段迭代结果连接起来。 迭代结束 行迭代, 后, 比较轴头处测量的响应信号与试验场得到的目 标响应信号的接近情况。图 1 为其中一段响应信号 的迭代过程与结果。
1
1. 1
轮胎激励的获取
道路模拟原理及过程
道路模拟技术即以迭代的方式, 不断修正试验 台四立柱对轮胎的激励, 使室内测量的响应信号不 断接近试验场路试得到的目标响应信号 。 系统的频率响应函数的计算表达式为 -1 H( f) = X w ( f) Y w ( f) ( 1)
图2
强化路面左前轮胎接触面位移激励信号
2012 ( Vol. 34 ) No. 3
钱立军, 等: 基于道路模拟激励的汽车下摆臂多轴疲劳分析
· 251 ·
2
2. 1
整车刚柔耦合多体动力学仿真
有限元模型和刚柔耦合模型的建立 在 Hyperwoks 中对汽车下摆臂进行网格划分,
得到下摆臂的有限元模型, 见图 3 。 在下摆臂与汽 车其他零部件连接处建立超单元, 调用模态综合法 提交 OptiStruct 计 和设置输出模态中性文件的卡片, 算得到下摆臂的柔性体模型 ( 模态中性文件 ) 。 采 用替换法, 即将多刚体动力学模型中的下摆臂替换 为柔性体, 并以 ADAMS / Car Ride 中的四立柱为试 验台, 建立整车刚柔耦合模型, 见图 4 。
前言
* 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 发改办高技[ 2007] 2823 号) 资助。 原稿收到日期为 2011 年 4 月 2 日, 修改稿收到日期为 2011 年 5 月 19 日。
· 250 ·

虚拟试验技术在汽车零部件疲劳寿命预估中的应用研究

虚拟试验技术在汽车零部件疲劳寿命预估中的应用研究
were concluded in the paper.
Key Words:sub-frame,finite element(FE),multi—body dynamic model,fatigue,
modal-superposition,quasi—static
Il
同济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 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 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创作的、已公开发表或者没有公开发表的 作品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 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的法律责任 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 日
第1章引言
第1章引言
1.1研究目的和意义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全面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中国汽车工业有了长足进 步,已具备相当的技术开发能力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近年来国内也涌现出了 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轿车品牌。汽车工业正逐步发展成为我国的支柱 产业之一。与此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用户对于汽车产品 的安全性、舒适性和稳定性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另一方面,在2006年中国汽 车业已驶离了保护期,中国汽车正面临着国外汽车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冲击与 挑战。因此,在中国汽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加强自主开发设计能力, 通过加快产品研发速度、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可靠性的手段来提高产品的 竞争力,已经为各企业所认可【11。
项目由上海大众提出,由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和上海大众合作共同完成,双 方不但具备完成项目所必需的硬件、软件设施和深厚的基础知识理论储备,而 且积累了零部件开发试验标准研究的经验,完全能够保证本项目顺利完成。本 研究课题将为制定符合中国国内汽车行驶环境条件的可靠性试验方法与试验标 准提供理论基础,并提出一条前期设计阶段可用于关键部件疲劳寿命预测的虚 拟试验标准,填补国内在整车开发过程中可靠性评价的虚拟试验方法与规范方 面的空白,最终达到在轿车开发过程中虚拟试验和实物试验的有机结合。本研 究成果可以直接为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所用,对国内其他汽车企业也有很好 的应用参考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 迭代过程与结果
从图 1 可见, 道路模拟技术能够保证轴头位置 测量的响应很好地接近路试得到的目标响应, 即实 现在室内精确模拟汽车在实际道路上的工况 。 迭代 得到试验台立柱对汽车轮胎的激励信号 , 见图 2 。
X ( t) = X0 ( t) + ΔX ( t) ( 7) 式中: ΔY ( f ) 为响应信号的误差频域值; ΔX ( t ) 为激 励信号的修正量; gain 为增益系数; X ( t) 为修正后的 激励信号。 播放修正后的激励信号, 再一次计算测量响应 信号与目标响应信号的误差, 如式 ( 3 ) 和式 ( 4 ) , 如 此反复下去。在此过程中, 要不断根据响应误差的 变化情况调整增益系数 gain 值, 当测量的响应信号 与目标响应信号的接近程度达到所预定的误差范围 内, 迭代结束。
图5
左后轴头处的响应对比
分析的六分力载荷谱。例如减振器在连接点处对下 摆臂的垂向载荷谱如图 6 所示。
图3
下摆臂的有限元模型
图6
减振器对下摆臂垂向载荷谱
3 基于惯性释放法的下摆臂有限元分析
图4 整车刚柔耦合模型
对下 摆 臂 进 行 模 态 分 析 得 到 第 一 阶 模 态 为 479Hz, 图 7 为该零件表面一点处测得在路试条件下 的应变功率谱密度曲线, 发现所受载荷集中在 50Hz 以内, 因此下摆臂最低阶模态大于 4 倍的载荷频率, 即可采用准静态法进行有限元分析
[3 ]
2. 2
整车刚柔耦合模型的验证 在 ADAMS / Car Ride 中, 以道路模拟迭代得到
进行刚柔耦合仿真分析, 的轮胎激励信号作为输入, 测量模型中轴头位置的加速度响应, 并与试验场采 集得到的目标响应进行对比, 如图 5 所示。 计算两 种信号的均方根的误差为 3. 069 86% , 标准偏差误 差为 3. 068 99% 。对比结果说明整车刚柔耦合模型 的精确性较好。 2. 3 下摆臂各连接点的各个方向载荷的确定 在 ADAMS 建模器中建立获取下摆臂各个连接
-1
( 3)
Y( f) ] ( 4) ΔY( t) = Y s ( t) - FFT [ 式中: Y( f) 为测量响应频域信号; ΔY ( t ) 为响应信号 的误差; Y s ( t ) 为目标响应时域信号; FFT 为快速傅 氏变换。 利用响应信号的误差求取试验台对轮胎激励的 修正量, 从而修正激励信号, 即 ΔY( f) = FFT[ ΔY( t) ] -1 X ( t ) = gain · FFT - 1[ Δ ΔY( f) H ( f) ] ( 5) ( 6)
前言
* 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 发改办高技[ 2007] 2823 号) 资助。 原稿收到日期为 2011 年 4 月 2 日, 修改稿收到日期为 2011 年 5 月 19 日。
· 250 ·




2012 年( 第 34 卷) 第 3 期
符合汽车实际道路的行驶工况, 通过仿真提取零部 。 件的载荷谱 同时总结了判断多轴载荷状态的二轴 性分析的具体方法。最后利用多轴疲劳理论来解决 某汽车下摆臂在非比例多轴载荷作用下的疲劳寿命 计算问题。
[5 ] [4 ]
为另外一个平面的主应力。 二轴比, 即 σ2 与 σ1 的 , - 1 1 。 比值 可在 到 之间取值 角展度为 σ1 与局部 坐标系 x 轴的夹角。具体的判断原则如下: ( 1 ) 如果二轴比接近于 0 且角展度为常数, 则 处于单轴状态; ( 2 ) 如果二轴比非 0 但恒定并且角展度为常 数, 则存在一个比例载荷状态, 进行疲劳分析须修改 单轴材料特性; ( 3 ) 如果二轴比或者角展度不为常数, 则存在 一个非比例载荷状态, 进行寿命预估必须采用完全 [6 ] 的多轴疲劳分析方法 。 二轴比标准偏差可用来确定二轴比变化情况。 图 9 为二轴比标准偏差计算结果, 可以看出, 下摆臂 部分区域的二轴比标准偏差较大, 即二轴比变化较 大, 说明这些区域在时域上两个主应力不成比例 。
*
[ 摘要] 提出了一种道路模拟试验与 CAE 相结合的汽车耐久性分析方法 。采用道路模拟技术复现实际路面 状况, 迭代得到的轮胎激励信号, 作为 CAE 动力学分析的边界条件 。建立整车刚柔耦合模型, 仿真获取关键零件连 接点的载荷历程。以某汽车的下摆臂作为实例, 采用有限元分析的惯性释放法, 求得其应力。据此进一步对其载荷 状态做二轴性分析, 并选择合适的多轴疲劳损伤模型进行多轴疲劳分析 。分析结果与路试结果对比表明, 该方法可 在设计阶段有效预估汽车关键零部件在非比例载荷作用下的疲劳寿命 。

点载荷的请求( Request) , 整车仿真后得到用于疲劳
图7
下摆臂表面一点处的应变功率谱密度
· 252 ·




2012 年( 第 34 卷) 第 3 期
由于设计载荷计算方法的限制和数值计算的累 计误差等原因, 要得到一个绝对自平衡的力系极其 。惯性释放法是求解在平衡外力作用下 ( 如 行驶中的汽车, 把惯性力考虑进去后外力是平衡的 ) 困难 但无约束或约束不足的结构静力或动力响应问题的 一种处理方法, 它可以避免不合理的人为约束。 惯性释放法进行静力分析时, 只须对一个节点 进行 6 个自由度的约束 ( 虚支座 ) 。 针对该支座, 程 序首先计算在外力作用下每个节点在每个方向上的 加速度, 然后将加速度转化为惯性力反向施加到每 个节点上, 由此构造一个平衡的力系( 支座反力等于 零) 。求解得到的位移描述所有节点相对于该支座 的相对运动
图2
强化路面左前轮胎接触面位移激励信号
2012 ( Vol. 34 ) No. 3
钱立军, 等: 基于道路模拟激励的汽车下摆臂多轴疲劳分析
· 251 ·
2
2. 1
整车刚柔耦合多体动力学仿真
有限元模型和刚柔耦合模型的建立 在 Hyperwoks 中对汽车下摆臂进行网格划分,
得到下摆臂的有限元模型, 见图 3 。 在下摆臂与汽 车其他零部件连接处建立超单元, 调用模态综合法 提交 OptiStruct 计 和设置输出模态中性文件的卡片, 算得到下摆臂的柔性体模型 ( 模态中性文件 ) 。 采 用替换法, 即将多刚体动力学模型中的下摆臂替换 为柔性体, 并以 ADAMS / Car Ride 中的四立柱为试 验台, 建立整车刚柔耦合模型, 见图 4 。
式中: H( f) 为系统的频率响应函数; X w ( f ) 为白噪声 激励; Y w ( f) 为对应白噪声的响应。 通过 Servotest 道路模拟试验台自带的软件 Pulsar, 可得到该系统的频率响应函数 H( f) 。 迭代时, 首先利用系统的频率响应函数 H ( f ) 和 目标响应信号, 求取试验台的初始激励, 即 X0 ( f) = Y s ( f) H - 1 ( f) ( 2) 式中: X0 ( f) 为初始激励频域信号; Y s ( f ) 为目标响应 频域信号。 播放初始激励, 比较传感器上测量的响应信号 与目标响应信号, 即 Y( f) = X0 ( f) H( f)
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Automotive Engineering,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efei 230009
[ Abstract] A vehicle durability analysis method combing road simulation test with CAE technique is proposed. Specifically,the real road conditions are reproduced with road simulation technique, and by iteration the tire excitation signals are obtained as boundary conditions for dynamics analysis. A rigidflexible coupling model for complete vehicle is built and the loading histories at the junctions of key components are obtained by simulation. Taking the lower control arm of a vehicle as example, its stresses are evaluated with the method of inertia relief in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Based on this the biaxiality of its loading is analyzed and a multiaxial fatigue analysis is conducted with an appropriate multiaxial fatigue damage model chosen. The comparison between results of analysis and test indicates that the method proposed can effectively predict the fatigue life of vehicle key components under nonproportional loading at early design stage. Keywords: vehicle; road n; lower control arm; multiaxial fatigue 力传感器采集汽车行驶时轴头的六分力响应信号, 但六分力传感器的造价昂贵。 此外, 实际汽车零部 该情况下的结 件常在非比例多轴载荷作用下工作, 随着用户对汽车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需求日益增 加, 汽车零部件的疲劳寿命已成为汽车产品品质的 重要因素。采用 CAE ( 计算机辅助工程 ) 的手段, 可 以在产品设计阶段进行疲劳寿命分析, 有效地减小 [1 ] 开发周期和降低成本 。而如何获取合理的零部件 载荷谱, 成为制约 CAE 疲劳分析的重要因素。 已有 的道路载荷谱采集方法中, 比较精确的是采用六分 构疲劳行为远不同于单轴或多轴比例疲劳加载特 [2 ] 性 , 以往的单轴疲劳理论已不能满足该情况下汽 车结构疲劳强度设计与分析的需要。 因此, 这些都 是结构件疲劳分析中急需解决的热点问题 。 本文中采用道路模拟与 CAE 相结合的方式, 首 先在道路模拟试验台上迭代得到轮胎接触面的激励 信号, 为 CAE 仿真提供了路面激励, 使 CAE 仿真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