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性疾病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盆腔炎性疾病(培训课件)(共44张PPT)
痛的疾病; 为性活泼的年轻女性或者具有性传播疾病〔
STD〕的高危人群; 可给予经验性抗生素治疗。
PID的诊断
2.附加标准
〔1〕口表温度超过38.3oC;
〔2〕 宫颈或阴道异常黏液脓性分泌物;
〔3〕阴道分泌物生理盐水涂片见到大量白细胞
〔4〕血沉加快;
〔5〕C反响蛋白水平升高;
〔6〕实验室检查证实有宫颈淋病奈瑟菌或沙眼
PID的诊断
2006年美国CDC〔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推荐PID诊断标准如下:
1.最低诊断标准 〔1〕宫颈触痛或 (2) 子宫压痛或 〔3〕附件区压痛
PID的诊断
假设符合三项最低诊断标准中的一项 同时有下生殖道感染的征象 那么诊断PID的特异性明显增加
PID的诊断
可根据最低诊断标准进行治疗: 患者出现下腹痛,并可以排除其他引起下腹
PID的治疗
PID治疗方法:主要为抗生素药物治疗,必 要时手术治疗。
关键是通过联合用药及时治疗多种病原微 生物。
所有的治疗方案必须对淋病奈瑟菌、沙眼 衣原体及厌氧菌有效。
PID的治疗
抗生素的选择:
经验 广谱
及时 个体化
PID的治疗
经验用药
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较为合理。
但通常需在获得实验室结果前即给予抗生素治疗。
此方案对以厌氧菌为主的感染疗效较好,常用于 治疗输卵管卵巢脓肿。
静脉给药注意
临床病症改善后继续静脉给药至少24h,继续口服
克林霉素450mg,4次/日 , ×14 或;
多西环素100mg,口服,1次/12h ×14。
对输卵管卵巢脓肿的患者:
用多西环素〔或米诺环素〕加甲硝唑或多西环 素〔或米诺环素〕加克林霉素。
PID的治疗
STD〕的高危人群; 可给予经验性抗生素治疗。
PID的诊断
2.附加标准
〔1〕口表温度超过38.3oC;
〔2〕 宫颈或阴道异常黏液脓性分泌物;
〔3〕阴道分泌物生理盐水涂片见到大量白细胞
〔4〕血沉加快;
〔5〕C反响蛋白水平升高;
〔6〕实验室检查证实有宫颈淋病奈瑟菌或沙眼
PID的诊断
2006年美国CDC〔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推荐PID诊断标准如下:
1.最低诊断标准 〔1〕宫颈触痛或 (2) 子宫压痛或 〔3〕附件区压痛
PID的诊断
假设符合三项最低诊断标准中的一项 同时有下生殖道感染的征象 那么诊断PID的特异性明显增加
PID的诊断
可根据最低诊断标准进行治疗: 患者出现下腹痛,并可以排除其他引起下腹
PID的治疗
PID治疗方法:主要为抗生素药物治疗,必 要时手术治疗。
关键是通过联合用药及时治疗多种病原微 生物。
所有的治疗方案必须对淋病奈瑟菌、沙眼 衣原体及厌氧菌有效。
PID的治疗
抗生素的选择:
经验 广谱
及时 个体化
PID的治疗
经验用药
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较为合理。
但通常需在获得实验室结果前即给予抗生素治疗。
此方案对以厌氧菌为主的感染疗效较好,常用于 治疗输卵管卵巢脓肿。
静脉给药注意
临床病症改善后继续静脉给药至少24h,继续口服
克林霉素450mg,4次/日 , ×14 或;
多西环素100mg,口服,1次/12h ×14。
对输卵管卵巢脓肿的患者:
用多西环素〔或米诺环素〕加甲硝唑或多西环 素〔或米诺环素〕加克林霉素。
PID的治疗
盆腔炎pptPPT课件
病因
感染、炎症、免疫因素等。
发病机制
病原微生物通过上行性蔓延或血行感染等途径引起盆腔炎症。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下腹痛、阴道分泌物增多、异常阴道 出血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发热、寒 战等全身症状。
诊断
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进 行综合诊断,其中超声检查和腹腔镜 检查是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
02 盆腔炎的病理生理
04 盆腔炎的预防与护理
预防措施
01
02
03
04
保持卫生
经常清洁外阴,避免不洁性行 为,减少感染的风险。
避免过度清洁
使用温和的洗液,避免破坏阴 道酸碱平衡。
及时治疗妇科疾病
如阴道炎、宫颈炎等,防止炎 症扩散至盆腔。
定期妇科检查
及早发现并治疗潜在的妇科问 题。
护理方法
卧床休息
遵医嘱治疗
急性发作期应卧床休息, 避免剧烈运动。
按时服药,不随意停药 或更改剂量。
注意饮食
避免刺激性食物,多吃 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
物。
心理护理
保持乐观心态,减轻焦 虑和压力。
康复指导
锻炼指导
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增强体质 。
性生活指导
治愈后可恢复性生活,注意卫 生和安全。
定期复查
治疗后定期进行妇科检查,确 保炎症完全治愈。
预防复发
注意个人卫生和性生活卫生, 避免再次感染。
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
对于有明显的盆腔粘连、输卵管积水、卵巢囊肿等病变严重的情况,需要手术治 疗。
手术方式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腹腔镜手术或开腹手术,以分离粘连、清除病灶、恢复解剖结 构等。
其他治疗方式
物理治疗
如微波、红外线等物理疗法,可促进盆腔血液循环,缓解疼 痛和炎症。
感染、炎症、免疫因素等。
发病机制
病原微生物通过上行性蔓延或血行感染等途径引起盆腔炎症。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下腹痛、阴道分泌物增多、异常阴道 出血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发热、寒 战等全身症状。
诊断
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进 行综合诊断,其中超声检查和腹腔镜 检查是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
02 盆腔炎的病理生理
04 盆腔炎的预防与护理
预防措施
01
02
03
04
保持卫生
经常清洁外阴,避免不洁性行 为,减少感染的风险。
避免过度清洁
使用温和的洗液,避免破坏阴 道酸碱平衡。
及时治疗妇科疾病
如阴道炎、宫颈炎等,防止炎 症扩散至盆腔。
定期妇科检查
及早发现并治疗潜在的妇科问 题。
护理方法
卧床休息
遵医嘱治疗
急性发作期应卧床休息, 避免剧烈运动。
按时服药,不随意停药 或更改剂量。
注意饮食
避免刺激性食物,多吃 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
物。
心理护理
保持乐观心态,减轻焦 虑和压力。
康复指导
锻炼指导
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增强体质 。
性生活指导
治愈后可恢复性生活,注意卫 生和安全。
定期复查
治疗后定期进行妇科检查,确 保炎症完全治愈。
预防复发
注意个人卫生和性生活卫生, 避免再次感染。
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
对于有明显的盆腔粘连、输卵管积水、卵巢囊肿等病变严重的情况,需要手术治 疗。
手术方式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腹腔镜手术或开腹手术,以分离粘连、清除病灶、恢复解剖结 构等。
其他治疗方式
物理治疗
如微波、红外线等物理疗法,可促进盆腔血液循环,缓解疼 痛和炎症。
盆腔炎 ppt课件
辨证论治
发病急、病情重、病势凶险。 病因以热毒为主,兼有湿、瘀。
临证以清热解毒为主,祛湿化瘀为辅。
分型论治
1. 炽热毒盛证
主要证候:高热腹痛,恶寒或寒战,下腹部疼痛拒按, 带下量多、色黄,或脓血,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 红,苔黄厚,脉滑数。 治 方 法:清热解毒,凉血消脓。 药:五味消毒饮合大黄牡丹汤。
(金银花 野菊花 蒲公英 紫花地丁 天葵子)
(大黄 牡丹皮 桃仁 冬瓜仁 芒硝)
2.湿毒壅盛证
主要症候:下腹胀痛拒按或伴腰骶部胀痛难忍,发 热恶寒,或高热不退,带下量多,色黄绿如脓,臭 秽,月经量多,经期延长或淋沥不尽,口苦口腻, 大便溏泄,小便短小,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 法:解毒利湿,活血止痛。 方 药:银翘红酱解毒汤(中医妇科临床手册)
后穹窿穿刺
抽出黄色渗液或脓液
抽出不凝血
鉴别诊断
与卵巢囊肿蒂扭转相鉴别
急性盆腔炎 相同点 不 同 卵巢囊肿蒂扭转 下腹部疼痛,压痛,反跳痛明显 有
卵囊病史 无
腹痛情况 全腹痛,胀痛或绞痛
附件区压痛明显,可 扪及不成形包块 WBC升高明显
因体位改变疼痛加剧
可扪及张力较大的肿 块 WBC升高不太明显
点 妇检
急性 盆腔炎
2、湿毒壅盛
湿热毒邪 与气血相搏
经行产后
邪正 交争
湿热毒邪内 结
房事不禁
血室正开
湿热毒邪 急性 盆腔炎
3、湿热蕴结
湿热与余血 相搏
经期
瘀结 不畅
瘀血与湿热 内结
产后
流产后
余血未净
湿热内侵 急性 盆腔炎
手术损伤
病史
盆腔炎性疾病的规范化诊治PPT课件
子宫颈或阴道异常黏液脓性分泌物
阴道分泌物0.9%氯化钠溶液涂片见到大量白细胞
红细胞沉降率升高
血C-反应蛋白升高
实验室证实的子宫颈淋病奈瑟菌或衣原体阳性
-
11
特异标准
子宫内膜活检组织学证实 子宫内膜炎
阴道超声或核磁共振检查 显示输卵管增粗,输卵管 积液,伴或不伴有盆腔积 液、输卵管卵巢肿块。
选择的广谱抗菌药,应覆盖可能的病原 体,和需氧菌等。
四项基本
所有治疗方案都必须对淋病奈瑟菌和 原则
沙眼衣原体有效,子宫内膜和子宫颈
的微生物检查无阳性发现并不能除外
淋病奈瑟菌和沙眼衣原体所致的上生
殖道感染。
诊断后应立即开始治疗,及时合理地
应用抗菌药物与远期预后直接相关。
-
6
其他途径感染
经血液途径感染:盆腔结核为代表
周围器官蔓延:阑尾炎、肠穿孔、自发性腹膜炎
等
-
7
病理特点及发病机制
充血、肿涨、渗出、 炎性细胞集聚、病 原体阳性 1、急性子宫内膜炎及急性子宫肌炎。
2、急性输卵管炎、输卵管积脓、输卵管卵巢脓肿,
卵巢很少单独发炎。
-
8
3. 急性盆腔腹膜炎。 4、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 5、败血症及脓毒血症。 6、肝周围炎Fitz-Hugh-
选择治疗方案时,应综合考虑安全性、
有效性、经济性以及患者的依从性等
因素。
-
18
六种给药方案
-
19
中医中药治疗治疗
辨证施治 中医认为是热毒、湿毒、寒凝、气滞、
血瘀在胞宫内相互交织形成的 分几种类型:热毒炽盛型、湿热淤积型、
寒湿凝滞型、气虚血瘀型、血瘀肾虚型 急性盆腔炎以前两种类型为主
2024版(盆腔炎)ppt课件
术式选择
根据患者年龄、生育要求、病变范围 及严重程度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手术 方式,如经腹手术、腹腔镜手术等。
13
中医中药治疗及辅助措施
中医中药治疗
采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利湿止带等中 药治疗方法,可缓解症状、促进炎症吸收。
VS
辅助措施
包括热敷、理疗等物理治疗方法,以及保 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等,有助于 促进康复。
属互助小组等。
实践经验分享
分享在家属参与盆腔炎患者康 复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如成功
案例、心得体会等。
家属参与效果评估
对家属参与的效果进行评估, 了解家属在患者康复过程中的
作用及对患者的影响。
27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2024/1/24
28
本次课程重点内容回顾总结
01
盆腔炎的定义、分类及临床表现
2024/1/24
针对性治疗
在获得病原体检测结果后,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 感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联合用药
对于严重感染或混合感染 的患者,可采用联合用药 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12
手术治疗指征和术式选择
2024/1/24
手术治疗指征
药物治疗无效、脓肿持续存在或破裂、 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输卵管卵巢脓肿或 盆腔腹膜炎等。
详细阐述了盆腔炎的概念,包括其分类、症状、体征等方面,为学员提
供了全面的认识。
02
诊断方法与治疗原则
介绍了盆腔炎的诊断方法,包括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
以及治疗原则,如抗感染治疗、手术治疗等。
2024/1/24
03
预防措施与健康教育
强调了盆腔炎的预防措施,如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不洁性行为等,以及
根据患者年龄、生育要求、病变范围 及严重程度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手术 方式,如经腹手术、腹腔镜手术等。
13
中医中药治疗及辅助措施
中医中药治疗
采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利湿止带等中 药治疗方法,可缓解症状、促进炎症吸收。
VS
辅助措施
包括热敷、理疗等物理治疗方法,以及保 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等,有助于 促进康复。
属互助小组等。
实践经验分享
分享在家属参与盆腔炎患者康 复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如成功
案例、心得体会等。
家属参与效果评估
对家属参与的效果进行评估, 了解家属在患者康复过程中的
作用及对患者的影响。
27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2024/1/24
28
本次课程重点内容回顾总结
01
盆腔炎的定义、分类及临床表现
2024/1/24
针对性治疗
在获得病原体检测结果后,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 感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联合用药
对于严重感染或混合感染 的患者,可采用联合用药 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12
手术治疗指征和术式选择
2024/1/24
手术治疗指征
药物治疗无效、脓肿持续存在或破裂、 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输卵管卵巢脓肿或 盆腔腹膜炎等。
详细阐述了盆腔炎的概念,包括其分类、症状、体征等方面,为学员提
供了全面的认识。
02
诊断方法与治疗原则
介绍了盆腔炎的诊断方法,包括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
以及治疗原则,如抗感染治疗、手术治疗等。
2024/1/24
03
预防措施与健康教育
强调了盆腔炎的预防措施,如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不洁性行为等,以及
盆腔炎性疾病PPT课件
– 淋病奈瑟菌性宫颈炎 – 衣原体性宫颈炎 – 细菌性阴道病
• 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 • 性卫生不良 • 邻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
25
PID的临床表现
26
疼痛
发热
阴道分泌物增多
PID的临床表现
可因炎症轻重及范围大小而有不同的临床表 现
• 轻者无症状或症状轻微
•
常见症状为下腹痛、发热、阴道分泌物增 多
盆腔炎性疾病的诊断与治 疗
1
目录
• PID及后遗病变 • 盆腔炎性疾病概述 • 盆腔炎性疾病的病原体 • PID的高危因素 • PID的临床表现 • PID的诊断 • PID的治疗
2
疾病概念
• 盆腔炎性疾病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指女性上生殖道的一 组感染性疾病(CDC2006)
发作1次
发作3次以上
发作1次
发作3次以 上
慢性盆腔痛与盆腔炎发作次数有关
9
盆腔炎反复发作
• 由于PID造成的输卵管组织结构的破坏,局 部防御机能减退
• 若患者仍处于同样的高危因素,可造成盆 腔炎的再次感染导致反复发作
• 有PID病史者,约25%将再次发作
10
盆腔炎性疾病病原体
11
盆腔炎性疾病的病原体
•
若病情严重可有寒战、高热及消化系统症 状
由于感染的病原体不同,临床表现也有差异
患者体征差异较大
29
PID的诊断
30
PID的诊断
• 理想的诊断标准既要敏感性高
可发现轻微病例
又要特异性强
避免非炎症患者应用抗生素
• 临床诊断: 临床常用
•的问题(一)
• 临床诊断:不准确
• 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 • 性卫生不良 • 邻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
25
PID的临床表现
26
疼痛
发热
阴道分泌物增多
PID的临床表现
可因炎症轻重及范围大小而有不同的临床表 现
• 轻者无症状或症状轻微
•
常见症状为下腹痛、发热、阴道分泌物增 多
盆腔炎性疾病的诊断与治 疗
1
目录
• PID及后遗病变 • 盆腔炎性疾病概述 • 盆腔炎性疾病的病原体 • PID的高危因素 • PID的临床表现 • PID的诊断 • PID的治疗
2
疾病概念
• 盆腔炎性疾病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指女性上生殖道的一 组感染性疾病(CDC2006)
发作1次
发作3次以上
发作1次
发作3次以 上
慢性盆腔痛与盆腔炎发作次数有关
9
盆腔炎反复发作
• 由于PID造成的输卵管组织结构的破坏,局 部防御机能减退
• 若患者仍处于同样的高危因素,可造成盆 腔炎的再次感染导致反复发作
• 有PID病史者,约25%将再次发作
10
盆腔炎性疾病病原体
11
盆腔炎性疾病的病原体
•
若病情严重可有寒战、高热及消化系统症 状
由于感染的病原体不同,临床表现也有差异
患者体征差异较大
29
PID的诊断
30
PID的诊断
• 理想的诊断标准既要敏感性高
可发现轻微病例
又要特异性强
避免非炎症患者应用抗生素
• 临床诊断: 临床常用
•的问题(一)
• 临床诊断:不准确
盆腔炎性疾病PPT课件
1.经淋巴系统蔓延:细菌经外阴、阴道、宫颈创 伤、宫体创伤处的淋巴侵入内生殖器,盆腔腹膜、 盆腔结缔组织等 2.沿着生殖器粘膜上行蔓延:病原体侵入外阴、 阴道后沿粘膜面而经宫颈内膜、子宫内膜、输卵 管内膜至卵巢及盆腔发生感染 3.直接蔓延:盆腔内其他脏器感染,如阑尾 4.经血循环传播:如结核
二、发病率
好发于性生活频繁或性乱者,或产后、术后,近 年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三、病原体
盆腔感染常见致病菌,以混合感染为主 需氧菌:
葡萄球菌 链球菌 大肠杆菌 消化链球菌 脆弱类杆菌 产气夹膜棱状芽孢杆菌
厌氧菌:
性传播的病原体:淋球菌、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等
四、传染途径
二、病因病机
正气已虚,余邪未尽,气机不畅,瘀血内停,阻 滞胞脉、包络,冲任功能失调 湿热瘀结 气滞血瘀 寒湿凝滞 气虚血瘀
三、诊断要点
1.病史:急性盆腔炎史、手术史、不洁性生活史 2.症状:下腹痛、坠胀痛,劳累、经期、性生活 后加剧,低热,月经失调,不孕,白带增多
3.检查:
七、急性盆腔炎的西医治疗
原则:抗感染治疗--需要覆盖混合感染的病原体
初始治疗往往根据经验选择抗生素 及时抗生素治疗可以避免不良后遗症的产生 治疗早期合理应用抗生素,覆盖混合感染的病原体 一般感染、体征轻: 口服抗生素 严重感染:静脉用药、联合用药 如48~72h体温不降,中毒症状明显手术治疗 感染控制后,脓肿形成
具体:
时间:2周
手术:腹腔镜引流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一、概述
盆腔炎性疾病课件PPT
03
组织疗法
如胎盘组织液、胎盘球蛋白,肌肉注射,每日或隔日一次,15次为一疗
程。
手术治疗
切开引流术
当盆腔腹膜炎有脓肿形成且脓肿位置较低时,可作后穹窿穿刺,明确诊断,在局 麻下切开引流。
附件切除术
发生输卵管卵巢脓肿经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行患侧附件切除术。手术时腹部宜做 下切口,以减少盆腔粘连的机会。
其他治疗方式
避免不重视治疗
确诊后应遵医嘱治疗,并按时复查,以免病 情恶化。
04
盆腔炎性疾病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年轻女性盆腔炎性疾病的诊治
01
02
03
04
患者情况
一位28岁的女性,因急性下 腹痛和发热就诊。
诊断过程
通过妇科检查和超声检查,医 生诊断为急性盆腔炎性疾病。
治疗方案
患者接受了抗生素治疗和必要 的手术治疗,同时进行了健康
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妇科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其中,妇科检查发现盆腔有明显的炎症改变,如子 宫压痛、附件区增厚或形成肿块等。实验室检查可检测到白细胞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等炎症指标。
02
盆腔炎性疾病的治疗
药物治疗
抗生素治疗
急性盆腔炎最主要的治疗措施是使用抗生素(一定是广谱抗生素),包括静脉 输液、肌肉注射、口服给药途径。并且联合抗厌氧菌的药物,会取得更好的疗 效。
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 时发现并治疗妇科疾病。
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 减少意外怀孕和人工流
产的次数。
保健知识
合理饮食
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 矿物质的食物,增强身体免疫
力。
加强锻炼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提高抵抗力。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盆腔炎性疾病PPT课件
•
2、临床表现:
• 不孕、异位妊娠、慢性盆腔痛及盆腔炎性 疾病反复发作。
3、治疗
• 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治疗方案。
预防
• • •
• •
注意性生活卫生,减少性传播疾病; 及时治疗下生殖道感染; 加强公共卫生教育,提高公众对生殖道感 染的认识及预防感染的重要性; 及时治疗盆腔炎性疾病,防止后遗症发生; 严格掌握妇科手术指征,做好术前准备, 术时注意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
盆腔炎性疾病是指女性上生殖道的盆腔炎性疾病是指女性上生殖道的一组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子宫内一组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
盆腔炎性疾病 陈燕
盆腔炎性疾病是指女性上生殖道的 一组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子宫内 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 盆腔腹膜炎。
2、慢性盆腔炎
症状特点是:起病慢,病程长。全身症 状多不明显,可有低热,易感疲乏,伴下 腹坠胀痛等。检查时发现,子宫常呈后位, 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
治疗
• 主要为抗生素药物治疗,必要时手术治疗。 抗生素治疗可清除病原体,改善症状及体 征,减少后遗症。抗生素的治疗原则:经 验性、广谱、及时及个体化。在盆腔炎性 疾病诊断48小时内及时用药将明显降低后 遗症的发生。
女性生殖道自然防御功能
• 两侧大阴唇自然合拢,遮盖阴道口、尿道口。 • 由于盆底肌的作用,阴道口闭合,阴道前后壁紧 贴,可防止外来污染。 • 宫颈口闭合及宫颈管分泌大量粘液可抑制细菌侵 入子宫内膜。 • 育龄期妇女子宫内膜周期性剥脱,也是消除宫腔 感染的有利条件。 • 输卵管粘膜上皮细胞的纤毛摆动及输卵管蠕动均 有利于阻止病原体侵入。 • 生殖道免疫功能 当自然防御功能遭到破坏,或机体免疫功能降 低、内分泌发生变化或外源性致病菌侵入,均可 导致炎症发生。
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课件
饮食护理
清淡、营养、易消化
带下证患者的饮食应以清淡、营养、易消化为主,避免辛辣、油腻、生冷食物。适当增加蛋白质、维 生素的摄入,如瘦肉、蛋类、新鲜蔬菜等。同时,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物中毒等感染情况发生。
运动与起居护理
适量运动、规律作息
带下证患者应适量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同时,保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注意个人卫生,勤 换内衣裤,保持外阴清洁干燥。
辨证施护
根据证型采取不同护理措施
带下证可分为湿热内蕴、气滞血瘀、肾虚等不同证型,护理 人员应根据患者证型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如湿热内蕴者应 避免潮湿环境,气滞血瘀者应多休息,肾虚者应避免劳累过 度等。
03
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的 中医特色疗法
中药内服
中药汤剂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开具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利湿止带等功效的中药汤 剂,如四妙丸、桃红四物汤等。
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 散步、瑜伽等,增强体质和免疫力。Fra bibliotek心理调适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 情绪波动和压力过大。
热敷护理
可用热水袋或暖宝宝热 敷下腹部,缓解疼痛和
不适感。
注意事项与误区
避免过度清洁
频繁使用阴道洗液可能导致阴 道菌群失衡,反而增加感染风
险。
避免久坐不动
长时间久坐不利于盆腔血液循 环,容易引发炎症。
避免盲目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滥用可能导致菌群失调 ,加重病情。
避免忽视早期症状
如出现下腹疼痛、白带异常等 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检查。
05
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的 现代医学治疗进展
药物治疗进展
抗生素治疗
随着抗生素的不断发展,针对盆 腔炎性疾病的抗生素治疗更加精 准和有效,能够快速控制感染,
《盆腔炎性疾病》课件
1
临床症状和体格检查
医生会通过询问症状以及进行盆腔检查
实验室检查
2
来初步判断盆腔炎性疾病的可能性。
血液检查、阴道分泌物检查和影像学检
查可以帮助确认盆腔炎性疾病炎性疾病通常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 治疗,以消除感染并减轻炎症。
预防盆腔炎性疾病的措施
1 保持卫生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经期和性生活后的清洗。
盆腔炎症性疾病
盆腔炎症性疾病是指盆腔区域的 感染性疾病,包括子宫、输卵管 和卵巢的炎症。
卵巢囊肿
卵巢囊肿是卵巢上形成的囊状结 构,可能会引起盆腔炎性疾病的 症状。
盆腔炎性疾病的症状
盆腔炎性疾病的症状包括下腹部疼痛、发热、异常阴道分泌物、月经不规律 以及性交疼痛等。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
盆腔炎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盆腔炎性疾病》PPT课 件
欢迎大家来到《盆腔炎性疾病》PPT课件。在本课件中,我们将探讨盆腔炎性 疾病的定义、原因、种类、症状、诊断和治疗,以及预防措施、并发症和后 果。
盆腔炎性疾病的定义
盆腔炎性疾病是指发生在女性盆腔区域的感染性疾病。它可以涉及子宫、输 卵管、卵巢等生殖器官,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
2 规避高危性行为
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减少感染盆腔炎性疾病的风险。
3 定期体检
定期接受妇科检查,及早发现和治疗潜在的盆腔炎性疾病。
盆腔炎性疾病的并发症和后果
如果盆腔炎性疾病未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能会导致输卵管堵塞、不孕症、盆 腔脓肿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殖健康。
盆腔炎性疾病的原因
性传播感染
常见的细菌感染源包括淋病 和支原体等性传播感染。
细菌上行感染
细菌可以通过阴道进入宫颈, 然后进一步感染子宫和其他 盆腔器官。
2024版《盆腔炎》ppt课件
2024/1/26
急性期 迁延期 慢性期 转归
症状明显,需要及时治疗,否则 可能发展为慢性炎症。
炎症持续存在,症状时轻时重, 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
10
03
盆腔炎的检查与诊断
Chapter
2024/1/26
11
常规检查方法
妇科检查
包括外阴、阴道、宫颈、宫体及双侧 附件检查,观察是否有异常分泌物、 宫颈举痛、子宫压痛或附件区压痛等 症状。
2024/1/26
CT或MRI检查
对于复杂或疑难的盆腔炎病例,可 采用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手段, 提供更详细的盆腔结构和病变信息。
腹腔镜检查
通过腹腔镜技术直接观察盆腔内病 变情况,并可进行活检和治疗等操 作。
13
诊断依据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
结合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及上述检 查结果,综合分析判断是否为盆腔炎。
2024/1/26
病理变化
感染导致盆腔内组织水肿、 充血,炎细胞浸润,严重 时可形成脓肿。
慢性炎症反应
若急性炎症未得到及时治 疗,可转变为慢性炎症, 表现为组织增生、纤维化、 粘连等。
8
并发症与危害
不孕
盆腔炎可能导致输卵管 堵塞或粘连,影响精子 与卵子的结合,从而导
致不孕。
2024/1/26
异位妊娠
抗炎药
如非甾体类抗炎药,可缓 解疼痛和炎症。
中药
如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类 中药,可辅助治疗。
16
物理治疗方法
热敷
通过局部热用微波的热效应和非热效应, 促进炎症吸收和消退。
激光治疗
通过激光照射,促进局部血液循 环和淋巴循环,缓解疼痛和炎症。
2024/1/26
17
急性期 迁延期 慢性期 转归
症状明显,需要及时治疗,否则 可能发展为慢性炎症。
炎症持续存在,症状时轻时重, 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
10
03
盆腔炎的检查与诊断
Chapter
2024/1/26
11
常规检查方法
妇科检查
包括外阴、阴道、宫颈、宫体及双侧 附件检查,观察是否有异常分泌物、 宫颈举痛、子宫压痛或附件区压痛等 症状。
2024/1/26
CT或MRI检查
对于复杂或疑难的盆腔炎病例,可 采用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手段, 提供更详细的盆腔结构和病变信息。
腹腔镜检查
通过腹腔镜技术直接观察盆腔内病 变情况,并可进行活检和治疗等操 作。
13
诊断依据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
结合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及上述检 查结果,综合分析判断是否为盆腔炎。
2024/1/26
病理变化
感染导致盆腔内组织水肿、 充血,炎细胞浸润,严重 时可形成脓肿。
慢性炎症反应
若急性炎症未得到及时治 疗,可转变为慢性炎症, 表现为组织增生、纤维化、 粘连等。
8
并发症与危害
不孕
盆腔炎可能导致输卵管 堵塞或粘连,影响精子 与卵子的结合,从而导
致不孕。
2024/1/26
异位妊娠
抗炎药
如非甾体类抗炎药,可缓 解疼痛和炎症。
中药
如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类 中药,可辅助治疗。
16
物理治疗方法
热敷
通过局部热用微波的热效应和非热效应, 促进炎症吸收和消退。
激光治疗
通过激光照射,促进局部血液循 环和淋巴循环,缓解疼痛和炎症。
2024/1/26
17
盆腔炎性疾病PPT课件
病变范围
表现不同
病原体
患者体质
因炎症轻重\范围大小\感染的病原体不同,临床上PID患者症状和体征差异较大!!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新特征
• 症状轻微或没有任何症状! • 有泌尿生殖道的症状仅可提示PID!
– 临床症状包括:下腹痛、阴道分泌物增多、 月经过多、 子宫出血、发热、寒战、消化 道及泌尿道症状!
3) B超检查:据盆腔内游离液体、输卵管增粗并有积 液,盆腔肿块进行诊断;经阴道超声比经腹超声 更有利于急性盆腔炎的诊断。
4) 其他检查:血尿常规,白细胞升高,血沉加速和 CA125升高, 体温>39℃,血培养等
PID的诊断标准(2010,CDC)
最低标准 附加标准
宫体压痛或附件区压痛
或宫颈举痛
体温超过38.3ºC(口表) 宫颈或阴道异常粘液脓性分泌物 阴道分泌物生理盐水涂片见白细胞 实验室证实宫颈淋菌或衣原体阳性 红细胞沉降率升高 C-反应蛋白升高
6
需氧菌
溶血性链球菌
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的特点:毒力强、 产生溶血素和酶、 使感染扩散导致败 血症;一般不并发 转移性脓肿。
葡萄球菌:脓液 稠厚、不臭;常 伴有转移性脓肿
为阴道和肠道的正 常寄生菌,一般不 致病;产生内毒素, 常导致混合感染
厌氧菌
消化球菌
消化球菌 厌氧类杆菌
主要来源于结肠、 直肠、阴道、口腔 黏膜;感染的特点 是容易形成盆腔脓 肿、感染性血栓静 脉炎;脓液有粪臭 和气泡。据文献报 道,70%-80%的盆 腔脓肿可培养出厌 氧菌。
病理
• 急性子宫内膜炎及子宫肌炎 • 急性输卵管炎、输卵管积脓、输卵管卵巢脓肿 • 急性盆腔腹膜炎 • 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 • 败血症及脓毒血症 • Fitz-Hugh-Curtis 综合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诊断要点
四、鉴别诊断
病名
临床表现
妇科检查
辅助检查
盆腔炎性疾病 后遗症
子宫内膜异位 症
卵巢非赘生性 囊肿
长期慢性疼痛,可有反复 急性发作,低热,经行、 性交、劳累后加重
渐进性痛经,性交痛,经 前肛门坠胀,病程长,非 经期一般不痛,经期则腹 痛难忍
无盆腔炎病史,可无症状
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 肿块呈腊肠形,囊性,与周围 粘连,不活动 宫骶韧带结节,触痛;一侧或 腹腔镜检查可确诊 两侧卵巢囊性包块
➢ 后穹窿穿刺:脓液。
4.实验室:
➢血常规:
➢血WBC ↑ ➢血沉↑ ➢C反应蛋白↑
➢白带常规+培10年美国CDC诊断标准)
➢ 基本标准:宫颈举痛、宫体压痛、附近区压痛 ➢ 附加标准:
➢ T>38.3℃ ➢ 宫颈或异常粘液性阴道脓性分泌物 ➢ 阴道分泌物湿片出现大量白细胞 ➢ 红细胞沉降率↑ ➢ 血C-反应蛋白↑ ➢ 宫颈淋病奈瑟菌或、衣原体(+)
➢ 特异标准:
➢ 子宫内膜活检证实子宫内膜炎 ➢ 阴超、MRI 提示为输卵管增粗,输卵管积液,伴或不伴有盆腔积液,
输卵管卵巢肿块,或腹腔镜检查盆腔炎性疾病征象。
五、治疗
➢ 原则:抗感染治疗--需要覆盖混合感染的病原体
➢ 初始治疗往往根据经验选择抗生素 ➢ 及时抗生素治疗可以避免不良后遗症的产生 ➢ 治疗早期合理应用抗生素,覆盖混合感染的病原体
➢ 具体:
➢ 一般感染、体征轻: 口服抗生素 ➢ 严重感染:静脉用药、联合用药
➢ 时间:2周
➢ 如48~72h体温不降,中毒症状明显腹腔镜探查治疗 ➢ 感染控制后,脓肿形成
➢ 手术:腹腔镜手术
➢PID的后遗症复发机率
➢不孕不育:20%~30%,不孕的发生率与盆腔炎发作次数有关 ➢异位妊娠:是正常妇女的8~10倍,与盆腔炎发作次数有关 ➢慢性盆腔痛:20%,往往发生于PID急性发作后的4~8周
➢盆腔感染常见致病菌,以混合感染为主
➢需氧菌:
➢葡萄球菌 ➢链球菌 ➢大肠杆菌
➢厌氧菌:
➢消化链球菌 ➢脆弱类杆菌 ➢产气夹膜棱状芽孢杆菌
➢性传播的病原体:淋球菌、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等
一、概述
➢女性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结缔组织和腹膜的急性炎症
二、诊断要点
3.体格检查:
➢ 妇检:
➢ 阴道:脓性分泌物,或脓血性。 ➢ 宫颈:举痛,或充血。 ➢ 宫体:压痛明显。 ➢ 附件:压痛,或扪及包块。
囊肿呈圆形或椭圆形,周围无 B超检查有助于鉴别 粘连,较活动
卵巢癌
无盆腔炎病史,早期可无 包块为实性,与周围常有粘连 B超检查、肿瘤标记
症状
物等检查有助于鉴别
盆腔静脉淤血 有长期下腹疼痛,腰骶痛 无异常 综合征
通过盆腔静脉造影术、 腹腔镜检查以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