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必修2 第一章1.2.2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通常涉及化学物质的分类、性质以及化学反应的类型等基础知识点。
以下是这一章节的核心知识点概述:1.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由单一类型的分子或原子组成的物质,如氧气(O2)、铁(Fe)。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如空气、果汁。
- 元素:不能通过化学变化分解为更简单物质的物质,如氢、氧。
-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净物,如水(H2O)。
- 氧化物:由氧元素与其他元素结合的化合物,如二氧化碳(CO2)。
2.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不涉及物质组成变化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密度、熔点、沸点。
- 化学性质:涉及物质组成变化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
3. 化学反应- 合成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如: \[ \text{A} + \text{B} \rightarrow \text{AB} \]- 置换反应:一种元素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元素和化合物的反应,如:\[ \text{A} + \text{BC} \rightarrow \text{AC} + \text{B} \]- 还原-氧化反应(红ox反应):涉及电子转移的反应,其中一种物质失去电子(被氧化),另一种物质获得电子(被还原)。
- 酸碱反应:酸与碱反应生成水和盐的反应,如:\[ \text{H}^+ + \text{OH}^- \rightarrow\text{H}_2\text{O} \]4. 化学方程式- 描述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和物质的量的比例关系。
-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和平衡方法。
5. 摩尔概念- 摩尔(mol)是物质的量的单位,定义为包含与12克纯碳-12中原子数相同数量的原子或分子的任何物质的量。
- 阿伏伽德罗常数:1摩尔物质中所含粒子(原子、分子、离子等)的数量,约为6.022 x 10^23。
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化学是一门探索物质变化和性质的科学,它关注着物质构成、组成和性质的变化。
必修二的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下面将对其中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1. 物质的组成与转化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单位,可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而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以确定比例结合而成的。
物质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发生转化,例如原子间的键的断裂和形成。
2. 原子结构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中。
3. 周期表周期表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相似元素在同一垂直列上。
周期表上的主要分区有主族元素和过渡元素。
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所在的主族号相同,如第1主族元素有一个最外层电子,第2主族元素有两个最外层电子。
过渡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多种多样。
4.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是一种描述元素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元素周期表上的第2周期元素氦(He)和第3周期元素锂(Li)的性质较为相似,这表明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周期重复。
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性变化与最外层电子数和原子结构有关。
5. 原子价电子和化合价原子价电子是原子在化合物中能提供或接受的最外层价电子数。
价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元素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的方式。
元素通过与其他元素共享价电子或者转移价电子来完成化合,形成化合物。
6. 异质和孤立原子异质原子是指一个化合物中的原子种类不同,如水(H2O)中含有氢原子和氧原子。
孤立原子是不与其他原子形成化学键的原子,如金属原子。
7. 化学式和化合价化学式用来表示化合物中各元素的种类和比例,包括分子式和离子式。
分子式表示分子中各种元素的种类和原子数目,离子式表示化合物中各种离子的种类和原子数目。
化合价是原子在化合物中所具有的化学活性,反映了原子与其他原子形成化学键的能力。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目录.doc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目录.doc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目录第一章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第1节化学反应的概念1.1 化学反应的定义1.2 化学反应的产物1.3 化学反应的宏观表现第2节化学方程式2.1 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2.2 化学反应的条件2.3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2.4 化学方程式的实际意义第二章酸、碱和盐第1节酸和碱1.1 酸和碱的基本概念1.2 酸碱指示剂1.3 酸、碱和中性溶液的判断第2节盐2.1 盐的概念2.2 盐的制备与性质2.3 盐的应用第三章化学平衡和化学动力学第1节化学平衡1.1 化学平衡的概念1.2 平衡常数1.3 影响平衡的因素第2节化学动力学2.1 化学反应速率2.2 反应机理2.3 反应的速率常数第四章化学反应的热学过程第1节热能转化和热力学1.1 热能的转化1.2 热力学1.3 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基础第2节化学反应的热力学计算2.1 热力学定律2.2 热力学计算2.3 热力学图第五章化学制品和工业生产第1节化学合成与分解1.1 化学合成的概念1.2 化学反应的分解第2节化学工业的基本概念2.1 化学工业的概念2.2 化学工业的分类2.3 化学工业的发展历程第3节化学制品3.1 塑料制品3.2 合成纤维3.3 人工合成橡胶3.4 化妆品3.5 日用化学制品第六章电化学和电解过程第1节电化学和氧化还原反应1.1 电化学基本概念1.2 氧化还原反应1.3 电化学反应的实际应用第2节电解过程2.1 电解基本概念2.2 电解过程的实际应用第七章元素的性质和周期律第1节元素的性质1.1 元素的基本概念1.2 元素的性质1.3 元素的同位素第2节周期律2.1 周期律的概念2.2 周期律的基本规律2.3 周期律的实际意义第八章化学分析和化学计量第1节化学分析的方法和步骤1.1 化学分析的基本概念1.2 化学分析的方法1.3 化学分析的步骤第2节化学计量2.1 化学计量的基本概念2.2 元素的化学计量2.3 化合物的化学计量以上就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目录》的全文。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2.doc
精品文档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第一节元素周期表一、周期表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依据横行:电子层数相同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从左到右排列纵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从上向下排列2、结构周期序数=核外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短周期(第 1、 2、 3 周期)周期: 7 个(共七个横行)周期表长周期(第4、 5、 6、 7 周期)主族 7 个:Ⅰ A-ⅦA族: 16 个(共 18 个纵行)副族7 个: IB- Ⅶ B过渡元素第Ⅷ族 1 个( 3 个纵行)零族( 1 个)稀有气体元素二.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一)碱金属元素:1、原子结构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 1 个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大,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2、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1)相似性:银白色固体、硬度小、密度小(轻金属)、熔点低、易导热、导电、有展性。
( 2)递变性(从锂到铯):①密度逐渐增大(K 反常)②熔点、沸点逐渐降低结论:碱金属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导致物理性质同样存在相似性和递变性。
3、化学性质( 1)相似性:(金属锂只有一种氧化物)4Li + O 2 点燃 2O 2Na + O2 点燃 2 2Li Na O2 Na + 2H 2O =2NaOH + H 2↑2K + 2H 2O =2KOH + H 2↑2R + 2 H 2O = 2 ROH + H 2↑产物中,碱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都为+1价。
结论: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 1 个电子,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 2)递变性:①与氧气反应越来越容易②与水反应越来越剧烈结论: ①金属性逐渐增强②原子结构的递变性导致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注: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①与水或酸反应越容易,金属性越强;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③置换反应,金属性强的金属置换金属性弱的金属④离子的氧化性越弱对应金属的金属性越强总结:递变性:从上到下(从Li 到 Cs ),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碱金属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增强,即金属性逐渐增强。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全完整版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全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表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一、周期表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1、依据横行:电子层数相同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从左到右排列纵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从上向下排列 2、结构周期序数=核外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短周期(第1、2、3周期)周期:7个(共七个横行)周期表 长周期(第4、5、6、7周期) 主族7个:ⅠA-ⅦA 族:16个(共18个纵行)副族7个:IB- 第Ⅷ族1个(3 零族(1个)稀有气体元素 二.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一)碱金属元素:1、原子结构 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1个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大,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2、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1)相似性:银白色固体、硬度小、密度小(轻金属)、熔点低、易导热、导电、有展性。
(2)递变性(从锂到铯):①密度逐渐增大(K 反常) ②熔点、沸点逐渐降低结论:碱金属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导致物理性质同样存在相似性和递变性。
3、化学性质(1)相似性:(金属锂只有一种氧化物)4Li + O 2 Li 2O 2Na + O 2 Na 2O 22 Na + 2H 2O = 2NaOH + H 2↑ 2K + 2H 2O = 2KOH + H 2↑2R + 2 H 2O = 2 ROH + H 2 ↑产物中,碱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都为+1价。
结论: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1个电子,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2)递变性:①与氧气反应越来越容易②与水反应越来越剧烈点燃 点燃结论:①金属性逐渐增强②原子结构的递变性导致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注: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①与水或酸反应越容易,金属性越强;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化学必修二一二章复习提纲
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原子结构1、AX各个字母代表的含义:A : Z : X:ZAX代表的意义:Z2、质量数(A)= +对于原子:质子数(z)= =中子数(N)= -3、原子一定有中子吗?4、几个定义①元素定义:决定元素种类的②核素定义:决定核素种类的是③同位素定义:说明:1.同位素是一种原子,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互为同位素。
2. 同一元素的各同位素原子质量数不同,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似。
3.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里,不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各种同位素原子所占的原子个数百分比是不变的。
④元素、核素、同位素之间的关系例如:氕、氘、氚都属于,它们三者互称为,其中每一种原子都是一种说明:同素异形体是对单质..而言的。
..而言的,同位素是对原子5、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1)核外电子总是尽量先排布在能量较的电子层里,然后由里向外,依次排布在能量较高的电子层里。
(2)每一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不超过个。
(3)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个,若最外层为K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个。
(4)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6、常见的10e-微粒第二节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①、将原子的电子层数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排成一个横行。
③、把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元素(个别例外)按电子层数递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列。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第1周期—→________种元素短周期第2周期—→________种元素第3周期—→________种元素第4周期—→________种元素周期长周期第5周期—→________种元素第6周期—→____种元素,包含___系元素,共__种不完全周期(第7周期)—→目前包含________种元素,最多元素周期表容纳________种元素。
包含_____系元素,共____种主族(___个___列)→由_______、_______元素共同组成→用____表示。
族副族(___个___列)→由________元素组成→用_____表示。
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1. 引言- 介绍化学的重要性和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阐述本章的目的和学习目标。
2.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原子的基本组成:质子、中子和电子。
- 原子核和电子云的概念。
-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布局。
- 周期和族(或组)的意义。
3. 化学键和分子结构- 化学键的类型: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 共价键的形成原理和极性。
- 分子的几何形状和VSEPR理论。
- 离子键的形成和晶格结构。
4. 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反应物、产物和化学方程式。
-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和平衡。
- 能量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 化学计量学基础:摩尔概念和物质的量。
5. 酸碱和缓冲溶液- 酸和碱的定义及其性质。
- pH值的概念和pH计的使用。
- 酸碱中和反应。
- 缓冲溶液的组成和作用机制。
6.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识别。
- 氧化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 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识别。
- 电化学基础:伏打电堆和电解。
7. 总结- 回顾本章的关键概念和知识点。
- 强调化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 提供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的建议。
8. 参考文献- 列出用于撰写本总结的主要参考资料和教科书。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基本的框架,您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大纲或课程要求进行调整和扩展。
每个部分都应该包含详细的解释、示例和图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化学概念。
此外,确保文档格式规范,使用清晰的标题和子标题,以及适当的列表和编号,以提高可读性和编辑的便利性。
2020届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讲义:第一章 第二节 第一课时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含答案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课标要求]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能量高低与分层排布的关系。
2.了解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规律。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各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目为2n2个(n为电子层序数)。
(2)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18个。
(3)核外电子总是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里,然后由里向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渐升高的电子层里,即按K、L、M、N…依次排列。
2.常见10电子粒子:(1)分子:Ne、HF、H2O、NH3、CH4。
(2)阳离子:Na+、Mg2+、Al3+、NH+4、H3O+。
(3)阴离子:O2-、F-、OH-。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电子的能量(1)在多电子原子中,电子的能量不同。
(2)电子能量与运动区域。
电子能量较低→运动区域离核较近。
电子能量较高→运动区域离核较远。
2.电子层(1)概念: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分别在能量不同的区域运动,把不同的区域简化为不连续的壳层,称作电子层(也称作洋葱式结构)。
(2)电子层的表示方法及与能量的关系。
n 1 2 3 4 5 6 7 表示方法字母K L M N O P Q离核远近由近到远能量高低由低到高3.电子的分层排布电子总是尽可能地先从内层排起,当一层充满后再填充下一层,即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时,先排K层,充满后再填充L层。
[特别提醒]原子最外电子层排满8个电子时为稳定结构,但只有一个电子层时,排满2个电子时为稳定结构,如Li+为2电子稳定结构。
1.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共划分为几层?按能量由低到高、离核由近及远的排列顺序是什么?其中M层和N层哪一层能量更高?提示:7;K、L、M、N、O、P、Q;N层能量高于M层。
2.M电子层最多可容纳18个电子,为什么钾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不是而是?提示:若钾原子的M层排布9个电子,此时M层就成为最外层,这和电子排布规律中“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相矛盾,不符合电子排布规律。
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一、化学的基本概念1. 化学的定义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成分、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2. 化学的基本特征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其研究方法包括实验、观察、分析、实验规律的总结等。
3. 化学研究的目标化学的主要研究目标是探索物质的内部结构和性质之间的规律性,从而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实际应用价值。
4. 化学的发展化学是自然科学中最为活跃的一门学科,在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生产等各个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二、物质的分类1. 物质的分类(1)按照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可分为元素和化合物;(2)按照物质的性质可分为金属和非金属;(3)按照物质的相态可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2. 元素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如金、银、铜、铁等。
3. 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类型的原子按照一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纯物质,如水(H2O)、盐酸(HCl)等。
4. 金属和非金属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导性,常为固态,可以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反应生成阳离子;非金属则不具备上述性质。
5. 固体、液体和气体根据物质的相态不同,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分别具备不同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元素和化合物1. 元素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2. 原子原子是最小的化学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3. 元素的符号元素的符号是元素的拉丁名称的首字母或前两个字母,如氢(H)、氧(O)、氮(N)等。
4.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升序排列,其性质随周期与族的变化而变化。
5. 化合物的命名(1)离子化合物的命名:阳离子名称+阴离子名称;(2)分子化合物的命名:最前面元素的原子序数之比例词+次前面元素的原子序数之比例词+“化”+最前面元素的名称+次前面元素的名称+“ide”。
四、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1.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的质量相对于碳-12的质量的1/12。
2. 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是分子中各原子质量之和,单位是原子质量单位。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练习:1.2.2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含答案
课时达标训练1.下列各组微粒中,半径由小到大的一组是( )A.H+、Al3+、Mg2+、K+B.Na+、Mg2+、K+、Ca2+C.O、N、P、SD.I、Br、Cl、F【解析】选A。
B项中半径Na+>Mg2+,K+>Ca2+,不符合题意;C项中半径:P>S,不符合题意;D项中半径依次减小,不符合题意。
2.(2017·广州高一检测)下列不能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的事实是( )①HCl比H2S稳定②HClO氧化性比H2SO4强③HClO4酸性比H2SO4强④Cl2能与H2S反应生成S ⑤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硫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A.②⑤B.①②C.①②④D.①③⑤【解析】选A。
判断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是根据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即最高价含氧酸),故②错,③对;最外层电子数多的非金属性不一定强,如最外层电子数I>O,但非金属性I<O,⑤错。
【方法规律】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规律本质:原子越易得电子,则非金属性就越强。
(1)根据元素周期表进行判断。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2)非金属元素单质与H2化合的难易程度:化合越容易,非金属性越强。
如F2与H2在黑暗中就可反应,Br2与H2在加热条件下才能反应,则非金属性:F>Br。
(3)形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如稳定性:HF>HCl,则非金属性:F>Cl。
(4)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酸性越强,对应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就越强。
如酸性:HClO4>HBrO4,则非金属性:Cl>Br。
(5)一般情况下,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则元素的非金属性就越强;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强,则元素的非金属性就越弱。
如氧化性Cl2>Br2,则非金属性:Cl>Br。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1. 原子结构1.1 原子的组成原子核电子1.2 原子核质子中子1.3 电子云模型电子云的概念电子云的形状和大小1.4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原子核与电子的相对位置2. 元素周期律2.1 元素周期表周期表的结构元素的排列规律2.2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的定义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2.3 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元素的预测化合物的预测3. 化学键3.1 离子键离子键的形成离子化合物3.2 共价键共价键的形成分子化合物3.3 金属键金属键的特点金属的特性4. 原子的电子排布4.1 电子排布原理保里不相容原理能量最低原理洪特规则泡利不相容原理4.2 电子排布式电子排布式的书写方法s、p、d、f轨道的电子排布4.3 电子排布与元素性质电子排布与元素的化学性质电子排布与元素的物理性质5.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5.1 元素周期表与元素性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元素周期表的分区5.2 元素周期表与化学反应元素周期表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元素周期表与化学键的形成6. 总结与思考6.1 原子结构的重要性原子结构对化学性质的影响原子结构对物理性质的影响6.2 元素周期律的深远意义元素周期律在化学科学中的地位元素周期律对未来科学发展的启示6.3 化学键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不同类型化学键的特点化学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结语通过对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的学习,我们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这些知识不仅为我们理解化学现象提供了基础,也为我们在化学实验和研究中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深入学习,不断探索化学的奥秘。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学习计划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学习计划
研究目标
本研究计划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所涵盖的知识点,为理解和掌握高中化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研究内容
第一章:化学计量与化学反应
1.1 化学计量的基本概念
1.2 化学方程式及其应用
1.3 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
1.4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第二章:电解质溶液及其中的化学反应
2.1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2.2 电化学电池和电解池
2.3 酸碱中和反应
2.4 盐类的水解与溶解度
第三章:化学动力学
3.1 反应速率的概念
3.2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3.3 反应速率方程式
3.4 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第四章:化学反应的平衡
4.1 平衡常数及其意义
4.2 平衡常数的计算
4.3 影响平衡常数的因素
4.4 平衡常数和反应热的关系
第五章:溶液的颜色与化学分析5.1 离子溶液的颜色
5.2 复分析的基本概念
5.3 离子的定性分析
5.4 溶液的定量分析
研究方法
1. 认真阅读教材,理解和掌握每个知识点及其应用。
2. 大量练例题和题,在练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 参加线上或线下的研究活动和讲解课,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研究评估
通过每章节的题和考试来评估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研究时间
本研究计划建议按照每周5个小时的研究时间,完成本册所有内容的研究和评估。
祝学习愉快!。
高中化学1.2.2《常见物质检验》教案(苏教版必修1)
2.2常见物质检验[学习目标]1.学会Cl-、SO42-、CO32-、NH4+等离子检验的实验技能,能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以探究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
2.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实验现象分析和实验数据处理等方法在化学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3.能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
[知识梳理]1.欲检验某固体中是否含铵离子,实验及判断方法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欲检验某固体中是否含氯离子,实验及判断方法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欲检验某固体中是否含硫酸根离子,实验及判断方法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许多或,在灼烧时都会使呈现特殊的颜色,在化学上叫做,此过程(是,不是)化学反应。
5.焰色反应的实验方法是,首先,然后,最后还要。
钠元素可使无色火焰呈色,钾元素可使无色火焰呈色,但观察钾使火焰变色情况时,需要透过进行观察。
6.现代化学也可借助一些仪器来分析化学物质的组成,如测定物质中是否含C、H、O、N、S、Br等元素可用,测定有机物中的某些基团可用,测定物质中含有哪些金属元素可用。
[例题分析]例1. 常温下,下列各组物质中,不能用一种试剂通过化学反应区别开的是()A. MnO2、、CuO、FeOB. (NH4)2SO4 K2SO4、NH4ClC. AgNO3、KNO3 、Na2CO3D. Na2CO3、NaHCO3、K2CO3解析:题中对鉴别的要求是“一种试剂”、“通过化学反应”。
解答时要联系已学知识,试探性地给每组物质寻找符合条件的“一种试剂”。
联系实验室制氯气的反应原理,可想到用浓盐酸来鉴别“MnO2 、CuO、FeO”。
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共热会产生黄绿色气体,氧化铜能溶于浓盐酸产生深绿色溶液,氧化亚铁能溶于盐酸生产淡绿色溶液。
考虑NH4+、SO42-的性质可选用Ba(OH)2溶液来鉴别(NH4)2SO4、K2SO4、NH4Cl 。
(NH4)2SO4中加氢氧化钡有沉淀出现,加热还会有氨气,K2SO4中加氢氧化钡只有沉淀,NH4Cl中加氢氧化钡只有氨气出现。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元素周期律-高一化学必修2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解析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二节元素周期律1.2.1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元素周期律一、单选题1.根据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律的知识,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3517 Cl和3717Cl的得电子能力相同B.Cl- 的离子结构示意图:C.Cl、S、O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D.同周期元素含氧酸的酸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强【答案】A【详解】A.3517 Cl和3717Cl均为氯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则得电子能力相同,故A正确;B.Cl- 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故B错误;C.S、Cl同周期主族元素,核电荷数越大,非金属性越强,而O、S同主族,核电荷数越小,非金属性越强,则S、Cl、O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故C错误;D.同周期主族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强,如HClO4的酸性大于H2SO4,故D错误;故答案为A。
2.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关于该元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元素符号是Al B.最高正化合价是+3价C.金属性比镁的强D.单质既能与盐酸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答案】C【详解】A.质子数为13,所以元素符号是Al,故A正确;B.最外层有3个电子,所以最高正化合价是+3价,故B正确;C.铝和镁电子层数相同,铝最外层有3个电子、镁最外层有2个电子,铝金属性比镁的弱,故C错误;D.铝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铝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故D正确;选C。
3.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O<Mg<NaB.碱性强弱:Mg(OH)2<NaOH<KOHC.非金属性:C<N<SiD.单质与氢气化合由易到难的顺序:Cl2、S、P【答案】C【详解】A.同一周期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不同周期元素,元素所在周期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大。
O是第二周期元素,Na、Mg是第三周期元素。
所以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O<Mg<Na,A正确;B.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就越强。
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一、元素周期表1. 结构- 周期- 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周期。
- 周期的分类:短周期(第1、2、3周期),长周期(第4、5、6周期),不完全周期(第7周期)。
- 同一周期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到右原子序数递增。
- 族- 元素周期表有18个纵行,除第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Ⅷ族)外,其余15个纵行,每个纵行称为一族。
- 族的分类:主族(用A表示,共7个主族,分别是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族),副族(用B表示,共7个副族,分别是ⅠB、ⅡB、ⅢB、ⅣB、ⅤB、ⅥB、ⅦB族),0族(稀有气体元素组成的族)。
- 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族序数,同一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从上到下原子序数递增。
2. 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 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
- 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个别例外)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
二、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1. 碱金属元素- 原子结构- 碱金属元素(锂、钠、钾、铷、铯、钫)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为1。
- 从锂到钫,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 物理性质- 碱金属单质都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铯略带金色光泽),质软,密度小(钾的密度小于钠),熔点低,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碱金属单质的密度呈增大趋势(钾反常),熔点和沸点逐渐降低。
- 化学性质- 碱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 都能与氧气反应:- 锂与氧气反应:4Li + O_2=2Li_2O(反应较缓慢)。
- 钠与氧气反应:4Na+O_2 = 2Na_2O(常温下),2Na + O_2{}Na_2O_2(加热或点燃)。
- 钾与氧气反应比钠更剧烈,生成超氧化钾(KO_2)等更复杂的氧化物。
- 都能与水反应:- 2Na + 2H_2O=2NaOH + H_2↑,反应剧烈,钠浮在水面上,熔化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声。
高中化学必修2 第1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思维导图
必修2(第1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思维导图
你是否发现笔记记得越多,思维也越混乱?你是否经常为琐事缠身而苦无分身之术?你是否总是感叹一天的时间太少?思维导图来了!它可以“解救”你!
思维导图是一种终极的思维工具,由英国“记忆之父”东尼·博赞发明,并在全球得到广泛推广,已成为21世纪风靡全球的思维工具,到目前已被世界上2.5亿人所使用。
思维导图注重开发人的左、右脑,运用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它绘制起来非常简单,而且十分有趣!它可以帮助人们改善思维,提高记忆力和办事效率。
本资料利用思维导图整理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中每一节的基础知识,可以帮助大家增强记忆、改善思维、提高化学的学习效率!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1-1原子结构
1-2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1-3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完整版)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表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一、周期表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1、依据横行:电子层数相同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从左到右排列 纵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从上向下排列 2、结构周期序数=核外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短周期(第1、2、3周期)周期:7个(共七个横行)周期表 长周期(第4、5、6、7周期) 主族7个:ⅠA-ⅦA族:16个(共18个纵行)副族7个:IB-ⅦB第Ⅷ族1个(3 零族(1个)稀有气体元素 二.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一)碱金属元素:1、原子结构 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1个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大,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2、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1)相似性:银白色固体、硬度小、密度小(轻金属)、熔点低、易导热、导电、有展性。
(2)递变性(从锂到铯):①密度逐渐增大(K 反常) ②熔点、沸点逐渐降低 结论:碱金属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导致物理性质同样存在相似性和递变性。
3、化学性质(1)相似性:(金属锂只有一种氧化物)4Li + O 2 Li 2O 2Na + O 2 Na 2O 22 Na + 2H 2O = 2NaOH + H 2↑ 2K + 2H 2O = 2KOH + H 2↑2R + 2 H 2O = 2 ROH + H 2 ↑产物中,碱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都为+1价。
结论: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1个电子,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2)递变性:①与氧气反应越来越容易②与水反应越来越剧烈点燃 点燃结论:①金属性逐渐增强②原子结构的递变性导致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注: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①与水或酸反应越容易,金属性越强;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③置换反应,金属性强的金属置换金属性弱的金属④离子的氧化性越弱对应金属的金属性越强总结:递变性:从上到下(从Li到Cs),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碱金属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增强,即金属性逐渐增强。
1.2.2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我会进行总结,强调元素周期律在化学领域的重要性。我会指出,元素周期律是化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预测物质的性质,还可以指导我们进行化学实验和发现新元素。
课后拓展
1. 拓展内容:
- 阅读材料:推荐阅读《化学原理》一书中关于元素周期律的章节,加深对元素周期律的理解。
- 视频资源:观看化学教育视频,了解元素周期律在化学中的应用和发现新元素的故事。
2. 拓展要求:
- 自主学习:利用课后时间,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或观看视频资源,深入学习和拓展元素周期律的相关知识。
⑤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和发展
- 门捷列夫的周期表: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第一个周期表
- 周期律的发展:科学家们对周期表的不断完善和扩展
⑥ 学习元素周期律的意义
- 提升科学素养:了解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能力
板书设计要求简洁明了,重点突出,通过合理的布局和图表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元素周期律的知识。同时,注重艺术性和趣味性,通过颜色、字体和图像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元素周期律的定义、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元素周期律是化学领域中的重要理论,它能够帮助我们预测物质的性质、指导化学实验和发现新元素。通过学习,我们应该掌握了以下知识点:
1. 元素周期律的定义: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的周期性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元素周期律 (1)内容:元素的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___________ 周期性 的变化。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2)实质: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 呈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1.元素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1)元素化合价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通常把最外 层电子称为价电子数。 (2)主族元素最高正价=它的主族的族序数=最外层电子 数(价电子数)。 (3)对于非金属主族元素有:最低负价=价电子数-8;最 高正价+|最低负价|=8。
(2)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 ①单质跟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及生成氢化物的稳定性。 越 易跟 H2 化合,生成的氢化物也就越稳定,氢化物的还原性也 就越弱,说明其非金属性也就越强。 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的强弱。 酸性越强, 说明 其非金属性越强。 ③非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如 Cl2+2KI===2KCl+I2, 说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碘强。 ④元素的原子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 还原性越强, 元素的 非金属性就越弱。
1.前三周期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 原子半径的变化 原子 电子 最外层电 (不考虑稀有气体 序数 层数 子数 元素) 1 1~2 1→2
最高或最低化 合价的变化
相等 同一周期元素,电子层数________,从左往右,最外层电 子数逐渐______, 增多 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______, 变小 最高正价逐渐 升高 ⅣA ________,最低负价从第________族开始,从-4→-1。
1.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 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2.以第 3 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 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1→0 +1→+5, 1→8 逐渐变小 2 ____ __________ 3~10 -4→-1→0 +1→+7,- +1→+7, 1→8 逐渐变小 3 ____ __________ 11~18 4→- -4→-1→0 ____________ 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原子半 周期性 径和化合价都呈现____________的变化
(3)在电子层数和核电荷数都相同的情况下,最外层电子 数越多, 半径越大。 如非金属的简单阴离子半径大于其原子半 径,r(Cl-)>r(Cl)。 比较微粒半径可分三步走, 先看电子层数, 电子层数多者 半径大; 若电子层数相同则看核电荷数, 核电荷数大者半径小; 若上述两点都相同则看电子数,电子数多者半径大。
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说法错误的 .. 是( ) A.Li、Na、K 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随着核电荷数的 增加而增多 B.第二周期元素从 Li 到 F,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C.因为 Na 比 K 容易失去电子,所以 Na 比 K 的还原性 强 D.O 与 S 为同主族元素,且 O 比 S 的非金属性强
2.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电子层数 决定微粒半径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因素 核电荷数
(1)电子层数越多,粒子半径越大。如同主族元素的原子, 从上到下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2)在电子层数相同的情况下,核电荷数越大,核对最外 层电子的引力增大,使得粒子的半径发生收缩,反而减小。如 同周期元素的原子, 电子层相同, 但核电荷数从左到右依次增 大,故原子半径反而逐渐减小。 如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包括原子和离子): O2-、 -、 如 F Na+、Mg2+、Al3+,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离子半径减小。
2.第三周期元素的化学性质变化特点 (1)钠、镁、铝的性质比较
性 质 单质与水(或酸) 的反应情况 最高价氧化物 对应水化物的 碱性强弱 结 论 Na Mg Al 与冷水剧 与冷水反应缓慢,与沸水迅 与酸迅速反 烈反应放 速反应,放出氢气,与酸剧 应放出氢气 出氢气 烈反应放出氢气 NaOH 强 _______碱 Mg(OH)2 中强 ________碱 Na Mg Al ――→ 金属性依次 减弱 Al(OH)3 两性氢氧化物 ________
S
(3)同一周期元素,电子层数________,从左往右,随着 相等 原子序数的递增, 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________, 原子核对最 变小 增强 外层电子的吸引力逐渐________,因此元素的金属性逐渐 ________, 非金属性逐渐________, 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碱性 减弱 增强 减弱 增强 逐渐________,酸性逐渐________。
(2)硅、磷、硫、氯的性质比较 Si P 性 质 非金属单质与 氢气反应的条 件
高温
最高价氧化物 H4SiO4 弱 对应水化物的 酸 酸性强弱 结 论
Cl 光照或点 燃 磷蒸气与氢气能 须加热 时发生爆 反应 炸 而化合 H2SO4 H3PO4 HClO4 强 强 酸 中强酸 酸 Si P S Cl ――――→ 非金属性依次 增强
※想一想 1.除第一周期外,每一周期的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都是 由+1 价递增到+7 价吗? 2.二氧化硅在高温下能与碳酸钠、碳酸钙反应生成硅酸 钠和硅酸钙, 该反应能说明硅酸的酸性强于碳酸吗?能说明硅 的非金属性强于碳吗?
【提示】 1.不是,第二周期的 O、F 无正价。 2.不能说明硅酸的酸性强于碳酸, 也不能说明硅的非金属 性强于碳。因为该反应是高温下进行的,在高温下,由于二氧 化碳是气体, 更容易从反应体系中脱离出来, 而使反应进行下 去;如在溶液中,碳酸能制硅酸,才能说明碳酸的酸性强于硅 酸,碳的非金属性强于硅。
【解析】 Li、Na、K 属同一主族,核外电子层数随着核 电荷数增加而增,A 正确;根据元素周期律可推知第二周期元 素从 Li 到 F 非金属性增强,B 正确;K 比 Na 更易失电子,还 原性更强,C 错;O 与 S 同主族,O 的非金属性强,D 正确。 【答案】 C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金属性减弱 B.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得电子能力增强 C.同周期元素中ⅠA 族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小 D.同周期元素中ⅦA 族元素的气态氢化物最稳定
(2012 年北京理综)已知 33As、 Br 位于同一周期, 35 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As>Cl>P B.热稳定性:HC1>AsH3>HBr C.还原性:As3->S2->Cl- D.酸性:H3AsO4>H2SO4>H3PO4
【答案】C 【解析】同周期元素,从左向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Cl 原子半径小于 P,A 错误;同周期元素,从左向右,非金属性 依次增强, 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增强, 3 的稳定性小于 HBr, AsH B 错误;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最高价 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依次减弱,H3AsO4 的酸性弱于 H3PO4, D 错误。
【答案】D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原子半径:Cl>S>O B.还原性:Na>Mg>Al C.稳定性:HF>HCl>HBr D.酸性:HClO4>H2SO4>H3PO4
【解析】 同一周期原子的原子半径由左往右随着原子序 数的增加而减小,所以原子半径应该是:Cl<S<O,故 A 错。 【答案】 A
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1)元素金属性强弱的比较 ①单质跟水或酸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或反应的剧烈程 度)。反应越易,说明其金属性就越强。 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碱性越强, 说明 其金属性也就越强,反之则弱。 ③金属间的置换反应。 一种金属单质能将另一种金属从其 盐溶液里置换出来,则该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较强。如 Fe+ CuSO4===FeSO4+Cu,Fe 的金属性强于 Cu。 ④金属阳离子氧化性强弱。 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 对应金 属的金属性就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