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三维技术
架空输电线路电气三维设计应用研究
架空输电线路电气三维设计应用研究架空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将电能通过电线杆和导线传输到城市和农村,为人们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
因此,对架空输电线路的安全和可靠运行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各种软件的出现,利用计算机模拟进行架空输电线路的电气三维设计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方法,它可以快速地生成高质量的电气设计方案,为电力系统的建设提供重要支持。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架空输电线路电气三维设计的应用研究。
首先,我们将讨论电气三维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手段,然后我们将介绍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电气三维设计的方法和过程,最后我们将探讨电气三维设计在实际建设中的应用和优势。
一、电气三维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手段电气三维设计是一种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方法,它可以将电气系统的各种元件在三维虚拟空间中进行精确的建模、仿真、分析和展示。
通过电气三维设计,我们可以直观地了解系统的结构、布局、功能和性能,预测系统在实际运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优化设计方案,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
电气三维设计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三维建模、仿真分析、数据管理和展示。
其中,三维建模是电气三维设计的核心技术,它可以将电气系统的元件、线路和环境等各种信息以三维模型的形式呈现出来。
仿真分析可以对系统的运行状态、负载均衡、电压稳态等进行模拟和分析,以预测系统的性能和可能遇到的问题。
数据管理可以对系统的各种数据进行管理、存储和查询,以方便系统的更新和维护。
展示技术可以将系统的三维模型以动画或视频的形式展示给用户或决策者,以便于他们了解系统的情况和做出正确决策。
二、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电气三维设计的方法和过程计算机软件在电气三维设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它们可以完成电气系统的建模、仿真、分析和展示等各种任务。
在这些软件中,常见的有PowerCAD、AutoCAD、ETap、DigSilent等等。
1)确定设计需求和要求,包括地理环境、输电量、电压等级、线路类型、成本预算等。
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技术导则_范文模板及概述
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技术导则范文模板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输变电工程作为现代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能源的传输和转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输变电工程设计技术一直停留在二维平面设计阶段,导致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并提高输变电工程设计的效率和质量,三维设计技术逐渐被引入到输变电领域。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技术导则。
首先,在第2部分中,我们将介绍三维设计技术的背景和意义,包括其发展历程及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然后,在第3部分中,我们将详细描述三维设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其操作流程。
接下来,在第4部分中,我们将探究在输变电工程中应用三维设计技术的必要性,并列举几个具体案例进行说明。
最后,在第5部分中,我们将给出范文模板及示例分析,并对其进行优缺点评估和改进建议。
最后,本文将在第6部分总结对于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技术的发展进行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技术导则的深入研究,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并为输变电工程设计人员提供一个指导框架。
同时,通过范文模板及示例分析,可以进一步提升设计质量和效率,并为今后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通过本文的撰写和阅读,我们有信心推动输变电工程领域向三维设计技术迈进的步伐。
2. 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技术导则2.1 三维设计技术的背景和意义输变电工程是电力系统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它涉及到电力输送和分配过程中的变压器、开关设备、线路等元素。
传统的二维设计方法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同时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无法真实反映设备之间的空间关系、不利于工艺优化等。
三维设计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设计手段,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广泛应用,并且在输变电工程中也显示出了巨大潜力。
通过建立电气产品和设备的三维模型,可以更直观地展现设备之间的空间布局和连接方式,有助于提前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率。
三维模型定义(MBD)成功案例——通用电气电力和水力事业部
三维模型定义(MBD)成功案例——通用电气电力和水力事业部背景通用电气公司(GE)在全球范围内拥有业务,其传统的制造业务涵盖了诸多领域,包括电力、航空和医疗设备等。
GE电力和水力事业部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效、可靠、环保且经济实惠的能源解决方案,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覆盖了发电机、风力发电机、电站控制系统以及水力发电机等。
通用电气电力和水力事业部为了提高设计和生产过程的效率,决定采用三维模型定义(MBD)技术,以便将日益复杂的设计数据转换为直观的三维模型。
该部门的使用案例可以为其他制造业公司提供启示。
现状在传统的制造业中,设计图纸是设计师和工程师进行沟通的标准方式。
然而,设计图纸有其固有的局限性,其中包括难以理解的非平面样式、不直观的尺寸和几何复杂性限制等。
MBD技术则通过将设计、制造和质量控制数据汇集到三维模型中,为制造工艺和品质控制提供了更直观、更精确的方式。
这可以极大地减少沟通障碍并提高效率,特别是对于具有复杂几何结构的组件和部件。
采用MBD技术的好处与传统的图纸相比,MBD技术的好处如下:1.提高效率:使用三维模型定义有助于简化制造和质量控制流程,减少沟通成本,并提高生产效率。
2.减少错误:MBD技术允许以一种直观的方式管理数据,从而使设计、制造和质量控制之间的流程更加精确和可靠。
3.改善可靠性:MBD技术通过更准确的三维模型定义,可以帮助提高各个制造步骤的可靠性。
4.提高可持续性:MBD技术有助于提高制造的可持续性和环境性能。
MBD技术在通用电气电力和水力事业部的应用通过使用MBD技术,通用电气电力和水力事业部能够实现以下优点:1.更好的沟通流程:三维模型定义可以更好地传达设计和制造的要求,从而减少误解。
2.更快地故障排查:三维模型定义允许快速定位故障,减少故障排查所需的时间。
3.更好的设计质量:三维模型定义允许更好地理解设计和制造的要求,从而更好地控制设计和制造的质量。
4.更好的诊断性:三维模型定义允许更好地诊断产品的性能,从而能够提供更好的维修服务。
CAD在电气系统设计中的三维建模技术
CAD在电气系统设计中的三维建模技术概述在电气系统设计中,CAD(Computer-Aided Design,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应用日益广泛。
传统的二维设计已经不能满足复杂电气系统的需求,因此三维建模技术成为了设计师的首选。
本文将探讨CAD在电气系统设计中的三维建模技术的应用与优势。
一、CAD在电气系统设计中的优势1.提高设计效率传统的二维设计存在着繁琐的手工绘图过程,设计师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完成设计。
而利用CAD软件进行三维建模可以快速创建电气系统的虚拟模型,设计师可以直观地查看和编辑设计,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
2.减少设计风险三维建模技术能够将电气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精确的展示和分析,设计师可以通过虚拟仿真来模拟实际工作环境和条件,发现潜在的问题和隐患,并及时进行修正和优化,从而减少设计时的风险。
3.改善协同合作在大型电气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往往需要多个设计师同时协同工作。
利用CAD软件进行三维建模,设计师之间可以实时共享设计数据和模型,便于沟通和协作,减少了沟通成本和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CAD在电气系统设计中的应用1.设备布局设计利用CAD的三维建模功能,设计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备的布局设计。
通过虚拟模型,可以完整地展示每个设备的尺寸、位置和连接方式,有助于设计师更好地进行布线规划和管理,以确保电气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
2.电线通道设计电气系统中的电线通道设计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利用CAD软件,设计师可以使用三维建模技术来创建和优化电线的通道路径。
通过模拟布线过程,可以避免电线之间的交叉和干扰,提高了电气布线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故障定位和维修在电气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各种故障。
利用CAD软件进行三维建模,可以在系统发生故障时,快速定位问题的来源和影响范围,从而提供准确的维修方案。
设计师可以通过虚拟环境进行实时的故障诊断和维修操作,提高了故障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三、CAD在电气系统设计中的发展趋势1.可视化设计随着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的不断发展,CAD在电气系统设计中的应用也将越来越多地与可视化设计相结合。
三维设计技术在A128M产品电气生产设计中的应用
耀 程 I l 一 l
]
检测 出模型是否有操作 、维修的空间来判断 其布置的合理性,干涉检查彻底并且直观 。 由于 A18 产品采用铝合金焊接结构 , 2M 对全船重量、重心控制极其严格 ,在工艺、 电磁兼容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 ,同时也存在 进口设备难 以到位 、工期紧等因素 ,这样就 对船舶电气生产设计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 。下 面就具体介绍电气生产K'  ̄ A18 产品 - f 2M 上的应用和实施情况。
管清册 。最后入库归档 。 三、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从 制造业来讲三维设 汁技术 的应 用 目 前还处于起步和快速发展阶段,但它是正确 的发展 方向 。它能给造 船业 带来全新 的革 命 ,进一步推进设计、生产 、管理 、信息一 体化的造船模式 ,逐渐全面实现数 字化造 船 。我厂船舶 电气三维设计技术正处于持续 发展阶段 ,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新 问题 和教训 ,主要表 现在 以下几 个 方 面 : 1 、对于生产设计而言,目 前它设计质量 的高低很大一部分取决于设计者的经验和责 任心, 不断加强设计者的素质培养是至关重要
维普资讯
管理 技 术 2 0 07年 第 3期
:。 ‘ ’ ’ 。 ‘ ’ ‘ ‘ : . ‘ ’ ’ 。‘ ’ ‘ 。 ‘
; 信息系 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维设计技术在 A18 产品电气生产设计中的应用 M 2
气
} ~ 妻
业内 容进行建模,内容较传统地板放样更加丰 富。
2 、三维综合布置各专业可以并行开展, 并且可以相互调用作为背景 ,便于缩短设计 周期 ,提高设计质量 。
架空输电线路电气三维设计应用研究
架空输电线路电气三维设计应用研究发表时间:2020-05-12T11:58:08.067Z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第2期作者:何麟[导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三维技术有了很大进展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三维技术有了很大进展,并在架空输电线路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介绍了应用铁路电力架空线路路径规范要求后,分析了三维设计在架空输电线路建设中的应用。
应用三维设计,还可以对施工过程进行三维仿真,提高施工效率。
关键词:输电线路;建设;三维设计;应用一、架空输电线路三维建模方法1.1二维图纸的三维建模法通过在图纸上展现三维模型是输电线路工程建设的常用方法,以CAD、3Dmax作为设计平台,采用三维建模软件将二维图纸信息转化为三维场景和框架。
对于输电线路来说,由于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可复用单元。
如金具、塔型、电力线等等。
其主要的作业流程如下:(1)收集资料:包括线路图、金具图、路径图等等;(2)搭建元件库:结合所收集的材料信息,对信息内容展开三维参数化模型配置与建设,构建元件库;(3)铁塔拼接:调用铁塔拼接程序,软件会自动将拼接模块拼接完成。
采用AutoCAD、3Dmax专业绘图软件等,按照一定比例将立方体、圆环、圆柱等构成架空输电线路三维模型;(4)线路建模:结合相关参数和线路坐标,采用铁塔拼接成果、金具串拼成果,搭建全线路模型;(5)输出:结合最终的线路建模结果,输出XML格式的文件以及原始数据模型,输出到GIS应用系统中。
1.2激光雷达三维模型法通过利用激光雷达扫描可以直接呈现出铁塔概况,可以实现情景再现。
在市场上主流的激光雷达技术包括机载、地面、手持三种形式,每种形式都有自身的特性。
激光雷达建模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不需要直接接触被测物体、扫描效率高、定位精准、电位均匀、获取信息真实,为电塔三维模型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
该项技术的建模流程为:(1)获取数据:采用雷达扫描仪器获取被测物体的数据点以及影像信息;(2)数据处理:将所获得的数据点进行拼接处理,如降噪、重新拼接或采样等;(3)三维建模:采用pointcloud等软件对模型信息进行拟合成,包括点、线、面、方管、圆管等,从而生成模型图;(4)纹理映射:把纹理映射到模型上,构建具有纹理的模型。
变电站三维协同设计流程电气一次设计流程
变电站三维协同设计流程电气一次设计流程一、引言现代电气一次设计流程在变电站三维协同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的设计流程,可以提高设计效率,降低错误率,确保变电站电气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探讨变电站三维协同设计中的电气一次设计流程,包括设计前准备、初步设计、详细设计和设计验证等环节。
二、设计前准备在进行电气一次设计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对变电站的整体布局和要求进行充分了解。
包括变电站的占地面积、主要设备的安装位置等。
其次,需要对电气设备的选型进行评估,确定合适的设备参数和规格。
最后,还需要进行场地勘察和数据采集,获取变电站的详细信息,为后续的设计提供依据。
三、初步设计初步设计是电气一次设计的关键环节,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首先,需要进行电气系统的负荷计算,确定变电站所需的总负荷和每台设备的负荷。
其次,需要确定主要设备的接线方式,包括电缆的布置和接线柜的配置等。
同时,还要考虑电气系统的保护与自动化需求,设计相应的保护方案和控制方案。
最后,还需要进行设备的选择和布局,确保电气系统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四、详细设计详细设计是对初步设计的细化和完善,需要进行更为具体和详尽的设计工作。
在电缆布置方面,需要进行电缆的选择、长度计算和通道的规划,确保电缆的安全可靠。
在接线柜设计方面,需要确定接线柜所需的设备和元件,制定合理的接线方式和布局,并进行配线电路的设计。
此外,还需要进行电气系统的接地设计,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五、设计验证设计验证是对电气一次设计结果的检验和评估,通过各种手段来验证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包括对电气系统的仿真计算和模型验证,确保设计满足相关的技术要求和标准规范。
同时,还需要对设计结果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设计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在设计验证过程中,可以发现和解决设计中的问题,提高设计的准确性和效率。
六、总结变电站三维协同设计中的电气一次设计流程是实现高效、稳定和可靠电气系统的重要环节。
电气与三维软件分析比较
电气与三维的整合的原因有以下几种情况:1.三维布局。
原理图设计好以后,后面生产时是需要装柜的,元器件能否摆得下,前后之间(尤其是门上的元件与柜内元件)会否干涉,元件的布局是否合理(考虑散热与热流动),这些内容在原理图设计时是无法考虑的,因此准确讲应该是工艺设计的范畴。
将原理图中的设备快速地布局到控制柜中,以直观的形式检查设计的合理性,这是当前最多的需求。
2.布管布线。
元器件摆放完毕后,一般都会有布线(电气系统)和布管(流体系统)的需求,一方面是空间的考虑,另一方面是生产的考虑,比如自动计算管线的长度,便于采购与加工。
3.底板打孔。
有些器件装在门板(比如按钮,指示灯,指示仪表),有些器件装在侧板或顶板(如风扇),有些装在安装板上.布局完成后,底板上需要多少孔,多大的孔,这些都需要考虑,也就是说最好能自动生成底板打孔图。
4.与机床衔接。
比如自动生成的线缆列表,能够直接提供给线缆机切线、剥线、压端子、打线号(可访问KOMAX,CadCable公司网站看视频或介绍);将打孔图直接提供给数控加工中心加工(可访问DMG,Steinghauer网站);将标签数据提供给标签打印机(可访问Phoenix网站)。
这些自动化的设备可以大大提高加工的效率,减少材料浪费。
这样的应用目前在德国有不少,在国内还不多.我知道的国内有3家公司购买了Komax设备,最快的机型号称36秒加工1根线(切剥压印四个环节)。
5.数字化样机。
现在有些国企在搞数字化样机,就是电气和机械的工程师一同完成一个项目设计,比如电气原理图上增加了相应设备,在机械软件的一个导航窗口中会有新增部件出现,将其拖放到机械软件中即可,反之亦然。
对于初次设计比较复杂的设备,这种方法能够减少部件遗漏,尤其是一些附件被忽略. 很多软件公司也都注意到电气设计与3D设计整合的趋势。
这些软件公司有的是传统的机械设计软件公司,有的是传统的电气设计软件公司,他们都在向对方的领域伸出触角,期望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分得一杯羹。
电力三维可视化
电力三维可视化什么是电力三维可视化?电力三维可视化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将电力系统的数据以三维形式进行呈现和展示的技术。
通过将电网数据转化为三维模型,在三维空间中展现电力系统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和运行状态,为电力系统运行管理提供全面、直观的参考。
电力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应用场景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监控和分析通过电力三维可视化技术,可以直观展示电力系统中各个部件的运行状态,快速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分析和处理,保证电力系统持续稳定运行。
电力系统规划和设计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可以快速地呈现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和各个元素之间的联系,为电力系统的规划和设计提供更直观的参考,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电力系统教育通过电力三维可视化技术,可以将抽象的电力系统概念转化为可视化的图形,更形象地展示电力系统各个部件之间的联系和运行规律,为电力教育教学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教材和工具。
电力三维可视化的技术实现数据采集电力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实现需要采集一定的数据,包括电路拓扑、数据变量、时间序列等信息。
通常情况下,需要从现实电力系统中获取大量数据,对数据进行清洗、筛选和处理,以便于后续的建模和可视化。
数据建模通过数据建模,将采集的数据转化为三维模型。
这需要借助计算机技术,对数据进行处理和转换,生成可供三维可视化使用的模型数据。
可视化呈现将数据转化为三维模型后,需要通过可视化呈现展示电力系统中的各个元素和运行状态。
这需要利用计算机图形学和动画技术,将三维数据呈现出来。
电力三维可视化技术的潜在价值电力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应用,为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提高电力运维管理的水平、和保障能源安全做出了贡献。
通过可视化工具的帮助,使用者能够更清晰、更直观地了解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和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网斥不仅能够更全面地把握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更能够及时地发现电力系统中的问题,做出适时的调整和处置。
所以,电力三维可视化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市场潜力。
总的来说,电力三维可视化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电力系统进行可视化呈现和分析的一种重要成果。
基于UG的三维电气自动布线技术研究
寻径计 算 等领 域有着广 泛的应 用 , 该方法 针对二维 应用 , 但 无法直接应用于三维布线 。斯坦福大学的 C R实验 室开发出 D 了 Fr.i 布 线系统 , 布线对象仅 限于平 面物体 。Sn. it n sL k 但 ua n 、ad a等开发 的 G P U 系 统 能够 在存在 障碍物 的 d Sn n r k AR S , 环境进行布 线 , 但算法 的复 杂度较高 。 目 , 际应 用中广泛 前 实 采用的布线算法是“ 迷宫法 ”“ 、线探 索法 ” 。 “ 迷宫法 ” 算法过程可 以描述 为波的传播过程 的模 拟 。在 个存在 障碍的湖面上 , 若需寻找连 接 、 两点的最小路径 ,
DO :03 7/i n10 .3 1 0 2 80 9 文章编号 :0 28 3 (0 2 0 .0 80 文献标识码 : 中图分类号 :P 9 I1 . 8 .s.0 28 3 . 1 . .1 7 js 2 0 10 .3 12 1 )80 6.5 A T 31
1 引言
1 三维 布线 技 术 . 1
C m u r n i ei n A piai s o p t gn r ga d p l t n 计算 机工程 与应用 eE e n c o
@研 发 、 计 、 试 ◎ 设 测
基于 U G的三维 电气 自动布线 技术研究
蔡 毅, 王彦伟, 黄正东
CAI . ANG a we . W Yi Y n iHUANG h n d n Z egog
p t lme tdo a i i e ne nUG lt r Ex mpe r r vd dt rv eu e lesa dv l i f ep e e tdmeh d . h s mp paf m. a lsaep o ie p o et sf n s ai t o t rsne to s o o h u n dy h
电力设计三维设计应用及管理模式
电力设计三维设计应用及管理模式摘要: 目前国内三维数字化设计商用平台主要有道亨SLW3D架空送电线路三维设计系统,电科院架空输电线路三维协同设计平台,国遥输电线路三维数字化设计平台,洛斯达输电线路三维数字化设计平台,百合送电线路设计系统,博超TLD数字化三维送电设计平台等。
三维可视化技术能够直观地反应空间区域内的真实情况,同时还能够实现模型与实物相关参数和各方面属性的关联和对照,这对于电力线路网络的建设和规划是十分重要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电网建设的速度不断加快,相反的输电资源却越来越紧缺,传统的输电线路面临巨大的压力,尤其是在信息处理能力方面的不足尤为突出。
三维可视技术的应用,采用高科技的现代信息技术来发展和建设电力网络,对于促进电力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于当前输电线路三维数字化实景建模技术的主要功能进行了介绍,同时对于该技术的主要关键点分别进行了论述,最后对该技术的应用效益进行了总结展望,希望通本文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输电线路;三维设计;数字化设计平台;GIS计算机网络环境近年来国内多家电力设计企业搭建了输电线路三维数字化设计平台,既有完全自主开发,也有在商用平台基础上二次开发。
每个平台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应根据生产的实际情况并站在数字化技术发展的角度进行软件平台的选型与建设,考虑后续设计、施工、运维一体化、数字化移交及全寿命周期管理方面的需要,自主或在商用平台基础上逐步开发完善数字化设计功能,满足未来工程数字设计需求。
一、三维全景可视化技术概述三维全景可视化技术是指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全景技术和航拍技术,甚至借助卫星平台进行图像资料的收集和存档,再对区域范围内的环境进行实景还原,以便于掌握真实的地理环境和人文景观。
通常三维可视化技术采用软件的形式来展现,常见的有平台、应用和建模三种软件类型,只有在建模的基础上才能够实现漫游和分析、决策等后续操作。
3D-MID共形电路技术应用
3D-MID共形电路概念微型、设计灵活及更具功能性的三维互联器件,简称共形电路。
3D-MID是英文“Three –dimensional Molded Interconnect Device的简称,中文直译为三维模塑互连器件。
特点:—三维电路载体,线路高度集成,减少零件数量并削减成本。
例如手机的GPS天线、主天线、Wifi天线可同时集成。
—导电图形加工步骤少,制造流程短—更轻更小,节约设计空间—设计&开发时间短,同时可满足开发设计中的多次验证修改要求—微小化程度佳共形电路制作工艺制程机械部件与电子部件功能的完美整合3D-MID技术是指在注塑成型的塑料壳体的表面上,制作有电气功能的三维立体电路及互联器件。
—随着电子设备集成度的提高,通信设备的体积也越来越小,这时电子组件对于整个设备就显的过大,这就需要减小自身尺寸。
然而,在不明显影响电子组件的功能和效率的同时减小尺寸却是一项艰巨的工作。
在这背景下,通过激光三维精密加工工艺创新,实现与载体同型的3D-MID(三维互联塑模器件)加工工艺技术,至关重要。
—在领先的激光技术、基于激光的材料三维精密加工技术,软硬件一体化开发及配套材料研究经验支持,T o n t o p在3D-MID制作上,独创性地开发及掌握了多项成本合理的3D-MID制作技术实现方案。
发展历程:3D-MID技术提出在80年代初期,发展已逾30年,许多学者、技术团队对其进行过深入研究,但当时因缺乏合格的原料,制造工艺,MID技术还不能被人们认可。
1996年起,3D-MID技术发展日渐迅速1996年,采用双灌注塑(2S)的3D-MID产品首次量产1997年,激光直接成型工艺(LDS)被提出1997—2004年间,多款适用于激光直接成型工艺(LDS)的新材料研发成功2002年,采用双灌注塑(2S)技术3D-MID天线首次量产2005年,首次批量生产LDS产品2008—2010年,MID产品市场销量跳跃增长2010年,自主知识产权,国产化的TP-LDS制程由泛友科技研发成功,推动了3D-MID技术发展2011年,T o n t o p成功研发不受材料限制,更环保、工效更高的TP-LRP 制程。
3D-MID技术简介
3D-MID (三维模塑互连器件)技术简介一、3D-MID 简介 1、什么是3D-MID3D-MID 是英文“Three –dimensional moulded interconnect device or electronic assemblies ”的缩写,中文直译就是三维模塑 互连器件或电子组件。
3D-MID 技术是指在注塑成型的塑料壳体的表面上,制作有 电气功能的导线、图形,制作或安装元器件,从而将普通的电路 板具有的电气互连功能、支承元器件功能和塑料壳体的支撑、防 护等功能以及由机械实体与导电图形结合而产生的屏蔽、天线等 功能集成于一体,形成所谓三维模塑互连器件。
2、3D-MID 的优势设计方面的优势:三维电路载体,可供利用的空间增加; 器件更小、更轻;功能更多,设计自由度更大,有可能实现创新性功能。
制造方面的优势:采用塑料为材料,通过模具注射成型基体,基础技术成熟可靠; 减少了零部件数目,更为经济合理; 导电图形加工步骤少,制造流程短;减少了装连层次,简化了安装,可靠性更高。
生态经济方面的优势:制造流程短,直接用壳体作为互连载体,投入制造的材料数量和种类都有所下降,环境友好性好; 循环利用和处理容易; 有害物质排放少。
3.材料的选择/设计采用LDS 技术制作MID , 市场上有不同品种、性能的热塑性塑料原料和供货渠道,可以根据MID 的应用需求进行选择。
PA6/6T (芳香化聚酰胺),基于BASF 的Ultramid 尼龙 -抗热变形好,适合回流焊接(包括无铅回流焊); -机械性能好。
聚脂类热塑性塑料PBT 、 PET 及其共混聚合物,基于Bayer 的Pocan -机械性能、电气性能好;-PET 的聚合物抗热变形性能好。
LCP (Liquid Crystal Polymer ) 液晶高聚物,基于Ticona GmbH 的Vectra 。
-流动性能好;-在热应力下抗热变形性能好。
三维设计在电网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三维设计在电网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研究于慧(广西鑫盟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广西南宁 530000)摘要:随着我国电网工程建设数量的不断增加,当前我国电网工程在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实现了从传统的二维设计转向三维设计为主的模式。
三维设计是借助3D设计模型进行的新一代数字化、虚拟化、智能化设计平台的基础,是建立在平面和二维设计的基础上,是使设计目标更立体化、更形象化的一种新兴设计方法,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电网工程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就当前我国三维设计在电网工程建设中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针对三维设计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使整个电网工程的建设还处于不断深入研究中。
基于此,该文将以三维设计为基础,分析三维设计在电网工程建设中的关键技术,并结合实际的实践应用成效探讨三维设计在电网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以期为我国电网工程建设与三维设计技术的应用提供指导。
关键词:三维设计 电网工程建设 设计平台 关键技术中图分类号:TM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3)16-0082-04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3D Design in the Construction ofPower Grid EngineeringYU Hui(Guangxi Xinmeng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Nanning,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530000 China)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increase of the number of power grid project construction in China, at present, power grid engineering in China has changed from the traditional two-dimensional design mode to the mode cen‐tered on three-dimensional design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3D design is the foundation of a new generation of digital, virtualized and intelligent design platform with the help of the 3D design model, is a new design method which makes the design goal more three-dimensional and more visual based on planar and 2D de‐sign, and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important part of the current power grid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n China. However, as far as the current actual situ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design in power grid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n China is concerned, there are still some shortcomings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design, so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whole power grid project is still under continuous in-depth research. Based on this, this study will analyze the key technologies of 3D design in power grid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based on 3D design, and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of 3D design in power grid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actual practical ap‐plication results, so as to provide some guid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ower grid engineering and the application of 3D design technology in China.Key Words: 3D design; Power grid project construction; Design platform; Application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网企业的发展速度大幅度加快,已经逐渐建设形成一套相对完善的电力系统,为群众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更多的保障。
三维高密度组装技术
三维高密度组装技术蒋黎剑(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摘要:作为电气互联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和主体技术的表面组装技术即SMT,是现代电气互联技术的主流。
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SMT已经成为现代电子产品的PCB电路组件级互联的主要技术手段,并进一步向高密度组装、立体组装等技术为代表的组装技术领域发展。
为满足电子产品轻、薄、小以及系统集成的需求,各种新的封装结构正在不断推出. 三维封装(3D packages)愈来愈受到重视。
本文概述了三维高密度组装思想在芯片封装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三维组装技术、3D-MCM、微电子封装、高密度封装1.三维高密度电子组装发展概述在某种意义上,电子学近几十年的历史可以看作是逐渐小型化的历史,推动电子产品朝小型化过渡的主要动力是元器件和集成电路IC的微型化。
所谓封装是指将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可靠地安装到一定的外壳上,封装用的外壳不仅起着安放、固定、密封、保护芯片和增强电热性能的作用,而且还是沟通芯片内部世界与外部电路的桥梁,即芯片上的接点用导线连接到封装外壳的引脚上,这些引脚又通过印制板上的导线与其他器件建立连接。
因此,封装对集成电路和整个电路系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80年代被誉为“电子组装技术革命”的表面安装技术(SMT)改变了电子产品的组装方式。
SMT已经成为一种日益流行的印制电路板元件贴装技术,其具有接触面积大、组装密度高、体积小、重量轻、可靠性高等优点,既吸收了混合IC的先进微组装工艺,又以价格便宜的PCB代替了常规混合IC的多层陶瓷基板,许多混合IC市场己被SMT占领。
随着IC的飞速发展,I/O数急剧增加,要求封装的引脚数相应增多,出现了“高密度封装”,90年代,在高密度、单芯片封装的基础上,将高集成度、高性能、高可靠性的通用集成电路芯片和专用集成电路芯片ASIC在高密度多层互连基板上用表面安装技术(SMT)组装成为多种多样的电子组件、子系统或系统,由此而产生了多芯片组件(MCM)11[1]。
三维技术在输电线路全过程机械化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三维技术在输电线路全过程机械化施工中的应用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三维技术有了很大进展,并在输电线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阐述了如何利用三维技术辅助输电线路全过程机械化施工,实现三维技术交底和虚拟施工指导,并精准控制施工进度及费用,真正实现输电线路施工的精细化管理,进而推进输电线路工程施工管理模式转变,提高施工效率和效益。
标签:三维技术;输电线路;机械化施工引言机械设计是为了给用户提供最优质的产品,因此在进行机械设计时要始终明确产品的用途以及用户的要求,致力于打造最好的产品。
显而易见,传统的机械设计并不符合目前的市场需要,这时候就需要对传统的机械设计进行改革与创新,利用三维技术辅助机械设计,使得机械设计符合当前的社会需要。
利用三维技术可以使机械设计变得十分的直观,解决了长久以来机械设计的抽象问题,使得机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清楚的摆在设计师的眼前,并及时的解决这些问题,大大地提高的机械设计的效率。
1全属性三维模型建模原则结合变电站工程建设全寿命周期对三维模型数据的应用要求,全属性三维模型建模应符合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规范性。
满足相关设计规范、业主对三维建模、物资采购、数字化移交的相关规定。
2)标准性。
三维建模应充分继承和适应业主公司的基建标准化成果。
3)需求性。
三维建模应满足各单位各专业各阶段对三维模型数据应用需求。
4)平衡性。
三维建模包含了总图、电气一次、二次、土建、水暖等各个专业,涵盖了设备、设施、构件等各种内容,贯穿到工程设计、施工、运维等工程建设全寿命周期的各个阶段。
建模范围和深度越广越深,其设计的精细化程度越高,但同时其设计效率也会越低。
因此,需在精细化设计和提高设计效率之间寻求平衡点。
5)递增性。
三维建模应随着工程实施阶段的深入而不断细化和扩充,其精细化程度和属性量应呈现逐步递增的趋势。
2三维技术的概念三维技术简单的说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设计图形,减小了设计人员手绘图纸的时间及压力,可以节省出大量的时间用于构思。
基于点云数据的电力线三维重建技术研究
Dianqi Gongcheng yu Zidonghua♦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基于点云数据的电力线三维重建技术研究林先堪(余江顺!(1.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铜仁供电局,贵州铜仁554300;2.中国电建集团贵州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贵州贵阳550081)摘要:电力线三维重建是机载激光LiDAR电力巡线的重要步骤。
现从电力线理想模型入手,充分考虑横向风荷载对电力线造成的影响,将电力线的三维重建模型视作由水平面与过挂点的竖直平面上的多项式模型构成,从而提升电力线三维重建模型精度,模型,计中入的思路来简化模型重建的过程。
关键词:电力线;巡线;模型;多项式0引言架空输电线路是国家重要基础设施,随着我国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建设电网的,电网规模。
输电线将的造成影响,给国来,,输电线的,对国的有有重要作!1"。
输电线的,电网维的人力力,入输电线路的维理中。
然而,由于输电线的,巡检的式对输电线维,低且运维效果得证!2"。
鉴,基于机载激光LiDAR的输电线路巡线方式应运而生。
与人工巡式相比,机载激光LiDAR电力巡线具有巡视危险性低、准性等优点。
,机载激光LiDAR输电线维中的应用日益广泛!2"。
由于激光点云有三维空征,对输电线路通道点云数据预处理、分类分析电力线重建之后,结合相应程便可实现对输电线路通道距离的验证预警分析,输电线的。
当前国内外关激光LiDAR输电线路的运维理中的研究主要集中点云预处理、输电线通道走廊表分类、电力线三维重建、危险点测线路通道距离预警等面!3#8"。
作为输电线路通道安全距离分析的重要步骤,电力线三维重建的精对计算结果的可性至关重要。
己有的线路建模模型包括直线段与抛物线模型、直线段与悬链线模型、直线段与二元二次多项式模型等!2#12"。
这几种模型均假设原始电力线(!,")点所属曲线类型为直线段,(!,#)点抛物线或二次多项式等其他曲线,来完成电力线三维模型重建。
Creo三维电气布线教程
设置电缆以实体显示creo/PROE三维电气布线教程电气柜教程(二)打开Creo Parametric软件。
1进入“文件-选项”。
2进入选项。
3点击“图元显示”。
4勾选“将缆显示为粗线”。
5点击“确定”退出设置。
6就能够在显示栏里面选择将导线显示为粗线了。
7创建一种新颜色creo/PROE三维电气布线教程电气柜教程(三)打开Creo Parametric软件。
1点击“渲染”。
2点击“外观库”。
3 选择“外观管理器”。
4点击“创建新外观”。
5在名称栏输入“red”。
6点击“颜色”栏后面的色块,进入“颜色编辑器”。
7滑动滑块调节颜色,设置成红色。
8点击“确定”退出“颜色编辑器”。
910点击“文件-另存为”。
将外观文件保存到“creo 2.0/creo2.0/Common Files/M160/graphic-library/appeara nces”目录下。
11控制模型树显示的行creo/PROE三维电气布线教程电气柜教程(四)打开Creo Parametric软件。
1选择好工作目录。
2打开装配图。
3在模型树窗口中点击“设置”。
4点击“树过滤器”。
5在窗口中点击“缆”。
6选择需要在窗口中显示的项。
7控制模型树显示的列creo/PROE三维电气布线教程电气柜教程(五)打开Creo Parametric软件。
1设置工作目录。
2打开装配图。
3在模型树窗口中点击“设置”。
4点击“树列”。
5选择“信息-缆信息”。
6将需要显示的信息放到右边“显示”列表中。
7点击“确定”完成修改。
8给接线端子创建坐标系creo/PROE三维电气布线教程电气柜教程(六)打开“B14170016”零件。
1点击“创建轴”创建一个基准轴。
2点击“确定”,完成轴线的创建。
3注意事项点击“坐标系”创建一个坐标系。
按住“Ctrl”键选择如下两个特征。
4进入“方向”选项,选择“Z”轴。
5选择如图所示曲面,并选择“投影”为"X"。
关于三维数字技术在架空送电线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关于三维数字技术在架空送电线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发布时间:2022-09-14T07:29:01.236Z 来源:《中国电业与能源》2022年5月9期作者:杨立[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架空输电线路越来越难以满足市容市貌的规划要求。
杨立中国能源建设集团辽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110179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架空输电线路越来越难以满足市容市貌的规划要求。
电力部门经常需要配合市政建设,公路、铁路建设,进行输电线路的迁移改造工程。
常规迁移改造方法是拆除旧塔,然后顺线路方向前后移动一小段距离,或者在横向线路方向偏移一段距离,找到新的塔位,重新树立一座与原来一样的输电铁塔,以避开新建道路或其他工程建设。
在类似的架空输电线路迁改的倒电方案和停电方案设计中,新建的杆塔是临时设备,待线路建设完成后,一般需拆除。
而且,由于每条线塔设计条件不一样,拆除的临时杆塔很难有机会再利用,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
关键词:输电线路;三维设计;路径优化;碰撞校验引言随着高压、特高压电网的快速发展,输电线路和电气设备的高压放电问题越来越严重。
其中,电晕放电是架空线路的主要放电方式。
电晕放电是一种自持放电现象,受到电场的电磁感应、气压、海拔、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
当电压超过电晕起始电压时,电晕放电会发生在局部电场最强的部位,这是非均匀电场区间隙击穿发展的早期阶段。
电晕放电的长期存在会导致高压设备中的绝缘装置击穿,对高压输电线路和设备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坏,对人身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实时、有效地监测电晕放电对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对放电现象的准确检测有助于电力部门及时发现故障,避免重大经济损失。
1出线规划设计基于三维数字化平台,结合远期规划、通道障碍情况,可对线路走廊进行统一规划,减少线路交叉跨越,节约走廊资源,为本、远期线路节约投资,符合国网公司“两型三新一化”的要求。
下图所示为某新建220kV变电站本期出线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气三维技术大有可为"之我见CATIA布线模块: CATIA V5 – Electrical Wire Routing 2 (EWR)。
最近看到一点资料,CATIA和UG NX也都支持直接导入连接列表来快速地进行布线或布管,如同Solidworks那样。
在这些软件的说明书中,都说明了它们接受导入的文件格式(准确地讲应该叫映射表,即导入的数据文件对应软件中的何种属性)。
很希望有机会能尝试一下这类软件!发布:2011年8月10日我提到的这些信息,有的来自于客户交谈,有的来自于朋友聊天,有的来自于网络讨论,也有的来自于同行,没有逐一求证,不对的地方欢迎指正!以下所有内容,都是个人言行,与公司无关,与现在的工作无关,我不能保证我在这个公司工作一辈子,因此没有理由去攻击别的公司,指出的一些缺点应该是一些客户的共识! 这些东西是在看到亿万论坛网友"bjkklwd"的帖子"迎接新技术革莫道不消魂命--电气三维技术大有可为---终究花落谁家?,原帖在这里" 后,头脑发热,在出差的途中(火车站等车时,在火车上坐着时,中午午休时)码的,也没有仔细思考,随性写下的.有很多语法错误是必然的,希望我的语文老师不会看到.看这个之前,应该先看原帖!感谢"bjkklwd"及"Maiker"分享观点! 我也认为在今后,电气、气动液压、三维机械设计,甚至ERP/PDM/PLM的整合到一起是一种趋势.正如Maiker所说,这种整合不是单纯的软件整合,而是设计流程的大融合,生产管理的一种变革.但我认为不是现在,至少还要等10年以上的时间,才会有普遍应用的趋势.而现在看起来更有点像是"概念车".因为整合不是那么简单. 先不说远,就我的经验和想法聊聊电气与三维的整合.从目前已知的需求来看,整合的原因有以下几种情况:1.三维布局。
原理图设计好以后,后面生产时是需要装柜的,元器件能否摆得下,前后之间(尤其是门上的元件与柜内元件)会否干涉,元件的布局是否合理(考虑散热与热流动),这些内容在原理图设计时是无法考虑的,因此准确讲应该是工艺设计的范畴。
将原理图中的设备快速地布局到控制柜中,以直观的形式检查设计的合理性,这是当前最多的需求。
2.布管布线。
元器件摆放完毕后,一般都会有布线(电气系统)和布管(流体系统)的需求,一方面是空间的考虑,另一方面是生产的考虑,比如自动计算管线的长度,便于采购与加工。
3.底板打孔。
有些器件装在门板(比如按钮,指示灯,指示仪表),有些器件装在侧板或顶板(如风扇),有些装在安装板上.布局完成后,底板上需要多少孔,多大的孔,这些都需要考虑,也就是说最好能自动生成底板打孔图。
4.与机床衔接。
比如自动生成的线缆列表,能够直接提供给线缆机切线、剥线、压端子、打线号(可访问KOMAX,CadCable公司网站看视频或介绍);将打孔图直接提供给数控加工中心加工(可访问DMG,Steinghauer网站);将标签数据提供给标签打印机(可访问Phoenix网站)。
这些自动化的设备可以大大提高加工的效率,减少材料浪费。
这样的应用目前在德国有不少,在国内还不多.我知道的国内有3家公司购买了Komax设备,最快的机型号称36秒加工1根线(切剥压印四个环节)。
5.数字化样机。
现在有些国企在搞数字化样机,就是电气和机械的工程师一同完成一个项目设计,比如电气原理图上增加了相应设备,在机械软件的一个导航窗口中会有新增部件出现,将其拖放到机械软件中即可,反之亦然。
对于初次设计比较复杂的设备,这种方法能够减少部件遗漏,尤其是一些附件被忽略. 很多软件公司也都注意到电气设计与3D设计整合的趋势。
这些软件公司有的是传统的机械设计软件公司,有的是传统的电气设计软件公司,他们都在向对方的领域伸出触角,期望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分得一杯羹。
传统的机械设计软件,常见的有:★美国PTC公司(Pro/Engineering Wildfire 5.0)★美国Autodesk公司(Autodesk Inventor 2012)★德国SIEMENS公司(UG NX 7.5)★法莫道不消魂国Dassault 公司(Solidworks 2012, CATIA)★美国Autodesk公司(Inventor 2012)据一些机械的朋友介绍,CATIA(长于曲面设计),Pro/E(长于参数化设计)与UG(长于复杂建构)这个三个软件在三维设计领域占有主要市场。
这些公司的强项,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在三维设计与仿真上的强项,而且他们现在都有自己的企业管理软件,我认为这一点是传统电气软件难以望其项背的.正如前面Maiker所说"不是软件整合在一起,而是整个工业的设计流程整合在一起",而这些企业管理软件正是用来实现这一目的的.这些管理软件用于管理一个项目的图纸、部件、成本、仓存、使用情况,就相当于一个人的档案系统,记录设备从设计到报废的所有讯息.电气与机械设计仅仅是其中的一环而已。
对于这些企业本身,我都不甚了解,只是略微了解一点点产品的皮毛信息.★PTC: PLM软件(WindChill), 机械设计软件(Pro/E Wildfire, 布线需要两个模块Routed Systems Designer, Pro/ENGINEER Cabling), 电气设计软件(CAD DS5)★Autodesk: PLM软件(Productstream),机械设计软件(Inventor, 布线需要"布线模块"),电气设计软件(AutoCAD Electrical).软件多面手,它的软件涉足的面太广了,据说3D电影阿发达就是用其软件设计完成的.它于2004年推出了第一个版本的电气软件AutoCAD Electrical 2004.现在最新版本为2012,简称ACE.它在德国收购了一个电气软件,改名叫AutoCAD ECSCAD.★SI EMENS: PLM软件(TeamCenter), 机械设计软件(UG NX,布线需要"UG/WIRING"),电气设计软件(COMOS)★Dassault : PLM软件(SmartTeam),机械设计软件(CATIA, Solidworks,布线需要模块 Solidworks Routing),电气软件为合作伙伴Trace Software公司的(ElecWorks)在这几个机械软件公司里,AutoCAD Elelctrical与ElecWorks在电气设计上功能更加突出,应用面也更广. 另外两个电气软件,我还没见过其庐山真面目!电气软件公司的规模则小得多,但它们也并不甘心失去自己的市场。
除了继续提高电气设计的效率,也在往三维设计方向扩展。
★德国EPLAN 公司: 早期产品为EPLAN 5(不支持亚太语言)和EPLAN 21(支持亚太语言),在2006年统一为EPLAN Electric P8 .并在同一平台上提供EPLAN Fluid (流体设计), EPLAN PPE(工艺工程设计),三维软件当时是EPLAN Cabinet. 新推出的ProPanel是Cabinet的继承者(在上世纪90年代,名字叫LogoCAD,后改名为eCabinet,在2006年推出替代产品EPLAN Cabinet,为了统一平台,2010年推出ProPanel,EPLAN Cabinet将在今年9月寿终正寝). EPLAN 公司的强项在汽车或冶金自动化设备的电气设计这一块,一是设计效率高,二是标准化容易实现,三是于诸多自动化公司的紧密合作。
★日本ZUKEN公司: E³系列软件在被收购前,是由一家名叫CIM-Team德国公司开发的,现在被日本Zuken公司收购(Zuken长于PCB设计软件)。
E³的软件主要有4个模块,E³ Schematic(原理图设计),E³ Cableing(布线), E³ Panel(三维柜体),E³Hydraulics & Pneumatics(流体设计).过去它的强项在汽车线束设计方面,它在设计理念上与EPLAN 非常接近,在电气、流体的设计上也非常方便。
其缺点也和EPLAN 差不多,软件贵,入门容易精通难,推广不是很快,中文本地化,一样的糟糕)★德国AucoTech公司:这个公司也是起步比较早的电气设计软件公司,产品有Ruplan, ELCAD(不支持亚太语言),Engineering Base(简称EB).早期其强项在于机车及其线束设计(据说大多数机车厂使用此软件).如今已经发展出了多个软件版本,包括流体设计等。
它在设计理念上也与EPLAN 和E³类似,或许都是来自于德国的缘故. 遇到过ELCAD的一些客户,他们都这个软件还是不错的,除了不支持中文.而现在主推的软件EB简单易学,但是它基于Microsoft Visio平台,依赖SQL Server数据库, 主要以VBA做二次开发,软件的运行效率还有待加强. 它没有自己的三维设计软件,但可以用API与三维软件集成,与此类似还有法莫道不消魂国See Electrical(长于线束设计,据说法莫道不消魂国空客使用此软件). ★澳大利亚Bentley公司:这个公司擅长于建筑设计、桥梁设计,P&ID设计等软件开发,有自己的3D设计软件OpenPlant, 电气软件是收购的美国的Promise·e,主要客户是高低压配电行业.我了解的比较少!★法莫道不消魂国Trace Software公司: 电气软件Elecworks. 以前没怎么听说,我应该是2009年FAA 展会上首次看到,现在很活跃,它主要是与Solidworks合作,推出了Elecworks for Solidworks版本. 在2002-2006年间国内很活跃的一家西班牙电气软件公司ACRI的Electrical Designer,现在已经隶属于该公司, ED 也有三维布局,不过是在AutoCAD中的三维布局, 建模有点困难!★丹麦PcSchematics:我刚毕业时就知道这家公司的电气软件,中规中矩,主要用于电气原理图的设计,比较适合中小型项目.没有看到它与三维设计的相关案例. 知道了这些公司及主要产品,来看一下各自的优点,这个是从行业角度来看的,没有说缺点,实际上电气软件的优点就是机械软件的缺点,反之依然!☆传统的机械软件公司,它们的强项在于三维模型的建立方便、快捷,显示效果好(比如渲染,着色,显示细节等),操作相对简单.机械设计工程师比较熟悉这一类软件,在进行布线、布管操作时能够熟练操作.这些公司往往有较强的资本实力,公司规模较大,研发能力很强.☆传统的电气软件公司,它们的强项在于电气或流体原理图设计的高效,基于数据库的管理(部件在原理图和3D布局中的关联),连接的属性与逻辑的传递(电位值、线径、颜色、终端处理等),强调一种面向对象的管理方式.比如一个空开,在原理图上或在机械图中仅仅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它们是同一个设备. 在机电一体的整合上,目前能够了解到的是Elecworks+Solidworks, EPLAN ProPanel, E³ Panel. 而Inventor+ACE按理说都出自同一个公司,整合起来应该更容易,但现在为止只看到文字的简要介绍,没有看到具体的实例.机电一体整合的一项内容是布管或布线,从我读过Pro/E, Inventor和Solidworks的布线手册以及看过网上的一些评论,感觉Solidworks的布线操作更加容易一些,这也是这款软件一直以来的特点,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它能够接受外部文件导入,无论是EPLAN,Elecworks或者其它软件,按照Solidworks要求的格式提供连接列表,然后在Solidworks中导入,通过一个向导,能够更快地完成布线操作.我看过一些Elecworks的三维布线设计的视频,从操作的简便性和显示效果上来看,要优于EPLAN ProPanel,但示例项目比较简单(没有母排-有并柜共用母排,元件的附件的处理,底板打孔图如何生成),不能确定在实际应用中效果如何.E³Panel只看过一些效果图,不知如何设计的,猜想是类似于EPLAN ProPanel 的方式.EPLAN ProPanel现在处于一种过渡期,它的主要缺点是操作比较麻烦,步骤太多;显示效果不佳;似乎在内存占用上的控制不如专业的机械软件做得好.我尝试过做一个示例项目,对齐三个机柜是让我头疼不已(当然,也可能是我几何学得差的缘故,虽然以前都用Pro/E和Solidworks画过不少3D模型,纯属幸运),对齐了X、Y轴,结果Z轴又没有对齐,效率较低. 而且在其中创建三维模型也不及其它机械软件方便. 不过它的优点在于设计理念: 原理图设计→拖放到控制柜中进行三维设计(如果没有三维模型,自动根据部件的长宽高尺寸生成立方体)→根据原理图中的连接信息布线→根据布局创建底板打孔图→输出连接列表到Komax/CadCable等线缆加工机直接加工→输出底板图到数控加工中心加工, 把原理图设计→三维布局布线→自动生产加工这几个不可或缺的环节连接起来,提高效率.在克服ProPanel创建三维模型的缺点方面, EPLAN采取了几种弥补方式,尽可能不让用户自己创建3D 模型.①从EPLAN Data Portal 数据库(今后的数据会逐渐增加3D宏) 下载部件②从第三方选型软件导入,如Rittal RICAD, SIEMENS Cax光盘,Phoenix ClipProject,Pilz,Festo catlogue等;③从CADNES, Traceparts,solidcomponents等网站下载免费三维模型④允许用户导入其它三维软件的模型,如UG,Pro/E,Inventor的模型也都可以导入.⑤用ProPanel绘制三维模型. 从技术上看,我不觉得EPLAN ProPanel 有多少优势,但EPLAN 在德国或者自动化行业的影响力不容小觑,我们常见到的很多自动化元件、设备、流水线、机床都是来自德国,而他们中的很多都使用EPLAN Electric P8 进行原理图设计,很难想象它会彻底抛弃EPLAN 改换到其它软件,毕竟EPLAN ProPanel 的缺点不够致命,有弥补的方式.在中国,一个相对较新的市场,品牌忠诚度还谈不上的时候,客户要选谁,那就要看产品以及商务能力了.近期来看,机电融合就是指电气原理加上三维布局布线了,这一点来讲我比较看好Elecworks+Solidworks,因为它示例效果很炫,操作简单,客户更容易就能上手,对客户很有吸引力,另一个它的价格也有优势.再加上它依托Dassault公司,以电气设计经验加上SolidWorks(面向中端)和CATIA(面向高端)的机械设计经验,再整合SmartTeam系统,有很强的竞争能力. 对于AutoCAD Electrical 加 Autodesk Inventor现在我还不是十分看好,虽然我最向往的公司之一就是Autodesk公司(参观过峨山路的那个研发中心大楼).一个原因是Autodesk公司在两个软件整合上似乎投入并不多,市场推广也鲜见;二是在Autodesk大家庭里,比起其它兄弟姐妹产品, ACE应该是个盈利不多的小产品.但这个公司完全有实力后来追上. 自动化行业的名人SIEMENS公司搞了一个SIMATIC Automation Designer解决方案,整合了原理图设计、编程软件(Step)、上位机(WinCC)、机械设计(UG NX)以及TeamCenter管理软件,它们自己生产硬件,开发软件,有硬件的三维模型,可以算是真真正正的机电一体化大融合,但现在还不够成熟,听说在推广时遇到了一些问题,但我还是比较看好的是这个.以上这些只是我的观点,每个人都会有各自的喜好,我没有试图说服你,只是分享我的观点,你也可以谈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