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危机:一个危言耸听的伪命题

合集下载

男孩危机

男孩危机

男孩危机来袭:应试教育是最凶猛杀手男孩危机男孩危机,诞生在这样一个微妙的两性时代——这一边,美国国务卿希拉克·克林顿站到前总统克林顿的前面,克里斯蒂娜·费尔南德斯·德基什内尔从第一夫人,摇身成为阿根廷首位女总统。

而另一边,女性就业歧视普遍存在,家庭暴力中受害方大多为女性,“剩女”处处优秀反而让男人害怕。

因此,拷问“男孩怎么了”,还不如先问问男人和女人是否正在纠结于自己的角色。

告别狩猎和农耕,体力优势不再为男性赢得天生的领导权,女性则步步紧逼,追求自由、解放与自己的领地。

但是,现代化未能完全抹杀传统的两性定位,没有人能够容忍男性的“落后”,包括女性自己。

于是,尽管男孩们在学校阶段可能学业落后,但就业后,他们很快“咸鱼翻身”。

男孩危机,不过是两性角色纠结的一个缩影。

(黄祺)男孩,危机了没?男生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该拷问的恐怕不是男生,也不仅仅是教育,而是我们急功近利的社会心态。

记者黄祺邵乐韵A中的男生们刘昊洋跟在女生主持人的后面走上舞台,上一个节目是二重唱。

按照彩排,两位歌手下台前,应该把无线话筒交给两位主持人,但此时出现了意外情况,歌手带走了无线话筒,舞台上只剩下一只有线话筒被固定在话筒架上。

接下来的第一句话本来应该是刘昊洋说,可话筒没了,他一时慌了神。

负责艺术节闭幕晚会的邵老师看出了问题,惊得一头冷汗。

邵老师正着急,刘昊洋身边的女生主持人镇定地走到话筒架前,为下一个节目报幕,尴尬的冷场终于被打破。

“你看,男生就是呆些。

”邵老师听到别的老师议论。

“能挑出男生做主持人就不错了。

”邵老师回答他们。

为了给A中艺术节闭幕晚会调选男生主持人,邵老师没少下功夫,“女生出色的很多,男生能上台的就太少了。

”老师们对男生“比较呆”的评价没有贬义,特别是在文艺活动中,男生充当“配角”,已经成为许多中小学的“传统”。

不仅是文艺活动,在刘昊洋的班级上,女生不论是学习成绩还是其他表现,也总是显得“突出”。

“男孩危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男孩危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题。

材料一:“终于开学了!”北京家长王丽莉(化名)如释重负。

她的儿子开学就要上初中,在过去的多半个署假中,王丽莉为了教育儿子要有阳刚之气,跟儿子几乎一直在“战斗” 0其实,她本来计划署假期间送儿子一份大礼:小学毕业游。

但是,儿子说什么也不愿意出门。

王丽莉最初以为是青春期在作祟,但她很快就发现事情不对劲:儿子每天是床第一件事是对着镜子梳妆,洗脸、护肤做得非常仔细,甚至会偷偷拿面膜去敷,王丽莉就撞到了两次。

王丽莉马上找儿子谈话,告诉他男孩子应该有男孩子的样子,结果,儿子拿出了手机随手点了几下,八九个明星的照片张张划过,“你认识吗?我也希望成为他们这样。

”他说,这八九个男孩是在“菜某练习生”的综艺节目中出道的。

看着一张张充满阴柔气息的男孩照片,王丽莉面露忧伤,心中充满了忧虑。

其实,男孩教育的危机,《中国青年报》早在2010年前后就已经关注,之后,性别教育也日益被人们重视,有些家长还特意利用寒署假让孩子参加类似“军营男子汉”的活动。

但仍有很多中小学男生没有按既定的路线发展,与飾几代同龄人相比,现在男生发育得更早,个子蹿得老鬲,但越来越多的男孩高大的外表下却是一份阴柔的审美,喜欢精致妆容,热衷发美美的自拍、上传花样视频。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新闻报道《家长担心“男孩危机”,“娘气"亚文化请放过孩子》)材料二:“男孩危机”话题自10多年前进入舆论視野以来经久不衰。

一些学者提此学业危机、心理危机、体质危机和社会危机共同催生了“男孩危机”,并认为“应试教育是男孩成长危机中最为凶猛的杀手”。

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女大学生的绝对数量在2009年已超过男性,占比达5048%o在教育层次上,女性教育呈现“中专-大专-本科”的不斷舉升趙势,显示了教育领域中女性地位的日渐上升和男性优势的逐步丧失。

如此看晶男孩危机”似乎成了一个得到数据和日常话语支持的爭实。

那么学“男孩危机”是否真由女性教育优势凸显所致?女性教育优势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男女平等”宏观政霓的推动,在这一政災推动下,中国女性得以获得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男孩危机一个危言耸听的伪命题doc

男孩危机一个危言耸听的伪命题doc

男孩危机:一个危言耸听的伪命题徐安琪摘要:针对目前社会上流行的中国男孩‚陷入全面危机‛、需要被‚拯救‛的专家观点和传媒误导,本文对‚高考状元女生多是‘男孩学业危机’的主要标志‛、‚应试教育是‘男孩危机’最凶猛的杀手‛、‚‘父亲榜样缺失’导致‘男孩阳衰’‛以及‚‘因性施教’、‘限招女性’是‘拯救男孩’的妙方‛等观点提出质疑,并以相关的研究结果和统计资料论证了‚男孩危机‛并非是一个振聋发聩的警言,而是一个危言耸听的伪命题。

关键词:男孩危机因性施教双性化教育教育公平性别平等近日,由两位青少年教育专家撰写的“‘男孩危机’:一个亟须关注的教育现象”(《光明日报》2008年12月9日)被广泛复制和传播,各地报刊和网站为此引起热议,与此同时,《拯救男孩》(孙云晓等,2010)的畅销书在热卖。

一时间,“‘男孩危机’正向大学蔓延”、“中国男孩大衰退”、“男孩已处于‘全面落后状态’”、“男孩女性化日趋严重”、“应试教育是男孩危机最为凶猛的杀手”、“父教缺失造就‘娘娘腔’”等报道和文章连续发表。

专家所得出“中国0至18岁的男孩正面临着学业、体质、心理、社会适应力等各种危机”等研究结果,是他们多年辛勤耕耘的结晶,孙云晓研究员也是我所尊敬的在该领域业绩卓著的权威学者,更何况,学界的不同见解各抒己见见仁见智。

但中国男孩陷入“全面衰退、危机”、需要被“拯救”的最新成果使不少家长疑信参半甚至引起很大的焦虑,一些专家以“教育公平”为由提出降低男孩入学标准以及班干部选拔和中小学教师招聘应限制女性等对策更令人担忧。

笔者觉得有必要对一些被过度渲染的事实加以澄清,并对某些所谓的“阴盛阳衰”现象背后的原因谈些个人的看法。

高考状元女生多是“男孩学业危机”的主要指示器?“全国高考状元中的女生比例持续上升,甚至通常是男生‘优势领域’的理科状元也逐渐被女生占领”以及“女生获得奖学金的比重超过男生”,被一些传媒反复强调为专家所认定的男孩学业危机的主要测量指标。

对以“男子班”应对“男孩危机”现象的审思

对以“男子班”应对“男孩危机”现象的审思
2 0 1 3 年 9月
潍 坊 工 程 职 业 学 院 学 报
J O U R NA L O F WE I F A N G E N G I N E E R I N G V O C A ⅡO N A L C O L L E G E
V0 1 . 2 6 N0. 5 S e p. 2 0 1 3

由“ 男孩危 机” 到 上海八 中“ 高中男 子实验 班”
人 民 网讯 : 5月 1 9日, 上海 市 第八 中学 男子 实验
著名 教 育专 家 孙 云晓 在 2 0 1 0年 出版 了《 拯 救男 班举 行 面试 。 据 了解 , 参加 男子 实验 班 自荐报 名 的 学 孩 书 , 主要 介绍 了“ 男 孩危 机 ” 三 大 主因 : 应 试教育 生超过 2 0 0 名; 目前计 划招 生两个 班共 6 ( ) 名 学生 , 录 对男 孩 更不利 ; 父 教缺失 与母 亲溺 爱导致 男孩 阳刚不 取 比例 约 为 4比 1 。 今 年秋 季 开 学 , 上 海 市 第八 中学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9 - 2 0 8 0 . 2 0 1 3 . 0 5 . 0 0 6
对以“ 男子班” 应对“ 男孩 危机” 现象的审思
丁 金 花
( 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系, 上海 2 0 0 0 6 2)
摘要 : 近年来, “ 男孩危机 ” 字眼频频 出现在 网络 、 电视 等媒 体 中, 它也 成为 关心教 育 的人 们 经常讨论 的 内 容。 文章针 对上 海 第八 中学开设 “ 男子 实验班 ” 的 实际情 况 , 从 源 头 出发 , 深入 分析 “ 男孩危 机 ” 这 个概念 存在

以社会学的视角解析“男孩危机”

以社会学的视角解析“男孩危机”
机 ” 的 背 后反 应 了什 么 问题 。
【 关键词 】 男孩危机 ;社会性别 ;性别文化


问题 的提 出
孩 危机 ”没有 反 映出真实 的情况 ,现今男 孩并 没有处 于这 种全 面性 的危机之 中。 我 比较赞同 “ 男孩危机”是 一个伪命题 的看法 ,就像前
上海将拟建建 国后第一所男 校 ,想通过 “ 因性施教 ”效 仿女 校建立男校来 挽救 “ 男孩 危机” 。那 么 “ 男孩危机 ”到 底是什么 呢 , “ 男孩危机” 是孙云晓、 李文道和赵霞共著的 《 拯 救男 孩 》中提出的 ,这本 书从男孩在 学业 、体质 、心理 、社 会四个方 面的危机来论 述现今社会存 在的男孩危机 ,并运用 数据试 图证 明这种 种危 机是全 面性 的,不 只是个别地方特有 的 ,此书的出版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广泛的讨论 。
的警 告 ,而 是一个 危言 耸听 的伪命题 。首先 在学 业上 ,男
孩 的确 落 后 于女 孩 ,男 孩 高考 状 元 的 比例 从 1 9 9 9 年 开 始 开 始逐步下 降 。1 9 9 9年 中国的高等教 育从精英 教育 向大众 教 育转 变 ,考核 的评价 标准 的变化 体现 在试卷 上就是 基础 性 的记忆 性 的试题不 断增 加、难题 不断 减少 ,借 用孙教 授 书里提到 的女孩 在记忆这方 面相对于男孩具 有一定 的优 势 , 考核标准 的变化引起 了高考 状元女性 的比例从 1 9 9 9年开始
青年 与社会
社科纵横
以社会 学的视角解析 “ 男孩危机 ”
唐 凯
兰州 7 3 0 0 0 0 ) ( 兰州大学 哲 学社会 学院,甘肃
【 摘 要】 孙云晓等人在 《 拯救 男孩 》中 提 出了 “ 男孩危机” ,引起 了社会 各界的广泛的讨论 。那 “ 男孩危机 ”到底存 不存在 , 是 不是一个客观的事 实,还是 一个假命题 。通过运用社会 学的视 角来解析 “ 男孩危机 ”到底是 不是存在 , “ 男孩危

“男孩危机”:一个亟须关注的教育现象

“男孩危机”:一个亟须关注的教育现象

学业落后:从中小学向大学蔓延男生在各级各类教育中的学习成绩正在渐渐落后于女生。

人们早已注意到,中小学男生的学习成绩一直落后于女生,中小学的班干部、三好学生也以女生居多。

人们一般认为,在小学和初中阶段,由于女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早于男生,女生成绩优异、伶牙俐齿、擅长组织活动,是学校里的佼佼者,通常到了中等教育后期,男生往往就能追赶上甚至超越女生。

但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女生的学业优势不断扩展和延伸,几乎在所有学科领域、在各级教育水平上女生的学业表现都赶上或者超过了男生。

有研究者对2002年重庆市6000多名高中生的会考成绩进行统计发现:女生的学习成绩总分显著高于男生,在学习最好的学生中,女生的比例高于男生;女生除了在传统的文科(语文、英语、政治、历史)上的成绩显著高于男生以外,在数学和生物这两门男生的传统强项上,女生得分也显著高于男生;男生占优势的科目只剩下物理、化学和地理。

笔者对高考状元的统计发现:1999-2008年间,高考状元中男生的比例由66.2%下降至39.7%,其中,文科状元的男生比例由47.1%降至17.9%,理科状元的男生比例由86.1%下降至60.0%。

“状元郎”已成过去式,“状元花”则更为贴切。

更值得注意的是,男生的学业落后现在已经延伸到高等教育领域,男生的学业成就远远落后于女生。

笔者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06-2007、2007-2008年度国家奖学金获奖者名单和当时高校男女生比例进行统计分析发现:2006-2007年度,在50000名获奖者中,男女生获奖的“实际比例”为1:2.01。

2007-2008年度,这一数据则为为1:1.95。

连续两年,男女获奖比例如此悬殊,发人深思。

笔者的统计还表明,2007-2008年度,在教育部颁发国家奖学金的所有2,287所高校中,有1,785所高校中男生获奖人数少于女生,大学男生学业落后的范围是全国性的。

不难得出结论:男孩危机是全线性的危机,从中小学到大学,男孩危机日趋严重。

关于“男孩危机”现象的思考

关于“男孩危机”现象的思考

关于“男孩危机”现象的思考内容提要:在关注“‘男孩危机’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的同时,应该注意区分“男孩学业劣势现象”与“中国男孩存在体质危机、心理危机和社会危机”的区别。

经验事实和实证数据表明,“女生学业优势”但并不直接暗示“男孩全线的危机”。

伴随年龄增长,男女生性别发展更多呈现为“各有千秋”,有些领域女生占优势,有些方面男生占优势。

男女生心智发展速度、水平的差异,既有先赋性因素,也有后致性因素。

随着经济社会进步和性别发展主流化进程,男女生差异正在逐步缩小。

为了消除目前应试教育、评价体制的弊端,应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建立多元评价体制,加强性别教育和倡导“右脑教育”。

一、如何看“男孩危机”现象?今年初,孙云晓教授给我寄来他们的新著《拯救男孩》,并嘱我写一点评论。

之后,又看到该书出版后不少媒体,并引起社会、特别是教育界的关注,也引发了一场不小争论。

支持方观点认为“男孩危机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应试教育对男孩发展更为不利,男孩在学业、体质、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已面临发展危机,“男孩危机是全线的危机”。

反对方则质疑“男孩危机是一个危言耸听的伪命题”,即使各级各类学校的女生学习成绩优于男生,也未必表明女生在教育领域已占据优势地位。

即便真的是高考状元总是“阴盛阳衰”,至多说明女性地位的提高、社会的进步。

由于东方传统文化理念里“男主外女主内”思想根深蒂固,“男孩危机”还未到下结论的时候。

在我看来,《拯救男孩》以翔实的数据和犀利的观点,揭示了当前中国教育体制、考试制度、评价体系存在的弊端,引起了社会较大反响与关注。

这种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对深化教育改革既具有警示作用,也有方法论上的启示。

当然,伴随对这一问题讨论的深入,有些观点有待进一步论证、厘清和补充完整。

比如“男孩危机”究竟是社会危机、还是社会进步?“女生学业优势”是否就表明“男孩全线的危机”?“阴盛阳衰”与性别发展差异之间究竟存在哪些联系和区别?等等。

从“男孩危机”看当前教育的性别公正问题

从“男孩危机”看当前教育的性别公正问题

从“男孩危机”看当前教育的性别公正问题摘要:“男孩危机”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

带来这一问题的因素中,学校教育模式的缺失无疑是影响最为深远的原因。

当前教育模式中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公正缺失问题。

要从教育体制的改革入手,营造适合男孩个性发展的教育与社会环境。

关键词:男孩危机性别公正性别平等尊重差异自由选择教育学者孙云晓的新书《拯救男孩》提出了“男孩危机”的命题,矛头直指当前中国的教育模式。

尽管有的学者提出,所谓的“男孩危机”只不过是一个伪命题。

但是就调查所得的数据而言,中国男孩无论是在身体素质还是在心智发育的各个方面,都逊色于同年龄段的女孩:学习方面,从1999年到2008年的10年间,高考状元中男生的比例由原来的66.20%下降至39.70%,其中,文科状元的男生比例由47.10%下降至17.90%,理科状元的男生比例则由86.10%下降至60.00%。

在大学学习的过程中,这种差异也十分明显:大学拿奖学金的学生中女生占据大多数}身体素质方面,男生的肥胖率飙升,平均肺活量降低;心理健康上,男生更易得多动症、抑郁症等心理问题。

社会上兴办的各种成长热线、网瘾戒除等机构中,男生也占据了学员中的多数。

在这样的背景下,生理、心理等各个方面均处在劣势的男生就容易出现学习障、智力障碍,严重的甚至产生犯罪倾向,危害社会。

在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当中,我国当前的教育体制受到了最多的拷问。

本人认为,当前教育模式中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公正缺失问题。

本文将从性别公正的三个维度深入剖析当前教育体制的缺陷。

性别公正主要可以分为三个维度,即性别平等、尊重差异和自由选择。

其中,性别平等的内涵是价值的无差别化,将两性在价值的层面上分出高低优劣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是影响性别平等的负面因素。

在学校教育中,最直接的评价学生优劣的方法就是考试评价制度。

这种制度固然能够得到相对直接和所谓客观的评价结果,但事实是学校教育陷入一切为了考试、分数高于一切的怪圈,甚至想出各种方法来规避素质教育、推行应试教育。

男孩危机一个危言耸听的伪命题doc

男孩危机一个危言耸听的伪命题doc

男孩危机:一个危言耸听地伪命题徐安琪摘要:针对目前社会上流行地中国男孩“陷入全面危机”、需要被“拯救”地专家观点和传媒误导,本文对“高考状元女生多是‘男孩学业危机'地主要标志”、“应试教育是‘男孩危机'最凶猛地杀手”、“‘父亲榜样缺失'导致‘男孩阳衰'”以及“‘因性施教'、‘限招女性'是‘拯救男孩'地妙方”等观点提出质疑,并以相关地研究结果和统计资料论证了“男孩危机”并非是一个振聋发聩地警言,而是一个危言耸听地伪命题.b5E2RGbCAP 关键词:男孩危机因性施教双性化教育教育公平性别平等近日,由两位青少年教育专家撰写地“‘男孩危机':一个亟须关注地教育现象” < 《光明日报》2008 年12 月9 日)被广泛复制和传播,各地报刊和网站为此引起热议,与此同时,《拯救男孩》<孙云晓等,2018)地畅销书在热卖.一时间,“‘男孩危机'正向大学蔓延”、“中国男孩大衰退”、“男孩已处于‘全面落后状态'”、“男孩女性化日趋严重”、“应试教育是男孩危机最为凶猛地杀手”、“父教缺失造就‘娘娘腔'”等报道和文章连续发表.p1EanqFDPw 专家所得出“中国0至18 岁地男孩正面临着学业、体质、心理、社会适应力等各种危机”等研究结果,是他们多年辛勤耕耘地结晶,孙云晓研究员也是我所尊敬地在该领域业绩卓著地权威学者,更何况,学界地不同见解各抒己见见仁见智.但中国男孩陷入“全面衰退、危机”、需要被“拯救”地最新成果使不少家长疑信参半甚至引起很大地焦虑, 一些专家以“教育公平”为由提出降低男孩入学标准以及班干部选拔和中小学教师招聘应限制女性等对策更令人担忧 .笔者觉得有必要对一些被过度渲染地事实加以澄清,并对某些所谓地“阴盛阳衰”现象背后地原因谈些个人地看法.DXDiTa9E3d高考状元女生多是“男孩学业危机”地主要指示器?“全国高考状元中地女生比例持续上升,甚至通常是男生‘优势领域'地理科状元也逐渐被女生占领”以及“女生获得奖学金地比重超过男生”,被一些传媒反复强调为专家所认定地男孩学业危机地主要测量指标.其实,这只是反映了部分考试成绩突出女生地学业成就,即使是各级各类学校地女生学习成绩优于男生,也未必表明女性在教育领域已占据优势地位, “阴盛阳衰”地所谓“性别倒挂”已威胁到男孩地生存.RTCrpUDGiT不可否认,近20年来,高等院校女生比例大幅度增长,从1988 年地三分之一上升到2008 年地近50%, 应该说性别平等在高校入学率方面获得了突破性地进展,而且这种趋势还将持续.假如我们地招生工作彻底贯彻男女平等原则地话,女大学生比例或许会更高•根据笔者地调查,许多女生考分高地专业<文科为主),都给予男生降低入学标准地优惠待遇,即在120%<最高为140%)投档范围内地男生,即使分数较低也可优先录取• 一些学校认为女生比例在50%以上就达到了性别平等<但实际上该专业地女生考分高于男生地占60-90% ),或籍口女性死读书、创造性思维差、后劲不足,毕业分配难,甚至以学生宿舍中厕所等设置无法让更多地女生入住等各种理由限制或少招女生•许多学校在某些女生考分高地专业,通常在20-40% 地自主选择中“惠男抑女”,这已是圈内人众所周知地“合乎情理”地潜规则,也是未被公众所监督地教育不公正地客观事实•但在某些专业尤其是所谓地高端专业,即使男生考分较高或录取率达70-90%,也很少有学者或学校认为对女生不公平,并提议或采取将男生比例限制在50%地做法.也就是说,男高女低、男强女弱依然被社会所普遍认同为常态、合理和公正地,反之则是非常态、不合理和不公正而需要纠正地.5PCzVD7HxA然而,尽管女生入学率上升较快,但分类统计还表明,教育层次越高,女生地比例越低.2008 年女生在大专、本科、硕士和博士生中所占地比例分别为51.9%、48.2%、48.2%和34.7%①,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女性在高等教育学生总数中地比率作为评估性别平等地主要指标,并认为“ 50%地比例”反映了良好地性别平等•笔者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研究所2009年6 月更新地数据做了统计,在有相关资料地148个国家和地区中,女性在高等教育学生总数中地比例超过50%地有104个<达70.3%),其中超过60%以上地就有27个,最高地达84.6%②.也就是说,女生学业成绩优秀、升学率高是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地普遍现象,即使在20年前,包括菲律宾、蒙古、古巴、科威特、阿根廷、牙买加等34个国家高等教育学生中地女性比例就已过半•而在中国不仅在高校,即使在普通高中、初中和小学,女生地比例也都只占47%左右. 也就是说,从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中国女孩地总体教育机会仍少于男孩,农村地区更是如此.jLBHrnAlLg假如以女生成绩优秀、入学率升高来印证教育领域地“男孩日趋衰退”,那么,许多国家在20年前、大多数国家在目前都将盛行“女孩威胁论”,目前更有70%地国家要惊呼“男生节节败退”了!而中国女生在各级各类学校学生总数中地比例均未达50%,那“男孩地全线性危机”岂不杞人忧天、言过其实?!XHAQX74J0X应试教育是“男孩危机”最凶猛地杀手?将男孩地学业成绩已被女孩追上或超越归咎于“应试教育”尤其是以考试成绩来决定升学地方式无疑是打错了板子•这首先是因为近年来无论是高考、中考还是各级各类学校地期中、期末考试,越来越偏重于考察学生地综合素质和能力,仅靠死记硬背已难以获得高分. 而随着试卷中素质教育含量地日趋提高,女生地成绩未见下降却日渐上升,这只能说明,当今地女孩并非只是擅长死记硬背,她们同时还是素质教育地受益者•中国科学院地王极盛教授通过对400多位高考状元地研究,否定了高考状元=高分低能地偏颇评价,认为高考状元并非聪明绝顶、每次考试都得第一,他们大多是普通工人地孩子,成为状元既具有偶然性如临场发挥好,也有外因如家庭教育和学校环境等因素地共同作用;同时,他们也不是读书机器,而大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科学文化和心理等综合素质都较高•现在不少人一提到高考状元或女生学业成绩好,就把女孩与“读书机器”、“死记硬背”相等同,似乎应试教育地制度设计专为女孩开绿灯,女孩是应试教育地宠儿而男孩则是“应试教育地受害者、最大牺牲品”,女孩自信、自强地提升,她们长期刻苦、勤奋学习地精神以及考试时地沉稳和细心,则①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门户网站:②参见联合国人口统计年鉴网站:。

男孩危机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

男孩危机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

男孩危机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对《男孩危机:一个危言耸听的伪命题》一文的反驳孙云晓李文道[①]赵霞摘要:针对徐安琪在《男孩危机:一个危言耸听的伪命题》一文中对“男孩危机”和“拯救男孩”的质疑和误读,本文以大量研究结果为基础,论证了男孩危机绝不是“一个危言耸听的伪命题”,而是一个不容置疑的客观事实,男孩在学业、体质、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面临发展危机;男孩和女孩都是应试教育的受害者,但应试教育与男孩天性背道而驰,对男孩更不利;父亲对男孩性别角色的发展非常重要,中国父教缺失严重;性别差异先天存在,需要因性施教。

关键词:男孩危机应试教育父教因性施教2010年2月的《青年研究》发表了徐安琪研究员题为《男孩危机:一个危言耸听的伪命题》的文章(以下简称为《伪命题》),认为“男孩危机”的提出是“危言耸听”,“男孩危机”是个伪命题。

徐安琪研究员长期关注女性、婚姻和家庭研究,颇有影响。

然而作为《拯救男孩》的作者,我们并不认同其文章的核心观点,但也很愿意就一些问题进行商榷,并觉得有必要进一步对一些事实加以澄清。

一、男孩学业危机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伪命题》质疑“高考状元女生多是…男孩学业危机‟的主要指示器”,认为只是反映了部分考试成绩突出女生的学业成就,并认为“即使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女生学习成绩优于男生,也未必表明女性在教育领域已占据优势地位,…阴盛阳衰‟的所谓…性别倒挂‟已威胁到男孩的生存”。

首先必须重申,我们并不赞成宣扬高考状元,但高考作为高等教育人才的选拔制度,其合理性、科学性是得到肯定的。

近年来,这一群体中性别趋势的转换之迅速之剧烈不能不引起关注。

从1999-2008年,不到十年时间,高考状元中男女生的比例发生了逆转,男生由66.2%下降至39.7%,女生则由33.8%上升至60.3%;不仅文科状元中男生由47.1%降至仅17.9%,理科状元中的男生也由86.1%降至60.0%。

大学的国家奖学金获奖者中男生的弱势也非常明显,男女总体比例均接近1:2,而且在各类大学中呈现同样的特点,女生的优势是压倒性的。

专家称男孩危机因教育忽略性别差异所致

专家称男孩危机因教育忽略性别差异所致

专家称男孩危机因教育忽略性别差异所致男孩危机男孩危机,诞生在这样一个微妙的两性时代——这一边,美国国务卿希拉克·克林顿站到前总统克林顿的前面,克里斯蒂娜·费尔南德斯·德基什内尔从第一夫人,摇身成为阿根廷首位女总统。

而另一边,女性就业歧视普遍存在,家庭暴力中受害方大多为女性,“剩女”处处优秀反而让男人害怕。

因此,拷问“男孩怎么了”,还不如先问问男人和女人是否正在纠结于自己的角色。

告别狩猎和农耕,体力优势不再为男性赢得天生的领导权,女性则步步紧逼,追求自由、解放与自己的领地。

但是,现代化未能完全抹杀传统的两性定位,没有人能够容忍男性的“落后”,包括女性自己。

于是,尽管男孩们在学校阶段可能学业落后,但就业后,他们很快“咸鱼翻身”。

男孩危机,不过是两性角色纠结的一个缩影。

(黄祺)男孩,危机了没?男生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该拷问的恐怕不是男生,也不仅仅是教育,而是我们急功近利的社会心态。

记者黄祺邵乐韵A中的男生们刘昊洋跟在女生主持人的后面走上舞台,上一个节目是二重唱。

按照彩排,两位歌手下台前,应该把无线话筒交给两位主持人,但此时出现了意外情况,歌手带走了无线话筒,舞台上只剩下一只有线话筒被固定在话筒架上。

接下来的第一句话本来应该是刘昊洋说,可话筒没了,他一时慌了神。

负责艺术节闭幕晚会的邵老师看出了问题,惊得一头冷汗。

邵老师正着急,刘昊洋身边的女生主持人镇定地走到话筒架前,为下一个节目报幕,尴尬的冷场终于被打破。

“你看,男生就是呆些。

”邵老师听到别的老师议论。

“能挑出男生做主持人就不错了。

”邵老师回答他们。

为了给A中艺术节闭幕晚会调选男生主持人,邵老师没少下功夫,“女生出色的很多,男生能上台的就太少了。

”老师们对男生“比较呆”的评价没有贬义,特别是在文艺活动中,男生充当“配角”,已经成为许多中小学的“传统”。

不仅是文艺活动,在刘昊洋的班级上,女生不论是学习成绩还是其他表现,也总是显得“突出”。

男孩危机一个危言耸听的伪命题

男孩危机一个危言耸听的伪命题

男孩危机:一个危言耸听的伪命题徐安琪摘要:针对目前社会上流行的中国男孩“陷入全面危机”、需要被“拯救”的专家观点和传媒误导,本文对“高考状元女生多是‘男孩学业危机’的主要标志”、“应试教育是‘男孩危机’最凶猛的杀手”、“‘父亲榜样缺失’导致‘男孩阳衰’”以及“‘因性施教’、‘限招女性’是‘拯救男孩’的妙方”等观点提出质疑,并以相关的研究结果和统计资料论证了“男孩危机”并非是一个振聋发聩的警言,而是一个危言耸听的伪命题。

关键词:男孩危机因性施教双性化教育教育公平性别平等近日,由两位青少年教育专家撰写的“‘男孩危机’:一个亟须关注的教育现象”(《光明日报》2008年12月9日)被广泛复制和传播,各地报刊和网站为此引起热议,与此同时,《拯救男孩》(孙云晓等,2010)的畅销书在热卖。

一时间,“‘男孩危机’正向大学蔓延”、“中国男孩大衰退”、“男孩已处于‘全面落后状态’”、“男孩女性化日趋严重”、“应试教育是男孩危机最为凶猛的杀手”、“父教缺失造就‘娘娘腔’”等报道和文章连续发表。

专家所得出“中国0至18岁的男孩正面临着学业、体质、心理、社会适应力等各种危机”等研究结果,是他们多年辛勤耕耘的结晶,孙云晓研究员也是我所尊敬的在该领域业绩卓著的权威学者,更何况,学界的不同见解见仁见智。

但中国男孩陷入“全面衰退、危机”、需要被“拯救”的最新成果使不少家长疑信参半甚至引起很大的焦虑,一些专家以“教育公平”为由提出降低男孩入学标准以及班干部选拔和中小学教师招聘应限制女性等对策更令人担忧。

笔者觉得有必要对一些被过度渲染的事实加以澄清,并对某些所谓的“阴盛阳衰”现象背后的原因谈些个人的看法。

高考状元女生多是“男孩学业危机”的主要指示器?“全国高考状元中的女生比例持续上升,甚至通常是男生‘优势领域’的理科状元也逐渐被女生占领”以及“女生获得奖学金的比重超过男生”,被一些传媒反复强调为专家所认定的男孩学业危机的主要测量指标。

对“男孩危机”的思考与探索

对“男孩危机”的思考与探索
尖 的几 乎清 一 色女孩 ; 能力 强 , 在 活 动 中组织 、 挑 大 梁 男孩面对他人的无助时, 表现出了一个男性挑当, 在力 的也常常是 女孩 , 男 孩子几 乎成 了绿 叶 , 来 陪衬 一朵朵 所 能及 的范 围里 , 给予 了别人 帮助 。
漂亮 的花朵 。
此事件后 , 我对在教学中如何培养男孩子『 生 格 的
孩要迟缓些 , 所以 , 对于男孩成长 , 我们要给更多的时 在教学中, 常看到—些男孩子像女孩子一样哭哭啼 间, 充满期待, 静待花开。作为教师, 要重视性别差异 , 啼。受了老师的批评, 两行悔过的泪; 与同学发生矛盾 在改善我们的教学行为, 让男孩的成长少一点“ 危机” 。 了, 两行委屈的泪, 凡事都以两行泪来解决。记得一次 某男孩子作业完成得很差 , 课间找了谈话 , 严厉批评几


培养男孩 意识
男孩阳刚之气缺乏, 并不完全是学校教育的责任 , 鞋, 搀起 了裤脚 , 拎着鞋打着伞 , 涉水过去 了。眼看此 更多地是家庭、 社会的整体氛围, 但学校教育在这方面 举, 不少家长在叮嘱自己家孩子 : 不要这么做 , 要受凉 也不应该缺位。我们的教育、 教学行为 , 应该着力培养 感冒的, 也有几个没有家长陪同的男孩子效仿起来 , 但 学生 的性 别意识 , 特别是男 孩意识 , 让他认 识什 么才是 没有 几个 , 大 多还是在等 着搭 车进校 园 。一 会儿 , 这个 小小男子汉, 什么不是男子汉所作所为。那么 , 要培养 瘦黑 的男孩子又出现在校 门口, 他背起 了一个低年级 男孩子 哪些 意识 呢?
的小男孩 , 小男孩趴在他身上 , 撑着伞 , 大男孩背得有
点吃力 , 弯着腰, 在水中行进。 此情此景, 让 人不禁为大

男孩危机是男尊女卑思想造成的伪命题

男孩危机是男尊女卑思想造成的伪命题

男孩危机是男尊女卑思想造成的伪命题目前国内教育充斥着“男孩危机”,“拯救男孩”的声音,认为在现有的教育体系下男孩的个性受到了压制和摧残,导致了很多问题:例如“娘娘腔”、“伪娘”。

甚至有论调认为“男同”的产生是因为教育中缺少了“阳刚教育”。

教育是有性别属性色彩的吗?会有哪种教育是对于男性或者女性更为有利的教育吗?男孩的表现一定要优于女孩才是正常现象?一味的强调“男孩危机”、“男孩的成绩、升学率低于女生”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难道不是“男子汉大丈夫”,“男权”的思想在作怪吗?反观有“男校”传统的美国,人们对于教育对于男女孩的教养和期待已经不模式化了,不会强调男孩子、女孩子的性别属性该做什么,该玩怎样的游戏,选择怎样的玩具。

最新的芭比娃娃广告,打破了56年来芭比广告只有女孩的传统,引入了一位男孩参演广告。

芭比娃娃公司认为有性别针对性的玩具对儿童是一种负面误导,会造成性别歧视。

男孩子、女孩子的教育可以不再拘束于人为的设定的“角色”,生活在更加舒展的空间。

在我们的意识中还存在着“男尊女卑”,在国内有几人能接受男孩子玩芭比娃娃呢?玩女性色彩的玩具是没有出息的表现。

这种“男性的优越感”根植在文化中几千年,随着女性更多的参与社会生活,女孩通过努力表现的更加出色颠覆了男孩家长的“男性优越设定”,不安就由此产生了。

笔者认为“男孩危机”是个伪命题,真正应该改变的是教育的性别判定,和性别期待。

让孩子可以自由舒展的生长。

还记得当知一个10岁小女孩的理想是长大成为一名消防员,自己的震惊及第一时间的劝导:“女孩子不要成为消防员。

”“为什么不行?我觉得消防员特别了不起,我就想以后长大了要做一名消防员。

”小女孩认真的告诉我。

为什么不可呢?为什么用性别定义一个人的人生道路呢?从玩具、行为、语言、所学习的专业、爱好,职业。

人生不是应该自己去选择奋斗才能别样的精彩吗?。

男孩危机一个危言耸听的伪命题doc

男孩危机一个危言耸听的伪命题doc

男孩危机:一个危言耸听地伪命题徐安琪摘要:针对目前社会上流行地中国男孩“陷入全面危机”、需要被“拯救”地专家观点和传媒误导,本文对“高考状元女生多是‘男孩学业危机'地主要标志”、“应试教育是‘男孩危机'最凶猛地杀手”、“‘父亲榜样缺失'导致‘男孩阳衰'”以及“‘因性施教'、‘限招女性'是‘拯救男孩'地妙方”等观点提出质疑,并以相关地研究结果和统计资料论证了“男孩危机”并非是一个振聋发聩地警言,而是一个危言耸听地伪命题.b5E2RGbCAP 关键词:男孩危机因性施教双性化教育教育公平性别平等近日,由两位青少年教育专家撰写地“‘男孩危机':一个亟须关注地教育现象” < 《光明日报》2008 年12 月9 日)被广泛复制和传播,各地报刊和网站为此引起热议,与此同时,《拯救男孩》<孙云晓等,2018)地畅销书在热卖.一时间,“‘男孩危机'正向大学蔓延”、“中国男孩大衰退”、“男孩已处于‘全面落后状态'”、“男孩女性化日趋严重”、“应试教育是男孩危机最为凶猛地杀手”、“父教缺失造就‘娘娘腔'”等报道和文章连续发表.p1EanqFDPw 专家所得出“中国0至18 岁地男孩正面临着学业、体质、心理、社会适应力等各种危机”等研究结果,是他们多年辛勤耕耘地结晶,孙云晓研究员也是我所尊敬地在该领域业绩卓著地权威学者,更何况,学界地不同见解各抒己见见仁见智.但中国男孩陷入“全面衰退、危机”、需要被“拯救”地最新成果使不少家长疑信参半甚至引起很大地焦虑, 一些专家以“教育公平”为由提出降低男孩入学标准以及班干部选拔和中小学教师招聘应限制女性等对策更令人担忧 .笔者觉得有必要对一些被过度渲染地事实加以澄清,并对某些所谓地“阴盛阳衰”现象背后地原因谈些个人地看法.DXDiTa9E3d高考状元女生多是“男孩学业危机”地主要指示器?“全国高考状元中地女生比例持续上升,甚至通常是男生‘优势领域'地理科状元也逐渐被女生占领”以及“女生获得奖学金地比重超过男生”,被一些传媒反复强调为专家所认定地男孩学业危机地主要测量指标.其实,这只是反映了部分考试成绩突出女生地学业成就,即使是各级各类学校地女生学习成绩优于男生,也未必表明女性在教育领域已占据优势地位, “阴盛阳衰”地所谓“性别倒挂”已威胁到男孩地生存.RTCrpUDGiT不可否认,近20年来,高等院校女生比例大幅度增长,从1988 年地三分之一上升到2008 年地近50%, 应该说性别平等在高校入学率方面获得了突破性地进展,而且这种趋势还将持续.假如我们地招生工作彻底贯彻男女平等原则地话,女大学生比例或许会更高•根据笔者地调查,许多女生考分高地专业<文科为主),都给予男生降低入学标准地优惠待遇,即在120%<最高为140%)投档范围内地男生,即使分数较低也可优先录取• 一些学校认为女生比例在50%以上就达到了性别平等<但实际上该专业地女生考分高于男生地占60-90% ),或籍口女性死读书、创造性思维差、后劲不足,毕业分配难,甚至以学生宿舍中厕所等设置无法让更多地女生入住等各种理由限制或少招女生•许多学校在某些女生考分高地专业,通常在20-40% 地自主选择中“惠男抑女”,这已是圈内人众所周知地“合乎情理”地潜规则,也是未被公众所监督地教育不公正地客观事实•但在某些专业尤其是所谓地高端专业,即使男生考分较高或录取率达70-90%,也很少有学者或学校认为对女生不公平,并提议或采取将男生比例限制在50%地做法.也就是说,男高女低、男强女弱依然被社会所普遍认同为常态、合理和公正地,反之则是非常态、不合理和不公正而需要纠正地.5PCzVD7HxA然而,尽管女生入学率上升较快,但分类统计还表明,教育层次越高,女生地比例越低.2008 年女生在大专、本科、硕士和博士生中所占地比例分别为51.9%、48.2%、48.2%和34.7%①,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女性在高等教育学生总数中地比率作为评估性别平等地主要指标,并认为“ 50%地比例”反映了良好地性别平等•笔者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研究所2009年6 月更新地数据做了统计,在有相关资料地148个国家和地区中,女性在高等教育学生总数中地比例超过50%地有104个<达70.3%),其中超过60%以上地就有27个,最高地达84.6%②.也就是说,女生学业成绩优秀、升学率高是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地普遍现象,即使在20年前,包括菲律宾、蒙古、古巴、科威特、阿根廷、牙买加等34个国家高等教育学生中地女性比例就已过半•而在中国不仅在高校,即使在普通高中、初中和小学,女生地比例也都只占47%左右. 也就是说,从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中国女孩地总体教育机会仍少于男孩,农村地区更是如此.jLBHrnAlLg假如以女生成绩优秀、入学率升高来印证教育领域地“男孩日趋衰退”,那么,许多国家在20年前、大多数国家在目前都将盛行“女孩威胁论”,目前更有70%地国家要惊呼“男生节节败退”了!而中国女生在各级各类学校学生总数中地比例均未达50%,那“男孩地全线性危机”岂不杞人忧天、言过其实?!XHAQX74J0X应试教育是“男孩危机”最凶猛地杀手?将男孩地学业成绩已被女孩追上或超越归咎于“应试教育”尤其是以考试成绩来决定升学地方式无疑是打错了板子•这首先是因为近年来无论是高考、中考还是各级各类学校地期中、期末考试,越来越偏重于考察学生地综合素质和能力,仅靠死记硬背已难以获得高分. 而随着试卷中素质教育含量地日趋提高,女生地成绩未见下降却日渐上升,这只能说明,当今地女孩并非只是擅长死记硬背,她们同时还是素质教育地受益者•中国科学院地王极盛教授通过对400多位高考状元地研究,否定了高考状元=高分低能地偏颇评价,认为高考状元并非聪明绝顶、每次考试都得第一,他们大多是普通工人地孩子,成为状元既具有偶然性如临场发挥好,也有外因如家庭教育和学校环境等因素地共同作用;同时,他们也不是读书机器,而大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科学文化和心理等综合素质都较高•现在不少人一提到高考状元或女生学业成绩好,就把女孩与“读书机器”、“死记硬背”相等同,似乎应试教育地制度设计专为女孩开绿灯,女孩是应试教育地宠儿而男孩则是“应试教育地受害者、最大牺牲品”,女孩自信、自强地提升,她们长期刻苦、勤奋学习地精神以及考试时地沉稳和细心,则①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门户网站:②参见联合国人口统计年鉴网站:。

男孩危机:一个危言耸听的伪命题

男孩危机:一个危言耸听的伪命题

作者: 徐安琪[1]
作者机构: [1]上海社会科学院家庭研究中心
出版物刊名: 青年研究
页码: 40-46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1期
主题词: 男孩危机;因性施教;双性化教育;教育公平;性别平等
摘要:针对目前社会上流行的中国男孩“陷入全面危机”、需要被“拯救”的专家观点和传媒误导,本文对“高考状元女生多是‘男孩学业危机’的主要标志”、“应试教育是‘男孩危机’最凶猛的杀手”、“‘父亲榜样缺失’导致‘男孩阳衰”’以及“‘因性施教’、‘限招女性’是‘拯救男孩’的妙方”等观点提出质疑,并以相关的研究结果和统计资料论证了“男孩危机”并非是一个振聋发聩的警言,而是一个危言耸听的伪命题。

中国男孩危机:一个危言耸听的伪命题

中国男孩危机:一个危言耸听的伪命题

中国男孩危机:一个危言耸听的伪命题2012年7月13日新民周刊男孩危机是个伪命题“中国男孩危机”并非是一个振聋发聩的警言,而是一个危言耸听的伪命题。

我们不能只看到城市女孩在学业上的进步和优势,而忽略了她们同样是应试教育和性别角色刻板化的受害者,需要拯救的不仅是男孩,女孩子同样需要拯救。

中国男孩“陷入全面危机”、需要被“拯救”的专家观点引发热议,一直致力于婚姻、家庭研究的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徐安琪却对此质疑,认为“男孩危机”并非是一个振聋发聩的警言,而是一个危言耸听的伪命题。

高考状元女生越来越多?全国高考状元中的女生比例持续上升,甚至通常是男生“优势领域”的理科状元也逐渐被女生占领,“女生获得奖学金的比重超过男生”等一系列“阴盛阳衰”的例证被媒体和专家津津乐道,他们认定这是男孩学业危机的主要测量指标。

然而,根据徐安琪的调查,许多女生考分高的专业(文科为主),都给予男生降低入学标准的优惠待遇,即在120%(最高为140%)投档范围内的男生,即使分数较低也可优先录取。

一些学校认为女生比例在50%以上就达到了性别平等(但实际上该专业的女生考分高于男生的占60%-90%),或借口女性死读书、创造性思维差、后劲不足、毕业分配难,甚至以学生宿舍中厕所等设置无法让更多的女生入住等各种理由限制或少招女生。

许多学校在某些女生考分高的专业,通常在20%-40%的自主选择中“惠男抑女”,这已是圈内人众所周知的“合乎情理”的潜规则,也是未被公众所监督的教育不公正的客观事实。

但在某些专业尤其是所谓的高端专业,即使男生考分较高或录取率达70%-90%,也很少有学者或学校认为对女生不公平,并提议或采取将男生比例限制在50%的做法。

“男高女低、男强女弱依然被社会所普遍认同为常态、合理和公正的,反之则是非常态、不合理和不公正而需要纠正的。

”徐安琪指出,尽管女生入学率上升较快,但仍然显现出教育层次越高,女生比例越低的现象。

2009年女生在大专、本科、硕士和博士生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2.4%、48.9%、49.3和34.9%。

“男孩危机”是真的吗

“男孩危机”是真的吗

“男孩危机”是真的吗
“男孩危机”是真的吗
“男生已经被女生全面超越了。

”据调查数据显示,上海市的中小学生,从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三年级,女生每一个科目的平均成绩几乎都高于男生。

20XX-20XX年,拿到国家奖学金的学生中超过65%是女生;20XX年,考上大学的女生数量比男生多33万。

甚至在刚刚结束的高考中,多个省份文理科“状元”,被女生夺得。

听到这组数据,我的感想很深。

身为一个男生,我觉得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不是证明了男人比女人弱,而是证明了我们的教育不能适应各种特质的孩子。

男生和女生,生来就不一样,不是有句话说,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吗?现如今的教育方式显然更适合“金星人”,女生天生比男生细致、忍耐、安静、听话,这无一不是老师们喜欢的特质。

而男生则思想活跃,调皮捣蛋,喜欢挑战老师,所以一直是老师心中的“头痛人物”。

这并不是男孩有意为之,而是男孩大脑中控制冲动的区域———大脑额叶发育缓慢。

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小男孩比小女孩更淘气。

到了幼儿园或小学,男孩难以像女孩那样安静地坐着听老师讲话,他们上课时小动作更多,更容易违反纪律;语言能力也普通弱于女孩,不善于沟通与背诵。

但是男孩通常创造力、空间感知力、动手能力都强于女生。

这种
种特点都表明了,男孩的特性更不适合现如今的应试教育。

所以,我觉得“男孩危机”并不是我们本身的错。

最根本的原因,是男孩的反叛意识较强,而现在的学校大多忽视学生兴趣,强迫学生循规蹈矩,这会让大多数男生产生反感,并讨厌上学。

因此,我认为“男孩危机”再一次显示了改革教育模式的迫在眉睫,敲响了教育改革的警钟。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至于“男孩的入学标准应降低20-30分”和“班干部选拔应限制女生比例”等“拯救男孩”的政策提议,实际上早已成为许多学校的潜规则,尽管这对于女孩来说既不合理、合法也不公正、公平。不能只看到城市女孩在学业上的进步和优势,而忽略了她们同样是应试教育和性别角色刻板化的受害者,出生人口性别比的畸高,更表明女孩在娘胎孕育中或出生后就被大量的扼杀,她们的生命权、人身安全受到更多地威胁、摧残,把女孩在学业上的长足进步视作应试教育的负面后果,更是对女孩勤奋、细心和自我努力的否定。况且在进入社会以后,女孩的逆境还是要多得多,同样能力和水平男性的发展机会远高于女性,女性或许需要优于男孩若干倍才可能获得类似或平等的地位。
国外的“父亲缺失”的概念并非国内一些专家所认为的,是因为父亲工作压力大而参与子女教育少,而是指因父母分居、离婚或父亲死亡等形成的单亲家庭子女缺少父教、父爱的现象。包括一些专家反复引用的所谓“美国60%的强奸犯、72%的少年凶杀犯、70%的长期服役犯”来自父亲缺失家庭,实际上是无父单亲家庭(其中监护人为未婚母亲的占相当比例),而并非父亲参与教养少的家庭。似未见有研究表明,在家庭教育中,父亲的作用应大于母亲,或以母亲为主的抚养教育方式会导致男孩的所谓“中性化”、“娘娘腔”。至于“教师队伍中的女性比例远高于男性”被认为是“男孩不男”的原因之一也缺乏实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的资料表明,2008年仅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小学教师中的女性过半,总计全国专任教师队伍中的女性为53.3%,并非为传媒所渲染的“远高于男性”甚至所谓的“由女教师独霸”。
不可否认,近20年来,高等院校女生比例大幅度增长,从1988年的三分之一上升到2008年的近50%,应该说性别平等在高校入学率方面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而且这种趋势还将持续。但是分类统计还表明,教育层次越高,女生的比例越低。2008年女生在大专、本科、硕士和博士生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1.9%、48.2%、48.2%和34.7%,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女性在高等教育学生总数中的比率作为评估性别平等的主要指标,并认为“50%的比例”反映了良好的性别平等。这里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研究所2009年6月更新的数据做了统计,在有相关资料的148个国家和地区中,女性在高等教育学生总数中的比例超过50%的有104个(达70.3%),其中超过60%以上的就有27个,最高的达84.6%。也就是说,女生学业成绩优秀、升学率高是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普遍现象,即使在20年前,包括菲律宾、蒙古、古巴、科威特、阿根廷、牙买加等34个国家高等教育学生中的女性比例就已过半。而在中国不仅在高校,即使在普通高中、初中和小学,女生的比例也都只占47%左右。也就是说,从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中国女孩的总体教育机会仍少于男孩,农村地区更是如此。
“因性施教”、“限招女性”是“拯救男孩”的妙方?
首先要分清“男女有别”的先赋性和后致性。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生理决定论”者曾试图以两性生理结构上的先天差异也就是男性的“生理优越性”(比如智商、主动性、理性高于女性),来证明男性的攻击性、竞争性和统治性具有生理依据,以及男权制的合理性。但随着半个世纪以来的学术和政治辩论,“社会建构论”在西方理论界已成为主流。“社会建构论”以医学科学的最新成果证明两性间遗传学上的生理差异虽存在但很细微,男女孩的大多数差异并非“天生”的而是在成长的社会化过程中学习、模仿,尤其是被传统的性别规范所建构和塑就的。其次,还应将“双性化”和“中性化”相区别。心理学意义的双性化特质并不是带有否定和扭曲含义的所谓“不男不女”、“中性化”的同义语,而是指同时兼具男性和女性气质长处和优势的一种综合性的人格/心理特征。几乎所有的研究均表明,具有双性化特质的男女在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和自我评价等方面都优于单性化者,双性化是一种顺应时代进步、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综合性的心理特质,也是信息化、多元化时代性别角色发展趋势。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3-2004年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中,提出教育权利的意义以及在该领域性别平等的四条标准,更给人们对儿童实施“双性化教育”以理论和实践上的有力指导。一些学者却倡导所谓的“因性施教”和单性化的“男子气”培育,显然与世界发展潮流相悖。
尽管早期的性别角色理两者具有稳定的相关性。史蒂文斯等通过对6420个核心家庭和14000个无父单亲家庭的追踪研究发现,父亲缺失家庭和双亲家庭中的男孩与女孩并无显著差异,儿童生活中的其他男性,如朋友、亲戚,甚至电视或书中的男性形象提供了榜样。尤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父母外出工作的时间和双重负荷递增,使得不少儿童接受幼托机构和大众媒体教育的时间比与父母共处的时间还多,父亲也就未必是儿童主要的甚至唯一的性别角色榜样或社会化的引导者,青少年也并非生活在所谓的“女人圈”。作者近30年来所做的以及其他学者有关亲子关系的定量研究都显示,中青年父亲在与孩子的互动沟通、关怀陪伴方面,都比以往的父亲有更积极的关注和投入表现。因此,如果父教缺少致使“阳衰”男孩递增的假设成立的话,那么,随着父亲关怀陪伴的增加,男孩的所谓“中性化”、“娘娘腔”也应越来越少而不是越来越多啊!至于溺爱型教养方法无论在父亲还是母亲都只占少数,不少研究表明溺爱型教养方法未呈显著的性别差异,甚至显示母亲反而更少地溺爱孩子。
“父亲榜样缺失”导致“男孩阳衰”?
“男孩危机”的另一杀手被认定为男子汉榜样的缺失,包括父亲参与教育的不足以及男教师比重的下降。作者曾做过父职参与的专题研究,中国父亲在子女教养和关怀陪伴方面确实做得还很不够,也非常赞同并期待父亲有更多的参与和作为,这不仅对男孩而且对女孩的全面发展,不仅对孩子而且对夫妻关系的和谐融洽,乃至对父亲自身的体验及成长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贬损女性的教养方法、夸大男性主导作用以及父教对男孩气质起决定作用的推断尚缺乏充分的理论和实证依据。
此外,尽管体力在职场的优势弱化,信息社会也给人力资本雄厚者(包括女性)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市场经济本能地排斥劳动力成本较高的女性,尤其是一些私营的、中小企业及乡镇企业无论在招聘、录用、下岗、解雇,还是在培训、晋升、福利待遇,或在女职工的特殊保护等方面,更多地做出不利于女性的制度安排。更何况,在未能有更公平、有效、可行的方法之前,各种考试仍将是评估学业成绩和选拔人才的主要测试方法。唯一需要进一步探讨和改变的是考试内容更有效地评估考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靠死记硬背获得高分的概率,而不是因为女生成绩优秀而全盘否定她们的勤奋和努力,并由此全面否定近年来素质教育的进展和考试方式改进的探索。
近日,由两位青少年教育专家撰写的“‘男孩危机’:一个亟须关注的教育现象”(《光明日报》2009年12月9日)引起热议,针对中国男孩“陷入全面危机”、需要被“拯救”的专家观点和传媒误导,现从以下四个观点提出质疑,并以相关的研究结果和统计资料论证了“男孩危机”并非是一个振聋发聩的警言,而是一个危言耸听的伪命题。
高考状元女生多是“男孩学业危机”的主要指示器?
“全国高考状元中的女生比例持续上升,甚至通常是男生‘优势领域’的理科状元也逐渐被女生占领”以及“女生获得奖学金的比重超过男生”,被一些传媒反复强调为专家所认定的男孩学业危机的主要测量指标。其实,这只是反映了部分考试成绩突出女生的学业成就,即使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女生学习成绩优于男生,也未必表明女性在教育领域已占据优势地位,“阴盛阳衰”的所谓“性别倒挂”已威胁到男孩的生存。
至于专家和传媒所列举或强调的在各种成长热线、咨询机构、网瘾戒除机构中,需要帮助的男孩多于女孩,以及在工读学校、未成年犯管教所中的男孩远多于女孩等现象,把这些都归因于应试教育扼杀了“男孩爱冒险、爱挑战、爱争吵、爱跑动”等天性和特长也缺乏充分的依据。正如不少研究报告了青少年中具有焦虑、抑郁症状以及自杀意念和行为的女性更多,但也不能由此得出女孩的心理和社会适应不良的结论,况且,青少年的不良适应与应试教育之间并非是简单的因果关系。
应试教育是“男孩危机”最凶猛的杀手?
实际上,女生的成绩日渐上升,说明当今的女孩并非只是擅长死记硬背,她们同时还是素质教育的受益者。而女生进入高校比例的上升,在很大程度上是计划生育国策全面推行的延伸。独生子女的日渐普及,使女孩的价值有所提升,家长对男女孩抱有同样的期望;在抚养、教育方面提供同等的资源和支持;女孩和男孩一样承载着继嗣、养老、带给父母欢乐和成就感、实现父母未竟愿望和激励父母自身成长的功效;家庭中的重男轻女减弱,女孩的自尊、自信随着自我价值和责任、压力的提升而不断强化,力争学业成功成为她们及其家庭的主要奋斗目标。
不可否定的是,学生技能和身体素质下降确实是应试教育的负面后果之一,加上青少年获取信息更多地依赖网络,出行更多地使用电梯、交通工具,以及生活方式的电器化,家长对独生子女安全和受累的过度担忧,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青少年的体育锻炼。但综观《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的研究结果,似未发现所谓“男孩体质下降已成为举国性的危机”和“直接危及国家安全和未来竞争力”等结论,而更多地凸显出城乡差异,其中性别差异主要体现在男孩“超重+肥胖”的检出率更高,女孩“营养不良+低体重”的较多。但这个性别差异或许更多地与部分男女孩生活方式的不同有关,比如男孩在饮食方面更多地不加节制或更多地沉溺于网络,女孩更多地盲目节食,或部分家长对女孩的营养不够重视(尤其在农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