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初等几何变换
几何变换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几何变换的基本概念与性质几何变换是研究物体在平面或空间中经过形状、尺寸或位置的改变而产生的新物体的数学工具。
它在数学、物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几何变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进行介绍,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几何变换。
一、基本概念在几何变换中,我们常用到的一些基本概念包括点、线、面、图形等。
点是几何中的基本单位,它没有大小,只有位置。
线由点组成,它是无限延伸的、没有宽度的几何对象。
面是由线组成的,是一个有无限多个点的集合,它有长度和宽度。
图形是由线和面组成的,是几何中的具体形状。
几何变换是通过对点、线、面或图形进行形状、尺寸或位置的改变而得到的新物体。
常见的几何变换包括平移、旋转、缩放和对称。
平移是指按照一定的方向和距离将物体移动到新的位置,物体的形状和尺寸不变。
旋转是指将物体按照一定的角度绕固定点或固定轴旋转,物体的形状和尺寸保持不变。
缩放是指改变物体的尺寸,使其变大或变小,物体的形状和位置保持不变。
对称是指将物体关于一条直线或一个点进行镜像对称,物体的形状和尺寸保持不变。
二、性质几何变换具有一些基本的性质,这些性质对于几何变换的理解和应用非常重要。
1. 保形性:在几何变换时,如果变换前后物体的形状保持不变,则称该几何变换具有保形性。
旋转和平移是保形性变换的典型例子,变换后物体与原始物体的形状完全相同。
2. 保角性:在几何变换时,如果变换前后物体上的所有角度保持不变,则称该几何变换具有保角性。
旋转是保角性变换的典型例子,变换后物体上的所有角度与原始物体上的角度相等。
3. 保距性:在几何变换时,如果变换前后物体上的所有距离保持不变,则称该几何变换具有保距性。
平移是保距性变换的典型例子,变换后物体上的所有点之间的距离与原始物体上的距离相等。
4. 组合性:多个几何变换可以组合成一个新的几何变换。
例如,先进行平移再进行旋转,可以得到一个新的几何变换,使得物体先平移再旋转到新的位置。
5. 逆变换:每个几何变换都有一个逆变换,通过逆变换可以将物体从变换后恢复到变换前的状态。
初中数学几何变换法总结
几何变换法在几何题或代数几何综合题的解题或证明过程中,经常会使用几何变换的观点来解决问题.从图形的特点出发,利用几何变换,可将图形的全部或一部分移动到一个新的位置,构成一个新的关系,从而使问题获得解决.它们的理论依据是三种变换的定义及性质,具体如下:(一)平移变换1.定义:将图形F上的所有点都按照一定的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形成图形F',则由F到F'的变换叫作平移变换.2.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特点:(1)平移前后线段长度不变;(2)平移前后角的大小不变;(3)平移前后的对应线段保持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3.在解决几何问题时,为了寻求解题途径,可以把题目中的某些线段平移到某一适当位置,作出辅助图形,使问题得到解决.作平行线是平移变换的一种常见形式.(二)轴对称变换1.定义:把图形G沿着直线l折过来,如果和图形G'重合,那么我们称这两个图形关于直线l“对称”.两个对称图形中的对应点叫作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直线l叫作对称轴.轴对称图形有以下两个性质:(1)对应点的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2)对称轴上任一点到两对应点的距离相等.运用对称思想解几何问题的基本做法是把图形的全部或一部分做轴对称变换.2.常根据下面的一些特殊情况做轴对称变换:(1)与线段中点有关的问题,常取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为对称轴做变换;(2)与角平分线有关的问题,常取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为对称轴做变换;(3)与等腰三角形有关的问题,常取底边的中垂线为对称轴做变换;(4)与正三角形或正方形有关的问题,常利用正三角形或正方形的特性做轴对称变换,等.(三)旋转变换1.定义:将图形G绕平面上的一个定点O 旋转一个角度θ,得到图形G',这样由G到G'的变换叫作旋转变换,点O叫作旋转中心,θ叫作旋转角.2.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特点:(1)旋转前后线段长度不变;(2)旋转前后角的大小不变;(3)旋转前后对应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3.在使用旋转变换解题时需具备图形旋转变换的基础,即存在相等的线段,这种方法一 般常用于等腰三角形、正方形图形中.几何变换法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方法.它的应用十分广泛,在解决几何问题时,平移、翻折、旋转是全等变换,它起到了将线段、角转移的作用,将分散的条件集中起来,从而达到完美的解题效果.(1)轴对称变换在解题中的应用【典型例题】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CB的顶点O在坐标原点,顶点A,B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OA=3,OB=4,D 为边OB的中点.若E,F为边OA 上的两个动点,且EF=2,当四边形CDEF的周长最小时,求点E,F的坐标.【思路分析】由于CD 和EF 是两定长线段,因此,四边形CDEF的周长最小值其实就是DE+CF的最小值.动点E在F 左侧,且EF=2(定值),点E 确定点F 随之确定,反之亦然.通过平移点F让F,E重合,可将“双动点”转化成“单动点”,点C随之向右平移长度2,这就转化成了最基本的“将军饮马”模型.【答案解析】(2)平移变换在解题中的应用【典型例题】如图,在△ABC中,∠B=90°,M为AB上一点,使得AM=BC,N为BC上一点,使得CN=BM,连接AN,CM 交于点P,求∠APM 的度数.【思路分析】本题要求∠APM,通过猜测∠APM=45°,可联想到将其置于直角三角形中,于是将∠APM 的顶点向边上或者顶点处转移,考虑平移AN 或MC,由平行线的移角功能可以实现.连接KM,出现了直角三角形KMC.本题解法不唯一,将顶点转移到点A,C,M处均可得证.【答案解析】(3)旋转变换在解题中的应用【典型例题】如图,以△ABC的AB,AC边为边向形外作正方形ABDE与正方形CAFG,连接EF,过A作BC的垂线,分别交EF,BC于M,H.求证:EM=FM.【思路分析】本题要证EM=FM,只需使MA成为某个三角形的中位线即可,于是考虑构造这个三角形,构造后发现,由于AB,AC向外作正方形,由“等线段、共顶点”,其实构造的部分就是将△ABC绕点A 顺时针旋转90°得到的. 【答案解析】。
几何变换的基本概念
几何变换的基本概念几何变换是一种将几何图形通过平移、旋转、缩放或镜像等操作进行改变的方式。
在数学和计算机图形学中,几何变换被广泛应用于图形、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一些几何变换的基本概念,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平移变换平移变换是指将几何图形沿着给定的方向和距离进行移动。
在平移变换中,图形的形状、大小及内部结构都不发生改变,仅仅是位置发生了变化。
平移变换通常通过向图形的每个顶点添加一个位移向量来实现。
在二维平面中,位移向量由横向和纵向的移动距离组成。
在三维空间中,位移向量可以由三个方向的移动距离确定。
平移变换的重要性在于可以实现图像的平移效果,使得图形能够在平面或空间中沿任意方向移动,为后续的变换操作提供了基础。
二、旋转变换旋转变换是指将几何图形绕着一个给定的中心点进行旋转。
旋转变换可以通过改变图形各个顶点的位置来实现。
在二维平面中,旋转变换可以根据旋转角度计算出每个顶点的新位置;在三维空间中,旋转变换涉及到更复杂的计算。
旋转变换可以改变图形的朝向、方向和形状,使得图形能够绕中心点作各种角度的旋转。
旋转变换是许多图形和动画效果的基础,如旋转木马、旋转相框等。
它还在计算机辅助设计中起着重要作用,使得三维模型能够在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和编辑。
三、缩放变换缩放变换是指改变几何图形的大小比例。
缩放变换可以通过改变图形各个顶点的位置,并相应调整线段的长度和角度来实现。
缩放变换可以使图形变大或变小,可以在一个轴上进行放大或缩小,也可以在两个轴上同时进行放大或缩小。
缩放变换在图形和图像处理中广泛应用。
通过缩放变换,可以实现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对于网页设计、印刷、动画制作等都有重要意义。
四、镜像变换镜像变换是指将几何图形按照某一轴进行对称反转。
镜像变换可以通过改变图形各个顶点的位置来实现。
镜像变换可以是水平镜像或垂直镜像,也可以是关于某一倾斜轴的镜像。
镜像变换常用于图像处理和计算机游戏中,例如制作对称的道路、建筑物或人物形象等。
专题:初等几何变换综述
(三)轴对称变换 例:在河流 l 边建水泵站,分别向A、 B两村送水,怎样使所用水管最短? 试想:如果A、B两点处在 l 异侧,
A
B
l
P Q
A’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比如A’,那就简单了。连结A‘B与 l 交于P点, 则P点就是所求位置。受此启发可得如下作法: 作A关于 l 的对称点A’,连接A’B与 l 交于P, 则P点就是建水泵站位置。为了证明结论,在 l 上任取一点Q,通过比较容易得证。 这是古老的饮马问题,在光学上有一定的应用。
本专题内容涉及初等几何方面的方法(变换)、技巧,新 概念、新定理,证明题、作图题、轨迹题,以便拓展几何知识、 开阔视野、与初等数学的教学联系、涉足研究等。
初等几何变换概述
把一个图形按照某种法则或规律变 成另一个图形的过程,可称作几何变换。 在几何变换中,图形的某些数量关系和几何 性质未发生变化,则称其为几何变换下的不变 量和不变性。 一、合同变换 定义 把图形F的点一一对应到图形F’,称为从F到F’的变 换。若该变换还具有保距性,则称为 从F到F’的合同变换。
例 在锐角三角形的所有内接三角形中, 垂足三角形的周长最短。(法格勒洛问题p165) 这里只介绍证法2(施瓦尔兹证法,1843-1921) 先给出一个引理:已知⊿ABC的垂足三角形是 ⊿PQR,求证∠A=∠1=∠2.(见p166,证法不同) A 证明:∵AQ⊥BC,CP⊥AB, P ∴A,P,Q,C四点共圆。 R 由圆内接四边形内角互补可知, 1 2 Q ∠1=∠A,同理∠2=∠A . B C
当A、B处于l同侧时, (1)AB⊥l, 有两解;
(教材上未讨论此情形,其作法不同上述)
A
O B l r O r l
(2)AB不垂直于l 一般情形下有两解. (3)AB∥l, 有一解。
初等几何变换
几何变换法则1:若问题的整个图形或其一部分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则可尝试找出或作出对称轴,从对称轴上多想主意.添辅助线的具体方法:(1)若问题中有一点及一直线,可尝试过点作直线的垂线; (2)若问题中有一点及一圆,可试将点与圆心用直线连接起来; (3)若问题中有相交的两直线,可试作它们交角的分角线;(4)若问题中有平行的两直线,可试作一条与它们垂直的直线,或者试作与它们等距的一条平行线;(5)若问题中有一圆及一直线,则可试过圆心作直线的垂线.特别,对于一圆及其一条切线,可试将圆心与切点相连;对于一圆及其中一条弦,可试将圆心与弦的中点连结;(6)若问题中有两个不同的圆,可试作它们的连心线.1.以O 为圆心的两个同心圆,与一直线顺次交于A 、B 、C 、D 四点,求证:AOB COD ∠=∠.证明:作OM AD ⊥,垂足为M ,则AOM DOM ∠=∠,BOM COM ∠=∠两式相减,得AOB COD ∠=∠法则2:若问题中的图形或其一部分是一轴对称图形,也可尝试添加一些对称的线条,使图形结构更加完整,从而显示出解题途径.添辅助线的基本规律:(1)若问题中有一圆O 及其一条弦AB ,可试连半径OA 和OB (两条对称的线段),得到等腰三角形OAB ;(2)若问题中包含两个相交的圆,可试作公共弦(一条关于连心线对称的线段); (3)若问题中包含两个相切的圆,可尝试过切点作它们的公切线(一条关于连心线对称的直线).2.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AB 延长线上有一点E ,AD 的延长线上有一点F ,满足AE AF AC ==,若直线EF 交BC 于G ,交CD 于H ,求证:EG GC CH HF ===.证明(1):连AC ,则由对称性得GC HC =,EG FH =,再连AG ,并设EF 交AC 于K ,于是△AEK 和△ACB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并且由AE AC =,知道△AEK ≌△ACB因而,EK CB =,AK AB =由此推出Rt AKG ≌Rt ABG ,∴GK GB = 由等量相减得GE GC =,因而最后有EG GC CH HF ===证明(2):连AC ,由对称性得GC HC =,EG FH =,再连EC ,则由AE AC =,得ACE AEC ∠=∠,又因45ACB AEF ∠=∠= ,相减得ECG CGE ∠=∠,所以EG GC =,所以EG GC CH HF ===法则3:若问题中的图形的某一部分关于一直线l 对称,则可尝试对图形适当部分作关于l 的对称变换,将分散的已知条件聚拢起来.3.证明过△ABC 的垂心H 及其任两个顶点所作的三个圆彼此相等.证明:如图,作B 点关于直线AH 的对称点G ,连HG 、AG ,则由对称性得△AHG ≌△A H B ,因而AGH ABH ∠=∠,又90ABH BAE ACH ∠=-∠=∠ ,∴AGH ACH ∠=∠,因而四点A 、H 、G 、C 共圆,过A 、H 、B 所作的圆等于过A 、H 、G 所作的圆,因而等于过A 、H 、C 所作的圆,同理它们也等于过H 、B 、C 所作的圆.4.△ABC 中,AD 是角A 的角平分线,已知AB AC CD =+,求证:2C B ∠=∠证明:在AB 上取AE AC =,则E 点和C 点关于AD 对ABCDEFHKGA BCDEF HABCDE称,连DE ,由对称性得CD ED =,AED C ∠=∠,又AB AC CD =+,即AE EB AE ED +=+,∴EB ED =,由此得EDB B ∠=∠, ∴2C AED B EDB B ∠=∠=∠+∠=∠.5.已知直线MN 交线段AB 于点C ,在MN 上求一点,使它看线段AC 和BC 有相等的视角.分析:如图,设P 为所求的点,则APC BPC ∠=∠,因而APB ∠关于直线MN 对称,故可试作A 关于MN 对称点D ,D 必在PB 上,B 为已知点,D 可作出,故P 也可作出.作法:作A 关于MN 对称点D ,连BD ,则直线BD 和MN 的交点P 即为所求.6.已知过同一点O 的三条直线,,x y z 和不在这些直线上的一点P ,求用三角形,使它们以x 、y 和z 为三条分角线,并且有一边通过点P .分析:如图,设△ABC 为所求的三角形,它的边CA 通过已知点P ,由于每个内角关于它的分角线对称,所以可顺次作P 点关于x 的对称点X ,X 关于y 的对称点Y ,Y 关于z 的对称点Z ,由对称性,顺次推出X 在AB 上,Y 在BC 上,Z 在CA 上,故由已知点P 和辅助点Z 可作出边AC .作法:作P 点关于直线x 的对称点X ,再作X 关于y 的对称点Y ,Y 关于z 的对称点Z ,连直线PZ ,交x 于A ,交z 于C ,连直线AX ,交y 于B ,连BC ,则△ABC 就是所求.法则4:若问题中由于讨论折线而感到困难,可尝试对折线的一节或若干节逐次进行对称变换,化折线为直线.7.在定直线XY 的同侧有一点A 及一定圆O ,试在直线XY 上求一点P ,使从P 点到圆O 的切线PB 满足BPY APX ∠=∠.分析:设P 为符合条件的点,则如图,将AP 绕XY 翻A BCD P MN PXY Z A BCOxzy转180°至CP 位置,CPB 应成一直线,问题归结为过C 作圆O 的切线.作法:作A 点关于XY 的对称点C ,由C 作圆O 的切线,交XY 于P ,则P 点即为所求. 本题应有两解.8.在定底定高的三角形中,等腰三角形财长最短. 分析:有定底BC 和定高h 的三角形,其底点A 的轨迹是在BC 两侧且平行于BC 的两条直线a 和b .由对称性,只须考虑其中一直线a ,如图,问题归结为在直线a 上求一点A ,使折线BAC 最短.熟知连结两点的折线拉直成线段时长度最短.但因B 和C 在a 同侧,折线BAC 不会变成线段,如果将C 点翻转到a 的另一侧就容易解决了.证明:设△ABC 是具有定底BC 和定高h 的任一三角形.过A 作直线a ∥BC ,又作C 点关于a 的对称点D ,则DA CA =,且D 与B 分居直线a 两侧,△ABC 的周长等于折线BAC 的长度加上定长BC ,折线BAC 仅当A 点落在线段BD 上时长度最短.又因a 平分线段CD ,a ∥BC ,所以若A 在BD 上,必为BD 中点,即AB AC =,就证明了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最小.9.证明直角三角形中任一内接三角形的半周大于斜边上的高.分析:要比较一条封闭折线(内接三角形的周界与一条线段的长度大小,有些困难,如能通过变换,将问题化成比较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折线长,或比较两条端点分别在平行直线上的折线长,就容易解决些,条件中有一个直角连续绕直角边翻两次可得到一组平行线.证明:如图,设CK 是Rt ABC 斜边上的高,内接△LMN 的顶点L 、M 、N 分别在AB 、BC 、CA 上,作关于直线BC 的对称变换,将△ABC 变为△DBC ,△LMN 变为△PMQ ,高CK 变为CG ;再作关于直线CD 的对称变换,将△BCD 变为△E C D ,△PMQ 变为△RSQ ,高CG 变为CH ,由于MQ MN =,QR QP NL ==,所以折线LMQR 的长度等于内接△LMN 的周长.进而从ACB ∠为直角,可知A 、C 、D 三点共线,B 、C 、EAEDCBa三点共线,由此推出K 、C 、H 三点共线,并且AB ∥ED ,两平行线AB 和ED 间的距离为2KH CK =,由于折线LMQR 的长度大于线段LR 的长,并且LR KH ≥,所以得到2LM MN NL CK ++>即△LMN 的半周长大于斜边上的高CK .10.△ABC 的三条高线AD ,BE ,CF 恰好分别是垂足△DEF 的三条内角平分线. 证明:如图,由于AD BC ⊥,BE CA ⊥,所以D 和E 都在以AB 为直径的圆上,因而ADE ABE ∠=∠,同理从A 、C 、D 、F 共圆得ADF ACF ∠=∠但90ABE BAC ACF ∠=-∠=∠所以ADE ADF ∠=∠,同理可证BEF BED ∠=∠,CFE CFD ∠=∠法则1:若问题中有一等腰三角形,可尝试绕等腰三角形的顶点旋转,旋转角等于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特别地,若问题中有正三角形,则可试绕正三角形的某一顶点旋转60°.11.设△ABC 为正三角形,P 为任意点,求证PA PB PC ≤+,等号当且仅当P 在△ABC 外接圆的 BC上时成立.证明:如图,将△BCP 绕B 点旋转60°,得△BAQ ,则QA PC =,并且△BPQ 中BP BQ =,60PBQ ∠=,所以△BPQ 是正三角形.因而P Q P B =,但P A P Q Q ≤+,所以PA PB PC ≤+.等号当且仅当Q 点落在线段PA 上时成立,这时60BPA BCA ∠==∠,且P 与C 在BA 同侧,即P 在△ABC 外接圆的 BC上. ABCDEFABPCQ12.在△ABC 的各边上向形外作正△BCX ,△C A Y ,△ABZ ,则在线段AX ,BY 和CZ彼此相等,并且三线两两交角为60°.证明:如图,由于△CAY 和△ABZ 是正三角形,所以将,△AYB 绕A 点旋转60°后落在△ACZ 位置,因而对应线段BY CZ =,且两线夹角为60°,同理将△CAX 绕C 点旋转60°到△CYB 位置,得AX YB =,且两线成60°角,∴AX BY CZ ==,且三线两两成60°角.图1所示为△ABC 为每个内角都小于120°的情形,若有一角大于120°或等于120°,不妨设最大角为B 角,则上列证明过程仍然全部适用,不过图形变为图2或图3.13.在△ABC 的边上向形外作正三角形BCX ,CAY ,ABZ ,则直线AX ,BY ,CZ 交于同一点(称为△ABC 的正等角中心).证明:不妨设B ∠为最大角.①若120B ∠=,则由60120180CBX CBA ∠+∠=+=知道A ,B ,X 三点共线,同理C ,B ,Z 三点共线.所以这时AX ,BY ,CZ 三直线都通过B 点.②若120B ∠>,设AX 与CZ 的交点为,由第12题知60AOZ ∠=,因而AOZ ABZ ∠=∠18060180AOC AYC ∠=-=-∠所以O 点在正△ABZ 外接圆的 ZB上,又在正△CAY 外接圆的 CA 上,由第11题得 OB OZ OA +=,OY OA OC =+ZABC YXA BCZYXABCYZX后式减前式,整理后得OY OB OC OZ -=+,而OC OZ CZ BY +==所以OY OB BY -=,因而O ,Y ,B 三点必须在一直线上,否则它们将成为一个三角形的顶点,而与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的定理矛盾.③若120B ∠<,类似地可证AX 与CZ 的交点O 也在直线BY 上,因为这时从OB OA OZ +=,OY OA OC =+可得OB OY OZ OC ZC BY +=+==总之,在各种可能情形下,AX ,BY ,CZ 三直线都交于同一点.当三角形每个角都小于120°时交点在形内,有一角大于120°时交点在形外,有一角等于120°时,交点即为钝角顶点.14.等腰△ABC 的顶角30A ∠=,A 为定点,B 点在定直线b 上移动,求C 点的轨迹.解:如图,将B 点绕A 点旋转30°就到达C 点位置,所以将动点B 的移动路线绕A 旋转30°就得到C 点的轨迹.B点沿直线b 移动,将b 绕A 点逆时针旋转30°得直线m ,顺时针旋转30°得直线l ,则C 的轨迹就是一对直线l 和m .15.求作等腰直角三角形,使其直角顶点为定点B ,而斜边的两端分别在已知MON ∠的两边上.分析:如图,设△ABC 即为所求,绕B 点旋转90°,C 点将落在A 点位置,而ON 旋转后得直线l ,ON 过C 点,因而l 过A 点,故A 是l 与OM 的交点,因而A 可作出.作法:将ON 绕B 旋转90°得直线l ,设l 与OM 交于A ,连BA ,作BC BA ⊥交ON 于点C ,连AC ,则△ABC 即为所求.法则2:若问题中有正方形,则可尝试绕正方形的某一顶点旋转90°. 16.在△ABC 外作正方形ABEF 和ACGH ,求证:BH 与CF 相等且垂直.证明:如左图,将△AHB 绕A 旋转90°落到△ACF 的位置,故HB CF =,且两线交角为90°.ABCmb lBAM ONCD E l17.如右图,已知ABCD ,PQRS ,DQEF ,CSGH 都是正方形,PR AB ⊥,且PA PB PR ==,求证:E ,R ,G 共线,且ER RG =.证明:将△SRG 绕S 旋转90°,则G 点落在C点位置,而R 落在PS 延长线上的点M ,并且SM SR SP ==,SR PS ⊥所以RM PR PB ==,290MRP SRP RPB ∠=∠==∠,因此,四边形PRMB 是正方形,BM PB ⊥,这样一来,M 点就是直线PS 与直线CB 的交点,因而45SMC ∠= ,由此推出45SRG SMC ∠=∠= ,同理45QRC ∠= ,所以459045180ERQ QRS SRG ∠+∠+∠=++=因而E ,R ,G 三点在一直线上,又由整个图形关于直线PR 对称,立刻推出ER RG =. 法则3:若问题中有一圆及一定长线,可试将该线段绕圆心O 旋转到便于研究的位置.18.已知定圆O 及定线段AB ,求作平行四边形ABCD ,使其顶点C 和D 在圆O 上.分析:如图,圆O 的弦CD 应等于AB 且平行于AB ,如果将弦CD 旋转到任意位置,只剩下长度等于AB 的要求,就容易作了.作法:在⊙O 的上任取一点E ,以E 为圆心,AB 为半径画弧,交⊙O 于F ,连EF ,取其中点G ,以O 为圆心,OG 为半径作圆,再由O 点作AB 的垂线,交所作之圆于H ,过H 作弦CD ∥AB ,连BC ,DA ,则四边形ABCD 即为所求.19.已知定⊙O 及圆外二定点P 及Q ,求作弦AB ,使它等于定长a ,并且满足PA QB =. 分析:弦AB 的长度既然是定长a ,那么它所对的圆心角就是一个定角θ,将△OAP 绕圆心O 旋转θ角,得到△OBR (如图),问题简化为在⊙O 上求一点B ,使BQ BR =,这就很容易解决了.作法:连OP ,交圆O 于C ,以C 为圆心,定长为a 为半径画弧,交圆O 于D ,连OD 并延长至R ,使O R O P =,作QR 的垂直平分线,交⊙O 于B ,在圆周上沿着从D 到C 的劣弧方向取 BADC =,则A 和B 就是所求的两点. 法则4:若问题中涉及某个线段的中点O ,或涉及一个以O 点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可试作关于O 点的中心对称变换(旋转180°).20.过△ABC 底边BC 的中点M 任作一直线,交AB 边于点D ,交AC 边的延长线于F 点,则△ADF 的面积大于△ABC 的面积.证明:如图,由于C 点在A 与F 之间,所以过C 作AD 的平行线,必交线段DF 于一点E .△MCE 与△MBD 关于点M 点中心对称,因而面积相等.但△MCE 是△MCF 的一部分,所以△MCF 比△MBD 的面积大,由此,得△ADF 的面积比△ABC 的面积大.21.在△ABC 的边上向形外作正方形ABMN 和ACPQ ,又设AD 是BC 边上的中线,则2NQ AD =,并且NQ AD ⊥.证明:如图,将△CDA 绕D 旋转180°至△BDE ,则2A E A D =,且B E A C =,BE ∥AC ,因而BE AQ ⊥,再将△ABE绕正方形ABEFC MDABMN 的中心O 旋转90°,使AB 落在NA 的位置,这时BE 将落在AQ 的位置,所以线段NQ就是由AE 旋转90°得到的,因而NQ AE =,NQ AE ⊥,即2NQ AD =,并且NQ AD ⊥.22.证明一个五边形由它各边中点的位置完全确定.分析:每边的中点都是这一边的对称中心,而已知条件只有五条边的中点位置,为了将这些条件全部用上,可试将一顶点顺次关于各边中点作中心对称变换,共变换五次.证明:设P ,Q ,R ,S ,T 为五个定点,五边形ABCDE 顺次以这五点为边AB ,BC ,CD ,DE 和EA 的中点.那么如图,将顶点A 关于P 作中心对称变换,落到B 点位置,再关于Q 作中心对称变换,B 又落到C 点位置;关于R 作中心对称变换,C 变到D ;关于S 作中心对称变换,D 变到E ;关于T 作中心对称变换,E 又变到A .设11111A B C D E 也是以五个已知点为各边中点的五边表,那么按照上面的方法,将顶点1A 顺次关于各边中点作中心对称变换,结果也将返回1A 点.现在证明1A 点与A 点必定互相重合.由于在中心对称之下,一双对应线段平行且方向相反,所以若1A 不与A 重合,则如图,线段1AA 与1BB 平行且反向,1BB 与1CC 平行又反向,1CC 与1DD 平行又反向,1DD 与1EE 平行又反向,1EE 与2AA 平行且反向.这里2A 是1E 关于T 的对称点,由此推知2AA 与1BB 平行且同向.但1AA 与1BB 平行且反向,所以1A ,A ,2A 三点共线,且2A 与1A 在A 点异侧,因而1A 与2A 是不同的两点,这就表明T 不是线段1EA 的中点,导致矛盾.所以1A 必与A 重合.由此推出两个五边形11111ABCDE 和ABCD 完全重合,即适合条件的五边形只有一个.如图注意111112AA BB CC DD EE AA =====我们还顺便得到已知各边中点位置作出五边形的方法:任取一点1A ,作1A 关于点P的对称C 1第 11 页 (共 11 页) 点1B ,1B 关于点Q 的对称点1C ,1C 关于点R 的对称点1D ,1D 关于点S 的对称点1E ,1E 关于点T 的对称点2A ,连12A A 并取其中点A ,则A 就是所求多边形的一个顶点,顺次作中点对称变换,就得到其余各个顶点.利用上面的方法可以证明:任意奇数边形由各边中点的位置完全决定.23.已知一个顶点A 及一双对边中点M 和N 的位置,求作平行四边形.分析:中点M 和N 分别是它们所在边的对称中心,问题的条件中除去明确提供这两个对称 中心外,还要求所作多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因而隐含着另一个重要的对称中心,即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交点,它也是MN 的中点.作法:如图,连MN ,取其中点O ,作A 关于M 的对称点B ,A 关于O 的对称点C ,B 关于O 的对称点D ,则A 、B 、C 、D 即为所求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24.凸四边形A B C D 中,已知A B D C D B ∠>∠,ADB CBD ∠>∠,求证:AB AD CB CD +>+.证明:将△CBD 绕BD 的中点O 旋转180°至△E D B ,由于ADB CBD ∠>∠,ABD CDB ∠>∠,所以DE 在ADB ∠内,BE 在ABD ∠内,因而E 点在△ABD 内部(如图).延长BE 交AD 于F ,则AD AF FD =+,AB AF BF +>即AB AF BE EF +>+,又因EF FD ED +>,所以AB AD BE EF FD BE ED +>++>+而BE DC =,ED CB =,所以AB AD CB CD +>+.A BD O N A B DO E F。
初步了解简单的几何变换
初步了解简单的几何变换几何变换是数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它描述了平面或空间中形状、大小、位置等方面的变化。
在图形学、计算机视觉、计算机图形学等领域中,几何变换是十分重要的基础知识。
本文将初步探讨几何变换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一、平移变换平移变换是指保持原始图形形状不变,仅在平面或空间中进行整体位移的变换。
在平移变换中,所有点都按照相同的方向和距离做相同的平移。
英国数学家赫尔姆霍兹曾说过:“画家的眼睛和手应该与一个准备好的画板保持同步。
”这句话告诉我们,平移变换是我们在真实生活中最常见的几何变换之一。
比如,我们在画画时,需要将画笔移动到不同的位置来绘制不同的线条和形状。
二、旋转变换旋转变换是指围绕某一中心点进行旋转的变换。
在旋转变换中,所有点以旋转中心为中心,在相同的角度下旋转。
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说过:“旋转和改变方向是生活的一部分。
”旋转变换也正如柏拉图所说,无处不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物体在进行旋转。
比如,地球绕着太阳旋转、自行车的车轮旋转等。
三、缩放变换缩放变换是指改变图形的大小而保持其形状不变的变换。
在缩放变换中,所有的点按照相同的比例因子进行缩放。
朱克曾说过:“人在不断地生长和变化,但内心的本质却是永恒不变的。
”这个名言与缩放变换有着一定的联系。
只要我们以同样的比例来缩放,图形的形状将保持不变。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缩放变换来改变照片的大小,使其适应不同的需求。
四、对称变换对称变换是指关于某一中心轴或平面的镜像变换。
在对称变换中,图形的每一点与其关于中心轴或平面的镜像点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
柏拉图曾说:“每一个规则多边形都是宇宙中的一个星。
”对称变换的概念正是从这个哲学思想中得出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自然界中充满了对称结构,比如蝴蝶的翅膀和人脸的左右对称。
五、扭曲变换扭曲变换是指通过弯曲、拉伸或扭曲来改变图形的形状的变换。
在扭曲变换中,图形的每一点改变了其原始位置。
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说:“你无法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几何变换的认识与计算
几何变换的认识与计算几何变换是指在平面或者空间中对图形进行平移、旋转、缩放、镜像等操作,通过改变图形的位置、形状和方向来达到特定的目的。
在计算机图形学和计算机视觉等领域中,几何变换是一项重要且常用的技术,用于实现图像处理、模式识别、机器学习等应用。
本文将介绍几何变换的基本概念、常用方法和计算原理。
一、几何变换的基本概念几何变换包括平移、旋转、缩放和镜像四种基本操作。
它们可以分别对二维和三维空间中的图形进行变换。
1. 平移平移是指将图形沿着指定方向和距离进行移动,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相同的方式移动。
平移变换通过改变图形的位置,而不改变其形状、大小和方向。
2. 旋转旋转是指将图形绕指定的旋转中心点按照指定的角度进行旋转。
旋转变换通过改变图形的方向,保持其形状和大小不变。
3. 缩放缩放是指将图形按照指定的比例进行放大或缩小,图形的所有点都按照相同的比例进行变换。
缩放变换通过改变图形的大小,保持其形状和方向不变。
4. 镜像镜像是指将图形绕指定的镜像轴进行对称变换,图形的每个点关于镜像轴的位置和距离与其对称。
镜像变换通过改变图形的方向,但保持其形状和大小不变。
二、几何变换的常用方法在计算机图形学和计算机视觉领域中,实现几何变换通常使用矩阵运算和坐标变换等方法。
1. 矩阵运算矩阵是一种方便描述和运算图形变换的数学工具。
通过定义不同类型的矩阵,可以实现平移、旋转、缩放和镜像等变换操作。
变换前的图形可以表示为一个向量,通过与变换矩阵相乘,可以得到变换后的图形向量。
2. 坐标变换坐标变换是指将图形上的点从一个坐标系统映射到另一个坐标系统。
通过设定不同的坐标系和坐标变换关系,可以实现平移、旋转、缩放和镜像等变换操作。
三、几何变换的计算原理几何变换的计算原理基于矩阵运算和向量变换的数学理论。
通过定义变换矩阵和变换向量,可以将图形的坐标进行变换,从而实现几何变换操作。
1. 平移计算平移变换只改变图形的位置,而不改变其形状和方向。
高中数学几何变换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几何变换知识点总结几何变换是高中数学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它涉及到物体在平面内的平移、旋转、对称和放缩等操作。
通过学习几何变换,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特征。
本文将对几何变换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包括定义、性质和相关公式等内容。
一、平移变换平移变换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物体按照给定的方向和距离进行移动,而保持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不变。
平移变换具有以下性质:1. 平移变换前后的两个点的距离保持不变。
2. 平移变换前后的两个点的连线与平移向量的夹角相等。
平移变换的公式如下:设一个点P(x, y),平移向量为(a, b),则P'为P经过平移变换后的新点,其坐标为P'(x+a, y+b)。
二、旋转变换旋转变换是指在平面内围绕定点按照给定的角度进行旋转,而保持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不变。
旋转变换具有以下性质:1. 旋转变换前后的两个点的距离保持不变。
2. 旋转变换前后的两个点的连线与旋转中心的连线的夹角相等。
旋转变换的公式如下:设一个点P(x, y),旋转中心为O,逆时针旋转θ角度,则P'为P经过旋转变换后的新点,其坐标为P'(xcosθ - ysinθ, xsinθ + ycosθ)。
三、对称变换对称变换是指在平面内相对于某一直线或点进行镜像,而保持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不变。
对称变换具有以下性质:1. 对称变换前后的两个点到对称中心的距离相等。
2. 对称变换前后的两个点的连线与对称轴的夹角相等。
对称变换的公式如下:对于以直线y=k为对称轴的对称变换,设一个点P(x, y),对称中心为(0, k),则P'为P经过对称变换后的新点,其坐标为P'(x, 2k-y)。
对于以点(a, b)为对称中心的对称变换,设一个点P(x, y),则P'为P经过对称变换后的新点,其坐标为P'(2a-x, 2b-y)。
四、放缩变换放缩变换是指在平面内按照给定的比例因子对物体进行缩放或放大,而保持物体的形状和位置关系不变。
初等几何变换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初等几何变换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1 引言几何起源于我们的生活,变换是解决几何问题很好的方法.“变换”包括平面几何图形的几种变换:平移、旋转、对称、位似、相似、全等、仿射、射影变换等.几何变换是将几何图形按照某种法则或规律变成另一种几何图形的过程.它对于几何学的研究有重要作用.如果某种几何变换的全体组成一个“群”,就有相应的几何学,而讨论在某种几何变换群下图形保持不变的性质与不变量,就是相应几何学的主要内容.例如,研究图形在全等变换群下的不变性与不变量,就是欧几里得几何学的主要内容.几何变换为用近代数学方法讨论初等几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几何变换还在绘图、力学、机械结构的设计、航空摄影测量、电路网络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通过对初等几何变换的学习和应用,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中学数学的学习中只应用到了初等几何变换.初等几何变换主要包括全等变换,相似变换,反演变换.2 全等变换及应用定义2.1[2](80)P 平面到其自身的变换,如果对于该平面上的任意两点A 、B 和它们的像'A ,'B 总有''A B =AB .则这个变换叫做全等变换,或叫做合同变换.在全等变换下两点之间的距离是不变量.由全等变换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相等.在平面内存在两种全等变换,第一种叫做正常全等变换,它把一个图形变成与它正常全等的图形,所谓正常全等图形是指两个全等图形上每两个对应三角形有同一方向,并且每两个对应的有向角有同一方向.第二种叫做反常全等变换,它把一个图形变成与它反常全等的图形,即对于两个全等的图形上每两个对应三角形有相反的方向,并且每两个对应的有向角有相反的方向.类似地,空间也有正常全等变换和反常全等变换.全等变换存在逆变换、恒等变换.接连施行两次全等变换的积仍是全等变换,所以全等变换的全体组成“群”,叫做全等变换群,也叫做刚体变换群或运动群.平移、旋转、反射都是特殊的全等变换.2.1 平移变换及应用定义2.2[2](96)P 如果在平面内任意一点P 按给定方向变到'P 时,并且线段'PP 有给定的长度,这种平面到其自身的映射叫做平移变换.显然,平移变换下连接各对应点的线段互相平行且相等,各对应线段互相平行且相等.平移变换把一个图形变为与它正常全等的图形.平移变换除了具有全等变换的一切性质外还有它自己的特点:定理2.1 在平移变换下,直线变成与它平行的直线.在中学数学几何部分的学习中平移变换的应用很广泛.例如在初中数学中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0180是用平移变换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例1 在矩形ABCD 内取点M ,试证明一定存在一个四边形,它的边长分别等于AM ,BM ,CM ,DM ,它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分别等于AB 和BC .分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设法构造满足题目要求的四边形.证明 设()'T AB M M −−−→,()T AB A B −−−→,()T AB D C −−−→,有'BM =AM ,'CM =DM .又AB BC ⊥,所以'MM BC ⊥,根据平移变换的定义,有'MM =AB .所以,四边形'MBM C 即为满足题目要求的四边形.2.2 旋转变换及应用定义2.3[2](86)P 如果平面到其自身的一个映射,使得定点O 保持不动,并且,对于任一点P 映射到P '点,有OP =OP ',∠POP '=θ(0°≤θ≤180°),且从射线 OP 到OP '的方向与给定方向相同,这个映射叫做绕中心O ,按已知方向旋转θ的旋转变换.O 点叫做旋转中心,θ叫做旋转角.在旋转变换下各对应直线所成的角不变,都等于其旋转角.一个图形经过旋转变换,得到与它全等的图形.旋转角为180°的旋转变换叫做中心对称变换.如果在某个中心对称变换下,一个图形的像与它自身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如平行四边形是关于对角线中点对称的中心对称图形.圆、椭圆、双曲线都是中心对称图形.空间旋转变换有绕轴的旋转,它是空间到其自身的映射,且满足下述条件:①点P 的像P '与P 同在与给定轴线S 垂直的平面M 内,②点P 和P '到轴线S 的距离相等,即PP 0=P 'P 0.P 0是平面M 与轴线S 的交点,③∠PP 0P '为定角θ.这个映射叫做绕轴S 旋转定角θ的空间旋转变换.由PP 0到P 'P 0的旋转方向规定为:如果θ>0就表示用右手握拳,拇指指向轴上正方向;如果θ<0,旋转与此反向.空间旋转还有空间中心对称变换.每个点,对于中心O 都有它的像与之对应.空间中心对称变换把一个图形变为与它反常全等的图形.关于某定点的中心反射空间图形,常见的有平行六面体,它是关于对角线交点为反射中心的中心反射图形.旋转变换具有全等变换的一切性质,如:(1)两点间的距离是旋转变换下的不变量,(2)角度是旋转变换下的不变量,(3)一直线上三点的简比是旋转变换下的不变量,(4)一个图形在旋转变换下变成与它全等的图形,(5)同素性、结合性、顺序性是旋转变换下的不变性.此外旋转变换还有自己的特性:定理2.2[2](87)P 旋转变换下两对应直线的夹角大小不变,等于其旋转角. 定理2.3[2](88)P 在中心对称下,过对称中心的直线变为它本身. 定理2.4[2](88)P 如果两条直线关于某个点成中心对称,那么它们平行. 定理2.5[2](89)P 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它们是中心对称下的两条对应直线. 在几何解题中,旋转的作用是使原有图形的性质得以保持,但改变其位置,使能组合成新的有利论证的图形.例2 正方形ABCD 中,E 为BC 上的一点,F 为CD 上一点,如果BE +DF =EF ,求EAF ∠的度数. A B C DE FF'思路分析 在题中没有具体线段的边长,只有三条线段的长度关系,条件分散,使我们束手无策,怎么办?但如果将线段DF 移到BE 一直线上,就有线'F E =EF ,条件相对较为集中.将ADF ∆绕着点A 顺时针旋转090,点D 与点B 重合,点F 与点'F 重合,奇迹发生了,这'F E =EF ,'AF E ∆≌AFE ∆.利用旋转角090,得出EAF ∠=045.例3 用旋转变换证明勾股定理.证明 设在Rt ABC ∆中,BC =a ,AC =b ,AB =c .作矩形ADBC ,使AD BD ⊥. 矩形(,90)'''R B ADBC A D BC −−−−→。
几何变换知识点总结
几何变换知识点总结几何变换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涉及到几何图形在平面上的移动、旋转、缩放和翻转等操作。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几何变换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介绍。
一、平移变换平移是指将一个几何图形沿着平行于某个方向的直线移动一定的距离,保持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
平移变换可以用矩阵表示,对于平面上的点P(x, y),进行平移变换时,坐标变为P'(x', y'),其中:x' = x + ay' = y + b其中a和b分别为平移的位移量。
二、旋转变换旋转是指将一个几何图形围绕某个点或者某条轴线进行旋转。
旋转变换可以用矩阵表示,对于平面上的点P(x, y),绕原点进行逆时针旋转θ度,则旋转后的坐标为P'(x', y'),其中:x' = x * cosθ - y * sinθy' = x * sinθ + y * cosθ这是一个二维的旋转变换,需要注意的是,参数θ的单位为弧度。
三、缩放变换缩放是指改变几何图形的大小,使其变大或者变小。
缩放变换可以用矩阵表示,对于平面上的点P(x, y),进行缩放变换时,坐标变为P'(x', y'),其中:x' = kxy' = ky其中k为缩放的比例因子,当k>1时,图形被放大;当0<k<1时,图形被缩小。
四、翻转变换翻转是指将几何图形以某条轴线或者某个点进行对称镜像。
翻转变换分为水平翻转和垂直翻转两种类型。
1. 水平翻转:对于平面上的点P(x, y),进行水平翻转变换时,坐标变为P'(x', y'),其中:x' = -xy' = y即原来的x坐标变为相反数,而y坐标保持不变。
2. 垂直翻转:对于平面上的点P(x, y),进行垂直翻转变换时,坐标变为P'(x', y'),其中:x' = xy' = -y即原来的y坐标变为相反数,而x坐标保持不变。
初等几何变换020
性质
性质3
在位似变换下, 直线变换直线; 共线点变换为共线点; 共点线变换为共点线; 射线变换为射线,角变换为角; 三角形变换为三角形,且三角形的心变换为对应三角形的心。 (如外心变换为外心,等等)
性质4
位似变换具有反身性,对称性和传递性.
作法
如图,已知△ABC和点O.以O为 位似中心,求作△ABC的位似图形,
由位似变换性质知O、M、H三点共线.(点O、M、H所在的直线就是欧拉线.)
应用
等圆⊙A1,⊙B1,⊙C1有一个公共点O, 并且都在一个已知△ABC内,每一个圆都 与三角形两边相切. 试证:此△ABC内心 I,外心K与点O共线. 证明思路: 设圆⊙A1,⊙B1,⊙C1分别与△ABC的两边相切, A1B1∥AB, B1C1∥BC, C1A1∥CA, 又AA1,BB1,CC1分别平分∠A、∠B、∠C,
3.位似变换具有反射性,对称性和传递性. 4.一对位似对应点与位似中心共直线.
位似图形的作法 位似变换的应用 几何变换的教学要领
联系实际,讲清概念 纵横比较,指出异同 讲练结合,分析思路 合理要求,因材施教
BA’ R(B,θ) A’C’ C’B
C’A’∥B’C. 同理,C’B’∥A’C. 四边形A’CB’C’
是平行四边形.
教学要领
联系实际,讲清概念
联系学生所熟悉的知识,以及生活实践,举出实例讲解概念.
纵横比较,指出异同
运用对比和比较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的共性与特性,联系证题,应交待证题的思路,并应让学生了解每类变 换的应用范围和大致规律.
合理要求,因材施教
尽管几何变换很重要,在解决问题中很有用,但应考虑到学校、班级情 况各不相同,学生水平也不一致,对学生的要求应根据课程标准为基础.
初等几何变换=中学几何变换
初等几何变换初等几何变换,是一个将几何图形按照某种法则或规律变成另一种几何图形的过程。
它对于几何学的研究有重要作用。
初等几何变换主要包括全等变换,相似变换,反演变换。
目录概念解释全等变换相似变换反演变换概念解释全等变换相似变换反演变换展开编辑本段概念解释如果某种几何变换的全体组成一个“群”,就有相应的几何学,而讨论在某种几何变换群下图形保持不变的性质与不变量,就是相应几何学的主要内容(见埃尔朗根纲领)。
例如,研究图形在全等变换群下的不变性与不变量,就是欧几里得几何学的主要内容。
几何变换为用近代数学方法讨论初等几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几何变换还在绘图、力学、机械结构的设计、航空摄影测量、电路网络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编辑本段全等变换总括如果从平面(空间)到其自身的映射,对于任意两点A、B和它们的像A┡,B┡总有A┡B┡=AB。
则这个映射叫做平面(空间)的全等变换,或叫做合同变换。
显然,在全等变换下两点之间的距离是不变量。
由全等变换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相等。
在平面内存在两种全等变换,第一种叫做正常全等变换(真正全等变换),它把一个图形变成与它正常全等的图形,所谓正常全等图形是指两个全等图形上每两个对应三角形有同一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并且每两个对应的有向角有同一方向(图l之a)。
第二种叫做反常全等变换(镜像全等变换),它把一个图形变成与它反常全等的图形,即对于两个全等的图形上每两个对应三角形有相反的方向,并且每两个对应的有向角有相反的方向.类似地,空间也有正常全等变换和反常全等变换。
全等变换存在逆变换、恒等变换。
接连施行两次全等变换的积仍是全等变换,所以全等变换的全体组成"群",叫做全等变换群,也叫做刚体变换群或运动群。
平移、旋转、反射都是特殊的全等变换。
平移变换如果在平面内任意一点P变到P┡时,使得有给定的方向,并且线段PP┡有给定的长度,这种平面到其自身的映射叫做平移变换。
显然,平移变换下连接各对应点的线段互相平行且相等,各对应线段互相平行且相等。
几何变换思想-
在推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得面积公式时,包括在计算组 合图形得面积时,都用到了变换思想。如三角形面积公式得推导, 是把任意两个完全相同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再利用三角 形和平行四边形得关系,求出三角形得面积公式。这实际上是把 任意一个三角形旋转180度,再沿着一条边平移,就组合成了一个 平行四边形。也就是说,把任意一个三角形经过旋转和平移变换, 就变换成了平行四边形。梯形面积公式得推导也是利用了这个原 理。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利用出入相补原理求三角形和梯形得面 积,实际上也利用到了旋转变换、
第二,注意图形变换与其它几何知识得联系 小学几何中得很多平面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如长
方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 菱形、圆等。一方面要在学习轴对称时加强对这些图形 得对称轴和轴对称得有关性质得认识,另一方面要在学 习轴对称时加强对这些图形得概念和性质时进一步体会 它们得轴对称特点。
学段
内容和目标
第一 结合生活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 学段
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 向平移后得图形
认识轴对称图形,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轴对称 图形
学段
内容和目标
第二 学段
认识图形得平移和旋转,体会图形得相似
确定轴对称图形得对称轴, 在方格纸上画出一 个图形得轴对称图形 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90° 后得图形;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按一定 比例放大或缩小后得图形
案例4 、案例5
第三,对教学要求和解题方法得准确把握 如前所述,课程标准对图形变换得内容和教
学要求有比较清晰得描述,尤其是要把握好两个 学段得内容,教学要求和解题方法。
首先像直观判断题,例如,一个平面内有若干图形,要 判断哪些图形经过平移可以互相重合,对于小学生来说 很难用任何一对对应点得连线平行且相等来判断,只能 通过直观感受判断,也就是说直观感受原图形在没有任 何转动得情况下,通过水平、竖直或者沿斜线滑动能够 与另一个图形重合,借住方格纸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其中 得道理。如在方格纸上原图形中点A(2,3),经过平移后 它得对应点为A(8,10)。那么原图形可以通过先向右平 移6格,在向上平移7格;或者先向上平移7格,再向右平移 6格,得到平移后得图形。
初等几何变换之相似变换
初等几何变换之相似变换
相似变换它是平面上点的一一对应,使对于任意两点A、B与它的对应点A′、B′间有A′B′=λAB,(λ是正常数),当λ=1时,即为全等变换。
相似变换的特殊情况是位似变换,即平面上点的一一对应,使任意点A及其对应点A′对于定点S,总有①S、A、A′三点共线;②SA′=|λ|SA(λ≠0),称之为以S为位似中心,λ为位似比的位似变换(图5)。
当λ>0时,A 与其对应点A′在位似中心S的同侧;当λ<0时,A与A′在点S的两侧。
当|λ|>1时,原图形被放大;当|λ|<1时,原图形被缩小。
特别地,当λ=1时,即为以S为中心,旋转角为π的旋转变换。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几何变换的性质与规律
几何变换的性质与规律几何变换作为数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研究的是平面或空间中的图形在变换后的性质与规律。
几何变换包括平移、旋转、对称和相似变换等,每一种变换都有其独特的性质与规律。
本文将对几何变换的性质与规律展开讨论,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几何变换。
一、平移变换平移变换是指将图形沿着平行方向移动,保持图形的大小、形状和内部角度不变。
平移变换的性质与规律如下:1. 平移变换后的图形与原始图形全等。
2. 平移变换不改变图形的边长、对角线长度和角度大小。
3. 平移变换后的图形保持与坐标轴平行。
平移变换应用广泛,例如在地图制作中,通过平移变换可以将地图图形移动到指定的位置;在机器人运动规划中,平移变换可以实现机器人在平面上的移动。
二、旋转变换旋转变换是指将图形绕一个固定点旋转一定角度,使得图形保持大小和形状不变。
旋转变换的性质与规律如下:1. 旋转变换后的图形与原始图形相似。
2. 旋转变换不改变图形的边长和角度大小,但会改变图形的方向。
3. 旋转变换可以分为顺时针和逆时针两种方向。
旋转变换在几何学和物理学中应用较多,例如在三维视图的旋转操作中,通过旋转变换可以改变视角和观察方向;在天文学中,旋转变换可以描述行星绕轨道公转的过程。
三、对称变换对称变换是指将图形围绕一个轴线对称折叠,使得图形的对应部分重合。
对称变换的性质与规律如下:1. 对称变换后的图形与原始图形全等。
2. 对称变换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内部角度,但会改变图形的方向。
3. 对称变换可以分为关于直线对称和关于点对称两种情况。
对称变换在几何学中有广泛应用,例如关于点对称的例子可以是人的左右对称、花朵的对称等;关于直线对称的例子可以是字母"X"关于纵轴对称等。
四、相似变换相似变换是指对图形进行平移、旋转或等比例变换后得到与原图形相似的图形。
相似变换的性质与规律如下:1. 相似变换后的图形与原始图形相似,两者的形状相同但大小可能不同。
几何变换的认识与计算方法
几何变换的认识与计算方法几何变换是指通过一系列的转换操作对几何图形进行位置、形状或大小的改变。
在计算机图形学和计算机视觉中,对几何图形进行变换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几何变换的基本认识和常用的计算方法。
一、几何变换的基本认识1. 平移变换:平移变换是将图形沿着平行于原来位置的方向移动,只改变了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其形状和大小。
平移变换的计算方法是将图形的每个点的坐标都加上一个平移向量来实现。
2. 旋转变换:旋转变换是将图形绕某个旋转中心按一定角度进行旋转,改变了图形的位置和形状。
旋转变换的计算方法可以使用旋转矩阵或三角函数来实现。
3. 缩放变换:缩放变换是通过改变图形的大小实现的。
缩放变换可以按照比例进行放大或缩小,也可以按照不同方向进行不等比例变换。
缩放变换的计算方法是将图形的每个点的坐标都乘上一个缩放因子来实现。
4. 对称变换:对称变换是通过图形的镜像对称来实现的。
对称变换可以是关于一个点、一条直线或一个平面的对称。
对称变换的计算方法是将图形的每个点的坐标按照对称轴进行变换来实现。
二、几何变换的计算方法1. 点的表示:在进行几何变换计算时,需要使用点的坐标来表示图形的位置。
通常使用二维坐标系中的(x, y)来表示点的位置,或者使用齐次坐标来表示点的位置。
2. 矩阵表示:几何变换可以通过矩阵的形式来表示和计算。
不同的几何变换对应着不同的变换矩阵,通过将变换矩阵与点的坐标进行相乘,可以得到变换后的点的坐标。
3. 坐标变换:在进行几何变换计算时,需要将图形的坐标系进行变换,使得变换后的点和变换前的点保持相对位置不变。
常见的坐标变换包括平移变换、旋转变换和缩放变换。
4. 变换顺序:多个几何变换可以按照不同的顺序进行组合,得到不同的效果。
在进行几何变换时,需要注意变换的顺序对最终结果的影响。
5. 变换矩阵的求解:针对不同的几何变换,可以通过数学方法求解得到相应的变换矩阵。
例如,对于平移变换,只需要将平移向量作为变换矩阵的一部分;对于旋转变换,可以使用旋转矩阵或三角函数来求解变换矩阵。
几何变换与应用
几何变换与应用几何变换是数学中具有广泛应用的概念之一,它涉及到平面或空间中的图形的旋转、缩放、平移等操作。
通过几何变换,我们可以改变图形的形状和位置,从而实现对图形的操作和应用。
本文将探讨几何变换的基本概念和常见应用。
一、几何变换的基本概念在几何学中,几何变换指的是通过对图形进行操作,改变其形状和位置的过程。
常见的几何变换包括平移、旋转、缩放和镜像等。
1. 平移平移是指将图形在平面或空间中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距离。
在平移过程中,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保持不变,只是位置发生了改变。
2. 旋转旋转是指将图形绕着某个点或某条轴线进行旋转,从而改变图形的方向和角度。
旋转过程中,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保持不变,只是方向和角度发生了改变。
3. 缩放缩放是指改变图形的大小,使其变大或变小。
缩放可以根据比例因子进行,使图形按照比例进行扩大或缩小。
4. 镜像镜像是指将图形沿着某条轴线进行翻转,从而改变图形的对称性。
镜像可以分为水平镜像和垂直镜像两种。
二、几何变换的应用几何变换在现实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几何变换应用领域。
1. 计算机图形学在计算机图形学中,几何变换是实现图形图像处理和计算机动画的重要基础。
通过对图形进行平移、旋转和缩放等操作,可以实现图像的变换和动态效果。
2. 机器人技术在机器人技术领域,几何变换可以实现机器人的运动控制和路径规划。
通过对机器人的坐标系进行变换,可以将机器人移动到预定位置,并实现各种复杂的动作。
3. 计算机视觉在计算机视觉中,几何变换可以用于图像的纠正和配准。
通过对图像进行旋转、平移和缩放等操作,可以实现图像的校正和对齐,从而提高图像处理的准确性。
4. 地图和导航系统在地图和导航系统中,几何变换可以实现地图的缩放和平移,使其适应不同尺寸和位置的显示设备。
同时,几何变换也可以用于导航系统的路径规划和位置定位。
5. 医学影像处理在医学影像处理中,几何变换可以对医学图像进行配准和分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
E
G
D C
第 3 题图
4. 已知 P 是正方形 ABCD 的对角线 BD 上任一点,PE⊥BC
于 E,PF⊥CD 于 F,求证 AP⊥EF.
D
F
C
证明:由题意知 PF=DF PE=BE 将△EPF 绕 P 点顺时针旋转 90°到△E´PF´
P F´ E
∴ PF=PF´ ∴ DF=AE´=PF=PF´ ∴PF´∥= AE´ ∴ 四边形 AE´F´P 为平行四边形
是中心对称图形(如图所示),在△AHG 与△CFE 中
∵ GH∥EF AH∥CF AG∥CE
∴ ∠AGH=∠CEF ∠AHG=∠CFE
D
∴△AGH≌△CEF
G
∴ CF=AH CE=AG
O
∴ H 与 F G 与 E 是对应的对称
AH
第 15 题图 点,所以 HF 与 GE 都通过平行四边形 ABCD 的中心.
BD²+CD²=2AD² 证明:以 A 为中心将△ABD 旋转π/2
A D´
角到△ACD´ ∴△ABD≌△ACD´ ∴ AD=AD´,BD=CD´ ∴ AD⊥AD´ CD´⊥CD
B
D
C
第 6 题图
∴ BD²+CD²=CD´²+CD²=DD´²=AD²+AD´²=2AD²
即 BD²+CD²=2AD² 7. 在 Rt△ABC 中,∠C=90°,
∵ 整个图形关于 AC 对称,由对称性可知 CH=HF=CG=EG=(2- 2)AB
F
DH
C
G
A
BE
第 16 题图
17. 由正方形 ABCD 分别向外(或向内)侧作等边三角形 ABK、
BCL、CDM、DAN,证明:四线段 KL、LM、MN、NF 的中点及八
线段 AK、BK、BL、CL、CM、DM、DN、AN 的中点是 N
OA₁=OB₁=OC₁
又由已知条件易证 △CA₁B₁≌△AB₁C₁≌△BC₁A₁
∴ A₁B₁=B₁C₁=C₁A₁ △A₁B₁C₁是正三角形
因此,O 点是△A₁B₁C₁的外心,也是它的重心。
另一方面,旋转 120°以后,BB₁和 CC₁,落在 CC₁和 AA₁原先
的位置。因此,BB₁和 CC₁的交点 A₂将落在 CC₁和 AA₁的交点 B₂
△CAE 重合 ∴CE⊥BG ∴四边形 PQRS 是正方形。
11. 设 O 为△ABC 内一点,AB=AC,∠AOB>∠AOC,求证:
OC>OB.
证明:把△ABO 绕 A 点 旋转到△ACO′位置,使 AB 落在
AC 位置,O′在△ABC 外。连接 OO′
∵ AO=AO′
A
∴ ∠1=∠2
但
∠AO′C=∠AOB>∠AOC
即
AO>½(AB+AC-BC)
14. 设 AM 为△ABC 的中线,MD 平分∠AMB,ME 平分∠AMC,
D∈AB,E∈AC ME 平
A
分∠AMC ∴ EM⊥MD
D
E
延长 EM 到 E′使 ME′=ME(以 M 为中心,
对△ECM 作中心反射变换)。连接 BE′
上,又 AH⊥EF 于 H,求证:AH=AB. D
证明:将△AFD 绕 A 点旋转 90°,使△AFD
FC
与△ABF′重合. ∴ C、E、B、F′在一直线上.
H
∵ ∠EAF==45° ∴∠BAE+∠FAD=45°
E
∴ ∠F′AB+∠BAE=45°
A
B
∴ △AF′E≌△AEF ∴ AH=AB
F′ 第 8 题图
角三角形也可能出现 AH 平分∠PHQ 的外角.
S,求证:PQRS 为正方形.
F
证明:连接 CE、BG ∴ RS∥=½BG PQ∥=½BG
C R
∴ RS∥=PQ
G
S
RQ∥=½CE∥=PS ∴ RQ∥=PS ∴ 四边形 PQRS 是平行四边形
A Q
B P
∵ △GAB≌△CAE ∴ CE=BG
∴ 将△GAB 绕 A 点旋转 90°后与
E
D
第 10 题图
为 O,则以 O 为旋转中心,绕 O 旋转 AB A
就能与 AB 重合.
A´ B´
证明:由作法知 OA=OA´,OB=OB´, AB=A´B´ △OAB≌△OA´B´
B 第 5 题图
∴ ∠AOB=∠AOB ∴ ∠AOA´=∠BOB´
6. 设 D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BC 斜边 BC 上任一点,求证:
∠4=∠C ∴ ∠2=∠4
2
A´
6C
第 18 题图
设
∠AC′B=∠BA′C=∠CB′A=α
∴ ∠C′A′C=∠CB′C′=360°-(∠2-α)=360°-∠4
-α
∠5=α-∠1-∠3=α-∠A-∠B=α-(∠A+∠B)
∠6=∠C-2(90°-½α)= α-(180°-∠C)= α-(∠A+
∠B)
∴ S△ABC: S△A´B´C´=4:3 同理 S△A´B´C´:S△A″B″C″=4:3
3. 试证:三角形的大边上的中线比小边上的中线短. A
证明:设 AB>BC>CA,
由△BCF 与△CAF,得∠BFC>∠AFC
由△BGF 与△AGF,得 BG>AG B
∴BE>AD
用旋转变换解下列各题(4~12)
A E´
B
第 4 题图
∴ AP∥E´F´ E´F´⊥EF ∴ AP⊥EF
5. 平面上给定相等但不平行的两条线段 AB 和 A´B´,求一个
旋转中心 O,使绕它旋转 AB 能与 A´B´重合。
解:连接 AA´、BB´,分别作 AA´、 O
BB´的垂足平分线,因为 AB 与 A´B´不平
行,所以上两垂直平分线必相交,设交点
FC
E B
用轴对称变换解下列各题(16~17)
16. 在正方形 ABCD的边 AB和 AD的延长线上各有一点 E、F,
且 AE=AF=AC,若 EF 分别交 CB、CD 于 G、H,则有 EG=GC=CH=HF.
证明: 连接 AC ∵ AF=AE=AC= 2A B
∴ BE=( 2-1)AB=BG ∴ EG= 2BE=(2- 2)AB=CG
P3
K
一个正十二边形的顶点.
P2 P1
A
P4
证明:设 P1、P2、P3、P4„P12 分别是
P12 D
B
DN、AN、NK、AK„MN 的中点. C
M
L
第 17 题图
∵∥=½AK=½AB=½DA
又 P1P2∥=½DA ∴ P1P2 =P2P3 同理 P2P3=P3P4=P4P5=„=P11P12=P12P1
和与第三边一半的差.
B
O
C
证明:延长 AO 到 A′使
A´ 第 13 题图
AO=OA′,连接 BA′,CA′
则 AA′=2AO BA′=AC
BO=CO
在△ABA′中
AA′<AB+BA′
即
2AO<AB+BA′ ∴ AO<½(AB+AC)
∵ AB-BO<AO ①
AC-OC<AO ② ∴AB+AC-(BO+OC) <2AO
A
G
以 AB 为边作正方形 ABDE,以 AC E
为边作正方形 ACFG,它们都包含
F
Rt△ABC,求证:CE⊥BG.
F´
C
B
H
证明:将△ABG 以 A 为中心旋 转 90°到△AEC
D 第 7 题图
∵ AG⊥AC AB⊥AE ∴ CE⊥BG.
8. 在正方形 ABCD 内,∠EAF=45°,E 在 BC 上,F 在 CD
A
D 为 BC 边的中点,将 GD 延长一倍到 E
(即将 BG 平移到 CE),那么△CGE 的
G
三边等于△ABC 各中线的 2/3,
B
D
C
即 △CGE∽△A´B´C´ 且相似比是 2:3,
E
由于△CGE 的中线 CD=BC/2,
第 2 题图
可见△A´B´C´的一条中线长等于 3 1 BC 3 BC. 这就是说 22 4
B
M
C
则 △BE′M≌△ECM ∴BE′=CE
E´
∵DM⊥EE′且平分 EE′
第 14 题图
∴ DE′=DE
∴DE′<BE′+BD 即 DE<BD+CE
15. 设平行四边形 EFGH 内接于平行四边形 ABCD,则四条对
角线 EG、HF、AC、BD 共点.
证明:∵ 四边形 ABCD 与 EFGH 都是平行四边形,因此也都
18. 以△ABC 的三边为底作三个转向相同的相似等腰三角形 C
´AB、A´CB、B´AC,求证:A´CB´C´是平行四边形. A
证明:∵△C′AB∽△A′CB∽△B′AC
BC AB AB AC AB BC AC AB
C´ 3
15
4 B´
∴ △ABC∽△C′B A′∽△C′AB′ ∴ ∠1=∠A ∠2=∠C ∠3=∠B B
第十六章 初等几何变换
习题十六
用平移变换,解下列各题(1~3)。
1. 证明: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证明:过 D 作 AC 的平行线 DE 交 BC 的延长线于 E
∴ 四边形 ACED 为平行四边形 ∴ AC=DE AD=CE ∴ BD=AC=DE
A
D
B
CE
第 1 题图
∴ ∠DBE=∠DEB 而∠ADB=∠DBE
B
M
C
于是 Q₁B∥=CQ ∵ QC⊥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