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表内除法(一)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一. 教材分析《表内除法(一)》是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除法计算。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在进行除法运算时,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如对于除法的理解不够深入,计算方法不够熟练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拓展,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除法计算。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学生对于除法运算的掌握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除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
2.练习题。
3.教学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教学道具,如分水果、分零食等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物品平均分给其他人,引出除法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除法的算式和运算方法,让学生初步认识除法,并讲解除法的基本原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除法运算的练习,教师引导学生注意除法运算的顺序和规则,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通过游戏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巩固除法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时如何计算价格等,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提醒学生注意事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适量的除法运算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共9课时)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共9课时)一. 教材分析《表内除法(一)》是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四单元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础知识,学会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除法的基本概念、除法算式的组成、除法与乘法的联系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含义,会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并能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基本知识,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学习除法时,可能会对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学生,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除法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会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并能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会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
2.教学难点:学生对除法算式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除法知识,准备相关教学案例和练习题。
2.学生准备:提前复习乘法知识,准备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分水果、分配物品等,引导学生思考除法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如除法算式的组成、除法与乘法的联系等,让学生初步认识除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简单的除法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除法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如除法接力、除法拼图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除法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购物时的折扣、分配物品等,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表内除法》是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主要包含除法的基础知识和运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起点,对于学生后续学习除法的深入理解和运用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例题,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学会用除法解决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加减法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除法这一概念,学生可能是第一次接触,可能会感到陌生和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本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学会用除法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学会用除法解决问题。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除法和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学会灵活运用除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的情景和实际例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包含生动的图片和实际例题。
2.准备一些实际的物品,如苹果、铅笔等,用于直观演示。
3.学生准备课本、笔、练习本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动的情景,如分苹果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把多的苹果分给每个人?从而引出除法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实际的例题,如分苹果、分铅笔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用除法解决这个问题?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除法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同时,教师巡视课堂,给予个别学生指导。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巩固除法知识。
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单元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单元教案及教学反思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单元教案及教学反思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和掌握1~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教学除法的,重点是让学生在平均分的活动中,体会和认识除法的含义。
本单元内容包括平均分和认识除法两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认识平均分,知道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第二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在认识平均分的基础上认识除法的含义。
学生已经初步介绍了乘法的意义,本单元就是在学生会用1~6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
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碰触至“平均分”,只是没下降至理论的层面。
这些都为本单元内容的自学打下了基础。
1.让学生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操作方法,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初步体会除法和乘法的联系;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并使学生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明确提出数学问题,并根据数学问题列举适当的乘法算式,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育有条理思索的习惯,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初步认识除法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参与实际操作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逐步形成自主探索的习惯和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
1.强化平均分的操作方式活动,为重新认识乘法累积多样的感性经验。
乘法源于日常生活中平均分的活动,把一个整体分为成正比的几份就是乘法含义的实质。
教材在教学乘法前先精心安排学生展开平均分的操作方式活动,并使学生经历“晓得平均分―把一些物体每几个分后一份,分为几份―把一些物体平均值分为几份,每份几个―初步形成平均分的概念”的过程,学会把一些物体平均分,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对“平均分”获得比较充分的感性认识,为认识除法的含义积累较丰富的感性经验。
2.融合具体内容的情境和平均分的活动,使学生充份体会乘法的含义。
把一些物体分给同样多,谋可以分为几份,或者谋每一份就是多少,都可以用乘法排序。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 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第1课时认识平均分(1) (5)第2课时认识平均分(2) (7)第3课时认识平均分(3) (9)第4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 (12)第5课时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 (15)第6课时复习 (18)(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等学习活动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方法,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理解并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正确、熟练地用1~6的乘法口诀计算相应的除法算式;初步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2.使学生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用除法计算的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联系除法的含义解决有关平均分的简单实际问题,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初步认识除法和探索用口诀求商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乐于与同学合作、交流的积极情感,进一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及前后联系如下:本单元教材的基本结构: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和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
结合用口诀求商的教学,教材还安排了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除法实际问题。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完善学生对四则运算的认识,为后继学习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对数量关系的认识,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现实生活的意识,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除法概念的内涵比较丰富。
学生在结合生活实例理解除法含义时,不但要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还要学会“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和“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的方法。
在学习用口诀求商时,不但要理解“为什么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还要熟练掌握用口诀求商的方法。
因此,理解除法的含义和用口诀求商既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如下一些特点:1.加强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为学生认识除法积累充分的感性经验。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一)_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_苏教版6÷2=3除号6÷2读作:6除以2。
试一试:12个苹果,每只小熊分3个,可以分给()只小熊。
12÷3读作:12除以3。
想想做做:①10块砖,每次搬2块,()次能搬完。
应列式为:10÷210÷2读作:10除以2。
②3个花坛栽了18棵花,平均每个花坛栽()棵。
列式为: 18÷318÷3读作:18除以3练习1:读出或者写出下面各算式12÷412÷4读作12除以49除以39除以3写作:9÷316÷4读作:16除以4探究2:6个小朋友植树,平均分成3组,每组()人。
6 ÷ 3 = 2被除数除数商【除号前面的是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是除数,等于号后面是商。
】试一试:1、把8支铅笔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可以分得(4)支铅笔。
8÷2=42、被除数是16,除数是8,商是(2)16÷8=23、9个南瓜,平均放在3个筐里,每筐放(3)个。
9÷3=3想想做做:9个南瓜,平均放在3个筐里,每筐放()个。
列式为:□÷□=□9÷3=3读作:9除以3等于3。
其中被除数是9,除数是3,商是3。
读除法竖式,再说出被除数、除数和商。
8÷4=2读作:8除以4等于2被除数:8除数:4商:215÷3=5读作:15除以3等于5被除数:15除数:3商:5练习2:写出除法竖式,再读一读。
①被除数是20,除数是5,商是4。
列式:20÷5=4读作:20除以5等于4。
②把24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6。
列式:24÷4=6读作:24除以4等于6。
探究3:我会说:共有10条鱼,平均放到2个鱼缸里,每个鱼缸里有5条鱼。
我会说:共有10条鱼,每个鱼缸里放5条,需要2个鱼缸。
我会说:每个鱼缸里有5条鱼,2个鱼缸里一共有多少条鱼?【总结】根据题意说出题中的小故事,可以锻炼思维能力。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表内除法一》复习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表内除法一》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善于观察、思考和合作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难点: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法运算的规则,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旧知,通过提问学生关于除法的相关知识,引出表内除法一的复习。
2. 新授:(1)除法运算的复习: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计算方法,理解除法的意义。
(2)除法的实际应用: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运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平均分配、计算时间等。
(3)复杂问题的解决:通过一些复杂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除法进行推理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巩固: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如计算题、应用题等,让学生熟练掌握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4. 拓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除法的变形和应用,如乘法和除法的关系、商不变的规律等。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讲授法:讲授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和理解。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和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4. 任务驱动法:通过布置任务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互动教学法: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即时练习,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 作业:布置一定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家中继续练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单元教案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基础内容。
本单元通过具体的实例,使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加减法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在学习除法时,可能会对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逐步掌握除法运算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
2.难点:理解除法的含义,掌握除法运算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法的含义。
2.游戏教学法:运用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除法运算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课件、数学卡片等。
2.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如小动物分食物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小动物们怎样才能把食物平均分给每个小伙伴呢?从而引出除法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课件或讲解,使学生明确除法的基本概念,如被除数、除数、商等。
同时,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掌握除法运算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除法运算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游戏,如除法接力赛、除法拼图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有关除法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讲解和分析,巩固所学知识。
苏教版 小学二年级上册 数学 教案 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一)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第1课时平均分(1)教学内容:课本第42—43页。
教学目标:1、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今天,小猴子采了6个桃子,想把他们分给几个好朋友,但是他们不知道可以怎样分?聪明的你能帮帮小猴子吗?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一)动手操作教师先把6个桃子图片贴在黑板上谈话:同学们,你们想到了吗?赶快行动,把桃子分一分,到黑板上摆一摆,看谁最聪明,分的办法最多!1、学生操作摆桃子。
2、汇报并认识“平均分”谈话:同学们,你们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办法。
6个桃子可以分成3份,每份2个,可以分成两份,一份两个,一份四个,也可以分成两份,每份三个……那么,你们根据每份分的个数的相同与不同,把这些分法分成两类吗?小组或全班交流。
提问:你们是怎样分的?说一说这样分的理由。
师讲述:(结合板贴)像这样,每份都是2个或每份都3个,我们就可以说,每份分的同样多,这样的分法我们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学生之间互相说一说什么是“平均分”。
老师小结: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摆,不仅帮助了小猴子解决问题,还知道了什么是平均分了。
3、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特点谈话:现在老师手上有8个桃子,要想把他们平均分可以怎样分呢?请同学们先思考一下再到黑板上摆一摆,分一分。
分完后给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老师把桃子图片贴在黑板上)小结:同学们都很聪明,把8个桃子平均分了,相出了不同的办法,虽然分的个数和份数不同,但是每一份分分得同样多,也符合了平均分的定义了。
4、探求平均分的方法先在黑板上画一棵树,再把8个桃子图片贴上去。
谈话:同学们看黑板上的桃树,数一数树上有多少个桃子?如果老师想把它们分给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2个,那么可以分给多少个小朋友呢?想一想!板书: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个小朋友。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表内除法(一)(复习)》苏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表内除法(一)(复习)》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二年级数学上册的复习课,主要复习表内除法(一)。
教材通过简单的除法运算,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法的概念,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为前期学习的巩固和拓展,有助于学生加深对除法运算的理解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除法运算,对除法的概念和基本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如运算速度慢、对除法的理解不够深入等。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加深对除法运算的理解,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巩固和复习表内除法(一)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提高学生对除法运算的应用能力,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运算习惯,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表内除法(一)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难点: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除法运算的方法,提高运算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除法运算的图片、实例等。
2.教学道具:如小卡片、实物等。
3.练习题:包括不同难度的除法运算题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除法运算实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表内除法(一)。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回顾和复习除法运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呈现(10分钟)利用教学课件,呈现不同的除法运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通过呈现题目,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除法运算的方法,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内的除法运算比赛。
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4.巩固(10分钟)利用练习题,让学生进行除法运算的巩固练习。
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表内除法(一)(练习九1)》苏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表内除法(一)(练习九1)》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为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表内除法(一)(练习九1)》。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乘法和一些简单的除法运算。
本节课旨在通过练习九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熟练运用表内除法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运算基础,对于表内乘法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
但是,学生在运用除法进行计算时,可能会出现混淆和错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练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表内除法的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九1,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表内除法的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学生在进行除法计算时,可能会出现的混淆和错误,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练习法、激励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讲解,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和运算方法;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地进行计算;通过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表内除法的运算方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学生准备:具备一定的表内乘法基础,准备好练习九1。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回顾表内乘法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练习九1,引导学生观察题目,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练习,让学生在计算中掌握表内除法的运算方法。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巩固学生对表内除法的掌握程度。
5.拓展(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拓展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计算,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表内除法(一)(练习九2)》苏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表内除法(一)(练习九2)》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二年级数学上册的《表内除法(一)(练习九2)》,属于苏教版教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加减乘除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除法的理解和运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练习和讲解来进一步巩固。
同时,学生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来吸引他们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让学生掌握表内除法的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除法计算。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表内除法的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除法计算。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和游戏,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教学课件,包括图片、动画和游戏等。
2.练习题:准备一些表内除法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实物道具,如水果、小棒等,用于帮助学生理解除法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例如,讲一个小明分水果的故事,他有一堆水果,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他的朋友们,但是不知道怎么分。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把水果平均分给朋友们。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让学生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同时,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动画,展示除法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除法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除法的实际操作,例如用实物道具进行除法的演示,或者用练习题进行除法的计算。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_苏教版
课题: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教学目标:1、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教案)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一)第1课时(1)-二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教案)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第1课时(1)-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熟悉表内除法的概念,理解除法与乘法的关系。
2. 能够正确地进行简单的表内除法计算。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表内除法(一)第1课时(1)。
三、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法2. 游戏法3. 组合法四、教学步骤1. 导入(10分钟)教师询问学生平时使用自己的口袋里有什么工具,引出今天的教学内容“除法”。
2. 提出问题(10分钟)教师给出具体的例子:“小明手里有30支铅笔,他想每人分给班上24位同学,每人分到多少支铅笔?”请学生思考时间,并自由讨论。
3. 教学(30分钟)通过提出问题,教师开始传授表内除法的概念,给出具体计算方法等。
(1)概念部分:简单介绍什么是“除法”,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表内除法的基本概念。
(2)运算方法部分:如何进行表内除法计算。
通过小的练习让学生掌握运算方法。
(3)关系部分:通过比较除法与乘法的关系,让学生理解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4. 游戏(10分钟)游戏环节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记忆。
教师可以给出三个数字后,让学生自己计算是不是符合表内除法,并给出计算的结果。
(例如:24、6、4)五、练习(10分钟)自由练习,让学生自己再次练习和巩固刚才所学内容。
六、作业布置(5分钟)请学生回家自己再次自由练习计算,巩固所学内容。
七、教学总结(5分钟)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什么是表内除法,并且能够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和乘法的联系,可以更好的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八、教学资料教师准备好与表内除法相关的教学资料,例如教材、课件、教具等。
九、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是否掌握了相关的知识点。
2. 收集学生的练习和作业,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进一步了解他们的水平和掌握程度。
十、教学思考1. 教师需要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教学。
2.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理解和个人学习情况,分别给予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表内除法一 课时2∣苏教版
《表内除法(一)》本单元学习简单的表内除法。
首先让学生学习如何对数量进行平均分,然后领会什么是除法,并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最后,熟练训练学生可以掌握简单的除法问题。
【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会平均分的方法;2、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3、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体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简便性,以及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2、让学生感受到乘法口诀在实际运算中的应用;3、体会乘法与除法运算意义的联系与区别,会应用乘法或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2.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感受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1、学会平均分的方法;2、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3、学会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体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简便性。
【教学难点】1、深刻理解除法的含义;2、让学生感受到乘法口诀求商在实际运算中的应用。
多媒体课件等。
第二课时 认识除法一、 新课引入6个小朋友坐缆车,一个缆车做2人,要做几辆车?让学生思考。
这是什么问题?可以用什么方式解决?二、新课教学1、列除法算式,以及除法算式的“读作”和“写作”。
(1)“6个人,每2人坐1车,要坐多少车?”可以用除法计算:6÷2=3,读作:“6除以2”,12除以4,写作:“12÷4”。
2、看图,列除法算式。
12只苹果,每只小熊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分析图片中的线索,将数字填到方框里,解决问题。
3、(课件第6-7张)6个小朋友植树,平均分成3组,每组()人。
(1)引导学生根据题意,列出除法算式,并在算式中指出“被除数”、“除数”、“除号”、“商”;(2)于是,“6个人,平均分成3组,每组多少人?”可以用除法计算,即“6÷3=2”;(3)“6÷3=2”读作“6除以2等于3”,12除以4等于3写作“12÷4=3”。
数学苏教版2年级上《表内除法(一)》教案1
《表内除法(一)》教案学习目标1、结合“分桃子”的具体情境与操作过程,认识平均分的两种实现原型,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2、能通过具体操作或画图的方法解决一些平均分的简单问题。
3、初步认识除法的意义,知道除法的应用。
4、运用口诀解决除法问题。
学习重点和难点1、重点是借助学具认识平均分的实现原型。
2、难点是熟练掌握除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幻灯片、圆片、小木棒等学具。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把4个糖果分给两个人,可以怎么分呢?请同学们帮忙分一分,大家讨论一下。
有哪几种分法,怎么分才会比较公平呢?二、新授内容1、出示例1。
(1)师:把6个桃子分成两队,可以怎么分?自己用圆片分一分,再和同学交流。
老师观察同学们的分法,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的。
生1:可以一堆分2个,一堆分4个。
生2:可以两队都是3个。
生3:可以一堆分1个,一堆分5个。
老师总结评价同学的分发,并提出平均分的概念。
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2)师:如果有8个桃子,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老师在黑板上用圆圈表示桃子画出8个圆圈,请同学回答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自己是怎么分的。
请同学门思考,这种每个同学分的桃子都是一样多的,这种分发是不是也可以叫作平均分呢?(3)师:如果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到几个呢?同学们讨论,老师请同学回答。
(4)出示例4。
师:把12支铅笔平均分,可以怎样分?有多少种分发呢?同学们一起来想一想吧。
要想平均分,就是每份要分的数目一样多。
生1:可以每份分3支,分成了4份。
生2:可以平均分成4份,每份3支。
生3:可以平均分成6份,每份2支。
生4:可以平均分成2份,每份6支。
生5:可以平均分成12分,每份1支。
老师总结,一共有5种分法。
同学们做的都很棒!2、创设情景,让学生初步体会除法的含义。
(1)老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下小松鼠甜甜和乐乐,他们在分10个松果,可是他们不知道怎么分,那么你们想想怎么帮小松鼠甜甜和乐乐分松果,那么甜甜能得到几个松果?乐乐呢?老师:如果让要使甜甜和乐乐分得的松果同样多,怎么分呢?学生:10÷2=5个,每人5个松果。
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表内除法(一) 1.平均分(一):平均分的含义与每几个一份》优质课教案_5
认识平均分小朋友你们喜欢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吗?今天啊孙悟空就带领我们去了花果山,花果山长满了桃子。
孙悟空刚巧采下了6个桃子要分给他的两个孩子。
大家看(出示3种分法)你觉得哪种最公平?指名说说为什么呢?(每份分3个分了2份)这种每份分的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
板书认识平均分什么叫平均分?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平均分,那大家看看下面哪种是平均分?想想做做第一题。
一幅一幅出示问是平均分吗?是平均分的用手势表示不是平均分的也表示一下。
(你们在听老师说完123用手势来告诉我好吗?好准备开始)再问为什么不是平均分小朋友刚刚孙悟空把6个桃子平均分给了2个小猴子,还可以平均分给几个小猴子呢?请小朋友说(6只猴,3只猴)实在说不上再用彩笔来摆课件出示a b 练习用完整话(a 6个桃子可以平均分给6只猴,每只猴1个桃子。
B 6个桃子还可以平均分给3只猴,每只猴2个桃子)小朋友们真聪明。
如果孙悟空有8个桃子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先说,你觉得能分给几个人?那我们怎么证明他们说的对不对呢好我们来分一分,像这样每2个一圈,一份就是1个小朋友,圈了几份呢?(4)最后8个可以分给4个小朋友。
谁来用完整的一句话说说。
8个桃子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4人。
孙悟空有12根金箍棒,每2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先说结果到底是不是呢我们来动手操作一下,摆小棒课件出示结果。
每3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先猜一猜再操作出示结果。
每4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先猜一猜再操作出示结果。
收好小棒休息一下。
小朋友们孙悟空还带来了10块饼干每2块1份,分成了几份。
你猜会是几份呢?把你猜的结果轻轻地写下来。
指名说说。
你来猜。
猜的结果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圈一圈验证一下。
在题纸上完成。
对的表扬错的改正。
如果有9块糖每3块一份分成了几份你猜会是几份呢把你猜的结果轻轻地写下来。
指名说说。
我们再来圈一圈验证一下。
对的表扬错的改正。
15块巧克力每5块一份分成了几份你猜会是几份呢把你猜的结果轻轻地写下来。
(教案)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一)第1课时(2)-二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教案)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第1课时(2)-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教学目标:1.学生能使用珠子、计数器等工具完成表内除法练习。
2.学生能理解“分成几份”是这种方法的实现方式。
3.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
4. 学生能够从“分成几份”的角度理解表内除法的概念,并将其扩展到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使用珠子、计数器等工具完成表内除法练习。
2.学生能够理解“分成几份”是这种方法的实现方式。
3.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从“分成几份”的角度理解表内除法的概念,并将其扩展到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计数器、珠子等计算器材料。
2. 商盘、元素及各种颜色的卡片等。
教学过程及设计:一、导入新课(5分钟):1. 通过让一名学生举例子向全班出题,告诉学生今天的课程将是关于表内除法的。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一种最简单和实际的方式来解决口算问题。
二、讲授新课(20分钟):1. 通过对分组的操作,介绍表内除法的操作方法,分别用商盘、元素和颜色的卡片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方法的可行性。
2. 引导学生理解这种方法的实现过程,注重培养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这种方法的运算规律。
三、训练(20分钟):1. 分别掌握1、2、3的倍数的乘法公式,让学生练习口算与用珠子、计数器等工具进行计算。
2. 通过标记袋子的数字,让学生理解分成几份的概念,利用这种方法将一定数量的物品分成几部分,然后将这些部分加总,实现表内除法的任务。
3. 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思考并解决口算问题,然后让他们用商盘、元素和颜色的卡片来运算,帮助学生观察和总结表内除法的运算规律,并熟练掌握它们。
四、总结与拓展(15分钟):1. 汇总学生的思考和讨论的成果,总结表内除法的操作方法及其运算规律。
2. 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的角度理解表内除法的概念,例如:如何平分一笔钱,如何划分一个地区,如何分割一块蛋糕等问题。
使学生明白这种方法的实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内乘法(一)
【教学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并掌握了除法的初步认识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通过对比的方式使学生加深对除法含义的认识,学生可以通过画图、语言叙述等不同方式表征问题结构,重点是突出数量关系的分析和把握,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根据运算的意义选择算法,又可以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进一步领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通过解答后的回顾与反思,渗透用乘法检验除法的方法,并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用除法解答的两种情况的问题本质是相同的,都是平均分,进而加深学生对除法含义的理解。
教学中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用乘除两步运算解决问题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用所学的除法知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
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平均分的两种分法,感受出发在生活中的作用。
3.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能用除法知识解决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明确平均分的两种分法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准备】
多媒体、12个小圆片
【教学问题诊断】
图示理解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
将抽象的文字用直观的图示表示出来,是对一类数学问题的提炼和概括,既能反映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情况,也便于学生清楚地看出条件与条件之间、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对数量关系的分析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节课,学生能够依靠以前学过的有关除法的知识正确列出除法算式,但是学生对“为什么这样列算式”可能不是真正理解,尤其让学生用画图的方式表示题目的含义,再根据图来列算式有一定的难度。
有些学生虽然正确列出算式,画的图可能与题意不符,有些同学可能对于
自己画的图和列的算式之间没有建立起联系。
也就是学生对于题目所表达的含义在理解上是有偏差的。
想到这种情况,我在上课开始,让学生先用小圆片动手摆一摆,通过动手摆让学生理解题目的含义并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图形与算式之间的联系,为下面尝试画图列式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我来分一分。
(1)把12块糖,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块?
学生动手操作(用小圆片代替糖)
师:怎样列式?(12÷3=4)
师:为什么要用除法计算?(这是把12平均分成了3份,求一份是多少?所以用除法计算。
)
(2)把12块糖,每份分4块,可以分几份?
学生动手操作。
(用小圆片代替糖)
师:怎样列算式?(12÷4=3)
师:为什么要用除法计算?(这是求12里有几个4?所以用除法计算。
)
2.看图说话列式。
算式:□○□=□
引导学生表述图意:8个,每2个一份,可分成几份?
引导学生表述图意:8个,每2个一份,可分成几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