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能定理教案资料.

合集下载

动能定理教案

动能定理教案

动能定理教案动能定理教案引言:动能定理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它描述了物体的动能与其速度之间的关系。

在本教案中,我们将介绍动能定理的概念、公式和应用,并通过实例和练习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这一定理。

一、动能定理的概念动能定理是描述物体动能变化的定理。

动能是物体运动时所具有的能量,它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动能定理表明,物体的动能变化等于物体所受合外力沿着物体运动方向所做的功。

二、动能定理的公式动能定理的数学表达式为:动能的变化等于合外力所做的功。

它可以表示为以下公式:ΔK = W其中,ΔK表示动能的变化量,W表示合外力所做的功。

三、动能定理的应用1. 动能定理的应用一:速度与动能的关系根据动能定理可知,动能的变化等于物体所受合外力所做的功。

当物体的质量不变时,动能的变化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即动能的变化量正比于速度的平方。

2. 动能定理的应用二:动能的转化与守恒动能定理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动能的转化与守恒。

当一个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它的动能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动能的转化。

例如,当我们把一个球从高处往下扔时,球的动能会逐渐增加,而当球触地时,动能会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例如声能或热能。

3. 动能定理的应用三:运动中的能量转化动能定理还可以应用于解决运动中的能量转化问题。

例如,当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滑动时,摩擦力会对物体做负功,从而减小物体的动能。

通过动能定理,我们可以计算出物体在滑动过程中所损失的动能,并进一步分析摩擦力的大小和影响因素。

四、实例与练习1. 实例一: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以10m/s的速度沿水平方向运动,受到一个合外力为10N的作用,求物体的动能变化量。

解答:根据动能定理,动能的变化量等于合外力所做的功。

根据公式ΔK = W,代入数值计算可得:ΔK = 10N × 10m = 100J因此,物体的动能变化量为100焦耳。

2. 练习一:一个质量为0.5kg的物体从静止开始沿斜面滑下,斜面的倾角为30°,摩擦系数为0.2。

高三物理教案动能定理及其应用(5篇)

高三物理教案动能定理及其应用(5篇)

高三物理教案动能定理及其应用(5篇)高三物理教案动能定理及其应用(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

欢迎分享!高三物理教案动能定理及其应用(精选篇1)1、研究带电物体在电场中运动的两条主要途径带电物体在电场中的运动,是一个综合力和能量的力学问题,研究的方法与质点动力学相同(仅仅增加了电场力),它同样遵循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力的独立作用原理、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功能原理等力学规律.研究时,主要可以按以下两条途径分析:(1)力和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根据带电物体受到的电场力和其它力,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结合运动学公式确定带电物体的速度、位移等.这条线索通常适用于恒力作用下做匀变速运动的情况.(2)功和能的关系--动能定理根据电场力对带电物体所做的功,引起带电物体的能量发生变化,利用动能定理或从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研究带电物体的速度变化,经历的位移等.这条线索同样也适用于不均匀的电场.2、研究带电物体在电场中运动的两类重要方法(1)类比与等效电场力和重力都是恒力,在电场力作用下的运动可与重力作用下的运动类比.例如,垂直射入平行板电场中的带电物体的运动可类比于平抛,带电单摆在竖直方向匀强电场中的运动可等效于重力场强度g值的变化等.(2)整体法(全过程法)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成对出现的,把电荷系统的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就可以不必考虑其间的相互作用.电场力的功与重力的功一样,都只与始末位置有关,与路径无关.它们分别引起电荷电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势能的变化,从电荷运动的全过程中功能关系出发(尤其从静止出发末速度为零的问题)往往能迅速找到解题切入点或简化计算高三物理教案动能定理及其应用(精选篇2)1、与技能:掌握运用动量守恒定律的一般步骤。

2、过程与:知道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应注意的问题,并知道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有关问题的优点。

初中物理动能教案优秀6篇

初中物理动能教案优秀6篇

初中物理动能教案优秀6篇初中物理动能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 理解什么是动能; (2) 知道动能公式Ek12mv,会用动能公式进行计算; 2(3) 理解动能定理及其推导过程,会用动能定理分析、解答有关问题。

2.能力目标(1) 运用演绎推导方式推导动能定理的表达式; (2) 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二.重点难点重点:本节重点是对动能公式和动能定理的理解与应用。

难点:动能定理中总功的分析与计算在初学时比较困难,应通过例题逐步提高学生解决该问题的能力。

通过动能定理进一步加深功与能的关系的理解,让学生对功、能关系有更全面、深刻的认识。

三.教具投影仪与幻灯片若干。

多媒体教学演示课件四.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初中我们曾对动能这一概念有简单、定性的了解,在学习了功的概念及功和能的关系之后,我们再进一步对动能进行研究,定量、深入地理解这一概念及其与功的关系。

2.内容组织(1)什么是动能它与哪些因素有关(可请学生举例回答,然后总结作如下板书)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它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举例:运动物体可对外做功,质量和速度越大,动能就越大,物体对外做功的能力也越强。

所以说动能表征了运动物体做功的一种能力。

(2)动能公式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定量关系如何呢我们知道,功与能密切相关。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做功来研究能量。

外力对物体做功使物体运动而具有动能。

下面研究一个运动物体的动能是多少如图:光滑水平面上一物体原来静止,质量为m,此时动能是多少(因为物体没有运动,所以没有动能)。

在恒定外力F作用下,物体发生一段位移s,得到速度v,这个过程中外力做功多少物体获得了多少动能v212mv 外力做功W=Fs=ma×2a2由于外力做功使物体得到动能,所以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定量关系:用Ek表示动能,则计算动能的公式为:Ek它的速度平方的乘积的一半。

由以上推导过程可以看出,动能与功一样,也是标量,不受速度方向的影响。

动能定理实验教案了解动能定理的应用与实验验证

动能定理实验教案了解动能定理的应用与实验验证

动能定理实验教案了解动能定理的应用与实验验证动能定理实验教案:了解动能定理的应用与实验验证引言:动能定理是热力学和物理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描述了物体的动能与其质量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通过实验验证动能定理,可以深入了解能量转换和守恒的原理,加深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

本教案将介绍动能定理的应用,并提供实验教学的方案。

一、动能定理的概念动能定理是指物体的动能与其质量和速度之间存在着一种定量关系。

根据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KE)等于其质量(m)乘以速度的平方(v^2)的一半。

即 KE = 1/2 * m * v^2。

动能定理揭示了物体的运动状态与其所具有的能量之间的关系。

二、动能定理的应用1. 轨道运动分析动能定理可以应用于轨道运动的分析中,例如天体运动、行星运动等。

通过应用动能定理,可以确定天体的动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重要参数,进而研究天体运动规律。

2. 机械能守恒定理动能定理是机械能守恒定理的基础之一。

机械能守恒定理指出,在只受重力和弹性力作用的系统中,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总保持不变。

应用动能定理可以推导出机械能守恒的一般性原理。

三、实验验证动能定理为了验证动能定理,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实验:1. 简谐振动实验通过简谐振动实验,可以验证动能定理在弹簧振子上的应用。

实验中,我们可以测量弹簧振子的质量、振幅和频率,并计算出相应的动能。

通过与理论计算的动能比较,可以验证动能定理的准确性。

2. 碰撞实验利用碰撞实验,可以验证动能定理在碰撞过程中的应用。

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测量碰撞前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计算出它们的动能变化。

与理论预测的动能变化进行对比,可以验证动能定理是否成立。

3. 物体运动实验通过对物体运动的实验观察,可以验证动能定理在实际运动中的应用。

实验中,我们可以测量物体的质量和速度,计算出其动能,并观察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

实验结果与动能定理的预测进行比较,可以验证动能定理是否适用于物体的实际运动。

四、实验教学方案为了更好地教学动能定理的应用与实验验证,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方案进行实验教学:实验名称:弹簧振子的动能定理实验实验器材:弹簧振子、质量计、测速仪等实验步骤:1. 确定振子的质量(m)、振幅(A)和频率(f)。

高中物理必修2《动能动能定理》教学设计[优秀范文五篇]

高中物理必修2《动能动能定理》教学设计[优秀范文五篇]

高中物理必修2《动能动能定理》教学设计[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高中物理必修2《动能动能定理》教学设计一、背景和教学任务简介动能定理是高中物理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是中学阶段处理功能问题使用频率最高的物理规律。

而在动能定理的运用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初状态、末状态的确定;一个是合外力所做的功的计算。

本节课在上一节对《功和功率》复习课的基础上展开对《动能动能定理》复习课的教学。

希望通过师生对一些实际问题的共同讨论,使学生能根据题意,正确的确定初状态、末状态;在不同情形下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合外力做功。

希望使学生能加深对动能定理的理解,了解动能定理的一般解题规律,通过动能定理进一步加深功与能的关系的理解,让学生对功、能关系有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

本节课的方法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讨论、教师点拨,然后归纳得出解决一些常见问题的方法,希望对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有所帮助。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一个简单问题的引入让学生回忆动能和能定理的内容;2、理解和应用动能定理,掌握动能定理表达式的正确书写。

3、分析得出应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的解题步骤。

4、能熟练应用动能定理解决一定的物理问题。

能力目标:1、能根据功是动能变化的量度关系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

2、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动能定理的理解和解题应用,培养学生对物理复习课学习的兴趣,牢固树立能量观点,坚定高考必胜信念。

三、重点、难点分析重点、1、本节重点是对动能定理的理解与应用。

2、总功的分析与计算对学生来说始终是个难点,总功的符号书写也是学生出错率最多的地方,应通过例题逐步提高学生解决该问题的能力。

3、通过动能定理进一步复习,让学生学会正确熟练应用动能定理,掌握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这是本节的难点。

四、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流程教学设计思想:通过同学们每天都做的踢毽子游戏引入复习内容,然后通过一个热身训练让学生明确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同时教师把规范的解题步骤展示给学生,以便学生能逐渐掌握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正确书写。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本节课将介绍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动能,以及动能定理。

动能是物体运动时所具有的能量,它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学习动能和动能定理,同学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物体运动的规律。

1.2 学习目标1. 了解动能的定义及表示方法;2. 掌握动能定理的内容及其应用;3. 能够运用动能和动能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章:动能的概念2.1 动能的定义动能是指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它的表达式为:\[ E_k = \frac{1}{2}mv^2 \]其中,\( E_k \) 表示动能,\( m \) 表示物体的质量,\( v \) 表示物体的速度。

2.2 动能的单位动能的单位是焦耳(J),1焦耳等于1牛顿·米。

在国际单位制中,动能的单位也可以表示为千卡(kcal)或电子伏特(eV)。

第三章:动能的计算3.1 动能的计算公式根据动能的定义,我们可以用质量、速度来计算物体的动能。

具体步骤如下:(1)确定物体的质量和速度;(2)将质量、速度代入动能公式;(3)计算得出动能的大小。

3.2 动能计算实例假设一个物体质量为2kg,速度为10m/s,求该物体的动能。

解:将质量和速度代入动能公式:\[ E_k = \frac{1}{2} \times 2kg \times (10m/s)^2 = 100J \]该物体的动能为100焦耳。

第四章:动能定理4.1 动能定理的内容动能定理指出:物体所受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即:\[ W = \Delta E_k \]其中,\( W \) 表示外力做的功,\( \Delta E_k \) 表示物体动能的变化量。

4.2 动能定理的应用动能定理可以用来计算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下动能的变化。

例如,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加速,最终达到一定速度,我们可以根据动能定理计算出物体在这个过程中所受外力做的功。

第五章:动能定理解决实际问题5.1 实例一:抛物线运动假设一个物体做抛物线运动,求物体在最高点的动能。

高三物理教案动能定理5篇

高三物理教案动能定理5篇

高三物理教案动能定理5篇高三物理教案动能定理篇1一、教学任务分析匀速圆周运动是继直线运动后学习的第一个曲线运动,是对如何描述和研究比直线运动复杂的运动的拓展,是力与运动关系知识的进一步延伸,也是以后学习其他更复杂曲线运动(平抛运动、单摆的简谐振动等)的基础。

学习匀速圆周运动需要以匀速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等知识为基础。

从观察生活与实验中的现象入手,使学生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归纳认识到匀速圆周运动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圆周运动,体会建立理想模型的科学研究方法。

通过设置情境,使学生感受圆周运动快慢不同的情况,认识到需要引入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再通过与匀速直线运动的类比和多媒体动画的辅助,学习线速度与角速度的概念。

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相互交流等方式,创设平台,让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对几个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分析,调动学生学习的情感,学会合作与交流,养成严谨务实的科学品质。

通过生活实例,认识圆周运动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学习和研究圆周运动是非常必要和十分重要的,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2)知道圆周运动;理解匀速圆周运动。

(3)理解线速度和角速度。

(4)会在实际问题中计算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大小并判断线速度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匀速圆周运动概念的形成过程,认识建立理想模型的物理方法。

(2)通过学习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和线速度、角速度的定义,认识类比方法的运用。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1)从生活实例认识圆周运动的普遍性和研究圆周运动的必要性,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通过共同探讨、相互交流的学习过程,懂得合作、交流对于学习的重要作用,在活动中乐于与人合作,尊重同学的见解,善于与人交流。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匀速圆周运动概念。

(2)用线速度、角速度描述圆周运动的快慢。

难点:理解线速度方向是圆弧上各点的切线方向。

四、教学资源1、器材:壁挂式钟,回力玩具小车,边缘带孔的旋转圆盘,玻璃板,建筑用黄沙,乒乓球,斜面,刻度尺,带有细绳连接的小球。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优秀4篇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优秀4篇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优秀4篇动能定理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分析:动能定理是本重点,也是整个力学的重点。

动能定理是一条适用范围很广的物理定理,但教材在推导这一定理时,由一个恒力做功使物体的动能变化,得出力在一个过程中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然后逐步扩大几个力做功和变力做功及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情况。

这个梯度是很大的,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动能定理,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具体的问题,让学生寻找物体动能的变化与那些力做功相对应。

二、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动能的符号和表达式和符号,理解动能的概念,利用动能定义式进行计算。

2、理解动能定理表述的物理意义,并能进行相关分析与计算3、深化性理解动能定理的物理含义,区别共点力作用与多物理过程下动能定理的表述(二)过程与方法:1、掌握利用牛顿运动定律和动学公式推导动能定理2、理解恒力作用下牛顿运动定律与动能定理处理问题的异同点,体会变力作用下动能定理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物理学中定性分析与定量表述的关系,学会用数学语言推理的简洁美。

2、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动能的概念,会用动能的定义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会推导动能定理的表达式,理解动能定理的含义与适用范围,会利用动能定理解决有关问题。

三、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导入新通过上节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功与速度变化的平方成正比。

问:动能具体的数学表达式是什么?(二)动能表达式的推导1、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所以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越大、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2、例;有一质量为的物体以初速度V1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受到的拉力为F,经过位移为X后速度变为V2.。

根据以上,可以列出的表达式:3、动能1.定义:由于物体运动而具有的能量;2.公式表述:;3.理解⑴状态物理量→能量状态;→机械运动状态;⑴标量性:大小,无负值;(三)动能定理1、表达式:2、内容: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该变量。

高中物理《动能定理》教案

高中物理《动能定理》教案

高中物理《动能定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理解动能的概念和动能定理的物理意义。

o掌握动能定理的数学表达式和应用方法。

o能够运用动能定理解释和计算有关物理现象和问题。

2.过程与方法:o通过实验和理论推导,让学生感受动能定理的适用条件和重要性。

o引导学生通过逻辑推理和数学计算,深入理解和应用动能定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动能定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o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2.教学难点:动能定理的推导和复杂问题的分析。

三、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小车、弹簧、斜面、光电门等。

2.多媒体课件:包含动能的概念、动能定理的推导、实验演示、例题解析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o通过回顾功和能的关系,引出动能的概念和动能定理的重要性。

o提问学生:“你们知道物体为什么能够运动吗?动能是如何影响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新课内容讲解o动能的概念:解释动能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o动能定理的推导:通过理论推导,让学生理解动能定理的物理意义和数学表达式。

强调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o动能定理的应用:通过举例和实验演示,让学生感受动能定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求解变力做功、分析物体运动过程等。

3.实验探究o利用小车、弹簧、斜面等实验器材,设计实验验证动能定理的正确性。

o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和处理。

4.课堂练习与讨论o出示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动能定理解答有关问题。

o讨论动能定理在日常生活和科技发展中的应用,如机械能守恒、碰撞问题等。

5.课堂小结o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方法。

o提醒学生注意动能定理的适用条件和限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6.布置作业o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动能定理教案

动能定理教案

动能定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理解动能定理的概念和原理;2.能够应用动能定理解决与动能和势能相关的物理问题;3.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动能定理的概念和表达式;2.动能定理的应用;3.实验教学: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验证动能定理。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引入动能定理的概念:动能定理是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的重要应用之一。

2.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动能是什么吗?如何计算物体的动能?步骤二:讲解动能定理的概念和表达式1.定义动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2.动能的计算公式:动能(K)等于物体的质量(m)乘以速度的平方(v^2),即 K = 1/2mv^2 。

3.动能定理的表达式:动能的变化等于物体所受的净外力所做的功。

即ΔK = W。

4.动能定理的推导:通过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和功的定义,可以推导出动能定理的表达式。

步骤三:动能定理的应用1.应用一:利用动能定理解决与速度、质量、力等相关的物理问题。

–例如:当给定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可以计算物体的动能;–例如:当已知物体的动能和速度,可以计算物体的质量;–例如:当已知物体所受的力和位移,可以计算物体的动能的变化。

2.应用二:利用动能定理解决与势能、高度等相关的物理问题。

–例如:当物体从高处自由下落时,利用动能定理可以计算物体的速度;–例如:当物体沿斜面滑动时,利用动能定理可以计算物体的加速度。

步骤四:实验教学1.实验简介:通过实验来验证动能定理的有效性。

2.实验步骤:–步骤1:准备一台光滑的水平桌面,在桌面上放置一个球;–步骤2:用一个轻质绳子将球连接到另一端的一固定点上;–步骤3:用手拉球,使球沿桌面以一定速度运动;–步骤4:测量球的质量、速度和球与固定点的位置;–步骤5:利用测量结果,计算球的动能;–步骤6:测量球的速度和位置变化,并计算球的动能变化。

步骤五:讨论和总结1.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和计算结果的一致性;2.引导学生总结动能定理的应用范围和适用条件;3.引导学生思考动能定理与其他物理定律的关系。

2023最新-《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精选3篇】

2023最新-《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精选3篇】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精选3篇】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本文是可爱的帮大家收集的《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精选3篇】,欢迎参考阅读。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篇一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物理》必修二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第七节动能和动能定理的内容,此内容为本节的第1课时。

一、教材分析:本课时内容主要包括动能和动能定理等两部分,属于掌握的范围,是在学习了探究功与速度的关系的基础上的知识。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动能的概念,可结合初中学习经验来帮助学生理解动能及动能定理的涵义。

动能定理贯穿于这一章教材,是这一章的重点。

课本在讲述动能和动能定理时,没有把二者分开讲述,而是以功能关系为线索,同时引人了动能的定义式和动能定理,这样叙述,思路简明,能充分体现功能关系这一线索,1、知识与技能(1)理解动能概念,能进行相关计算;(2)理解动能定理的物理意义,能进行相关分析与计算;2、过程与方法(1)掌握恒力作用下动能定理的推导;(2)通过小组讨论,体会利用动能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优越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学生从中领略到物理等自然学科中所蕴含的严谨的逻辑关系,反映了自然界的真实美。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对动能公式和动能定理的理解与应用教学难点: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根据以上教学目标将详讲动能和动能定理,以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

二、说教法:动能定理是本章的重点之一,也是整个力学的重点之一,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学生对动能定理的适用条件的清楚认识,知道不论外力是否为恒力,也不论物体是否做直线运动,动能定理都成立,是本节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之一,要突破学生思维上的这一难点,设计实验是关键。

分析例题之后,让学生做一道题,大家使用的方法不同,通过比较,学生体会到应用动能定理解题比较方便、灵活。

三、说学法:学生在学习这一节时,对动能公式比较容易掌握,但是要真正意义上理解动能定理,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动能定理教案

动能定理教案

动能定理教案(共5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动能定理》教案刘天鹏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动能的概念: (1)、知道什么是动能。

(2)、由做功与能量关系得出动能公式:212k E mv ,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动能的单位是焦耳(J);动能是标量,是状态量。

(3)、正确理解和运用动能公式分析、解答有关问题。

2、掌握动能定理:(1)、掌握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的计算,理解“代数和”的含义。

(2)、理解和运用动能定理。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研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1、通过推力过程,培养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尊重事实,养成按科学规律办事的习惯。

教学难点:对动能定理的理解,通过对导出式进行分析,利用功能关系进行引导来突破难点。

教学重点:会用动能定理解决动力学问题。

教学设计及学法: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对动能定理进行推导,得到定理的表达形式;启发学生思维;组织学生辨析,提高认识。

教学工具:投影仪与幻灯片若干。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初中我们曾对动能这一概念有简单、定性的了解,在学习了功的概念及功和能的关系之后,我们再进一步对动能进行研究,定量深入地理解这一概念及其与功的关系。

(二)教学过程设计课堂导入:简要回顾动能的有关知识:1、概念: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2、定义:物理学中把物体的质量与它的速度平方乘积的一半定义为物体的动能,用Ek 表示,即:定义式:212kE mv新课教学:一、探究力做功和动能变化的关系:质量为m的物体,在恒力F的作用下经位移s,速度由原来v1的变为v2,则力F对物体做功与物体动能的变化有怎样的关系推导:质量为m 的物体,在恒力F 的作用下经位移s ,速度由原来的1v 变为2v ,则力F 对物体做功:W Fs =又F ma =由22212v v as -=得到:22212v v s a-=2222212111222v v W Fs ma mv mv a -===-二、动能定理:1、内容: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高中物理动能定理讲课教案

高中物理动能定理讲课教案

高中物理动能定理讲课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动能定理的概念及公式。

2. 掌握如何应用动能定理解决物理题目。

3. 能够理解动能定理与动能守恒的关系。

教学重点:
1. 动能定理的概念和公式。

2. 动能定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
1. 理解动能定理的推导过程。

2. 熟练应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入话题,通过一个例子引出动能和动能定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解(15分钟)
1. 动能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 动能定理的概念及公式推导。

3. 动能定理的应用方法。

三、练习(20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练习,包括计算动能、应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等方面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动能定理的应用方法。

四、讲解与总结(10分钟)
1. 再次强调动能定理的重要性和应用。

2. 总结动能定理与动能守恒的关系。

五、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关作业。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入生动的例子和实际问题,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了动能定理的概念和应用方法。

在练习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对动能定理的掌握程度也有所提高。

下节课将继续巩固学生的动能定理应用能力,并进一步拓展和应用动能定理的知识。

高中物理教案动能定理

高中物理教案动能定理

高中物理教案动能定理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动能的定义,并能够运用公式计算动能;
2. 掌握动能定理的概念,能够运用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3. 掌握动能定理的应用,能够分析物体运动中的动能变化情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动能定理的概念和公式;
2. 动能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
1. 教材:高中物理教科书;
2.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弹簧、小车等;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四、教学过程: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入动能定理的概念,并解释动能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展示: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物体在不同速度下的动能变化,并引入动能定理的公式。

练习:让学生进行动能定理相关的计算题目练习,加深对概念和公式的理解。

应用:通过实际问题案例,让学生应用动能定理解决物体运动中的动能变化问题。

总结:回顾动能定理的概念、公式和应用,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五、课堂讨论和解答:
六、作业布置:
七、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动能定理的概念和公式,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希
望同学们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动能定理教案

动能定理教案

动能定理及应用讲义一、知识点讲解(一)、动能: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2.公式:E k =12mv 2,动能的单位是焦耳. 说明:(1)动能是状态量,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其动能就有确定的值,与物体是否受力无关.(2)动能是标量,且动能恒为正值,动能与物体的速度方向无关.一个物体,不论其速度的方向如何,只要速度的大小相等,该物体具有的动能就相等.(3)像所有的能量一样,动能也是相对的,同一物体,对不同的参考系会有不同的动能.没有特别指明时,都是以地面为参考系相对地面的动能.(二)、动能定理1.内容: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增量)2.表达式:W=E 2k -E 1k ,W 是外力所做的总功,E 1k 、E 1k 分别为初末状态的动能.若初、末速度分别为v 1、v 2,则E 1k =12mv 12,E 2k =12mv 22. 3.解题步骤(1)选取研究对象,分析其运动过程,明确其初,末动能。

(2)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各力做功情况(正功、负功、不做功)。

(3)依据动能定理列方程。

(4)联立求解,讨论解的意义。

4.物理意义:动能定理揭示了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与物体动能变化之间的关系,即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对应着物体动能的变化,变化的大小由做功的多少来度量.动能定理的 实质说明了功和能之间的密切关系,即做功的过程是能量转化的过程.二、例题讲解例1.如图所示,质量为 M =0.2kg 的木块放在水平台面上,台面比水平地面高出h= 0.20m ,木块离台的右端L= l.7m 质量为m=0.1M 的子弹以v 0=180 m / s 的速度水平射向木块,当子弹以v=90m /s 的速度水平射出时,木块的速度为v 1=9m / s (此过程作用时间极短,可认为木块的位移为零)若木块落到水平地面时的落地点到台面右端的水平距离为l = 1.6 m ,求:(1)木块对子弹所做的功w1和子弹对木块所做的功w2;(2)木块与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人抛球时对小球做多少功?
(2)小球在空中运动时克服阻力做功多少?
解析:
人抛球阶段: W人
1 2
mv02
0
V0
球在空中飞行阶段:
mgh Wf
1 2
mv2
1 2
mv02
H
答案:5J 、17.2J
V
列式时要注意W合和△Ek的正负
四、求解多阶段 问题(直线+曲线)
例5如图所示,质量为1kg的木块(可视为质点)静止
(3)设全程利用动能定理
WG mg sin s0
WG W f
0
1 2
mv02
Wf mg cos s2
s2
2gs0 sin v02 2g cos
练习题
练习1、如果运动员踢球时球以10m/s迎面飞来,踢出 速度仍为10m/s,则运动员对球做的功为多少?
练习2、某人从12.5m的高楼顶突然向上抛出一个小 球,不计空气阻力,小球脱手时的速度是5m/s,小球 的质量为0.6kg(g=10m/s2),则人对小球所做功的 大小是多少?
练习3、质量为m的跳水运动员,从高为H的跳台上, 以速率v1起跳,落水时的速度为v2,那么起跳时运 动员所做的功是多少?
练习4、在20m高处,某人将2kg的铅球以15m/s的 速度(水平)抛出,那么此人对铅球做的功是多少?
练习5运动员以200N的作用力,把一个1kg静止 的足球以10m/s的速度踢出,在水平面上运动 60m后停下,求运动员对球做的功?
第7节 动能和动能定理
学习要求: 1、知道动能的含义、公式、单位及应用。 2、会推导动能定理。理解公式物理意义。 3、领会该定理解题的优越性,会用它解决单个 物体的有关问题。 4、在变力做功与曲线运动问题的应用。 5、理解“做过程就是能量的转移或转化过程”。
内容安排 一、动能 二、推导外力做功总功和动能变化的关系 三 、动能定理 四 、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一般步骤 五 、动能定理的应用
复习:
1、重力做功的特点:与路径无关 2、重力做功的公式及各量的含义 3、重力势能及各量的含义 4、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区分:
势能的变化量(增加量)、减少量
一、动能
(1)定义:物体因运动而具有的能
动能计算公式为
Ek=
1 2
mV
2
.
(2)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动能的单位是:
1kg.m2/s2=1N · m=1J. (3)动能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v
v0
F
f
x
解析:
v
m 500t 5.0105 kg
vm
t 2min 120s
t
0t
速度最大时: f F P
vm
应用动能定理:
pt
fx
1 2
mvm2
1 2
mv02
三、求解曲线运动问题
例3某人从距地面25m高处水平抛出一小球,小球 质量100g,出手时速度大小为10m/s,落地时速度大 小为16m/s,取g=10m/s2,试求:
5、求解,必要时讨论结果的合理性。
五 、动能定理的常见应用类型
1、常规题(匀变速直线运动) 2、多过程问题 3、求变力做功问题 4、求解曲线运动问题 5、其它问题
应用一 动能定理常规应用 例1用拉力F使一个质量为m的木箱由静止开始在水平 冰道上移动了s,拉力F跟木箱前进的方向的夹角为α, 木箱与冰道间的摩擦因数为μ,求木箱获得的速度?
(4)动能是一个状态量,动能表达式中的v是瞬时速度。
二、推导:外力做的总功和动能变化的关系
质量为m的物体,初速度为v1,在与运动方向同向的恒 定合力F的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L,速度增加至v2 。
该过程中,力F所做的功为: W=FL
其中
F=ma
所以W = FL = ma•
L v22 v12 2a
v22 v12 2a
在高1.2m的平台上,木块与平台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
用水平推力20N使木块产生位移3m时撤去,木块又滑
行1m时飞出平台,求木块落地时速度的大小?
解析:全程列式
WF Wf
WG
Ek
1 2

mv
0
Fs1
mg ( s1
s2
)
mgh
1 2
mv2
v 8 2m / s
无限多阶段问题
例6如图足够长斜面倾角为α,质量为m的滑块,从 距挡板P为S0处以初速度V0沿斜面上滑,已知滑块与 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若tanα> μ,且滑块每 次与挡板相碰均无能量损失,求: (1)滑块将作什么样的运动? (2)滑块第一次到最高点时经过的路程s1? (3)滑块在斜面上经过的总路程为多少s2?
四 、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一般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认真画出受力 分析示意图;
2、若问题中涉及到F、L、v 、m 等物理量,优先
考虑用动能定理列关系!
3、确定研究的物理过程(起点和终点),分析这 过程中有哪些力对研究对象作功,作了多少功,正功还 是负功,求出总功;
4、确定研究过程起点和终点的动能,列出动能定 理表达式;
V0
S0 P
α
解:(1)因滑块所受摩擦力小于滑块沿斜面方向的重力 分力,所以最终会停在斜面底端。
(2)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滑块受重力、摩擦力和斜面 支持力作用,其中支持力不做功。
设其经过的路程为L,由动能定理得:
mgs1 sin ngs1
s1
2g
v0 2
cos
cos
g sin
0
1 2
mv02
[F cos (mg F sin )]s 1 mv2 0
2
另外,牛顿定律综合运动学公式也可以解 对比哪种方法简单?
应用二、功能定理求变力做功问题
例2质量为5.0×105kg的货车,在平直轨道以额定 功率3000kw加速行驶。当速度由10m/s加速到所 能达到的最大速度30m/s时,共用了2min,这段时间 内列车前进的距离是多少?
mv12
W 总=
ΔEk
1 2
mv22
1 2
mv12
强调: 1、公式两边都是标量 2、左边是过程量,右边是状态量的差值 3、拓展:变力做功时,动能定理同样适用 4、动能定理解题往往比用牛顿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更简单。
要学会用能量观点解决动力学问题。不能只停留在用
牛顿定律解题的水平。
5、体会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 WG =-∆EP W= ∆EK
1 2
mv22
1 2
mv12
EK 2
EK1
Ek1=
1 2
mv12
表示物体的初动能
Ek2 =
1 2
mv22
表示物体的末动能
公式W= Ek2- Ek1含义: 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三 、动能定理
内容: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总功,等于动能的增加量
公式:
W 总= ΔEk
1 2
mv
2 2
1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