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成语 导学案
三年级语文教案《成语用法学习》
三年级语文教案《成语用法学习》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一定数量的常用成语,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成语的热爱和使用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所学成语。
2. 难点:学生能够在阅读中灵活运用成语,理解成语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准备1. 教材:教师准备相关的成语故事、成语卡片等教学资源。
2. 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投影仪等。
3. 教学环境:保持教室安静整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成语图片或成语故事,引起学生对成语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学习成语: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个常用的成语,解释其含义和用法,并让学生跟读、朗读。
3.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探讨一个成语的故事背景和用法,并展示给全班同学。
4. 游戏互动:设计成语接龙游戏或成语填空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成语。
5. 拓展延伸: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注意成语的使用,鼓励学生积极运用成语。
6. 总结反思: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成语,让学生总结成语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激发。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成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六、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成语,写一篇短文表达对这个成语的理解和感悟,并在下节课上进行分享。
七、教学反馈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提高学习效果。
八、教学延伸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或其他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多运用成语,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激发。
成语教案模板高中数学
成语教案模板高中数学
教学内容:成语
教学对象:高中学生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成语,使学生了解成语的意义和用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拓展词汇量。
教学重点:掌握常用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教学难点:理解成语的深层含义,灵活运用成语进行表达。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教师向学生介绍成语的定义和作用,引导学生讨论成语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
二、梳理知识
1.教师向学生介绍常见的成语,如“一马当先”、“落井下石”等,并讲解其意义和用法。
2.教师以丰富多彩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成语的深层含义。
三、实践演练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成语的分析和理解练习,让学生自行解释并使用成语进行造句。
2.教师设计成语拼图、填空等游戏,让学生运用所学成语进行互动。
四、实践应用
1.教师让学生分组进行成语演讲比赛,通过口头表达的形式展示自己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能力。
2.教师设计成语创作活动,让学生根据所学成语进行文章或故事创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
力和想象力。
五、总结反馈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成语学习的看法和体会。
六、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包括背诵和应用常用成语,写作一篇关于成语的文章等。
七、拓展延伸
为学生提供更多成语学习资源和阅读材料,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成语的学习和运用。
《种瓜得瓜》成语故事导学案
《种瓜得瓜》成语故事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学习《种瓜得瓜》这个成语故事,了解其含义及用法,培养学生对成语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导学内容:成语故事:《种瓜得瓜》1. 故事梗概:在古代,有个农夫非常喜欢种瓜。
他每天都会认真地打理自己的农田,特别是耕种瓜类。
他清楚地知道,只有付出努力和耐心,才能收获丰硕的果实。
一年的春天,农夫精心地选择了一块土地,并把它耕作成最适合种瓜的土壤。
然后,他耐心地等待着瓜苗的发芽。
经过一段时间的等待,终于有瓜苗冒出了地面。
农夫开心地看着它们一天天长大。
为了确保瓜果的质量,他仔细地进行了浇水、施肥等工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农田里长出了一片郁郁葱葱的瓜藤。
夏天,农田里的瓜藤结出了许多瓜果。
农夫高兴地告诉他的邻居们,他们可以随意摘取农田里的瓜。
邻居们纷纷来到农田,摘取了自己喜欢的瓜果。
农夫惊讶地发现,那些只给予他帮助或者欣赏的邻居,摘取的瓜果都非常甜美。
而那些心怀不轨,企图占便宜的人,摘取的瓜果则十分苦涩。
2. 含义解释:成语“种瓜得瓜”意思是:不同的付出会有不同的回报。
它告诉我们,只有诚心付出努力,我们才能获得应有的成果。
同时,它也警示我们,不要心怀不轨,试图通过不正当手段来占便宜,否则最终会事与愿违。
3. 用法示例:这个成语可以用于讲述一个人的努力和付出,以及由此带来的回报。
也可以用来告诫他人不要贪图不义之财,因为最终会遭到不好的结果。
导学讨论:1. 根据成语故事的描述,我们可以用几个词来形容农夫的态度和行为?为什么?正确答案:认真、耐心、付出努力。
因为农夫在选择土地、耕种、浇水和施肥等方面,都非常细致和用心。
2. 为什么只有那些对农夫付出帮助或者欣赏的邻居们摘取的瓜果会更甜美?正确答案:因为这些邻居们对农夫的辛勤付出表示感激,并给予了他们真诚的关心和帮助。
这种积极的态度和行为,让他们最终获得了更好的回报。
3. 在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例子可以用来解释这个成语?正确答案:是的,比如我们学习时努力认真学习,最终会取得好成绩;在工作中勤勉付出,会得到上司的认可和晋升;在与他人相处时友善和善,会拥有更多真诚而长久的友谊。
青州三中高考语文成语导学案
1青州三中高三语文导学案 编号:教学课题课型 主备教师 把关教师 使用教师 使用时间、班级 成语的运用复习 美术班专用 考点点击成语的运用 学习目标成语的运用 重点难点成语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成语的一般特点 成语是定型的语素组合,不但结构稳定,其构成语素的音、形、义也是相当固定的。
譬如“心广体胖”的“胖”,只能读p án ,而不能读p àng ,因为它是安泰舒适的意思;“自怨自艾”的“艾”只能读y ì,而不能读ài ,因为它是治理、惩治的意思。
又如“闻鸡起舞”的“舞”只能指舞剑,而不是指跳舞;“不名一文”的“名”只能是占有的意思。
懂得这一点很重要,因为现在各种媒体尤其是其中的广告,乱写、乱读、乱用的情况实在太多,这给知之不多的高中学生制造了很大的混乱。
不少成语有特定的含义,不能随意解释,不能不分场合随意乱用。
譬如“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绝不是写文章不加标点符号;“七步之才”指很有才华,绝不是才华很低;“江郎才尽”,是指本来有才而后“尽”了,不能用于本来就无才的人;“豆蔻年华”只能用于形容十几岁的少女,而不能形容其他人;“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问大,而“汗牛充栋”只是形容书籍多,而不表明学问大;“美轮美奂”,形容高大华美,一般多用于称赞房屋,而不能用于化妆品。
这也是应该注意的。
成语同其他词语一样,也有感情色彩,语体色彩。
譬如,“无微不至”是褒义的,“无所不至”、“无所不为”是贬义的;“东山再起”是中性的,“死灰复燃”是贬义的。
“杀一儆百”是书面语体的,“杀鸡吓猴”是口头语体的。
二、练习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这里有表层的、看得见的、感同身受....的变化——城市和乡村日新月异,生活方式已与父辈大不相同;但更有深层的,不易觉察却能辐射未来的变化。
B .要培植健康的金融市场,必须建立一套可以操作的法律、法规,从而能够有效打击在金融市场中翻云覆雨....的“资金贩子”。
小学语文第九册成语教案
小学语文第九册成语教案成语是汉语中独特的一种表达方式,是集中了中国几千年文化精华的语言符号,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小学语文第九册成语教案作为小学生学习成语的重要工具,更是对于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
一、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20个成语,了解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2、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从中获取成语。
3、通过学习成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准备1、成语教材《小学语文九年级下册》2、成语教案和练习册3、课堂上使用的个人电脑和投影仪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成语是汉语中独特的一个表达方式,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精华所在。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20个典型的成语,通过这些成语的学习,你们将会更加了解人生和社会。
二、学习成语1、从字面和产生的背景中理解成语的意思,理解成语的使用场景。
2、介绍成语的用法和意义,并通过实例进行讲解。
3、讨论成语,如“画蛇添足”这个成语在你们的生活中有什么实际的应用,促使学生思维开放,不拘泥于文字的束缚。
三、巩固练习1、教师通过投影仪将成语练习题呈现在屏幕上,帮助学生细致地理解和应用成语。
2、对于正确率不高的学生,教师要认真指导,消除学生的错误认识和误解,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渐理解成语的特点和优势。
四、总结1、教师总结学生本次学习的成果,解答学生疑惑,提出下一步学习的要求。
2、对于已经会使用成语的同学,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挑战,例如编写写成语故事或填写成语小测试,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语言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反思成语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思维和文化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小学语文第九册成语教案在注重基础知识掌握的同时,也有多种多样的巩固方式,让学生在不断巩固和实践中逐渐掌握成语,增强自己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启发性教学和互动式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不断鼓励学生创造和发挥自己的语言和思维能力。
高考备考资料精编_正确使用成语导学案教师版
正确使用成语导学案教师版教学教案0913 2200正确使用成语导学案教师版(四)课前预习:了解高考考查的成语类型,掌握本学案涉及的所有成语,适当拓展。
一,巧设迁移(学生主持)二,展示学习目标1通过预习,能辨析出成语常见的五种误用形式。
2小组通过讨论交流,能准确澄清该成语使用错误的原因,归纳解题方法,并能灵活掌握运用。
3在生活中能正确使用成语,展示个人学识。
三,自主探究:要求:结合下列例题总结成语的误用类型并归纳其做题方法例1:那位大师在台上讲的津津有味,兴之所至,上下其手。
误用类型:望文生义,“上下其手”意思是,比喻玩弄手段,串通作弊。
易混:沆瀣一气(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长袖善舞(原指有所依靠,事情就容易成功。
后形容有财势会耍手腕的人,善于钻营,会走门路,。
)例2:趴在8号位的黄大爷打枪的姿势显得特别专业,在打枪的几秒钟内,他目不交睫地盯着目标,丝毫不理会别人的叫好声。
误用类型:不合语境。
“目不交睫”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觉。
易混:目不见睫﹙自己的眼睛看不到自己的睫毛。
比喻没有自知之明。
也比喻只见远处,不见近处。
﹚例3: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误用类型:褒贬失当。
前后矛盾。
例4:各种花卉,争奇斗艳;若用国色天香来形容,实不为过。
误用类型:对象误用。
国色天香:原指色香俱备的牡丹花,后常用来称美女,不用于“各种花卉”。
还有“浩如烟海”和“豆蔻年华”等例5:多穗高粱成熟期参差不齐,多次分别收获,很不方便。
参差不齐:指长短高低不齐,不能指时间的早晚。
误用类型:对象误用易混:良莠不齐例6:当身着蓝色航天服的3名航天员出现在大家面前时,全场一片欢呼声。
大家挥舞着鲜花和国旗,100名身着民族服装的少女手拿红丝巾在一旁手不停挥。
误用类型:不合语境。
“手不停挥”手不停顿地挥写,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极快;根据语境,应用“载歌载舞”。
例7:想用化妆品使自己更加花容月貌,谁知脸上却长出一大片小痘痘。
成语 Word 文档
正确使用成语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预习,能辨析出成语常见的五种误用形式。
2.小组通过讨论交流,能准确澄清该成语使用错误的原因,归纳解题方法,并能灵活掌握运用。
一、知识梳理:成语常见误用类型:(一)误解词语,望文生义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许多源自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
如果不仔细辨析,一瞥而过,就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二)用错对象,张冠李戴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扩大使用范围或误作他用。
(三)误用褒贬,情感错位成语从色彩上分为感***彩和语体色彩。
从感***彩上又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从语体色彩上分为书面语和口语。
在使用中,必须辨明色彩,否则就会误用。
(四)语义重复,自相矛盾虽然成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是准确的,但还要防止与句中其他词语意义重复或矛盾。
(五)搭配不当,不合习惯有些成语由于词性的限制,要注意它的用法。
二、重点研讨:结合下列例题总结成语的误用类型并归纳其做题方法例1: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例2: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
误用类型例3: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例4:古人中不乏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误用类型例5: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例6: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误用类型例7: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例8:当时那激动人心的场面至今还记忆犹新。
误用类型例9:我们都司空见惯了那种“违者罚款”的告示牌。
例10: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高中语文成语课教案
高中语文成语课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的成语,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实际应用。
2.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 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使其能够正确、恰当地使用成语。
教学内容:1. 成语的来源和分类。
2. 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3. 常见的误用和错别字。
4. 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成语的深层含义和文化背景。
重点:正确、恰当地使用成语。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 黑板:写成语、解释等。
2. 投影仪:展示成语的来源、意义等。
3. 教学软件:成语接龙、成语填空等游戏,增加趣味性。
教学方法:1. 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学生已学的成语,提问其意义和应用。
2. 教学策略:讲解、示范、小组讨论、案例分析。
3. 学生活动:成语接龙、成语填空等游戏。
教学过程:1. 导入:故事导入,讲述一个有趣的成语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授新课:讲解成语的来源、分类、意义和用法,以及常见的误用和错别字。
3. 巩固练习:提供一些成语,让学生解释其意义,并给出实际应用的例子。
4. 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强调正确使用成语的重要性。
评价与反馈:1. 设计评价策略:小组报告、口头反馈、观察学生的参与度。
2. 为学生提供反馈,指出学生在使用成语中存在的问题,给出改进建议。
作业布置:1. 收集10个不熟悉的成语,写出其意义和用法。
2. 用5个成语写一篇短文或故事。
3. 阅读一篇文章,标注其中的成语,并解释其意义。
初中生成语教案
初中生成语教案年级:初中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成语,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使学生在日常交流中能够运用成语表达自己的观点。
3. 培养学生对汉语文化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成语的正确发音。
2. 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3. 成语的来源和故事。
教学难点:1. 成语的正确发音和书写。
2. 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教学准备:1. 成语卡片。
2. 成语故事书籍。
3. 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成语,让学生尝试读出成语的名字。
2. 教师对学生的发音进行纠正,并讲解成语的正确发音。
二、讲解成语(20分钟)1. 教师选取一些常用的成语,讲解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2. 教师通过PPT展示成语的来源和故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含义。
3. 教师用成语造句,让学生明白成语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三、成语游戏(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游戏,要求学生使用所学的成语。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猜成语游戏,让学生通过描述和猜测来复习成语。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的成语进行总结,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2. 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使用成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课后阅读成语故事书籍,了解更多的成语。
2. 让学生课后练习使用所学的成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成语、成语游戏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成语的正确发音、意思和用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成语。
同时,教师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愿意主动去学习和使用成语。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增加成语的难度,让学生逐渐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
初中中考成语复习教案
初中中考成语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掌握并正确运用成语,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词汇量和语感,提升中考语文成绩。
3. 培养学生对成语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1. 成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2. 成语的来源和演变。
3. 成语的辨析和搭配。
教学难点:1. 成语的准确理解和运用。
2. 成语的辨析和搭配。
教学准备:1. 成语教材或成语字典。
2. 教学PPT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成语,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成语。
2. 引出成语复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成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15分钟)1. 讲解成语的构成和来源,让学生了解成语的历史背景。
2. 通过例句解释成语的意思,让学生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
3. 进行成语填空练习,让学生运用成语进行句子构建。
三、成语的辨析和搭配(15分钟)1. 给出成语,让学生判断成语的正确与否。
2. 给出成语,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成语进行搭配。
3. 进行成语辨析练习,让学生区分近义成语和反义成语。
四、成语的来源和演变(15分钟)1. 讲解成语的来源,让学生了解成语的演变过程。
2. 讲解成语的故事背景,让学生了解成语的由来。
3. 进行成语故事分享,让学生增加对成语的兴趣。
五、成语复习总结(10分钟)1. 对本节课的成语复习进行总结,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2. 鼓励学生多读多写,提高成语的运用能力。
3. 布置成语复习作业,让学生继续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成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成语的辨析和搭配、成语的来源和演变等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成语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主动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通过不断的复习和练习,相信学生能够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初中成语活动教案模板打印
初中成语活动教案模板打印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成语,提高他们的汉语水平。
2. 培养学生运用成语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语感。
3. 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1. 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2. 成语的来源和故事。
教学难点:1. 成语的正确运用。
2. 成语的辨析和区分。
教学准备:1. 成语故事书籍或资料。
2. 成语卡片或黑板。
3. 教学录音机或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成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向学生介绍成语的概念和特点,引发他们对成语的好奇心。
二、成语讲解(15分钟)1. 讲解成语的意思和用法,让学生理解成语的内涵。
2. 通过例句展示成语的用法,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成语。
三、成语故事分享(15分钟)1. 分享成语的来源和故事,让学生了解成语的背景和文化底蕴。
2. 通过故事激发学生对成语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记忆力。
四、成语游戏(15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游戏,如成语接龙、成语猜谜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成语知识。
2. 通过游戏提高学生运用成语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语感。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所学成语,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教学延伸:1. 让学生课后阅读成语故事书籍,了解更多成语的来源和文化背景。
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积极运用成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故事分享、游戏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成语的知识,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讲解成语时要简洁明了,避免冗长的解释,让学生能够快速理解。
2. 故事分享时要生动有趣,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共鸣。
3. 游戏环节要控制好时间,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和表达。
通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相信他们在成语学习上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三年级语文教案学会正确使用成语典故》
《三年级语文教案学会正确使用成语典故》在三年级语文教学中,正确使用成语和典故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成语和典故,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量,还可以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等方面,探讨如何在三年级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正确使用成语和典故。
一、教学目标在三年级语文教学中,学会正确使用成语和典故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 理解并掌握一些常用的成语和典故,能够正确运用到日常的语言表达中;2. 培养学生对成语和典故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什么是成语: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词语,由四个字组成,具有特定的意义和用法;2. 常用的成语:介绍一些三年级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常用成语,如“井井有条”、“一马当先”等;3. 什么是典故:典故是指古代的一些故事或事件,常被用来说明道理或引申比喻;4. 著名的典故:介绍一些脍炙人口的典故,如“愚公移山”、“三打白骨精”等。
三、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成语和典故:1. 听故事学成语: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引入成语和典故,让学生在故事中感受成语和典故的魅力;2. 课堂互动:设置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互相学习,提高学习的趣味性;3. 创设情境: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成语和典故;4. 课外拓展: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成语和典故,如写作文、演讲等,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学习成语:介绍几个常用的成语,让学生理解其含义,并通过例句加深印象;3. 学习典故:讲解几个脍炙人口的典故,让学生了解其来源和含义;4. 拓展活动:设置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成语和典故,互相学习;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运用成语和典故。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成语教学教案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成语教学教案成语是汉语中独特的语言形式,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是学习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语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环节,旨在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本文将围绕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中的成语教学教案展开讨论,探究成语教学的重要性及教学方法。
一、成语教学的意义成语不仅是汉语表达中常见的语言形式,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含义丰富多彩,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成语教学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 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成语教学中掌握了一批精美的语言材料,可以通过使用成语来增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自己的说话和写作水平。
2.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成语不仅具有语言学上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它们涵盖了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让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3. 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成语教学可以让学生运用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而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内涵和使用。
二、教学方法成语教学在语文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何教授成语呢?本文主要介绍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 听写教学法:汉语中的成语众多,要记住每一个都很难,采用听写教学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成语,并增强他们的听力和写作能力。
例如:通过听写“一鸣惊人”这个成语,让学生听写出其正确的写法,并理解其意义和用法。
2. 分析教学法:成语虽然表面上是一个整体,但是其真正的内涵是由各个部分构成的。
将成语进行拆分和分析,会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其含义。
例如:对于成语“一心一意”,可以分析为“一心”指的是专心致志,“一意”指的是意志坚定,通过分析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含义。
3. 拓展教学法:成语教学并不仅仅是背诵和理解,还可以通过拓展教学法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成语。
例如:配合上一篇课文进行“一心一意”这个成语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讨论相关思想内容,并且利用这个成语组织一些游戏或者说话练习。
三、教学环节分析1. 教学目标:通过成语教学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成语的含义,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高一语文成语复习导学案
成语学习目标:1、识记必修一、二课文中出现的成绩意思,能够准确使用。
2、提高成语运用及辨析能力。
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识记必修一、二课文中出现的成绩意思风华正茂:风采和才华正旺盛,形容年轻有为,才华横溢。
欣欣向荣:形容草木茂盛。
比喻事业蓬勃发展。
自以为是:认为自己的看法和做法都正确,不接受别人的意见。
自怨自艾:本义是后悔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
现在只指悔恨。
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责或议论的,表示言行合乎事理。
无可厚非:不可以过分责备,表示虽有不足,但仍可原谅。
势不两立:势:情势;两立:并存。
指敌对双方不能并存。
也比喻矛盾不可调和。
不露声色:声:说话的声音。
色:脸上的表情。
不让心里的想法从话语和表情上显露出来。
水落石出:水落下去,水底石头显露出来。
比喻事情真相大白。
瞠目结舌:瞠目:瞪着眼睛。
结舌:舌头动不了。
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
形容惊讶或受窘的样子。
百无聊赖:聊赖:依靠。
精神上没有依托。
形容非常无聊。
苟延残喘:残喘:仅存的一口气。
比喻勉强维持生存。
稍逊一筹:两相比较,稍微差一点。
举棋不定:意为下棋的人,拿起棋子不知道走哪一步好,那是胜不了对方的。
比喻做事犹豫不决。
一如既往:一如:全都相同。
既往:过去。
与过去完全相同。
望洋兴叹: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
也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铩羽而归:指失败或不得意,灰溜溜的回来。
魂牵梦萦:在梦中还牵挂萦绕着。
形容思念深切,无法排遣。
忐忑不安:心里七上八下不能安定。
怡然自得:怡然:喜悦的样子。
自得:舒适。
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功败垂成:事情在将要成功的时候失败了。
含惋惜意。
根深蒂固:蒂:草木之根。
比喻基础稳固。
寄人篱下:指生活上依靠他人,不能独立。
也指依附别人,在人之下。
方兴未艾:方:正当。
兴:兴旺。
艾:停止。
指事物正当兴旺之时,没有停止发展。
惨淡经营:惨淡:费尽心力。
经营:谋划安排。
1、形容极端艰苦地从事诗文创作。
2、形容苦心规划和开拓某项事业。
高中一部高二基础知识之成语导学案四
高中一部高二基础知识之成语导学案四教学目标:1.学习对成语的运用2.积累成语教学重难点:1.学会熟练的运用成语2.努力识记成语25. 下列加点的成语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美方代表在解决中美贸易摩擦问题时毫无诚意,每次涉及实质问题,他们总是虚与委蛇,顾左右而言他。
B.由于管理不善,现在的地摊文学颇有瓦釜雷鸣之势,不能不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C.真不愧为世界冠军,博尔特一出马就轻松地拿下了北京奥运会110米栏头名,他铩羽而归,好不高兴。
D.21世纪的政治家必须具备审时度势,通权达变的素质,才能协调和处理好国内外事务。
26.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大学生在就业时,不能好高骛远,一定要摆正心态,找准自身定位。
B.一外地游客在本市乘的士时遭劫,载他的“的哥”竟坐山观虎斗。
昨日,乘客周先生说,他准备将这名“的哥”告上法庭。
C.社会治安状况有了较大的好转,街头上公共设施被毁坏,金属构件不胫而走的现象得到了遏制。
D.这类文章涉及的知识广,知识领域多,往往令读者俯拾即是。
2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去年9月,广西师大美院院长帅民风来到百姓文化大讲坛,带领现场听众领略了一番材质的美感,并且谈了许多巧用不同材质装扮生活的心得,整场讲座帅民风振振有辞,言之有物,显示了深厚的艺术修养。
B.根据互联网调查公司艾瑞公布的数字,百度的MP3搜索拥有超过84%的市场占有率。
2007年1月,百代首先跟百度由对簿公堂变为版权合作,成为全球范围内唱片公司与搜索引擎达成的最大规模的版权合作。
C.为了让《梅兰芳》的主演黎明更深地领略京剧艺术的精髓,在形体表演上更逼真、更传神,梅派艺术的嫡传人、梅兰芳先生之子梅葆玖先生亲自上阵,为黎明作示范,然后一遍遍不胜其烦地纠正他的举手投足。
D.在农历新年来临之际,远在月球轨道的“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特殊的“语音”,给家乡的亲人“拜年”。
这个穿越38万公里的“语音”是:“我在月球上向大家拜年了。
初中易错成语讲解教案
教案:初中易错成语讲解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初中阶段常见的易错成语,提高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汉语成语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语感。
3. 通过对易错成语的讲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内容:1. 初中阶段常见的易错成语。
2. 成语的误用原因及正确使用方法。
3. 成语的来源和文化背景。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成语,激发学生对成语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在学习成语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容易混淆或误解的成语呢?二、讲解易错成语(20分钟)1. 列出初中阶段常见的易错成语,如“一帆风顺”、“五湖四海”、“两面三刀”等。
2. 分析成语的误用原因,如望文生义、断词取义、轻重失度、语义重复、自相矛盾、形近混淆等。
3. 通过例句讲解正确使用成语的方法,强调成语的语境和搭配。
三、成语来源和文化背景(15分钟)1. 讲解成语的来源,如寓言故事、历史事件、神话传说等。
2. 引导学生了解成语背后的文化内涵,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练习和互动(10分钟)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辨别成语的正确与否。
2. 学生相互讨论,分享成语学习心得。
3. 教师点评练习题,总结讲解重点。
五、总结和布置作业(5分钟)1. 总结讲解的易错成语及正确使用方法。
2. 强调学生在日常写作中注意成语的运用,提高语文素养。
3. 布置作业:让学生收集成语故事,下节课分享。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易错成语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成语学习兴趣的提高。
3.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初中阶段常见的易错成语,提高了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成语,避免望文生义、断词取义等错误。
同时,要注重成语的文化背景讲解,让学生了解成语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的成语练习和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25成语专题复习教案
教
师提示 明 确 易错成 语的类 型
学
互相映照。形容对象错了。 4、 【解析】 D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 括实词、虚词、熟语)的能力。第一组 中两个词都有“动”的意思,只是“涌 动”对象一般为人潮、水流等。萌动:
草木发芽。比喻事情刚起头第二组中调 剂:调整有无、余缺等情况;调整使合 宜。调节:在数量、程度、规模等方面 进行调整,使符合标准。第三组中,地 久天长,形容历时悠久或形容爱情永久 不变。山长水远:谓山水阻隔,道路遥 远或谓山川壮阔。这样用排除法,就可 以选定答案为 D。 5、【解析】A 项,芝兰玉树:比喻有出 息的子弟。形容对象错了。B 项,闻过 则喜: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 误, 表示欢迎和高兴。 指虚心接受意见。 C 项,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 做弊。褒贬不当。D 项,从一而终:丈 夫死了不再嫁人,这时旧时束缚妇女的 封建礼教。形容对象错了。 6、C 解析:A“对于”应改为“对”, 表示人与人之间或人与事物之间的对 待关系时,只能用“对”,不能用“对 于”。 B 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
复习笔记上内容 课堂作业 釜底抽薪 芝兰玉树 如饥似渴 板书设计 上下其手 交相辉映
教学反思
一节课下来讲多了学生就会糊涂,要适可而止。
授课时间:2、25 课题 专题一 成语的正确使用 学科 学情 分析 辨析成语的使用 教学 关键 教 学
积累成语,明确成语的使用
语文
课时
1
授课人
徐丹
目 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练习 分析 教学方法 积累成语 明确成语使用的语法结构
教学手段 教 学 过 程
多 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意图 体 导学案内 容检测 新课 新 导入 媒
决问题,和前面的“从根本上”语义重 复, 应删去“从根本上”; 惊世骇俗, D 常指人因言行异于寻常而使一般人感 到震惊,不用于事情。 7. 答案:(D)解析:如饥似渴:形容要 求非常迫切。不能形容吃喝。
成语教师版(杨)
正确使用词语——成语导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明确“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的考点要求、考题特点,扩大知识容量,强化记忆积累,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
2、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展示质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积累成语的过程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自觉继承和发扬。
【知识链接】1、考点诠释:“成语”是指固定俗成的四字熟语,每年都考。
侧重考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2、理解成语的小窍门:(1)抓关键词例:不胜其烦——关键字:“胜”,含义是“禁得住”。
(2)联系推断(适合并列型且在词义上有对应关系的成语)近义顺推例:戮力同心——同:共同戮:合、同反义逆推例:否极泰来——泰:好运气否:坏运气(3)据音定义例:无声无臭——臭(xiù)气味;而非chòu 臭味久假不归——假(jiǎ)借用;而非jià,放假3、成语误用类型:(将《导学案》P7和P9知识链接合并)a)望文生义:只照字面意思来理解成语的含义。
b)谦敬错位:谦辞和敬词使用错误。
c)不合语境:不符合具体的语境。
d)对象不当:有些成语的适用对象具有特定的“方向性”或“针对性”,有的特指自然界,有的特指人类社会,有的特指个体。
e)褒贬失当:成语从感情色彩上可分为褒义、贬义、中性。
不同的成语常带有不同的感情色彩,并随着语言环境的不同而变化,误用则失当。
f)轻重不分:不懂区分成语意思的轻重、使用范围的大小,导致误用。
g)不合语法:不合逻辑、重复累赘、搭配不当。
h) 违反习惯:有些成语有特定的、约定俗成的使用习惯,不能够违反。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将《导学案》P7和P9课前预习合并)1、看《备考指南》第22、23页“关于容易用错的熟语”部分。
2、试着完成下列题目,并思考后面的问题(2011广东卷)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是一项是()近年来,我国历史文学巨匠的诗文专集、选集及各种汇编的整理问世,更是卷轶浩繁,蔚为大观。
小学五年级《传统文化》成语教案
小学五年级《传统文化》成语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成语的定义和特点。
2.掌握常用的传统文化成语,并能正确运用。
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成语的定义和特点。
2.常用的传统文化成语。
三、教学重点1.掌握常用的传统文化成语。
2.正确理解和运用成语。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传统文化成语的话题,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关于成语的谜语或谚语,引导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第二步:学习成语的定义和特点(10分钟)教师通过投影或展示板,向学生介绍成语的定义和特点。
教师可以借助图例和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成语的意义和特殊之处。
第三步:学习常用的传统文化成语(20分钟)教师逐个讲解常用的传统文化成语,包括成语的含义、出处和用法。
教师可以采用问答、示范和互动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常用的传统文化成语包括:1.一马当先:形容在众人中表现突出,领先一步。
2.四海为家:形容一个人在任何地方都能感到宾至如归。
3.寸步不离:形容一直贴近,毫不离开。
4.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形容事情的成功首先要从实际开始,从小事做起。
5.跃跃欲试:形容因过于急切而动作起来,欲望强烈而焦急。
第四步:活动与实践(2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与成语有关的图片、故事或情景,让学生根据理解成语的意义和用法,进行口头表达、创造性写作或角色扮演等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
第五步:总结与展示(10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今天学习的成语,并提供机会让学生进行自由发言和分享自己的想法。
教师可以展示学生的作品和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五、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作品的质量和口头表达的准确性等方面进行评估。
同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测验或练习,以检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通过引入谜语和谚语的方式,成功调动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使用成语导学案编写:黄小莉审核人:姓名:班级:组别:教师寄语: 反复----印象深刻,反思-------方法灵活【学习目标】正确理解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并能正确运用【学习方法】例题分析法、识记成语法。
【学习流程】独学互学展示质疑竞争【课时安排】4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识别成语的错误类型:混淆色彩,褒贬、谦敬不分,张冠李戴,用错对象。
【学习重难点】成语的类型(望文生义、褒贬误用)【知识链接】成语的褒、贬色彩不同的。
有很多成语具有鲜明的褒贬色彩,运用时不能根据句子感情倾向的需要选取成语,就会损害表情达意,或令人失笑。
成语有具体的适用对象、范围,或人或事,不能张冠李戴,有的成语只能用于某一对象,必须弄清使用范围和使用对象,若不加以区别也会造成误用。
【学习过程】一.明确考点要求1.着重考查常用成语的使用2.着重考查对常用成语的含义的理解二.熟悉高考成语设题的干扰角度(一)混淆色彩,褒贬、谦敬不分高考例题回放:1.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竟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1997年题)本句旨在突出“画家”,尤其是“艺术爱好者”观摩“齐白石画展”的热情,而句中却用“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
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这个含贬义的成语来表示,运用不恰当是不言而喻的,可改为“纷至沓来”。
高考考过这样的成语还有:“无所不为”(1995年),“处心积虑”(1998年),“殚精竭虑”(1999年),“蠢蠢欲动”(2000年春季),“雨后春笋”“有口皆碑”(2002年)等。
2.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3:沙河村为迎接上级扶贫检查,把几个村的羊群集中到一起,以其规模效益骗取扶贫资金,其手段之恶劣,令人叹为观止。
“处心积虑”,意即千方百计地盘算,多用作贬义。
“叹为观止”是形容所看到的事物美好到极点,属褒词贬用。
4.厂长的发言确实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辨正:①中“抛砖引玉”,用于第一人称谦让之辞,不适用以第三人称叙述。
5.你放心,你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这件事我一定鼎力相助。
“鼎力相助”只能用于敬称对方,希望对方给予帮助,不能用来说自己。
6.使用我厂生产的涂料装饰您的居室,使您蓬荜生辉。
“蓬荜生辉”用以称谢别人来到自己家里或称谢别人题赠的字画送到自己家里。
【我来试试】查词典,判断下列成语用得是否正确。
1.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2.王川荣获大赛冠军后,他的家长和朋友欢天喜地,弹冠相庆。
3.谭嗣同是变法维新中流血的始作俑者,相比之下,康梁二人确乎少些刚烈。
4.一位普通市民——一位年愈六旬的老者,没有强健的体魄,却凭匹夫之勇,在一年间就抓获了几十个小偷。
5.他勇斗歹徒的事迹现在已满城风雨、妇孺皆知了。
6.参加冬季越野长跑的上千名运动员,像过江之鲫通过了大桥的涵洞。
7.这么多的事情都要他一个人处理,使他心劳日拙,极度疲惫。
8.如今这里是经济开发区,高楼林立,机声隆隆,给人以面目全非的美好感觉。
9.汪锦元长期打入汪伪内部做情报工作,不料东窗事发,被捕入狱。
10.先生身材魁梧,道貌岸然,刚一见面,我便对他油然而生敬意。
【自己补充类似成语】(二).张冠李戴,用错对象。
【高考回放】例1: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1999年高考题第4题B项) “美轮美奂”轮:指轮囷(qūn),古代的一种圆形高大的谷仓,此处指高大,名词作形容词;奂:众多,盛大。
古时形容房屋建筑的高大,众多与宏丽。
现也常用来形容人家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美轮美奂本只形容建筑之美。
例2:古人中不乏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2000年高考题第4题A项)汗牛充栋”的意思是用牛运书,牛要累得出汗;用屋子放书,要放满整个屋子。
形容书籍很多。
它只能指书多,不能指人多。
例3、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
(2000年题)“洗心革面”比喻彻底悔改,指人的改过自新。
而不能用来形容刊物。
高考考过的类似的成语还有:“左右逢源”“车水马龙”“蔚为大观”。
【我来试试】指出下列用错对象的成语。
1.小王是我青梅竹马的朋友,当时我们像兄弟们的在一起玩。
2.这些豆蔻年华的小青年,也许他们在没有喝酒前连想也没有不敢想能干出这些伤天害理的事。
3.他一家十口人,在战乱时期劳燕分飞,至今仍然音讯全无。
4.他们两家是多年的老邻居了,这么多年来一直相敬如宾、关系和睦。
5.葛非、顾俊两人配合默契,多次获得女子双打世界冠军,真是一对天作之合的双打组合。
6.这部轻喜剧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人们所有的烦恼都涣然冰释了。
7.他在哲学上造诣极深,所以才能见仁见智,写出极有价值的论文。
8.他们疼爱自己的孩子,孩子也喜欢他们,一家三口相濡以沫,美满幸福。
9.这次考试,班上同学们的成绩良莠不齐,差别不大。
10.正值老教授八十寿辰之际,晚辈们集体送去了一块匾额,上面写着“恭祝您老长命富贵”。
【自己补充类似成语】第二课时【学习目标】识别成语的错误类型:.望文生义,故意曲解;忽视语境,不分范围;语法混乱(语意重复、搭配不当等)【学习重难点】明确高考成语设题的干扰角度辨别常用成语的使用正误。
【知识链接】成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意义的整体性。
我们要透过字面意义去进一步深入理解,不能想当然或一知半解。
否则,就会误解词义,使用错误。
有些成语可以直接从字面去理解;而绝大部分成语需要透过字面意义去深刻地理解,如果对成语意义不加认真推敲,仅从字面去简单、肤浅地理解,就会造成望文生义的毛病。
具体的语境往往有区别语义的功能,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忽视语境,否则就会用词不当。
成语有一定的使用范围,有些成语的误用正是由于分不清范围的大小。
而命题者设置干扰项时常常故意忽视语境,不分范围,造成错误判断。
一个词语依据的某种语法关系,往往有较固定的搭配方式,如果脱离这种搭配,则容易出错,有些成语的使用也有其特定规则,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词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有的本身就不能带宾语等等。
【学习过程】一熟悉高考成语设题的干扰角度(三).望文生义,故意曲解。
高考例题:例1、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1997题)例2、成都五牛队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它甲B球队望其项背。
(1998年题)例1中“不孚众望”与“不负众望”,仅一字之差,但就是这一字之差,其语义迥然不同。
“不孚众望”中的“孚”是“信服”的意思,整个成语的意思是“不能使大家信服”;“不负众望”意为“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可见句中的成语“不孚众望”运用是恰当的。
例2 中“望其项背”意思是“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类似的成语再如:五风十雨、久假不归、目无全牛等【我来试试】找出望文生义的成语,并说明理由。
1.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而且文不加点,令人费解。
古人写文章都是文不加点。
今天的人读起来很吃力。
2.发展生产力是当前首当其冲的大事,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3.三人成虎,人多为王;这似乎成了宗派主义者们的信条。
4.也许有人认为唐代王维除了作诗之外别无长物,其实,王维的画也是作得不错的。
5.告别时,他非要送我几件高档衣料不可,真是大方之家。
6.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应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7.不少语文老师上课就是以一连串的问与答贯穿课堂教学始终,长此以往,学生自然是目无全牛了。
8.去年,试制工作遇上了难题,大家提出了种种解决方案,可屡试不爽,多亏陈总指点才度过了难关。
9.为了等他的朋友,他一个茕茕孑立在那儿等了一个多小时了。
10.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在操场上,真是如坐春风。
11.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运动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
【自己补充类似成语】(四).忽视语境,不分范围。
【例题解析】例1、只要你设身处地,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去,你就不能不为我们子弟兵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感动。
“设身处地”的意思是“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而句子的语境是要“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去”,不是设想,因此此处不能用“设身处地”,只能用“身临其境”才妥当。
例2.实际生活中的不幸遭遇和痛苦经历,使他时时刻刻念念不忘。
念念:时刻思念着。
形容牢记心上,时刻不忘。
一般不用于不幸和痛苦的事情。
【我来试试】联系语境,分析成语的正误。
1.取得了成绩当然值得高兴,但是不能因为成绩就连我们的失误也一笔抹杀了。
2.放眼望去,满山的杜鹃花姹紫嫣红,真是美不胜收。
3..责任编辑说:“我敢对文字部分负责,至于出书的其他环节,•就望尘莫及了。
”4.虽然这个店的招牌几易其名,改弦易辙,但因其服务质量差,•顾客仍然门可罗雀。
5.小罗看好了那件款式新颖的运动服,可惜带的钱不够,只好忍痛割爱。
6.爸爸动脉硬化,两只手会情不自禁地抖动起来,多年不写东西了。
7.他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又想报北大,又想报南大,总是见异思迁。
8.号声一响,连长一声“立正”,如潮似浪,热火朝天的操场,顿时万籁俱寂。
9.这部小说的构思又精巧又严密,真是无可厚非。
10.他待人态度谦和,不论遇到谁,都付之一笑。
(五).语法混乱(语意重复、搭配不当等)。
【例题解析】例1、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坐在身旁的一名外国记者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起来。
“忍俊不禁”是“忍不住笑”的意思,而句中“扑哧一声笑起来”与“忍俊”的意思一样,因而造成重复。
删去“扑哧一声笑起来”,句子才简明。
例2、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1997年)“莘莘学子”,查《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释“莘莘”为“形容众多”。
可见“莘莘学子”就是“众多的学子”。
既然是“众多的学子”何言“一个”?删去“莘莘”,意思就通顺了。
我来试试:指出下列成语在语法上的问题。
1.这篇杂文对社会时弊的议论更是惟妙惟肖。
2.在那磋砣岁月,我们的革命先辈爬雪山,过草地,吃了多少苦啊3.我们必须打破老一套的墨守陈规。
4历史上也曾有那么几位文韬武略的英雄人物,想统一天下,但是未曾实现自己的抱负。
5.他被敌人抓住后,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
6.这件事,她一直讲得津津乐道。
7.这所大学的一些学生的语文水平实在低劣,传扬出去,准会被人贻笑大方,影响学校的声誉。
8.他极力抑制自己的激动,想冷静地分析一下这燃眉之急的紧张情况。
9.咱们俩不打不成交,一块儿干,杀它个翻天覆地。
10.听到我们班获得冠军的消息后,同学们都高兴得载歌载舞起来。
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成语题型的做题方法:识记成语的关键点:褒贬、对象、用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