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阅读与写作强化训练题4及参考答案
初三中考初中语文阅读题强化训练及答案带解析

初三中考初中语文阅读题强化训练及答案带解析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读书使人优美毕淑敏①优美在字典上的意思是:美好。
②做一个美好的人,我相信是绝大多数人的心愿。
谁不愿意美好啊!除了心灵的美好,外表也需美好。
为了这份美好,人们使出了万千手段。
比如刀兵相见的整容,比如涂脂抹粉的化妆。
为了抚平脸上的皱纹,竟然发明了用肉毒杆茵的毒素在眉眼间注射,让面部微小神经麻痹,换来皮肤的暂时平滑……让我这个曾经当过医生的人,胆战心惊。
③其实,有一个最简单的美容之法,却被人们忽视,那就是读书啊!④读书的时候,人是专注的。
因为你在聆听一些高贵的灵魂自言自语,不由自主地谦逊和聚精会神。
即使是读闲书,看到妙处,也会忍不住拍案叫绝……长久的读书可以使人养成恭敬的习惯,知道这个世界上可以为师的人太多了,在生活中也会沿袭洗耳倾听的姿态。
而倾听,是让人神采倍添的绝好方式。
所有的人都渴望被重视,而每一个生命也都不应被忽视。
你重视了他人,魅力就降临在你双眸。
⑤读书的时候,常常会会心一笑。
那些智慧和精彩,那些英明与穿透,让我们在惊叹的同时拈页展颜。
微笑是最好的敷粉和装点,微笑可以传达比所有语言更丰富的善意与温暖。
有人觉得微笑很困难,以为是一个如何掌控面容的技术性问题,其实不然。
不会笑的人,我总疑心是因为读书的不够广博和投入。
书是一座快乐的富矿,储存了大量浓缩的欢愉因子,当你静夜抚卷的时候,那些因子如同香氛蒸腾,迷住了你的双眼,你眉飞色舞,中了蛊似的笑起来,独享其乐。
也许有人说,我读书的时候,还时有哭泣呢!哭,其实也是一种广义的微笑,因为灵魂在这一个瞬间舒展,尽情宣泄。
告诉你一个小秘密:我大半生所有的快乐累加一处,都抵不过我在书中得到的欢愉多。
而这种欣悦,是多么的简便和利于储存啊,物美价廉重复使用,而且永不磨损。
⑥读书让我们知道了天地间很多奥秘,而且知道还有更多的奥秘,不曾被人揭露,我们就不敢用目空一切的眼神睥睨天下。
2010—2011年上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2013年海湾中学中考语文质量分析一、基本情况:综上表可得:本年语文A+和A人数相比前两年不升反降。
二、试卷评析(一)试题难度降低选择题部分,无论是语音认读、词语运用、语病判断,还是语文常识,都比往年降低了难度。
非选择题部分,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理解都以《考试说明》为中心,以考查学生基本的语文能力和素养为出发点,也降低了难度。
(二)选材富有新意深圳市今年的这份语文试卷在选材方面富有新意。
如说明文选自《海外文摘》(2013年第6期)登载的马克·伊佛斯的《萌眼杀手》。
文学作品阅读文章选自《读者》(2012年第15 期)登载的作家宗璞的散文《柳信》。
这篇文章与教材中的《紫藤萝瀑布》的主题基本一致,是关于生离死别的感伤、生命的价值以及对未来充满期待的思考。
再如文言文选自教材中南朝梁吴均的《与朱元思书》这篇著名的山水小品文。
(三)试卷结构稳定今年的试题虽然所考查的内容与往年相比略有不同,如今年没有考常考的语序题,但试卷的结构保持稳定不变,题量也基本维持在18—19道题,每个版块所涉及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也基本保持不变,这与《考试说明》中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应用、鉴赏评价能力的要求保持一致性。
(四)关注语法常识深圳市已考语法多年,有时是将语病判断单独成为一个选择题,有时将句子主干分析、简单单复句判断、短语类型判断作为一个选项放在选择题中考。
尽管所考语法知识题目难度不大,但对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有益处,值得借鉴。
三、存在问题1.书写是语文的基本功,但许多考生的卷面书写问题突出。
主要表现在:书写不规范、清晰,不工整,字迹潦草,难以辨认。
2.知识积累不足,导致A+和A人数降低。
古诗文名句出错率较高,这说明记忆不准确、不牢固,不注意辨识。
3.专业术语掌握欠佳,分辨不清。
论证方法、说明方法、修辞知识不明确。
4.整体感知能力不强,对答题的信息区域把握不准,所作出的答案仅限于文本局部,造成答案要点不全,甚至偏差的现象。
初三语文阅读与写作强化训练题(4)及参考答案-初中三年级语文试题练习、期中期末试卷-初中语文试卷

初三语文阅读与写作强化训练题(4)及参考答案-初中三年级语文试题练习、期中期末试卷、测验题、复习资料-初中语文试卷-试卷下载每周一考5 (有答案)初三语文阅读与写作强化训练题(5)一、默写(12分)1、将军百战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
3、野径云俱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
6、唐代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此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日本政府审议通过了右翼势力编写的历史教科书,肆意篡改历史,美化侵略,遭到许多主持正义国家的强烈谴责,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从课内或课外找出两句描写花的古代诗词(1)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文言文,回答文后题目:三重楼喻往昔(从前)之世,有富愚人,痴无所知。
到余(另外的)富家,见三重楼,高广严丽(庄严华丽),轩敞疏朗。
心生渴仰(极度的羡慕),即作是念:我有财钱,不减于彼,云何顷来(为什么近日)而不造作如是之楼?即唤木匠而问:“解(通“晓”)作彼家端正合不(同“否”)四?”木匠答言:“是我所作。
”即便(立刻)语言:“今可为我造楼如彼。
”是时木匠即便经地垒作楼。
愚人见其垒作舍,犹怀疑惑,不能了(彻底明白)知,而问之言:“欲作何等?”木匠答言:“作三重屋。
2021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1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2021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一、知识积累与运用(第1--7题,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恪守(gè)慷慨(kǎi)羞怯(qiè)前扑后继(pū)B. 狡辩(biàn)钦佩(qīn)两栖(xī)曼不经心(màn)C. 酷似(sì)狼藉(jí)遨游(áo)美不胜收(shèng)D. 练达(liàn)景仰(yǎng)劳禄(1ù)胸有成竹(zú)【答案】C【解析】【详解】A.恪守(gè)——kè,前扑后继——前仆后继;B.两栖(xī)——qī ,曼不经心——漫不经心;D.劳禄——劳碌,胸有成竹(zú)——zhú;故选C。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小明同学经常向老师请教问题,真是不耻下问啊!B. 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C. 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多少人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
D. 泡一杯清茶,香气扑鼻而来,令人心旷神怡。
【答案】A【解析】【详解】A.不耻下问:指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不感到丢面子,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学识或地位不及自己的人请教。
学生“向老师请教”,而不是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对象用错;B.呼朋引伴:意思是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使用正确;C.殚精竭虑:形容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使用正确;D.心旷神怡: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使用正确;故选A。
3. 下面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A. 《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
B.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闪烁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的短篇小说,主人公是朱赫来。
C. 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
2019-2020年初三中考初中语文阅读题强化训练及答案

2019-2020年初三中考初中语文阅读题强化训练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向大海也能要“药”刘诗瑶①前不久,由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和上海绿谷制药联合研发的治疗阿尔茨海默症新药“甘露寡糖二酸”(GV—971)顺利完成临床Ⅲ期试验,在新药研制上迈过了最关键的一步。
该药物是从海藻中提取的海洋寡糖类分子,其新颖的作用模式与独特的多靶作用特征,为阿尔茨海默症药物研发开辟了新路径。
②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是巨大的生物资源库。
以海洋生物和海洋矿物中的有效成分为基础开发的药物就是海洋药物。
据中国海洋大学、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学委会主任管华诗院士介绍,目前认识和开发的海洋药物主要来自海洋生物资源。
③人类主要生活在陆地上,所研发的药物主要来源于陆地,但使用多了,就有可能产生耐药性。
于是,人们将目光转向了浩瀚深邃的海洋。
④除了够新,海洋药物还够“奇”。
据管华诗介绍,为了适应在深海环境中的生存、繁衍、防御等活动,深海生物进化出了独特的基因,耐寒耐热耐高压等,能够产生结构奇特、活性多样显著的海洋天然产物,它们为现代创新药物研发提供了重要结构信息,是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免疫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人类重大疾病药物先导化合物发现的重要源泉。
⑤半个多世纪以来,全球共有13个海洋创新药物被批准上市,其中管华诗院士1985年开发上市的我国首个海洋新药藻酸双酯钠(PSS)就是其中之一。
进入21世纪后,海洋药物的开发和上市速度明显加快,十几年间,先后有8个海洋药物被美国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或欧盟EMEA(欧洲药品评估局)批准上市。
到2016年,海洋药物的全球市场达到86亿美元,已成为蓝色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一极。
⑥据了解,世界各国尤其是美国、日本及欧盟等国家纷纷制订相应计划,斥巨资开发海洋生物资源,海洋药物已经成为国际医药领域竞争的热点。
⑦但向大海要“药”,并不容易。
初三语文备考复习计划范文(四篇)

初三语文备考复习计划范文复习重点1、古诗文的识记、理解和阅读。
2、重点词语的识记和理解。
3、现代文的阅读和理解。
4、写作训练。
具体措施1、全体参与,分层达标复习课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复习时既要把目光盯在少数“尖子生”身上,也要更多地关注那些基础不扎实、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提出不同的要求,尽量让班级中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清楚意识到自己复习中的弱势环节,一步步进行训练完善,争取在教师的指导之下逐步得到改善与提高。
2、理清头绪,突出重点针对中考试题基础性强的特点,对于新课程标准和考纲中要求掌握的语文知识和基本篇目,在复习时首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梳理,只有理清了头绪,学生才能思路清晰,复习才会有更佳的效果。
阅读理解特别是课外阅读理解文章与作文是语文复习的“重头戏”,在复习中应加强指导。
比如在进行阅读理解训练时,应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教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做到“授之以渔”,并结合有针对性的训练,举一反三,从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作文训练要做到每周至少一篇,教师有目的有步骤地指导和训练。
具体做法是:(1)重点字词,先带领学生一起梳理,然后采用听写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对学生训练。
(2)文言文复习先让学生明确哪些课文是重点篇目,然后做重点指导,指导完毕后侧重检查学生掌握情况,争取大多数人过关。
(3)古诗词,侧重于让学生背诵和默写,训练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连续性默写,二是理解性默写,三是运用性默写。
复习完一册就利用课堂和早读时间让学生背或默写,背,要尽量做倒背如流。
(4)作文训练,每周至少讲练一次,(5)名著导读的讲练,主要依据《考纲》中指定的篇目,以问带讲。
复习步骤第一周复习七年级古诗《论语》、《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天净沙·秋思》、《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夜雨寄北》、《泊秦淮》、《浣溪沙》、《桃花源记》、《陋室铭》。
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教学计划标准范文(五篇)

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教学计划标准范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业务素养。
教学中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一、制定计划的目的为使学生学好代数、几何的基础知识,具备当代社会中每一位公民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社会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形成数学创新意识,特制定本学科教学计划。
二、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在“全等三角形”一章,三角形的画法与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相结合,也就是说,三角形全等条件不是直接给出的,而是让学生画出与已知三角形某些元素对应相等的三角形,画完以后,再剪剪量量,在这个基础上启发学生想一想,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需要什么条件。
这样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图实验,就会对相关结论印象深刻。
将三角形的画法与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相结合,也比单独讲三角形的画法效果好,单讲容易单调枯燥。
在“轴对称”一章,图形的变换与图形的认识相结合,本册书先安排轴对称的内容,再安排等腰三角形的内容。
这样就可以从变换的角度认识等腰三角形,从而加强两者之间的联系。
另外,在本章中安排“用坐标表示轴对称”的内容,也是为了数形结合,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
在实数一章,内容属于“数与代数”这个领域,有关数的内容,学生在七年级上册已经系统学过有理数,对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等有了较深的认识,本章是在有理数的基础上学习实数的初步知识,由于数的扩充的一致性,本章很多内容是有理数相关内容的延伸和推广,因此,要注意加强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例如,对于绝对值和相反数的概念,实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性质,平方与开平方、立方与开立方的互为逆运算关系等都是在有理数的基础上展开的。
另外,本章前两节“平方根”、“立方根”在内容上基本是平行的,因此,在“立方根”一节,充分利用了类比的方法,例如类比平方根的概念的引入方式给出立方根的概念,类比开平方运算给出开立方运算,类比平方与开平方运算的互逆关系研究立方与开立方运算的互逆关系等。
上海市松江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中考一模)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 含答案)

上海市松江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中考一模)考试语文试卷(满分:150分,完成时间:100分钟,在答题纸上完成)2022.1一、文言文(36分)(一)默写(12分)1.东风不与周郎便,(杜牧《赤壁》)2.知困,(《虽有嘉肴》)3. ,一任群芳妒。
(陆游《卜算子·咏梅》)4.问君何能尔?(陶渊明《饮酒》)5.深秋的早晨,同学们看到田野和房屋上薄雾缭绕,而东方已是一片绯红。
甲生说:这便是《答谢中书书》中描绘的“”的画面;乙生说:可惜没有文中早晨“”的热闹场景啊。
(二)阅读下列诗文,完成第6-12题(24分)【甲】石壕吏(节选)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乙】(节选)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丙】子奇治阿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①.既行,齐君悔之,遣使追。
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共载皆白首也。
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铸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以赈贫穷,阿县大治。
魏闻童子治邑,库无兵,仓无粟,乃起兵击之。
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注】①阿:地名,今山东阿县。
②白首:老年人。
③决:决断(政事)。
6.甲诗的作者是(人名),乙节选语段出自课文《》。
(2分)7.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4分)(1)遣使追()(2)铸库兵以作耕器()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余人各复延至其家9.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走出粮仓去救济贫穷的百姓,全面治理阿县。
最新初三中考初中语文阅读题强化训练及答案带解析

最新初三中考初中语文阅读题强化训练及答案带解析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钓者①“文化大革命”中,那一个黄昏里,河边的芦苇全白絮了,我放牧回来,仄在牛背上,悠悠地吹那笛儿。
蓦然,就瞧见那弯弯的柳树根上,坐着一个人钓鱼,草帽把脸全遮住了,一只蜻蜓停在那帽沿上。
我感到新奇,从牛背上溜下来,悄悄走近去,他没有动,钓竿横在那里,已有几条小鱼在啜那钩上的小蚯蚓了,那浮子就微微地激动,像落下的一朵芦絮,又像冒上来的一个水泡儿。
那人还是不动。
我却急了:“钓,快钓!”②他仍一动不动地坐他的地,那钓竿依然没有拉,浮子静了一下后,又微微地激动了。
③但我终是看清他的脸了,很黄,满下巴的毛也黄,连两手的食指和中指都是黄得发焦。
我立即掉头逃走了: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怪人,一个外乡来的怪人了。
④第二天,第三天……几乎是每一个黄昏,我放牧回来,总要好奇地往那芦苇深处的柳树下看看。
他总是那么坐着,像一尊石头。
但终未见他钓上一条半尾鱼来。
⑤一天,一头牛病了,半下午我就赶牛回队牛圈,在那我竟看见这位钓者了。
他双脚踩在牛粪里,用锨往外铲那粪块,粪是泥草沤的,铲不动,手就伸下去了,那焦黄的食指和中指,一抠,抠起一大块来。
……抠完粪了,又去担干土垫,扁担在肩上跳,他前后顾着,用两手抓住捺,摇摇摆摆走,已经看见我在笑看他了,并不一言一笑,我想:他原来扁担都不会担,自然是不会钓鱼了。
然而,粪出完又垫好了,他却抱了那鱼竿,又踽踽地向河边走去。
⑥我随着他,看他在那里坐定,垂下钓竿去,立即又一动不动了。
月亮升上来,静静地照在水上,芦苇上,他只是坐着,不拉钓竿,甚至连拉上来看也不看一眼。
我走过去,说:“你是要钓水里的月亮吗?”⑦“钓鱼。
”他说。
⑧“鱼已上钩了,为什么不钓呢?”⑨“鱼可怜见的。
”⑩“那你在水里钓什么呢?”⑪“钓愁!”⑫这句话,一直到几年后,我才明白了是什么意思,但那时,只觉得可笑,越发证实他是一个怪人。
⑬后来,我就慢慢了解清楚这个怪人了。
初三语文写作技巧与写作方法练习题及答案20题

初三语文写作技巧与写作方法练习题及答案20题1. 题目:描写四季的变化。
答案:四季如画,春天百花争艳,绿草如茵;夏天炎热酷暑,迎接热浪;秋天果实累累,金黄的稻谷如金子一般;冬天银装素裹,大地似乎进入了长久的沉睡。
2. 题目:你最喜欢的文学作品。
答案:我最喜欢的文学作品是《红楼梦》,它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庞大而真实的人物形象,将人性的喜怒哀乐展现得淋漓尽致。
3. 题目:家乡的变化。
答案:回忆起儿时的家乡,那是一个宁静而朴素的小村庄。
然而,如今,随着城市的发展,家乡已经焕然一新,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繁华的商业街让人眼花缭乱。
4. 题目:如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答案: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需要坚持和恒心。
首先,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可以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开始。
其次,要定期安排阅读时间,并且保持不间断。
最后,要多思考、多交流,将阅读中的收获变成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5. 题目:人与自然的关系。
答案:人与自然是如此密不可分,我们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的发展离不开自然的滋养。
同时,我们也应该保护自然,珍视自然资源,通过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保持和谐共生的关系。
6. 题目:描述一次难忘的旅行经历。
答案:那是我与家人一起去云南旅行的一次难忘经历。
我们欣赏了壮丽的石林、雄伟的虎跳峡,品尝了地道的云南菜。
旅途中,我们见识到了云南的多样文化和绚丽风景,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7. 题目:你的梦想。
答案: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能够救死扶伤,给病人带来健康和希望。
我会努力学习,积累医学知识,为实现我的梦想奋斗终身。
8. 题目:讲述一次你帮助他人的经历。
答案:有一次,我在路上遇到一位老奶奶摔倒了,我立刻伸出援手扶她起来,并陪她回家。
老奶奶对我的帮助感激不已,我也为自己能够帮助他人感到骄傲和满足。
9. 题目:你对友谊的理解。
答案:友谊是人生中一种宝贵的财富。
朋友可以与我们分享喜怒哀乐,互相支持和鼓励。
友谊是建立在信任和理解的基础上的,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白杨礼赞短文阅读

初三语文同步试题《白杨礼赞》1 白杨礼赞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妙手偶得紧紧靠拢倔强挺立B.不折不挠屈曲盘旋旁逸斜出C.纵横绝荡直挺秀欣坦荡如砥D.潜滋暗长恹恹欲睡力争上游提示:本题考查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识记。
C项中“纵横绝荡;的“绝;应改为“决;。
答案:C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壳晕折提示:此题主要考查对文中多音字的掌握情况。
参考答案:ké 鸡蛋壳qiào 地壳yùn 晕圈yūn 晕倒zhé 不折不挠shé 折3.走近作者。
本文作者是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_________,原名_________,字_________,曾写了_________、_________等著名小说。
其作品编为《茅盾全集》。
提示:此题帮助了解作者,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
答案:茅盾沈德鸿雁冰《林家铺子》《子夜》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本文的抒情线索是_________。
提示:进一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参考答案: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2.体会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1)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2)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3)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提示:生动形象是本文语言的一大特色,此题考查对文中动词表达效果的理解能力。
参考答案:(1)“扑;与“奔驰;照应,写出了迎面而来的情景,形象而准确。
静态的黄土高原“扑;入视野,这是乘车者的实感,准确地表现了“奔驰;的汽车速度之快。
“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扑入;视野,也反映了黄土高原的辽阔平坦,一望无际,无遮无碍。
(2)使用“涌;字,说明感想很多,瞬间形成,有的也许还未经过仔细考虑,就不由自主地喷涌而出。
(3)一个“泛;字,富有动感,生动地表现了白杨树旺盛的生命活力。
初三的学生适合做的练习题

初三的学生适合做的练习题初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阶段,学生们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下面将介绍一些适合初三学生做的练习题,帮助他们更好地备考。
一、数学练习题1. 基础求解题:选择题或填空题,包括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等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2. 初步几何题:如平面图形的认识、计算周长和面积、求解角度等。
3. 代数与方程题:包括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不等式等。
4. 应用题: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时间、距离、速度等计算题。
二、语文练习题1. 阅读理解:文章阅读后回答问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2. 词语运用:如读音、词义、词语搭配和造句等,帮助学生加深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 作文练习:引导学生写作文,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 古诗文默写: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古代文化,提高语言表达和写作水平。
三、英语练习题1. 语法练习:包括时态、语态、被动语态、疑问句等语法知识的强化训练。
2. 阅读理解: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写作练习:引导学生写简单的英语作文,提高他们的写作表达能力。
4. 听力练习:通过听力材料测试学生对英语听力的理解和应对能力。
四、物理练习题1. 基本概念与定律:如物理基本量、物理单位、质量、速度等知识点的运用。
2. 基本公式的运用:如速度、加速度等的计算,培养学生运用公式解题的能力。
3. 实验练习: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帮助他们理解物理现象和实验原理。
4. 应用题:如力的计算、功的计算等实际问题的解决。
五、化学练习题1. 基本元素与化合物:包括元素符号、化合物名称、化学方程式等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 化学计算题:如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等计算题,培养学生运用公式解题的能力。
3. 反应方程式和化学平衡:通过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反应方程式的写法和化学平衡概念。
4. 实验练习:引导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加深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初三语文阅读强化训练及答案

语文能力提升训练——1班级姓名阅读后答题(一)应聘李桂芳母亲陪着儿子来人才市场应聘。
看那儿人山人海的,母亲就有了许多焦虑。
无论如何她得帮儿子找到工作。
儿子大学毕业后,已经在家待了半年。
他的同学陆陆续续找到了称心如意的工作,可儿子老是不慌不忙的,说工作迟早会有的。
为这,母亲真有些生气了,所以今天非得亲自陪着儿子来应聘不可。
终于看中了一份待遇不错的推销工作,儿子的条件也挺适合的。
母亲便努力地挤进密密匝匝的人群里去,好不容易帮儿子要到了一张应聘报名表。
儿子接过表格,三两下就填完了。
母亲接过一看,字迹很是潦草,就生气地说,你怎么这样,不能把字写好点儿吗?儿子不耐烦地说,我就那水平。
母亲无奈地再次挤到了前台,又要了一张表格。
看看拥挤的人流,害怕挤出去难以再挤进来交表,便靠着工作台,拿笔填起来。
母亲的字写得很漂亮,她的书法作品曾在中学时得过奖。
一个工作人员见她正专心地填表,凑过来,看了看说,不是你应聘吧?母亲被身后的人流推得歪来倒去的,好不容易站稳了,连忙说,不是的,我是给我儿子填的。
那人说,你儿子本人呢?母亲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他力气小,挤不进来。
工作人员看了母亲写的字说,你的字写得不错嘛。
母亲赶紧说,我儿子写得还要好呢。
因为表格交在前面,不多时就叫到了儿子的名字,母亲赶紧大着嗓门儿朝后面叫儿子的名字。
儿子好半天才挤到前面,边挤边抱怨说,让你别忙,你忙什么呀?母亲朝他使使眼色,把他拉到工作人员面前。
儿子被叫到另外一间小屋进行面试,母亲赶忙跟了进去。
工作人员问儿子,你为什么要来应聘这份工作?刚才还和母亲顶嘴的儿子,此时突然紧张起来,好半天才挤出一句话说,我需要找份工作。
母亲赶忙帮他圆场说,我儿子从小就伶牙俐齿的,这会儿是紧张了点儿。
他适合做这个推销工作的。
你别看这孩子长得瘦,很能吃苦的。
小时候吧,家里的一切家务活儿他都承包了,街坊四邻一个劲儿夸他能干呢。
工作人员又问了一个问题,你觉得做推销工作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儿子想了半天,大冷的天,额上冷汗直冒,半天才张嘴说,我觉得只要能吃苦就行。
2020年长宁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0年长宁区初三语文在线学习效果评估试卷(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50分)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卷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6分)1.衣带渐宽终不悔,。
(柳永《蝶恋花》)2.,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无限山河泪,。
(夏完淳《别云间》)4.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爱莲说》)5. 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激烈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6-10题(12分)【甲】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乙】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6.【甲】诗是南宋著名的政治家、诗人所作,【乙】文选自《》。
(2分)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A.干戈..寥落四周星干戈:两种兵器,此指战争。
B.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竹简,此指书册。
C.故不为苟得..也苟得:苟且取得,此指苟且偷生。
D.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心:这种心,此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之心。
..10.下列对诗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乙两篇作者都通过叙写个人的人生经历来表达自己的人生追求。
B.甲、乙两篇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身处困境的艰难。
2023年徐汇区初三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

一、文言文(35分)(一)默写(13分)1.稻花香里说丰年,_________。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2. ___________,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回乡偶书(其一)》)3.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
(陶渊明《饮酒(其五)》)4.面对生活中的得失,我们不妨用《岳阳楼记》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醒自己,保持豁达淡然的心态。
(二)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第5—9题(22分)【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秦欲伐楚,使使者往观楚之宝器,楚王闻之,召令尹子西而问焉:“秦欲观楚之宝器,吾和氏之璧,随侯之珠,可以示诸?①”令尹子西对曰:“臣不知也。
”召昭奚恤问焉,昭奚恤对曰:“此欲观吾国之得失而图之,国之宝器,在于贤臣,夫珠宝玩好之物,非国所宝之重者。
”王遂使昭奚恤应之。
(选自《新序·杂事第一》)【注释】①和氏之璧,随侯之珠:和氏璧、随侯珠,是春秋时期的珍宝。
5.【甲】文的作者是儒家学派代表人物___________,以下()项也是他的作品,收录于教材中。
(4分)A.《北冥有鱼》B.《记承天寺夜游》C.《醉翁亭记》D.《富贵不能淫》6.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1)曾益.其所不能_______________ (2)秦欲伐.楚_______________7.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画线句。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以上两段选文都探讨了治国理念。
最新初三中考初中语文阅读题强化训练含答案

最新初三中考初中语文阅读题强化训练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议论文《精神拾荒三步曲》,回答下列小题。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是孔子的名言。
意思是说:只读书不思考后果是糊涂;只思考不读书,后果是危险。
②孔子当然不是无的放矢,“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是好些聪明人也容易犯的毛病。
有一种人,读书很多,称得上博学,但始终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见解,还有一种人酷爱构筑体体系,发现新的真理,但拿出的结果往往并无价值,即使有价值也是前人已经说过而且说得更好的。
一个人真正好读书就必定是有所领悟,真正爱思考就必定想知道别人在他所思问题上的见解,学和思怎么能分开呢?学和思是互相助兴的,读书引发思考,带着所思的问题读书,都是莫大的精神享受。
③如此看来,学和思不可偏废。
在这两者之外,我还要加上第三件也很重要的事——录。
常学常思,必有所得,但如果不及时录下来,便会流失,岂不可惜?不但可惜,如果任其流失,还必定会挫伤思的兴趣。
席勒曾说,任何天才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外界的激励,如一本好书,一次谈话,会比多年独自耕耘更有力地促进思考。
托尔斯泰据此发挥说,思想在与人交往中产生,而它的加工和表达则是在一个人独处之时。
这话说得非常好,但我要做一点修正。
根据我的经验,思想的产生不仅需要交往亦即外界的激发,而且也需要思想者自身的体贴和鼓励。
如果没有独处中的用心加工和表达,不但已经产生的思想材料会流失,而且新的思想也会难以产生了。
黄山谷说,三日不读书,便觉得自己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我的体会是,三天不动笔,就必定会思维迟钝,头脑发空。
④灵感是思想者的贵宾,当灵感来临的时候,思想者要懂得待之以礼。
写作便是迎接灵感的仪式。
当你对较差的思想也肯勤于记录的时候,较好的思想就会纷纷投奔你的笔记本了。
就像孟尝君收留了鸡鸣狗盗之徒,齐国的人才就云集到了他的门下。
⑤所以,不但学和思是互相助兴的,录也是助兴行列中的一个重要角色。
学而思,思而录,是愉快的精神拾荒之三步曲。
初三语文阅读与写作强化训练题(4)及参考答案

每周一考5 (有答案)初三语文阅读与写作强化训练题(5)一、默写(12分)1、将军百战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
3、野径云俱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
6、唐代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此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日本政府审议通过了右翼势力编写的历史教科书,肆意篡改历史,美化侵略,遭到许多主持正义国家的强烈谴责,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从课内或课外找出两句描写花的古代诗词(1)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文言文,回答文后题目:三重楼喻往昔(从前)之世,有富愚人,痴无所知。
到余(另外的)富家,见三重楼,高广严丽(庄严华丽),轩敞疏朗。
心生渴仰(极度的羡慕),即作是念:我有财钱,不减于彼,云何顷来(为什么近日)而不造作如是之楼?即唤木匠而问:“解(通“晓”)作彼家端正合不(同“否”)四?”木匠答言:“是我所作。
”即便(立刻)语言:“今可为我造楼如彼。
”是时木匠即便经地垒作楼。
愚人见其垒作舍,犹怀疑惑,不能了(彻底明白)知,而问之言:“欲作何等?”木匠答言:“作三重屋。
”愚人复言;“我不欲下二重之屋,先可为我作最上屋”木匠答言:“无有是事。
初三语文现代文学与作文练习题及答案20题

初三语文现代文学与作文练习题及答案20题一、选择题1. 下面哪个选项是“月关”的读音?A. 月亮B. 月球C. 月饼D. 月宫2. 下面哪个选项中的句子字数最多?A. 海洋中的鱼儿,欢乐自由。
B. 雨后的阳光照在地上,照亮了整个世界。
C. 小草从地下钻出来,迎接春天的到来。
D. 我去过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大城市。
3. “人工智能已经在很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它可以模拟人的思维和行为,完成一些复杂的工作。
”这段话主要是在阐述什么观点?A. 人工智能的发展受到众多限制。
B. 人工智能在未来将会取代人类工作。
C. 人工智能无法模拟人的思维和行为。
D. 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4. “我在困扰中成长,我在烦恼中坚强。
”这句话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A. 拟人B. 比喻C. 反问D. 排比5. 下面哪个选项没有体现现代文学作品的特点?A. 开放多元的主题表达B. 描写平凡生活的庸俗现实C. 引领社会潮流的思想启发D. 严肃权威的语言表达二、判断题1. 现代文学是指从20世纪开始的文学形式。
()2. 现代文学注重现实主义的描写和反映。
()3. 优秀作文必须要用很复杂的句子和高深的词汇才能表达。
()4. 作文的目的是为了展示写作者的高深才华和文化修养。
()5. 作文中,使用修辞手法可以给文章增色,更生动地表达。
()三、填空题1. 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的代表人物有______。
2. 古诗文与现代文学不同,它善于运用______的修辞手法。
3. 好的作文开头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所以要注意使用______的方式。
4. 现代文学强调对社会现实的______,折射出人们的思考和反思。
5. 作文写作时,要注意合理安排__________,让思路更加清晰。
四、作文题请你根据下面的情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假设你是学校的学生会主席,请你根据学生会的活动,写一篇报道,介绍学生会开展的一次主题讲座活动。
要求围绕主题、讲座内容、参与人员以及活动效果等方面进行描述,可以适当发挥想象。
黄浦区语文2024年初三一模解析

黄浦区语文2024年初三一模解析【导语】2024年黄浦区初三一模语文考试作为中考前的重要模拟测试,不仅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检验,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一次评估。
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这次一模考试的重点和难点,旨在帮助考生更好地了解考试趋势,提高复习效率。
【正文】一、总体分析2024年黄浦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整体难度适中,考查内容全面,涵盖了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默写、作文等多个方面。
试卷注重基础知识与能力考查的结合,强化了对学生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的考查。
二、具体解析1.文言文阅读本次文言文阅读选取了具有教育意义的经典文章,重点考查了学生对文言实词、虚词的掌握,以及对文章大意的理解。
在解析过程中,要注意对文言文句式的分析,掌握特殊句式的翻译方法。
2.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部分分为说明文和议论文两种类型。
说明文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说明对象、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的理解;议论文则关注学生对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分析。
在解答时,要注重对文章中心思想的把握,结合选项进行仔细对比。
3.古诗文默写古诗文默写主要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
在复习时,要注重对名句的理解性记忆,避免死记硬背。
同时,要注意易错字、同音字和形近字的区分。
4.作文本次作文题目贴近学生生活,注重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在写作过程中,要明确立意,选好角度,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同时,注意文章结构的安排和语言的运用。
三、复习建议1.巩固基础知识,加强对文言文、现代文、古诗文等知识点的掌握;2.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注重对文章中心思想和论证方法的分析;3.加强作文训练,多观察生活,积累素材,提高写作水平;4.定期进行模拟测试,查漏补缺,提高应试能力。
【结语】通过对2024年黄浦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的详细解析,希望考生能够明确复习方向,提高学习效率,为中考取得优异成绩奠定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周一考5 (有答案)初三语文阅读与写作强化训练题(5)一、默写(12分)1、将军百战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
3、野径云俱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
6、唐代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此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日本政府审议通过了右翼势力编写的历史教科书,肆意篡改历史,美化侵略,遭到许多主持正义国家的强烈谴责,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从课内或课外找出两句描写花的古代诗词(1)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文言文,回答文后题目:三重楼喻往昔(从前)之世,有富愚人,痴无所知。
到余(另外的)富家,见三重楼,高广严丽(庄严华丽),轩敞疏朗。
心生渴仰(极度的羡慕),即作是念:我有财钱,不减于彼,云何顷来(为什么近日)而不造作如是之楼?即唤木匠而问:“解(通“晓”)作彼家端正合不(同“否”)四?”木匠答言:“是我所作。
”即便(立刻)语言:“今可为我造楼如彼。
”是时木匠即便经地垒作楼。
愚人见其垒作舍,犹怀疑惑,不能了(彻底明白)知,而问之言:“欲作何等?”木匠答言:“作三重屋。
”愚人复言;“我不欲下二重之屋,先可为我作最上屋”木匠答言:“无有是事。
何有不作最下重屋而得造彼第一之屋?不造第二,云何得造第三重屋?”○a愚人固言:“我今不用下二重屋,必可(必须)为我作最上者。
”○b时人闻已,便生怪笑,咸作此言:“何有不造下第一屋而得上者!”9、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4分)○1即作是念()○2如是这楼()○3云何顷来()○4云何得造()10、解释画横线的两个语句,注意加点字的含义。
(6分)○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古语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思与本文相同。
请谈谈它们说明了什么道理?(3分)三、阅读说明文,回答文后题目:短期气候预测:帮你“听风便知雨”○1短期气候预测,就是每天电视广播里的天气预报吧?如果你这样想,那就大错特错了。
我们收听、收看天气预报,三五天内的气温、湿度、风力等“一切尽在掌握”,大大便利了日常起居。
但是,想不想在酷夏里知道这个冬天冷不冷?想不想在寒冬中预知到明年夏天发不发洪水?一一那就要靠“短期气候预测”了。
②中国是个多自然灾害的国家,旱涝、高温,冷害等气候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年均1000亿元,死亡人数年均6000人以上。
同时,中国又是农业大国,农业“靠天吃饭”,气象预测工作尤显重要。
因此,刚刚过去的5年里,一个关于气候预测的“九五”攻关项目,引来全国105个单位、400多名科研人员为之奔忙,这个项目,就是“中国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研究”。
③“短期气候预测’堤相较‘十期气候预测”而言,后者做的是未来50年、100年的气候分析,难度极高。
而“短期”,也不像天气预报时段那么“扮’,它的时间概念不是一日”而是论“月”、“季”、“半年”、“一年”。
它所承担的是,帮助国家决策部门了解掌握未来数月里或一年里的气候变迁,减免不必要的人财物损失。
④例如,预测即将来临的冬天何时变冷,石油开采部门由此决定需要何时封井,稍有迟缓,冰就会像刀子般把油管割裂;天气冷到何种程度,便可预知某些海湾会不会结冰,破冰船之类的交通工具要不要及早调度;而农业部门也可根据预测的气候冷暖,提前选择明年播种的作物品种。
甚至于,明年的空调产量乃至于电扇、饮料的产量,相关行业都会随时看“短期气候预测”的“脸色”行事。
农业、水利、交通、工业等等,短期气候预测的作用无处不在,说它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绝非夸张。
⑤短期气候预测,印度做了百余年,日本、俄罗斯做了七八十年。
与之树比,中国这方面的“资历”同样不算短。
1958年,我国首次发布“长期气候预报”,这就是“短期气候预测”的前身,40多年来经验积累了不少,______一直到90年代,我国始终处于各地零散研究状态,_______从未将之“业务化”,换句话说,完整的预测系统尚未建立。
⑤科研的每一点进展都不会是来自一两个人的一蹴而就。
预测系统包括全球各国的各种气候资料收集齐全,随之建立一个包括预报大气,海洋与大气耦合模式、中国及邻近区域地区细化、厄尔尼诺系统预报等繁杂的模式系统……这一切,意味着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
5年奋战,终使“中国短期气候预测系研究”大功告成。
○6作为“九五”重中之重的科技项目,中国短期气候预报系统曾在“1998年抗洪年”准确预报了长江、松花江洪水以及20 0 0年的汛期。
目前,该系统在国家气候中心用于年、月、季节、年及年际时间尺度的气候预测业务试报。
○7与天气预报相比,短期气候预测面对更多不确定因素。
凭啥判断下一季是热是冷、是旱是涝?即便掌握征兆、周密演算,也还可能要面对一些不可预知的变数。
○81998年大洪水之所以能准确预报,正缘于一些重要征兆被我们及时抓住:1997年冬天,青藏高原大雪频频,与此同时,“厄尔尼诺现象”频频光顾我国。
科学家通过系统中众多模式对其进行了繁杂的演算,从而判定,第二年有洪水。
这套系统主攻的汛期预报,每年4月间都会向有关决策部门通报当年夏天汛情预报结果。
对于今年夏天会不会干旱下去,雨水多不多,目前仍意见不一。
○9气象变幻莫测,短期气候预测绝非万能,在误差中不断修正,气象科学才能进步。
12.本文围绕“短期气候预测”’,主要说明了哪些内容?(3分)13、本文开篇用了一个设问句。
如果不用设问句,这话该怎么说?作者运用设问句有什么好处?(3分)14、根据第三段内容,用一个“是”字句给短期气候预测下个定义。
(3分)15、填入第五段空缺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虽然但是B因为所以C但而D虽却16、给第十段中的“变幻莫测”写出两个同义成语和一个反义成语。
如能多写且正确,每多写一个可加一分,最多加2分。
(3分)17、文中说:“对于今年夏天还会不会干旱下去、雨水多不多,目前仍意见不一。
”“短期气候预测绝非万能,在误差中不断修正,气象科学才能进步。
”透过这些话,你对气象研究的本身或说明文写作产生了怎样的认识?(4分)四、阅读散文,回答文后问题:松与兰这所高校的风景,最亮丽的要算囹书馆门口那两株雪松了。
它们非常庄严地对峙着,像秉承着什么诺言。
树干有五层楼高。
它远看像片云,近看似把伞,蹲下瞅它,似觉进入了一团绿色的梦境。
这是两座绿色金字塔,两个高深莫测的哲学童话。
我每天都去看它。
我崇尚它的凝重,“不管外界怎么样,我就这个样子”。
它使我想起西方一句谚语:台风的中心是稳定的。
人毕竟不是树,人还要遭受松树尝不到的折磨,尽管阳光是灿烂的,每日里大千世界不尽如人意的事还不少。
每当此时,我便跑到树下,去看它的庄严凝重,它的无欲则刚的气概。
看得久了,竟生出些连自己也感到莫名其妙的情感来,甚至连孰是我、孰是松都分不清了。
松树是圣哲。
在雪松前面,有10棵白玉兰。
阳春三月,草木丰茂,百花争艳,白玉兰昂首怒放,像10位亭亭玉立的仙女,一个个冰清玉洁,光彩照人。
爱拈花惹草的蜂蝶来了,绕着白玉兰翩翩起舞;凑景照相的来了,靠着白玉兰扭摆作态;拍摄电视的来了,对着玉兰花调试着焦距……人们一下子冷落了那两棵松树。
好景不长,一场春风,一场春雨,打得玉兰花儿败了,白玉兰十分可怜,像是被匆匆赶下台的演员,凄惨中带有一种落魄,水淋淋地向世界泣诉。
那雪松却显得更加苍翠与凝重。
这时,我忽地想起一首诗,这诗该是松树吟诵给白玉兰的:“春日春风有时好,港风春日有时恶,不得春风花不开,花开又被风吹落。
”是春风春日诱骗白玉兰把花儿开了,又是春风春日把白玉兰打败了。
它们还是涉世不深啊!白玉兰啜泣不语。
17.作者在第二自然段中写道“我每天都去看它。
我崇尚它的凝重”。
(6分)(1)为什么“我每天都去看它”?答: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0个字)(2)为什么“我崇尚它的凝重”?答: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5个字)18.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写道“看得久了,竟生出些……莫名其妙的情感来”,这种情感指的是什么?(4分)19.作者在第6-11自然段中,写白玉兰易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而且还想起一首诗,写它花开花落的情景,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3分)20.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三项是()(6分)A两株雪松的亮丽,犹如两座绿色金字塔,是从外貌来写;它们庄严地对峙着,犹如两个高深莫测的哲学童话,是从内在气质来写。
B本文的主旨可以概括为主要赞美那种“不管外界怎么样,我就这个样子”的松树风格。
C作者想到“台风的中心是稳定的”这句西方的谚语,旨在印证松树的庄严凝重,不受外界左右的精神。
D“松树是圣哲”一句,是把松树人格化、理想化了的写照,激励人们学习松树的风格。
E作者借助比较的手法,巧妙地写出了白玉兰的亭亭玉立,冰清玉洁,光彩照人。
F作者在文章后面想起一首诗,说是松树吟诵给白玉兰的,意在告诫人们不要学涉世不深的白玉兰,要学松树无欲则刚的气概。
五、片断作文(10分)一进公园大门,最先见到的就是松树,高大挺拔,还有各种鲜艳的花朵,小路两旁还有青青的冬青树。
你认为这样的描写具体吗?如果不具体,请你铺叙一下公园的景色。
六、作文(50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习: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有一段话:教育应围绕四种基本学习加以安排,可以说,这四种学习将是每个人一生中的知识支柱:学会认知,即获取理解的手段;学会做事,以便能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产生影响;学会共同生活,以便与他人一道参加各种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进行合作;学会生存,这是前三种学习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新的教育概念应该使每一个人都能发现、发挥和加强自己的创造潜力,也应有助于挖掘出蕴藏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财富。
也就是说要使人们学会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