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优质课《三角形的特性》教学实录附设计意图
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课堂实录
![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40a761fe19e8b8f67c1cb932.png)
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课堂实录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课堂实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难点:会在三角形内三条边上画高。
教具准备:三角板、直尺、三角形、四边形塑料教具。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情境导入。
1、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要考考你们,你们都知道哪些平面图形啊?预设:(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四边形、五边形、菱形……)2、师: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存在着很多平面图形,(出示情境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在这些物体中,运用最多的是什么图形吗?生:三角形。
(板书:三角形)3、引入课题:师:为什么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这么广泛呢?它究竟有什么魔力让设计师们这么喜欢它?(请同学回答)(生:可能说它坚固,不容易变形等等。
如果学生说不出,教师暂不做引导,直接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就会知晓了)二、实验操作,探索特性1.用力拉,验证稳定性师:是这样吗?让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同学们看这是什么?(拿出一个三角形)谁想来用力拉一拉,(说感受)(生:拉不动。
)师:是不是她的力气太小了?再找一个同学试一下。
(生:还是拉不动。
)师:再试着拉一下这个四边形。
(说一下感受)(生:很容易变形。
)师:那你有办法让它稳定住,不再这么容易变形吗?(生:在四边形的两个对角加一条线段。
)师:再拉一拉,为什么就拉不动了?(生:变成了两个三角形。
)师:看来三角形真的很稳定,那你知道三角形为什么会有这么好的稳定性吗?2.动手操作,验证稳定性师:让我们再来做个试验,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小棒,这些小棒都是一样的,先请你用三根小棒做一个三角形,然后同桌两个同学比较一下,发现了什么?(1)学生动手摆,同桌比较交流。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优秀教案(精推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优秀教案(精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f62c2a3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de.png)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优秀教案(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优秀教案第【1】篇〗【教材与学情分析】“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级数学下册的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本课时是让学生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三角形的过程,并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基本特性,是典型的几何概念课。
主要内容包括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三角形的高及其画法。
三角形是最基本的几何图形,在第一学段的认识图形以及四年级上册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过程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直观经验。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经常接触到三角形,对三角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
但几何初步知识无论是线、面、体的特征,还是图形的特征、特性,对于小学生来说,都比较抽象,为了解决数学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特点之间的矛盾,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特设计以下教学以帮助学生理解三角形概念,构建数学知识。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特征和特性,并会给三角形画高。
2.能力目标:学会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去获得学习的方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操作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在合作、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协助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特征和特性。
2.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高和底和含义,会画三角形指定边上的高。
【教学准备】PPT课件、三角尺等。
【教学过程】一、回忆旧知,明确课题。
1.生活实物引入概念。
欣赏生活中的,金字塔、跨河大桥、自行车、篮球架等。
今天我们来学习三角形(板书揭题),相信三角形你们都已经很熟悉了。
你能从中找出了隐藏的三角形吗?先在脑子里描一描。
2.提出问题。
这些都是三角形,三角形都有怎样的特征?生: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板书)【设计意图:在生活中找三角形,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感受数学的美。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优秀5篇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8dba664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94.png)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优秀5篇《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学具准备:学生准备:三角尺教师准备:多媒体投影、课件、三角板、礼物盒(内含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各一个)、作业单(每人2份)教学重点:1、理解三角形的特性。
2、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过程:一、联系旧知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了一份礼物(出示盒子,摇一下)咦!里面有东西!大家想不想知道里面有什么?生答。
师:那让我们来摸摸他里面的东西,好不好?生答。
师:老师需要一位小助手蒙眼睛,谁愿意帮帮老师?准备就绪,宣布活动规则:将你摸到的东西大声地说出来并告诉大家你是如何判断出来的。
活动结束后教师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我们已经学习过了,所以大家能够根据他们的性质准确的认出他们,三角形大家也能够认出来,但是今天我们还需要更进一步地学习三角形,看看三角形有哪些特性?(板书课题)二、情境导入师:大家在生活中见过三角形吗?生答。
师:那现在老师给大家出示一组图片,看看大家能不能找出图中的三角形(课件出示图片)。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样三角形形状的东西一直陪伴着大家,你们知道吗?生答:红领巾。
师:没错,是红领巾(课件出示)今天老师就把同学们的红领巾画到黑板上,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看看它有哪些特点(黑板上画三角形)。
三、探究新知1、发现三角形的`特征师:同学们知道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吗?指名说一说。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画的三角形标出各部分的名称(课件展示)。
现在请同学们继续观察这个三角形,你能看到什么?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2、概括三角形的定义师:请同学们画出一个三角形。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bf06878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52.png)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教案一. 教材分析《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特性,包括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的边长关系、三角形的内角和等。
通过学习本章,学生能够解决一些与三角形相关的问题,并为后续学习其他几何图形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对图形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三角形的特性还没有系统的认识,需要通过本章的学习来掌握。
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可以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和实例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边长关系和内角和特性。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法,发现并验证三角形的特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三角形的特性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故事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三角形的特性。
2.探究学习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法,主动探究三角形的特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
3.激励评价法: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积极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教材、课件、教具(如三角形模型、直尺、量角器等)。
2.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成数学角,座位排列便于学生交流和展示。
3.学生准备: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对图形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讲述一个关于三角形的小故事,让学生思考三角形的特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或教具,呈现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
解释三角形的边长关系和内角和特性,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方法,验证三角形的特性。
四年级下册数学优质课教案备课第五单元 三角形的特性(教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优质课教案备课第五单元 三角形的特性(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2cafea804d2b160b4ec0bf.png)
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让学生在“画三角形”的操作活动中进一步感知三角形的属性,抽象的概念。
这样有利于学生借助经验,把抽象的概念和具体的图形联系起来。
这里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恰当把握教学要求。
三角形是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在第一学段学生已初步认识过。
此处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特征,概括出三角形的定义。
为此,还出示了一组含正、反例的图形让学生辨析,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角形概念。
此处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边画边想、组织交流、引导概括三角形的特征,从而有效地落实了本节课重点的教学。
教学过程预设学生活动【情景导入】教师展示三角板,观察三角形的特点,请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上也有三角形。
红领巾、三角架……引入课题:其实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三角形。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新课讲授】知识点1 三角形的特性小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请学生举出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
【课堂作业】1.填空:(1)三角形有()个顶点,()条边,()个角。
(2)由三条()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3)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
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
(4)三角形具有()。
2.标出下面三角形的边、顶点、角,并作出三角形的高。
3.教材第61页“做一做”,学生举例。
答案:1.(1)3 3 3(2)线段围成的封闭(3)高底 4)稳定性【课堂小结】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和了解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具有稳。
小学数学_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750cc9a336c1eb91a375dfe.png)
《三角形的特征》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了解三角形的特征,理解三角形的意义,会画三角形的高。
2.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比较、猜想、实践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和空间想象能力。
3.能够自觉运用三角形的有关知识,理解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验三角形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三角形的意义、高和稳定性。
【教学准备】1.微视频;2.多媒体课件;3.若干同样的小棒;4.直尺。
【教学过程】一、观看微视频,完成《学习任务导学单》。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三角形的知识。
请大家准备好微视频,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导学单》,并注意如下观看微视频要求:●观看微视频,完成《学习任务导学单》。
●视频中要求暂停的一定要暂停,抓紧时间完成任务后,再继续播放。
二、汇报成果,质疑提问。
1.汇报成果师:大家都已经完成了,学习的怎么样?我们首先来交流一下《学习任务导学单》上的这些问题。
师问生说。
2.质疑提问师:大家真了不起,学的真棒。
那么你在学习过程中,有什么疑问或者不懂的地方吗?请提出来我们一起来解答。
生说疑问或者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答疑解惑,提升技能1.第一部分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师:谁能解决刚才关于这部分的问题?生说。
师小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很多同学认为“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组成的封闭图形是三角形”。
其实这样认为是非常正确的,但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这种说法更加简洁明了,其实大家想一想,只要三条线段围起来了,就有了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而且“围”的含义就是“封闭图形”,所以说由三条线段围起来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这种说法包含了大家所有的想法。
2.第二部分三角形的高。
师:我们发现三角形有三条高,这是为什么呢?生说。
师:是啊同学们,三角形有三个顶点,分别对应着三条边作为底,所以过这三个顶点,到对边作高,就能做三条,请看大屏幕。
四年级下学期三角形的特性(教案)
![四年级下学期三角形的特性(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1937b8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a2.png)
四年级下学期三角形的特性(教案)一. 教材分析《三角形特性》是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基本特性,包括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的边长关系、三角形的内角和等。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三角形的特性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直线、射线、线段的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特性,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加深理解。
同时,学生可能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例来帮助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基本特性,能够运用三角形的特性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基本特性。
2.难点:能够运用三角形的特性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讨论,让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学习目标。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三角板、直尺、圆规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套三角板、直尺、圆规等。
3.课件: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包括图片、动画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三角板,让学生发现三角板是由三个角和三条边组成的,从而引出三角形的定义。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三角形的相关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描述三角形的特性,如三角形的边长关系、三角形的内角和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用三角板、直尺、圆规等工具,自己动手画出几个三角形,并测量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和三个角的大小,验证三角形的特性。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个别或小组讨论,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三角形,以及如何运用三角形的特性解决实际问题。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优秀7篇】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df802134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80.png)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优秀7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7篇《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篇一【内容分析】认识三角形和认识三角形特性在四年级中属于较为简单的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因为上个学期学生已经学过画垂线,所以给三角形画高能起到很好的迁移。
【学情分析】:本班有学生27人,其中男生17人,女生10人。
本班的每个学生都活泼可爱,有着很强的上进心和集体荣誉感。
但是有一半的同学的数学基础较差,差生占50%。
是本校数学成绩中等的一个班。
他们不仅计算能力差,空间想象能力也差。
因此为了上好本节课,我利用多媒体教学,另外我还精心制作了一些教具,来进行直观教学。
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为进一步应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特征。
2、知道三角形各部分的。
名称、3、会在三角形上画高。
【学习重点】理解三角形的特性【学习难点】给三角形画高【学习过程】一、激趣定标1、出示埃及金字塔的和桥的资料图。
2、你从图中发现三角形了吗?3、展示目标: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1、小组合作,利用学具摆三角形,上台展示。
2、出示以下三角形引导学生说出三角的定义。
3、这些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说出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4、播放图片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三角形。
5、小组合作阅读60页,回答三个问题。
什么是三角形的高?怎么画三角形的高?自己画一条三角形的高。
6、一个三角形的有多少条高、7、生活中的三角形有什么作用?举例子8、如何增加椅子的稳定性?三、测评训练。
完成课文65页第一题。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在摆一摆、拉一拉的活动中,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易变性。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二》教学实录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二》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18dc36d3f524ccbff021843c.png)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二)》教学实录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底82页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操作探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知道三角形得另一个特性:即三角形人一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思考、逻辑推理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3、通过小组合作,全员参与动手操作的活动过程,增强孩子之间的合作交流意识,培养她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准备:生:每人一份(剪刀一把、塑料管一根、学具小棒一包。
)师: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课前交流:伴着优美的音乐,我们欣赏了美丽的景色,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知道,雪山彩虹谷)是的,这是我们沂水美丽的雪山彩虹谷,这里风景秀丽,景色宜人,大家想不想去玩儿呀?(想)有机会去的时候一定找我,我给你们当导游,好吗?其实我们的课堂也应该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是不是精彩呢?就得看我们接下来得表现了。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师:优美的环境人人喜欢,但也需要大家共同保护。
在一些景区里,我们有时也会看到一些不文明的现象:请看屏幕:(出示草坪图)原本平整的草坪上被人们踩出了一条小路。
你们说这些人有路不走干嘛非得走草坪呢?生:走那里近;师:是吗?你们也这么想吗?生:是师:那走这里为什么就近呢?(那样直着走就近)是不是这样呢?研究了今天的问题,大家就能解释其中得道理了。
(二)实验操作,合作探究:师:同学们,桌上的剪刀干什么用的呀?(剪东西)说的对,使用剪刀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现在我们就比赛剪这根小棒,请同学们把小棒随意的剪成三段,看谁先完成,开始。
剪完以后放好剪刀,先不能再修改了。
真麻利呀,都剪好了,干什么用呢?(围三角形)对,围一个三角形试试。
师:围成了吗?(围成了)围成得举手,哦,这么多人都围成了?来你来围给大家看看。
(学生展示)你们也是这样首尾相接围成得吗?(是的)噢,有不同情况吗?你来围给大家看,(生展示)大家看这种情况能围成吗?(不能)想一想,为什么呢?生:太短了师:噢,哪根太短了?生:那两根短的,师:你们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吗?(有)看来没有围成并不是你的原因,与你剪得小棒的长度有关系!谢谢你给大家提供了这么有价值得思考,请回去。
小学四年级数学优质课《三角形的特性》教学实录附设计意图
![小学四年级数学优质课《三角形的特性》教学实录附设计意图](https://img.taocdn.com/s3/m/9f82318b0b4e767f5bcfce69.png)
小学四年级数学优质课《三角形的特性》教学实录附设计意图指导:山西省阳泉市教研室张长海教学内容:人教社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80--81页教学目标:1、掌握三角形的基本特征,知道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了解组成三角形的基本图形。
2、通过操作,体验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并知道其中的道理,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并能应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引领学生经历归纳概括“怎样的图形叫三角形”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基本的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的本质特征,归纳概括三角形的概念,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用准确精炼的语言概括“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教学方法:观察比较、猜测验证、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等多种方法有机结合,灵活运用。
教学准备:三角形、四边形框架、木条、线绳、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共同认识和研究图形世界中的一位老朋友三角形。
(出示工地图)你能找到它吗?说出他所在的具体位置?生1:塔顶上有三角形。
(课件闪烁)生2:塔架上有三角形?(课件闪烁三角形)生3:建筑物上有三角形?师:还能找到吗?生:能找到好多个三角形。
(课件闪烁三角形)师:同学们能从这么复杂的结构中找到许许多多个三角形。
真够厉害呀!了不起,都有一双慧眼。
师:你们一眼就认出这么多三角形,看来对三角形的特征有了一定的认识,(课件:从实物中抽象出图形)仔细观察这些三角形都有哪些共同之处?生:3条边,3个角,3个顶点。
(教师板书)师:在自己的本上画一个三角形,找出他的顶点、边和角并把各部分的名称记录在三角形上。
让人一看就能看出三个顶点,三个角,三条边。
(一人上黑板展示,教师巡视。
)生:(标出了顶点和边,不会标角。
)师:角在哪儿?该怎么画,怎么标。
师:能具体说一说吗?生:(解释)【设计意图:联系现实情境找三角形,激起学生对三角形已有知识经验的回顾,通过找实物三角形,从而抽象出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课堂实录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da5eaae9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ca.png)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课堂实录《三角形的特性》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作用。
2、掌握三角形的特点。
3、会画三角形及能标出三角形的高和相对应的底。
教学重难点:1、掌握三角形的特点。
2、能标出三角形的高及相对应的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PPT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课件展示各种图片:同学们,老师这边有几张图片,同学们可要认真看好咯、看看谁最快想到老师要问的问题的答案……(出示PPT:你见过这些东西吗?它们都近似什么形?)2、说出图形的特点。
看完图片,有同学已看出这些都有三角形的模样,既然三角形在生活中如此广泛,同学们就试着动手画画三角形,任意画一个三角形,请同学来说说自己发现的三角形的特点。
师:同学们,刚刚我们看了这么多生活中的三角形的图片,大家都知道三角形长什么样儿了吧?生:……师:那么现在老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堂作业本,在本子上任意画一个三角形。
师:画完三角形的同学想想三角形有什么特征。
待会儿老师请几位同学来说说哈。
生:……师:大家看看幻灯片上,这条线段叫什么呀?(指着其中一条线段)……两条线段形成了什么呢?它又叫什么?……两条线段交集在一点上,我们称这一点叫?生:……师:是啊,三角形的各部分都有它的名称呢,大家再看看自己画的三角形,看看三角形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出示一个三角形,问题:大家画的三角形都有什么共同点呢?)生:……3、到底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呢?先给出三角形的定义,重点解释三角形含义中的“围成”,然后给一组图形让学生找出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三角形,并给予命名。
师:同学们,刚刚我们看了这么多的三角形,也画了三角形,那同学们知道什么样儿的图形叫三角形吗?生:……师:同学们刚刚都有提到一点儿,说的都很棒呢,现在请同学们翻开课本80页,在80页的最下面,我请位同学起来念下,要声音洪亮的。
生:……师:看来同学们上课都很认真呢,听得很仔细。
是啊,那围成是什么意思呢?我请几位同学说说。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特性》教学实录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特性》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49f9eb2c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8b.png)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特性》教学实录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特性》教学实录师:(手提一布袋,里面装了各种平面图形)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许多平面图形,谁愿意来猜猜它们都是什么图形呢?(老师让学生上台猜图形)生1:长方形。
因为它有四个直角,四条边,并且对边相等。
生2:正方形。
因为它有四个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生3:三角形。
师:(将三角形图片贴在黑板上)同学们,关于三角形,你有哪些想知道的知识?生1: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生2:三角形有几条高?怎么画高?:画三角形的高时应注意什么?生3:三角形的三条边有什么关系?三角型有哪些特征?生4:怎样的图形才是三角形?三角形怎么分类?生5:三角形有什么特性?三角形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大家真是善于思考的孩子,提出了这么多有关三角形的问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先来解决关于三角形特征、高和特性的问题。
师:会画三角形吗?请同学们在老师发的白纸上画一个自己喜欢的三角形。
看谁画得最漂亮!(学生画三角形)师:(老师手举学生画的三幅三角形画)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些漂亮的图形,它们是三角形吗?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生1:是。
我发现这些三角形都有三条边。
(教师板书:三条边)生2:我发现这些三角形都有三个顶点。
(教师板书:三个顶点)生3:都有三个角。
(教师板书:三个角)师:请同学们再看看自己画的三角形是不是也有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呢?生:有!师:这就是三角形的特征。
(板书: 特征)师:谁愿意来说说这个三角形的的边、角和顶点都在哪呢?(投影出示三角形)生:这是三角形的边、角、顶点(学生边回答,闪烁)师:看来同学们对三角形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那么请同学们判断下面的图形是三角形吗?(出示一组图形判断是否是三角形,加深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
)生:第一个图形不是三角形。
因为它有一条边是弯曲的。
我认为三角形应该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
师:(板书:三条线段)第二个图形是三角形吗?生:我认为不是。
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特性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课堂教学实录(14)
![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特性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课堂教学实录(14)](https://img.taocdn.com/s3/m/34a0973da8114431b90dd8d6.png)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理解三角形的意义,知道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画三角形的高。
2、通过实验,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经历观察、比较、分析和操作的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美。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意义和三角形的高教学难点:三角形的高教学准备:课件一套、三角板、小棒若干、三角形和四边形框架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交流。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三角形框架、四边形框架、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发现哪些物体和物体的表面有三角形呢?(1)(指名说)(预设:安全标志、红领巾、三角板……)(课件出示)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一些漂亮的图片,想不想欣赏一下?(想)看看这些图片中哪些地方有三角形,我们比比看谁是火眼金睛,能把他找出来?生:三角形。
(指导学生回答,并给以鼓励)师:对!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很广泛,三角形无处不在,今天我们就进一步来认识三角形。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评析:由学生熟悉的生活导入,在情境中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达到旧知迁移的目的。
)二、学习新知1、发现三角形的特征师:我们寻找并欣赏了有关三角形的图片,那你们能不能画一个自己喜欢的三角形呢?生:能。
师:那么在画图形时我们要借助什么工具?(三角板)那我们就开始画吧,在学生画三角形的同时在黑板画一个三角形。
(1)展示学生的作品,(2)你们画的三角形形状不同,各种各样,那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回答(预设:三个角、三个顶点、三条边)(3)请个学生完整的说一说。
师出示课件集体总结三角形的特征。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2、建立三角形的概念师:刚才我们从生活中找到了三角形,也画了三角形,那想一想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呢?(1)小组讨论、交流(2)指生汇报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下面几种情况:(A)有三条边的图形叫三角形(B)有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C)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的图形叫三角形;(D)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特性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课堂教学实录(13)
![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特性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课堂教学实录(13)](https://img.taocdn.com/s3/m/5b3fdc02ccbff121dd3683ba.png)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内容:P59-61,例1、例2,认识三角形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过程与方法:在操作和观察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自学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特性,在三角形内画高,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师:同学们还记得以前我们已经学习过哪些平面图形吗?生:平行四边形……师:如果给你一些图形,你能按要求把他们分类吗?(出示课件)师:你这样分类的标准是什么?(有四边形、三角形)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另一种平面图形三角形的王国,学习三角形的特性(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新知(一)画三角形师:你会画三角形吗?师:请你在练习本上画一个三角形,并想一想,你是怎样画出来的?(师巡视,并找一名同学到黑板上去画)师:你给同学们介绍一下,你是怎么画的?生1:从一个点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段,再将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
生2:先画一条线段,再从这个端点出发画一条线段,把这两个端点连起来(二选一就可以)(二)学习定义1、判断三角形师:通过我们刚才画三角形,你能说一说你心目当中的三角形是什么样子吗?(指名说一说)师:现在咱们来看这几个图形是不是三角形呢?(投影三个图形)为什么?师:咱先看第一个图形让生回答,师:也就是说三角形必须得由三条线段(板书)师:再来看第二个图形让生回答师:也就是说它们没有(围)(板书)起来,咱可以用“围成”。
师:第三个图形呢?生回答。
师:这个图形里面含有三角形,我们怎样使它变成三角形呢?大胆说(师用手势演示一下)2、看书得出定义:师:到底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60页,自己读一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四年级数学优质课《三角形的特性》教学实录附设计意图指导:山西省阳泉市教研室张长海教学内容:人教社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80--81页教学目标:1、掌握三角形的基本特征,知道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了解组成三角形的基本图形。
2、通过操作,体验三角形具有安定性,并知道其中的道理,了解三角形的安定性在生活中有着广博的应用。
并能应用三角形的安定性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引领学生经历归纳概括“怎样的图形叫三角形”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基本的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的本质特征,归纳概括三角形的概念,体验三角形的安定性,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用确凿精炼的语言概括“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教学方法:观察比较、猜测验证、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等多种方法有机结合,灵活运用。
教学准备:三角形、四边形框架、木条、线绳、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共同认识和研究图形世界中的一位老朋友三角形。
(出示工地图)你能找到它吗?说出他所在的详尽位置?生1:塔顶上有三角形。
(课件闪烁)生2:塔架上有三角形?(课件闪烁三角形)生3:建筑物上有三角形?师:还能找到吗?生:能找到好多个三角形。
(课件闪烁三角形)师:同学们能从这么繁复的结构中找到许许多多个三角形。
真够蛮横呀!了不起,都有一双慧眼。
师:你们一眼就认出这么多三角形,看来对三角形的特征有了一定的认识,(课件:从实物中抽象出图形)仔细观察这些三角形都有哪些共同之处?生:3条边,3个角,3个顶点。
(教师板书)师:在自己的本上画一个三角形,找出他的顶点、边和角并把各部分的名称记录在三角形上。
让人一看就能看出三个顶点,三个角,三条边。
(一人上黑板展示,教师巡视。
)生:(标出了顶点和边,不会标角。
)师:角在哪儿?该怎么画,怎么标。
师:能详尽说一说吗?生:(解释)【设计意图:联系现实情境找三角形,激起学生对三角形已有知识经验的回顾,通过找实物三角形,从而抽象出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同时也为学生发现三角形的共同特征提供了丰盛直观的观察材料。
让学生参与互动交流、画三角形、标名称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真真把握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二、描述验证——概括三角形的概念。
师:我们对三角形又有了深入的了解,那你能根据画三角形的经验,用语言描述一下怎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吗?生1:由三条边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生2:由三条边连成的图形叫三角形,生3、由三条边摆成的图形叫三角形,生4:…….。
师:用语言告诉别人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别人根据这句话画三角形,画出的一定是三角形,不会画出别的图形。
如果画出别的图形,说明这句话概括的不确凿,是有问题的。
根据这几句话,自己先画一画三角形,也可以用三支笔摆一摆三角形,看画出或摆出的图形是否一定是三角形,不会是别的图形。
生:(自己画图验证)师:我们交流交流好吗。
生:由三条边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这句话有问题,因为根据这句话,除了画出三角形外,还能画出例外的图形。
如:(图略)师:(让学生展示例外的图形)生:这句话也不确凿,也能画出例外的图形。
师:(展示学生画出的例外图形。
)生:有三条边摆成的图形还不行,也能摆出其他图形。
师:(展示学生的例外图形)师:看来,根据这几句话都能画出例外的图形,说明我们的概括还不周密。
那我们来共同分析一下这句话,看问题出在哪里。
师:三角形的边有什么特点?生:直的,每条边有两个端点。
师:说明三角形的三条边是什么图形?生:3条线段。
师:三条边应该说成什么就确凿了。
生:三条线段。
师:为什么会画出例外的图形,你觉得是那个词作的怪,说说理由。
生:“组成”,因为用三条线段组成图形有好多种方法,所以就组成了例外的图形。
师:是呀!我们用三条线段画出三角形只是其中的一种方法。
再画一个三角形体会一下这种方法,然后把画法详尽地描述出来。
师:谁来说一说。
生1:把线段的端点挨着连起来。
生2:把每相邻的两条线段的头和尾连起来。
生3:每两条线段要首尾相连。
师:只有按这种方法画,才能画成三角形。
看来“组成”这个词的换一换,回想一下我们用三根小棒摆三角形的过程,是不是有一种往一块围的感觉,把“组成”换成什么?别人就能理解成是这种方法了。
生:“围成”。
师:这个词用的很形象,数学上把这种方法就叫做“围成”。
整理一下,统统地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生: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小结::三条线段说清了三角形三条边的特征,围成说清了画三角形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描述“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然后按要求进行验证,在验证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操作、比较、思考等数学活动,一方面进一步加深了对三角形的认识,提高了语言表达和概括能力;感受到了数学概念的周密性,培养了学生科学严格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通过图形位置的运动变换,较好地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也为他们积累了数学活动的基本经验,实现了图形语言和文字语言的有机结合。
】三、操作体验——感悟三角形的安定性师:我们再画几个三角形来理解理解概括的这句话。
(出现基本图形三个点。
)以这3个点为顶点画一个人三角形。
生:(画三角形)师:它在三角形中起什么作用?生:不变位置,不变大小……。
(结合学生的描述,课件体验)师:还有有没有例外的见解?你们都认同吗?我们再来想象一下。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一个平面中想象出三个点,再想象出以这三个点为顶点的一个三角形,看到三角形了吗?它的位置看到了吗?指一指它在平面内的位置,(生指),看到它的大小了吗?用手比一比大小?睁开眼睛吧。
师:你们能够根据三个点就能想象出三角形的位置和大小,已经具有了学好数学图形的严重品质。
师:(出示3条边,拉开点距离。
课件:出示两组这样的边,边的长短不等)用这三条线段围成一个三角形,你有什么发现?生:。
位置例外,(旋转)后观察,形状大小相同,相对的角的大小相同。
师:它在三角形中又有什么作用。
师:你们都认同吗?生:看来三条线段的长短可以确定三角形的大小和角的大小。
还能找到什么图形?师:(课件闪烁,抽取一个角。
)你会把这个角变大或变小吗?生:两边叉开越大角就越大,叉开越小角就越小了,(课件演示变化过程。
)师:(出示教具)如果老师想让这个角不变不变,你有办法吗?生:(想办法。
)师:(出示一条边)这条边能决定多大的角度?来,我们合作一下(做成三角形)。
检验一下,这个角度的大小还变吗?(学生拉)是谁不变了这个角度的大小?师:哪条边决定这个角度的大小?(学生指、说)师:三个角度都不变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会变吗?谁来解释一下其中的道理。
生:(边指边说理由。
)师:他分析得有道理吗?生:很有道理。
师:说明三角形具有怎样的特性。
生:安定性。
师:这个词用的好,(板书:安定性)师:孩子们,分享就是学习,你们在相互交流中,竟然发现了三角形具有安定性这一本质,真让人钦佩。
师:还记得简易变形的是什么图形吗?生:四边形师:老师这儿带来一个四边形。
(出示四边形框架并演示变形过程)。
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变形的原因是四边形的哪儿在发生变化?生:角师:真聪惠。
那现在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将这个四边形不变,使它不变形呢?生:加一条边师:哪儿加,理由是什么?生:对角线加一条边,就成了两个三角形。
出现了两个三角形,这条边就把两个对角都不变了。
师:(出示:对角线等长的木条,让学生加边不变。
)体验一下是否还会变形。
生:(拉,体验。
)不会变形了。
师:大家积极思考,根据三角形的安定性解决了使四边形安定的问题。
这种学以致用的品质是学好数学基本素养。
【设计意图:让学生分析组成三角形的基本图形,体会基本图形所发挥的作用,经历图形的方位运动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让学生在加固角的过程中,发现三角形的安定性,并进行体验,使学生直观感受和亲身体验到三角形的安定性。
渗透了数学在于求真的科学本质和科学研究的学习方法。
通过根据三角形的安定性解释四边形简易变形的原因,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学习品质。
在问题的引领下,解决使四边形不变不变形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应用意识。
】四、实践应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师:三角形的安定性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博,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吗?生:(介绍)师:老师也找了几个例子,认真观察分析一下,三角形在物体中所起的作用。
(图略)生:(解释、表达理由。
)师:同学们,这些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只要勤于思考、敢于创新、老师相信你们总会有一天根据三角形的特性为人类做出更有价值贡献。
你们有信心吗?师:我的班里,有一条板凳有些摇晃,你有办法使它不要晃吗?(提供情景)生:(叙述方法和理由)这条边就能把这个角不变住?这样就不会摇晃了。
师:(结合详尽情境)可是,如果是这样摇晃呢?又该怎样不变呢?生:(说方法和理由。
)师:你们真了不起。
【设计意图:通过对现实物体中的三角形的作用的分析,进一步体会三角形安定性应用的广博性和价值作用,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让学生面对现实问题寻求解决办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能在详尽物体中抽象出图形,又能根据图形想象出物体,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在解决问题中,学生通过解释、讲理,进一步加深对三角形安定性的理解掌握。
】四、总结提升——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经验师:马上就要下课了,现在我们回头反思一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哪些收获?生:(说特征、定义,安定性。
)师:结果固然严重,过程更为严重。
回忆我们概括三角形的概念和研究三角形安定性的过程,你一定获得许多数学活动的经验。
课后把这些写成数学日记和同学们交流与分享。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设计意图: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建构、自己对数学知识进行理解与再创造的过程。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考与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对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起着十分严重的作用。
因此,在学习之后,梳理总结,不仅有利于学生把所学知识纳入原有知识体系,更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板书:三角形的特性————“安定性”3个顶点、3条边、3个角(标在图上)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