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的分析与比较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的研究是通过动物进行的,是不适合人类的,因为人是有高级认知思维的,人通过思考学到或者悟到很多知识。
)条件反射理论(巴普罗夫),操作条件反射理论(斯金纳),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操作条件反射理(强化理论):认为,学习是指机体在某种情境中自发做出的某种行为由于得到强化而提高了该行为在这种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即形成了反应与情境的联系。
所以,学习就是在反应(R)和强化刺激(S)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
(这只能说明人的直接经验的获得,这理论是早已被否定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行为不是单由环境或个体因素决定的,环境、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因素与行为三者之间是交互决定的关系。
提出了“观察学习”理论。
(具有一定的认知主义色彩)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一)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发现学习该理论认为,学习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构建起知识体系。
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他认为,学习知识的最佳方式是“发现学习”,指学生利用教材和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
(发现学习法的局限性:忽视了学习过程的基本特征,事实上并不需要事事发现,如过多使用,占时太多;忽视了学科特点,适用数理科,文史艺术科不太适用;忽视了学生的差异,给差生造成自卑感;有极大地偶发性)(被认为设想太高,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教学环境的条件,带有一些空想主义色彩。
但它的提出和实践对以后的学习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如学习策略等)的提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的思想和许多实质性测东西至今仍散发着耀眼的光芒)(二)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论——有意义接受学习有意义学习:指在学习知识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的联系过程。
(实质性联系指不仅仅是字面上的联系,非人为的联系指不是任意附加上去的联系,这两个特点成为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的重要标准)奥苏贝尔认为学校中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学习,而非机械性学习。
四种学习理论的比较
(一)建构主义知识观
(1)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任何一种传载
知识的符号系统也不是绝对真实的表征。 (2)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尽管通 过语言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且获得了较为普 遍的认同,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对这种知识有同样 的理解。 (3)课本知识,只是一种关于某种现象的较为可靠的解 释或假设,并不是解释现实世界的“绝对参照”。 (4)任何知识在为个体接收之前,对个体来说是没有什 么意义的,也无权威性可言。
基本特点:
重视智能的培养;注重内部心理机制的研究。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非20世纪50至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
一个心理学的重要派别。它所提倡的学习理论,不像 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那样,从验证性研究中得到原 则后再形成推论,而多半是根据经验原则提出观点与 建议。此外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不限于对片面行为的解 释,而是扩大至对学习者整个成长历程的解释。主要 代表人物有马斯洛和罗杰斯等人的“情意教学过程论” 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论”。
(二)建构主义学习观
(1)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
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 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 法由他人来代替的。 (2)学习的过程应该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一方面 是对新信息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着对原有经验的 改造和重组。 (3)任何学习都要涉及到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学 习者总是以其自身的经验,包括正规学习前的非正规 学习和科学概念学习前的日常概念,来理解和建构新 的知识和信息。
基本观点:
(1)强调人的价值,重视人的意识所具有的主观性、
选择能力和意愿。 (2)学习是人的自我实现,是丰满人性的形成。 (3)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必须受到尊重,任何正 常的学习者都能自己教育自己。 (4)人际关系是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它在学与教 的活动中创造了"接受"的气氛。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理论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理论行为主义学习是个体某些条件限制下产生的反应;个体习得的行为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侧重于学习的外部行为研究,对陈述性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学习有指导意义。
教师要观察学生行为变化,及时强化;支持了程序式教学设计。
对学习者的认知加工和学习环境的丰富程度都没有特别高的要求。
代表人物:斯金纳认知主义学习是个体对事物经由认识、辨别、理解从而获得新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认知结构将发生改变。
比较适合那些需要进行较高认知加工的任务,比如问题解决技术(规则的演绎、推导与简单应用)。
在教学实践中,强调要根据学生已有的心理结构,提供适当的问题情景,支持了信息加工式教学设计。
对学习者的认知加工能力有了较高的要求。
代表人物:布鲁纳和奥苏贝尔人本主义主张研究人的整体意识性、人的尊严、价值及其本性;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着眼于学生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和人格的自我实现。
对学生完善的个性和人格的培养;对个性强,性格孤僻的学生的教育。
重视合作学习和发挥学生主动性;重视学习动机、情意教育;支持双主式教学设计。
教师要有对自身职业和学生的热爱,要有责任心。
代表人物: 马斯洛和罗杰斯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力图在更接近实际的情境学习中,以个人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建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个人理解的意义。
适合于非良构领域的复杂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即一些需要高认知加工的任务,如复杂的问题解决,认知策略的选择与调控等。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情境,设计合适的任务或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支持探究式学习活动设计。
学习者要有很强的认知技能及自我控制能力;学习环境能充分展示问题的复杂性,提供足够的材料、细致数据分析与操纵的工具等。
代表人物: 皮亚杰两点启示显然,依据几种学习理论观培养的学习者,具有不同的能力。
这就导致了教学设计人员或教师会提出两个重要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否有某一个“最好的”教学策略或者是不是某一个教学策略比其他的策略更有效?鉴于学习是一个复杂的、需要全身心投入的过程,它受到个体原有知识的极大影响,也许对这个问题的最好答案是具体情况要作具体分析。
如何区分行为、认知、建构和人本主义四大学习理论
如何区分行为、认知、建构和人本主义四大学习理论(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如何区分行为、认知、建构和人本主义四大学习理论历年来,学习理论部分通常以两大题型出现,分别是客观题和主观题。
(完整版)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的分析与比较
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的分析与比较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有机体接受外界的刺激,然后做出与此相关的反应,这种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S-R)就是所谓的学习。
早期的行为主义否认内部心理活动的作用,认为心理活动是无法进行研究的,因此被称为“暗箱”。
一、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1、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巴普洛夫、化生)。
2、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桑代克)。
3、学习成功的关键依靠强化(斯金纳)。
二、行为主义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在教育技术领域,斯金纳仍然是最受推崇的学习理论先驱之一。
1、程序教学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影响斯金纳认为,只有通过机械装置才能提供必要的大量的强化系列。
这就是斯金纳设计教学机器、提倡程序教学的主要出发点。
程序教学是一种个别化的自动教学的方式,由于经常用机器来进行,也称之为“程序教学之父”。
斯金纳提出程序教学的原则是:1)积极反应原则斯金纳认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
学生充当消极的听众角色,没有机会普遍地、经常地作出积极反应。
传统的教科书也不给学生提供对每一单元的信息作出积极反应的可能性。
程序教学以问题形式向学生呈现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通过写、说、运算、选择、比较等作出积极反应,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小步子原则斯金纳把程序教学的教材分成若干小的、有逻辑顺序的单元,编成程序,后一步的难度略高于前一步。
分小步按顺序学习是程序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
程序教学的基本过程是:显示问题(第一小步)──学生解答──对回答给予确认──进展到第二小步……如此循序前进直至完成一个程序。
由于知识是逐步呈现的,学生容易理解,因此在整个学习进程中他能自始至终充满信心。
3)及时强化原则斯金纳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的每个反应立即作出反馈,对行为的即时强化是控制行为的最好方法,能使该行为牢固建立。
对学生的反应作出的反馈越快,强化效果就越大。
最常用的强化方式是即时知道结果和从一个框面进入下一个框面的活动。
四大学习理论的区别与联系
四大学习理论的区别与联系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是美国现在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
它的主要观点是,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应该只研究行为。
由于意识是不可测的,因此,只需研究在何种刺激下,个体有何种行为即可。
所以,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只研究个体的行为是如何产生的。
例如,巴普洛夫认为,由于无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的反复结合,个体产生条件行为,即刺激在前,行为在后,个体的学习是一种应答性行为。
斯金纳认为,个体行为的产生是由于行为之后的强化,即行为在前,刺激在后,个体的学习是一种操作性行为。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二次革命,因反对行为主义而生,与行为主义学派的理论相对。
它认为,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是有意识有思维的,因此主张研究意识,反对研究行为。
认为,学习是人们通过感觉、知觉得到的,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组织和加工。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严格上讲,心理学中并没有建构主义的学派,只是很多认知主义心理学家的观点相似,故将其称为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是一种关于知识和学习的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常常是在社会文化互动中完成的。
建构主义与认知主义都强调人的意识,强调学习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加工,但建构主义更强调这种加工的主观性。
强调学习者经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
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
由马斯洛创立,以罗杰斯为代表。
它既反对行为主义把人等同于动物,只研究人的行为,不理解人的内在本性,又批评弗洛伊德只研究神经症和精神病人,不考察正常人心理,因而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人本主义与建构主义都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但建构主义强调的是学习者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而人本主义强调的是学习者的价值、理想、情感和潜能等。
关于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学习理论
关于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学习理论09一、学习观(1)行为主义①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学习的实质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牢固的联结的过程,从而形成习惯。
②联结主义理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联结公式是S-R。
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
学习要遵循三条重要的原则: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③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即时强化是行为学习的关键。
④社会学习理论:学习的实质是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并不依赖于直接强化,它不一定具有外显的行为反应,但具有认知性。
(2)认知主义①格式塔学习理论:从学习的结果来看,学习并不是形成了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形成了新的格式塔。
从学习的过程来看,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②符号学习理论:学习是有目的的,是期望的获得。
学习是对完形的认知,是形成认知地图的过程。
③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学习包括三种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知识的评价。
④认知-同化学习理论:有意义学习的本质是以符号为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的过程,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
⑤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学习过程是信息加工的过程。
(3)建构主义共性: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赋予信息以意义,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
强调学习的主动构建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
个性:①激进建构主义:真正的学习发生在主体遇到“适应困难”的时候,在此时,学习动机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
②生成学习理论:学习是学习者在先前的结构性和非结构性知识经验基础上主动构建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③认知灵活性理论: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通过理解的深化促进知识的灵活迁移运用。
④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学习是一个文化参与过程,学习者通过借助一定的文化支持参与某个学习共同体的实践活动来内化有关的知识,掌握有关的工具。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与建构主义在学习理论上异同点及教学的启示精编版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分析与整合【参与者】郑银钟金霞方志伟林伯龙刘圣恩【任务分配】郑银钟金霞整理三大学习理论的比较分析,方志伟林伯龙和方志伟收集三大理论对教育教学和教师与学生行为等方面的影响【形成过程】十月初期分配任务,经过两个星期的讨论与整理,论文初步形成。
十一月中旬进行了修改。
【摘要】本文三大学习主义理论对教学的启示出发,分析了建三大学习主义在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推动作用及实质内容,对人们促进人的认知和行为的变化有重要的启示。
三大学习主义理论为教育者和学习者活动提供的坚实的基础和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分析比较【正文】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
1.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S-R),他们的基本假设是: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
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
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把行为与意识完全对立起来。
在研究方法上,行为主义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 皮亚杰、布鲁纳、奥苏贝尔、托尔曼和加涅。
2.1:认知主义的基本观点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根据这种观点,学习过程被解释为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态度、需要和兴趣并利用过去的知识与经验对当前工作的外界刺激(例如教学内容)作出主动的、有选择的信息加工过程。
教师的任务不是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然后将当前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有机地联系起来,学生不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器,而是主动地对外界刺激提供的信息进行选择性加工的主体。
三.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 皮亚杰、维果茨基。
3.1:构建主义理论基本观点: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教育理论不同教育理论的比较与应用
教育理论不同教育理论的比较与应用在当今社会中,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教育理论作为教育研究的基石,对教育实践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然而,由于教育理论的多样性,不同的教育理论会导致不同的教育实践方式和效果。
本文将比较几种常见的教育理论,并探讨它们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一、行为主义教育理论行为主义教育理论强调对学生行为的塑造和控制,它把学习看作是对刺激和反应的关联过程。
行为主义注重外部的奖惩机制,通过积极强化和消极弱化来引导学生的行为。
在行为主义教育理论下,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引导者,学生被被动地接受知识。
行为主义教育理论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和课程设计上。
例如,教师可以运用奖励和惩罚的方法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课程设计上注重学习目标的明确和任务的细化,以便学生能够逐步达成学习目标。
二、认知主义教育理论认知主义教育理论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知识的主动构建。
认知主义认为学习是一种对信息进行处理和组织的过程,学习者在获取新知识时依赖自己的思考、理解和记忆。
教育者的角色是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和引导,促使学生主动探索和建构知识。
在认知主义教育理论下,应用主要表现为鼓励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问题、案例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思考和学习。
三、社会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社会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习是社会交往和共同建构知识的过程。
社会建构主义关注学生在社会互动中的学习和发展,认为学习需要参与社会实践,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和交流获得知识和经验。
社会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教学环境和学习活动的组织上。
例如,教师可以创设合作学习的环境,让学生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共同解决问题;同时,注重引导学生的思辨和批判思维,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合作精神。
四、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强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
人本主义认为学生应该得到尊重和关爱,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格和价值观。
学习理论——精选推荐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包括:⾏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本主义学习理论。
⼀、⾏为主义学习理论:代表⼈物:桑代克(学习的联结说),华升(学习的刺激―反应学说),斯⾦纳(操作性条件反射说)。
⾏为主义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有机体接受外界的刺激,然后对此做出对应反应,这种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接(S—R)就是所谓的学习。
⾏为主义理论早期的代表⼈物有桑代克、华⽣(John Watson);新⾏为主义的代表⼈物是哈佛⼤学⼼理学教授斯⾦纳(B.F.Skinner)。
Skinner是⾏为主义的拥戴者,但是他的观点与经典条件反射有⼀定的区别。
他研究的是⾃主性的⾏为,例如学习新的技能。
他的研究表明,通过奖励的⽅式,可以强化⽣物体的⾏为,让它们表现出实验者希望的⾏为。
在完成了⼀系列的实验之后,他成⽴了⾃⼰的学习理论——强化理论,他认为这套理论也同样适⽤于⼈类。
在Skinner条件反射实验的基础上,根据刺激(提问)——反应(回答) ——强化(确认)的原理,制订了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
强化教学理论催⽣出了程序化教学技术,这种技术通过引导学习者完成⼀系列的教学活动,以获得希望的技能。
与早期的学习研究不同,Skinner的研究对教学设计有直接的促进作⽤。
⾏为主义学习理论不能解释在学习者内部,学习是如何发⽣的。
他们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外显的、可以观察到的⾏为。
结果,他们只能解释相对简单的学习活动。
因此,在⾼级的教学设计活动中,⾏为主义的作⽤有限。
例如,⾏为主义学习理论很难解释学习者是如何处理信息的,然⽽,了解学习者内部信息处理过程对于特定的教学设计任务是⾄关重要的,例如培养学⽣解决问题能⼒的教学设计。
基本观点:(1)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其基本公式为:S-R(S代表刺激,R代表反应)。
有怎样的刺激就有怎样的反应。
(2)学习过程是⼀种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直⾄最后成功的过程。
学习进程的步⼦要⼩,认识事物要由部分到整体。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内涵区分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的分析与比较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有机体接受外界的刺激,然后做出与此相关的反应,这种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S-R)就是所谓的学习。
早期的行为主义否认内部心理活动的作用,认为心理活动是无法进行研究的,因此被称为“暗箱”。
一、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1、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巴普洛夫、化生)。
2、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桑代克)。
3、学习成功的关键依靠强化(斯金纳)。
二、行为主义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在教育技术领域,斯金纳仍然是最受推崇的学习理论先驱之一。
1、程序教学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影响斯金纳认为,只有通过机械装置才能提供必要的大量的强化系列。
这就是斯金纳设计教学机器、提倡程序教学的主要出发点。
程序教学是一种个别化的自动教学的方式,由于经常用机器来进行,也称之为“程序教学之父”。
斯金纳提出程序教学的原则是:1)积极反应原则斯金纳认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
学生充当消极的听众角色,没有机会普遍地、经常地作出积极反应。
传统的教科书也不给学生提供对每一单元的信息作出积极反应的可能性。
程序教学以问题形式向学生呈现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通过写、说、运算、选择、比较等作出积极反应,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小步子原则斯金纳把程序教学的教材分成若干小的、有逻辑顺序的单元,编成程序,后一步的难度略高于前一步。
分小步按顺序学习是程序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
程序教学的基本过程是:显示问题(第一小步)──学生解答──对回答给予确认──进展到第二小步……如此循序前进直至完成一个程序。
由于知识是逐步呈现的,学生容易理解,因此在整个学习进程中他能自始至终充满信心。
3)及时强化原则斯金纳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的每个反应立即作出反馈,对行为的即时强化是控制行为的最好方法,能使该行为牢固建立。
对学生的反应作出的反馈越快,强化效果就越大。
最常用的强化方式是即时知道结果和从一个框面进入下一个框面的活动。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几个作业
评述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主义、以及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及其对幼儿学习与教育的启示。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们的基本假设是: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
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在20世纪初创立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格思里,赫尔、桑代可,斯金纳等的影响下,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美国占据主导地位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斯金纳更是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推向了高峰,他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并对强化原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使强化理论得到了完善的发展。
他根据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设计的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曾经风靡世界。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相对立,源自于格式塔学派的认知主义学习论,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再度复苏。
从本世纪5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布鲁纳、奥苏伯尔等一批认知心理学家的大量创造性的工作,使学习理论的研究自桑代克之后又进入了一个辉煌时期。
他们认为,学习就是面对当前的问题情境,在内心经过积极的组织,从而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强调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系是以意识为中介的,强调认知过程的重要性。
因此,使认知主义的学习论在学习理论的研究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认知派学习理论家认为学习在于内部认知的变化,学习是一个比S—R联结要复杂得多的过程。
他们注重解释学习行为的中间过程,即目的、意义等,认为这些过程才是控制学习的可变因素。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建立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之上的。
人本主义主张,心理学应当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而不是将人的心理肢解为不完整的几个部分,应该研究正常的人,而且更应该关注人的高级心理活动,如热情、信念、生命、尊严等内容。
行为主义 认知主义 建构主义 人本主义教学启示
题目: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教学启示引言教育学在不同的学派和理论的影响下,产生出了不同的教学方法。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是其中的四大教育学派,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本文将分别介绍这四大教育学派的主要观点,并探讨它们对教学的启示。
一、行为主义的教学观点1. 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强调学习者的行为和环境之间的联系。
行为主义强调通过刺激-响应的方式来引导学习者获取知识和技能。
2. 行为主义的教学方法行为主义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激励、奖惩、模仿和反复练习。
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清晰具体的目标,提供明确的指导,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形成学习者的正确行为。
3. 行为主义的教学启示行为主义的教学启示在于教师应该重视对学习者行为的引导和塑造,设计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有效的激励机制,注重学习者的实际操作和练习。
二、认知主义的教学观点1. 认知主义的基本观点认知主义认为学习是对信息的处理和解释,将学习者视为信息处理的主体。
认知主义强调学习者的思维过程和内在认知结构的重要性。
2. 认知主义的教学方法认知主义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启发式教学、发现式学习、问题解决和启发式提问。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习者思考、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 认知主义的教学启示认知主义的教学启示在于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习者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习者主动探索和思考。
三、建构主义的教学观点1. 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对现实的建构和理解,强调学习者通过互动和合作构建知识。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社会性和文化性。
2. 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项目制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和问题解决。
教师在教学中要提供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学习环境,促进学习者的合作和交流。
3. 建构主义的教学启示建构主义的教学启示在于教师应该注重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项目制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的分析与比较
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有机体接受外界的刺激,然后做出与此相关的反应,这种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S-R)就是所谓的学习。
早期的行为主义否认内部心理活动的作用,认为心理活动是无法进行研究的,因此被称为“暗箱”。
一、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1、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巴普洛夫、化生)。
2、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桑代克)。
3、学习成功的关键依靠强化(斯金纳)。
二、行为主义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在教育技术领域,斯金纳仍然是最受推崇的学习理论先驱之一。
1、程序教学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影响斯金纳认为,只有通过机械装置才能提供必要的大量的强化系列。
这就是斯金纳设计教学机器、提倡程序教学的主要出发点。
程序教学是一种个别化的自动教学的方式,由于经常用机器来进行,也称之为“程序教学之父”。
斯金纳提出程序教学的原则是:1)积极反应原则斯金纳认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
学生充当消极的听众角色,没有机会普遍地、经常地作出积极反应。
传统的教科书也不给学生提供对每一单元的信息作出积极反应的可能性。
程序教学以问题形式向学生呈现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通过写、说、运算、选择、比较等作出积极反应,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小步子原则斯金纳把程序教学的教材分成若干小的、有逻辑顺序的单元,编成程序,后一步的难度略高于前一步。
分小步按顺序学习是程序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
程序教学的基本过程是:显示问题(第一小步)──学生解答──对回答给予确认──进展到第二小步……如此循序前进直至完成一个程序。
由于知识是逐步呈现的,学生容易理解,因此在整个学习进程中他能自始至终充满信心。
3)及时强化原则斯金纳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的每个反应立即作出反馈,对行为的即时强化是控制行为的最好方法,能使该行为牢固建立。
对学生的反应作出的反馈越快,强化效果就越大。
最常用的强化方式是即时知道结果和从一个框面进入下一个框面的活动。
这种强化方式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信心。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三大教育理论分析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三大教育理论分析一、行为主义1、基本含义(1)1913—1930年是早期行为主义时期,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在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基础上创立的,他主张心理学应该摈弃意识、意象等太多主观的东西,只研究所观察到的并能客观地加以测量的刺激和反应。
(2)①1930年起出现了新行为主义理论,以托尔曼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者修正了华生的极端观点。
他们指出在个体所受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存在着中间变量,这个中间变量是指个体当时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它们是行为的实际决定因子,它们包括需求变量和认知变量。
需求变量本质上就是动机,它们包括性,饥饿以及面临危险时对安全的要求。
认知变量就是能力,它们包括对象知觉、运动技能等等。
②在新行为主义中另有一种激进的行为主义分支,它以斯金纳为代表,斯金纳(B.Skinner)在刺激与反应的联接中更强调“强化”的作用。
他认为,要使学习成功关键在于提供适当的强化,也就是:第一,通过提供正强化物或移去负强化物就可使相应的行为在长时间内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第二,通过强化的组合,我们又可塑造出较为复杂的行为。
这就正如斯金纳所指出的:“把强化的组合按所需行为的方向逐次改变,就可能通过塑造过程的一些连续阶段得到极复杂的行为。
”2、基本观点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把行为与意识完全对立起来。
在研究方法上,行为主义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
主要观点可以概括如下:(1)机械唯物主义决定论;(2)认为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人的活动和行为的一个部门,要求心理学必须放弃与意识的一切关系,提出两点要求:第一、心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的差异只是一些分工上的差异;第二、必须放弃心理学中那些不能被科学普遍术语加以说明的概念,如意识、心理状态、心理、意志、意象等等;(3)极力要求用行为主义的客观法去反对和代替内省法,认为客观方法有四种:第一、不借助仪器的自然观察法和借助于仪器的实验观察法;第二、口头报告法;第三、条件反射法;第四、测验法。
教育学的理论框架与观点比较
教育学的理论框架与观点比较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研究的是教育的本质、原理、方法和目的等方面的内容。
在教育学的发展过程中,涌现了不同的理论框架和观点,本文将对其中几个重要的理论框架和观点进行比较和探讨。
一、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是以行为为中心的一种教育理论。
其核心观点是认为人的行为是在外界刺激的影响下形成的,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和塑造适应社会要求的行为。
根据行为主义理论,教育应该注重学习者的行为表现,鼓励和强化正确行为,惩罚和避免错误行为。
行为主义理论强调通过刺激-反应机制来形成和巩固学习,例如奖励和惩罚。
与行为主义相对应的是认知主义理论。
二、认知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认知过程,学习者通过思考、理解和处理信息来获取知识。
认知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的思维、记忆和问题解决能力。
根据认知主义理论,教育应该注重学习者的认知过程,激发学习者的思维能力和学习策略。
教师在教育中扮演着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通过启发和引导学习者主动探索和构建知识。
三、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通过与他人的交互和社会经验来构建个人的意义和理解。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教育应该注重学习者的社会互动和合作,在具有挑战性的情境中促进学习者的探索和建构知识。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充当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提供适当的学习情境和资源,鼓励学习者主动参与学习。
四、社会文化理论社会文化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社会和文化的活动,个体的学习是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和文化活动来进行的。
根据社会文化理论,教育应该注重学习者在社会和文化情境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充当指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通过提供相关的社会和文化经验,帮助学习者构建自己的知识和意义。
综上所述,不同的教育学理论框架和观点在强调的方面有所不同。
行为主义理论注重行为的培养和塑造;认知主义理论注重学习者的思维过程和学习策略;建构主义理论注重学习者的主动建构知识;社会文化理论注重学习者在社会和文化情境中的学习。
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的分析与比较
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的分析与比较呈现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通过写、说、运算、选择、比较等作出积极反应,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小步子原则斯金纳把程序教学的教材分成若干小的、有逻辑顺序的单元,编成程序,后一步的难度略高于前一步。
分小步按顺序学习是程序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
程序教学的基本过程是:显示问题(第一小步)──学生解答──对回答给予确认──进展到第二小步……如此循序前进直至完成一个程序。
由于知识是逐步呈现的,学生容易理解,因此在整个学习进程中他能自始至终充满信心。
3)及时强化原则斯金纳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的每个反应立即作出反馈,对行为的即时强化是控制行为的最好方法,能使该行为牢固建立。
对学生的反应作出的反馈越快,强化效果就越大。
最常用的强化方式是即时知道结果和从一个框面进入下一个框面的活动。
这种强化方式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信心。
4)自定步调原则每个班级的学生在学习程度上通常都有上、中、下之别。
传统教学总是按统一进度进行,很难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影响了学生的自由发展。
程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按最适宜于自己的速度学习并通过不断强化获得稳步前进的诱因。
5) 低调误率原则教学机器有记录错误的装置。
程序编制者可根据记录了解学生实际水平并修改程序,使之更适合学生程度;又由于教材是按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的顺序编制的,学生每次都可能作出正确反应,从而把错误率降到最低限度。
斯金纳认为不应让学生在发生错误后再去避免错误,无错误的学习能激发学习积极性,增强记忆,提高效率。
1、程序教学对教学设计的影响程序教学建立的一系列学习原则和开发程序教材的系统方法,直接影响了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是心理学的三大流派之一。
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的重点是人的本性及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主张研究整体的人及高级心理活动,认为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潜能,其理论研究重点是为学习者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用自己的角度感知世界,发展出对世界的理解,以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它强调学习者个人的自我参与,自我激励,自我批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有机体接受外界的刺激,然后做出与此相关的反应,这种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S-R)就是所谓的学习。
早期的行为主义否认内部心理活动的作用,认为心理活动是无法进行研究的,因此被称为“暗箱”。
一、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1、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巴普洛夫、化生)。
2、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桑代克)。
3、学习成功的关键依靠强化(斯金纳)o二、行为主义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在教育技术领域,斯金纳仍然是最受推崇的学习理论先驱之一。
1、程序教学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影响斯金纳认为,只有通过机械装置才能提供必要的大量的强化系列。
这就是斯金纳设计教学机器、提倡程序教学的主要出发点。
程序教学是一种个别化的自动教学的方式,由于经常用机器来进行,也称之为“程序教学之父” 。
斯金纳提出程序教学的原则是:1)积极反应原则斯金纳认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
学生充当消极的听众角色,没有机会普遍地、经常地作出积极反应。
传统的教科书也不给学生提供对每一单元的信息作出积极反应的可能性。
程序教学以问题形式向学生呈现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通过写、说、运算、选择、比较等作出积极反应,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小步子原则斯金纳把程序教学的教材分成若干小的、有逻辑顺序的单元,编成程序,后一步的难度略高于前一步。
分小步按顺序学习是程序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
程序教学的基本过程是:显示问题(第一小步)学生解答对回答给予确认一一进展到第二小步……如此循序前进直至完成一个程序。
由于知识是逐步呈现的,学生容易理解,因此在整个学习进程中他能自始至终充满信心。
3)及时强化原则斯金纳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的每个反应立即作出反馈,对行为的即时强化是控制行为的最好方法,能使该行为牢固建立。
对学生的反应作出的反馈越快,强化效果就越大。
最常用的强化方式是即时知道结果和从一个框面进入下一个框面的活动。
这种强化方式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信心4)自定步调原则每个班级的学生在学习程度上通常都有上、中、下之别。
传统教学总是按统一进度进行,很难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影响了学生的自由发展。
程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按最适宜于自己的速度学习并通过不断强化获得稳步前进的诱因。
5)低调误率原则教学机器有记录错误的装置。
程序编制者可根据记录了解学生实际水平并修改程序,使之更适合学生程度;又由于教材是按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的顺序编制的,学生每次都可能作出正确反应,从而把错误率降到最低限度。
斯金纳认为不应让学生在发生错误后再去避免错误,无错误的学习能激发学习积极性,增强记忆,提高效率。
2、程序教学对教学设计的影响程序教学建立的一系列学习原则和开发程序教材的系统方法,直接影响了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是心理学的三大流派之一。
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的重点是人的本性及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主张研究整体的人及高级心理活动,认为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潜能,其理论研究重点是为学习者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用自己的角度感知世界,发展出对世界的理解,以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它强调学习者个人的自我参与,自我激励,自我批评。
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
马斯洛的学习理论1、自我实现的人格观。
马斯洛还认为,人的潜能是自我实现的,而不是教育作用的使然。
这个是有些片面的。
2、内在学习论。
把学习分为内在学习和外在学习。
1)外在学习:单纯依靠强化和条件作用的学习,着眼点在于灌输而不是理解,属于一种被动的、机械的传统教育的模式,学生学习的知识缺少个人意义。
比如说对大猩猩的训练,或者是像现在有些同学为了奖赏和文凭去读书,很多人不懂去运用所学的知识,而只是把它看作一种手段或方式。
这样做不仅浪费时间,也不利于提升自己。
(2)内在学习:依靠学生的内在驱动,充分开发潜能,达到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觉、主动、创造性的学习模式。
它会促使学生自发的学习,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罗杰斯的学习理论1、教学目标观2、介绍奥苏贝尔与罗杰斯有意义学习观点的区别3、有意义学习四要素:a、情感、认知均参与学习活动。
如思想品德课(价值观、是非观);b、动机自发性(发现、获得、掌握和领会);c、渗透性的(学习、态度发展);d、由学生自我评价(需要、喜欢、应学什么)4、罗杰斯有意义学习观重点:IQ EQ同步增长。
四、详解学生中心的教学观20 世纪60年代,罗杰斯将他的“来访者中心疗法”移植到教育领域,创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和教学理论,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教育理论之一。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应做到:(1)学生自己决定学习内容和发动学习动机(2)学生自己掌握学习方法(3)学生自己评价认知主义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在于内部认知的变化,这是一个远比“刺激- 反应”联结要复杂得多的过程。
他们注意解释学习行为的中间过程,即目的、意义等,认为这些过程才是控制学习的可变因素。
认知注意学习理论的主要特点是:重视人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价值,充分肯定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强调认知、意义理解、独立思考等意识活动在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重视人在学习活动中的准备状态,即一个人学习的效果,不仅取决于外部刺激和个体的主观努力,还取决于一个人已有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非认知因素。
一、苛勒的顿悟说1、学习是组织一种完形,而不是刺激与反应的简单联结2、学习是顿悟,而不是通过尝试错误来实现的总之,顿悟说重视的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组织作用,认为这种组织表现为知觉经验中旧的组织结构的豁然改组或新结构的顿悟。
二、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1、学习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2、强调对学科的基本结构的学习3、通过主动发现形成认知结构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是值得重视的一种学习理论。
认知发现说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强调已有认知结构、学习内容的结构、学生独立思考等的作用,它对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现代化人才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1、信息加工模式加涅根据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了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认为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即学生对来自环境刺激的信息进行内在的认知加工的过程,并具体描述了典型的信息加工模式。
2、信息加工的基本原理1)信息流是认知行为的基础2)人类加工信息的容量是有限的3)记忆取决于信息编码4)回忆部分取决于提取线索四、认知主义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在以下几方面对学习是有启迪的:1、刺激选择不是一种随机的过程,因此,不能仅仅考虑到刺激的特征,而且还要关注学习者已有的信息或认知图式(Scheme。
2、人类记忆加工信息的能量是有限的,如果一味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信息,不给他们留有加工或思考的时间,结果必然会像狗熊拣苞米一样,拣一个丢一个。
3、“组块”理论,为了尽可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习较多的知识,我们必须把知识组织成有意义的块状,减少机械学习。
4、信息编码不仅有助于学生的理解,而且也有助于信息的贮存和提取。
教师在帮助学生使用各种策略来编码方面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信息加工理论中的注意系统、编码系统和记忆系统的分析,是建立在实验推测的基础上的。
计算机科学技术目前的发展,还无法使“认知过程就像构成行为的肌肉反应一样实在”。
正因为这样,在信息加工理论中涌现了众多模式,有些甚至是相对立的,但与其说是信息加工理论不成熟,还不如说是信息加工理论发展的一个标志。
要穷尽对内部心理过程的探究是永远不可能的,我们所期望的,是涌现出更有说服力的模式。
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
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却由每个人自己决定。
人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或解释现实,人们的个人世界是用自己的头脑创建的,由于各自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于是人们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不同。
因而建构主义更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对学习和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
一、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1、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
2、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即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和对旧知识的重组3、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不同人看到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理解。
二、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1、随即通达教学2、抛锚式教学3、支架式教学三、建构主义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1、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1)自上而下地展开教学进程2 )知识结构的网络概念2、情景化教学3、重视社会性互助四、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原则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2、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3、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4、强调对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5 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 (而非支持“教” )6 、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而非完成教学目标)行为主义, 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的比较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特点是只注重有机体的外在反应,而不注重有机体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有机体只是被动的接受外部刺激,通过尝试错误来获得正确的反应,而缺乏主动的内部心理活动的参与。
(做得不好,会造成现在灌输式或填鸭式教学)人本主义学习的实质是促进学习者的个人发展与成长。
学习是人的自我实现,是个人自主发起的活动。
在教学上注重学习者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认知主义理论十分强调个体的主动性和内部心理机制,认为学习是个体主动的行为。
鲁纳等人的认知发现说认为,学习是把新的知识整合到个体已有的知识结构中,虽然每个个体的认知结构不同,但只要对知识的表征系统进行设计,就可以通过个体的主动探索进行学习。
他认为学生不是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探索者。
(主动学习,不断在原有的基础上更新)建构主义理论是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与认知主义不同的是,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个体根据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建构出来的。
因此,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的帮助者,为学生提供有利于意义建构的环境,使学生能够建构完整的意义,并进行主动的学习。
(情景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