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心脏离子通道病
离子通道与疾病
摘要细胞离子通道的结构和功能正常是维持生命过程的基础,其基因变异和功能障碍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离子通道的主要类型有钾、钠、钙、氯和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各型又分若干亚型.离子通道的主要功能是:提高细胞内钙浓度,触发生理效应;决定细胞的兴奋性、不应性和传导性;调节血管平滑肌的舒缩活动;参与突触传递;维持细胞的正常体积.离子通道的主要研究方法为膜片钳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荧光探针钙图像分析技术.离子通道病是指离子通道的结构或功能异常所引起的疾病.疾病中的离子通道改变是指由于某一疾病或药物引起某一种或几种离子通道的数目、功能甚至结构变化,导致机体发生或纠正某些病理改变.从离子通道与疾病的关系角度,加强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遗传学、药理学等多学科交叉深入研究,对于深入探讨某些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早期诊断及发现特异性治疗药物或措施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0 引言离子通道(ion channel)是细胞膜上的一类特殊亲水性蛋白质微孔道,是神经、肌肉细胞电活动的物质基础.随着分子生物学、膜片钳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离子通道的分子结构及特性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并发现离子通道的功能、结构异常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1].近年来,对于离子通道与疾病关系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不仅阐明了离子通道的分子结构突变可导致某种疾病,而且还明确了某些疾病可影响某种离子通道功能甚至结构.本文论述离子通道的主要类型、功能、研究方法及其与疾病的关系.1 离子通道的主要类型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称为门控(gating).根据门控机制的不同,将离子通道分为三大类:(1)电压门控性(voltage gated),又称电压依赖性(voltage dependent)或电压敏感性(voltage sensitive)离子通道:因膜电位变化而开启和关闭,以最容易通过的离子命名,如K+、Na+、Ca2+、Cl-通道4种主要类型,各型又分若干亚型.(2)配体门控性(ligand gated),又称化学门控性(chemical gated)离子通道:由递质与通道蛋白质受体分子上的结合位点结合而开启,以递质受体命名,如乙酰胆碱受体通道、谷氨酸受体通道、门冬氨酸受体通道等.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non-selective cation channels)系由配体作用于相应受体而开放,同时允许Na+、Ca2+ 或K+ 通过,属于该类.(3)机械门控性(mechanogated),又称机械敏感性(mechanosensitive)离子通道:是一类感受细胞膜表面应力变化,实现胞外机械信号向胞内转导的通道,根据通透性分为离子选择性和非离子选择性通道,根据功能作用分为张力激活型和张力失活型离子通道.此外,还有细胞器离子通道,如广泛分布于哺乳动物细胞线粒体外膜上的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voltage dependent anion channel,VDAC),位于细胞器肌质网(sarcoplasmic reticulum,SR)或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膜上的Ryanodine受体通道、IP3受体通道.2 离子通道的主要功能离子通道的主要功能有:(1)提高细胞内钙浓度,从而触发肌肉收缩、细胞兴奋、腺体分泌、Ca2+依赖性离子通道开放和关闭、蛋白激酶的激活和基因表达的调节等一系列生理效应;(2)在神经、肌肉等兴奋性细胞,Na+ 和Ca2+通道主要调控去极化,K+主要调控复极化和维持静息电位,从而决定细胞的兴奋性、不应性和传导性;(3)调节血管平滑肌舒缩活动,其中有K+、Ca2+、Cl-通道和某些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参与;(4)参与突触传递,其中有K+、Na+、Ca2+、Cl-通道和某些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参与;(5)维持细胞正常体积,在高渗环境中,离子通道和转运系统激活使Na+、Cl-、有机溶液和水分进入细胞内而调节细胞体积增大;在低渗环境中,Na+、Cl-、有机溶液和水分流出细胞而调节细胞体积减少.3 离子通道的主要研究方法研究离子通道功能的最直接方法是用膜片钳技术直接测定通过离子通道的电流或测量细胞膜电位的变化.膜片钳技术是利用一个玻璃微吸管电极完成膜片或全细胞电位的监测、钳制和膜电流的记录,通过观测膜电流的变化来分析通道个体或群体的分子活动、探讨离子通道特性.分子生物学技术为离子通道的分子结构分析、基因克隆、功能表达研究提供了有力工具,对于编码离子通道亚单位的基因结构可采用基因定位克隆确定其在染色体上的定位,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orthern杂交等明确其在器官组织中的分布,用Western杂交检测基因表达产物等.荧光探针钙图像分析技术为检测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提供了有效手段,常用的荧光探针有Fura-2/AM、Indo-1/AM、Fluo-3/AM、Calcium Green等,常用的检测仪器有双波长显微荧光光度计、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等,目前国外Olympus、Zeiss、Spex等公司已生产了测定细胞内游离钙离子的显微荧光装置,国内自行研制的活细胞钙离子浓度荧光显微检测系统也已问世[2].将离子浓度图像记录和膜片钳记录结合,同时进行光电联合检测,从离子产生的离子浓度、图像变化和电信号变化多个方面研究离子通道,将获得更多的离子通道功能信息.4 离子通道病(channelopathy)离子通道病是指离子通道的结构或功能异常所引起的疾病,具体表现在编码离子通道亚单位的基因发生突变或表达异常,或体内出现针对通道的病理性内源性物质时,离子通道的功能发生不同程度的减弱或增强,导致机体整体生理功能紊乱,形成某些先天性或后天获得性疾病,主要累及神经、肌肉、心脏、肾脏等系统和器官.迄今为止,研究比较清楚的离子通道病主要涉及钾、钠、钙、氯通道领域,现简介如下:4.1 钾通道病钾离子通道在所有可兴奋性和非兴奋性细胞的重要信号传导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家族成员在调节神经递质释放、心率、胰岛素分泌、神经细胞分泌、上皮细胞电传导、骨骼肌收缩、细胞容积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已经发现的钾通道病有常染色体显性良性家族性新生儿惊厥(benign familial neonatal convulsions,BFNC)、1-型发作性共济失调(episodic ataxia type 1)、阵发性舞蹈手足徐动症伴发作性共济失调(paroxysmal choreoathetosis with episodic ataxia)、癫痫、1-,2-,5-,6-型长QT综合征、Jervell和Lange-nielsen综合征[3]、Andersen综合征[4]等.4.2 钠通道病钠离子通道在大多数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起始阶段起重要作用,已经发现的钠通道病有高钾型周期性麻痹、正常血钾型周期性麻痹、部分低钾型周期性麻痹、先天性副肌强直、各型钾加重的肌强直、先天性肌无力、3-型长QT综合征、1-型假性醛固酮减少症、Liddle综合征[5]、全面性癫痫热性发作叠加症(generalized epilepsy with febrile seizures plus)[6]等.4.3 钙通道病钙离子通道广泛存在于机体的不同类型组织细胞中,参与神经、肌肉、分泌、生殖等系统的生理过程.已经发现的钙通道病有家族性偏瘫型偏头痛、低钾型周期性瘫痪、2-型发作性共济失调、6-型脊髓小脑共济失调、中央脊髓性肌病(central core disease of muscle)、恶性高热、Lambert-Eaton 肌无力综合征[7]、癫痫等.4.4 氯通道病氯离子通道广泛分布于机体的兴奋性细胞和非兴奋性细胞膜及溶酶体、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的质膜,在细胞兴奋性调节、跨上皮物质转运、细胞容积调节和细胞器酸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已经发现的氯通道病有先天性肌强直(Thomsen型)、隐性遗传全身性肌强直(Becker型)、囊性纤维化病、遗传性肾结石病、3-型Bartter综合征[8]等.需要说明的是,相当数量的离子通道病并不是新出现的疾病,而是早已出现甚至早被熟知的疾病,只是此前一直未发现其在离子通道水平存在病变,如癫痫、偏头痛等;有些离子通道病为单一离子通道结构或功能异常而至,如1-型发作性共济失调是由于KCNA1基因突变引起,该基因位于染色体12p13上,编码电压依赖性钾离子通道;也有些离子通道病涉及多种离子通道结构或功能异常,如癫痫与L型电压依赖性钙通道(a1 D亚单位基因表达减弱)、电压依赖性钾通道(KCNQ2和KCNQ3基因突变)、乙酰胆碱受体通道(a4和b2亚单位基因突变)等有关.5 离子通道病的主要研究方法离子通道病研究作为近年来新兴的一门前沿交叉学科研究方向,正在成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生命科学工作者研究的热点,其研究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于离子通道病模型的制备.对先天性离子通道病,多采用基因克隆技术将可疑的致病基因剔除或插入(knock out/Knock in)在整体动物上制造基因突变,生产转基因动物;或将离子通道基因直接微注射于细胞表达系统,如爪蟾卵母细胞(xenopus oocyte)、人胚肾细胞(HEK293)、中华仓鼠卵母细胞(CHO)等,然后对其所表达的离子通道进行单通道记录和分析,并与野生型进行比较.对获得性离子通道病,主要采用以患者血清或提纯的免疫球蛋白被动转移或人工重组抗原主动转移于整体实验动物的免疫学方法;或将传代细胞与患者血清或纯化的抗体共同培养,而后对其电生理变化进行检测.通过制备上述离子通道病研究模型,结合分子生物学、膜片钳记录、荧光探针钙图像分析、细胞内电生理记录、免疫组化等多种技术手段进行在体(in vivo)和离体(in vitro)实验研究,是目前离子通道病的主要研究策略.6 疾病中的离子通道改变病变中的离子通道改变是指由于某一疾病或药物引起某一种或几种离子通道的数目、功能甚至结构变化,导致机体发生或纠正某些病理生理改变.比如老年性痴呆(Alzheimers’disease,AD),大量的研究发现AD患者体内的一些内源性致病物质(如b-淀粉样蛋白、b-淀粉样蛋白前体、早老素蛋白-1,2)与钾通道、钙通道功能异常密切相关,可能通过影响钾通道、钙通道的本身结构和/或调节过程等,参与AD患者早期记忆损失、认知功能下降等症状的出现.又如脑缺血,脑缺血后能量代谢紊乱,细胞内ATP合成下降,突触间隙的谷氨酸剧增,谷氨酸作用于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引起受体依赖性Ca2+通道开放,Ca2+内流增加,导致神经细胞内Ca2+超载;谷氨酸还可经非NMDA途径使Na+通道开放,引起Na+通内流增加,随即引起Cl-和H2O内流,导致神经细胞急性渗透性肿胀.再如支气管哮喘,致病因素作用于肥大细胞后,引起细胞膜钙通道开放,Ca2+内流,促使4,5-二磷酸磷脂酰肌醇(PIP2)水解产生肌醇三磷酸(IP3),后者促进肌浆网释放Ca2+,导致胞内Ca2+增多,进而激活钙-钙调蛋白依赖性酶(磷酸化酶激酶、腺苷酸环化酶、磷酸二脂酶等)参与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导致炎症反应和哮喘发作;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维拉帕米能阻断钙通道,减少胞内Ca2+浓度,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减轻炎症递质的反应性,缩短哮喘发作时间,改善哮喘症状.7 问题和展望随着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遗传学、药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深入,已经逐步明确了许多离子通道的分子结构,克隆了相应离子通道的cDNA,使得阐明离子通道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基因突变与疾病的关系成为现实,从而部分解开了长期以来一直困扰人类的某些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治疗之谜.但还有一些问题有待深入研究,比如基因突变与疾病的不一致性,具体表现为尽管发现某种离子通道病确实存在基因突变、细胞膜离子电流变化,然而只有部分患者有临床症状和体征,另一部分患者却无任何症状和体征;又如多种离子通道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的离子通道病,为什么不同基因的突变或功能异常会出现相同或相似的症状和体征;再如由于离子通道自身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人们对一些离子通道病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同时还有一些可能的离子通道病没被认识等.从离子通道与疾病的关系角度,进一步加强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遗传学、药理学等多学科交叉深入研究,通过建立稳定的离子通道病研究模型和先进的研究方法,深入研究离子通道的结构和功能,深入探讨离子通道病的基因结构和功能异常,加强特异性离子通道协同或拮抗药物开发,加强特异性离子通道亚基基因干预治疗研究,将对深入探讨某些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早期诊断及发现特异性治疗药物或措施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2003级临床专业08班学号***********王科戈。
Brugada综合征 单其俊 杨兵
Brugada综合征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科单其俊,杨兵Brugada综合征(BrS)是一种与心脏性猝死密切相关的离子通道疾病。
患者的心脏结构多正常,典型的心电图(ECG)表现为右胸导联(V1-3)ST段呈下斜型或鞍型抬高,临床常因室颤或多形性室速引起反复晕厥、甚至猝死。
近十余年来,在BrS的分子遗传和细胞电生理机制、临床诊断、危险分层和药物与非药物治疗等领域取得了许多令人鼓舞的进展。
一、概述1. 历史回顾早在1917年菲律宾的医学杂志已有类似BrS的病例报道,称之为Bangungut(睡眠猝死时尖叫),在泰国东北部称之为Lai Tai(睡眠之死),在日本称之为Pokkuri(夜间意外猝死),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称之为难以解释的猝死综合征。
直到1992年Brugada三兄弟[1]正式报道了8例类似患者,总结出BrS 的临床特征为右胸导联ST段抬高、不典型的右束支传导阻滞、心脏结构正常和心脏猝死,此后报道的病例迅速增加,1996年Yan等[2]称之为“Brugada综合征”,此后被广泛接受并延用至今。
2. 流行病学BrS多见于男性,男:女≈8:1,发病年龄多数在30~40岁之间。
由于BrS特殊的临床表现,目前尚无法获得该病确切的发病率。
已经完成的相关流行病学调查均以BrS样ECG征为指标来间接反映其发病率,但各研究报道的结果相差较大(0‰~70‰,表1)。
除了被调查地区或人群选择的不同以外,各研究采用的诊断标准也不尽相同。
2002年以前发表的研究都以Brugada等首次报道时描述的ECG特征(即右胸导联V1-3的J点抬高≥0.1mV,伴右束支传导阻滞)为诊断依据(表1,虚线以下)。
2002年欧洲心脏病协会(ESC)发布了关于BrS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性建议[3](后文简称“ESC建议”),提出了BrS的诊断标准,其后发表的结果多以此为参考(J点抬高≥0.2mV,ST段呈下斜型或鞍型抬高)。
按照现行标准,BrS样ECG征的人群检出率为0‰~12.2‰,以东南亚多见,欧美相对少见,我国健康人群的检出率约为7.5‰[4]。
离子通道病
离子通道病定义:离子通道结构的缺陷所引起的疾病.又称离子通道缺陷性疾病。
与信号传导相关的离子通道获得性或遗传性的结构和功能改变,均可能导致响应的信号传导异常,引起某种疾病或参与疾病的发病过程。
如;肌肉型nAch受体自身免疫性损害-----重症肌无力;CI-通道CIC1基因缺陷-----先天性肌强直:Ryarodine受体缺陷------恶性高热易感性。
细胞膜上电压调控性钠、钙、钾和氯离子通道功能改变与先天性和后天性疾病发生之间的关系,对于离子通道基因缺陷、功能改变与某些疾病关系的研究,将可更新在离子通道生理学、病理学和分子遗传学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开辟离子通道病治疗新途径。
90年代以来发现的主要离子通道病:第一节钠通道病钠通道基因突变所引起的心律失常,其原因可分为:基于通道活动的失活异常(不完全失活);基于通道激活异常(Ina降低);基于细胞膜上通道的数量减少(合成、运输及表达障碍)。
钠通道分子结构上的有关部门位点发生突变时,就会严重影响钠通道的正常活动,而出现致命性心律失常。
所有钠通道基因突变所引起的疾病主要与α-亚单位的基因改变有关。
在心肌细胞,位于染色体3p21-24上的SCN5A基因与钠通道(hH1)的组成有关。
该基因突变是造成人类第3型长Q-T综合症(LQT3)的根本原因。
先天性长Q-T综合症是一种罕见且致死的心脏电复极化过程异常延长性心律失常,心电图上QT间期延长,出现室性心律失常、晕厥和瘁死的一种综合症。
与正常结构相比,在由突变SCN5A形成的钠通道α亚单位上,位于Ⅲ和Ⅳ结构域之间的4和5号片段有脯氨酸、赖氨酸和谷氨酰胺缺失现象。
破坏了通到连接攀与通道的相互作用,使部分通道变为非失活的形式,通道失活的延迟导致持续的Na+内流,延长心肌复极时间,导致QT间期延长。
LQT与一些基因的突变或缺失有关,这些基因分别命名为LQT1---LQT4。
LQT1,LQT2是主要的心脏钾通道病。
LQT3是心脏的钠通道病。
离子通道病
离子通道病近年来,随着膜片钳技术、选择性神经毒素、以及基因克隆和测序技术的发展和使用,人们对细胞膜结构和膜通道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道是细胞膜结构,由蛋白质集聚而成,其中心具有亲水孔隙,允许离子通过。
通道控制离子流进出细胞,从而使细胞去极化和超极化。
膜片钳技术通过直接记录单一开放通道的电流来测量单离子的活动。
神经毒素能选择性失活离子通道上不同位点,从而能够确定通道的组成及其功能。
组成通道的蛋白质由不同的基因编码,目前这些基因大部分已被克隆,其结构已经确定。
本文将描述各种膜通道的结构、生理功能,然后将讨论各种神经系统通道病。
1、离子通道(Ion channels)离子通道是形成膜电位的基本结构。
通过产生动作电位或形成电位梯度,神经元之间信息得以传递。
细胞兴奋时,一些通道开放而另一些关闭,离子通过细胞膜并产生电位变化。
膜电位变化既可产生“全或无”的动作电位,也可产生梯度电位,使细胞膜极性增高或降低。
Siegelbaum等将膜通道的特性总结为:(1)传导离子,(2)识别和选择特定的离子,(3)针对特定的电、机械或化学信号,开放和关闭通道。
静息膜电位和膜电位变化均有赖于各种离子通道和一些膜转运体。
通道广泛分布于神经系统,存在于细胞体、树突、轴索和突触,存在于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膜上。
通道的数目及类型依细胞类型及其位置而不同。
在轴索离子通道主要为Na+和K+通道;在有髓纤维郎飞氏结处有高密度的Na+通道;在神经肌肉接头处有高密度的烟碱型Ach配基门控通道;Cl-通道对肌细胞来说特别重要,70%肌细胞静息膜电位取决于Cl-通道。
细胞膜上存在数种类型通道:非门控性、门控性、和第二信使门控性通道。
非门控性通道开放或关闭与简单的离子浓度梯度有关,而门控性通道需要一种“钥匙”来打开通道之门。
通道的开放和关闭需要通道构型变化,然而仅仅部分构型变化特征被弄清楚。
近来Siegelbaum等提出三种通道开放和关闭的物理构型模型。
KCNQ1通道突变致病机制及乙醇作用的研究
KCNQ1通道突变致病机制及乙醇作用的研究KCNQ1通道是一种可激活的离子通道,在心脏、内耳和胰岛等器官中发挥重要作用。
KCNQ1基因突变与许多遗传性疾病有关,其中最为常见的是LQT1型遗传性心律失常。
研究表明,KCNQ1通道突变引起的LQT1病变主要是由于心脏肌细胞去极化延迟,导致电活动不稳定而引发的心律失常。
在这种情况下,KCNQ1通道的功能丧失会导致心肌细胞的去极化延迟和复极化过程受到干扰,从而增加了发生心律失常的风险。
另一方面,乙醇被认为是一种可以影响KCNQ1通道活性的物质。
研究显示,适量饮酒可通过调节KCNQ1通道的功能来影响心脏的电活动,并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然而,过量饮酒则可能导致KCNQ1通道功能异常,增加LQT1型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因此,了解KCNQ1通道突变的致病机制及乙醇对其作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些研究表明,KCNQ1通道突变可能导致通道蛋白的结构发生变化,影响了通道的离子传导功能。
此外,突变还可能影响通道的稳态表达水平及膜表面稳定性,进而引起异常的电活动。
因此,通过恢复KCNQ1通道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可能有助于减轻LQT1心律失常的病情。
另一方面,乙醇作为一种神经活性物质,可能通过作用于KCNQ1通道来影响心脏的电活动。
一些实验研究表明,适量饮酒可以通过增加KCNQ1通道的活性,缓解心脏肌细胞的去极化延迟,从而减轻LQT1型心律失常的症状。
然而,过量饮酒可能导致KCNQ1通道异常激活或钝化,导致心脏电活动的不稳定性增加,并增加心律失常的风险。
因此,多方面研究KCNQ1通道的突变和乙醇的作用机制对预防和治疗LQT1型心律失常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KCNQ1通道突变引起的LQT1型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心脏疾病,可通过影响心脏电活动来增加心律失常的风险。
乙醇作为一种可以调节KCNQ1通道功能的物质,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通道活性来影响心脏的电活动,从而对LQT1型心律失常的发生和发展起重要的作用。
离子通道的生理与病理作用研究
离子通道的生理与病理作用研究随着生物学、医学的发展,对于人的身体机能认识的不断加深,包括人体细胞内的离子通道在内的多个生理过程已经为人们所知。
离子通道是贯穿于细胞膜内外的蛋白质,它们负责控制、维持细胞内外离子的平衡,保证人体机能正常运转。
离子通道对于神经元的信号传递、心脏细胞的收缩、能量的转换,甚至于人体防御机制的发挥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同时,离子通道也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1. 离子通道的分类与功能离子通道根据离子类型和细胞膜位置等因素进行分类。
目前已知的离子通道主要可以分为四大类,分别是K通道、Na通道、Ca通道,以及Cl通道。
其中,K通道是细胞最为常见的离子通道之一,被发现具有的功能也最为广泛。
K通道拥有自身稳定的结构,可从细胞膜上来回运转,通过控制钾离子的进出,维护细胞内外离子的平衡。
另外,K通道还可影响神经细胞的兴奋状态,对于保持神经元的稳定状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Na通道和Ca通道同样是细胞内常见的离子通道。
Na通道是细胞膜上重要的离子通道之一,其打开或关闭状态能直接影响神经元内外钠离子的扩散,从而影响神经元的兴奋状态。
而Ca通道则在多种生理过程中作为信号的传递途径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肌肉的收缩、神经元的兴奋状态等。
除上述三种离子通道外,Cl通道也有着重要的生理功能。
Cl通道在人体生理调控中发挥着平衡细胞电位的作用,同时对于人体内部对离子的敏感性也具有重要意义。
2. 离子通道与疾病随着对离子通道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一些疾病的发生与离子通道的变异或是失活状态有着密切关系。
例如,肿瘤细胞的恶性转化与K通道的失活息息相关。
研究发现,在部分肿瘤细胞内,K通道的活性水平较低,这也导致了肿瘤细胞的生长加速、增殖能力提高等情况。
进一步研究发现,将K通道恢复至正常活性水平,不仅可减缓肿瘤生长,还可以提高肿瘤细胞对于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与此同时,神经电生理学领域的研究也证明了离子通道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重要作用。
细胞生理学中的离子通道与信号传递
细胞生理学中的离子通道与信号传递细胞生理学是研究细胞内部生化过程和功能的一个学科。
其中,离子通道与信号传递是细胞内部重要的基础生理过程。
离子通道是细胞膜上一类具有选择性通透性、能够调控离子平衡的蛋白质通道,它们对生命活动的调节至关重要。
信号传递是指细胞内外发生变化后,通过化学或生物学方式,在细胞内引起一系列生理反应,完成神经传导、激素分泌、免疫相应等重要功能。
一、细胞膜离子通道细胞膜离子通道是细胞膜上的一类蛋白质通道,它们可以让离子(如钠离子、钾离子、钙离子等)在细胞膜上自由通过。
这些离子通道的开闭状态对于体内离子平衡和神经传导等生理过程至关重要。
离子通道的存在和工作使得神经细胞和心脏细胞等具有较高的电活动,从而完成体内电信号的传导。
离子通道广泛存在于细胞膜上,如钠通道、钾通道、钙通道等,其中最常见的是钾通道。
钾通道主要分为延迟整流钾通道和快速钾通道,延迟整流钾通道存在于动作电位的复极期间,协助钠通道进行恢复;而快速钾通道在动作电位的峰值处开放,帮助完成神经信号的传导。
因此,钾通道的正常功能对于细胞正常活动和神经传导至关重要。
二、离子通道的调控与信号传递离子通道的开启或关闭可以通过多种信号进行控制,如电压、化学成分、温度、光照等。
其中,电压依赖性离子通道是最为常见的类型。
它们的开闭状态受到细胞膜电位的影响,电位变化会导致通道的开启或关闭,从而调节离子通道的离子流通。
离子通道不仅仅受到生理信号的影响,也会通过信号传递形成生理反应。
在神经系统中,离子通道受到兴奋性神经递质的作用,如乙酰胆碱、谷氨酸等能够调节离子通道的开启,从而引起钠导致的神经信号传导。
而在肌肉系统中,离子通道的开启或关闭也是肌肉收缩的调节要素。
三、离子通道与疾病离子通道异常会导致一系列疾病,如心律失常、癫痫、肌无力等。
钠通道和钙通道在心肌细胞里是非常重要的,它们的异常会导致心律不齐亦或者心肌梗死等疾病。
而钾通道在神经系统中则非常重要,其功能失灵也会导致癫痫等疾病。
药物对离子通道的调节作用
药物对离子通道的调节作用离子通道是生物体内的重要组分,负责调节细胞膜的电位,在神经传导、肌肉收缩、心脏节律等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药物对离子通道的调节作用是指药物对离子通道的开放或关闭产生影响,从而改变离子通道的活动状态与功能。
本文将对常见的离子通道药物调节机制进行探讨。
1. 钠通道药物调节1.1 钠通道开放剂钠通道开放剂是促进钠通道打开的药物,常用于抗癫痫、镇痛等治疗。
例如,托瑞那定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心脏抢救中的钠通道开放剂,能够快速地恢复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
1.2 钠通道阻滞剂钠通道阻滞剂能够阻断钠通道的开放,延缓或阻断动作电位的传导。
常见的钠通道阻滞剂有普鲁卡因、利多卡因等,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心律失常和麻醉术中。
2. 钾通道药物调节2.1 钾通道开放剂钾通道开放剂能够使得细胞内的钾离子通道开放,增加细胞外的钾离子渗透,从而延长复极过程。
奎尼丁是一种常用的钾通道开放剂,用于治疗心律失常和心绞痛等疾病。
2.2 钾通道阻滞剂钾通道阻滞剂通过抑制钾通道的开放,延迟或阻断复极过程。
例如,氨基酮是一种经常应用于心律失常治疗的钾通道阻滞剂,能够抑制心肌细胞复极。
3. 钙通道药物调节3.1 钙通道开放剂钙通道开放剂能够增加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引起细胞的兴奋或收缩。
常见的钙通道开放剂有肌苷和氨甲环酸等,用于治疗心肌梗死、心绞痛等心脏疾病。
3.2 钙通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能够抑制钙通道的开放,减少细胞内钙离子的流入,从而降低细胞的兴奋性。
常见的钙通道阻滞剂有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等,广泛应用于心律失常、高血压等疾病治疗。
4. 氯通道药物调节4.1 氯通道开放剂氯通道开放剂可增加细胞内氯离子通透性,并增加静息膜电位的负值。
而苯妥英钠是一种常用的氯通道开放剂,被用于抗癫痫和镇静作用的药物治疗。
4.2 氯通道阻滞剂氯通道阻滞剂可阻断氯离子的流入,增加细胞外的静息膜电位。
常用的氯通道阻滞剂有氯丙嗪等,对于治疗痉挛性疾病有一定效果。
最新Brugada 综合征
中危组:基础心电图异常的无症状患者,电生 理检查可诱发的室性心律失常可作为植入ICD 的参考;
低危组:无临床症状的基因携带者或药物激发 实验后出现I型心电图者,应长期随访,一旦出 现症状,应对危险性进行重新评估。
治疗
阿义吗林(ajamaline,1mg/kg,10mg/min)、氟卡尼 (flecainide 2mg/kg,最大量150mg , 10min 内)和普 鲁卡因胺(procainamide 10mg/kg, 100mg/min)。
诊断
病史和家族史是诊断的关键。50%的病 人有家族史,静态心电图呈典型改变 (I型)即可做出诊断。
ESC于2000年建议的诊断标准
1.出现典型的下斜型(I型)心电图改变,且有下 列临床表现之一,并排除其他引起ECG异常的因 素,可诊断BS:
记录到室颤 自行终止的多形性室速 家族心脏猝死史(<45岁) 家族成员有典型ECG改变 电生理诱发室颤 晕厥或夜间临死状的呼吸
ESC于2000年建议的诊断标准
唯一被证实为肯定有效的治疗为植入ICD。 BS的的药物和非药物治疗见下表:
BS电生理刺激诱发室颤
BS药物激发室颤
展望
目前对Brugada综合征和其他特发性VF/VT 综合征还所知甚少。将来的研究方向应该 集中在对病人的家系进行进一步的基因连 锁分析,以期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发现全部 的致病基因,从电生理的角度揭示该综合 征离子通道异常的本质,并开发、评价特 异性离子通道阻断剂和其他药物的作用。
谢谢
Brugada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和诊断
(一)心电图:
右胸导联(V1~V3)J点和ST段抬高。 2002年ESC发布的专家共识建议对于其异 常心电图的定义和分型做了详尽的描述。
离子通道和心脏疾课件
可能导致心肌细胞膜电位异常,引发心肌肥厚。
钙通道过度激活
可能导致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引发心肌肥厚。
04
心脏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心脏疾病的诊断方法
心电图
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 检测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心
脏疾病。
超声心动图
利用超声波技术观察心脏的结 构和功能,检测心脏瓣膜疾病 、心肌肥厚等疾病。
钠通道异常
可能导致动作电位时程缩短,引发心律失常,如 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
钾通道异常
可能导致动作电位时程延长,引发心律失常,如 房颤、房室传导阻滞等。
钙通道异常
可能导致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异常,引发心律失 常,如室性停搏、室性扑动等。
离子通道与心肌肥厚的关联
钠通道过度激活
可能导致心肌细胞内钠离子浓度升高,引发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 高,进而导致心肌肥厚。
核磁共振成像
无创检测心脏结构和功能,对 心肌病、心包疾病等有较高的 诊断价值。
血液检查
检测心肌酶、肌钙蛋白等指标 ,辅助诊断心肌梗死等心脏疾
病。
心脏疾病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针对不同心脏疾病,使用相应的药物进行治 疗,如抗心律失常药、降压药等。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心脏瓣膜疾病、先天性心脏病等 ,需进行手术治疗。
离子通道与心脏疾病的研究挑战
01
离子通道的结构和功能非常复 杂,对其作用机制的理解仍需 深入探索。
02
针对离子通道的药物研发需要 克服许多技术难题,如选择性 、药效和副作用等。
03
在临床应用方面,需要进一步 验证靶向离子通道治疗的安全 性和有效性,并制定相应的治 疗策略和规范。
THANKS
心脏离子通道病诊断与治疗
心脏离子通道病是一组遗传性心脏疾病,由离子通道功能异常引起。本演示 将介绍心脏离子通道病的概述、分类与检测、症状、治疗方法、预防、生活 建议和未来研究方向。
心脏离子通道病概述
1 遗传性疾病
心脏离子通道病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性疾病,影响心脏节律的正常调控。
2 离子通道功能异常
2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 烟限酒等,有助于预防心 脏离子通道病。
3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心脏健康体检, 及时发现和干预潜在的心 脏离子通道问题。
离子通道病患者的生活建议
遵医嘱用药
按照医生的指导,合理使用药物,定期进行药物复查。
定期随访
遵守医生的随访计划,及时复查心脏电活动,与医生密切沟通。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利用药物调节心脏离子通道功能, 控制心脏节律以防止症状发作。
对于症状严重的患者,手术可能 是治疗心脏离子通道病的有效方 法。
医学监测
定期进行心脏电活动监测,以及 其他必要的医学检查和随访。
心脏离子通道病的预防
1 家族遗传咨询
对于存在离子通道病家族 遗传史的人群,应进行家 族遗传咨询,了解风险和 预防措施。
3
家族遗传史调查
了解患者的家族遗传史,寻找与离子通道病相关的家族成员,辅助诊断。
心脏离子通道病的症状
心率异常
心脏离子通道病可导致心率不齐,表现为心跳过速或过缓。
心绞痛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心绞痛,疼痛持续时间短暂但剧烈。
晕厥
晕厥是心脏离子通道病的常见症状,可能与心脏骤停风险增加有关。
心脏离子通道病的治疗方法
离子通道病包括钾、钙、钠和氯离子通道的功能异常,导致心脏电活动出现异常。
离子通道病临床表现
离子通道病临床表现离子通道病是指因编码离子通道亚单位的基因发生突变而引起的离子通道功能异常所导致的一组疾病。
其主要涉及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肌肉系统等多个系统的病变,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本文将详细阐述离子通道病的临床表现,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类疾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
一、神经系统离子通道病1. 癫痫:癫痫是离子通道病在神经系统中的常见表现。
离子通道基因突变可导致神经元兴奋性异常,从而引发癫痫发作。
临床表现包括部分性发作、全面性发作等,严重时可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
2. 周期性瘫痪:周期性瘫痪是一组以反复发作的骨骼肌弛缓性瘫痪为特征的肌病,与离子通道基因突变密切相关。
患者可出现四肢无力、瘫痪等症状,发作时血清钾浓度可正常、升高或降低。
3. 神经痛:离子通道基因突变还可导致神经痛,如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等。
患者表现为剧烈的神经痛,疼痛性质多样,可为刀割样、烧灼样或电击样等。
二、心血管系统离子通道病1. 心律失常:离子通道基因突变可导致心脏电生理活动异常,从而引发心律失常。
临床表现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室颤、长QT综合征等,严重时可导致猝死。
2. 心力衰竭:部分离子通道病可导致心肌细胞功能障碍,进而引发心力衰竭。
患者表现为活动耐力下降、呼吸困难、水肿等症状。
3. 心脏性猝死:心脏性猝死是离子通道病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严重并发症。
由于心脏电生理活动异常,患者可能在无任何先兆的情况下突然发生心脏骤停,危及生命。
三、肌肉系统离子通道病1. 肌强直:肌强直是一种肌肉收缩后松弛延迟的现象,与离子通道基因突变有关。
患者表现为肌肉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
2. 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是一组以肌无力为主要表现的遗传性疾病,部分类型与离子通道基因突变有关。
患者表现为出生后或婴幼儿期出现的肌无力、肌张力低下等症状。
四、其他系统离子通道病1. 肾脏离子通道病:肾脏离子通道病主要表现为肾小管功能障碍,如Bartter 综合征、Gitelman综合征等。
钠离子通道研究及其相关疾病治疗
钠离子通道研究及其相关疾病治疗近年来,钠离子通道的研究备受关注,因为它涉及到多种疾病的治疗,如心律失常、癫痫、神经疼痛、多发性硬化等。
本文将从钠离子通道的基础研究、疾病的发生机制以及目前的治疗措施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钠离子通道的基础研究钠离子通道是一种跨膜蛋白,它能够在神经元膜上形成电压门控通道,使钠离子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部,产生神经信号。
目前已经发现了数十种钠离子通道,如Nav1.1、Nav1.2、Nav1.3等。
其中,Nav1.7是最为研究的一种钠离子通道,因为它在疼痛感知上起到了关键作用。
研究表明,在慢性疼痛患者中,Nav1.7的基因会发生突变,从而影响了人体自然止痛的能力。
因此,Nav1.7的研究成为了一种新的抗疼痛治疗方向。
二、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1、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由于心脏肌肉细胞中的离子通道发生异常而导致的一类疾病。
其中,钠离子通道的异常是导致心律失常的重要原因。
目前,钠离子通道拮抗剂已经成为了心律失常治疗的主要药物。
这些药物通过减慢心肌细胞的兴奋性来调节心率和心律。
2、癫痫癫痫是一种由于脑电活动异常而引起的疾病。
研究表明,Nav1.1、Nav1.2、Nav1.6和Nav1.7在癫痫的病理生理机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因此,针对这些钠离子通道的药物也成为了治疗癫痫的有效手段。
3、神经疼痛神经疼痛是由于神经系统异常导致的一种疾病,如坐骨神经痛、带状疱疹等。
近年来,Nav1.7的研究表明,它是疼痛感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调节因子。
因此,针对Nav1.7的药物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抗疼痛治疗方向。
三、目前的治疗措施1、抗心律失常药物目前,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有利多卡因、普罗卡因胺、胺碘酮等。
这些药物能够通过减慢心肌组织的兴奋传导来稳定心律。
然而,由于这些药物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因此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2、抗癫痫药物抗癫痫药物主要有苯巴比妥、卡马西平、加巴喷丁等。
这些药物能够通过抑制脑电活动来治疗癫痫。
心脏离子通道病-lwz-2
LQT2患者补充钾盐(血钾浓度>4mmol/L)可使 LQT2患者复极异常被纠治
尼可地尔(nicorandil)具有开放KATP通道作用 尼可地尔可以改善LQTS患者的复极异常
电生理显示,LQTS患者口服尼可地尔,3天后QTc明显缩 短,有效不应期延长;静脉注射尼可地尔可以抑制TdP的 频繁发作
治疗睡眠-心动过缓诱发晕厥者应安装起搏器,尤 其是LQT3病人,即心动过速时可缩短QT (adaptation)
-AR阻滞剂无效或有禁忌证者可 采用
LCSD可减少局部去甲肾上腺素释 放,从而阻止交感神经触发恶性室 性心律失常的作用
上述治疗无效或反复晕厥发作和心脏停搏复苏后 可置入ICD
基因
离子通道
KCNQ1 KCNH2 SCN5A Ankyrin-B(ANK2) KCNE1 KCNE2 KCNJ2 CACNA1C CAV3(caveolin-3) SCN4B AKAP9
IKs IKr INa Na-K ATPase,INa-Ca IKs IKr IKl ICa-L
INa INa IKs
发生,晕厥发作或猝死 主要分布在亚洲,东南亚地区和日本发病率最高,
已成为青年人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近年陆 续也有关于本征的报道
约20%~50%患者有晕厥、心室颤动和猝死的家族史,有 明显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点
Chen等(1998年)首先报告了Brugada综合征与基因突变有 关,发现3个家系在心脏Na+通道基因(SCN5A)有突变
特异治疗(specific treatment)
(1)-AR阻滞剂 (2)起搏器(bradycardia pacing) (3)左侧颈胸交感神经切除术(left
单志新:心脏离子通道病临床诊治的基因与遗传学基础·365医学网
单志新:心脏离子通道病临床诊治的基因与遗传学基础·365医学网由于离子通道的功能障碍而导致的疾病称为离子通道病(ion channelopathy, ICP),心脏ICP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心脏ICP 的概念已不局限于基因水平,还包括各种因素导致的离子通道表达与功能的继发性改变,可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两大类:遗传性心脏ICP 是由于心脏特定的基因缺陷而导致的疾病,如长QT综合征(long QT syndrome, LQTS)、短QT综合征(short QT syndrome, SQTS)、Brugada综合征(Brugada syndrome, BrS)、儿茶酚胺敏感型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cateeholaminergic polymorp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CPVT)、Lenegre-Lev 病和家族性心房颤动(房颤)等;获得性心脏ICP是由于离子通道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的疾病,如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高血压病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等。
其中,心脏遗传性ICP诱发的心律失常疾病是心源性猝死常见的病因,在我国每年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多发于心脏结构和冠状动脉正常的青年人。
由于遗传性ICP的高死亡率及发病的不可预知性,探求其发病机制,对寻求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尤为重要。
1991年首次发现LQTS 与离子通道基因突变直接相关,开创了离子通道病遗传学研究的新时代。
近年来,越来越多遗传性ICP其突变基因被确证,解释了许多不明原因的致死性心律失常,对心脏ICP分子遗传学基础的认识为其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一、心肌细胞离子通道和电生理基础正常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主要分为0相、1相、2相、3相和4相。
其中0相为除极期;1相为快速复极早期;2相是缓慢复极期,即平台期;3相是快速复极末期;4相是静息期。
0相的形成机制是心肌细胞电压门控钠通道的激活,钠离子的内流引起除极。
非门控离子通道
非门控离子通道非门控离子通道是细胞膜上的一类离子通道,其开关机制与细胞内外的离子浓度有关。
这些通道对于细胞的正常功能和稳态维持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非门控离子通道的定义、分类、结构、功能以及相关疾病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非门控离子通道的定义和分类非门控离子通道是指那些不受膜电位或化学配体调节的离子通道。
与之相对的是门控离子通道,它们的开关机制受到膜电位或化学配体的调节。
根据离子的种类,非门控离子通道可以分为钠通道、钾通道、钙通道等。
非门控离子通道主要由蛋白质组成,其结构包括离子通道蛋白和辅助蛋白。
离子通道蛋白是通道的主体结构,它负责离子的选择性通透和传导。
辅助蛋白则协助离子通道蛋白的功能,并参与调节离子通道的开关机制。
三、非门控离子通道的功能1. 钠通道:钠通道是非门控离子通道中最为重要的一类。
它们在维持细胞膜电位、神经传导、肌肉收缩和心脏节律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例如,神经元的动作电位产生就是由钠通道的开关机制所调控的。
2. 钾通道:钾通道在细胞膜去极化和复极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它们能够控制细胞内外钾离子的平衡,维持细胞膜的稳定状态。
钾通道还参与调节细胞的兴奋性和稳态维持等功能。
3. 钙通道:钙通道在细胞内外钙离子的平衡和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它们参与细胞的信号传导、细胞分化、肌肉收缩、神经递质释放等生理过程。
四、非门控离子通道与疾病非门控离子通道的异常功能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例如,钠通道突变可能导致神经肌肉疾病,如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LS)和周期性瘫痪;钾通道突变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和遗传性肾病等;钙通道突变可能导致癫痫和肌无力等疾病。
非门控离子通道是细胞膜上的一类离子通道,其开关机制与离子浓度有关。
它们在细胞的正常功能和稳态维持中起着重要作用。
对于非门控离子通道的研究不仅可以增加我们对细胞生物学的理解,还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希望通过对非门控离子通道的深入研究,能够揭示更多关于细胞功能和疾病发生机制的奥秘。
if离子通道
if离子通道if离子通道是一类在生物学中具有重要功能的离子通道。
离子通道是细胞膜上的一种蛋白质通道,可以控制离子在细胞内外之间的传递,调节细胞的电位和离子浓度。
if离子通道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离子通道,具有独特的特性和功能。
if离子通道是一类参与心脏肌细胞自律性调节的离子通道。
在心脏细胞中,if离子通道主要参与了心脏起搏和传导系统中的自律性调节。
在这一过程中,if离子通道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if离子通道主要负责调控心脏细胞的自律性。
在心脏中,自律性细胞具有自发地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从而引发心脏肌细胞的收缩。
if离子通道能够在细胞膜上形成非特异性阳离子导通通道,主要通透Na+和K+离子,其中Na+的通透性更高。
当细胞内的负电位逐渐增加时,if离子通道会打开,使Na+离子进入细胞内部,从而导致细胞膜电位的升高。
当细胞膜电位达到一定阈值时,其他离子通道也会打开,最终触发动作电位的产生。
if离子通道的特殊性质使得它在心脏细胞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由于if离子通道的开放阈值较低,因此它能够在较低的电位下激活,从而使心脏细胞具有较高的自发兴奋性。
这种自发兴奋性使得心脏肌细胞能够独立地产生动作电位,从而保证心脏的自律性。
同时,if 离子通道的活性也受到自律性调节系统的调控,通过调节if离子通道的开放概率,可以控制心脏的自律性和节律。
除了在心脏细胞中的重要作用外,if离子通道在其他组织和细胞中也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在神经系统中,if离子通道参与了神经元的自发放电活动。
在胰岛细胞中,if离子通道参与了胰岛素的分泌过程。
此外,在其他组织和器官中,if离子通道也参与了多种生理过程,如呼吸调节、尿液调节等。
if离子通道的研究对于理解生物体的自律性调节和离子通道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if离子通道的特性和调控机制,可以进一步揭示细胞内外离子平衡的调节机制,为相关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思路。
在药物研发领域,if离子通道也是一个重要的靶点,通过干扰if离子通道的活性,可以调节细胞的自律性,从而治疗相关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态正常。QT间期多数明显延长 ( QTC490±40ms )
LQT1的心电图特点
长QT综合征心电图表现
LQT2的心电图特点:多导联存在双峰T波是 LQT2的心电图特征,T波幅度常偏低,QT间 期可正常或明显延长( QTC470±30ms )。 双峰T波可分四种亚型:①明显型双峰T波:T 波两峰分明,第二峰常位于T 波下降支的早期; ②第二峰位于T波顶部的表浅型双峰T波(或 切迹);③第二峰位于T波的下降支的表浅型 双峰T波或切迹;④低钾型双峰T波:T波低矮, 两峰间距较大,第二峰常与U波融合,类似低 钾型心电图改变。
些携带沉默突变的先天性LQTS患者,他 们在没有触发因素时无症状,直到某种 因素进一步破坏了复极才有外显症状
长QT综合征
最常见的症状是晕厥、抽搐 和心脏猝死。85%心脏事件 与体力活动和情绪激动有关, 所谓的“3F”(fight,flight and fright)
长QT综合征
LQT1和LQT5大约90%的症状发生在运 动和情绪激动时,LQT3约90%的猝死 发生在睡眠时;LQT2患者的症状几乎均 出现在运动、情绪激动、、熟睡与唤醒 之间;LQT4不但表现LQTS的临床特征, 大部分还伴有房颤;LQT7则可表现三联 征(周期性麻痹、骨骼发育异常和室性 心律失常)。
融合,后者呈直斜线状。可有双峰T波。总体 而言,T波基部较宽,顶部尖锐、T波的下降 支陡立,呈非对称性
2、宽大T波:T波呈单峰状,基部宽大,上升 及下降支光滑,QT间期可正常或明显延长 ( QTC490±20ms )
长QT综合征心电图表现
LQT1的心电图特点: 3、正常T波:T波形态正常,QT间
常见心脏离子通道病的心电图诊断
常见心脏离子通道病 1 长QT综合征 2 短QT综合征 3 Brugada综合征 4 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速
常见心脏离子通道病的心电图诊断
长QT综合征
长QT综合征
定义
长QT综合征(LQTS)是最先发现的离 子通道病,是指有心电图上QT间期延长、 T波异常,易产生室性心律失常,尤其 是尖端扭转型室速(Tdp),晕厥和猝 死的一组综合征。
常见心脏离子通道病的 心电图诊断
王福军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 吉首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内科
常见心脏通道病的心电图诊断
概念:
Na﹢K﹢Ca2﹢Cl﹣等离子跨细胞膜的内外交 换和流动称为离子流,而调控细胞膜上离 子流交换和流动的功能蛋白质称离子通道。
由于细胞膜上离子通道蛋白质结构和功能 改变引起离子通道障碍所致的疾病称为离 子通道病。
常见心脏离子通道病的心电图诊断
分类(一)
心血管离子通道病大致可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两大类。
遗传性离子通道病如长Q-T综合征(LQTS)。Brugada综
合征、先天性传导系统病、特发性心室颤动、家族性病态窦房结
综合征和心房颤动等由特定的基因缺陷而导致的疾病。
获得性心血管离子通道病诸如扩张性和肥厚性心肌病、高血
长物性 抗心律失常药物 有机磷农药 抗生素 抗忧郁药(三环类) 电解质异常 急性低血钾 慢性低血镁
抗组织胺 口服降糖药 抗真菌药 抗精神药
慢性低血钙 慢性低血钾
长QT综合征
后天获得性LQTS分子遗传学 获得性LQTS是否真的是“获得性”的? 现在认为,所谓获得性LQTS可能就是一
压病和动脉硬化、冠心病、药物诱发的长QT综合征等,是离子 通道异常—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或相互作用而致的疾病。
常见心脏离子通道病的心电图诊断
分类(二)
心血管离子通道病根据离子通道类别还可 分为:1、心脏钾离子通道病(如大部分的 LQTS);2、心脏钠离子通道病(如LQT3、 Brugada综合征、先天性传导系统病、心脏 钠离子通道重叠综合征);3、心脏钙离子通 道病(如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速、 Timothy综合征)等。
1.2S的窦性静止
间隙依赖性尖端扭转性室速(LQTS)
长QT综合征心电图表现
四、运动试验 可使大部分LQT1患者QTC进一步延长或
诱发T波异常,如一过性双峰T波 LQT2患者常在运动前有多导联双峰T波,
运动高峰时双峰T波消失,运动后复现等 特点
长QT综合征心电图表现
LQT1的心电图特点: 1、婴儿型ST-T波形:ST段短,与T波上升支
可分为先天性LQTS和后天获得性LQTS 两类
长QT综合征
先天性遗传性LQTS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Romano-Ward-
Syndrome,Rws) 主要分为LQTS1 ,LQTS2, LQTS3, 其它少见型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Jervell and Lang-
Nielsen Syndrome,JLNS)可分为三型JLN1, JLN2,JLN3 JLNS的QT比RWS长,易发生Syncope和SCD
长QT综合征心电图表现
二、T波改变 T波电交替(包括极性和振幅),是
识别高危患者的一个重要而且非常 直观的指征。 T波形态常有双向、双峰、切迹,T波 特别宽大,呈正弦波。
长QT综合征心电图表现
三、心律失常 并发尖端扭转型室速,是最具特征心律
失常; 心率较慢,平均心率(74±21)次
/min,30%患者心率低于60次/min 窦性静止,LQTS患者常可突然发生大于
长QT综合征心电图表现
QT间期延长(是LQTS ECG的主要 特点)
T波改变(是LQTS ECG的主要表现) 心律失常:心率较慢、窦性静止及尖
端扭转型室速 运动试验心电图变化
长QT综合征心电图表现
一、QT间期延长 当QTC>0.47S(女>0.48S),排除引起QT
延长的其它原因,无论是否伴有家族史或其它 症状,均可诊断LQTS; 约12%LQTS基因携带者QT间期正常( QTC ≤ 0.44S ),其中LQT2占17%,LQT1占 12%,LQT3占5%,因此QTC正常并不意味 不是LQTS;约30%的患者QTC在临界范围 (0.45~0.46S),故约40%左右的患者不能 用心电图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