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水分散体包衣技术的进展
聚合物分离纯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聚合物分离纯化技术的研究进展聚合物分离纯化技术是一种在生物制药领域广泛应用的技术,它可以用来分离纯化蛋白质、抗体等大分子生物制品。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介绍聚合物分离纯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1.聚合物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聚合物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聚乙二醇(PEG)和聚丙烯酰胺(PAA)。
PEG是一种无毒、无臭、无味的聚合物,具有长链结构和高水溶性,能够将多肽、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与之结合,从而提高它们的药物性质。
PAA是一种具有聚合性质的单体,可以用于制备软凝胶、聚合物微球等材料,有着多种生物医学应用。
聚合物的应用使得生物制品的制备质量更稳定、更高效,也更容易得到商业化使用。
2.聚合物分离纯化技术的研究进展“静电吸附层析法”是一种较为常用的分离纯化技术,它是利用聚合物对蛋白的亲和性进行选择性吸附后,用洗脱剂将其从固相材料上洗下,实现纯化。
近年来,研究人员们逐渐探索了许多新型的聚合物分离纯化技术,如亲和性静电吸附(AEA)技术、离子交换杂化聚合物微球(HIEC)纯化技术、无水相聚合物反相毛细管电泳(NP-RPCE)等。
这些新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分离效率和分离纯度,还可以提高分离速度和容量,极大地方便了生物制品的制备。
3.聚合物分离纯化技术的优势和不足聚合物分离纯化技术相较于传统的分离技术,有着许多优势。
首先,它对生物大分子质量和构象的影响较小,可以保持分离后的生物制品结构、活性和药理特性。
其次,它有较高的特异性和选择性,可以分离纯化目标分子。
此外,分离性能较稳定,减少了操作过程中的误差和损失。
然而,聚合物分离纯化技术在某些方面也存在不足之处,如难以扩展容量、不易重复使用等。
总之,随着生物制药领域的不断发展,聚合物分离纯化技术将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它的研究也将不断深入。
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某一天,聚合物分离纯化技术定能成为重要的实验室工具和生产工艺流程之一。
水分散体包衣技术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水分散体包衣技术在药剂学中的应用作者:宋丽丽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01期摘要:水分散体包衣技术是医学界开发的一款新的包衣技术,其以聚合物作为水的分散介质,在其中加入辅料而配制得到的伪胶乳和胶乳进行包衣。
由于水分散体包衣技术拥有能耗低、污染小、安全性能好等诸多优点,已逐步取代原有的传统有机溶剂包衣技术,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通过对水分散体包衣技术的制备方法、影响因素及成膜基质进行分析,探究水分散体包衣技术在药剂学应用中的具体情况和与之相关的问题,从而对水分散体包衣技术的应用前景做出展望,推动水分散体包衣技术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水分散体包衣技术;药剂学;应用前言:传统的包衣技术是采用化工工艺将聚合物的分散液和溶液均匀地涂抹在胶囊剂、颗粒剂的表面,从而形成微米厚的薄膜层,但这种技术具有易燃、有毒、易挥发等缺点,难以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广泛使用。
现在工业中广泛使用的包衣技术是水分散体包衣技术,可以有效消除传统技术的缺点,推动我国工业进程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1.水分散体包衣技术的相关信息1.1水分散体包衣技术的组成成分水分散体包衣技术通常是由增塑剂、聚合剂、水溶剂以及固体附加剂和表面活性剂组成,这些成分对于水分散体包衣技术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增塑剂可以增进聚合物的可塑性和成膜性以及对基质底物的附着性进行改善,是最重要的一个辅料。
其增塑作用主要是基于小分子的化合物自由地进入各聚合物的分子链之间,削弱链与链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降低聚合物的软化温度和熔点。
聚合剂一般包括普通包衣材料、缓控释用聚合物以及肠溶性聚合物等。
缓控释用聚合物可以调节药物释放的速率,而肠溶性聚合物有着较强的耐胃酸能力,易于在十二指肠中溶解。
另外,表面活性剂可以降低聚合物同水分子接触的表面张力,有效避免水分散体与聚合物结合时出现结块的情形,降低包衣表面的湿润角,提高包衣膜的张力和附着力。
而固体附加剂可以有效保证薄膜衣拥有增厚、避光、美观等诸多优点,使水分散体包衣技术不仅实用,而且使用起来也非常方便。
德国罗姆“尤特奇”

德国罗姆(Rohm)丙烯酸树脂(尤特奇):1、E100、EPO;L100-55、L100、S100(肠溶包衣)2、RL100、RLPO、RL30D、RS100、RSPO、RS30D;NE30D、RD100(缓释配方)尤特奇(EUDRAGIT)--药物制剂质量的保证1.1尤特奇-世界著名品牌的药用辅料尤特奇(EUDRAGIT)是合成药用辅料的商品名,它包括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和甲丙烯酸酯共聚物,在中国通称为丙烯酸树脂。
尤特奇广泛用于药物制剂的胃溶包衣、肠溶包衣、缓控释包衣、保护隔离包衣、缓释骨架材料和经皮给药制剂的骨架胶粘材料。
尤特奇自从第一个产品问世至今将近半个世纪,已广泛用于各种药物制剂,成为许多国际名牌制剂产品的重要辅料。
尤特奇以其优良稳定的质量和真诚的应用技术服务,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中国用户所采用。
各种尤特奇均由几种单体聚合而成。
尤特奇E100由乳液聚合而成,尤特奇EPO是其微产物。
尤特奇L 30D-55是乳液聚合的产物,尤特奇L100-55是前者的低温喷雾干燥产物。
尤特奇L 100和尤特奇S 100都是乳液聚合再经喷雾干燥后的产物。
尤特奇RL 100和尤特奇RS 100均是本体聚合产物,尤特奇RL PO和尤特奇RS PO分别是前两者的粉碎产物,尤特奇RL 30D和尤特奇RS 30D分别是它们在热水中直接乳化的产物。
尤特奇NE 30D是乳液聚合产物。
1.3尤特奇薄膜包衣的特点(1)有多种产品可供选用,适合于各种功能包衣(胃溶、肠溶、缓控释和保护隔离包衣等);(2)有4种水分散体产品和5种供用户配制的水分散体产品,用水分散体取代有机溶剂包衣液符合现代制剂生产发展方向;(3)尤特奇能容纳2-3倍其它辅料,遮色能力较强;(4)包衣耐磨、光亮;(5)贮存过程中包衣性质稳定;(6)不被人体吸收,无刺激性和毒性。
1.4水分散体---现代药物制剂包衣工艺的发展方向尤特奇水分散体是一种粒度0.01-0.1um的聚合物乳胶粒在水中的分散体,聚合物含量为30%(w/w),粘度低,易于喷雾包衣操作。
药物制剂中聚合物包覆技术的体外释放行为研究

药物制剂中聚合物包覆技术的体外释放行为研究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药物制剂领域也在不断取得突破。
聚合物包覆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药物包装方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就药物制剂中聚合物包覆技术的体外释放行为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在药物输送方面的潜在优势。
一、药物制剂中的聚合物包覆技术聚合物包覆技术,即将药物以聚合物材料进行包封,形成药物的载体,以实现药物的缓释和靶向输送。
在药物制剂中,聚合物包覆技术常常用于提高药物的稳定性、溶解度和生物可利用性。
此外,聚合物还能够改善药物的体外释放行为,从而实现长效药物疗效的维持。
二、聚合物包覆技术的体外释放行为聚合物包覆技术的体外释放行为是指药物在包覆聚合物材料中的释放速率和方式。
常见的体外释放行为包括扩散控制释放、溶解控制释放和交联控制释放。
1. 扩散控制释放扩散控制释放是指药物通过聚合物材料中的微孔和孔隙进行扩散、渗透,从而实现药物的缓慢释放。
这种释放方式一般适用于药物分子较小,不易溶解或水解的情况。
扩散控制释放的速率受到聚合物材料中孔隙大小、药物分子尺寸和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2. 溶解控制释放溶解控制释放是指药物通过与聚合物材料发生反应,改变材料的溶解度,从而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
聚合物材料的溶解度可以通过调节材料的化学结构和物理性质来控制。
这种释放方式适用于药物分子在聚合物材料中溶解度较高或与材料发生相互作用的情况。
3. 交联控制释放交联控制释放是指药物通过聚合物材料中的交联结构进行释放。
交联结构可以通过物理交联或化学交联来实现。
交联控制释放的特点是释放速率较慢,能够实现药物的持续释放。
这种释放方式适用于药物需要长时间保持有效浓度或对溶解度要求较高的情况。
三、药物制剂中聚合物包覆技术的应用潜力1. 增强药物稳定性由于药物在包覆聚合物材料中受到保护,能够避免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从而增强药物的稳定性。
例如,对于易氧化的药物,通过包覆技术可以减少药物的氧化反应,延长药物的有效期限。
聚合物水性分散体在茶碱控释小丸包衣上的应用

前跟处 方 I 1 差不 多 , 而在 3 jh后则 明显 增大 , . 整个 测试时 间的释放 度均符合 US P的规定 3 5 本 文所用 的 Op dy具水 溶性 , . ar 作为 外衣不 影 响药物 的释 放 , 它使 小 丸表 面更 光滑 并有 一定 的 但 防潮 、 光作用 。若 改用 含色料 的 O a r 遮 p d y则小 丸更 为美观 和易于辨认 。 3 6 典 型小丸 的粒径 较小 ( . ~ 1 jrm) 因此 即 . 0 5 . a , 使 使用 适应 范围 广 、 丸有 序 流动 和浸 入式顺 流 喷 小 射 的 Wuse 式 流化 床 , 衣 时发 生粘 连导 致衣膜 rtr 包 厚 薄不 均 的现象仍 会 发生 ; 有些 水性 分 散体在 用 于 小 丸包 衣后 , 产物 的释 放度 随贮 存 时间 的延 长而 下 降 。 uees 、u eei O a r S rl eS rtr a c和 p d y由于已加入各种 稳定 剂 , 调 节好 配 比 , 并 操作 更为 容易 ; 初步 稳 定性 试验 结果 也表 明其 衣膜 较稳 定 , 明这 些水 性 分散 证 体 中的聚合 物亚 微滴 喷到小丸表面 后在包 衣时的温 度条 件下 已基本 完成融合 过程 。但这些 仍有 待于大
完后待 物料温度 升 到接 近人风 温后维 持 5mi n即出
料。
表 1中处 方 Ⅱ、 处方 Ⅲ的 多种包 衣材 料先 各 自 混合均 匀 , 其余 包衣工艺 同处方 【 ,
2 2 3 释 放 度 测 定 .. 处 方 I 处 方 I的 产 品 ( 当于 含 12 0mg 分 、 相 0 )
流化床包衣技术介绍

在固体制剂中,有很多药品通过包衣改变药物释放特性,如缓控释、肠溶、结肠定位、脉冲释放等,或者达到掩味、防潮、提高稳定性、改善外观等目的。
流化床设备由于高效的干燥效率,可以实现对微丸、颗粒、结晶、粉末等进行功能包衣,并达到理想的重现性。
水性包衣是薄膜包衣工艺的重要发展方向,特别是聚合物水分散体包衣技术发展较迅速。
水分散体避免了有机溶剂包衣工艺的易燃易爆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而且固含量高、粘度低,工艺周期短。
由于水为介质需要更高的蒸发热能,而且水分散体对包衣成膜温度的控制有较高要求,所以对设备干燥效率和工艺参数控制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流化床工艺中,颗粒悬浮在流化空气中包衣,从而保证良好的包衣均匀性和干燥效率,是水性包衣工艺得以广泛应用的基础。
一、流化床工艺类型流化床工艺目前主要有三种类型:顶喷、底喷、旋转切线喷(见图1)。
由于设备构造不同,物料流化状态也不相同。
采用不同工艺,包衣质量和制剂释放特性可能有所区别。
原则上为了使衣膜均匀连续,每种工艺都应尽量减少包衣液滴的行程,即液滴从喷枪出口到底物表面的距离,以减少热空气对液滴产生的喷雾干燥作用,使包衣液到达底物表面时,基本保持其原有的特性,浓度和粘度没有明显增加,以保证在底物表面理想的铺展成膜特性,形成均匀、连续的衣膜。
1、底喷工艺又称为Wurster系统,是流化床包衣的主要应用形式,已广泛应用于微丸、颗粒,甚至粒径小于50μm粉末的包衣。
底喷装置的物料槽中央有一个隔圈,底部有一块开有很多圆形小孔的空气分配盘,由于隔圈内/外对应部分的底盘开孔率不同,因此形成隔圈内/外的不同进风气流强度,使颗粒形成在隔圈内外有规则的循环运动。
喷枪安装在隔圈内部,喷液方向与物料的运动方向相同,因此隔圈内是主要包衣区域,隔圈外则是主要干燥区域。
颗粒每隔几秒种通过一次包衣区域,完成一次包衣-干燥循环。
所有颗粒经过包衣区域的几率相似,因此形成的衣膜均匀致密。
实验和中试型设备(空气分配底盘直径大至18英寸)使用一个隔圈和喷枪,形成一个包衣区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剂・聚合物水分散体包衣技术的进展张立超 胡晋红(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 上海 200433)摘要 目的:为聚合物水分散体包衣在我国的推广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方法:依据国内外文献,对材料、包衣液成分及制备、成膜原理、包衣设备、后处理和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聚合物水分散体包衣具备有机溶液和水溶液包衣不可比拟的优点,应得到足够重视。
关键词 聚合物水分散体;后处理;包衣 5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薄膜包衣技术主要使用有机溶剂包衣,随着控制废气排放及劳工保护等法规的颁发,有毒甚至致癌衣层溶剂残留的发现,有机溶液包衣引起的问题备受人们的关注:如溶剂易挥发、毒性大、易燃、易爆,价格成倍上扬,包衣设备上要安装昂贵的溶剂回收、防爆、空气污染监测装置等。
因此,到70年代人们又认识到水为溶剂的必要性,但当时水溶液包衣的缺点并未克服。
为解决这些问题,人们提出了多种方法,其中最受关注的是7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聚合物水分散体(aqueous polymeric dispersions)包衣技术。
它采用不溶于水的聚合物,以水作为分散剂,加入增塑剂等辅料经加工而成,聚合物以直径10nm~1.0μm 的胶粒混悬于水中,外观呈不透明乳白色,称为胶乳,然后包衣。
本法的优点是:固体含量高(达30%),包衣需蒸发水量少,能相对缩短包衣时间,有效防止水分渗入药芯;粘度低(40%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为20cps,12%乙醇液为50cps),易于操作,成膜均匀;完全避免有机溶剂,降低了制剂成本;部分衣材能抑制微生物生长;可用于缓释制剂等。
缺点是水具较高蒸发潜热(2255kJ/kg是乙醇854kJ/kg的2.7倍),故包衣时间长,必须选择具高效干燥能力的流化床等设备[1]。
自70年代起,聚合物水分散体包衣越来越受国外药政和环保部门(FDA、EPA等)重视,多数企业从经济、环保、严格的法规等因素考虑,纷纷大规模采用。
但国内目前仍以有机溶液包衣为主,有关这方面的实验研究才刚起步。
本文就聚合物水分散体包衣技术作简要综述。
1 聚合物材料按制备方法不同,水分散体材料可分为胶乳和伪胶乳。
胶乳采用聚合物单体水中乳化即得,而伪胶乳是通过聚合物水不相混溶的有机溶液水中乳化,挥去溶剂而得。
除制备不同,两者其他的理化性质基本相同。
另外,因运输不便及水中存放不稳定,还可喷雾干燥制成粉末或颗粒,使用前加水重新分散。
水分散体包衣的发展很大程度依赖聚合物的品种和质量。
70年代,Rohm Pharma公司率先推出了Eudragit系列;80年代初FMC公司开始生产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Aquacoat,随后Colorcon公司开发出又一种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Surelease。
这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两大类包衣材料。
有关聚合物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理化性质请参考文献[2]。
111 丙烯酸树脂水分散体最早用于水分散体包衣的合成聚合物。
表1列出了常用品种和性能。
除L100-55外,其余都是固含量为30%的水分散体。
粉末L100-55能重分散成与L30D相同质量的胶乳,而S100、RSIOO和RL100经一定方法也能重分散成胶乳,但粒径较大。
112 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 根椐制备方法不同分为Aquacoat和Surelease。
Aquacoat是FDA批准的第一个水分散体,未增塑,收载于USP。
固含量30%,其中13%是月桂醇硫酸钠和鲸腊醇,Aquacoat能抗微生物侵入。
Sure2 lease为已增塑牛奶状不透明胶乳,具氨味。
固含量25%,常用增塑剂是油酸、癸二酸二丁酯或精馏椰子油。
表1 用于聚合物水分散体包衣的Eudragit品种和性能品名溶解性能一般性质Eudragit L 30可溶p H>515衣层抗张强度高,要求加增塑剂,可制成速、缓释肠溶衣 L100-55可溶p H>515Eudragit N E30D不溶可膨胀,中等渗透性抗张强度低,不需加增塑剂,用于缓释制剂Eudragit RL30D Eudragit RS30D 不溶可膨胀,高渗透性不溶可膨胀,低渗透性抗张强度中等,需加增塑剂,通过调节RS/RL用量或添加水溶性材料得到各种渗透性不同的衣膜113 醋酸纤维素水分散体 FMC公司开发,固含量29%,含月桂醇硫酸钠为乳化剂和稳定剂,增塑剂是三醋酸甘油酯和枸橼酸三乙酯。
114 硅酮弹性体(即硅橡胶)水分散体 Dow 公司开发,固含量53%,不需加增塑剂。
本品几乎不透水,需加PEG等致孔剂;抗张强度低,加入SiO2溶胶或T i O2等可增加弹性和机械强度。
此外,还有几种肠溶材料也可制成水分散体,如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CAP)、邻苯二甲酸聚乙酸乙烯酯(PVAP)、羟丙甲基纤维素邻苯二甲酸酯(HPMCP)、琥珀酸乙酸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AS)等。
目前尚没有一种可生物降解材料上市,但对这方面的研究却是热点,最有希望的是聚乳酸poly(DL-lactide)。
2 包衣液成分包衣液中除聚合物外,还包括其他一些辅料,这些成分可影响机械、渗透、释药等多种性能。
211 表面活性剂制备时表面活性剂能降低聚合物溶液与水相间界面张力,贮存中可有效防止胶粒聚集和结块。
如Aquacoat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月桂醇硫酸钠和辅助乳化剂鲸腊醇联合应用可稳定衣膜。
此外,表面活性剂也能影响成膜,调节衣膜结构和释药性能等。
EC是非离子聚合物,不依赖p H溶解的药物用Aquacoat包衣,也应是不依赖p H释放的。
但实验表明,不少药物在人工肠液中释放比在人工胃液中快。
对这种现象有多种的解释[3],其中Bodmeier等[4]将释药变化归因于月桂醇硫酸钠和鲸腊醇的存在,因为月桂醇硫酸钠必须在离子态才起作用,在p H714缓冲液中完全解离,而011mol/L盐酸下只有10%离子化,故p H714条件下胶粒润湿好,释药也快;相反鲸腊醇却延缓释药,鲸腊醇是长链脂肪醇,使接触角增大,衣膜不能较好润湿,起稳定胶乳作用。
因此,随着鲸腊醇浓度增加,衣膜p H依赖度下降。
表面活性剂还可与药芯发生反应,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能与阳离子药物形成不溶性离子对复合物等,这些都会影响释药。
212 水溶性辅料 水溶性辅料包括低分子量糖、盐类、表面活性剂和部分聚合物。
作用是调节释药,如硅酮弹性体对药物渗透不佳,水溶性辅料加入膜中,在溶出介质中能很快沥出或发生水合,形成通道,增加释放,并可通过增减辅料用量调节释药快慢。
有报道药物粉末(如茶碱)加入包衣液中也能加快释药,因为药物溶解后在衣膜中形成孔洞。
但应避免使用高浓度的电解质(如饱和氯化钠溶液),这会破坏胶粒表面的动电位(ζ)而发生凝结。
另外,超过临界浓度的HPMC也能引起Aquacoat产生沉淀。
213 不溶性辅料 不溶性辅料包括抗粘剂和着色剂。
抗粘剂有硬脂酸镁、滑石粉等,能减少包衣粒子的聚集和粘连,降低衣膜的渗透性。
着色剂用量应不超过聚合物的最高负载量或临界色素体积浓度,否则会给衣膜的机械强度和渗透性带来不良影响。
将着色剂用于高p H水分散体时需小心,如Surelease的高碱性将破坏色素、药芯复合物,这时应选用无机色素而不是色淀。
214 增塑剂 这是最为重要的辅助材料。
增塑剂能减少张力、增加链延伸率和柔韧性、降低玻璃化转变温度(Tg),从而降低最低成膜温度(MF T),软化膨胀胶粒,减少变形阻力,促进成膜。
与有机溶液包衣相比,水分散体中增塑剂与聚合物分子链的接触面积小,不能充分发挥增塑效果,故需加较高量的增塑剂,一般是聚合物的15%~30%。
低量增塑剂不能完全克服胶粒的变形阻力;而过量易引起胶粒聚集,衣层发粘,流动性差及膜软化等。
但并非任何衣膜都要加增塑剂,只有当MF T高于包衣温度时,才需加增塑剂来降低MF T。
增塑剂可分为水溶性和水不溶性的,最常用的分别是枸橼酸三乙酯和癸二酸二丁酯。
除影响成膜及机械性能,增塑剂还会影响释药[5]。
随着癸二酸二丁酯或枸橼酸三乙酯浓度的增加,Aquacoat中释药减慢,这是因为胶粒得到了较好融合。
而用Aquacoat对茶碱包衣以评价不同增塑剂释药效果表明,水不溶性增塑剂药物释放较水溶性增塑剂慢。
虽然水分散体固体含量在30%左右,为取得包衣均匀,一般要稀释到8%~20%。
为使增塑剂能充分进入胶粒中,建议包衣前先将增塑剂加入,然后稀释。
3 包衣液的制备[1]详见表2。
表2 包衣液的制备方法方法步骤用途乳化聚合法将纯化后的单体与水、引发剂、表面活性剂和稳定剂混合,形成以单体为内相的o/w乳液,充N2除去空气,加热搅拌制备Eudragit N E30D、L30D乳化-溶剂挥发法将聚合物溶解在与水不相溶的有机溶剂中,制得聚合物溶液为内相的o/w初乳,超声振荡或匀乳器制备亚微乳滴,挥去溶剂制备Aquacoat、醋酸纤维素转相法聚合物中加入油酸制成胶体,加入稀碱液,搅拌形成水在聚合物中的分散体,再加碱液,发生相转变,形成聚合物在水中的伪胶乳制备Surelease溶剂转换法聚合物溶解在与水互溶的有机溶剂中,搅拌下将聚合物溶液与水混合或将水加入到聚合物溶液中,混合并除去有机溶剂而得制备Eudragit RS30D、RL30D4 成膜原理[6]及包衣设备聚合物水分散体成膜原理与有机溶液或水溶液包衣不同。
水分散体包衣时,克服聚合物粒子间较强的静电排斥力,驱动粒子间相互聚集,并最终融合成膜的,是聚合物和水间的表面张力以及聚合物粒子之间产生的毛细管力,后者作用较大。
具体过程是:水分蒸发,难溶性粒子浓集沉积药芯上,因运动而越来越靠近并堆积起来,直至互相紧密接触,但此时只是不连续膜,在胶粒间空隙中还含液体。
随后环绕胶粒的水膜收缩,产生较高的毛细管力和表面张力,使胶粒更加紧密靠近,变形合并,衣膜形成。
加入增塑剂可促胶粒融合,因为增塑剂能软化并膨胀胶粒,减小变形阻力,降低MR T,在水分蒸发时产生毛细管力,有利成膜。
常用于包衣的设备有普通包衣锅、高效包衣锅、流化床装置等。
用普通包衣锅的缺点是:水蒸发潜热高,包衣时间较长;干燥效率低,水易渗入药芯;长时间的翻滚引起边缘磨损,印字和刻痕质量也难控制;长时间干燥循环使成本提高。
因此水分散体包衣应选择具高效干燥能力的如埋管式包衣锅或流化床等。
高效包衣锅一般用于片剂或小丸包衣;而流化床有底喷、顶喷和切线喷3种型号,常选底喷和切线喷用于小丸包衣。
5 后处理(curing)[7]聚合物水分散体包衣与有机溶液的包衣过程基本相同,但当制备缓控释制剂时,前者还需有一后处理,这是较为独特的。
因为包衣后粒子软化不彻底,衣膜融合不完全,随时间和温度的变化,药物贮存时会进一步缓慢融合,而未融合完全的粒子释药快,这就造成药物溶出速率随时间而变化,故溶出度试验重现性差、不准确[8]。
后处理是指包完衣后,用一热处理过程以促进包衣膜的完全愈合,提高包衣膜的致密和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