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清明余韵长
赏中秋明月,颂盛世华诞诗文
赏中秋明月,颂盛世华诞诗文两苑诗坛赞文/文苑桃花紫雁俩圣仙,文坛泰斗领航船。
零基学者悉心导,饱贯诗儒激励鞭。
少俊挥毫描日月,老君泼墨写桑田。
群芳雅士社联赞,曲友能辞个个贤。
西江月庆71周年盛世华诞文/铁树红日东方十月,金秋五彩腾妍,红旗靓丽五星嵘,同构蓝图梦展。
庚子百年局变,惊来灾疫连连,双节共月饼如钱,勇破惊涛浪险。
沁园春.七十一周年国庆颂词/廖尚光庚子年关,病毒伤人,禹甸封城。
赞中央急令,加强抗疫;基层巧干,稳定家庭。
控住危情,即将获胜,险战群英传美名。
医生勇,赴前方救命,尽展雄风。
迎来复产开工,使致富黎民奋起冲。
敢排除虎扰,争多贡献;清消疫害,屡建奇功。
业绩辉煌,城乡锦绣,世仅神州独步兴。
双节庆,赏中华夜景,闪亮通红。
沁园春.人民英雄纪念日词/廖尚光无数英雄,救国牺牲,浩气长存。
忆冲锋血战,拼杀势猛;攻防肉搏,激斗威风。
镇住倭狼,狂驱蒋匪,抗美援朝打虎赢。
从兹去,令神州奋进,不断图腾。
而今纪念英灵,促华夏人民励复兴。
见中央领导,庄严列队;军民大众,肃静前行。
敬献花篮,永铭伟绩,不忘初心头脑明。
牢记史,勇担当大任,创业恢宏。
国庆中秋同天庆(七律二首)诗/廖尚光(一)吉日双双共庆欢,喜迎好运舞翩跹。
老天护佑九州顺,寰宇祈求百姓安。
防控疫情华夏胜,难消病毒霸权瘫。
有情各国祝福我,赌咒贪狼已快完。
(二)吉日迎来双节喜,天公作美佑中华。
艳阳高照黎民乐,大国腾飞寰宇夸。
处处欢腾览美景,家家喜聚赏红霞。
人间天上同欢庆,百姓更加愛国家。
中秋更想父母亲诗/廖尚光抬头仰望星和月,父母灵魂在哪方?每遇中秋念长辈,有时流泪想爹娘。
倾情养育恩难报,大爱精培德善良。
教导时常提醒我,做人一定要相帮。
鹧鸪天·假期文/林雪荣假日欢游现彩霞,闲情雅意玩天涯。
名山瑞景看人海,佳节诗翁赞桂花。
飞旧叶,吐新芽。
鸟声环绕伴琵琶。
自然美境含荆棘,岩下甘泉泡好茶。
五绝·中秋闲赋文/熊昌万明月照朱楼,西风独绪愁。
寄情千里客,书室赋寒秋。
弘历诗词
乾隆(弘历)诗词1、黄瓜菜盘佳品最燕京,二月尝新岂定评。
压架缀篱偏有致,田家风景绘真情。
2、观钱谦益初学集因题句平生谈节义,两姓事君王。
进退都无据,文章那有光。
真堪覆酒瓮,屡见咏香囊。
末路逃禅去,原为孟八郎。
3、范宽秋林萧寺图禅有南宗及北宗,画家笔法与之同。
限于地气因殊风,北之巨擘华原翁。
秋山丛樾凡几重,林凹萧寺隐其中。
流泉如飞虹,是何结撰杰且雄。
故应心醉米南宫,约略境界记所逢,文殊五台叶斗峰。
4、率题人夸不似老年象,一笑付之半信疑。
设使廿年前面目,又何须藉尔夸为。
5、题董其昌天降时雨小卷小卷常随行笥中,希逢时雨得相同。
今朝润景当前证,始觉传神有独工。
6、白云寺小憩白云深处称禅栖,便访云关一觅题。
密雪埋溪僧未扫,韶春入树鸟光啼。
三间静室依然也,五载流阴亦迅兮。
此去鹫峰应不远,玉丛林里望丹梯。
7、黛螺顶峦回谷抱自重重,螺顶左邻据别峰。
云栈屈盘历霄汉,花宫独涌现芙蓉。
窗前东海初升日,阶下千年不老松。
供养五台曼殊象,阇黎疑未识真宗。
8、回思一律践阼回思廿五岁,朝班较我岁都多。
匆匆卌八春秋阅,忽忽康雍文武磨。
几个老臣用由我,其余在列长于他。
蓦然自问率兴事,蒿目焦心愧若何。
9、斋居即事雨后节迟暑尚悭,凉生秘殿远尘寰。
对时已惕阴将长,抚序应知岁渐孱。
心尚清明敢辞老,政关治忽戒偷闲。
斋居永昼闲原有,诗本黄绫手自删。
10、赐蔡新年老君臣似老朋,归来前席喜诚应。
九龄风度于今罕,彦国精神较昔增。
儿辈重瞻绛纱帐,时流都凝玉壶冰。
殷勤问过称无过,曰信斯之吾未能。
11、《日下旧闻考》题辞曾赋皇都与帝都,若兹形胜古今无。
金迁元复其久矣,明筑清修滋盛乎。
御园法宫诚富此,返淳还朴益殷吾。
论成知过渊衷写,更励聰听奕叶图。
12、清凉山耸翠层峦接碧空,清凉襟袖拂天风。
石头城一西临望,千古兴亡慨叹中。
13、题史可法像纪文已识一篇笃,予谥仍留两字芳。
凡此无非励臣节,监兹可不慎君纲。
象斯睹矣牍斯抚,月与霁而风与光。
井命复书书卷内,千秋忠迹表维扬。
有关于清明节的诗句22条
有关于清明节的诗句22条关于清明节的简单诗句有哪些【篇1】1、有个关心处,难相见、空凝睇。
——杜安世《鹤冲天清明天气》2、远峰云水两茫茫,更有荒茔卧一方。
紫陌芬菲行愈乱,青山杜宇泣犹伤。
3、执宪纠奸邪,刊书正讹谬。
茂才当时选,公子生人秀。
4、一樽径籍青苔卧,莫管城头奏暮笳。
——赵鼎《寒食》5、其一:憔悴坟头土,见之如亲人;千古彷徨事,此物最伤情6、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7、青烟郁郁染悲凉,芳草萋萋离恨长。
春暮梨园花坠坠,清明时节雨茫茫。
8、风急岭云飘迥野,雨余田水落方塘。
不堪吟罢东回首,满耳蛙声正夕阳。
9、待把酒送君,恰又清明后。
——何梦桂《摸鱼儿·记年时人人何处》10、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孟浩然《清明即事》11、《清明雨上即怀两》颜贤风12、风微帘幕清明近,花落春残。
——冯延巳《采桑子·风微帘幕清明近》13、候过清明节,人忙谷雨天。
——宋湘《家园杂忆四十韵》14、其五:阴阳无途通音问,清明寻路且上坟;点点泪和纸钱化,水酒少去不见人。
15、清明千万家,处处是年华。
榆柳芳辰火,梧桐今日花。
16、祭祠结云绮,游陌拥香车。
惆怅田郎去,原回烟树斜。
17、《天有霓裳》清明诗(当代)刘小烽(刘周)18、今日清明汉江上,一身骑马县官迎19、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
——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20、夭红浓绿总教回,更待清明谷雨催。
——晁补之《次韵李秬约赏牡丹》21、杏花风急清明近,已觉新寒似麦秋。
——仇远《湖上》关于清明节的简单诗句有哪些【篇2】22、少年分日作遨游。
不用清明兼上巳。
——王维《寒食城东即事》23、千杯须尽生前醉,半滴何曾地下尝?多少红尘离别处,徒将哀婉话凄凉。
24、迎风酹酒千萦绪,临墓烧香百转肠。
物换星移人已故,红尘此事最沧桑。
25、常年寒食好风轻,触处相随取次行。
26、年华未破清明节,日暮初回祓禊舟。
——王安石《次杨乐道韵六首其五——五上巳闻苑中乐声书》27、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惊飞去。
催人泪下七字祭父诗
催人泪下七字祭父诗催人泪下七字祭父诗1、悼怀先父泪双流,念去时光梦里愁。
父走儿思通路陷,亲朋共祭拜坟头!2、隔洋祭父两茫茫,热泪潸然思念长。
未报亲恩终抱憾,来生缘续倍还偿。
3、父亲大人老前辈,不幸离世众落泪。
朴实勤劳好秉性,和蔼品正真善美。
茶树为其身披白,灌木悲泣枝丫垂。
英容犹在存千古,赋诗一首寄哀悲。
4、清明雨近断魂天,泪忆双亲痛不堪。
苦乐年华春永驻,风霜岁月暖长含。
生为牛马供儿女,死作坟丘守祖坛。
白鹤浮云巡九汉,慈音贯耳警愚婪。
5、天人一隔五秋冬,每到清明思更浓。
雁去来年犹可见,我哀归处不相逢。
6、追昔家祭度清明,默祷祈安远墓茔。
长日静思催雨泪,梦牵回念咽哀声。
7、袅袅浓烟蝶乱纷,清明祭祀泪倾盆。
思聆父训哭沙嗓,想见亲容喊断魂。
隐憾难消羞作女,深恩未报愧为人。
心祈世上轮回在,下辈偿还再续伦。
8、梦里萦回容与貌,心中愧疚感和伤。
随波南去流东海,驾鹤西游别北堂。
9、寒食节前雨连绵,烟云飞渡天乍寒。
父爱万千融春风,慎终追远怀祖先。
10、清明时节倍思亲,祭扫坟墓铭恩情。
父母含辛育儿女,美德传颂永长存。
绿水青山埋先骨,苍松翠柏伴故魂。
春秋弹指瞬息过,先人激励勇前行。
11、己卯求学家父逝,白驹过隙二十年。
思追脑海培新土,泪洒膝头祭纸钱。
爱语谆谆萦耳鼓,祥容栩栩入梦瞻。
儿孙未尽微薄孝,愧祷亡灵永逸安。
12、天堂您老安康健?世上家人俱睦和。
祭粽椿庭疼泪忆,惚教子女唱儿歌。
13、清明将至花如海,祭父百日儿孙哀。
心香三缕绕墓前,丹心一片献仙台。
14、大年之日倍思亲,怀想翻潮念故人。
脑海久萦慈厚貌,眼帘时现善良身。
抚今睹物悲传壁,追昔垂怜泪染巾。
何叹世间多怨悔?早行孝道重千钧。
15、十年记忆历时新,每到清明祭父吟。
白发慈颜怜子意,半生戎马戍边人。
荒坟旧土埋忠骨,暖雨新尘慰孝心。
尽洒墓前一盏酒,隔空频送鸟悲音。
16、奔波南北多辛苦,经历八十四世堂。
夜半飞龙翔皓宇,三江之水忆别伤。
17、萧瑟秋风夜漫长,病魔逼父赴天堂。
《浣溪沙》教学反思4篇
《浣溪沙》教学反思《浣溪沙》教学反思4篇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浣溪沙》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浣溪沙》教学反思篇1诗词教学不能脱离对意象的解读。
“意象”包抱“意”和“象”两个方面的内容。
这里的“意”指创作客体的客观物象。
按一般情况说,物是客观存在的,它原本是什么样子,就应当说成什么样子,不能有丝毫的差错,这便是所谓的客观表述。
但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眼中,就会蒙上一层主观色彩,这就是古人说的“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因此诗词的意象就是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的配合,而意境则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诗词是以意象来反映诗人眼里和心中的世界的,在教读诗词时,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意象的分析加入丰富的想像和联想对诗词做出多义性的解读并揣摩诗人的情感。
诗词中蕴藏着丰富的精神营养,它对青少年成长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诗词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语言文化,而且可以使学生了解民族语言的演变和渊源。
诗词深奥的语言,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同时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感受力和想像力。
诗词想像的思维方式以及诗词审美的再创造性,有助于开发学生创性思维,它的“暗示性”原则,对艺术、通感以及它的绘画,音乐美可以不时刺激学生在心灵迸发审美创造的火花。
《浣溪沙》教学反思篇2现在的学生很多都不喜欢古诗文,或者说根本就不喜欢古典阅读,这样下去,便会导致浅薄和轻浮,另外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真正进入文化层面探究,也是有一定难度,所以在课堂上首先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动他们展开联想,体会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在教学中坚持诵读、品味,思考相结合原则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诗词的意境美和内涵美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诗词教学,教会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诗词的方法,也是教学的关键。
我这节课在这几个方面都做得很不错,其中我觉得以下几点特别值得我学习。
全媒体背景下传统文化节目的突围路径——以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为例
2023/6上实践与创新栏目透视全媒体背景下传统文化节目的突围路径———以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为例阴刘冰冰摘要:综观当前的传统文化节目,难以满足受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但在2021年,河南卫视以文化为导向,以媒介为手段,成功打造出“中国节日”系列IP 节目,从最初的略显稚嫩到如今的炉火纯青,增强了观众与“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的情感黏性,具有高度的辨识度。
然而,传统文化节目整体仍是困顿难行。
传统文化节目还需乘风破浪,既要赢得流量也要输出内容,实现价值链的多层次传输,担负起传播传统文化的重任。
关键词:全媒体“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内容IP 情感黏性全媒体环境是指融媒体统筹、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联合发力、全媒体持续跟进的环境。
[1]传统文化是让原创节目出彩的良方,当境外节目由“尝鲜”演变为“泛滥”以后,在全新环境中,受众愈加期待传统文化原创节目的出现。
传统文化节目一般有两种形态:一种是节目中包含传统文化元素,一种是以传统文化为主要传播内容的节目。
本文在这里探讨的主要是指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节目。
如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一个时代大课题。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公布的《2021年第四季度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名单》显示,传统文化节目的上榜占比为41%,这说明弘扬传统文化得到了重视。
“Vista 看天下”在微博上发起的“六国友人看中国节目reaction ”话题引发千万网民的围观,这说明中国传统文化节目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有巨大的潜在市场。
传统文化节目的困境结合现阶段传统文化节目的特点来看,其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传统文化生存空间受到挤压。
尼尔·波兹曼定义“娱乐至死”为:“现实社会中的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呈现成为一种文化精神。
”[2]早期传统文化节目由央视主导,虽赢得了一定流量但短时间内出现了大量同质化节目,出现了“叫好而不叫座”的尴尬现象。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碎片化的快食文化将具有深厚底蕴的传统文化挤到角落,人们一度陷入娱乐至死的境地。
有关兴趣爱好的诗句
有关兴趣爱好的诗句关于兴趣的诗句有:1、持我兴来趣,采菊行相寻。
—《酬忠公林亭》唐包融2、兴在趣方逸,欢馀情未终。
—《秋夜宿龙门香山寺奉寄王方城十七丈奉国莹上》唐李白3、载酒适我情,兴来趣渐微。
—《冬日与群公泛舟焦山》唐王瓒4、寓兴中园为远趣,托名华榜有新诗。
—《筹思亭》宋王安石5、机忘鸥鸟情相狎,兴适琴书趣独穷。
—《书怀》宋刘学箕6、惊趣起少年治兴,插花沽酒醉清明。
—《清明湖上》宋周端臣7、征书昨夜趣归兴,叶舟径下湘江滩。
—《赠丹厓隐者》明童冀8、从来支许游,兴趣江湖迥。
—《西枝村寻置草堂地,夜宿赞公土室二首》唐杜甫2.形容爱好的诗句1、持我兴来趣唐包融《酬忠公林亭》2、兴在趣方逸唐李白《秋夜宿龙门香山寺奉寄王方城十七丈奉国莹上》3、兴来趣渐微唐王瓒《冬日与群公泛舟焦山》 4、寓兴中园为远趣宋王安石《筹思亭》5、兴适琴书趣独穷宋刘学箕《书怀》6、惊趣起少年治兴宋周端臣《清明湖上》7、征书昨夜趣归兴明童冀《赠丹厓隐者》3.有关兴趣的诗句西枝村寻置草堂地(杜甫)出郭眄细岑,披榛得微路。
溪行一流水,曲折方屡渡。
赞公汤休徒,好静心迹素。
昨枉霞上作,盛论岩中趣。
怡然共携手,恣意同远步。
扪萝涩先登,陟巘眩反顾。
要求阳冈暖,苦陟阴岭沍。
惆怅老大藤,沈吟屈蟠树。
卜居意未展,杖策回且暮。
层巅馀落日,早蔓已多露。
天寒鸟已归,月出人更静。
土室延白光,松门耿疏影。
跻攀倦日短,语乐寄夜永。
明燃林中薪,暗汲石底井。
大师京国旧,德业天机秉。
从来支许游,兴趣江湖迥。
数奇谪关塞,道广存箕颍。
何知戎马间,复接尘事屏。
幽寻岂一路,远色有诸岭。
晨光稍曚曨,更越西南顶。
风入松咏俞绍庵秋蟾台(沈禧)层台高筑势崭岩。
迢递隔闾阎。
不将贮彼狂歌舞,深秋夜、登玩银蟾。
为爱一轮光皎,又看孤影廉纤。
桂花香里□吟髯。
兴趣自能添。
露华凉透罗衣薄,更深也、万籁声潜。
弹罢瑶琴三叠,还将玉管重拈。
风入松咏俞绍庵秋蟾台(沈禧)层台高筑势崭岩。
迢递隔闾阎。
不将贮彼狂歌舞,深秋夜、登玩银蟾。
描写清明的经典诗句7篇
描写清明的经典诗句描写清明的经典诗句7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肯定对各类诗句都很熟悉吧,不同的诗句,其语言艺术所表现的语言风格、特点、技巧各不相同。
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诗句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描写清明的经典诗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描写清明的经典诗句11、乡国真堪恋,光阴可合轻。
——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2、鸣玉惭时辈,垂丝学老翁。
——张继《清明日自西午桥至瓜岩村有怀》3、山屏醉缬,连棹东西岸。
——吴文英《瑞龙吟·德清清明竞渡》4、寒食时看郭外春,野人无处不伤神。
——云表《寒食诗》5、酹入梅根,万点啼痕暗树。
——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6、碧草带芳林,寒塘涨水深。
——陈子龙《唐多令·寒食》7、一箭流光,又趁寒食去。
——吴文英《西子妆慢·湖上清明薄游》8、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朱淑真《眼儿媚·风日迟迟弄轻柔》9、不堪衰鬓著飞花,傍绿阴、冷烟深树。
——吴文英《西子妆慢·湖上清明薄游》10、刚与病相宜,锁窗薰绣衣。
——纳兰性德《菩萨蛮·阑风伏雨催寒食》11、遇客踟蹰立,寻花取次行。
——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12、安知今日身,不是昔时鬼。
——邵谒《长安寒食》13、鹭窥芦箔水,鸟啄纸钱风。
——范成大《寒食郊行书事》14、帝命守坟,王令修墓,男子正当如是邪。
——谢枋得《沁园春·寒食郓州道中》15、半晌试开奁,娇多直自嫌。
——纳兰性德《菩萨蛮·阑风伏雨催寒食》16、老瓦盆边,田家翁媪,鬓发如丝。
——卢挚《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17、窗中草色妬鸡卵,盘上芹泥憎燕巢。
——温庭筠《寒食日作》18、总不解、将春系住。
——吴文英《西子妆慢·湖上清明薄游》19、流水麹尘,艳阳醅酒,画舸游情如雾。
——吴文英《西子妆慢·湖上清明薄游》20、细干柔条才数尺,千寻起自微因。
——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21、地僻人稀到,檐虚燕未过。
2020秋季郭老师语文高二第十五讲
2020秋季高二语文核心能力、核心知识强化(十五)说明:一、秋季课程系暑假课程的延伸,既有内容的拓展,又重能力的提高。
题题经典,期期重要;二、秋季课程紧承2020高考语文思路与变化,即是基础的全面复习,又有思维的综合训练。
论述文阅读文艺高峰的出现,除客观社会环境外,创作主体至关重要。
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为文艺家勇攀文艺高峰创设良好客观条件,但伟大杰出作品的产生依然有赖于文艺家自身努力,换句话说,创作主体高度决定文艺高度。
众所周知,文艺高峰总以伟大文艺家所创作的杰出作品为标志。
如屈原的《离骚》代表楚辞高峰,司马迁的《史记》代表史传文学高峰,李白、杜甫代表唐诗高峰,唐宋八大家代表古典散文高峰等等。
代表文艺高峰的作品往往具备以下特征:一是反映的现实生活比较广阔和深刻,二是给人们的思想启迪比较丰富和先进,三是文艺形式的创造比较完美和新颖。
优秀作品是真善美的统一。
真即相对现实生活而言,善乃相对思想导向而言,美则是有别于现实美乃至比现实美更高的艺术美。
真善美的统一必然要求文艺家对现实生活有广泛深刻的体验与把握,除确保生活细节真实生动外,还要深入了解人性和社会关系,与时俱进,因为人性和人的社会关系都随历史的发展而变化;必然要求文艺家对历史积累的思想文化有丰厚继承,并对历史发展趋势有超越常人的洞察力;还必然要求文艺家具有独到的审美涵养、自觉的艺术创新意识以及精益求精的不懈追求。
屈原之所以名垂千古,与他被流放三湘“哀民生之多艰”、上下求索、广纳民歌民俗丰富自己的创作以及弘扬爱国精神分不开。
司马迁《史记》的不朽,跟他遍历名山大川,广蒐史籍史料,横受宫刑后发愤著书紧密联系。
李白、杜甫被誉为“诗仙”“诗圣”,与他们从盛世入乱世,走遍大半中国,胸怀匡国济民之志,创作大量诗篇不无关联。
《红楼梦》之所以名列古典小说的上乘,也缘于作者曹雪芹由富贵堕入贫寒的身世,缘于其具备丰富的生活阅历、精深的文化积累和高远的思想境界,进而萌发个性解放之心声,在“绳床瓦灶,举家食粥”的困境中仍能将此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扬州慢·淮左名都原文赏析
扬州慢·淮左名都原文赏析《扬州慢》是一首清明时节的佳作,与唐代词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李白的《将进酒》一起被誉为唐诗三百首中的经典佳作。
该词由南宋文学家姜夔所作,以赞美淮左地区的山水、风物、历史与文化为主题,词意深沉,余韵悠长,给人以印象深刻的感受。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是时候也,悠悠乎,嘉游何限!这首词的开头为“淮左名都”,“淮左”指的是江苏省的南部,这里有着长江、淮河、京杭大运河等众多的水道。
由此可见,淮左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交通也十分方便,因此吸引了无数商旅和游客前来。
词中的“竹西佳处”指的则是扬州市,扬州市在古代建都,是中国名城之一,绵延千年的历史与文化皆有所沉淀。
“解鞍少驻初程”,词中又出现了一位行者,他摆脱了马背的束缚,沉醉在淮左的风景里。
词中的“少驻”表明了这位行者的旅程并不长,或许只是为了观赏这一处美景,却不舍离去。
此处所选用的是“解鞍”之词,意在表现出马上行车的疲惫,也可以表达出这位行者对这一段旅程的愉悦与轻松。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这一句描述了春季的淮左地区。
所选用的是“春风”之词,表达出了春天的阴雨绵绵,风景美好的特点。
其次,从字面上分析,荠麦是一种旱地农作物,往往种植在沙地上,十分寒莫。
描写荠麦,不仅让读者感受到淮左的春天景色,同时也能感受到淮左特有的土地文化。
接着,词中出现了一段历史: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此处所描述的是北方游牧民族汉朝时,常常骑着马匹闯入中国中原地区,所以“胡马”二字表述出的是外族入侵的历史,而“池”又可表述“城池”的意思,其中隐含了战乱造成的废墟。
而后“废池乔木”,描绘了战争对淮左地区的破坏,清除了众多的树木,仅剩下少许的孤树,老树依然挺立。
这与程门立雪“挂席数年钩”、“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等句中所体现的景象一样,都是描写着历史的沉淀与人民的坚韧不屈。
以国之名缅怀英烈的诗句精选130句
以国之名缅怀英烈的诗句精选130句以国之名缅怀英烈的诗句1、千家万户祭英灵,路上行人伴鸟鸣。
野岭坟头香火掩,几多哀悼寄清明。
2、清明不歇濂纤雨,长缅英雄欲断魂。
力护中华迎险上,甘抛热血荐轩辕。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4、君骨渐从岁月白,君心昭灼照西坤。
年年人事如安好,告与巍南月下魂。
5、丽日风和举世伤,阴阳两界共苍茫。
旗降鸣笛忠魂在,致敬英灵正气扬。
6、天地同悲祭英灵,哀笛彻响宇宙中。
无烟战场战病魔,英雄身后万人颂。
7、盛世中华举国庆,缅怀先烈聚精英。
繁荣昌盛换人间,江山万代勇前行。
8、警笛长鸣震九天,悼亡今日祭幽泉。
同悲楚水龟蛇泪,举国哀思旗半悬。
9、铁骨忠魂魄,气概贯长虹。
雄风万里如虎,威武震京东。
10、红日一片东方红,中华浩然话兴隆。
江山儿女创伟业,英雄豪俊立丰功。
先辈传承好传统,后生可畏笑春风。
国有仁人多为国,忠诚图存多尽忠。
11、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12、舍自身危赴向前,人墙筑就护家园。
赤心救助苍生苦,青眼相看楚地安。
匆别去,未能还。
燃香祈祷祭群贤。
江城铭记英雄事,世代流芳世代传。
13、血浓于水,追思慎终。
14、昭示奋发,慨然前行。
15、清明时节情不断,祭奠英烈永怀念。
抗击新冠贡献大,伟大精神铸心间。
全面开工又复产,常态防控要照办。
生命可贵要牢记,健康快乐成经典。
16、烈士灵前忍泪飞,风鸣鸟咽诉思悲。
英魂永驻凝忠雨,浩气长存酿劲雷。
为国舍家生可弃,辞妻别母死同归。
先驱血筑祥和路,史册留芳万古垂。
17、带雨梨花泪未干,杜鹃啼血杏花寒。
清明时节哀思寄,柳绿桃红鸟不欢。
18、清明雨丝泪泉涌,举国祭奠缅英烈。
降旗鸣笛山河咽,珍惜生命国敬仰。
英烈为国勇捐躯,感天动地国威扬。
铭记英烈壮怀行,中华盛世国富强。
19、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20、新冠亡者有英雄,死去犹知势未穷。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琵琶行》(课件) (共23张PPT)
对应诗句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 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 平生不得志。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 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 小珠落玉盘。
对应感触
对应场景
冷冷现实
江边……
灼灼芳华
京城……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 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 凝绝不通声暂歇。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 刀枪鸣。
悠悠怨愤
梦一回,江南又是柳含翠,春水悠悠
花吐蕊。抚一曲,溪畔已是烟雨浓,斜晖
脉脉彩霞红。
沐浴着大唐诗歌的光辉,我愿长醉不 醒,一梦千年……
教学目标
学习《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
一、文本赏析
思考:
音乐是沟通诗人与琵琶女情感的桥 梁,全诗写音乐,写了琵琶女的几次弹 奏?请找出具体的诗句,并用简洁的语 言概括每次的弹奏。
注:①绿绮:古代名琴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的典故。 ③霜钟:《山海经· 中山经》载,风山有九钟,霜 降而鸣。
qLC0-8R425cbnmdswaqLC0-8R425cbnmdswa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13
2018年上学期
第一次: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第二次:转轴拨弦三两声……唯见江心秋月白。
第三次: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琵琶女的演奏可谓绝妙,
白居易对音乐的描绘可谓高妙
赏析诗中三次音乐描写的诗句 思考:
体会第一次和第三次音乐描写的作用。
第二次:江心聆听琵琶曲
思考: 此处琵琶曲旋律 丰富优美,让我们一 起在诵读中体会。
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行,碾碎了多少前朝旧 事,却留下了几多人间佳话。如今,当我们重 拾取那些诗句的时候,手心里依然残留着大唐 的袅袅余香。 抖落岁月的尘土,轻启含香的书页,多少 缠绵悱恻的深情,多少风花雪月的故事,多少 暗香盈袖的妩媚,多少欲语还羞的娇柔,此刻, 都化为心底最深的感动,温柔绵长。风流才子 春秋梦,佳人醉卧楼台中。读大唐诗歌,就能 让你接受身心的洗礼。
曲终奏雅 余音绕梁— 高考语文考场作文结尾技巧
曲终奏雅,余音绕梁——高考语文考场作文结尾技巧文章要有好的结尾。
“尾声响全篇”,“回眸一笑百媚生”,曲终奏雅,余韵绵长。
精彩优美的结尾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无论何种作文的结尾都要简洁扣题,精彩有力,富有文采和诗意,结尾写好,可以以俊遮丑,弥补不足,有时甚至会让人忽略前边的不足,情不自禁地赋上高分。
结尾必须自成一段,要回扣题目、照应开头,简洁明快,洗练干净。
记叙文的结尾要讲味道,宜短不宜长,是虚化开来,点睛、升华的地方,不要尽在人事上纠缠,不要把所有的话都说出来,要留下空白、虚处,要留有味儿,让读者去思考、去回味,形成启人心智、发人深省、余音绕梁的表达效果。
议论文的结尾要回扣题旨,戛然而止,体现高度和力度,格调要高,要给人以昂扬向上的感觉,要写得令人振奋,给人以感召、鼓舞。
名家作品的经典结尾形式1.含蓄深刻,充满哲理,发人深思示例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故乡》结尾充满哲理的结尾,表达了作者对“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新的生活”怀着热切的希望,对未来充满信心。
2.总结全篇,点明题旨,呼应开头示例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白杨礼赞》结尾照应开头,在对比中表明了自己的鲜明态度。
3.展示未来,提出希望,鼓舞斗志示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不久就要诞生了,让我们迎接这个伟大的日子吧!——《论联合政府》结尾4.交代结局,深化主题,引人深思示例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孔乙己》结尾大约”“的确”两个互相矛盾的词语,揭示了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大约”表明人们根本就不关心孔乙己的5.形象化结尾示例我要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
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描写木香的著名诗句
描写木香的著名诗句1.无奈声声杜宇频,木香犹有一分春。
——徐集孙《檐上木香》2.木香架下春未饶,累累丛蕤方弄娇。
——陈着《二月十五日酴醾洞醉中》3.红飞绿腻晴昼迟,木香满架柔条彼。
——卫宗武《春归》4.弟兄千载诗书泽,染得人间草木香。
——释道璨《和君泽谢主簿》5.十载前初种,酴醾间木香。
——方回《治圃杂书二十首》6.幽人衲子时来汲,疑是山中草木香。
——阮阅《郴江百咏并序·香山寺》7.金茎甘露荐斋房,润及边城草木香。
——北宋·黄庭坚《次韵少激甘露降太守居桃叶上》8.正午禽虫净,初晴果木香。
——文同《北园避热》9.出户懒着屐,扫地烧木香。
——陆文圭《夏雨》10.霏微梅雨暗林塘,润逼琴丝草木香。
——曹勋《题扇二十四首》11.四时草木香,异类果蔌腴。
——叶适《冯公岭》12.千门晓日山河丽,万国春风草木香。
——崔敦诗《淳熙六年春帖子词·皇帝合六首》13.乱猿啼处访高唐,路入烟霞草木香。
——唐·薛涛《谒巫山庙》14.映日庭兰蔚,余风宰木香。
——杜范《挽钟保义》15.荡荡春风草木香,茫茫泽国水云长。
——葛天民《酬画上人石湖春望》16.帆归别浦鱼盐聚,雨过平堤草木香。
——王志道《赋江湖伟观》17.儒流稽首颂舌相,徃徃谓带花木香。
——员兴宗《赠云上人》18.真风不逐三韩去,直至如今草木香。
——释智愚《霞光亭》19.雾霏岩谷暗,日出草木香。
——宋·苏轼《游灵隐高峰塔》20.日出花药丽,风生芝木香。
——杨万里《芗林五十咏·药栏》21.路转山根草木香,天容水色两茫茫。
——颜发《和山间壁上陈子忠》22.受朝前殿云霞暖,封岳行宫草木香。
——唐·鲍溶《洛阳春望》23.路转溪回草木香,有人荷笠山之阳。
——林季仲《郊行感怀》24.醉裹关河在,吟余草木香。
——连文凤《题友人湘行稿》25.小亭寂寞斜阳里,一阵东负过木香。
——释斯植《西湖晚望》26.雪后风烟润,春归草木香。
杜牧最著名的诗词20首
杜牧最著名的诗词20首01《遣怀》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赏析】这是诗人感慨人生、自伤怀才不遇之作。
作者回想往昔扬州幕僚生活那段失意的日子,竟像是大梦一场,放浪形骸,蹉跎时日,简直荒唐太甚。
但仔细想来,诗人的醉生梦死的扬州生活,很大程度与他政治上的不得志有关。
作者通过追忆与感慨,发泄自己对现实的满腹牢骚,以及对自己处境的不满。
扬州在唐朝是数一数二的繁华大都市,其交通便利,贸易发达,商贾云集,笙歌不断,俗话说:“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在当时的人眼里,扬州可谓“仙境”。
大和七年(833年)四月,三十一岁的杜牧应淮南节度使牛僧孺的邀请,从宣州(今安徽宣城)来到扬州,在牛僧孺的幕府中担任推官、监察御史里行,后又转任掌书记。
这段经历,让大才子杜牧留下了众多诗篇。
02《赠别》二首之一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03《赠别》二首之二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赏析】这是赠别一位歌姬的诗,歌姬还是妙龄少女,正值美好年华,以歌姬之美更衬离别之情。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颇有几分同是风流才子的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味道。
04《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赏析】韩绰是他在牛僧孺幕府中的同僚,二人交情甚好。
当年在扬州的诗酒风流中,当然少不了韩绰的陪伴。
本诗是写于离开扬州以后,此诗着意刻画深秋的扬州依旧草木葱茏,二十四桥月夜仍然乐声悠扬,表达了诗人对往昔扬州生活的深情怀念。
全诗意境优美,清丽俊爽,结尾充满了情趣:扬州的月色如此美妙,你在哪听妩媚女子吹箫呢?杜牧这种风流多情的性格,即便是后来作了御史一直不改。
大和九年,杜牧当上御史后分司东都,在洛阳任职。
兵部尚书李愿退休在家颐养天年,声色犬马,穷尽豪奢。
有一次,他设盛宴招待朝中大臣和各界名士,因杜牧是监察御史,未敢请他。
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作文
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作文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作文“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日童日童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是我尚在牙牙学语时,母亲向我稚嫩的心灵打开的一道神秘的大门——语文。
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相关栏目!【篇一: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轻轻地推开一扇窗,静静地啜饮一口茶。
手持一卷,在袅袅升腾的茶香中,欣赏文字的静美,任心中的一泓清泉汩汩流出,洗去浮华,淡去烦躁,远离喧嚣……语文,是我心中的一泓清泉。
在语文的世界中,我可以:“观古今于须臾,扶四海于一瞬”。
在语文的世界中,我可以朝谒秦皇汉武;暮访孔孟太白;悲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叹孟姜女寻夫哭长城;扬鞭策马驼铃古道,在夕阳的残红里看西楚霸王四面楚歌的悲壮;叹卧龙先生军帐内四十九盏明灯的凄凉……在语文的世界里,我可以在大洋彼岸与巴顿一起指挥远征军;和蒙哥马利一起感叹沙漠之狐的老练;可以感叹斯大林格勒城内的壮烈;体会丘吉尔V字形手式所传达的乐观……在语文的世界里,我感受到历史的深沉。
语文,是我心中的一泓清泉。
在语文的世界里,我可以游弋于大自然的美丽中。
在语文的世界里,我可以春看柳絮纷飞;夏观十里荷花;秋赏三秋桂子;冬叹万里雪飘。
在语文的世界里,我可以听老杜春夜吟哦,小杜清明问路,陆放翁听夜阑,僧志南杖篱过桥东,听易安居士叹绿肥红瘦,看诚斋主人赏呈心荷珠;停驻在西子湖畔任苏东坡浓妆淡抹,在黄四娘家赏流连戏蝶……在语文的世界里,我收获到自然的清新。
语文,是我心中的一泓清泉。
在语文的世界中,我品读到文人乐观积极,不畏权势的洒脱。
在语文的世界中,我读着青莲居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铮铮傲骨;苏子瞻“日啖荔枝三百颗”的乐观旷达;刘禹锡“前度刘郎今又来”的洒脱自适;唐伯虎“我笑世人看不穿”的风流潇洒;读着五柳先生不以心为形役,在熹微的晨光中“抱拙归田园”的淡然坦然……在语文的世界里,我看见韩愈衰朽惜残年的悲壮;屈原“哀民生之多艰”的喟叹;魏征直言的勇气;司马迁忍辱的坚韧……在语文的世界里,我感悟到生命的真谛……语文,是我心中的一泓清泉,悠悠然唱出春江花月夜的美丽;潺潺然唱出高山流水的流畅。
盛世清明颂 诗歌
盛世清明颂诗歌盛世繁华展画卷,清明时节意绵绵。
和风轻拂山河秀,丽日高悬岁月甜。
桃花映面红胜火,柳丝垂岸绿如烟。
墓冢碑前思旧故,追怀先辈泪潸然。
岁月悠悠传美俗,寒食过后是新天。
纸鸢飘舞晴空里,稚子欢歌田野间。
盛世清明心亦净,感恩先辈福泽绵。
且看今朝多盛景,千秋万代谱宏篇。
解析:开头“盛世繁华展画卷,清明时节意绵绵。
”就点明了主题,在盛世之中迎来清明这个特殊的时节。
“盛世繁华展画卷”就像我们现在的生活,各种美好的东西就像一幅展开的大画卷一样,啥都有,要啥有啥。
清明的时候呢,就有一种很特别的情绪在里头,“意绵绵”。
“和风轻拂山河秀,丽日高悬岁月甜。
”这两句描绘清明时节的天气和景色。
风轻轻吹着,山河就变得特别秀丽,太阳高高照着,感觉岁月都是甜甜的。
就好像我们出去春游的时候,天气好得不得了,看着风景心里可舒坦了。
“桃花映面红胜火,柳丝垂岸绿如烟。
”这是很典型的清明景色描写。
桃花红得像火一样,映着人的脸,特别好看。
柳树的枝条垂在岸边,绿得像烟一样,那画面,就跟画儿似的。
“墓冢碑前思旧故,追怀先辈泪潸然。
”清明少不了扫墓祭祖嘛,在墓前就会想起以前的亲人、先辈,心里难受,就忍不住流眼泪了。
这也是清明很重要的一个传统。
“岁月悠悠传美俗,寒食过后是新天。
”清明的习俗可是从古至今传下来的呢,寒食节过了就是清明,感觉就像过了一个节点,迎来新的气象。
“纸鸢飘舞晴空里,稚子欢歌田野间。
”清明的时候大家还放风筝呢,小孩子们在田野里高兴地唱歌、放风筝,特别有生机,这也是盛世清明下的欢乐场景。
最后“盛世清明心亦净,感恩先辈福泽绵。
且看今朝多盛景,千秋万代谱宏篇。
”就是说在这样的盛世清明里,心里也很纯净,感恩先辈给我们带来的福气。
再看看现在这么多美好的景象,希望以后世世代代都能这么好,继续创造伟大的篇章。
清明原文注释翻译及赏析(通用5篇)
清明原文注释翻译及赏析《清明》是一首借清明抒发感慨的诗作。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清明原文注释翻译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清明原文注释翻译及赏析篇1原文:苏堤清明即事宋代:吴惟信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译文:风吹梨花的时候正是清明时节,游人们为了寻找春意大多都出城踏青。
日暮时分笙歌已歇,游人归去,被惊扰一天的流莺回到杨柳丛中享受这静谧时刻。
注释: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梨花风:古代认为从小寒至谷雨有二十四番应花期而来的风。
梨花风为第十七番花信风。
梨花风后不久即是清明。
日暮笙(shēng)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yīng)。
笙歌:乐声、歌声。
属:归于。
赏析:阳历四月四日或五日为清明节。
清明前后正是中春,以后就步入暮春了。
清明前后春意盎然是踏青赏春的佳时。
吴惟信这首诗描写了清明时西湖美丽的苏堤和游人游春热闹的场面以及游人散后幽美的景色。
清明是美的,西湖的清明更美。
《苏堤清明即事》虽短小,容量却大,从白天直写到日暮。
春光明媚、和风徐徐的西子湖畔,游人如织。
到了傍晚,踏青游湖人们已散,笙歌已歇,但西湖却万树流莺,鸣声婉转,春色依旧。
把佳节清明的西湖,描绘得确如人间天堂,美不胜收首句“梨花风起正清明”诗人点明了节令正在清明。
梨花盛开,和风吹拂,时值清明。
天气有何等的温暖也不必说了。
梨花开在杏花,桃花的后面,一盛开就到了四月。
风吹花落,那白白的梨花有的在枝头,有的随风飘落,仿佛是为了清明的祭祀而飘落的。
清明时节,人们也忙碌着。
游子寻春半出城。
人们游春赏玩,大多数人都出了城来到西湖苏堤上。
一个半字点出了出城游玩的人很多。
西湖边又是多么热闹。
后两句“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是说,日暮人散以后,景色更加幽美,那些爱赶热闹的人既然不知道欣赏,只好让给飞回来的黄莺享受去了。
运用侧面描写,反映了清明时节郊游踏青的乐趣:“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关于坚持兴趣爱好的诗句
关于坚持兴趣爱好的诗句1.关于兴趣的诗句有哪些关于兴趣的诗句有:1﹑持我兴来趣,采菊行相寻。
—《酬忠公林亭》唐包融2﹑兴在趣方逸,欢馀情未终。
—《秋夜宿龙门香山寺奉寄王方城十七丈奉国莹上》唐李白3、载酒适我情,兴来趣渐微。
—《冬日与群公泛舟焦山》唐王瓒4、寓兴中园为远趣,托名华榜有新诗。
—《筹思亭》宋王安石5﹑机忘鸥鸟情相狎,兴适琴书趣独穷。
—《书怀》宋刘学箕6、惊趣起少年治兴,插花沽酒醉清明。
—《清明湖上》宋周端臣7、征书昨夜趣归兴,叶舟径下湘江滩。
—《赠丹厓隐者》明童冀8﹑从来支许游,兴趣江湖迥。
—《西枝村寻置草堂地,夜宿赞公土室二首》唐杜甫2.形容爱好的诗句1、持我兴来趣唐包融《酬忠公林亭》2、兴在趣方逸唐李白《秋夜宿龙门香山寺奉寄王方城十七丈奉国莹上》3、兴来趣渐微唐王瓒《冬日与群公泛舟焦山》4、寓兴中园为远趣宋王安石《筹思亭》5、兴适琴书趣独穷宋刘学箕《书怀》6、惊趣起少年治兴宋周端臣《清明湖上》7、征书昨夜趣归兴明童冀《赠丹厓隐者》3.有关兴趣的诗句西枝村寻置草堂地(杜甫)出郭眄细岑,披榛得微路。
溪行一流水,曲折方屡渡。
赞公汤休徒,好静心迹素。
昨枉霞上作,盛论岩中趣。
怡然共携手,恣意同远步。
扪萝涩先登,陟巘眩反顾。
要求阳冈暖,苦陟阴岭沍。
惆怅老大藤,沈吟屈蟠树。
卜居意未展,杖策回且暮。
层巅馀落日,早蔓已多露。
天寒鸟已归,月出人更静。
土室延白光,松门耿疏影。
跻攀倦日短,语乐寄夜永。
明燃林中薪,暗汲石底井。
大师京国旧,德业天机秉。
从来支许游,兴趣江湖迥。
数奇谪关塞,道广存箕颍。
何知戎马间,复接尘事屏。
幽寻岂一路,远色有诸岭。
晨光稍曚曨,更越西南顶。
风入松咏俞绍庵秋蟾台(沈禧)层台高筑势崭岩。
迢递隔闾阎。
不将贮彼狂歌舞,深秋夜、登玩银蟾。
为爱一轮光皎,又看孤影廉纤。
桂花香里□吟髯。
兴趣自能添。
露华凉透罗衣薄,更深也、万籁声潜。
弹罢瑶琴三叠,还将玉管重拈。
风入松咏俞绍庵秋蟾台(沈禧)层台高筑势崭岩。
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屈原的简介
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屈原的简介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想要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的小伙伴赶紧来看看吧!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屈原的简介”,本文仅供参考,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资讯!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屈原的简介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
传说,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
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一般认为,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实际上据专家考证,粽子只不过是民间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说端午节吃粽子是祭屈原,是后人附会而形成的,只是反映民众的心里愿望而已。
实际上,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间节俗的“寒食节”(清明前一天)吃粽子,起源要比端午食粽早。
至今,许多地方仍通行清明前一天与清明食粽的民间风俗。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
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
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
日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
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屈原的简介屈平(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虽忠事楚怀王,但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盛世清明余韵长《清明上河图》里的开封清明节“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
”春社已过,清明又到了。
清明最早与祭祀鬼神有关。
由于清明节与寒食节相邻,后来人们将寒食节、清明节并称,在清明节举行禁火、祭祖、扫墓等活动。
在元代,二者合而为一。
民俗学博士、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彭恒礼认为,今天所说的清明,实际上由寒食节、清明节和上巳节共同组成。
“清明节作为中国一个传统节日,形成于唐朝,但清明节真正成为中国的节日是在北宋。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旅游规划中心主任刘坤太教授说,“北宋时期,清明节成为全国性的节日,是一个全民的节日。
当时的人们认为,从清明节开始才算真正进入春天。
当时的开封,可以说是清明文化的集中代表地。
”被公认为是中国古典现实主义绘画杰作的《清明上河图》将“开封”和“清明”紧紧联系在一起。
画家以精致的工笔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都城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记录了北宋时期开封清明节这一盛大的节日场景。
在疏林薄雾中,掩映着茅舍、草桥、流水、老树、扁舟,两个脚夫赶着5 头驮炭的毛驴向城市走来。
一片柳林,柳树枝头刚刚泛出嫩绿,使人感到虽是春寒料峭,却已大地回春。
路上有一顶轿子,内坐一位妇人。
轿顶装饰着杨柳杂花,轿后跟随着骑马的、挑担的人,他们刚从京郊踏青扫墓归来。
这是《清明上河图》首段中展现的北宋都城郊野的春光,通过对环境和人物的描绘,点出了清明时节的特定时间和风俗,为全画开启了序幕。
画卷的中段呈现的是汴河码头繁忙的景象。
汴河是北宋国家漕运枢纽、商业交通要道,从画面上可以看到人烟稠密、粮船云集,人们有的在茶馆休息,有的在看相算命,有的在饭铺进餐。
还有“王家纸马店”,是卖扫墓祭品的。
河里船只往来、首尾相接,或由纤夫牵拉,或由船夫摇橹,有的满载货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紧张地卸货。
横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木质拱桥,结构精巧,形式优美,宛如飞虹,故名虹桥。
有一艘大船正等着过桥,船夫各司其职,有的用竹竿撑,有的用长竿钩住桥梁,有的用麻绳挽住船,还有的忙着放下桅杆,以便船只通过。
邻船的人像在大声吆喝着什么,人们都在为此船过桥而忙碌着,桥上的人也为过船的紧张情景捏了一把汗。
这里是闻名遐迩的虹桥码头区。
画卷的后段描绘的是市区街道的热闹场景。
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两边的屋宇鳞次栉比,有茶坊、酒肆、肉铺、庙宇、公廨等。
商店中有专门经营绫罗绸缎、珠宝香料、香火纸马的,有医药门诊,有修理大车、看相算命、修面整容的。
大商店门首还扎“彩楼欢门”,悬挂市招旗帜,招揽生意。
街上行人摩肩接踵,有做生意的商贾,有看街景的士绅,有骑马的官吏,有叫卖的小贩,有乘坐轿子的大家眷属,有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有问路的外乡游客,有听说书的小儿,有酒楼中狂饮的豪门子弟,有在城边行乞的残疾老人……男女老幼,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所不备。
交通运载工具形形色色,有轿子、骆驼、牛马车、人力车,有太平车、平头车,样样俱全。
这些都绘声绘色地展现在人们眼前。
在5 米多长的画卷里,张择端共绘了550 多个人物,牛、马、骡、驴等牲畜五六十匹(头),大小船只20 多艘等。
各具特色的房屋、桥梁、城楼等,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
画中人物衣着不同、神情各异。
画卷注重戏剧性,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不愧是一幅描写北宋京城一角的现实主义风俗画,无愧为国宝级传世佳作。
虽然一直有争议,但国内外的学者大都认为此画画的是春天,是清明节。
我市著名学者韩顺发研究时发现,将《清明上河图》和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对照可以看出,图中描绘的并非清明节当天之景,但确实是清明节的景象。
韩顺发说:“一年有24 个节气,一个节气15 天,清明节上坟、扫墓等祭拜活动在清明节前3 天就已经完成,并不见得一定在清明节这一天人们才去上坟扫墓、祭奠先贤。
”韩顺发说,细观《清明上河图》可以发现,图中汴河里的纲船似乎从南方刚进入京城。
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发运司岁发头运粮纲入汴,旧以清明节”。
当时,纲运船只每年3 次入北宋都城。
清明节是第一次,从南方来的船只要三四天才能抵达开封。
“据此,可以说《清明上河图》所画的时间应在清明节以后,但还在清明节的序列之中,这点是没有任何疑问的。
”韩顺发说。
清明民俗文化扎根开封在唐代,清明节与寒食节首次被列入国家法定假日,开始放假。
到了宋代,清明节依然是国家法定假日,清明节与寒食节连在一起放假,假期是7天。
此时,清明节除了传统的祭祀祖先活动外,已经变成一个娱乐的节日。
颁新火、荡秋千、放风筝、扫墓、踏青、蹴鞠……这些多姿多彩的节日习俗丰富了清明节的文化内涵。
清明习俗源远流长,所含的意蕴绵延深厚:既有扫墓祭祖的断魂哀思,又有踏青插柳的拥抱自然。
该民俗节日还经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8 年,清明节被列入全国法定节假日。
清明节和中国人的感情紧紧融在了一起。
作为清明文化的重要传承地,清明文化在开封人心中更重,清明民俗文化在开封保留得更好。
踏青“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
清明时逢阳春三月,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清明时节人们争相出城,“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
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人们带着食物来到郊野,投身大自然,拥抱春天。
宋代踏青之风十分盛行,《清明上河图》就极其生动地描绘了宋代清明时节开封百姓踏青远足的热闹情景。
宋朝明文规定,只有在清明节才将集禧观、太乙宫开放3 天,将里边的宫殿池沼、园林花卉等收拾齐备供游人欣赏。
至今,清明前后,人们都会选择外出旅游等方式延续古时踏青的习俗。
每年三四月份,郊外都会迎来不少市民游玩嬉戏、野炊等,尽情拥抱春天,享受大自然。
插柳“清明弄柳”这一传统习俗,在宋代达到了极致。
据宋人吴自牧《梦粱录》记述,宋时清明节里,家家户户门上都插柳条,时称“明眼”。
所谓“明眼”并不是祈盼眼睛明亮,而是民俗上的驱邪目的,意是辨明鬼邪、守护家门,此时的柳枝与桃枝功能相近。
踏青的时候,轿、车要插柳挂枝,在房檐上、妇女头上、儿童衣襟上也插挂柳枝,有“清明不戴柳,红颜变皓首”、“清明不插柳,来世变猪狗”的说法。
现在只要你看到有人戴着柳圈、吹着柳笛,那一定是开封的清明文化节又到了。
荡秋千清明节有荡秋千的习俗。
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
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避忌讳,改之为秋千。
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
到了唐宋时代,秋千成为专供妇女玩耍的游戏。
民间多在清明踏青时节,在郊外用竹子架成一种临时性的“竹笋秋千”,舞荡嬉戏。
因为清明节处处荡秋千,也有人把它叫做“秋千节”。
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在2012 年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期间,我市在清明上河园举办了全国秋千大赛,吸引了众多秋千高手云集开封各展绝技,勾起了不少人对秋千的回忆。
现在,我市不少公园专门设有秋千,深受市民的喜爱。
扫墓在开封人的印象中,清明节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扫墓。
每年清明节,市民便会去扫墓祭奠先祖,扫墓时要修整坟墓,或象征性地给坟头上添土,还要在上边压些纸钱。
这是在告诉别人这家人后继有人、子孙满堂。
在公墓,人们会送上一束鲜花,表达深切的怀念之情。
刘坤太教授说,清明节是宋人的重要节日,宋代时扫墓比隋唐更为隆重,成为清明节的一个重要内容。
清明扫墓,谓之慎终追远、缅怀先贤,其习俗由来已久。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之七·清明节》中说:“寒食第三节,即清明日矣。
凡新坟皆用此日拜扫,都城人出郊。
禁中前半月,发宫人车马朝陵。
宗室南班近亲,亦分遣诣诸陵坟享祀。
”清明节,官府会举办隆重的官祭。
从宋太祖开始,每年清明节,官府除了派遣使团在京师祭奠外,还派使团去朝歌等古战场祭奠历朝历代阵亡的将士,并派遣使团远赴友好邻邦去慰问、祭奠他们的先祖。
在民间,清明节期间大家可以扫墓祭祖,但是新丧不满一年的必须在清明节当天去扫墓祭祀。
除祭祀自己的祖先外,宋人还要祭祀伊尹、周公等历代先贤。
按照传统习俗,人们扫墓时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烧,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条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慎终追远、寄思先贤是清明节的民风厚德。
纯朴、忠厚的开封人民一直将这一民俗习惯很好地保留下来。
颁新火宋代清明节还有一个重要习俗,就是颁新火。
古代四季都要举行一次大的仪式,把旧火灭掉,重新钻木取火,取除旧布新之意。
慢慢地,就只有在清明时节改火,取蒸蒸日上、欣欣向荣之意。
唐代在皇宫里举行仪式取新火,取得的新火主要发给贵族。
到了宋代,从贵族到高官都能得到新火。
由于老百姓也有除旧布新的愿望,后来开封府开始举行向京城百姓颁发新火的活动。
清明节这一天,开封府举行正式的仪式,在仪式上钻木取火,钻出新火后,先分发给有关部门,再由有关部门分发给老百姓。
开封府举行这个仪式时,全国各州县也开始举行颁新火仪式。
科技在发展,时代在变迁,“取火”对于现代人来说太容易了,颁新火也仅有象征性意义了。
从2010 年开始每年清明节,开封府都会再现包大人偕属官、众衙役执燧取火,向京城内外的市民百姓、藩国朝贡使臣“颁布新火”这一历史风俗,深受游客喜爱。
清明节的民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扫墓、颁新火外,还有蹴鞠、斗鸡、放风筝等一系列民俗活动。
韩顺发说,清明期间,凡是单数(单数为阴)的日子都可以出去游玩,民间百戏杂陈,放风筝、荡秋千、斗鸡、抖空竹、拔河、捕蝴蝶等娱乐活动深受人们的喜爱。
不断发展创新的清明文化清明文化在开封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特别是北宋时期形成了清明文化的一座高峰。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清明文化在开封不仅得到了很好的传承,而且有了发展和创新。
近年来,我市除了每年举办群众性的系列活动外,还按照宋代著名画家张择端名作《清明上河图》复原再现了集宋代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独具清明文化神韵的主题公园——清明上河园,精心打造了大型原创歌舞剧《清明上河图》,形成了独具开封宋文化特色的清明民俗文化品牌,确立了开封清明民俗文化在国内外的特殊地位。
近几年,我市每年举办一届开封清明文化节,成为开封传承文明、彰显民俗的新的清明文化品牌。
为更好地展示宋都开封悠久灿烂的清明文化传统,进一步彰显开封厚重的民风民情,清明文化节期间我市还安排清明节特色食品展、清明节皇帝踏青巡游表演、蹴鞠表演赛、斗鸡表演赛、踏青秋千表演、抖空竹表演赛、风筝展放、唢呐表演、清明节民俗绝活表演等特色清明民俗文化活动,不断挖掘传统节日内涵,展现开封文化魅力,弘扬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