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良--平面几何

合集下载

唐良--平面几何

唐良--平面几何

1 / 62012年高中数学竞赛——平面几何攻略江苏省扬州中学 唐一良第一部分【几个著名定理】例1.以△ABC 的底边BC 为直径作半圆,分别与AB 、AC 交于点D 和E ,分别过D 、E 作BC 的垂线,垂足依次为F 、G ,线段DG 和EF 交于点M ,求证:AM ⊥BC (IMO-37国家队选拔题)例2. 如图,在锐角三角形ABC 的BC 边上有两点E 、F ,满足∠BAE=∠CAF ,作FM ⊥AB ,FN ⊥AC (M 、N 是垂足),延长AE 交三角形ABC 的外接圆于D .证明:四边形AMDN 与三角形ABC 的面积相等.例4.若两个三角形的对应顶点的连线交于一点,则对应边所在的直线交点必共线。

(笛沙格定理)第二部分【三角形五心研究】例1.过等腰△ABC 底边BC 上一点P 引PM ∥CA 交AB 于M ;引PN ∥BA 交AC 于N .作点P关于MN 的对称点P ′.试证:P ′点在△ABC 外接圆上.例2.设圆O 是△ABC 的内切圆,BC ,CA ,AB 上的切点各是D ,E ,F ,射线DO 交EF 于A ‘,同样可得B ‘,C ’,试证:直线AA ‘,BB ’,CC ‘共点。

例3.设△ABC 的三条高线为AD ,BE ,CF ,自A ,B ,C 分别作AK ⊥EF 于K ,BL ⊥DF 于L ,CN ⊥ED 于N ,证明:直线AK ,BL ,CN 相交于一点。

例4.在△ABC 中,AB=4,AC=6,BC=5,∠A 的平分线AD 交△ABC 的外接圆于K ,△ABC的外心,内心分别是O ,I ,求证:OI ⊥AK 。

例5.设点M 是△ABC 的边BC 的中点,I 是其内心,AH 是BC 边上的高,E 为直线IM 与AH 的交点,求证:AE 等于内切圆半径r 。

例6.设圆O 是△ABC 的BC 边外侧的旁切圆,D ,E ,F 分别是圆O 与BC ,CA ,AB 所在直线的切点,若OD 与EF 相交于K ,求证:AK 平分BC 。

高中数学竞赛题之平面几何

高中数学竞赛题之平面几何

第一讲 注意添加平行线证题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平行线是初中平面几何最基本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图形.在证明某些平面几何问题时,若能依据证题的需要,添加恰当的平行线,则能使证明顺畅、简洁. 添加平行线证题,一般有如下四种情况. 1 为了改变角的位置大家知道,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利用这些性质,常可通过添加平行线,将某些角的位置改变,以满足求解的需要. 例1 设P 、Q 为线段BC 上两点,且BP =CQ ,A 为BC 外一动点(如图1).当点A 运动到使 ∠BAP =∠CAQ 时,△ABC 是什么三角形?试证明你的结论. 答: 当点A 运动到使∠BAP =∠CAQ 时,△ABC 为等腰三角形. 证明:如图1,分别过点P 、B 作AC 、AQ 的平行线得交点D .连结DA .在△DBP =∠AQC 中,显然 ∠DBP =∠AQC ,∠DPB =∠C .由BP =CQ ,可知 △DBP ≌△AQC . 有DP =AC ,∠BDP =∠QAC . 于是,DA ∥BP ,∠BAP =∠BDP .则A 、D 、B 、P 四点共圆,且四边形ADBP 为等腰梯形.故AB =DP . 所以AB =AC .这里,通过作平行线,将∠QAC “平推”到∠BDP 的位置.由于A 、D 、B 、P 四点共圆,使证明很顺畅. 例2 如图2,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BAF =∠BCE .求证:∠EBA =∠ADE . 证明:如图2,分别过点A 、B 作ED 、EC 的平行线,得交点P ,连PE .由AB CD ,易知△PBA ≌△ECD .有PA =ED ,PB =EC . 显然,四边形PBCE 、PADE 均为平行四边形.有 ∠BCE =∠BPE ,∠APE =∠ADE .由∠BAF =∠BCE ,可知 ∠BAF =∠BPE .有P 、B 、A 、E 四点共圆. 于是,∠EBA =∠APE . 所以,∠EBA =∠ADE .这里,通过添加平行线,使已知与未知中的四个角通过P 、B 、A 、E 四点共圆,紧密联系起来.∠APE 成为∠EBA 与∠ADE 相等的媒介,证法很巧妙. 2 欲“送”线段到当处利用“平行线间距离相等”、“夹在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这两条,常可通过添加平行线,将某些线段“送”到恰当位置,以证题.例3 在△ABC 中,BD 、CE 为角平分线,P 为ED 上任意一点.过P 分别作AC 、AB 、BC 的垂线,M 、N 、Q 为垂足.求证:PM +PN =PQ .证明:如图3,过点P 作AB 的平行线交BD 于F ,过点F 作BC 的平行线分别交PQ 、AC 于K 、G ,连PG . 由BD 平行∠ABC ,可知点F 到AB 、BC 两边距离相等.有KQ =PN .显然,PD EP =FD EF =GDCG,可知PG ∥EC .由CE 平分∠BCA ,知GP 平分∠FGA .有PK =PM .于是, PM +PN =PK +KQ =PQ .这里,通过添加平行线,将PQ “掐开”成两段,证得PM =PK ,就有PM +PN =PQ .证法非常简捷. 3 为了线段比的转化由于“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它两边,所得对应线段成比例”,在一些问题中,可以通过添加平行线,实现某些线段比的良性转化.这在平面几何证题中是会经常遇到的.例4 设M 1、M 2是△ABC 的BC 边上的点,且BM 1=CM 2.任作一直线分别交AB 、AC 、AM 1、AM 2于P 、Q 、N 1、N 2.试证:AP AB +AQAC=11AN AM +22AN AM .证明:如图4,若PQ ∥BC ,易证结论成立. 若PQ 与BC 不平行,设PQ 交直线BC 于D .过点A 作PQ 的平行线交直线BC 于E .∥=A DB P Q C图1PED G A B F C图2ANEBQK G CDM F P 图3AP QN 1由BM 1=CM 2,可知BE +CE =M 1E +M 2E ,易知AP AB =DE BE ,AQ AC =DECE,11AN AM =DE E M 1,22AN AM =DE E M 2. 则AP AB +AQ AC =DECE BE +=DE EM E M 21+=11AN AM +22AN AM .所以,AP AB +AQAC=11AN AM +22AN AM .这里,仅仅添加了一条平行线,将求证式中的四个线段比“通分”,使公分母为DE ,于是问题迎刃而解.例5 AD 是△ABC 的高线,K 为AD 上一点,BK 交AC 于E ,CK 交AB 于F .求证:∠FDA =∠EDA . 证明:如图5,过点A 作BC 的平行线,分别交直线DE 、DF 、BE 、CF 于Q 、P 、N 、M .显然,AN BD =KA KD =AMDC.有BD ·AM =DC ·AN . (1) 由BD AP =FB AF =BC AM ,有 AP =BC AM BD ·. (2) 由DC AQ =EC AE =BC AN ,有 AQ =BCAN DC ·. (3)对比(1)、(2)、(3)有 AP =AQ .显然AD 为PQ 的中垂线,故AD 平分∠PDQ . 所以,∠FDA =∠EDA .这里,原题并未涉及线段比,添加BC 的平行线,就有大量的比例式产生,恰当地运用这些比例式,就使AP 与AQ 的相等关系显现出来. 4 为了线段相等的传递当题目给出或求证某点为线段中点时,应注意到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用平行线将线段相等的关系传递开去.例6 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点M 在AB 边上,点N 在AC 边上,并且∠MDN =90°.如果BM 2+CN 2=DM 2+DN 2,求证:AD 2=41(AB 2+AC 2).证明:如图6,过点B 作AC 的平行线交ND 延长线于E .连ME .由BD =DC ,可知ED =DN .有 △BED ≌△CND . 于是,BE =NC .显然,MD 为EN 的中垂线.有 EM =MN .由BM 2+BE 2=BM 2+NC 2=MD 2+DN 2=MN 2=EM 2,可知△BEM 为直角三角形,∠MBE =90°.有 ∠ABC +∠ACB =∠ABC +∠EBC =90°. 于是,∠BAC =90°.所以,AD 2=221⎪⎭⎫⎝⎛BC =41(AB 2+AC 2).这里,添加AC 的平行线,将BC 的以D 为中点的性质传递给EN ,使解题找到出路. 例7 如图7,AB 为半圆直径,D 为AB 上一点,分别在半圆上取点E 、F ,使EA =DA ,FB =DB .过D 作AB 的垂线,交半圆于C .求证:CD 平分EF .证明:如图7,分别过点E 、F 作AB 的垂线,G 、H 为垂足,连FA 、EB .易知 DB 2=FB 2=AB ·HB ,AD 2=AE 2=AG ·AB .二式相减,得 DB 2-AD 2=AB ·(HB -AG ),或 (DB -AD )·AB =AB ·(HB -AG ).于是,DB -AD =HB -AG ,或 DB -HB =AD -AG . 就是DH =GD . 显然,EG ∥CD ∥FH . 故CD 平分EF .图5M P A Q NFBD CEK图6ANC DEB MA G D O H BFC E 图7这里,为证明CD 平分EF ,想到可先证CD 平分GH .为此添加CD 的两条平行线EG 、FH ,从而得到G 、H 两点.证明很精彩.经过一点的若干直线称为一组直线束.一组直线束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在该直线的平行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如图8,三直线AB 、AN 、AC 构成一组直线束,DE 是与BC 平行的直线.于是,有BN DM =AN AM =NC ME ,即 BN DM=NC ME 或ME DM =NCBN .此式表明,DM =ME 的充要条件是 BN =NC .利用平行线的这一性质,解决某些线段相等的问题会很漂亮.例8 如图9,ABCD 为四边形,两组对边延长后得交点E 、F ,对角线BD ∥EF ,AC 的延长线交EF 于G .求证:EG =GF .证明:如图9,过C 作EF 的平行线分别交AE 、AF 于M 、N .由BD ∥EF ,可知MN ∥BD .易知S △BEF =S △DEF . 有S △BEC =S △ⅡKG - *5ⅡDFC .可得MC =CN .所以,EG =GF .例9 如图10,⊙O 是△ABC 的边BC 外的旁切圆,D 、E 、F 分别为⊙O 与BC 、CA 、AB 的切点.若OD 与EF 相交于K ,求证:AK 平分BC .证明:如图10,过点K 作BC 的行平线分别交直线AB 、AC 于Q 、P 两点,连OP 、OQ 、OE 、OF . 由OD ⊥BC ,可知OK ⊥PQ .由OF ⊥AB ,可知O 、K 、F 、Q 四点共圆,有 ∠FOQ =∠FKQ .由OE ⊥AC ,可知O 、K 、P 、E 四点共圆.有 ∠EOP =∠EKP .显然,∠FKQ =∠EKP ,可知 ∠FOQ =∠EOP . 由OF =OE ,可知 Rt △OFQ ≌Rt △OEP . 则OQ =OP . 于是,OK 为PQ 的中垂线,故 QK =KP . 所以,AK 平分BC .综上,我们介绍了平行线在平面几何问题中的应用.同学们在实践中应注意适时添加平行线,让平行线在平面几何证题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练习题1. 四边形ABCD 中,AB =CD ,M 、N 分别为AD 、BC 的中点,延长BA 交直线NM 于E ,延长CD 交直线NM 于F .求证:∠BEN =∠CFN .(提示:设P 为AC 的中点,易证PM =PN .)2. 设P 为△ABC 边BC 上一点,且PC =2PB .已知∠ABC =45°,∠APC =60°.求∠ACB . (提示:过点C 作PA 的平行线交BA 延长线于点D .易证△ACD ∽△PBA .答:75°)3. 六边开ABCDEF 的各角相等,FA =AB =BC ,∠EBD =60°,S △EBD =60cm 2.求六边形ABCDEF 的面积.(提示:设EF 、DC 分别交直线AB 于P 、Q ,过点E 作DC 的平行线交AB 于点M .所求面积与EMQD 面积相等.答:120cm 2)4. AD 为Rt △ABC 的斜边BC 上的高,P 是AD 的中点,连BP 并延长交AC 于E .已知AC :AB =k .求AE :EC .(提示:过点A 作BC 的平行线交BE 延长线于点F .设BC =1,有AD =k ,DC =k 2.答:211k)5. AB 为半圆直径,C 为半圆上一点,CD ⊥AB 于D ,E 为DB 上一点,过D 作CE 的垂线交CB 于F .求证:DE AD =FBCF.(提示:过点F 作AB 的平行线交CE 于点H .H 为△CDF 的垂心.)图8A DB N CE M图9AB M E F NDC GO 图106. 在△ABC 中,∠A :∠B :∠C =4:2:1,∠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求证:a 1+b 1=c1.(提示:在BC 上取一点D ,使AD =AB .分别过点B 、C 作AD 的平行线交直线CA 、BA 于点E 、F .) 7. 分别以△ABC 的边AC 和BC 为一边在△ABC 外作正方形ACDE 和CBFG ,点P 是EF 的中点.求证:P 点到边AB 的距离是AB 的一半.8. △ABC 的内切圆分别切BC 、CA 、AB 于点D 、E 、F ,过点F 作BC 的平行线分别交直线DA 、DE 于点H 、G .求证:FH =HG .(提示:过点A 作BC 的平行线分别交直线DE 、DF 于点M 、N .)9. AD 为⊙O 的直径,PD 为⊙O 的切线,PCB 为⊙O 的割线,PO 分别交AB 、AC 于点M 、N .求证:OM =ON . (提示:过点C 作PM 的平行线分别交AB 、AD 于点E 、F .过O 作BP 的垂线,G 为垂足.AB ∥GF .)第二讲 巧添辅助 妙解竞赛题在某些数学竞赛问题中,巧妙添置辅助圆常可以沟通直线形和圆的内在联系,通过圆的有关性质找到解题途径.下面举例说明添置辅助圆解初中数学竞赛题的若干思路. 1 挖掘隐含的辅助圆解题有些问题的题设或图形本身隐含着“点共圆”,此时若能把握问题提供的信息,恰当补出辅助圆,并合理挖掘图形隐含的性质,就会使题设和结论的逻辑关系明朗化.1.1 作出三角形的外接圆例1 如图1,在△ABC 中,AB =AC ,D 是底边BC 上一点,E 是线段AD 上一点且∠BED =2∠CED =∠A .求证:BD =2CD .分析:关键是寻求∠BED =2∠CED 与结论的联系.容易想到作∠BED 的平分线,但因BE ≠ED ,故不能直接证出BD =2CD .若延长AD 交△ABC 的外接圆于F , 则可得EB =EF ,从而获取. 证明:如图1,延长AD 与△ABC 的外接圆相交于点F ,连结CF 与BF ,则∠BFA =∠BCA =∠ABC =∠AFC ,即∠BFD =∠CFD .故BF :CF =BD :DC .又∠BEF =∠BAC ,∠BFE =∠BCA ,从而∠FBE =∠ABC =∠ACB =∠BFE . 故EB =EF .作∠BEF 的平分线交BF 于G ,则BG =GF .因∠GEF =21∠BEF =∠CEF ,∠GFE =∠CFE ,故△FEG ≌△FEC .从而GF =FC .于是,BF =2CF .故BD =2CD . 1.2 利用四点共圆例2 凸四边形ABCD 中,∠ABC =60°,∠BAD =∠BCD =90°, AB =2,CD =1, 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如图2.则sin ∠AOB =____.分析:由∠BAD =∠BCD =90°可知A 、B 、C 、D四点共圆,欲求sin ∠AOB ,联想到托勒密定理,只须求出BC 、AD 即可.解:因∠BAD =∠BCD =90°,故A 、B 、C 、D 四点共圆.延长BA 、CD 交于P ,则∠ADP =∠ABC =60°.设AD =x ,有AP =3x ,DP =2x .由割线定理得(2+3x )3x =2x (1+2x ).解得AD =x =23-2,BC =21BP =4-3.由托勒密定理有 BD ·CA =(4-3)(23-2)+2×1=103-12.又S ABCD =S △ABD +S △BCD =233. 故sin ∠AOB =263615 .例3 已知:如图3,AB =BC =CA =AD ,AH ⊥CD 于H ,CP ⊥BC ,CP 交AH 于P .求证:A B GC D FE 图1ABCD P O图2ABPQ△ABC 的面积S =43AP ·BD .分析:因S △ABC =43BC 2=43AC ·BC ,只须证AC ·BC =AP ·BD ,转化为证△APC ∽△BCD .这由A 、B 、C 、Q 四点共圆易证(Q 为BD 与AH 交点).证明:记BD 与AH 交于点Q ,则由AC =AD ,AH ⊥CD 得∠ACQ =∠ADQ . 又AB =AD ,故∠ADQ =∠ABQ .从而,∠ABQ =∠ACQ .可知A 、B 、C 、Q 四点共圆. ∵∠APC =90°+∠PCH =∠BCD ,∠CBQ =∠CAQ , ∴△APC ∽△BCD . ∴AC ·BC =AP ·BD .于是,S =43AC ·BC =43AP ·BD .2 构造相关的辅助圆解题有些问题貌似与圆无关,但问题的题设或结论或图形提供了某些与圆的性质相似的信息,此时可大胆联想构造出与题目相关的辅助圆,将原问题转化为与圆有关的问题加以解决. 2.1 联想圆的定义构造辅助圆例4 如图4,四边形ABCD 中,AB ∥CD ,AD =DC =DB =p ,BC =q .求对角线AC 的长. 分析:由“AD =DC =DB =p ”可知A 、B 、C 在半径为p 的⊙D 上.利用圆的性质即可找到AC 与p 、q 的关系.解:延长CD 交半径为p 的⊙D 于E 点,连结AE .显然A 、B 、C 在⊙D 上. ∵AB ∥CD ,∴BC AE . 从而,BC =AE =q .在△ACE 中,∠CAE =90°,CE =2p ,AE =q ,故 AC =22AE CE -=224q p -.2.2 联想直径的性质构造辅助圆例5 已知抛物线y =-x 2+2x +8与x 轴交于B 、C 两点,点D 平分BC .若在x 轴上侧的A 点为抛物线上的动点,且∠BAC 为锐角,则AD 的取值范围是____.分析:由“∠BAC 为锐角”可知点A 在以定线段BC 为直径的圆外,又点A 在x 轴上侧,从而可确定动点A 的范围,进而确定AD 的取值范围.解:如图5,所给抛物线的顶点为A 0(1,9),对称轴为x =1,与x 轴交于两点B (-2,0)、C (4,0).分别以BC 、DA 为直径作⊙D 、⊙E ,则两圆与抛物线均交于两点P (1-22,1)、Q (1+22,1).可知,点A 在不含端点的抛物线PA 0Q 内时,∠BAC <90°.且有3=DP =DQ <AD ≤DA 0=9,即AD 的取值范围是3<AD ≤9.2.3 联想圆幂定理构造辅助圆例6 AD 是Rt △ABC 斜边BC 上的高,∠B 的平行线交AD 于M ,交AC 于N .求证:AB 2-AN 2=BM ·BN . 分析:因AB 2-AN 2=(AB +AN )(AB -AN )=BM ·BN ,而由题设易知AM =AN ,联想割线定理,构造辅助圆即可证得结论.证明:如图6,∵∠2+∠3=∠4+∠5=90°,又∠3=∠4,∠1=∠5,A EDC B图4图5E A NFM 12345∴∠1=∠2.从而,AM =AN .以AM 长为半径作⊙A ,交AB 于F ,交BA 的延长线于E .则AE =AF =AN . 由割线定理有BM ·BN =BF ·BE =(AB +AE )(AB -AF )=(AB +AN )(AB -AN ) =AB 2-AN 2, 即 AB 2-AN 2=BM ·BN .例7 如图7,ABCD 是⊙O 的内接四边形,延长AB 和DC 相交于E ,延长AB 和DC 相交于E ,延长AD 和BC 相交于F ,EP 和FQ 分别切⊙O 于P 、Q .求证:EP 2+FQ 2=EF 2.分析:因EP 和FQ 是⊙O 的切线,由结论联想到切割线定理,构造辅助圆使EP 、FQ 向EF 转化. 证明:如图7,作△BCE 的外接圆交EF 于G ,连结CG .因∠FDC =∠ABC =∠CGE ,故F 、D 、C 、G 四点共圆.由切割线定理,有 EF 2=(EG +GF )·EF =EG ·EF +GF ·EF =EC ·ED +FC ·FB =EC ·ED +FC ·FB =EP 2+FQ 2, 即 EP 2+FQ 2=EF 2.2.4 联想托勒密定理构造辅助圆例8 如图8,△ABC 与△A 'B 'C '的三边分别为a 、b 、c 与a '、b '、c ',且∠B =∠B ',∠A +∠A =180°.试证:aa '=bb '+cc '. 分析:因∠B =∠B ',∠A +∠A '=180°,由结论联想到托勒密定理,构造圆内接四边形加以证明.证明:作△ABC 的外接圆,过C 作CD ∥AB 交圆于D ,连结AD 和BD ,如图9所示. ∵∠A +∠A '=180°=∠A +∠D , ∠BCD =∠B =∠B ', ∴∠A '=∠D ,∠B '=∠BCD . ∴△A 'B 'C '∽△DCB . 有DC B A ''=CB C B ''=DBC A '',即 DC c '=aa '=DBb '. 故DC =''a ac ,DB =''a ab .又AB ∥DC ,可知BD =AC =b ,BC =AD =a .从而,由托勒密定理,得 AD ·BC =AB ·DC +AC ·BD ,即 a 2=c ·''a ac +b ·''a ab . 故aa '=bb '+cc '.练习题1. 作一个辅助圆证明:△ABC 中,若AD 平分∠A ,则AC AB =DCBD.(提示:不妨设AB ≥AC ,作△ADC 的外接圆交AB 于E ,证△ABC ∽△DBE ,从而AC AB =DE BD =DCBD.)2. 已知凸五边形ABCDE 中,∠BAE =3a ,BC =CD =DE ,∠BCD =∠CDE =180°-2a .求证:∠BAC =∠CAD =∠DAE .(提示:由已知证明∠BCE =∠BDE =180°-3a ,从而A 、B 、C 、D 、E 共圆,得∠BAC =∠CAD =∠DAE .)3. 在△ABC 中AB =BC ,∠ABC =20°,在AB 边上取一点M ,使BM =AC .求∠AMC 的度数.(提示:以BC 为边在△ABC 外作正△KBC ,连结KM ,证B 、M 、C 共圆,从而∠BCM =21∠BKM =10°,得∠AMC =30°.)4.如图10,AC 是ABCD 较长的对角线,过C 作CF ⊥AF ,CE ⊥AE .(1)(2)图8AB C A'B'C'c b a'c'b'A BCDa bb c 图9F DAC求证:AB ·AE +AD ·AF =AC 2. (提示:分别以BC 和CD 为直径作圆交AC 于点 G 、H .则CG =AH ,由割线定理可证得结论.)5. 如图11.已知⊙O 1和⊙O 2相交于A 、B ,直线CD 过A 交⊙O 1和⊙O 2于C 、D ,且AC =AD ,EC 、ED 分别切两圆于C 、D .求证:AC 2=AB ·AE .(提示:作△BCD 的外接圆⊙O 3,延长BA 交⊙O 3于F ,证E 在⊙O 3上, 得△ACE ≌△ADF ,从而AE =AF ,由相交弦定理即得结论.) 6.已知E 是△ABC 的外接圆之劣弧BC 的中点.求证:AB ·AC =AE 2-BE 2. (提示:以BE 为半径作辅助圆⊙E ,交AE 及其延长线于N 、M ,由△ANC ∽△ABM 证AB ·AC =AN ·AM .)7. 若正五边形ABCDE 的边长为a ,对角线长为b ,试证:a b -ba=1. (提示:证b 2=a 2+ab ,联想托勒密定理作出五边形的外接圆即可证得.)第三讲 点共线、线共点在本小节中包括点共线、线共点的一般证明方法及梅涅劳斯定理、塞瓦定理的应用。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平面与平面平行》评课稿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平面与平面平行》评课稿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平面与平面平行》评课稿一、引言《平面与平面平行》是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中的一章,本评课稿旨在对该章节的教学进行评价与总结。

首先,文章将对本章节的内容进行介绍和概括。

其次,论述了此章节的教学方式、重点难点和教学反馈。

最后,针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提出了相关改进意见和建议。

二、章节内容概述《平面与平面平行》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平面几何章节的延伸和深化。

这一章节主要介绍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包括平面平行的条件、性质和判定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 - 平面平行的定义与性质 - 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 - 平行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的应用 - 平行平面之间的距离问题 - 平行平面与平行线的关系 - 平行平面的交线问题三、教学方式针对《平面与平面平行》这一章节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讲授、示范、练习、讨论和实验等。

教学可以通过讲解相关定义、性质和公式等理论知识,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平面平行的概念及其应用。

同时,可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实践,引导学生运用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活动,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和交流,深化对平行平面的理解。

四、重点难点1.平面平行的条件和判定方法的理解:–学生需要理解平面平行的定义和性质,掌握平行平面的判定方法。

–难点在于学生对判定方法的理解和运用,需要通过讲解和练习加以强化。

2.平行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的应用:–学生需要掌握将平面平行及其性质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在于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抽象和转化,需要通过实例练习加以巩固。

3.平行平面与平行线的关系:–学生需要理解平行平面与平行线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相关性质解决问题。

–难点在于学生对平面与线段的位置关系的理解,需要通过练习和实例引导。

五、教学反馈经过教学实施和学生学习后,对《平面与平面平行》这一章节的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估。

从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兴趣和参与度、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分析教学反馈。

数学的几何学分支

数学的几何学分支

数学的几何学分支几何学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形状、大小、相对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几何学的广泛应用范围涵盖了建筑设计、计算机图形学、物理学、天文学等众多领域。

在数学中,几何学可分为多个分支,包括平面几何、立体几何、非欧几何等。

本文将重点介绍数学中几个重要的几何学分支。

一、平面几何学平面几何学是几何学中最基础的一个分支,研究平面内的几何关系和性质。

它通过欧几里得几何的基本公理和定理,探讨了平面上点、直线、角等基本元素的特性。

平面几何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平面图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性质等。

在平面几何中,欧几里得几何是最为常见和应用广泛的。

二、立体几何学立体几何学是研究三维空间中的几何关系和性质的分支,也是几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平面几何学不同,立体几何学关注的是由点、线、面构成的立体图形,如立方体、圆锥体、棱锥等。

立体几何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体积、表面积、相交性质等。

它在物理学、工程学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如建筑设计、三维模型制作等。

三、非欧几何学非欧几何学是相对于欧几里得几何学而言的,研究不满足欧几里得几何公理的几何系统。

欧几里得几何学假设的五条公理中,第五条平行公理是非欧几何学的研究目标。

非欧几何学包括椭圆几何学、双曲几何学和椭球几何学等分支。

这些非欧几何系统所呈现的几何性质与欧几里得几何学不同,给了人们对空间性质更多的认识和探索。

四、复几何学复几何学是几何学与复数理论相结合的研究领域,它在解析几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复几何学主要研究复数平面上的几何性质,通过使用复数代数中的运算和概念,描述和分析平面上的点、线、圆等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复几何学的应用广泛,不仅在数学中有着重要地位,同时也在物理学、工程学等领域提供了实质性的帮助。

总结:几何学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它通过研究物体的形状、大小、相对位置和关系,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在几何学中,平面几何学、立体几何学、非欧几何学和复几何学是主要的分支。

平面几何竞赛书

平面几何竞赛书

平面几何竞赛书
平面几何竞赛书推荐如下:
1. 《高中数学竞赛专题讲座-平面几何》
这本书的平面几何基本知识讲解得比较透彻,且容易理解。

对于已经学完初中课内,想准备竞赛知识的同学来说,这本书非常值得一读,可以通过它来学习一些常规的知识方法。

2. 《平面几何证明方法》
这本书从点、线、面到整个几何图形的平移、旋转等各种变化,阐述了很多方法,讲得非常详细。

这本书也是从方法角度和思想层面对学生有很大的提升。

以上推荐仅供参考,建议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合适的书籍。

知乎数学竞赛平面几何二级结论

知乎数学竞赛平面几何二级结论

知乎数学竞赛平面几何二级结论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知乎数学竞赛平面几何二级结论在数学竞赛中,平面几何是一个重要的考查内容,特别是在高中阶段的数学竞赛中,平面几何题目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

而在平面几何的题目中,二级结论是一类比较常见且有一定难度的题型。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知乎数学竞赛平面几何二级结论的知识点和解题技巧。

一、直线的性质1. 平行线的性质:若两条直线平行,则其上的任意一点到两直线距离相等;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同一直线上的两角互为补角,则说明两条线平行。

两条直线相互垂直,则说明两条直线的斜率之积为-1;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两条垂直线中点;垂直角相等。

二、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相互平行,且每条中位线是另外两顶点的中点。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一个点,称为三角形的重心。

5. 内切圆的性质:1. 弦长定理在一个圆上,相交于同一弧的两条弦长之积相等。

圆心角相等的两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3. 垂径定理在一个圆上,垂直的直径和弦之间的关系。

4. 圆的切线切线和半径垂直,切线与切点间的切线长度相等。

以上就是关于知乎数学竞赛平面几何二级结论的介绍,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些知识点和解题技巧,更好地应对数学竞赛中的平面几何题目,取得优异的成绩。

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保持耐心和坚持,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所收获的!第二篇示例:知乎数学竞赛平面几何二级结论在数学竞赛中,平面几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察点,尤其是在二级难度的考试中,涉及的知识点更加深入和复杂。

掌握平面几何的结论是解题的关键,下面将列举一些知乎数学竞赛平面几何二级结论,供参赛者参考和学习。

1. 同位角相等:在平行线的两边被截取的两个角称为同位角,如果这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是平行的。

2. 内错角相等:当两条直线被一条第三条直线截取时,产生的两组内错角是相等的。

4. 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任何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都等于180度。

人教版高中必修2(B版)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课程设计

人教版高中必修2(B版)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课程设计

人教版高中必修2(B版)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课程设计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人教版高中必修2(B版)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课程。

本章的内容主要包括向量、点、直线、平面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运算。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平面解析几何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平面解析几何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掌握向量的概念、性质和加减法运算;3.掌握点、直线、平面的定义、性质和基本运算;4.掌握平面解析几何的基本定理;5.能够解决平面解析几何问题,提高数学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1. 向量的概念与运算向量是平面解析几何的基本概念之一,掌握向量的概念和运算对于后面的学习非常重要。

教学方法:讲解+练习2. 点、直线、平面的方程点、直线、平面的方程是平面解析几何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掌握方程的表示方法和解题方法可以应对各种不同情况的问题。

教学方法:讲解+练习3. 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是数学中非常基本的概念,也是平面解析几何中的重要内容。

在本章中,我们将学习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基本性质和图像。

教学方法:讲解+练习4. 直线的性质直线是平面解析几何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学生需要掌握直线的基本性质、相交和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以及直线方程的求法。

教学方法:讲解+练习5. 角的概念和性质角是平面几何中的基本概念,掌握角的概念和性质可以应对各种不同情况的问题。

教学方法:讲解+练习6. 平面的性质平面是平面解析几何中的基本概念之一,学生需要掌握平面的基本性质和平面方程的求法。

教学方法:讲解+练习四、教学进度和安排本课程共涉及6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需要2小时完成,总共需要12个小时的教学时间。

第1~2课时:向量的概念与运算第3~4课时:点、直线、平面的方程第5~6课时: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第7~8课时:直线的性质第9~10课时:角的概念和性质第11~12课时:平面的性质五、教学评价方法1.课堂测试课堂测试可以考查学生对本节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测试内容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

全国优秀数学教师专著系列:平面解析几何

全国优秀数学教师专著系列:平面解析几何

全国优秀数学教师专著系列:平面解析几何自古以来,几何学一直是数学领域中最为重要的研究内容,即使在今天,也仍然是许多数学家们追求的焦点。

其中,平面解析几何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在数学教学、科研,还是数学相关的社会和经济活动中,它都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全国优秀数学教师专著系列:平面解析几何》是一本由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社组织和出版的优秀教材,该教材由中央科学教育委员会精心挑选和裁定的全国优秀数学教师参与编写完成,并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旨在为教师提供一本权威的教材,以改善高校数学教学水平。

该教材全书分为三部分,共计20章。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几何的基本概念、定义和性质,以及向量、线段、圆柱面等概念的研究;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平面几何中的角、边和面,以及其研究方法;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向量、圆弧和曲线的研究,以及平面几何中的其他概念。

该书旨在帮助教师深入理解平面解析几何的基本概念,掌握不同的数学推理工具和推导方法,有效地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

全书主要使用现代数学推理工具,以及计算机已经认识的表格、图表、例题等,突出了图形分析和形状本质的研究,以提高数学教学水平。

此外,该书还专门开设了“学习指南”、“实验指南”、“测验指南”等部分,使学生可以深入理解所学内容,全面掌握基本知识。

例如,在学习指南中,详细介绍平面几何的学习方法,例如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等;在实验指南中,提供了详细的实验教学指导;在测验指南中,提供了相关测验的设置和解答。

此外,本书还附上了详尽的参考资料,如历史背景、研究范式、研究方法和教学参考模式等,供广大教师和教学科研者参考。

总之,《全国优秀数学教师专著系列:平面解析几何》是一本权威全面的数学教材,可以帮助教师快速掌握平面解析几何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本书不仅为数学教师提供了有用的参考材料,而且也可以作为学生们深入学习平面解析几何的参考书籍,它将推动数学教学改革,为促进中国高校数学教育的发展继续贡献力量。

平面几何与三维几何

平面几何与三维几何

平面几何与三维几何几何学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空间和形状的性质。

在几何学中,平面几何和三维几何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两个概念,讨论它们的基本原理、性质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一、平面几何平面几何是研究二维空间内点、线和面的相互关系的几何学分支。

在平面几何中,我们关注的是仅存在于二维平面上的几何图形和性质。

平面几何的基本原理包括平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和三角形的性质。

1. 平面的性质平面是由无数个互不相交的直线组成的,任意取出三点都可以确定一个平面。

平面具有无限大的面积,不受长度和宽度的限制。

2. 平行线的性质在平面几何中,平行线具有很多重要性质。

首先,平行线永远不会相交。

其次,平面上的一条直线与平行于它的另一条直线之间的夹角是相等的。

3. 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是平面几何中最基本的图形之一。

在研究三角形的性质时,我们通常关注它的边长、角度、面积和形心等特征。

例如,三角形的三条边满足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三角不等式;三角形的内角之和为180度等。

二、三维几何三维几何是研究立体空间内点、线、面和体的相互关系的几何学分支。

在三维几何中,我们关注的是存在于三维空间中的物体的几何性质。

三维几何的基本原理包括点、直线、平面和体的性质。

1. 点、直线和平面的性质在三维几何中,点是最基本的图形,没有长度、宽度和高度。

直线是由不同点连在一起形成的,只有长度没有宽度和高度。

平面是由无数个直线组成,具有长度和宽度。

2. 体的性质在三维几何中,我们研究的物体通常是由面围成的。

例如,立方体是由六个正方形组成的,球体是由无数个圆组成的。

对于这些立体物体,我们可以研究它们的体积、表面积以及其他特性。

三、平面几何与三维几何的关系尽管平面几何和三维几何是两个独立的概念,但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许多平面几何的原理和性质可以通过投影的方法转化为三维几何中的问题。

例如,平行线在投影到三维空间中时可能会相交,这就是透视效应。

空间解析几何北师大第四版

空间解析几何北师大第四版

空间解析几何北师大第四版稿子一: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空间解析几何北师大第四版》这本书。

你知道吗,一翻开这本书,就好像打开了一个神奇的几何世界大门。

那些复杂又有趣的图形和公式,一开始可能会让咱有点头疼,但慢慢琢磨,就会发现其中的奥妙。

比如说那些三维空间里的点、线、面,以前觉得好抽象,可在这本书里,通过详细的讲解和生动的例子,突然就变得清晰起来。

它就像一个耐心的老师,一点点地给咱解释,带着咱在这个奇妙的空间里探索。

还有那些坐标变换的部分,刚开始觉得好绕啊,但当你真正理解了,就会有一种“哇塞,原来如此”的感觉。

就好像解开了一个谜题,特别有成就感。

而且这本书的配图也很棒,不是那种干巴巴的,而是能让人一下子就看懂的那种。

每次看到那些图,就觉得几何好像也没那么难了。

《空间解析几何北师大第四版》虽然有点挑战,但只要用心去读,真的能收获很多有趣的知识,让咱们对空间的理解更上一层楼!稿子二:亲人们,咱们今天来说说《空间解析几何北师大第四版》。

一提到这书,我就想起刚开始接触它的时候,心里那个忐忑哟!觉得这肯定是一本超级难啃的“硬骨头”。

可是真正读进去之后,发现也没那么可怕嘛!里面讲的那些空间向量、平面方程啥的,仔细琢磨琢磨,还挺有意思的。

比如说空间向量,以前觉得这概念太高大上了,搞不懂。

但书里通过一个个实际的例子,让我明白了原来它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应用呢。

还有那个曲面方程,刚开始看真的是一头雾水。

但跟着书里的步骤一步一步来,突然就开窍了。

就好像黑暗中突然亮起了一盏灯,那种感觉太爽啦!而且哦,我发现每次做书里的习题,虽然会做错,但通过纠错的过程,能让我对知识点的理解更深刻。

这就像是一次次打怪升级,虽然过程有点艰辛,但通关的时候,那叫一个开心!所以啊,别被这本书的外表吓到,只要咱们勇敢地去探索,就能在这个空间解析几何的世界里发现好多好玩的东西,让咱们的大脑变得更强大!。

谈谈平面几何的总复习

谈谈平面几何的总复习

谈谈平面几何的总复习
梁汝芳
【期刊名称】《天津教育》
【年(卷),期】1992(000)003
【摘要】就如何搞好平面几何总复习,谈两点个人的看法,供参考。

第一,关于基础
知识条理化通过复习,要引导学生学会系统整理所学知识的方法。

一般地,可以按照
知识的前后顺序进行纵向整理,这样有利于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及逻辑结构,对每部
分知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也可以按照知识的应用做横向整理,这样有利于沟通各部
分的知识,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以圆这章为例,纵向整理,可归纳为:1.圆及有关性质;2.和圆有关的角;3.点和圆、直线和圆、圆和圆的位置关系;4.圆幂定理;5.圆和
正多边形(圆与三角形、四边形、正n边形的接、切关系);6.圆周长,弧长,圆、扇形、弓形的面积;
【总页数】2页(P39-40)
【作者】梁汝芳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527.21
【相关文献】
1.平面几何总复习中的几点尝试 [J], 刘存录
2.挖掘图形潜力发展创造素质--搞好平面几何总复习的探析 [J], 李慧娟;张东海
3.平面几何总复习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一点尝试 [J], 刘桂兰
4.初中平面几何总复习概要 [J], 樊柏卿;施庆一;夏明德
5.初中平面几何总复习概要(续) [J], 夏明德;樊柏卿;施庆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对平面几何中求解a2+b2=c2问题的思考

对平面几何中求解a2+b2=c2问题的思考

对平面几何中求解a2+b2=c2问题的思考
唐珩
【期刊名称】《中学教学参考》
【年(卷),期】2009(000)020
【摘要】勾股定理是平面几何中的一条基础定理,简单实用,但直接套用勾股定理的结论,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意义并不大.因为在大量的实际应用中,往往是将应用勾股定理的内涵因素隐含在其他问题的求解中.因此,如何从应用勾股定理所需的被隐性的条件分析中,通过由表及里的分析,找出应用勾股定理的条件,再用勾股定理求解,有着极其重要的实用意义.
【总页数】2页(P70-71)
【作者】唐珩
【作者单位】湖北黄石江北学校,43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63
【相关文献】
1.公式a2+b2≥2ab在求解物理极值问题中的应用 [J], 张银峰
2.平面几何知识在解析几何问题求解中的运用 [J], 谢丽萍;贺平
3.动态中的平面几何问题的求解思维策略 [J], 赵敏
4.对平面几何问题求解入手点的思考 [J], 匡牡丹
5.对平面几何问题求解入手点的思考 [J], 匡牡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初中“平面几何”内容的体系设计与推理能力的培养

初中“平面几何”内容的体系设计与推理能力的培养

初中“平面几何”内容的体系设计与推理能力的培养
王永会
【期刊名称】《基础教育课程》
【年(卷),期】2014(000)013
【摘要】一、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长期以来,中学数学教学十分强调推理的严谨性,过分渲染演绎推理的重要性,忽视了生动活泼的合情推理,使人们误认为数学就是一门纯粹的演绎科学。

事实上,数学发展史上每一个重要的发现,除演绎推理外,合情推理也起着重要作用,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正如著名数学家、数学教育家G·波利亚所指出的那样:"我们所学到的关于世界的任何新东西都包合着合情推理,它是我们日常事务中所关心的仅有的一种推理……只要数学的学习过程稍能反映出数学的发明过程话,那么就应当让猜测、合情推理占有适当的位置。


【总页数】3页(P69-71)
【作者】王永会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0
【相关文献】
1.浅谈平面几何教学中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 [J], 刘忠新
2.浅谈平面几何教学中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 [J], 刘忠新
3.浅谈初中平面几何推理论证入门阶段的教学 [J], 陈琦
4.浅谈初中平面几何推理论证入门阶段的教学 [J], 陈琦
5.初中平面几何推理教学之研究 [J], 李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物理学的“七美”

物理学的“七美”

物理学的“七美”
曹大伟
【期刊名称】《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年(卷),期】2013(0)S2
【摘要】一、图形之美物理学中的图形,可以用来表达一个规律,表示一种现象,透视一个机械。

模拟一个过程使用图形,是一种研究物理学的必备工具和手段。

图形的特点就是:简单,直观,而且所包含的信息丰富。

如图1,这是一个电路图。

图中包含两个灯L1和L2,三个开关S1、S2和S3,一个电源以及一些导线。

每一个开关都有断开和闭合两种状态,所以就会导致这个电路共有六种状态。

灯泡是否会发光。

【总页数】2页(P167-167)
【关键词】必备工具;简约之美;公式描述;对称美;匀速直线;数学公式;文字描述;磁悬浮列车;物理公式;引力常数
【作者】曹大伟
【作者单位】吉林省长春市第七十二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7
【相关文献】
1.一个七美元的梦 [J], 玛丽.卢.克杜勒
2.\"奔七美少女\"郭健:一路\"芳华\" [J], 西卓
3.新疆塔西南七美干一带侏罗系泥页岩储层特征及页岩气成藏条件分析 [J], 韩建
华;付清波;林乐
4.三七美白化妆品的研究及开发 [J], 周家明; 欧景春; 赵爱; 马妮; 冯光泉
5.北京·清水亭·湖北菜用佳肴讲述屈原热爱的楚菜“七美” [J], 宗莲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空间与图形”课程目标的几点认识

关于“空间与图形”课程目标的几点认识

关于“空间与图形”课程目标的几点认识
唐平
【期刊名称】《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5(22)4
【摘要】“空间与图形”课程的首要目标是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把握自己
赖以生存的空间。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空间与图形的课程目标:(1)获得必需
的知识与技能;(2)培养空间观念与几何直觉;(3)在探索图形性质的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初步感受公理化思想;(4)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通过举例说明如何让学生经历探索、猜测、建立数学模型等数学活动。

并指出正确认识空间与图形的课程目标,能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逐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自主创新意识,从而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生存空间。

【总页数】4页(P96-99)
【关键词】空间观念;几何直觉;合情推理
【作者】唐平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63
【相关文献】
1.认识几何图形发展空间观念——“几何图形初步”复习指导 [J], 谌业锋
2.认识几何图形建立空间观念——“图形认识初步”复习指导 [J], 朱敏龙(特级
教师)
3.对新课程目标的几点认识 [J], 马明中
4.认识图形世界发展空间观念提升数学思考——『图形的认识、测量』备课解读与难点透视 [J], 张齐华
5.在“做”中认图形在“想”中悟“空间”——以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一课为例 [J], 邵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62012年高中数学竞赛——平面几何攻略江苏省扬州中学 唐一良第一部分【几个著名定理】例1.以△ABC 的底边BC 为直径作半圆,分别与AB 、AC 交于点D 和E ,分别过D 、E 作BC 的垂线,垂足依次为F 、G ,线段DG 和EF 交于点M ,求证:AM ⊥BC (IMO-37国家队选拔题)例2. 如图,在锐角三角形ABC 的BC 边上有两点E 、F ,满足∠BAE=∠CAF ,作FM ⊥AB ,FN ⊥AC (M 、N 是垂足),延长AE 交三角形ABC 的外接圆于D .证明:四边形AMDN 与三角形ABC 的面积相等.例4.若两个三角形的对应顶点的连线交于一点,则对应边所在的直线交点必共线。

(笛沙格定理)第二部分【三角形五心研究】例1.过等腰△ABC 底边BC 上一点P 引PM ∥CA 交AB 于M ;引PN ∥BA 交AC 于N .作点P关于MN 的对称点P ′.试证:P ′点在△ABC 外接圆上.例2.设圆O 是△ABC 的内切圆,BC ,CA ,AB 上的切点各是D ,E ,F ,射线DO 交EF 于A ‘,同样可得B ‘,C ’,试证:直线AA ‘,BB ’,CC ‘共点。

例3.设△ABC 的三条高线为AD ,BE ,CF ,自A ,B ,C 分别作AK ⊥EF 于K ,BL ⊥DF 于L ,CN ⊥ED 于N ,证明:直线AK ,BL ,CN 相交于一点。

例4.在△ABC 中,AB=4,AC=6,BC=5,∠A 的平分线AD 交△ABC 的外接圆于K ,△ABC的外心,内心分别是O ,I ,求证:OI ⊥AK 。

例5.设点M 是△ABC 的边BC 的中点,I 是其内心,AH 是BC 边上的高,E 为直线IM 与AH 的交点,求证:AE 等于内切圆半径r 。

例6.设圆O 是△ABC 的BC 边外侧的旁切圆,D ,E ,F 分别是圆O 与BC ,CA ,AB 所在直线的切点,若OD 与EF 相交于K ,求证:AK 平分BC 。

例7.在ABC ∆中,060=∠A ,AB>AC ,点O 是外心,两条高BE ,CF 交于H 点, 点M ,N 分别在线段BH ,HF 上,且满足BM=CN ,求OHNHMH +的值。

第三部分【圆的研究】例1.(Euler 定理)设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为R ,内切圆半径为r ,外心与内心的距离为d ,则一条直线上;直线所作垂线的垂足在且由该点向四条的外接圆相交于一点,交所构成的四个三角形求证:四条直线两两相例.3 AB C DE F MN2 / 6d 2=R 2-2Rr .(1992年江苏省数学竞赛)例2. 设点P 是⊙O 外一点,P AB ,PCD 是两条割线,AD ,BC 交于点Q ,延长BD ,AC 交于点R ,求证:2PQ =P 的幂+Q 的幂;2PR =P 的幂+R 的幂.【两个典型模型】:⊙O 的内接四边形ABCD 中,AB ,DC 延长后交于点E ,AD ,BC 延长后交于点F ,AC ,BD 交于点P (不与O 重合),证明:OP ⊥EF ,并讨论四边形ABCD 是圆外切四边形的情形。

例3.设D ,E 是∆ABC 中AB ,AC 上的点,求证:以BE 和CD 为直径的两圆的根轴必通过∆ABC 的垂心。

例4.如图,已知两个半径不相等的⊙O 1与⊙O 2相交于M 、N 两点,且⊙O 1、⊙O 2分别与⊙O 内切于S 、T 两点。

求证:OM ⊥MN 的充分必要条件是S 、N 、T 三点共线。

(97年高中数学联赛试题)例5.四边形ABCD 内接于圆,其边AB 与DC 延长交于点P ,AD 、BC 延长交于点Q ,由Q 作该圆的两条切线QE 、QF ,切点分别为E 、F ,求证:P 、E 、F 三点共线.(1997年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第四部分【从调和点列到完全四边形到Apollonius 圆到极线极点】 例1如图,过圆O 外一点P 作其切线PA 、PB ,OP 与圆和AB 分别交于I 、M ,DE 为过M 的任意弦。

求证:I 为△PDE 内心。

(2001年中国西部数学奥林匹克)D3 / 6例2如图,△ABC 中,AD ⊥BC ,H 为AD 上任一点,则∠ADF=∠ADE (1994年加拿大数学奥林匹克试题)例3如图,完全四边形ABCDEF 中,GJ ⊥EF 与J ,则∠BJA=∠DJC (2002年中国国家集训队选拔考试题)例4.已知:△ABC 内角平分线BE 、CF 交于I ,过I 做IQ ⊥EF 交BC 于P ,且IP=2IQ 。

求证:∠BAC=60° 例5. P 为圆O 外一点,PA 、PB 为圆O 的两条切线。

PCD 为任意一条割线,CF 平行PA 且交AB 于E 。

求证:CE=EF (2006国家集训队培训题)例6.过锐角ABC ∆的顶点A ,B ,C 的三条高分别交对边于点D ,E ,F ,过点D 平行于EF 的直线分别交AC ,AB 于点Q ,R ,直线EF 交BC 于点P ,求证:∆PQR 的外接圆过BC 的中点。

例7.在∆ABC 中,经过点B ,C 的圆与边AC ,AB 的另一个交点分别为E ,F ,BE 与CF 交于点P ,AP 与BC 交于点D ,M 是边BC的中点,D ,M 不重合,求证:D ,M ,E ,F 四点共圆。

例8.凸四边形ABCD 内接于⊙O ,延长AB ,DC 交于点E ,延长BC ,AD 交于点F ,AC ,BD 交于点P ,直线OP 交EF 于点G ,求证:CGD AGB ∠=∠例9.以锐角∆PAB 的边AB 为直径作半圆交PA 于点E ,交PB 于点D ,直线AB 与ED 交于点Q ,AD 与BE 交于点C ,直线PC 交AB 于H ,连OE ,OD ,HE ,HD ,求证:ODH OEH ∠=∠EQO ∠=例10.如图,O 、I 分别为△ABC 的外心和内心,AD 是BC 边上的高,I 在线段OD 上。

求证:△ABC 的外接圆半径等于BC 边上的旁切圆半径。

(98年全国高中联赛试题)第五部分【完全四边形】 例1. 在四边形ABCD 中两条对角线交于点O ,两组对边的延长线分别交于点E ,F ,过O 作EF 的平行线交BC ,AD 于I ,J ,求证:OI=OJB4 / 6PA ⋅PB=PC ⋅PDPA ⋅PB=PC ⋅PD∠ADB=∠ACB∠D=∠CBE或∠D+∠ABC=180D例2.在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平分∠BAD 。

在CD 上取一点E ,BE 与AC 相交于F ,延长DF 交BC 于G 。

求证:∠GAC=∠EAC . (99年全国高中联赛试题)例3.设凸四边形的两组对边所在直线分别交于E ,F 两点,两对角线的交点为P ,过点P 作EF PO ⊥于O ,求证:AOD BOC ∠=∠(2002年国家队选拔赛题)例4.如图,锐角三角形ABC 的外心为O ,K 是边BC 上一点(不是边BC 的中点),D 是线段AK 延长线上一点,直线BD 与AC 交于点N ,直线CD 与AB 交于点M .求证:若OK ⊥MN ,则A ,B ,D ,C 四点共圆.(2010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例 5.如图,Q P ,分别是圆内接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BD AC ,的中点.若DPA BPA ∠=∠,证明:CQB AQB ∠=∠.(2011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第六部分【几个典型的问题】一、证明四点共圆的基本方法:(1)利用圆的定义——到同一个定点的距离相等; (2)利用圆内接四边形性质定理的逆定理——对角互补或外角等于它的内对角;(3)利用圆周角定理的逆定理——线段的同侧张角相等; (4)利用圆幂定理的逆定理——相交弦、切割线; (5)利用托勒米定理的逆定理或西姆松定理的逆定理. 例1.在锐角三角形ABC 中,以BC 为直径作圆与BC 边上的高AD 及其延长线交于M 、N ,以AB 为直径作圆与AB 边上的高CE 及其延长线交于P、Q ,求证:M 、N 、P 、Q 四点共圆.(美国1990)二、证明三点共线的基本方法:A5 / 6A 、B 、C 共线的充要条件sin(α+β)PB =sin αPC +sin βPA∠BAD+∠DAC=1800∠BCM=∠DCN 且MCN 共线→BCD 共线(1)利用“邻角互补”或对顶角定理的逆定理; (2)利用同一法;(3)利用特殊点、线的性质——如西姆松线; (4)利用梅内劳斯定理的逆定理.; (5)利用张角关系定理——由P 点出发的三条射线PA 、PB 、PC,∠APB=α,∠BPC=β,∠APC=α+β<1800.则A 、B 、C 共线的充要条件是PB )sin(βα+=PCαsin +PA βsin .例2.设P 是⊿ABC 的外接圆的BC 弧上任意一点,D 、E 分别是弧AB 、弧AC 的中点,PD 与AB 交于F ,PE 与AC 交于G ,I 是⊿ABC 的内心(如图).求证:F 、I 、G 三点共线.三、证明三线共点的基本方法: (1)证明三条直线通过某个特殊点; (2)证明某条直线通过另两条直线的交点; (3)转化为三点共线证明;(4)利用塞瓦定理的逆定理或西姆松定理.例3. AB 是半圆O 的直径,过A 、B 引弦AC 和BD ,并过C 、D 引圆O 的切线交于点P ,过P 作PE ⊥AB 于E ,则AC 、BD 、PE 三线共点.四、与圆有关的问题与圆有关的问题常借助全等、相似、比例线段以及与圆有关的性质——圆周角、圆心角、弦切角、切线长定理、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等.例4.⊙O 过△ABC 顶点A ,C ,且与AB ,BC 交于K ,N (K 与N 不同).△ABC外接圆和△BKN 外接圆相交于B 和M.求证:∠BMO =90°. (第26届IMO 第五题)AB O K NC MG6 / 6第七部分 【最近研究与进展】例1.已知:D 是ABC ∆边BC 上一点,ABD DAC ∠=∠,⊙O 过点B ,D ,分别交AB ,AD 于点E ,F ,直线BF 交DE 于点G ,M 是AG 的中点,求证:AO CM ⊥(2009年国家集训队选拔考试题)例2.在锐角ABC ∆中,AB>AC ,M 是边BC 的中点,P 是AMC∆内一点,使得MAB ∠=PAC ∠,设A B C ∆,ABP ∆,ACP∆的外心分别为O ,O 1,O 2,证明:直线AO 平分线段O 1O 2(2010年国家集训队选拔考试题)例3.设⊙O 1与⊙O 2相交,P 是其中一个交点,它们的一条外公切线切⊙O 1与⊙O 2于A ,B ,过A 垂直于BP 的直线交O 1O 2于C ,求证:AP ⊥PC (2011年国家集训队选拔考试题)例4.如图,锐角ABC ∆中,60A ∠>,H 为ABC ∆的垂心,点M 、N分别在边AB 、AC 上,60HMB HNC ∠=∠=,O 为HMN ∆的外心.点D 与A 在直线BC 的同侧,使得DBC ∆为正三角形.证明:H 、O 、D 三点共线. (2012年国家集训队选拔考试题)C2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