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国际贸易利益
国际经济学第二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机会成本递减
W
如果随着每增加一个 单位的某种产品,所 必须放弃的另一种产 品的数量逐渐递减, 则这种状况为机会成 本递减,此时PPC凸 向原点。
随着每增加一单位的 C,所必须放弃W的数 量逐渐递减。
C
图1-4 机会成本递减
三、机会成本与相对商品价格
假设商品价格等于成本,则小麦(对布匹)的相对价 格(Pw/Pc)=小麦的机会成本( ΔC / ΔW) 。
案例
单位劳动投入 产品 大米 小麦 棉布 钢铁 中国aLi 10 10 20 20 美国 a′Li 10 5 4 2 相对劳动生产率
a′Li/aLi1 0.5 0.2 源自.1第三节相互需求原理
约翰· 穆勒是19世纪中叶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 他提出的相互需求原理对比较优势理论作了重要 的说明和补充。 互惠贸易的范围——两国商品交换比例的上下限 贸易条件的决定——相互需求程度 贸易利益的分配——贸易条件
案例
国家 美国 法国 中国 泰国 布aLc 2 5 9 8 小麦aLw 0.5 2 6 8 布的相对成本aLc /aLw 4 2.5 1.5 1
两个国家多种产品
假设有两个国家:中国和美国,但有许多种产品:M种,分别用1 ,2……M表示。
中国和美国都能生产也需要消费这M种产品,那么按照比较优势,中国和美国各自应该
一、机会成本与比较优势
1936年哈伯勒(Haberler)用机会成 本理论(opportunity cost theory)解释了比 较优势原理,用机会成本理论解释比较优势 原理,有时也被称作比较成本原理。
机会成本理论的基本内容
如果一国在一种产品的生产上有较低的机会成本, 而另一国在另一种产品的生产上有较低的机会成 本,那么两国应各自专门生产自己机会成本较低 的产品。这种生产上的重组会扩大整个世界经济 的规模,通过贸易,两国的福利水平都会提高。
第二章 国际贸易的基础与得益
上例中该国进口商品的劳动生产率由2000年的 100 提高到 2010 年的 105 ,则该国的双项要素贸易
条件指数为:
D=(95/110)×(130/105)×100=106.92
如果劳动不是唯一的生产要素,产品的成本不 是由投入劳动量的多少来决定,也可以用机会 成本高低来说明比较优势或比较劣势。 为了清晰说明机会成本如何决定国际贸易和分
工,需要用生产可能性曲线进一步说明。
2.1.2 机会成本一定时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生产可能性曲线是用来说明和描述在一定的资源与技
术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最大的产量组合曲线,它可以用
引入提供曲线说明相互需求和国际交换比率
的确定。
提供曲线表示在各种贸易条件下,一国愿意
进
行的各种进出口的组合轨迹。它既是出口供应曲 线, 又是进口需求曲线。提供曲线反映了一国在不同
提供曲线的推导
Y
PW=1
Y
E
PW=1/2
提供曲线
PW=1
Ⅲ
H
Ⅱ
G C O F B
X
E
PW=1/2
H
PW=1/4
O
G
C
X
贸易下均衡相对价格的决定
来反映该国出口商品的实际购买能力。用
公式表示是:
I PX / PM Q x
上例中,该国的出口数量指数从 2000 年的 100提高到2010年的120,则该国2010年的收入贸 易条件指数为:
I=(95/110) ×120=103.63
③ 单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
要素贸易条件指数是从单位生产要 素的角度来考察贸易利益的变化。
思考:两国的福利水平都提高了,为什么?
文件第二章 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利益.ppt
张燕生提醒说,由低价竞争转变为差异化竞争和品牌竞 争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对于当前大部门加工贸易企业 完全依赖贴牌和国外的贸易销售渠道,自己本身没有任 何转型准备。“如果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大转型遇到障 碍,中国可能要面临像日本一样较长时间的经济低速期 甚至停滞期。”
素)
二、自然条件对国际分工的影响(基础)
三、国际生产关系对国际分工的影响
四、上层建筑对国际分工的影响
五、资本国际化特别是跨国公司兴起对国际分工的影响
六、人口、资源、生产规模和市场对国际分工的影响
七、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对国际分工的影响
演示课件
一、社会生产力对国际分工的影响
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 定性因素: (一)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各国在国际分 工体系中的地位 (三)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国际贸易商品 结构 (四)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国际分工的形 式、广度和深度
第一节 国际分工的产生与发展
一、国际分工的含义 P28
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是社会分 工超越国家界限的产物。
国际分工是国 际贸易和世界
市场的基础
演示课件
二、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 P28
(一)国际分工萌芽阶段(16-18世界中叶) (二)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18世纪60年代-19 世纪60年代) (三)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19世纪70年代-第 二次世界大战) (四)国际分工的深化阶段(二战以后)
国际分工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形成了门类比 较齐全的国际分工新体系。宗主国与殖民地、工 业生产国与初级产品生产国之间的分工日益加深, 而宗主国之间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出现了工 业部门之间的分工。
国际经济学第二章要素禀赋与国际贸易
要素禀赋理论的发展历程
亚当·斯密
在《国富论》中提出了劳动分工和自由贸易的理 论,奠定了要素禀赋理论的基础。
赫克歇尔和俄林
在20世纪初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认为一个国家 的要素禀赋决定了其生产不同商品的成本和效率 ,进而影响其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和劣势。
大卫·李嘉图
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了比较优势 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应该集中生产其成本相对较 低的商品,并通过国际贸易获得最大的利益。
02 要素禀赋与国际贸易实践
CHAPTER
要素禀赋与国际贸易模式
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国家间的要素禀赋差异是导致国际贸易 发生的主要原因。根据该理论,一个国家会出口那些需要密 集使用其丰裕要素来生产的商品,而进口那些需要密集使用 其稀缺要素来生产的商品。
例如,如果一个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那么它可能会 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如服装和玩具,并从其他国家进口资 本密集型商品,如机器设备和高端技术产品。
要素禀赋理论与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的发展对传统要素禀赋理论提出了挑战,如何将 数字要素纳入要素禀赋理论框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谢谢
THANKS
较优势。
国际贸易的动因是生产要素价格 的国际差异,即所谓的“要素价
格均等化”定理。
要素禀赋理论的推论
国际贸易可以导致每个国家专业化生产和出口其相对富裕的生产要素密集的商品, 进口其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密集的商品。
国际贸易可以导致各国生产要素价格的均等化。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国际贸易可以使每个国家都获得比较优势,实现全球福利最大 化。
国际经济学第二章要素禀赋与 国际贸易
目录
CONTENTS
• 要素禀赋与国际贸易概述 • 要素禀赋与国际贸易实践 • 要素禀赋理论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国际经济学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ppt课件
王丽荣
第二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重商主义对外贸易理论 绝对利益理论 比较利益理论 相互需求理论
比较利益理论的现代经济学分析
2
重商主义
❖ 在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时期,土地已经不是社 会财富的根本代表,重商主义认为,金钱是唯 一的社会财富象征,除了开采金、银矿之外, 只有国际贸易是一国增加财富的重要来源,因 为国内贸易只是现有财富在不同国人之间的分 配,一个国家为了发展生产,发展贸易,就应 该实行国家干预经济,鼓励贸易顺差的发生。 因此,重商主义认为,财富产生于流通领域。
5
第一节 斯密的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 “裁缝不想自己制作鞋子,而向鞋匠购 买…….如果每一个私人家庭的行为是理性的, 那么整个国家的行为就很难是荒唐的。如果 一个国家能以比我们低的成本提供商品,那 么我们最好用自己有优势的商品同他们交 换。 ”
当.斯密,1776
—— 亚
6
背景知识
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了其代表
4
英国
1 5
11
绝对优势理论的局限性
绝对优势理论只能解释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国家之 间的贸易。绝对优势理论存在着一个必要的假设: 一国要参加国际贸易,就必然要有至少一种产品 在生产上与贸易伙伴相比处于绝对优势。那么如 果美国在小麦和布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而 英国在小麦和布的生产上都有绝对劣势,英、美 之间还会不会产生贸易呢?如果两国发生贸易, 英国能不能从贸易中获利呢?贸易利益从何而来? 绝对优势理论回答不了这些问题。
3
重商主义
“就象守财奴一样,双手抱住他心爱的 钱袋,用嫉妒和猜疑的目光打量着自己的 邻居”
——恩格斯
4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 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产生于18世纪中叶, 是在批判重商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主要包括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 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古典贸易理论 从劳动生产率的角度说明了国际贸易产生 的原因、结构和利益分配。
国际贸易分析第二章
外贸市场
供给(国内和国外)与供给量的区别 供给曲线 需求与需求量的区别 需求曲线
供给
要素禀赋是指这个经济体所拥有的劳动力、资 本和其他生产要素总额
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简称PPF)是指在一定技术和一定资 源的情况下一个经济体所能生产产品的最大组 合
生产可能性边界及其内部区域,我们称之为生产 可能性集合(production possibility set)
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是指为 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 最大价值。
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 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 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例如:一块地有三种用途,一年用作种 粮食可收入1000元,种水果可收入1200元,建 高尔夫球场可收入1500元。按最大利润原则, 土地所有者用来建高尔夫球场。问这块地用来 建高尔夫球场的机会成本是多少?
供应
W
E
A
8
F
4
B
G
3
O
34
7D
C
图2.1 机会成本递增情况下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供应
邮票市场
几个骗子拿着一些更小的纸片对一些傻瓜 说,我们这里有一些更神奇的纸片,它们虽然 只有一寸见方,上面的面值只有几分钱,但是 它们可以几万倍、几百万倍的升值。你们看, 现在这张写着面值8分的纸片我就升值一万倍 卖800元。于是傻瓜门蜂拥而上,买了那些纸 片,后来的傻瓜甚至以8万元、80万元的价格 买那张8分的纸片,直到有一天,傻瓜们发现 那些纸片什么用处也没有,还不如包装纸精美 漂亮有用,最多只值8分钱,于是最后以最高 价格买到那些纸片的傻瓜就成了最大的傻瓜。 这就是邮市。
国际贸易的利益
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
• 从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 成了产业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大工业首 先使各国内部的劳动分工朝纵深发展,真正的社会化 大生产出现了。适应大工业发展的要求,行业之间的 分工日趋发达,区域之间的分工日益明显,社会分工
最终超出了国家和民族的范围,形成了以世界市场为
布世界各地的545个供应商提供,这些供应商
在所属专业领域是最优秀的。
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赖克写了一 本书,名叫《美国下一条国界》,书中 这样写道:全球正在变成一个单一的市 场。哪里成本最低,就在哪里生产,根
本不考虑国界问题。
微型跨国企业的崛起
由于两个自由化的发展和技术进步, 中小型跨国企业大大增加。比如总部在美 国的斯万眼镜公司,在世界不同的地方分 散其生产和设计过程,最大限度地利用别 国好的技术基地和成本结构。
白领工作会外包到境外,而加州大学伯
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更相信该数字会达 到1400万。
• 顺应新一轮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机遇,中国积
极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大力发展服务业双
向贸易和投资,促进了服务业加快发展与升
级。
• 三次产业转移机遇: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先 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 分工细化使跨国公司将产品价值链中的每个 环节被放到最有利于获得竞争优势的地点。 • 国与国之间的优势也将更多体现为价值链上 某一特定环节上的优势,从而导致国与国之 间按价值链不同环节分工的现象。
• 根据《经济研究》杂志2007年第8期宋小川
的论文提供的资料,根据麦肯锡的分析,全
球范围内49%的软件工程,44%的信息技
术服务,25%和19%的金融业、保险业以
及13%的制药业职位可以转移到低工资国家。
第二章 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
第二节 相对技术差异论 ——比较优势与机会成本
商品
国 家 美国 中国 6 4 1 2
小麦(蒲式耳/小时) 布(码/小时)
美国:小麦生产上 有比较优势 中国:布有比较优势
美国,小麦的机会成本 2 / 3单位的布 是 (即在美国单位小麦 2/3单位布) 1
中国,小麦的机会成本 是1单位小麦 2单位布
小麦的机会成本 减少的布产量 增加的小麦产量
当一国在一种商品生产上有较低的机会成本时,该国
在该商品生产上就有比较优势(在另一种商品上有比较 劣势)。
国际贸易
第二节 相对技术差异论 ——比较优势与机会成本
商品 国 家 美国 6 4 中国 1 2
小麦(蒲式耳/小时) 布(码/小时)
上表: 美国小麦的机会成本 ?中国小麦的机会成本? 美国布的机会成本?中国布的机会成本? 美国应生产并出口?中国应生产并出口?
国际贸易
第一节 绝对技术差异论
—— 绝对优势理论的内容
举例:假设两国具有相同的劳动人数100
国家 劳动
商品 小麦(蒲式耳/小时)
布(码/小时) 小麦(蒲式耳) 布(码)
美国
6 4 600 400
中国
1 5 100 500
生产率
拥有
的产品
两国各存在绝对优势 美国:小麦
中国:布
国际贸易
第一节 绝对技术差异论
美国与中国:布的机会 成本分别是 3/2、 1/2
国际贸易
第二节 相对技术差异论 ——比较优势与机会成本
固定成本下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生产可能性曲线是指一国使用其所有资源和最 佳技术时所能生产的两种产品的各种组合。
国际贸易第2章、国际贸易利益
4、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从个人分工交换的角度来分析贸易所得,认为国际贸 易和国际分工的原因及基础是各国间存在的劳动生产 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
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产率, 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相反,劳动生产 率低的产品,就不具有绝对优势,即具有绝对劣势。 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 口其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
熟练工人需要更多的培训,大量科技人员的产生也需 要大量的科研与开发费用的投入,在这些劳动力投入 的背后,其实是大量的资本的投入。
美国人力资本投入在全世界占有领先地位,美国拥有 的科技人员和熟练工人也是全世界最多的。
有形资本和无形资本的概念P82
4.自然资源说
H-O理论没有注意到各国自然资源的不同以及 他们与资本和劳动力之间的关系,就不能完全 解开资本劳动比率计算结果中出现的奥秘。
产品的平均生产成本,无经济利润。 6.无运输成本 7.两国之间的贸易是平衡的
续
绝对优势论和相对优势轮比较列表(考 试重点内容)
6.新古典经济学对贸易分工的 观点
机会成本的概念:增加某种商品的生产而必须 放弃的其他产品的数量。随着产品产量的增加, 机会成本变动会出现递增、不变和递减。
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概念:一个国家充分而有效 地使用全部资源能够生产的各种商品的数量组 合。
H-O理论假设贸易为自由的,但现实中 几乎所有国家都实行贸易保护。
美国保护程度较高的是劳动密集型商品。
别的国家也对他们缺乏竞争力的资本密 集型产品加以保护。
3.人力资本说
H-O理论假设生产要素为劳动和资本,但要素应当进 一步细分。
同一要素之间有很大区别,劳动技能的高低在各国之 间也像在个人之间那样有很大区别。
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目录第一章国际贸易学的研究1.1复习笔记1.2课后习题详解第二章国际贸易的利益2.1复习笔记2.2课后习题详解第三章国际贸易分工理论3.1复习笔记3.2课后习题详解第四章世界市场4.1复习笔记4.2课后习题详解第五章贸易条件5.2课后习题详解第六章国际贸易政策的理论分析6.1复习笔记6.2课后习题详解第七章国际贸易政策措施7.1复习笔记7.2课后习题详解第八章从GATT到WTO8.1复习笔记8.2课后习题详解第九章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贸易9.1复习笔记9.2课后习题详解第十章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10.2课后习题详解本书是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第5版)教材的学习辅导书,严格按照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第5版)教材内容进行编写,共分10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
每章的复习笔记以张二震和马野青所著的《国际贸易学》(第5版)为主,并结合国内其他国际贸易学经典教材对各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经典教材的知识精华。
(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
本书参考大量相关辅导资料对张二震和马野青所著的《国际贸易学》(第5版)的课后习题(名词解释和思考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资料下载地址:/Ebook/965119.html来源:【弘博学习网】或关注公众号【hbky96】获取更多学习资料。
考点一:国际贸易的一些基本概念1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1)国际贸易又称世界贸易,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在商品和服务方面的交换活动,它是各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
(2)对外贸易又称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特定的国家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所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对于一些海岛国家或地区以及对外贸易活动主要依靠海运的国家或地区,这些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也可称为海外贸易。
国际贸易选择题完整版附答案
国际贸易选择题完整版附答案第⼀章国际贸易概论第⼆章国际贸易的利益单选题:1.通常所说的国际贸易额是指()。
A 世界出⼝总额B 世界进⼝总额C ⼀国进出⼝总额D 国际贸易量2.某年世界出⼝贸易额为3.5万亿美元,进⼝贸易额为3.7万亿美元,服务贸易额为7000亿美元,当年国际贸易总额为()万亿美元。
A 7.9B 3.5C 7.2D 3.73.以⼀定时期不变价格为标准计算的国际贸易额可以反映国际贸易的实际流量,是因为()。
A 它以商品计量单位表⽰B 它以货币⾦额表⽰C 它只计算有形贸易D 它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4.经济发展⽔平不同的国家之间进⾏的国际分⼯是()。
A 替代型国际分⼯B 混合型国际分⼯C ⽔平型国际分⼯D 垂直型国际分⼯5.⼀国经济发展⽔平越⾼,在它的出⼝商品结构中()所占的⽐重通常也越⼤。
A 初级产品B ⼯业制成品C ⼯业原料D 都不是6. 开放贸易给购买进⼝商品的消费者带来的收益的绝对值()。
A ⼤于该种商品的国内⽣产者的损失B ⼩于该种商品的国内⽣产者的损失C 等于该种商品的国内⽣产者的损失D 不可度量多选题:7.反映国际贸易地理⽅向的指标有()。
A 各国的出⼝额占世界出⼝总额的⽐重B 各国的进⼝额占世界进⼝总额的⽐重C 各国的制成品出⼝额占世界出⼝总额的⽐重D 各国的制成品进⼝额占世界进⼝总额的⽐重E 各国的进出⼝总量占世界进出⼝总量的⽐重8.第⼆次世界⼤战后,世界各国统计商品进出⼝额时,⼀般对()。
A 出⼝商品按离岸价计算B 出⼝商品按到岸价计算C 进⼝商品按离岸价计算D 进⼝商品按到岸价计算E 进出⼝商品均按到岸价计算9.按参加分⼯各国的经济发展⽔平来分,国际分⼯可分为()。
A 产业内国际分⼯B 产业间国际分⼯C 垂直型国际分⼯D ⽔平型国际分⼯E 混合型国际分⼯第三章国际贸易分⼯理论单选题:1.晚期重商主义也称贸易差额论,主要政策主张是()。
A 禁⽌货币出⼝B 禁⽌贵重⾦属外流C 奖出限⼊,包装贸易出超D 由国家垄断全部货币贸易2.假设英国⽣产每单位酒需要劳动⼈数⽐美国少40⼈,⽣产每单位呢绒⽐美国少10⼈,则下列错误的是()。
第二章(2)国际经济学
贸易利益的来源——交换所得和分工所得 (1)交换所得是由于贸易的发生,出口和进口商 品的相对价格提高,导致福利水平增加的部分。 (2)分工所得是由于资源从比较劣势的部门转移 到比较优势的部门,资源得到更有效配置而使福 利水平增加的部分。
Y
E T
Ⅱ
A
Ⅲ Ⅰ
B
PW
O
PW
X
图2-9 交易所得与分工所得
所谓机会成本指的是多生产1单位某产品就 必须牺牲另一产品的产量。那么,各国具体应当 专业化生产何种商品,并不是由生产商品耗费的 劳动量或实际支出成本来决定,而应该考察物品 的机会成本。与他国相比,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 如果低的话,那么该产品就具有比较优势,反之 则处于比较劣势。
二、机会成本一定条件下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二、贸易条件、相互需求及贸易福利
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指的是一国 以出口交换进口的条件,即两国进行贸易时的 交换比率。在只有两个国家两种产品的模型中, 一国的出口产品的价格和进口产品价格的比率 就是该国的贸易条件。
贸易条件的变化取决于双方对进口商品的 需求弹性。如果一国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增加, 但对方对自己的需求并没有增加,在其他条件 不变的情况下,国际贸易条件会对自己不利而 对对方有利,尤其当对方对自己的商品缺乏弹 性时,将会使本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下降更为剧 烈,贸易条件就会更有利于进口需求弹性弱的 一方。
当机会成本一定时,生产可能性曲线是一 条直线。
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也称为“边际转换 率”( Marginal rate of transformation, MRT),表示每多生产1单位的X(横轴商品) 而减少的Y (纵轴商品)数量,就是 X 的机会 成本。
表2-1
第二章_国际贸易理论
②分工使每个人专门从事某项工作,可节省与 生产无直接关系的时间
③分工有利于发明创造和改进工具
(2)分工的原则是各自集中生产具有优势的产 品
(3)分工的基础是自然优势或获得性优势
绝对优势的来源: 自然禀赋优势:一国在地理、环境、
土壤、气候、矿产等自然条件方面的 优势,这是天赋的优势
(8)该理论主要从供给方面分析,没 有分析来自需求因素对国际贸易结构 的影响。
(9)把国际贸易的原因、国际间收入 的差别归结为要素禀赋的差异,掩盖 了资本对利润和超额利润的追求对国 际贸易的推动作用和国际贸易中富国 对穷国剥削的事实。
四、里昂惕夫之谜 Leontief Paradox
1、对要素禀赋理论的检验——里昂惕夫之谜 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1953年用投入—产出模型
5、简评
意义 : 建立了贸易基础 阐明了贸易原因 分析了贸易互利
历史局限性: 忽略动态分析 掩盖分工实质 未能解决商品的国际交换比例问题
萨谬尔森在他的风靡全球的《经济 学》一书中,称它为“国际贸易不 可动摇的基础”。
“如果理论能够参加选美比赛的话, 那么比较优势理论一定能够夺得桂 冠。”——萨谬尔森
赋税原理》,继承和发展了亚当·斯密
的绝对优势理论,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
。
时代:英国工业革命迅速发展,资本主 义不断上升的时代。在英国工业资产阶 级争取自由贸易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 的。
比较成本说背景图示
损
谷 物 法
小 麦 价 格 上 涨
小麦种植面积扩大,牧草减 少,羊毛价格上涨
工人工资提高
食品支出增加,工业品支出减 少
亚当·斯密(1723—1790) 资产阶级 经济学古典学派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国 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倡导自由贸易的 带头人。
国际贸易的静态利益和动态利益
国际贸易的静态利益和动态利益国际贸易的静态利益和动态利益引言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买卖活动。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国际贸易对各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重要。
在国际贸易中,静态利益和动态利益是两个重要的概念,本文将对这两个概念进行详细的探讨和分析。
第一章静态利益1.1 静态利益的概念静态利益是指国际贸易对参与国的当期福利产生的影响。
静态利益主要包括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和贸易收入。
1.2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在国际贸易中所能获得的超过他们愿意支付的价格的部分。
消费者剩余的大小取决于市场价格和需求弹性。
1.3 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通过国际贸易所获得的超过他们生产成本的收益。
生产者剩余的大小取决于市场价格和供给弹性。
1.4 贸易收入贸易收入是指国际贸易所带来的收入,包括从出口获得的收入和从进口支付的收入。
贸易收入的大小取决于贸易规模和贸易价格。
第二章动态利益2.1 动态利益的概念动态利益是指国际贸易对参与国的长期经济增长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动态利益主要包括技术转移、创新和经济结构调整。
2.2 技术转移国际贸易可以促进技术的传播和转移。
进口高技术产品可以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本国产业的技术水平。
同时,出口可以强迫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推动技术创新。
2.3 创新国际贸易可以刺激创新活动。
进口可以为企业提供多样化的原材料和中间产品,激发创新的需求。
同时,出口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推动创新和技术升级。
2.4 经济结构调整国际贸易可以促使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通过贸易,国家可以专注于自己的竞争优势产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经济效益。
同时,贸易也可以促进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结论国际贸易的静态利益和动态利益对参与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静态利益是指国际贸易对当期福利的影响,包括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和贸易收入。
动态利益是指国际贸易对长期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影响,包括技术转移、创新和经济结构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维护和改善国际环境 八、参与经济全球化
第二节 企业进行对外贸易的利益
一、通过对外贸易提高利润率 二、通过对外贸易提高生产率 三、通过对外贸易达到规模经济 四、通过对外贸易调节产品变动周期
第三节 对外贸易与国民利益
一、满足需求偏好 二、其他利益
思考:
1. 国家发展对外贸易的利益有哪些? 国家发展对外贸易的利益有哪些? 2. 企业参加对外贸易能获得哪些利益? 企业参加对外贸易能获得哪些利益? 3. 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怎样的? 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怎样的? 4. 国际贸易对国民利益有怎样的影响? 国际贸易对国民利益有怎样的影响?
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 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 萨克斯(J.Sachs) 萨克斯 ) 和安德鲁.沃纳 沃纳( 和安德鲁 沃纳(A. Warner)在1995年 ) 年 的一项实证研究中发现, 的一项实证研究中发现,在决定经济增长 的诸多要素中, 的诸多要素中,开放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国际贸易是经济开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证据显示,贸易开放程度高的国家, 证据显示,贸易开放程度高的国家,经济 增长速度较快
第二章 国际贸易利益
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国家、 了解国家、企业以及国刻理解对外贸易对一国经济的发展、 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的重要意义
第一节 国家发展对外贸易的利益
一、解决社会再生产的继续 对外贸易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货物和 服务的交换活动 对外贸易本身作为交换活动, 对外贸易本身作为交换活动,使社会 再生产得以继续
二、实现社会产品的价值 三、求得成本降低的效益 四、利用资源禀赋 接受国际经济“传递” 五、接受国际经济“传递”
六、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引擎” 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引擎” 对外贸易一方面反映了经济发展的水平 一方面也作为增长的动力, 一方面也作为增长的动力,推动了经济的 发展
图2-1不同开放程度下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 - 不同开放程度下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 (1973-19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