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人口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
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区域差异和制约因素
中国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区域差异和制约因素城市化是一种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现象,它不仅是农村地区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向城市地区工业和服务业劳动力转移,而且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由传统农村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发展的结构转变过程。
近年来我国经历了快速城市化过程,据统计,1995年中国城镇化率为29.04%,2008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45.68%,增长了16.64%,年增长率为1.28%,我国处于快速城市化发展阶段。
按照目前城镇化发展速度,到202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0%左右,意味着从现在到2020年,将有大约3亿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镇生活。
中国城市化进程深刻影响着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为了支撑这种快速城市化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增加了资源消耗和生态压力,此外,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基本同步,城市化进程中的工业化特征表现为高耗能产业迅速发展。
这些导致中国碳排放急剧增加,根据IEA(2009)的统计数据,2007 年中国消费化石燃料而排放的碳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碳排放国。
关于城市化和环境的关系的研究,近年来越来越多。
一些学者认为城市化增加能源消费和碳排放(Parikh and Shukla, 1995; Cole and Neumayer 2004;York, 2007;林伯强,2010)。
相反,另一些学者认为,城市化提高公共基础设施效率(如公共交通和其他设施),降低能源消费和碳排放(Newman and Kenworthy, 1989;Liddle, 2004;Chen et al., 2008;)。
两种相互冲突的结论,表明城市化对能源利用和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复杂,原因是所用方法和数据的不同。
同时,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受发展阶段、产业结构、技术等其他因素制约,从而造成了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对所有国家和地区非同质性的,而以前很多研究都暗含同质性。
通过分析城市化对碳排放影响的阶段性特点和制约因素,有利于寻求合理的发展方案和模式,破解能源和碳排放对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约束难。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影响碳排放的因素分析
科技 圈向导
21 年第 1期 02 4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影响碳排放的因素分析
胡雅楠 1 宗海静 ’ 王顺 昊 1 ・ 2 2 2 ( . 北 电 力 大 学低 碳 经 济 与 贸易 研 究 所 中 国 北 京 1 2 0 ; 1华 0 2 6 2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中国 北 京 1 2 0 ) . 0 2 6
【 摘 要】 中国是世界 上碳排放 量最大的国家之 一。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 中国碳排放 量将会 进一步增加 。 本文 以 碳排 放量为 因变
量, 以人均 G 、 DP 能源强度、 城市化人 口 占总人 口比重 、 第三 产业 占G P比重、 D 化石 能源消费比例等作为 自变量 . 分析城 市化进程 中相 关因素 对碳 排放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 人均 G P 城 市人 口占总人 口比重和能源强度的增加都会增加 中国碳排放量 : D 、 第三产业比重增加则会 减 少中 国碳排放 量 ; 另外国家政 策会 影响中国的碳排放 量, 但是 结果 不显著 。
【 关键词 】 市化 ; 城 碳排放 ; 能源强度
.
0引 言 .
过去 1 多年 中 , 0 中国碳排放年增长 l. 增长速度位 于世界前 7 %。 8 列, 且预期还会继续增长 。 与此 同时 。 地球气候系统正经历着一次 以变 暖为主要特征 的显著变化 ,而温室气体 特别是 C 2 0 增加 已成 为全球 共识【 中国十二五规划提 出单位 G P 1 I 。 D 能源消耗降低 1 %. 6 单位 G P D C 2降低 1%。可见 中国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0 7 为实现 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制定科学的减排路径 . 探索影 响碳 排族 的因素至关重要。考虑到中国城市化 、 工业化仍未完成 以及 中国政府 对经O 年。与经济快速增长相随的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 正是导致碳 排放 这 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 。预计 中国快速的城市化进 程将 在 2 2 年左右 00 告一段落 , 进人中等收入 国家。 对于 中国这样一个经济快速增长 、 口 人 规模 庞大并处 于经济转 型中的发展 中国家 . 城市化进程会给碳排放 带 来何种影 响 。 是本 文要考察 的问题 当前国内研究者通 过各种计量模 型分析碳排放的影响 因素 . 究 研 各 种政策和措施等 , 力求 实现对 经济最小 负面影响的前提下 达到最大
人口结构变化与消费模式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
人口结构变化与消费模式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作者:魏国强来源:《商业经济研究》2017年第16期内容摘要:本文首先对人口结构变化与居民消费模式的现状进行了初步探讨;其次基于2000-2015年间我国人口总数、人均消费与碳排放总量等面板数据,应用STIRPAT模型分析了人口规模、消费结构、收入水平等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效应。
针对不同消费特征,提出了节能减排的具体对策建议。
关键词:人口结构消费模式碳排放模型构建有效措施人口结构变化与消费模式现状分析(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现状新中国成立以来,受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优化以及经济与医疗事业的迅速发展,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不断变化。
大致以1970年和1990年为分水岭,可以发现,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是由年轻型与成年型转变为老年型。
1970年前,我国的人口结构属于年轻型。
自1970年我国广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后,人口出生率和生育率大幅下降,青少年人口减少,老年人口增多,人口年龄结构转向成年型。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速,人口年龄结构开始进入老年型,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更为突出。
在人口年龄结构不断变化的同时,受经济形式改变与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影响,我国第二、三产业发展不断加速,三大产业的人口结构呈现出不同变化趋势。
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口数量与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则与第一产业相反逐年上升。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口占比分别为29.5%和40.6%,前者较2000年减少了20.5%,后者则上升了13.1%。
而第二产业人口结构以1988年与2002年为分界线,呈现出先升后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
随着三大产业的发展,我国人口城乡结构发生了反向转变。
农村人口比重逐渐降低,城镇人口不断增多。
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1995年至2014年,城镇居民人口数量由3.5亿增至7.5亿,占比增长了25.84。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人口结构不断转变,已进入老年型人口年龄结构,第二、三产业人口占比较大,且城镇人口不断增多。
中国人口结构对碳排放量影响探究
中国人口结构对碳排放量影响探究收稿日期:2010-12-05作者简介:李楠,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3)摘要从人口结构角度探讨碳排放问题,有利于正确判断和把握影响碳排放量的人口因素,有的放矢地制定碳减排政策,应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利用我国1995-2007年碳排放量、人口总数、人口的城市化率、老龄化率和反映人口消费结构的恩格尔系数第二产业从业人口比重等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协整理论、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多元回归模型作为分析工具,对我国人口结构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做了实证分析。
结果发现:①1995-2007年间,人口结构中的人口城市化率、人口的消费结构、第二产业从业人口比重对碳排放量均存在正向影响,而人口规模对碳排放量的影响在模型中却表现为负效应;②相对于人口规模,人口的结构特征对碳排放量的影响越来越大,其中人口的城市化率对碳排放量的正向影响最大,说明中国的碳排放量与城市化的进程存在着密切关系;③人口的老龄化对二氧化碳排放量具有负效应,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对长期碳排放有抑制作用,所以在未来实现碳减排会逐渐成为可能。
最后,针对分析结果,探讨了未来我国的碳减排策略,以期能有效地控制人口因素对我国碳排放增长的影响。
关键词碳排放量;人口结构;协整理论;格兰杰检验中图分类号N94;X1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11)06-0019-05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1.06.004 随着低碳问题日益成为热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低碳,国内外很多学者也展开了对碳排放量影响因素的研究。
当前我国正在积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因此理清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至关重要。
碳排放量是由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技术水平、能源结构、经济结构、人口结构等众多因素共同作用决定的。
根据IEA(2009)的统计数据,2007年中国消费化石燃料而排放的CO2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CO2排放国[1]。
人口变动在大城市碳排放中的作用与影响——以北京市为例
人口变动在大城市碳排放中的作用与影响——以北京市为例童玉芬;韩茜【摘要】碳排放是表征一个国家或地区环境状况的重要指标,与经济发展、技术和人口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采用了基于环境压力等式IPAT的STIRPAT模型来定量分析北京市人口因素及其他相关因素对北京市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北京市的经济水平、城镇人口规模、就业结构、城镇化率和年龄因素对北京市的碳排放具有正效应,即随着上述因素的增大,碳排放也呈现增加趋势,而碳排放强度(技术因素)与碳排放呈现反相关关系.从1980-2010年的上述各类因素的变化以及对碳排放的影响程度上看,经济水平的提高对碳排放的贡献最大,人口规模的增加对碳排放的贡献紧随其后,产业结构升级和城镇化提高都对碳排放产生了明显的促进作用.【期刊名称】《北京社会科学》【年(卷),期】2013(000)002【总页数】7页(P113-119)【关键词】北京市;人口因素;碳排放【作者】童玉芬;韩茜【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北京10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22一、前言近一个世纪以来,矿物燃料 (如煤、石油等)被大量使用,森林被大肆砍伐和焚烧,其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成为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小组根据气候模型预测,到2100年为止,全球气温估计将上升大约1.4-5.8℃ (2.5-10.4华氏度)(IPCC,2007)。
根据这一预测,全球气温将出现过去10,000年中从未有过的巨大变化,其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增长。
在经济高速增长和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我国的人口发展和居民生活消费方式正发生着深刻变化。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和特大城市,更是经历了社会发展的深刻变革和经济增长的巨大改变,同时伴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结构变化。
中国人口结构对碳排放量影响研究
如果数 据是非平稳 的 , 说 明序 列 中包 含单 积成 分 , 则 在估 用 A F检 验 法 , 别 D 分
变动; 恩格 尔系数 是衡 量居 民消 费结构 的重 要 指标 , 在一
定程 度 上反 映了居 民的 收入 水 平 , 收人 人 群 购 买 奢侈 高 品 和炫耀 品等 高碳 产 品 的可 能 性 较 大 , 设 恩 格 尔 系数 假
中 国人 口 ・ 源与 环 境 资
21 0 1年
第 6期
放。迟远英等 认 为经 济水平的提高使得越来越 多的居 民 存在非理性和过度 消费行 为 , 民消费结 构 的改变 增加 了 居 对 能源供应的需求 , 因此也增加了碳减排 的压力 。 由此 可见 , 以往 的关 于人 口结 构 因素对 碳排 放量综 合
2 模型设计及数据说明
2 1 模型构建与变量选择 . 如何更科学和更合理地评估人 口结构对碳排放量 的
影响, 制定针对人 口结 构 的相 应 的碳 减排 政 策 , 未来 实 是 现 低碳的一项 工作 。本 文通 过分 析 人 口结 构对 碳排 放 量 的实证考察 , 图找出人 口结 构与碳排 放量 之问 的一些 内 试
口的老龄化率来 反映人 口的基本 特征 ; 用恩格 尔系数 来反
映人 口的消费结构 , 因为恩格 尔系数 的改变带 动着居 民消 费结构 的改变 , 费 结 构 的改 变 进 而 又影 响着 对碳 的排 消 放; 因为第二产业 是碳 排 放 的一 大影 响 点 , 因此 用 第二 产 业 从业人 口比重来 表示人 口的产业结 构 , 以从 侧面来 反 可 映人 口结 构对碳排 放量 的影 响 。
越低 , 碳排 放量 的影 响越大 。因此 , 对 此处 依 据这 五个 指 标构建 了人 口结 构 因素 对 碳 排 放 量影 响 的理 论模 型 , 如
人口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
N orthwest population2011年第2期第32卷一、引言许多研究表明人口因素是影响碳排放的重要因素之一。
特别是近年来,居民生活直接和间接消费的能源不断增长,成为碳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许多发达国家甚至已超过产业部门,成为碳排放的主要增长点[1]。
因此,人口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开始成为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热点。
但人口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并不只与人口数量有关,人口增长速度、家庭规模、家庭结构、年龄构成、人口城市化率以及人均收入等人口因素也与碳排放量存在内在联系,从而对气候变化具有长远的影响[2]。
其中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被认为是过去和未来影响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因素[3][4]。
人口老龄化、城市化和家庭小型化等被认为是导致未来气候变化的主要人口变化趋势[5]。
另外,人均收入也是影响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因素。
在人均收入增长未达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转折点之前,温室气体排放随财富的增长而增加[6][7]。
我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人口变化局面,人口增长放缓但规模仍大、快速城市化、人口老龄化、家庭规模小型化等多种人口变化趋势交错并存。
但是,目前我国就这些人口因素变化对经济发展和碳排放的影响认识不足,特别是在碳减排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对人口因素的考虑,这将不利于我国碳减排工作的顺利进行。
本文通过对已有相关研究的梳理,分析各人口因素对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影响机制,以期提高对人口变化趋势在我国碳减排中重要性的认识,并为制定相关应对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由于在已有研究中多把人均收入作为影响环境的经济因素而非人口因素,因此本文不将其作为人口因素进行单独分析。
二、人口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一)人口增长对碳排放的影响人口增长会导致总碳排放量的增加。
每增加一个人都会消耗更多食物并有新的住房需求和交通需求等。
这些需要消费更多的能源以满足工业、电力、交通等的需求,从而产生更多的碳排放量。
历史数据显示,全球人口增长与能源消费量和碳排放量的增长是同步的[8][9]。
我国人口因素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我国人口因素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
作者:马晓钰李强谊郭莹莹
来源:《人口与经济》2013年第01期
摘要:本文首先估算了1999~2010年我国30个省区的CO2排放量,同时通过静态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相结合,运用工具变量控制了这两种模型的内生性,全面客观地对我国各省区人口规模、年龄结构、家庭规模、城市化水平与CO2排放量进行了检验。
研究结果表明:人口规模、城市化水平和年龄结构是推动我国CO2排放的主要人口因素,而大的家庭规模可以抑制我国的CO2排放;此外,收入水平、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也是影响我国CO2排放的其他重
要因素,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表明,上一期CO2排放量对当期CO2排放量存在明显的正向关
系。
关键词:STIRPAT模型;人口因素;二氧化碳;动态模型
中图分类号:C9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49(2013)01—0044—08。
中国城市人口空间结构变动对碳排放影响的研究中期报告
中国城市人口空间结构变动对碳排放影响的研究中期报告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城市人口空间结构变动对碳排放的影响,以期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本研究采用了文献调研和数据分析两种方法。
一、文献调研首先,本研究通过文献调研了解了中国城市人口空间结构变动的发展趋势和原因。
研究发现,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数量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城市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城市人口空间结构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单中心城市格局被多中心城市格局所替代,城市补充中心和新型城镇崛起。
城市人口向新城镇、郊区等地迁移,城市边缘地区的人口数量显著增加。
其次,研究发现,城市人口空间结构变动对碳排放有着显著的影响。
城市内部的人口分布结构、居住方式和交通方式等因素,都决定了城市产生的碳排放量。
城市人口空间结构变动会导致交通出行方式的变化,例如城市边缘地区的人口增加会导致通勤距离增加,进而增加汽车碳排放量。
此外,城市内多中心化和城市向外扩张也会导致碳排放量增加。
二、数据分析为进一步研究中国城市人口空间结构变动对碳排放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来分析数据,以北京市为例。
分析结果显示,2010年以后,北京市人口向城市边缘地区转移速度加快,城市人口空间结构发生了变化。
同时,城市内部碳排放量的主要来源为交通和建筑两种方式。
进一步分析得出结论,城市人口空间结构变动对碳排放影响显著,城市边缘地区的人口增加导致交通碳排放量的增加。
因此,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降低城市交通碳排放量,例如加强城市公共交通建设,提倡绿色出行方式等。
综上,中国城市人口空间结构变动对碳排放有着显著的影响。
本研究建议政府应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优化城市人口空间结构,避免城市化过程中碳排放量的增长。
人口因素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
人口因素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作者:郭莹莹马晓钰尉磊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3年第32期摘要:根据1995—2010年的数据,运用计量模型分析了人口城市化、平均家庭户规模、人口产业结构、实际人均消费额和能源强度对人均二氧化碳的影响。
发现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与人口城市化、实际人均销售额、人口产业结构和平均家庭户规模呈现正向协整关系,与能源强度呈现反向协整关系。
平均家庭户规模对人均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最为显著。
关键词:人口因素二氧化碳新疆一、文献综述关于影响碳排放的因素,大部分学者主要以能源强度、技术水平、经济结构、人口结构、城市化水平以及开放水平等因素进行研究。
熊永兰,张志强等[1]利用IPCC的参考方法测算并分析了2005—2009年我国各个省市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综合能源排放系数等。
关于城市化和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关海玲,陈建成等[2]实证分析了我国城市化水平与碳排放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城市化水平每增长1%,碳排放量将相应的增长1.643%,说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会促进碳排放的增加。
李凯杰,曲如晓[3]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算了我国的技术进步情况,实证检验了技术进步对碳排放的影响。
发现,本期和上期技术进步可以减少碳排放,但是存在一定的时滞,同时东部和西部地区本期和上期技术进步减少了碳排放,中部地区本期和上期增加了碳排放。
许多学者分别从人口总量、人口年龄结构和居民消费水平等因素研究了对二氧化碳的影响。
有的研究显示,人口总量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二氧化碳的排放;当人处在压力不大的情况下,人口老龄化对长期碳排放有抑制作用;随着家庭能源消费需求的增加,国内外学者开始认识到了居民消费是影响碳排放的直接或者间接的重要因素(彭希哲[4])。
研究发现,大部分学者都是研究全国层面影响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很少有学者基于单层面分析影响二氧化碳排放的因素。
各个省(市、自治区)有着自己独特的资源和能源优势,表现出来的结果也存在差异。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居民家庭能源消费及碳排放研究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居民家庭能源消费及碳排放研究张馨;牛叔文;赵春升;胡莉莉【摘要】中国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增加是不可避免的.本文将居民家庭的能源消费分为直接和间接两部分,通过生活方式分析法测算了中国居民家庭的间接能源消费以及相应的碳排放量,研究了城乡居民家庭两部分能源消费的结构和变化趋势以及相对应的碳排放.结果表明:从2000年到2007年,城镇居民家庭的直接能耗和间接能耗都呈上升趋势,农村居民家庭的直接能耗逐年增加而间接能耗下降.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前提下,一个农村居民转变为城市居民,将会增加能源消费量1085.26千克标煤.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的直接和间接能源消费结构反映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差异,从能源消费的变动趋势可以看出人们的消费行为逐渐由生存型消费转为发展型消费.家庭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总量也在逐年增长,2007年城镇居民家庭的直接能耗和间接能耗产生的碳排放量分别达到8535.04万吨和56678.76万吨,农村分别为6883.41万吨和8117.94万吨.在这种形式下,应当引导居民逐步向低碳的生活模式发展.【期刊名称】《中国软科学》【年(卷),期】2011(000)009【总页数】11页(P65-75)【关键词】居民家庭;直接能源消费;间接能源消费;碳排放【作者】张馨;牛叔文;赵春升;胡莉莉【作者单位】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甘肃兰州730000;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甘肃兰州730000;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甘肃兰州730000;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甘肃兰州7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61.3一、引言全球气候变化成为当今最紧迫的环境问题,中国作为能源消费大国和温室气体排放大国,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国际减排压力。
如何实现发展与节能减排的双赢关系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大局[1]。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中期阶段,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日益升级,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强。
居民消费视角下人口城镇化对碳排放的影响
其中, C、 、 G D P和 P分 别代 表 碳排 放 总 量 、 能 源 消 费 总 量、 国 内生 产总值 以及 人 口总 量 。在 K a y a恒 等 式 框架 下 从 居 民消费视 角考察城 镇化 对碳排 放的影 响 , 主要思 路 是 将 城 乡人 1 5及 城乡居 民消 费在 K a y a等式 中表 达 出来 。 以 E表示 居 民消费总额 , 则式( 1 ) 可扩 展为 :
中国人 口・ 资源与环境 2 0 1 3年
第1 1期
放, 更 为重要 的因素 是与人 口城镇化 相伴 的 消费规 模 与消
费水 平 的增 长 。P a c h a u r i 和J i a n g 研究了 1 9 8 0年 代 以来 中国与印度 城 乡居 民生 活用能 的转换模 式 , 并 进行 了对 比 分析 。P o u m a n y v o n g和 K a n e k o 使用 S T I R P A T模 型 研 究 了1 9 7 5—2 0 0 5年 9 9个 国家 在 不 同发 展 阶段 的 城镇 化 对 能 源消费 和碳排 放 的影 响 , 结 果 显示 , 对 所有 不 同收入 人 群 而言 , 城镇化 对于 能源 消费及其碳 排放 均有 明显 的促 进
城镇化 对碳 排放 的影响 , 有效 克服 了现有研 究 中基 于投 入
产 出表 的分 解分 析所受 到 的 数据 可 得性 与 考察 周 期 的 限 制 。通 过对 K a y a 恒等 式 的 向量 形 式 的扩 展 , 将 人 口城 乡 结构 及城 乡居 民消费等变 量纳入 考察范 围 ; 在 此基础 上 采
国投入 产 出表编制 的历史 不长 , 且仅 在 逢 2 、 7和逢 0 、 5的 年份分 别编制 基本表 和延 长表 , 此类 研究考 察 的周期 都 较 短, 且时 间跳跃性 较大 。包含人 口因素的 中 国碳 排放 分 解 分析 则较 多地 基 于 K a y a恒 等式 采 用 I D A方 法 进 行 研 究, 如Z h a n g 、 Z h a等 “ 、 朱 勤 等 、 Ma和 S t e r n 等。 相 比于 S D A方 法 , 此 类 研 究 的 主要 优 点 在 于 可 以利 用 较
农村人口城镇化对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分析
农村人口城镇化对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严重,减少碳排放、实现低碳生活已成为全球共同的目标。
在这个大背景下,城镇化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其对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不容忽视。
特别是农村人口城镇化,作为城镇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对碳排放的影响更为显著。
因此,本文旨在深入探究农村人口城镇化对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以期为我国的碳减排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本文首先对农村人口城镇化的现状进行概述,分析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趋势和特点。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农村人口城镇化对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的影响,包括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能源消费量的增长等方面。
随后,通过实证分析方法,深入剖析农村人口城镇化对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具体影响,揭示其内在机制和影响因素。
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实现低碳生活、推动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农村人口城镇化对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而且可以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对于推动我国的碳减排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农村人口城镇化现状分析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农村人口城镇化进程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
这一进程主要体现在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以及农村地区逐渐发展出城市化的生活方式和产业结构。
然而,这个进程并非一帆风顺,其中包含着诸多复杂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因素。
从人口迁移的角度来看,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
这种迁移不仅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也对城市的资源环境产生了压力。
城市需要提供更多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来满足这些新居民的需求,这无疑增加了城市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
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正在被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和服务业所替代。
这种转变虽然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但同时也增加了对能源的需求。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人口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人口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作者:王莹莹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3年第04期摘要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我国人口结构和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人口结构的变化对环境特别是对温室气体排放将产生何种影响成为近年来学界研究的重点,基于此,本文采用STIRPAT模型来分析人口结构如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性别结构、城乡结构等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口年龄结构中15-59岁、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重、人口城市化率、农村人口性别比、居民消费水平以及万元GDP碳排放量对碳排放总量都具有显著影响,其中人口城市化率、农村人口性别比与碳排放呈现负向关系。
关键词城市化人口结构碳排放随机IPAT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1引言城市化作为工业革命的伴生现象,它是工业革命以来人口就业结构伴随产业结构转换发生相应变动的结果。
近几十年,随着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城市人口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着,纵观世界二百多个国家,由于各国的工业化水平不同,其城市化进程也处于不同阶段,2008年世界银行数据显示,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多数超过了74% ,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约有44% 人口生活在城市,根据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经历,一个国家的城市化过程大致呈一条拉平的“S”型曲线(Ray .M .Northam,1979),当人口城市化水平达到30% 左右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当达到70% 左右时,进入相对稳定阶段,根据这一标准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已进入了城市化发展的相对稳定阶段,而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还处在快速增长阶段,未来城市人口增长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和不发达国家。
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仅仅用了三十三年的时间人口城市化率便从1978年的17.92% 增长到2010年的49.68%,平均年增长率为3.1%,与部分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速度是惊人的,据统计,城市化水平从20% 提高到40%,英国经历了120年,法国用了100年,德国经历了80年,另外美国和日本分别用了40年和30年,中国仅用了23年,伴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人口结构和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人口结构的变化对环境特别是对温室气体排放将产生何种影响成为近年来学界研究的重点,从已有的研究来看,人口年龄结构、城乡结构、家庭结构较早的被研究者纳入模型,但研究的结论不尽相同,其中争议较大的是人口老龄化对碳排放的影响,有学者认为人口老龄化对长期碳排放有抑制作用(Michael Dalton 等,2008),也有学者研究结果表明老龄化与碳排放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 型曲线关系(刘辉煌等,2012)。
中国人口结构对碳排放量影响研究
中国人口结构对碳排放量影响研究作者:李楠邵凯王前进来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第06期收稿日期:2010-12-05作者简介:李楠,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3)摘要从人口结构角度探讨碳排放问题,有利于正确判断和把握影响碳排放量的人口因素,有的放矢地制定碳减排政策,应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利用我国1995-2007年碳排放量、人口总数、人口的城市化率、老龄化率和反映人口消费结构的恩格尔系数第二产业从业人口比重等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协整理论、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多元回归模型作为分析工具,对我国人口结构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做了实证分析。
结果发现:①1995-2007年间,人口结构中的人口城市化率、人口的消费结构、第二产业从业人口比重对碳排放量均存在正向影响,而人口规模对碳排放量的影响在模型中却表现为负效应;②相对于人口规模,人口的结构特征对碳排放量的影响越来越大,其中人口的城市化率对碳排放量的正向影响最大,说明中国的碳排放量与城市化的进程存在着密切关系;③人口的老龄化对二氧化碳排放量具有负效应,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对长期碳排放有抑制作用,所以在未来实现碳减排会逐渐成为可能。
最后,针对分析结果,探讨了未来我国的碳减排策略,以期能有效地控制人口因素对我国碳排放增长的影响。
关键词碳排放量;人口结构;协整理论;格兰杰检验中图分类号 N94;X19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2-2104(2011)06-0019-05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1.06.004随着低碳问题日益成为热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低碳,国内外很多学者也展开了对碳排放量影响因素的研究。
当前我国正在积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因此理清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至关重要。
碳排放量是由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技术水平、能源结构、经济结构、人口结构等众多因素共同作用决定的。
人口集聚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研究
人口集聚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研究一、研究背景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人口集聚现象日益严重。
人口集聚对城市的碳排放产生重要影响,这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
城市作为人类生活、工作和消费的主要场所,其碳排放量占据了全球总排放量的很大比例。
研究人口集聚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国际社会已经认识到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巨大威胁。
为了减缓气候变化的速度,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如《巴黎协定》等。
这些政策和措施的实施需要对城市碳排放进行有效控制,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目前关于人口集聚对城市碳排放影响的研究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现有的研究主要关注人口密度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而忽略了人口集聚这一更为重要的因素。
现有研究多采用定性分析方法,缺乏定量研究和实证检验。
现有研究往往集中在发达国家,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碳排放问题关注不足。
本研究旨在从人口集聚的角度出发,系统地探讨人口集聚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机制,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综述和理论分析,本研究将构建一个综合评价模型,以量化人口集聚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程度。
本研究还将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实证分析,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人口集聚与城市碳排放的关系人口集聚与城市碳排放的关系是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议题。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口集聚现象在许多城市中日益明显,这不仅对城市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也对城市碳排放产生了重要影响。
人口集聚与城市碳排放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人口集聚程度越高的城市,其碳排放量往往也越大。
这是因为人口集聚会导致更多的交通出行、能源消耗和工业生产等活动,从而增加城市碳排放。
人口集聚还会影响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降低土地绿化率,进一步加剧碳排放问题。
人口集聚与城市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城市规划和管理水平等。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影响碳排放的因素分析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影响碳排放的因素分析【摘要】中国是世界上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之一。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碳排放量将会进一步增加。
本文以碳排放量为因变量,以人均GDP、能源强度、城市化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化石能源消费比例等作为自变量,分析城市化进程中相关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人均GDP、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和能源强度的增加都会增加中国碳排放量;第三产业比重增加则会减少中国碳排放量;另外国家政策会影响中国的碳排放量,但是结果不显著。
【关键词】城市化;碳排放;能源强度0.引言过去10多年中,中国碳排放年增长17.8%,增长速度位于世界前列,且预期还会继续增长。
与此同时,地球气候系统正经历着一次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而温室气体特别是CO2增加已成为全球共识[1]。
中国十二五规划提出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16%,单位GDP CO2降低17%。
可见中国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为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制定科学的减排路径,探索影响碳排放的因素至关重要。
考虑到中国城市化、工业化仍未完成以及中国政府对经济的驾驭能力,即使保守估计,中国的经济还可以再快速增长30年。
与经济快速增长相随的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正是导致碳排放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
预计中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将在2020年左右告一段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经济快速增长、人口规模庞大并处于经济转型中的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会给碳排放带来何种影响,是本文要考察的问题。
当前国内研究者通过各种计量模型分析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各种政策和措施等,力求实现对经济最小负面影响的前提下达到最大限度减排。
宋春燕(2011)通过计算各类能源碳排放转化系数,计算出中国1978年~2008年碳排放量和人均碳排放量,并对中国人均碳排放量与人均GDP关系进行协整分析和因果检验,证明中国的人均碳排放同经济增长存在正向线性相关关系,并且这种关系是平稳的[2]。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
李楠等实证研究了 1995-2007 年中国碳排放与人口 年龄结构的关系,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导致了中 国碳排放的减少[11]。王芳等认为,随着老龄化程度 加深,碳排放的人口数量弹性系数呈“U”型 。 [12] 马 晓钰等使用静态与动态模型分析了中国地区碳排 放与年龄结构和人口规模等的关系,研究结果显 示,较大的家庭规模对碳排放有抑制作用,人口总 量和年龄结构促进了碳排放的增加[13]。
2015,37(12):2309-2318
Resources Science
Vol.37,No.12 Dec.,2015
文章编号:1007-7588(2015)12-2309-10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
田成诗 1,郝 艳 1,李文静 1,曲本亮 2
(1. 东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大连 116025;2. 大连市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大连 116023)
和消费模式差异明显,对碳排放的影响也不同。青
年及中年组可能对碳排放影响最为显著,但青年及
中年组的年龄划分跨度过大,有必要进一步细化,
兼而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我们将青年及中年组细
化为 15~29 岁,30~44 岁、45~59 岁三个组别,他们分
别对应着青年、青壮年和中年,这三个组别人群在
消费和生产等方面的差异可能导致对碳排放的影
国内学者蒋耒文认为,几乎所有的研究都仅将 人口总量纳入碳排放模型中,这是不科学的,在人 口对碳排放影响研究中应重视人口结构因素的作 用[8]。宋杰鲲认为,15~64 岁人口比重越大,社会对 能源和资源消费的越多,对碳排放影响就越大 。 [9] 尹 向 飞 基 于 湖 南 省 1985- 2007 年 的 数 据 ,利 用 STIRPAT 模型的实证研究表明,在不同阶段,人口 数量、城市化水平和老龄化程度对碳排放的影响是 有差别的,老龄化是碳排放增加主要驱动因素 。 [1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人口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摘要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我国人口结构和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人口结构的变化对环境特别是对温室气体排放将产生何种影响成为近年来学界研究的重点,基于此,本文采用stirpat模型来分析人口结构如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性别结构、城乡结构等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口年龄结构中15-59岁、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重、人口城市化率、农村人口性别比、居民消费水平以及万元gdp碳排放量对碳排放总量都具有显著影响,其中人口城市化率、农村人口性别比与碳排放呈现负向关系。
关键词城市化人口结构碳排放随机ipat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1引言城市化作为工业革命的伴生现象,它是工业革命以来人口就业结构伴随产业结构转换发生相应变动的结果。
近几十年,随着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城市人口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着,纵观世界二百多个国家,由于各国的工业化水平不同,其城市化进程也处于不同阶段,2008年世界银行数据显示,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多数超过了74% ,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约有44% 人口生活在城市,根据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经历,一个国家的城市化过程大致呈一条拉平的“s”型曲线(ray .m .northam,1979),当人口城市化水平达到30% 左右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当达到70% 左右时,进入相对稳定阶段,根据这一标准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已进入了城市化发展的相对稳定阶段,而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还处在快速增长阶段,未来城市人口增长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和不发达国家。
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仅仅用了三十三年的时间人口城市化率便从1978年的17.92% 增长到2010年的49.68%,平均年增长率为3.1%,与部分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速度是惊人的,据统计,城市化水平从20% 提高到40%,英国经历了120年,法国用了100年,德国经历了80年,另外美国和日本分别用了40年和30年,中国仅用了23年,伴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人口结构和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人口结构的变化对环境特别是对温室气体排放将产生何种影响成为近年来学界研究的重点,从已有的研究来看,人口年龄结构、城乡结构、家庭结构较早的被研究者纳入模型,但研究的结论不尽相同,其中争议较大的是人口老龄化对碳排放的影响,有学者认为人口老龄化对长期碳排放有抑制作用(michael dalton 等,2008),也有学者研究结果表明老龄化与碳排放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 型曲线关系(刘辉煌等,2012)。
从已有的文献来看,人口性别结构并没有被纳入研究范畴之内,然而,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人口性别比结构严重失衡,特别是由于城市化,农村大量男性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使得农村的性别比发生巨大的变化,基于此,本文将纳入农村人口性别比这一变量来研究性别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本文将立足于城市化这一背景,采用stirpat模型来分析人口结构如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性别结构、城乡结构等对碳排放的影响。
2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2.1研究方法与原理2.2数据描述与检验2.2.1数据来源本研究模型使用的数据是全国31个省的2010年横截面数据,为消除时间波动,各变量取自然对数,分别用lnage1, lnage2,lnage3,lnur,lnrsr,lnas,lna和lnt表示,原始数据均来源于国家统计数据库。
2.2.2数据检验在进行回归分析时,通常要满足一定的假设条件,条件之一就是等方差性,由于本文采用的是横截面数据,而异方差多存在于横截面数据之中,为了降低异方差性,首先笔者对原始数据进行对数变换,然后利用eviews6.0对变换后的数据进行white检验。
通过观察相伴概率p值大小(0-1)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异方差性,若p值较小,即小于0.05,则说明存在异方差性,反之,则不存在异方差性,从上面结果可以看到模型prob.值均大于0.05,因此可以判断数据不存在异方差性。
笔者通过碳排放量的对数数据对所有自变量的对数数据进行回归,通过观察容限度(tolerance)和方差膨胀因子(vif)的数值来判断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
从上面的检验结果可以看到0-14岁人口比重、15-59岁人口比重、60岁以上人口比重以及人口城市化率和居民消费水平的容限度均小于0.1,方差膨胀因子vif均大于10,特别是0-14岁人口比重、15-59岁人口比重高达59.517和36.898,以上数据显示自变量之间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在存在多重共线性的情况下,不能直接采用最小二乘法回归估计法,因为回归系数的估计值将会不稳定,同时方差变大,模型拟合的精度降低,这势必对问题的研究带来不利影响,为克服多重共线性的影响,本文采用岭回归(ridge regression)估计进行模型拟合。
3城市化进程中人口结构对碳排放影响模型分析本文的研究思路是基于扩展后的stirpat 模型即将人口结构分解为人口年龄结构即0-14岁人口所占比重、15-59岁人口所占比重、60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人口城市化率、农村人口性别比等五个人口结构变量以及控制变量平均家庭户规模纳入模型,来考察人口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
然而,由于上述变量之间存在较严重的多重共线性,因此通过岭回归估计进行分析。
3.1对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岭回归分析岭估计是由hoerl a.e.和 kennard r.w在1970年提出的,它是一种专用于共线性数据分析的有偏估计回归方法,实质上是一种改良的最小二乘估计法,该方法是通过在解释变量标准化矩阵的主对角线元素上人为地加入一个非负因子k ,使得回归系数的估计稍有偏差,而估计的稳定性却能明显提高,并且回归系数的标准差也比最小二乘估计的要小。
消除多重共线性的影响及比较常用的选参方法还有主成分回归法,然而,本文不选用该方法的原因在于主成分回归法与岭回归估计相比尽管该方法在简化结构、消除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方面效果明显,但却给回归方程的解释带来了一定的复杂性,方程中解释变量是原解释变量的线性组合,但它没有原始解释变量的边缘效应那样简单的解释;而且,主成分分析提取的主成分,带进了许多无用的噪声,从而对因变量缺乏解释能力。
因此,本文选取岭回归估计进行分析。
首先,将岭参数k默认设在[0,1]之间,步长设为0.05,得到对应不同k值各解释变量的岭迹图。
观察岭迹图可以看到,当k值在[0.05,0.10]区间各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开始趋于稳定,为了更加精确确定k值,将k的起始数值设为0,终止数值设为0.1,步长仍为0.01。
3.2结果分析与探讨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快速的城市化使得我国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人口城市化率逐年提高,由于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大量转移,农村人口性别出现比较严重的失衡,出现大量的“光棍”,而这些变化都在不同程度上对碳排放产生影响。
岭回归结果显示人口年龄结构、人口城乡结构、农村人口性别比等人口结构变量对碳排放具有显著的影响,表征财富因素的居民消费水平对碳排放的影响与多数学者的研究的结果基本一致(彭希哲,朱勤,2010;魏一鸣等,2007),即影响显著,但是研究结果存在较大差异的是平均家庭规模,以往研究表明其对碳排放的影响是显著的(陈佳瑛等,2009;leiwen jiang 等,2009),但本文结果相反。
人口结构变量中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最大。
从我国未来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趋势来看,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将在一定程度上缩小,而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将不断上升,综合两者对碳排放的作用可知未来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对碳排放的有着抑制作用。
这一结果的原因在于15-59岁人口是从事各项生产、消费活动的主体,其减少必然会导致碳排放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然而这部分人中的一部分将会进入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组,从而增加老年人口比例,老年人口从事生产性劳动的比例相对较小,因此由老年人进行生产产生的碳排放较少,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老年消费不断增加,由老年消费产生的碳排放增加,但是与其在15-59年龄组过程中进行生产产生的碳排放相比进入老年年龄组后产生的碳排放还是减少的,因此人口老龄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碳排放。
以往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城市化率水平的提高,碳排放总量也会随着增加(parikh and shukla ,1995;satterthwaite,2009),然而,本文的研究结果却呈现相反作用即随着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碳排放总量将有所减少,这一结果与我国的人口城市化的方式有关,我国的城镇化并非完全由工业化推动的,也就是说很多城市的形成并不是基于这个城市的工业发展起来的,而是行政规划形成的,这样的城市经济并不发达,城市中的车辆、能源消费以及人口的生活消费与农村差别并不大,或者说生活方式并没有很大改变,另一方面,在我国北方农村取暖依然采用烧煤、木材或秸秆,这样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之后,城市采取集中供暖的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碳排放。
在碳排放研究过程中,很少有学者探讨性别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本文选用农村人口性别比作为人口性别结构变量,选择这一变量的原因在于,在我国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农村的人口性别结构与城市相比失衡状况更为严重(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仅有三个省人口性别比在正常范围95-102内,海南最高达到113,这一状况使得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光棍”,而这一“光棍”群体有的是与父母同住,最终是独居,其消费方式与女性或已进入婚姻的男性相比差异较大,他们经济收入较低,生活简单不规律,主要是基本生活消费,而随着这部分人的增多,对碳排放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仅从他们消费相对较少这一角度可以解释与碳排放呈现负向关系这一结果,然而,关于性别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1] dalton michael, brian c o’neill, alexia prskawetz,et al. population aging and future carbon emiss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j].energy economics, 2008,30(2):642-675.[2] matthew a. cole, examining the impact of demographic factors on air pollution,population and environment, vol. 26, no. 1, september 2004[3] 彭希哲,朱勤.我国人口态势与消费模式对碳排放的影响分析[j].人口研究,2010,(1):48-57.[4] 刘辉煌,李子豪.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碳排放的关系-基于因素分解和动态面板的实证分析[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1):1-8 [5] 陈佳瑛,彭希哲,朱勤.家庭模式对碳排放影响的宏观实证分析.中国人口科学,2009,(5): 68-78.[6] 肖周燕.中国城镇化发展阶段与co2排放的关系研究.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12):139-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