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教程 第四章 西方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是国际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国际经济活动中的贸易行为和相关规则。
国际贸易理论通过研究贸易的原因、影响和规则,为国际贸易提供了理论基础,并为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指导。
国际贸易理论从不同角度解释了国际贸易的动因和影响,主要包括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比较成本理论和新贸易理论等。
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核心之一,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家应该专门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通过国际贸易实现互补性生产的产品交换。
比较优势是指在相对成本方面的优势,即某一国家在生产某一产品的成本相对较低。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通过国际贸易,国家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资源,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并推动经济发展。
绝对优势理论是由亚当·斯密提出的,主张国家应该专门生产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通过国际贸易实现互补性生产的产品交换。
绝对优势是指在绝对成本方面的优势,即某一国家在生产某一产品的成本绝对低于其他国家。
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国家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并推动经济发展。
比较成本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斯图亚特·密尔提出的,主张国家应该专门生产其具有较低机会成本的产品,通过国际贸易实现互补性生产的产品交换。
比较成本是指某一国家在生产某一产品时所需放弃的其他产品数量的较低成本。
比较成本理论认为,国家应该充分发挥资源的机会成本优势,通过国际贸易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并推动经济发展。
新贸易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主要包括国际企业理论、产品寡头理论、新贸易理论和国际生产要素流动理论。
新贸易理论提出了更多关于国际贸易的动因和影响,强调了技术水平、产品差异化、规模经济和国际企业竞争等因素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
新贸易理论认为,通过国际贸易,国家可以实现规模经济和技术转移,提高产品差异化和创新能力,推动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进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PPT课件第四章
• 自由港、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等经济特区虽在国境之内,但却 在关境之外,因此,设有经济特区的国家关境小于国境。另一 种情况,当几个国家结成关税同盟(如欧盟),对内取消一切 贸易限制,对外建立统一的关税制度,则这些国家的关境大于 国境。
李慧
• 2、关税的性质:关税的征收具有强制性、 无偿性和可预见性等特点。
李慧
二、关税的种类(P86)
关税的种类 • (一)按征收对象或商品流向分类:
(1)进口关税
(2)出口关税 (3)过境关税
李慧
1、进口税 • (1)定义 • 进口税(import duties)是指进口国家的
海关在外国商品输入时,根据海关税则对本 国进口商所征收的关税. • 进口税是保护关税的主要手段。
• 也就是说,关税是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强制 征收的,是国家无偿取得的国库收入,其 数额是按照国家事先规定的税则计征缴纳 的,一般不得随意变动和减免。
李慧
3、关税的主要特点
• (1)关税是一种间接税#6.
–由于关税在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征收,进出口商可以把关税 税额作为成本的一部分追加到进出口商品上,最终将关税 负担转嫁给消费者。
一、关税概述
1、关税概述 • 关税:是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所
设置的海关向进出口商征收的一种税收。
–由于征收关税提高了进出口商品的成本和价格,客观 上限制了进出口商品的数量,故关税又被称为关税壁 垒(tariff barriers)。
• 关税征收是通过海关执行的。 • 海关征收关税、执行海关各种法令和规章的区域
叫关境。
李慧
• 海关是设立在关境上的国家行政管理机构,其职责是依照国家 法令,对进出口货物、货币、金银、行李、邮件、运输工具等 进行监督管理、征收关税、查禁走私、临时保管通关货物和编 制进出口统计等。
第04章国际贸易新理论.ppt - 第四章
部分国家高技术产业R&D经费支出占制造业的比重
技术差距论图解
Q
A国的生产 需 求 滞 后
4
反
T0
T1
滞 后
应
A国的出口 B国的进口
T2
2 1
T3
B国的出口 A国的进口 B国的生产
模 仿 滞 后 后
3
掌 握 滞
Terms
需求滞后: 创新国新产品问世——后 进国没有意识到它是国内产品的替代 品——认识到其价格,有需求. 反应滞后: 创新国生产,出口新产 品——后进国感到其对本国产品的威 胁——决定开始模仿生产该产品. 掌握滞后:后进国开始模仿该产品—— 达到与创新国同一水平而停止进口. 模仿滞后:反应滞后+掌握时滞
内部规模经济
内部规模经济的实现依赖于一个产业或 行业内的厂商自身规模的扩大和产出的 增加. 内部规模经济使得大厂商比小厂商更有 成本优势,随着少数大厂商逐渐垄断了 整个市场,不完全竞争取代完全竞争成 为市场的基本特征.
外部规模经济
外部规模经济则指的是单位产品成本取 决于行业规模而非单个厂商的规模. 典型的外部经济行业通常存在很多小企 业,市场结构是完全竞争的.
生命周期理论的图解
领先者(美 国) 净出口 0 t0 净进口 t1 t2 t3 时间 其他工业国(加拿 欠发达国家 大, 日本,欧盟等)
第二阶段:技术 第三阶段:技术 第一阶段:创新 停滞 领先国家出口 扩散 跟随者出口 欠发达国家出口
贸易效应
比较而言,高技术产品的创新国更有利可图, 因为: 引入,成长期相对较长,意味着垄断期和出口 期较长;而成熟期,衰退期短,意味着模仿国 获利的机会就少. 若高技术产品的创新能不断地更新技术,使产 品在进入成熟期后马上退出新产品,开始新一 轮的产品生命周期,则有望持续其垄断地位, 赚取超额利润. 换而言之,高技术产品的生命周期特点对模仿 国是不利的.
国际贸易 第四章 国际贸易动态理论
从原料贸易的流向来看,它呈现出与工业制成 品贸易流向正好相反的过程特征。
在第一阶段,少数具有自然优势的发展中国家 是世界原料的主要供给者,而发达国家则是主 要进口者。
P.66 图4-3 制成品贸易周期与各国贸易地位
净出口
贸易开始点 X>M
开始净 进口点
发展中国家净 出口点
t0
O
t2 t3
t4
t5
t
t1
X>M
进口
: 其他发达国:
其他发达国 家净出口点
首先推出新产品。这样,工业制 成品贸易的周期性运动便开始了。
发展中国家:
4.1.4 原材料生命周期理论
弗农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研究过程中以制成品 为主,而梅基(S.P.Magee)和罗宾 斯.Robins)在1978年将此理论运用于对国际 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原料贸易的分析,提出 了原料贸易周期说。
在第二阶段,其他发展中国家加速开发原料生 产,便利用自己的劳动力优势逐渐取代原有的 少数原料出口优势国家,成为国际市场原料的 主要出口者。
在第三阶段,发达国家的技术进步优势开始作 用于原料,出现了合成原料,原料供应的优势 从发展中国家转向了发达国家。这些发达国家 还开始出口合成原料。
4.2 要素增长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
第四章 国际贸易动态理论
本章关键术语
1. 产品生命周期 2. 制成品生命周期 3. 原材料生命周期 4. 国家竞争优势 5. 产业集聚 6.规模经济 7.内部规模经济 8.外部规模经济
4.1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多以静态分析和短期分析为 特征,具有一定的片面性,难以准确地解释当 今国际贸易发展中的诸多现象。
《国际贸易理论》课程笔记
《国际贸易理论》课程笔记第一章早期的国际贸易学说第一节前资本主义的贸易学说一、奴隶社会的贸易观念1. 奴隶社会的经济背景- 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农业,土地是主要生产资料,奴隶主拥有土地和奴隶。
- 手工业和商业相对落后,商品生产和交换不发达。
2. 奴隶社会的贸易特点- 贸易形式简单,主要以直接交换(物物交换)为主。
- 贸易商品多为奢侈品,如贵金属、香料、丝绸等,这些商品主要用于满足奴隶主阶级的奢侈需求。
- 贸易活动受到地理限制,通常只在相邻地区或通过丝绸之路等少数渠道进行。
3. 奴隶社会的贸易观念- 贸易被视为一种政治和军事行为,而非经济活动。
- 奴隶主阶级通过贸易获取稀有商品,以显示权力和地位。
- 贸易的目的不是创造利润,而是为了满足统治阶级的欲望。
二、封建社会的贸易观念1. 封建社会的经济背景- 封建社会的经济以农业为基础,土地由封建领主控制,农民依附于土地。
- 手工业和商业逐渐发展,城市兴起,货币经济开始出现。
2. 封建社会的贸易特点- 贸易范围有所扩大,但仍受封建割据和交通不便的限制。
- 贸易商品多样化,包括农产品、手工艺品和地方特产。
- 贸易活动受到封建领主的严格控制,商人地位较低。
3. 封建社会的贸易观念- 重农主义:认为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商业和工业是次要的,主张自给自足。
- 封建领主通过贸易税和关税来控制贸易,以维护自己的利益。
- 贸易被视为对封建秩序的潜在威胁,因此受到限制和压制。
第二节重商主义的贸易学说一、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1. 财富观- 重商主义者认为,国家的财富和权力取决于其持有的贵金属(如黄金和白银)。
- 贸易被视为一种零和游戏,国家的财富增加意味着其他国家的财富减少。
2. 贸易差额论- 强调贸易顺差的重要性,即出口必须大于进口,以保持国家财富的净流入。
- 认为贸易顺差是国家富强和军事力量的基础。
二、重商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及观点1. 托马斯·孟(Thomas Mun)- 英国经济学家,代表作《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
国际贸易 第四章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自由贸易政策
国家取消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取消对本国 进出口货物和服务的各种特权和优待,使其自 由进出口,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
国家广泛利用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保护国内 市场免受外国货物和服务贸易的竞争,并对本 国出口货物和服务给予优待和补贴,以鼓励货 物和服务出口。
保护贸易政策
三、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
一、对外贸易政策的定义
对外贸易政策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对进口贸易 和出口贸易所实行的政策。 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促进和保护本 国的市场,扩大本国产品和服务的出口,促进本国 的产业结构的改善,积累资金,维护本国对外交往 中的政治关系。
二、对外贸易政策的基本类型
对外贸易政策类型 对外贸易政策类型
1.定义
海关对进口商品在征收正常的进口税外,额 外加征的关税。
2.特点 属于临时性的措施
特 点
受限制小 针对性、灵活性强
3.目的
应付国际收支危机,维持进出口平衡;防止外 国商品低价倾销;对某个国家实行歧视或报复 政策等。
4.主要种类 1.反倾销税 2.反补贴税 种 类
3.报复税 4.惩罚税 5.差价税
(1)反倾销税——防止外国商品低价倾销
倾销的认定:出口产品的正常价值> 出口价格
A实施反倾销 的前提条件
损害的确定:对进口国国内产业造 成重大损害或威胁 因果的判断:损害是由倾销直接造成 反倾销调查:一般一年为限,最长不 超过18个月
反倾 销税
B反倾销措施 的实施
a措施 b税额 c时间
(2)反补贴税(补偿税、抵消税)——防止外国商品 低价竟销
从该项进口货物同一出口国或者地区购进的相同或 者类似货物的成交价格
估 定 完 税 价 格
该项进口货物的相同或者类似货物在国际市场上的 成交价格 该项进口货物的相同或者类似货物在国内市场上的 批发价格,减去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其他税收以及 进口后的运输、储存、营业费用及利润后的价格 海关用其他合理方法估定的价格
国际贸易辅导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4.代理人一般不以自己的名义与第三者签订合同。
代理人只居间介绍生意,招揽生意,但不承担履行合 同的责任。
补偿贸易
补偿贸易(Compensation Trade)是指在信 贷的基础上进口机器设备,然后用机器设备生 产的产品或其它产品或劳务,分期偿还机器设 备价款的一种贸易方式。
二、贸易条件的类型
1.净贸易条件
净贸易条件是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 格指数之比。其计算方法是: N=(PX/PM)×100
公式中的N为净贸易条件,PX为出口 价格指数,PM进口价格指数。
2.收入贸易条件或购买力贸易条件指数
收入贸易条件是在净贸易条件或购买 力贸易条件指数的基础上,把贸易量 指数加进来。计算方法是: I=(PX/PM)×QX
2.设备进口与产品出口相联系。设备供应方 必须同时承诺回购设备进口方产品或劳务。
3.设备出口方供应技术、设备并取得补偿产 品,设备进口方提供补偿产品取得设备的使用 权和所有权,双方是买卖关系。
第三节 当代世界市场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世界市场在波动中空前扩大 二、参加世界市场的国家类型日益广泛 三、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价值规律。
计算:
1.假定以1990年为基期,2000年出口价格指数为80, 进口价格指数为110,出口商品数量指数为140,计算 该年的净贸易条件和收入贸易条件,并解释结果。
第六章 国际服务贸易
1、领会《服务贸易总协定》对服务贸易的定义 2、理解国际服务贸易的特征 3、了解战后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特点,领会其发展 的动因和影响因素
世界市场是由十分复杂的相互联系又相互 区别的部分所组成。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 世界市场进行分类。
国际贸易理论
§4.1 自由贸易理论
2、理论内容
1848年,穆勒提出从需求和交换比率方面论述国际分 工和国际贸易的理论,他运用比较优势原理,说明实际贸易 条件必定介于两国国内两种商品交换比例所确定的上下限之 问,超出上限或下限,国际贸易不会发生。其次他得出结论, 实际的贸易条件取决于贸易国各自对对方商品的相对需求强 度。外国对本国商品的需求强度大于本国对外国商品的需求 强度,实际贸易条件就接近于外国国内这两种商品的交换比 例,这个实际的贸易条件对本国就有利。反之,如本国对外 国商品的需求强度大于外国对本国商品的需求强度,则实际 贸易条件就接近于本国国内这两种商品的交换比例,这个实 际的贸易条件对外国就有利。
3、理论评价 亚当·斯密提出的以绝对成本论为基础的自由贸易理论,
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成为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残余, 发展资本主义的有力武器,在历史上起过进步作用。他指出 了分工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巨大意义,各国之间根据各自 的优势进行分工,通过国际贸易使各国都能得到利益,这也 是十分正确的。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4.1 自由贸易理论
二、比较成本理论
1、代表人物及理论背景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年),
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完成者。 比较成本论是英国资产阶级在争取自由贸易的斗争中产生
和发展起来的。1815年英国颁布了《谷物法》,引起粮价 上涨,地租猛增,这对地主贵族有利,却严重损害了工业资 产阶级的利益。围绕《谷物法》的存与废,双方展开论争。 李嘉图代表工业资产阶级发表了《论谷物低价对资本利润的 影响》一文,主张实行谷物自由贸易,从而提出了比较成本 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4.1 自由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学课件教程-第四章-贸易保护理论(新增第六节)
6 2022/7/24
❖ 1.背景
2022/7/24
8
❖3.汉密尔顿的政策主张 ▪向私营工业发放政府信用贷款,提供发展基金 ▪实行保护关税制度,保护国内新兴工业 ▪限制重要原料出口,对进口极端必须的原料免税 ▪为必需品工业发放津贴,给各类工业发放奖励金 ▪限制改良机器输出 ▪建立联邦检查制度,保证和提高制造品质量
2022/7/24
一段时期之后能够成长起来 ❖ 保护手段:主要是关税 ❖ 保护期限:最高界限30年
2022/7/24
12
(二)对李斯特保护贸易理论评价
❖ 第一个从理论上探讨在国际竞争下如何运用 保护政策措施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建立了完 整体系的保护贸易理论
❖ 对指导发展中国家发展民族生产力,实行经 济自卫起到了积极作用
❖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说肯定了贸易是双 赢的经济行为,从而否定了重商主义对贸 易是零和博弈的观点。
2022/7/24
4
四、重商主义的现实影响
尽管重商主义历史久远,并且有着其自身的 缺陷,但它对现实仍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力, 仍然可以恰当解释现实中的某些经济现象。 可以说,各国普遍追求贸易盈余,只是出发 点不同而已。
出口的增加将带来产出的增加,其增加的规模将 成倍于增加的出口。
进口的增加将导致产出减少,其减少的规模将大 于进口增加的规模。
18 2022/7/24
(三)对贸易乘数理论的评价 贸易乘数理论是资本主义世界生产过剩的
国际贸易学第四章
另一种方法是价格定义法,在1、2两个国家中资本要素价格 为r,劳动要素价格为w,如果两国的工资利率比分别为r1/w1 和 r2/ w2,而且有r1/w1> r2/ w2,就可以认为相对1国而言, 2国是资本丰裕型国家,相对于2国而言,1国为劳动丰裕型国 家。 物质定义法是一种相对的数量关系,仅仅从生产要素供给角 度而言。而价格定义法则受要素市场供求的影响。对生产要 素的需求主要有两个影响因素:一是生产技术的变化会使生 产一个单位的商品所需要的生产要素量发生变化;二是消费 偏好变化会使消费商品数量改变,从而使生产商品所需要的 生产要素量发生变化。如果假定两国的生产技术和消费偏好 相同,那么要素禀赋的两种计量方法的关系就是明确的。比 如2国K/L大于1国K/L,则必定有2国的r/w小于1国的r/w,即2 国无论从哪种方法计量都是资本丰裕型国家。如果两国生产 技术或消费偏好不同,运用不同定义得出的国家的丰裕情形 将不一致。
二、假定条件的经济含义
(1)简化分析和便利几何图示 (2)排除技术差异;区分不同商品 (3)产量将和生产要素的投入同比例增加 f(tK、tL)= tf(K、L) (4)不存在闲置的生产资源;扩大一种产品的 生产必须降低另一种产品的生产 (5)在任何相对要素价格下,一种商品生产过 程中投入的劳动资本比都会高于另外一种商品
(7)生产要素在国内安全自由流动,但在国家之间 不发生要素流动(要素流动性假定) (8)两国在两种产品上的专业化是不完全的(专业 化假定) (9)两个国家的需求结构相同(消费者偏好相同假 定) (10)没有运输成本,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没有关税和 其他贸易障碍(自由贸易假定) (11)两国之间的贸易是平衡的(贸易平衡假定)
2.要素密集度
要素密集度是指生产某种商品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比 例,主要通过两种产品中投入的生产要素比如资本-劳动比率比 较而确定,与生产要素的绝对投入量没有关系,是一个相对概 念。一般的,如果某一要素投入比例大,称该产品为该要素密 集程度高。并根据产品生产过程中投入比例最高的要素种类不 同,将产品分为若干类。 假设两种产品X、Y,使用两种生产要素资本K和劳动L,其 生产中所使用的资本-劳动的投入比例分别为KX/LX 和KY/LY。如 果有 KX/LX 小于 KY/LY ,就可以称Y产品为资本密集型产品(Kintensive),X为劳动密集型产品(L-intensive) 。 如果X、Y商品的生产采用的都是固定要素比例的生产技术, 那么在任何情况下,X、Y产品的生产资本-劳动的投入比例保持 不变。此时,X、Y商品的要素密集度可以直接比较KX/LX和KY/LY 来确定。然而,对于绝大多数产品,其生产的要素配合比例是 可变的,资本和劳动在生产过程中可以相互替代。资本和劳动 的相互替代关系要受资本和劳动的价格影响即利率r和工资率w。
chapter4国际分工和贸易理论
2. 绝对优势理论内容
一个人所需要的东西不能样样都自己生产,而是 利用其优势,生产最擅长的东西,然后与别人相交换, 这样才有利。同样,每一个国家也应发展他最具实力 的生产部门,从事专业化生产,实现地域分工,通过 国际贸易才能增加财富。即一国应专门生产并出口具 有绝对成本优势的商品,进口具有绝对劣势的商品。 通过对外贸易,双方都能取得比自己以等量劳动所能 生产的更多的产品,从而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给贸 易双方都带来利益。 (1)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2)分工的原则是绝对优势 (3)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 条件
1.历史背景
在斯密所处的时代,英国的产业革命逐渐展开,经济 实力不断增强,新兴的产业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在国民 经济各个领域中迅速发展资本主义,但却受到了中世 纪遗留下来的封建行会制度和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建立 起来的重商主义政策体系的重重束缚。仍存在于乡间 的行会制度严重限制了生产者和商人的正常活动,重 商的极端保护主义则从根本上阻碍了对外贸易的扩大, 使新兴资产阶级从海外获得生产所需的廉价原料、并 为其产品寻找更大的海外市场的愿望难以实现。亚 当· 斯密站在产业资产阶级的立场上,在1776年发表的 《国富论》(全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中,批判了重商主义,创立了自由放任的自由主义经 济理论。
(二)比较优势理论
大卫· 李嘉图(David Ricardo 1772~1823),英国工业革命深入发展时 期的经济学家和政治活动家,古典学派 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代表作是1817年 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税赋原理》,在 该书第七章中提出按比较优势进行国际 分工的理论。
李嘉图于1772年4月18日出生在伦敦城。他是犹太人, 有学者说,他之所以在后来的著作中喜欢抽象的演绎 推理,就跟他的犹太血统有关。李嘉图的父亲是个富 裕的证券经纪人,所以,尽管李嘉图并没有正儿八经 地上过什么学,但他的父亲却有钱给他请任何他喜欢 的家庭老师来给自己讲课。他12岁的时候,就曾被父 亲派到荷兰留学,那时候的荷兰,可是全球商业最发 达的地区。两年后,李嘉图回到英国,开始下海,跟 父亲经商。如果是这样一路下去,英国不过又多了个 天才的证券经纪人而已。然而,李嘉图却爱上了一个 跟自己家的宗教信仰不同的姑娘。父亲坚决不同意这 门亲事,年轻气盛的李嘉图跟老父亲闹翻,21岁那年, 父亲将李嘉图革出家门。李嘉图只好独立经营。他已 经在证券交易界摸爬滚打了七年,所以,已经有了自己 的朋友圈子,在这些朋友们的帮忙下,他的事业很快 就上了正轨。短短几年时间,他就已经发财致富.据说, 在他去世时,他的资产大约价值70万镑(如果折合成 现在的货币可能价值数千万美元),每年还有2.8万镑 的收入。他的一个得意之作是在滑铁卢战役前4天,成 功地买进大量政府债券,结果英军打败拿破仑,他大 赚了一笔。
第4章国际贸易动态理论
赵春明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章主要内容】
4.1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4.2 要素增长贸易理论 4.3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本章关键术语】
1.产品生命周期 2.制成品生命周期 3.原材料生命周期 4.国家竞争优势 5.产业集聚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多以静态分析和短期分析为特征,具 有一定的片面性,难以准确地解释当今国际贸易发展中 的诸多现象。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西方经济学 家努力致力于贸易理论的动态化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 观点和新的研究方法,丰富和发展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成本特点
量劳动,是技术密集型的
由于这时没有竞争者 ,所 随出口增加及技术的扩散,其他发 由于其他国家的厂商产量不断增加,
以成本对于企业来说 不是 达国家也开始制造创新国企业制造 生产经验不断积累,加之工资水平也
最重要的问题
的新产品,由于其他发达国家不需 低,所以产品成本开始下降
支付国际间运费和交 纳关 税, 也不 需要像创新国在创始 阶段 花费 大量 的科技发明费用,因 而, 成本 要比 创新国的进口产品低
价格特点
生产厂商数目很少, 产品 产品有了广泛的市场,参加竞争的 由于产品成本的大面积下降,以及销
没有相近的替代品, 因此 厂商家数很多,消费需求的价格弹 售的竞争压力,产品价格也随之降低
产品价格比较高
性加大,厂商只有降 低价 格才 能扩
大自己的销路 产品进出口特性 制造新产品的企业垄 断着 创新国虽然可能对东道国的出口有 其他国家的产品开始在一些第三国市
到了t1时刻,开始有来自国外的需求,于是开始进行出 口。由于产品的品质和价格校高,进口国主要是一些收 入水平与创新国较接近的其他发达国家。
国际贸易学各章的知识点
第一章导论,主讲范爱军教授(博导)重点难点:1、国际贸易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国际贸易的各种基本槪念。
3、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相比有何特点?4、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知识点:1.出口依存度: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出口贸易额占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2.间接贸易: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没有直接发生贸易关系,而是通过第三国买卖商品的行为。
3.转口贸易:是间接贸易的主要表现形式。
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方进行贸易,对第三国来讲,属转口贸易。
即使有些商品是直接从生产国运到消费国去的,但只要两国之间并未直接发生贸易关系,而是由第三国商人分别与生产国和消费国发生的贸易关系,这种活动仍然属于转口贸易.4.贸易条件指数: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比率。
第二章国际贸易的历史与现状,主讲范爱军教授(博导)讲授重点难点:1、国际贸易发展的历史。
2、当代国际贸易的新特点。
知识点:1.国际贸易产生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第一是经济条件,即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较大发展,能提供交换用的剩余产品;第二是政治条件,即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人类发展到奴隶社会之后,才同时具备了这两个条件。
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的国际贸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是指16世纪至18世纪中叶的资本原始积累和工场手工业大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的国际贸易既表现出了开拓性,也表现岀了掠夺性。
3.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的国际贸易:这一时期欧洲主要国家先后发生了产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大机器工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到确立。
大机器工业的建立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迅猛提髙,社会产品快速增加,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4.当代国际贸易的新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朿以来的半个多世纪中,虽然还不断爆发地区性的局部战争,但总体上看,世界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左的和平与发展时期。
韩玉军《国际商务》课后习题详解(第四章 国际贸易理论)【圣才出品】
第四章国际贸易理论1.简述绝对优势理论的意义与局限性。
答:(1)绝对优势理论:各国集中生产并出口本国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本国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
它揭示了国际分工能够使资源得到有效利用,说明了分工的重要性;指出了贸易的互利性,使人们认识到了自由贸易的好处。
应该说,绝对优势理论第一次从经济学原理角度探讨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贸易模式以及贸易利益,为以后的国际贸易理论研究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绝对成本说是最早的国际分工理论,它为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后来推行自由贸易政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2)绝对优势理论的局限性有:①它最大的缺陷是不能解释如果两个国家中有一国在任何商品的生产上都不拥有绝对优势时所进行的分工与交换,条件苛刻,局限性大。
②虽然它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但不能说明在国际交换中是否是等价交换。
2.简述比较优势理论的作用与现实意义。
答:(1)比较优势理论:每个国家应集中力量生产那些利益较大或者不利程度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对外贸易交换,在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将会增加。
比绝对优势理论更全面、更深刻地揭示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说明国际贸易的产生不仅在于绝对成本的差异,而且还在于比较成本的差异,从而阐明了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都可以从参与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中获得利益。
从整体来看,这些观点对世界市场的扩大、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国际贸易在更广泛的领域展开都无疑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具体来说,比较优势理论的积极意义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①揭示了国际贸易的基础是比较优势而非绝对优势,更接近实际;②揭示了国际贸易的互利性,是国际贸易理论的主流理论,至今仍具有指导作用。
比较优势说是很多国家制定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③比较优势说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故具有进步意义。
(2)比较优势理论的现实意义就是鼓励落后国家利用其相对的优势来进行国际贸易,通过国际贸易使这些国家从中受益,并进而促进其经济发展。
3.中国生产自行车的单位劳动投入为5,生产滑板的单位劳动投入为2;韩国生产自行车和滑板的单位劳动投入均为3。
国际贸易原理第四章(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
Chapter 4
国际贸易使得世界产出增长的原因:每个国家 都专门生产自己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 的机会成本(用另一种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 他国家生产该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 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2004版
Chapter 4
如果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有利地位, 但有利的程度不同,而另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 都处于绝对不利的地位,但不利的程度也不同。
在此情况下,前者应专门生产相比较最有利(有利程度 最大)的商品,后者应专门生产其不利程度最小的商品, 通过对外贸易,双方都能取得比自己以等量劳动所能生 产的更多的产品,从而实现劳动的节约,给贸易双方都 带来利益。
2004版
假定的生产变化
Chapter 4
美国
玫瑰 (万枝) -1000
计算机 (万台)
+10
南美
+1000
-3
合计
0
+7
2004版
Chapter 4
变化:世界上种植的玫瑰还是跟以前一样多, 但现在生产了更多的计算机,所以这种生产上 的重组将增大整个世界经济蛋糕的规模,由于 世界作为一个整体比以前生产了更多,则在理 论上可能提高每个人的生活水平。
第四章 比较优势理论
2004版
一、大卫•李嘉图(详见《经济学家3 李嘉图》) 二、比较优势理论提出的历史背景 三、李嘉图模型的基本假定 四、贸易的基础 五、比较优势的度量 (Example) 六、生产和贸易的格局 七、贸易的利得 八、李嘉图模型简评 九、小结
Chapter 4
二、比较优势理论提出的历史背景 ——《谷物法》的存废之争
2004版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贸专业考试内容总结)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贸专业考试内容总结)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贸专业考试内容总结)第一章国际贸易基金知识一个国家或地区同别的国家或地区所进行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来看,这种交换活动被称为对外贸易(ForeignTrade)从国际范围来看,这种交换活动称为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Trade).国际贸易条件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1单位商品可以换回多少单位外国进口商品的比例,或交换比价。
对外贸易依存度(DegreeofDependenceonForeignTrade),又称对外贸易系数。
即对外贸易依存度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外贸易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
总贸易(GeneralTrade)是指国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
专门贸易(SpecialTrade)是指以关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
直接贸易(DirectTrade)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直接买卖商品的行为,无第三者参与其中。
间接贸易(IndirectTrade)是指进出口商品的买卖不是由生产国与消费国直接进行,而是通过第三国转手间接进行的贸易。
商品通过第三国转卖给消费国,对生产国来说是间接出口,对消费国来说是间接出口,对第三国来说就是转口贸易(TransitTrade),也称中介贸易。
影响国际分工形式和发展的主要因素:1.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3.殖民主义的政策与殖民体系的瓦解对国际分工体系的变迁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4.国际生产关系决定国际分工的性质。
5.资本输出和资本流动对当代国际分工的深入发展起着愈益深刻的推动作用。
影响世界“自由市场”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1.国际价值是商品世界市场价格变动的基础和中心。
2.国际市场价格的波动,是价格规律在国际范围作用的形式和结果。
3.价格弹性影响国际市场价格变动的幅度。
4.货币价值的升降与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呈反方向变动关系。
国际贸易:第四章、世界市场(考点及强化练习)
第四章:世界市场(考点及强化练习)第一节世界市场的发展和构成世界市场的含义与作用一、世界市场的含义与作用1.世界市场的含义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进行货物、服务和生产要素交换的领域,是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表现。
世界市场是在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它不是各国国内市场的总和。
在国家存在的前提下,各国国内市场有其独立性,世界市场和国内市场通过对外贸易联系起来。
2.世界市场的作用(1)调节世界各国的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
(2)世界各国相互依赖和相互依存的基础(3)促进各国国内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4)加强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传递。
二、世界市场的发展1.萌芽阶段这个时期包括16-17世纪和18世纪的大部分年份。
2.迅速发展阶段这个时期始于18世纪60年代,结束于19世纪70年代。
3.形成阶段这个时期始于19世纪80年代,结束于20世纪初。
世界市场的形成标志如下:(1)多边贸易和支付体系的建立。
(2)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建立与世界货币的形成。
(3)世界市场上商品多样化和大宗贸易的增长。
(4)出现了比较固定的销售渠道。
(5)资本主义经济规律制约着世界市场的发展。
三、世界市场的构成1.国家与地区按照经济发展类型,参加世界市场活动的国家和地区可分为三类: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国家、经济转型国家。
2.贸易厂商世界市场上的订约人,按照活动的目的和性质可分为三类:公司、企业主联合会、国家机关和机构。
3.交易商品标的是指世界市场上交易的商品,它包括货物、服务和生产要素等。
4.交易场所与渠道(1)有固定组织形态的国际市场,主要包括商品交易所、拍卖、展销会等。
(2)没有固定组织形态的国际市场,主要包括两大类:单纯的商品购销;与其他因素相结合的商品购销形式。
(3)商品销售渠道。
世界市场上的销售渠道通常由三个部分构成:出口国的销售渠道;出口国与进口国之间的销售渠道;进口国国内的销售渠道。
(4)运输和信息媒体网络。
运输网络承担着世界市场上的各种运输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