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的古代农业学习提纲(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历史必修2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笔记.整理)

历史必修2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笔记.整理)

发达的古代农业1.早期的农业生产的出现:①原始主要耕作方法:刀耕火种②生活方式:为了寻找新的耕地,人们经常迁徒③时期:商周:青铜农具使用少,主要是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西周: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影响:中国的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2.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①主要特点: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②生产工具:春秋: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出现犁壁东汉:推广使用耦犁的方法到珠江流域隋唐: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安装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③耕作方式: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④耕作技术:春秋:垄作法西汉:赵过推行代田法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使用耕耙耱技术,南方的水田也采用耕耙术⑤耕作制度: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宋朝以后:江南逐渐形成了稳定的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⑥灌溉技术:水利工程:战国:都江堰汉朝: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灌溉工具:曹魏:翻车唐朝:筒车宋朝:高转筒车明清:风力水车3.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性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小农经济特点:①组织形式: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②生产目的: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③生产技术:努力提高耕作技术,为农业的精耕细作作出了贡献土地国有制→封建土地私有制小农经济发展条件:①随着农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经历了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的变化②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③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影响小农经济不利条件:①在封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下,农民需要承担沉重的徭役,小农经济十分脆弱②每遇灾荒瘟疫,多数农民家庭就会陷于贫困③封建政府的腐朽④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小农经济的地位:①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②是中国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③是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高中历史必修2笔记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高中历史必修2笔记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栗的国家2.耕作方法:原始农业,刀耕火种商周:出现了青铜农具,常用工具仍是木耒耜、石锄、石犁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耕犁的演进:春秋战国:铁农具和牛耕西汉赵过:耦犁(东汉时推广到珠江流域),犁壁(使铁犁可以朝一个方向翻土)汉朝后: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隋唐:江东出现曲辕犁,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2.耕作技术春秋战国:垄作法西汉赵过:代田法,两汉一年一熟为主魏晋南北朝:耕耙耱技术宋朝:经济中心转移至江浙,江南出现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3.灌溉技术战国时期:都江堰,汉朝:漕渠、白渠、龙首渠曹魏:翻车,唐朝:筒车,宋朝:利用水利的高转筒车,明清:风力水车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形成时间:春秋战国条件:铁犁牛耕推广,社会生产力提高+ 封建土地私有制——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特点: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目的: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2.小农经济的利弊利: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土地,农具或耕畜),具有生产积极性,精耕细作弊:需要承担沉重徭役,小农经济十分脆弱,遇灾荒和瘟疫,会陷于贫困或破产。

前言:中国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距今一万年前的远古时期,中国就有了早期农业。

中国农业在先民的推动下发展迅速,在古代世界居于领先地位。

总结:中国古代农业起源早,耕作技术先进,居于古代世界领先地位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从原始向精耕细作发展的历程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征之一。

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经历了由刀耕火种,石器锄耕到铁犁牛耕的发展过程,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2.我国古代土地制度经历了由土地国有制到封建土地私有制的演变,土地兼并与封建统治者限制土地兼并的斗争贯穿封建社会的始终。

3.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4.中国古代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经历了由产生到逐渐成熟的过程。

古代农业知识点总结

古代农业知识点总结

古代农业知识点总结一、古代农业的历史背景古代农业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当时人类开始从采集和狩猎的生活方式向农业生产过渡。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逐渐掌握了农作物的栽培和畜牧的技术,由此开启了农耕经济时代。

在中国,古代农业的历史可以追溯至约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人们开始了稻作的栽培和农业生产。

在世界范围内,古代农业的历史也有着丰富的内容,如古埃及、古印度、古希腊和古罗马等文明古国都有着独特的农业发展历程。

二、农作物的栽培1. 农作物的起源与驯化人类最早栽培的农作物是谷物,如小麦、大麦、稻谷和玉米等。

这些植物的原始种质是从野生植物中驯化而来,经过长期的人工选择和栽培,在人类的努力下逐渐形成了现代农业时代的重要农作物。

在古代农业中,农民们通过种子的选择和保存,不断改良和选育农作物,使其产量和品质得到了提高。

2. 农作物的栽培技术古代农民在栽培农作物时,使用了许多种植技术,如早稻后稻栽培制度、雨水集水灌溉制度等。

古代农业生产中还应用了一些施肥技术,如人粪、畜粪和苇条灰等,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必要的营养。

除了这些基本的栽培技术外,古代农民还运用了土地轮作、套种、代耕等方法,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并且有效地防治了土壤退化和病虫害。

三、畜牧业1. 古代畜牧业的起源和发展古代畜牧业是指人们通过驯化野生动物,培育家畜,并利用牲畜提供的肉、毛皮和劳动力等,为人类提供丰富的食物和原材料。

在古代,畜牧业是与农业相辅相成的,它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古代农业时代,畜牧业是农耕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原材料,使农业生产得以持续发展。

2. 古代畜牧业的技术古代畜牧业的技术包括驯化和繁殖、饲养管理和生产加工等方面。

古代农民在驯化和繁殖牲畜的过程中,研究出了一系列的技术方法,如配种选择、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等,保证了牲畜的数量和质量。

在饲养管理方面,古代畜牧业运用了一些技术方法,如放牧、圈养、喂养和饮水等,使畜牧业得以有效地发展。

历史必修二第一课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二第一课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二第一课知识点总结一、发达的古代农业。

1. 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 起源。

- 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距今一万年左右,中国原始农业就已相当发达。

-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在原始社会,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居民培植了水稻,黄河流域的半坡居民培植了粟。

- 耕作方式。

- 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

人们先用石刀、石斧把树木砍倒,晒干后放火焚烧,然后再用石犁翻土播种。

土地耕种一两年后,地力下降,人们就会迁往他处。

- 随着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农业生产力得到提高。

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但由于青铜比较珍贵,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

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2.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 耕作工具的进步。

-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开始使用并逐渐推广。

铁农具的使用,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

牛耕的运用,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 西汉赵过推广的耦犁(二牛三人),到东汉时已推广到珠江流域。

后来又出现了犁壁,使铁犁可以朝着同一个方向翻土。

- 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

曲辕犁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既简便又轻巧,能适应各种土壤和不同田块的耕作要求。

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沿用。

- 耕作技术的进步。

- 春秋战国时期,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已经使用。

- 西汉时,赵过推行代田法。

先把田地开成一条条垄和沟,第一年把庄稼种在沟里,出苗后,逐渐把垄上的草和土培到苗根上;第二年在原来的垄上,再如法开沟栽种。

这种方法有利于保持地力,抗御风、旱等自然灾害。

-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的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这一技术沿用至今。

- 水利灌溉。

- 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的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由秦国蜀守李冰父子修建,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郑国渠(在关中地区,由郑国主持修建,灌溉了关中平原的农田);汉代的漕渠、白渠、龙首渠(采用井渠施工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地下水渠)等。

人教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发达的古代农业知识点梳理

人教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发达的古代农业知识点梳理

人教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发达的古代农业知识点梳理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起源:距今一万年左右,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三大中心)2.表现:神农氏中国农业的始祖(采集经济→种植经济)原始农业商、周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石器锄耕生产工具石刀、石斧耒耜,石器骨器为主,少量青铜农具耕作技术刀耕火种排水、沤肥除草、治虫农作物南稻北粟粟、稻、黍、稷、麦、桑、麻3.意义生活方式改变:从迁徙走向定居²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4.特点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为辅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生产工具耕作技术耕作制度水利灌溉春秋战国铁犁牛耕,农用动力革命,汉代逐渐普及垄作法都江堰郑国渠两汉耦犁耧车犁壁代田法一年一熟曹渠白渠龙首渠魏晋南北朝耕耙耱技术、耕耙技术翻车隋唐曲辕犁犁评筒车宋朝一年两熟、一年三熟高转筒车明清风力水车1.影响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制度政策(土地私有、重农政策)生产工具、耕作方式、耕作技术、水利灌溉、生产经验等根本动力:生产力的发展(工具的进步)2.我国农业出现的变化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从刀耕火种,到石器锄耕,再到铁犁牛耕从土地国有制到封建土地私有制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地位: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2.形成时间:春秋战国时期3.原因:①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普及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4.性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5.特点:分散性、封闭性、脆弱性、落后性一家一户,精耕细作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生产目的为生活和缴税负担沉重,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有限不利于技术革新6.评价:积极方面:基本生产模式,在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²调动农民积极性,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封建王朝主要财源,中国一切文明的基础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基本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消极方面: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中国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主要原因农民承受封建剥削,阶级矛盾年尖锐在封建社会后期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四、古代中国农业的基本特点农业起源: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内部分工:以种植业为主,家畜蓄养业为辅耕作方式:以铁犁牛耕为主耕作技术:精耕细作基本模式: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土地制度:封建土地私有制主干线索:1、生产方式:经历了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石器锄耕(也叫耜耕)、青铜农具到封建社会的铁犁牛耕的演变;2、精耕细作的技术由春秋时期形成并逐渐走向成熟;3、小农经济艰难成长,始终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农本”和传统的“以农立国”思想是传统农业思想。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提纲:发达的古代农业(人教版必修2)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提纲:发达的古代农业(人教版必修2)

第一节发达的古代农业【课程标准】知道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起源:距今一万年左右;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粟的国家.2、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石器锄耕(或耜耕)3、生产工具:石器﹑耒耜﹑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少量使用)4、生产技术:灌溉施肥治虫除草培土5、主要农作物:到西周时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已具备6、生活方式:从迁徙走向定居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出现:春秋战国时期2、耕作方式:铁犁牛耕(西周晚期铁器开始使用,春秋时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汉朝以后,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3、生产工具:①战国:铁犁;②西汉:赵过推广耦犁;犁壁耧车——播种工具;③隋唐:江东地区曲辕犁(标志着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4、耕作方法:垄作法﹑代田法﹑耕耙(耱)技术5、耕作制度:两汉一年一熟;宋朝后一年两熟(或三熟),经济重心转移到江浙地区6、水利工程:战国时期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龙首渠(坎儿井)7、灌溉工具:曹魏的翻车、唐朝的筒车、宋代的水力高转筒车(适合丘陵山地灌溉)、明清时期的风力水车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产生: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产生4、原因:①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5、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③自给自足、精耕细作6、弱点:①分散性:一家一户的个体生产②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③落后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心理状态.④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特别是王朝政策的影响.7、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8、历程:春秋战国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才消失四、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1、农业结构:以农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知识点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知识点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知识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知识点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起源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

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马上点标题下“高中历史”关注可获得更多知识干货,每天更新哟!)2、表现河姆渡氏族公社遗址发现稻谷神农氏被尊奉为中国农业的始祖3、地位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4、概况(1)原始农业主要生产工具:石刀石斧石犁耒耜主要耕作方法:刀耕火种作物种类:水稻和粟生活方式:为了寻找肥沃的土地,人们不得不经常迁徙。

(2)商周农业主要生产工具:出现了青铜农具,但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

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耕作技术: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作物种类: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生活方式:人们的生活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

5、农业发展特点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铁犁牛耕的发展(1)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

(2)汉朝:西汉赵过推广的耦犁,要用两头牛牵引,三个人驾驭。

后来又出现犁壁,使铁犁可以朝着同一个方向翻土。

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到东汉时已推广到珠江流域。

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隋唐: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

这种犁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既简便.又轻巧,能适应各种土壤和不同田块的耕作要求。

2、耕作技术的不断进步(1)耕作方法:①垄作法(春秋战国)②代田法(西汉)(2)耕作技术:①西汉发明播种用的耧车②魏晋南北朝采用耕耙耱技术(北方旱地)和耕耙技术(南方水田)(3)耕作制度:①两汉的耕作制度是以一年一熟为主。

②宋朝以后,江南逐渐形成了稳定的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3)水利灌溉的发展:①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时期);漕渠、白渠、龙首渠(汉朝)②灌溉工具:翻车(曹魏时期)、筒车(唐朝)、水力高转筒车(宋朝)、风力水车(明清)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商周时期的土地国有制和集体劳动:分封制与井田制2、小农经济的形成条件(1)生产力: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2)生产关系: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如鲁国的初税亩、商鞅变法等2、小农经济的主要特点(1)生产方式: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2)生产目的:主要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3、小农经济下的农民(1)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必背知识点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必背知识点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一)原始社会1.农作物:水稻、粟2.生产工具:石刀、石斧、石犁3.耕作方法:刀耕火种4.土地的经营方式:集体耕作5.土地的所有制度:氏族公有6.人民生活:频繁迁徙(二)商周时期1.农作物:粟、稻、黍、稷、麦、桑、麻2.生产工具:耒耜、石锄、石犁、青铜农具3.耕作方法:石器锄耕、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4.土地的经营方式:集体耕作5.土地的所有制度:井田制6.人民生活:走向定居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一)精耕细作的含义: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包括改善农业环境和提高农作物生产能力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精耕细作的基本要求是在遵守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争取高产。

(二)精耕细作的表现:1.生产工具的革新2.耕作技术的进步3.耕作制度一年一熟一年两熟一年三熟南宋时期,完成经济重心的南移4.农业灌溉(1)水利工程:战国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龙首渠(2)农业灌溉工具:曹魏翻车、唐朝筒车、宋朝高转筒车、明清风力水车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一)小农经济的含义: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二)小农经济产生的时间:春秋战国(三)小农经济产生的原因:1.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普及(生产力的发展);2.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3.政府的扶持“重农抑商”。

(四)小农经济的特点:1.以一家一户为单位;2.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3.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4.精耕细作。

(五)小农经济的缺陷:1.以家庭为单位,分散的小规模生产。

(分散性、保守性)2.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封闭性)3.负担沉重,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非常有限。

(脆弱性)4.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

(落后性)(六)小农经济的地位: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经济基础古代中国一切文明成就的基础小农经济虽然脆弱,但其再生性很强,在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存在并始终居于主导地位。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二基础知识点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一、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 (2)石器锄耕(耒耜)(3)铁犁牛耕:春秋出现。

汉代后,铁犁牛耕成为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二、农业的精耕细作 生产工具:春秋战国-铁犁; 西汉—耦犁、耧车(播种工具); 隋唐—曲辕犁耕作方法:春秋战国-垄作法(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 西汉-代田法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 漕渠、 白渠、 龙首渠(汉)灌溉工具:翻车(三国)、 筒车(唐朝)、 高转筒车(宋朝)、 风力水车(明清)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时间:春秋战国原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普及,提高了生产力。

(根本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特点: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地位:小农经济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评价:积极: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贡献消极:小农经济比较脆弱,容易破产; 是我国封建社会繁荣的原因,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一、手工业的发展形态官营手工业、 民营手工业 、 家庭手工业二、手工业的发展青铜:商周—鼎盛(青铜时代) 代表:司母戊鼎、 四羊方尊等 冶铁:西周晚期出现铁器 , 东汉杜诗发明水排(水利鼓风冶铁工具) 炼钢:南北朝—灌钢法(水排和灌钢法使中国的冶炼技术在16世纪前一直领先于世界) 商朝—原始瓷器; 东汉—青瓷; 北朝—白瓷唐朝; 唐朝-南青北白; 宋朝—五大名窑明朝—青花瓷、彩瓷; 景德镇成为瓷都(明代有些瓷器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清朝—珐琅彩 商朝— 出现丝织品; 西周—斜花提纹织物; 唐代—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宋朝-写实风格,图案生动; 明清-丝织业鼎盛时期(苏州和杭州成为全国丝织业中心)三、资本主义萌芽时间:明朝中后期 地区:江南冶金瓷器 丝织业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含义:一些手工业部分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雇佣与被雇佣)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这种带有雇佣与被雇佣关系的手工工场的出现.发展缓慢的原因:封建制度的束缚(根本原因)、 重农抑商、 闭关锁国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一、古代国内商业的发展“商人”:商朝人善于经商,所以后人把善于经商的人称为商人。

人教版 必修二历史第一课繁荣的古代农业知识点

人教版 必修二历史第一课繁荣的古代农业知识点

人教版必修二历史第一课繁荣的古代农
业知识点
农业在古代社会的重要性
- 农业是古代社会的基石,为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了物质基础。

- 古代农业的繁荣与发展,促进了人口的增长和城市的兴起。

农业技术的进步
- 农业工具的改进:古代农民创造了各种农具,如犁、耙、锄等,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 农作物的改良:古代农民通过选择优质种子、改良土壤等方式,提高了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农业生产的区域差异
- 线性农业:古代一些地区采用线性农业方式,即在一块土地上连续耕种多年,提高土地利用率。

- 轮作制度:一些地区采用轮作制度,即不同季节在不同土地
上种植不同作物,减少土地疲劳和病害的发生。

农业对经济的贡献
- 农业生产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促进了商品经
济的形成和发展。

- 农产品的交换与贸易,促进了城市的兴起和商业活动的繁荣。

农业对社会的影响
- 农业带动了各种职业的发展,形成了农耕文明。

- 农田和农村为古代社会提供了稳定的劳动力和粮食来源。

以上是人教版必修二历史第一课繁荣的古代农业知识点的一些重点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 必修二历史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知识点

人教版 必修二历史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知识点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起源:距今一万年左右,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三大中心——西亚、中南美洲、东亚);神农氏是中国农业的始祖。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在种植业方面,中国北方以粟为主,南方以水稻为主。

)3、意义:①生活方式改变:从迁徙走向定居;②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含义: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精耕细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也是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隋唐时期,出现曲辕犁,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

(曲辕犁三处重要改进:一是把长直辕改成短曲辕,犁架变小,便于回转,节省畜力;二是增加了犁评,使犁箭可上可下,可以适应深耕和浅耕的不同需要;三是改进了犁壁,将翻起的土推到一旁,并能翻覆土块,断绝草根生长。

这是唐朝劳动人民对耕犁的重大改进,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

代田法是战国时期垄作法的发展,第一年种在沟里,第二年在垄上开沟,垄和沟轮换耕种。

耕耙耱技术:耕耙耱是起源于南北朝时期的一种精耕细作技术,在北方是耕耙耱,在南方是耕耙技术。

耕是指耕地;耙是指把土块弄碎;耱是用荆条等编成的一种农具平整土地。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都江堰建于公元前三世纪,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2200多年来,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

)探究一:我国古代农具是怎样逐步得到改进的?(提示:从材质、制造工艺、牵引动力等方面概括)⑴从材质方面看,从最初的石、骨、木、蚌器等到后来的青铜、铁等金属农具;⑵从制造工艺方面看,从打制到磨制再到冶炼、铸造;⑶从牵引动力方面看,从人力操作到畜力再到自然力牵引。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二基础知识点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一、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 (2)石器锄耕(耒耜)(3)铁犁牛耕:春秋出现。

汉代后,铁犁牛耕成为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二、农业的精耕细作 生产工具:春秋战国—铁犁; 西汉—耦犁、耧车(播种工具); 隋唐—曲辕犁耕作方法:春秋战国—垄作法(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 西汉—代田法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 漕渠、 白渠、 龙首渠(汉)灌溉工具:翻车(三国)、 筒车(唐朝)、 高转筒车(宋朝)、 风力水车(明清)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时间:春秋战国原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普及,提高了生产力。

(根本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特点: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地位:小农经济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评价:积极: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贡献消极:小农经济比较脆弱,容易破产; 是我国封建社会繁荣的原因,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一、手工业的发展形态官营手工业、 民营手工业 、 家庭手工业二、手工业的发展青铜:商周—鼎盛(青铜时代) 代表:司母戊鼎、 四羊方尊等 冶铁:西周晚期出现铁器 , 东汉杜诗发明水排(水利鼓风冶铁工具)炼钢:南北朝—灌钢法(水排和灌钢法使中国的冶炼技术在16世纪前一直领先于世界)商朝—原始瓷器; 东汉—青瓷; 北朝—白瓷唐朝; 唐朝—南青北白; 宋朝—五大名窑 明朝—青花瓷、彩瓷; 景德镇成为瓷都(明代有些瓷器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清朝—珐琅彩 商朝— 出现丝织品; 西周—斜花提纹织物; 唐代—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宋朝—写实风格,图案生动; 明清—丝织业鼎盛时期(苏州和杭州成为全国丝织业中心) 三、资本主义萌芽时间:明朝中后期 地区:江南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冶金 瓷器 丝织业含义:一些手工业部分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雇佣与被雇佣)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这种带有雇佣与被雇佣关系的手工工场的出现。

高三历史必修二复习1发达的古代农业

高三历史必修二复习1发达的古代农业

2013年高考必修二复习知识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1、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①原始农业的产生——历史悠久,形成南稻北粟格局;采取“火耕”或“刀耕火种”——生活不得不经常迁徙②商周时期: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出现少量青铜农具但很少使用——采取“耜耕”或“石器锄耕”——农业种类丰富,生活走向定居,农业自成体系。

③春秋战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个体农耕和小农经济开始出现④两汉时期——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⑤隋唐时期——耕犁相当完善(江东地区曲辕犁、犁评)⑥南宋以后,我国经济中心南移到了江浙地区;明清农业没有获得突破性的发展2. 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1)耕作工具的进步: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西汉时期—出现犁壁,铁犁牛耕成为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

(2)耕作技术的进步:春秋战国时期,使用垄作法;西汉时期,推广代田法,一年一熟为主;宋朝以后,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到江浙地区,形成一年两熟制。

(3)农业灌溉的发展: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的都江堰。

灌溉工具——曹魏时的翻车、唐朝时的筒车。

3.基本生产模式:小农经济的形成(1)形成时间: 春秋战国时期(2)形成原因: ①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③个体农耕取代了集体农耕(3)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或经营方式以个体经营为主),具有分散性。

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具有封闭性、保守性)③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具有落后性④容易受天灾人祸的影响,小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抵抗力薄弱,具有脆弱性⑤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在古代中国经济中始终占主导地位(4)影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有利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是中国封建社会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封建社会后期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发达的古代农业 历史文化知识

发达的古代农业 历史文化知识

2.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了
A.耕作方式的进步
A
B.土地制度的变化
C.手工业的进步
D.赋税制度的变化
3. 黄梅戏《天仙配》中唱道:“你耕田来我 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这可以印证
A.手工工场的生产方式
C
B.农业灌溉方式发生变化
C.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D.农村商品经济发展较快
铁犁牛耕的出现与推广
提高社会生产力 私田 土地私有制 独立耕作
小农经济产生
2.特点 ① 一家一户 ② 男耕女织 ③ 自给自足
3.利弊 利:① 积极性 ② 作出贡献
弊:① 负担沉重 ② 脆弱性
1. 商周时期,主要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A.用骨、石等材料制成的耒、耜等 A
B.用青铜制成的耒、耜等 C.用铁制成的耒、耜等 D.用铁制成的犁、锄、耙等
本课重点:1.掌握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产生
碳化的粟、菜籽(距今约7000年左右) 西安半坡遗址出土
碳化的稻谷(距今约7000年左右) 河姆渡遗址出土
2.耕作方式:刀耕火种
3.工具:耒耜(lei si) 木制、石制
4.技术 5.农作物
1.耕作方式:铁犁牛耕 ①出现 铁农具、牛耕 ②改进 耦犁 犁壁 ③完善 曲辕犁
2.耕作技术
时期
耕作技术
南:耕耙
3.耕作制度
4.农业灌溉
水利工程
战国
都江堰
汉朝 漕渠、白渠、 龙首渠
灌溉工具
曹魏
翻车

筒车
宋 明清
高转筒车 风力水车
1.形成
商周:土地国有、集体劳作
讨论:

高一下册历史《发达的古代农业》重要复习要点

高一下册历史《发达的古代农业》重要复习要点

(封面)
高一下册历史《发达的古代农业》重要复
习要点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生产工具(熟悉书上插图):
(1)原始社会:石刀、石斧。

(2)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少量使用),木制耒耜和石锄、石犁
仍是重要工具。

2.耕作方法:
(1)原始社会:刀耕火种。

(2)商周时期: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用杂草沤肥,治虫灭害。

土地利用率提高。

3.农作物品种: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2)西周时期,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后世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4.影响及地位:农业生产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
定居。

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
础。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注意结合必修三P39中国古代成就卓著的四大农书)
1.生产工具(熟悉书上插图):
(1)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开始使用并逐渐推广。

(2)西汉时:①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又出现了犁壁。

②发明了播种
工具耧车,是近代条播机的雏形。

(3)隋唐: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一直为后世沿用。

发达的古代农业学习提纲(知识点总结)

发达的古代农业学习提纲(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辅助学案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起源:距今一万年左右,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三大中心)4、特点:①独立发展,自成体系②植主畜辅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精耕细作的含义精耕细作是现代人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包括改善农业环境和提高农作物生产能力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精耕细作的基本要求是在遵守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争取高产。

精耕细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也是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

2、精耕细作的体现:(1).耕作工具的进步:①春秋战国时,开始使用铁农具与牛耕并逐渐推广(开始使用和逐步推广)②西汉时的耦犁与犁壁,东汉时已推广到珠江流域(改进和进一步推)③隋唐时江东出现曲辕犁,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为后世所沿用.(完善阶段)(2).耕作技术的进步:①春秋时期的垄作法②西汉时的代田法③魏晋南北朝时北方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3)耕作制度的发展:①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②宋朝以后,江南形成了稳定的一年两熟制(稻麦轮作),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4).水利工程与灌溉工具的应用①水利工程:A、战国的都江堰B、汉朝的漕渠白渠龙首渠②灌溉工具:曹魏时的翻车------唐朝时的筒车-----宋朝出现的高转筒车-----明清时的风力水车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农业经营方式的演变:(1)商周时期:集体劳作(千耦其耘)(2)春秋以后: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2 、形成:(1)时间:春秋战国时期(2)原因: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普及;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3、小农经济的含义: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4、小农经济的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分散性)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封闭性)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自给自足性)5、小农经济下的农民:①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②经营规模小③农民负担沉重,小农经济十分脆弱6、小农经济发展的地位: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发达的古代农业知识点总结

发达的古代农业知识点总结

发达的古代农业知识点总结《发达的古代农业》是高中历史必修二的内容,这一课讲述了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情况。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发达的古代农业,欢迎大家阅读。

发达的古代农业必考知识点1、古代农业发展的影响?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为手工业发展提供原料、市场、和劳动力;也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农民与土地的紧密结合,必然会稳定社会秩序;“衣食足而知荣辱”,农业的发展会促使社会风气的改观和人们信仰的进步;农业的发展对文化事业的繁荣奠定物质基础;农业的发展会为中外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奠定了物质基础。

但历朝盲目过度开垦将造成环境的破坏。

2、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有哪些?① 以种植业为主、家庭饲养业为辅;② 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是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③ “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自给自足;④ 中国是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的世界农业起源的中心之一。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教材解读:本课课标要求学生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学习时应从生产力角度提纲挈领地分析概况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农业是古代世界最重要的生产部门,也是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随着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逐渐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也促进了生产组织的小型化,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式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形成,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形态的基础。

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发展时期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但是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

方法指导:为了更好地把握本课,课前要求学生分别搜集整理中国古代农业的相关知识,充分预习好课本知识。

课上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巧妙地引导学生主动认识历史和探究历史。

通过情境再现,让学生身临其境,走进历史。

高一下册历史发达的古代农业期中复习知识点

高一下册历史发达的古代农业期中复习知识点

精心整理
高一下册历史发达的古代农业期中复习知识点
知识梳理: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特点:以种业为主,家庭饲养业为辅;1231以后,成为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隋唐时期:江东出现,标志着耕犁的完善(传统步犁基本定型)注意犁评
2、耕作技术:春秋战国时期: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
西汉:法(作用)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旱地的技术形成
宋朝以后: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到
3
4
1
2
3
有利:①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如铁器牛耕的普及
②农民自身的因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努力提高耕作技术,为精耕细作做出贡献,比如工具、技术、农作物的推广、水利、土地资源的开发
③封建政府的扶植:重农政策
不利:在封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下,农民需要承担沉重的徭役,小农经济十分脆弱;灾荒瘟疫
知识拓展:
1
也有利2
农业起源的中心之一。

必修二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知识梳理讲义笔记

必修二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知识梳理讲义笔记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原始农业(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地之一。

)(1)起源:距今一万年左右(2)相当发达:距今七八千年时(3)培植作物: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4)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砍-烧-种-徙)。

主要生产工具:石刀、石犁、石斧2、商周时期(1)工具:出现青铜农具但很少使用;随着松土工具的出现,中国农业进入“石器锄耕”阶段。

(2)技术:开沟排水、除草培土、用杂草沤制肥料和治虫灭害。

(3)作物(西周):粟su、稻、黍shu、稷ji、麦、桑、麻(4)影响:①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生活方式)。

②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耕作方式:铁犁牛耕(1)春秋战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2)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又出现犁壁翻土作垄。

还出现了播种工具耧车。

(3)东汉: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推广到珠江流域。

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4)隋唐:江东出现曲辕犁,安装犁评来调节犁耕的深浅,至此我国犁耕已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沿用。

2、耕作技术:(1)春秋战国:已使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2)西汉:赵过推广代田法(3形成,南方的水田采用耕耙技术。

3、耕作制度(1)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2)宋朝后:江南逐渐形成了稳定的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

4、水利灌溉技术:(1)水利工程:战国李冰父子主持修建都江堰;汉朝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2)灌溉工具:曹魏改制翻车;唐朝创制筒车;宋朝出现高转筒车;明清出现风力水车。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条件:(1)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2)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2、特点:(1)组织形式:以一家一户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2)生产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自给自足)(3)生产技术:精耕细作3、评价:积极:①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甚至产品→提高生产积极性②土地有限,经营规模小→提高耕作技术消极:A天灾人祸→脆弱性B一家一户→分散性C工具简陋→落后性D自给自足→封闭性四、总结: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耕作方式经历了哪些主要变化?刀耕火种——“耜耕”或“石器锄耕”——铁犁牛耕。

高中必修二发达的古代农业知识点总结

高中必修二发达的古代农业知识点总结

高中必修二发达的古代农业知识点总结1、董永和七仙女所向往的生活是什么样的?这段戏词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什么特点?解题关键:理解“你耕田来我织布”的含义。

思路引领:先归纳出戏词中反映出来的现象,然后根据现象归纳出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答案提示:向往男耕女织的生活,反映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自给自足的特点。

2、请你谈谈开发这些“边际土地”的利弊得失,它对当时和当今的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们今天应该吸取什么样的经验教训?解题关键:辩证分析开发边际土地的利弊得失。

思路引领:分析垦荒的原因,然后由垦荒的原因和影响得出我们应该汲取的教训。

答案提示:开发边际土地是由于人口增加太快,在农业科技发展水平低的情况下,为了养活这么多人口,只能采取垦荒的方式。

垦荒导致了水土流失、环境恶化。

我们今天一是要控制人口的增长,二是要提高农业发展的科技水平。

考古遗址中反映的早期农业情况我国农业出现的时期,大约是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早期。

其中黄河流域的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和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等,都属于这个时期。

这些地方的农业都有明显的进步性。

位于河南新郑县西北7.5千米的裴李岗遗址,出土的生产工具有石斧、石铲、石镰、石刀、石磨盘和石磨棒等。

石斧和石铲可用于砍伐和挖掘,石镰可用于收割农作物,石磨盘和石磨棒是进行谷物加工的工具。

这些工具集中反映了当时的农业生产状况。

裴李岗遗址的年代,经碳十四测定,其数据为公元前5495~公元前5195年。

位于今河北省武安县南20千米的磁山遗址,发现的石器很多,共有三百多件,与农业有关的工具有石斧、石铲、石磨盘和石磨棒等。

这个遗址的文化堆积中,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一文化层中发现了157个长方形灰坑,其中有62个发现有粮食堆积。

在第二个文化层中,发现188个长方形灰坑,其中有18个发现有粮食堆积。

这些粮食均已腐朽,堆积的厚度,现存0.3~2米,共有10个窖穴的堆积厚度在2米以上。

这些粮食出土时部分颗粒清晰可见,不久风化成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辅助学案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起源:距今一万年左右,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三大中心)
4、特点:①独立发展,自成体系②植主畜辅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精耕细作的含义
精耕细作是现代人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包括改善农业环境和提高农作物生产能力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精耕细作的基本要求是在遵守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争取高产。

精耕细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也是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

2、精耕细作的体现:
(1).耕作工具的进步:①春秋战国时,开始使用铁农具与牛耕并逐渐推广(开始使用和逐步推广)
②西汉时的耦犁与犁壁,东汉时已推广到珠江流域(改进和进一步推)
③隋唐时江东出现曲辕犁,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为后世所沿用.(完善阶段)
(2).耕作技术的进步:①春秋时期的垄作法
②西汉时的代田法
③魏晋南北朝时北方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3)耕作制度的发展:①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
②宋朝以后,江南形成了稳定的一年两熟制(稻麦轮作),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4).水利工程与灌溉工具的应用
①水利工程:A、战国的都江堰B、汉朝的漕渠白渠龙首渠
②灌溉工具:曹魏时的翻车------唐朝时的筒车-----宋朝出现的高转筒车-----明清时的风力水车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农业经营方式的演变:
(1)商周时期:集体劳作(千耦其耘)(2)春秋以后: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2 、形成:(1)时间:春秋战国时期(2)原因: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普及;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3、小农经济的含义: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4、小农经济的特点:
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分散性)
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封闭性)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自给自足性)
5、小农经济下的农民:①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②经营规模小
③农民负担沉重,小农经济十分脆弱
6、小农经济发展的地位:
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它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但是正由于小农经济牢固的存在导致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基本模式: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2)耕作方式:铁犁牛耕
(3)耕作技术:精耕细作(4)土地制度:封建土地私有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