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等比数列(1)

合集下载

等比数列

等比数列
解答: ∵ 是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 解答:(1)∵{an}是公比为 的等比数列,2a3=a1+a2,即2a1q2=a1+a1q, 是公比为 的等比数列, , 则2q2-q-1=0,即(2q+1)(q-1)=0,因此 =1或q=- - = , + - = ,因此q= 或 =- (2)当q=1时,bn=2+(n-1)=n+1.Sn=b1+b2+…+bn= 当 = 时 + - = + + 当n≥2时,Sn>bn; 时 .
已知数列{a ,满足a 【例2】(1)已知数列 n},满足 1=1,a2=3,an+2=3an+1-2an, 】 已知数列 , , , (n∈N*), ∈ 证明数列 为等比数列, 证明数列 {an+1-an}为等比数列,并求数列 n}的通项公式 为等比数列 并求数列{a 的通项公式 + (2)设 {an}, {bn}是公比不相等的两个等比数列 , cn = an + bn , 设 是公比不相等的两个等比数列, , 是公比不相等的两个等比数列 证明:数列 证明:数列{cn}不是等比数列. 不是等比数列 证明: 解答:(1)证明:由an+2=3an+1-2an得 an+2-an+1=2(an+1-an) 证明 ( ∴数列 {an+1-an}是以 是以 + 2为首项,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这时 n+1-an=2n, 为首项,公比为 的等比数列 这时a 的等比数列。 为首项 an=a1+(a2-a1)+a3-a2)+…+(an-an-1)=1+2+22+23+…+2n-1 =2n-1
+ ; (1)an+1=3an+2;(2)an+1=an+2n+1. + +
解答: 由 + =-1, 解答:(1)由an+1-λ=3(an-λ)与an+1=3an+2,比较可得 =- , = 与 + ,比较可得λ=-

等比数列1

等比数列1

§3.3等比数列(一)——等比数列的基本知识一、复习:(1)等差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导入:国王奖赏国际象棋发明者的事例,发明者要求:在第1个方格放1颗麦粒,在第2个方格上放2颗麦粒,在第3个方格上放4颗麦粒,在第4个方格上放8颗麦粒,依此类推,直到第64个方格子.国王能否满足他的要求呢?”情境3:某轿车的售价约36万元,年折旧率约为10%(就是说这辆车每年减少它的价值的10%),那么该车从购买当年算起,逐年的价格依次为多少?二、新授:1、例子以下3个数列:①1,2, 22,…,263②1,12,14,…,12n⎛⎫⎪⎝⎭,…③36,36×0.9,36×092,…,36×09n,…通过讨论,得到这些情境的共同特点是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面一项的比都相等(等于同一个常数).2、等比数列的概念: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引导学生经过类比等差数列的定义得出)(1)形如a,a,a,…的数列一定是等差数列,但未必是等比数列.当a=0时,数列的每一项均为0,不能作比,因此不是等比数列;当a≠0时,此数列为等比数列.(2)等比数列的各项均不为0,且公比也不为0.3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方法1:∵21a a q =,()23211a a q a q q a q ===,()234311a a q a q q a q ===,……∴11n n a a q -=.方法2:∵ 1n n a q a +=,∴1n n a q a -=,12n n a q a --=,…, 32a q a =,21a q a =. 将各式相乘便有11n n a q a -=,∴11n n a a q -=(*∈N n ,2≥n ), 当1n =时,11n n a a q -=两边均为1a 即等式也成立,说明上式当*n N ∈时都成立.注:(1)寻找通项即寻找项的一般规律,常可先看特殊项,写出几项,再归纳出一般结论,这是探索数列问题常用的一种方法,叫不完全归纳法,但这种方法得出的通项公式还不够严谨,须对其进行证明.(2)方法2就是对方法1得到的结论的一种证明,叫做叠乘法.与推导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用到的叠加法类似,都必须注意对第一项是否成立进行补充说明.例1 判断下列数列是否是等比数列? ①11111,,,,24816--; ②1,2,4,8,16,20;③1,1,1,1,1;④-1,-2,-4,-8,-16;⑤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为.)31(21--=n n a 解 据数列的定义可知:数列①③④⑤都是等比数列,②不是等比数列.分析:对于等比数列{}n a ,若q >1,则{}n a 一定是递增数列;若0<q <1,则{}n a 一定是递减数列,对吗?你能知道等比数列何时为递增数列, 何时为递减数列吗?得到:当q >1, 1a >0或0<q <1, 1a <0时, {}n a 是递增数列;当q >1, 1a <0或0<q <1, 1a >0时, {}n a 是递减数列;当q =1时, {}n a 是常数列;当q <0时,{}n a 是摆动数列.例2 在等比数列{}n a 中,已知3a =20,1206=a ,求n a .解 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q ,则⎩⎨⎧==160205121q a q a ,解得 ⎩⎨⎧==251q a .故11125--⨯==n n n q a a . 反思 这种类型的题目主要是方程思想的应用,应用过程主要是三个步骤:设、列、求.例3 根据下面等比数列的条件,求相应的未知量:(1)a 1=4,q=3,an=324求项数n(2)q=2,a 5=48,求a 1和通项公式。

等比数列的判断和证明进阶洋葱数学

等比数列的判断和证明进阶洋葱数学

等比数列的判断和证明进阶洋葱数学1. 引言1.1 等比数列的概念等比数列是数学中常见的一种数列,指的是一个数列中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成等比例关系的数列。

换句话说,等比数列中任意相邻两项的比值都是恒定的,这个恒定比值称为公比,通常用字母q表示。

1,2,4,8,16就是一个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在等比数列中,首项表示数列中的第一个数,通常用字母a表示。

数列中第n项的表示一般为an=a*q^(n-1),其中n为项数。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a*q^(n-1),其中n为项数。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为Sn=a*((q^n)-1)/(q-1)。

等比数列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和对称性,能够通过一些性质和公式来描述和推导等比数列的特点和性质。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进一步讨论等比数列的判断方法、首项和公比的关系、等比中项的性质、等比数列的特点和应用以及如何进行等比数列的证明方法。

通过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等比数列在数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1.2 等比数列的性质等比数列的性质包括等比数列的负项、任意项和等比中项的性质。

我们来看等比数列的负项。

如果一个数列是等比数列,那么它的任意一项和它的相反数都可以构成一个等比数列。

这是因为对于任意一项a,其相反数-b也是等比数列的一项,且它们的比值相同,即-b/a等于公比q。

等比数列的性质之一是每一项和其相反数构成一个等比数列。

等比数列的任意项也具有一定的性质。

假设一个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公比为q,则它的第n项可以表示为a*q^(n-1)。

这个公式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计算等比数列任意一项的值,从而更好地理解等比数列的规律。

等比数列的等比中项也有着特殊的性质。

等比数列的等比中项是指两个相邻项的平方根,即等比数列中第n项与第n+1项的平方根。

这个性质有利于我们在不知道等比数列具体项的情况下,通过已知项求解中间项的值。

等比数列的性质包括每一项与其负项构成等比数列、任意项的计算公式以及等比中项的特殊性质。

【精品含答案】高考一轮复习3.3等比数列及其性质基础训练题(理科)

【精品含答案】高考一轮复习3.3等比数列及其性质基础训练题(理科)

2009届高考一轮复习3.3等比数列及其性质基础训练题(理科)注意: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45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部分 共36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下列四个命题中:①公比1q >的等比数列是递增的数列; ②公比1q 0<<的等比数列是递增的数列; ③常数列是公比为1的等比数列;④公比0q <的等比数列是递减的数列。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A )0(B )1(C )2(D )32. 已知数列{}n a 是等比数列,且每一项都是正数,若482a ,a 是06x 7x 22=+-的两个根,则49482521a ·a ·a ·a ·a 的值为( )(A )221(B )39 (C )39±(D )533.若递增等比数列{}n a 满足641a ·a ·a ,87a a a 321321==++,则此数列的公比=q ( )(A )21 (B )221或 (C )2 (D )223或 4.(2007·陕西高考)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若14S ,2S n 3n ==,则n 4S 等于( )(A )80(B )30(C )26(D )165. 首项为2,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从第n 项到第N 项的和为720,则n ,N 的值分别为( )(A )6N ,2n ==(B )6N ,3n == (C )7N ,2n ==(D )7N ,3n ==6. 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常数),k *N n (k 3S n n ∈+=,那么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A )k 为任意实数时,{}n a 是等比数列(B )1k -=时,{}n a 是等比数列 (C )0k =时,{}n a 是等比数列 (D ){}n a 不可能是等比数列第Ⅱ卷(非选择题部分 共64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数学数列知识点归纳总结

数学数列知识点归纳总结

数学数列知识点归纳总结一、数列的概念1.1 数列的定义数列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系列数的集合,通常用一对大括号{}表示,其中的每个数称为数列的项。

例如:{1, 2, 3, 4, 5, ...}就是一个数列,它包含了无穷多个项,每个项都是自然数。

1.2 数列的表示数列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常见的表示方法有公式法、图形表示法和文字描述法。

- 公式法:可以用一个通项公式来表示数列的每一项,例如:an = n^2表示数列{1, 4, 9, 16, ...}的通项公式。

- 图形表示法:可以用图形来表示数列,例如:等差数列可以用直线表示,等比数列可以用曲线表示。

- 文字描述法:可以用文字描述数列的规律,例如:数列{2, 4, 6, 8, ...}可以描述为“每一项都比前一项大2”。

1.3 数列的分类数列可以按照不同的规律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有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和斐波那契数列等。

- 等差数列:数列中相邻两项的差等于一个常数,这个常数称为公差。

- 等比数列:数列中相邻两项的比等于一个常数,这个常数称为公比。

- 斐波那契数列:数列中每一项都是前两项之和,例如:1, 1, 2, 3, 5, 8, 13, ...1.4 数列的通项公式数列的通项公式是指数列中任意一项与项号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一般用an表示第n项的值,n表示项号。

如果一个数列存在通项公式,则可以利用通项公式计算数列的任意项的值。

1.5 数列的性质数列有许多重要的性质,例如数列的有界性、单调性、敛散性以及极限等。

- 有界性:如果数列的项有上界或下界,则称该数列是有界的。

- 单调性:如果数列的项都单调递增或单调递减,则称该数列是单调的。

- 敛散性:数列是否有极限,如果有极限则称该数列是收敛的,否则是发散的。

二、等差数列2.1 等差数列的定义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的差等于一个常数的数列,这个常数称为公差。

例如:{2, 4, 6, 8, ...}就是一个等差数列,公差为2。

(讲案、练案、考案)数学高三第一轮复习方案(大纲)3.3

(讲案、练案、考案)数学高三第一轮复习方案(大纲)3.3

讲案3.3等比数列课前自主研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知识导读1.等比数列的判定与证明方法(1)定义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等比中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通项公式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1)原型结构式:a n=____________________;(2)变式结构式:a n=a m·__________________.(n>m)3.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若等比数列{a n}的首项为a1,公比为q,则S 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等比数列的常用性质(1)等比数列{a n}中,m、n、p、q∈N*,若m +n =p +q ,则a m ·a n __________a p ·a q ;(2)等比数列{a n }中 ,S n 为其前n 项和,当n 为偶数时,S 偶=S 奇·__________;(3)等比数列{a n }中 ,公比为q ,依次k 项和S k ,S 2k -S k ,S 3k -S 2k 成__________数列,新公比q ′=__________.5.等比数列中解题技巧与经验(1)若{a n }是等比数列,且a n >0(n ∈N *),则{log a a n }成__________数列,反之亦然;(2)三个数成等比数列可设三个数为__________,四个正数成等比数列可设四个数为__________.导读校对:1.(1)a n +1a n =q (常数),n ∈N * (2)a 2n =a n -1·a n +1,n ≥2,n ∈N * (3)a n =a 1·q n -1,n ∈N * 2.(1)a 1·q n -1,n ∈N *(2)q n -m 3.⎩⎪⎨⎪⎧na 1,q =1,a 1(1-q n )1-q ,q ≠1;⎩⎪⎨⎪⎧ na 1,q =1,a 1-a n q 1-q,q ≠1 4.(1)= (2)q (3)等比 q k 5.(1)等差 (2)a q ,a ,aq a q 3,a q,aq ,aq 3 基 础 热 身1.(2010·浙江卷)若S n 为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8a 2+a 5=0,则S 5S 2=( ) A .11 B .5C .-8D .-11解析:由8a 2+a 5=0,得8a 1q +a 1q4=0,得q =-2,则S 5S 2=a 1(1+25)a 1(1-22)=-11. 答案:D2.(2010·广东卷)已知数列{a n }为等比数列,S n 是它的前n 项和,若a 2·a 3=2a 1,且a 4与2a 7的等差中项为54,则S 5=( )A .35B .33C .31D .29解析:设公比为q (q ≠0),则由a 2·a 3=2a 1知a 1q 3=2,得a 4=2.又∵a 4+2a 7=52,∴a 7=14,∴a 1=16,q =12. 故S 5=a 1(1-q 5)1-q =16⎣⎢⎡⎦⎥⎤1-⎝ ⎛⎭⎪⎫1251-12=31. 答案:C3.(2010·北京卷)在等比数列{a n }中,a 1=1,公比|q |≠1.若a m =a 1a 2a 3a 4a 5,则m =( )A .9B .10C .11D .12 解析:在等比数列{a n }中,∵a 1=1,∴a m =a 1a 2a 3a 4a 5=a 51q 10=q 10.又∵a m =q m -1,∴m -1=10,∴m=11.答案:C4.(2010·天津卷)已知{a n }是首项为1的等比数列,若S n 是{a n }的前n 项和,且9S 3=S 6,则数列⎩⎨⎧⎭⎬⎫1a n 的前5项和为( )A.158或5B.3116或5C.3116D.158 解析:若q =1,则由9S 3=S 6,得9×3a 1=6a 1,则a 1=0,不满足题意,故q ≠1.由9S 2=S 4,得9×a 1(1-q 3)1-q=a 1(1-q 6)1-q,解得q =2. 故a n =a 1q n -1=2n -1,1a n =⎝ ⎛⎭⎪⎫12n -1. 于是数列⎩⎨⎧⎭⎬⎫1a n 是以1为首项,1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其前5项和为S 5=1×⎣⎢⎡⎦⎥⎤1-⎝ ⎛⎭⎪⎫1251-12=3116.答案:C5.(2010·辽宁卷)设{a n }是由正数组成的等比数列,S n 为其前n 项和.若a 2a 4=1,S 3=7,则S 5=( )A.152B.314C.334D.172解析:∵{a n }是由正数组成的等比数列,且a 2a 4=1,∴设{a n }的公比为q ,则q >0,且a 23=1,即a 3=1.∵S 3=7,∴a 1+a 2+a 3=1q 2+1q+1=7,即6q 2-q -1=0.故q =12,或q =-13(舍去),a 1=1q 2=4.故S 5=4⎝ ⎛⎭⎪⎫1-1251-12=8⎝ ⎛⎭⎪⎫1-125=314. 答案:B6.(2010·全国卷Ⅰ)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 n }中,a 1a 2a 3=5,a 7a 8a 9=10,则a4a5a6=()A.5 2 B.7 C.6 D.4 2解析:∵a1a2a3=5,a7a8a9=10,且{a n}是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2=35,a8=310.于是a8a2=32,即q6=32,q3=62.故a4a5a6=a35=(a2q3)3=(35·62)3=5 2.答案:A思维互动启迪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疑难精讲1.在等比数列{a n}中,已知a1、q、n、a n、S n中的三个量,可以求其他两个量,归结为解方程(组)问题.2.掌握设元的方法和技巧:三个数成等比数列时,可设为aq,a,aq,公比为q;四个数成等比数列(公比q>0)时,可设为aq3,aq,aq,aq3,公比为q2等.3.运用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时,需对q=1和q≠1进行讨论.4.解题时,应该注意等比数列的常用性质的应用,以减少运算量.5.对于数列{a n b n}(其中{a n}为等差数列,{b n}为等比数列)的求和,可用“乘公比,错位相减法”完成.互动探究题型1. 等比数列中基本量的计算例1在等比数列{a n}中,已知a6-a4=24,a3·a5=64.求{a n}前8项的和S8.【解法一】设数列{a n}的公比为q,依题意,a6-a4=a1q3(q2-1)=24,①a3·a5=(a1q3)2=64,∴a1q3=±8.将a1q3=-8代入①式得q2-1=-3,q2=-2,舍去.将a 1q 3=8代入到①式得q 2-1=3,q =±2. 当q =2时,a 1=1,S 8=a 1(q 8-1)q -1=255;当q =-2时,a 1=-1,S 8=a 1(q 8-1)q -1=85.【解法二】 因为{a n }是等比数列,所以依题设得a 24=a 3·a 5=64,∴a 4=±8,a 6=24+a 4=24±8, ∵a 6a 4>0,故舍去a 4=-8,得a 4=8,a 6=32.从而q 2=a 6a 4=4.∴q =±2. 当q =2时,a 1=a 4·q -3=1,a 9=a 6·q3=256,∴S 8=a 1-a 91-q=255; 当q =-2时,a 1=a 4·q -3=-1,a 9=a 6·q 3=-256,∵S 8=a 1-a 91-q=85.题型2. 等比数列的判定与证明 例2.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S n =13a n -1)(n ∈N *). (1)求a 1,a 2;(2)求证:数列{a n }是等比数列.【解析】 (1)由S 1=13(a 1-1),得a 1=13a 1-1),∴a 1=-12.又S 2=13(a 2-1),即a 1+a 2=13(a 2-1),得a 2=14.(2)证明:当n ≥2时,a n =S n -S n -1=13(a n -1)-13(a n -1-1)得a n a n -1=-12. ∴{a n }是首项为-12,公比为-12的等比数列.题型3.等比数列性质的应用例 3.(1)已知等比数列{a n },a 1+a 2+a 3=7,a 1a 2a 3=8,则a n =________.(2)已知数列{a n }是等比数列,且S m=10,S 2m =30,则S 3m =________(m ∈N *).(3)在等比数列{a n }中,公比q =2,前99项的和S 99=56,则a 3+a 6+a 9+…+a 99=________.【解析】 (1)∵a 1a 2a 3=a 32=8,∴a 2=2,∴⎩⎪⎨⎪⎧ a 1+a 3=5a 1a 3=4解得⎩⎪⎨⎪⎧a 1=1,a 3=4或⎩⎪⎨⎪⎧a 1=4a 3=1当a 1=1、a 2=2、a 3=4时,q =2,a n =2n -1当a 1=4、a 2=2、a 3=1时,q =12,a n =4·(12)n -1.(2)∵{a n }是等比数列,∴(S 2m -S m )2=S m ·(S 3m -S 2m ),即202=10·(S 3m -30)得S 3m =70.(3)a 3+a 6+a 9+…+a 99是数列{a n }的前99项中的一组,还有另外两组,它们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设b 1=a 1+a 4+a 7+…+a 97,b 2=a 2+a 5+a 8+…+a 98,b 3=a 3+a 6+a 9+…+a 99,则b 1q =b 2,b 2q =b 3且b 1+b 2+b 3=56,∴b 1(1+q +q 2)=56,即b 1=561+2+4=8,∴b 3=b 1q 2=32.【答案】 (1)2n -1或4·(12)n -1 (2)70(3)32题型4等比数列的综合问题例4设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为q ,前n 项和S n >0(n =1,2…).(1)求q 的取值范围;(2)设b n =a n +2-32a n +1,记{b n }的前n项和为T n ,试比较S n 和T n 的大小.【解析】 (1)因为{a n }是等比数列, S n >0,可得a 1=S 1>0,q ≠0. 当q =1时,S n =na 1>0;当q ≠1时,S n =a 1(1-q n)1-q>0,即1-q n1-q>0(n =1,2,…), 上式等价于不等式组⎩⎪⎨⎪⎧1-q <0,1-q n<0,(n =1,2,…),①或⎩⎪⎨⎪⎧1-q >0,1-q n>0.(n =1,2,…).② 解①式得q >1;解②,由于n 可为奇数,可为偶数,得-1<q <1.综上所述,q 的取值范围是(-1,0)∪(0,+∞).(2)由b n =a n +2-32a n +1得,b n =a n (q 2-32q ),T n =(q 2-32q )S n .于是T n -S n =S n (q 2-32q -1)=S n (q +12)(q -2). 又S n >0,且-1<q <0或q >0,则当-1<q <-12或q >2时,T n -S n>0,即T n >S n ;当-12<q <2且q ≠0时,T n -S n <0,即T n <S n ;当q =-12或q =2时,T n -S n =0,即T n =S n .错解辨析例5{a n }是首项为1的正项数列,且(n +1)a 2n +1-na 2n +a n +1a n =0(n =1,2,3,…),则它的通项公式是a n=__________.【错解】∵(n+1)a2n+1-na2n+a n+1·a n=0∴(a n+1+a n)[n(a n+1-a n)+a n+1]=0即(a n+1+a n)[(n+1)a n+1-na n]=0∵a n>0,∴a n+1+a n>0,∴(n+1)a n+1=na n,∴a n+1a n=nn+1,∴{a n}是以1为首项,nn+1为公比的等比数列.∴a n=1·(nn+1)n-1.【错因】以上解答错在由“a n+1 a n=n n+1”认为它是等比数列,其实,由a n+1a n=q得{a n}为等比数列的条件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是这里的q必须是一非零常数,而nn+1显然不是常数,所以解答错误.【正解】 ∵(n +1)a 2n +1-na 2n +a n +1a n =0∴(a n +1+a n )[(n +1)a n +1-na n ]=0 ∵a n >0,∴a n +1+a n >0 ∴a n +1a n =n n +1,即a n +1=n n +1a n ∴a n =n -1n a n -1=n -1n ·n -2n -1a n -2=…=n -1n ·n -2n -1…a 3=n -1n .n -2n -1 (2)3a 2 =n -1n ·n -2n -1…23·12=1n∴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 n =1n.。

人教版高中数学B版目录

人教版高中数学B版目录

人教版高中数学B版目录第一篇:人教版高中数学B版目录人教版高中数学B版必修第一章1.1 集合集合与集合的表示方法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必修四第二章第三章第一章第二章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一章第二章1.2 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函数2.1 函数2.2 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 2.3 函数的应用(Ⅰ)2.4 函数与方程基本初等函数(Ⅰ)3.1 指数与指数函数 3.2 对数与对数函数 3.3 幂函数3.4 函数的应用(Ⅱ)立体几何初步1.1 空间几何体1.2 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平面解析几何初步2.1平面真角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2.2 直线方程 2.3 圆的方程2.4 空间直角坐标系算法初步1.1 算法与程序框图 1.2 基本算法语句1.3 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案例统计2.1 随机抽样2.2 用样本估计总体 2.3 变量的相关性概率3.1 随机现象 3.2 古典概型3.3 随机数的含义与应用 3.4 概率的应用基本初等函(Ⅱ)1.1 任意角的概念与弧度制 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3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平面向量2.1 向量的线性运算必修五第三章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2.2 向量的分解与向量的坐标运算 2.3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2.4 向量的应用三角恒等变换3.1 和角公式3.2 倍角公式和半角公式3.3 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解直角三角形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1.2 应用举例数列2.1 数列 2.2 等差数列 2.3 等比数列不等式3.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3.2 均值不等式3.3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3.4 不等式的实际应用3.5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人教版高中数学B版选修常用逻辑用语命题与量词第一章1.1 选修1-1 选修1-2 选修4-5 第二章第三章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1.2 基本逻辑联结词1.3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命题的四种形式圆锥曲线与方程2.1 椭圆 2.2 双曲线 2.3 抛物线导数及其应用3.1 导数3.2 导数的运算 3.3导数的应用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框图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证明的基本方法1.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1.2 基本不等式1.3 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1.4 绝对值的三角不等式 1.5 不等式证明的基本方法柯西不等式与排序不等式及其应用2.1 柯西不等式2.2 排序不等式2.3平均值不等式(选学)2.4 最大值与最小值问题,优化的数学模型数学归纳法与贝努利不等式 3.1 数学归纳法原理3.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贝努利不等式第二篇:高中数学目录必修1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 集合阅读与思考集合中元素的个数1.2 函数及其表示阅读与思考函数概念的发展历程1.3 函数的基本性质信息技术应用用计算机绘制函数图象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2.1 指数函数信息技术应用借助信息技术探究指数函数的性质2.2 对数函数阅读与思考对数的发明探究也发现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2.3 幂函数第三章函数的应用3.1 函数与方程阅读与思考中外历史上的方程求解信息技术应用借助信息技术方程的近似解3.2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信息技术应用收集数据并建立函数模型必修2第一章空间几何体1.1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1.2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阅读与思考画法几何与蒙日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探究与发现祖暅原理与柱体、椎体、球体的体积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1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2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2.3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阅读与思考欧几里得《原本》与公理化方法第三章直线与方程3.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探究与发现魔术师的地毯3.2 直线的方程3.3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阅读与思考笛卡儿与解析几何第四章圆与方程4.1 圆的方程阅读与思考坐标法与机器证明4.2 直线、圆的位置关系4.3 空间直角坐标系信息技术应用用《几何画板》探究点的轨迹:圆必修3第一章算法初步1.1 算法与程序框图1.2 基本算法语句1.3 算法案例阅读与思考割圆术第二章统计2.1 随机抽样阅读与思考一个著名的案例阅读与思考广告中数据的可靠性阅读与思考如何得到敏感性问题的诚实反应2.2 用样本估计总体阅读与思考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图2.3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阅读与思考相关关系的强与弱第三章概率3.1 随机事件的概率阅读与思考天气变化的认识过程3.2 古典概型3.3 几何概型阅读与思考概率与密码必修4第一章三角函数1.1 任意角和弧度制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阅读与思考三角学与天文学1.3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1.4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探究与发现函数y=Asin(ωx+φ)及函数y=Acos(ωx+φ)探究与发现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研究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信息技术应用1.5 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阅读与思考振幅、周期、频率、相位1.6 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第二章平面向量2.1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阅读与思考向量及向量符号的由来2.2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2.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2.4平面向量的数量积2.5平面向量应用举例阅读与思考向量的运算(运算律)与图形性质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3.1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信息技术应用利用信息技术制作三角函数表3.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探究与发现解三角形的进一步讨论1.2 应用举例阅读与思考海伦和秦九韶1.3 实习作业第二章数列2.1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阅读与思考斐波那契数列信息技术应用2.2 等差数列2.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2.4 等比数列2.5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阅读与思考九连环探究与发现购房中的数学第三章不等式3.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3.2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3.3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阅读与思考错在哪儿信息技术应用用Excel解线性规划问题举例3.4 基本不等式选修1-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1 命题及其关系1.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3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阅读与思考“且”“或”“非”与“交”“并”“补”1.4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 椭圆探究与发现为什么截口曲线是椭圆信息技术应用用《几何画板》探究点的轨迹:椭圆2.2 双曲线探究与发现2.3 抛物线阅读与思考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及其应用第三章导数及其应用3.1 变化率与导数3.2 导数的计算探究与发现牛顿法──用导数方法求方程的近似解3.3 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信息技术应用图形技术与函数性质3.4 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实习作业走进微积分选修1-2第一章统计案例1.1 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1.2 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1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阅读与思考科学发现中的推理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3.1 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3.2 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第四章框图4.1 流程图4.2 结构图信息技术应用用word2002绘制流程图选修2-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1 命题及其关系1.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3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4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 曲线与方程2.2 椭圆探究与发现为什么截口曲线是椭圆信息技术应用用《几何画板》探究点的轨迹:椭圆2.3 双曲线2.4 抛物线第三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3.1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阅读与思考向量概念的推广与应用3.2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选修2-2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1.1 变化率与导数1.2 导数的计算1.3 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1.4 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1.5 定积分的概念1.6 微积分基本定理1.7 定积分的简单应用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1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3 数学归纳法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3.1 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3.2 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选修2-3第一章计数原理1.1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探究与发现子集的个数有多少1.2 排列与组合探究与发现组合数的两个性质1.3 二项式定理探究与发现“杨辉三角”中的一些秘密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2.1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2.2 二项分布及其应用探究与发现服从二项分布的随机变量取何值时概率最大2.3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2.4 正态分布信息技术应用μ,σ对正态分布的影响第三章统计案例3.1 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3.2 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选修3-1第一讲早期的算术与几何一古埃及的数学二两河流域的数学三丰富多彩的记数制度第二讲古希腊数学一希腊数学的先行者二毕达哥拉斯学派三欧几里得与《原本》四数学之神──阿基米德第三讲中国古代数学瑰宝一《周髀算经》与赵爽弦图二《九章算术》三大衍求一术四中国古代数学家第四讲平面解析几何的产生一坐标思想的早期萌芽二笛卡儿坐标系三费马的解析几何思想四解析几何的进一步发展第五讲微积分的诞生一微积分产生的历史背景二科学巨人牛顿的工作三莱布尼茨的“微积分”第六讲近代数学两巨星一分析的化身──欧拉二数学王子──高斯第七讲千古谜题一三次、四次方程求根公式的发现二高次方程可解性问题的解决三伽罗瓦与群论四古希腊三大几何问题的解决第八讲对无穷的深入思考一古代的无穷观念二无穷集合论的创立三集合论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第九讲中国现代数学的开拓与发展一中国现代数学发展概观二人民的数学家──华罗庚三当代几何大师──陈省身选修3-3第一讲从欧氏几何看球面一平面与球面的位置关系二直线与球面的位置关系和球幂定理三球面的对称性第二讲球面上的距离和角一球面上的距离二球面上的角第三讲球面上的基本图形一极与赤道二球面二角形三球面三角形1.球面三角形2.三面角3.对顶三角形4.球极三角形第四讲球面三角形一球面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二、球面“等腰”三角形三球面三角形的周长四球面三角形的内角和第五讲球面三角形的全等1.“边边边”(s.s.s)判定定理2.“边角边”(s.a.s.)判定定理3.“角边角”(a.s.a.)判定定理4.“角角角”(a.a.a.)判定定理第六讲球面多边形与欧拉公式一球面多边形及其内角和公式二简单多面体的欧拉公式三用球面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证明欧拉公式第七讲球面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一球面上的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二用向量方法证明球面上的余弦定理1.向量的向量积2.球面上余弦定理的向量证明三从球面上的正弦定理看球面与平面四球面上余弦定理的应用──求地球上两城市间的距离第八讲欧氏几何与非欧几何一平面几何与球面几何的比较二欧氏平行公理与非欧几何模型──庞加莱模型三欧氏几何与非欧几何的意义选修3-4对称与群第一讲平面图形的对称群一平面刚体运动1.平面刚体运动的定义2.平面刚体运动的性质二对称变换1.对称变换的定义2.正多边形的对称变换3.对称变换的合成4.对称变换的性质5.对称变换的逆变换三平面图形的对称群第二讲代数学中的对称与抽象群的概念一 n元对称群Sn思考题二多项式的对称变换思考题三抽象群的概念1.群的一般概念2.直积第三讲对称与群的故事一带饰和面饰思考题二化学分子的对称群三晶体的分类四伽罗瓦理论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第一讲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有关性质一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2.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四直角三角形的射影定理第二讲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圆周角定理二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定理三圆的切线的性质及判定定理四弦切角的性质五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第三讲圆锥曲线性质的探讨一平行射影二平面与圆柱面的截线三平面与圆锥面的截线选修4-2第一讲线性变换与二阶矩阵一线性变换与二阶矩阵(一)几类特殊线性变换及其二阶矩阵1.旋转变换2.反射变换3.伸缩变换4.投影变换5.切变变换(二)变换、矩阵的相等二二阶矩阵与平面向量的乘法三线性变换的基本性质(一)线性变换的基本性质(二)一些重要线性变换对单位正方形区域的作用第二讲变换的复合与二阶矩阵的乘法一复合变换与二阶矩阵的乘法二矩阵乘法的性质第三讲逆变换与逆矩阵一逆变换与逆矩阵1.逆变换与逆矩阵2.逆矩阵的性质二二阶行列式与逆矩阵三逆矩阵与二元一次方程组1.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矩阵形式2.逆矩阵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探索与发现三阶矩阵与三阶行列式第四讲变换的不变量与矩阵的特征向量一变换的不变量——矩阵的特征向量1.特征值与特征向量2.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计算二特征向量的应用1.Anα的简单表示2.特征向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第一讲坐标系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二极坐标系三简单曲线的极坐标方程四柱坐标系与球坐标系简介第二讲参数方程一曲线的参数方程二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三直线的参数方程四渐开线与摆线选修4-5不等式选讲第一讲不等式和绝对值不等式一不等式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基本不等式3.三个正数的算术-几何平均不等式二绝对值不等式1.绝对值三角不等式2.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第二讲讲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一比较法二综合法与分析法三反证法与放缩法第三讲柯西不等式与排序不等式一二维形式柯西不等式二一般形式的柯西不等式三排序不等式第四讲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一数学归纳法二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第一讲整数的整除一整除1.整除的概念和性质2.带余除法3.素数及其判别法二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1.最大公因数2.最小公倍数三算术基本定理第二讲同余与同余方程一同余1.同余的概念2.同余的性质二剩余类及其运算三费马小定理和欧拉定理四一次同余方程五拉格朗日插值法和孙子定理六弃九验算法第三讲一次不定方程一二元一次不定方程二二元一次不定方程的特解三多元一次不定方程第四讲数伦在密码中的应用一信息的加密与去密二大数分解和公开密钥选修4-7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第一讲优选法一什么叫优选法二单峰函数三黄金分割法——0.618法1.黄金分割常数2.黄金分割法——0.618法阅读与思考黄金分割研究简史四分数法1.分数法阅读与思考斐波那契数列和黄金分割2.分数法的最优性五其他几种常用的优越法1.对分法2.盲人爬山法3.分批试验法4.多峰的情形六多因素方法1.纵横对折法和从好点出发法2.平行线法3.双因素盲人爬山法第二讲试验设计初步一正交试验设计法1.正交表2.正交试验设计3.试验结果的分析4.正交表的特性二正交试验的应用选修4-9风险与决策第一讲风险与决策的基本概念一风险与决策的关系二风险与决策的基本概念1.风险(平均损失)2.平均收益3.损益矩阵4.风险型决策探究与发现风险相差不大时该如何决策第二讲决策树方法第三讲风险型决策的敏感性分析第四讲马尔可夫型决策简介一马尔可夫链简介1.马尔可夫性与马尔可夫链2.转移概率与转移概率矩阵二马尔可夫型决策简介三长期准则下的马尔可夫型决策理论1.马尔可夫链的平稳分布2.平稳分布与马尔可夫型决策的长期准则3.平稳准则的应用案例第三篇:高中数学目录【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总目录必修一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 集合阅读与思考集合中元素的个数1.2 函数及其表示阅读与思考函数概念的发展历程1.3 函数的基本性质信息技术应用用计算机绘制函数图象实习作业小结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2.1 指数函数信息技术应用借助信息技术探究指数函数的性质2.2 对数函数阅读与思考对数的发明探究也发现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2.3 幂函数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三章函数的应用3.1 函数与方程阅读与思考中外历史上的方程求解信息技术应用借助信息技术方程的近似解3.2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信息技术应用收集数据并建立函数模型实习作业小结复习参考题必修二第一章空间几何体1.1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1.2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阅读与思考画法几何与蒙日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探究与发现祖暅原理与柱体、椎体、球体的体积实习作业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1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2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2.3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阅读与思考欧几里得《原本》与公理化方法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三章直线与方程3.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探究与发现魔术师的地毯3.2 直线的方程3.3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阅读与思考笛卡儿与解析几何小结复习参考题第四章圆与方程4.1 圆的方程阅读与思考坐标法与机器证明4.2 直线、圆的位置关系4.3 空间直角坐标系信息技术应用用《几何画板》探究点的轨迹:圆必修三第一章算法初步1.1 算法与程序框图1.2 基本算法语句1.3 算法案例阅读与思考割圆术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二章统计2.1 随机抽样阅读与思考一个著名的案例阅读与思考广告中数据的可靠性阅读与思考如何得到敏感性问题的诚实反应2.2 用样本估计总体阅读与思考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图2.3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阅读与思考相关关系的强与弱实习作业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三章概率3.1 随机事件的概率阅读与思考天气变化的认识过程3.2 古典概型3.3 几何概型阅读与思考概率与密码小结复习参考题必修四第一章三角函数.1 任意角和弧度制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阅读与思考三角学与天文学1.3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1.4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探究与发现函数y=Asin(ωx+φ)及函数y=Acos(ωx+φ)探究与发现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研究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信息技术应用1.5 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阅读与思考振幅、周期、频率、相位1.6 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二章平面向量2.1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阅读与思考向量及向量符号的由来2.2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2.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2.4平面向量的数量积2.5平面向量应用举例阅读与思考向量的运算(运算律)与图形性质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3.1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信息技术应用利用信息技术制作三角函数表3.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必修五第一章解三角形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探究与发现解三角形的进一步讨论1.2 应用举例阅读与思考海伦和秦九韶1.3 实习作业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二章数列2.1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阅读与思考斐波那契数列信息技术应用2.2 等差数列2.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2.4 等比数列2.5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阅读与思考九连环探究与发现购房中的数学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三章不等式3.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3.2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3.3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阅读与思考错在哪儿信息技术应用用Excel解线性规划问题举例3.4 基本不等式选修1-1 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1 命题及其关系1.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3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阅读与思考“且”“或”“非”与“交”“并”“补”1.4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 椭圆探究与发现为什么截口曲线是椭圆信息技术应用用《几何画板》探究点的轨迹:椭圆2.2 双曲线探究与发现2.3 抛物线阅读与思考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及其应用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三章导数及其应用3.1 变化率与导数3.2 导数的计算探究与发现牛顿法──用导数方法求方程的近似解3.3 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信息技术应用图形技术与函数性质3.4 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实习作业走进微积分选修1-2 第一章统计案例1.1 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1.2 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实习作业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1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阅读与思考科学发现中的推理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3.1 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3.2 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小结复习参考题第四章框图4.1 流程图4.2 结构图选修2—1 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1 命题及其关系1.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3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4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 曲线与方程2.2 椭圆探究与发现为什么截口曲线是椭圆信息技术应用用《几何画板》探究点的轨迹:椭圆2.3 双曲线探究与发现2.4 抛物线探究与发现阅读与思考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三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3.1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阅读与思考向量概念的推广与应用 3.2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选修2—2 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1.1 变化率与导数1.2 导数的计算1.3 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1.4 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1.5 定积分的概念1.6 微积分基本定理1.7 定积分的简单应用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1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3 数学归纳法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3.1 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3.2 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选修2-3 第一章计数原理1.1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探究与发现子集的个数有多少1.2 排列与组合。

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材目录(全)

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材目录(全)

人教A 版高中数学目录必修1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 1..1 1 集合集合 1 1..2 2 函数及其表示函数及其表示 1 1..3 3 函数的基本性质函数的基本性质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2.1 1 指数函数指数函数 2 2..2 2 对数函数对数函数 2 2..3 3 幂函数幂函数第三章函数的应用3.1 1 函数与方程函数与方程 3 3..2 2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函数模型及其应用必修2第一章空间几何体1 1..1 1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1 1..2 2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1 1..3 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 2..1 1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 2..2 2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2 2..3 3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第三章直线与方程3.1 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3 3..2 2 直线的方程直线的方程3 3..3 3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必修3第一章算法初步1 1..1 1 算法与程序框图算法与程序框图 1 1..2 2 基本算法语句基本算法语句 1 1..3 3 算法案例算法案例阅读与思考割圆术第二章统计2 2..1 1 随机抽样随机抽样阅读与思考一个著名的案例阅读与思考广告中数据的可靠性阅读与思考如何得到敏感性问题的诚实反应 2 2..2 2 用样本估计总体用样本估计总体阅读与思考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图2 2..3 3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变量间的相关关系阅读与思考相关关系的强与弱第三章概率3 3..1 1 随机事件的概率随机事件的概率阅读与思考天气变化的认识过程 3 3..2 2 古典概型古典概型 3 3..3 3 几何概型几何概型必修4第一章三角函数1 1..1 1 任意角和弧度制任意角和弧度制 1 1..2 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 1..3 3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1 1..4 4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 1..5 5 函数函数y=Asin y=Asin((ωx+ψ) 1 1..6 6 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第二章平面向量 2 2..1 1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 2 2..2 2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2 2..3 3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 2 2..4 4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2 2..5 5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平面向量应用举例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3 3..1 1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3 3..2 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1.2应用举例1.3实习作业第二章数列2.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2.2等差数列2.3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2.4等比数列2.5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第三章不等式3.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3.2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3.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3.3.1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3.3.2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3.4基本不等式选修1-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1命题及其关系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4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椭圆2.2双曲线2.3抛物线第三章导数及其应用3.1变化率与导数3.2导数的计算3.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的应用3.4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举例选修1-2第一章第一章 统计案例统计案例 1.1 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思想及其初步应用 1.2 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第二章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推理与证明 2.1 合情推理与演绎证明证明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证明第三章第三章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与复数的引入3.1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的概念3.2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则运算第四章第四章 框图框图 4.1流程图流程图 4.2结构图结构图选修2-1第一章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1.1 命题及其关系命题及其关系 1.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条件1.3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4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量词第二章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方程2.1 曲线与方程曲线与方程2.2 椭圆椭圆 2.3 双曲线双曲线 2.4 抛物线抛物线第三章第三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立体几何3.1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3.2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量方法选修2-2第一章第一章 导数及其应用1.1 变化率与导数变化率与导数1.2 导数的计算导数的计算1.3 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中的应用1.4 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题举例1.5 定积分的概念定积分的概念 1.6 微积分基本定理微积分基本定理 1.7 定积分的简单应用第二章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推理与证明 2.1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推理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证明2.3 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第三章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与复数的引入3.1 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数的概念3.2 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四则运算选修2-3第一章第一章 计数原理计数原理1.1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1.2 排列与组合排列与组合 1.3 二项式定理二项式定理第二章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其分布2.1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及其分布列2.2 二项分布及其应用2.3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的均值与方差2.4 正态分布正态分布 第三章第三章 统计案例统计案例3.1 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思想及其初步应用 3.2 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选修3-1第一讲第一讲 早期的算术与几何与几何第二讲第二讲 古希腊数学古希腊数学 第三讲第三讲 中国古代数学瑰宝学瑰宝第四讲第四讲 平面解析几何的产生何的产生第五讲第五讲微积分的诞生 第六讲第六讲 近代数学两巨星巨星第七讲第七讲 千古谜题千古谜题第八讲第八讲 对无穷的深入思考入思考第九讲第九讲 中国现代数学的开拓与发展学的开拓与发展选修3-2选修3-3第一讲第一讲 从欧氏几何看球面看球面第二讲第二讲 球面上的距离和角离和角第三讲第三讲 球面上的基本图形本图形第四讲第四讲 球面三角形球面三角形 第五讲第五讲 球面三角形的全等的全等第六讲第六讲 球面多边形与欧拉公式与欧拉公式第七讲第七讲 球面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边角关系第八讲第八讲 欧氏几何与非欧几何非欧几何选修3-4第一讲第一讲 平面图形的对称群对称群第二讲第二讲 代数学中的对称与抽象群的概念对称与抽象群的概念 第三讲第三讲 对称与群的故事故事选修4-1第一讲第一讲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有关性质的判定及有关性质第二讲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位置关系第三讲 圆锥曲线性质的探讨质的探讨选修4-2第一讲 线性变换与二阶矩阵二阶矩阵第二讲 变换的复合与二阶矩阵的乘法与二阶矩阵的乘法 第三讲 逆变换与逆矩阵矩阵第四讲 变换的不变量与矩阵的特征向量量与矩阵的特征向量选修4-3 选修4-4第一讲第一讲 坐标系坐标系 第二讲第二讲 参数方程参数方程选修4-5第一讲 不等式和绝对值不等式对值不等式第二讲 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的基本方法第三讲 柯西不等式与排序不等式与排序不等式第四讲 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证明不等式选修4-6第一讲第一讲 整数的整除整数的整除 第二讲第二讲 同余与同余方程方程第三讲第三讲 一次不定方程第四讲第四讲 数伦在密码中的应用中的应用选修4-7第一讲第一讲 优选法优选法 第二讲第二讲 试验设计初步选修4-8选修4-9第一讲第一讲 风险与决策的基本概念的基本概念第二讲第二讲 决策树方法决策树方法 第三讲第三讲 风险型决策的敏感性分析的敏感性分析第四讲第四讲 马尔可夫型决策简介决策简介高中人教版(高中人教版(B B )教材目录介绍必修一第一章第一章 集合集合1.1 1 集合与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与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与集合的表示方法 1 1..2 2 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 第二章第二章 函数函数2 2..1 1 函数函数函数 2 2..2 2 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 2 2..3 3 函数的应用(Ⅰ)函数的应用(Ⅰ)函数的应用(Ⅰ) 2 2..4 4 函数与方程函数与方程函数与方程第三章第三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3 3..1 1 指数与指数函数指数与指数函数指数与指数函数 3 3..2 2 对数与对数函数对数与对数函数对数与对数函数3 3..3 3 幂函数幂函数幂函数 3 3..4 4 函数的应用(Ⅱ)函数的应用(Ⅱ)函数的应用(Ⅱ)必修二第一章第一章 立体几何初步立体几何初步1.1 1 空间几何体空间几何体空间几何体 1 1..2 2 点、线、面之间的位置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关系第二章第二章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2 2..1 1 平面真角坐标系中的基平面真角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本公式2 2..2 2 直线方程直线方程直线方程 2 2..3 3 圆的方程圆的方程圆的方程 2 2..4 4 空间直角坐标系空间直角坐标系空间直角坐标系必修三第一章第一章 算法初步算法初步1.1 1 算法与程序框图算法与程序框图算法与程序框图 1 1..2 2 基本算法语句基本算法语句基本算法语句 1 1..3 3 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案例案例第二章第二章 统计统计2.1 1 随机抽样随机抽样随机抽样 2 2..2 2 用样本估计总体用样本估计总体用样本估计总体 2 2..3 3 变量的相关性变量的相关性变量的相关性第三章第三章 概率概率3.1 1 随机现象随机现象随机现象 3 3..2 2 古典概型古典概型古典概型 3 3..3 3 随机数的含义与应用随机数的含义与应用随机数的含义与应用 3 3..4 4 概率的应用概率的应用概率的应用必修四第一章第一章 基本初等函基本初等函((Ⅱ) 1 1..1 1 任意角的概念与弧度制任意角的概念与弧度制任意角的概念与弧度制 1 1..2 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 1..3 3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二章第二章 平面向量平面向量 2 2..1 1 向量的线性运算向量的线性运算向量的线性运算 2 2..2 2 向量的分解与向量的坐向量的分解与向量的坐标运算标运算 2 2..3 3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平面向量的数量积2 2..4 4 向量的应用向量的应用向量的应用第三章第三章 三角恒等变换三角恒等变换3.1 1 和角公式和角公式和角公式 3 3..2 2 倍角公式和半角公式倍角公式和半角公式倍角公式和半角公式 3 3..3 3 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与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和差化积必修五第一章第一章 解直角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1.1 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1 1..2 2 应用举例应用举例应用举例第二章第二章 数列数列2 2..1 1 数列数列数列 2 2..2 2 等差数列等差数列等差数列 2 2..3 3 等比数列等比数列等比数列第三章第三章 不等式不等式3 3..1 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不等关系与不等式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3 3..2 2 均值不等式均值不等式均值不等式3 3..3 3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3 3..4 4 不等式的实际应用不等式的实际应用不等式的实际应用 3 3..5 5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选修1-1第一章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常用逻辑用语1.1 1 命题与量词命题与量词命题与量词 1 1..2 2 基本逻辑联结词基本逻辑联结词基本逻辑联结词 1 1..3 3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命题的四种形式命题的四种形式第二章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圆锥曲线与方程2.1 1 椭圆椭圆椭圆 2 2..2 2 双曲线双曲线双曲线 2 2..3 3 抛物线抛物线抛物线第三章第三章 导数及其应用导数及其应用3 3..1 1 导数导数导数 3 3..2 2 导数的运算导数的运算导数的运算 3 3..3 3 导数的应用导数的应用导数的应用选修1-2第一章第一章 统计案例统计案例 第二章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推理与证明 第三章第三章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的引入 第四章第四章 框图框图选修4-5第一章第一章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证明的基本方法和证明的基本方法1 1..1 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一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1 1..2 2 基本不等式基本不等式基本不等式1 1..3 3 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1 1..4 4 绝对值的三角不等式绝对值的三角不等式绝对值的三角不等式 1 1..5 5 不等式证明的基本方法不等式证明的基本方法不等式证明的基本方法第二章第二章 柯西不等式与排序不等式及其应用不等式及其应用2.1 1 柯西不等式柯西不等式柯西不等式 2 2..2 2 排序不等式排序不等式排序不等式 2 2..3 3 平均值不等式平均值不等式平均值不等式((选学选学) ) 2 2..4 4 最大值与最小值问题,最大值与最小值问题,优化的数学模型优化的数学模型第三章第三章 数学归纳法与贝努利不等式利不等式3.1 1 数学归纳法原理数学归纳法原理数学归纳法原理 3 3..2 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贝努利不等式式,贝努利不等式。

人教版高中数学A版目录(部编版)2021

人教版高中数学A版目录(部编版)2021
7.4 二项分布与超几何分布
探究与发现:二项分布的性质
7.5 正态分布
信息技术应用:概率分布图及概率计算
第八章 成对数据的统计分析
8.1 成对数据的统计相关性
8.2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及其应用
阅读与思考:回归与相关
8.3 列联表与独立性检验
数学建模 建立统计模型进行预测
第七章复数
7.1复数的概念
7.2复数的四则运算
阅读与思考:代数基本定理
7.3*复数的三角表示
探究与发现:1的n次方根
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
8.1 基本立体图形
8.2 立体图形的直观图
阅读与思考:画法几何与蒙日
8.3 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探究与发现:祖暅原理与柱体、椎体的
体积
8.4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2 基本不等式
2.3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
第三章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3.1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
阅读与思考:函数概念的发展历程
3.2函数的基本性质
信息技术应用:用计算机绘制函数图像
3.3 幂函数
探究与发现:探究函数y=x+ 的图象与性质
3.4 函数的应用(一)
文献阅读与数学写作*: 函数的形成与发展
8.5 空间直线、平面的平行
8.6 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
阅读与思考:欧几里得《原本》与
公理化方法
文献阅读与数学写作*:几何学的发展
第九章统计
9.1随机抽样
阅读与思考:如何得到敏感性问题的
诚实反应
信息技术应用:统计软件的应用
9.2用样本估计总体
阅读与思考:统计学在军事中的应用
———二战时德国坦克总量的估计问题

等比数列教案

等比数列教案

等比数列教案等比数列教案篇一一、概述教材内容: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的推导及简单应用教材难点:灵活应用等比数列及通项公式解决一般问题教材重点: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掌握等比数列的定义理解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推导2.能力目标(1)学会通过实例归纳概念(2)通过学习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推导学会归纳假设(3)提高数学建模的能力3、情感目标:(1)充分感受数列是反映现实生活的模型(2)体会数学是来源于现实生活并应用于现实生活(3)数学是丰富多彩的而不是枯燥无味的三、教学对象及学习需要分析1、教学对象分析:(1)高中生已经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对各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基础,理解能力较强。

并掌握了函数及个别特殊函数的性质及图像,如指数函数。

之前也刚学习了等差数列,在学习这一章节时可联系以前所学的进行引导教学。

(2)对归纳假设较弱,应加强这方面教学2、学习需要分析:四。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课前复习(1)复习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向公式(2)复习指数函数及其图像和性质2.情景导入等比数列教案篇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正确理解等比数列的定义,了解公比的概念,明确一个数列是等比数列的限定条件,能根据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等比数列,了解等比数列在生活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通过对等比数列概念的归纳,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习惯;通过对等比数列的研究,逐步培养学生观察、类比、归纳、猜想等思维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善于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猜想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主动参与学习,感受数学文化。

【教学重点】等比数列定义的归纳及运用。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等比数列的定义,根据定义判断或证明某些数列是否为等比数列【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方法】启发式和讨论式相结合,类比教学。

【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一张白纸,游标卡尺。

【教学过程】复习回顾:等差数列的定义。

《金版新学案》高考数学总复习 3.3等比数列课时作业(扫描版) 文 大纲人教版

《金版新学案》高考数学总复习 3.3等比数列课时作业(扫描版) 文 大纲人教版

《金版新学案》高考数学总复习 3.3等比数列课时作业(扫描版)文大纲人教版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若数列{a n}的前n项和S n=3n-a,数列{a n}为等比数列,则实数a的值是A.3 B.1C.0 D.-1解析:可用特殊值法,由S n得a1=3-a,a2=6,a3=18,由等比数列的性质可知a=1.答案: B3.在等比数列{a n}中,“a2>a4”是“a6>a8”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由a2>a4,得a2>a2q2,所以0<q2<1,由a6>a8得a6>a6q2,所以0<q2<1,因此“a2>a4”是“a6>a8”的充要条件.答案: C4.已知等比数列{a n}中,a n>0,a1,a99为方程x2-10x+16=0的两根,则a20·a50·a80的值为A.32 B.64C.256 D.±64答案: B5.已知等比数列{a n}中,a1+a2=30,a3+a4=120,则a5+a6等于A.240 B.±240C.480 D.±4806.等比数列{a n}前n项的积为T n,若a3a6a18是一个确定的常数,那么数列T10,T13,T17,T25中也是常数的项是A.T10 B.T13C.T17 D.T25三、解答题10.已知在数列{a n}中,已知a1=-1,且a n+1=2a n+3n∈N.1求证:数列{a n+1-a n}是等比数列;2求数列{a n}的通项公式;解析:1证明:设b n=a n+1-a n,则b n+1=a n+2-a n+1=2a n+1+3-2a n-3=2a n+1-a n=2b n,由题设知:a2=1,b1=2,则{b n}是以2为首项,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2由1知:b n=2n,即a n+1-a n=2n,∴a n-a1=a n-a n-1+a n-1-a n-2+a n-2-a n-3+…+a3-a2+a2-a1=2n-1+2n-2+2n-3+…+22+21=2n-2,得a n=2n-3n∈N.。

3.3 等比数列及其前n项和

3.3  等比数列及其前n项和

数,n∈N*){an}
a2 n1

是等比数列.
(3)中项公式:
an·an+2(an·an+1·an+2≠0,n∈N*)
等比数列问题的基本方法:在a1,q,n,an,Sn五个量中,知 三求二. 3.分类讨论的思想:当a1>0,q>1或a1<0,0<q<1时,{an}为递 增数列;a1<0,q>1或a1>0,0<q<1时,{an}为递减数列;当 q<0时,{an}为摆动数列;当q=1时,{an}为常数列.
又∵a2a6=a3a5= ∴a2a3a4a5a6= =32.
4.为了治理“沙尘暴”,西部某地区政府经过多年努力,到 2006年底,将当地沙漠绿化了40%,从2007年开始,每年将
出现这种现象:原有沙漠面积的12%被绿化,即改造为绿洲
(被绿化的部分叫绿洲),同时原有绿洲面积的8%又被侵蚀
为沙漠,问至少经过几年的绿化,才能使该地区的绿洲面积

3 2

a1
(1

q
3
)

4
1
,
1 q
2
解得 q2
1, 4
a1=6.综合可得:a1
3 2
或a1=6
2.设数列{an}是等差数列,a5=6. (1)当a3=3时,请在数列{an}中找一项am,使得a3,a5,am成
(2)当a3=2时,若自然数n1,n2,…,nt,… (t∈N*)满足 5<n1<n2<…<nt<…使得a3,a5a,n1 ,an2 ,…,ant ,…是等比数列, 求数列{nt}的通项公式. 解 (1)设{an}的公差为d,则由a5=a3+2d,

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教案

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教案

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教案第一章:等比数列的概念1.1 引入:通过复习数列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数列的定义和性质。

1.2 等比数列的定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一些具体的数列,总结等比数列的定义和特点。

1.3 等比数列的性质:引导学生探究等比数列的性质,如相邻两项的比值是常数,每一项可以表示为前一项与公比的乘积等。

1.4 等比数列的举例:给出一些等比数列的例子,让学生通过计算和分析加深对等比数列的理解。

第二章: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2.1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的引入:通过一些具体的等比数列,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其通项公式。

2.2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引导学生利用等比数列的性质和数学归纳法推导出通项公式。

2.3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的应用:给出一些应用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例子,让学生通过计算和分析加深对通项公式的理解。

第三章: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3.1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含义和意义。

3.2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引导学生利用等比数列的性质和数学归纳法推导出前n项和的公式。

3.3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应用:给出一些应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例子,让学生通过计算和分析加深对前n项和的理解。

第四章:等比数列的性质和运算4.1 等比数列的性质:引导学生探究等比数列的性质,如公比的取值范围,等比数列的单调性等。

4.2 等比数列的运算:引导学生掌握等比数列的运算规则,如加减乘除等。

4.3 等比数列的性质和运算的应用:给出一些应用等比数列的性质和运算的例子,让学生通过计算和分析加深对等比数列的理解。

第五章:等比数列的综合应用5.1 等比数列的实际应用:引导学生将等比数列的概念和公式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如经济增长模型,放射性衰变等。

5.2 等比数列的解题策略:引导学生掌握解决等比数列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如利用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等。

5.3 等比数列的综合练习:给出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计算和分析加深对等比数列的综合应用的理解。

等比数列的应用教案

等比数列的应用教案

等比数列的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和性质。

2. 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

3. 能够应用等比数列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等比数列的概念和性质1.1 等比数列的定义1.2 等比数列的性质2.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2.1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推导2.2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推导3. 等比数列的应用3.1 等比数列在几何问题中的应用3.2 等比数列在经济问题中的应用3.3 等比数列在自然科学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等比数列的概念和性质1.1 引入等比数列的概念,通过实例向学生解释等比数列的特点。

1.2 讲解等比数列的性质,包括公比的性质和项数的关系等。

2.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2.1 推导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推导过程。

2.2 推导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利用前一节课学过的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进行类比。

3. 等比数列的应用3.1 通过几何问题的实例,如等比扩大或缩小模型的应用,引导学生将等比数列的概念和性质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3.2 通过经济问题的实例,如利润的翻倍、销售额的增长等,让学生了解等比数列在经济领域的应用。

3.3 通过自然科学问题的实例,如细菌的繁殖、物质的衰减等,培养学生将等比数列应用到自然科学领域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等比数列的概念和性质。

2. 案例教学法:通过经典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培养学生运用等比数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相互讨论、互相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合作精神。

五、教学评估1. 小组探究活动:分组完成一道关于等比数列的应用问题,并进行展示和讨论。

2. 课堂练习:布置一定数量的练习题,检测学生对等比数列的掌握程度。

3. 个人表现:根据学生的表现、参与度和课堂作业情况综合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等比数列的相关知识点和例题。

高中数学 3.3等比数列及其性质配套课件 理 新人教A版

高中数学 3.3等比数列及其性质配套课件 理 新人教A版

【即时应用】
(1)思考:G2=ab是a,G,b成等比数列的什么条件?G= ab 呢? 并说明理由.
提示:G2=ab是必要不充分条件;
G= ab 既不是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 因为若G=0,a=0,则有G2=ab,G= ab ,而a,G,b不是等比数 列;若a,G,b成等比数列,则 G b ,
【规范解答】(1)设公比为q,则由5S2=S4知q≠1, 又a1=1,∴5(1+q)= 1 q4 ,
1 q
∴q2=4,又q>0,
∴q=2.
∴a5=a1q4=1×24=16. 答案:16
(2)设{an}的公比为q,由题意得
a1q 6a1
6 a1q2

, 30
解得 aq123 或 aq132,
aG
所以G2=ab,不能推出G= ab .
(2)思考:若a,b存在等比中项,则a,b应满足什么条件? 提示:a,b同号(a·b>0)时,a,b存在等比中项,即a,b同为 正或同为负时,a,b存在等比中项.
(3)若等比数列{an}的前三项依次为a-1,a+1,a+4,则它的第5 项为______.
aa11qq52
2 16
解得
a1

1 2,
q 2
∴an= 1 ×2n-1=2n-2.
2
答案:(1) 2 (2)an=2n-2
8
3.等比中项 如果在a与b中间插入一个数G,使a,G,b成等比数列,则G叫做 a与b的等比中项,且_G_2_=_a_b_,即G=___a_b_.
【解析】(1)不是.等比数列中的项不能为0. (2)第二项与第一项的比值不等于常数2,故不是等比数列. (3)当a=0时,不满足等比数列的概念,故不一定是等比数列. (4)是等比数列. 答案:(1)否 (2)否 (3)否 (4)是

等比数列及求和公式_解释说明以及概述

等比数列及求和公式_解释说明以及概述

等比数列及求和公式解释说明以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本文将重点讨论等比数列及其求和公式。

等比数列是一种特殊的数列,其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值都相等。

通过研究等比数列,我们可以揭示其定义、性质、通项公式以及求和公式。

这些概念在数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并且对于理解数学问题,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也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主要部分进行阐述。

首先是引言部分,对文章的背景和内容进行简单介绍。

接下来是等比数列部分,包括定义与性质、通项公式以及前n项和公式的详细解释。

然后是求和公式部分,我们将详细解释推导思路以及介绍平均值求和法和辅助量法这两种常用的方法来求解等比数列的和。

在示例与应用部分,我们将通过实际问题解析、应用场景探讨以及数学建模实例来展示等比数列与求和公式在现实中的运用。

最后,在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回顾,并提供拓展思考以及对学习带来的启示。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让读者全面理解等比数列及求和公式的相关概念和性质,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通过对等比数列与求和公式的介绍,我们可以培养读者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这些内容也为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为进一步学习高等数学和应用数学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2. 等比数列2.1 定义与性质等比数列是一种数列,它的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相等。

具体地说,若一个数列的任意两个相邻的项之间都成等比关系,称为等比数列。

设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₁,公比为r(r≠0),则它的通项公式为:an = a₁* r^(n-1)其中,an表示等比数列中第n项的值。

等比数列有三个主要性质:1. 首项和公差不同时,两个不同位置上的项之间一定不相等;2. 等比数列中,任意两个不同位置上的项均满足a(i+1)/a(i) = r;3. 等比数列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都是前一项乘以公比得到。

2.2 通项公式对于等比数列而言,我们可以通过求解通项公式来计算任意位置上的元素值。

等比数列求和试题

等比数列求和试题

等比数列求和试题§3.3等比数列及其求和一、典型例题:1.(1)若x,2x?2,3x?3成等比数列,则x的值__________.?4(2)在2与6之间插入n个数,使它们组成等比数列,则这个数列的公比为________.2.如果一个数列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则此数列(b)(a)为常数数列(b)为非零的常数数列(c)存有且唯一(d)不存有3.设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前n项的倒数之和为tn,则a1ansntnn?13的值(a).(a)a1an(b)(c)(a1an)n(d)(a20a10a1an)n4.在等比数列{an}中,a7?a11?6,a4?a14?5,则2332?(c).3223232332a.b.c.或d.-或-125.等比数列?an?的首项a1??1,前n项和为sn,若s10s5?3132,sn?_________.?(1?(?))n6.已知数列?an?是公比q?1的等比数列,给出下列六个数列:(1)?kan?(k?0);(2)?a2n?1?;(3)?an?1?an?;(4)?an?1an?;(5)?nan?;(6)?an?.其中仍是等比数列的个数为(b)3(a)4(b)5(c)6(d)37.若2,a,b,c,d,183六个数成等比数列,则log9a?bc?d2222=.?18.设?an?是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sn是它的前n项和,若{sn}是等差数列,则q=_____.19.在正项数列?an?中,a?aa?21222n4?13n,则a1?a2an?___________.2n?1nn10.未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3?2?2n?1,谋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sn?3n?12?2n?1?n?27211.未知定义在r上的函数f(x)?0和数列?an?满足用户:a1?3,a2?5,an?f(an?1)(n?2,3,4,?),且f(an)?f(an?1)?2(an?an?1)(n?2,3,4,?)(1)令bn?an?1?an(n?n?),证明数列{bn}就是等比数列;(2)谋数列{an}的通项公式.解(1)?b1?a2?a1?2?0,得b2?a3?a2?f(a2)?f(a1)?2(a2?a1)?4?0由此推知:bn?an?1?an?0,(n?n?)…2分当n?2时,bnbn?1?an?1?anan?an?1?f(an)?f(an?1)an?an?1?2(an?an?1)an?an?1?2 (4)分后{bn}是一个首项为2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6分(2)由(1)言:bn?b12n?1?(a2?a1)2n?1?2(n?n?)………7分后n当n?n?,且n?2时,b1?b2bn?1?2(1?2n?1)1?2?2?2…9分后n而b1?b2bn?1?(a2?a1)?(a3?a2)(an?an?1)?an?an?1?an?a1?b1?b2bn?1?2(1?2n?1)1?2n?2?2?an?2?1……11分nn对n=1时a1?3也设立,?an?2?1………………12分后3tsn?(2t?3)sn?1?3t(n?2),12.设数列?an?的首项a1=1,前n项和sn满足关系式:其中t?0为未知常数.(1)求证:数列{an}是等比数列;(2)设立?an?的公比为f(t),并作数列?bn?,并使b1?1,bn?f((3)议和:b1b2-b2b3+b3b4-b4b5…+b2n-1b2n-b2nb2n+1.12.解:(1)由a1=s1=1,s2=1+a2,得a2=1bn?1)(n?2),谋?bn?的通项bn;3?2ta23?2t,?又3tsn-(2t+3)sn-1=3t①3ta13tanan?1?2t?33t,3tsn-1-(2t+3)sn-2=3t②①-②得3tan-(2t+3)an-1=0∴所以{an}是一个首项为1,公比为2t?33t的等比数列.(2)由f(t)=2t?33t?23?1t,得bn=f(1bn?1)?23+bn-1.∴bn=1+23(n-1)=2n?13(3)由bn=2n?13,所述{b2n-1}和{b2n}就是首项分别为1和53,公差均为43的等差数列于是b1b2-b2b3+b3b4-b4b5+…+b2n-1b2n-b2nb2n+1=b2(b1-b3)+b4(b3-b5)+b6(b5-b7)+…+b2n(b2n-1+b2n+1)=-43(b2+b4+…+b2n)=-4132n(53?4n?13)=-49(2n2+3n)二、练习题:1.未知正项数列?an?为等比数列,且a2a4?2a3a5?a4a6?25,则a3?a5?_______.52.等差数列?an?的公差d?0,且a1,a5,a17成等比数列,则a1?a5?a17a2?a6?a18=.262933.设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s3+s6=2s9,则数列的公比q?_________.?3.解:若q=1,则有s3=3a1,s6=6a1,s9=9a1.因a1≠0,得s3+s6≠2s9,显然q=1与题设矛盾,故q≠1.由s3+s6=2s9,得42a1(1?q)1?q3?a1(1?q)1?q6?2a1(1?q)1?q9,整理得q3(2q6-q3-1)=0,由q≠0,得2q6-q3-1=0,从而(2q3+1)(q3-1)=0,因q3≠1,故q3=-123,所以q=-42.4.等比数列的前n项的乘积记作mn,若m10?20,m20?10,则m30?_______.5.设an为数列?an?的前n项和,an=1832(an-1)(n?1),且bn?4n?3(n?1).(ⅰ)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ⅱ)若d∈{a1,a2,a3,…,an,…}∩{b1,b2,b3,…,bn,…},则称d为数列{an}与{bn}的公共项,将数列{an}{bn}的公共项,按它们在原数列中的先后顺序排列成一个代莱数列2n?1{dn},求证:数列?dn?的通项公式为:dn?3.5.求解:(ⅰ)由未知an=32(an-1)(n∈n),当n=1时,a1=32(a1-1),Champsaura1=3,当n≥2时,an=an-an-1=32(an-an-1),由此Champsauran=3an-1,即为anan?1=3(n≥2).故an=3n(n∈n*);(ⅱ)证明:由排序所述a1,a2不是数列{bn}中的项,因为a3=27=4×6+3,所以d1=27就是数列{bn}中的第6项设ak=3k是数列{bn}中的第n项,则3k=4m+3(k,m∈n),因为ak+1=3k+1=33k=3(4m+3)=4(3m+2)+1,所以ak+1不是数列{bn}中的项.而ak+2=3k+2=93k=9(4m+3)=4(9m+6)+3,所以ak+2就是数列{bn}中的项由以上探讨所述d1=a3,d2=a5,d3=a7,…,dn=a2n+1所以数列{dn}的通项公式就是dn=a2n+1=32n+1(n∈n*)练习题答案:1.52.262933.?424. 185.an?3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显然公比q≠1,由已知可得: 解:显然公比 ,由已知可得:
a1 = 1 解得 q = 3 . n = 4
题型2 题型 等比数列中的证明问题 2. (1)已知数列 n},其中 n=2n+3n,且数 已知数列{c ,其中c 已知数列 为等比数列, 列{cn+1-pcn}为等比数列,求常数 为等比数列 求常数p; (2)证明:(1)中数列 n}不是等比数列 证明: 中数列 中数列{c 不是等比数列 不是等比数列. 证明 解:(1)解法 :因为 n+1-pcn是等比数列, 解法1:因为c 是等比数列, 解法 故有(c 故有 n+1-pcn)2=(cn+2-pcn+1)(cn-pcn-1). 代入上式, 将cn=2n+3n代入上式, 得[2n+1+3n+1-p(2n+3n)]2=[2n+2+3n+2] [ p(2n+1+3n+1)]·[2n+3n-p(2n-1+3n-1)], ][ ],
第一课时
题型1 知三求二” 题型 a1,q,n,Sn,an中“知三求二” , , 1. 已知等比数列 n}中,a1+an=66,a2an-1=128, 已知等比数列{a 中 Sn=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6,求项数 和公比 的值 和公比q的值 ,求项数n和公比 的值.
a1 + an = 66 所以 a a =128 , 1 n
第 三 章


3.3
等比数列
考点 搜索 高考 猜想
●等比数列的概念 ●等比数列的判定方法 ●等比数列的性质 ●有关等比数列的综合应用 以选择题形式考查等比数列的基 础知识,和函数、不等式、 础知识,和函数、不等式、向量交汇 考查等比数列的综合应用. 考查等比数列的综合应用
一、等比数列的判定与证明方法
(2)要证 n}不是等比数列只需证 22≠c1·c3. 要证{c 不是等比数列只需证 不是等比数列只需证c 要证 事实上, 事实上,c22=(22+32)2=169, c1·c3=(2+3)(23+33)=175, 不是等比数列. 因此, 因此,c22≠c1·c3,故{cn}不是等比数列 故 不是等比数列 点评: 点评:判断一个数列是等比数列或处理相 关问题,基本解法是定义法和等比中项法 基本解法是定义法和等比中项法,如 关问题 基本解法是定义法和等比中项法 如(1) 中的解法1和解法 解法3用了特殊值探路 和解法2,解法 用了特殊值探路,一般 中的解法 和解法 解法 用了特殊值探路 一般 化证明的思路,符合人们认识问题的一般规律 符合人们认识问题的一般规律,也 化证明的思路 符合人们认识问题的一般规律 也 是一种一般解法.(2)中否定一个命题只需要举一 是一种一般解法 中否定一个命题只需要举一 个反例就够了,若在证明过程中采用否定 若在证明过程中采用否定c 个反例就够了 若在证明过程中采用否定 n2≠cn的形式,就会使问题复杂化. 1·cn+1的形式,就会使问题复杂化
am
在等比数列{a 中 , 拓展练习在等比数列 n}中,a3-a1=8, a6-a4=216,Sn=40,求公比 ,a1及n. , ,求公比q,
a q2 - a = 8 1 1 a1 q 5 - a1 q 3 = 2 1 6 , a 1 (1 - q n ) = 40 1- q
2.三个数成等比数列可设这三个数为13 三个数成等比数列可设这三个数为 a a,aq __________,四个正数成等比数列可设这四个 , q aq a , aq,aq3 数为14 ____________. 3 q an2=an-1·an+1,n≥2,n∈N*;③ ana1 = qn-1n∈N*;④ ∈ ③ ④ ,∈
即 [ (2-p)2n+(3-p)3n ] 2= [ (2-p)2n+1+(3p)3n+1]·[(2-p)2n-1+(3-p)3n-1], [ 整理得
1 6
(2-p)(3-p)·2n·3n=0,解得 ,解得p=2或p=3. 或
cn+1 - pcn =q cn - pcn-1
解法2:因为 是等比数列, 解法 :因为{cn+1-pcn}是等比数列, 是等比数列 故存在非零常数q使得 故存在非零常数 使得 对n≥2都成立 都成立. 都成立 代入化简得(4-2p-2q+pq)·2n-1+(9-3p将cn=2n+3n代入化简得 3q+pq)·3n-1=0,
设数列 的前n项和为 的前 项和为 拓展练习 设数列{an}的前 项和为Sn,已 知数列{Sn}是等比数列,且公比q≠1,试判断 知数列 是等比数列,且公比 , 是等比数列 {an}是否为等比数列 是否为等比数列. 是否为等比数列 由已知S 解:由已知 n=S1qn-1=a1qn-1. 所以,当n≥2时,an=Sn-Sn-1=a1qn-2·(q-1), 所以 当 时 ,
4-2 p -2q + pq = 0 所以 , 9-3 p -3q + pq = 0
解得p=3或p=2. 或 解得
解法3: 解法 :cn+1-pcn=2n+1+3n+1-p·2n-p·3n, 故c2-pc1=13-5p, , c3-pc2=35-13p, , c4-pc3=97-35p. 由题意可知(35-13p)2=(13-5p)(97-35p), 由题意可知 , 解得p=3或p=2. 或 解得 符合题意; 当p=2时,cn+1-pcn=3n,符合题意 时 也符合题意. 当p=3时,cn+1-pcn=-2n,也符合题意 时 从而p=3或p=2. 或 从而
解得q=2,于是n=6; ,于是 解得 若a1=64,an , 由
32 1 64(1 q) 1 a1 (1 - q n ) 32 解得q= 2 Sn = = = 126, 解得 1- q 1- q
n-1=2,所以 n= 1 =2,则64·q 所以q , 所以
q. ,n=6.
点评: 点评:首项和公比是等比数列中的两个基 本量, 本量,求这两个基本量的方法一是利用方程 的思想得基本量的方程(组 ,然后求解即可; 的思想得基本量的方程 组),然后求解即可; an n-m 利用a 求通项公式. 二是利用q = 求q,利用 n=amqn-m求通项公式 利用
an+1 =q (常数 ,n∈N* 常数) 常数 1.定义法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定义法:① an 定义法
an2=an-1·an+1,n≥2,n∈N* ∈ 2.等比中项法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比中项法:② 等比中项法
an = qn-1, n∈N* ∈ 3.通项公式法:③_________________. 通项公式法: 通项公式法 a 1
q 2 2
3. 则a1a2+a2a3+…+anan+1=( C ) A. 16(1-4-n) B. 6(1-2-n) 32 C. (1-4-n) D. 32 (1-2-n)
3 3
1 已知{a 是等比数列 是等比数列, 已知 n}是等比数列,a2=2,a5= 4

设数列{a 的公比为 的公比为q. 解:设数列 n}的公比为 是等比数列, 由{an}是等比数列, 是等比数列 也是等比数列且公比为q 知{anan+1}也是等比数列且公比为 2. 也是等比数列且公比为 1 3= 1 ,所以 所以a 又a2=2,a5= ,所以 5a2=q 4 8 1 q= ,则a1=4. 则 2 a1a2 [1- (q 2 )n ] 所以a 所以 1a2+a2a3+…+anan+1= 32 1- q 2 = 3 (1-4-n).故选 故选C. 故选
因为{a 是等比数列 所以a 是等比数列,所以 解:因为 n}是等比数列 所以 1·an=a2·an-1, 因为
a1 = 2 解得 a n = 64
所以q 若a1=2,an=64,则2·qn-1=64,所以 n=32q. , , 所以
a1 = 64 或a = 2 . n
a1 (1- qn ) 2(1-32q) 由 Sn = = = 126, 1- q 1- q
an+1 = q (常数 ∈N*;② 盘点指南: 常数),n∈ 盘点指南:① 常数 ② an
⑧=;⑨q;⑩成等比数列;11± ac ; 12 等差数列; ⑨ ⑩成等比数列; 等差数列;
a 13 q
na1 (q = 1) a1·qn-1,n∈N*;⑤qn-m;⑥a1(1- qn ) ∈ ⑤ ⑥ ; 1- q (q ≠ 1)
na1 (q = 1) ⑦ a1 - anq (q ≠ 1) ; 1- q
, a,aq;
aq a , 14 3 q
,aq,aq3
c
2.已知等比数列 n}的公比为正数,且 已知等比数列{a 的公比为正数 的公比为正数, 已知等比数列 a3·a9=2a52,a2=1,则a1=( B ) 则
1 A. 2 C. 2 2 B. 2 D. 2
设公比为q,由已知得 解:设公比为 由已知得 a1q2·a1q8=2(a1q4)2,故q2=2. 故 又因为等比数列{a 的公比为正数 的公比为正数, 又因为等比数列 n}的公比为正数,
q= 2,故 a1 = a2 = 1 = 2 , 故选 故选B. 所以
a1 (1 - q n ) = 80, 1- q a1 (1 - q 2 n ) = 6560. 1- q
① ②
②÷①得 ②÷①得1+qn=82,即qn=81. , 所以q>1,故前n项中 n最大. 所以 > ,故前 项中a 最大 项中
代入① 将qn=81代入①,得a1=q-1.③ 代入 ③ 又an=a1qn-1=54,所以 ,所以81a1=54q.④ ④ 联立③④解得a1=2,q=3. 联立③④解得 ③④解得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