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高二(上):第三章第五节课时活页训练
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三课后练测第三章(高二生物人教版
第3章测评A(基础过关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50分)1.为验证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原理,某同学按下图进行了实验,其实验结果应为()A.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B.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C.胚芽鞘不生长D.胚芽鞘不弯曲解析: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的作用部位是尖端下面的伸长区,所以切段处聚集了大量生长素,向左移动后,胚芽鞘尖端左下方具有生长素,右下方没有生长素,左侧生长快,所以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
答案:A2.下图表示有关生长素的实验。
一段时间后,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中弯曲程度最小的是()A.甲B.乙C.丙D.丁解析:匀速旋转使尖端均匀受光,故而生长素浓度a>c=d>b,所以乙弯曲程度最小。
答案:B3.把栽有小麦幼苗的小花盆放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中,装置按图示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一段时间后,整个小麦幼苗的形状如下图中的()解析:在旋转时生长素会由近转轴侧横向运输到远转轴侧,结果是小麦的根和茎近转轴侧的生长素浓度都小于远转轴侧。
由于根对生长素的作用比较敏感,远转轴侧由于生长素浓度高,生长被抑制,而茎对生长素的作用相对不敏感,远转轴侧由于生长素浓度高长得快。
答案:B4.下列植物体各组织或器官内生长素分布最少的是()A.芽的分生组织B.茎的形成层C.幼嫩的种子D.成熟的果实解析:生长素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成熟的器官中很少。
答案:D5.对燕麦胚芽鞘的尖端分别做如下处理,然后都放在单侧光下照射,其中会弯曲生长的是()解析:A、B均直立生长,C弯向光源生长,D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答案:C6.植物的感光部位在尖端,尖端受到单侧光照射表现出向光性,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尖端只有受到光照,才能产生生长素B.在尖端生长素可以进行横向运输,光照可影响其横向运输C.生长素只能由植物的尖端产生D.含有生长素最多的部位一定生长最快解析:尖端即使没有受到光照也会产生生长素;尖端受单侧光刺激,生长素可以进行横向运输而改变生长素的分布,从而表现向光性;植物体中凡是有分生能力的组织都可以产生生长素,如幼叶、萌发的种子等;生长素一般分布于生长旺盛的部位,但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所以含有生长素最多的部位不一定生长最快。
人教版生物高二(上):第五章第一节(二)课时活页训练
一、选择题1.如图表示发生在某动物精巢内形成精子的过程中,每个细胞中(不考虑细胞质)DNA分子数量的变化.下列各项中对该图解释完全正确的是()A.a~e表示初级精母细胞,f~g表示精细胞变形成精子B.b点表示初级精母细胞形成,f点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C.e~g细胞中已经不存在同源染色体,f点表示减数分裂结束D.d~e过程同源染色体分离,e~f过程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解析:选C.此题考查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分子数量的变化.初级精母细胞是DNA已复制完成的细胞,应为图中c~e段,选A、B错.e~f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过程中,此时非同源染色体已经组合完毕,因此选项D错.解答这一类题,一方面要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变化规律非常熟悉,另一方面要特别注意题目中要求的是每个细胞中DNA的变化,还是每个细胞核中DNA的变化.因为对细胞分裂末期的定义是“子细胞核核膜形成”,这时整个细胞的分裂尚未完成,对于一个细胞来说DNA的含量并未减少.2.如图甲、乙、丙、丁分别表示某种哺乳动物细胞(2n)进行减数分裂的不同时期,其中a表示细胞数目.请判断b、c、d依次代表的结构或物质()A.DNA分子数、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B.DNA分子数、染色单体数、染色体数C.染色体数、DNA分子数、染色单体数D.染色单体数、染色体数、DNA分子数解析:选A.首先根据该哺乳动物细胞进行的是减数分裂,从细胞数目上可以判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精(卵)原细胞、初级精(卵)母细胞、次级精(卵)母细胞、精(卵)细胞.然后,根据纵坐标中b、c、d的数量,d可以为0,只能代表染色单体数,初级精(卵)母细胞、次级精(卵)母细胞中b是c的2倍,b肯定代表DNA分子数,剩下的c则代表染色体数.3.在高等动物的某一器官中,发现了如下图的细胞分裂图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图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含有两个四分体B.乙图中含有4条染色单体,无同源染色体C.在丙图所示的时期,人的细胞中含有92条染色体,92条染色单体D.该器官一定是动物的精巢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分裂图像的辨析和常见变量的分析,涉及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特点及常见变量的分析,考查学生准确读图并进一步分析、推理和判断的能力.分析四个图像,甲图中同源染色体配对,属于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含有两个四分体;乙图中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细胞中央,细胞中含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丙图中同源染色体分离,而且是均等分裂,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名称为初级精母细胞.人的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与正常体细胞相比,细胞核中染色体数不变(46条)、DNA 含量加倍(92个),染色单体与DNA分子数保持一致,即92条.减数分裂过程发生的场所是性腺,本题中该器官一定是动物的精巢.4.(2012·浙江宁波期末)下图表示某动物的某个器官中的一些细胞图像.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E细胞处在有丝分裂后期B.B细胞核内含有4个DNA分子C.C、D细胞也具有同源染色体D.该生物的体细胞内含有4条染色体解析:选A.E中无同源染色体,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含4个DNA分子;C是有丝分裂的末期;D为有丝分裂的中期,在有丝分裂的过程中,含同源染色体;根据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可以确定该生物的体细胞内含有4条染色体.5.(2012·南昌测试卷)下列有关下图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a→b表示间期DNA复制B.c→d可表示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离C.如表示有丝分裂全过程,b→c则表示前、中、后、末期D.若为减数分裂,则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都发生在b→c段某一时期解析:选C.若题图表示有丝分裂全过程,a→b为染色体上DNA加倍过程为间期,则b→c表示细胞分裂的前期和中期,故C项错误.若为减数分裂,则题图中的b→c段的某一时期,发生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6.如图表示某个生物的精细胞,试根据细胞内染色体的类型,判断其精细胞至少来自几个精原细胞()A.2个B.3个C.4个D.5个解析:选C.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知道一个精原细胞可产生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但精细胞的基因型只有两种或一种.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可产生两个精细胞,由于是着丝点的分裂,故两个精细胞染色体组成必定相同.由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可知:①和④、②和⑥、③和⑦、⑤和⑧分别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因此上述八个精细胞至少来自四个精原细胞.7.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有一些不同之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精(卵)原细胞是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B.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可形成四个精子,而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只形成一个卵细胞C.精细胞变形成精子,而卵细胞无变形过程D.在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有极体产生,而在精子形成过程中无极体产生解析:选A.精(卵)原细胞是雄性(雌性)的原始生殖细胞,其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它们本身的增殖方式也与体细胞相同,都是由有丝分裂产生的.本题也可用排除的方法确定B、C、D三项都是精子与卵细胞形成过程的不同之处.8.动物的受精过程包括下列基本步骤,其中受精作用的实质在于()A.精子和卵细胞的互相识别B.精子头部进入卵细胞内C.卵细胞形成受精膜D.卵核与精核互相融合解析:选D.精子、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正常体细胞的一半.经过受精作用,形成的受精卵中染色体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使生物的遗传物质保持稳定.可见,受精作用的实质就是精核与卵核的融合.9.如图假设某动物体细胞内染色体有两对四条,当该生物进行减数分裂时,进入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其染色体形态、大小及数目变化正确的是()解析:选C.减Ⅱ后期染色体的主要特点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形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移向两极的每一组染色体,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依此初步筛选出B、C.又因为B图染色体形态不符合,故选C.10.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时,发现一个细胞中有8条形态、大小各不相同的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你认为此细胞处于()A.有丝分裂中期B.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C.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D.有丝分裂末期解析:选C.细胞中有8条形态、大小各不相同的染色体,说明进行的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又处在中央,只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二、非选择题11.(2012·天津六校联考二)下图是某种生物的精细胞,根据细胞内染色体类型(以来自父方、母方区分)回答下列问题:(1)哪两个精细胞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图A和图________,图________和图D.(2)这6个精细胞至少来自________个精原细胞,至少来自________个次级精母细胞.(3)精细胞E、F和________最有可能来自同一个________精母细胞.(4)精细胞E的一条染色体在减数第________次分裂时期发生了________.(5)这6个精细胞同时含有父方和母方染色体及遗传物质的是________,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由图可知E中的那条长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发生了交叉互换,在未交换前的染色体与A相同,则A、E来自同一次级精母细胞;C、D染色体相同,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A、E、F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B没有与其相对应的.故这6个精细胞至少来自3个精原细胞(A、E、F一个,C、D一个,B一个)至少来自4个次级精母细胞;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A、F同时含有父方和母方的染色体是由于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B、E同时含有双方的染色体的原因是发生了交叉互换.答案:(1)E C(2)34(3)A初级(4)一交叉互换(5)ABEF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自由组合12.下图为动物细胞的4个不同的分裂时期,请据图回答:(1)A是动物的________细胞,处于________分裂的________期.(2)B是________细胞,处于________分裂的________期.(3)C处于________分裂的________期,理由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4)D表示________分裂的________期.(5)从染色体行为看,A细胞所处分裂期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细胞所处分裂期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细胞所处分裂期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细胞所处分裂期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A是在________(器官)内进行的.(7)C产生的子细胞属于__________细胞,D产生的子细胞是________.答案:(1)初级精母减数第一次后(2)体有丝后(3)减数第二次后着丝点分裂没有同源染色体(4)有丝前(5)同源染色体分离着丝点一分为二,染色体平均分成两组(每组都有同源染色体),移向两极着丝点一分为二,不含同源染色体的两组染色体移向两极中心体移向两极发出星射线,染色体呈现一定形态,核膜核仁逐渐消失(6)睾丸(7)生殖体细胞13.(创新探究)科研人员挑选若干组数量相等、每个体重(5±0.2)g、活动力强、性成熟的青虾,分别向腹肌注射0.1 mL质量分数不等的秋水仙素,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24 h后,取出心脏等6种器官组织,分别制成装片,确定其染色体数目.以下是该实验的部分结果,请据此回答问题.(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能抑制有丝分裂,破坏纺锤体,使细胞分裂停滞在分裂中期)结果一:不同器官组织中处于分裂期细胞的比例(%)结果二:观察127个初级卵母细胞,出现不同四分体数目的细胞个数统计(1)上述6(2)从统计的角度分析结果二,可以确定青虾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________条,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制备青虾染色体标本过程中,还需要使用其他的实验材料,请在下列提供的部分材料中进行选择,并说明其用途.材料:A.盐酸、酒精;B.纤维素酶;C.胰蛋白酶;D.苏丹Ⅲ染液;E.双缩脲试剂;F.醋酸洋红液.①选择________,用途:使青虾组织细胞________,便于制片观察.②选择________,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卵巢和精巢(2)104出现52个四分体的细胞数目明显最多(3)①C分散成单个细胞②F使青虾组织细胞内的染色体被染色,便于观察。
人教版生物高二(上):绪论课时活页训练
一、选择题1.下列对生物体生长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B.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C.新陈代谢旺盛D.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解析:选C。
生物体(多细胞)生长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细胞都新陈代谢旺盛,也有衰老和死亡的细胞。
2.下列关于细胞与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B.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所以它的生命活动与细胞无关C.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D.多细胞生物依赖高度分化的细胞密切协作,才能完成生命活动解析:选B。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病毒虽然没有细胞结构,但它不能独立生活,只有寄生在细胞中才能表现出生命现象,所以,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2012·金溪一中高二检测)地球上现有200多万种生物,根据其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可以分为病毒、原核生物、原生生物、真菌、植物和动物。
这些生物的共同特征是()①具有遗传物质②能够繁殖③具有新陈代谢④具有细胞核⑤具有细胞膜⑥都具有应激性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⑥D.②③④⑥解析:选C。
并不是所有的生物都具有六个基本特征,如原核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4.下列选项中,具备生物体全部六大基本特征的细胞是()A.SARS病毒B.家鸽成熟的红细胞C.草履虫D.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解析:选C。
SARS病毒不具有独立新陈代谢的能力;家鸽成熟的红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是生物体的组成部分,没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
5.很多海生甲藻能发光,如夜光虫遇机械刺激或其他刺激都会发光,产生这一现象和决定该行为的分别是()A.代谢与遗传B.适应性与遗传性C.应激性和遗传性D.应激性和适应性解析:选C。
夜光虫遇机械刺激或其他刺激都会发光,说明生物体能对外界刺激产生一定的反应,即具有应激性。
把握题中“决定”一词,生物体表现出来的应激性和适应性最终都是由遗传性决定的。
6.某位科学家到某地进行生态考察,发现该地区鸟类数量急剧减少,为了查明原因,科学家要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正确的是()A.实地观察并提出问题→分析并提出假说→设计并完成实验论证→讨论并得出结果B.通过考察或调查→分析调查结果→得出结论C.实地考察→分析可能的原因→初步判断→得出结论D.初步分析提出假说→进行实验观察验证→进一步分析得出结论解析:选A。
人教版生物高二(上):第五章第二节(一)课时活页训练
一、选择题1.科研人员在研究某种植物时,从收获的种子开始做鲜重测量,画得如图所示曲线.下列对曲线变化原因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A.Oa段鲜重减少的原因主要是自由水的减少B.ab段种子中的细胞基本处于休眠状态,物质变化量较小C.bc段鲜重增加的原因是有机物增多,种子开始萌发D.c点以后增幅较大,既有水的增加,又有有机物的增加解析:选C.bc段鲜重增加是种子吸水萌发,萌发时呼吸旺盛有机物因被消耗而减少,Oa段为储存时晾晒失水.c点后种子长出真叶,进行光合作用,使有机物增加,同时吸水,鲜重进一步上升.2.(2012·北京市抽查)玉米根尖分生区细胞在分裂后期有40条染色体,则玉米的卵细胞,胚细胞和胚乳细胞中所含的染色体数依次为()A.20、40、60B.10、20、30C.20、30、40D.20、20、30解析:选B.此题是有丝分裂的知识与植物个体发育知识的综合.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内染色体数是暂时加倍的,玉米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有40条染色体.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20条,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10条.胚是受精卵发育来的,细胞中所含的染色体数为20条.胚乳是受精极核发育来的,细胞中所含的染色体数为30条.3.番茄种子播种在苗床上,在适宜的条件下,第6天子叶展开,第9天幼叶出现,研究人员从种子到幼苗形成期间每天测定其干重,并绘制成曲线,下图的四个曲线图中,正确的是()解析:选A.种子刚萌芽时,通过呼吸作用消耗自身贮藏的有机营养而获得能量,所以干重减少.子叶展开变绿及长出幼叶后则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制造有机物的量大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量,故6~9天干重逐渐增加.4.(2012·淄博二模)右图表示一种豆科植物的一个豆荚,有关说明正确的是()A.该豆科植物个体发育的起点由种子开始B.该豆荚由5个子房、1个胚珠发育而来C.该豆荚的形成需要5个花粉粒的参与D.该豆荚的种子中贮存营养物质的结构由受精极核发育而来解析:选C.植物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故A错;一个豆荚是一个果实,该豆荚中含5粒种子,所以该豆荚是由1个子房、5个胚珠发育而来,故B错;5粒种子需要10个精子,每个花粉粒中含有2个精子,所以需要5个花粉粒参与,故C对;豆科植物属双子叶植物,种子中贮存营养物质的结构是子叶,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故D错.5.我们所吃的大米、面粉、大豆和花生的营养物质依次是植物种子的()A.胚乳、子叶、子叶、胚乳B.胚乳、胚乳、子叶、子叶C.胚乳、子叶、子叶、子叶D.子叶、胚乳、胚乳、胚乳解析:选B.水稻、小麦都是单子叶植物,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胚乳中,大豆、花生是双子叶植物,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两片子叶中,故选B.本题关键是要了解常见植物的分类. 6.(2012·沈阳市统考)如图为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代谢变化曲线图.其中哪一组是正确的()A.①和②B.③和④C.①、②和③D.①、③和④解析:选D.种子萌发时吸水方式是吸胀吸水,后以渗透吸水为主.DNA总量应基本呈指数增加(随细胞数目增加而增加).蛋白质和淀粉等大分子物质水解为小分子物质,因此含量是先下降,待植株进行光合作用后,其含量又增加.7.表示a→d图中顶细胞的数码排列正确的一组是()A.2、1、1、2B.1、1、2、2C.1、1、1、1D.2、2、2、2解析:选A.被子植物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受精卵经过第一次分裂形成两个细胞,其中靠近珠孔的叫基细胞,另一个叫顶细胞,与胚珠形态无关.a图中1、b图中2、c图中2、d图中1因靠近珠孔均为基细胞,则a图中2、b图中1、c图中1、d图中2就为顶细胞.8.下列关于被子植物生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种子植物一开始就进入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B.对于一年生植物来说,进入生殖生长后,营养生长将逐渐减慢甚至停止C.对于多年生植物来说,营养生长越好,生殖生长也越好D.对二年生植物来说,营养生长越好,生殖生长也越好解析:选B.对于基础知识较扎实的学生来说,本题可直接选答案B.A明显错误,而对于C、D 来说,营养生长是生殖生长的基础,只有营养生长良好,才能保证生殖生长所需的养料.但这只是前提,植物生长到一定阶段进入生殖生长后,营养生长就要减弱,营养物质转移到生殖器官中.否则在农业生产上叫疯长,是不利的.9.有些植物在春天开花时,叶子尚未生长出来,开花时期植物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 A.春天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矿物元素B.春天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有机肥料C.花瓣的光合作用D.上一年储存在植物体中的营养物质解析:选D.开花属生殖生长,是建立在营养生长已积累了大量的营养物质的基础上.土壤中的矿质元素和有机肥料不可能为植物的开花提供有机物,但能为植物的生长提供矿质营养,花瓣中缺少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有靠分解上一年储存在植物体中的营养物质来获取能量.10.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A.由胚乳提供营养物质,并逐渐由异养生长转为自养生长B.只有细胞分裂,没有细胞分化C.胚根突破种皮后,O2消耗量将显著增加D.有机物的种类不断减少,但干重不断增加解析:选C.通过细胞分裂导致细胞的数量增多,通过细胞分化导致细胞的种类增加;胚根突破种皮后,有氧呼吸明显增强,O2的消耗量将显著增加;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为异养生长,该过程中由于水解作用会导致有机物种类增加,但由于呼吸作用会导致干重减少.二、非选择题11.下图甲表示番茄(染色体数目为2N=24)的生活史,请据图分析回答:(1)(2)在卵细胞受精的同时,成过程中消失,其中的营养物质被转移到④的________中.(3)请在乙图中画出番茄个体发育中胚乳的发育曲线图.(4)番茄个体发育要经过三个重要的阶段,其中胚的发育、种子的萌发及植株的生长和发育所需的营养分别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供.解析:图示甲中①为卵细胞,②为极核,③为受精极核,④为胚,番茄为双子叶植物,在种子形成过程中胚乳中的营养物质将源源不断地转移到子叶中储存起来.答案:(1)①卵细胞12②极核每个极核12③受精极核36④胚24(2)②极核子叶(3)如图(4)胚柄子叶植物自身光合作用12.下图甲和乙都表示被子植物个体发育中胚和胚乳的发育情况,请据图回答:(1)图中A、B两曲线,曲线________表示胚的发育,曲线________表示胚乳的发育.(2)甲图表示________子叶植物的个体发育初期,60 h内A、B两曲线的变化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乙图表示________子叶植物的个体发育初期,60 h内A、B两曲线的变化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A、B两曲线在两图中的差异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从A、B两曲线的变化可以看出,Ⅰ图中的植物营养物质最终贮存在A中,Ⅱ图中的植物营养物质最终贮存在B中,如何确定胚和胚乳,关键是了解双子叶植物种子中一般无胚乳,而单子叶植物种子中既有胚又有胚乳.如Ⅰ图中B曲线变化越来越接近0,预示胚乳终将消失.所以,A曲线表示胚,B曲线表示胚乳.答案:(1)A B(2)双胚乳的营养物质被子叶逐渐吸收(3)单胚乳的营养物质通过子叶吸收用于胚的发育,但胚乳中仍然贮存着大量的养料,所以在胚发育的过程中,胚乳体积会有所下降,但不会消失(4)不同植物的个体发育过程中,胚乳和子叶的作用不同13.(创新探究)现有一种植物的种子,已经知道它的萌发受水分、温度和氧气的影响,但不了解其萌发与光是否有关.为探究光的有无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请你依据所给材料和用品设计出实验的方法步骤,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并分别得出相应的结论.材料和用品:数量充足的铺有滤纸的培养皿、无菌水、表面消过毒的种子等.(1)方法步骤:①向培养皿中倒入适量的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将一组置于______________,另一组置于____________,在其他条件都相对适宜的情况下培养.(2)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相应的结论:①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该植物种子萌发不受光的影响.②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实验结果:有光组不萌发,无光组萌发.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将等量的种子分别放入两组培养皿中②有光照的环境中黑暗环境中(2)①有光组萌发,无光组也萌发(或答发芽率差异不显著)②有光组萌发,无光组不萌发(或答有光组发芽率高于无光组,差异显著)光是该种植物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之一③光抑制该种植物种子的萌发。
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三课时练5.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一、单选题1•念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物质是指C、H、O、N、P、S等化学元素B. 碳主要以CO?的形式在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C. 生产者和分解者起着重要作用D. 消费者与物质循环无关2. 在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这条食物链中,碳是以哪种形式流动的()A. 二氧化碳B.有机物C.碳酸盐D.二氧化碳和有机物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包括碳循环和氮循环等过程。
下列有关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 消费者没有参与碳循环的过程B. 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C. 上壤中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D. 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CO?形式循环4. 下列关于碳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A. 碳循环的基本路线是大气圈一动物一植物.最后经分解者回到大气圈B.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C02变成有机碳的形式在生物群落内传递C. 碳循环的自我调节机制能使碳含量始终保持平衡D. 大气中的CO?含虽:在一年四季中没有差异5. 下列有关碳循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冬季北方人呼吸产生的C02能供给南方植物光合作用B. 大力开发和使用淸洁能源,能减少CO?释放量C. 碳元素和能疑都能从植物传递给各种动物D. 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的主要方法是提髙人均绿地面积6. 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 D代表了大气中的C02库B. C是生态系统的基石C. B代表的生物都是细菌D. 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7. 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过程示意图,箭头表示物质循环方向。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图中乙、丙、丁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B. 图中②③④过程均可表示不同生物的呼吸作用C. 缺少类群甲则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能正常进行D. 由于呼吸作用的消耗,丁对食物的同化量远小于摄入量&如图为某人工生态系统的碳流动模式图。
人教版生物高二(上):第三章第八节课时活页训练
一、选择题1.(2012·北京海淀区模拟)裸藻可作为水体污染的指示生物,其体内含有叶绿体.若将它放在含有葡萄糖培养液的黑暗条件下,它也能进行繁殖,这说明裸藻()A.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在无光的条件下也能进行光合作用C.是异养生物D.既能进行自养生活,又能进行异养生活解析:选D.裸藻体内有叶绿体,则在光下可进行光合作用.在含葡萄糖的黑暗环境中也能进行繁殖,说明可以直接利用环境中现成的有机物,故选D.2.某学校科技活动小组的同学在考查严重污染的地表水体时发现两类景观,有机型污染的水体变黑变臭,无机型污染的水体一般变绿,在前者、后者中生活着的主要生物依次是() A.异养厌氧生物、光能自养生物B.光能自养生物、异养厌氧生物C.异养需氧生物、化能自养生物D.化能自养生物、异养需氧生物解析:选A.有机型污染环境中有机养料多,所以其中生活着大量异养型生物,异养型生物分解有机物消耗水中的氧气使水体变黑变臭,这时氧气已经耗尽,其中剩下的生物代谢类型为异养厌氧生物.无机型污染的水体,有丰富的无机营养,因此绿藻这类光能自养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变绿.3.(2012·上海调研试题)工业污水中的苯胺是一种有毒物质,生产污水的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某化工公司引进了一种特殊的细菌系并建立了污水处理装置.处理过程中,苯胺污水首先进入调节池,经预先处理后再进入厌氧槽,厌氧槽中的细菌便大量“吞吃”污水中的苯胺,作为其生长繁殖的养料.你认为这种细菌应属于()A.自养需氧型B.自养厌氧型C.异养需氧型D.异养厌氧型解析:选D.由题意可知,这种细菌利用苯胺作为生长繁殖的养料,为异养型;所处的环境是厌氧槽,为厌氧型.4.如图所示,若甲代表H2O和CO2,则()A.Ⅰ是光合作用,乙是糖类和氧气,Ⅱ是呼吸作用B.Ⅰ是光合作用,乙是呼吸作用,Ⅱ是糖类和氧气C.Ⅰ是化能合成作用,乙是呼吸作用,Ⅱ是葡萄糖D.Ⅰ是化能合成作用,乙是糖类和氧气,Ⅱ是呼吸作用解析:选D.图中甲代表H2O和CO2,则图中Ⅰ的生理过程是利用氨被氧化释放的能量,将H2O 和CO2合成乙(乙代表糖类和氧气),糖类和氧气又通过过程Ⅱ产生H2O和CO2,所以生理过程Ⅰ和Ⅱ分别代表化能合成作用与呼吸作用.5.在营养丰富、水分充足、气温适宜、黑暗密闭的环境中,分别培养下列各种生物,经过一段时间后,它们中无法生存的是()①水稻②酵母菌③木耳④乳酸菌⑤老鼠⑥蚯蚓A.①③⑤⑥B .①②③⑤⑥C .①②③④⑤⑥D .①⑤解析:选A.“黑暗密闭”是本题的题眼.黑暗无光,光能自养型生物不能生存;若无产氧的绿色植物,且又是密闭的环境,需氧型生物不能生存.因此在这种营养丰富、水分充足、气温适宜、黑暗密闭的环境中,能生存的只能是异养厌氧型生物.酵母菌的同化作用是异养型的,且异化作用是兼性厌氧型的,所以能够生存;乳酸菌是异养厌氧型生物,也能够生存.而水稻为自养需氧型,木耳、老鼠、蚯蚓都是异养需氧型,所以均不能生存.6.有一小罐用葡萄糖溶液培养的酵母菌,由于混入了空气,酵母菌呼吸就有了两种类型.假使全部酵母菌分解利用的是葡萄糖,而且两种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速率相等,当罐内产生的CO 2与酒精的摩尔数之比为2∶1时,此时罐内进行有氧呼吸的酵母菌为( )A .1/2B .1/3C .1/4D .1/5解析:选C.本题考查了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知识及理解能力、分析和推理能力.酵母菌为兼性厌氧型微生物,既可在有氧时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 2和H 2O,也可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 2.尽管两种呼吸方式均可产生CO 2,但效率不同,从呼吸作用的反应式(有氧呼吸:C 6H 12O 6+6O 2+6H 2O ――→酶6CO 2+12H 2O +能量;无氧呼吸:C 6H 12O 6――→酶2C 2H 5OH +2CO 2+能量)知,在消耗同等质量的葡萄糖时,释放CO 2的速率有氧呼吸是无氧呼吸的3倍,则在两种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速率相等且产生的CO 2与C 2H 5OH 的摩尔数之比为2∶1时,可知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产生的CO 2的量相等,参与有氧呼吸的酵母菌及其消耗的葡萄糖的量均为总量的1/4.7.下列①②③④所表示的生理过程依次是( )A .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无氧呼吸、有氧呼吸B .化能合成作用、乳酸发酵、酒精发酵、呼吸作用C .光合作用、自由扩散、主动运输、渗透作用D .光合作用、无氧呼吸、酒精发酵、有氧呼吸答案:A8.将乳酸菌的培养条件从有氧环境转变为无氧环境时,下列过程加快的是( )①葡萄糖的利用 ②二氧化碳的放出③A TP 的形成 ④丙酮酸的氧化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③④解析:选B.乳酸菌属厌氧型,转至无氧环境有利于新陈代谢.9.在下列生物中,同化作用属于异养型,而异化作用属于厌氧型的生物是( )①硝化细菌 ②乳酸细菌③海带 ④蛔虫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解析:选D.上述各种生物的代谢类型如下表所示:生物同化作用异化作用硝化细菌自养型需氧型乳酸细菌异养型厌氧型海带自养型需氧型蛔虫异养型厌氧型10.在光亮处用同一培养液分别培养单细胞绿藻和酵母菌,结果如图,原因是()A.培养液中缺少无机盐B.培养液中缺少O2C.培养液中缺少CO2D.培养液中缺少有机物解析:选D.酵母菌为异养型.二、非选择题11.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①②④所示的生理过程所需酶分别存在于什么结构中?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①所示生理活动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④所示生理活动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能进行①或③生理活动的生物属于________生物;生理活动④称为______________.(4)②和④生理活动所示能量的去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该题要依据图中信息,分析出图中标号所代表的生理过程.如标号①表示利用光能把CO2和H2O合成C6H12O6,并释放出O2,为光合作用.标号②指把C6H12O6彻底氧化分解为CO2和H2O,为有氧呼吸,标号③指利用化学能把CO2和H2O合成C6H12O2,为化能合成作用,标号④是指把C6H12O6氧化分解为不彻底的产物C2H5OH,同时放出CO2与能量为无氧呼吸.由此再解决题中对应的问题.答案:(1)叶绿体细胞质基质、线粒体细胞质基质(2)把简单的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3)自养无氧呼吸(4)提供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能量和以热能的形式散失12.请解释下面的几个生活现象:(1)人们在利用乳酸菌制作酸牛奶时常常需要密封容器,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需要保存食品时可以利用真空包装达到防止食物变质的目的,“真空包装”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食用罐装食品时,我们都会注意到“胀听”的食品不能食用,“胀听”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在农业生产中,可以利用沼气细菌,以农作物秸秆等为原料,在密封的沼气池中发酵产生清洁的能源物质——沼气,沼气细菌的代谢类型是________,发酵利用的作物秸秆的化学成分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制造缺氧环境,有利于乳酸菌的发酵由于缺乏氧气,需氧型微生物不能生存(2)食品中微生物发酵,产生CO2等气体,引起压力增大(3)异养厌氧型纤维素13.(创新探究)为了探究酵母菌所进行的细胞呼吸的类型(即异化作用类型),请根据所给的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1)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原理:酵母菌如果只进行有氧呼吸,则呼吸的氧气量和放出的二氧化碳量相等;如果只进行无氧呼吸,则不吸收氧气,只放出二氧化碳;如果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则吸收的氧气量小于放出的二氧化碳量.(3)实验材料和用具:酵母菌培养液;带橡皮塞的玻璃钟罩两只;100 mL烧杯4个;两根弯曲的其中带有红色液滴的刻度玻璃管;NaOH溶液;清水;凡士林.(4)实验方法:将实验材料和用具按图示装配好实验装置,如想得到实验结论还必须同时设计另一个实验装置,请指出另一个实验装置应如何设计.(在方框内绘装置图,并注上文字)(5)实验结果及结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探究酵母菌所进行的细胞呼吸类型(4)如右图说明:强调等量酵母菌培养液和等量的清水代替NaOH,观察红色液滴的移动情况.(5)①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装置二中的液滴不移动,则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②装置一中的液滴不移动,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则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③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则说明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学案课件+课时练习):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章
仅为 中带 (15N/14N)
1/2轻带 (14N/14N) 1/2中带 (15N/14N)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请分析并回答:
(1)要得到DNA中的N全部被放射性标记的大肠杆菌B,
必须经过____________代培养,且培养液中的
____________是唯一氮源。
人
教
(2)综合分析本实验的DNA离心结果,第________组结
C错;HIV的遗传物质为RNA,水解产物应是4种核糖核苷
酸,D项错误。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人 教 版 生 物
树 立 质 量 法 制观念 、提高 全员质 量意识 。20.10.2020.10.20Tuesday, October 20, 2020 人 生 得 意 须 尽欢, 莫使金 樽空对 月。00:56:0600:56:0600:5610/20/2020 12:56:06 AM 安 全 象 只 弓 ,不拉 它就松 ,要想 保安全 ,常把 弓弦绷 。20.10.2000:56:0600:56Oct-2020-Oct-20 加 强 交 通 建 设管理 ,确保 工程建 设质量 。00:56:0600:56:0600:56Tuesday, October 20, 2020
人
若将子一代DNA双链分开,则离心结果也会出现轻带和重
教 版
带两条带,则不能判断DNA的复制方式。③若将子II代继
生 物
续培养,则子n代离心,密度带仍旧为中带和轻带两条,仍
旧是中带具有放射性,放射性强度发生变化的位置在中带,
放射性衰减;④若实验结果中子I代中带略宽,其最可能的
原因是新合成的DNA单链中仍有部分被15N标记。
二组的B(全部重带)进行比较,才能说明B的子一代的全部
人教版生物高二(上):第三章第三节课时活页训练
一、选择题1.对某植株作如下处理:(甲)持续光照10分钟,(乙)光照5秒后再黑暗处理5秒,连续交替进行20分钟.若其他条件不变,则在甲、乙两种情况下植株所制造的有机物总量是()A.甲多于乙B.甲少于乙C.甲和乙相等D.无法确定解析:选B.光反应的速率比暗反应的速率快,当光照时,光反应生产的[H]和A TP用于暗反应利用后还有剩余,进入黑暗期还可供给暗反应利用,因而此时还可进行暗反应.故植物在乙情况下比在甲情况下进行暗反应的时间长,制造有机物多.2.下图表示某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P点的生物学含义是()A.无光合作用,有呼吸作用B.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达到动态平衡C.无呼吸作用,有光合作用D.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都不进行解析:选B.P点时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相等,即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相等.3.将两个枝条分别置于营养液中,其中一枝保留一张叶片(甲),另一枝保留两张叶片(乙、丙),叶片置于玻璃盒中密封(玻璃盒大小足以保证实验顺利进行),在甲叶和乙叶的盒中注入14CO2,装置如下图所示,照光一段时间后,可以检测到放射性的叶片()A.仅在甲中B.仅在甲和乙中C.仅在甲和丙中D.甲、乙和丙中解析:选D.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CO2,合成葡萄糖并运输到植物体的其他部位;因此在甲、乙、丙中的叶片均能检测到标记物.4.右图所示的下列1~4四种实验条件下,测定了不同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从以上实验可知,限制实验2、实验3和P点光合作用速率因素分别是()A.光强度;CO2浓度;温度B.温度;CO2浓度;光照强度C.CO2浓度;温度;光照强度D.温度;光照强度;CO2浓度解析:选B.根据图中的条件分析,1与2的CO2浓度相同,但2的光合作用速率小是因为它的温度低,1与3温度相同,但3的光合作用速率小是因为它的CO2浓度低,P点光合作用速率主要受光照强度的限制.5.(2011·高考福建卷)下图是夏季晴朗的白天,玉米和花生净光合速率(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吸收CO2的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在9∶30~11∶00之间,花生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是暗反应过程减缓B.在11∶00~12∶30之间,花生的单位叶面积有机物积累量比玉米的多C.在17∶00时,玉米和花生的单位叶面积释放O2速率相同D.在18∶30时,玉米既能进行光反应,也能进行暗反应解析:选B.结合题干信息分析题图,9∶30~11∶00之间,花生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是夏季晴朗的白天在该段时间内温度过高,蒸腾作用过强,导致花生叶片的气孔关闭,使花生吸收的CO2量减少,由此引起暗反应速率下降,故A正确;比较11∶00~12∶30之间花生与玉米单位面积有机物积累量可以看出,花生的单位叶面积有机物积累量比玉米少,故B错误;从题图中可以直接看出在17∶00时,玉米和花生单位叶面积净光合速率相同,因此二者释放O2的速率相同,故C正确;从题图中可知18∶30时玉米的净光合速率为零,此时,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故D正确.6.(2012·郑州模拟)如图是一晴朗夏日某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C点与B点相比较,叶肉细胞内的C3、C5、A TP和[H]的含量发生的变化依次是()A.升、升、升、升B.降、降、降、降C.降、升、升、升D.升、升、降、降解析:选C.光反应和暗反应中C3、C5、A TP、ADP四种物质与光反应条件中的光、暗反应条件中的CO2之间的关系:C点与B点相比由于气温升高,气孔关闭,CO2的吸收量减少,导致叶肉细胞内C3的含量减少(短时间内C3的生成量减少,而被还原消耗的C3的量不变),C5的含量增多(短时间内C5的生成量不变,而与CO2结合消耗的C5的量减少),A TP和[H]的含量增多(短时间内A TP和[H]的生成量不变,而还原过程中消耗掉的A TP和[H]量减少).7.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中,没有消耗的物质是()A.[H]和A TPB.[H]和CO2C.五碳化合物和酶D.三碳化合物和五碳化合物解析:选C.[H]和A TP在还原中均被消耗,转变成有机物,三碳化合物也被还原成有机物,只有五碳化合物在消耗的过程中,又重新产生等量的数目,酶在催化过程中本身并不改变.故五碳化合物和酶在暗反应中没有被消耗.8.下面是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其中正确的是()解析:选D.根据光合作用的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关系,可判断出D项是正确的:H2O和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H2O在光反应中分解放出O2,产生的[H]和A TP供给暗反应,CO2在暗反应中被固定、还原,生成葡萄糖.光合作用发生的条件是光,场所是叶绿体.9.大田种植小麦,每隔一定距离留一条很窄的风垄,主要作用是()A.为了农民锄草、施肥、浇水等劳动方便B.加强空气流通、增加CO2,促进光合作用C.加强空气流通、增加N2,便于小麦根系固氮D.加强空气流通,增加O2,利于小麦进行呼吸作用,促进矿质元素的吸收解析:选B.本题联系的是生产实际.麦田中CO2的消耗量很大,成为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风垄可加快空气流通,使CO2补充加快,利于光合作用,提高作物产量.10.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的理解,错误的是()A.地球上出现最早的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是真核生物B.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出现以后,大气中才逐渐积累了氧气C.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为水生生物向陆生生物进化创造了条件D.生物体在新陈代谢方式上的进化顺序为:无氧呼吸→光合作用→有氧呼吸解析:选A.地球上出现最早的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是蓝藻,为原核生物,故A项表述错误.二、非选择题11.下图是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请据图回答:(1)甲图表示在光照弱的情况下,光合作用速率随________的增加成正比例增加,这种情况下,可以认为此时影响光合作用过程的是________阶段.(2)从甲图可知,光照强度超过某一强度时,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增加,且有稳定发展的趋势,这种变化主要决定于______,此时光合作用的________阶段受到限制.(3)乙图中C点表示光照强度为B时植物生长的________,出现CD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在甲图中绘制50 ℃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变化的曲线.(5)根据甲图,在乙图中绘制光照强度为A时,不同温度下光合作用速率变化曲线.解析:光合作用速率受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等影响,本题只研究了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由甲图看出,光照弱时,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增加成直线上升,此时影响因素主要是光反应,而与温度无关.而当光照强度超过某一值时,温度又成了限制因素,由乙图看出,在50 ℃时光合速率大于20 ℃而小于30 ℃,可在甲图中相应画出即可,由甲图看出,在光照强度为A时,光合速率与温度变化无关,可在乙图相应画出.答案:(1)光照强度光反应(2)温度暗反应(3)最适温度酶活性降低,光合作用速率降低(4)如图甲(5)如图乙12.光合作用过程实验图解:请分析实验结果:(1)装置C中产生含碳有机物是由于在A中的结构[]________进行了________反应,为在结构[]________中进行的________反应提供了________等物质的缘故.(2)装置B中不能产生含有14C的有机物,主要是结构①中缺少________和________.(3)此实验说明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完整的____单位.(4)适当增强______,增加______,以及适当提高温度可提高______,从而提高含碳的有机物的产量,并能产生较多的______.解析:由图解知①是基粒,可进行光反应,②是基质,可进行暗反应.装置A中有光照无CO2,无有机物生成,但光反应仍可产生一些[H]和A TP,可为在基质中进行的暗反应提供条件合成有机物.而B中虽有CO2,但没有暗反应场所,无法生成有机物.答案:(1)①叶绿体基粒光②叶绿体基质暗[H]和A TP(2)五碳化合物有关的酶(3)结构(4)光照CO2的浓度光合速率O213.(创新探究)光和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重要条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要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和叶绿体,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补充完整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并分析回答有关问题.(1)材料用具:银边天竺葵(叶边缘呈白色,无叶绿体),黑纸片,打孔器,白纸板,吸管,适宜浓度的酒精,碘液,回形针.(2)实验步骤: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步:把黑纸片用回形针夹在绿色部位上,然后把植株放在阳光下照射4~6 h.第三步:剪下此叶片,用打孔器分别在A________________部分、B________________部位和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位各取一个叶圆片.第四步:把取下的叶圆片放入装有酒精溶液的试管中,水浴加热、脱色、清水中漂洗.第五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预期结果: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4)分析问题①要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需比较________和________,其中起对照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②要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需比较________和________,其中起对照作用的是________. 答案:(2)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48 h用黑纸片遮光的绿色照光的绿色照光的白色将3个叶圆片放在白纸板上,用吸管吸取碘液,分别滴在3个叶圆片上,观察结果(3)不变蓝变蓝不变蓝(4)①A B A②C B C。
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三课时练 5.1生态系统的结构
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一、单选题1.生态系统的结构是( )A.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B.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D.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2.下图是有关生态系统的概念图,①②③分别是( )A.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种类、食物链和食物网B.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C.生态系统的种类、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态系统结构范畴的是( )A.食物链和食物网B.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C.水分、阳光、空气D.生产者的能量流入消费者4.连接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两个重要环节的是( )A.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B.消费者和非生物成分C.生产者和消费者D.生产者和分解者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只包含生产者与消费者两种成分B.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一定不是生产者C.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D.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6.蜣螂俗称“屎壳郎”主要以动物粪便为食。
在生态系统中蜣螂属于( )A.生产者B.初级消费者C.次级消费者D.分解者7.下列关于营养级的叙述,正确的是()A.营养级的位置越高,归属于这个营养级的能量通常越多B.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绿色植物都属于生产者营养级C.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同种生物的总和D.食物链中的各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是相同的8.下列对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其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能是生态系统能量的源泉,是生态系统的基石B.生产者都能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C.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能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D.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相互独立,缺一不可9.有关“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生产者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型生物②生产者的细胞呼吸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实现了物质的循环③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降低了环境温度④生态系统内流动的能量全是生产者固定的能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0.在生态系统中,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称为( )A.三级消费者B.第二营养级C.初级消费者D.次级消费者11.某池塘中生存着水草、浮游植物、浮游动物、以浮游动物为食的小型鱼类和能捕食小型鱼类的大型杂食性鱼类以及大量的微生物。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三章(课件+课时自测+课时提升作业) (3)
青鲜素 蔬菜贮藏中,可延长贮藏期(抑制_发__芽__)
【核心突破】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实例:
植物激 素
生长素
对应生长调 节剂
萘乙酸、 2,4-D
应用
①促进扦插枝条的生根; ②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 落果; ③培育无子果实
植物激 素
赤霉素
细胞分 裂素 乙烯
对应生长调 节剂
赤霉素
青鲜素 乙烯利
应用
_植__物__激__素__的__合__成__
_基__因__组__的__表__达__。
【核心突破】 1.植物生长与多种植物激素的关系:
2.植物激素间的协同作用: (1)促进植物生长: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
(2)促进细胞伸长:生长素和赤霉素。
促进:赤霉素通过促进色氨酸合成生长素,从而促进 细胞伸长。 抑制:赤霉素对生长素的分解具有抑制作用。
回答下列问题: (1)综合分析上图可知,干旱条件下,ABA对野生型幼 苗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给干旱处理的突变体幼苗施加适量的ABA,推测 植物叶片的蒸腾速率会____________,以对环境的变 化作出反应。
(3)ABA有“逆境激素”之称,其在植物体中的主要合 成部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 出两点即可)。 (4)根系是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根细胞内水分的 主要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1)据题图可知,干旱条件下,突变体茎叶长 度增加值比野生型大,根长度增加值比野生型小,说 明ABA对野生型幼苗的作用是抑制茎叶的生长,促进根 的生长。(2)干旱可促进植物体内脱落酸(ABA)的合 成,给干旱处理的突变体幼苗施加适量的ABA,推测植 物叶片的蒸腾速率会降低,以适应干旱环境。(3)脱落 酸(ABA)主要在植物体的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
人教版生物高二(上):第五章第一节(一)课时活页训练
一、选择题1.(2012·北京朝阳期末)下列过程属于生殖的是()A.小牛从母牛体内生出的过程B.小麦种子萌发形成幼苗C.豌豆的雌蕊受粉后形成豆荚和豆粒D.细菌细胞进行二分裂解析:选D.生殖是指由亲代产生子代的过程.小牛从母牛体内生出的过程仅仅是一个出生过程,子代早已形成;小麦种子萌发形成幼苗和豌豆的雌蕊受粉后形成豆荚和豆粒都属于个体的发育过程;细菌细胞进行二分裂属于无性生殖.2.在某果园中发现某一株杏树上的一枝条上结的果实与众不同,颜色鲜红,单果重达70多克,味道酸甜可口,且果味芬芳,果农欲扩大该优良品种的种植规模,应采取的措施是() A.用性状优良的果实的种子进行繁殖B.用该性状优良果实的枝条进行营养繁殖C.用该株杏树进行组织培养D.用该株杏树的花粉给其他杏树进行授粉解析:选B.据题意知,只有一枝条具有相应的优良性状,因此为保证后代具有亲本性状,应用此枝条进行无性生殖.A、D是有性生殖不可采用,C虽然是无性生殖,但忽视了该植株其他枝条并不具有相应的优良性状.3.对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必须在无菌条件下进行B.可以培育无病毒植株C.在人工培养基上先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完整的植株D.培育出的新个体不一定具有亲本的优良性状解析:选D.植物组织培养的大致过程是:在无菌条件下,将植物体器官或组织的一部分切下来,放在适当的人工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产生愈伤组织,愈伤组织进一步分化产生出植物的各种组织和器官,进而发育成一棵完整的植株.这是一种无性繁殖方式,形成的后代仍然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由于该培养过程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并且选取的根尖、茎尖中不含病毒,因此可培育无病毒植株.4.(2012·北京海淀区抽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土豆用芽繁殖属于出芽生殖B.蘑菇通过产生孢子进行有性生殖C.水蛭断成两段,每段都能再长成一个新个体,水蛭的这种生殖方式属于分裂生殖D.柳枝可以插活,表明柳可以进行无性生殖解析:选D.土豆长出的芽是其营养器官,故属于营养生殖.孢子是无性生殖细胞.水蛭的两段长成新个体是再生.扦插柳枝是无性生殖.5.关于被子植物双受精的叙述错误的是()A.两个精子分别与卵细胞和两个极核受精B.双受精作用都是在胚囊内完成C.被子植物形成一粒种子,至少需要两个精子D.两个精子参与受精后,都形成幼体的一部分解析:选D.考查被子植物双受精的过程.被子植物的雌蕊授粉后,两个精子通过花粉管进入胚囊,其中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胚,胚进一步发育成幼体;另一个精子与两个极核结合,形成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为种子的萌发提供营养,或者被子叶吸收.与此同时,珠被发育成种皮,整个胚珠发育成一粒种子,因此形成一粒种子需要2个精子.6.下列生殖方式中,既能产生生殖细胞,又属于无性生殖的是()A.出芽生殖B.孢子生殖C.分裂生殖D.营养生殖解析:选B.在上述四种生殖方式中,A、C、D都没有生殖细胞产生.孢子生殖是一种通过产生无性生殖细胞——“孢子”繁殖后代的方式.7.自然情况下,与细菌、酵母菌、根霉、玉米四种生物的生殖方式相对应的是() A.分裂生殖、出芽生殖、孢子生殖、卵式生殖B.分裂生殖、孢子生殖、出芽生殖、卵式生殖C.出芽生殖、分裂生殖、孢子生殖、营养生殖D.孢子生殖、出芽生殖、卵式生殖、营养生殖解析:选A.该题属于识记水平.分裂生殖又叫裂殖,是由一个母体分裂成两个子体的生殖方式.细菌通常进行这种生殖方式,酵母菌在环境条件(温度、养料等)良好时,进行出芽生殖;根霉是进行孢子生殖;而玉米属于高等(被子)植物,具有双受精现象,属于有性生殖中的卵式生殖. 8.人们认为自从出现了有性生殖后,生物进化速度加快了,这是因为()①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更强的生活力和变异性②有性生殖比无性生殖进行得更快③可以让两个不同物种的个体杂交,产生新物种④最适者有更多的有性生殖的机会,因而使有利变异得到遗传、积累和加强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解析:选D.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关键区别在于,是否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因为有性生殖过程发生了基因重组(基因自由组合和互换),受精后发育的后代中,含有父母双方各一半的染色体,从而增加了生物变异性.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在不断变化的环境的选择作用下,最适(有利)变异有更多的生殖机会,并使有利变异积累加强.从而增强了后代的生活力和适应性.有性生殖过程比无性生殖复杂,并不快于无性生殖.让两个不同物种杂交,只有通过基因工程或植物体细胞杂交才能实现异种杂交,而不是有性生殖过程所能够实现的.9.如图所示,有性生殖的过程是指()A.有性生殖过程就是指Ⅰ过程B.有性生殖过程就是指Ⅰ+Ⅱ的过程C.有性生殖过程就是指Ⅰ+Ⅱ+Ⅲ的过程D.有性生殖过程就是指Ⅱ+Ⅲ的过程解析:选C.本题考查的是有性生殖的概念,有性生殖是指亲本产生有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成为合子,再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因此,有性生殖包括Ⅰ、Ⅱ、Ⅲ三个阶段.10.(2012·启东第一次模拟)图A与图B的生殖方式有何不.同()A.A为有性生殖,B为无性生殖B.B产生的子代,在遗传上相似,但A产生的子代,遗传上不同C.A图所示的两子细胞遗传上相似,但B图所示的两子细胞在遗传上不同D.A图所示子代遗传与亲代相似,但B图所示子代遗传与亲代不同解析:选D.考查生物不同生殖方式的特点以及识图分析判断能力.图A显示的过程是分裂生殖,产生的子代具有与亲代相同的遗传物质,图B表示的过程是精子与卵细胞融合再经卵裂形成新个体,该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形成的子代兼有双亲的遗传物质,与亲代不同.二、非选择题11.美国科学家将分离得到的成熟胡萝卜韧皮部细胞进行培养,使其由单个细胞发育成完整的新植株(如图).请分析:(1)这种生殖方式属于________,所用的技术是________.(2)分离出来的胡萝卜根细胞成为细胞团是通过________分裂来完成的.(3)本实验说明植物细胞具有________.(4)在培养试管植物时,试管内应至少放入________种矿质元素,其中大量供给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无性生殖植物组织培养(2)有丝(3)全能性(4)14N、P、S、K、Ca、Mg12.P―→a―→F表示无性生殖模式,P为母体,F为子体,在不同的无性生殖中,a则为不同的名称.请回答:(1)在出芽生殖过程中,a表示________;在孢子生殖过程中,a表示________.(2)嫁接属________生殖,它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证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把某些部位的细胞进行组织培养,即能得到一株植物体,并且子代与亲代又具完全相同的性状.两者性状完全相同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4)动物细胞也具全能性,目前尚不能将动物组织培养成一个动物体,但若将某动物个体的体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中,这个细胞即可在一母体子宫内发育成一个与供核体基本相同的“克隆”动物,这一事实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芽体孢子(2)无性使后代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3)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4)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卵细胞的细胞质能使其全能性得以表达13.(创新探究)某苗圃欲培养一批紫罗兰,但发现原来种植的紫罗兰积累了大量的病毒,科技人员采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来快速繁殖无病毒紫罗兰.在选择含碳有机物时,研究人员想知道用蔗糖好,还是用葡萄糖好,于是分甲、乙两组进行实验,甲组采用葡萄糖,乙组采用蔗糖.试分析:(1)研究人员用积累了病毒的紫罗兰的________(器官、组织名称)作实验材料,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甲、乙两组实验构成了________实验.(3)为了保证实验结论的可靠性,必须注意排除干扰因素,尤其是保证甲、乙两组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条件的相同.(4)预测结果及分析:①甲组与乙组形成的完整植株无明显差异,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茎尖只有植物的茎尖和根尖中几乎不含病毒(2)对照(3)无菌、离体、适量的激素和其他营养物质,适宜的光照和温度(4)①葡萄糖和蔗糖对紫罗兰的组织培养影响相似②甲组较乙组更易形成完整植株,说明应用葡萄糖作碳源比用蔗糖作碳源好③乙组较甲组更易形成完整植株,说明应用蔗糖作碳源比用葡萄糖作碳源好。
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三课时练 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体内的能量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太阳能中的大部分能量通过生产者光合作用转化成化学能B.贮存在生产者体内不能用于生长发育所需C.一部分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D.一部分被次级消费者摄入体内2.如图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被植食动物利用的过程。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⑤之和为输人到生态系统的全部能量B.植食动物粪便中的能世包含在⑦中C.⑤⑥⑦⑧之和为流向分解者的能量D.④占②的百分比为能里传递效率3.如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模型,A、B、C分别表示流入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D、E、F分别表示各营养级生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G、H、I分别表示草、兔子、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J、K、L分别表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中A=D,B=E,C=FB.K中能量包括兔子尸体及狼粪便中的能量C.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分解者所处的营养级D.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E/D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森林生态系统对太阳能的利用效率比湖泊生态系统高B.海洋生态系统中植食动物利用生产者的效率高于陆地生态系统C.恒温动物比变温动物更高等,其次级生产量/同化量的值一般比变温动物大D.由于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所以能量的大小关系可表示为植物>植食动物>肉食动物5.如图为某草原上植食动物所摄入能量的去路(字母表示相应能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C表示用于植食动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A和D均属于植食动物同化量中流向分解者的能量C.由图可知,植食动物和肉食动物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D/B×100%D.图示内容除能体现能量流动过程外,还能表示物质循环过程6.在某生态系统中,已知1只2 kg的鹰要吃10 kg的小鸟,0.25 kg的小鸟要吃 2 kg的昆虫,而100 kg的昆虫要吃1000 kg的绿色植物。
人教版生物高二(上):第三章第七节课时活页训练
一、选择题1.取某种植物生长状态一致的新鲜叶片,用打孔器打出若干圆片,圆片平均分成甲、乙、丙三组,每组各置于一个密闭装置内,并分别给予a 、b 、c 三种不同强度的光照,其他条件一致.照光相同时间后,测得各装置内氧气的增加量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装置内增加的氧气来自于水B .光照强度为a 时,光合作用停止C .丙组装置内的CO 2含量照光后比照光前低D .该图反映了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解析:选B.本题考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联系及理解能力.氧气如果有增加,则说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大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所以增加的氧气来自于光合作用过程中水的光解,所以A 对;氧气增加量为0,说明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与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抵消,也就是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并不是光合作用停止,所以B 错;据图,可以判断丙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所以光照后,CO 2浓度会减少,所以C 对;根据氧气增加量的多少可以反映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关系,所以D 对.2.按下表设计进行实验.分组后,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8~10小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A .甲组不产生CO 2而乙组产生B .甲组的酒精产量与丙组相同C .丁组能量转换率与丙组相同D .丁组的氧气消耗量大于乙组解析:选D.破碎细胞仍然具有完整的酶系,故仍能进行有氧、无氧呼吸,在无氧的情况下无论是破碎细胞还是完整菌体均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 2;丁组进行有氧呼吸,丙组进行无氧呼吸,所以丁组能量转换率远大于丙组.而完整的酵母菌在适宜条件下培养时可以进行繁殖,种群数量不断增长,所以丙组酒精产生量一定大于甲组,丁组氧气消耗量一定大于乙组.故选D.3.如下图表示某植物幼根的细胞呼吸过程中,O 2的吸收量和CO 2的释放量随环境中O 2浓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曲线,其中线段XY =YZ,则在氧浓度为a 时( )A .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多B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相等C.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多D.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多解析:选C.当XY=YZ时,有氧呼吸放出的CO2量等于无氧呼吸释放的CO2量,则有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量是无氧呼吸的1/3,释放的能量却是无氧呼吸的几乎7倍.4.下面左图是植物中氧释放和吸收速率有关的资料,植物受12小时黑暗,随后进行12小时光照,温度不变,结果如图所示.下面右图是在24小时的实验时间内植物呼吸消耗的氧的总体积,哪个是最正确的估计()A.600 cm3B.1000 cm3C.1200 cm3D.1800 cm3解析:选C.由题意可知,黑暗12小时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的总量为600 cm3,而光照对呼吸作用基本没有影响,所以光照12小时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总量仍为600 cm3.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发生的必要条件,有无光照呼吸作用照常进行.5.经测定:蚕豆种子在发芽的早期,CO2的释放量比氧气的吸收量大3~4倍,这说明此时的蚕豆是()A.只进行有氧呼吸B.无氧呼吸比有氧呼吸占优势C.只进行无氧呼吸D.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占优势解析:选B.从现象看CO2的释放量是氧吸收量的3~4倍,而进行有氧呼吸CO2的释放量与O2的吸收量应该是相等的,所以大量的CO2是来自无氧呼吸.就种子萌发的条件来说,绝大部分时间还是需要充足的氧气的,但种子萌发的早期这一短暂时间内,无氧呼吸的量大于有氧呼吸的量.6.(2012·上海十二校联考)把鼠的肝细胞磨碎后高速离心,细胞匀浆分成a、b、c、d四层.往c层加入葡萄糖,没有CO2和A TP产生,再加入丙酮酸后,马上就有CO2和A TP产生,则c层必定含有()①线粒体②核糖体③细胞质基质④ADPA.①和③B.②和④C.①和④D.②和③解析:选C.因为c层可分解丙酮酸,而不能分解葡萄糖,所以可确定该层匀浆中一定含有线粒体而一定不含有细胞质基质,另外ADP是合成A TP的原料,故选C.7.细胞呼吸的重要生理意义是()①分解有机物,产生CO2②以热能形式散失热量③为生物体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④分解有机物,排出代谢产物⑤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⑤D.③⑤解析:选D.细胞呼吸的意义主要是为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形成A TP,进一步被生命活动利用,另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其次,在细胞呼吸过程中形成的一些中间产物是形成脂质和某些氨基酸的重要原料,例如,丙酮酸是形成丙氨酸的重要原料.8.(2011·高考海南卷)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子风干脱水后呼吸强度增强B.土壤淹水可导致根系发生无氧呼吸C.破伤风杆菌在有氧条件下能大量繁殖D.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氧呼吸逐渐减弱解析:选B.种子风干脱水后呼吸强度减弱;土壤淹水,导致根系因缺氧而发生无氧呼吸;破伤风杆菌属于厌氧型细菌,无氧条件下才能大量繁殖;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氧呼吸逐渐增强. 9.好氧细菌的有氧呼吸和厌氧细菌的无氧呼吸产生的CO2分别形成于()①细胞质基质②叶绿体③核糖体④线粒体A.①④B.②③C.④①D.①①解析:选D.好氧细菌和厌氧细菌均属原核生物,它们的细胞内均无线粒体,因而它们的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内进行.10.下列关于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A.无氧和零下低温环境有利于水果的保鲜B.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叶绿体中,C6H12O6分解成CO2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C.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细胞呼吸过程中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A TPD.夏季连续阴天,大棚中白天适当增加光照,夜晚适当降低温度,可提高作物产量解析:选D.无氧时水果会进行无氧呼吸,同样会消耗较多的有机物,低氧环境下,有氧呼吸程度很低,无氧呼吸受抑制,保鲜效果最好.零下低温会破坏细胞,达不到保鲜效果,因此水果的保鲜在零上低温、低氧条件更有利.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细胞呼吸过程中化学能转变成热能和储存在A TP中不稳定的化学能(A TP是物质).连续阴天,白天适当增加光照,可以增强光合作用,夜晚适当降低温度,可以降低呼吸消耗,实现提高作物产量的目的.二、非选择题11.将酵母菌研磨、离心分离后,得到上清液(含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细胞器).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经离心的酵母菌研磨后的匀浆分别放入甲、乙、丙三支试管中(如下图所示),分别进行以下实验,请分析结果.(1)向甲试管滴加葡萄糖液,甲试管的最终产物是________.(2)向乙试管滴加丙酮酸,乙试管的最终产物是________.(3)在完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向丙试管滴加葡萄糖液,它的最终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向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荧光素(遇A TP可发光的物质),将丙酮酸分别滴入三支试管,发出荧光最强的试管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首先弄清三支试管中所含的物质:甲试管的上清液中只含酵母菌的细胞质基质,这只能把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生成少量A TP.乙试管中只含线粒体,可利用丙酮酸,将其彻底分解成CO2和H2O,但不能直接利用葡萄糖.丙试管既含细胞质基质又含线粒体,滴加葡萄糖和丙酮酸都会发生反应,但在无氧条件下只能将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CO2.根据以上分析,向三支试管中滴加丙酮酸,甲不发生反应,乙、丙都可将丙酮酸彻底分解为CO2和H2O,产生大量A TP.但乙比丙试管中线粒体的浓度高,产生的A TP多.故发生的荧光最强.答案:(1)丙酮酸(2)CO2和H2O(3)酒精和CO2(4)乙甲不发生反应,乙、丙中均可将丙酮酸彻底分解为CO2和H2O,产生大量A TP.但乙比丙试管中的线粒体浓度高,产生的A TP多,故发生的荧光最强12.(2011·新课标全国卷)为探究不同条件对叶片中淀粉合成的影响,将某植物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耗尽叶片中的淀粉.然后取生理状态一致的叶片,平均分成8组,实验处理如下表所(1)光照条件下,组5叶片通过________作用产生淀粉;叶肉细胞释放出的氧气来自于________的光解.(2)在黑暗条件下,叶片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组别是________.(3)组2叶片中合成淀粉的原料是________,直接能源物质是________,后者是通过________产生的.与组2相比,组4叶片无淀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果组7的蒸馏水中只通入N2,预期实验结果是叶片中________(有、无)淀粉.解析:由题中信息知,植物在实验处理前已耗尽了叶片中的淀粉,实验处理后淀粉的生成有两条途径:光合作用生成淀粉和吸收培养液中的葡萄糖合成淀粉.(1)组5中的叶片环境中,有光照和CO2,叶片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于水的光解.(2)在黑暗条件下,组2和组6的溶液中通入空气,有氧气存在,叶片能进行有氧呼吸.(3)组2叶片没有光照处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能以培养液中的葡萄糖为原料,生成淀粉;消耗的能量直接来源于A TP的水解,此时的A TP是通过有氧呼吸产生的.组4与组2相比,培养液中没有O2,叶片不能进行有氧呼吸,缺少A TP,不能合成淀粉.(4)若组7中只通入N2,没有CO2,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溶液中也没有葡萄糖,则叶片中无淀粉生成.答案:(1)光合H2O(2)组2和组6(3)葡萄糖A TP有氧呼吸组4叶片不能进行有氧呼吸,淀粉的合成缺少A TP(4)无13.(创新探究)下图为一项实验装置,用以测定种子萌发时密闭容器中气体容积的变化.每隔一段时间,即调节X管与Y管内的液面至同一水平,并通过Y管上刻度尺量出气体容积.容积变化与时间之间关系如下图所示.(1)每次测量气体容积前要调整X、Y管的液面至________,从而确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6 h内气体容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种子始终保持活力情况下,曲线在10小时以后仍保持稳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有人认为该实验不足以证明气体量的变化就是由萌发种子引起的,原因是该实验缺少________,请你对该实验进行改进,改进的具体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进后的实验如果由于温度的变化引起气体膨胀,则可能造成X、Y管中的液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如果采用带叶的幼苗来代替萌发的种子做上述实验,要对试管进行的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从上图中可以看出,最初试管内有氧气,种子进行有氧呼吸消耗O2,产生CO2但CO2被KOH吸收,所以容积变小.但后来由于O2消耗殆尽,此时种子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CO2被KOH吸收,所以此时10小时后,容积保持稳定.答案:(1)同一水平测定的数值精确性(2)种子有氧呼吸消耗O2,产生CO2被KOH吸收(3)此时种子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被KOH吸收(4)对照实验增加对照实验,把萌发的种子改为等量的已死亡的种子,其余处理方法不变不在同一水平面上(5)遮光使该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
人教版高二生物课时练习题.doc
人教版高二生物课时练习题人教版高二生物课时练习题(一)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右图表示某人的体温变化曲线,导致ab段和bc段体温变化的事件最有可能的是( )A.发热和寒颤B.提高环境温度和寒颤C.寒颤和出汗减少D.剧烈运动和出汗增加解析:人体每时每刻进行产热、散热过程。
图示中ab段说明产热大于散热,bc段说明散热增强;剧烈运动导致产热增加,出汗增加引起散热增强,符合曲线变化;A、B、C项均与曲线变化不符。
答案:D2.某同学看到一篇专题报道:“女冠军落病不能生孩子还得拔胡子”,主要报道曾是全国举重冠军的×××可能因长期吃药导致一些不正常的生理变化。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出现上述生理变化的可能原因是服用了雄激素类似物B.人为服用激素类药物可能导致人体内分泌功能失调C.服用性激素类药物可以导致人体发生性逆转D.这一事实说明运动员服用兴奋剂不仅有违竞赛的公平性,也对本人的身体不利解析: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性激素只能影响人体第二性征,不能影响性别。
答案:C3.动物激素调节的特点是( )A.激素是细胞的组成物质,种类多、含量极微B.激素分子弥散在体液中,对全身细胞都起作用C.激素与靶细胞结合并发挥作用后被灭活D.健康人体内的激素含量是固定不变的解析:因激素属于细胞的分泌物,不构成细胞结构成分,A项错误;激素一般具有专一性,特定激素只作用于靶器官,B项错误;激素与靶器官结合并发挥作用后,被灭活,从而维持内环境稳态,C正确;人体内激素随人体内环境的变化而变化,D项错误。
答案:C4.(新题快递)如图表示的是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和性激素在不同年龄阶段对生长发育的影响程度,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A.幼年时甲状腺激素缺乏,将会影响大脑的发育B.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只在8~20岁之间进行C.从出生到20岁左右,一直分泌较多的激素是生长激素D.人的生长发育受到多种激素的共同调节解析:从题图可知,15岁左右是生殖器官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但在其他时间段也存在生长发育,只是程度较小。
高中生物必修2 第三单元 第三讲 课时活页作业doc
[课时活页作业](限时3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在同一生物体内,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不同DNA分子中,可能储存有相同的遗传信息B.不同组织细胞中,可能有相同的基因进行表达C.不同mRNA分子中,可能含有相同的密码子D.不同核糖体中,不可能翻译出相同的多肽解析: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交叉互换的两个DNA分子可能储存相同的遗传信息;同一生物体中不同细胞的遗传物质相同,有些基因在所有的细胞中都可以表达,比如控制呼吸酶的基因;所有生物共用一套密码子;核糖体只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核糖体上合成的多肽与mRNA的种类密切相关,同一mRNA结合的核糖体上翻译出的多肽都是相同的。
答案:D2.下列关于蛋白质合成的叙述错误的是()A.噬菌体合成自身蛋白质的原料由细菌提供B.绿色植物吸收的氮可用于合成蛋白质等物质C.tRNA、mRNA、rRNA都参与蛋白质的合成D.脱水缩合产生的水中的氢只来自于氨基解析: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脱水缩合产生的水中的氢一个来自于氨基,一个来自于羧基。
答案:D3.下列关于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皱粒豌豆种子中,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被打乱,不能合成淀粉分支酶,淀粉含量低而蔗糖含量高B.人类白化病症状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来实现的C.基因与性状呈线性关系,即一种性状由一个基因控制D.囊性纤维病患者中,编码一个CFTR蛋白的基因缺失了3个碱基,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解析:皱粒豌豆是由于DNA中插入了一段外来DNA序列,打乱了母本细胞中编码淀粉分支酶基因的正常表达,导致淀粉合成减少,运输到种子细胞中的淀粉减少,豌豆种子的含水量减少而皱缩。
人类白化病症状是基因通过控制酪氨酸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来实现的;有些基因参与了多种性状的控制,有些性状由多个基因控制;编码蛋白质的基因缺失了3个碱基导致基因分子结构的改变,该种变异是基因突变。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 第五讲 课时活页作业 选修3
(限时3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同学们在“设计某地人工生态林”时提出以下观点:①选择适合本地生长的树木种类;②尽量增加树木种类;③选择树种时注意不同品种生长的高度。
上述观点提出时遵循的主要生态工程建设原理是 ( ) A.协调与平衡原理B.物质循环再生原理C.物种多样性原理D.整体性原理答案:C2.(2012·海淀质检)设计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 ) A.充分利用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B.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C.尽量减少有害生物的种类D.提高沼气池的转化效率解析:良性生态农业是最大限度提高物质和能量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增加生态系统稳定性。
当追求经济最大化的时候,环境的污染情况不能保证,提高沼气利用率是物质利用方面。
答案:A3.豆科植物和固氮菌互利共生,当把它们分开时,两者的生长都要受到损害,这体现了生态工程什么原理 ( ) A.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B.整体性原理C.系统整体性原理D.协调与平衡原理解析:自然生态系统是通过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而形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将豆科植物和固氮菌分开,破坏了它们的整体性,所以这体现了系统整体性原理。
答案:C4.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生态工程是生态学与系统工程学的结合B.生态工程追求经济与生态的双赢C.生态工程是无消耗、多效益的工程D.生态工程的目的是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解析:生态工程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减轻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发展,与传统的生产模式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答案:C5.小流域治理已经从开始时的单纯造林和保水、减沙等工程,逐渐转移到生态经济型模式上,目标是 ( ) A.建立节约型生态系统,获得最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B.建立原始和现代的复合系统,获得最大生态和经济效益C.建立稳定、高效的复合系统,获得最大生态和经济效益D.建立农村小流域综合系统,获得最大生态和经济效益解析:小流域治理模式是应用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以及工程学等原理,通过保土蓄水、耕作措施、林草措施等工程和生物措施,层层设防来控制土壤侵蚀的。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三章(课件+课时自测+课时提升作业) (4)
课时自测·基础达标1.(2019·鸡西高二检测)胚芽鞘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感受单侧光的部位和弯曲生长的部位分别是( )A.尖端、尖端、尖端B.尖端、尖端、尖端下部C.尖端、尖端下部、尖端下部D.尖端、尖端下部、尖端【解析】选B。
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感受单侧光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生长素发生横向转移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生长、弯曲部位是胚芽鞘尖端下部。
2.植物茎的向光性是由于( )A.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生长得慢B.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少,细胞分裂得慢C.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生长得快D.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分裂得快【解析】选C。
植物茎的向光性是因为单侧光导致生长素横向运输,使向光侧生长素分布少长得慢,背光侧分布多长得快。
单侧光照射使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所以向光侧分布少,A错误。
生长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不影响细胞分裂,B、D错误。
单侧光使生长素横向运输,生长素背光侧分布多,细胞生长得快,C正确。
3.(2019·泉州高二检测)下列有关生长素发现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达尔文提出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向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使胚芽鞘向光弯曲B.拜尔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C.鲍森·詹森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D.温特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造成的【解析】选B。
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造成的,但没有证明该“影响”为生长素。
第一次证明生长素客观存在并进行命名的科学家是温特。
4.下列关于生长素运输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胚芽鞘中,生长素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B.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主动运输C.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进行非极性运输D.单侧光不影响生长素的运输【解析】选D。
在胚芽鞘中,生长素可以从尖端(形态学上端)向下部(形态学下端)进行极性运输,A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1.(2012·郑州市质量检测)采用植物的树叶沤制农家肥,要想获得较多的N、P、Mg元素应选用()A.老黄树叶B.嫩绿树叶C.两种叶按比例混合D.两种叶均可解析:选B.N、P、Mg元素在植物体内可以多次利用,是因为其能够由衰老部位转移到新生部位,也就是说,嫩绿树叶中的N、P、Mg的含量比老黄树叶多.2.下列有关根对水和矿质元素吸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根吸收水分和吸收矿质元素最活跃的部位都是根尖成熟区的表皮细胞B.根吸水的主要动力来自蒸腾作用,吸收矿质元素的主要动力来自呼吸作用C.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具有选择性,与根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有关D.根的吸水量和吸收矿质元素的量是成正比的解析:选D.根对水分的吸收是自由扩散的过程,而吸收矿质元素是主动运输的过程,需载体和能量,他们是两个不同的过程,所以D项不正确.3.用适宜浓度的完全培养液培养某植物,开始时测定某矿质元素离子的浓度为a,培养一段时间后,再次测定培养液中的该矿质元素离子的浓度为b,则a与b()A.a<bB.a>bC.a=bD.以上都可能解析:选D.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对不同的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也不成正比例.吸收前后该矿质元素离子的浓度可能增大、减小或不变. 4.番茄种子萌发露出两片子叶后,生长出第一片新叶,这时子叶仍具有生理功能.对一批长出第一片新叶的番茄幼苗进行不同处理,然后放在仅缺N元素的营养液中进行培养,并对叶片进行观察,最先表现出缺N症状的幼苗是()A.剪去根尖的幼苗B.剪去一片子叶的幼苗C.剪去两片子叶的幼苗D.完整幼苗解析:选C.N、P、Mg这几种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形成不稳定的化合物,易分解、易移动.在缺N的环境中,N由老叶移动到新叶中去,导致新叶叶绿素合成,老叶叶绿素分解,新叶变绿,老叶变黄.由于幼苗所需N元素在老叶中,剪去的老叶越多,幼苗缺N越严重.5.作物叶片中的营养元素浓度与作物产量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图中变化曲线表现,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施肥量与作物产量成正比关系B.当土壤板结时,作物营养素含量处于e段C.作物叶片营养素浓度处于x点时,是作物获得高产的最低养分浓度D.作物叶片营养素浓度处于d段时,农田周围环境不会受到营养素的污染解析:选C.x点叶片所含营养元素浓度刚好满足作物最大产量的最低要求.6.(2012·河北衡水高二检测)如图是某高等植物中矿质元素在绿叶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含量示意图.依图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Ca、Fe、S是植物体中只能利用一次的元素B.N、P、Mg是植物体中可以再次利用的元素C.N、P、Mg是大量元素,Ca、Fe是微量元素D.叶片对N、P、Mg比对Ca、Fe、S的需求量大解析:选C.从题图中可以看出,Ca、Fe、S的含量在成叶和老叶中含量不变,可推知它们是不可重复利用的矿质元素;而N、P、Mg在老叶中含量下降,可知它们是可重复利用的矿质元素;图中N、P、Mg的含量均高于Ca、Fe、S,因此可推知叶片对N、P、Mg的需求量大于Ca、Fe、S;而依图不能判断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7.水分的吸收与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有着广泛的联系,下面的说法错误的是()A.水分的吸收可以及时将矿质元素离子运走,因而可以促进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B.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增加了细胞液的浓度,因而能够促进水分的吸收C.矿质元素离子的主要吸收部位与水分的主要吸收部位是相同的D.水分的吸收与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具有正比例的关系解析:选D.水分吸收的原理主要是渗透作用,动力是浓度差和蒸腾拉力,矿质元素离子吸收的动力是呼吸作用提供的能量,两者的吸收不存在固定的比例关系.8.(2012·苏州调研考试)影响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运输的生理作用依次是()A.蒸腾作用、呼吸作用B.呼吸作用、蒸腾作用C.都是呼吸作用D.都是蒸腾作用解析:选B.矿质元素的吸收方式为主动运输,动力是呼吸作用提供的A TP;矿质元素的运输是随着水分在导管中运输,动力主要是蒸腾作用产生的拉力.9.根在吸收无机离子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下列因素中最重要的是()A.蒸腾作用B.根尖表皮细胞内无机盐离子的浓度差C.离子进入根尖表皮细胞的扩散速率D.根可利用的氧解析:选D.根吸收无机离子主要是主动运输的方式,需要利用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10.下图是胡萝卜在不同的含氧情况下从硝酸钾溶液中吸收K+和NO-3的曲线.影响A、B两点和B、C两点吸收量不同的因素分别是()A.载体数量、能量B.能量、载体数量C.载体数量、离子浓度D.能量、离子浓度解析:选B.A、B两点描述了随着O2含量的增加,NO-3的吸收量也随之增加,O2含量增加,反映的是呼吸作用产生能量的增加,因此影响A、B两点的因素是能量;B、C两点描述了在同一O2浓度时,胡萝卜吸收K+和NO-3的量是不同的,这主要取决于植物本身的载体数量.二、非选择题1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做植物水培实验时,三组实验所用的培养液全部按照标准配制,并给(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对1、2组培养液的分析得知,一个缺铁,一个缺镁.缺铁的是________组植物,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第二周开始多数植物出现矿质元素缺乏症,除矿质元素被消耗外,另一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植物生长到第三周出现了萎蔫现象,除上述原因外,还因为植物的________作用使培养液浓度增加,造成植物萎蔫.采取改善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不同植物对各种矿质元素的需要量不同(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具有选择性)2铁在植物体内形成稳定化合物,不能再利用,老叶中的铁不能转移到幼叶中去(2)培养液中的氧减少,植株根的呼吸作用减弱,导致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速率降低(3)蒸腾向培养液中加入水并通入空气12.在适宜温度下,采用完全营养液培养黄瓜幼苗,研究营养液中氧含量变化对K+吸收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黄瓜幼苗根系细胞吸收K+的方式是__________,图中ab段为此提供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该过程需要__________.曲线bc段限制K+吸收速率的内在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2)植物的生长都有一个最适温度.在氧含量等条件稳定、适宜的情况下,研究在10~40 ℃范围内的温度变化对黄瓜幼苗K+吸收速率的影响,预期K+吸收速率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用缺少某种矿质元素的营养液培养一段时间后,黄瓜幼苗的茎尖和新生嫩叶首先出现坏死斑点,则缺乏的元素可能是__________.解析:在进行营养液培养时,影响根细胞吸收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因素主要有溶液的浓度和溶液的溶氧量.溶解氧的量影响呼吸作用进而影响根吸收矿质元素.同样温度能够影响酶的活性,影响呼吸速率,进而影响K+的吸收.答案:(1)主动运输K+的吸收速率随氧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能量根细胞膜上运输K+的载体数量(2)在10 ℃到最适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超过最适温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3)Ca或Fe13.(创新探究)生物活动小组的同学利用重量相等、生长良好的水稻和菠菜幼苗进行无土栽培实验,全部营养液的配方完全相同.把栽有菠菜和水稻的装置平均各分为A、B、C三组,各组的管理和生长状况如下表(各组的其他实验条件相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对A大,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表中B组实验表明水稻生长状况好于菠菜,从细胞呼吸方式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某同学推测,C组菠菜生长差是因为缺少某种矿质元素造成的,便设计了如下实验:将C组菠菜分为两等份,一份栽培在含有某种矿质元素的完全营养液中,并且培养液每天一换;另一份始终栽培在不含某种矿质元素的完全营养液中.一段时间后,根据菠菜在两份营养液中的生活状况来验证实验假设.这位同学的实验设计是否科学?请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经实验验证C组营养液中不缺乏矿质元素.于是,另一同学推测C组菠菜生长差是因为营养液中缺氧引起的.请你设计实验来证明上述推测是否成立,写出实验步骤并预测实验结果及相应结论.实验步骤:①将C组菠菜分为甲、乙两组;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一段时间后观察菠菜的生长情况.实验结果及相应结论:①若泵入空气的一组菠菜生长状况没有改善,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C组营养液中缺氧气.答案:(1)不同植物的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不同植物的根细胞膜上具有的载体的种类和数量不同(2)水稻忍受无氧呼吸的能力较强(3)不科学;因为这位同学的实验设计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不能形成对照得出结论(4)实验步骤:②向甲组营养液中每天泵入空气,乙组营养液中不泵入空气实验结果及相应结论:①C组营养液中不缺O2②若泵入空气的一组菠菜生长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