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提纲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第七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一、教学目标1.掌握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内容及意义;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在全国的展开。

2.通过学习让学生深刻领悟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什么是“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的转折”,培养学生完整、准确地评价历史事件及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明白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虽然出现了曲折,但敢于正视错误并及时纠正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及意义。

难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老师: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讲话“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

那么,改革开放是如何起航的?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第七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二)讲授新课知识点一: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1.老师:十年文革结束了,当时的中国是什么样的一个情况呢?结合材料,小组讨论归纳当时中国所面临的问题。

材料一: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问题二: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阶级斗争,一抓就灵!材料三:“文革”十年动乱只是国民收入就损失人民币5000亿元。

1977年全国农村的贫困人口超过2亿,中国经济与世界的差距也在日益拉大。

——《<文化大革命>简史》学生小组讨论回答,老师归纳。

2.老师:感谢以上几个小组同学分享的答案,老师把把以上几组同学的答案总结为以下几条(1)坚持两个凡是(2)以阶级斗争为纲(3)国民经济损失巨大,中国世界的差距日益拉大3.老师:站在十字路口的中国何去何从?思想界传来一个声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展示多媒体课件),阅读教材找出这次思想大讨论的意义和性质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登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归纳问题的答案,派出代表展示本组的答案,老师总结归纳4.老师:感谢以上几个组同学的答案,老师把以上几组同学的答案归纳为以下几点(1)性质: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2)意义: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知识梳理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知识梳理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知识梳理知识点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背景:“文化大革命”后,“两个凡是”方针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

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召开: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

主要内容:思想上:会议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政治上: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组织上:会议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意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知识点2拨乱反正史实: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

“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得到平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等也恢复了名誉。

1980年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结束: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拓展延伸:1、比较遵义会议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2、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变及其深远意义:第一次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第二次是毛泽东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第三次是邓小平领导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历史】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7课伟大的转折

【历史】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7课伟大的转折

•D.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相互排斥又息息相关,表现为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作者开篇引述古代先贤关于文化多样性的见解,目的在于引出自己的主张。
•B.选文以人类文化发展中交流的广泛性,来论证文化交流互鉴对人类进步的意义。
•C.选文以尊重文化多样性为前提,逐层深入地论证了有关文化交流互鉴的观点。
•罗布想要走出高原,他想拥有一片真正的大海。自从有了这个梦想之后,他几乎天天都在做着关于大海的梦。罗布想象不出大海的样子,哪怕是海在翻卷着浪花,拍打着海岸,但那只是电视里的画面,根本闻不到海的味道。
•罗布想要去看大海。但这只是梦想,他的祖祖辈辈都在高原上,没有一个人去过海边。尤其是当爷爷听说罗布想看大海时,爷爷笑了,说咱们高原上处处都有海子。
•D.只有以开放的心态推动文化交流互鉴中国文化才能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d
•Jva8TLnOtD7!324^&*Jva8TLnOtD7!324^&山顶的海风 胥得意
•当罗布在电视上第一次看到无边无际的大海后,他便知道了高原上那些叫海子的地方不是大海,而是湖泊。藏区的人们世代在高原上生活,他们把雪山脚下或是草地上面的湖泊叫成海,是因为他们觉得眼前的这片水域太大了,像是他们心中的海。
课堂小结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两个凡是”
思想解放运动 奠 定 基 础 中共十一届 作出 改革开放 保障 拨乱反正 三中全会 导致 掀起 两年徘徊 促使 真理标准问题 的大讨论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假如请你 为邓小平同志拟一份发言提纲,下列所提 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 B.阶级斗争要常抓不懈 C.将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D.实行改革开放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2、掌握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主要政策。

3、理解在中国改革开放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二、教学内容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2、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主要政策。

3、在中国改革开放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历史事件,自然引入本课的主题——伟大的历史转折。

2、新课内容讲解:通过多媒体展示、讲解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以及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主要政策。

同时,强调在中国改革开放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背景、意义以及改革开放的政策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些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影响。

4、课堂总结: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本课内容,总结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性和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背景和目的。

同时,强调在中国改革开放中的重要作用。

5、布置作业:让学生根据本课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伟大的历史转折”的短文,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评估1、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评估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记忆程度。

知识目标:帮助学生掌握世界历史的基本框架和重要事件,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和影响因素。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素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世界观,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分别是“世界古代史”、“世界中世纪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国际关系史”和“当代世界史”。

每个单元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旧知识或引入新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7伟大的历史转折 知识点 归纳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7伟大的历史转折 知识点 归纳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知识点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一)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1、背景:(1)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2)“两个凡事”方针的普遍宣传,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

2、思想基础: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3、影响:1)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4、性质: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时间地点:1978年底、北京2、内容: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

①思想上:冲破了长期以来“左”错误的严重束缚,确立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②政治上: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③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原因:1).完成了三条路线的拨乱反正2)、是改革开放的开端3)、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3、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附加:1、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

2、 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点? ①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拨乱反正,是从这次会议开始的。

②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会议拉开序幕的。

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以这次会议为起点开辟的。

④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会议前后开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拨乱反正3、想一想在我们党的历史发展中有哪些具有转折性的会议?各有什么意义?遵义会议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长达四年之久的统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是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围绕我国历史上的一些伟大转折点展开,包括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等。

通过这些历史事件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历史的发展脉络,认识历史转折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古代史和近现代史的一些基本知识,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和转折点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加以巩固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认识历史转折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当下、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力量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及其意义。

2.难点: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对历史转折点的理解和把握。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历史事件,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历史事件的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转折的意义。

4.启发引导: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思考问题,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与本课相关的历史事件图片、视频等资料。

3.学具:历史事件时间轴、思维导图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课的主题,引导学生关注历史转折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展示我国历史上的几个重要转折点,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让学生对这些事件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每个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和意义,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说课稿3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说课稿3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本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是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七课,主要讲述了我国历史上的一些重要转折点,包括土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历程的曲折性和历史转折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我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理解历史规律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土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土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历史事件,理解历史规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授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等教学辅助材料,直观展示历史事件,增强学生的历史感知。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歌曲《没有共产就没有新中国》,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土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历史事件,理解历史规律。

4.讲授法: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总结历史事件的本质特征和意义。

5.案例分析:通过观看历史纪录片、图片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历史事件的真实性。

6.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中汲取精神力量,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的伟大历史转折。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历史发展的脉络,认识我国伟大历史转折的意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历史发展有初步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往往只能看到表面现象,不能深入揭示问题的本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历史问题,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的伟大历史转折;掌握我国伟大历史转折的主要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的伟大历史转折。

2.难点:我国伟大历史转折的原因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教材、资料等自主学习,掌握我国伟大历史转折的基本史实。

2.合作探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我国伟大历史转折的原因和意义。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我国伟大历史转折的过程。

4.激情演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2.资料:相关的历史文献、图片、视频等。

3.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应的课件。

4.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历史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我国历史发展的脉络,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我国伟大历史转折的基本史实。

2020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创新优质说课稿

2020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创新优质说课稿

2020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创新优质说课稿名位领导、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部编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本单元由《伟大的历史转折》、《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5课教学构成。

第三单元介绍了1976年一2017年的中国现代史,这一阶段特点是:(1)伟大的历史转折;(2)走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快车道;(3)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即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中体会到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本课教学承载着实现单元教学目标的任务,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课程标准、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对本课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了解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改革和深圳特区的发展,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

”二、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伟大的历史转折》是部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第1课。

本课共两部分,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

改革开放,与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一起,被称为20世纪中国的三大历史性巨变。

改革开放,开启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这一历史巨变是从哪里起航的,一个什么样的事件,使历史出现了重大转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2019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阶级斗争为纲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党和国家“两的工作个重心凡仍是是:阶”级斗争
2019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实质: “左”倾 错误的继

“两 个 凡 是”
文章指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能是社 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 的最基本原则 。
思考:十一届三中全会什么时候在哪召开的? 通过了哪些重要决策(会议内容)?
时间:1978年底 地点: 北京
内容 路线
纠正错误
确立正确路线
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否定“两 个凡是”
停止使用“以 阶级斗争”为 纲
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 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 指导方针
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 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 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内容 意义
政治路线 组织路线
伟大转折
推进
2019
平反冤假错案 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思考题:
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
三次历史性巨变,三次巨变依次发生于20
世纪的前期、中期和后期,时间上具有连续 性,三次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 大人物。据此请回答:
三次历史性巨变分别是指什么?每次巨 变产生的伟人分别是谁?
2019
1.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的事件是
C ( ) A.“两个凡是”思想的提出 B.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D.拨乱反正的深入开展
2. 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
A准》,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次讨论
() ①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②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③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④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201A9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伟大的历史转折》是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7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本课内容包括:三中全会前的探索与困境,三中全会的召开,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和伟大转折还缺乏深入理解。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意义,掌握我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重要标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意义。

2.教学难点: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如何实现历史转折的,我国是如何走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的。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解与提问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文献资料等,生动展示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形象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我国改革开放的起点是什么?进而导入本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分析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如何实现历史转折的。

4.讲解与提问:教师针对学生讨论的情况,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2017部编版)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教案-word文档资料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2017部编版)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教案-word文档资料
四、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内容及历史意义; 难点:如何理解这场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思想解放运动。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大型歌舞史诗《复兴之路》中的《沉思与抉择》诗词部分 说明:诗人没有直白的表达,只有婉转的抒发。既正视了历史,有更多 的让人们看到了希望,非常喜欢这样的意境。 点拨:这首诗再现的是哪一段历史,他给人民带来怎样的劫难?
政治路线确立了工作的重心,如何保障这个中心不动摇,需要一个 强有力的党中央的领导集体,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 核心的领导集体。(重音强调“领导集体”) 点拨:在十年文革时期,权力高度集中,当权力无限膨胀,凌驾于法制 和民主之上,那么产生的结果是什么?悲剧诞生了! 展示:幻灯片:
十一届三中全会
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展示:幻灯片
两个“凡是”
组织路线
思想路线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第3页
点拨:通过前面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我们认识到了“两个凡是” 方针就是长期以来“左”的思想的延续,它的提出阻碍了文革后拨乱反 正工作的开展。进入了两年的徘徊时期。 教师:面对这种局势,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的思想路线。“重新确立”怎么理解?“实事求是”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 优良传统,你能举例说明吗? 提醒:1、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把进攻目标指向大城市长沙,受挫后, 确立今后中国革命的路线。2、中共八大是良好开端;3、十一届三中全 会的召开,制定的路线,等等。 总结:我们的党只有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方针和政策, 我们的革命事业,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就会乘风破浪,硕果累累。反之, 我们就会受到历史老人的惩罚,我们的国家,民族就会遭受磨难,在社 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的三大失误不是最有力的例证吗?一个国家,一个 民族乃至一个人都要切记实事求是,尊重客观实际。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正确的思想路线为政治路线的确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根据当时中国的具体情况,确立我们的工作重心。 展示:幻灯片: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的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本课主要内容是讲述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转折,重点是讲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历史的发展变化,认识历史转折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八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了我国古代史和近现代史的相关内容,对我国历史的发展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内容,学生的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历史转折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转折,掌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和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认识历史转折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和重要意义。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历史转折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历史转折的意义。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信心。

3.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深入了解教材内容,备好相关的历史故事和实例。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历史转折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改革开放的纪录片片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改革开放的气氛,引导学生思考改革开放的意义。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实例,呈现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转折,重点讲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是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内容是改革开放的进程,包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外开放以及邓小平南巡谈话等内容。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和伟大进程,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二. 学情分析初中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近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改革开放的具体内容和意义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和伟大进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改革开放的进程,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外开放等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改革开放的进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外开放等内容。

2.难点: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和伟大进程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进程。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水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共同探讨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和伟大进程。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改革开放的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成就,让学生感受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

2.呈现(10分钟)介绍改革开放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前面临的经济困境和国家命运的挑战。

3.操练(15分钟)讲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对外开放的具体内容,让学生掌握这两个方面的基础知识。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我是来自某中学的某老师,今天很荣幸能够向大家推荐一下我精心准备的一篇课程说课稿。

本次说课的课程为“伟大的历史转折”,是八年级下册历史第7课的内容。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节课的具体内容和授课方法。

一、教学内容1.学生分析法国大革命的契机,过程和结果。

2.了解国外伟大领袖拿破仑的一生及其变革,以及适时聚焦中国1810-1840年代的变革。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法国大革命产生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2.分析法国大革命的主要内容和过程,并了解其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变革的影响。

3.了解拿破仑的一生及其变革,并讨论拿破仑时代在法国和欧洲的影响。

(2)能力目标:1.能够总结分析法国大革命的契机、过程和结果,并理解其具有普遍意义的历史成果。

2.学会在多方面资料收集和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整理拿破仑的一生及其变革,并进行判断和评价。

3.运用历史知识和历史思维方法,了解中国1810-1840年代的变革。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深刻感受和情感共鸣。

2.提高学生对拿破仑及其影响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国家意识。

三、教学过程1.引入引入学生们进入课题的情景是重要的。

通过简要介绍法国大革命的主要内容,及其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分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老师要求的时间内讨论并介绍法国大革命的契机、过程和结果。

在讨论过程中,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并在老师的引导教育下充分交流和沟通。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独立思考和团队精神。

3.学生发言,收集资料让学生根据讨论的内容,逐步梳理法国大革命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分析,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

同时让学生搜集有关拿破仑及其变革的历史资料,以理解拿破仑的一生及其变革,并讨论拿破仑时代在法国和欧洲的影响。

4.组织学生讨论通过多元化的游戏形式,组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发言,自由交流,分享历史知识和感悟。

部编版历史八下7课提纲

部编版历史八下7课提纲

中国现代史历史分期:1949年--1956年过渡时期 1956年--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66年--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 1978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课标:了解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1)人们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2)“两个凡是”方针引起不满(3)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意义:①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性质)。

②: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思想基础。

2.召开时间: 1978年3.会议内容:①思想上:冲破了“左”的错误,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②政治上: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4. 会议意义:①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②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③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二、拨乱反正1.具体表现:(1)平反冤假错案;(2)1977年恢复高考。

2.典型事例:为刘少奇平反。

3.完成标志: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4.作用:统一了全党思想,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三、20世纪中国三次巨变三位伟人:孙中山辛亥革命;毛泽东新中国成立;邓小平改革开放。

四、五四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1921年建立中国共产党;1949年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1978年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五、课后活动2:《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这一认识的重要意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符合中国国情;坚定认识,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

新版部编本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新版部编本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教学难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转变,还有其召开的历史意义。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音乐:《走进新时代》。

师:同学们,这首歌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那你们知道带领“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的伟人是谁吗?生:毛泽东。

师:那带领我们“改革开放富起”的伟人又是谁?生:邓小平。

师:正确。

1978年,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带领我国人民走进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从此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新中国成立以的伟大转折。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究共和国历史上的这一伟大转折。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1.教师讲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对“文革”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而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2.引导学生讨论:对“两个凡是”方针,你们是怎么看的?提示: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所说的话、所做的事都是正确的,毛主席是伟大的革命领袖,这点我们不能否认,他确实为中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并不是他所说的、所做的都是正确的,比如说“文化大革命”,给中国带了巨大的危害,那我们还要继续进行下去吗?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会遇见很多的新问题,我们不可能总是用旧的方法去解决新的问题,所以,对于“两个凡是”的方针,我们是应该予以反对的。

其实质就是“左”倾错误的继续。

3.教师总结:针对“两个凡是”的方针,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目的就是要反对“两个凡是”的方针。

4.图片展示:5.教师过渡: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播放纪录片《伟大转折》的片断。

2.教师简要介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基本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学习目标】
1.掌握思想解放运动的简要过程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的背景、内容及意义;
2.了解平反冤假错案和拨乱反正的基本史实。

【预习提纲】
八下历史期末复习提纲 1、为什么说中国近代史开始于南京,也结束于南京?(因为1842年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49年4月23日南京国民政府败退,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胜利)。

2、请写出开国大典开始的时间(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

3、第一届政协会议上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是(《共同纲领》)。

4、什么事件标志着祖国大陆基本实现了统一?(西藏的和平解放) 5、《共同纲领》规定建国初期我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国家)。

6、请写出抗美援朝战争的起止时间。

(1950年10月--1953年7月)
7、请写出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的民族英雄的名字。

(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 8、请写出抗美援朝战争中,中美双方的司令总指挥名字。

(中方:彭德怀;美方:麦克阿瑟/克拉克) 9、哪一个运动彻底摧毁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
10、请写出土地改革开始的标志?(1950年《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11、哪一个运动使中国消除了私有制,步入了社会主义初期阶段?(三大改造)
12、一五计划时期中国建成了哪一座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
13、文革时期中国建成了哪一座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
14、长春一汽、鞍钢、沈阳机床厂,青藏公路、川藏公路、新藏公路是什么时期的建设成就?(一五计划时期,1953--1957年)
15、武钢、宝钢、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兰新铁路、包兰铁路,结晶牛胰岛素什么时期的建设成就?(十年探索时期,1957--1966年)
16、两弹一星、杂交水稻、青蒿素是什么时候取得的科研成果?(文革时期,1966-1976年)
17、哪一部法律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五四宪法,1954年)
18、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被合称为什么?(三大改造)
19、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取的是什么政策?(和平赎买)
20、建国初期三大运动指的是什么?(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
21、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三面红旗是什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大伟大的历史转折
1.思想基础: 3.地点: 1.概况: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意义:
5.历史意义: 2.时间: 4.主要内容: 二、拨乱反正 1.背景: 2.时间: 3.性质: 4.结果: 1.平反冤假错案: 2.决议:
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2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是什么?(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23、1958年我国以钢为纲,大炼钢铁的运动是?(大跃进)
24、1958年开展的工农兵学商相结合,按需分配,大锅饭、平均主义的运动是?(人民公社化运动)
25、1961年提出了调整国民经济的哪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26、请列举十年探索时期的主要先进模范人物。

(王进喜,雷锋,焦裕禄)
27、文革开始的标志是什么?(1966年《五一六通知》与《十六条》的发表)。

28、四人帮集团指的是谁?(江青,姚文元,王洪文,张春桥)
29、文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1976年10月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30、哪一次会议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
31、哪一次会议标志着中共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十一届六中全会)
32、请问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创的包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土地经营模式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增强企业活力)
34、请写出1980年我国第一批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

(汕头、厦门、深圳、珠海)
35、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6、哪一次会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雨分三步走战略?(1987年中共十三大)
37、哪一次会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四大)
38、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被合称为什么?(一带一路)
39、2015年是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1945-2015),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暨西安事变纪念80周年(1936-2016),2017年是解放军建军90周年(1927-2017)暨恢复高考四十周年(1977-2017)暨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1997-2017)。

40、2018年是戊戌变法纪念120周年(1898-2018),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1949-2019)暨澳门回归20周年(1999-2019)。

41、请写出我国的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

(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西藏)
42、我国处理少数民族事务的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3、请写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

(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
44、邓小平提出的解决港澳台问题的基本构想被称为?(一国两制)
45、1992年海基会与海峡会以口头方式表达了一个中国原则,称为(九二共识)。

46、1993年,海协会会长辜振甫与海基会董事长汪道涵的会谈称为(汪辜会谈)。

47、我国的五大军种包括(陆军、海军、空军、战略支援部队和火箭军)。

48、抗美援朝期间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战斗英雄是(蒋道平)。

49、周恩来在哪一次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1955年亚非万隆会议)
50、1954年周恩来参加的关于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会议是(日内瓦会议)。

51、1953年周恩来提出的互相尊重领土和主权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被称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52、新中国在哪一年重返联合国?(1971年10月)
53、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标志是什么?(1972年尼克松访华)
54、中日关系正常化的标志是什么?(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
55、中美建交的标志是什么?(1979年《中美建交公报》的发表)
56、两弹一星指的是什么?(两弹:核弹、导弹,一星:人造地球卫星)
57、两弹元勋是谁?(邓稼先)中国导弹之父是谁?(钱学森)
58、杂交水稻之父是谁?(袁隆平)青蒿素之母是谁?(屠呦呦)
59、布票、肉票、油票、粮票是什么经济形态的产物?(计划经济)
60、改革开放前的旧四大件“三转一响”是什么?(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