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仲马《茶花女》单簧管演奏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代写论文未取得稿酬发文共享

小仲马《茶花女》单簧管演奏分析

摘要

在十九世纪的艺术界出现了一种很受欢迎的艺术,那就是以高音嘹亮明朗,中音富于表情,音色纯净优美而出名的单簧管。《茶花女》是小仲马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在单簧管室内乐曲目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本文以小仲马的名曲《茶花女》为例,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主要从这部名作的创作背景、单簧管演奏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单簧管演奏中华彩乐段的演奏技法,韵律线条之外文字的解释,以及一些具体的演奏技巧方面做简要的分析,探索和总结,以期给单簧管演奏者的学习者和演奏者以启迪,对他们进一步的掌握单簧管的运用,提高音乐素养提供一些可参考的理论建议。

关键词:单簧管; 茶花女; 演奏技巧;

目录

引言 (3)

一单簧管的产生和发展 (3)

二单簧管演奏的特点 (4)

三歌剧《茶花女》概况 (5)

四单簧管演奏歌剧《茶花女》浅析 (6)

(一)对单簧管演奏《茶花女》中华彩乐段的浅析 (6)

(二)《茶花女》中韵律线条之外的文字的解释 (8)

(三)具体的演奏技法 (10)

1.呼吸方面的技法 (10)

2.嘴型和舌头控制的技巧 (11)

3.单簧管演奏中音色与哨片的选择技巧 (11)

结语 (12)

参考文献: (13)

引言

在漫漫歌剧发展史上,单簧管歌剧幻想曲占据了一个极其特殊的地位,尤其是以十九世纪的意大利为例,当用乐器演奏歌剧成为一种为大众所喜爱的风尚时,作曲家就把他们的作品改编成管弦乐来进行演奏。享誉世界的小仲马的名曲《茶花女》也是这样,当它由歌剧改编为管弦乐的时候,就为单簧管提供了绝好的机会,来演绎这一经典名曲。在这篇文章中,笔者主要以单簧管演奏《茶花女》为例,对单簧管演奏的产生和发展,单簧管演奏的特点,歌剧幻想曲《茶花女》的概况,以及单簧管演奏《茶花女》中华彩乐段,韵律等方面的技巧做了探讨,希望能对单簧管或者其他乐器演奏者的学习和爱好产生积极作用。

一单簧管的产生和发展

单簧管又叫竖笛、黑管或者洋萧,呈圆柱形管状,上端是形状特异的吹口,附着有单簧片,底部则只喇叭口的扩音管。最常见的是用黑檀木、塑胶和金属为材质制作的,素有“管弦乐团演说家”的称号。单簧管属于弦乐器,而弦乐器的产生则可以追溯到很遥远的过去。古希腊神话中就有阿波罗喜爱管弦乐的故事,现在,专家一般认为,里拉琴是现代许多乐器的祖先,如管弦乐等。实际上,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明确的管弦乐器的由来时间。单簧管在1730—1740年间出现了三键,但是音质还不够细致,一般只有D与C两种调;1750年出现

了五键的单簧管,已经可以吹出令人满意的音色;后来又不断的改进,一直到1900年,在欧德开始有了针对性的改进,主要是在保持单簧管原有传统音色的基础上,解决键多操作不便的难题,1920年出现了27个按键和5个环键的单簧管。对于早期单簧管的发展影响最大的是莫扎特,莫扎特谱出的名曲《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的出现意味着单簧管在乐团的附属乐器地位提升到了独奏乐器的。

大体来讲,作曲家为单簧管所作的曲子,不管是曲式亦或是素质,都远远超过了其他的木管乐器。比较著名的单簧管作品有莫扎特《A 大调单簧管协奏曲》K622,《单簧管五重奏》K581,韦伯的两首《单簧管协奏曲》OP73、74和《小协奏曲》OP62等等。本文以由歌剧改编的小仲马的《茶花女》单簧管曲谱演奏为例,来分析单簧管演奏的相关知识。

二单簧管演奏的特点

单簧管的音域比较广,色彩丰富,表现力很强,具有声音辉煌、温柔、深沉、阴郁和甜美的特点。单簧管是一种很优秀的独奏乐器,但是它又可以在形式各样的乐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且天衣无缝的与其他乐器融为一体,创造出美妙的声音来。

单簧管属于木质乐器,定型于1844年,自此而后,单簧管的标准音域一般就是三个八度加上一个六度,即从记谱音小字组e—e4。它有四个音区,分别是低音区、中音区、中高音区和高音区。这四个音区的大体特点主要是:高音区能够演奏出很尖锐的音色,很有特点;

中高音区则有着清澈透明,富有表现力的特征,例如,它具有近似女声的委婉和同时又可以奏出男声的有力,在很好的把握轻快旋律的同时,用一种很华丽的声音把梦境和诗境表现的淋漓尽致。

单簧管的超高音域指的是单簧管标准音域最高音c4的九度中的各个半音,这是个演奏起来很有难度的音,为了使超高音域的泛音能够演奏的准确,主要要灵活的变换指法,再者,泛音的加入拓宽了单簧管的音域,这就增强了其色彩的表现手段。

三歌剧《茶花女》概况

歌剧《茶花女》的意大利剧本是皮亚威(Franceco Maria Piave)编写的,来源于世界著名小说家小仲马的长篇小说《茶花女》(Hhe Lady of the Camellias,La dame aux Camelias)。该歌剧最早是1853年3月6日在威尼斯凤凰歌剧院上演的,又叫“迷途夫人”或者“失落的人”。在皮亚威改编为歌剧脚本后,经作曲家威尔第作曲。150多年来,歌剧《茶花女》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无数人,成为在全世界上映次数最多的歌剧,有“世界歌剧史上最灿烂的宝石”之美誉。该歌剧主要把情节压缩在三幕剧中,做了非常大的改动,使得故事的矛盾更加集中,更加富有艺术性,而那优美动人的歌声,则让歌剧更加感人。

十九世纪,惯于将那些著名的歌剧用乐器来演奏,正是这样,才有了单簧管的用武之地。单簧管以其清澈纯净,明朗富于表现力的特点,给与了歌剧《茶花女》以独特的美感。

四单簧管演奏歌剧《茶花女》浅析

(一)对单簧管演奏《茶花女》中华彩乐段的浅析我们可以将华彩乐段理解为是幻想曲最主要的一大特征,并且,只有用较为自由和任意的方式去演奏出华彩乐段中那些包涵体态而又具有可用意识的部分,才能发挥出它的美感来。本文选自序曲中的第一乐谱由8分音符、16分音符和32分音符再加上延长音记符号一起联合起来的,属于基本的结构。以下用一段谱例来分析在单簧管演奏中不把延长记号放在低音#F上,以此来对于开始和结束时候的长支撑音和呈现全部华彩乐段内聚力的作用。

怎么认为演奏是有活力和有生气的呢?在音阶的不断进行中就

可以看出来。然而,它们不是旋律音调赋予的形态,十二个音阶的演奏点对于表现情绪和技巧都是有帮助的。刚刚起始的音符往后计算,延长的长音后边就是弱拍,重要的是演奏者自己要有意识的去给与演奏以一种结构形态,而这种结构形态,应该具有酣畅和迅捷的特征。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就很难抓住人心,很难打动人心,让听众领悟到音乐的真正内涵。演奏者重要能够理解华彩乐段的演奏形态,就能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