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生学hygiene:是在“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指导下,以人群及其周围的环境为研究对象,研究外界环境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阐明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规律,提出利用有益环境因素和控制有害环境因素的卫生要求及预防对策的理论根据和实施原则,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

Hunter-Russel症候群:是水俣病最典型的特异性体征,包括末梢感觉减退,视野向心性缩小,共济运动失调及听力障碍和语言障碍。

氨基酸模式:食物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比例称为~
必需氨基酸:指人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数量不足,必需每日由膳食供给才能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氨基酸。

常量元素:在人体含量比较多,一般占人体体重0.01%以上,且人体的需要量较高,一般每日膳食需要量100mg以上。

尘肺:肺尘埃沉着病。

是由于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有粉尘在肺内阻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次生环境:人类环境下形成的环境。

刺激性气体:是对皮肤、眼、呼吸道粘膜有刺激性作用的一类有害气体的总称。

大气圈:地球表面的空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大气层。

大气污染:由于人为或自然的原因,使一种或多种污染物混入大气中,并达到一定浓度,超过大气的自净能力,致使大气质量恶化,对居民健康和生活条件造成了危害,对动植物产生不良影响的空气状况。

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将富含某种必需氨基酸的食物与缺乏这种必需氨基酸的食物互相搭配而混合食用,使混合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成分更接近合适比值,从而提高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称之为~
碘缺乏病IDD:由于碘摄量不足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症。

包括在缺碘地区出现的相当数量的胎儿早产、死亡、先天畸形、亚临床克汀病、智力发育障碍、单纯聋哑、甲状腺肿及克汀病等。

二次污染物: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或太阳紫外线辐射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形成的新的污染物。

二级预防:临床前期预防。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职业性损害的进一步发展,争取得到好的治疗效果。

分散度:是指物质被粉碎的程度,以粉尘粒子直径大小(µm)的数量或质量组成百分比来表示。

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含有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污水进入湖泊、河流、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高温作业:是指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以本地区夏季通风室外平均温度为参照基础,工作地点气温高于室外温度2℃或2℃以上的作业。

工作有关疾病:又称职业性多发病。

是由于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某些不良因素,造成职业人群常见病发病率增高、潜伏的疾病发作或现患的病情加重等,统称~公害public nuisance:严重的环境污染。

功能蓄积functional accumulation:毒物进入体内后,用现代检测技术不能发现其在体内有明显贮留,但由该物质引起的功能改变却逐渐累积,导致机体对该毒物的反应性增强的现象。

光化学烟雾:大气中氮氧化物和烃类污染物在强烈日光作用下产生的浅蓝色烟雾。

合理营养: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即每日膳食中各种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相互间比例恰当。

呼吸性粉尘:粒径小于5µm的尘粒可达呼吸道深部和肺泡,称之为~
环境:指在特定时刻的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对生命机体或人类活动直接地或间接地产生现时或远期作用。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ors EEDs:能够改变内分泌系统功能,从而对整个机体或其后代,或其(亚)群体引起健康效应的外源性物质或混合物。

也叫环境雌激素。

环境污染:由于各种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使环境的构成发生重大变化,造成环境质量恶化,破坏了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造成直
接、间接或潜在的有害影响。

环境自净self-purification:污染物进入环境
后,在自然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作用下,
经过一定时间,环境中的污染物浓度或总量
降低,该过程称为~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在常温常压下易
挥发的有机化合物的总称,又称总挥发性有
机化合物TVOCs
基础代谢:指维持人体最基本生命活动所必
需的能量消耗。

急性听力损伤:爆震性耳聋。

强烈的爆炸所
产生的振动冲击波造成的听觉器官急性损
伤,引起听力丧失。

介水传染病:通过饮用或接触受病原体污染
的水,或食用被这种水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的
疾病,又称水性传染病。

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与进入体内的金
属离子(镉、汞、铜、铁)结合的一种低分
子蛋白,肝脏合成,富含半胱氨酸,储存于
肝肾之中。

可吸入颗粒物IP:指粒径≤10μm的颗粒物,
又称PM10
脉冲噪声:间断声中,声音持续时间小于
0.5s,间隔时间大于1s,声压级变化大于40dB
者称为~
热痉挛(中暑痉挛):是由于人体大量出汗
造成钠、氯、钾等严重丢失,水和电介质平
衡紊乱,引起神经肌肉产生自发性冲动,出
现肌痉挛,多发生在干热型高温作业。

热射病(中暑性高热):是人体在高温环境
下散热途径受阻、体内蓄热、温度调节机制
紊乱所致的疾病,多发生在强干热型或湿热
型高温作业。

热衰竭(中暑虚脱):是一种较轻的热相关
疾病,是机体过度脱水及电解质丢失的一种
反应。

三级预防:临床预防。

及时、合理的治疗,
防止病情恶化和出现并发症与继发症,防治
病残、促进康复、延长寿命。

膳食结构:也称食物结构,是指消费的食物
种类及其数量的相对构成,它表示膳食中各
种食物间的组成关系。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实在推荐的膳
食营养素供给量基础上,每日平均膳食营养
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包括估计平均需要量、
推荐摄入量、适宜摄入量和可耐受最高摄入
量。

生产性毒物: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对人体
产生有害影响的化学物质。

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并能
较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生态平衡ecological balance:生态系统中的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生物群落与
非生物环境之间,物质、能量的输出和输入,
生物学种群和数量,以及各种群和数量之间
的比例,始终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关系,称
之为~
生态系统ecosystem: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
所组成的自然系统称为生态系统。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biogeochemical disease:
由于某地区地壳中元素分布不均衡,导致当
地水、土壤、植物中某种微量元素过高或缺
乏,使当地人和动物从外界环境中获得该元
素的量不能满足或超过机体正常需要而引起
的疾病,又称元素化学性地方病。

生物富集centration:污染物进入生物体内,
逐渐蓄积并通过食物链逐级转移,使生物体
内污染物的浓度逐级提高的现象。

生物圈biosphere:是指有生物生存的地球表
层。

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
味以及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的
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也称食物的热效应
TEF,指人体摄食过程中引起的额外的能量
消耗。

食物的营养价值:指其所含营养素和热能可
满足人体营养需要的程度而言,包括营养素
种类是否齐全,含量多少及相互比例是否合
适,是否易于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

食物链: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被另一种生物
所食后者再被第一种生物所食,彼此形成一
个以食物连接起来的链锁关系。

食物中毒:是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
有毒有害物质的食物或将有毒有害物质当做
食物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的急性、亚急
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取食物而使各种致
病因子进入人体,从而引起具有感染或中毒
性质的一类疾病。

室内小气候:室内环境中(或建筑物内)的
气候,主要由气温、气湿、气流、和热辐射
组成。

水体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
水体后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和水
体底质的理化特性和水环境中的生物特性、
种群及组成等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水的使用
价值,造成水质恶化,甚至危害人体健康或
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酸雨:指pH值小于5.6的酸性降水,包括雨、
雪、雹、雾等所有降水。

听觉疲劳:较长时间暴露于强噪声,听力可
出现明显下降,听阈上升超过15dB~30dB,
脱离噪声环境后,需数小时甚至数十小时听
力才能恢复。

听觉适应:短时间暴露于强烈噪声,听觉器
官的敏感性下降,听阈可上升10dB~15dB,
脱离噪声环境后数分钟内即可恢复正常的现
象。

听阈:正常人耳刚能引起音响感觉的声波能
量强度。

微量元素:是指在人体中含量较少,一般占
人体体重0.01%以下,而且人体的每日需要
量也较少。

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大量燃料燃烧产
生大量CO2并排入大气,因大面积森林砍伐
导致CO2吸收减少,使大气中CO2含量上升,
CO2能吸收地表发射的热辐射,使大气增
温,对地球起到保温作用的效应。

物质蓄积material accumulation:物质反复多
次地进入机体,排泄或转化速度小于进入速
度,使体内该毒物的含量逐渐累积的现象。

矽尘:是指韩游离二氧化硅10%以上的矿物
性粉尘。

矽尘作业:接触含游离二氧化硅10%以上的
粉尘作业。

矽肺:是由于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游离二
氧化硅含量较高的粉尘所引起的以肺组织弥
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指当地历年最热月
份14点钟的平均温度的平均值。

限制氨基酸:在人体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中,
各种氨基酸要有适宜的比例,如果某一氨基
酸过少,就要影响其他氨基酸的利用,营养
学上称这种氨基酸为~
响度:人耳对声音强弱的主观感觉量。

响级度:以1000Hz的标准声产生的音响感
觉为基准,与之产生同样音响感觉声音的响
度均以此标准音的声压级表示,称之为~
需氧量:血糖生成指数GI:可以用作衡量食
物糖类升高血糖速度和能力的指标。

一次污染物:直接来源于污染源的污染物
一级预防:病因预防,从根本上消除和控制
职业性有害因素,使劳动者不接触职业性有
害因素,或接触水平低于国家标准。

营养:是指人体摄入、消化、吸收和利用食
物中营养成分,维持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
良好健康状态的动态过
营养素:食物中具有营养功能的物质,包括
蛋白质、脂类、糖类、无机盐、维生素和水
六大类。

营养素的供给量:为满足健康人群中几乎全
部人的需要,每日需由膳食提供各种营养素
的量。

有效氯:含氯化合物中具有杀菌能力的有效
成分。

原生环境: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
素影响的环
噪声聋:在工作过程中,由于长期接触噪声
而发生的一种进行性的感觉性听力损伤,属
于我国法定职业病。

职业病: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职业性
有害因素所引起的特定疾病。

职业性外伤:工伤。

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
由于外部因素直接作用,而引起机体组织的
突发性意外损伤。

职业性有害因素:在人们生产过程、劳动过
程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可直接危害劳动者健
康的因素。

窒息性气体:是指主要以气态吸入而引起组
织窒息的一类有害气体。

中暑:是在高温环境下机体因热平衡和(或)
水盐代谢紊乱等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
和(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
热相关性疾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