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塑性力学第07章

合集下载

弹塑性力学-07-文档资料18页

弹塑性力学-07-文档资料18页

其中


ij
kronecker
(克罗内科积)

ij

1

0
i j i j
23.09.2019
谢谢!
xiexie!
23.09.2019
2、张量的表示法:有三种
设ai及bi为两个矢量,定 的义 量 ai下 为 j 列 二阶张量,
(1)符号a法 (2)分量法(并矢 aijei法 e( j e) iej不是矢量的点积)
(3)矩阵法a记 ij 或为aij
3、二阶张量的相加和相减
aijbijcij

x1 x2

c 11 c 21
y1 y1

c 12 c 22
y2 y2

c 13 y 3 c 23 y 3
x 3 c 31 y 1 c 32 y 2 c 33 y 3
23.09.2019
§7-2 张量的概念
一 、张 量
张量是表征一类物理性质(状态)或几何 性质的物理量或几何量,它包括诸如表征连续 介质的应变状态(应变率)和应力状态的量, 表征物理弹性性质的量,确定物体动力性质 (惯性矩)的量等等,也包括空间的各种几何 性质的张量。主要介绍笛卡尔张量的基本概念。
应变 x,y 分 ,z,x y 量 y,xy: z z,yzx xz
采用下标记法σ:ij,εij 这里,i 1,2,3、j 1,2,3 1 x,2 y,3 z
23.09.2019
写成矩阵的形式
11 21
12 22
1 23 3 x yx x
33
a ij b i c j
a ij b i c j

弹塑性力学 第07章平面问题的极坐标解答

弹塑性力学    第07章平面问题的极坐标解答

ϕ 改变,即与 ϕ 无关。由此可见,凡是轴
对称问题,总是使自变称的 物理量不能存在。
考擦应力函数 U 与 ϕ 无关的一种特殊情况,即轴对称, 此时极坐标形式的双调和方程变成常微分方程 ⎛ ∂2 1 ∂ 1 ∂ 2 ⎞⎛ ∂ 2U 1 ∂U 1 ∂ 2U ⎞ ⎜ ⎜ ∂ρ 2 + ρ ∂ρ + ρ 2 ∂ϕ 2 ⎟ ⎟⎜ ⎜ ∂ρ 2 + ρ ∂ρ + ρ 2 ∂ϕ 2 ⎟ ⎟=0 ⎝ ⎠⎝ ⎠ ⎛ d2 1 d ⎞⎛ d 2U 1 dU ⎞ ⎜ ⎜ d ρ 2 + ρ dρ ⎟ ⎟⎜ ⎜ dρ 2 + ρ dρ ⎟ ⎟=0 ⎝ ⎠⎝ ⎠
τ ρϕ = τ ϕρ
∂ ⎛ 1 ∂U ⎞ 1 ∂ 2U 1 ∂U ⎜ ⎟ =− + 2 =− ⎜ ∂ρ ⎝ ρ ∂ϕ ⎟ ρ ∂ρ∂ϕ ρ ∂ϕ ⎠
¾极坐标系中边界条件的处理: ①、对于由径向线和环向线所围成的弹性体,其边界面通常 均为坐标面,即ρ 面(ρ 为常数)和 ϕ 面(ϕ 为常数),使 边界的表示变得十分简单,所以边界条件也十分简单。 ②、对于应力边界条件,通常给定径向和切向面力值,可直 接与对应的应力分量建立等式(注意符号规定) 应力边界条件:
¾平面问题极坐标形式的几何方程
ερ =
∂u ρ
∂ρ u ρ 1 ∂uϕ εϕ = + ρ ρ ∂ϕ 1 ∂u ρ ∂uϕ uϕ + − γ ρϕ = ρ ∂ϕ ∂ρ ρ
平 面 应 变 问 题
⎧ 1 ⎪ε ρ = (σ ρ −ν 1σ ϕ ) E1 ⎪ ⎪ 1 ⎨ε ϕ = (σ ϕ −ν 1σ ρ ) E1 ⎪ ⎪ 2(1 +ν 1 ) γ τ ρϕ = ⎪ ρϕ E1 ⎩
¾平面问题极坐标形式的物理方程 平 面 应 力 问 题

弹塑性_塑性力学基本方程和解法

弹塑性_塑性力学基本方程和解法

在加载过程中物体各点处的偏应力分量 sij 保持比例不变。在工程允许精度下,也可推
广应用于稍为偏离简单加载的情况。
以上各种理论中涉及的一些假设,例如:塑性应变偏量的增在单一的函数关系等假设,都得到了常用金属材
料大量试验的验证。
z 强化规律 对于理想弹塑性材料,材料一旦屈服,其应力状态点在主应力空间中就落在屈服
变形, Hα 也不变,于是
∂f ∂σ ij
除等向强化外,有些强化材料表现为随动强化(图 7.7b),即,在强化过程中,屈
服面的大小和形状保持不变,只随塑性变形的发展而在应力空间中平移。还有些材料
在强化过程中随动强化与等向强化同时发生,称为混合强化。
由于在应力和强化参数空间中,表示应力状态的应力点只可能位于后继屈服面
(或加载面)上或其内,不可能位于曲面之外,若加载面是一个正则曲面,则有
⎯2⎯
研究生学位课弹塑性力学电子讲义
姚振汉
⎧ε = 0 ⎨⎩σ = σ s
当 σ <σs 当 ε >0
(2)
图 7.5 理想弹塑性和刚塑性
当考虑材料强化性质时,可在理想弹塑性模型的基础上加以改进,采用线性强化 弹塑性模型来近似:
⎧σ = Eε
⎨⎩σ = σ s +E1 (ε − εs )
当 ε ≤εs 当 ε >εs
(5)
⎯3⎯
第七章 塑性力学的基本方程与解法
其中 k 可由单向拉伸或其它材料试验测得的σ s 确定, k = σ s 2 。当不能确定主应力的 排序时,在以三个主应力为坐标轴的应力空间中,由特雷斯卡条件所包围的弹性状态 的应力空间为
σ1 −σ 2 ≤ 2k, σ 2 −σ 3 ≤ 2k, σ 3 −σ1 ≤ 2k

弹塑性力学 陈明祥版的 课后习题答案++汇总

弹塑性力学 陈明祥版的 课后习题答案++汇总
阐明了应力、应变的概念和理论; 弹性力学和弹塑性力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得以确立。
七、张量概念及其基本运算(附录一)
1、张量概念
◆ 张量分析是研究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及连续介 质力学的重要数学工具 。
◆ 张量分析具有高度概括、形式简洁的特点。
◆ 任一物理现象都是按照一定的客观规律进行的, 它们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静力学:研究力系或物体的平衡问题,不涉及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如飞机停在地 面或巡航。
运动学:研究物体如何运动,不讨论运动与受 力的关系; 如飞行轨迹、速度、 加速度。
动力学: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 如何提供加速度?
● 按研究对象分:
◆ 一般力学: 研究对象是刚体。研究力及其与
运动的关系。分支学科有理论力学,分析力学等。
五、 弹塑性力学的基本假设
(1)连续性假设:假定物质充满了物体所 占有的全部空间,不留下任何空隙。
(2)均匀性与各向同性的假设:假定物体内 部各点处,以及每一点处各个方向上的 物理性质相同。
(3)力学模型的简化假设: (A)完全弹性假设 ; (B)弹塑性假设。
⑷ 几何假设——小变形条件
假定物体在受力以后,体内的位移和变形是微小 的,即体内各点位移都远远小于物体的原始尺寸,而 且应变( 包括线应变与角应变 )均远远小于1。根据 这一假定: (A)在弹塑性体产生变形后建立平衡方程时,可以
◆ 分析研究物理现象的方法和工具的选用与人们 当时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水平有关,会影响问题 的求解与表述。
◆ 所有与坐标系选取无关的量,统称为物理恒量。
◆ 在一定单位制下,只需指明其大小即足以被说明
的物理量,统称为标量。例如温度、质量、功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在一定单位制下,除指明其大小还应指出其方向

弹塑性力学讲义 第一章绪论

弹塑性力学讲义 第一章绪论
i 1 j 1



3

每个分量用一个标量(具有两个下标)与两个并在一起基矢量(并矢) ,称为二阶 张量。矢量可称为一阶张量,标量为零阶张量。 5.2 求和约定 在张量表示说明中,看到张量分量表示是一组符号之和,很长,特别是高阶张量, 为了书写简捷,采用求和约定。 求和约定:当在同一项中,有一个下标字母出现两次时,则表示该项在该指标的取 值范围内遍历求和,且称此种在同一项重复出现一次的下标为哑标。如:
e1 e2 a2 b2 e3
a b ai ei b j e j ai b j eijk ek ai b j ekij ek , 则
c c k eijk ai b j ekij ai b j , a b a1 b1
ij
自动消失。ij 也称为换标符号。
eijk ( i,j,k =1,2,3)
定义: eijk
共有 27 个元素。
1 若(i , j , k ) (1,2,3)或 ( 2,3,1)或 (3,1,2)时 正排列顺序 -1 若(i , j , k ) ( 2,1,3)或(1, 3, 2)或(3, 2, 1)时 逆排列顺序 0 若 i , j , k中任意两指标相同时
(i=1,2,3),用 ri 表示矢径;
同样位移矢量 u,用 ui 表示位移,ij 表示应力

张量。
xi aij y j
i

x1 a11 y1 a12 y2 a13 y3 x2 a21 y1 a22 y2 a23 y3 x a y a y a y 31 1 32 2 33 3 3
矢量场的拉普拉斯算子定义为矢量场的梯度的散度:是一个向量

弹塑性力学第07章

弹塑性力学第07章
的值。图中OACC’线是对应更大塑性变形的加载——卸载——反向加载
路径,其中与C和C′点对应的值分别为新的拉伸屈服极限和压缩屈服极限 。
这一现象为包辛格(Bauschinger)所发现,称为包辛格效应。它使具有
强化性质的材料由于塑性变形弹塑的性增力加学第,07屈章 服极限在一个方向上提高,
同时在反方向上降低,材 料具有了各向异性性质。 在求解问题时,为了简化 常忽略这一效应,但有反 方向塑性变形的问题须考 虑包辛格效应。
弹塑性力学第07章
1.单向拉伸试验
通过材料力学试验,我 们已经得到了具有代表 性的低碳钢拉伸时的应 力-应变曲线,如图7-1 所示。它反映了常温、 静载下,材料应力-应 变关系的全貌,显示了 材料固有的力学性能 。 下面介绍单向拉伸的几 个塑性概念:
弹塑性力学第07章
(1)屈服极限
▪ 应力-应变曲线上A点对应的应力值称为材料 的弹性极限。若应力小于弹性极限,则加载 和卸载的应力-应变曲线相同(OA)段;若 应力超过弹性极限,加载的应力-应变曲线有 明显的转折,并出现一个水平线段(AF), 常称为屈服阶段,相应的应力称为屈服极限。 在AF段应力不变的情况下可以继续变形,通 常称为塑性流动。
E
s E1s
( s )
(
s)
式中E1为强化阶段直线斜率,当E1=0时即为理想弹塑性模型。
弹塑性力学第07章
(4)线性强化刚塑性模型
▪ 略去线性强化弹塑性模型中的线 弹性部分,即在应力达到σs前材料 为刚性的,应力超过σs后应力应变 关系呈线性强化。如右图(d)所 示,即
0
1
E 1
s
( (
▪ 1. 常用应力-应变关系简化模型 ▪ 2. 其他应力-应变关系简化模型

弹塑性力学讲稿课件

弹塑性力学讲稿课件
详细描述
金属材料的弹塑性分析主要关注金属在受力过程中发生的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通过弹塑性分析,可以预测金属 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行为,为金属材料的加工、设计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混凝土结构的弹塑性分析
总结词
混凝土结构在受到压力时会产生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弹塑性分析是研究混凝土结构在受力过程中应 力和变形的变化规律。
总结词
复杂结构与系统的弹塑性行为研究是推动工程应用的重 要基础。
详细描述
在实际工程中,许多结构和系统的弹塑性行为非常复杂 ,如大型桥梁、高层建筑、航空航天器等,需要从整体 和局部多个角度进行研究,以揭示其力学行为和稳定性 规律,为工程安全和优化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THANKS
感谢观看
VS
详细描述
复合材料的弹塑性分析主要关注复合材料 的组成材料和复合方式对弹塑性性能的影 响。通过弹塑性分析,可以预测复合材料 在不同环境下的力学性能,为复合材料的 应用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工程结构的弹塑性分析
总结词
工程结构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会产生变形,弹 塑性分析是研究工程结构在外力作用下的应 力和应变的变化规律。
03
弹塑性力学的分析方法
有限元法
有限元法是一种将连续体离散化 为有限个小的单元体的集合,并 对每个单元体进行受力分析的方
法。
有限元法通过将复杂的结构或系 统简化为有限个简单的单元,使
得计算变得简单且精度较高。
有限元法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领 域,如结构分析、热传导、流体
动力学等。
有限差分法
01
有限差分法是一种将偏微分方程 转化为差分方程的方法,通过离 散化空间和时间变量来求解问题 。
其他常见的弹塑性力学分析方法还包括有限体积法、无网格 法等。

《弹塑性力学》课件

《弹塑性力学》课件
结构弹塑性分析的方法包括有限元法、有限差分法、边界元法等数值计算 方法。
材料的弹塑性行为模拟
材料的弹塑性行为模拟是研究材料在 不同应力状态下表现出的弹塑性性质 ,对于理解材料的力学行为和优化材 料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弹塑性行为模拟的方法包括分子 动力学模拟、有限元分析等。
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 可以研究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能 之间的关系,预测材料的弹塑性行为 。
THANKS
感谢观看
弹塑性力学在工程实践中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工程实践中,由于材料和结 构的复杂性,弹塑性力学应 用面临诸多挑战,如非线性 行为、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
的确定等。
为了解决这些挑战,需要采 用先进的数值计算方法和实 验技术,提高模拟精度和可
靠性。
此外,加强跨学科合作,将 弹塑性力学与计算机科学、 物理学等学科相结合,可以 推动工程实践中的弹塑性力 学应用不断发展。
《弹塑性力学》课件
目录
• 弹塑性力学概述 • 弹性力学基础 • 塑性力学基础 • 材料弹塑性性质 • 弹塑性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
01
弹塑性力学概述
弹塑性力学的定义

弹塑性力学是一门研究材料在弹性和 塑性范围内行为的学科。它主要关注 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变形行为, 以及这种行为与材料内部应力、应变 的关系。
塑性
材料在应力超过屈服极限后发生的不可逆变形。
屈服准则
描述材料开始进入塑性状态的应力条件。
塑性力学的基本方程
应力平衡方程
01
描述受力物体内部应力分布的平衡关系。
几何方程
02
描述材料在塑性变形过程中应变与位移的关系。
屈服准则
03
确定材料进入塑性状态的条件。

弹塑性力学(浙大通用课件)通用课件

弹塑性力学(浙大通用课件)通用课件

塑性力学
研究材料在塑性状态下应 力和应变行为的科学。
塑性力学的基本假 设
塑性变形是连续的,且不改变物质的性质。 塑性变形过程中,应力和应变之间存在单值关系,且该关系是连续的。 塑性变形过程中,材料内部的应力状态是稳定的,不会出现应力振荡或波动。
塑性力学的基本方程
应力平衡方程
在塑性状态下,物体的内部应力场满 足平衡方程,即合力为零。
应变协调方程
本构方程
在塑性状态下,应力和应变之间的关 系由本构方程描述,该方程反映了材 料的塑性行为特性。
在塑性状态下,物体的应变状态满足 应变协调方程,即应变是连续的。
塑性力学的边值问题
01
塑性力学中的边值问题是指给定 物体的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求 解物体内部的应力和应变状态的 问题。
02
边值问题可以通过求解微分方程 或积分方程来解决,具体方法取 决于问题的具体形式和条件。
04
材料弹塑性性质
材料弹性性质
弹性模量
材料在弹性变形阶段所表现出的 刚度,反映了材料抵抗弹性变形
的能力。
泊松比
描述材料在受到压力时横向膨胀 的程度,反映了材料在弹性变形
阶段的横向变形特性。
弹性极限
材料在弹性变形阶段所能承受的 最大应力,超过该应力值材料将
发生不可逆的塑性变形。
材料塑性性 质
屈服点
解析法的优点是精度高、理论严 谨,但缺点是适用范围较窄,对
于复杂问题难以得到解析解。
有限元法
有限元法是一种将连续的求解域离散化为有限个小的单元,通过求解这些小单元的 解来逼近原问题的求解方法。
它适用于各种复杂的几何形状和边界条件,能够处理大规模的问题,并且可以方便 地处理非线性问题。

弹塑性力学第七章屈服条件

弹塑性力学第七章屈服条件

其他领域中的屈服条件应用
生物医学
在生物医学领域,如人体骨骼、牙齿等组织 的力学性能分析中,需要考虑材料的屈服条 件。
能源工程
在核能、太阳能等能源工程领域,相关设备的材料 选择和设计需要考虑其屈服条件。
环境工程
在环境工程领域,如土压力、岩石压力等问 题的分析中,需要利用屈服条件来评估结构 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0世纪初,德国科学家R.Von Mises 提出Von Mises屈服条件,成为弹塑 性力学中最为广泛应用的屈服条件之 一。
现代屈服条件的进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值计算方法的不 断发展,现代屈服条件的研究更加深 入和广泛。
目前,研究者们正在探索更加精确和 实用的屈服条件,以适应各种复杂材 料和工程应用的需求。
弹塑性力学的重要性在于,许多工程结构和材料在承受外力 时,其变形行为既不是完全弹性也不是完全塑性,而是介于 两者之间。因此,理解弹塑性行为对于准确预测结构的响应 和保证工程安全至关重要。
屈服条件的概述
屈服条件是弹塑性力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描述了材料在应力达到某一特定值时开始发生屈服(即 塑性变形)的条件。
07 总结与展望
总结
屈服条件的定义与分类
总结了屈服条件的定义,以及按不同标准分类的屈服条件类型, 如按材料性质、应力状态等。
屈服条件的物理意义
解释了屈服条件在材料力学行为中的物理意义,包括材料内部的微 观结构变化、应力分布等。
屈服条件的应用场景
列举了屈服条件在不同工程领域中的应用,如结构稳定性分析、材 料强度设计等。
混合阶段中,应力-应变关系表现为非线性,材料同时具有弹性和 塑性行为。
加载和卸载路径的影响
在混合阶段,材料的响应不仅取决于当前的应力状态,还受到之前 加载和卸载路径的影响。

弹塑性力学基础翻译 第七章.

弹塑性力学基础翻译 第七章.

7、塑性7.1介绍两个基本因素控制弹性的发展,一个是加载过程的完全可逆性,当一个使物体产生应变的力消失,物体就立刻回到未加载力之前;第二个因素说明在荷载作用下物体的变形或者应变只取决于最终的应力,与加载过程和路径无关,因此弹性行为可以视为一个点函数,因为任何产生的应变可以通过初始应力、终了应力以及特定的比例常数来确定。

但是当塑性或者永久变形产生时这两个因素就不明显了。

为了产生塑性变形或者塑性流,应力必须超过屈服应力。

如果大大超过屈服应力,许多固体(比如延性金属)的变形或尺寸会一直打到一个很大的程度。

另外,当最终应变形成,一个应变元可以通过不同的加载方式使物体达到末状态,因此当荷载消失后不仅无法观测到像弹性一样的完全可逆现象,末状态也取决于荷载的加载过程而不只是初应力和末应力状态。

这个发现意味着塑性变形是一个过程函数,需要增量应变在应变过程上的累积来确定总的应变。

在研究塑性的时候至少可以采取三种很明显的方式。

1、在考虑应力应变分布满足规定的边界条件的情况下,通过材料的性质来建立理想模型。

这个被称作宏观塑性理论,很类似于长久以来的弹性理论。

2、应用于金属物理学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实际固体中单晶体变形方式建立于研究的基础,通过一个物体内部联系从单晶体扩展到多晶体的聚集从而形成整个构件。

这种方法通常被工程师运用。

这个叫做微观塑性理论。

3、技术的方法。

通过寻求某些现象学的规则,运用实验观察实际物体材料在宏观尺寸上的数学表达式。

这确保在一般意义上的设计上可以预测材料的属性,这可能被叫做宏观工程塑性。

这种方法在本章中是重点。

7.2弹性和塑性的比较为了方便,许多上述的说明被总结成表格的形式。

在这种方式有个直接的比较,很明显的揭示了这两种性质的主要区别。

由于屈服的开始和表现是我们优先考虑的,所以我们会用不同的模型来解释上述的物理过程。

对于下面的几个模型,我们做几个假设。

1、固体是各向同性的并且是均质的。

2、拉伸和压缩对屈服是等效的。

弹塑性力学课后习题答案

弹塑性力学课后习题答案

(I-4) (I-5)
★ 关于求和标号,即哑标有:
◆ 求和标号可任意变换字母表示。
◆ 求和约定只适用于字母标号,不适用于数字标号。 ◆ 在运算中,括号内的求和标号应在进行其它运算前
优先求和。例:
aii2a121a222a323
(I-12)
(ai) i2(a 1 1a22 a3)3 2 (I-13)
aibjk cijk
(I-21)
◆ 张量乘法不服从交换律,但张量乘法服从分配
律和结合律。例如:
( a i j b i) c j k a i c k j b i c k j; 或 ( a i b k j ) c m a i( b j k c m )
(I-22)
C、张量函数的求导:
◆ 一个张量是坐标函数,则该张量的每个分量都
◆ 绝对标量只需一个量就可确定,而绝对矢量则需
三个分量来确定。
◆ 若我们以r表示维度,以n表示幂次,则关于三维
空间,描述一切物理恒量的分量数目可统一地表 示成:
Mrn (Ⅰ—1)
◆ 现令n为这些物理量的阶次,并统一称这些物
理量为张量。
当n=0时,零阶张量,M=1,标量; 当n=1时,一阶张量,M=3,矢量;
(I-25 )
4.张量的分解
张量一般是非对称的。若张量 aij的分量满足
aij a ji
(I-27)
则 aij 称为对称张量。 如果 的分aij量满足
aij aji
(I-28)
则称为反对称张量。显然反对称张量中标号重复的
分量(也即主对角元素)为零,即 a11a22。a330
第二章 应力理论
七应变莫尔圆41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的特点塑性力学的附加假设42常用简化力学模型43弹性本构方程弹性应变能函数44屈服函数主应力空间常用屈服条件47塑性本构方程简介静不定问题的解答1静力平衡分析平衡微分方程2几何变形分析几何方程3物理关系分析物理方程表明固体材料产生弹性变形或塑性变形时应力与应变以及应力率与应变率之间关系的物性方程称为本构方程关系

8-弹塑性力学-塑性力学基础 弹塑性力学讲义 中文版 教学课件

8-弹塑性力学-塑性力学基础 弹塑性力学讲义 中文版 教学课件

f(ij) c
(i,j x ,y ,z)
f(i) c
(i 1 ,2 ,3 )
f(I1,I2,I3)c f (I2,I3)c
第七章 塑性力学基础
7.1 屈服准则(yield criterion)
➢ 两准则的联系: (1)空间几何表达:Mises圆柱外接于Tresca六棱柱;
在π平面上两准则有六点重合; (2)通过引入罗德参数和中间主应力影响系数β,可以将两准则写成
(“材料科学学基础”课程中将学到)
第七章 塑性力学基础
回顾并思考:
5.如何进行数值求解?
塑性力学解析法:
工程法(主应力法):“塑性加工原理”课程将重点讲授
滑移线法
能量法(上限法)
硕士阶段“现代材料加工力学”详 述
有限阶段另一门学位课程]
第七章 塑性力学基础
➢ 例题讲解:
例:求
之比(满足塑性条件)
增量理论例题:(p102)
③ 一般情况下,β=1-1.154 (例题讲解:P81,例5-1。)
第七章 塑性力学基础
7.2 塑性应力应变关系(本构关系, constructive equation) ➢ 几种简化模型(simplified models for plastic stress-strain)
第七章 塑性力学基础
相同的形式:
13 s
其中
2
称为中间主应力影响系数
3
2
22 13 1 3
称为Lode参数。
第七章 塑性力学基础
7.1 屈服准则(yield criterion)
➢ 两准则的联系: 讨论:① 当材料受单向应力时,β=1,两准则重合;
② 在纯剪应力作用下,两准则差别最大; 按Tresca准则: 按Mises准则:

弹塑性力学(7)

弹塑性力学(7)
【例7.1】一个封闭的薄壁长圆筒受内压力p作用,如图7.4 所示,半径为R,壁厚为t。假定它时理想弹塑性模型,遵 守关联流动法则其单轴屈服应力为σ0。考虑两种形式的准 则:(1)Tresca准则;(2)von Mises准则
(a)用压力p表示屈服准则; (b)找到圆筒刚好屈服时的弹性极限压力p=pe (c)当圆筒刚刚屈服时,确定塑性应变增量的比率。
Drucker-Prager屈服函数f 采用下面的形式:
f = aI1 + J2 − k
对于线性各向同性 f = g = 2I1 + J2 − k 的理想弹塑性 材料根据式(7.35)有
其中
C ep ijkl
=
(K

2G 3

ijδ
kl
+G(δikδ
jl
+
δilδ
jk
)

1 9ka2 +
G
Hij H kl
Hij = 3Kαδij +
G J2 sij
(7.52)
弹塑性本构矩阵
⎡ ⎢ ⎢
K
+
4 3
G


[C
ep
]
=
⎢ ⎢

⎢ ⎢


⎢⎣
K − 2G 3
K + 4G 3
K − 2G 3
0
0
0⎤⎥ ⎥
⎡⎢H121
K − 2G 3
K + 4G 3
0 0
0 0
0⎥⎥ ⎥
0⎥ ⎥
−1
9Kα2
+G
⎢ ⎢ ⎢ ⎢

= Cijkl

弹塑性力学习题集

弹塑性力学习题集

弹塑性力学习题集(有图)(共3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弹塑性力学习题集殷绥域李同林编中国地质大学·力学教研室二○○三年九月目录弹塑性力学习题........................................................................(1)第二章应力理论.应变理论......................................................(1)第三章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本构方程.......................................(6)第四章弹塑性力学基础理论的建立及基本解法 (8)第五章平面问题的直角坐标解答 (9)第六章平面问题的极坐标解答................................................(11)第七章柱体的扭转...............................................................(13)第八章弹性力学问题一般解.空间轴对称问题...........................(14)第九章* 加载曲面.材料稳定性假设.塑性势能理论.....................(15)第十章弹性力学变分法及近似解法..........................................(16)第十一章* 塑性力学极限分析定理与塑性分析 (18)第十二章* 平面应变问题的滑移线场理论解 (19)附录一张量概念及其基本运算.下标记号法.求和约定...............(21)习题参考答案及解题提示 (22)前言弹塑性力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程,它与许多工程技术问题都有着十分密切地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载荷P与杆1的应变ε1= 相对应。 l 当结构弹塑性阶段结束时,ζ 2=ζ s 、 ε 2 =ε s ,杆2也开始进入塑性状态,相应的载荷 E1 为 2 Pep s A1 2 cos tan E (7-11) 可将Pep称为弹塑性极限载荷。
( s ) 0 不定 ( s )
在进行结构塑性极限分析时,则采用理想刚塑性模型。
(3)线性强化弹塑性模型
对于一般合金钢、铝合金等强 化材料,可以用两段折线近似 实际的拉伸曲线。如右图(c) 所示。应力达到屈服极限σs前, 应力应变呈线弹性关系,应力 超过σs则为线性强化关系,即
(5)塑性变形阶段的特性
①在塑性变形阶段,由于加载和卸载的规律不同,卸载后就必然 存在残余变形。弹性和塑性的本质差别在于卸载后是否存在不可 恢复的永久变形。 ②于加载和卸载规律的不同,引起塑性阶段应力与应变的多值关 系。在弹性阶段,已知应力就可唯一地确定相应的应变;而在塑 性阶段就不存在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由图7-1可见,对应于应 力σ1的应变,可以是ε1和ε1′也可以是ε″1,它与加载历史过程有关。 但在某一瞬时,应力增量和应变增量之间的关系则是确定的。 ③因为塑性变形不可恢复,所以外力所作的塑性功不可
E s E1 s
( s ) ( s )
式中E1为强化阶段直线斜率,当E1=0时即为理想弹塑性模型。
(4)线性强化刚塑性模型
略去线性强化弹塑性模型中的线 弹性部分,即在应力达到σs前材料 为刚性的,应力超过σs后应力应变 关系呈线性强化。如右图(d)所 示,即
式中E′=E[1-ω(ε)]为A点的割线 模量。
(3)普拉格公式
普拉格曲线模型,即
该公式的图线如又右图所示。 它没有尖锐的屈服点,从弹 性区逐渐地过渡到塑性区。 曲线开始时有斜率E,弯过 来以后渐渐地趋近于应力 ζ s,且变形在弹性量级时 应力就很快到达ζ s。
E s th s

注:在实际解决问题中,究竟采用哪种模型或经验公式, 要由所使用的材料和所研究的变形范围来确定。
§7-3 三杆桁架弹塑性平衡分析


1. 线性强化弹塑性材料 (1)弹性阶段 (2)弹塑性阶段 (3)塑性阶段 2. 采用其它材料简化模型的三杆桁架 (1)线性强化刚塑性材料 (2)理想弹塑性材料 (3)理想刚塑性材料 3. 三杆桁架卸载后的残余应力和残余 应变
3. 包辛格效应
(1)拉伸与压缩试验结果的比较 对于一般金属材料,在小变形阶段,拉伸 与 压缩的试验曲线基本重合,一般在应变量不超过1%时可以认为两者一致。 但在大变形阶段则有显著差别。由于一般压缩曲线略高于拉伸曲线,因此 对于同种金属材料,在变形不大的情况下,用拉伸试验代替压缩试验进行 塑性分析是偏于安全的。但是,对于拉伸与压缩曲线有明显差别的材料如 铸铁、混凝土等,则需另作专门研究。 (2)包辛格效应 如图7-4所示,具有强化性质的材料受拉伸且拉应力超过屈服极限(图中A 点)后,材料进入强化阶限(AD段)。若在B点卸载,再受拉伸时,拉伸 屈服极限由没有塑形变形时的A点的值提高到B点的值。若在卸载后反向加 载,则压缩屈服极限的绝对值由没有塑形变形时的A′点的值降低到B′点 的值。图中OACC’线是对应更大塑性变形的加载——卸载——反向加载 路径,其中与C和C′点对应的值分别为新的拉伸屈服极限和压缩屈服极限 。 这一现象为包辛格(Bauschinger)所发现,称为包辛格效应。它使具有 强化性质的材料由于塑性变形的增加,屈服极限在一个方向上提高,
同时在反方向上降低,材 料具有了各向异性性质。 在求解问题时,为了简化 常忽略这一效应,但有反 方向塑性变形的问题须考 虑包辛格效应。
4. 材料性质的基本假设
(1)材料是均匀、连续的,在初始屈服前为 各向同性。 (2)各向均匀应力状态不影响材料的塑性变 形而只产生弹性的体积变化。 (3)材料的弹性性质不受塑性变形的影响。 (4)不考虑时间因素对材料性质的影响。
幂强化弹塑性模型如右图 所示,即 ζ =Aε n 式中:n为强化系数,是 介于0和1之间的正数 当n=0时,代表理想塑性 体的模型;当n=1时,则 为理想弹性体模型。
另外,幂强化曲线与多数工程材料的实际性能相接近,并且便 于应用,适用于应变较大的问题。
(2)割线模量公式
如右图所示:曲线将开始阶 段的直线部分延长,使其与 过点A的垂直线相交于C, 则A点的应力为 ζ=εtanαCA E CA 线段取决于ε,且随ε的增大 而增长。设与ε的函数关系 已由试验求得为 CA E ( ) 式中ω(ε)由材料的性质确定。 A点的应力可写为 E E E[1 ] E
E s
( s ) ( s )
当材料σ-ε曲线有一较长的水平屈服阶段,即材料的强化效应 不明显时,可采用理想弹塑性模型。
(2)理想刚塑性模型
当弹性变形比塑性变形小的 多时,略去理想弹塑性模型 的线弹性部分,在应力达到 屈服极限σs前材料为刚性的, 而应力达到σs后材料为理想 塑性的。如右涂(b)所示, 即
0 1 E s 1
( s ) ( s )
注:以上仅就拉伸应力状态进行了讨论,其关系同样适用于压
缩应力状态。
2. 其他应力应变关系简化模型
(1)幂强化弹塑性模型 (2)割线模量公式 (3)普拉格模型
(1)幂强化弹塑性模型
(2)弹塑性阶段
当P>Pe ,但σ1>σs、σ2≤σs时,杆1进入塑性 状态而杆2仍处于弹性状态,称为结构的弹塑性阶 段。设此时 ,由几何方程(b)式 得 。杆1和杆2分别采用应力应变关系 (c)式的第二和第一式,得其应力值。代入平衡 方程(a)式,得此时的相应载荷为
E P A( 2 E cos3 E1 ) 1 1 1 s l E
通过材料力学试验,我 们已经得到了具有代表 性的低碳钢拉伸时的应 力-应变曲线,如图7-1 所示。它反映了常温、 静载下,材料应力-应 变关系的全貌,显示了 材料固有的力学性能 。 下面介绍单向拉伸的几 个塑性概念:
(1)屈服极限
应力-应变曲线上A点对应的应力值称为材料 的弹性极限。若应力小于弹性极限,则加载 和卸载的应力-应变曲线相同(OA)段;若 应力超过弹性极限,加载的应力-应变曲线有 明显的转折,并出现一个水平线段(AF), 常称为屈服阶段,相应的应力称为屈服极限。 在AF段应力不变的情况下可以继续变形,通 常称为塑性流动。
逆。设材料从某一应力ζo对应的do点开始加载,按线 性规律达到d点,如图7-3所示。这时如给出应力增量dζ, 它将引起一个新的塑性应变增量dεp,在此变形过程中 应变能有了增量。若从f点卸载,应力又降为ζo。
这时弹性应变 消失,弹性应 变能得到释放, 而塑性应变被 残留下来,相 应的塑性应变 能(图中阴影 部分)被消耗 了。这种不能 重行释放的塑 性应变能也称 作耗散能,与 此相应的功称 塑性功,它被 耗散而不可 逆。 。
2. 静水压力试验
在各向均匀高压的条件下,对金属材料进行了大量试验研究,主要结论 为 (1)静水压力对材料屈服极限的影响 在静水压力不大的条件下(例如五倍屈服应力),它对多数致密金属材 料屈服极限的影响可以忽略。但对于像铸造金属、矿物、岩石及土壤等 材料,静水压力影响比较大,不能忽略。 (2)关于体积变化 试验表明:弹簧钢在10000个大气压下体积缩小约2.2%,而且这种体积变 化时可以恢复的。对于一般金属材料,可以认为变化基本上是弹性的, 除去静水压力后体积变形可以全部恢复,没有残余体积变形。因此可以 忽略弹性的体积 变化,而认为材料在塑性状态时的体积是不可压缩的, 即体积不变仅改变形状。 另外,变形速度、应力作用时间的长短以及温度等因素对应力-应变曲线 都有影响,但对金属材料在通常的变形速度及室温条件下影响不大,可 以不予考虑。
第七章 基本塑性性质
§7-1 §7-2 §7-3 §7-4 响 基本实验资料 材料应力-应变关系的简化模型 三杆桁架的弹塑性平衡分析 加载路径对塑性变形和极限载荷的影
§7-1基本实验资料
1. 单向拉伸试验 2.静水压力试验 3.鲍辛格效应 4.材料性质的基本假设
1.单向拉伸试验
三杆桁架如图7-9所示。假设桁架结构 和荷载左右对称,且各杆横截面积均为 A,在D点受竖直荷载P.
图7-9 对称三杆桁架
1. 线性强化弹塑性材料
设ζ 1和ζ 2分别表示杆件的 应力应变关系: 应力,δ 1 和δ 2 分别表示1 杆和2杆的伸长,ε 1 和ε 2 E s E1 s 分别表示其应变。 平衡方程: Aζ 1+2Aζ 2cosθ =P (a) 几何方程: δ 2=δ 1cosθ (b)
(3)后继屈服
若在B′卸载至D′,则再加载时,B′点的应力成 为新的屈服极限,它高于初始屈服极限σs。 这一现象称为后继屈服。和初始屈服点不同, 后继屈服点在应力-应变曲线上的位置不是固 定的,而是取决于塑性变形过程即塑性变形 的大小和历史。
(4)条件屈服极限的确定
一般金属材料根据其塑性变形性能的不同可分为两类: 一类金属材料如低碳钢、铸钢、某些合金钢等,应力应变曲线如图7-1所示。它们的屈服阶段较长,有的材 料在该阶段的应变量为1%。 另一类金属材料则没有明显的屈服阶段,如中碳钢、某 些高强度合金钢以及某些有色金属等,它们的应力-应 变曲线如图7-2所示。对于这种屈服极限不明显的材料, 工程上将对应于残余应变为0.2%的应力值定义为条件 屈服极限σ0.2 ,也称为名义屈服极限;或者将拉伸曲线 中割线模量为0.7E处的应力定义为条件屈服极限。后一 种定义方法比测定残余应变更简单,对于一般钢材前后 两种方法确定的名义屈服极限近似相等。
(2)加载和卸载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