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飞鸟集》冯唐译本的多维解读
冯唐译《飞鸟集》之评析
冯唐译《飞鸟集》之评析作者:王静来源:《校园英语·上旬》2016年第08期【摘要】《飞鸟集》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代表作之一,一直以来都是文学界所重点关注的对象。
关于《飞鸟集》的译本已有诸多,近些年来,由著名作家冯唐所译的版本发行,却一度掀起了文学界乃至社会对此的热议,重点在于对该版本译文中不雅与怪诞用词的质疑。
对此,诸多读者认为冯唐所译《飞鸟集》的鄙俗就是对原著的亵渎,也有学者认为此版本是《飞鸟集》最好的译本。
本文基于此对冯唐所译《飞鸟集》进行简要评析。
【关键词】冯唐《飞鸟集》文学作品翻译版本我国作家冯唐所译的《飞鸟集》由2015年7月上市,自上市开始,该译本中的各种用词便成为了读者们所关注的重点,争议也由此而生。
比如其中“舌吻”、“裤裆”等词的运用引来了社会诸多人士的侧目,更不乏诸多网络热词。
鉴于其所引起的轩然大波,导致其被出版社紧急召回下架。
在很多人看来,冯唐所译的《飞鸟集》相比于其他译本粗俗鄙陋,完全就是对经典文学作品的亵渎;但同时也有学者发文表示支持。
本文仅凭一己之拙见浅谈对冯唐所译《飞鸟集》的一些看法。
一、冯唐译《飞鸟集》概述《飞鸟集》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一部代表诗作,全本共有诗歌三百余首,简短的诗句所蕴含的是至深的人生哲学,读者读《飞鸟集》,能够在简短的诗句当中寻找到生命的哲思与智慧的清源,且风格具有着浓浓的东方气韵,因此广受中国读者所喜爱。
时至今日,《飞鸟集》的译本已有数部,较为公认的版本为郑振铎于1922年所译的版本。
冯唐的《飞鸟集》译本之所以存在巨大争议,根本原因即在于其中很多词语的运用过于“现代化”,且“鄙俗怪诞”,而这种标志性的译法应用,主要体现在几首“代表”译作当中。
二、冯唐译《飞鸟集》简评关于冯唐所译的《飞鸟集》全作本文且不做探讨,仅针对其中几首争议最大的译作对比郑振铎版本对笔者的一些看法进行分析。
在《飞鸟集》两个译本当中,郑振铎译本中将“as one kiss of the eternal”译为“永恒的接吻”,而冯唐却将此译为“绵长如舌吻”,世界在自己所爱的人面前对真实面目的表露,在郑振铎看来是“揭下了浩瀚的面具”,而冯唐则明显“开放”,将其译为“解开了裤裆”;“绿草”也成为了“大地”去“挺骚”的对象。
从文学翻译所需的创造性叛逆看冯唐译本《飞鸟集》
从文学翻译所需的创造性叛逆看冯唐译本《飞鸟集》摘要:泰戈尔的《飞鸟集》已有多种译本,其中以冯唐翻译的《飞鸟集》为最新译本,也是最有争议的一版译本,但作者认为冯唐译本的《飞鸟集》在某些方面体现出了翻译者的创造性叛逆,有其闪光点可以借鉴,文学翻译需要忠实于原文,也需要有创造性的叛逆。
关键词:文学翻译,创造性叛逆,《飞鸟集》,冯唐基金项目:本文为2017年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郑振铎与冯唐汉译泰戈尔《飞鸟集》翻译策略研究”(项目编号:SD172022)的部分成果。
翻译是在准确(信)、通顺(达)的基础上,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
翻译是将一种相对陌生的表达方式,转换成相对熟悉的表达方式的过程。
《飞鸟集》是罗宾德拉纳特 ·泰戈尔的作品,于上世纪20年代被郑振铎翻译成汉语,《飞鸟集》译本在当时时期影响深远。
2015年冯唐又翻译了另一个汉语版本的《飞鸟集》,但是冯唐版本的因用于和翻译的形式却引起了众议。
本文就从文学翻译所需的创造性叛逆分析冯唐译本《飞鸟集》。
什么是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一、翻译首先应该是忠实于作品本身,但是它同时也是一个矛盾体,作为医者来讲,既希望忠实于原语言,又希望能够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体现时代性特征。
文学翻译也是如此,这也就是文学翻译中所提倡的所需要的创造性叛逆。
“创造性叛逆”最早由法国的文学社会学家罗贝尔·埃斯卡皮在专著《文学社会学》中提出,翻译总是一种创造性的叛逆。
谢天振则把创造性叛逆分别定义为“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表明了译者以自己的艺术创造才能去接近和再现原作的一种努力,那么文学翻译中的叛逆,就是反映了翻译过程中译者为了达到某一主观愿望而造成的一种译作对原作的客观背离。
”根据以上不点,不难看出,翻译是一种创作,而其创作的过程中就是去研究、分析原来的作品,用另一种语言进行再现,当然这种再现的过程非常复杂,它与译者的文化背景、翻译风格、政治等因素息息相关。
冯唐《飞鸟集》翻译评析
2016.041.引言国内知名作家冯唐翻译的泰戈尔《飞鸟集》自2015年7月上市以来,“裤裆”、“舌吻”等不雅用词令人侧目,网络热词更不鲜见,在公众中引起轩然大波。
2015年12月28日,浙江文艺出版社官方微博以“出版后引起了国内文学界和译界的极大争议”为由,宣布紧急下架召回《飞鸟集》。
对比现代作家郑振铎、冰心的译本,许多读者认为冯唐的翻译鄙俗,直斥其是对经典的亵渎,暴露了其本人以及时代文化的恶趣味。
还有读者调侃这是文学翻译界遭遇的一次“恐怖袭击”。
另一方面,著名的社会学家李银河女士则发文支持冯唐,认为冯译《飞鸟集》为迄今最好的中文译本,将这一话题推至顶峰。
随着官方宣布“下架”,已裂变出诸如诗歌翻译标准、下架是否符合出版行业伦理等讨论。
作为翻译行业标准的“信、达、雅”已经过时了吗?意译的边界是什么?诗歌翻译语言是否也应该“与时俱进”?讨论的持续深入呼唤着更为专业的解答。
然而,在众声喧哗之外,专业层面的文本解读却始终缺位。
本文并不旨在对其译本做出专业解读,而是对极具争议的几首诗歌进行评析,感受其翻译的“独特”之处。
2.译文例评《飞鸟集》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诗集之一,它包括三百余首清丽的小诗,文字晶莹剔透,满含东方气息,短小的语句道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引领世人探寻真理和智慧的源泉,深受中国读者喜爱。
《飞鸟集》中文译本颇多,有郑振铎、陆晋德、徐翰林等。
其中,最著名的译本公认出自郑振铎。
郑振铎翻译的《飞鸟集》首次出版于1922年,译本优美动人,成为国内最受欢迎的译本,至今历94年而不衰,足见其翻译之精妙。
早在2014年8月7日,冯唐就在微博上发表了要翻译《飞鸟集》的计划,于2015年7月上市后,学者李银河称冯唐翻译的《飞鸟集》是,“迄今为止最好的中文译本”。
但与此同时,有关冯译本的指责却也绵绵不绝,恶评如潮,同一首诗对比郑振铎的翻译来看,不少读者认为冯译“鄙俗怪诞”。
围绕其翻译争议主要集中在“大千世界在情人面前解开裤裆/绵长如舌吻/纤细如诗行”等几首诗的译法。
从接受美学视角看《飞鸟集》两个译本-2019年精选文档
从接受美学视角看《飞鸟集》两个译本一、研究背景1.作品简介。
《飞鸟集》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代表作之一,它包括325首清丽的无标题小诗。
《飞鸟集》创作于1913年,初版于1916年完成。
二、从接受美学角度对比分析《飞鸟集》两个译文1.期待视野。
读者原有的期待视野分为共时层面和历时层面。
从共时层面看,泰戈尔散文诗进入中国的时候,正是中国诗歌从初期散漫的、缺少诗意的白话诗开始向含蓄的、形象化的转向时期,成为散文诗发展的一个特定阶段。
2.视野融合。
《飞鸟集》是本小诗集。
小诗形式短小,多为散文体,三五行就可成诗,且不必加特别的题目。
译者在翻译的时候除了具有小诗的美感以及适当的押运意外,也要赋予小诗给人带来的无限遐想,让每个读者在阅读过后与作者产生共鸣,或者有更新的理解与感悟。
原文1:Once we dreamt that we were strangers.We wake up to find that we were dear to each other.郑振铎译本:有一次,我梦见大家都是不相识的。
我们醒了,却知道我们原是相亲爱的。
冯唐译本:做梦时我们距离非常遥远醒来时我们在彼此的视野里取暖从小诗的意境来说,笔者认为冯唐更胜一筹。
冯唐的译本讲求押韵,个人风格明显,充分发挥了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加上自己写作的风格,为读者创作出了无限遐想空间。
原文2:You smiled and talked to me of nothing and I felt that for this I had been waiting long.郑振铎译本:你微微地笑着,不同我说什么话,而我觉得,为了这个,我已等待得久了。
冯唐译本:你对我微笑不语为这句我等了几个世纪笔者认为,冯唐翻译的这句小诗可以堪称经典,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正是译者主体性的体现,郑振铎的译本略显复杂、不简练却也在遣词造句上花费了心思。
原文3:Stray birds of summer come to my window to sing and fly away.And yellow leaves of autumn,which have no songs,Flutter and fall there with a sigh.郑振铎译本:夏日的飞鸟,飞到我的窗前歌唱,又飞去了。
认知翻译学视角下文学翻译中的移情研究——以《飞鸟集》的两个译本为例
认知翻译学视角下文学翻译中的移情研究——以《飞鸟集》的两个译本为例很多作家曾描述过,创作时犹如有一只上帝之手在控制着,而对于文学作品的翻译,更是一次再创作,并且翻译时需要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与原作者进行情感上的某种交流,这就是我们说的移情。
移情是指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读者和原作者所描述的人或事情能够产生共鸣,理解并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动机时所产生的一种情感。
在19世纪后期,欧洲盛行的心理学中移情这个词语开始出现,弗列德里希·费肖尔(Friedrich Theodor Vischer)把移情作用称为“审美的象征作用”,其子劳伯特·费肖尔(Robert Vischer)把“审美的象征作用”改称为“移情作用”。
在语言学中,移情这一概念被定义为一种视角化的方式。
说到“移情”,会让人想到另一个心理学概念——“共情”,虽然两个概念都和人的情绪有关,但两者在概念上还是有很大的区别。
移情所对应的英文单词是empathy,是指和对方的情绪表达产生共鸣之后的换位思考,在这样的理解基础之上所产生的一种情绪。
而共情所对应的英文单词是sympathy,是指会因对方的悲伤而悲伤,会因对方的痛苦而痛苦,也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说的“同理心”,是一种感受对方的感受之后所产生的同情等情绪。
移情从某种角度来说,是指一个人完全进入到另一个人的情绪及所描述的情景中去。
而共情是指由于外部因素的影响所产生的同情,是一种情绪,一种感觉,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人类的本能反应。
冯唐在《飞鸟集》译本的最后附上了他在翻译过程中的一些思考,这其实就是移情作用最直接的体现。
在这二十七个刹那的描述中,他完整地记录下了自己在整个翻译过程中与原作者以及原作品之间的移情连接。
一、何为认知翻译学?在现代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很多学科已经开始慢慢交叉,翻译学与认知科学的结合促使了翻译认知研究,或称认知翻译学(congnitive translatology),这一交叉学科的诞生。
从多元系统论看泰戈尔《飞鸟集》在中国的翻译——以郑译本和冯译本为例
从多元系统论看泰戈尔《飞鸟集》在中国的翻译——以郑译本和冯译本为例埃文·佐哈尔提出的多元系统理论,为我们重新认识翻译文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在埃文·佐哈尔看来:翻译文学是文学系统下的一个子系统,但一般情况下,翻译文学多处于边缘地位,这种传统的看法是错误的;翻译文学在三种情况下,是可以处于中心地位的,这三种情况如下:当文学处于幼稚期或建立过程中时;当文学处于边缘或弱小状态,或兼而有之时;当文学正经历某种危机或转折点,或出现文学真空时。
而当翻译文学处于中心地位时,它往往是革新力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译者的主要任务则是要致力于打破本国固有的传统规范,受此影响,译者往往采取异化的翻译策略,尽可能地保留原作的艺术特色。
基于上述观点,本文将比较分析郑、冯的《飞鸟集》译本。
一不同外部因素影响下的翻译郑振铎翻译《飞鸟集》时,时值五四时期,当时的中国社会正面临巨大的威胁:向内有封建残余势力妄图恢复旧制,向外有外国侵略者妄想瓜分中国;救亡图存成为整个时代的主流价值取向,而这在文人知识分子身上的表现,即大批有识之士希望通过文学革命,对人民进行思想启蒙,从而实现国家的救亡图存。
郑振铎就是这批有识之士当中的一个,而这也反映在他的翻译上;在发表于《文学旬刊》第46期的文章《无题》中,郑振铎这样写道:“现在的介绍,最好能有两层的作用:(一)能改变中国传统的文学观念;(二)能引导中国人到现代的人生问题,与现代的思想相接触。
”[1]而他也确实是如此做的。
作为我国著名的翻译家,郑振铎自觉肩负起了翻译外国文学作品以介绍西方世界的思想和文化,解放人们的思想,以彻底摆脱封建残余思想的束缚,实现民主与科学的重任;《飞鸟集》的翻译,就是作者在这种时代氛围下的自觉选择,因为在《飞鸟集》这部哲理诗集中,蕴含有能满足作者郑振铎需求的东西:在诗集中,作者泰戈尔有表现出自己对当时印度社会现状的思考和对未来的美好期盼,主要表现在对殖民统治和女性问题的关注上,表达了对侵略者的谴责和对女性的热情赞美;而这也是当时中国社会所面对的问题,也是中国大批有识之士渴望解决的问题。
《飞鸟集》两种汉译本的生态翻译学解读
[收稿日期]2018-01-11[作者简介]杨帆(1983-),女,福建福州人,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翻译理论研究。
《飞鸟集》两种汉译本的生态翻译学解读杨 帆(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英语系,福建福州350001)[摘要]生态翻译学理论作为一门跨学科理论,为研究翻译学及解释翻译现象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从生态翻译学角度解读《飞鸟集》的两种汉译本,比较分析郑振铎的译本与冯唐的译本在语言维度、文化维度和交际维度上的得失,对于得出整合适应选择度较高的译本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飞鸟集》;适应与选择[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330(2018)03-0079-03 生态翻译学是在翻译适应选择论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它为翻译研究和评析翻译作品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生态翻译学的立论视角是“生态”,主要从生态视角对翻译进行综观的整体性研究,将译者与翻译环境有机融合进行考虑。
生态翻译活动则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
胡庚申教授将达尔文的“适者生存”这一自然法则运用到翻译过程中,主张在翻译时译者应当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等多维度进行考虑,选择适应性程度最高的译文。
因此,最佳翻译就是“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翻译。
[1]《飞鸟集》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代表作,由三百多首简短精炼的小诗组成,语言清新,意蕴深远,每首诗看似描写花草鱼虫、江河湖海等自然景观,实则或多或少隐喻着人生哲理。
该诗集于“五四”时期流传到中国,迄今已有多种汉译本,其中以郑振铎先生的译本流传最广。
2015年,诗人冯唐受出版社邀约,重新翻译了《飞鸟集》,因其语言大胆,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从生态翻译学解读《飞鸟集》的两个汉译本,以翻译生态环境为视角,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层面对比分析郑振铎译本和冯唐译本,可选择出“整合适应选择度”较高的译本。
一、语言维的适应与选择语言维的适应与选择要求译者在翻译时,对译文的用词做出适当的选择与调整。
赞助人系统下,《飞鸟集》三译本简析
- 229 -校园英语 / 翻译研究赞助人系统下,《飞鸟集》三译本简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俞咏沁【摘要】安德烈勒菲弗尔著名的操纵理论中,赞助人对于译文的影响颇为深远,本文就赞助人系统理论,对印度作家泰戈尔的《飞鸟集》中文三译本进行思考。
【关键词】赞助人 飞鸟集 勒菲弗尔一、引言冯唐的《飞鸟集》译本,一经问世便引发了学术界以及网络上的大讨论,最终该事件以冯唐译本下架告终。
此次下架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于翻译方式引发讨论,出版社主动下架书籍的事件。
《飞鸟集》的译本有很多,著名的译本有比如郑振铎和陆晋德的译本,三人的风格不同,问世的结果也不一样,笔者希望从勒菲弗尔赞助人系统的理论角度思考原因。
二、理论框架勒菲弗尔在《T r a n s l a t i o n ,R e w r i t i n g ,a n d t h 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 》一书中谈到,有两个因素会操纵并控制文学系统:一种是文学系统内的专业人士,这些人在很大程度上几乎控制了社会的主流诗学,还有一种因素处于文学系统之外,却也作用巨大,就是赞助行为,它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意识形态。
赞助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权力代表,可能是组织也可能是个人。
在如今的时代背景下,一部作品的翻译要出版,译本的出版全程都可能会和赞助人发生关联。
从译著的选题开始,到翻译中体现的意识形态,出版后的发行和译著的接受,这一切都和赞助人有关。
赞助人对于译文或改写的操纵也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意识形态要素、经济要素和地位要素。
意识形态要素主要限制了主题的选取和表现主题的形式。
勒菲弗尔在这里的定义比较模糊,称它为“规范我们行动的形式,习俗和信仰的统称”。
比如中国历史上武则天时期的佛经翻译。
武则天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给出自己女身称帝的理论支持,赞助翻译《大云经》,并以意识形态要素进行操控,称武则天为弥勒菩萨所生,其以女身称帝受命于佛,不于天。
经济要素主要和作家和译者的稿酬相关。
泰戈尔《飞鸟集》冯唐译本的多维解读
第6期2016年11月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Jilin Normal University(Hum anities&Social Science Edition)No.6Nov.2016doi:10.3969/j.issn.1007-5674.2016.06.019泰戈尔《飞烏集》冯唐译本的多维群读冯智强“2,辛光玉1(1.天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300387;.天津外国语大学中央文献翻译研究基地,天津300387)[摘要]本文从语言、风格、韵律、意境等视角全面考察了泰戈尔《飞鸟集》冯唐译本的独特之处,系统分 析了该译本的翻译初衷、翻译过程以及诗人译诗等生成机制,并从其最受争议的情色问题、押韵问题和流行语使 用问题等三个方面客观解读了该译本的召回事件。
[关键词]《飞鸟集》;冯唐译本;特色;问题[中图分类号]G657 [文献标识码]A《飞鸟集》是一部富于哲理的英文格言诗集,是泰戈尔在二十年代因意见分歧而退出反英政治 运动、过着半退半隐生活时期创作的抒情诗名作。
1965年郑振铎第一次把《飞鸟集》的全部诗歌 译成了汉语,流传久远且堪称一时的经典,而近期 冯唐译本的出现又将这部作品推上了风口浪尖,且呈现愈演愈烈之势,最后导致浙江文艺出版社 不得不予以召回处理。
但是,声讨之外也有不同 的声音,例如,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外文局原副局 长兼总编辑黄友义在两会期间接受中国网记者采 访时表示,《飞鸟集》冯唐译本虽然引起争议,但从 翻译和评论翻译角度,从学术上讲,是值得肯定 的[1]。
黄友义认为翻译作为一种再创作,要允许译 者推陈出新,有其特色。
而社会学家李银河更是认 为冯译《飞鸟集》在诗意方面比郑译更胜一筹。
面 对争议如此激烈的翻译事件,本文将从多个层面 深入分析该译本的独特之处,并解读冯唐译本召 回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
[文章编号]1007-5674(2016)06-0116-05_、冯译《飞鸟集》的特色《飞鸟集》这部作品语言清丽、意蕴丰富、影响 甚广。
冯唐的译本是《飞鸟集》迄今为止最好的中文译本
冯唐的译本是《飞鸟集》迄今为止最好的中文译本最近冯唐的《飞鸟集》译本引起很大争议,我看了看那些评论,肯定这个译本的少,否定这个译本的多。
因为一向喜欢冯唐的文字,所以觉得应当出来说几句公道话。
第一,这个译本“信”没有问题,问题出在“雅”上面。
那些说翻译得不好的意见主要集中在两个词的翻译上,一处是将“面具(mask)”译为“裤裆”,另一处是将“好客(hospitable)”译为“骚”。
The world puts off its mask of vastness to its lover.It becomes small as one song, as one kiss of the eternal.大千世界在情人面前解开裤裆,绵长如舌吻,纤细如诗行。
The great earth makes herself hospitable with the help of thegrass.有了绿草大地变得挺骚我认为这两处译得不能算错译,只是不够雅而已。
而冯唐之所以用词有些不雅,跟他的文字风格有关。
他这个人一向比较生猛,他自己的诗就是这样,常常是汁水淋漓,荷尔蒙喷溅,如果不反性禁欲,看上去还是蛮有趣的。
我早就猜测,弗洛伊德所说的力比多不仅有性欲之意,而且有生命力的意味,所以性欲强烈不是什么坏事,也许就是生命力强烈的表现。
尼采甚至说过这样的话:“艺术家如果要有所作为的话,就一定要在秉性和肉体方面强健,要精力过剩,像野兽一般,充满情欲。
……艺术家按其本性来说恐怕难免是好色之徒。
”从这个意义上讲,用了“骚”这样的词是否就一定不雅都是见仁见智之事了,郑振铎把hospitable译为“殷勤好客”比冯唐的“挺骚”就强很多吗?我看未必。
冯唐的缺点在于有点将自己的风格强加于原作者了,仅此而已。
第二,关于押韵。
另外一首有点争议的诗,问题出在一个“哒”字上,批评者认为不该使用网络语言。
我对网络语言一向不喜欢,什么“么么哒”“萌萌哒”“美美哒”,我全都不喜欢,“屌丝”这样的词我也心理长期抗拒,不爱接受。
看了郑振铎的《飞鸟集》就知道冯唐译的《飞鸟集》为什么被下架了!
看了郑振铎的《飞鸟集》就知道冯唐译的《飞鸟集》为什么被下架了!不久前,由诗人、作家冯唐重新翻译的泰戈尔诗集《飞鸟集》出版,这部被称为“最具诗意和韵律”的译作,引起了很多关注和争论。
冯唐为什么要重译这部泰戈尔的经典诗作?冯唐在“翻译泰戈尔《飞鸟集》的二十七个刹那”的中说道:“泰戈尔得过诺贝尔奖,我想知道,一百年前,政治味道不浓的时候,给东方的诺贝尔奖是什么味道。
”“人生事贵快意,何况译诗。
”“烤鸭不都是皮,大师也是人,泰戈尔也不是神。
”“《飞鸟集》中涉及的这些不多的简单的东西,恰恰构成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
”“既然生为一朵花,那就别总想着最好是生为一朵花、一棵草,还是一棵树,对你而言,成为一朵花就是最好的。
”“锋利不该是全部,一个人能左右的东西其实也不多。
”“好的短诗不是对于生活的过度归纳,而是山里的玉石、海里的珍珠。
”冯唐与郑振铎翻译的《飞鸟集》部分对比整理1/18现世里孤孤单单的小混蛋啊混到我的文字里留下你们的痕迹吧——冯唐译世界上的一队小小的漂泊者呀请留下你们的足印在我的文字里——郑振铎译2/18大千世界在情人面前解开裤裆绵长如舌吻纤细如诗行——冯唐译世界对着它的爱人,把它浩翰的面具揭下了。
它变小了,小如一首歌,小如一回永恒的接吻。
——郑振铎译3/18如果因为思念太阳而终日哭泣星星也将离你而去——冯唐译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了——郑振铎译4/18因为失去的爱情生命变得更丰盈——冯唐译生命因为付出了的爱情而更为富足——郑振铎译5/18新的一天我坐在窗前世界如过客在我面前走过停了点头又走了——冯唐译我今晨坐在窗前世界如一个路人似的停留了一会向我点点头又走过去了——郑振铎译6/18你无法看到自己你看到的是你认为的自己——冯唐译你看不见你自己你所看见的只是你的影子——郑振铎译7/18美在爱中不在镜中——冯唐译啊美呀在爱中找你自己吧不要到你镜子的谄谀去找寻——郑振铎译8/18飞鸟希望自己是云彩云彩希望自己是飞鸟——冯唐译鸟儿愿为一朵云。
评析《飞鸟集》冯唐译本的审美再现
评析《飞鸟集》冯唐译本的审美再现李晓娟;杨莎莎【摘要】泰戈尔的《飞鸟集》有多种译本,其中冯唐的《飞鸟集》译本于2015年7月出版之后,受到的评价褒贬不一.作为一种审美活动,翻译活动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在诗歌翻译中更是如此.研究表明,冯唐的《飞鸟集》译本中有大量诗句在形式美信息层、整体美信息层、技术信息层以及社会文化信息层都体现出了翻译的审美再现,以另一种方式传递了原著的美.【期刊名称】《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16)005【总页数】5页(P56-59,67)【关键词】翻译美学;飞鸟集;冯唐译本【作者】李晓娟;杨莎莎【作者单位】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南宁530004;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南宁53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59DOI 10.16221/ki.issn1671-1084.2016.05.013美学作为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个小分支,是一门对美、美感、美的创造等进行研究的人文学科。
它以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美学》一书的问世为标志,于1750年开始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存在。
美学和翻译自古以来就有紧密的联系,古代的中国就有过“尽善尽美”论以及“美而不信,信而不美”的说法,国外也有过文化审美论以及类似的观点。
这些都涉及审美分析,有些对翻译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翻译作为一种艺术性的活动,它是一种审美过程,从翻译美学角度分析翻译作品可以为翻译研究及翻译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
诗人泰戈尔创作的《飞鸟集》于1913年诞生,由三百多首简短的小诗组成,一直以来受广大读者喜爱,本文从翻译美学角度去剖析《飞鸟集》冯唐译本,探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是否保留了原文之美并对原文各层次信息予以审美再现。
(一)翻译美学理论在《译学辞典》[1]中,翻译美学是用来解释翻译和美学的融合历史的,它可以帮助人们从美学的视角来看待翻译,将美学中不同的审美标准运用到翻译之中,来指导翻译并引领翻译走向更高层次,同时,它对翻译实践也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浅评冯唐《飞鸟集》的翻译
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浅评冯唐《飞鸟集》的翻译作家冯唐再译《飞鸟集》,2015年该书出版后,引起了文学界的轩然大波,褒贬不一的评论接踵而来。
西安晚报上刊登的《所谓“翻译”至少应不带私心》一文指出“冯唐翻译的《飞鸟集》,还是太过冯唐,而不太像泰戈尔了!在原作和译本之间,存在着突兀的对比与强烈的落差,这无异于对于泰翁拥趸的冒犯”“翻译者,只有克制住抖机灵、炫才情的冲动,才能保持起码的尊重,才能不至于太过离谱”。
三湘都市报《评冯唐版<飞鸟集>错在失“信”于人》“表面上看,冯唐版的《飞鸟集》中有着太多‘少儿不宜’的词语和描写,才引来了外界如此巨大的争议,但从本质上来说,原著中没有‘少儿不宜’的内容,你翻译过来以后就有了,这实际上还是译者的翻译偏离,曲解了原著的结果。
”[2]与此同时,有很多读者认为译者同样有自由表达的权力。
著名学者李银河也表示支持冯唐,并在新浪博客上发表文章称冯唐的译本是《飞鸟集》迄今为止最好的中文译本,“冯唐的译本还是不错的,只不过是一个译者个人风格过于强烈的译本罢了”。
总而言之,对冯唐译本的评论,批评多于肯定。
从另一方面来讲,这就涉及一个翻译界普遍讨论的问题:翻译,究竟是应该偏重原著的语言和文化含蕴,还是应该带入目标语的文化,在原著基础上表达译者自己的思想,即归化和异化的问题。
1 归化与异化概念简述1955年,美国著名翻译学家劳伦斯韦努蒂在《译者的隐身》中首次提出了归化和异化的概念。
归化,是要把源语言本土化,以目标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采取目标语读者所习惯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
异化,是译者尽可能不去打扰作者,让读者向作者靠拢。
在翻译上迁就外来文化的语言特点,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
二者的区别在于,归化翻译有助于读者更好的理解译文,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和欣赏性;异化翻译则更多的保留民族文化的差异性、民族特征和语言风格特色,为读者保留异国情调。
实际上,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关于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的争论由来已久。
冯唐《飞鸟集》的翻译策略与读者接受研究
冯唐《飞鸟集》的翻译策略与读者接受研究泰戈尔《飞鸟集》的冯唐译本出版不久,舆论哗然。
王新荣在《中国艺术报》说,经典重译莫要“太任性”;李月红在《浙江日报》说,经典岂能亵渎,粗鄙绝非创新;刘大山在《南京日报》说,找回对翻译艺术的敬畏之心。
同时,也有个别媒体或个人对冯唐译本持宽容态度,比如谢海潮在《福建日报》说,对冯译《飞鸟集》应当“存而不论”。
有人把这个事件看作一个现象,肯定其在翻译史和文学史的意义,比如杨青在《深圳商报》说,《飞鸟集》下架,助力冯唐走进文学史。
汹汹网评,导致浙江文艺出版社发出如下声明:“鉴于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冯唐译本《飞鸟集》出版后引起了国内文学界和译界的极大争议,我们决定:从即日起在全国各大书店及网络平台下架、召回该书。
”这就是因译本严重不符读者期待视野导致读者接受问题而终止了译本生命之一例。
一、冯唐《飞鸟集》翻译策略与效果按本雅明在《译者的任务》一文中阐述的观点,译本是原文本的来世(afterlife)。
译本生命受翻译质量,读者接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最终受译文读者的检阅。
按常理,如按翻译质量论,译本优胜劣汰。
好的译本生命力强,接受度高,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许渐渐成为经典,差的译本,逐渐被遗忘或淘汰。
当然,这个优胜劣汰其中自然也有读者的参与。
但上述事例有其特殊性,即此事和网络被大力普及的时代背景不无关系。
网络容易形成舆论,舆论又能左右社会行为。
在当前中国,舆论的力量空前高涨,尤其涉及意识形态和道德层面。
如果冯唐的译文仅涉及对错、质量高下问题,绝不会有如此反响。
冯唐的译文涉及了“性”或“低俗”,读者的愤怒反应自然有了义正词严的色彩,使得冯唐的回应只是:“历史和文学史会对此做一个判断。
时间说话,作品说话。
”显得只有招架之功,并无还手之力。
让我们看一看读者的愤怒出在何处,从诸多的读者评论知,冯唐译《飞鸟集》第3首和第91首,最被广大读者诟病。
原文、译文分别如下:①The world puts off its mask of vastness to its lover. /It becomes small as one song, /as one kiss of the eternal.大千世界在情人面前解开裤裆/绵长如舌吻/纤细如诗行The great earth makes herself hospitable with the help of the grass.有了绿草/大地变得挺骚这样的译法,似乎符合许渊冲先生提倡的“优势竞赛论”。
试论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以《飞鸟集》冯唐译本为例
试论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以《飞鸟集》冯唐译本为例张群【摘要】泰戈尔的诗集《飞鸟集》在国内有多个译本,以冯唐翻译的《飞鸟集》为最新译本,该译本一经出版就引来评论家和读者“不信不雅”的诟病,只有少数人对译作持肯定的态度.对此,本研究认为,冯译本的创造性叛逆主要体现在诗歌的形式、选词以及诗境等方面,译者的文化主体意识则是造成创造性叛逆的原因.【期刊名称】《兰州教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3)009【总页数】2页(P147-148)【关键词】《飞鸟集》;冯唐;译本;创造性叛逆【作者】张群【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046翻译是语言的转换,尤其承载着文化信息的交流与转换,对民族文学与文化的发展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印度著名诗人拉宾德拉纳·泰戈尔的诗集《飞鸟集》于上世纪20年代译入我国,对五四时期诗歌的转型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郑振铎、徐翰林、冯唐等译者翻译了多个中文译本,其中,郑振铎版本是公认最好的译本,冯唐版本因语言和形式与原作相距甚远成为最受争议的译本。
虽然译者可以在翻译活动中发挥主体性,但是受到语言限制总是在原作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因此,德莱顿形容译者如同带着镣铐跳舞。
冯唐翻译《飞鸟集》的过程就是一种挣脱镣铐跳舞的状态,诗歌的语言和形式都发生改变。
“创造性叛逆”最早由法国的文学社会学家罗贝尔·埃斯卡皮在专著《文学社会学》中提出,“如果大家愿意接受翻译总是一种创造性叛逆这一说法的话,那么,翻译这个带刺激性的问题也许能获得解决”[1],其中反映出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的本质。
文学翻译难以避免创造性叛逆,诗歌翻译尤为突出。
究其原因,诗歌将高度精炼的文学形式与无限丰富的内容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得译者的工作更加艰难。
汉学家葛浩文曾暗示诗人爱拿外国诗当起点,去做自己的诗,以此形容《飞鸟集》译者冯唐再合适不过。
(一)诗歌形式由散文诗到格律诗泰戈尔的英文诗集《飞鸟集》是散文体诗一个成功的范例,语言真切、鲜活、有生气,且形式自由。
冯唐翻译的飞鸟集读完整个人都肿胀了
冯唐翻译的飞鸟集,读完整个人都肿胀了有一句诗大家应该都读过:春水初生 / 春林初盛 / 春风十里 / 不如你。
它的作者冯唐,也一直以这句诗洋洋自得。
他说,' 无论这个诗歌圈子怎么说,我不用卧轨、不用早夭,‘春风十里,不如你’这七个字在我活着的时候就已经在讲汉语的地方口耳相传。
想到这儿,我忍不住,笑出声了。
'而最近冯唐翻译了泰戈尔经典作品「飞鸟集」,然后就因为其过于肿胀的文风,引来了一大批狂热的 ... 吐槽,甚至有人看完此文笑言:' 冯唐是文学界的泰迪 ' 。
冯唐直言对郑振铎的翻译版本不甚满意,接下来我们就把泰戈尔英文原版、冯唐版、郑振铎版放在一起,供大家感受下不同的画风——泰戈尔英文原文:Stray birds of summer come to my window to singand fly away.And yellow leaves of autumn, which have no songs, flutter and fall there with a sigh.冯唐版夏日的飞鸟来到我窗前歌笑翩跹消失在我眼前秋天的黄叶一直在窗前无歌无笑无翩跹坠落在我眼前郑振铎版夏天的飞鸟,飞到我的窗前唱歌,又飞去了。
秋天的黄叶,它们没有什么可唱,只叹息一声,飞落在那里。
对于《飞鸟集》的翻译前作,冯唐的评价是这样的:' 郑振铎旧译总体偏平实,但是集子题目反而翻得飘。
' 就让我们来见识一下 ' 不平实 ' 的《飞鸟集》吧。
泰戈尔英文原文:The great earth makes herself hospitable with the help ofthe grass冯唐版有了绿草大地变得挺骚郑振铎版大地借助于绿草,显出她自己的殷勤好客Hospitable 是热情好客的意思,冯大师竟然可以翻译成 ' 骚 '…… 冯大师对中文的把握甩了小编整整 10 条街。
翻译批评与赏析课程论文:浅析冯唐译本的《飞鸟集》
Xx大学研究生课程考试答卷纸考试科目翻译批评与赏析培养单位外国语学院专业或专业领域翻译硕士研究方向英语笔译级别学年学期姓名学号类别②全日制硕士(①全日制博士②全日制硕士③教育硕士④高师硕士⑤工程硕士⑥农推硕士⑦兽医硕士⑧进修)年月日研究生院制备注:成绩评定以百分制或等级制评分,每份试卷均应标明课程类别(①必修课②选修课③同等学力补修课)与考核方式(①闭卷笔试②口试③开卷笔试④课程论文)。
课程论文应给出评语。
浅析冯唐译本的《飞鸟集》《飞鸟集》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代表作之一,诗歌语句短小,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深受中国读者喜爱。
2015年,由诗人、作家冯唐翻译的《飞鸟集》出版发行,著名学者李银河称赞冯唐的翻译“是迄今为止最好的中文译本”,但这译本在国内文学界和翻译界却引起了极大的争议,最后在当年年底被浙江文艺出版社紧急下架召回。
尽管《飞鸟集》作品已经下架,争议也终会平息,但我们还应该从整个事件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以下就选取了几首冯唐所翻译的《飞鸟集》中的小诗,并且给出了原文,进行一个简单的评析。
以上三首是冯唐译本中争议最多的翻译,译文中使用了网络热词和一些较为露骨粗俗的词汇,因而受到了国内文学界和翻译界的批评,很多学者认为这些译文难登大雅之堂,甚至可以说是对泰戈尔的亵渎。
第一首诗将“(I am)your mother”翻译为“我是你妈”,虽然字面上没有任何的问题,但是却显得过于口语化,而且将“mother”翻译为一个“妈”字, 再加上前面的“你”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那句国骂(你妈),不符合泰戈尔诗高雅清丽的风格。
还有本诗最后那个“哒”字,一个鲜活的网络用语,出现在泰戈尔的诗中,不免有失优雅庄重。
第二首诗将“hospitable(热情友好的)”翻译成“骚”。
在词典中,“骚”有“动乱、不安定;忧愁;举止轻佻”等意思,带有贬义色彩,而泰戈尔原诗中“hospitable”当属褒义词,这种译法没能忠实的体现原文的思想和风格,违背了“信达雅”中最基本的原则。
冯唐翻译飞鸟集 (2)
冯唐翻译飞鸟集一、冯唐的翻译背景冯唐是中国著名的翻译家和作家,他以其独特的翻译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功底而闻名于世。
冯唐翻译飞鸟集是他对拉比印度作家泰戈尔的经典作品《飞鸟集》进行的翻译和注释。
二、《飞鸟集》的背景和意义《飞鸟集》是泰戈尔的一部诗集,包含了他一生的精华之作。
泰戈尔是印度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印度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他的作品充满了哲理和情感,以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为题材,深受读者喜爱。
《飞鸟集》是泰戈尔一系列散文、诗歌和短篇小说作品的集合,被誉为泰戈尔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作品以简洁、朴实而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达了泰戈尔对生活和人性的深入思考。
三、冯唐的翻译风格和特点冯唐作为一位资深翻译家,他对于翻译的认真态度和专业精神备受赞誉。
他注重文字的表达和翻译的准确性,在翻译飞鸟集时也不例外。
他认为翻译不仅仅是把文字从一种语言转换为另一种语言,更要传达原作的意境和情感。
冯唐借助自己的文化背景和翻译经验,精确地传达了泰戈尔作品中的奥妙和美感。
他善于运用中文的表达方式,使得翻译后的作品读起来自然而又有力度。
他对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的把握也非常熟练,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体会到原作的情感。
四、冯唐翻译飞鸟集的贡献冯唐翻译飞鸟集的贡献不仅在于将泰戈尔的作品介绍给中国读者,更在于通过他的翻译让中国读者更好地理解了泰戈尔作品中蕴含的印度文化和哲学思想。
冯唐在翻译的同时也加入了自己的注释,对泰戈尔的诗句进行解读和解释,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泰戈尔的思想和意义。
他通过一系列精彩的译文和注释,将泰戈尔的作品带入了中国文化圈,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冯唐翻译飞鸟集的影响冯唐翻译飞鸟集的影响不仅仅在中国国内,还在国际文化交流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他的翻译让中国读者更加了解了泰戈尔的作品,也让泰戈尔的影响力在中国扩大。
冯唐翻译飞鸟集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畅销程度表明了读者对他的翻译的认可和喜爱。
这也使得更多的读者对泰戈尔的作品产生了兴趣,并开始研究泰戈尔的文学和哲学思想。
冯唐翻译飞鸟集
冯唐翻译飞鸟集1. 引言飞鸟集是印度著名诗人卢梭陀罗·泰吉的一部诗集,其中包含了他诸多精美的诗歌作品。
这部诗集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内容而闻名于世。
冯唐是中国当代知名作家和翻译家,他以其出色的翻译技巧和敏锐的翻译眼光,在文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本文将探讨冯唐翻译《飞鸟集》的特点和价值,并分析其对中国文学界的影响。
2. 冯唐的翻译风格冯唐翻译《飞鸟集》的特点之一是保持了原诗的优美和感染力。
他注重细节的处理,力求将原作的情感和内涵准确地传达给读者。
他采用了自然流畅的语言,使译文质朴而不失庄重。
冯唐还非常注重原文的艺术特点,努力保持原文的韵律和音律。
通过巧妙的运用诗歌修辞手法,他成功地传递了原作的美感和意境。
另外,冯唐的翻译风格还体现在他对跨文化交流的深入理解。
他翻译《飞鸟集》时,注重将卢梭陀罗·泰吉的原作融入中国的文化背景中。
通过选择恰当的词语和表达方式,他成功地将原诗的思想和情感与中国读者产生了共鸣。
冯唐在翻译中注重创新和探索,使译作更符合中国读者的文化背景和审美观。
3. 冯唐翻译飞鸟集的价值冯唐翻译《飞鸟集》的价值不仅在于其优秀的翻译技巧,更重要的是他为中国读者介绍了一部重要的印度文学经典。
这部诗集通过卢梭陀罗·泰吉的笔触,展现了人类情感、哲学思考和生活哲理等方面的深意。
通过冯唐的翻译,中国读者得以欣赏到这些优秀作品,拓宽了他们的文学视野,增加了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此外,冯唐翻译飞鸟集还对中国文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以其出色的翻译技巧和独特的翻译视角,为中国的翻译事业树立了榜样。
他注重原文的审美价值和艺术特点,同时又追求与中国读者的沟通和交流。
这种注重翻译文学的深度和广度的态度,为中国文学翻译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品质。
4. 结论冯唐翻译《飞鸟集》是他在翻译领域的一件杰作。
通过他对卢梭陀罗·泰吉的原作的精准解读和灵活应用,他成功地将原作的美感、情感和思想传递给了中国读者。
浅析冯唐版《飞鸟集》存在的合理性
- 232-校园英语 / 翻译探究浅析冯唐版《飞鸟集》存在的合理性青岛大学/朱雅楠【摘要】郑振铎先生所译的《飞鸟集》是公认的最著名的译本,诗歌中的名句被反复引用,堪称经典。
但由诗人、作家冯唐翻译的《飞鸟集》出版,引起很多争论,自古文人相轻,但学术本应该在一个“和而不同”的氛围下进行探讨,本文将从诗意、美感以及形式等多个角度入手,通过对比郑振铎和冯唐两个不同译本,浅析冯版《飞鸟集》存在的合理性。
【关键词】《飞鸟集》 冯唐 争议 合理性《飞鸟集》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代表作之一,诗歌语句短小,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了作者对世界上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赞美。
这部诗集影响了中国的一代文学先驱,其中受益最深的当属冰心,她的《繁星•春水》就是最好的例证。
迄今为止,《飞鸟集》已经有许多中译版本,其中以郑振铎先生的译本最为著名。
郑的译本中类似“如果你因为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了”这样的诗句已经成为广为流传、脍炙人口的名句。
近期,冯唐的译本一经出版,便争议不断。
一方面,冯唐的译本中出现了诸多类似于“舌吻”、“骚”等字眼,许多学者认为这些译文难登大雅之堂,既是对泰戈尔的亵渎,也将误导当代青少年。
另一方面,也有学者公开赞美、支持冯唐,认为他的译本富含诗意且押韵。
其中,著名的社会学家李银河女士则支持冯唐,认为冯版《飞鸟集》是迄今为止最好的中文译本。
面对诸多争议,笔者着眼于整体,综合分析,力求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一、形式上更为简洁《飞鸟集》是一部富于哲理的英文格言诗集,在汉译过程中绝对不能只是字字对译,还要尽最大努力使最后的译作看起来像诗。
诗歌的语言具有精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是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结合。
冯唐的译本不仅将原诗的“意”表达了出来,更通过简洁的语言,赋予了原诗形式上的美感。
The fish in the water is silent,the animal on the earth is noisy,the bird in the air is singing.But Man has in him the silence of the sea,the noise of the earth and the music of the air.冯译:鱼寂海上,兽噪地上,鸟鸣天上,人同时拥有,海的静寂,地的肉欲,天的神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期2016年11月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Jilin Normal University(Hum anities&Social Science Edition)No.6Nov.2016doi:10.3969/j.issn.1007-5674.2016.06.019泰戈尔《飞烏集》冯唐译本的多维群读冯智强“2,辛光玉1(1.天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300387;.天津外国语大学中央文献翻译研究基地,天津300387)[摘要]本文从语言、风格、韵律、意境等视角全面考察了泰戈尔《飞鸟集》冯唐译本的独特之处,系统分 析了该译本的翻译初衷、翻译过程以及诗人译诗等生成机制,并从其最受争议的情色问题、押韵问题和流行语使 用问题等三个方面客观解读了该译本的召回事件。
[关键词]《飞鸟集》;冯唐译本;特色;问题[中图分类号]G657 [文献标识码]A《飞鸟集》是一部富于哲理的英文格言诗集,是泰戈尔在二十年代因意见分歧而退出反英政治 运动、过着半退半隐生活时期创作的抒情诗名作。
1965年郑振铎第一次把《飞鸟集》的全部诗歌 译成了汉语,流传久远且堪称一时的经典,而近期 冯唐译本的出现又将这部作品推上了风口浪尖,且呈现愈演愈烈之势,最后导致浙江文艺出版社 不得不予以召回处理。
但是,声讨之外也有不同 的声音,例如,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外文局原副局 长兼总编辑黄友义在两会期间接受中国网记者采 访时表示,《飞鸟集》冯唐译本虽然引起争议,但从 翻译和评论翻译角度,从学术上讲,是值得肯定 的[1]。
黄友义认为翻译作为一种再创作,要允许译 者推陈出新,有其特色。
而社会学家李银河更是认 为冯译《飞鸟集》在诗意方面比郑译更胜一筹。
面 对争议如此激烈的翻译事件,本文将从多个层面 深入分析该译本的独特之处,并解读冯唐译本召 回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
[文章编号]1007-5674(2016)06-0116-05_、冯译《飞鸟集》的特色《飞鸟集》这部作品语言清丽、意蕴丰富、影响 甚广。
本文将从语言、风格、韵律和意境等四个方 面深入系统地分析《飞鸟集》冯唐译本的独特之 处。
(一)语言精练,意蕴丰富冯唐自称是“中文超简诗派”的创始人,而面 对《飞鸟集》本身就是高度浓缩的诗集,冯译《飞鸟 集》自然是更加惜墨如金,几乎无一字多余。
例如,作者将 “I cannot tell why this heart languishes in silence.It is for small needs it never asks,or knowsor remembers.”翻译为“我不知道/这心为什么在寂 寞中枯焦/为了那些细小的需要/从没说要/从不明 了/总想忘掉”37其中冯唐对于原诗最后三个词语 “asks”、“knows”和 “remembers”的翻译十分精彩,使得译文精炼却内涵丰富,断句的处理也十分恰 当,节奏明快、韵律十足。
作者试图将这部诗集翻 译成“当代版的诗经风格”,使语言简洁到精痩,意[收稿日期]2016-09-11[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文化对外译介的‘林语堂模式’研究”编号:2YJA740014)[作者简介]冯智强(1970—),男,吉林白城人,天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天津外国语大学中央 文献翻译研究基地研究员,研究方向:翻译名家名译,英汉对比与翻译,中西文化比较与交流;辛光玉(1992—),女,山东聊 城人,天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116-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蕴却照样丰腴。
译者冯唐对自己的中文语言能力充满着自 信,他认为自己的中文应用能力优于郑振铎。
的 确,随着时间的推移,语言的使用较之民国时期也 有了很大的变化。
原著只有一部,但译作却应该 与时倶进,不断推陈出新。
鉴于此,重译《飞鸟集》是大势所趋。
冯唐有着极强的语言天赋和语言运 用能力,深谙汉语的丰富性和趣味性,能用寥寥数 词传达出深邃的含义。
面对众多的争议和质疑,冯译本在汉语语言体系中独树一帜、特立独行,走 出了一条风格独特、标新立异的诗歌翻译之路。
(二)天马行空,气贯如虹冯唐曾言自己诗歌第一,小说第二,杂文第 三。
他觉得自己更是个诗人,并如愿出版了《冯唐 诗百首》。
冯唐评论自己的行文风格为“行神如 空,行气如虹”,冯唐无疑是具有极高的悟性与创 作力的诗才,同时他也将这种个人风格延续到《飞鸟集》的翻译之中。
例如,冯唐将“Her wistful face haunts my dreams/like the rain at night.”译为“她期待的脸萦绕我的梦/雨落进夜的城”2]8。
其中“萦 绕”一词让人不免联想到《关雎》中“窈窕淑女,寤 寐求之”般的意境。
第二句作者的增译更是体现 出其高超的表达力和创造力,将原诗的内容、情 感、境界都毫无保留地烘托了出来。
也许正是由于译本中冯唐的个人风格太过明 显,很多人认为冯唐遮盖甚至抹杀了泰戈尔的原 作。
冯唐本人也坦言,具体到翻译诗歌,就需要更 加“有我”,力图还魂。
许渊冲先生就提出过“美化 之艺术,创优似竞赛”的大胆想法,指出译者可以 发挥译入语的语言优势,用地道的表达方式更好 地传达出原作的思想内容。
仔细品读,不难发现 冯唐的一些译文的确比原文更有诗歌的味道,尤 其在语言、意境等方面明显优于原作。
以《飞鸟 集》第一■首诗为例,原文是“Stray birds of summer come to my window to sing and fly away.And yellow leaves of autumn,which have no songs,flutter and fall there with a sigh.”冯唐的译本为“夏日的飞鸟来 到我窗前/歌/笑/翩跹/消失在我眼前/秋天的黄叶 一直在窗前/无歌/无笑/无翩跹/坠落在我眼前”。
这个译本中,无论是“歌”“笑”“蹁跹”等辞藻的使 用还是分行、对仗所营造出的意境都远远优于原 诗,是难得的佳译。
同时,冯唐十分注重留白和停 顿,每一页中大量的留白给了读者更大的思考空间。
所以,与其说译本不忠实,不如说这是一种创 造性的叛逆,一种典型的归化,从而有了中国诗歌 的风格和特点。
(三) 诗体押韵,个性飞扬较之郑振铎译本的“平顺中正”,冯唐的译本 最明显的特征是押韵。
虽然泰戈尔的英文译本和 郑振铎的翻译都是不押韵的,他始终坚持诗歌应 当是押韵的,不押韵的诗歌是没有灵魂的。
例如,对于 “This is a dream in which things are all loose and they oppress”的翻译,郑译本为“在梦中,一■切事都散漫着,都压着我,但这不过是一个梦呀。
”65而冯译本则为“梦里/所有事物松软/所有事物侵 染”2]152。
对比发现,郑译本的确做到了 “信”,而冯 唐的译本却做到了 “雅”,注重押韵,呈现给读者的 译作更朗朗上口,全力押韵下轻松的语句道出了 人与自然间的神秘莫测,自然与人类的相融相生,这也许正是泰戈尔所要表达的:只有融入自然才 能净化自己的生命。
冯唐力求全文押韵,为此他花费了大量的精 力去寻求完美的韵律和节奏,然而正是这一点却 为人所垢病,认为英文原著是不押韵的,类似于一 种散文体。
此外,诗歌是越来越趋向于自由化的,普遍认为过分地追求格律、押韵等就会束缚思想 的表达。
然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原诗的解读,冯唐增添了极强的个人色 彩,坚持诗歌必须押韵,佳译迭出。
举例来说,冯 唐所译的“你的微笑是你花园的花开/你的谈话是 你松林的风来” [2]177较之郑振铎所译的“你的微笑 是你自己田园里的花,你的谈吐是你自己山上的 松林萧萧”[3]75就更具美感,更好地传达出原诗的意 境。
冯译本既对仗又押韵,“花开”和“风来”两个 词语的使用十分传神,意蕴无穷。
这里的诗歌押 韵会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使译文有了更多的生 命质感和感情色彩,同时也改变了以往《飞鸟集》略显寡淡的散文体。
(四) 意境相生,情景交融意境是中国诗学的灵魂,在诗歌翻译过程中,意境是否得以有效地传达,让读者欣赏原作中的 美感,体味其中的意趣,关系到译作的成败。
《飞鸟 集》冯唐译本中就不乏这样优秀的译文,例如译者将"In my solitude of heart I feel the sigh of this widowed veiled with mist and rain.”译为“在我心的枯寂中/我听见夜的叹息/雾/雨”]72。
“枯寂”和“叹息”二-117 -冯智强等泰戈尔《飞鸟集》冯唐译本的多维解读词已经将整体诗歌的基调烘托出来,带上了强烈 的主观情感,而“雾”和“雨”这两个意象的罗列,更 是渲染出了整首诗的意境,让读者深刻地体会到 了原作者当时的所思、所想、所叹。
此外,打破原 诗结构后,更符合中国诗歌中意境的生成,像中国 水墨画一■样,大片留白,给人以无尽的想象空间。
《飞鸟集》是一部散文抒情诗集,诗虽短小,但 却把形象、意境和抒情三方面特点有机地融合在 了一起,感情色彩极浓。
诗歌翻译要求,既要译出 客观的具象,又要译出作者的情意。
例如,冯唐将"Love's pain sang round my life like the unplumbed sea,and love's joy sang like birds in its floweringgroves.”翻译为“爱的痛苦像未知的海/纠缠着我的 生活/爱的欢乐像自由的鸟/飞舞在一树树的花开”_。
其中的“未知的海”,“自由的鸟”,“一树树 的花开”构成了情景交融,极好地传达出原作的意 境和情感,移情入境,意境相生。
二、冯唐译本的生成背景《飞鸟集》冯唐译本横空问世,风波不断。
冯 唐兼具诗人身份和译者身份,该译本特色鲜明、个 性突出,本节探究其译诗初衷,解读该译本问世的 全过程,进一步了解冯唐译本的生成背景。
(一)译诗初衷《飞鸟集》冯唐译本的问世,可谓是一石激起 千层浪。
冯唐一直是以作家的身份出现在媒体和 舆论的视线范围内,而此次从作者向译者的转型,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冯唐受到出版社的邀约,以最高标准的 翻译费用请他翻译《飞鸟集》。
当时冯唐也投入了 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这项工作,以期用现代 汉语翻译经典西方文章,用更少的字数,不失原文 的意境和汁液[2]331。
其次,鉴于在《飞鸟集》众多版 本中,最经典、最流行的郑振铎译本虽较为平顺中 正,无翻译错误,但诗的味道较少,并且距今时间 较长,因此需要新译本的问世。